时间:2023-10-13 09:44: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荆州水务集团在1998年开始尝试向周边集镇供水,城区至纪南镇供水干管于当年开始供水,当时的供水范围仅仅局限于镇区。2008年底水务集团会同规划设计院对荆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做了研究规划,项目从2009年正式启动,现将荆州市实施城乡供水化的构想及实施情况分述如下,与同行探讨。
1、城乡供水一体化整体规划
1.1规划区域 城乡供水一体化已列入了荆州市给水专业远期规划。荆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主要解决以下区域:荆州区下属的李埠、太湖、八岭、马山、川店、纪南、郢城;沙市区下属岑河、观音垱、锣场、关沮、联合、窑湾、省江北农场,项目涉及14乡镇198村,受益人口480008人。
1.2供水状况 荆州市中心城区的供水企业为荆州水务集团,下辖五座净水厂,日供水能力71.5万立方米。规划最高日用水量82.0万吨/日,含周边集镇区域用水10万吨/日,供水量有保障。
乡镇自来水厂现有6座净水厂,水厂水源取自地下水,供水工艺简单,供水规模不大,供水范围为镇区内,且由于环境的污染,水源水质变差,供水工艺简单,设备陈旧老化,管理水平低下,供水水质及供水的保障性不能有效保证。
村级供水设施为上世纪80年代建设,以自然村组为单位建设。深井水加水塔供应,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由于供水水质超标,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不明,没有资金投入维修养护等原因,现已全部倒闭报废。
农村分散式供水设施主要是农户简压井,普遍铁锰含量、耗氧量、细菌学指标超标,水质不安全的。
2、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思路
结合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特点,为促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顺利实施,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城乡供水一体化实行一级管理和二级管理想结合的管理模式。水务集团对乡镇供水服务站实行一级管理,乡镇供水服务站对下属单位及居民实行二级管理。一级(城区—集镇)供水主管及相关配套设施由水务集团负责;二级供水管网(集镇—村组)及相关附属构筑物由各镇区与水利局共同建设,近两年来已基本完成或已列入建设计划。
2.1项目建设内容 (1)一级供水管线(城区—集镇)。结合个村镇的分布情况,采用城市管网延伸分8个片区进行供水。由水务集团与集镇负责建设;(2)城郊配套建设改造管道。为满足乡镇的正常供水要求,保证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后整个管网的正常运行,对城郊东方大道等8条供水干管进行改造,由水务集团建设;(3)二级管网(集镇—农户)。二级管网(集镇—农户)由各镇区与水利局共同建设,近两年来已基本完成或已列入建设计划。
3、项目实施情况
3.1已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区域
由于资金上的原因,荆州市城乡供水一体化一直进展缓慢,主要因为一级管网建设成本过高,现已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区域大都是多年前通过地方与水务集团共同建设完成一级管网,最初也仅只为集镇供水,近两年由集镇与水利局利用农村水改资金建设完成二级管网后,实现该区域的供水一体化。
至2011年底,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范围内,纪南镇、关沮、锣场、观音垱、岑河等5个乡镇基本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郢城镇、立新、联合、窑湾等4个乡镇部分实现一体化供水。
3.2荆州市实施供水一体化的基本模式
(1)项目资金来源。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涉及的资金较大,主要涉及的是两块内容:一级管网(市区——集镇)及加压泵站,二级管网(集镇——村组——农户)。一级管网建设一般由集镇与水务集团协商,议定双方出资比例,共同出资建设。水务集团通常出资占到80%—100%,水务集团出资部分多为商业贷款和国家相关管网建设补助资金。
二级管网建设资金由水利部门牵头,利用水利口的国家安全饮水资金,向镇区及农户筹集部分资金,共同建设。
(2)管理模式。水务集团对于已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区域实行一级管理和二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一级管理,实行一级供水的由水务集团所属市自来水公司负责,如郢城镇、关沮、立新、联合、窑湾供水管理由水务集团就近的营业所管理,其人员、经费、资产全部纳入市自来水公司统一管理。
二级管理,不属一级管理的乡镇设立隶属于镇乡管理的自收自支、独立核算的独立法人供水企业或机构,水务集团以批发价的形式向镇供水企业售水,镇供水企业再向区域内单位、居民零售自来水。实行二级管理的供水区域,由镇供水企业负责各自区域内管网的维护、改造、连网,做好与供水主管网的衔接。市水务集团为主投入建设的二级管网也委托各镇(街道)供水企业或机构实施运营、维护和管理。采用这种模式的主要有纪南镇、锣场、观音垱、岑河等4个集镇。
供水的具体经营管理可引入市场机制、成立供水经营机构进行组织实施。
(3)水价体制。荆州市的供水价格目前为城乡统一价格,执行的是政府定价,居民水价为1.956元/吨(包含各类代收费用)。自来水批发价格目前政府尚没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根据相关文件,城市排水管道未延伸到的地域可不收取排污费,通过向政府请示,批发价中暂未收取0.8元的排污费。
4、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4.1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 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是一项系统性的公用工程,牵涉到规划、建设、水利、市物价、各镇区、开发区、公路及水务集团等很多部门。荆州市的城乡供水一体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水利、水务集团、乡镇等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领导;工作中各部门往往沟通缺乏,单从自身利益出发,造成衔接不上的问题;资金不能统筹安排,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4.2资金上存在较大缺口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涉及资金量大,二级管网(集镇——农户)建设有水利口的农村安全饮水资金扶持,乡镇、农户可自筹一部分,资金可基本解决。一级管网(市区——集镇)由于管线长、资金量大,水务集团仅依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单纯市场化运作有很大困难,主要由于一次性投入大,初期水量收益也有限,造成项目缺期内没有效益。财政资金对城乡供水一体化也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扶持政策,水务集团由于的资金原因不会主动推动。
4.3镇区水厂权属问题是阻碍项目实施的一个大问题 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区域内尚有不少集镇有一些小型供水企业,如太湖农场、李埠镇、八岭镇等,这些小水厂所有制层次不一,资产结构复杂。虽然这些厂的供水模式管理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水质经常不能达标,部分小水厂甚至也经营困难。但这些厂由于资主产结构复杂,它们往往并不支持实施城乡供水一体,成为很大的障碍。
5、顺利推进项目实施的建议
目前,我市现阶段水务改革进展情况已初步达到水务一体化管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存在着建设投资单一、多龙治水、管理混乱的现象,从体制和机制上严重制约着水利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生产发展与生态用水矛盾、农村用水和城镇发展用水矛盾越来越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将涉水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改革水的管理体制”的精神指导下,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缓解城乡供水紧张状况,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水法》有关规定,落实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全市开始积极推进水务管理体制改革。现已完成了全市五县(区)组建水务局的改革任务,以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为工作重点,认真履行水务统一管理职能,在统一调配地表与地下、城市与农村、区内与区外水资源,统一编制涉水规划,提高城乡防洪安全与供水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已初步实现了涉水事务的一体化管理。我市水务改革取得的成效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理顺水管理体制方面。长期以来,我市的水管体制形成了部门分割、政出多门、执行难和管理难的问题。全市从20*年5月开始进行的水务改革,将城市供水、节水、水土保持、地下水开采、水资源保护的管理职能统一赋予水利部门。到目前为止,全市一区四县均成立了水务局,在管理体制上整合了涉水行政职能,在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水资源、防洪、供水、用水、节水以及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等涉水行政事务的统一管理。强化了水务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促进了治水理念、管理职能、工作重点、运行机制的转变,较好地实现了工作领域从农村水利向城乡一体化水利的转变,管理,运行机制从单纯的政府管理向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企业介入、市场运作并重的转变。
(二)在促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方面。进行水务改革后,全市五县(区)水务局根据职能的调整,逐步接管了县城自来水公司,并结合自身实际,组建了城乡供水公司或供水股份有限公司,有条件的乡镇组建了乡镇供水公司或乡镇供水股份公司。供水公司组建后,利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优势,增加供水量,扩大供水范围,提高供水水质,降低供水成本,摸索城乡供水一体化的路子。全市日供水能力已由1978年的1万立方米增加到了近18万立方米。(隆阳7.4万m3、施甸1.5万m3、腾冲4.5万m3、龙陵1.6万m3、昌宁3万m3)。为了更好地盘活现有资产,激活运转机制,改变过去城乡分割、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割,部门分割的水资源管理格局,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城和集镇的供水能力,从规模上做大做强,实行“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引入社会资本,建立股份制,使供水企业良性发展。
(三)在创新投融资机制方面。建设管理的理念有了根本性转变,坚持区分公益性项目与经营性项目,确定不同的投资机制与运营模式,对于城镇供水等经营性项目,吸收社会资本参与开发,走市场化开发、社会化投资、企业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广辟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筹措水务建设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水电建设。根据水利产业政策,结合*实际,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思想,积极引进外来资金参与水利水电建设。隆阳区政府以自来水公司为平台,吸引了云南泸滇公司对自来水公司进行控股投资建设、经营,并成立了*市永昌水业有限公司,投资5600万元建成了隆阳区第三自来水厂。龙陵县供水公司由公司员工购买自来水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及经营权,向股份制转变。昌宁县供水公司由公司五位股东私人出资组建,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变。昌宁县珠街、耈街、更戛、湾甸、大田坝等一批乡镇集镇供水工程,按照“明晰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借鉴企业经营理念,遵循经济规律,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采取承包、租赁、拍卖使用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采用出让工程经营管理权的办法,吸纳了大量民间资金的投入,改变了工程设施老化失修、管理维护不善、有人用、无人管等问题。卡斯、漭水、翁堵集镇人饮工程由私人组建昌宁清泉城乡供排水公司,实行经营权承包和资产使用权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供水工程改造投资,提高水量和水质,扩大供水面。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逐步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四)在强化水资源管理方面。坚持以构建统一协调的水务规划体系为龙头,对城乡水资源全面规划、统筹兼顾、优化配置,对防洪、水土保持供水、排水、地表水、地下水实行统一调度,努力做到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建设相协调,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相统筹。改变了在水资源管理上部门分割、地域分割、供需脱节的状况,逐步实现了城市与乡村、水量与水质、地表水与地下水、供水与需水的统一。在继续抓好农村水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水资源保障的同时,综合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加强了城市防洪与供水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城市水环境,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利用,优化配置和有效保护,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如腾冲县漂泊河整治工程,从单一的城市防洪河道整治向多功能的文化、观光、旅游复合功能转变,达到治理与开发并举。腾冲县漂泊河位于腾冲县腾越镇观音塘坝子内,长期以来,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排泄迟滞,原河道淤积了大量的泥砂及生长了大量的水生植物,严重阻碍了雨洪期洪水流泄,遇洪成灾,农田淹没,更为严重的是处于中游地段的“腾冲第一自来水厂”产生污水倒灌,严重影响了城市饮用水质量。水务一体化后,为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源、美化环境,腾冲县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治理河段长545米,共投资800多万元进行开发式治理。经过治理后的漂泊河,集治污、水源保护、风景园林景观为一体,展现了“玉泉夜月”的美景。腾冲大沙河城市防洪工程的整治,从单一的城市防洪功能渗透到城市文化、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城市水环境等领域。大沙河全长19.7公里,总投资为3800万元,近期建设重点为观音塘大桥至太极桥总长5公里的城区段,投资1100万元。目前长4.8公里宽26米的大沙河河道已经建成,水务部门投资完成河堤整治6.0公里;城建部门投资完成堤岸人行道和堤岸文化休闲广场2.4万平方米,建路灯236盏;园林部门投资完成河岸绿化3.6万平方米;环保部门负责清淤治理污染。两岸890亩易涝地已变成城市建设黄金地,平均每亩土地比开发前升值16万元,仅此一项,就为腾冲的城市建设提供建设资金1.4亿元。在直接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显现出来,起到了防洪保护农田面积5000亩,防洪保护城市面积4.6平方公里,保护人口2.5万人。大沙河防洪工程的建成,推动了腾冲县城城市建设水平,改善了生态环境,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提升了城市形象。龙陵县龙山东河、昌宁县右甸河、隆阳区城南、城北防洪河及东门红花河等重要河道也在改革的推动下得以改造和新修,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真正体现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优势。
二、当前我市水务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现行水价过低,乡镇人饮工程基础薄弱
我市农村人饮供水水费标准分别按乡镇居(村)民、机关单位、经营、工业、建筑等用水的水价分别按每立方0.3~1.20元收取。目前,我市多数乡镇所在地的集镇人饮工程都能按最低标准收取水费,但存在问题:一是管网老化,渗漏严重;二是水源不足,水量得不到保证;三是多数集镇人饮建成后都留有债务,对水质、水源、管网进行改造的资金短缺;四是输水管网投入既有政府投入、集体投入,也有农户自己投入,产权不清;五是小规模的人饮供水大都没有收取水费;六是现有管网的投资大都由国家投入,收取水费标准过低,如进行成本核算,亏损严重,但如果按成本水费标准收取,农户难以承受。
(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需要更新改造资金
为贯彻落实我市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深化水务体制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腾冲县结合实际,为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建立供水工程自我维持、自我发展、良性运行、永续利用的新机制,腾冲县在原自来水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腾冲县城乡供水总公司,并将界头、马站、滇滩、中和、荷花朗蒲、曲石公平等6个乡(供水点),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试点,通过运行,情况参差不齐,除中和乡运作基本正常外,其他乡镇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一方面是管理机制不活,公司和供水站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不明确,不能有效调动各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工程大都处于老化期,需改造更新工程,投资大效益回收慢,加之水务投资渠道不畅,国家投资没有用于水务基础设施建设,而公司又无法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更新改造,企业即使投入有限资金,从公司经营的角度上看,投资效益不明显,甚至亏损严重,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严重制约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
(三)排水污水处理回用职能需要进一步调整
现在我市排水、污水处在回用的管理职能仍在环保和建设部门,要实现水务一体化“一龙管水”的管理职能,必须理顺体制。仅靠部门推动,困难较大。
三、下一步水务改革的计划
一是整合行政职能,组建水务机构。利用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努力实现市级水务局,将市级原有的水利、供水职能与排水污水处理运用的相关职能归并,组建水资源和相关涉水事务统一管理的政府工作机构。理顺排水和污水处理回用,改变目前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治污,管治污的不管回用的水资源管理现状,将分散在环保、建设部门的涉及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与水利部门的城乡水源、供水、用水、节水、防洪、水土保持等行政管理职能调整归并为一体,统一由水务部门实行集中管理。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按照新型的水务管理体制,相关部门要加大水利基础设施、防洪保安、饮水安全、污水处理等建设投资管理和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土流失治理和管理力度,保证水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供需平衡,逐步形成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治理协调推进的局面,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四、需帮助协调和解决的事项
以城市路网、供水设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配合做好电力设施建设的规划选址,增强城市经济发展基本要素的供给保障能力。
1、继续完善路网结构。把路网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会同交警等部门编制缓解*城区交通紧张状况规划方案,重点实施城市道路拓展的“三纵三横”工程,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
三纵:
一是中心大道*段。完成马庄、上徐二个村的征地拆迁工作,确保全线贯通,建设南北交通新通道。
二是疏港大道南延。确保贯通,建成后与开发大道联通,缓解枫南东路交通压力。
三是*大道北段和南延段。积极做好前期有关工作,北段完成工程量60%,南段力争启动建设。
三横:
一是开发大道延伸。东延全面完成征地拆迁等前期,进入全面施工。西延力争动工建设。
二是市府大道延伸。做好前期有关工作,西延配合市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三是体育场西路延伸。完成建设。
同时,还要完成岩屿路道路部分拓宽改造,实施中山西路西延改造,以及安居工程、医化基地配套道路和东二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2、提高供给保障能力。重点加快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是提高供水能力。加快椒南和椒北两个供水设施建设。在椒南,要抓紧确定供水二期椒南泵站至三甲、下陈、洪家三个街道的总管建设方案并完成实施,同时由街道同步实施到村、户的管线铺设工作。在椒北,要加快椒北净水厂设备安装进度,及时验收并试通水,同时组织实地踏勘,抓紧确定至杨司、沿海片的三期管线并组织实施。二是扩建污水工程。全面完成*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和中水回用工程的真空预压、地基处理等工作,完成设备、土建的招投标并全面进场施工。完成设备、土建的招投标并全面进场施工。
(二)加快推进城市化,构筑创业创新平台
坚持城市化与工业化互动,通过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工业功能区块建设,进一步整合城市资源,扩大城市规模,积极为工业化创造良好的空间依托。一是丰满城区西大门。通过葭芷部分区块和云西路改造,改善*主城区西入城口以及迎宾线形象,重点支持星明半岛小区的开发,结合*大道北段建设,加快沿线区块开发,加强与太阳城区块的连接。二是巩固核心商务区。解放南路凤凰桥以南东侧高层要全面结顶,通过乐购等大型商场建设,重新营造和集聚商业氛围。加快解放北路机床厂区块建设,实施工人路海正老厂区改造与开发,做好银河商城、横河新村等区块改造前期准备。三是建设沿海产业带。加快滨海工业城*区块,飞跃三号区块商住区块,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工业新城,城市新区。四是开发南北新城区。在南片,以城市港湾二、三期建设,以及星星电子工业园区、洪家塑料园区和市场群的开发,推进*老城区、*经济开发区、洪家新城区的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椒路城市带。在椒北,以*二桥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台电以东5平方公里工业区块的开发建设。
(三)深入实施多城同创,优化区域发展环境
20*年是各项创建工作的关键之年,对于建设部门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则是创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完善园林城市创建基础。要对照《园家园林城市标准》,开展全面的查漏补缺工作,在前几年城市绿化初步规模化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一是推进植物物种的多样化。按照多结构、多品种、多层次的植物结构的要求,对现有绿地的苗木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绿化地生态和景观效益。二是丰富城市绿化形式。坚持宜绿则绿,通过边坡、屋顶、墙面、水体等多种载体,大力发展垂直绿化、立体绿化,继续对一批老小区实施补绿,做好边角地绿化,注重绿化的生态效应,加强后期养护管理。三是营造全员参与良好氛围。在加大技术指导和督查考核的同时,要考虑研究出台新的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创建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相关单位、社区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2、实施城区再分流再截污。实施城区白云、横河、翠华等老小区的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大桥以西栅浦、三山等区块再截污,推进城区水环境整治,为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3、推进城市管理范围延伸。继续实施城中村和背街小巷整治,逐步缩小与主街道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牛皮癣”专业清理的范围。巩固城区马路市场治理成果,配合做好城区市场改造提升、五小行业整治等工作。
(四)关注民生和弱性群体,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1、逐步解决城区“黄水”问题。在20*年全面调摸和桔园小区试点改造的基础上,争取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按照轻重缓急,分年对一批小区实施改造。
2、实施环枫山区块整治改造。继续实施城区“空中花园”工程,实施枫山西路环艺工程,完善枫山上山游步道,增添一批游乐设施,做好山上坟墓的绿化遮挡处理,抓好原有设施的修缮、添置,扩大休闲健身场所。
3、继续实施环卫工人宿舍建设。完成葭芷、太和两个中转站的环卫工人住宿建设,继续深挖潜力,继续建设一批环卫工人宿舍,力争提前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三年环卫工人宿舍建设任务。
4、拾荒者聚居区建设。积极协助城区海门、白云、葭芷三个街道办事处,做好选址等相关工作,争取每个街道办事处,建成一个以上的拾荒者聚居区。
5、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继续实施农村低保家庭危旧房改造,严格执行土地出让金收入2%用于廉租房建设的规定,扩大城镇廉租住房保障制度的受益面。
6、建筑业民工欠薪保障制度。继续完善“一网两牌一卡”为主要内容的欠薪保障五项制度,探索建立施工企业欠薪保障承诺制度。
(五)延伸城市基本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要把城乡统筹的理念贯穿建设工作的始终,推进城乡规划、供水、环卫、污水处理一体化。
1、规划一体化。以《城乡规划法》实施为契机,首先把规划编制的理念从城乡分割、二元管理,转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上来。要根据*实际,站在全面城市化的高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调整和完善各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明年要协助市建设规划局,高起点高标准*两岸控制性规划规划,完成章安、前所控制性详细规划、大陈岛总体规划、大陈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大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区村庄建设规划。
2、供水一体化。在供水设施和主干管建设的基础上,协助区政府出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实施方案,争取列入区政府对各街道的“两个社会”考核。一是加快农村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明确农村供水管网建设与改造的具体方案和责任主体,加强与农办、水利、爱卫会等部门的沟通,统筹实施“百万农民引水工程”、农村二次改水等工作,要积极争取补助资金,在实施过程中要与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有机结合,避免重复投资。二是要研究调整供水体制。要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抓紧明确乡镇原有水厂兼并方案,实行“成熟一个,接收一个”的办法,逐步接收行政村管网和镇级水厂。
3、环卫一体化。下阶段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真正得到改善。一是要加大经费投入。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向上级争取有关资金,争取街道一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作为农村环卫专项经费。同时要研究农村环卫收费的相关政策,二是要完善收集网络。继续抓好村级垃圾收集点建设,重点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补助力度,实现清扫、收集、清运网络的全覆盖。三是要严格考核奖惩。发挥新农办、城乡环卫一体化领导小组等机构的协调作用,协助区政府加大对各街道办事处的考核力度。
4、污水处理一体化。首先是抓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范围,完善葭芷区块的二、三级管网体系,加快*污水二期工程主干管建设,逐步接纳滨海工业城、洪家、三甲、下陈等区域的污水。同时,结合*二桥的建设,开展椒北污水处理方案的调研。其次是在一些远郊区和大陈镇,积极发展农村污水生态处理。
(六)加大扶持引导力度,促进行业经济提升
1、做大做强建筑产业
认真实施建筑业规模发展战略,不断开拓国内外建筑市场,提高建筑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一是坚持扶强扶优,培育骨干企业。要对照《*区培育建筑业骨干企业和创优质名牌工程五年目标计划》,进一步加大对骨干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做好方远集团特级资质的就位工作和国强集团升特级资质的培育工作,在大力扶持总承包企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钢结构、地基基础等专业承包企业、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实现企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借鉴宝业等企业的成功经验,通过“造船出海”、“借船出海”、“买船出海”等措施,在拓展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求突破,在承接工程规模和技术含量上求突破,要建立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激励机制,加快出台优惠政策,加强和当地主管部门沟通及向施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的等方式,使企业有更好的外部环境,能更快地立足于该地区。
三是坚持科技兴业。争取出台《*区建筑业科技创新奖评选办法》,以鼓励企业强化创新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开发应用各种新技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自身特点的专有技术、专有工艺和专有工法,重点研究发展绿色施工工艺,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许可制度,从加强源头上的控制。加强质量安全检查,继续推行关键岗位人员指纹考勤,项目经理、总监计分考核管理,开展周巡查,月检查,季度大检查的三查制度。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分级管理和重点监控制度,加强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实施防治拖欠工程,建立和完善预防工程款、民工工资拖欠的长效机制。
2、做优做精房地产业
提高在国家持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通过合理的市场竞争,促进资源优化重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维护市场稳定。严格贯彻中央有关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力度,与相关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市场预警信息,提高企业市场风险意识,增加抗风险能力。
二是增加有效供给。从*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实施房地产开发品牌战略,提升住房开发的档次与水平。继续抓好康居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推动行业整体素质提高。
三是规范物业行业。正视当前物业管理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结合新修订的《物业管理条例》,加大对物业管理行业的扶持力促进其上档次、上规模。
(七)提高管理水平,优化创业创新环境
关键词:园林;建设;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ardens city construction in Xintai, how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landscape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nstruction;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7-0020-02
新泰市针对山多水多和全国园林城市的资源优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让城市“大起来、高起来、美起来”为城乡建设目标,以“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精细化管理,一体化推进”为工作思路,举全市之力,大力推进生态宜居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高起点规划,着力提升城乡规划水平。
规划是城乡发展的第一要素,规划的起点高不高、有没有超前性,直接决定着建设的层次和品位。新泰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围绕城市发展规划要求,编制了新一轮《新泰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了以路为纲,以水为脉,以文化铸魂,大力实施“五个区域突破”的战略规划。以路为纲,以莲花路、新都路、龙池路等“九纵九横”搭建起了大城市框架;以水为脉,加强了东周、金斗、光明三大主要水库的改造加固及环库绿化规划,对柴汶河、平阳河、东周河进行了综合整治改造,塑造了城市新形象;以文化铸魂,新泰市投资2亿多元规划建设的清音公园在青云山、青云湖山水之间,走进公园,乐圣师旷、和圣柳下惠、孔子弟子林放等诸多新泰古代名人组成的文化画卷即展现在眼前,赋予了这座城市厚重的文化韵味,丰富了城市内涵。
强功能配套,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加强城市基础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大城市的必然要求。2012年,新泰市制定了“道路先行拉框架,新区发展拓规模,配套建设强功能,环境治理树形象”的建设思路,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加强城市路网设施建设。道路是城市的骨架。2012年要开工建设府前街东延、龙池路建设工程,推进向阳路南延、龙溪路南延、明珠路西延、新枣路维修、孙村路南段改造、清音大桥续建等路桥建设改造工程,加强公共停车场、公交停车港湾等城市交通设施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拉大城市发展框架。二是加强生态环境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加快惠风和畅广场建设和东湖路绿化提升改造,规划建设文化中心绿地广场及新汶龙柏园扩建工程,高标准实施向阳路南延、龙溪路南延等新建改造道路配套绿化,组织开展城市绿荫行动,加强社会绿化,推广立体绿化,构建城市多层次、立体化的绿化综合体系,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启动旧垃圾场封场治理,逐步改造新泰、新汶两城区内的垃圾箱、地下式垃圾转运站点,抓好城区集公厕、管理房、垃圾中转站于一体的环卫综合设施建设,搞好公厕的规划建设,进一步增强环卫综合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拓展,扎实推进水、气、热等公用设施建设,实施供水管网延伸、莲花山长输天然气管道、压缩天然气加气站等一系列建设工程,满足不断扩大的城市用水、用气、用热需求。组织开展城区地下管网集中普查,逐步对城区供水、燃气、热力等老旧管线进行更新改造,提高供应保障率,确保城区居民用水、用热、用气安全及时。
抓好城乡建设,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建设是城乡经济发展的载体。新泰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采取青云城区“两带四片区”、新汶城区“一轴两带三片区”的规划建设思路,重点启动青云城区东部4平方公里新区开发。加快推进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规划展览馆等为一体的文化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绿城玉兰花园、香格里拉、华新世纪城等百栋高层建筑及居住组团建设,集中打造一批城市建设新亮点,带动城市承载能力和形象品位提升。加大城中村开发改造力度,突出抓好东城、田园、张庄、借庄等20个重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回迁楼150栋以上。继续抓好村镇建设,以开展“百镇千村”建设示范活动为契机,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市供水、燃气、供热、污水和垃圾处理向周边村镇延伸,逐步实现环卫、园林、供水等行业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9 文献标识码:A
1 基本概况
二道江区是通化市的市辖区之一,下辖3镇1乡2个街道办事处,地理位置E125°50′~126°20′,N41°32′~41°52′,总面积378km2,人口13.83万人。东邻白山市,南北与通化县相连,西与东昌区相邻,地处浑江中游。梅集、鸭大铁路贯通全区,四浑公路、通浑公路与乡村公路相连成网,交通十分方便。目前,工业经济初步形成能源、医药食品、冶金建材3大主导产业。区内驻有吉林省最大的钢铁生产企业——通化钢铁集团公司,还有二道江发电厂、通化特种水泥厂等10多家大中型企业。农业经济形成了蔬菜、食用菌、特种养殖的城郊特色农业。
2 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状况
浑江为二道江区最大过境河流。浑江第1大支流哈泥河流经二道江区,其流域面积1489km2,河道长度136km,河道平均比降为2.6‰。中下游建有桃园水库1座,水库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139km2,总库容5244×104m3。桃园水库设计日供水能力为38×104m3/d,年供水量1.39×108m3/a,水库供水隧道设计过水能力为33×104m3/d,水库目前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总供水量为17.5×104m3/d,剩余15.5×104m3/d。
二道江区地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多年平均年降水量870.6mm,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每年6~9月份为主要雨季,其降水量可达全年的71%。哈泥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37亿m3。受季节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流量小而稳定,而洪水期流量变化较大,7、8月径流量约占年径流量的45%。
二道江区近年已形成以冶金建材、能源化工、医药食品3大支柱产业,目前绝大部分工业企业用水主要来源于自备水源(如通钢集团14.53×104m3/d,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二道江发电厂2.75×104m3/d)。主要用水户见表1。
二道江区主要用水户调查表如表1:
表1 二道江区主要用水户调查表
序号 用水户 居民用水/(万m3·a-1) 工业用水/(万m3·a-1) 其他用水/(万m3·a-1) 合计 备注
取用地表径流/(万m3·a-1) 取用地下径流/(万m3·a-1)
1 通钢集团 5304 5209 95
2 二道江发电厂 1004 1004
3 双龙化工 14 8 6
4 益信公司 620.5 620.5
5 玉林源饮水厂 58.4 58.4
合计 6899.9 101
2.2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水资源量时空分布不均
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洪水径流无法利用,流域内虽然建有控制性水利工程,但防洪库容小,洪水调蓄能力差,汛期内水害频繁。
2.2.2 饮水安全无保证措施
因主要几处水源地为民营企业开发经营,虽然水质监测符合饮用水标准,但供水水源一般没有消毒措施,饮水安全标准很低。
2.2.3 供水量不足
城区(二道江区政府所在地)只好采用分区域、分时段供水、限制商业用水等办法维持生产生活。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由于兴建时资金不足,主体工程是由国家投资建设而进户管网则由农村自筹或以劳折资建设,所以在材料选用、施工工艺、工程技术上相对简易,同时受北方季节性气候限制,每逢冬季枯水期就用不上水。
2.2.4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欠缺
农村饮水工程管理方面,单村供水工程规模小、管理难、效益低、效果差。已建的农村饮水工程为单村供水工程,单村供水工程以村为单位,单元小,供水量少,形不成规模,没有可支撑工程良性运行的效益产出,没有效益就进不了市场,造成管理难到位,喝“大锅水”的现象较为普遍。单村供水工程大多为定时供水,管理相对较好的村,也只能维持工程的简单运行,无力更新改造,更无力提高供水质量。
2.2.5 配水管网落后
配水管网相对落后,管网的敷设率低下,部分地区没有配水管网,严重地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不能满足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应扩大配水管网满足城乡发展需要。
2.2.6 现有供水系统存在问题
现有供水系统存在跑、冒、滴、漏情况,部分供水管线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管道的质量、材料以及承压能力参差不齐,影响城乡正常供水。管网中大口径管道数量少,增加了供水能耗,一些早期管道材质差,经常发生爆管事故,影响安全供水。
2.2.7 定价不合理
不合理的定价方式导致供水市场价格扭曲,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
3.1 加快城市管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
二道江区委、区政府在《通化市二道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指出:“积极推进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建设与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的公用服务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有效利用区内的水资源,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新建净水厂,取水水源为桃园水库,近期规划水平年2015年取水量为1460×104m3,日取水量4×104m3。远期规划水平年2025年取水量2920×104m3,日取水量8×104m3。以满足区内用水需求。并加快供水管网向五道江和铁厂两镇的延伸步伐,使城乡一体化供水得到全面落实。同时,要重视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使取用水更具有科学性。
3.2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根据国务院2012年2月16日的《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管理,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3.3 尽快建立境内水量分配制度,进而形成完善的水权市场。
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在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价的同时,还应同一规划、调动地表水、地下水,优化配置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使有限的供水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3.4 加强水环境保护,提高污染防治水平
明确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提出强化工作措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工艺,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对造纸、糠醛、选金等违反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企业不予上马。形成环境影响评价约束制度,新建项目凡达不到环保要求的,一律不准上马;已建项目经过限期治理和停产整顿仍不达标的,一律关闭。引进农业新机具、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加强管理,制定节水减污技术改造方案。
3.5 加强节水措施和宣传力度,向节水型社会迈进。
二道江区加强供水管网改造,每隔2a进行1次取水和供水水平衡测试,防止取水和供水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现象。同时,积极采用先进供水工艺,降低供水水耗。
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单位和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节水工作最终要靠人来完成,只有用水户真正意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该项工作中,节水工作才能顺利开展下去,水资源才能真正得到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通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R].通化市人民政府,2010.
[2] 通化市二道江区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2012.
1、深化规划研究,统筹城乡发展。
深化规划调研工作,提升规划服务水平,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指导调控作用。以县域总体规划作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积极推动城北功能区高新技术园区和市场区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积极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
要结合新市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好各镇总体规划和各镇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做好村庄规划政府批复后农房的审批工作,适时出台*县农房审批管理办法。坚持阳光规划,各镇住宅小区开发实行“两公”制度,强化规划管理,特别是规范审批程序、跟踪管理、竣工验收制度,确保规划有效实施。完成全县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救助50户的目标责任。
2、加快项目推进,做好工程建设
完成水厂建设,使之具备试运行条件。完成水厂至*管线建设、水厂至*供水管线建设、*至*供水管线建设,共计36.2公里。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城区配套工程即*路(东西大道——百尺路)1200米,百尺路(*路以北)500米,新桥北路(*路—东西大道)1300米。完成县城乡供水一期工程加压泵站建设任务,包括:大桥新区泵站、*泵站,初步实现全县城乡一体化供水。
启动建设二级管网,千亩荡水源保护工程全面铺开。做好城西富亭区域地面水切换工作,完成自来水调价,加强老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继续推进一户一表改造,加快水表检定中心的考核认证,实行水费收缴电子化。
水处理方面,20*年计划实现产值2800万元,污水量排放1400万吨,完成*至横港、枣园东路段工程建设。配合全县各镇(区)二级管网建设工程,配合水务体制改革。
3、加强园林创建,改善城市环境
继续抓好园林绿化项目建设。现已基本拟定2009年实施项目,包括县城道路绿化、街头节点建设、滨河绿化带建设、片林建设、零星绿地改造提档、老居住区绿化改造、县城园林文化建设和部分河道水体绿化,计划总投资1466万元。大力开展创建活动,开展“园林式单位(居住区)”的星级评选,筹办认建认养仪式,发动社会力量兴建、管护绿地。对照《国家园林县城标准》,逐项搞好查漏补缺工作,全面巩固前段创建成果。
4、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建筑业方面:引导企业资质升级,优化*建筑业企业专业结构层次。开展专项整治,严格市场准入、清出制度,加强重点监控,规范建设市场各方行为,实现行业管理从全面监管向重点环节监管过渡。抓好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建设,督促企业建立现场质量的保证体系,摸索建立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办法。发挥行业协会及建筑业企业联合工会、民工学校的作用,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杜绝建筑业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发生,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住房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扩大我县廉租住房保障覆盖面。2009年,实现我县低保标准两倍以下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应保尽保”,提前一年达到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完成100套新建廉租住房建设工程,为实物配租提供充足房源。抓好欣居花苑二期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强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做好融资工作,力争12月份结顶并配售,把20*年政府实事工程抓实抓好。同时抓好经济适用住房三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启动。继续实施老住宅小区整治工程,探索老住宅小区路灯亮化操作模式。
发挥优势
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在全省加快推进水源工程建设的同时,与之配套的供水、污水处理综合治理现状如何?
毛有智:为破解工程性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启动实施了“三位一体”规划和水利建设三大会战,经过近5年的发展,水源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但与之配套的排水管网、自来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等建设仍相对落后,水处理能力不足、工艺设施陈旧,管网漏损比较严重、污水收集困难、供需矛盾突出,水质安全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解决上述问题,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2年组建贵州水投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推进全省水务产业一体化,旨在新建供排水设施、兼并重组市县级水务企业;整合全省原水、制水、售水、排水、污水、中水回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全产业链;发挥规模效益和整体优势,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为贵州决胜脱贫攻坚,“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提供水务保障,为全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夯实基础。
:据了解,省内外的水务企业也在角逐贵州水务市场。作为本土企业的水务公司有哪些竞争优势?
毛有智:与其他水务企业比较,我们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省委省政府、省水利厅要求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推动水务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中承担主导作用。二是作为负责任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在做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和服务民生的责任。三是作为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集团公司明确将具有城镇和工业供水功能的水库委托我公司经营管理,我们能充分调动全省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推进资源整合
打造“水美贵州”
:推动全省水务产业一体化,公司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毛有智:黔党发〔2011〕2号《关于加快水利体制改革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全省水利体制改革,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贵州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围绕做大公益性水利、做强经营性水务,形成给排水一体化管理、投融资一体化管理、水价一体化管理和水务行政管理体系一体化,这些顶层设计必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良性循环,为水务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支持。
公司成立以来,秉承诚信、高效、合作、共赢的理念,按照差异化原则采取有条件整体划转、控股、参股、PPP模式与全省各地进行合作,得到地方政府和群众的支持认可,构建了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全省水务市场的大整合、水务资产的大聚集和水务产业的大发展。目前,公司已整合县级水务企业近30家,拥有水处理厂50余座,城镇日供水能力近10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近10万吨,管理原水资产30亿元,供排水资产20亿元,年营业收入近2亿元。
在推动水务产业一体化过程中,公司着力推进资源整合,做大水务产业市场,规模效应日益凸显;通过推进升级改造,实现提质增效,做到“两保一优”服务,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稳步提高;推进融资工作,实现融资多元化,为水务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在技术交流与合作方面,我们与瑞士水务、碧水源、国贞环保等国内外知名水务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在工程建设方面,实现水源工程建设与供排水设施新建改造并举,通过完善供排水设施配套,大大提升服务区内的供水保障能力;同时,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打造“水美贵州”。
:通过整合县级水务企业,对当地水务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毛有智:通过加强与地方合作,有效推动黔西南州、贵安新区、新浦新区、大龙开发区,以及威宁、平坝、息烽、瓮安、余庆、绥阳、凤冈、习水、赤水、正安、务川、松桃、贵定、贞丰、岑巩、惠水、清镇等市(县、区)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水务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从水源―供水―排水水务一体化管理的资源集约优势和管理一体化优势;有效整合水源―供水―排水资产,形成规模效应,通过技改升级,提高水务企业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供排水服务;整合政府和国有企业资源,破解水源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及供排水设施投入不足问题;通过政企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优势和企业技术管理优势,破解地方水务部门项目建管人才紧缺、建管能力不足问题;通过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及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提升了供水效率;通过市场整合,形成规模效应,提升行业影响力。
扩大交流合作
经营管理好原水资源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中瑞对话”成为重头戏,公司与瑞士方面有没有进行合作交流?
毛有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上,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指出“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6年年会上,我们参与了中瑞对话,并同瑞士水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以余庆县作为合作案例进行实质性合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东方瑞士”的要求,学习借鉴瑞士在水环境治理、水污染防治、山区污水综合处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加以应用推广,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建设生态文明贵州提供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解决方案。
一幅美好图景的诞生首先起笔于精准的全景构图。坚持什么样的指导思想、依据何种原则、实现哪些主要目标,组合成了北京“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这幅画卷的全景构图。
指导思想好比一幅画的风格、流派,表达画的整体意境。北京“十三五”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可以简述为“两个贯彻”“三个坚持”和“六个更大突破”。具体来说,“两个贯彻”,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个坚持”,即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坚持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六个更大突破”,即努力在统筹城乡关系上、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配置上、生态文明建设和共享绿色福利上以及实现农业现代化上取得更大突破。
基本原则如同作画用的笔墨、颜料,为整幅画定格色彩。北京“十三五”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基本原则主要包含五个方面。概述而言,一是以人为本,增进福祉。把促进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规划编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市居民均衡分享更多的发展成果;二是明确定位、发挥功能。这也是当前北京市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规划指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城市功能疏解中,需加快京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结构升级,着力提高郊区承载能力;三是统筹推进、协调发展。通过强化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创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方式,以及发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步伐;四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科学定位郊区新城、小城镇、乡村和山区的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一体化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五是改革引领、创新驱动。在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引入新的建设经营管理模式,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同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主要目标恰似一幅画的主体、内容,直接呈现画的主题。“十三五”时期,北京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三五”末,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基本权益保障更加有力,城乡公共服务更加均等,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更加均衡,城乡要素配置更加合理,城乡产业发展更加协调,实现高水平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把主要目标分解成了8个具体的目标,使北京“十三五”城乡一体化的规划蓝图更加丰富,画面主题感更强。这8个方面主要有:
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郊区在城市功能疏解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建成一批功能性特色小城镇,建设1500个美丽乡村,进一步推进农转非工作,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提前实现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到2020年,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1.5万元。
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用新水减少2亿立方米左右。农业的生态功能更加凸显。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国内领先,农产品“三品一标”覆盖率提升到60%以上。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实现高水平的农业现代化。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福利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尽快实现新农合市级统筹和即时结算,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
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农村“六网”改造提升工程。行政村集中供水基本实现全覆盖。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率达到100%。实现平原地区无煤化。行政村公共交通实现全覆盖。农村地区4G无线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15年的41.6%提高到44%,林木绿化率达到60%,平原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山区主要水土流失区域实现全面治理。化肥、农药利用率分别提高到40%和45%,都市型现代农业生态服务价值年均增长3%。
关键词:安全饮水;存在问题;措施
1柞水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与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柞水县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农村原有的已建工程,由于种种原因仓促上马,前期规划考虑不周,缺乏相关资料,对工程规模,供水保证率,管网布置等缺乏论证和方案比较,导致工程建成后遗留较多问题。主要是进村供水管网不配套、不完善,供水设计不能发挥最大效能,有的已解决的饮水安全工程由于水源问题出现反复。
(2)现有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由于立项方式不完善,分类实用性差,存在审计隐患。对于投资额度超出按人均标准核定额度的工程项目,地方面临两难局面,若按照实际情况申报,投资额度过低,无法解决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缺口,只能降低工程规模和质量标准,使工程留下后患。反之,扩大受益人口或将项目拆分申报,都要面临审计问题。
(3)运行管理不善,主要表现在小型工程产权界定不清,对于工程建成后的产权归属,国家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工程管理责任主体缺位,许多工程没有形成规范的管理体制,工程长期效益没有保障。其次,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业务素质较低,不能适应日常的管理维护要求,工程运行仍没有保障。
(4)水源地水污染是造成饮水不安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工业污水排量增大,加之农村用水量逐步增大,农村生活污水随时排放,水污染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缺乏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和宣传,农村地表水和地下水均呈污染加重的趋势,由此带来的对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
(5)农村饮水安全技术落后由于原部分地区属于氟重度超标地区,在已建设(改)供水工程中,处理水源水质措施单一,只采用寻找好水源建设供水工程,而没有采用活性氧化铝降氟和反渗透降氟等措施,在含盐量超过2.50g/L的苦咸水地区,没有采用电渗析和反渗透除盐苦咸水蒸馏淡化棚等措施。
2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的措施探讨
2.1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
为切实解决城乡饮水问题,对农村饮水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编制柞水县饮水安全总体规划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解决措施上,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对苦咸水储量丰富的地区,利用投资少、见效快、成本低的苦咸水淡化技术,深受群众欢迎;对深层水含氟量高、浅层水矿化度高的地区实施咸淡混配技术,使水质达到饮用标准;对适宜大规模集中供水的地区采用大型降氟设备,建立新型除氟工艺试点,大力推进集中供水建设。
2.2 优化建设集中式供水工程。
(1)建设联片联村的集中供水工程。联片联村集中供水工程是指解决乡镇居民生活,给两个及两个以上村、乡镇修建的永久性供水工程,山区在以水库为水源的地区,应重点发展集中联片的供水工程,大面积集中供水。
(2)建设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在条件适合时,将供水区域由城区向乡镇、村组拓展延伸,实现城乡“联网、联供、联营、联管”。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淡化行政区域概念,优先利用水量和水质可靠的水源,建立集约化规模经营的供水体系,建设和完善若干中心水厂,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合理配置水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供水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解决广大农村供水基础设施薄弱、技术管理水平低、水质不达标的问题。
2.3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源地保护
在农村应进一步加大《水法》的宣传力度和治理污染力度;对于跨村集中供水工程或一定规模的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要做好水源保护规划,合理划定水源保护范围,挂牌保护,禁止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开展任何污染水源的活动,完善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水源地的卫生环境。
(1)开源节流,多种措施解决水源短缺问题针对原州区年内降水分布不均的现状,兴建塘坝、涝池、井窖、屋面集水等蓄水设施,拦蓄降雨;继续进行封山育林,建设生态涵养水源;运用水价调节机制,加快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2)加强对人畜饮水工程的维修改造对老化失修、水毁严重的人畜饮水、泉水改造、水窖工程进行维修和改造,以减轻人饮困难和封山禁牧、舍饲养殖后出现的牲畜和羊只饮水压力。
(3)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确保饮水工程运行的可持续性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观念,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市场化管理与受益户参与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提倡节约用水,村村户户装水表,按实际用量计收水费。
(4)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部分群众节水意识不强,对水利设施只用不管以及人为破坏比较严重的现象,要采取举办专题讲座、召开听证会、座谈会、张贴标语和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水法规及节约用水常识,严厉打击偷水、破坏供水工程设施的活动。
(5)采用多种手段,治理水污染问题与相关部门联合采取强制手段督促对于造成清水河严重水污染的淀粉厂等企业进行废水处理,该叫停的叫停,该关闭的关闭;组织社会力量对清水河河道进行垃圾清理,严格限制生活垃圾继续倒入河道;在社区大力提倡卫生厕所的建设,美化环境,净化水源。
2.4 要建立完善的农村饮水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内容包括在信息服务方面,及时总结推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经验,提供最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服务;在水质检测方面,水利主管部门会同卫生防疫部门建立水质检测体系,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对供水工程实行定期水质取样分析,保证供水水质安全。
农村供水保障主要做法
在稳固住、巩固好现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基础上,按照“大水源、大水网、大水务”工作思路,通过新建、改建水源工程,改造老旧管网,进一步提升全市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截止目前,全市集中供水率达到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百分之百动态达标。主要做法:
一是实施动态监测,强化问题整改。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问题动态监测,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农村供水保障应急机制,建立整改台账,逐一销号,确保问题动态清零。2021年上级反馈我市农村供水问题26条,已整改销号25条,正在整改1条。
二是加强技术指导,推进“四化”建设。年初,局党组成立4个农村供水保障技术指导服务,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供水保障技术指导和督查。同时,按照“规模化、市场化、水源地表化、城乡一体化”四化方向,全面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四化”工作。以商城县为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进一步提高地表水使用率和规模化供水率。目前,商城县水源地表化方案已编制完成,待批复后,开工建设。
三是积极筹措资金,加强维修养护。结合党史学习,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加快农村供水维修养护实施进度。2021年全市共争取农村供水维修养护资金2079万元,其中中央1294万元,省级资金789万元,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1718万元。
一、指导思想
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进城落户城乡一体化、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县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产业明晰、功能完善、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小城镇,推动全县城镇化建设步伐。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拉大框架、完善功能的原则。通过修建路、桥等基础设施拉大小城镇的主骨架,通过建设垃圾填埋场和供水、排水系统完善小城镇功能。
(二)坚持“三个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要把小城镇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小城镇建设与移民搬迁相结合,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统筹考虑,整体推进。把小城镇作为移民搬迁的重要迁入地,在小城镇周边建设一批新农村集群。
(三)坚持项目资金集中、整合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对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包括省、市、县三级安排的专项资金,垃圾、污水处理方面的补助资金等),地质灾害防治、河堤修复、安全饮水、校园建设、以工代赈修路修桥、市场和车站建设等由部门管理的项目资金,扶贫、工赈、地质灾害避让、生态和工程(矿区、库区)移民搬迁等资金进行集中整合,让有限财力发挥最大效益,以形成合力。
(四)坚持高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适度超前,一步到位。规划实施按先急后缓,循序渐进,分年度安排实施。
三、小城镇定位
1、把巡检、洛源、保安、高耀四镇打造成旅游名镇;
2、把石门、寺耳(陈耳)、卫东三镇打造成工业强镇;
3、把灵口、三要、石坡三镇打造成边贸重镇;
4、把永丰、景村、四皓、谢湾、柏峪寺、麻坪、城关等七镇打造成城乡一体化示范镇;
5、把古城、寺坡等两镇打造成现代农业示范镇。
四、今年工作重点
(一)石门镇。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在石门河新建一座大桥。具体由县交通局负责设计;由县发改局负责争取项目,落实资金,组织招标实施,年底前动工。二是石门街(洛华路)北段再新修加宽一段河堤。三是在河西移民新村新建一条街道。四是改造一段老街。
(二)永丰镇。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沿南北方向再延伸两段新街。二是抓好集中移民点工作,建设一所标准化幼儿园。三是建设垃圾填埋场。四是抓好部分路段改造(包括给排水工程)。
(三)巡检镇。一是由交通局负责抓好禹坪河上两座大桥建设。二是抓好移民集中点建设。三是继续抓好老君山旅游开发建设。
(四)洛源镇。一是新修一座大桥,对老桥进行改造,具体由发改局落实。二是对桥东公路两侧地块进行统一规划,拟建一小广场。三是及早安排河堤商户拆迁,启动文化站建设。
(五)保安镇。一是结合灾后重建,6月底完成保安街桥建设。二是以保安街为中心,在其南北沿东西方向各规划一条新街。三是加强蒿坪河保安街段堤路两侧规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建房屋。
(六)灵口镇。重点抓好洛河陈草峪段河堤生物措施治理工程,策划雕塑洛神像,开发河洛文化。
(七)柏峪寺镇。一是抓好镇政府迁建选址工作。二是抓好茶房村移民搬迁工作。由县水务局负责解决供水问题,教体局负责抓好陶岭小学迁建,民政局负责做好茶房村村改居,交通局负责陶岭至茶房一组洛河桥的设计,国土局负责落实部分建桥资金,扶贫局负责移民搬迁。三是抓好2000亩烟田示范区建设,由县烟草局负责。四是抓紧实施野里——茶房通村公路建设,具体由县交通局负责设计和可研,县发改局负责争取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由柏峪寺镇负责组织实施。
(八)景村镇。主要是完善城镇功能,加强规范化管理。
(九)谢湾镇。重点抓好抚龙湖景区周边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
(十)四皓镇。重点抓好307省道改线和移民安置点建设工作。
(十一)城关镇。重点抓好门户工程建设。
城镇垃圾填埋场由县住建局牵头规划,镇政府实施,小城镇建设资金补助;城镇供水、河堤由水务局落实,堤路由小城镇专项资金适当补助;学校、医院、公租房、机关建设等按职能分工负责。
五、资金安排
项目资金三年计划安排1个亿,分为三大块,一是部门分管的项目资金,二是小城镇等专项资金,三是工程移民资金。
(一)部门项目资金。三年计划4000万元,其中由县发改局落实1100万元(其中路桥建设资金600万元,移民资金500万元),县水务局落实800万元(其中河堤建设资金500万元,安全饮水项目投资至少300万元),县扶贫局落实600万元(移民搬迁、整村推进项目),交通局、国土局、住建局(公租房)、文广局、教体局各类项目资金整合筹措1500万元。
(二)专项资金。三年计划4000万元,其中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1600万元(石门镇1000万元,永丰镇300万元,再争取300万元),县本级1500万元,新农村建设、机关建设和其他专项资金900万元。
(三)工程移民资金。计划2000万元,主要安排黄龙矿区和张坪水库移民搬迁。
六、主要措施
(一)实行县级领导包抓。邀请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每人包抓一个重点镇,从城镇总体规划、项目安排、资金使用、组织实施等环节实施全程包抓。具体分工:县人大副主任李松山包抓永丰镇(卫东镇);县人大副主任刘洛民包抓保安、洛源镇;县人大副主任王顺生包抓柏峪寺镇(景村镇);县人大副主任柳云东包抓灵口镇(三要镇、高耀镇);县政协副主席王淑霞包抓寺耳镇(陈耳、古城、寺坡);县政协副主席赵康战包抓巡检镇(石坡镇);县政协副主席冀保民包抓石门镇(麻坪镇);县政协督导员陈高平包抓谢湾镇、四皓镇、城关镇。
(二)实行县直部门包扶。每个镇确定一个县直部门联系包扶。具体分工:县发改局联系包扶永丰镇(卫东镇);县民政局、县旅游局联系包扶保安镇、洛源镇;县国土局联系包扶柏峪寺镇(景村镇);县财政局联系包扶灵口镇(三要镇、高耀镇);县交通局联系包扶寺耳镇(陈耳、古城、寺坡);县扶贫局联系包扶巡检镇(石坡镇);县住建局联系包扶石门镇(麻坪镇);县水务局联系包扶谢湾镇、四皓镇、城关镇。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统筹城乡的有效手段、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整合资源、集中突破,初步构建起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域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支撑、广大农村为腹地的城镇发展体系。2015年以来,全市有15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目前城镇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1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2%,城乡一体化水平稳步提高。力争到“十三五”末,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
一、坚持制造业引领,激发城镇化发展活力
制造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也是城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全市五成以上的经济总量、六成以上的财税收入和七成以上的新增就业来自制造业。近年来,我们按照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思路,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不断夯实城镇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一是以产业集群化带动城镇化。着力打造了智能制造、现代物流等7个产值过千亿的产业集群,吸纳就业14.6万人。二是以企业规模化带动城镇化。集中培育了15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吸纳就业40万人。三是以园区化带动城镇化。坚持园区建设与城乡建设、农村社区建设统筹规划,全市8个省级以上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01亿元,改造农村社区130个,建成园区面积210平方公里,聚集人口103万人。今年,我们着眼于构建发展格局,启动了新区建设,实施了的整体开发,正在加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将有力推动我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促互进、融合发展。
二、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强化城镇化发展支撑
一是强化市政设施支撑。2015年以来,我市累计投入43亿元,大力实施城市道路、停车场、过街天桥及水、电、暖、燃气管网和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城市载体功能。二是强化路网支撑。全市干线公路达到126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90公里。两条铁路建设顺利推进,铁路2017年建成通车后将进入全国高速铁路客运网,铁路建成通车后将成为通往华南、西南的一条新的快速铁路通道。三是强化海港空港支撑。坚持“港口、产业、城市”一体化布局、联动式发展,在沿海9个港口附近规划临港功能区,新建的港区和机场周边123余平方公里将形成临港产业区。在中心城区,投资15亿元建设了新火车站,明年将启动新客运站建设。四是强化供水和能源支撑。调水干线工程基本贯通,配套工程开工建设,新增城乡供水能力1.9亿多立方米。清洁能源项目整体加快实施,天然气项目稳步推进,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投产。电厂1号机组并网发电,2号机组年内将投入运营。这些重大工程是我市城镇化发展的强大支撑。
三、坚持生态保护为重,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
大力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四大生态工程,努力建设生态海滨、绿色城市、宜居家园、美丽京州。开展了造林绿化工程,2015年以来累计造林绿化5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城市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7%和20.2平方米。综合整治城乡环境,市区生活垃圾全部实现综合湿解处理,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加强水生态治理修复,治理小流域49条、河道183公里,全市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5%。加强污染防控工作,将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抓好节能减排,累计关停小火电、立窑水泥等高污染企业150多家,连年完成了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今年我市顺利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复查,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坚持民生为本,巩固城镇化发展成果
居住环境方面,2015年以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万套,将农民工纳入了住房保障体系,新建改造农房34万套,综合整治了2500多个村庄的村容村貌。商贸设施方面,启动建设了百货、城市广场等21个商贸综合体,精心打造了步行街、一条街等26条特色街区,有效改善了群众消费环境和城市形象。就业方面,在163个镇街和495个社区建立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2015年以来累计新增城镇就业72万人。社会保障方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了全覆盖。发展养老机构199处、床位3.5万张。教育方面,农村中小学校车服务实现全覆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顺利入学。卫生方面,改造建设了15个县级医院、66处乡镇卫生院、563处社区卫生中心和村卫生室。文化方面,投资10亿元新建了文化中心,带动公共文化建设增加投入、加快发展,广大农村实现了“月月有电影”,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加快迈进。硬件设施的完善和软件条件的改善,构建起了富有特色的城镇化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