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4: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实操专业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会计有效教学;校企合作;直观性
面对会计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我们应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和会计知识结构、特点、会计工作流程、要求等,对会计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方式、方法、校企合作、会计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找到问题破解的关键点,提出会计教学,从而提高中职会计教学效果。
1.当前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会计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现在中职学校很多都开有会计课程,一些与经济相关的专业如金融、市场营销、文秘、物流、商务英语、酒店管理、物业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也会开会计课程,一般就是会计基础,当成这些专业的辅课程。会计专业自然要开会计课程,会计专业开的课程除会计基础外大多会加上会计法规、经济法、会计电算化等课程,还有语数英等与会计专业教学关联度较低的课程。
就拿会计基础课程来说,当前多数学校对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教学课程安排没有不同,比如都是用一个学期一周安排2节或3课学完,其实学会计,会计基础是很重要的,是学会计的基础,课程设置目标不同,讲得详略是不同的,要求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不同的,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上述这种课程设置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学过后只会一些皮毛,根本就不了解会计是什么,做账就更不可能了。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报普通高中,造成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深的讲不了,浅的又不够,会计教学课程很难设置,再加上师资、教学资源、培养目标、教学方式等影响,会计教学往往流于形式,照课本读完,就算完成任务,质量也不高。很多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考不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很大一部分就算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但一旦到企业就适应不了,不会做账、不会报税,更不会做报表,会计教学质量令人担忧。
(2)会计教学偏重理论授课,与社会需求脱节,与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不符,毕业生就业能力有限。
现在中职教育都在提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但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学校很难找到对应的企业开展合作,种种原因,往往使中职会计教学目标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距较远。一是由于缺乏深入调研和认识,导致中职学校会计教学没有按照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工作能力组织教学,课程标准与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资格标准衔接不紧密,学了会计但不接受考前培训学生很难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中职会计毕业后仍没有资格和能力从事会计工作;二是会计教学方法简单,脱离实际,能力培养有限。教学上大多仍只注重学习书本知识,从课本到课本,重理论轻实操,学生对会计知识不理解,只停留在简单的“记”和“背”这些环节。虽然也讲到实训课及实践课,但多数是做书面作业,真实情境下的会计技能教学开展得很少,就算有也只是某个小环节,如填记账凭证等,但填记账凭证之前的原始凭证又如何做呢?它与记账凭证有何关联?记账凭证做好后又如何登记各种账簿?等等,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只做其一,而不做其他,不进行系统的实操,我们永远会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中。其实,会计职业技能、会计操作技能培训与现实会计岗位要求相去较远,对知识没有系统性掌握,操作能力就更谈不上,一到企业实际工作,就根本不知道做什么,如何做。与企业要求不符,毕业生就业能力自然就有限。
(3)学生考核机制传统,仍以学生理论考试为主,误导学生只重理论,不重技能、不重训练,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
2.会计教学探讨与构建有效会计教学对策
针对当前中职会计教学存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破解呢?
(1)从中职学生情况出发,按会计工作特点,理顺会计课程设置。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都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为了鼓励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职生还实行了免学费政策。这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确实发展很快,一大批校舍宽广、设施先进、师资雄厚的上规模上档次的职业学校发展起来了,中职生的数量也快速增加。但受普高热的影响,优质生源大多去了普高,中职生的生源质量下降。生源质量的下降,中职生的学习专注度普遍不高,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也不高。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方法,是一种技术活,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它既讲究技术方法,又讲究实际操作。所以学好会计既要理解掌握会计基本原理、会计方法等,又要会利用方法、原理去处理实际工作。从这个角度讲会计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门课程,学好理论是为了实际的操作。
面对中职生,由于受学生学习专注度和理解能力的影响,会计课程必须结合实际设置好,学习好会计知识是基础,这必须保证,所以理论、原理的讲解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课时安排;学好理论和原理是为了能做会计,会操作,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实训实操的课也必须跟上,而且面对中职生,实操有直观的特点,反过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一要课时充足,二要科学合理,把讲解、练习、实操课程科学安排好,把该讲的讲透,应理解的理解,该做会做。同时在课程设置时还要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比如非会计专业的学会计,目的是了解会计,他们学了后可能不会做会计工作,学会计只是一种知识的补充,那么针对他们我们只要讲述知识和原理就够了,那课时安排、课程就相对简单。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会计教学质量提高,达到不同培养目标的基础。
(2)课堂教学中,应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深入浅出,提高教学效果。在会计教学上,我们往往很容易把会计当成一门理论课来上,重理论讲解,照本宣科,按照讲解,练习,考核的环节讲授会计。结果显而易见,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听着就累,对中职生来说,本来学习专注度就较底,课堂很容易变成教师在讲,学生在听,但学生不知道教师讲什么,对牛弹琴的不良状况就在所难免,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差。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会计不只是纯理论课,它还是一门实操课,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在讲授内容时,可加入一些直观的东西,具体的东西,变抽象为直观、具体,更贴近我们的经济活动,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易理解。如在讲授会计账簿的种类时,可以用课件、投影等形式把账簿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就引到了账簿图片上来,同时与书上的内容和格式一一对比讲解。这样抽象的东西就直观、具体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来,学习效果就更好。如果有条件我们还可以在实训室上课,让学生感受真实的账簿。这样学起来,课堂就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3)系统设计实操课,真账实习要推广。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我们也讲到实训课及实践课,认识到了实操的重要性,但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错误把课堂的练习和书面作业当成实操,真实情境下的会计技能教学开展得很少,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就与社会需求脱节。如我们在学习填制记账凭证时,很多就是把做会记分录当成了填制记账凭证的实训,其实会计分录只是明确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科目和相关金额,只是辅助填制记账凭证的一步。如果我们不填写真实的记账凭证,我们其实只是学习了一步,最关键的一步还没做。根据什么填,格式怎样,如何编号、如何填写每一栏,我们不练的话怎么会呢。那我们又如何在实际工作填记账凭证呢。所以实操是必要的,是会计技能提高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专业操作能力的必经过程。就像我们学开车一样,笔试通过了不代表我们会开车,只有开车练才会开车。
会计实操要系统化,体现整个会计工作流程,要一环扣一环,实操的经济业务、数据必须是高度仿真,数据之间的关系必须是体现各会计数据的关联性。实操资料必须有企业的基本情况,部门人员的设置、产品的种类、销各环节、每天的业务,经济来往的部门等,还要提供仿真的单据、凭证、账簿、会计报表、税务申报表等,实操内容要包含基础设置、账簿设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填制、汇总、记账、费用归集与分配、成本计算、试算平衡、结账、做报表、报税等环节,要让各环节环环相扣,各业务程序不能遗漏。
会计实操资料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去取得:一是外购,按照会计实操的要求选购会计实操资料,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要由有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或会计专业人员参加选购,否则我们的实操训练又会不贴实际而流于形式。二是合作开发,由专业公司和学校一起开发,这种方法更能结合学校实际和现实要求,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开发,能使教师的实训经验更丰富,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也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和学校开发成本,但这不是重点。
会计实操,要推广真账实训,建立真账实训室,有条件的可以建成全真的生产型实践基地,可以对外服务,让学校的实训基地更贴近社会,更接地气。应在帮助会计老师改进教学理念的同时,统筹参与并指导专业部的会计教育工作,帮助形成有教育资源优势的教师、场所、环境等,建立优质会计实训基地,为会计教育创造一流的教育教学条件。
(4)会计实训室的建设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其实,现在大部分学校会计专业实训室建设严重滞后于会计实操教学的需要。有些实训室还是一些摆设,主要是一些硬件、设备的建设,实训室没有实际的内容,就是有也是一些不贴实际的东西,加上实训室自我封闭、实训教师脱离会计实践等现实问题,在自建的实训室的实操实际效果均不好。受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影响,学生出去实习,也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真实的会计业务单据给在校生或会计学员做练习,因此学校会计实操受到严重制约。怎么破解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学校会计实训、实操要走校企合作之路,引进专业会计服务公司,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实训服务公司,学校提供人力资源和场所,企业提供服务的对象(企业),学校和合作企业实现双赢,构建一个既对外服务又服务于学生实训的基地,合作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参与学校会计实训资料的编写和实训要求,并根据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实训的要求,合作企业还可以参与推荐优秀学员到企业工作,解决会计专业最难的课题――实现教学、生产实践对接。现代学徒制也可以在这里实现。
【关键词】会计;做中教;实践教学
经济环境变化和会计自身的新动向赋予了会计人才能力以新的涵义,对会计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会计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阶段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济部长在海南会议上曾说:“职业教育的质量提高,离不开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的质量更是关键”。中职学校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必须创新用人机制,搞活分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做中教”,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与榜样作用,中职教育才会散发勃勃生机。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在会计教学是非常重要与显著的。加强中职会计教师“做中教”,推进实践教学。
一、“做中教”内涵
什么是“做中教”?“教学做”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论,“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第一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第二强调“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第三强调“做先生的,应该一面教一面学,并不是贩买些知识来,就可以终身卖不尽的。”。陶行知先生的观点至今仍给我们带来深深的启迪,做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中职教师,我们必须注重在“做中教”,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温总理在职业学校考察时也曾指出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
二、加强中职会计教师“做中教”
经济与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对人才结构的需求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劳动力就业需要加强技能培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需要培养更多的中、高级技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就是面向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中明确规定: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把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这就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真正爱学、好学、会学的老师,才能够教出真正优秀的学生。据相关调查显示,实际工作中会计人才需要具备的各项工作能力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如下:工作经验、学历要求、计算机能力、工作态度及责任心、业务能力、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熟悉法规、职业资格、职业道德等。工作经验排在第一位,这充分说明社会对实践工作的需求何等重要。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在掌握一定会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会凭证、账簿、报表等填制与装订;实习就业期间,学生在单位中能够出色地完成会计、出纳等相关岗位工作。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是必须学会与掌握的内容,对于教师更是十分必要的。
1.教师要亲历从书本到实践,学会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本领。教师要走下讲台,走出课堂,融入学生群体,与同学一起亲历、一起活动、一起探究、一起体验,真正成为实践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与榜样作用。记得有一位老教师曾这样写道:在学生课堂写作文的时候,他也在讲台上刻作文,等时间一到将自己刻好的作文交给油印室印刷再分发给学生,由学生给出评价。通过共同写作,互相评价,教师示范,最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的“做”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有重要的。前不久在中职文科类专业特色课型展示会中,其中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陈丽敏老师的《潮汕功夫茶》课型,给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学生完成功夫茶的冲泡后再由老师示范整套潮汕功夫茶艺,其作用不容小觑,真正体现了教师在“做中教”。在会计教学中也值得提倡,在实操过程中,如学生根据填制记账凭证的同时,教师也进行凭证的填制,完成后把师生填制的凭证进行对比,肯定会给学生更为直观、鲜明的认识,由此学生记忆将更为深刻、理解将更为透彻,感觉将更为亲切,效果将更为明显。
2.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实践探索出新颖灵活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都开设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实践性较强的实践课程,中职教师如何能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其竞争核心力呢?笔者认为中职教师除了重视理论教学外,更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填鸭式教学”为“双向交流式”、“任务驱动式”教学;变“教师为主体”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变“教学为导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改革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起来,才能有所为,有所思,最后才能有所得。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将“工学结合”的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以会计职业岗位为就业导向,以企业会计工作任务驱动为切入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充分挖掘教材的动手因素,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增强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
笔者有幸观摩到一节财务会计以《项目:老板的困惑》为教学内容的公开课,授课教师以企业老板面临资金困境,是选择现金折扣还是选择票据贴现作为切入点,由学生作为财务人员出具方案帮助老板解决财务危机。这节课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资金的能力,同时将理财思想渗透给将来从事财务工作的学生。教学内容与真实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是实践教学的全新尝试,把“工学结合”的理念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去,进一步推进了实践教学。不管怎样,“做”出来的教育总是有一种让人信服、让人亲近、让人难忘的印象。否则,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是一个教育过程的旁观者,他们所学到的东西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概率将会小得多。这句话对学生是如此,对于教师何尝不是如此。温总理说:从事职业教育的老师,你们是光荣的,你们是应该值得尊敬的,因为你们培养大批青年,为他们就业、练就本领找到了希望。温总理的话语让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们顿生无上的自豪感和成就感。烟台一所中职学校的校长曾说过“职业教育是积德教育,职业教育是弱势教育” “将普通教育的失败者培养成才,充满了成就感”。真是一语中的,入木三分。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我们不如中小学教师有尊严,我们也不如高校教师有权威,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虽然如此,我们仍需要兢兢业业,不忘教师的根本,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行业精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中职教师“做中教”的途径探索
1.以教人者教几。教师要在“做中教”,教师要先深入生产一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的教师要先做,要求学生懂的教师要先懂。邵先生因为要教大家计算纳税,所以就去收集种种材料,虚心向人家请教,并把这些融会贯通起来,然后和盘托出,教大家计算。他因为要教大家,所以先教自己。面对会计政策、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的推陈出新,变化频繁,教师教学的内容也将随之发生改变。每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或新的内容,教师都要先教会自己。《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使用用友通10.2版软件,我们在教学生之前,先进行理论学习,并参加了用友公司的实操培训。教师自己先要学会软件的操作运用,如建账、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凭证、账簿)、报表处理、工资及固定资产等模块,而且考证的要求与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对于二年级学生主要是面对考证,对于三年级学生主要是一套账的整体操作。因此,无论是每一个内容或模块还是整个软件的操作教师都应该能够熟练操作。这些就有赖于教师教学前的“教几”。为了把课讲得生动浅显易懂,许多教师课后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研读教材和课外论著,还要珍惜一切可能的机会到企业一线学习实践。这些都是因为教师们深深懂得“教人者教几”的内涵,“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既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地格外明白了。
2.教师加强“做中学”,实现“做中教”。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一诗写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告诉我们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从实际情况来看,中职会计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到实际岗位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缺乏实践工作经验。这是做为教师先天不足的地方,所以要把理论与实践讲清楚、讲透彻绝非一件易事。做为教师的我们意识到了,做为领导部门也意识到了。于是就提出中职教师要到实际工作中去锻炼,下厂实习或开展一系列的骨干教师培训,以期提高中职教师的实践经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教育部早就提出中职教师要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实践,并把实践情况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中职教师在参加培训与实践过程中,通过亲自实践丰富了对专业知识的整体认识,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这样再回到课堂教学时就不会照本宣科,除了理论还是理论那么枯燥了。反过来,教师可以更多地结合实践把理论讲解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提高了中职教师“做”的能力及“教”的能力。中职会计教师在“做中教”,通过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整合、重新疏理、结合实际,扩容充电,既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向着一专多能方向发展,也培养老师组织学生、管理学生、指导学生、教育学生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做中教”的实践过程,是广泛接触其他学科、捕捉相关信息、整合集体智慧、提升自己的过程。目前中职教师“做中学”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第一是鼓励教师下厂实习或顶岗实习,教师可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或公司的会计出纳岗位实践,获取一手的实践经验与资料。第二是参加教育机关或其他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或学习交流,2010年由市教育局组织开展的中职会计教师复合型骨干教师培训班也比原来的培训内容增加了为其半个月的企业实践,这些都增加了教师实践学习的机会。第三是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深造或教研、竞赛,如报读会计硕士等,到高等学府进行系统学习,还有最近开展的财经商贸专业有效教学课例、课型研究及推广,还有面对教师开展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凡此种种,都旨在推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相应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能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
中职教育要紧扣“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标准”的目的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职业教育要坚持手脑并用、教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训练。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要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来精心设计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保证教学效果最大化;在深化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学制安排等工作中,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教师要多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新产品,培养锻炼成“双师型”教师。
总之,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深化,对会计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如何培养一批受欢迎的学生,一方面需要学生不断的进取与努力,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不断进取努力和创新,加强“做中教”,提高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和能力,推进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会计业务的感性认识,巩固理论知识,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更好加强中职会计教师“做中教”,推进实践教学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雪.中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T].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9(3)
[2]罗明主编.陶行知全集(第1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1
[3]肖亮玉.高职高专会计教学改革问题探讨[T].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
[4]江卫社(美).“做”出来的教育[T].教育博览.2011(5)
【关键词】反洗钱非现场监管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2007年颁布的 《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办法》(以下简称《监管办法》),经过4年多的监管实践,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决策层面和执行层面的高度重视。
一、非现场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力量不足,培训不够,监管质量难保
目前基层人行均未设立专职反洗钱部门,反洗钱工作主要由会计部门承担,而会计部门担负着财务、支付结算等多项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仅仅依靠1~2名兼职反洗钱工作人员承担辖内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大额和可疑监测等工作,而且对基层反洗钱方面的专业培训不多,反洗钱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不适应,这些问题影响了监管工作质量。
(二)监管制度可操性、约束性差,监管效率难显
《监管办法》只制订了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的一个大体框架,对具体措施、手段不具体,不明确,对如何鉴别金融机构报送信息的真假、如何从非现场监管中发现问题、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等,没有制定详细的工作指引;其次,对非现场监管信息分析指标体系没有明确的定位,对于如何量化?如何定性、定量分析?都没有明确的标准缺乏处罚机制,这就导致金融机构报送非现场监管信息时缺乏主动性,对此,人民银行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对其进行有效约束。
(三)监管措施空洞,监管风险难免
《监管办法》中提出的监管措施仅包括:发出《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意见书》进行风险提示和对违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给予行政处罚,而没有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内控、培训和宣传等基础工作进行量化评估,对于金融机构的客户识别和可疑交易报告等重点工作无法从数量上判断是否存在问题,至于涉及处罚阶段要做到“违规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在非现场阶段很难查证,存在较高的诉讼风险。
(四)报表功能不强,数据真假难辨
一是归类不明确。反洗钱非现场监管信息报送系统中对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未做详细归类说明,各金融机构只凭各自理解报送相关内容,影响数据质量。二是设计不完善。(1)报表内容涉及面多,但真正能对防范风险起决定性作用的项目少;(2)空报表较多;(3)非现场监管报表系统缺少局部平衡校验功能;(4)总行提供的非现场监管报表(电子版)未设置保护密码;三是指标不具体。《监管办法》第五条第二款“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根据各自的监管范围建立具体的非现场监管工作目标和对非现场监管资料的分析指标”。但《监管办法》出台至今,相关分析指标仍未制定。四是校验不彻底。《监管办法》第十五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应审核金融机构报送的非现场监管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但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上报情况缺乏有效验证手段。
(五)分析手段单一,监管层次难拓
目前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主要是通过收集反洗钱非现场监管报表,统计、分析上报报表数据的方式进行的,同时根据需要采取电话询问及约见金融机构负责人谈话等方式进行核实。这既不能对分析期内的可疑交易事项进行详细的阐释,也不能动态反映数据变化的深层原因和规律,更不能通过不同时期非现场监管资料,有效揭示出辖区资金流动的状况、可疑交易信息等业务发展状况,面对目前洗钱犯罪活动技术性、隐蔽性、专业性不断增强的特点,仅仅依靠单一的非现场监管方式来开展复杂的反洗钱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
二、改进非现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反洗钱队伍建设,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建议采取以会代训、现场观摩等形式,对人民银行专(兼)职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二是充实反洗钱队伍。在地(市)级中心支行设立反洗钱科,以适应反洗钱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明确操作流程,实施有效监管
一是从法规、制度上明确金融机构报送非现场监管资料的流程,制定监管工作处理流程和操作程序,确立金融机构在接受监管中的责任和义务;二是研究制定非现场取证措施,以便对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证据提取。
(三)建立非现场监管模式,实施科学监管
一是建议人总行研究制定全国统一的反洗钱非现场监管工作分析指标,明确对商业银行反洗钱工作评估的量化标准,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及季度与年度考核;二是建立持续动态的反洗钱监管体系工作模式。(1)依据金融机构报送的数据、信息,基层央行进行整合分析,按照相关信息内容设立指标分析和评估体系,对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工作进行整体评估;(2)根据风险不同与程度差异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3)针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和非现场监管措施的采用,以非现场监管的方式监控其整改情况,整改效果显著的,提高评估等级,减少检查次数;整改效果不佳的,降低评估等级,增加检查次数。
(四)开发反洗钱非现场监管系统,实现信息数据管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
关键词:技能竞赛;会计;教师团队;双师型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1-06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水平非常重要。在高职院校举办职业技能大赛,教师在对参赛学生进行培训指导时,难免会接触到新的设备和技术,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教师主动提升自己学习的能力,还能激发教师的职业兴趣和热情,这就为在职业院校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创造了条件。
一、职业技能竞赛的内涵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有组织的群众性竞技类活动,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它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标准,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参加的职业技能类竞赛可大致分为由教育部组织举办的竞赛和由各级劳动或行业部门举办的竞赛两大类。前者的参赛对象主要为学生,后者则不仅限于学生。自2008年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年一度定时举行,旨在选拔和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作为一项由教育部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举办的全国性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是全国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方向标,还是市场需求人才类型的一个航标灯,意义重大。
二、职业技能竞赛的特征
职业技能竞赛的特征具有多样性, 它不仅是学校与企业联系的桥梁,更是促进校企协作、促成学生学习与就业、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的重要枢纽。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来说,职业技能竞赛具备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技巧性,是促进教与学相结合的重要手段。从竞赛的角度来说,其同时具有技能的阶段性、迁移性、先进性、导向性与技能竞赛的竞争性、激励性、公平性和合作性多项特征,所以,组织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对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并使之全方位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会计教师团队建设的影响
1.职业技能竞赛将推动“双师型”会计教师建设
(1)“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与“双师素质”会计教师的含义。①“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双师素质”教师的提出。1995年,“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第一次明确提出,国家教委随即了《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教职[1995]15 号)的文件。2002年5月15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再次得到强调,教育部办公厅所发文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 号)指出,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必须建设起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型”的“双师型”队伍。②“双师型”师资队伍与“双师素质”教师的定义。“双师型”主要是从师资队伍结构的角度来解释,它既可以用于界定师资队伍的人员结构,也可以用于形容师资队伍的个人能力结构。例如,可以是指讲师或工程师,也可以指有讲师能力和工程师能力的教师。而对于“双师素质”,即指受聘于高职院校的专任或兼职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求教学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需同时兼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
(2)职业技能竞赛对“双师型”会计师资队伍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对于职业院校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和直观展示职业教育创新成果具有重大的意义。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学生考查的内容和要点大都是取自于社会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真实情况,大赛成绩直接反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水平。所以对于学校和参加大赛的学生来说,要想得到专业性技术训练和素质培养,必须要有一个理论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团队的支持,这是推动这一产与教相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
2.技能竞赛促进会计教师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技能竞赛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项目、内容、工作规范和考核标准都应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实际效用的变化而变化。教师应当加强对参赛学生的技能培训,亲自参与指导,以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实操能力和水平为目标。一方面,由于从初始的参赛人员选择到专业培训都需要亲自参与,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前单纯的书本教学方式,更加清楚职业标准,亲自参与到工作过程中,通过分析比赛制度,将总结的内容教给学生。另一方面,为了在竞赛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教师也可以借此深入企业学习或者听取专业机构的建议。职业技能竞赛不仅能够激励辅导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激发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使优秀教学模式得以推广。
3.职业技能竞赛对会计专业师资队伍梯队的影响
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对参加比赛学生的选拔,同时也是对带领和指导比赛的教师的选拔,参赛学生的成绩也间接反映了专业带头人的水平。因此,相关院校常常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来培育和锻炼专业骨干教师,挖掘有潜力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建设长期性和连续性的专业师资队伍。
4.职业技能大赛对会计教师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影响
在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过程中,特别是全国统一的技能比赛,作为指导者的教师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职业技能比赛不仅考验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考验学生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职业技能比赛的结果也会对学生的就业前途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荣辱感,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调整好心态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状态,发挥出最好水平。
5.职业技能大赛对会计教师日常教学的作用
学生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对教学要求的重视程度。学生素质好,教师讲课兴致高,学生学得就更好;相反,若学生素质差,容易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抵制情绪,从而降低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学到的知识就越少。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参赛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风采,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使自己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燃起教学的信心,积极教导学生,促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优化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随着比赛改革制度的完善, 其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完善竞赛机制,为企业提供一个发现优秀专业人才的可靠的平台;企业也会对职业院校更加信任,积极与校方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校提供实习机会。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可作为校方的荣誉教师来给学生授课,学校的专业教师可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理论知识的指导,实现真正的校企资源共享,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一)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目前仍有一些高校的银行会计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以单纯的教师讲授为主,较少运用实践教学法、模拟实训法、课堂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有些高职院校囿于资金问题,银行会计实训室建设无法到位,模拟实训的环境比较缺乏。另外,教师未能对课程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满堂灌、课件简单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
(二)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缺乏较好的诠释与演绎
该课程存在诸多教学重难点。一是支付结算业务,支付结算方式多样、凭证种类多样、凭证联次众多,传递方向复杂,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二是资金汇划与资金清算业务,包括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跨系统商业银行之间、联行往来的资金汇划与清算,处理流程较为复杂。例如联行往来业务的核算,联行往来是银行系统内各个行处之间的资金账务往来,其内容包括全国联行往来、分行辖内往来和支行辖内往来三级往来,而关键点是关于汇差资金的清算。针对银行会计难点本身进行分析可发现,在联行往来工作中,所使用的某些会计科目确实不好理解。三是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核算,商业银行外汇业务主要介绍全国联行外汇业务往来、港澳及国外联行往来和行往来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几种典型国际贸易结算的基本会计处理方法,国际结算方法确实较复杂。四是经理国库业务,主要包括预算收入的收纳、报解,预算款项的支拨。很多学生对财政管理体制内容掌握得不好,并且缺乏必要的税收知识,因此对经理国库业务中的预算收纳和报解的核算难以理解。这些教学重难点,本应该得到更多诠释与演绎,但往往受课时、实训资料限制,不少内容只是被轻描淡写地带过,学生并没有真正清楚明了。
二、银行会计课程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以树立学生就业的乐观预期为导向,培养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首先,应该树立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乐观预期。虽然以广州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银行在过去几年里,通过省级分行统一招聘,学历要求一般是本科以上,但是2013年笔者在进行新一轮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时得知,与招聘进来的本科生或研究生相比较,基层银行更喜欢高职毕业生在柜台或客户经理岗位上的表现,因为他们安心工作、爱岗敬业且业务能力很强。因此,广州已有一些银行开始放开学历的门槛,面向高职院校招聘柜员、客户经理等职位。而二、三线城市的银行网点对学历要求并没有一线城市那么高,因此向高职生提供了更多银行工作岗位和工作机会。其次,建立学生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逐步培养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了银行各项基本业务的特点、流程及其会计处理方法,对于从事客户经理、大堂经理助理、柜员等基层工作有着切实的帮助,也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二)以课件设计为重要抓手,综合发挥讲授法、图示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点
银行会计作为一门师生均普遍认为较为“难学”的课程,目前其课时设置一般为64学时或54学时,甚至有院校设置为36学时。如何在短时间内教好该门课程,讲授法的应用尤显关键。讲授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具备“能够促使学生回忆先前学习过的材料、能很快地向学生传授新知识、帮助学生识别教学中的要点和基本内容”等优点。而银行会计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多而且复杂,其核算方法既包括单式记账又包括复式记账,目前各种版本的教材,在内容表述上大多使用冗长的文字、表格和会计分录,倘若没有教师的有效讲解,学生一般难以通过自学掌握相关知识。通过向前辈的学习、与年轻教师的交流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发现,很多教师想上好这门课,但可能因为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学生对会计课程理解较浅、兴趣不高等原因,教师的积极性可能也会受挫。但是作为专任教师,改善教学方法应该从最基本做起,那就是课件设计。惟有以课件设计为重要抓手,综合发挥图示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的优点,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以银行会计“项目四支付结算业务”的课件设计为例,可以在课件里插入支票、本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支付结算业务的操作流程图、票据图片、凭证单据、结算漫画、演示视频、贴切的案例等。精致的课件、红外电子笔的使用、教师的娓娓阐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自然可以从“要学生学”变成“学生要学”,银行会计“教”与“学”便不再是件“晦涩”的事情。
(三)以小组演讲现场评分为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分工协作能力
在金融企业调研时,行业专家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团队工作能力培养。因此在银行会计课程教学时,可采用小组演讲法。小组演讲法一般是由教师先提出一个案例(问题、任务),然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解答问题,最终以小组代表PPT演讲的方式公布各组答案。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小组分工与合作、学生扮演讲师角色等途径,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对于“小组演讲法”,有部分学生很喜欢这种教学方法,但也有部分学生持相反意见。究其根源,“小组演讲法”存在“搭便车”情况,挫伤了不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应该将每个学生的表现与课程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热情。为此,可以编制“PPT小组演示现场评分表”和“组员分工合作考核评价表”。通过每组互评得出小组总成绩、通过组员互评得出各个组员成绩。通过两个评价表,每个组的总体成绩、每个组员的个人成绩实现了公平、公开,有效规避了“搭便车”现象,学生主动学习、相互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分工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评价表也成为课程考核的依据之一计入期末成绩。
(四)以边教边学边实践为基本思路,有效彰显实践教学方法的直观功能
实践教学方法注重行动导向、角色模拟和岗位实操,它围绕边教边学边实践的基本思路,使教学活动变得更直观、更具体,由此培养出来的高职学生更具社会适应性。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为例,实践的教学方法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了“商业银行业务实训室”。学生在实训室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模拟训练。依照银行会计的岗位分工和核算流程,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设置了个人金融业务的核算、对公金融业务的核算、支付结算业务的核算、联行往来及资金汇划清算的核算、外汇业务核算、损益业务核算、年度决算等7个项目,各项目下设置若干模块、各模块下设置若干活动。按照业务活动设置大量的仿真情境,实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紧密结合。项目活动一般按照四个阶段进行:业务引入——操作流程——处理步骤——活动练习,全过程以学生先观摩后操作为主线,教师进行引导,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
二是在模拟实训室的基础上成立了“金融项目中心”。金融项目中心与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银行等合作,是一个做真实项目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通过“金融项目中心”为校内的教师、同学、家长、朋友提供银行卡开卡服务、信用卡服务、金融理财服务,学生在这里进行的是“真项目真做”,可以在完成真实的银行相关岗位工作任务中得到锻炼。
三是和银行签订了订单式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就读期间,银行将定期提供专业培训,组织营销活动,并挑选优秀的在校学生作为储备人才,按银行实习生待遇发放工资。
论文摘要:市场经济下的职业教育,应该是培养社会需要、适稍对路的人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更应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其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主要做法是持之以恒抓养成教育。加强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团体协作精神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有利于让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得到社会的承认。
一、酒店领域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酒店现状
星级酒店规模继续加速扩大。2006年全国新评星级酒店1370家,截至2006年底,全国星级酒店总数达到13378家,同比增长11.260k。其中五星级酒店298家,四星级酒店140家,三星级酒店4993家,二星级酒店6027家,一星级酒店660家。广东和浙扛两个省的星级酒店数量超过了一千家,分别达到1275家和1089家,位居全国第一、二位,扛苏、云南、北京分列三至五位。四、五星级酒店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总数的61.56%,青海、宁夏、西藏尚役有星级酒店。
经济型酒店成为发展热点,上海、北京、扛苏经济型酒店的数量居全国前三位。国内品牌发展态势良好,如家、锦扛之星不仅连锁店数量位列全国一、二位,而且通过在美国、香港上市加速扩张。国际品牌也将大规模增加,据了解,美国经济型酒店晶牌格林豪泰(green tree)将以长三角为重点,未来3到5年在国内铺设近200家酒店;美国另一经济型酒店品牌速8 (super8)也将在未来巧年时间在中国开2100家连锁店。
(二)酒店发展趋势
全国高档酒店建设将迎来高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待评、在建、待建(2007底前开工)高档酒店(相当于四、五星级)总计1107家,其中相当于五星级次的酒店就有554家,大大超过目前全国五星级酒店的总量。从地区分布看,东、浙江、北京、上海、安徽分别以155家、146家、97家、86家、82家位前五位,它们之和占全国总数的51%。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加速进入。截止2006年底,有37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0个酒店品牌进入中国,共管理502家酒店。世界排名前十的国际酒店管理均已进入中国。管理酒店数量位居前五位的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是温德姆、雅高、喜达屋、万豪,管理酒店的数量分别为159家(包括110家速8的经济型酒店)、69家、43家、37家、31家。而且在未来几年,国际酒店集团管理的酒店数量还将迅速增加,比如,洲际酒店集团最新的全球发展,在中国拓展的酒店数量将占其全球发展总数的三分之一。
如此大好的形势下,酒店业发展不断成长,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数来说,不断在增加,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对人才需求从质量上来说,要越来越高。这不仅是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需要。要与企业联系,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型人才。但却有一个现象许多酒店人才流失严重:旅游酒店业最适合的流动率在8%左右,然而天津市旅游酒店人员流动率达到了23.95,部分酒店人才流失率竟达到了45以上。当前,每个酒店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员工流失问题。而员工流失率偏高,又是各酒店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同时,员工流失率偏高也给酒店带来了负面影响,其负面影响集中表现在:员工的流失给酒店带来成本损失;员工的流失影响酒店的服务质量;员工的流失使酒店业务受损;员工的流失会极大地影响士气。
二、酒店员工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酒店员工流失及其原因
(1)酒店行业准入条件低。这应该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入职人员什么人都有,许多人于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酒店这个行业并不适合自己,思想的不稳定就会辞职。这同样也会影响到酒店其他同事的情绪。
(2)一直以来的传统就业观念。认为服务员工作就是低人一等,且服务员长期以来不受尊重所以一有机会就会离开。还有的认为酒店工作吃青春饭的行业,不够稳定。这一些的观念都会员工不安心。
(3)酒店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不够舒适。节假日一般工作又累又辛苦,有时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许多年轻的员工不喜欢这样的工作。
(4)工资待遇也不尽如人意。工作又累又辛苦但工资却不高,这也是员工轻易辞职的原因。
(二)酒店的用工情况分析
目前星级酒店紧缺的专业人才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宾馆酒店总经理、各部门经理等中高层管理人才;第二类是技能级别较高的餐厨、服务等技能型人才;第三类是具备较强“补位”意识的服务型人才,这类人要能弥补酒店各个部门之间的服务空白点。
三、酒店管理专业职业道德的全方位养成教育
(一)所有上酒店管理专业老师包括非专业的英语、会计老师,必须认识酒店、了解酒店,才能更好地在上课过程有意识指导学生、管理学生、教育学生。这种方式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时间长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感就会有所加强。另外,经常带学生在参观酒店的同时也不断学习酒店的各种信息,收集酒店行业信息、行业行为规范。对酒店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们学习就有了明确的目的。
(二)酒店工作对礼仪、礼节方面要求是相当高。曾经有一位资深人力资源部经理说过:“我宁可聘请一位会笑的初中毕业生,也不愿聘请一位不会笑的哲学博士。”所以我们课程除开设的音乐、礼仪、形体课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统一穿酒店管理班专业服装,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每天定期组织站位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的站、立、行微笑等方面与酒店行业的行为规范相适应。
(三)通过内容鲜明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职业理念、敬业精神、诚信意识进行全方位养成教育和引导。特别是在酒店班召开的“酒店文化”主题班会上,学生通过自编自演的话剧来反映两种不同的服务态度,对企业的影响和在顾客中的不同反响,从而让学生自觉认识培养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服务身边每一位同学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另外,我还把酒店岗位的晋升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明白每晋升一级需要什么样的准备,这样学生就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
(四)从学生刚入校,每个学期我们都开设相关职业道德课程,还包括各种的讲座、酒店经理人专题、毕业优秀学生汇报等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成功人士的事例能够给予学生很大的鼓励,学生有了信心和信念,学习态度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纪律性比以前大为改善。
(五)英语是酒店工作很重要的一门技能,因此我们也把英语作为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内容。学习英语是学生最头疼的事情,因为中职学生在初中基础差,学得费力就不想学。当学生去到五星级酒店见习一个月回来,就会感受到英语的重要性。他们看到五星级酒店员工之间,从来不叫中文名,都是英文名,而且在员工宿舍,员工通道到处都满贴了英语单词以及英语宣传画,加上酒店多种形式的英语培训,为学生就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为此,我要求学生每晚自修课期间都必须让英语成绩优秀的同学带读并辅导其他同学,加强酒店英语的学习以及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甚至应同学的要求从音标开始补起。在辅导过程中,形式灵活多样,采取集中辅导与分组练习相结合,猜单词游戏,背中英文菜单,同时也邀请外语老师现场辅导,并拿出一部分班费对部分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虽然我们要求学生自愿参加,但是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教室认真学习,效果也很明显。
(六)酒店是一个对清洁卫生要求很严格行业。我们要求学生把宿舍、教室当作客房,培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只需持之以恒那么就一定会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