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险内控管理

风险内控管理

时间:2022-03-25 09:32: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风险内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风险内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对策

一、引言

现代商业经济的高度繁荣在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丰富、具有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在不断影响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管理行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了企业财务行为的多样性和内部治理行为的复杂性。融资、投资、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企业的财务活动充斥着各色各异的财务风险,而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则为企业应对这些风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内控管理是对企业内部各种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管理活动,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为目的,通过计划、协调、控制、分配、考核等多种手段合理调度企业资源,最终完成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有效的内控管理可以促进企业提升自身内部管理效益,增强风险抵御防范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基业长青。

二、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一)内控管理现状

1.内控意识不足

当前不少企业在内控管理和建设上存在实施效果不理想、人员荒芜、推进过程遭遇各部门抵制等现象,这些现象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内控意识不足是导致企业内控建设和管理停滞不前甚至逐渐荒废的首要原因。许多企业领导者只重视看得见的“硬实力”,对市场开发、营销推广等业绩关心备至,却对为这些业绩完成创造条件的“软环境”建设视而不见,企业的人力和资源过多向外向性部门倾斜,内控建设经费和人手偏弱,难以跟上企业迅猛发展和高速扩张的步伐,成为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短板。

2.内控环境建设不到位

内控环境应由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制度体系和卓越有效的执行力等构成,给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声的关怀和保障。然而在当前具体的企业实践中,不少企业的内控环境建设不尽人意,如组织机构不给力,或缺乏机构而无人领导,或依附于财务部门下难以一展拳脚,丧失应有的企业地位和尊重;内控机制不完善,企业的计划、设计、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环节缺乏完备的制度覆盖,管理漏洞比比皆是,生产浪费、库件遗失等现象难以遏制;某些企业因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导致上面的政策被下面念歪了经,适得其反。

3.信息沟通不畅

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是企业各项指令正确下达并被贯彻执行的基本保证,也是企业获取内部信息、掌握生产经营状况的前提条件。然而,当前一些企业内部却存在信息拥堵、沟通不畅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信息社会下企业所应付和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导致信息壅塞而产生沟通不畅,更多的却是企业内部沟通意识不足、上层自我意识浓厚、部门受利己主义驱动导致的自我封闭等内部因素,此外信息传递与处理手段的落后也是造成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因素。

4.内部监督缺位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以评判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查找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管理。内部监督是企业内部多重防御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然而在企业实践中这重要的一环却经常被忽视和遗忘,不少企业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建立起明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无从发挥作用。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缺乏内省式的责任追究,致使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安全的风险因素和管理漏洞一再侵蚀企业本身,甚至酿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财务风险防范现状

1.防范意识不强,财务风险隐藏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

个性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到来,在为企业提供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使得现代企业面临较以往企业更为严峻激烈的挑战和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企业生产面临着各种交织缠绕的风险因素,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水平显著上升。然而,在这本应谨慎经营、小心翼翼的环境中,仍有不少企业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自我膨胀、自我迷信,罔顾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将企业置于风险环伺的危险境地。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企业信用体系的缺失、自身管理的疏失等又加剧了这种风险变为现实损失的可能性,而高度激烈的竞争市场和被逐渐垄断的客户群则增加了企业失利后翻盘的难度,因此面对财务风险应谨慎而为。

2.风险机制形同虚设,难以抑制企业盲目性生产驱动

在市场竞争高度激化而财务风险无处不在的今天,没有建立风险机制的企业就如同没有安装杀毒软件的裸机,在病毒肆虐和黑客充斥的世界中危险前行。不少企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财务活动诸如投资、融资等上,没有经过必要的风险论证阶段,盲目上马各项投资项目,或不顾企业自身偿债能力肆意扩大融资规模,最终惨淡收场;对一些在建或在营项目没有进行风险监控,致使项目中途夭折;缺乏必要的风险应急和预警机制,在财务风险迫近时无法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手段而只能束手待毙或仓皇应对而致使损失扩大。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思想警醒性

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健康有序运转,提供更为全面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不仅是企业自身应对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也是会计规章制度对企业的硬性规定。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应从思想上惊醒起来,摒弃对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错误认识,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认真看待和重视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提高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的管理地位,自上而下推动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在企业内部的宣传和学习,通过构建共同的价值观体系营造出规范有序、安全可靠的企业财务运营管理氛围。

(二)健全内控管理,筑起坚实的内部屏障

首先,企业应筑起坚实的组织保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外的组织机构,统一领导企业的内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以企业战略管理层为核心,吸纳各部门负责人和子公司负责人加入,提高内控建设的管理地位,减少实施阻力。其次,应健全内控管理机制。内控管理机制应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设计,在对企业进行认真研究和剖析的基础上,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各部门的全覆盖,堵住管理漏洞,防范财务风险。畅通信息沟通渠道,提倡纵向、横向之间的平等沟通和交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降低信息处理的人力成本和失真率,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最后,加强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创新审计方法,完善问询机制和追责机制,强化对企业内部的二次管理。

(三)构建多重安全的财务风险智能防御机制

首先,建立财务风险特征库。在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风险识别和预判系统,筛选过滤企业财务行为和生态环境中的风险因素,依据评级标准进行风险定级,归入风险特征库加以管理,加强对核心财务风险的识别和判断能力。其次,强化财务风险扫描和监控能力。对企业生产进行中的财务行为,尤其是重大财务行为,及时进行风险扫描和评估,加强对后续行为的监控和防范。最后,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通过引进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模拟企业遭遇财务风险时的行为状况,研究制订应急预案,提高风险应急处理能力。

(四)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高素质、高效率的人力资源团队是确保企业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企业应加强对内控建设和财务风险防范的人力资源建设,选聘和吸收优秀的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人才,加强对企业内部骨干员工的重点、定向培养,建立人才梯队,充实人才储备。企业应重视对核心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建立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专家库,严格控制专家库的选拔标准和管理标准。同时,做好人才培养的后勤管理工作,健全薪资福利、期权鼓励等人才激励措施,通过合理配置物质刺激与精神奖励,提高人才黏性和归属感。

四、结论

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建设非一朝一夕之功,管理层需做好长期建设的思想准备,提高意识,完善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鹏.初探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3(05).

第2篇

关键词:企业内控 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探讨

自从20世纪90年代,整个国际经济形式缺乏稳定态势,各国金融危机不断出现,这无疑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风险,一些企业甚至走向倒闭的尽头。在这样的复杂形势下,企业要想求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就要加强内控管理,全面防范企业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的防范与管理,确保企业的资金链的有效供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中的问题

(一)内控管理问题

1、管理人员思想与能力不合时宜。一些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的存在,甚至片面地认为内控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束缚,会影响企业创新的步伐等等,也有很多企业高管人员虽然意识到了内控管理的重要性,却由于能力与水平所限,致使管理无从落实到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内控管理的步伐,企业的财务风险发展存在着危机。

2、内控管理动力不足。内控就是企业的自我控制与管理,很多企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序的内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在控制制度方面动力不足,而且其中会涉及到很多费用和成本,这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一些企业没有从长远利益去考虑,忽视了其内控制度的落实与实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问题

1、盲目投资与筹资形成的财务风险。很多企业为了短时间内的经济利益经常进行违背客观规律的规模扩张,片面认为铺新摊子的经营方法能够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实则不然,不符合规律的投资不但会损耗企业的财力,甚至也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有很多企业虽然在财务风险防范管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多数人不愿意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下工作,企业的制度实施缺乏动力,而且企业内控在某种程度上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消了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在筹资过程对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很少做出有效分析,不科学的筹资必然为企业带来未知的财务风险。

2、企业不科学的内控制度带来了新的风险。就像前面所说的,正是由于企业的内控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管理制度不科学,工作人员的技能素质低下,企业高层领导风险意识淡薄――都使企业的财务面临更大的财务风险,而且在没有一个严格、规范的内控制度的约束下,必然会出现财务决策失误的现象,加剧了企业经营负担。

二、如何完善企业内控制度,防范财务风险

(一)完善调控环境的管理

环境因素在整个的企业内控制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一定要为自身的管理、经营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人是管理的主要因素,企业要培养一批具有合格素质的现代化财务人员,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到最基层的员工都要形成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意识,要形成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一致的财务管理结构,也要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大力发展企业文化,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企业的各项事物都能够在一定的程序约束下进行,为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可以通过制定预算方案,通过预算方案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进行有效控制。

(二)加强企业的风险评估管理

1、积极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这一项目方面的风险涵盖多方面,从会计从业人员、到会计信息都要进行有效的管理,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素质的会计人员,加强对相关会计信息的核对,全面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

2、加强资金风险的防范。资金风险有很多种,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经营项目,要完善对资金的风险防范就要加强对资金的投入与收益的调控,确保所投放的资金都能够有所收益,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3、完善企业的内外信息交流。信息经济时代,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必然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者都要利用信息来进行有效交流,各个部门通过信息的交流来实现对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的掌握,从而科学地制定财务政策,来全面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总结

从现今的企业内控管理来看,已然出现了一些问题,企业要时刻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科学的财务管理与控制措施来全面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隆晓玲.浅析企业内控制度下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lO;12

[2]胡冯珠.关于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0;12

第3篇

[关键词] 强化管理;防范风险;国库内控工作

[作者简介] 梁建静,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广西 南宁,530028

[中图分类号] F8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6-0039-0002

国库作为经理财政资金、管理国家金库的要害部门,面对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日益增多的风险环节,应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内控工作作为强化国库管理、防范资金风险、推进业务创新的重要抓手,围绕工作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内部控制管理措施,不断提高国库内控质量和水平,使内控管理工作真正发挥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带动整体工作的作用。

一、 结合实际,理清思路,确定内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内控管理不是一蹴而就和一朝一夕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近年来,随着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库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国库基础薄弱与承担重要职责之间的矛盾,国库工作效率与风险防范之间的矛盾,创新工作与现有制度规范之间的矛盾,要从根本上解决矛盾、构建长效机制,必须依靠完善的内控管理。

思路决定出路。一是内控管理应着重从矛盾突出的方面入手,通过构建良好的内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促进工作开展。二是内控管理的范围不应仅限于当前各项业务,还应具备前瞻性,考虑今后业务的发展,内控管理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制度和流程,还应包括对重点工作的检查、监控、信息与沟通等。三是应把内控管理与落实、信息与沟通、监控反馈与完善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良性的持续改进态势。有了上述指导思想,内控管理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更加明确,内容与手段更加务实,内控管理朝着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国库发展的方向顺利开展。

二、 认真分析,围绕重点,确定内控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有效、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必须按照“自控、互控、监控”的原则,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作为防范资金风险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甄别、梳理,对不适用、不完善和存在风险隐患的制度,及时予以废止、修订和补齐。制定《拨款和退库业务审核办法》、《重要岗位轮换与强制休假管理办法》、《与财政、征收机关、银行、上下级对账办法》等内控管理制度,形成一系列严密的行之有效的业务管理流程,同时将各项制度整理、汇集成册,要求各级工作人员将制度放在手边案头,经常学习,随时查阅。

一是抓好关键业务环节的制度建设,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与征收机关联合下发对账办法,明确规范有序、及时准确、责任明晰的对账工作原则,为涉及多部门之间的对账提供共同的行为准则,确保预算收支的准确反映,国库资金的安全完整。同时,针对拨款和退库业务涉及部门多、相关规定比较散乱、各部门提供的退付审批材料不统一、影响拨款退库效率和资金安全的新问题,制定《预算拨款和退库业务的审核办法》,从基本原则、拨款退库种类、柜面审核、审批权限和操作流程等方面对目前国库办理的拨款和各类退库业务进行规范。明确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和各级经办人的权限和职责,减少部门间的分歧,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二是以县国库和银行为重点开展制度建设,强化国库管理。国库管理的重点在基层,县国库点多面广、人员少、业务基础薄弱。在这种情况下,首先结合业务的特点制定《业务岗位整合实施方案》。该方案需结合国库业务量状况、风险控制要求及人员状况,立足于控制和解决县国库工作存在的违规兼岗,特别是动态情况下的业务违规顶岗问题。在合理兼岗原则下减少县国库业务岗位,优化劳动组合,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实行集约化的国库核算管理新模式。将各县国库分散管理、独立核算的国库会计业务上收到地市国库集中核算,或者实行辖内县国库集中事后监督新模式,降低业务差错,提高核算质量,遏制各类资金风险。

三、 贴近业务,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系统业务管理

系统业务的组织运行、监督管理是构成内控工作的基础框架,系统业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到位程度是直接决定各项业务能否规范操作、有序管理、平稳运行的关键。

一是科学规范管理核算系统参数。国库核算系统参数数量庞大,种类复杂多样,预算科目几千条,共享分成、税收返还、体制上解等上万条参数需要人工维护,每一条参数设置错误均会出现资金风险,而各地财政体制不一,参数的设置和管理一直是工作难点。为了促进国库核算管理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需实行标准参数管理模式,将参数管理工作集中上收管理,统一设置标准预算科目、预抵税收返还科目参数,规范管理系统参数。

二是利用电子化手段强化预算收入分成比例的核对。由于国库是负责审核各级财政资金分成的主要部门,为了确保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资金入库准确无误,需在系统中增加国库报表比例核对功能, 开发了国库业务所需的功能报表及管理报表,如“预算收入共享分成检查表”、“预抵税收返还检查表”、“预算收入科目间平衡检查表”等报表,在系统里设好各项税收分成比例,实现系统对各级国库预算收入报表、科目比例核对的电子化功能。每日指定专人查看系统的检查表,发现非正常数据立即予以解决,遏制差错苗头。

三是重新再造岗位流程,定期轮换要害岗位。梳理各岗位的事前监督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将各流程的风险揉细掰碎,深入评估研究,从进一步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风险防控效果出发,增设进出资金接柜岗,调整业务处理流程和各岗位职责,由专人审核进出国库的每项业务、每张凭证,以加强事前监督。同时,要害岗位定期轮换形成了刚性制度,通过岗位之间的轮换,培养国库业务多面手,实现各岗位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

四、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执行内控制度的硬约束

加强监督检查是落实内控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用严格的监督提升执行制度的效果。

一是设立监管员,签订安全责任状,明确监督责任。配置专(兼)职国库监管员。制定《监管岗位日常工作流程》、《监管工作分解表》、《监管员岗位职责》,明确各监管岗位、监管员的具体工作职责与要求。同时,每年要求各级机构层层签订《资金安全责任状》,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签订《会计安全管理责任书》,形成环环相扣、层层负责的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各级机构的安全意识和风险责任感。

二是切实加强领导监督检查。在严格执行上级监督检查规定的基础上,细化本地监督检查工作,明确各级领导和经办员的监督管理职责、监督检点和频率,加强对管理人员、重要岗位人员的履职情况和部门执行制度情况的监督,上下联动,确保制度执行落到实处。

三是扎实开展业务实地检查和专项检查。组织各级机构开展以防范资金风险为主要目的的实地业务检查,内容涵盖制度建设、业务管理、核算操作等方面,特别是对新开办的直接支付等新业务进行跟踪检查。同时,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商业银行办理集中收付业务的基本情况,规范其行为,与财政部门组成联合检查小组,对辖区国库集中收付银行办理的直接支付业务、授权支付业务、非税收入收缴业务进行了现场检查,通过查纠结合,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

随着国家房地产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在我国的GPD中所占比重已经非常大,这在带动国家企业发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当时房地产企业因项目投入资金较大,且经营过程较为复杂,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性。特别是在税收方面,如果房地产企业无法根据自身的企业运营发展进行有效的税收风险内部管控,将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障碍,所以。房地产企业应该加强自身内外部税收风险的综合因素分析,以努力探寻房地产企业税收内部管控方式为手段,通过有效的税收控制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不断地实现税收风险的化解。

1房地产当前的税收风险分析

从当前房地产企业税收出现的风险因素分析来看,其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由于房地产企业没有对内部的税收风险管控加以重视。房地产企业的税控管理重点往往在税务申报工作和单个环节的税费避让,普遍缺乏对国家当前税控政策的彻底分析和了解,没有形成与之对应的税务管控方案。同时很多房地产企业的税务专岗都是兼职,在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方面都比较欠缺。从房地产所面临的税收风险来看,其主要有政策、财务、企业经营及法律等方面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对这些税收风险缺乏连续性的总体方案规划,特别是当前变化较快的税收政策也提升了税控风险。基于这些情况,房地产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合法提升,就应该结合税收政策进行税收筹划和内控体系的完善。

2房地产企业当前的税收风险内控现状

2.1企业普遍缺乏税收筹划管理理念

房地产企业的税后筹划基本定位在如何有效地降低纳税方面。实际上,企业的税收筹划是税收工作的重要指导依据,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税后风险的内部管控除了关系到纳税金额之外,还涉及企业营销,发展及财务,法律等多个环节。为此,在房地产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方面,如何能够将其有效地贯穿到整个企业发展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中就成为比较关键的问题。在这方面,很多房地产企业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缺乏针对性的管理规划,这就导致了企业成本管控不合理,税负得不到有效降低等问题的出现。

2.2房地产企业针对税收风险的内部管控机制不健全

要想实现房地产企业的税收风险合理管控,就必须有完善的税收风险管控机制来加以约束。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升级和发展,多数房地产企业都已经能够形成针对自身税收风险管控的相关约束机制。但从机制的管控来看,普遍存在税控与经营脱节,税收让步于服务的现象。而且很多税收风险管控机制在日常公司运营中,因为缺乏执行监管,也很难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加上缺乏针对税收风险管控的考核和评价,使得很多已经沉稳的税收风险管控制度很难得到真正地实施。

2.3普遍缺乏对税务政策的研究而出现税控不到位的情况

(1)国家的税收政策也是变化比较快的,在房地产企业还没对一个政策进行完全吃透的基础上,新的政策一出台,使得企业财务对新旧政策难以进行很好的理解和贯彻。(2)企业管理层对税收风险管控思路有问题,他们普遍认为延迟缴税、偷税漏税是好事,其实这其中可能会导致很多会计角度的核算问题出现。再加上房地产的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清算比较困难,施工过程较长且立项手续复杂,使得财务税收经常出现跨年的问题,这对企业保税及内部管控来说就困难重重。(3)企业普遍认为税控问题是财务专业角度问题。在实际的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方面,其他部门很难主动地去配合财务部门进行税控考虑。这就使得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清算工作难度较大。

3优化房地产企业内部税后风险管控的相关策略

3.1成立专门的风险识别体系

针对房地产行业涉及税种较多,缴算繁杂的情况,应该以公司角度来形成风险识别体系,对事前及事中进行风险警示。提升管理层及税收专业的税控管理意识,清楚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及制度建设,在不违背税收政策的基础上实现税收风险因素的合理识别和管控。

3.2进行有效的税收风险评估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进行等级分类。这样就可以结合等级评估来进行税收事件的具体分析,然后可以指定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有利于税收风险的纵向比较和税控风险经验积累。

3.3不断完善风险应对体系

面对房地产税收方面的各种风险,虽然无法通过单一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但是我们可以在总结风险等级及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对应方案的规划。常用的风险应对主要遵循:结合以往风险规避经验进行针对性措施制定;以降低诱发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来降低税收风险带来的损失;进行高风险的有效业务转嫁,比如,可以以外购商品房的形式来处理安置房的复杂税务问题。

3.4完善关于税收风险的内控管理机制

很多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管控机制存在漏洞,同时缺乏执行监督。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房地产企业实行税收风险内部管控机制的执行监督常态化,让税收的合理规划和依法纳税成为一种内控正确观念。并构建与之对应的考核监督机制,实现税收风险内控管理机制的全面落实监督。

3.5形成税收规划与风控两相呼应的局势

税收规划主要是进行事前的税务安排,而税收风控则是一种预警,两者之间存在交叉,所以,企业税务管理部门应该实现对两者的呼应统筹。以实现对房地产税收政策的合理了解为原则,及时进行与税法相对应的税收筹划。同时监理会计核算制度,确保税收筹划能够统筹大局。

3.6针对土地增值税的风险控制

房地产企业日常运营中涉及的主要税种之一就是土地增值税。在土地增值税的风险控制方面,首先应该结合当前的税收减免政策进行灵活的纳税规划。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主要目的是及时盈利,而缴纳的土地增值税金额又与企业的盈利额成正比。所以项目初期的增值税纳税筹划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时还应该考虑如何通过将一些费用转移到房地产开发成本费用里,来适度实现行业内部产业链的延伸,增强跨行业的利润转化,来实现对房地产缴纳土地增值税的有效降低。

3.7针对企业所得税的有效管控

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控制,首先应该避免违法税控导致的税务风险,在纳税之前先进行内部申报信息的稽核。另外还应该通过税后的总体筹划,以利润转移法的综合利用和收入调节,来最大可能地降低企业所得税缴纳压力。

4结语

总而言之,企业的内部税收风险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效益把控方式,它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进行风险规避,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如果内部税控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房地产企业将会给自身带来比较高额的税收压力。所以,房地产企业必须能够紧紧抓住当前的国家的各项税后政策,并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以正确税收观念的树立,来优化企业资金结构管理和成本运营机制,并加强差异化风险策略的应用,有效提升企业税收内部管理水平,促进房地产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论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方法[J].新经济,2014(29).

[2]赵玲.浅议我国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的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2011(02).

[3]刘蓉.企业税务风险及其管理理论的研究兴起与理论框架构建[J].光华财税年刊,2013(00).

第5篇

关键词:企业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

一、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企业的内控管理作为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范被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控管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的管理、风险评估的管理、信息沟通的管理、控制活动的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的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考核资料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同时,内控管理把企业的职责分工到个人,各种工作程序和制度完备,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和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企业的资金支出、收入以及物资的保管、采购、销售和领用等进行严格管理和控制,从而保证了企业财产的完整与安全。另外,企业的内控管理还有助于企业方针政策的顺利贯彻与实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重要保证。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一)企业的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

由于法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且没有有效的内控制度,从而产生大量内耗, 企业的营运成本无形中提高了, 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

2、内部压力不足,风险意识差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越来越激烈地竞争,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信息流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

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问题出了以后经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

4、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乏力

为贯彻执行其指令,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批准、职责划分、设计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等。为确保实现控制目标,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

(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部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变化以及政策的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内部原因造成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常常盲目扩张,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是企业的盲目扩张不仅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2、筹资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不能发挥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作用,没能够准确进行分析和预测,选用了不合理的筹资组合,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

3、企业内控管理不善扩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不强会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三、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企业的内控管理与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要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就应该提高企业内控管理能力。加强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做出正确的财务决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

控制环境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居于首要地位,所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管理的认识;其次要建立起与企业状况相符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再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最后要在培养企业文化方面下功夫,形成重视内控、讲究程序的办事原则。

针对于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在制定年度预算方案、进行重大决策和签订重大合同时,应该实行集体决策。为防范风险,企业还应该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严禁少数人或者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企业还应该积极倡导正义、健康的企业文化。

(二)加强风险评估的管理

企业时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风险评估就是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进行评估,从而能够采用相应的策略。加强对风险评估的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对会计工作的风险进行防范

会计工作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涉税风险三种类型。所以,要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就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核实和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

2、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

资金风险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金安全的风险、融资的风险、资金支付的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等等。企业要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就要对资金的投放和回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投资、融资、筹资过程中进行准确地估测,保证好决策的科学性。

(三)加强对控制活动的管理

所谓控制活动就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防范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于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成本管理,负责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负责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等等;对于资金风险,企业主要应该建立几项重要制度:资金预算的审批制度、资金支付的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以及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上述制度加强对每一笔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防范资金的风险。

(四)加强信息的沟通

任何企业的经营和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都通过信息沟通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自身的职责。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无论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还是采取合适的控制活动,都应该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同时还应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也应该注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从而能够把控制失效或者风险转移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及时做出反映。

(五)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作为企业内控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审计、财务监察以及其他的内部监督的方式对整个控制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适时地对控制流程进行调整。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等等,并且要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很多企业的内控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内控意识不强、动力不足,风险意识差、控制部门不独立等等;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等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内部控制不善带来的风险等等。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应该加强内控管理,主要包括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加强对风险的评估、加强控制活动的管理、加强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只有如此,才能够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隆晓玲.浅析企业内控制度下的风险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

[2]胡冯珠关于国有企业内控管理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10,(01)

[3]侯立慧.关于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0,(02)

第6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引言

上海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了固体废弃物清运,环境保洁,管道疏通等,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方面的问题会严重削弱企业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应对,以保证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但是当前企业的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将对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防范财务风险进行详细探讨。

1.企业内控管理概述

企业的内控管理作为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证企业财产的完整性和和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而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在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规范被称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内控管理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控制环境的管理、风险评估的管理、信息沟通的管理、控制活动的管理以及监督检查的管理。企业的内控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考核资料等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从而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2.企业内控管理和财务风险防范的现状

2.1企业的内控管理现状

1)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由于法人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且没有有效的内控制度,从而产生大量内耗,企业的营运成本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了。

2)内部压力不足,风险意识差。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越来越激烈地竞争,导致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然而,从当前国有企业的现状来看,企业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3)信息流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应能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知道其所承担的特定职责。我国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的误区: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问题出了以后经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最终不了了之。

4)内控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乏力。为贯彻执行其指令,要制定各种措施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批准、职责划分、设计运用恰当的凭证、恰当的安全措施、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等等。为确保实现控制目标,企业必须制定控制政策及程序,并予以执行。

2.2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1)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益常常盲目扩张,想通过扩大规模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但是企业的盲目扩张不仅没有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反而使得企业的财务风险进一步加大。

2)筹资造成的财务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不能发挥企业内控管理的有效作用,没能够准确进行分析和预测,选用了不合理的筹资组合,从而使得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财务风险。

3)企业内控管理不善扩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内控管理不强会导致企业财务决策的失误,从而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提高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3.1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

控制环境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之中居于首要地位,所以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控制环境。加强控制环境的管理,首先应该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内控管理的认识;其次要建立起与企业状况相符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再次要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最后要在培养企业文化方面下功夫,形成重视内控、讲究程序的办事原则。

针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在制定年度预算方案、进行重大决策和签订重大合同时,应该实行集体决策。为防范风险,企业还应该完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结构,严禁少数人或者一个人说了算的情况发生。企业还应该积极倡导正义、健康的企业文化。

3.2加强风险评估的管理

1)对会计工作的风险进行防范

会计工作的风险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失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风险、涉税风险三种类型。所以,要防范会计工作的风险就要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核实和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督,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等等。

2)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

资金风险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资金安全的风险、融资的风险、资金支付的风险、资金回收的风险等等。企业要加强对资金风险的防范,就要对资金的投放和回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在投资、融资、筹资过程中进行准确地估测,保证好决策的科学性。

3.3加强对控制活动的管理

所谓控制活动就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了防范风险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对于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成本管理,负责成本的预测和控制,负责对会计信息进行审核,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督等等;对于资金风险,企业主要应该建立几项重要制度:资金预算的审批制度、资金支付的控制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融资管理制度以及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上述制度加强对每一笔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能够有效防范资金的风险。

3.4加强信息的沟通

崇明环宏保洁服务有限公司的经营和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员工都通过信息沟通完成自己的任务,履行自身的职责。在进行财务风险防范时,无论是对风险进行评估还是采取合适的控制活动,都应该进行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同时还应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对风险进行控制时,也应该注重信息传递渠道的畅通,从而能够把控制失效或者风险转移等信息传递给企业的管理部门和决策部门,以便他们能够迅速及时做出反映。

3.5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作为企业内控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内控制度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在防范财务风险的过程中,企业应该通过内部审计、财务监察以及其他的内部监督的方式对整个控制活动的过程进行监督,适时地对控制流程进行调整。在遇到重大问题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等等,并且要对其实施的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4.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就应该加强内控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够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更好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 税收风险管理 相关探讨

经笔者调查,现阶段房地产企业面临着诸多税收风险,如:营业额与法律规定不相符、会计核算规范性不够等,这种问题都是导致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层出不穷的关键因素。笔者将分别从: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产生原因、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的识别、如何应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产生原因

“营改增”实施背景为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许多影响,最为突出的则是税费的增加导致动产租赁抵扣难度增加。动产租赁一般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及设施材料租赁。“营改增”后,原有资产进项税无法抵扣,且动产租赁利润较低,使得一些企业转为小规模纳税人,增加了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导致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通常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主观原因,一类是客观原因。

(一)主观原因

税收风险出现的主观原因是由于房地产企业自身过于追求暴利,这也是导致税收风险最关键的因素。房地产开发商为获取更多经济效益,通常会在土地容积率以及用途方面做文章,从而导致实际信息与用户掌握的信息不一致。

此外房地产企业在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财务会计制度,无法促使其财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从而引发税收风险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无法对土地证增值税进行准确核算,为了谋取暴利,企业会通过偷逃土地增值税的目的。

(二)客观原因

造成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的客观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房地产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税管员自身素质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但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应用的税管员,缺乏一定税收管理知识与经验,在实际税收管理中缺乏自己的见解,对于税收管理风险无法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税收风险的出现。

此外,房地产企业部门联动效率的低下也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出现带来了影响,众所周知,税收管理涉及的内容相当大,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十分紧密,当在实际情况中,企业在开展税收工作时未及时与工商、建设、规划等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最终导致许多涉税信息无法实现共享,这种情况也为税收风险造成了可乘之机。

二、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的识别

如何识别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至关重要。目前,房地产在税收风险识别过程中可以应用多种分析法,如: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对照分析法、开发进度比对分析法、财务指标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等。

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对照分析法都是由中央出台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与地方政府的措施配合实施,通过对企业实际申报纳税情况的比对,与市场发展的趋势来判断是否与自身企业发展状况充分吻合,如果不吻合,则应对其原因进行调查,并加大风险应对力度。

开发进度比对分析法主要应用在施工项目当中,自施工项目开始到竣工全过程,首先根据企业施工规划及施工合同、施工进度、竣工等每一个环节进行控制,对于每一个施工阶段应缴纳的税额规划好,通过监管工作来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何实际税额与预算税额不一致,就必须找出相关原因,并采取风险应对措施。

所谓财务指标比较分析法,是通过房地产企业施工成本费用与同类型企业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从中找出不合理之处,将其列入到风险监控范围内,以此促进房地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逻辑推理法主要理由内在逻辑与相关数据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数据与数据间不符合相关逻辑,就必须将其列入到风险监控内部。

三、如何应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

综上,笔者对房地产税收风险出现的原因及如何识别房地产税收风险进行了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究竟如何应对税收风险,是许多房地产企业最为关注的,笔者将就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社会化综合治税机制

为应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企业必须将社会化综合治税机制引用进来,换言之加强建设、工商、房管、国土等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涉税信息共享。企业可利用信息技术来构建一个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该系统应具备多种功能,能对税收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为企业的税收管理工作指明方向。此外应加强地区经济发展与行业税收入库匹配度监控分析,分行业按月及时监测预警,利用税收风险指标和模型识别重点行业风险,及时发起任务消除隐患。完善引导式应对办法,整合“一户式”分析数据来源信息查询,建立和完善推送任务应对策略。组织各级风险管理团队直接应对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团队应对的优势。

(二)企业合理选择材料供应商

为了加大进项抵扣金额,房地产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必须进行严格选择,以免日后增值税专用发票较难取得,增加企业的税务负担。在采购大量建筑材料时,建筑企业要严格按照招投流程执行,依据供应商的规模、报价及产品质量等,综合选择适当的供应商。为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保证招标工作的可靠进行,房地产企业还要要求偏远地区的杂货店和个体户等开具相应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三)充分提高科学化管税水平

其次,房地产企业必须提高自身管税水平,税管员在税收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此房地产必须将重点放到人才的招聘上,采取严格的考核制度,对其专业知识与实际能力进行测试,秉着“择优录取”的原则,构建一支专业的税管队伍。对于在职的税管员,企业应定期开展培训,帮助老员工巩固相关知识,并学会新的管理方法。企业还应将激励机制应用其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让他们知道税管工作开展的重要性,通过以上策略来促进企业管税水平的有效提高。

四、结束语

基于“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在税收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诸多风险,为了使房地产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如:构建社会化综合治税机制。将差别化风险策略应用其中,促进企业科学化税管水平的提高,严格选择供应商,通过以上措施来促进房地产企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公益职能,还拥有部分政府的管理权利。行政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机构,主要财政资金来源是靠政府拨款[1-2],因此,建立完善的财务审核与核算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流程,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对所行使的权力也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很容易造成财务资金使用不当或者资金利用效率低下,最终导致我国国有资产损失[3-4]。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明确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生物重要性[7],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对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基层的预算部门由于内部缺少控制意识,导致在具体的工作中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保障,使很多实际工作没有落到实处,所以出现了一定的财务风险和管理工作中的失误[5-6]。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的建设主要以财务管理部门为主,有效的联合其他部门进行辅助。同时,要促进财务风险防范措施与内控体系建设的共同开展,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中,内控体系还有待健全,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有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内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工作人员缺乏内控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是整个单位工作体系中的重点环节,同时涉及众多部门和很多其他领域。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有效的风险防范和管控应该结合单位自身发展的现状,对全体员工加强教育,不断提高全员的内控意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长期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整个工作氛围趋于稳定和安逸,导致部分工作人员出现了思想觉悟问题,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同时严重缺乏内控意识。

(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新的社会背景下,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且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变。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重财务的时效性,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足,缺乏风险预判和风险控制能力,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三)缺乏健全的内控体系

通过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分析和了解,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相关控制制度也有待完善。同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由外聘的专业机构编制,外部机构编制在工作过程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体制欠缺了解,业务往来与法律法规制度了解也不够全面,导致内控制度与实际的工作开展出现了背离的情况,导致内部控制部门的存在徒有其表,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所以控制效果很难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要求。虽然很多事业单位也建立了内部的内控体系,但是由于制度落实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很难发挥内控机制的效果和作用,对一些财务风险无法进行有效的管控,最终导致风险扩散,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四)财务管理形式过于落后,资金利用率低下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在具体的财政拨款和资金利用过程中,很多资金利用率不足;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利用,普遍存在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和财务漏洞。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没有有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财务管理的改革和优化。很多其他领域的单位在财务管理系统上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同时有效地进行了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和应用。在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没有跟进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步伐,因此,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不足。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在财务管理工作领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的风险来源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财务风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以及改革计划具有一定的阻碍和限制作用。同时,也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注重内部和外部风险的防范,在不同的管理工作环节,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和联系。其原因是财务风险容易发生在不同的工作环节,覆盖范围很广,涉及行政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业务往来的全过程,有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另外,财务风险由于受到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会随着政策的变动以及市场的经济体制变化造成风险管理工作存在困难。因此,要求相关工作人员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风险的识别和判断,明确财务管理工作中内部风险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管理工作不到位,个别工作人员存在及对一些公用款项进行私自挪用的问题。在资金审计环节,由于缺乏健全的审计体系,使很多资金利用决策出现了失误和漏洞。在具体的资金使用和运营过程中方法不当,也容易导致内部财务出现很大的风险。财务外部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以及相关政策的改变,同时还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具体的表现为经济风险、舆论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对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有效规避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降低风险的影响范围,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有效的防范壁垒,通过内部风险防范与外部风险防范的融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得到快速和稳定的发展。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积极的引导和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内控与风险防范意识

由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大部分员工整体内控意识不足,因此,需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着重培养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最基本的工作原则着手,对工作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工作人员形成财务管理理念。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结合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状况分析,我们发现,内控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在法律意识淡薄方面,很多工作人员对相关的法律和政策还存在错误的认知阶段,普遍认为相关的法律责任都是由管理者承担,这种错误的意识不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和顺利开展。因此,要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为出发点,积极的引导全体工作人员逐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控制意识。比如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向工作人员普及法律法规和与财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具体的财务案例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享,可以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观念,并在具体的工作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其次,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有高尚的爱岗敬业职业精神高度的责任心,是有效落实财务管理政策的内在源泉。部门领导应该带领全体工作人员深入的分析和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责任,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注重关键控制点,并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强大的责任心。最后,应该注重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想要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需要借助有效的文化氛围进行渲染,通过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为行政事业单位营造有效的内控氛围。例如,相关部门通过开展闲置物品的再次利用主题活动,可以使工作人员更加明确闲置资产具有一定的再次利用价值,通过树立成本意识,对闲置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可以为日后的资产管理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首先应该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基础性理论知识,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学习和分析,注重理论结合实际,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有效的识别财务管理风险。另外,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注重促进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和建设,是整个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关键。在具体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以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据,积极的引导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实际业务的了解,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不断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同时,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风险防控,避免风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财务工作人员应该对一些预警信号加强了解,做到有效的风险识别,为后续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提升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可以派业务骨干人员到先进事业单位进行学习和交流,感受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不断积累知识,提升综合素养,通过不断学习和进步,在具体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上有所提升。另外,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结合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以及相关防范工作开展研讨活动,目的是注重工作人员的精神素养提升,注重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三)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应该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化解财务风险,规避财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在具体的组织架构建立过程中,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单位的负责人作为组长,设置副组长和部门负责人,带领内部工作人员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工作人员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的汇报,在一些重要的决策和问题上各抒己见,最终达成一致。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在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经济活动过程中。有效的融入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理念,使整个财务管理的监督常态化。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内部审查机构,促进财务管理部门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内部审查机构与财务管理工作的交流和互动。明确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建立和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进行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风险防控。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在现行的行政事业单位法律标准前提下,不断优化内部结构,建立完善的岗位职责和业务流程,使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所提升,在不同的工作环节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开展财务管理,比如档案管理、财务印章的使用、财务收支等。最后,应该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执行。以财务内控体系建设为标准,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氛围,整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实现内部外部的双重防控。内部防控需要在监督检查机构的监督和引导下进行,规范的收入和支出,并对相关票据进行审计和整理。在外部风险监督和防控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风险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在处理一些大额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时,应该做好资产的风险评估,有效避免财务风险蔓延,有利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在内部审查管理工作中,一旦出现财务管理风险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内部监督检查机构的引导下,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人员的廉洁意识,遵纪守法,避免和公款挪用的现象发生。同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对一些财务风险进行规避。

(四)推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有效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不断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通过有效的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财务行为管控效果,对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该构建完善的互联网财务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相关部门的财务交流,有利于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使业务融合更加顺畅,能够规避财务风险发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可以避免人为核算工作存在的错误和误差,有利于提高核算工作的精准度。

四、结语

通过以上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的介绍,我们进一步明确行政事业单位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该注重财务风险的防范,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和科学。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应该结合当下的财政政策,对内部体制和工作流程进行完善,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效用和价值,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婷婷.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大众投资指南,2021(9):83-84.

[2]吴秀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措施探索[J].中国外资,2021(4):114-115.

[3]赵燕.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财富生活,2021(2):61-62.

[4]刘鑫.财务风险防范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10):185-186.

[5]林泓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及风险防范分析[J].财会学习,2019(24):240-241.

[6]钟艳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知识经济,2019(19):40-41.

第9篇

风险存在于企业内控的各个环节,存在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好坏已成为其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评判标准。我公司是国内民用建筑设计企业中最早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设计产品质量的企业之一。近年来,公司又大力推进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本文结合我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对建筑设计企业如何有效构建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课题进行探讨。

1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管理机构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保证。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及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公司内控管理机构包括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实施机构和评价机构。内控与风险管理决策机构为公司董事会。内控与风险管理实施机构包括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审监部、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审监部是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归口管理部门。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严谨规范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做好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的基础。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风险的环节,往往是该环节无相关制度进行规范与防范,或者有制度但制度内容不严谨,或者有严谨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未得到有效执行。为规范公司内控管理,近年来公司制定(或修订)各类内控管理制度90多项,内容涉及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经营管理、业务管理、财务管理、投资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等,并将各类内控管理制度整理印制成《制度汇编》,发放给员工作为管理工具书。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使公司从法人治理到经营管理,从宏观战略管理到微观业务管理,从对内业务管理到对外信息管理等,都有了制度规范。

3编制内控业务流程

内控业务流程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租赁管理、研发管理、财务报告管理、合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内部审计管理等。企业内控业务流程编制主要按以下程序进行。

3.1梳理内部控制现状

对内控现状进行梳理主要包括3个环节:首先,梳理确定公司内控业务主要业务流程。我公司经过梳理,确定14个主要业务流程,包括: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金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设计与咨询管理、房屋租赁管理、研究与开发、业务分包、财务报告管理、全面预算、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内部审计。其次,对各业务流程按管理活动环节进行流程分解。为便于管理控制,流程分解的环节不宜过长,一般分解到2级或3级,见表1。最后,确定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流程生成的工作记录及文档资料。以合同管理为例,表2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工作内容、责任部门(或岗位)及流程文档。

3.2编制风险控制矩阵

风险控制矩阵就是以表格化形式将企业内控相关流转环节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点及其应对措施列示出来。编制风险控制矩阵有利于相关流转环节责任人简洁直观地了解面临的重点风险点,熟悉如何防范和控制重大风险,了解该环节风险管理的制度依据。以合同管理为例,表3为“合同订立”流程环节的风险控制矩阵。

3.3内控缺陷诊断与完善

内控缺陷是指公司内控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一般可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须控制,或现存的控制并不合理及未能满足控制目标。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控,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执行,包括不恰当的人员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如频率不当等。内控缺陷诊断就是对流程管理的必需的控制制度是否制定,制度控制规定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控制目标,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等环节进行检查,并标识和记录存在缺陷的控制点(或控制环节),以利于进行补充或纠正,从而完善内控程序。以“合同管理流程”内控缺陷诊断为例(见图1),本次诊断发现3个缺陷,其中2个设计缺陷(即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备、合同管理部门不明确),1个运行缺陷(即合同经办部门进行谈判时未形成“合同谈判记录”)。缺陷完善措施:1)制定《合同管理办法》。2)明确“经营管理部”为合同管理部门。3)合同谈判过程与成果要形成《合同谈判记录》,并由合同谈判人员签字确认。

3.4绘制流程图

通过绘制流程图可以将内控流程各环节直观地描述出来,使内控执行者对控制流程、责任部门、流程涉及部门及领导、重大风险点、流程输出文档等控制信息一目了然。绘制流程图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内控各流程环节的差错,从而降低管理风险。以“合同管理流程”为例,图2为“合同履行、变更与纠纷处理流程图”(倒三角标识的是“重大风险点”代码)。

4编制《内控管理手册》

4.1编制《内控管理手册》的必要性

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广泛、流程环节复杂,编制《内控管理手册》可以优化流程管控、为推进标准化管理提供依据,为公司开展内控工作提供可遵循的标准,同时有效满足外部监管机构要求。《内控管理手册》是内控与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成果记载,有利于建立健全内控管理体系,为合规经营、资产安全和信息真实提供合理保证;可以固化形成内控工作机制,为公司管理规范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参照和支持;有利于规范加强内控评价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

4.2《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内容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主要包括5部分内容:1)总则。主要介绍《内控管理手册》编制的目的、原则、依据、手册执行与更新、适用范围与生效。2)组织架构与职责。主要介绍内控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建设及各职能部门(或岗位)的内控职责。3)内控基本架构。主要介绍公司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控信息与沟通及内控监督。4)内控评价。主要介绍内控评价适用范围、内控评价组织职责、内控自评价方法、内控评价程序及内控缺陷认定标准。5)业务流程文档。主要包括公司主要内控管理环节的流程分解、流程描述、流程责任管理、流程制度适用及流程图等。

4.3《内控管理手册》的维护与更新

公司《内控管理手册》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公司不断壮大,外部经营环境和外部机构监管要求不断调整变化,公司内部管控模式、组织架构、业务管控活动及工作流程也将不断进行动态调整,公司内控经验不断累积,信息化水平提升等等。这些因素变化都要求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因此,公司应适时改进和完善《内控管理手册》的具体内容。审监部作为《内控管理手册》管理与维护的归口部门,原则上根据年度内控实际情况,每年开展一次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更新资料主要来源于:公司决策层、管理层及各部门对内控的要求及建议、公司及下属公司的管理实践、年度内控评价结果。持续修订、完善和更新后的《内控手册》作为公司沉淀优秀管理经验,创新标准化管理和实现管理样板性目标的重要工具之一。《内控管理手册》维护与更新工作步骤:1)进行内控自评价。2)发现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3)修订制度完善流程。4)更新内控管理手册。

5组织内控评价

首先,公司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进行内控自评价。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对各业务流程进行穿行测试,对业务流程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填写《穿行测试底稿》。在穿行测试中发现业务流程存在运行缺陷,且属于风险控制点的,评价人员则需对该风险控制措施进行扩充样本测试并填写《风险控制措施测试底稿》。其次,评价工作小组通过询问、抽查样本、重新测试等方法,检查各部门自评价过程以及结果,对各部门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作出独立性评价结论;并对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整理汇总自评价过程以及日常经营活动中发现的公司内控缺陷,并明确缺陷整改责任部门、整改计划等。最后,评价工作小组根据内控自评价的实际范围、评价方法、评价程序以及评价结果等,编写《内控评价报告》,并报董事会批准。

6重视内控环境建设

6.1进行全方位内控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全员参加的内控基本知识和针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及内控人员的内控专题培训。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辅导,可以解决“为什么企业要进行内控体系建设”“哪些人员需要参加内控体系建设”“如何进行内控体系建设”问题,提高各层级管理人员和基础员工对内控工作的认识,营造有利的内控工作开展的文化环境。

6.2建立内控工作沟通机制

为了保证内控工作的有效推进,公司建立了内控工作沟通机制,实现了内控工作信息的实时传递。首先,建立内控与风险管理例会制度。内控领导小组每季度组织召开内控工作例会,公司各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在会上汇报内控与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公司协助解决的事项,内控领导小组负责人对相关的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工作指导,会后审监部跟踪所有问题和困难的落实情况。其次,公司建立内控体系的半年工作总结。每半年公司内控管理部门对内控开展情况进行工作总结,并通报给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第三,建立重大风险项目即时汇报机制。对于公司内控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求及时向内控领导小组和审监部进行汇报,以实时处理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

6.3将内控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为有效发挥各职能部门和下属单位管理者在内控管理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和积极性,公司将各部门、各单位的年度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其年度绩效考核的指标中,并与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年度绩效薪酬挂钩,从而激励管理层切实关注和推动内控管理工作。

6.4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协助内控体系建设

第10篇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构筑起对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督的内部控制体系,但内控状况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根据某银行省分行2011~2013年度内外部检查发现问题,按照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在内控设计和运行两个层面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从内部环境来看,设计层面存在组织架构设置缺乏系统性、内控管理职责不够清晰、内控考核机制需完善、内控文化建设需深化、分支机构管控需加强等问题。如在支行没有明确具体的部门或团队专职承担内控合规工作的统筹管理,在分行部门没有明确的内控合规管理人员;内控体系建立不是以流程为导向,业务管理以部门为单位,尚未建立流程负责人或控制负责人的概念。运行层面存在主动管控意识不强、内控资源投入不足、员工教育培训力度和针对性不够等问题。如基层员工参与完善内控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中高级管理人员对内控建设工作主动意愿不强;部分人员片面地将内部控制等同于牵制、制衡、复核、监督,认为内控建设只是内控部门的职责,在业务发展碰到难题或有压力时,错误地把内控建设与业务发展割裂对立。从风险评估来看,设计层面存在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建设不足的问题,运行层面存在风险数据管理能力不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形势严峻等问题。2011~2013年内外检查揭示问题总数和关注类及以上问题逐年增长、员工行为失范问题呈逐年上升趋势、操作风险隐患不断、信用风险管控难度加大,问题主要分布在会计出纳、信贷、电子银行和银行卡等方面。如员工违规行为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由与客户发生非正常资金往来,发展到违规经商或在外兼职、利用信用卡套现、出借账户、飞单销售理财产品等,违规手段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越来越隐蔽,更多的是通过控制账户而非使用本人账户进行违规资金操作,监测难度加大。从控制活动来看,设计层面存在制度建设体系不完善、缺乏对业务流程风险和控制的识别和描述、内控管理的系统控制水平不高等问题。如部分制度仅有禁止性规定,但对“怎么做”没有明确规定;未能及时将内控管理要求有效嵌入业务系统,系统不能自动识别代收工资账户、不能自动解冻和解挂、不能对信用额度自动控制等。运行层面存在业务流程运行不畅、制度执行不力、对创新业务管控不足、内控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关键岗位人员的管控不到位等问题。近三年来超过90%的违规问题发生在一级支行和营业网点层面;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客户经理、临柜柜员和营业机构负责人等岗位,其中客户经理由于岗位工作的特性,管控难度最大。从信息沟通来看,设计层面存在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不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不足。运行层面存在部门间信息交流不通畅、内控管理的资源与信息不能充分共享。目前商业银行没有建立制度化的信息收集、传递和共享渠道,信息资源共享渠道未能有效打通,信息局限于单个部门或机构内部或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现象仍较为常见,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从内部监督来看,设计层面存在内控三道防线的内部监督职责尚未有效厘清、内控问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运行层面存在内控监督检查就事论事、部门条线尽职监督管理不到位、整改工作需加强等问题。近三年发现问题结构特征明显,高发业务领域、环节、管理区域、工作岗位基本保持不变,但整改工作更多关注问题个案,针对问题根源的解决措施不多。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控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进入低速增长期,国内经济缓中趋稳,发展转型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预期加强,银行业面临着同业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加速、盈利模式转型等多重挑战,经营环境严峻复杂。随着《巴塞尔协议III》、《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等文件的颁布与实施,国内外相关监管政策体系逐步健全,监管要求日趋严格,差异化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对银行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规范融资业务活动成为银行业务监管重要议题。特别是随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正成为银行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银行须采取有效管控措施约束市场行为。

(二)内部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和全新挑战。

业务和产品创新加快对内控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提出新要求。如无卡二维码支付服务、虚拟信用卡产品等创新类支付业务的开发;银行防堵各类外部欺诈事件、堵截未遂刑事案件数量居高不下,内控案防压力还会持续增长。在发展形势向好的情况下,内部管理容易出现松懈,如不及早遏制,势必影响银行持续健康发展。在战略发展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做好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平衡,如为了即期利益而放松风险控制,就可能在客户准入和产品开发等环节埋下风险隐患;在增长冲动下扭曲激励机制,就容易诱发个别员工铤而走险;开展创新而风险防控滞后,低风险业务也会出现合规缺陷成为高风险业务。

三、商业银行全面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树立全面内控管理新理念。

充分依托、融合企业文化、合规文化建设,倡导并培育“诚信合规、内控优先”的内控文化,使其成为员工共同遵守的基本信念、行为规范。整合管理资源,建立一体化、系统化的内控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内控管理向全方位、过程控制转型,由单纯监督向监督与服务并重转变,由结果检查向结果与过程检查并重转变,由现场检查为主向现场与非现场并重转变,由个案问题的查纠向对全行系统性、全局性风险的监督评价转变。

(二)夯实全面内控管理制度基础。

做好制度梳理工作,分析内控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为制度制定及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做好制度后评价工作,有效解决跨部门间关联业务产生的“制度盲区”,促进全行制度流程的持续优化。此外还要大力推进制度执行力建设。开展合规文化宣教,加强制度宣讲学习,让员工掌握制度规定要求,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辩证关系,杜绝和减少变相、选择性、应付式执行的现象;加强对检查监督成果的分析,查找制度缺陷,督导业务部门及时修订制度,切实解决制度不好用的问题;对不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及时进行责任追究。

(三)完善全面内控管理组织体系。

完善组织结构,建立分支行两级内控委员会;制定分行本部、一级支行、二级支行、三级合规经理制度;明确职责,发挥委员会的统领作用和合规经理队伍的职能。加强组织系统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促进员工自觉遵守职业操守,珍惜职业生命;完善考核方案,将兼职合规经理履职考核纳入个人绩效计划书,考核比率不低于30%;加强管理风格、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建设,坚定员工信仰和合规追求。突出抓好柜员、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等关键岗位风控管理,在人员选聘、绩效考核、日常监督等方面的精细管理。

(四)加强全面风险主动管控。

一是抓好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加快风险管理技术创新,主动争取差异化监管政策支持;重视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中的风险,严防新产品设计和业务营销中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防范不规范经营造成的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重视社会融资活跃和外部欺诈猖獗的风险冲击,建立外部风险防火墙;关注员工行为管理,防范道德风险。二是梳理风险点,突出防控重点。加快建设风险量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操作风险的主动性、科学性、前瞻性管理;认真梳理风险防控要点,使员工掌握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点;做好事前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提示并控制风险。三是定期开展内部控制状况全面扫描检视,全面查找内控缺陷,及时进行修改完善。

(五)全面提升基础管理水平。

推进信贷精细化,强化对行业客户的“预管理”,落实“潜在授信客户名单”制度;加强信贷制度建设和信贷政策管理,不断优化信贷业务流程;做实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推进财会精细化,规范财务开支管理,强化财务合规意识;优化经济资本配置,提高资本回报和定价管理水平;加快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优化财务资源配置机制,保障战略传导到位。推进运营精细化,深化集中作业模式改革,完善标准化基层管理系统;推动运营准入管理前移,建立新业务、新系统和临柜业务制度的扎口准入机制;加强操作风险薄弱环节管控,建设现代运营体系。推进零售业务精细化,固化操作系统、探讨员工行为管理新模式、创新零售条线尽职监督工作方式,夯实业务发展根基。

(六)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全面内控管理能力。

一是提高内控管理的系统控制水平。将控制措施嵌入业务流程,实现对内控管理的自动管理;优化整合各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建立一套全面的内控信息化系统,实现内控措施的事前、事中控制。二是优化内控合规系统管理和应用。做好系统基础信息管理,确保检查信息及时收集、高效传递、便捷共享;强化系统检查成果的综合利用,分析数据,挖掘经营管理的突出和共性问题,完善制度流程建设,提升内控检查价值。三是建立内控信息监测数据库。建立分行内控数据监测制度,开发相应管理系统,持续不断地收集汇总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内外部信息,使之成为内控管理动态分析及应用的综合化信息工具,为内控管理量化技术的运用奠定基础。

(七)构建集约高效的全面内控管理监督体系。

强化尽职监督,落实业务部门内控管理职责,厘清各业务部门职责边界,避免监督工作重叠、交叉和缺失;加强监督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系统完整的运营监管、风险经理队伍,承担财会运营、信贷业务、个人业务的日常监管;加大再监督力度,强化考核引导,推动业务部门有效履职,提升监督质量。完善检查管理,建立检查工作管理机制,强化计划统筹,避免重复和无效检查;实行自查与他查发现问题区别对待机制,鼓励自查自纠;推进检查模式转型,加大非现场监测,大力推进监测分析模型建设,形成“指标预警、模型监测、精准核查、及时处置”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业务经营的全过程控制;开展动态内控评价工作,由每年一次的综合评价转变为每半年或每季度一次的动态评价;加大重点领域检查力度,以风险线索为导向,利用案排、飞检、移位、专项等多种方式,突出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业务、重点人员的风险防控。

四、结语

第11篇

1.1财务内控管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础,没有好的制度,财务管理效果将大大被削弱[4]。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很多事物都需要规范化的制度来管控,才能向好的方向发展,财务内控管理通过财务会计手段,保障了企业资金及资产安全,为企业正常运营护航,完善了企业财务制度,优化了企业财务状况[5]。

1.2使财务信息更精准电力企业由于投资规模大,企业资本密集,用户群体广泛,有着大量的财务数据,而财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优化了企业财务管理,完善了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了财务信息管控,保障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规范了企业财务管理秩序。1.3协调了财务管理机制电力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有很多的部门在同时运作,每一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中都涉及与财务部门的协调工作,但是目前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机制上存在漏洞,导致了各部门间工作并不协调,大大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阻碍了电力企业扩张及发展进程,财务内控管理则通过一系列的财务会计手段及管控机制,使企业部门间工作相互结合协调,整体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6]。1.4有利于财务风险控制通过调查分析,对众多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等级做出评估,评估结果普遍都处于不及格状态,多数供电企业财务风险等级为“高”,高风险不代表高回报,这种财务风险状态将给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后患。想要改善企业状况,使企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财务内控管理创新必不可少,财务内控管理将实现财务细化管理,有效地帮助企业规避财务风险[7]。

2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现状及问题

2.1理论不成熟、重视度不够

电力企业领导对财务内控管理并不十分了解,所以重视度不够。领导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关系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和命运,电力企业领导对财务内控管理的执行与实施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实施质量及实施力度。另外,由于我国财务内控管理理论还处于起步阶段,核心理论多借鉴发达国家,所以理论知识上还不够成熟,并且缺少结合我国企业运营状况的实用型理论,经过调查发现财务内控管理在我国企业中缺少适用性,这些因素都给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实施造成了阻碍[8]。

2.2财务内控管理实施时易忽略财务风险控制

目前众电力企业为了扩张企业规模,进行大量的投资,这是电力企业资金周转不灵的主要原因,并且有的投资项目盈利效果并不理想,不仅仅无法获得利润,更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企业本身想要扩张规模是好事,但是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投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影响因素,如果不经过科学的分析及考察,很容易造成投资失败。电力企业的大规模扩张及投资,虽然加速了电力行业发展速度,但是这些项目都相应伴随着投资风险,将可能出现投资报酬率低,导致企业疲于偿还利息的现象,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而财务风险又给企业的运营及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很多电力企业展开财务内控管理时往往只注重现有资金流控制,忽视财务风险控制,这种做法导致企业在经营中风险时有发作,非常不利于电力企业健康发展[9]。

2.3财务内控管理效果不明显

由于没有相关理论知识的指导,很多企业在展开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时,往往都缺少相应的财务内控管理系统和机制,导致财务内控管理缺乏针对性,并且应用度也不高,财务内控管理功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另外,企业各个部门间的配合度也影响着财务内控管理效果,最终导致了很多电力企业实施的财务内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等问题。

2.4缺少信息化配合

随着科学的发展进步,全球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将整个世界连接了起来,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很多企业已经把信息化融入到企业经营中,实现了无纸化办公及自动化办公。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中可以实现实时收集、分析和管理及精密的计算,大大地优化了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财务管理风险。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在经营中不注重信息化建设,在展开财务内控管理时没有将信息化应用融入进来,大大降低了财务内控管理效率及质量。

3电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

3.1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流畅度,完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企业想要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有效地进行下去,而不是只做表面功夫,那就必须制定完善的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保障财务内控管理的流畅度及有效性,不做无用功。此外,必须对财务内控管理工作进行管控,制定相关管控制度,以此来确保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力度。最后,必须完善财务内控管理模式,加强财务内控管理的协调能力,将财务细化管理,使财务内控管理的资金管理功能、项目运行功能、利润管理功能、支出管控功能及财务分析功能得以实现。这将直接使电力企业财务内控工作展开得到优化,使整个实施过程更流畅、更协调、更有力、更有效、更高效,最终直接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2加强财务内控管理风险规避功能,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危害

财务风险可以说是电力企业日常运营及生产中的最大隐患,重大的财务风险直接影响企业命运,所以企业必须加强财务内控管理中的风险控制及规避机制,使电力企业可以处在良性运作中。可以说,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就是控制财务风险,财务内控管理的实施有效地达到了财务风险控制目的,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质量。电力企业自身也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控制的重视,建立科学的预防及分析机制,并对大规模的投资和运作都应该进行预警,分析风险因素,实现科学投资、合理运作、持续发展。

3.3构建信息化交流平台

新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应用到现代办公及企业运营生产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如果想要在这个新时代的市场竞争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办公,还促进了电力企业的管理协调工作。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建立强化了电力企业与每一个营业厅的财务沟通,实现了财务精准对流,避免了信息失真现象,提高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并且在信息化交流平台的协调功能下,更有利于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提高了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质量和效率。

4结语

第12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挑战逐渐增加,同时也日益重视财务风险管理。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失去控制,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机。因此,如何通过加强企业内控管理,降低财务风险及其带给企业的负面影响,对于企业在市场上长久立足、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企业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

(1)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财务风险往往是指企业由于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等致使企业遭受财产损失。这种风险并不能完全消除,却可以通过企业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

财务风险主要特点有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和收益与损失共存性。财务风险的各个特征之间紧密联系。上文提到财务风险的基本概念中就已反映出其客观存在性――不能被消除,但可以减少。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存在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例如资金筹措、资金分配等,这反映了其全面性。此外,企业的财务风险部分可以通过可寻的判断来预测,但部分不能做到准确预测,它的全面性也导致了该风险存在不确定性。该风险的另一大特征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即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亦然。

(2)企业内部控制。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为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在内部实行调节企业生产活动的制度。然而,企业内控管理不是简单的制度汇编、制度堆积,而需要企业全员参与,与财务、资产和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督,动态管理。企业内控系统的建立需要以企业物质文化环境和企业内控政策为基础。

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帮助企业减少利益损失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目标,企业应保证在宏微观上都遵从法律规章,依法经营;减少工作混乱带来的财务损失,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企业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注重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企业内控管理的主要原则包括适度性原则、全面性、重要性和制衡性原则等。

(3)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的联系。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管理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是控制财务风险管理所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财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内控管理的特定对象和目的。换言之,如果企业财务管理不当,究其原因,即为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只有做好内控管理,有效防范财务风险,企业才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在市场中长久立足。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财务风险相关专业人才。企业财务相关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高低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目前许多企业由于企业规模或者内部人员配备问题,财务部门并没有做到专岗专人,安排专业对口的人才到相应的岗位上。更有甚者,有些企业没有安排专业的财务人员。这样导致最直接的结果是,做出财务决策的人员不具备专业素养,做出的决策没有经过专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那么决策的失误率不言而喻。长此以往,企业就会面临极高的财务风险。

(2)缺乏财务风险意识。许多企业之所以遇到财务危机,是因为企业业务人员没有意识到财务风险是伴随着财务活动客观存在的,更不用说具备风险识别能力。例如盲目投融资就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的财务风险。上文提到财务风险存在收益与损失共存性,企业希望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盲目投资,进行扩张,是在无形中增加了财务风险。另外,企业内控没有在融资前进行有效的分析,也会导致筹措的资金不能得到合理使用,造成财务混乱。

(3)企业管理人员意识薄弱。企业财务风险可以通过管理人员采取相关的有效措施来降低,企业内控管理便是控制其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认为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徒有其表,是文字工作。没有将其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环节,也没有注意到内控混乱对企业造成的财务损失。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内控意识薄弱会直接导致企业和员工的自我监督缺失,企业内控失效。

(4)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一般而言,良好的企业内控管理,不仅要实现制度化,还应具备相应的检查、监督和考核制度。但许多企业的内控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没有考核和监督制度,各岗位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监督,信息收集不及时、共享性下降,沟通效率低下,许多企业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内部监督缺乏,容易产生舞弊行为,造成单位和国家财产的损失。

(5)缺乏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内部控制是企业通过制度、有效监督和动态管理来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的载体,落实内控制度到生产实践的过程是关键。但在现实中,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安排培训和讲座,导致企业员工和决策者,尤其是新进员工,对内控管理的基础内容、运作

流程缺乏认识。这直接导致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下降,达不到预期结果。

3以财务风险问题为导向的企业内控管理对策

(1)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一方面,需要提高对于财务专业人才的准入门槛,加强资格审查,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企业需要重视财务预算、财务控制和资金管理等,减少财务决策的失误率。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公司决策层和全体员工对于内控制度的重视度。内控管理制度的设计和落实需要公司全员参与动态管理,因此,首先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需要起到表率作用,并培养积极的公司文化,来感染员工,确保内控制度的执行。

(2)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对于防范财务风险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从提高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制定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两方面来入手。企业需要各管理岗所需的风险管理职能,并对管理人员落实风险管理考评制度和追责制度,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此外,企业应加强审核财务信息,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加强风险评估,对投融资活动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分析财务风险。

(3)加强企业信息沟通。提高企业信息沟通的有利保证是企业健全的信息沟通体系。企业应从防范财务风险的角度出发,完善企业会计系统,培养专业、稳定的财会人才,并能够及时更新和维护改系统。另外,企业还应该设立信息化的沟通渠道,满足企业纵向和横向信息反馈的需求,纵向即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工作人员,横向为企业各部门间。并建立匿名举报制度,对于举报实践和对象严格追查。在企业内部形成信息沟通自由、便利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