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时间:2023-10-13 09:44: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能源和新能源

第1篇

关键词 新能源 能源强度 经济增长

传统能源的资源消耗和新能源的发展研究一直是我国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和传统产业的生产结构,造成了大量传统能源的开采与消耗。与此同时,也导致了很多的环境问题,不仅破坏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根基,还降低了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新能源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新能源的研究力度,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建设,不仅可以满足经济发展对新能源的需要,也可以改善我国的产业发展结构,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

一、相关概念认知

(一)新能源

新能源是相对于传统能源来说的,是可以进行再生产的能源,它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聚变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在世界上的总量非常丰富,而且都具有可再生能力。随着传统能源的总量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更加注重新能源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新能源具有传统能源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第一,新能源的分布较广泛,且具有可再生性,可以基本满足产业的能源需求,供人类长期使用;第二,新能源的开采与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不会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第三,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可以弥补我国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降低我国对国际能源的进口依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安全性。

(二)能源强度

能源强度就是指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资源消耗总量与经济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在经济生产总值不变的情况下,能源消耗总量与能源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即能源消耗总量越大,能源强度就越大。但是,它们两者始终是与经济生产相联系的,能源开采与消耗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总值的增加。由于我国的能源消耗总量较大,能源强度较高,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新能源的生产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传统能源的能源强度,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

二、当前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要点

就我国以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能源结构基本是以传统能源为主体,通过对传统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来获取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空气污染加重、气候极端变化,导致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要求调整经济发展结构,降低传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根据社会发展要求和产业发展现状调整能源结构,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

(一)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一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都依赖着传统能源的供给,例如:石油、煤炭、天然气和核能等。大量传统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导致了众多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温室效应、酸雨、雾霾等。中国资源分布不均,大部分传统能源都聚集在西部地区。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布局的影响,大量传统能源必须经过长途的运输到达东部发展区,才能实现传统能源的存在价值。可是,长时间的运输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成本。随着经济发展的持续需求,生态环境已经承受不住传统能源的频繁开采,传统的能源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要求的需要。

(二)大力发展新能源,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

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和传统能源的减少,水电、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必然需要能源的大量供给。由于中国的能源的稀缺,很多传统能源只能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该跟紧时展趋势,重视新能源的发展建设,在未来的发展期间,着重建立健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体系,促进我国新能源的发展建设。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各个产业要看到新能源的发展前景和建设优势,将新能源发展特点和已建立的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现况相结合,尽可能为新能源的发展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从制度规范等方面改善我国的能源发展结构,促进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发展,满足我国巨大的能源需求。

三、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发展在我国的发展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国家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建设,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强我国发展的可持续性。了解和明确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为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提供重要依据,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合理化、科学化、时代化。

(一)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能源强度是指一个国家、区域、行业在固定的时间内所消耗的能源总量,在这段时期内,能源的使用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能源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此地区、国家或者产业对能源的需求量和依赖性。新能源的发展对能源强度具有重要影响,第一,新能源的发展,可以减少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产业发展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第二、新能源的建设发展还可以缓解我国因传统能源开采和生产而造成的环境压力,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改善我国的环境现状,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的开采和利用减少了我国传统能源的消耗与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的能源强度,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

(二)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新能源的发展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国家、社会、产业之间的共同努力与扶持。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因新能源发展技术的限制和知识的匮乏,导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呈下降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能源已经无法再长久的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就促进了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增快。新能源发展技术的成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产业发展的成本,从而增加了我国的经济收入,而新能源产业也成为了我国济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新能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和影响作用是不同的。

四、结语

在未来的能源发展进程中,我国致力于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地调整和改善能源建设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促进新能源的健康发展。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同时也是能源的生产大国,因此,我国要更加注重新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明确新能源发展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加新能源的研究投入,提高我国的新能源发展技术,培养新能源建设人才,科学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我国的产业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水平。

(作者单位为中石化重庆涪陵页岩气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方国昌.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3(11).

[2] 张意翔.探讨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5(07).

第2篇

【关键词】新能源;应用;可持续发展

1前言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供需问题越来越严峻,亦愈来愈得到全球各国的热点关注。我国的新能源应用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核心技术不完备、市场培育脚步缓慢等,新能源可持续发展并不容乐观[1]。由此可见,研究新能源的应用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能源的概述

2.1新能源的特征

和传统的能源对比,新能源的特征为:(1)还没有被大量用作能源进行开发应用,部分仍旧处于起步研发时期;(2)资源赋存状况及物化特点与传统能源存在显著差异;(3)开发应用技术较为复杂,开发成本高;(4)应用环保,能够降低污染物排放量;(5)储备量大,分布较为广泛,且大部分新能源存在能量密度不足的问题。

2.2新能源的类别

以新能源应用情况及技术开发水平而言,各个历史阶段、各个国家地区对于新能源的理解存在一定的不同。西方先进国家将常规的煤炭、石油、水资源及天然气等归类为传统能源,而将小水电界定为新能源。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新能源应用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对新能源的类别划分自然也大不相同。现如今,我国大体上将新能源范围界定为:核能、核聚变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天然气水合物以及氢能等9个类别。

3新能源应用现状

3.1产业发展基础薄弱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未有完备的核心技术。现阶段,我国能源框架仍旧以石油、天然气及煤矿等常规能源为主,因为新能源应用涵盖了各式各样的领域,相较于传统能源应用,其技术要求要复杂的多,再加上未有完备的核心技术,新能源应用成本高等,从而使得新能源现目前还无法更替传统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2]。

3.2新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不景气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新能源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不景气,新能源项目普遍存在亏损情况,新能源行业全面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新能源企业未得到科学合理发展规划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目标、方向模糊,未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再加上,我国新能源应用存在较高的对外依赖度,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为了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急速发展需求,需要大规模地向国外进口能源,能源进口较高的依赖度,一方面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负面影响,一方面还面临巨大的潜在风险。

3.3新能源市场需求没有保障

新能源产品还没有广泛地为人们所获悉、接受,再加上缺乏充分的政府引导力度,社会大众新能源消费欲望较弱,使得我国新能源产品需求保障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一定程度上对新能源产业商业、规模化发展构成不利影响。在新能源产业中,企业过度关注投资,而不重视市场的发展趋势、市场的开发,市场培育进展十分缓慢,造成新能源形成设备闲置、能力浪费的局面[3]。

4强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供需问题越来越严峻,亦愈来愈得到全球各国的热点关注。新能源应用凭借其各方面优势,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能源应用方式的不足,构建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能源应用模式。全面新能源产业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强化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如何进一步强化我国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4.1战略定位,经济援助

结合现如今历史背景及新能源技术发展实际状况,我国应当充分认识新能源产业所肩负的艰巨使命,促使新能源更替传统能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促使优势能源更替稀缺能源,促使可再生能源更替化石能源等,全面深入强化新能源的战略核心地位[4]。此外,还应当给予新能源产业必要的经济援助,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以及投资、信贷政策等。以税收政策为例,可适宜地为供给清洁新能源的相关企业实施增值税减半、减免征收,国家应当许可从事新能源开展、应用的企业于纳税前提取风险准备金等。

4.2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

经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促进新能源在部分区域先头展开推广,并发挥示范、聚集作用,进一步达到新能源产业商业、规模化发展。同时,应当引入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科学应用企业相互间的关系,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好比金属硅生产厂、太阳能用多晶硅生产厂及芯片级高纯硅生产厂等,全面借助企业内外的资源、能源,积极促进控制成本、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目标实现[5]。

4.3技术创新,人才培养

企业应当学习国际先进新能源技术成果,在对国际资源技术进行整合利用的一并,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以构建起先进水平的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6]。同时,企业还应当提升新能源技术、管理人员培养力度,开展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功效的充分体现。

5结语

总而言之,鉴于我国未有完备的新能源市场经济发展机制,导致新能源市场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机制条件,为了实现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总结经验,“战略定位,经济援助”、“构建新能源示范工程,设立新能源生态园区”、“”等,积极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毕夏,史长东,程竹,饶金涛.低碳背景下我国新能源行业利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2,32(05):86-90.

[2]赵华,张吉平,潘跃明,苏海红.新能源发展能否“风和日丽”?——我国近年来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J].资源导刊,2011,32(03):16-17.

[3]吴琼,潘光杰.浅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科苑,2012,13(11):60-61.

[4]竹,张任之.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0,10(03):8-12.

[5]鲁峰.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44-46.

第3篇

【关键词】徐州市城镇居民 新能源汽车 购买及使用现状 政策建议

一、徐州市新能源汽车购买及使用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从调查数据中显示,新能源汽车在徐州的普及率很低,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在购买汽车的数量中所占的比例很低。目前新能源汽车以电动及混合动力为主。城市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公交车,私家车,教练车。

就公共交通来看,2016年,徐州公交购置新能源公交车辆298台,其中纯电动公交车200台、柴油-电混合动力公交车98台。目前为止新能源(含清洁能源)公交车占车辆总数80%以上,发展水平走在行业前列。徐州市已经开始投入新能源汽车的租赁,让新能源汽车进去居民的日常生活。就私家车来看,徐州市新能源汽车虽然在所购汽车所占的比例很小,但是近几年来,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在成倍的增加,人们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在逐年增加。在所购的新能源汽车中,老年代步车所占的比例很大。徐州市的教练车有接近95%是新能源(含清洁能源)汽车。

二、徐州市城镇居民购买及使用新能源汽车比例很低的原因分析

1.新能源汽车相对传统汽车的价位仍然过高。阻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与传统汽车相比其价格过高,而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对单位和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双重补贴,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之间的价差,从而提高了其相对竞争力。但是,徐州市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却不甚理想。徐州市属于二线甚至是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相对于发达城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就普通居民收入而言,年收入在3万―5万之间。虽然新能源汽车有很大的补助,但最后购车的价位还是很高的,对一个工薪阶级而言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还是有很大的压力的。传统能源的汽车七万左右就能买到,可想而知居民更倾向于传统汽车。

2.居民对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推广政策的认知程度低。虽然我国在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汽车,但是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89%的居民知道新能源汽车的存在,但是只有49.8%左右的人对新能源汽车有了解,大概只有8%的人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过全面的了解。就新能源汽车的法规政策及优惠政策而言,居民更是不了解了。从我们调查结果来看,真正了解相关政策的居民数量不足5%。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政府及生产商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3.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不便利

3.1充桩(站)等配套设施不完善。从调查数据显示,徐州市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充电桩是在2015年才开始的,到目前为止,充电桩虽然已经建了1000多个,但是投入使用充电桩的数量才140个左右,很多分布在一些繁华地段,而在居民区分布的充电桩数量更是少得可怜。虽然充电站的数量与加油站数量相比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加油站提供动力的效率是充电站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所以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局面:司机在路上开着车,半路出现没电的情况,周围有没有充电站,流动充电车充电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司机本身会有不满,甚至会出现影响道路交通等一系列的问题。

3.2电池充电时间长。纯电动汽车充电方式一般为快速充电方式、慢速充电方式。快充和慢充是相对概念,一般快充为大功率直流充电,充满电要一个小时,慢充指交流充电,充电过程需6小时-8小时。电动汽车充电快慢与充电机功率、电池充电特性和温度等紧密相关。在调查中,有一位徐州市民向我们大吐苦水,他说买了新能源汽车之后,充电成了困扰他的一个问题。在买车时候厂家自带一个小型充电桩,但是由于家住8楼,充起电来很麻烦。另外,他害怕充电过程中出现事故,一直使用慢充,充电要8个小时左右,很是麻烦。燃油动力汽车补充动力仅仅几十秒,而新能源汽车需要6-8个小时,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要想使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便民性是努力的方向。

3.3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存在缺陷

在现阶段,新能源汽车给人的感觉是技术上不成熟、不可靠,使用起来不方便。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成熟性主要体现在驱动车辆行驶的电池的能量密度低和电池存在爆炸起火等安全隐患,导致续航里程和熟读都远劣于传统能源汽车。就目前电池的实际单位储能比只有汽油的十分之一左右。我国纯电动汽车部分核心技术仍然缺乏,高性能纯电动汽车产品在可靠性方面落后于国外的先进产品。

三、相关的政策建议

1.政府加大宣传,增强居民新能源汽车的认同感。以政府的名义宣传新能源汽车,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认知度。厂商、政府、媒体应联合一致,让“低碳”、“环保”、“新能源汽车”深入人心,并且要对新能源汽车的概念,类型,优势及相关政策进行具体阐述,让居民有充分的认识。

2.加快充电站(桩)配套设施建设,使居民真正享受实惠和便捷。。新能源汽车要在私家车购买及使用方面取得突破,政府在政策方面必须大力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应用。要明确地方政府和汽车厂商的责任,推动落实徐州市各区域建设充电设施的要求。如果充电设施非常普及,汽车充电与加油同样便捷,价格又比加油实惠,居民自然会做出选择。

3.加大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投入,联合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进行技术革新。新能源汽车要想取代传统能源汽车成为真正的主流,就需要在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无论是在价格或是实用性方面都能够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这样才会使居民能够真正认同,使用新能源汽车。

第4篇

[关键词]大规模新能源 电力安全 高效利用 基础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288-01

21世纪,能源问题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建成能源节约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目标,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域有所突破。然而,面对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增长、居民生活以及企业生产用电需求急剧攀升的形势,电力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新能源的利用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问题,已然成为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特点

电力系统是一种包含电力生产、传输与使用的消费系统,存在供求与需求平衡的特点。相对于传统能源电力系统来说,新能源电力系统则具备一些更为鲜明特征,包括不可约制性、不可存储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等,其中,能源储存问题最为突出。为了增强对电源侧控制的有效性,在具体展开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构建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的中长期负荷预测,优化机组调度,加快发电控制自动化发展步伐,以保障电网稳定性。与过去传统的水能、核能发电大为不同,在风能、太阳能这种形式的新型能源电力生产过程中,不仅出现了存储困难现象,而且也无法有效控制电能的输出。一次能源的随机波动性特征,决定了电能也具有较强的随机波动性。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电源侧,既包含了传统电力系统中的电源,又增加了新的虚席部分电源,能够响应负荷侧,并影响电源侧功率的随机波动性,这是新兴能源电力系统的基本特点。

二、新能源电力系统建设中的基础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的基本原理

以基础性电气动力学视角为基础的多时空尺度特性,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都存在,其是对新能源结构及其重要参数进行凭借的依据,更是推动新能源电力系统实践工作顺利展开的客观基础。新能源电源空间尺度所具备的各种特征(包括分散性、随机波动性等),导致其运行系统,也带有明显的随机性以及不稳定性等特征。电源、电网和负荷的响应,是建立新能源电力系统时空多尺度动力学特性的理论依据,在此原理下,要想实现新能源电力系统完美、高效输出,则必须平衡好电源和电网之间的关系,促使多个新能源电力系统之间,能够达到彼此平衡与彼此互补的状态。因此,新能源电力系统构建,需要把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度量与建模理论建立放在首要位置,依据其动力学特性深入研究规模化新能源电源与电网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从而为提高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奠定理论根基。

(二)多元化新能源电力系统间的互补与协同调控问题

虽然新能源电力系统具有电源多元化、负荷多类型等特征,但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电力系统中存在的电力输送延迟性问题。两者之间的运行机制虽有不同,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在构建独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平衡互补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客观性借鉴传统能源电力系统的工作实践经验,即:依靠不同电力系统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客观性的合作制约结构,完成输电任务,从而为新能源电力系统调控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为了促进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得到安全、高效的利用,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对电网结构进行优化,使各局部电源与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要求保持一致。制定多元互补方案,为实现对新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对新能源储存量的有效控制,奠定良好基础。此外,完善新能源电力系统所使用的输电方式,实现创新转变,通过增强电网的输电能力,促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三)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保障机制及防御策略

新能源电力系统在发电工作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到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的使用问题,这些形式的能源大多集中分布在人口稀疏的偏僻地方,其获取装置容易出现系统瘫痪或者其他故障。基于此,在新能源电力系统生产工作过程中,需要我们重视对其生产装置的和系统运行安全性的日常维护,定期组织对其关键组件和运行状态的检查活动,及时发现和排除其技术故障,完善设备保障环节。其次,要加快构建新能源电力系统特有的质量安全控制与保障机制,以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规范安全控制环节。此外,先进的能源发电技术,在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注重对先进的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最后,科学解决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纳问题和存储问题,采用就地消纳的方式,提高电网的消纳能力,并强化对新能源电力系统稳定性的保障;促进能源储存技术的创新发展,以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存在的平抑问题,即:增强对电力系统安全的控制能力,防止电网干扰情况下发生故障。

结束语

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建立,使得我国的电力系统实现了创新发展。但新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及输出效率不足等问题,导致其难以发挥更大的实用价值,也难以彻底取代传统能源系统。因此,必须加快建设智能化电力系统,优化新能源电力生产、传输、安全控制以及系统设备的维护等环节,建立规范、科学的保障机制,提高多元化新能源电力系统间的互补与协同调控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大规模新能源电力系统得到安全、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 杨财业.大规模新能源电力安全高效利用基础问题[J].能源与节能. 2014(11)

[2] 寿瑜江.探讨大规模新能源电力进行安全高效利用的问题[J].科技视界. 2014(15)

第5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53-01

1 导言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政府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支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2 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2.1 生态能源

主要的生态能源共有三种,这三种转换形式分别是直接燃烧的生物质气化、热化学转换的生物质液化以及生物学转换层面上的生物质发酵,这三种生态能源是我国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实践,生物质能源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生物质能源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向德国、英国等生物质能源大国进行借鉴学习。

2.2 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是我国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地热能可以储存在发电装置内,也可以直接利用,进行采暖、洗浴、温湿等应用。地热能具有低成本、可再生等优点,同时能源的转换效率较高,但在20世纪,因为开采的难度性较大,我国一直搁置了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地热能的商业化,地热能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与商业前景。

2.3 太阳能

由于太阳能的收集简单与低廉性的特点,深受我国新能源公司的青睐。在发达国家太阳能也是主要的发电能源之一,美国、西班牙、日本相继建立了太阳能运行装置,促进了太阳能从自然能源走向商业化能源的进程。

2.4 风能

风能的应用作为能源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风能发电,第二是直接利用风能作为能源,第二种通常的应用为带动水泵提水,利用风能带动各种机械装置。

2.5 海洋能

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能源,通过各种转换方式进行能源的利用。海洋能主要由波浪能、抄袭流与洋流,潮汐水坝、海洋能转换、盐分梯度渗能。波浪能主要指在海浪的运动中产生的能源,可以用特殊的机械设备进行收集,如今波浪能的应用已经开发了几个1MW以下的示范项目和少数的大型项目,工业界的目标是开发出商业化技术。潮汐流和洋流的能源利用建于1967年的法国潮汐能大坝,以及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电厂都属于潮汐能与洋流的能源应用。

3 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3.1 新能源技术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较高,所以称之为高碳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与高碳技术相比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较低甚至没有。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

3.2 新能源技术具有战略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能这些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储量是非常多的,不会出现枯竭,可以保证能源使用的安全。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产业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同时,新能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3 新能源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人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市场又不够了解,因此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是正是因为新能源市场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术又具有高回报的特征。

4 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层次结构先进合理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依靠我国微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争取建立以传统能源为主、新能源技术为必要补充的能源市场,增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于对这些清洁能源大力使用,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进行改善,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4.2 培育拉动性强的领头企业,大力宣传新能源

依靠我国经济政策对能源市场进行调整,协调传统能源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的关系,并大力扶持新能源龙头企业,为后续的跟进企业开辟市场。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前期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龙头企业应该负起的责任。同时龙头企业也瓜分了新能源企业的大半块的市场,能够有新的资金用于高科技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新能源广告的宣传、新能源宣传市场的完善。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鼓励新能源企业就地取材,减少运输量和成本的消耗。

4.3 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低碳经济下新能源利用率

新能源企业相比于传统的能源企业的优势在于,新能源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因此完善新能源企业的理论体系,研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是如今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改革新能源的O备,使新能源设备现代化,并且改善新能源企业之中格格不入的部分。大力的招商引资,为我国的新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大力宣传新能源的环保性能与实用性,减少市场与新能源技术的隔阂,给银行贷款给新能源提供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完善新能源的产业政策,给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减少我国资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随着传统化新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技术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产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不能只单单停留在某个产品开发和环节应用中,要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新能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地区和机构间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关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梅,李时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9):6-11.

[2] 王黎明.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J].企业导报,2016,(13):78.

第6篇

目前我国的汽车产销量不仅居于世界首位,而且也维持着迅速的增长趋势,但是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供需矛盾也愈发的突出。我国传统燃料汽车污染强、能耗大,而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而且还可以同时减缓严重的大气污染、缓解资源短缺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也是我国完成汽车强国这一坚定目标的必要过渡。近年来人们对于空气质量越来越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因此很多国家认为大力引入环保和节约能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大势所趋。但是,在目前市场中,尽管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厂家也举办了各种推销活动,相较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还是并没有被大多数的消费者所接受。如何促使老百姓改变传统观念接受环保节能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社会问题,另外也是学术研究需要切实解决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产业 税收政策 可持续发展

购买行为

1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分析

1.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无论是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自身积极推广、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还是厂家层出不穷的促销优惠活动等,这些政策或方法都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如研发成本较高,部分科研投入不足。虽然目前我国政府资金投入逐渐增加,但是我国还存在关键性技术的缺失,没有掌握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也不大。关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存储电力的技术、调控技术和发动机技术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不是很健全,充电站等建设缓慢。而充电站设施建设不但需要耗费巨大的资金,还需要在土地资源越开越紧张的环境下,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这些都面临很大的挑战还需政府和企业要的共同努力[2]。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天津等地也制定了相应的呼应地方性的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大量的各个方面的优惠支持政策也接连出台,包括实行停车费减免、充电费优惠;如,牌照数量拍卖、有些地区实行限号行驶、购车配额指标等措施,在2014年9月,新能源汽车的购置税也被随后取消了。有些地方如果消费者购买纯电动车,还可以享受国家和地方的双重补贴,有些地方甚至补贴高达近10 万元。不仅有高额的补贴,还可以免去摇号的烦恼。目前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之一的新能源汽车正在不断地发展中,各种补贴和优惠政策成为了其快速普及的催化剂。

1.2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

1.2.1 外部因素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购买行为会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外部因素包含政府政策、社会文化、性别、年龄、地域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其分为三类,即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周围群体因素[3]。

(1)社因素。社会因素包含当前观念文化、社会经济阶层等因素。有研究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新能源产品的消费行为同样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因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来说,不同的购买氛围、消费习惯、健康观念等因素,会受到文化的影响,从而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

(2)个人因素。这里的个人因素主要包含性别、年龄、住所、文化水平等因素。不同的人其个人因素也是不同的,也会导致不同消费者不同的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和行为。而消费者的职业、收入水平、观念等,同样也能够反映其社会阶层,他们同样也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很重要因素。

(3)周围群体因素。消费者的周围群体,包含家庭成员和可比较群体,当人们犹豫或者打算购买某种商品时这种因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消费尚还处于起步的阶段,当前的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对其固定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自觉,因此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可比较群体就会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可比较群体和家庭作为消费者身边有行动影响力和言语引导力的影响因素,那么一般是通过下面两种方式来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购买倾向程度和行为。一个是语言和信息的引导,即向购买个体介绍此产品的优点、属性、鼓励和宣传此产品知识或者要求顾客购买新能源产品等,在这里我们将这些称之为他人意见。另一个是人们受到群体其他人的行为的引导作用,在购买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群体的行为,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群体里的新能源汽车产品购买和销售氛围,会对人们购买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行为、态度、倾向程度产生影响。

1.2.2 内部因素

(1)需要与动机

消费行为的开端和驱动力是消费者的需求与动机。消费者不选择传统燃料汽车产而去选择新能源汽车,必然是因为某些需要是传统燃料汽车所无法为其提供而只有新能源汽车产品才能提供。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产品主要可以提供新奇需要、自我环保意识需要、高雅需要、安全和健康等。其中,安全和健康需要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能提供的主要的需要,但是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能源汽车的购买选择时,消费者的健康环保风险意识会在较高的程度上影响他们的购买选择。由于新能源汽车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的影响不是能够即时反应和感受到出来的。如果购买者完全不了解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与身体健康、疾病之间的关系,那他就完全不会需要新能源汽车产品。我们将它们分别称为消费者的隐患识别力和生存隐患意识。

风险隐患意识指的是消费者对于那些很有可能对生命安全造成伤害和身体健康的风险的识别及反馈的情况,换句话说当不同的消费者在遇到相同的风险或者识别到相同的风险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做出不一样的行为反馈是由于他们风险隐患意识的不同所造成的。由于不同的人他们的风险隐患意识是不同的,所以不同人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偏好,即使在很多人都知道新能源汽车产品有利于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风险隐患认知指的是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风险隐患大小的感知程度,他们对长期使用传统燃料汽车所会带来的危害身体健康的大体上的认识,以及对生态环境破坏可能性大小的认识,这些都是可以反映消费者的风险程度认知的。很显然,因为生态环境系统的恶化很多时候不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被能察觉到的,这个过程是潜移默化并且长期积累所形成的,因此,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产品风险隐患大小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消费者去是否会去购买新能源汽车或是否愿意购买产生影响。除了健康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外,新能源汽车产品还能满足消费者好奇心需要和改变他人印象需要等。好奇心需要指的是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新颖、时尚、独特等方面的需求。新能源汽车产品作为一种可以满足消费者带来好奇心需求的一种新兴的消费品。

(2)生活方式

消费者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购买行会受到消费者自身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习惯的影响。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产品的购买行为和购买偏好会受到内外部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相互影响。其中,收入、学历、年龄、性别和职业可以反映消费者的经济水平和文化阶层,内在因素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因为新能源汽车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绿色观念和生存健康的需求,对于消费者来讲生产健康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影响因素。

2 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

在国外,随着环境资源的稀缺性的日益凸显,英国、韩国、法国等国外能源产业与传统的电力企业对自身的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主要表现在首先设立环保组织机构、环保人才队伍建设、环保业务流程标准制定与环保绩效指标的披露等方面,通过不断完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环保绩效。与传统的粗放式的能源产业相比较,新能源产业在环保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环保组织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能源产业,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许多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就正在积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通过优惠政策大力推行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另外各汽车企业也纷纷将新能源车作为未来战略制的高点来发展。以美国、欧洲和日本为代表,分别制定了“下一代汽车与燃料行动”“欧洲清洁城市交通”“计划”等政府行动计划,致力于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关键零部件可靠性,加速其商业化示范进程,延长使用寿命等。在日本,研究机构,日本政府与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方面已达成战略共识。政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在《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就已经正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之一。经济产业出台的《年的能源战略》将使日本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制定到年普及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研发的燃料电池产业化和混合动力的汽车市场化,并给予一定的资金的支持。为了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本采用的是绿色税收措施,并且将作为它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核心部分,通过对具有高能效和低排放量的车辆对它们提供税收激励的政策,其中激励的范围包括电动汽车含燃料电池车、甲醇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客车等。其提出“汽车税制绿色化”绿色税制,制定了《有关推进国家C构等部门采购环保物品等的法律》绿色采购法,其中当新能源汽车在满足一定标准时候,就会被列入政府优先采购范围。日本中长期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是燃料电池汽车,其具体措施包括给予燃料电池及相关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导入大量的资金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化实验,并对相关企业给予税收方面的支持。通过政府财政资金购买燃料电池汽车对大学、研究所从事燃料电池开发给予了较多的补贴,在公共服务领域进行了运行实验。而在美国,作为三大汽车厂商之一的通用汽车公司曾在金融危机中,曾濒临破产的边缘。美国政府通用实现了股权重组,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发展战略是充分的利用通用在插电复合动力车领域的技术的领先优势,重新占据市场份额,而与此同时也在其他新能源产业领域,如生物乙醇燃料车、氢燃料电池车也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工作,为市场提供了多种新能源汽车选择。

3 政策建议

首先,资金的补贴,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于各个方面还不是很成熟,技术设备的引进,人才的培养,企业系统的完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资金的来源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部分来自于政府的补贴,另一部分来自于对传统粗放型能源产业的额外的税收补贴。

其次,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传统汽车能源产业相比较来讲,国内的市场占有率低,因此,政府应当适当减少部分传统能源产业,从而采用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提高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占有率。

最后,建立专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部门,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给予合理的规划,并且保证规划政策的顺利实施。最重要的是加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监控和考核,例如项目的财务审计,项目的目标审计,以及成果的水平,另外还需要进行对比国际先进水平的一些检索和说明;三是项目的人才培养情况和科研能力跟踪调查等。

【参考文献】

[1] 李国庆.品牌知觉影响下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分类研究.[D]商场现代化,2006.

第7篇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型

在介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之前,我们先研究一下在产业中其关键作用的几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做成的循环结构。这些要素有研发投入、技术水平、规模、产品成本、产品价格、消费量、产量、企业收入,这些要素构成一个循环。

在此结构下,我们先来看在只有市场作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构成死循环,由低研发收入导致一系列要素的低效率。

可见,在仅有市场机制调节的情况下,最为新型产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短期内发展动力不足,在技术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的状况下陷入一个死循环的情景。所以若要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的发展,政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产业政策从产业发展的外界环境界入,刺激产业内部某一个或多个因素并改变整个循环系统来引导产业良性的循环发展。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演进

1.第一阶段

1992年,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中首次出现了电动汽车这一新能源产品。2001年,国家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专项。专项确定了“三纵三横”的研局。三纵是指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三横是指三种共性技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和多能源动力总成。

2.第二阶段

2007年11月,《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中首次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像对生产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和相关产品实施管理和准入制度。

2009年6月17日,为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相关准入条件及标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共四章十九条。

上述两个规则的出台和条例的完善,说明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成为中国低碳经济最重要的着力点和新的增长点。

3.第三阶段

2009年元月,国家财政部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并且颁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将通过财政补贴刺激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并计划在三年内不断增加城市试点和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量。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地方财政负责配套设施的建设,而中央财政则给予购买者一次性直接补贴,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十三个城市率先开展。

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从汽车产销、消费环境改善、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兼并重组、实施技术改造等诸多条例对汽车产业再次调整。这是一次较为详细的提出了规划目标。

2010年5月31日,财政部通过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方案,此方案经一步明确和界定了补贴范围、对象、方式、申请、补助标准和规模等;此方案的实施有利于消费者增加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增强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2012年4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对我国新能源汽车进一步的发展做出了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财税优惠政策以及保障措施确保新能源汽车快速的发展,并制定了未来几年发展目标及任务。该规划将2015年和2020年作为两个重要时间节点,逐步实现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自主化和产业化,进入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

1.用模型分析政府的产业政策

第二部分我们用模型分析了在无政府状态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暂时会出现死循环的状态,但只要政府通过产业政策从外部给予产业刺激,改变其中的某一因素,则会使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良性循环。我们结合我国已经实施的产业政策和因素间循环模型进行分析产业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刺激的主要方式可以归纳为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直接或间接地鼓励相关企业研发投入、直接补贴企业、对消费者进行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来提高消费量、政府直接购买提高消费量、鼓励与汽车相关的部门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等;可见政府政策的实施是从其中的一个或是多个方面并举,以期望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建立一个快速成长的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2.新能源汽车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1)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现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重点还停留在对动力系统的研究上,在汽车其它部件上的研究还投入不够,如底盘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耐久性等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技术有一定的依赖性,现今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电控系统和内燃机动力系统大部分来源于传统汽车,但是这些系统技术与国外本来就有加大差距,这就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其次,核心零部件等核心技术水平亟需提高。这些核心技术包括整车控制技术、电机驱动系统技术、电池系统技术、动力Q合技术等,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这些方面还处于相对略势,相关核心零部件性能与国外先进零部件相比差距较大,汽车电池充电时间较长且寿命短。

(2)消费环境亟需改善

第8篇

发牌时间越发紧凑,地域分布越发广泛

从2016年3月16日,北汽新能源获得首张牌照。间隔大概两个月,杭州长江汽车公司获得了第二张牌照。而第三张牌照的则大概间隔了5个月,在经过了此“姗姗来迟”后,之后发牌照的速度则紧凑了许多。第四张到第五张间隔大概经历了半个多月,而后也是在一个月内,第六张、第七张牌照也相继。进入2017年,发牌速度则可用神速描述,最后三张牌照,在2017年1月份相继发放完毕,第九张国能新能源与第十张云度新能源牌照的发放甚至只相隔一天便相继发放。

而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其分别位于北京、安徽、江西、重庆、天津、福建、江苏、浙江,其中东部沿海的江苏、浙江更是有两家企业拿到了生产资质,敏安汽车和前途汽车都位于江苏,浙江则有万向集团与长江EV两家。基本囊括经济发达的几个主要省份和直辖市。毋庸置疑汽车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不仅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而且对地方税收、经济建设以及其它产业的带动都有极大的帮助。同时,还能帮助地方政府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一位已获资质的企业负责人曾经在某公开场合表示:“很快拿到生产资质,与地方政府非常重视有直接关系。”足见这些企业在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过程中,这些地方政府起到的作用非常大。

“背靠大树好乘凉”

俗语说,“背靠大树好乘凉”,而纵观这些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新进者们。排除成立最长的万向集团,这十家企业主体成立的时间2010、2011、2012、2013年均有之,最晚的则是成立于2015年12月4日的云度新能源,相比热闹喧嚣的互联网造车团队,这些拿下牌照的企业有一些虽然名声不大,不过其实在造车的道路上早已觊觎许久,其背靠的公司集团已有相当时间的准备与投入。比如2016年4月,五龙电动车旗下的长江汽车首次亮相北京车展。这家电动汽车企业在未获得牌照之前,很是低调,不过其实早在六年前就已经在积极研发电动车技术。另外目前已发展为拥有核心零部件、整车和研发设计三大业务的长城华冠,则在2007年就参与了北汽、萨博、长丰等传统车企的电动化改造项目,2010年成立了电动车事业部。

总体看来,不管他们是源自主机厂、零部件厂,还是由多方力量整合而成,无不拥有汽车制造业的血统和相关生产经验。具体说来,按照相关人士的分类,在传统主机厂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铃新能源和小康金康新能源、云度新能源都属于传统主机厂衍生的新能源业务,但其中又略有不同――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获得的资质属于传统汽车企业新能源业务独立运作的性质;江铃新能源、小康重庆金康新能源、国能新能源则属于主机厂跨界进入新能源乘用车业务。零部件供应商转型类企业中,长江杭州乘用车(长江EV)是中聚电池通过并购杭州客车厂然后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前途汽车是从长城华冠汽车设计和工程业务起步发展进入了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万向集团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则是通过海外收购核心电池A123系统和菲斯科汽车,再进行国产来实现的;敏安电动汽车则是汽车内饰件、座椅骨架、行李架等零部件供应商敏实集团向产业链下游布局的最新尝试。这10家企业要么有着明显的国资国企背景,要么就是有国有企业的参股,要么就是外资背景,真正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互联网造车公司尚未入局

2017年1月16日,工信部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下简称《新规》),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门槛大幅提高。新规定从企业设计开发能力、生产能力、产品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提高了准入门槛,并强化了安全监管要求,目的在于有效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新规》旨在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对企业设计研发能力大幅强化的规定将成为关乎新能源车企业生死的头顶利剑,尤其是非集团体系内的独立中小企业以及借资本造车的互联网企业取得资质将难上加难。据了解,《新规》中一共包含了17项准入条件,从技术、资金到研发等多方面进行了严格限制。其中有8项“否决条件”,“否决条款”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开发和制造技术、整车控制系统;自行设计开发能力和工具;动力驱动系统测试能力、性能试验台架;发动机生产能力;以及产品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及产品安全保障机制等。申请的企业只要有超^两项的,就会被认定为不符合“准入条件”。这里面最关键的一项就是“整车控制系统”,由于该系统的研发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多年技术积累,因此,没有集团背景的中小型企业和新成立的新能源汽车公司一般都无法承受。新规定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虽然新规是在2017年1月16日公布,且截至第十张牌照发放都还在新规施行日期之前。但是之前《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工产业〔2009〕第44号)等文件仍在有效期,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随随便便达标的,四大工艺、15辆样车、实际路测、检测试验等诸多“硬杠杠”,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造车公司来说,绝对得“消化”很长一段时间。

已经拿下牌照的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曾透露,虽然按照常理从2015年7月11日所有造车团队即可以申报,但相关部委受理申报企业的申请需要提供一整套申报文件,这套文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准备,包括大量的试验和测试报告。申报方至少先要打造15辆样车并进行30000公里的实际路测,同时到专门的检测部门试验,进行正撞、侧撞、后撞等测试,在拿到合格的试验报告后,还有其他相关文件,这一系列流程在短时间内基本不可能完成。由此看,对于尚未造出样车的互联网车企来说,申请资质还为时尚早。

另外一点,纵观这10家已经获得资质企业,那就是这些主体都有独立的制造工厂,或者正在兴建。拥有自己的制造工厂正成为获得新能源牌照的先天条件。对于一心想以轻资产模式撬动传统汽车业的部分跨界造车者而言,建厂问题也让这些企业在拿到生产资质上卡了壳。这也促使纠结于代工还是自产的一众互联网造车团队开始打造自己的工厂。互联网造车团队中的乐视汽车、车和家、奇点汽车以及威马汽车都已宣布建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或工厂。而在去年年末蔚来汽车(蔚来资本)也宣布与湖北省达成战略合作,与湖北长江产业基金、武汉东湖高新区签署正式协议,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落户武汉,并在武汉东湖开发区建设长江蔚来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蔚来汽车也极有可能在武汉建立自己的工厂。

“估计这些公司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只有等核心技术研发、建厂、样车和供应链体系逐渐积累到位后,才有可能实现。”某业内人士表示。这其中是否会有互联网造车企业赶在最近半年,在更为严格的《新规》实施之前获得资质?虽然很难,但大家也是翘首期盼。毕竟《新规》7月实施之后,这类公司面临的挑战将更为巨大。不过随着慢慢积淀,相信未来在资质牌照名单上还是能够看到这些互联网车企的身影。

比亚迪、长安、知豆等未获得生产资质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虽然一直以来呼声很高,但无论资质评审委员会的专家还是行业主管部门都对这些公司持比较谨慎的态度,所以到目前为止资质通过率仍为0。不过让人们疑惑的是,在审批政策执行近一年时间内,比亚迪、长安、知豆等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较高的企业,到目前为止仍未获得生产资质。那又是为什么?目前,很多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其实都没有独立的新能源生产资质,均为通过借用母公司生产资质或合资股东生产资质等形式生产销售,如上汽、一汽、广汽等都依靠母公司。就以比亚迪来说,比亚迪具有传统的整车生产资质,新能源汽车也包括在内。所以比亚迪不需要最新的新能源生产资质。而新能源资质算是整车资质的一个子集,新能源资质只能造新能源车,不能造内燃机车。但是,如果比亚迪要专门成立比亚迪新能源子公司,就必须申请并且拿到资质,才能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而比亚迪目前并没有单独成立子公司,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也是走传统整车的资质,所以没有专门的新能源生产资质。

第9篇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问题 趋势 战略

一、新能源汽车定义

根据2007年11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当前,一般认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它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都属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便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主体。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使用新型燃料的汽车以及使用常规燃料、采用新型动力装置的汽车同样属于新能源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键技术仍存在较大差距

电动车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攻方向,从电控、电机和电池三大关键技术来看,电机与电控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依然很大。某些关键技术、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我国汽车工业企业仍然未能真正掌握。汽车用锂电池的轻量化、可靠性与国外产品差距明显。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国外相差较大,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但由于受到电池容量和充电时间的制约,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和续行里程都比燃汽汽车短,纯电动客车的产业化仍需时日。至于氢燃料车,目前还需要解决氢燃料存储的气化损失、以及安全性等一些难题。

(二)消费市场有待开发

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一些技术瓶颈尚待突破,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价格看,新能源汽车价格比普通燃汽汽车要贵许多,新能源汽车还缺乏吸引力。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增量空间巨大,但其发展仍然面临层层阻碍。目前障碍主要在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售价相对较高、鼓励政策尚不完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展开,这加重了大众消费者的观望态度。其中,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渐进过程。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有限,因为缺乏了解致使大部分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功能、特性等均存在疑虑。

(三)缺乏协调,产业化进程缓慢

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需要多个部门与多个产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才能使之成为现实。中央政府明确表态补贴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13个城市的“十城千辆”示范计划却被演绎成了地方产品的展示。这种只从本地企业出发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计划,最终将演变成地方保护主义。因此,需要统一的国家战略指导,需要在资本层面、在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用市场化的方式使各相关方面互相关联,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权力制衡机制。

(四)配套设施问题

目前,我国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电动汽车为例,需要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站问题。目前的充电站很少,这给电动车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多居民区安装充电桩需要业主自行承担费用,此类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于氢燃料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还没有解决加氢站的建设问题。新能源汽车维修和服务人员的培训还有待开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还有待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途径

(一)创新商业模式,建立产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投入巨大。以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资本和研发实力单兵作战未免势单力薄。因此,有必要汇集各方力量,整合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资源,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平台,集中资源突破技术瓶颈。通过资本市场对现有企业实现整合与重组,把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不断优化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鼓励中外企业以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和创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二)资源整合,加强创新网络组织的建设

我国传统汽车工业比较落后,企业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而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任务虽然有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但承担的任务由各承担单位分担,各研发单位各自为战,形成了全而散的状况。应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各个环节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整体研发体系,将会更快地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从而提升我国整个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要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环节的重组审查制度。

(三)培养自主品牌

中国新能源汽车必须培养自主品牌。品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企业一旦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诚,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就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是服务中重复收获利润。例如,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在全国巡回上市,并对新能源汽车特许经销商进行售前和售后培训。比亚迪承诺对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提供5年或10万公里的质量保证,并努力通过加强营销管理,确保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能体验到更多的便捷和舒心。

(四)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扶持

从历史经验和国外情况看,政府的扶持是新兴技术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和原始推动力。在国外,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几乎都注入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并且政府还会通过一系列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为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政策扶持不仅应包括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的支持,还应包括针对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激励政策。

四、结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不仅是缓解石油资源紧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客观需求,也提供了中国赶超欧美日发达国家汽车技术的最佳契机和振兴国内汽车工业产业的良好平台。但依然要清楚地看到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以传统内燃机为动力核心的交通工具依然是汽车工业的主流,在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同时依然不能放松对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的提高。一方面,这是混合动力电动车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在车身悬挂制动转向系统等多方面的技术经验可以直接借鉴,相信不久的将来环保高效节能的绿色新能源车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引领科技风尚驱动社会前行。

参考文献:

[1]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1).

[2]刘明臣.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J].东方教育,2015,(1).

第10篇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制度的现状

国家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财政政策,同时地方试点省市也相应的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财政政策以配合中央政策的实施,鼓励支持本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2010年6月,中央财政决定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5个城市正式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对5个试点城市中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个人给予一次性补贴。此后的“十一五”与“十二五期”期间,国家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大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起步的阶段任务基本完成。而从“十三五”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由起步阶段进入加速阶段,随着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同时我国政府也在通过调节税收的方式,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减免力度,减免幅度较大,其中包括了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船税、车辆购置税、关税等其他相关税。与此同时政府还在进一步制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计划,希望改变新能源汽车的价格和成本,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尽管“十三五”以来,在我国财税制度的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加速阶段,但现行税制的不完善、政府在核,己岐术研发方面支持力度不够等,都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不够。尽管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加速阶段,但其首要问题仍然是核心技术的突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应当以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为重点。然而,除了“863计划”外,政府近几年出台的财税政策中,都没有涉及到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核心技术研发的专项补贴。这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革新和企业的自主创新。

2.现行的财税政策缺乏长效机制。新能源汽车研发对产业推广具有促进作用,反观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力度的加大也必然进一步推动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此种研发与推广问的良性循环共同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产业化与规模化方向发展。但我国现行的财税制度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推广方面缺乏统一的长效机制,无法为产业发展提供健康的内外部条件,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

3.现行税收政策不完善。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与传统汽车产业的税收政策相同,均仍以价格和排量为主要指标,以控制购买力为税收重点,以财税收入为主要征税目的。第一,当前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体现在成品车上,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研发中的试验车缺乏优惠政策。第二,汽车的税收分别分布在购置、保有、使用三个阶段。而我国对汽车的购置阶段征税最重,而汽车的使用阶段的税收只占汽车税收的极小比例。这在本质来看,其实是一种抑制购买的行为。

二、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制度研究

(一)美国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财税制度

第一,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在《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政府专门拿出24亿美元资金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此外,奥巴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新能源汽车政策和汽车燃油标准,加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采购力度,同时增加产业内外部配套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投入,促进汽车产业向着低污染、低能耗的方向发展。第二,奥巴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税收优惠不仅体现在消费者的汽车购置环节上,同时对于汽车制造商的生产、销售以及零部件生产等相关配套环节均有相应的优惠政策。

(二)日本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的财积制度

第一,日本为了大幅度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广泛应用,在2009年4月,制订并实施了“绿色税制”,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等使用新能源的汽车以及符合国家标准的“低污染”“低能耗”的汽车均实行绿色优惠税制。第二,为鼓励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日本政府将“低公害车”作为政府机关用车的唯一选择,这就意味着与政府合作的制造商将会得到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以及丰厚的收益。同时,日本政府对民间团体和公司单位购买“低公害车”也有相应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因此,政府的政策导向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而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又反过来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财税制度的建议

(一)提高新能源汽车在研发环节与产销环节的税收政策优惠力度

1.出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增强新能源汽车研发生a力

提高新能源汽车研究开发的用的加计扣除比例。企业开发新能源汽车发生的研发费用在目前50%加计扣除或150%摊销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提高,从而利用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

2.实施增值税减免政策,提升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

首先,实施新能源汽车中间试验品减征增值税税收政策。通过减征销售新能源汽车中间试验品的增值税,可以减轻新能源汽车研发企业的负担,激励研发企业加大研发力度,研发出性能更加有低昂的新能源汽车。其次,实施新能源汽车企业差别增值税税收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初期,系能源汽车生产的规模大小不同,其盈利能力强弱不同,新能源汽车价格高低也不同。因此,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未形成规模前,企业研制并销售新能源汽车盈利能力弱,可实施增值税即征即退80%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初具规模时,可实施即征即退50%优惠政策。

3.改革消费税税收政策,提高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量

消费税税收政策会影响商品的价格,从而导致生产者的生产行为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因此应充分发挥汽车消费税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 新能源 产业发展

近几年来,全球的环境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各个国家在减轻环境污染的问题上都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我国也开始开发电力新能源。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措施的推出,我国电力新能源的开发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能源的发展是相对于传统能源而言的,与新能源相比,传统能源的蕴藏量小,开采费力,运输困难,并且传统能源不具备再生能力,对生态环境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是新时期开发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新能源的造价较低,应用于电力发电,有利于我国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

1现如今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1.1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是借助着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风力发电是全球主要能源来源之一。风能是天然形成的能量,将风力转变为回转的机械力,然后利用机械力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是风力发电的原理。我国的风能利用历史悠久,风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的风能资源丰富因此我国风能发电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风能发电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产业。

1.2生物质能发电

生物质能发电主要利用沼气、垃圾和农林废物发电。经过大量的研发工作,生物质能发电的发电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到2015年,生物质能年发电量相当于一个三峡的发电量。

1.3太阳能发电

太阳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能量,全球人类每年能源消耗的总和相当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能量。利用热源采集装置,将太阳能这一热源加热水,使其转化为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发电;或者利用单晶硅或者非晶薄膜制作电池组,将太阳能的光源转化为电能,这些都是将太阳能辐射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方法。利用太阳能发电能够减少环境污染,所以世界各国开始太阳能发电作为能源开发的重点。

1.4核能发电

1991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现在我国已经有6座核电站。2008年,我国核电年发电量已经达到约680亿千瓦小时,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百分之二。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政府加大对核电站的基金投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核电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政府也要重视核电站的安全问题。

1.5水利发电

根据第五次全国水能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水能总蕴藏量很大,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可以建成于三峡同等规模的16座水电站,我国的水力发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6地热发电

地热来源于其内部包含巨大的能量,地热蕴含的能量与全球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传统能源相比要高出数十倍。由于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所以我国的地热能发展较为迅速,适宜建设电站的地热资源主要集中在一带。人们主要利用蒸汽法、水气分离法、减压扩容法、低沸点工质法,将地球内部释放到地表的热量转换成电能。

2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存在的问题

2.1产业不规范发展

国家尚未建立认证和强制性检测制度,光伏发电、风电设备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是产业发展不规范的主要表现。由于政府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进入门槛较低。使得许多企业一哄而上,都想进入新能源领域。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也带来了新能源领域的恶性竞争。许多企业通过压低价格竞争,这样容易导致部分商品质量不合格。

2.2技术基础薄弱

因为我国的新能源科研力量没有创新的平台去研发新的技术,许多企业的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较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开发能力还不如发达国家的中小型专业技术公司。所以现如今我国还没有掌握新能源的核心技术,技术的后劲无法提上来,许多设备的关键部件还要依靠进口。

2.3管理体系不完善

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容易导致电网建设与新能源发展不协调、不能对电网企业强制性的监管和要求等问题。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直接导致新能源发电设备严重的闲置。

3我国电力新能源产业发展对策

3.1统筹规划,实现科学合理布局

产能过剩是我国新能源发展较为严重的现象。因此国家应进行统筹规划,明确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思路和阶段性任务,及时调研和评估新能源资源,在新能源产业能够有计划、有目标的发展。

3.2加强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新能源的发展要注重技术研发工作。为了能够支持新能源产品、技术研发以及规模化生产,要确保新能源技术研发投入稳定增长。国家要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挥出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创新出适合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新技术。

3.3制定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与制度

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与制度是提供新能源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的保障。为了解决新能源产业投资成本高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财政补贴制度,并且与税收减免和信贷优惠等手段共同实施。完善投资融资制度,努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投融到发展新能源产业中,并且硬性要求电网企业按照一定比例使用新能源,实现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4结语

国家的发展影响着电力新能源以后的发展道路,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新能源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开发新能源有利于节约我国更多的电力资源,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能源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新能源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第12篇

“特斯拉效应”难以带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出困境

作为电动汽车新贵,特斯拉通过主打豪华车品牌并以其独特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期的成功。超强的性能、精细化的设计、创新的金融解决方案、特殊的营销模式、独具魅力的企业家风采等各种因素的融合奠定了特斯拉成功的基础。

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数据来看,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分别为12552辆和12791辆,同比增幅高达50.0%和56.7%,远高于传统汽车4.6%和4.3%的增幅。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的统计数据,2013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91辆和3175辆,同比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虽说国内新能源汽车在增长幅度上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本身基数小,其占整个国内汽车产销量的比重仍微乎其微。

总体而言,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制度建设、创新体系、投融资环境、人才资源、产品理念等环节均不具备“特斯拉”生长的土壤,其成功充其量只能给中国疲软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打上一针兴奋剂,“特斯拉效应”难以承受带动产业走出困境之重。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将仍旧更多的寄希望于关键零部件技术突破、商业模式创新和政府的大力扶持。

地方政策扶持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破冰”催化剂

2010年以来,国家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产业扶持、示范运营、标准制定、联盟建立等多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以期新能源汽车产业能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梦想。但实际情况是,国家确定的三批共计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绝大多数都没有完成所谓的千辆示范工程,即便是在电动车保有量最多的深圳市,也距离2012年末新能源汽车运营达到3.4万辆的目标相去甚远。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依据自身新能源汽车发展特点制定规划和扶持政策,接下产业政策“接力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扶持进行到底。

以广东省为例,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未来三年的补贴政策尚未落地之前,率先出台了《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从财政、税收、产业、投融资等多个角度扶持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在此之前,上海市出台的《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除了国家补贴之外,上海市将对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4万,并能免费使用上海新能源汽车专用牌照。除此之外,襄阳、深圳、天津、浙江等地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的发展规划或指导意见。随着各地方政策和规划的逐步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在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在部分地区率先实现产业化发展。

商业模式创新是新能源汽车快速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包括电池续航里程、性价比、充电时间等技术性问题,动力电池的技术突破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短期来看,寻求商业模式的创新则能够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其包含了基础设施、电池组件、汽车以及相关服务等环节,基本形成了以政府、消费者、第三方租车公司、金融机构等为主导的各种商业模式。各地方在结合自身资源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深圳普天模式”、“杭州租赁与换电模式”和“合肥定向购买”三种模式。

三种模式市场切入点各不相同,各具特色:深圳模式适合于统一采购的公交和市政服务等领域;分时租赁模式比传统汽车租赁更加便宜,更加便利;换电模式解决了充电难的问题;定向购买模式定位于细分市场,适合于固定路线和单一用途的消费者,同时解决了充电难问题。

关键零部件将先于整车迎来投资机会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包含能量系统(高性能电池材料、动力电池)、驱动系统(驱动电机、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控制系统)和基础设施(充电站、充电设备)等细分环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往上可延伸到锂、稀土、镍、锰等金属矿产资源,往下包含新能源汽车整车运营及服务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