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09:46: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阅读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很多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课外”的事情,与老师无关。课外阅读大多数任由学生自由发展,呈现出杂、乱、参差不齐、阅读效率低下的现状。对小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指导,表面上费时、费力、费神,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意义重大。
《新语文读本》是由钱理群、王尚文、曹文轩等主编,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语文读本。该书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选文眼光和阅读方式,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基本能力,开拓精神自由空间,促进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全发展。该书一出版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学生课外读物中的知名品牌,被誉为“第一语文读本”。《新语文读本》是我市小学生课外阅读必读书目。课外读物浩如烟海,与其东一榔头西一棒,不如抓住一本,以点带面,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路径。下面就以《新语文读本》为例,谈谈自己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当学生有了阅读兴趣,从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主动需要。当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看待,那么它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情趣。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开学初,我班会利用早读课、晨会课、班会课、阅读指导课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把“日”加一笔看谁变化出的汉字最多,学生稍动脑即可写出不少:“旧、旦、电、申、甲、由、田……”一笔不多,一笔不少,笔画名称也完全相同的字有哪些?如“已、己、巳”,“天、夫”,“土、士”,“日、曰”,“未,末”……也可以是猜谜语,对对子,巧用标点,成语接龙,讲故事,大部分内容出自《新语文读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订阅读计划
计划要切实可行,循序渐进,但不一定按《新语文读本》的编排顺序,往往跟教材有机结合,作为课内阅读的一个有效补充。要有计划,有检查,最好有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甚至学年计划,要日日查,日日清。
三、培养预习习惯
多年来,我一直要求学生预习,根据文章的长短,体裁,难易,及时调整预习要求。一般文章的要求是:1.遇到不会的字词查字典,过字词关;2.遇到读不懂的句子用“”划出来,句前加“?”,再反复独立思考;3.能抓住主要内容,并复述;4.把你认为精彩的字词句摘抄出来;5.把你认为写得不够准确的字词句划出来,换上你的字词句。课外阅读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力性。绝对不搞标准答案,以独立思考,富有个性的创造性阅读来吸引学生,保持阅读的热情,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一直坚持下去。预习时产生的困惑,在阅读课上专门安排一块让学生分组讨论,或由老师集体答疑,更注重培养学生挑战作者、挑战教材、挑战权威的精神,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搞一言堂,孩子们可以自由阅读,创造性阅读,不断地让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为长久有效的阅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重视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的阅读方法很多,主要有精读、略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不是完全割裂分开使用的,在阅读中要有机会结合。注重指导。
五、强化积累运用
积累是批间接知识与直接经验的积累。并非简单的多读多背,而要努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小学毕业生要记住3000个汉字,其中2500个会写,记住常用词汇,句式,精彩的段落,篇章,还包括积累观念和形象。积累要讲科学,重方法,以儿童心理特征为依据,以教材特点为依据,反对死记硬背。对小学生而言形象和语言的积累更为重要。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丰富的语言是语文能力的基础,也是文化底蕴的养料,人格形成的萌芽。积累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摘抄,可以是背诵,可以是表演,也可以是运用。目的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得到熏陶,思想也得到开拓。
六、巧妙安排时间
《新语文读本》的阅读收效甚微,很大程度与学生不会灵活充分利用时间有关。我的做法是:星期一雷打不动公布本周阅读计划,让学生心中有数,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学生往往见缝插针,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几乎不存在。大部分学生能在周四完成一周的阅读计划。对这种珍惜时间的孩子,我不仅在班上大假赞扬,还会打电话告知家长,或写进成长记录里,搞得十分隆重,激励效果相当好。
七、落实阶段检查
可以教师查、小助手查、同学互查、也可自查。形式不拘,但又巧妙。教师查,往往文章较难,让小助手查的文章较浅显,互查、自查的文章阅读几乎无障碍。如遇文章很难的,就抽好、中、一般的部分学生批阅,目的是了解他们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为集体辅导做准备。检查时间为早读课,午休课,课间活动等,对提前完成的学生待遇特殊可随时改。
八、定期成果展示
为了有效促进《新语文读本》的阅读让学生能体验并强化阅读的乐趣,我班经常定期组织朗诵、演讲故事会、联欢会、办报、出黑板报、开记者招待会、做小导游……让学生把学到的灵活运用起来,学中用,用中学,让学生自己举办读书汇报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畅谈各自的读书体会,这样不仅增强了他们主支参与的意识,更有效地训练了他们阅读能力,促进了课外阅读的开展。
【关键词】英语;策略;课外阅读
1.英语课外阅读的必要性
阅读是吸收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而且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能力能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也能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所以,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真正学会阅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了说明,其中还特别指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另外,香港城市大学著名教授、外语教学法博士Ken Beatty也向中小学生建议,要适应“新课标”的学习要求,关键一点是要增加课外阅读,因为这能帮助自己汲取知识、夯实语言功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英语课外阅读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
尽管初中英语教学也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目前我们很多英语阅读课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主要通过阅读材料来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课文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语言素材,但是只阅读教科书上提供的语言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拓宽阅读范围,将阅读的视野延伸到课外读物上。英语课外阅读作为教材阅读教学的延伸,是巩固课堂阅读教学成果、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把教科书内所学到的东西,加以充实、巩固。教师应运用不同的阅读教学策略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为学生在课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自主学习提供策略上的帮助。
2.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我们要帮助学生理顺课内与课外关系:课外阅读对课内知识有补充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必须把它们紧密地结合起来,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学习的延续。其次,兴趣是成功的原动力,作为教材延伸形式出现的课外阅读,材料要有其发展性,体裁要多样化,要讲求趣味性和时效性。另外,我们要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元认知结构,注意材料的内容,把握语言难度,经常能够结合当前课本所学内容。我们深知,浅易的内容有利巩固基础知识,引起兴趣;较难的内容便于启发思维,增添知识。因此,阅读材料的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逐步升级。一般情况是,生词不太多,篇幅不太长。如果生词太多,看一句要查好几次词典,就难以把主要精力用在理解文章的内容上,阅读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必须从点滴做起。在学生进入中学时,就告诉他们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做到即时指导。我们不仅为学生提供或推荐课外阅读的资料,还有意识地给他们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比如:晚自修的部分时间和周末的部分时间),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此外,我们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在班级里创建英语阅读环境。比如:班级专门有个小柜子,里面放一些英文报纸、英文故事、英文连环画以及一些英美文化概况的材料等,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里进行阅读。同时,我们在教室的显著位置张贴海报,开设各个不同的栏目,学生将自己的读后感,或妙语摘抄以及一些故事的转述、续写进行展示。这些活动都让学生体验到了课外阅读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
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我们用不同的阅读策略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平时多大声朗读,背诵精彩段落和文章,以培养英语语感。在英语课外阅读中做到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欣赏鉴析和专项训练相结合,课内外阅读相结合。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常规的阅读策略:默读、略读、跳读、预测、猜测词义、细读、寻找关键词和主题句等等方法。在初中阶段的专项练习中,我们较为侧重教授学生如何寻找主题句和细读。主题句通常在文章的首句或末句,但也因文而异,因此综观文章,仔细体会段段之间、句句之间的联系,了解中心意思,这样可以给没有标题的文章列出标题,而且可以回答一系列有关细节的问题。
我们的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上的材料而言,它不是来自课本上的,而是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所选择推荐的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课外材料。我们不是一味地追求“T”、“F”、等选项,而是用其他更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些措施,比如对于叙述性的文章我们在阅读之前,向学生示例故事结构,包括背景、主题、情节、、结局等,这样便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促进理解,阅读之后让学生归纳中心思想,进而达到情感目标的培养。在阅读说明文或科普文章中,我们提醒学生注意一些信号词,比如:first, next, then, for example, thus, therefore, in short, in brief, 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语篇中各个部分间的关系。学生完成阅读后要理清思路,进行巩固记忆,从而为下一步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
我们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于整个篇章内容,而不是个别词语。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辨认出篇章开头的某些实词、转折词语等关键性词语时,头脑立刻开始了对篇章内容的预测。接着在继续阅读的过程中,通过对部分词语的辨认而不断证实扩展开始时的预测,或者否定它而产生新的预测,最后达到把握文章的前后呼应以及情节联系,综观全文,整体把握,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逐词逐句阅读的不良习惯,鼓励学生养成“成组视读”的阅读方法,按照意群或句群进行阅读,以提高阅读速率。与此同时,我们提倡运用上下反复平行交叉的交互式阅读法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从语篇到语句,从大意到细节,利用语言形式去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再利用这个语义图像去理解段落、句子、词组单词的语言形式,从而帮助学生把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结构图式完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教学结果及分析
虽然我们现在的课外阅读教学策略还在尝试阶段,但是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对于我们如何有效指导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借鉴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眼界,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与判断力,使英语整体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在广泛课外阅读的同时,学习活的语言,积极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英文朗诵、演讲、讲故事、英语角等,定期交流阅读心得,收集妙句美文,更是健心益智。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进而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浓厚,从应付英语课外阅读到喜欢英语课外阅读,而且积极主动去进行有效的英语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英语课外阅读,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许多。
4.2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自我表现力凸现,敢于展示。
4.3学生的词汇量大大地扩大,并且能够“读”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4―0094―01
一、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1. 学校缺少系统推进学生阅读的计划。对于开展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学校没有完整的分层设计,只有一些呆板的制度、零碎的要求。在学生阅读活动的设计、推进、评估等方面不够精细,方法单一,学生开展阅读活动的整体效果不佳。
2. 学校藏书多与学生无书可读的情况并存。一方面,学校图书室藏书相对数量较多,生均30多册,但新书和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少。另外,学校图书管理体制落后,借阅率低,学生无书可读。
3. 无人指导学生阅读。教师的大部分精力用于课内教学,无暇顾及学生课外阅读。家长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成绩,采取不支持的态度。学生除了阅读一些与课本相关的书目外,其他课外读本基本被禁止。
4. 无时间阅读。学校里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回家后除了完成作业,还要参加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基本无时间阅读课外书。
5. 促进学生开展阅读的各方面资源开发不够。学校没有将社会资源、家庭资源有效整合,学生单打独斗,阅读资源没有充分开发。
二、学校开展阅读的尝试
学校在推进学生阅读方面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开发学校现有图书资源,将图书室装饰一新,改善阅读环境,吸引学生来读书;二是将学生喜欢的图书放到班级小书架上,方便学生阅读;三是在中高年级安排了阅读课,让语文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阅读;四是让家里有图书的学生带书到学校,与其他学生交换阅读。这些措施虽然在促进学生阅读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措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化的东西多,命令式、挤压式的方法多,这样简单地强迫学生阅读,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心理感受,学生被动阅读,其效果难以保证。
三、行动策略与实施过程规划
1.调查学生阅读现状。对各年级学生阅读情况做一次全面摸底,积累原始数据,形成调查报告。
2.制定各项阅读活动具体计划,包括阅读活动开展的时间、负责人、保障措施等。
(1)学生阅读激励计划。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能激励他们阅读的激励活动,如开展评先班级、年级、校级“读书之星”活动,开展“我是小小读书人”徽章奖励活动等。
(2)读书活动开展计划。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在低年级开展“我会讲故事”活动,高年级开展“读书心得大比拼”活动,每个学生每月至少参与一次活动。
(3)校长带动、教师引领阅读活动计划。校长作为阅x活动的总策划、总指挥,参与各项阅读活动的计划和实施,参与评估分析阅读活动开展的情况,根据评估情况及时改进阅读行动策略。班主任、语文教师作为阅读活动的主力军,负责具体实施各项阅读活动,并及时反馈学生的阅读效果。
(4)社会、家长阅读资源开发计划。充分利用社区图书室补充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家长的阅读积极性,调动家长参与学生阅读,从而带动学生阅读。
3.前期宣传动员。校长在全校作一次开展阅读活动的动员报告,各班召开一次开展阅读活动的主题班会,并通过学校各媒体向学生广泛宣传,在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4.开展分阶段阅读活动。精心组织各项阅读活动的开展,及时掌握学生阅读动态,调整行动策略。
5.总结反思。对各阶段开展阅读活动进行小结,分析学生阅读变化的情况,反思活动得失,并及时调整行动策略。对阅读活动中评选出的“读书之星”进行表彰,鼓励学生积极开展阅读。在开展上一阶段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活动。
四、效果评估与反思改进措施
1. 设置阅读情况监测班。每个年级选定一个班级作为监测班,记录、监测学生阅读情况。采取问卷调查、走访了解等形式采集数据,定期汇总。
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在《德育的力量》指出,“从学校课程的角度看,青少年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重要的隐性课程。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多的不是知识层面的,而是非学术性的,是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的。”[1]阅读指导的目的恰是如此。学生在阅读指导中获得积极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又会反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一、语文课外阅读的德育功效
1.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继承优良传统和正确道德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提出《诗经》符合“礼”的规范,可作为当时规范国君和人民行为的道德范本,文学也就变成了传播道德的工具。中国古代文学家素有“文以载道”的创作观念,一些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的典范,更因为闪耀着高尚的情操而广为流传。传统幼儿启蒙教学中,《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弟子规》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还有《诗经》、《论语》、《孟子》等这些读本,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教师可进行甄选后指导学生阅读。此外,古典诗词常常给人以美的享受,优秀诗词给人的感发力量往往是深沉的、热烈的和持久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教人懂得感恩,“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激励人志存高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传达出的浑厚沉郁的爱国情怀使人的心灵震颤。除古典诗词外,一些通俗小说也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视角,给学生了解古代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提供了重要窗口。如读《儒林外史》了解士大夫的道德观,读《水浒》感受其忠义,读《聊斋》体味妖狐真情,读《红楼梦》解其人生哲理……这些古典名著,都能开启学生的心智,承担着审美、情感和心灵教育的重要责任。
2.阅读正能量的作品,塑造健全人格。“正能量”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其中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充满活力。一本好书也能成为一个能量场,激发人向上向善的力量。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书写了几个平凡农民子弟的奋斗史和成长史,写出了青年人的拼搏与奋斗、理想和苦闷、欢乐和痛苦,感动、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奋发向前;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人在暴风雨的大海中呼喊:“人可以被打败,但不可以被毁灭”,展现了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品质、健全人格,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记叙了美国上世纪50年代“垮掉的一代”之青年的苦闷与彷徨,青少年阅读这本书后,有利于关照自己的内心,了解青春期的叛逆与彷徨,看似充满负能量,但最终会给予我们启迪,对自身人格的锻造有很大的帮助。
3.阅读报告文学,感受时代精神。报告文学作品选题十分注重当前发生或刚刚过去的社会热点、重大事件,选取的人物或事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阅读报告文学,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民族心灵深处跳动的强音,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汶川大地震后,关仁山的长篇报告文学《感天动地———从唐山到汶川》、何建明的《生命第一———5•12大地震现场纪实》、李西岳的《大国不屈》等报告文学作品抓住了时代的脉搏,真实、生动地叙述了赈灾抢险的场面,歌颂了永不言弃的伟大人性;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以真实的经历和激情的笔触描绘了朝鲜站场上浴血杀敌的中国战士,使“最可爱的人”成为中国军人的代名词,也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之青年,成为爱国主义阅读文本的经典。在青少年的三观尚未成熟、叛逆心理较强的情况下,直接的道德说教往往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情绪,报告文学的德育优势便得以凸显。这需要教师将德育系于文学,在选取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兼顾文本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既不能使德育教育流于形式,也要避免走入报告文学变成道德教科书的误区。
二、基于德育目标的阅读指导策略
优秀文学作品中德育资源极其丰富,亟待我们的开发和利用。以德育为目标指向,教师可以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训练有效的阅读方法这两方面来进行。
1.以主题班会为外壳,以文学作品为材料,从而达到德育的功效。中小学德育主题班会活动具有极强的德育价值,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中小学班会课,经常会出现重说教轻情感的失衡状况,班会课的实效性往往会受到限制,学生比较被动地接受说教。阅读课与主题班会的结合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还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拓展课外阅读量,接触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助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弥补说教式德育班会课的情感教育缺失。利用文学作品中的积极情感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情感之中,最终达到情感的内化,这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班会主题选择文字、图片等内容,内容要具有鲜活气息和深刻性;还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阶段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如,可以按照文学作品的主题将主题班会进行分类:爱国教育类主题班会(《红岩》、《林海雪原》、《红日》等作品);社会公德类主题班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等作品);个人德性类主题班会(《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追风筝的人》、《西游记》、《水浒传》、《傲慢与偏见》、《论语》等作品)。除此之外,报告文学作品中的德育功能也不可忽视,因为报告文学作品的选材都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代表性,作品的感染力极强。使用报告文学作品作为德育主题班会课的内容,具有趁热打铁的功效。
2.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加深文本理解,达到德育内化的功效。在课堂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养成摘抄、搜集名言警句的好习惯,在习作和读书笔记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挖掘优秀文本的内涵,达到德育内化的功效。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摘抄带有正能量的名言警句或者积极向上的句子,是一种自我教育、精神内化的过程。教师可选择一些文质优美的散文、诗歌,或小说中引人向上、具有启发意义的句子,既可成为学生的精神营养,也可作为写作素材的积累。比如屈原的《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屈原家国天下的情怀。又如《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呐喊:“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赐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同你走过我的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彰显了女性独立人格的魅力。这些精神与信念,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将这些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时常翻阅诵读,对学生的精神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名言警句的消化过程就是“移情”过程。“移情”这个概念是由铁钦纳(E.B.Tichener)于1909年提出的。他认为,人不仅能看到别人的情感,还可以用心灵感受到他人的情感,他把这种情形称之为移情。[2]因此,学生在对名言警句的摘抄中,不知不觉地接受语言的感染和熏陶,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和价值,就是完成移情的过程。另外,学生将自己摘抄的成果汇成一本积累本后,教师可在早读课安排学生自由朗读,使作品的精神内涵和道德感化力量在朗读过程中进入内心,加深学生的印象。写读书笔记,是读者将自己的阅读体验诉诸于语言文字的一种过程,也是内化阅读体验的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用布置周记的方式,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在课堂上与其他人互相交流。学生有感而发,不限主题和内容。如写书中令人敬佩的人物或印象深刻的情节,有利于改善和提升对文本和角色的理解,在代入角色的过程中领略作品的奥义,有助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独特感悟写成文字,鼓励阅读的“自主性”和“独创性”,而并非将教师的感悟或者用“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那样,德育效果将会大打折扣。通过交流读书笔记的方式,学生在与文本、作品、教师、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加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助于他们明辨是非,加深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和体悟,对学生三观的形成都至关重要。由于现行的中小学教育制度,语文教师容易偏重考试技能的训练,使语文教学的人文味丧失,因此课外阅读中德育功效的挖掘应予以重视。本文主要从文学作品的主题、题材等方面挖掘德育功效,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广大语文教师借鉴。
作者:单昕 刘舒 李小慧 廖欢欢 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关键词:课外阅读;策略;语言规律;语文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无限相信书的教育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阅读是获取知识、发展心智的重要途径。小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的一种拓展,是和课堂教学互为补充、互融共进的。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视野,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提高其作文能力。
一、小学阶段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低年段5万字,中段40万字,高段100万,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在小学阶段,无论是哪种版本的教材,课文不过三百多篇,几十万字,仅靠规定的文本是远远达不到新课标要求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提高小学的阅读量是必由之路。
语言文字的教学强调“精读”与“泛读”的结合,强调教师的精读指导和学生的自由泛读的结合。叶圣陶先生阐述:“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文,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课堂的精读揣摩玩味,悟得门径;课外泛读搜求积累,生成语感,互为滋养、循环往复,让阅读主体的学生在阅读中真正受益,才能使每一次阅读都成为丰富语言和精神的有效阅读。
二、小学阶段基于校本实践的课外阅读策略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范围、方法、方向也需要老师专业的指导。在不少地区、学校,为课外阅读而阅读,课外阅读具有盲目性、随意性。缺乏科学引导的课外阅读可能会滑入“伪阅读”的误区。
主题综合阅读策略。在教材编排时把相同题材的作品放在一个单元,这是主题阅读的一种常见形式。同题材作品主题的确定,还可以从语文教材里挖掘出很多。翻开课本,我们不难看出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单元都是有主题的。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学完相应的单元之后,把主体综合阅读内涵扩展到同体裁作品为主题、同作家作品为主题等多种选题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综合阅读指导,既拓宽了阅读面,又加深了对教材文本的理解,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花的事业,根的工程”,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教学的“点”和课外阅读的“面”动态结合,交替互动
小学阶段的学生语文发展水平如何,与语文课堂教学密切相关,更在于学生有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所以,教学中要致力于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率,使阅读增值。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指导自己的阅读实践,以范例为基础,牵引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逐步形成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形成的需要,选择相应的配套读本,给学生更多的阅读机会和人文关怀,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推荐指导,扩大阅读量,增加阅读机会,让学生在阅读与感悟中培养语文素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书面规范语言积累靠的就是学生平常的阅读积累,包括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累,积累来自阅读实践。课外阅读强调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越丰厚,习作越充分,学生体验才越深刻,最终形成良好的“语文感觉”和“语文态度”。
知识社会的来临,阅读已经成为一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培养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学生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之后,在阅读过程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为说话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 优化策略 阅读学习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除了课内阅读学习外,还要有不少于30万词的课外阅读量。由此可见,发挥课外英语阅读作用,是对课堂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能够在调动学生阅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主动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外阅读教学策略的运用,具有如下积极意义:(1)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与思维。(2)增强学生的认知理解感悟能力,提高其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水平。(3)激活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潜能,调动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情感思维,满足他们的语言学习发展需要。
1.精选阅读素材,增强可读性
课外阅读素材是对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选取相应的阅读素材,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语言文化知识视野,调动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底蕴。从学生的阅读认知需要出发,精挑细选相关阅读学习素材,更能够发挥阅读的引导促进作用。
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阅读认知习惯和语言文化知识学习要求,按照课程标准来选取相应的阅读文章素材,以增强可读性。首先,挑选的素材应体现新意,关注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点,帮助学生深入阅读理解。其次,注意阅读学习内容与课程知识的相似性,以围绕某个主题为主线,不断激活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最后,注意阅读素材多样化,让学生在精挑细选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认知感悟。精挑阅读学习素材,不仅是学生节约阅读学习时间的需要,更是学生提高阅读技能的需要。
精挑阅读学习素材应该从阅读可读性着手,吸引学生的阅读注意力和集中力。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一Unit2 Growing pains的Reading B:Home alone教学中,可播放美国的电影The Growing Pains,并向学生提供相应的电影介绍说明。除此之外,还可要求学生结合“Reading A”中的思考探究题目,建议学生思考:Why does the author feel alone?和How to settle the problems?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在增强学生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加深对课程学习的理解感悟。
2.掌握阅读技巧,体现技能化
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技巧是值得探究的话题。阅读的速度和时间是学生尤其值得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技巧,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阅读学习思维习惯,提高灵活性,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体现技能性。
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学生技巧培养应该注意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基础及课程学习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运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学习技巧,使学生能够通过抓住文章的核心词汇或者短语来准确领会表达语义。其次,培养学生词义猜测技巧,即要求通过结合词汇段的表达用意来准确领会其中的表达内涵和意义。最后,培养学生的多元化学习理解思维技巧,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思考题目,灵活理解其中的表达主旨意图,提高语言理解的准确性。这些方法运用更是激活学生敏锐的语言学习意识不可缺少的。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技巧,更是体现丰富多彩的学习思维方法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1Laughter is good for you的Reading B:Stand-up for your health可推荐学生阅读学习Modesty is fashionable,并尝试要求学生在五分钟之内快速阅读文章,并运用笔记圈点方式划出有效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可要求学生从作者的表达观点与课内学习内容,深入思考:Why does think the health is good for us?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学习和理解体验,深入体味来学习理解技巧的综合运用。通过这样的概括运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想象思维,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感知和灵活运用技能。
3.突出灵活运用,提高语用能力
多从阅读理解中找出自己的所需,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主动学习的探究意识,更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其中表达主旨,更能够为综合学习运用提供丰富载体。
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运用教学引导方法。首先,培养学生多样性阅读学习的思维习惯,让学生适应不同文章体裁的学习需要,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其次,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自主积累和理解感悟,以增强学习效果。最后,建议学生运用改写、缩写、扩写等形式来不断激活自身的理解思维,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如前所言,关注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优化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应该在尊重学生阅读学习需要和习惯的基础上,注重突出适读性和多样性,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读书笔记,深化对语言学习素材的认知感悟,提高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谢丽芸.探究高中英语课外阅读[J].江西教育,2010,03.
[2]张志旻.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0,15.
[3]王世刚.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09,11.
[关键词]课外阅读延伸教学策略操作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08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延伸拓展教学的运用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时尚。面对浩如烟海、包罗万象的课外阅读读物,要想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扩大阅读视野,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的目标,运用延伸教学策略来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过,要高质量地完成新课标的课外阅读总量,就不能仅拘泥于语文课本中的教材文本,更要关注对教学内容的深化、延伸。文本只是阅读的由头和引子,语文教师要更为有效地实施延伸策略,活用语文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和内涵,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视野落到实处,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所以,运用延伸教学策略来加强课外阅读指导,要注意做到实施操作的开放性,即三个结合,具体如下:
一、教师推荐与自主选择相结合,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深层心理是人的一切欢乐、热爱和能力等的源泉,而且是创造的源泉。”在阅读文本之前,学生的“疑惑”、“兴趣”、“期待”心理需要就是不竭的阅读动力源泉。所以,采用教师推荐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的方式实施延伸策略指导课外阅读,就是指课内的延伸由教师来推荐,课外的延伸由学生来自主选择,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形成课外阅读的内驱力,这样的阅读更易收到实效,更有利于养成学生自主积累的良好习惯。
课内的延伸由教师推荐。在初中语文的教材内容中,选载了许多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教学时教师可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使学生能全面了解作家的文学特色与风格。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中第三回的节选,授课时可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关注《水浒传》中鲁智深后来的命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去阅读原著《水浒传》。教师的推荐,也可大胆整合教材,利用数字化平台,扩展到文本之外,推荐课外阅读内容。如有位教师在教《寓言四则》的寓言单元,就采用了这种方式,即结合当代著名作家乔叶的《动物世界里有人类的影子》一组文章,辅之以莫言《马语》,放到校园网站,发动家长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让大家结合文章,提出问题,大家跟帖解答。如此一来,学生的内驱力得到了有效地激发,课外阅读也就变得有趣亲切,阅读成为了“悦读”。另外,除了推荐阅读作品外,还可结合阅读内容采用更多方式的延伸教学,拓宽语文课堂的厚度和张力。如让学生就某一课文情节展开想象,让他们对课文某一点尽情抒发自己的感想、发表意见,比如语言赏析、人物评析等;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对教材文本进行改编,如缩写、改写、续写等。这些延伸拓展,能更大程度地开辟语文课程资源的天地,让学生更好地去解读教材文本,提高自身阅读能力。所以,以延伸内容的“外”来“养”课堂学习的“内”,这才是实施延伸策略的核心所在。
课外的延伸主要由学生自主选择推荐,可采用学生全体参与和分工合作的做法。这可以让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具有开放性。由于教师手头的资料较为固定和局限,加之其欣赏角度、阅读视野的不同,也不能更广泛地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如果以教师的兴趣喜好来替代学生的自由选择也极可能会把课外阅读的积累变成了“营养不全”的课外阅读硬性灌输,从而走入另一个误区。所以,把选择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选择佳作,让他们在阅读品味中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鉴赏力。可以说,学生自主选择的过程就是他们阅读鉴赏的过程,学生推荐作品的过程又是锻炼表达能力、表现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将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每个学生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舞台。
如,在古诗词教学中,有一位教师设置了“我和诗词有约”的课堂展示环节,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推荐展示古诗词作品:如学习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某小组的学生在整合资料时,融入时代印记,将古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结合起来,推荐展示:
1.踏水而歌――比较歌曲《卷珠帘》的两个版本(霍尊版和刘欢版),结合歌词,说说你更喜欢哪个版本,谈谈你的看法。
2.溯源而上――品读温庭筠的两首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与《望江南・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探讨《卷珠帘》歌词和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和创意,将现代流行文化和古典文化结合起来,交相辉映,探寻中国文化之根。通过自主选择推荐,学生不仅品味到了古诗词的美,更感受到古诗词对中国文化、生活的影响,在古诗词阅读心理上也由害怕转变为敬畏。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恩说:“一旦我们开始根据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认为复杂的事业就会变得简单。”所以,语文教学要回归学生天性,适合学生的才是最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更是如此。
二、方法指导与个性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鉴赏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因此,在实施延伸教学策略时应该注意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如速读法、精读法、略读法,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做读书笔记、摘录的方法,将所阅读的有感悟的内容摘录下来,写上摘录的原因,即摘录简评。摘录简评可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即先是对字、词的简评,进而是句的作用,再到分析文章所选例子对中心的作用,接着是对文章的脉络,直至阅读某一作家的作品,感受作家的风格。由小处着眼,放置全篇,这样的方法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再次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摘录习惯,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科学的方法指导只是开启了阅读的第一步。新课标提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我们知道,每个人拥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阅历都不同,在阅读共性语言时内心激起不同的个性感悟。所以,要学生高质量地完成阅读活动,应该把阅读文本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品味中去感受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的内心探究,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能力。因此,在实施延伸教学策略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注重每一位学生的独特体验,提倡创新性、个性化的阅读。“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任何文学作品都不应局限于某个程式化的主题思想或阅读模式,要学会以自己独特的思维去感悟、去解读,因为任何一种阅读行为的结果都没有优劣之分,没有统一答案,只是存在某种可能,换一个角度或者立场,也许结果就会完全不同。黑格尔说:“同样一句格言,在完全正确理解它的青年人口中,总没有在阅世很深的成年人的精神重那样的作用和范围,要在这种成年人的阅历中,那句箴言里所包含的内容的全部力量的表达才会表达出来。”鉴于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和保护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有时也许学生的感受是幼稚的甚至可能是可笑的,但我们的任务不仅是帮助学生打开视野,指导他们去掌握探索积累的方法和价值评判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建立自信心,扬起人生奋起的风帆。所以,引导学生进行个性阅读的时候,教师尽量不要去否定学生的看法,尽量少或不作评判,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阅读兴趣,因为在岁月的流淌中,随着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的丰富,学生阅读鉴赏力也会随之提高,而年少时对作品的错误解读,也只将成为一种阅读回忆罢了。
三、专题鉴赏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表现力
专题鉴赏与活动交流相结合就是先结合课文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的兴趣,有选择地进行阅读鉴赏,提升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然后借助活动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在交流中学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交流意识和表现力,从而促进阅读向纵深方向发展。
在进行专题鉴赏时,可设计诸如记叙文美文欣赏、换个角度更精彩、寻根探源之我见等专题鉴赏,让学生带着课题进行阅读,融入情景角色,在比较中挑选合适的作品。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去阅读品味,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便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网络、多媒体盛行的今天,我们要善用其长,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结合影视作品进行鉴赏交流,可通过课堂3分钟演讲、主题交流会、影评竞赛等形式,请学生对喜爱的影视作品以及流行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为什么大白、柯南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为什么爱看《哈里波特》《灌篮高手》?教师引导,学生评判,促使他们不仅仅满足于粗略的阅读感受,更要进入深沉的思考,让学生的影视生活透明化、程序化、理性化,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为整个人生的发展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
基于课外阅读的延伸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积累,也有效地提高了他们表达自己思想感受的能力。一言以概之,学生在学会阅读文本的同时,学会阅读人、阅读社会、阅读生活。笔者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开展延伸教学之后,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觉利用点滴时间大量阅读,做摘抄、谈感悟、写笔记,从阅读感悟到创新作文,逐步实现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过程。有位学生就在读书笔记中这样写道:“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课文这个小圈子里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段时间的阅读,使我了解到精彩来自课外。”
[参考文献]
[1]张定远.阅读教学论集[M].新蕾出版社,1983.
[2]刘久娥.研究・展示・成长[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版(南京),2014(10).
关键词:提高;农村小学;课外阅读能力;策略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这段话明示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养成有课外阅读的习惯,仅靠四十分钟的阅读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在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但我们应该现实地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特别是农村小学生阅读现象更为严重。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现状
1.1不会读、不想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没有收获,也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的不断发展,使我们的学生更不愿用大量的时间,去面对枯燥乏味的文字,其他的媒体几乎夺去了学生所有的课外学习时间。从而使本来就不足的课外书也往往积满了灰土。
1.2没有时间读;这是教师留给学生的作业过多所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减负的同时,大量的习题,重复的练习,仍充塞了学生的空间。
1.3没有书读;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高质量的、紧跟时代的课外书籍十分缺乏;学校的图书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只在数量而未在质量上进行图书配备,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的阅读量;家中没有藏书,或者没有合适的书。究其原因,一是因市场上的课外书越来越贵,少则十元左右,多则上百元。许多家长也都表示,虽然每次进城都要到书店转一转,可孩子喜欢的书往往因太贵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使孩子只能望“书”兴叹。二是许多学生家长,没有经验,在择书时有些盲目,或是书目过于单一绝大多数家长以买作文选为主,造成阅读面狭窄;或是盲目听从孩子的意见,选择了一些要求过高或过低的书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或是干脆放任自流,造成了一些有害的书籍也出现在孩子的书桌上。
2.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策略
面对这些现象学校、教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2.1让学生有书读;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挑选图书室较好的图书,在教室内设立图书角,每月更换一次,供学生借阅。同时,利用家长会等机会,经常向家长宣传让孩子多看课外书的重要性,针对有些家长不知道何种课外读物适合自己孩子阅读的情况,同时也为了避免一些不良读物对学生的影响,列出一些刊物名称供家长参考,使每位家长所购买的书能少而精。然后,发动学生推荐自己拥有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存放在图书角,登记编号,设专人保管,互相借阅,达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长花较少的钱让子女看更多的书。
 
; 2.2让学生有兴趣读;小学生年幼无知,头脑简单,思维能力相对低下,再加上贪玩好动,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 必须循循善诱,逐步培养兴趣。
2.2.1教师的阅读情感对于学生有着一种极为重要的熏陶作用。课堂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对学生起着一种巨大的感染力,学生能从中体会到读书之乐、之趣,之令人陶醉,点燃起阅读的情感之火。陶行知先生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染为更重要。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阅读的爱。
2.2.2在平时的课内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讲授《草船借箭》这课时,讲述一下《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并在课堂上讲一两个有关这本书上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完《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向他们推荐《安徒生童话选》逐步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2.3抓住学生兴趣点,及时推荐读物。小学生对小动物、植物大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常会问老师许多问题如: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水仙为什么只喝水也能开花?……每当这时,教师就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课外书,如《植物王国》、《动物之谜》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探究欲望,从而体会到读课外书的乐趣。
2.2.4给予机会,展示阅读成果。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成果展示活动,如摘录名人名言,举办名人名言展,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童话、故事;举行童话故事讲、续写比赛;给童话添上插图。
每学期期末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通过领略成功的喜悦以巩固学生的兴趣。
2.3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在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同时,注重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培养,既要教给恰当的读书方法,还要注重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让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身需求。
2.3.1结合平时课内阅读教学传授学习方法。课内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课外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因为它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学生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3.2介绍行之有效的课外读书方法;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性质、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我们又可以把略读分为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书法。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切忌拔苗助长。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3.3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提纲型:在读过一本读物后,把其中的要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
随着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日益重视,学前教育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幼师生而言,儿童文学课程既是文化基础课,又是专业必修课。儿童文学的学习不仅能使他们认识到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儿童文学的基础知识,增进儿童文学修养,也能使他们具有适应幼儿园教育需要的儿童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及组织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能力。幼儿师范院校一直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但是,从我们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教师对于儿童文学课堂教学抓得紧,但忽视了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仅满足于课堂所学的儿童文学理论及课本上的极少数儿童文学作品,而忽视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
一、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现状
为了了解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现状,我们设计了《幼师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情况调查问卷》,发放了调查问卷493份,收回有效问卷484份。经过整理统计,分析归纳如下:
在阅读心理方面,只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三分之二的同学仅仅满足于课本的内容,忽视了课外阅读;觉得儿童文学作品有意思的同学也就喜欢阅读,反之就不喜欢。
在阅读习惯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同学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极大改变,网络阅读最受同学们青睐。老师在学生课外阅读上的指导仍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但也有不少同学在阅读时不加选择,显得十分盲目。更多的同学习惯于在学习场所利用课后时间阅读,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喜欢利用假期阅读。绝大部分同学在读过作品之后没有思考,没有养成写读后感或者做摘记的习惯。
在阅读方法上,同学们在阅读时更多采取默读,阅读过程中大都走马观花,很少认真思考、圈点批注。阅读后往往不再翻阅,也很少讨论。这说明同学们阅读方式比较单一,阅读方法比较简单。
二、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
通过问卷分析及个别访谈,结合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影响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因素如下:
(一)个人因素
首先,相对于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技能课,幼师生缺乏对儿童文学的学习兴趣,他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文学的重要性,更多的时候还是把它当成了语文课。尽管有不少幼师生也知道儿童文学与他们将来的工作之间有很大关系,但是极少数能做到坚持阅读。其次,大部分幼师生的阅读习惯不好。很多幼师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及阅读习惯,进入幼师以后,由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他们更容易放松要求。另外,从调查结果看,幼师生没有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相当大比例的学生看书时就是走马观花,看过就了。读时懒得思考,不知道粗读、精读、朗读、默读的结合,不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读后不做摘抄,不写读后感,没有交流讨论。
(二)教师因素
1.阅读状况不佳,影响阅读指导。
从事儿童文学教育的幼师教师工作量普遍偏大,有的除了儿童文学的教学任务外,还要带口语训练或语文课。繁重的工作量使得留给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精力实在不多。即使有空闲读书,他们首选的读物也不一定是儿童文学作品。教师自己阅读的少,自然影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2.忽视激发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
在幼师课堂,部分教师视野很窄,局限于教科书,儿童文学教学的外延很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的意义和乐趣,又怎么能有兴趣在课外倾注时间进行阅读呢?即使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往往单纯追求效果,以命令代替兴趣培养。学生是“要我读”而非“我要读”,读书习惯自然也无法养成,读书的效果可想而知了。也有部分教师抓住了课堂教学的时机,推荐了好的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对于阅读方法却没有相应的指导。即使有些指导,也仅限于极少数对儿童文学感兴趣的学生。
3.阅读引导不够,评价方式单一。
教师不了解学生的阅读需要,对于学生如何选择书籍的指导力度不够。学生想阅读时却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怎么去读书。另外,很多教师只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但对于阅读效果却缺乏必要的评价,或者只会使用较为单一的评价方式。学生往往把课外阅读停留在随意性、消遣性的状态,而不能提升到有计划的积累性阅读和赏析性阅读层面。
(三)环境因素
从社会环境看,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对于当代的幼师生而言,他们更愿意上网冲浪,而不愿意捧读经典。尽管有不少同学在接受调查时选择的是上网阅读儿童文学作品,但当点开网页时,又有几个能经得住其它的诱惑呢?
从校园环境看,学校在关于课外阅读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方面宣传力度不够,幼师生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与职业发展的重要关系;幼师学校留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时间不能保证。幼师生尽管没有繁重的作业,但是各种专业技能课的训练时间占去了学生课外的大部分时间,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课外阅读;幼师图书馆里的儿童文学读物借阅不便不说,数量不多且内容陈旧,学生不感兴趣。
三、幼师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要想改变幼师生当前这种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状况,只有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做好文章,建立适当的幼师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一)学校搭台
1.重视儿童文学,导向课外阅读。
幼儿师范学校一定要看到儿童文学的知识性及工具性,把儿童文学重视起来,提高到专业课的位置,而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文化课。除此之外,还要看到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对幼师生的重要作用。学校要通过宣传及合理安排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时间,将学生导向儿童文学作品课外阅读上来。
2.更新补充图书,方便学生阅读。
学校图书馆要及时更新及添置图书,补充各种形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儿童文学作品,吸引学生前往阅读。在图书借阅管理上要与时俱进,方便学生借阅,为他们竭诚服务。
3.开展读书活动,鼓励表彰先进。
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调动学生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积极性,鼓励表彰一批课外阅读的先进学生,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二)教师导演
尽管课外阅读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外阅读是一种放羊式的阅读,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一定要发挥总导演的作用,指导学生唱好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这场戏。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其学莫如激其趣。教师在儿童文学课堂教学中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渗透一些儿童文学经典名著的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也可以在学校的指导和配合下,展开一系列的儿童文学阅读推广活动。
2.选好作品。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因此,帮助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非常重要。在选择推荐作品时,要把握以下原则:教育与趣味并存,细致与全面兼顾;传统与现代并举,名家与新人并重;略读与精读共有,整体性与阶段性兼顾。
3.指导方法。
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略读法、精读法、默读法、摘抄评价法、写心得体会法,等等。对于儿童文学作品,指导学生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欣赏:题材既要广泛多样,又要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和能理解的事物为主;主题要力求单纯、浅显、鲜明、健康;情节要符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完整、单纯、生动有趣;结构要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最好一条线索贯穿到底,切忌平铺直叙;形象要鲜明生动;语言要具有可接受性、超前性,应做到浅显、丰富、形象。
4.多元评价。
阅读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提倡多主体参与评价,注重学生的参与,着眼于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注重采用合适的评价形式,如书面检查形式、课堂提问形式、考试形式、交流活动形式等;要注重阅读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定期开展。这样,既可以提高评价的频度,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阅读活动的长期开展,也可把握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各种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三)学生唱戏
学校搭好了台,教师做好了幕后工作,接下来,就轮到主角――学生上台唱戏了。
1.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如“儿童文学表情朗诵比赛”、“儿童文学知识竞赛”等,还可以经常性地组织读书经验交流活动,如“儿童文学读书笔记交流”、“儿童文学读书座谈会”等。交流活动同时评选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展出。
2.发挥特长。
大多数的幼师生表现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艺术综合素质要好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可以在幼师学校经常性地开展文艺展演活动,包括如名著改编的舞台剧、诗词吟唱、课本剧,等等,将语文课外阅读与幼师生的专业技能展示结合在一起,利用幼师生较为看重专业技能素质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胜心、表现欲,带动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
3.争当先进。
课外阅读教学对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践,需要更加科学化、系统化。首先需要对教师们进行相关培训,之后让教师们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课的教学实践活动。
语文课外阅读课通常有“阅读推荐课”“阅读欣赏课”和“阅读汇报交流课”等几种课型。
1. 阅读推荐课的教学策略是准备推荐――学生推荐――评价――质疑问难――鼓励阅读。
(1) 准备推荐:推荐课前两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选取认为好的书籍或者文章做好推荐准备。推荐形式可以是表格式、卡片式、也可以是文字式。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要有理有据,向大家阐明推荐的原因。推荐的原因可以是语言、人物形象品质、表达方法或者是蕴藏的哲理等方面。
(2) 学生推荐:① 小组中进行推荐评议。学生以4至6人为一组进行推荐,推荐者逐一向小组成员陈述推荐的理由。小组同学可以对推荐者进行咨询、评仪,评选出最值得读的好书,准备在全班进行推荐。教师要参与其中,对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帮助、鼓励。② 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推荐。小组推选最值得读的书,向全班进行介绍,介绍者要把书的作者、出处、时代背景等有关信息和推荐的原因向大家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推荐陈述时突出要点,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对倾听者也要提出一定的要求,让他们能够静心去倾听别人的陈述,记住陈述的要点,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等介绍完后,向介绍者进行提问。③ 教师小结。全班各组学生推荐介绍完后,教师应及时对学生推荐的情况进行简要小结,主要以鼓励为主,同时也要点明存在的问题,以利于以后改进。
(3) 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对推荐者的陈述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就其语言表达、陈述内容、理由的信服程度等加以评说。
(4) 质疑问难:学生推荐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问题并进行解疑,顺势指导学生获得解决阅读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5) 鼓励阅读: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选取本节课中推荐的好书进行阅读。在阅读中验证同学所得,并鼓励获得个体阅读体验。
2. 阅读欣赏课的教学策略是选择读物――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自主阅读,品评作品――交流汇报,各抒己见――诵读,获得情感体验。
(1) 选择读物:在上课前一周,教师或者学生自由选择读物。主要选取符合学生阅读心理,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有益于启智增知的读物。注重尽可能推荐名家名篇。
(2) 创设情境,激发阅读欲望:教师借助插图、课件、文章精彩片段、配乐欣赏、语言描述等各种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阅读欣赏的兴趣,唤醒学生欣赏的热情。此环节不能脱离阅读情境,要注意手段与阅读内容的有机结合。
(3) 自主阅读,品评作品:此环节是重点环节,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欣赏为主。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环节大致分为“快读初步感知――精读勾画批注(自购书)”两个层次进行操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经验,独立品评,批注所感。
(4) 交流汇报,各抒己见:教师精心安排交流环节,注意小组交流与全班交流相互结合,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相结合,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阅读情况、交流心得。同时,要照顾到学生之间阅读欣赏能力的差异,针对学生阅读交流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谈具体、谈深刻,真正实现阅读欣赏的目的。
(5) 诵读,获得情感体验:让学生选取自己最欣赏的内容进行诵读,借助诵读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教师也可在此环节中,推荐与本次阅读内容有关的作品进行补充阅读,让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诵读、体会和欣赏。
3. 阅读汇报交流课的教学策略是准备汇报提纲――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个性阅读汇报展示。
(1) 准备汇报提纲:进行阅读汇报课,一般要提前一周告诉学生,让学生选取汇报要点,列好汇报提纲。教师要根据年级特点以及汇报的内容,提示学生选取汇报的侧重点。提纲一般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或文章的题目;书或文章的主要内容;个人阅读后的主要收获包括:思想品德、阅读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及其他知识、疑问、困难或建议等。
(2) 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是中心环节,又可分为以下程序进行:① 教师启发谈话。汇报之前,教师可以用激励、简洁的语言,唤起学生汇报兴趣。② 小组交流。小组交流以4人为宜,此时,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了解信息。③ 全班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以后,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少数不善于发言的学生,教师要指名发言。
(3) 教师总结: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总结。一要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表扬时要注意策略,体现层次性、多样化,使优生不断进步,后进生也能看到自身价值,切忌只表扬发言中的“佼佼者”。二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品质和习惯。
(4) 个性阅读汇报展示:教师在总结后,让学生对自己阅读的情况进行自我完善,然后,让学生把阅读体会用喜欢的形式表达出来。形式可以是背一背、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是写一写等。
二、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进需要多样化、趣味化的激励机制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小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是浓厚的,但能长期保持阅读热情却不太容易,这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关。所以,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同时,也要重视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的积极性,保持这份阅读激情,树立快乐阅读的理念,让学生都能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1. 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每学期安排一、二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内容可以是说出学生所喜欢的作品及主要人物形象,还可以说说学生所喜欢的外国儿童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比赛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个人赛或者以阅读小组为单位的小组赛。题型尽量多样,如抢答题、必答题、选择题等等。还可以举办“故事大王”比赛、故事短剧表演,要求学生自选故事内容,充分准备,看谁讲故事精彩,独幕剧演得好。这样的活动,推动了学生对童话、寓言及科幻小说的阅读。班级里可以举办“水浒故事擂台赛”“最受欢迎的书”等主题活动,要求学生以喜爱的书籍为题材,在班上进行精彩的故事表演。
2. 利用网络与影视剧来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很多的名著经过改编被搬上了银幕或荧屏,学生都特别喜爱,可以选择一些改编较好,比较忠实于原著的作品,推荐给学生观看。看电影电视对阅读兴趣很有帮助,如果能和热映中的影视作品同步阅读或比较阅读,效果会更好。例如,中央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班级就可以举办“读名著,看电视”的活动。但是,比较阅读时,一定要先做书面文本阅读,然后再看电视剧。对于网络的运用(有条件的话),也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结合老师的要求进行拓展阅读,到课后再开展相关的网络读书交流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各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也就是说,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然而,据调查,对农村小学生来说,90%以上的学生没达到课标要求,其中,50%左右的同学一学期几乎没完整地读过一本课外书!造成这种现象最根本、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在近几年的工作中,本人总结出以下四种方法,现简述于后,与各位同仁分享。
1 名人故事激趣
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名人(包括学生心中的偶像)的故事对他们的影响往往是无法估量的。通过讲述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读书成才、成功的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方法1:讲完整,谈启示,激兴趣。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了《月光曲》一文后,我给学生讲述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故事,学生深受感染,我便及时向学生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二周,就有同学从书店买回了这本书在全班传阅。
方法2:讲一半,设悬念,荐图书。
如《孙权劝学》、《少年包拯学断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爱迪生》等。
2 身边榜样引路
就是通过重点培养、热情表扬班上读书习惯好、收获大的学生,或通过这些学生现身说法的交流来激发更多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六年级的刘孙学、何林丹、杨黄佳、莫诗颖等几位同学就是六年级四个班学生中的课外阅读榜样,他们因为课外阅读量大、阅读得法、阅读习惯好,所以阅读能力强,习作水平高,在学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年级前茅,是六年级各班同学的榜样。为此,我在班上举行了“课外阅读大师”评选活动,并请被评为“课外阅读大师”的同学现身说法,介绍、讲述自己所读课外书籍内容及收获。这一两个同学的举动带动了一大片学生的读书行动。从那以后,我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逐渐增浓了。
3 营造环境浸染
3.1 建立班级图书角、读书园地。开展“把好书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活动,以我的1本书换大家65本书,把大家(师生)捐的书分类,选出图书管理员,每周两次午间开展读书活动,也可以把自己在家里看的书带到教室里来看,让教室书香飘逸。
3.2 打造书香校园。“与好书为伴,打好人生底色;与经典同行,塑造美好心灵”目前已成为我校师生共同的愿望、不懈的追求。近年来,我校以“打造书香校园,开辟成长绿洲”为指导,加强图书馆建设,借助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激发浓厚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乐于读书、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书香氛围。
3.3 争取家长支持,营造家庭读书氛围。即,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建立家校联系卡,让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帮助孩子选购书。定期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亲子共读方法有四:
①子女先读,父母再读,父母考子女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②父母先读,子女再读,子女考父母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等;
③父母、子女先后读完一本书后,相互谈体会、谈人生;
④父母与子女同读一本书后进行家庭说书表演或书本剧表演。
经过班级、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和熏陶,学生就能慢慢地喜欢上课外阅读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开展活动固趣
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巩固与提高,长此以往,有利于学生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完善课外阅读指导课,建立可操作模式
针对我校中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形势不容乐观,我们从课堂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并在课堂中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进行指导。对于每一节的指导课我们均采用记录表的形式进行跟踪,研讨最佳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案,我们共进行了3次的研究课交流。
通过一堂堂的研讨课,我们看到了学生阅读的兴趣被唤醒,
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热情和激动令我们兴奋不已,下课的时候很多孩子放弃了休息的时间,坐在教室里看书,完全沉浸在书的海洋中。通过一堂堂的研讨课和案例交流,我们确立了《××三小中年段课外阅读的导读策略》,组员人人撰写导读课的案例或论文,并编成册,供全校老师借鉴。
二、推荐优秀书目,编制校本教材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我们把热烈讴歌历史的和
时代的英雄,伟人,劳动者的美好品质和精神的故事、小说、传记、报告文学,表现真善美的童话、寓言、小品、剧本、诗歌普及科学知识、展现社会美的科幻小说、反映人文历史、自然风情美的游记、特写,及有关深化课文学习的书籍(文章)作为好书向学生推荐。共推荐了50部适合中年段阅读的书籍,包括中国部分25部和外国部分25部。并且编写了《××三小课外阅读校本教材(中年段)》,在全校推行,加深学生的文化积淀。
三、开展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积累读书成果
1.建立阅读场所,营造阅读氛围
学生要有丰富的书刊可读,这是完成课外阅读量的基本条件。学校建立两种阅读场所。一是阅读中心。由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组成,应当书籍丰富,资料众多,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二是班级图书架。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相互交流阅读。为了广开书源,可以发动师生捐书,班级之间建立换书机制,提倡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互相借书。如此一来,能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
凡是课外阅读开展得比较出色的学校都把课外阅读列入课表。因为我们学校有午读的安排,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校制订教师伴读值日制,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均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
3.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之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方面的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阅读。
结合学校每一学期开展的读书节,我们中年段也开始有特色的活动,制订了《××三小中年段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我们开展了读书手抄报比赛、制作书签比赛、讲述书中故事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读书旋风。为了表彰这些爱看书、从书中受益的孩子,我们还制订了《××三小书香班级、书香少年评比细则》,为学生的可持续性阅读注入了鲜活的动力。课外阅读质量的提高,直接带来的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在上学期,在我们课题组的陈小春老师和林小棉老师把这些在课外阅读中受益的孩子的作文编成了我校的学生报刊――《小树苗文学专刊》。
四、做好学生的阅读引领者,成立教师读书社团
要想学生爱上读书,老师必须也要喜欢读书。为了进一步使教师形成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阅读习惯,我们成立了××三小读书社团――三位书社。以教师的阅读引领学生的成长。我们制订了《××教师读书社团章程》,举行了成立大会,并定期举行读书心得交流,让每一老师成为阅读的先行者。
五、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1.丰富学校文化底蕴
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课题的开展开创了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的新局面;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令我们这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们的孩子不“野”了,变得文质彬彬了。学校的校风校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2.通过研究,教师形成了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养成了阅读习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亲历阅读的过程中实现多重对话,初步构建集字词句积累、阅读理解、情感体验、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等多维一体的语文发展体系,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提高。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为课题提供了观察、记录、收集和研究的素材,在研究与反思中培养了教师的专业精神,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本课题实施以来,共有63人次在市、县级获奖。
3.课外阅读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的阅读量大大提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通过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阅读、能阅读,从而开阔视野,增加知识信息量,亲近母语,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课题开展以来,我校学生在县里的“儿童诗征文”“师生征文”“书香暑假”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