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

时间:2023-10-13 16:1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优秀教学案例

第1篇

2.科学探究更需常态化——基于对化学科学探究文献的统计及其本质的分析 谷莹莹

3.对两岸建构式数学教学发展过程的思考 王奋平

4.让思维之花绽放——次"意料"之外的探究引发的思考 卞少云

5.例析数学教学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协调 程华

6.数学活动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殷伟康

7.背景资料:让阅读教学厚实起来 仇定荣

8.语文课堂"有效话题资源"的确立 范洪冰

9.英语阅读课中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尝试 黄晓珑

10.思政课教学中巧用数学方法摭谈 黄发明

11."数"说历史 许德煌

12.借鉴农耕方式构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态系统 邵迎春

13.语文阅读教学切莫"得意忘言" 赵红

14.汤姆孙电子比荷测定的几种方法 方颖

15.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美学 陆国民

16.一问问出几多"意外" 叶国芳

17.外语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教学对策 曹冬月

18."走进教材"与"跳出教材"——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说起 徐美玲

19.借助微软Excel,动态分析物理过程——道物理经典难题的数值解 沈富根

20.学会分类理解本质——谈与量有关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曹坤

21.例谈隐性"不变"条件的解题功能 李顺友

22.测定"非正弦交流电有效值"的实验探究 吴良娟

23.源于新教材的化学实验题的设计 肖中荣

1.十年来我国教育惩戒研究述评 刘媚

2.教育惩罚运作对象的转向 刘德林

3.非生态:当前高中学校管理的实然形态分析 王梁,王焕轶

4.试论新教师的教育初思维 阮周微

5.论备课组长的角色定位 林红霞

6.课堂教学的易发缺损及其矫治 蒋超英

7.教师讲课神态与教学效率 鞠党生

8.任务型教学中的英语小组活动探析 陆正荣

9.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实践探讨 应崇恩,孔琴飞

10.刍议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欣赏课教学 潘俊英

11.向《美国语文》学习"读者意识" 黄可心

12.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执行力 朱益群

13.因果思维:让作文充满理性魅力 庞君芳

14.巧用"镜子哲学",闪现写作文采 黄宁昕

15.让校园充满浓郁的书香——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读书活动 沈建平

16.用最激情的方式亲近语文——中学生创作演出儒学校园剧随想 毛繁荣,王燕滨

17.有意记忆词块:英语学习的高效策略 吕吉尔

18.初中科学优秀试题例说——以浙江省的初中学业考试科学试题为例 王文军

19.高中生物教学行为的重新建构 孟宪文

20.信息动态

21.批评与表扬中的"边际递减效应"及其运用 李高辉

22.学生成就感的培养——以高中信息学奥赛教学为例 巫雪琴

23.关注细节滋润心灵 孙书国

24.一次别开生面的家长联系会 周惠,丁新松

1."技能训练是机械操练":一个需要终结的命题 曾洁,宋初健

2.在物理教学中追求显化的科学方法教育 姚天勇

3.数学教学设计与数学备课之差异 张彦春

4.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徐骏

5.区间套定理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陈凌

6.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中的档案袋评价 吴建华

7.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能力的培养 周小伟

8.隐性知识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陈燕芳

9.在不确定中创生智慧 具春林

10.于细微处见精神在审视中品历史——浅谈细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阮亚芬

11.情真意切式活致用——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现学生的体验 谌凤山

12.历史教学思维方法的转变策略——以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 袁悦蓉

13.利用习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张明声

14.新课程视角下元素化合物的教学策略 项新华

15.有效生成:探究式教学的强大动力——基于历史课堂"突发事件"的思考 贺建华

16.让我们真正走进新课程——从一节市级公开课说起 王同亮

17.从一个课例看生命课堂的构建 周智

18.别出心裁的高中英语第一堂课 肖梅

19.开拓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新思路 陈文

20.数学开放式复习教学的思考 郑晴怡

21."自创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徐祥宝

22.用"泡腾片"做化学实验 张凤,陈凯,王路路,费飞

23.浅谈高中物理实验资源的开发策略 肖永强,徐兴花

1.督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 米坤生,武恒

2.中英教育督导制度的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芦雷,徐鹏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教育行为的变化——江浙沪三地的调查比较 林静

4.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沈坤华

5.刍议绩效工资背景下的"学生评教" 陈耀平

6.教师叙事研究的现状及改进建议 谌凤山

7.教师集体设计作业的实践研究 王剑波

8.思维导图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 沈建强

9.基于课堂教学的三种校本教研活动 吴良根

10.发挥教研组核心作用,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东恩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

11.品味专题导语,妙用含意文辞 钱国庆

12.初中散文诗教学"三部曲" 何航芳

13.立足文本找准切入口——试论多元解读的界限与方法 张丽琼

14.阅读实践生活——浅谈中学生写作心理背景的建构 褚学会

15.浅议语文个性化教学的途径 周丽娟

16.让学生热爱语文 周菊芳

17.把学生引入《红楼梦》艺术宝库的大门——《林黛玉进贾府》教法探讨 相明祥

18.让学生主动学习——谈农村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桂波敏

19.例谈化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张岚雅

20.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杨拉洁

21.随机作文课教学案例及分析 戴杨钒

22.阅读,是一种唤醒——《紫藤萝瀑布》教学案例 苗文娟

23.一个数学定理的活力呈现——关于"四边形内角和定理"的教学 来江飞

24.论青少年自我实现与心理健康 吴锡改,林芸

1.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缺失的基本表征及评判标准 屠锦红

2.在习题教学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探讨 傅雪平

3.践行新理念笑弹"琵琶行"——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实践为例 张治升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化学——以"JCE Classroom Activity"栏目中蓝色消失活动为例 段中东

5.课堂导入多样化,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王灵滨

6.英语课外阅读的检验方法 卢卫国

7.撷百花之露创灵动课堂 崔维云

8."文"与"言"的教学取向与策略 施茂枝

9.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教材整合 唐琴

10.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谈通过解题指导,激活学生思维 陈斌

11.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运用 赵绪昌

12.物理语言应指向物理知识的本质内涵——从教材中有关"断电自感实验现象的观察"的叙还说起 王再华

13.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从孙维刚的一节公开课谈起 王光明,严家丽

14.数学课堂的三重境界探幽 仲广群

15.语文学习:精神气象之涵养——从《鸿门宴》说开去 王建

16.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的教学初探 俞丽萍

17.历史课教材资源整合一例 王涛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情境创设;问题;对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情境创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找到突破点,从而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效率。

1 情境创设与初中物理教学

教学情境不同于普通情景,而是一个形象化、可将模糊概念清晰化、辅助教师将复杂问题简化的环境。情境创设指的是利用实际场所、景象及境况等,为学生带来情感体验,从而解决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实际与理论、形象与抽象以及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和矛盾。[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学科,其研究对象及理论都源于自然,只有充分了解生活的基础之上,才可能获得正确的物理结论。[2]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创设贴近于生活的教学情境,处于活跃的教学气氛中,才会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获得良好效果。

2 当前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2.1 情境创设偏离教学目标

新课改理念要求,初中物理从单纯知识的教学目标,扩展至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情境创设教学时,仍注重讲解知识点,忽视了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偏离了教学目标。[3]

2.2 对情境创设理解浅显,过于形式化

随着新程改持续深入,情境创设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获得了应用,但经常会发生情境创设教学在课堂中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或情景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性不大等情况。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一些物理教师对情境创设理解浅显、不深刻,故在教学设计中无法有效应用该方法,或不积极、不主动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此外,一些初中物理教师经常将情境创设与场景创设等同,导致情境创设虚有其表,过于形式化。例如,滥用多媒体或信息技术、提出不当问题考查学生等,难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情境创设过于功利化

就现阶段而言,在初中物理情景创设教学过程中功利化倾向十分显著,其主要表现为教师开展情境创设教学只为迎合一些“公开课”。教师参与“公开课”评比,为得到良好评价,对情境创设教学尽心尽力,但在常规教学中却很少用,甚至是不用。

2.4 情境创设能力缺失

首先,一些教师情境素材选择能力薄弱,主要表现为:情境素材主要来源于教科书及参考书、借鉴他人成品及不会加工素材等。其次,一些教师统筹情境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将情境创设仅限于新课导入、情境配置太过活动化、故事化,弱化了物理本质以及缺乏提炼知识的教学技能。

3 初中物流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情境创设应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

物理知识深奥难懂,情境创设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将物理知识转化成为现实可见的东西,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景创设教学还可提高趣味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至学习生活当中来,从而更牢固的掌握知识。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情景创设教学时,应重视两方面内容,其一,情境创设教学应与教学内容严格相关;其次,情境创设教学应贴近于学生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毋庸置疑,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也极其重要。只有接近学生生活,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也才更加吸引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学习。

3.2 情境创设要做到形神兼备

情境创设教学的目的是服务于学生物理知识的学习,绝不是胡拼乱凑或是僵化的教学行为,故应在认清其教学本质基础之上,逐步提高并完善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从还原物理知识到实现教学目标,直至创设开放式情境,在持续摸索中使其形神兼备,有效发挥其教育功能。

3.3 明确情境创设目的

初中物理的教学应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理念,即教学目的是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思考与创新能力,不应单纯过分地追求考试成绩。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将情境创设作为重要的日常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单纯用在公开课、示范课中的法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情境创设教学,教师应教导学生将物理学习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不是为完成新课标规定的任务。

3.4 提升情境创设能力素养

对于初物理的情景创设教学,可借鉴优秀的教学案例,教研部门组织的示范课、优质课以及教材教参编写组的“新课标课堂”视频等,认真挖掘其他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优点,并将其融入至自身教学过程中。同时,应切实转变公开课、优质课等华而不实的情况,可以将其作为提升教师能力素养的一个途径,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从而为常规课堂的情境创设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因个体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初中物理教师在情境创设训练中必定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故教师可对教学情境创设活动认真的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训练方案适当调整,从而形成训练―反思―改进训练―再反思的良性循环,从而有效提升教师情境创设能力的素养。

4 结语

情境创设是现代教学中广泛推广与应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初中物理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师生关系也更融洽、更和谐。尽管初中物理情景创设教学还存在偏离目标、形式化、功利化及能力缺位等问题,但通过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形神兼备、明确教学目的以及提升能力素养等对策可有效改善情境创设教学现状,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郭军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31.

第3篇

新春处处祝鸿福、万马奔腾除旧岁,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过年好!我是主持人________。在这新春佳节到来之际,首先在此祝愿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为了让大家过上一个喜庆祥和的春节,嘉积中学艺术团带着全校六千多名师生的祝福精心准备了一台精彩纷呈的艺术大餐献给全市人民。他们将用乐器敲击新年的节奏、用歌曲吟唱新年的甜美、用舞步旋转新年的欢欣,送上他们对新年最真诚的祝福。

男子舞蹈《边关沉月》之前

女子舞蹈《春晓》之前

嘉积中学在88年的办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近几年在拓展教育空间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2003年为了解决初中、高中分离办学,扩大教育资源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嘉积中学以其校名及管理经验参与,与琼海海桂教育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创办了嘉积中学海桂学校。通过三年的办学探索,海桂学校为琼海市的基础教育锦上添花,成为琼海教育的一个亮点。她就好比是初春里的一抹新绿,在时代风雨的孕育下茁壮成长。

教师女子四重唱之前

嘉积中学能有如此辉煌的今天,那是因为她拥有一支优秀的领导班子和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一流教师队伍。由刘校长领导的领导班子当中,刘校长就多次在国内省内的各项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就五年来说他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小学校长论坛”中发表的论文荣获了一等奖;李世怡副校长荣获了全国普通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队伍中符芳芹老师荣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 教师”称号;陈道兴老师设计的教学案例荣获全国一等奖等等。

管乐合奏《快乐的夏令营》之前

&

nbsp; 嘉积中学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是稳步提高且硕果累累。高考成绩辉煌:2002至2005年共有35位同学考入北大、清华、人大、科技大、复旦等全国名牌大学,05年的高考中考生893人就有466人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分数线;而各类学艺竞赛也是捷报频传:吴多常和马强同学分别获得全国物理奥赛和全国数学奥赛的二等奖,05年两人已分别北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免试录取。体育教学方面学校男子排球队在05年八月荣获了全国中学生“优胜者杯”排球赛冠军。

大型歌舞《欢聚一堂》前

八十八年风雨兼程,八十八年拼搏进取,八十八年痴心不悔,八十八年壮志凌云。倾一腔热情,耕耘不辍,洒一路汗水,开拓创新。2005年11月18日,在嘉积中学的多媒体报告厅,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学水平评估组的领导和专家向嘉中全体教职工郑重宣布,嘉积中学以941.5的高分通过省人民政府督导评估被评为省一级甲等高级中学。这历史性的一刻充分体现了嘉中八十八年来从创业到立业,从改革到发展,她所走过的不平凡的岁月虽然艰辛但确是值得的,因为她为琼海的教育事业谱写了辉煌的教育篇章。

第4篇

“数字科学”是北京景山学校2008年11月开始的一项校本课程,包括数字科学课和与之相关的科技小组。数字科学课在北京景山学校初一开设。目前,数字科学课程作为北京师范大学项华副教授主持的北京市“十一五”规划课题《数字科学家计划:基于数据探究的物理选修课程设计与尝试》,已经从实验阶段进入推广阶段,课题研究的范围也从物理拓展到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多个学科。

数字科学是一门综合课程,包含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四个领域的内容,这一领域在国际上被称为STEM教育。数字科学课程通过一个具体的研究性学习案例,让学生在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和制作实验装置,应用其中的数学原理,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并尝试用多种不同的形式表达科学结论。数字科学期望培养“数字科学家”,即培养对任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都能用科学的方法独立地开展研究的“自由研究者”。数字科学的教学模式是“数据探究”,即通过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表达”来实现结论的定量化、精确化和理论化。数字科学所用到的数学知识涉及初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基本数学概念,包括:(1)计数、求和、平均值、频数、百分比。(2)比例式、正比例函数、正比例链。(3)反比例函数。(4)一般曲线的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5)随机现象与概率问题。

数字科学所用到的软件平台有几何画板、Excel、Working Model、仿真物理实验室、爱乐多,硬件平台有Ledong板、Stargazer、Arduino板、酷乐宅、Makey Makey等。下面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室建设三个角度谈数字科学课程的实施细节。

初级必修课程:数字科学的建设

1.数字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创新点在于,这是一个系统的基于科学方法的课程,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完成实验,提高科学素养、技术素养、工程素养和数学素养。我们对已实施了4年的数字科学必修课程的内容作了更新和深化,并设计了高中选修课程,生成了初级版和高级版的两套教材,以适用于不同学段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下面是初中的教学计划。

双基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开展STEM学习。

(2)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本量的计算机测量:次数、时间、长度、体积、质量和温度。

(3)在技术层面,要求学生掌握几何画板、Excel、Scratch语言,进行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和表达。

(4)在工程学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简单的器材完成课本上的实验,并具备一定的新实验装置开发能力。

(5)在数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用计算机完成以下数据处理:平均值、百分比、正比例、反比例、绘制曲线和线性拟合。

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并确定研究题目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一个研究性学习任务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完成数据探究的能力。

思想教育:

(1)科学观念:实验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找到稳定的定量关系。

(2)精确的概念:通过不断改进的实验装置,提高测量工具的精度和速度,培养学生对准确性的追求。

(3)敢于提出问题:通过提高学生的数据探究能力(完成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是学习的有力工具。

2.单元教学计划

3.教学案例:温度传感器的标定与应用

温度传感器的标定与应用是一个具体案例,它体现了数字科学课程的一般步骤:引入阶段,用Scratch编制互动教学装置,引起学生的兴趣(图1-a);在数据获取阶段,用温度实验确定是温度影响了温敏电阻的阻值,进而控制了飞机的高度,并设计了温敏电阻的标定实验(图1-b);在数据存储阶段,用Scratch测电阻程序将电阻–温度关系存储在txt文件中,为了分析的需要,将txt文件导入Excel中,转换了存储的介质;在数据分析阶段,用Excel拟合得到电阻–温度曲线,并反解得到温度–电阻曲线(图1-c);在数据表达阶段,用Scratch程序应用温度–电阻曲线制作数字式温度计,并将其与酒精温度计比较,验证其准确性(图1-d)。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寻求要研究的数据、找到获得数据的方法、用计算机分析大量数据、通过拟合求得数据的关系、挖掘数据背后关系的实际应用。教学围绕数据展开,培养的是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这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素养。

学生自学电子教材:数字科学教材的建设

数字科学的教材,采用大学科、大单元的教学设计方法。用电子学案代替课本,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同时对于没有教师授课的学校,学生可以使用电子学案自学。从移动学习的角度,这类教材非常适合于向平板电脑等移动平台转移。我们对同一个案例通过不同的难度设计,达到了跨学段的课程体系建设。比如,“血迹大小与下落高度的关系”这个案例在教材体系中,就分为初级版和高级版两个版本。

1.初级版教材的学案材料

初级版课程的学案强调基础的分析能力,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材料和技术支持,为学生自学设计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突出情境牵引和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思想。

高度的关系”实验的学案设计

要培养自由的研究者,第一步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课程注重小组反思,比如在活动5中,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题目:血迹直径和滴落高度之间的关系

下面的这些角度哪些是可行的?我们下一步的实验方向在哪里?

A.(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提高测定高度的精度?滴管滴出的圆形血滴是否应该在刻度尺的刻线处?

B.(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保证尺子竖直?有没有必要在尺子旁边放一个悬挂细线的重锤,让尺子和细线平行?

C.(反思角度:数据获取更精确)如何提高血滴直径的测量精度?能不能用拍照的方法,利用比例来测量?

D.(反思角度:数据获取范围更广)滴落高度在1m以上。

E.(反思角度:实验的可重复性)我能不能用家中的工具,在家重复这个实验?

……

这些反思的角度,实际上是一种课程支架引导学生从哪些领域思考。教材中设计的课程支架也方便了教师的使用。

2.高级版教材的学案资料

高级版教材的学案通过模块设计,强调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两个版本的教材,兼顾了不同水平实验学校的教学需求。

高度的关系”实验的学案设计

高级版课程主要涉及了更加专业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学生数学和物理能力的提升设计教材。学案设计的初衷一是方便学生自学,二是方便教师讲授。此外,未来这一套课程还会配合在线参考教学视频,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数字科学家实验室建设

北京景山学校是中国大陆最早将Scratch引入到教学中的学校,还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和中国协同教育集团合作开发了基于Wi-Fi的移动学习平台和Scratch科学探究套件。图4为移动终端处理数据的过程。该笔记本支持Wi-Fi,在教室中使用无线网络,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灵活度和移动性,与此同时,通过远程桌面连接的方法,使WinCE系统可以使用一些Windows XP系统才能使用的软件,比如几何画板等。WinCE平台又防止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中,因为绝大部分网络游戏不能在本系统上运行。因此,学生探究实验PC对于数字科学家计划是一种比较合适的设备选择。每间教室配备20台便携移动PC,可以很好地完成数字科学课程的教学。此后,我们还会与更多的电子书包厂家合作,提供更加多元的解决方案,目前正在建设一个DELL移动学习数字科学实验室。

Scratch科学探究套件

数字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得到了北京景山学校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和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共同研究各种层级和适合不同地区的配备方案。2009年,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参观北京景山学校数据探究实验室,并从教育均衡发展的角度勉励我们将这种模式辐射出去,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动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作为一种先进的尝试,通过课程设计推进中国STEM教育的发展,促进更多STEM课程的百花齐放,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数字科学课程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手段,可以将部分内容深化为研究性学习的选题,也可以将课程培养出来的STEM素养转换为学生自己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1.数码游戏的制作

Scratch教学是主要的科技活动指导形式。学生可以通过Scratch编制自己的游戏程序,图5是初一年级学生数码游戏设计大赛的部分作品。

2.信息技术实验仪器的制作

通过Scratch语言,学生快速地掌握编程。本研究的重点是将Scratch作为传感器开发工具,用于数据探究实验中,用Scratch编制的显示声音强度的示波器,通过非常简单的代码,就可以实现波形显示,数据采集和输出。

3.用信息技术改良物理实验

图6是用Scratch编程研究单摆摆动过程的机械能守恒问题。用到了摄像头和图像识别等多种技术。

4.互动多媒体装置的制作

将Ledong版、Arduino、酷乐宅、stargazer等传感器引入到课程体系(图7)后,具备研究能力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想象,将编程渗透到游戏、娱乐和科学探究中来。其学习角色向科学家、交互设计师、工程师等多种STEM领域的职业角色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和喜欢做什么,以及完成一项工作自己需要找哪些人合作,这些能力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目前,项目培养的贾思博同学获得“明天小小科学家”比赛二等奖,并顺利地保送清华大学,每年都会涌现出一批“小小数字科学家”,期待着10年之后能够形成一个数字科学家群体。我们还期待着能够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数字科学家项目中来,期待数字科学家课程能够成为中国STEM教育的一个品牌,为推动STEM教育做出贡献,也期待着得到更多学校的支持与帮助,共同培养自由的研究者,毕竟——自由,虽然是一个奢侈的目标,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张家华,张国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的教学资源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99-102.

奚晓霞,罗会棣,赵永恒.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10,20-23.

刘雅林.“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在中学生机器人活动中的运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1-122.

项华,吴俊杰,付雷.数字科学家计划:基于数据探究的科学选修课程设计与试验.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546-549.

吴俊杰,项华,付雷.Scratch及其硬件在数据探究中的教学设计与尝试[D].第一届全球华人探究学习创新应用大会论文集,2010,8.

第5篇

流火八月,希望的种子发芽了,人们都投入到紧张而忙碌的工作与生活之中。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在“两基”迎国检来临之际,教育工作者们更是忙上加忙,长期加班工作,都在以各自的工作职责努力着,反思着,总结着。现将我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完成了过程性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1、及时安排部署,组织过程性抽测工作。3月3日接局领导指示,及时安排了三、七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质量抽测工作,于4日上午完成了七年级抽测工作,下午完成了三年级的抽测工作,我具体负责试卷的发放与工作调配,处理考场中的突发问题,对试卷不够的情况提前预设,及时解决了红寺堡小学,红寺堡二小试卷不够的问题,确保抽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组织有效的阅卷、登分、统分工作。为了能保质保量完成阅卷工作任务,我们全体教研员提前做好试题答案,做好人员分工各尽其责,提高了工作效率,按时完成了阅卷、登分与统分工作,将结果第一时间上报局领导。

3、及时组织卷面分析工作。本次抽测只有小学语文、数学,中学语文有教研员具体负责完成,对中学数学、小学、初中英语我们聘请了学校骨干教师承担了卷面分析任务,圆满的完成了抽测后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外出培训学习,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自我素质。

1、5-7日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的“提高宁夏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行动研究”课题实施研讨会,我代表红寺堡课题组汇报了我们的工作,各项目学校也汇报了课题实施的阶段性工作情况。受到了教科所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对我局领导的高度重视表示感谢。通过学习与研讨,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做课题的重要意义,它可以促进学校管理更加完善,教师专业快速发展,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学校与社区联系更加密切,育人环境更加浓厚,从而形成处处能够育人的氛围。

2、14-17日参加了区教科所组织的sdp项目培训。通过专家的讲座与引领,参与小组讨论与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与共享,深入项目学校考查观摩,使我深刻认识到sdp的实施,对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sdp项目的实施,改变我们的办学理念,成立学校管理委员会,共同诊断学校存在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排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发展规划,人人共同谋划学校的发展,从而形成学校服务于社区,社区支持学校的和谐教育氛围。

三、有效组织继续教育二级培训工作

1、培训前召开参加区级培训人员交流学习会,共同研讨今年的培训工作,大家一致认为:一要结合红寺堡教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二要将区级培训模式教给大家,使培训者回校后能够有效开展校本培训。三是要在培训中以任务驱动与参与式交流讨论相结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上,各培训班主讲教师进行备课。

2、开班前准备工作。首先向局领导申请培训所需用品,如横幅,稿纸,印制培训资料等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协调各学校场地,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到位服务,得到了学校领导及工作人员的共同支持,对次我们教研室深表谢意。为了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及时召开全室人员会议,布置工作任务,分工负责,各尽其责。为培训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分班培训。第一期我负责中学物理培训班,由参加区级培训的武鸿双老师主讲,大家学习讨论积极性很高,达到了培训的目的。我借此次培训之时,将20xx年中学物理教研工作作了具体安排,红寺堡中学教师石金海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网络教研基础知识培训,每一位培训者都有了自己的博客,并加入到了红寺堡物理圈,为红寺堡有效开展物理网络教研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在第二批培训中,我负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与发展”培训班。通过主讲教师引领,观看优秀教学案例后,学员自主参与讨论,交流自己在具体教学中的所得,最后培训学员达成共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多种教学技能,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积累,多反思,多总结,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四、继续教育教材,教辅资料用书收发放工作

1、两种教材到位迟,我们及时通知学校,全体人员亲自动手,搬运、分类、清点配发,及时发到各个学校,虽然工作量大,任务重,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2、调配《学习之友》发放工作,长退短补,及时和区教育服务中心联系,做好补退工作。

3、加班完成了教辅资料用书免费表并上报。

五、组织与实施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大赛活动

1、考前准备,编排考场,印制填写准考证

2、协调各学校抽调监考教师,考场安排与布置,考前培训准备,试卷的取与送等。

3、精心组织大赛的考务工作,与3月30日上午圆满完成了次项重要工作任务。

六、归纳、整理、总结近三年来红寺堡开展的教育教学与培训工作

根据两基基教办工作安排,我们对整理总结工作进行分工,我具体负责继续教育与各种培训工作的资料整理,按时完成并及时上交。

七、总结推广经验

1、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参加区课题实施研讨会及sdp培训新理念,发教研动态xxxx第一期。

2、王尧副厅长检查开发区“两基”工作时,对大河中心学校开展的依托远教资源,狠抓教师校本培训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教研室及时总结发了xxxx第二期教研动态。

八、完成其他临时性工作

1、去银川退还信息技术教材和领取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上报电脑作品。

2、给各学校下发初高中数学、物理、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通知,目前各学校已经准备就绪,将于4-5月参加吴忠市级选拔赛。

3、督促、协调红寺堡中学高中教师及时参加吴忠市组织的20xx年高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全区组织的高考研讨会。

4、参加局机关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

不足之处:

第6篇

论文关键词:远程教育,物理教学,教与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远程教育也逐渐应用到了中小学教学中。物理是初中的一门新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学生在刚接触时会比较感兴趣,同时遇到困难时,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学生要想象物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运动情况才能较好地理解物质为什么会发生物态变化,而这时分子和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分子的运动,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这时学生可能出现畏难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要将这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教与学,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而远程教育资源则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1 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教”中的应用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教好一门学科,不仅要在该学科方面有较广博的知识和较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下面浅谈一下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教”中的应用。

1.1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师备课中的应用

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教师首先要做好备课准备。在备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准备适当的图像、音频文件和视频文件,以备授课时用。

学生在物理学习中会接触到很多微观、宏观或抽象的事物,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将微观的现象扩大化,宏观的现象缩小化,抽象是现象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弱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这个优点。

比如,在准备电子在核外绕核高速运动的备课资料时,可以搜索电子绕核运动的视频,将微观的现象扩大化;在准备光沿直线传播中日食和月食的发生的原理和具体现象时,可以搜索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相关的宏观图片和视频资料,将宏观的现象缩小化;在准备磁场的备课资料时,可以搜索和磁场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将抽象的现象形象化……然后在讲课时将这些资料呈现给学生。

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备课,不仅有助于讲课时帮助学生理解,而且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还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效果。

1.2 远程教育在教师授课中的应用

有了充分的备课之后,接下来就是教师如何在授课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把相应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授课的过程中,远程教育资源也发挥着很大的作用。

1.2.1 提高课堂效率

恰当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教学教与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求知兴趣,更易形成互动课堂,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更易接受知识快,课堂效率高。

同时,在授课时将那些在备课时相关资料呈现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2 帮助教师板书

教师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授课时,可以更有条理地讲板书内容呈现出来,使内容具有条理性,便于学生理解。

1.2.3 促进物理实验教学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物理离不开实验。在教材中,有部分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可见度不高不方便观察或无法用实验直接演示或演示作用效果不明显,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增强实验的效果。

比如,在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工具的读数中,由于可见度小,不便于所有学生观察、读数,这时可以借助投影仪将实验直接投影到屏幕上,影像清晰度高,可见度大;在托里拆利实验中,因为汞是重金属,有剧毒,而且极易挥发,不便于直接演示教与学,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远程教育资源向学生呈现这个实验;在滑轮组中,测拉力与重力、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与物体移动距离的关系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做实验时存在摩擦阻力,而且动滑轮的重也不能忽略,相应的距离在测量时误差也比较大,这时可以借助远程教育资源演示在理想情况下的情形,从而得出结论……

2 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学”中的应用

2.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了远程教育资源,学生上课时不再是单纯地依靠文字和书上的图片对知识进行理解,而是借助相关的远程教育资源所呈现的资料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会接触到生活中更多的和物理知识相关的现象,从而深刻地认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的兴趣;同时借助多媒体资源还可以使学生难以理解的微观、宏观、抽象的现象变得易于理解,从而减弱学生在学习中的畏难情绪,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

在远程教育资源中,教师可以找到各位物理学家的相关资料、相关的物理故事等,将这些内容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通过老师找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家、物理故事和相关的生活现象,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

同时,在远程教育资源中,教师可以找到每个物理知识点相关的练习题,这弥补了书中例题和训练较少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性下,学生也可以自己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

3 远程教育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仅仅将远程教育资源的内容丢给学生,让学生完全“自学”而不加以讲解。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是为了解决传统教学中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问题教与学,而不是替代教师的 “教”。而且在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中,教师还应该注意避免用远程教育资源基本甚至完全代替了物理实验。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的直观性、尤其是真实性是远程教育资源无法达到的,而且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此它不可替代。而且,长期这样对学生的思维优化及动手操作能力极为不利。因此,在有条件在情况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操作,亲自观察。

3.2 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关注远程教育资源所呈现出来的表面信息,要注意相应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所携带的信息,把远程教育资源真正用到学习中去。

总之,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中要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来进行物理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能力,避免进入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误区。

参考文献

[1]李兆军,李文.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指导手册[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夏巍峰.中国实践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优秀校外学习中心经验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初中物理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阎金铎,郭玉英.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概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彭前程.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第7篇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省《关于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结合实际,现就加强我县中小学学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线,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加强学科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抓好学科队伍建设,抓实学科教研活动,严格学科常规管理,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水平提高。

二、目标任务

(一)学科建设的目标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优质教育强县。

1.构建网络,强化基础。用1年时间,理顺学科管理

网络体系,实现学科管理规范有序。

2.打造特色,凸显优势。用2~3年时间,每个学段重

点打造2~3门特色学科,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

3.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用3~5年时间,逐步消除薄弱学科,形成各学段学科相对整体全面发展,在全市有3~5门学科有显著特色。

(二)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

加强学科德育;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推动学科校本主题教研;发挥名教师和骨干教师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开展学科教学各种竞赛;加强学科科研课题研究和优秀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打造特色学科;探究课堂教学艺术;共建共享学科资源;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学科类型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我县教育的实际情况,按照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五个层次划分学科类型。

(一)幼儿教育: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

(二)小学教育: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社会)、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三)初中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四)普通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五)职业高中:公共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话等),专业课。

四、学科建设工作要求

(一)对各校的要求

1.各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实抓好,分管校长要定期召开学科组长会议,研究、布置相关工作。

2.各校要按标准配齐配好各学科教师,做到专业对口,学历达标,如有不对口不达标要及时调整。

3.对青年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研修活动,培训活动要注重提高青年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和课程实施能力。

4.对教师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和能力要提出要求,使教师形成较完备的文、理知识体系和能力。对教师的学科素质、学科能力定期进行考核,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不合格的教师尽快达到合格。

5.各校要根据教学改革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并优化教研组管理,建立完善其指导、考核、奖励、经费保障等制度。

6.要结合本校实际制订科学的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及考评细则。

(二)对各学科教研组的要求

学科教研组是学科建设的主力军,要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1.各教研组都要为学科建设制定具体的规划,并积极付出行动,以便提高学科能力。各学科教研组每星期至少要开展一次活动。

2.各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及课堂教学达标晋级活动。

3.要逐步建立学科教学资料库、典型教案库、高质量习题库,实现真正意义的同伴互助和资源共享。

4.发动本学科教师,积极探索具有学科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要求不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要顾全大局,统筹安排,使整个学科全面发展和提高。

5.各教研组要切实抓好备、讲、批、辅、考、评六个关键环节,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1)备课。备课要立足于“学生学”,为学而备课,为学而备练,倡导“学案式”备课。要坚持每周集体备课日(教研日)和中心发言人制度。备课要备新课程目标、教材知识点、重难点、易混点,要备学生、备训练,重点在于备“学”,要做到不备课不能上课,没有集体教研的课不能上,不要求备课表现形式上的统一,但务必讲求备课的实效性。

(2)授课。要立足于让学生“会学”,要先学后教,为学而讲。倡导不练不讲,有讲必练,讲练结合,当堂检测。提倡课堂教学三三制(自主学习占课堂三分之一、师生互动三分之一、训练操作三分之一),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知识的能力。

(3)作业。以巩固知识、培养能力为目标,精心选择,精心设计,坚决反对题海战术及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在动脑动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形成能力。教师要在批改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提高。

(4)辅导。要明确任务,着重辅之以导。要坚决防止教师把自习作为课堂的延续而独霸课堂现象的发生,坚决克服那种不辅不导而任由学生“自由”的状况,真正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5)考试。要加强管理,考评并重。做好日清周结,单元过关。注重考后分析,落实每一项,要从教和学两个角度总结反思、查缺补漏,避免为考而考。

(6)反思。这是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各教研组都要形成制度,要重视教后和考后反思,要通过反思,提高驾驭教材、驾驭课堂和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学校教研组要做好学科“青蓝结对”工作,组织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签订“青蓝结对协议书”,使青年教师更快地成长,使本学科尽早地成为优势学科。

7.教研室要经常深入各学校教研组,加强检查、督促,对所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对全县学科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要制订教研组工作考评办法并定期开展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三)对各学科任课教师的要求

各学科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着力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1.加强业务学习,提升专业能力。要重点学习学科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新课程教学法、学科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等与新课程相关的内容;要主动学习专业书籍和报刊,积极利用网络资源、远程教育资源,不断强化专业素质,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专业能力。

2.苦练基本功,提高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是从事教学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职业技能,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教师水平的高低,教学基本功是第一评判要素。因此,每位教师除了刻苦训练语言表达、板书、板画、演示、操作、现代教育技术等基本技能外,还要精心磨练所教学科的基本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

3.围绕课程目标,实施教学改革。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课程目标,并结合教学实际细化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要围绕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和创新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1)坚持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目标的落实;(2)坚持教材是基本资源,灵活运用、扩展、开发,构建多种教学资源;(3)坚持真正的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教师主导下的主体性;(4)坚持以启发、探究式讲授为主,追求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各项教学基本环节,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打造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

4.重视资料积累,实现教、研成果信息化。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自己的教学资料,例如教案、教学设计、练习、试题、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札记、论文等进行专题化、系统化的再加工,逐步构建教师自己的电子、数字化学科教学资源库,以便永久保存,随时修改,随时取用,随时交流,随时分享。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组织。根据学科分类和层次,建立和完善幼教、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相应的学科教研组。根据我县教研片区划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片区学科中心组的管理,充分发挥片区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小型学科片区教研组。

(二)巩固发展学科建设网络。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建立和巩固学科资源网络,创建学科信息交流与学习平台。建立县、片、校的人才资源库,构建学科优势资源体系,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三)充分发挥县、片、校三级教研网络功能,切实做到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个人反思,集体研究,共同提高。

(四)组建全县小学和初中学科大教研组。整合全县学科资源和教师资源,组建一支得力的学科核心教研队伍,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加强考试的研究和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发挥集体智慧,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每两年对我县的名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学科教研员进行一次高层次的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各学校每年要对高三、初三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加大对45岁以下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各学校每学年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考试(新招聘的教师每学期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小学以小考内容和要求、初中以中考内容和要求、高中以高考内容和要求组织考试,并把考试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考试成绩报县教研室备案。

(六)发挥名师作用,开展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员、骨干教师的帮带活动。

(七)建立各校特色教学活动和示范活动项目的申报、申办机制,并把它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八)广泛开展学科课题研究。切实解决学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增强科研课题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做好优秀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九)加强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的打造,采取有效措施搭建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平台。

(十)加强备课组建设。初中分年级分学科组建备课组、小学分低段和高段分学科组建备课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十一)各校在教研时间、教研场所、教学仪器、器材、图书资料、教师进修、外出参观考察、经费等方面要予以保障,为学科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县教育文化局将为学科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行政支持和保障,对于在学科建设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将定期予以表彰和奖励。

六、考核评价办法

第8篇

--在“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开题会”上的发言

杨曙明

教育装勤工作从传统的着眼物质器具配备管理,到注重研究教育规律开展课题研究,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但相对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教学研究课题而言,装勤系统的课题研究起步较晚、专业队伍建设较弱。需要借鉴、吸纳教科规划成功的经验,做到“发现真问题、进行真研究、收获真成果”,将“课题开题--课题实施--课题鉴定--课题推广”几个环节落到实处,层层推进拾级而上,形成对装勤工作有普遍指导价值的优秀成果。

按照一般规程,经江苏省中小学实验教学研究中心审定立项的课题,绝大部分都完成了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与开题论证工作,而开题之后具体实施推进的效率高低,更是关系到课题完成质量的优劣,尤其要加强管理,高效推进。

开题后的课题管理及推进,要特别注意以下环节:

一、回顾开题要义

无论是现场开题还是通讯开题,论证组专家都会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对今后的实施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课题组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在开题后的一周或一个月时间内,进行一次开题回顾或梳理,主要关注以下内容:

课题价值再审视。在实践操作、理论建构、学科贡献、专业成长、主体发展方面该课题具有什么价值;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及现代教育的走向有何意义,等等。对价值的认同度越高,课题研究的内驱力就越大。

课题内涵再思考。规范的教育科学研究,必须对某一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变量限定作一个阈限描述,为研究活动提供一个聚焦点,防止研究的泛化和浪费,要将专家的论述与申报书作一个比照,进行梳理提升,明确研究角度。

课题目标再厘清。在确定内涵的基础上,对课题研究的达成度要作具体描述。通俗地说,就是“走到哪儿去”必须了然于胸、明晰清楚。目标达成可以是关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构建的、操作改进的,等等。

课题路径再择取。换言之,课题研究路径就是范式,思路问题。教育科研主要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科学主义的定量分析,一种是人本主义的定性说明。实验教学研究课题应该将这两种范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体现实践性的品质,又有情境化描述。

另外,在开题论证过程中的其它有价值的信息都要进行记录,整理,参与开题论证的成员要召开一次“碰头会”,回忆专家的主要论点并加进自己的思考,形成一份较为全面的《开题论证纪要》,这既是一份过程资料,也是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分解子项内容

开题论证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分解细化研究的子项内容,使理论设计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任务。而最初的申请议定书中“研究内容”一栏可能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表述不够具体,缺少实施过程的操作抓手,课题组成员不知从何入手进行研究;②脱离主干范围空泛,没有围绕主题进行设计,分支问题之间或是构不成问题链,或是问题交叉,与总课题并非“属种”关系;③问题太大面面俱到,大而无当则不便研究,缺乏重点则容易雷同。为此,开题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子项内容科学分解,使每个成员都有具体任务,并注意达到以下要求:

1、环绕专题。所有子项内容都必须紧紧扣住课题主干,形象地说,就好比“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的大蒜,一项项内容就是一粒粒蒜瓣而众星拱月、轮运辐集。譬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案例的研究与开发》,其研究的主体对象是“生成性教学资源案例”。那么,子项内容就必须围绕这一主题词进行分解:调查剖析生成性教学资源现状--收集梳理生成性教学资源案例--探讨研究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运用--动态开发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路径。这样,环绕主干,不枝不蔓,聚焦点清楚,便于操作。

2强化操作。实验教学其主要特征就是实验性、操作性,它区别于学院式经典研究的方式,以操作为主、思辨为辅。比如,《初中理化生新教材的实验改进研究》涉及因素很多:学生基础、仪器设备、实验条件、中考压力、教师水平等等。有些是本研究不可能根本解决的问题,因此,必须以“操作改进”入手来设置子项内容: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嬗变--由演示性实验向个性化实验嬗变--由牵引性实验向自主型实验转变。这样,注意突出操作变量,贴近教师、学生教与学的实际,研究就能收到实效。

3突出重点。一项课题可能涉及的面很广,需要研究的问题较多,有时候需要学会放弃或区分轻重缓急,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所谓“大题小做,抓大放小”。比如,《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众所周知,与“有效性”相对,其低效性乃至无效性的动因很多:学生实验水平低、教师驾驭实验教学能力弱、教材实验知识化倾向浓,等等,研究固然要关注以上问题,但我们也可以抓住一个重点:进行“弱”教材探究教学研究,适当“弱化”教材在探究教学中暗示和引领作用,尝试弱教材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也许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重点突破、事半功倍。

4事人匹配。课题研究容易“开头轰、中间松,最后空”,原因就是事、人不匹配,时间不落实。在进行课题分解时,要特别注重“三落实”:任务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即“什么时候什么人完成什么事,其呈现样式是什么”,都要有具体安排。好比函数图象,每个参研人员都要明白属于“哪一象限,哪一抛物线,哪一点”。只有分工明确,任务具体,课题才能真正进入实施阶段,才能稳步推进,卓有成效。

三、做好资料研究

应用研究主要是对事实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但应用研究层次中的实验研究和推广研究,除了进行资料研究外,还要进行具体的实验工作和推广的试点工作;有的还要进行中间试验(中试)。但总体上说,不同层次的研究,特别是教学实验研究,基本上包括对事实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处理)、得出结论四个环节。

1、收集事实材料。

收集事实材料是指在运用既定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把所取得的有关研究对象的材料,包括文献资料、谈话记录、回收问卷、实验数据、测试结果、学生作业、观察记录等与课题有关的材料,都进行收集。事实材料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类是通过检索、记录而得到的文献资料,另一类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观察等获得的数据资料。资料收集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设计资料收集、数据采集的计划,并按计划进行收集和采集;二是力求收集基础材料、采集原始数据;三是注重资料、数据的客观性。

2、整理事实资料。

整理事实资料是指把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一定的加工整理,使获得的资料整齐、有序,便于下一步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整理事实资料一般需要经过核对、分类、挑选等步骤。核对的任务是对获取的事实资料,从资料来源、资料的完整和准确等角度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基本事实资料的可靠。分类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研究需要把获得的事实资料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挑选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事实资料对研究的有用程度,在分类的基础上,挑选富有代表性或典型性的资料,淘汰错误的、用途不大的资料。

3、分析处理事实资料

事实资料整理以后,要根据资料性质的不同进行分析和处理,文献资料主要用逻辑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实验数据资料主要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教育科学研究实施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它对研究工作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分析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占有的资料中获取带有规律性的理论,对占有的事实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和技术加工,完成课题设计中提出的研究任务。

对于文献资料的分析研究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包括比较、归类、类比、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想像、假设等方式。采用何种逻辑分析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掌握的文献资料的特点灵活选择。对于实验数据资料的处理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整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把分析结果用数据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处理数据资料一般有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统计分析。统计描述主要工作是对所获得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分布特征和变异情况。统计推断的主要任务是从所获得的数据信息来推测、断定一些未知的信息。统计分析主要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层次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模糊统计分析方法,对所获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得出深刻而科学的结论。

4、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是实施研究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主要任务是把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和数据资料处理的结果,本着客观、科学、严谨的原则,用概括性较强的语言简练地表现出来。所表现出来的,可以是基本的判断,可以是原则,也可以是原理。这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任务完成的具体表现。研究结论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概括性,表明结论是通过对事实资料深入研究后提炼出来的,要求用明确的概括语言来表述;二是证明性,表明研究结论有科学的依据和推断,不是机械地把某些结果相加在一起,也不是臆断。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最好要确定专人负责材料的全过程收集、整理,对于基础资料、文献资料、过程资料、成果资料都要分类装订成册,一方面可以存留研究过程的轨迹,一方面,对结题阶段的归纳与总结可提供便利,如果主管部门进行中期检查或现场结题鉴定,就能有案可稽,有据可查。

四、注重专题推进

1、召开专题会议。开题后要召开一次全体参研人员会议,将开题会议主要内容特别是学术论点、学术建议作一个梳理、细化、反思。

2、建立专题制度。各课题组要建立以下制度①学习分享制度。规定每月或每学期的读书、交流时间,倡导学习理论,深度思维。②活动交流制度,子课题之间、实验学校之间定期组织活动与研讨。③资料管理制度,对实施过程的原始资料、文献资料、音像资料、成果资料有明确的保管、归类、借阅规定。④成果展示制度,研究一段时间后可举行相关阶段成果展示,藉以推动研究的进程。⑤进展保障制度,如场地、时间、设备、经费等各方面的保障。

3、开辟专题网站。利用局域网、校园网开辟课题网站,并鼓励参研人员写“博客”。课题网站要做到四有:有鲜活案例、有思维碰撞、有操作导引、有经验分享。

4、组织专题展示。依据成果展示制度,课题研究一段时间以后,可运用多种样式,进行阶段成果展示,比如:教学观摩、学术沙龙、读书交流、专题报告、参观研讨、成果。专题展示要做到五有:有计划、有组织、有台本、有音像、有评价。

第9篇

一、围绕一个中心

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总结提升阶段、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启动的关键时期,全省教研系统必须坚持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依法实施和科学实施新课程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二、做好两个服务

教研工作要为行政部门教育决策服务、为基层教师教学服务。全年在两个“服务”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为教育决策服务

.以“全面规划、稳步推进”为方针,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考察全国高中课改实验省,深入实验样本学校调查研究,了解我省实施高中课改的优势和困难,协助省教育厅制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具体有:浙江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方案、课程设置和管理指导意见、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新课程学科实施指导意见等。

.加强省级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县的教学指导。在对国家级实验区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总结实施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和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抓好一批学校和教师典型,组织召开义务教育课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

.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和管理。对地方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继续完善修订通用地方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教材。指导各实验区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制订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细则。

.调查全省教学用书使用情况,制订教学用书编写、审定、出版、发行的指导性意见。

.加强课程改革的协调和宣传。协助省课改办召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会议。积极联系宣传部门及多种媒体,宣传浙江省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经验。

.认真做好全省个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业务指导。加强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研究,以及对市地命题工作的指导,做好全省初中生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质量分析;加强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继续完善高中会考制度。加强考纪考风建设,规范会考管理,提高会考的公信度。研究高中会考信息公布和运用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加强对普通高中教学的监控和管理。研制新一轮高中课改背景下的高中生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积极研究高考改革趋势,协助做好我省高考试卷命题和阅卷的相关工作,研究与高中课改相配套的考试和评价改革。

.探索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办法,和部分县(市、区)合作进行试点。

.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校(园)本教研制度的内涵和实施策略,积极推进全省校(园)本教研工作。完善浙江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评比标准,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推进教研工作信息化,继续做好“浙江省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光盘的教学设计和现场拍摄任务。

.研究高中学科建设,开展普通高中先进教研组评选活动。

.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学研究的指导,建立民办学校教学研究联谊会制度。

.召开省、市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研室办公室主任会议,研究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创新模式以及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省际教研工作交流和协作,承办华东六省一市教研室主任会议。

.以展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成果为重点,做好第三届省政府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

.做好××年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和成果评比工作。

.协助做好第九批省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

.开展新课程下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研究,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总结典型经验,推广先进的德育模式。

(二)为教师教学服务

.做好义务教育和高中新课程学科的培训工作。改进省级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启动全省教研员培训。制订全省教研员培训实施方案,分层分批培训各级教研人员。

.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实施,参与园长和幼教教研员全员培训。

.继续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携手行动”,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农村课程改革的引领和指导。

.加强教学用书的开发和管理。继续组织编写与新课程配套的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考试标准、地图册等,全面修订已经出版的教学用书。

.召开全省高考情况分析报告会,加强对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指导。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指导,建立高中课改实验学校和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校。

.进一步规范“三项教学评比(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制度,本年度开始,“三项教学评比”省教研室不再收费。

.提高各类学生学科竞赛的质量和信誉,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协助做好“环宇建设”杯首届浙江省少年文学之星征文比赛。

.建设“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参与教研、共享资源提供平台。

.编辑印发期《浙江教学研究》杂志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年年鉴》。

.加强对教研室附属小学和厅属学校的业务指导。

.举办××年度浙江省优秀教研员评比。

三、提升三个水平

.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珍惜有限的教研资源,重视教研活动的前期策划和后期延伸,提高教研活动组织水平,实现教研活动的多重效益。首先要有教育效益,能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难点问题,能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有利于发挥教师参与的主体性,教师受益面较大。其次要有社会效益,教研活动成果能成为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能受到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支持和欢迎。最后,还要讲经济效益,用同样多的钱做更多的事,以同样多的人做更多的事,做同样的事却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研员要从课程改革理念的高度看待学科教学改革,提高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评价、指导能力。在改革过程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抓住一些普遍的教学现象和问题,深入思考,把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现象观察、找准关键、正确归因、开展实验、总结提升、资源整合等能力,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同时指导和帮助基层教师开展校本教研。

.提升自身生存和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进一步明晰内部各部门的职能,以及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提高教研工作效率。鼓励教研员参与课程建设、著书立说、攻读学位和出国考察。教研员要统一思想,认清使命,以学习完善自我,以有为争取地位,以合作获得成功,以成功提升影响。

四、狠抓四个重点

.抓好高中课改。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不同,高中课改近似于一场“教育革命”,改革内容不仅涉及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还牵涉到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方式、乃至教学场地安排的变革。必须集中精力配合省教育厅完成改革实验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指导性意见的制定任务,及时准确地为学校和教师答疑解惑,提前编好新课程学习资料和教学指导用书,同时通过网络同步教学设计栏目,使全省高中教师能及时共享教学资源。

.抓好网络教研。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是改变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活动效益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教学研究大众化、民主化、精细化的高度看待网络教研,努力实现常规教研和网络教研一体化。争取在上半年初步建成“浙江教学研究网”和“携手博客网络”,制定网站运作和管理规则以及教研员网络教研工作评价指标,试验各种网络教研和培训模式,尤其是发挥教研网络在高中课改中的独特作用,争取使教研室网站进入全省教育网站的前列。

.抓好校本教研指导。总结省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的先进经验,加强示范校和其他学校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示范校的研究、示范和辐射功能。完善省级校(园)本教研示范校(园)评比细则,使之导向明确,操作方便。科学提炼各种学校教研模式和教学典型,编写和出版《校本教研丛书第二辑》,向全省同类学校推广。同时充分利用“携手博客网络”,为广大教师开展个性化教研提供技术支持和交流场所,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

.抓好教学评价研究。我省已基本普及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正走向大众化。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中考和会考的选拔功能不断淡化,逐步成为衡量学生基础学业水平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课改实验区的中考已更名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要花力气进行水平考试评价理论和操作技术的研究,逐步建立相应的试卷评价体系和信息利用机制。重视研究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法,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要逐步建立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尝试评价区域性整体教学质量的动态变化。

五、实施五个策略

.活动统整。课程改革是系统工程,许多问题不是单一学科所能回答和解决的。教研员应增强课程意识、合作意识、研究意识和决策服务意识,用项目统整学科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合力和效益。能以学科整合出现的活动,原则上不分学科单独进行,如“携手行动”、“同上一节课”、“新生代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一年中,每个业务部(室)要有一项集体调研活动、一项多学科整合教研活动,出省考察原则上也要以部(室)为单位。鼓励跨学科、跨学段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和教学调研。

教研员要打消顾虑,积极参与统整教研活动。第一,统整活动有利于教研员参与热点问题研究和重要教学决策,有利于改变学科教研随意、分散的状况,扩大学科教研的影响力,提升学科教研水平。第二,统整活动并不否认单科活动,不否认学科个性,只是改变某些学科教学游离于新课程整体之外的状况,使学科教研活动的价值得到更好的挖掘和体现。第三,统整活动的主体仍是教研员,纳入统整活动的学科教研,主持人不变,活动经费不变,活动程序不变,成果归属不变。

.分类管理。从本年度开始,教研活动分为两大系列四个类别。一个系列是教研室主办的活动,以“教研室文件”发文,规定参加人数和活动时间,参加对象原则上不能缺席,不收费。另一个系列是学科教学分会或其他学会主办的活动,以“学会文件”发文,根据活动内容和目的自定人数和时间,自愿参加,可以收费。四类活动规定如下:

一类活动(全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综合性教研工作会议、新课程学科培训、大型总结和推广会、现代远 程教育培训会、教学用书编写会、学业考试和会考命题会议、网络建设会议、综合性调研活动等。

二类活动(限额拨款):以教研室的名义举办,如,三项评比活动、学会换届选举年会、课题研讨活动、小型学术研讨会等。

三类活动(自收自支):以学会的名义举办,如,各类学科竞赛和学生参加的评比活动、省教学分会常务理事会、全国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论坛、名师送教下乡、承办全国学科研究会年会等。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四类活动(可以创收):以学会的名义,组织学科教学观摩活动;承办全国学科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单位和民间团体合办的有创收意图的活动。可与特级教师协会、正源教育咨询公司合办。

.成果物化。教研员要设法显现教研活动的过程和价值,做到活动必有总结,研讨必有纪要,调研必有报告,外出开会和考察必有书面汇报。承担的研究课题,要扎扎实实组织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专著,争取在各级各类评比中获奖,或在公开报刊、专业网站上发表,扩大成果的影响力。鼓励教研员写文章,出专著,到全国讲学,上网络交流。尽可能把教研成果物化,能为更多的教师和教研员所共享。

.规范运作。省、市、县三级教研活动应有所侧重。省教研室要尽量为市、县教研室留出活动空间,为教研员的业务学习和调研留出时间。一年之内,除了整合活动外,单一学科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除了两次学科培训以外,要求大市学科教研员参加的省级活动不超过次;原则上不单独举办学科大市教研员会议和学科教学分会年会;除省教研室统一安排外,教研员出省参加全国会议不超过次。市一级教研活动希望省教研员参加的,应事先给省教研室发正式文件或邀请函,省教研室领导审批后,安排相关人员参加。

省教研室从本年度开始,教研经费采用项目预算制。每次活动必须做到“五有一能”:有策划、有预算、有决算、有报道、有纪要(总结)、能上网。没有做到前项,不能预支经费;没有做到后项不能结账报销。

活动安排尽量避开教育行政部门活动和全省性统一考试的时间。三项评比、考试评价、课题管理和教学用书编写等工作,请参照《××年三项教学评比的若干意见》、《××年度会考和中考的常规考务安排表》、《××年度教研系统课题管理常规安排表》、《××年度各类教学用书的编写、修订和送审、定稿、出版日程安排表》执行。

.上下联动。各级教研室应根据《浙江省教研工作条例》的规定,明确定位,合理分工;互相照应,步调一致;紧跟形势,尽力作为;服务基层,发展自身;队伍精良,状态积极;上下联动,共担风险。省教研员要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员的积极性,尽量通过规范的工作机制,实现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六、打造品牌

我们要努力打造以下教研品牌:

.高品位的教研活动。教学专题研讨会、教师发展论坛、高考改革研讨会、农村课改研讨会、教学调研诊断、名师巡回讲学等。

.高信度的考试评价。高中会考、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高声誉的教学评比。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教研系统课题研究成果奖、教学调研报告评比、教学论文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课堂教学评比等。

.高规格的学科竞赛。高中数学竞赛、高中物理竞赛、高中生物竞赛、初中数学竞赛、初中科学竞赛、文学之星征文比赛等。

.高层次的教研报告。教学专题调研报告、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评估报告、高中会考信息分析报告、高考情况分析报告、新教材的分析评估报告、学科教学改革年度报告等。

.高质量的教学用书。教学研究论著、国家和地方课程教科书、教学指导用书、考试标准、作业本、暑假作业、复习用书等。

.高水平的教学培训。新课程学科培训、校本教研培训、教研员培训、教学管理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高效益的教研网站。浙江教学研究网、“携手博客”网络。

第10篇

[关键词]教研员;听评课;专业水平;名师资源

刘海波老师执教的《液体的压强(1)》一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理念,学生主动思考,踊跃展示,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学习效果突出,学习行为高效,是一节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课。刘海波老师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加充分的实验和探究机会,将本课的内容预设定为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主要完成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两部分知识。

【教学过程】

教师:同学们,你们都吃过带鱼,但见过活的深海带鱼吗?

学生:没见过。

教师:我给同学们看一个实验――一位叫帕斯卡的人,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里灌水。你们猜怎么样――结果他只用了一杯水,就把桶压裂了,桶里的水从裂缝中流了出来。这就是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通过今天对《液体的压强》的学习,同学们就能解释这两种物理现象了。(导入新课,书写标题)

教师:哪位同学读一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课前老师已将学习目标书写在黑板上)

教师:每个小组都配备了实验器材,现在,你们利用给出的实验器材,先进行小组先讨论,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进行小组汇报。同时注意实验器材是玻璃做的,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边动手操作边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学生自主探究,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哪组同学汇报实验现象?

学生:我们组在容器中装入清水,发现容器底部的橡皮膜向下突出,说明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学生:老师,我们组还发现在容器侧壁上的两个橡皮膜也向外突出,说明水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存在。

教师:你们有没有发现,侧壁上的两个橡皮膜向外突出部分有什么差异?

学生:下面一个橡皮膜比上面一个橡皮膜向外更突出一些。

老师:同学们观察得很细,说明了什么?

学生:可能水越深,对容器侧壁的压强越大。

教师:同学们用实验证明了液体压强的存在,还猜想了液体压强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下面我们再利用液体压强计进行分组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我给同学们介绍液体压强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它是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主要由探头、胶管和U形管组成。探头是由空金属盒蒙上橡皮膜构成的。如果液体内部存在压强,放在液体里的薄膜就会发生形变,形变导致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通过高度差的大小就能反映出薄膜所受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经常用到,谁知道是什么方法?

学生:转换法。

教师:刚才,同学们猜测液体的压强可能与水的深度有关,你们再猜猜可能还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生:可能和液体的方向有关。

学生:还可能和装入容器中的液体有关。

老师: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实验之前,各组要认真讨论,确定实验步骤,明确分工,做好观察和记录。我要提示三点:一是在组装液体压强计的时候注意胶管与U形管接触处不要漏气;二是用不同液体做对比实验时,由于浓盐水和酒精与清水的密度相差不大,现象不明显,咱们看模拟实验,就不分组探究了;三是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是否有关时,应该确保其它因素不变,这也是我们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方法,谁知道是什么方法?

学生:控制变量法。

教师:同学们现在开始实验。实验后我找同学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和规范实验操作动作)

教师:哪组同学说一下你们组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学生:我们组首先组装液体压强计,组装完毕后轻轻用手触摸橡皮膜,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产生了高度差,不触摸橡皮膜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没有高度差,说明液体压强计组装成功。然后,我们把液体压强计放入水中,用螺丝将压强计固定在容器侧壁上。保持探头在一定深度时,旋转上面的螺母改变探头的方向,发现无论探头向上、向下、向前、向后,或者是向任何方向,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都不变。这个现象说明了液体内部有压强,并且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教师:你们表述得准确完整,观察得细致,总结得到位。

学生:刘老师,我们组把探头放到不同深度的水中时,发现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不同,而且探头下放的越深,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教师:同学们,我们看演示实验,注意观察,在同一深度,换用不同液体时,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如何变化?

学生:换用酒精溶液时,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比在水中同一深度的高度差要小。说明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教师:把书翻到34页,记下液体压强的特点,并仔细回忆对比:是否和我们总结的实验结论相符。

教师:我们已经掌握了液体压强的特点,能够解释课前我们提到的深海带鱼和帕斯卡裂桶实验现象,小组先讨论2分钟,然后向老师和同学解释,分析原因。

学生:深海带鱼生活在水比较深的地方,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深度越深,压强越大。所以带鱼身体外部的压强较大,它为了生存必须保证身体内部的压强也比较大,但当带鱼来到海面,身体外部的压强减小了,压力也减小,但身体内部的压强不变,压力依然较大,所以在身体内外不同压力的作用下,带鱼的内脏会受到严重损害,也就看不到活的带鱼了。

教师:分析透彻,解释清晰。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现象和我们学习的物理知识相关。同学们要学会观察生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从中你就会明白很多道理。谁来解释帕斯卡裂桶实验现象?

学生:根据液体压强深度越深压强越大的特点,帕斯卡所用的管子又细又长,因此导致压强就大,压力也就越大,所以只用了一杯水,就把桶压裂了。

教师:同学们已经将上面两种现象解释得很清楚、很准确,说明基本掌握了液体压强的特点,老师就不重复了。同学们,给你们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34页至35页,并推导出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公式。我提示两个公式:P=F/S,F=G=mg,这两个公式都是上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另外,假设液体中有一个理想的液柱,研究这个水平放置的液柱底面所受的压强,这也是物理中中常用的理想化模型的方法研究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推导计算。(教师巡视,引导、点拨、纠错)

教师:谁来说说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我在黑板上同步书写。

学生:液柱底部平面所受的压力F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G,重力G等于液柱的质量m乘以g,质量又等于液柱的密度ρ乘以体积v,体积v等于底面积s乘以深度h。所以压力等于密度ρ乘以底面积s乘以深度h乘以g,压强就等于压力除以底面积s,等于液体密度ρ乘以深度h乘以g。(教师板书:F=G=mg=ρvg=ρshg,P=F/s=ρshg/s=ρhg)

教师:这就是液体压强的计算式,公式用于计算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我给大家出一道题,看看你们掌握了没有,快速动笔做一做,谁做完了给我看看。(电子白板上出示习题)

学生:做习题,两名学生板演。

教师:检查学生做题情况,评定板演学生做题的步骤与对错,布置作业。

【教学评价】

我认为本课的优点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教学设计合理、突出实验教学。物理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圆满完成预定学习目标。本节课处处体现了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这一主题,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自制教具,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设计了多组实验进行教学。新课导入后,教师设计了自主探究环节:“你能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实验吗?”变演示实验为分组探究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亲历实验过程,观察细微变化的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感知液体压强的真实存在。同时,教师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变出分组实验。整节课围绕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分组实验为主,巧妙设计、层层推进,学生边实验边观察边总结,不断发现液体压强的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有哪些,圆满达成了学习目标。

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核心理念。新课改理念倡导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和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凭借自身努力能够弄明白的知识教师不包办代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变课堂为学生真正主动探究、合作共享、自主建构知识的学习场所。学生利用器材进行分组实验,自行设计出证明液体压强存在的方法;通过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猜测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并通过实验逐步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自己总结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阅读教材,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自己推导出液体压强公式,并完成例题的讲解和分析;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深海带鱼和帕斯卡裂桶实验”的分析与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变灌输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了能力。

三是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执教能力,能够发挥引导作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帮助学生及时改正错误,教会学习方法,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本节课的整体设计、教具的制作、课堂的调控、学习方法的预设、突发事件的处理等等都透射出教师深厚的专业素质较高的执教能力。在学生分组实验“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刘老师及时提示学生“把探头放进盛水的容器中,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头的方向”,采取的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以此类推来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在介绍液体压强计的构造和原理时,刘老师强调,为了便于观察液体内部压强的变化,利用压强计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反应出液体压强的大小,这种方法也是物理学中常见的转换法。

四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杨碧君主任认为,“学生们凝神思考,或热烈讨论问题,或开展小组间活动,或与老师进行良好互动,课堂气氛和谐生动”,这才是一堂优质课。课堂应是“动”起来、“活”起来的,教师与学生应带着高昂的兴趣积极高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端正,课上没有一名学生溜号或做其它学科作业,学生的目光一直围绕实验、围绕黑板、围绕汇报的学生、围绕点拨的老师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思考问题有层次有深度,实验操作井然有序,回答问题条理清晰,纠正问题争先恐后,解答习题有理有据,课堂习题检测正答率较高。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学习氛围热烈,学习效果突出。

本节课有待完善之处:一是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同一深度,换用不同液体,观察U形管两侧的高度差如何变化”时,由于水与酒精的密度差距小,实验现象不明显,所以此处教师改为用电子白板演示“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实验。对此,我认为还是用分组实验较好,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亲历实验过程,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二是学生阅读教材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时,建议找几名学生在侧黑板上推导并讲解,而不是学生说教师写,这样能真实地反应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暴露学生在推导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纠错。

参考文献:

第11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市高中教育教学经验,部署20*年高中新课改任务,进一步推进我市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我市高中教育简要回顾及基本估价

十五期间,市人民政府坚持保中间促两头的原则,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有效地扩充了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缓解了高中“择校热”的矛盾。市教育局连续三年召开了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就我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探讨和部署,推动了全市高中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高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大幅度提高。20*年,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8所,在校生22168人。共有普通初中毕业生16864人,升入高中阶段教育的15240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38%,跟2001年相比,将近提高了20个百分点,基本普及了十五年教育。二是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扩充。十五期间,我市新建成*中学、市第三中学、安阳高级中学、市第十中学。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共投入3.9418亿,占全市学校建设总投入的4/7。目前我市拥有省一级重点中学1所,省二级重点中学1所,省三级重点中学4所,*市级重点中学2所。三是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我市积极探索高中学科中心组建设、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案例、优质课等各类评比活动、输送*市学科研修班学员等师资建设渠道,打造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队伍,努力提高高中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现有高级教师5名,享受教授津贴的教师2人,*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00多人,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2人,*市级以上优质课获奖50余人,输送*市研修班学院50多人。20*年,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市级获奖的37篇,省级获奖论文3篇,在省级以上的公开刊物发表24篇。*中学、隆山高中被评为*市级首批校本教研示范学校,*中学物理教研组、隆山高中生化教研组被评为*市级校本教研先进教研组。*十中连续六年获*市重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四是建立健全教研员学科校本教研联系制度,教研组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我市以课堂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点,基本建成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教科研活动、教研组建设、联片教研的互动体系。五是加强高三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高考质量。组织100多名高三教师参加20*年杭州高考备考研讨会。各学科先后召开高三复习课教学研讨会,全市300来名高三教师参加交流讨论,先后邀请*教科院院长、生物学科命题组负责人浙江大学教授讲座,提高了高三教师的复习教学水平。召开高考备考研讨会,对*市二次模拟考试成绩数据统计分析。二模后,曾定煜副局长亲自带队到我市高中学校调研并指导备战高考。

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是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普九”成果需要普通高中去拉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需要普通高中提供生源并保证生源质量。普通高中的发展,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高中教育,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但是,目前,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难的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虽然在量上我们有了重大突破,但要完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20*年,我局制定《*市*教育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印发到各直属学校。我们在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初中毕业生入学率争取达到95%,高水平普及十五年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14.5年。要达成这个指标,任务很重。

二、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的几个问题。

应该说,十五期间,我市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是快的,成绩是明显的,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容我们忽视。

(一)学校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我市现有普通高中18所,其中省三级以上重点中学6所,农村高中和民办高中12所,根据*市五个层次学校的划分,*中学属于第一层次学校,三中、四中、五中、十中属于第二层次学校,第三层次学校只有隆山高中,只占*市的1/24,第四层次的学校8所,占*市级的8/35,第五层次的学校3所,安阳高中未列为层次划分;瑞阳、21中、31中未作为独立学校划分层次,农村高中、民办高中部分规模较小,教学质量偏低,难以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二)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教育强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近几年来,由于我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高中教育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高考取得了一些好的成绩。20*年,*中学重点率创历史新高,高居*市前列,市四中前三本全面提高,人数突破62人,创历史之最。瑞中重点率,四中重点、二本、三本,三中的二、三本率,五中的重点率、二本率、电大率,云江高中二本、三本、专科、电大率,玉海高中重点、二本、三本、电大率均比往年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但从第四第五批次的录取率来看,却呈现减弱的趋势。低层次水平的质量下降比较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受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影响。全省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增加3.8万,招生录取人数未增加。我市比去年报考人数增加211人,增加人数属扩招对象,入口成绩水平较低。今年各档次划线分数比去年提高10个百分点,去年约为20%,今年约为10%,投档分数线提高,该档入围的学生数量减少。市外招生的优惠政策导致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外流较多,好的学生留外地考,差的学生回本市考。二是专科人数掉入电大线明显增多,组档线掉入未上线档人数明显增多,说明不读书的学生增加,基础题失分较大,部分第五层次水平的学校质量较差。三是高中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不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填压式教学、以练代教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学研究不够,复习中盲点未关注,知识点复习不全面,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四是学校管理不科学。质量不理想的学校缺乏团队精神,部分教师的不良教学习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学校搬迁、校长离岗培训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得不到加强

(三)教科研队伍实力不强,不能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需求。

目前,全市在职高中教师1000余人,只能满足一线教学的需要,绝大多数教师只能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改革研究,具有研究能力的教师人数缺乏,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课题研究任务,反思教学的能力较低,实践课改的经验相对不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得不到有效提高。十五期间,我市为了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普及十五年教育,高中教育在量上有大幅度的扩展,但在内涵发展上,却尚未得以突破。现在,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教育基础性的建设,*期间将是高中教育攻坚阶段,所以,我们一定要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大面积地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急待我们同心协力,同舟共济。

三、紧紧抓住高中新课改的契机,扎实提高我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一)扎实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全面提高高中教学质量。

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落实,关系到人才培养和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市从今秋开始在普通高中一年级全面实施新课程实验,各校要充分认识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我市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广泛而深刻的教育改革。普通高中新课程与现行课程体系相比,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体系向素质教育体系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历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与国际相对成熟的基础教育课程相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课程结构还存在诸多严重的问题。首先,在学校课程中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而经验课程则微乎其微;必修课程占绝对地位,而选修课程则微乎其微。课程类型的单一性导致了学生片面发展在所难免。其次学校课程中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语文数理化英语等传统优势科目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三是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长期以来为繁难偏旧所困扰。基于上述问题,新课程改革将实现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比重科目均衡化和课程内容精细化作为课程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从构建多样化的课程类型、均衡的科目结构、完善和优化课程内容等三个层面对原有课程进行调整。高中新课程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而是结合社会和学科发展的实际,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知识,既体现时代性,又反映基础性,同时还强调选择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高中新课程有两大亮点:一是学生选课;二是用学分来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新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新增了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三门课程,学生高中三年总学分必须达到144个最低学分方可毕业。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既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而课改则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20*年秋季启动的普通高中新课改,同志们必须高度重视。一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立足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普通高中课程新体系,力求在改革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现方式、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管理制度这5方面取得突破。要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工作方案》([20*]60号)文件、《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课程改革设置意见》([20*]135号)及《学科实施意见》([20*]136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4号)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教育局印发的关于《*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第一阶段实施意见》做好新课程实施的各项工作。二是学校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开齐开足必修课程,创造条件开好选修课程,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选课的教学管理制度,研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认真执行国家和省课程政策的前提下,积极进行选课指导和学分管理的探索,确保课改顺利实施。三要引导教师努力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新课程倡导的教法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不同表述方式,这一理念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四是新课程实验校本学校要积极借鉴省市二级校本学校的经验,认真做好研究和经验积累工作,及时推广交流取得的研究成绩。*市普通高中课改重点难点项目,学校要落实重点承担研究一个项目,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新课程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五是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新课程理念培训和业务培训,除按要求参加各级培训外,重点通过校本教研、走研训结合的路子,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在课改、校本教研、评价和综合实践活动及校本课程开发四个方面取得突破,并做好其经验的总结和成果的推广。课改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是主阵地,学校是主战场,改革是主旋律。校长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改革全面抓,负总责。分管局长和高中教研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课改上,搞重点突破,要把抓课改作为全年深入基层的主要任务。校长、教导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组长、段长都要率先垂范,具体分工,明确责任,抓好落实。所有教师都要进入新课改,学习新课标,研究新课程与旧教材的整合,不能新课标、旧观念,新教材、旧教法,穿新鞋、走老路。学年末各校都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新课型的集体展示,都要总结并推出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经验材料。市教育局将适时举行新课改课堂教学精品模式展示活动。

(二)坚持量质并举,走高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道路。

在新的形势下,校长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意识。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不仅要重视硬件建设,而且要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学校的办学规模要适度,要有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以校舍、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作为学校建设的目标,以适用、安全、高效为首要原则,使学校建设既符合教育功能的要求,又注重文化氛围,体现学校特色。教育局相关科室要继续抓好各级各类名优教师的评比,研究骨干教师培训的有效形式,为骨干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好的环境,更快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民主平等协同合作、资源共享的教学研究制度。通过校本教研建设,督促教师积极参与到校本培训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过程实质上是教育科学化的过程,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先导,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要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通过撰写教学案例、教学论文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抓好教学基本建设,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促进教学工作向科学化方向发展。要处理好学校的全面发展和特色发展问题。校长要鼓励、支持更多的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要切实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摒弃应试教育的种种做法,努力营造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巩固高中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师生读书活动,大力构建学习型学校。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展校长沙龙、校本教研特色校评选和活动。学校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追求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反对轻负担低质量,重负担低质量,无负担无质量的教学行为,努力克服偏难繁重的现象。各相关科室、教研室要举办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各类活动。各学校要积极做好学科竞赛的辅导,开展各类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加强高考研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考改革、命题趋势,逐渐与课程改革同步。高中新课改了,高考也必将相应地进行改革。今年,省教育厅已经开始启动2009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方案的研究,年底将形成初步的框架,20*年初将出台2009年新的高考和招生方案。市教育局、教研室以及各高中学校一定要密切关注高考改革的动态,切实根据新课改目标和精神,改革教育教学行为,将高考工作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研究。下午我们还要专门就高考工作和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分组举行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关于20*学年的高考工作,我先谈几点看法。一是高考工作要坚持面向全体,分层指导,分类推进。不同层次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高考质量目标,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从抓学科教学的基础入手和“以会考促高考”的思路指导教学工作。夯实学科基础知识,实施分层教学。积极做好增优补差工作,在大面积提高会考质量的基础上,促进高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各学校特别是教导处一定要专门组织高三学科教师认真研究*年高考质量,试题特点,考卷答题情况。结合新课程改革,对高三教学提出新要求,认清高考改革的方向和命题特点,把握高考改革的变化趋势。三是学校要结合实际,准确定位,制定升学预期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和科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研究高考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四是要加强高三教学方法和复习策略研究。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学会探索融会贯通知识体系的方法。学科教师要按照课堂备考复习教学目标达成度100%,复习时间利用率100%,学生学习参与率100%的三个100%要求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复习效率。五是各高中教研员要组织好高考复习研讨会,及时做好*市二次模拟考组织实施、成绩分析和命题特点分析工作,为改进模拟考的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数据分析材料。六要进一步加强校际合作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高中学校在教学研究中取得经验要及时交流,不能搞窝里斗,不能搞信息自我封闭,主张在积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竞争,努力实现全市高考质量的全面提高。

(四)以人为本,着力推进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道德发展。

第12篇

【关键词】广西;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对策

1. 信息时代广西特殊教育面临的“双重弱势”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广西作为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壮族自治区,跟沿海发达城市与地区相比,其信息化程度也相对较低,导致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也相对落后。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跟一般人相比,残疾人这个本来就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特殊教育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筹码,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非但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反倒显出越来越自闭的倾向。信息时代的广西特殊教育面临着“双重弱势”:其一是作为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信息鸿沟,其二是特殊儿童群体与一般儿童群体之间的信息鸿沟。

在信息鸿沟的不断加深中,教育分化更为严重。因此,研究广西特殊教育的信息化,改变信息时代广西特殊教育双重弱势的局面,不仅对促进广西教育公平、促进特殊儿童社会融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改善我国落后地区特殊儿童的处境,促进社会融合也意义十分重大。

在进行感性大声呼吁的同时,我们也要进行理性的思考,笔者认为,广西特殊教育的信息化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特殊教育信息化的途径是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来实施这种向信息化迈进的特殊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教育来培养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特殊教育教师?特殊教师教育的核心内容到底是什么?显然,经过这一连串问题的追问,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时代中的特殊教育,需要以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为本,特殊教育教师的发展需要以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内容,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核心和对策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

2. 广西特殊教育概况及存在问题 广西特殊教育事业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取得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和《广西残疾人教育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两份决议明确特殊教育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任务指标。截至2007年底,广西实施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共有55所,以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为主体,其中,聋哑学校3所、弱智学校14所、综合性学校38所,没有盲人学校,另有20所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26个。2007年,全区有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3526人,其中,小学、初中阶段在校学生分别为11910、1821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3563人,小学附设特教班学生159人,小学、初中随班就读学生分别为8372、1432人。另有民办特殊教育学校3所,学生205人。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生2879人,占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总数的81%。【1】

广西特殊教育虽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最明显也最普遍的应该是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因为特殊教育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基本知识,还需要娴熟的个别化教学和康复训练专业技能。张进清认为广西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有:师资严重缺乏;特教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不合理,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较低;师资队伍不稳定。【2】因此,在教师教育的大浪潮中,特殊教育教师教育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核心与对策 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需要把本土的实际情况嵌入到国家乃至国际的大背景中进行研究。上文已经提到,特殊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工作,在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中,特殊教育教师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需提高教育技术的能力。因此,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已经纳入特殊教育教师教育领域中,并且成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核心。

(1)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核心。从宏观上来看,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核心是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从国际视野上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在由多国专家参加的国际专家会议的基础上,先后于2001年和2006年出版了分析调查报告《特殊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n Special Education)和专门培训教程《针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们的信息通信技术教育》(ICTs in Education for People with Special Needs)。该报告和教程呈现了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当前状态、主要趋势和的国际经验。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决定,准备从2004年起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使缩小和普通中小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差距,逐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弥补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全面实现“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的发展。【3】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特殊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以信息技术推进特殊教育的现代化。【4】2008年,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主办“第二届全国特珠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的活动,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提高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活动成功展示了特教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及其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水平。

从微观上来看,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因为对一线特殊教育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能力最重要的素质,是能够把一堂课课上好的重要保证。特殊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是教师以促进特殊儿童的康复和发展为目标,把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康复训练技能等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在一起,对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教学步骤进行科学而具体的规划的策略与方法。特殊教育更注重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活动,这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个别化差异明显的学生面前,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运用各种不同的康复训练技能,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层次整合,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用不同的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去适应学生,促进学生的发展。

(2)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对策。从宏观和微观来审视,广西特殊教育的信息化都是任重而道远,因此,笔者只是就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这个主题提出以下对策:

①特殊教育教师的区域性共同体发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首先应该是建立区域性的共同体,通过共同体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带动全区的教师发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区域性共同体,就是使教师在物理空间中集聚在一起,以发展特殊教育的“共同愿景”为导向,以特殊教育教师的“身份认同”为标志,以“协商”为实践的机制,以“教学实践问题”为基点,围绕特殊教育中的问题进行“对话”,在丰富实践与充实理论的过程中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师资配备不足、力量薄弱等现象。广西也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机构,特殊教育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很少,普通高校也没有开设特殊教育专业或课程。2009年1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2009级成人高等特殊教育专业本科班开班典礼在广西教育学院隆重举行,全区各特教学校、康复机构的63名学员成为首届新生。

广西特殊教育教师的区域性共同体,是以广西教育学院为平台,试图为全区的特殊教师构建完善的区域性共同体,是广西特殊教育的创新。为使她更好地发展,应认识到师资力量不均衡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截至2007年底,广西实施义务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共有55所,城乡之间师资力量的差距相对突出,即使在城市,特殊教师群体中有的是科班出身,有的是半路出家,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各个学校和康复中心的医务人员和教师配备也不尽科学,专业隔阂也相对较深。这些现实的问题都制约了广西特殊教育的发展,但是,我们要学会把“差距问题”变成“差异资源”。从学习方式上来看,区域性共同体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它强调将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作为基点,引导共同体成员的分享与合作来解决,使教师在共同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形成一种实践智慧和能力。广西特殊教育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也是一种差异资源,基于此,可以引导不同学校和康复中心的教师协商对话,通过对不同的特殊儿童的教学案例、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媒体等等方面进行探讨,使刚进入特殊教育领域的新手教师、经验丰富的专家教师以及区内外各个高校或研究机构的指导专家一起融入这个共同体中,各自发挥自身的作用,共同推动共同体的发展。

②特殊教育教师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发展。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不仅仅依靠区域性共同体的建立,还依托于网络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它为教师的在线学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背景。虚拟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依托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任何人可以在任何需要的时候、在任何地点进入共同体中学习,突破了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使得学习更为灵活和方便。虚拟学习共同体就像一个网络知识仓库,存储着的各种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时刻都在流动着,在这个流动的过程中学习者知识得到不断地丰富和增长,并最终推动共同体的知识增长。相比较学校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不平等地位而言,共同体为每个成员提供了平等对话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得每个成员可以克服自卑、羞怯等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目前,中国特殊教育领域最权威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是“中国特殊教育网”,其中对各种特殊儿童的教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类,提供了较为完善的信息和资源服务。广西也应该构建一个本土化的特殊教育虚拟学习共同体,以带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首先,应培养特殊教育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和能力,这是进入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最基本能力和在线学习的意识准备。其次,进入虚拟学习共同体的教师应能获得他们所需的课程学习资源,主要是一系列的在线阅读和活动,如点击相关专业网站、下载优秀教学课件等。再次,虚拟学习共同体应具有人性化的沟通机制和交互功能。即共同体能支持同步和异步的学习,使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安排,参与即时同步的在线讨论或通过邮件、论坛参与延时异步的离线讨论。这种沟通与交互是在线项目专家或共同体内较有威望的成员引导下,基于真实性问题的对话机制。

③以人为本,广泛发动。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必须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就要求特殊教育信息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广泛发动”的方针。以人为本就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要使教育者和学习者强化信息意识,树立信息化观念,重视信息化工作,投身信息化事业,用人的信息功能推动教育信息化。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力军,担负着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双重责任,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4. 结束语 广西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要以人为本,其核心任务是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化,以使提高康复水平,加快特殊儿童融入主流社会的步伐。笔者于上述提出的广西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化的核心与对策,或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仁斧正。

参考文献

[1]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普通中小学及其他学校综合统计报表,2007

[2] 张进清.广西特殊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8(10):73-78

[3] 李天顺.加快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步伐实现特殊教育跨越式发展[J].现代特殊教育,20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