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教育案例

初中物理教育案例

时间:2023-10-13 16:13: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教育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教育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方式;研究

物理作为初中生必学的自然学科,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科学性,物理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了解自然规律的平台,并且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解,帮助他们熟悉自然界中某些事物发展的本质,并理解一些现象的科学内涵(例如雷电的形成、电流的形成、人体的静电现象等)。正是因为物理严谨的科学性,使学生们接触它的时候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比如对有些现象的解释太抽象,并且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都是以老师授课为主,老师占据了课堂的主体,只一味的向同学们简单的传授课本上的知识,忽略了课堂的灵活性,导致初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存在较大漏洞。因此,借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平台,老师应该在物理教学的课堂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1.结合案例分析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案例一——力学

力学是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本的章节,它是带领学生走进物理世界的开篇之章,因此力学知识授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也会奠定学生们对物理印象基础。在我国几乎所有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物理老师在讲授力学这一章时也是这样,缺乏和学生的交流,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不了主体作用,并且物理是一门相当乏味的自然科学学科,因此,许多学生在接收物理知识时都存有被动心理,有的也只是为了完成学业的需要,并没有真正的去好好掌握。

1.2案例二——欧姆定律

初中物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章就是《欧姆定律》,它作为初中物理课程中最基础的知识章节,影响着许许多多初学者对物理课程的印象以及日后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该章节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很多,而不是一股脑的把所有知识概念都讲完。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物理老师在讲授这一节时一般都是先把需要解释的概念给学生讲解一下,然后把这一章节涉及到的公式(主要是I=U/R)在例题中给同学们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如果不是天生对物理充满兴趣的人在听起来时都会觉得很无聊。这就直接导致了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章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老师留的作业题也是抄别人的,使教学的效果很不理想,教学任务也几乎不能按时完成。

1.3案例三——物理实验课

物理实验课是带领学生走入物理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教学资金的缺乏,许多初中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一门课程,或者是开设了这一门课程,却因为缺乏实验道具和器材,而从未真正上过。这种教学漏洞的出现,损失了教育学生学习物理的最好机会,由于物理知识大多数都十分抽象,初中生基本上无法从理论课上真正搞懂那些知识,而又没有最直观的教学实验来演示,错失了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最佳机会。

2.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

2.1消除力学知识的学习障碍

由于力学知识是物理课程最基本的入门知识,因此学好它对学好物理课程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初中是一个人学生生涯中最容易对事物充满好奇的时间段,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物理的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问,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在上课时带一个苹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实的体验万有引力;在讲授自由落体的知识时,可以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验,用自己的笔、纸片等来感受自由落体的妙处;在讲力是相互的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同学们自己报名来前台互相感受一下;在讲摩擦力时借助实验道具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等。

2.2学习欧姆定律的有效途径

其实要想有效的学习欧姆定律,在老师授完理论课的基础上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开设这一章节的实验课。欧姆定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欧姆定律并不适用于所有物体、导体的电阻不是一成不变的、串并联电路欧姆定律的推广式不同。

这些有关电路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讲解上是十分抽象的,教师只有亲自带领学生,让学生们在实验课中自己动手,体验欧姆定律的实验表现,才能使他们把这些知识真正掌握,否则即使他们掌握了理论要点,也无法真正的与实际相结合。

2.3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

其实以上方法适用于所有物理章节的学习,实验课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课程不能忽视。随着科技的发达,多媒体教学方式也逐渐引入了物理教学的课堂,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施,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学习知识的新鲜感,PPT上鲜活的文字、图片以及教学视频等内容增加了物理教学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要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在多媒体中得以具象化。

此外,改变教学最根本的方式是增加教师授课的趣味性,一个幽默的物理教师和一个死板的物理教师教学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要改变教学方式还需要教师从自身寻找问题,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完成。

作为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不仅要把知识完整的传授给学生,还要让他们能够接受并且消化成为自己的东西。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多媒体教学的方式逐渐走进了千千万万的大中小学校,因此,物理老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的力量来使枯燥的物理知识多彩化。此外物理课程中还应该多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感受物理世界的多姿多彩,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科学的精神,培养他们对物理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红岩.《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案例与分析》.教学实践,2012

[2]代卫建.《初中物理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探究技能的培养》.新课程·中学,2010年9月8日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技能 课堂教学 培养方法 探究

物理学科是基础性的知识学科,它以锻炼和培养学习对象学习技能和经验为主要任务和目标。教育实践学指出,学生主体在动手实验、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等实践活动进程中,学习技能以及学习素养能够充分锤炼和提升。新实施的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纲要也明确指出,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品质培树,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和现实要义,应围绕学习能力品质培养这一核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笔者研析发现,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渲染,还存在着以讲代学、以教替学的现象,初中生学习技能未得到锻炼和提升。鉴于上述感悟,本人现对初中生学习技能在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培养作简要阐述。

一、开展互动探知新知活动,培养初中生互助协作学习技能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割离的独自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深入探讨、交流、碰撞的集体活动。互助协作是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必备的交际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新知讲解中,不能将教师的“讲”包含学生的“学”,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能动”特性,在以教导学、以教引学的深入互动、深刻交流、深切探讨等双边活动中,合作探知新知、双边学习新知、互动传授新知,让初中生在深入互动的相互交谈、讨论等学习实践中,提高其互助协作学习技能。如在“压强”新知教学环节,教师在设置并展示“滑雪者穿着滑雪橇走在雪地上没有陷下去,而穿着普通鞋子走在雪地里很容易就陷下去”的对比画面,开展“师生问答式”的互动交流活动,其过程如下:

师:结合画面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同桌交流,指出,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师:观察所展示的教学画面,小桌子陷下去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压强与压力有关系。

师:如果现在往正放的桌面上放置砝码,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陷下去。

师:如果小桌倒放,上面放置砝码,会不会陷下去?为什么

生:思考研析,指出,陷不下去,应为桌子的受力面积大。

师:总结指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初中生借助教师的有序引导和悉心指导,逐步掌握了压强与压力以及受力面积之间的深刻联系等内涵,同时在师生交流探讨过程中,沟通交流能力、合作互动学习技能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开展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培养初中生观察实验学习技能

教育学认为,物理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基础学科,实验、观察是最为基本的学习手段。笔者发现,在物理学科教学进程中,许多章节单列了实验课,许多课时设置了实验环节,这为初中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载体。笔者发现,许多物理教师忽视物理实验培养功能,学生在实验课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看”教师的实验“表演”,其动手操作技能未得到锻炼,观察分析不够深刻,实验探究能力较低。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的积极功效,在实验课教学中,积极为初中生搭建实验载体,提供动手时机,指导观察分析,认真梳理汇总,提高观察实验学习技能。如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课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综合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技能”,教师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将实验活动交由学生完成,教者让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中,根据实验所需器材进行选择,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此时,教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复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增强初中生使用实验器材的正确意识。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内容,进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动手实验活动,在“动手连接电路图”、“测量灯泡的功率数据”、“观察分析灯泡亮暗程度及功率之间关系”等动手观察进程中,学生记录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开展分析思考活动,认识到测定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和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教师根据初中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讲解,补充完善。在此环节,初中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人”,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亲身活动,实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开展探析案例思维活动,培养初中生辨析概括学习技能

笔者通过物理案例教学活动认识到,物理教师案例教学应渗透和落实新课改学习能力培养这一深刻要义,把案例作为培养和锻炼学习技能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组织和引导初中生进行分析案例条件、推导案例思路、展示案例过程、归纳案例解法等实践思维活动,锻炼和提升初中生辨析概括学习技能。在物理案例教学中,初中生通过亲身探知案例条件、推导解题过程等思维辨析活动,解析物理案例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在教师有序引导和点拨下,通过对案例解题策略方法的总结归纳等辨析活动,归纳概括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锤炼。值得注意的是,教者在学生物理案例解析过程中,要“收放有度”,不能“全部包办”或“放任不管”,应实时、有的放矢的指点。

第3篇

【摘 要】三生教育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说已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虽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但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三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前进步伐,体现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时代特征,它的内容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将三生教育的教育方式应用到物理学中,对学生培养和提高生活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们掌握并理解三生教育的内涵以及创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描述三生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再进一步提出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三生教育;初中物理学;途径

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使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物理学科中蕴含着科学性、人文性、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这些都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现,因此可以说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与物理知识的接收是紧密相连的,是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在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本文浅析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育,有助于物理学知识的传授。

一、三生教育的概念

三生教育的概念主要体现在学校的德育范畴,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个方面的教育,是一个复合的概念,三者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相辅相成。通俗的讲就是一个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能够帮助受教育者树立科学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行为过程。

三生教育的本质即是一种人生教育,能促进人的生存生活与发展,具有实践价值,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处理个人与自我、个人与自然和个人与社会这三层的关系。最终实现能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为人类缔造幸福生活的人生价值。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三生教学的途径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实施的三生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保障,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方面着手,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三生教育,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的途径,并通过这些途径发挥物理教学的教育功能。

(一)物理课上的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自我的关系,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生命、真爱生命和发展生命。要以学生认识人类自然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为基础,才能更好的认识人类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存在和发展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更好的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最终达到生命教育的目标。在物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引用生活实际案例,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接受生命安全教育,规范日常行为,加强并培养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从而能有效的避免危害事故的发生。

在物理教学中最普及的知识是电力知识,它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安全,如怎样安全用电和噪声的控制,碰到路人触电或者在家因手上含水而触碰电源产生的触电行为要怎样有效处理,这些都是关于安全教育的。

(二)物理课上的生存教育

三生教育中的生存教育是关键,主要处理个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存意识属于人生观和心理问题,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认识生存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意义,物理教学通过对受教育者的生存教育,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把握生存规律,学会判断并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物理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物理知识,对学生的生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了解许多自然现象,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观念。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造成的自然资源耗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如能源与人类环境、电子产品对人类身心发展的影响、如何安装避雷设施等,以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电灯、各种家用电器以及电脑的使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电力的知识都是从物理教学中得到的,如生活中用电的常识、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的利用,又如生活中常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在物理学中教师对车速与刹车后滑行距离的计算方法的传授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分析交通安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普及了生存教育。

(三)物理课上的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主要是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三生教育的核心。它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学习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能力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试验性和实用性,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小实验,使学生能够亲自试验制作并展开调查并产生互动,直接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动脑和动手的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生活教育的案例包括光的反射与折射、惯性、热学、电学、声学以及先看见闪电而后看到雷声的原因等,这些都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现象。其中电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知道生活中怎样安全用电;热力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海边及大森林一年气候宜人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维护和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进行生活教育有助于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社会、对自然界的兴趣,感受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最终理解生活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结束语

总之,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有各自的精神内涵,相互渗透又相辅相成,是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潜在的依据。而物理学是一门生动的、人性化的学科,将三生教育渗透在初中物理学中,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实现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并促进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全洪.初中物理教学与三生教育[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3:66-68.

[2]高雷.初中物理课如何开展生命、生存和生活教育[J].中学时代,2013,23:148.

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互联网整合实践

引言

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对教育现代化的推进,顺应教育改革的形势,最重要的是提高了我国的教育水平,提高了初中生的学习能力。物理这一门课程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提高实验动手动脑能力,更是需要信息技术来整合教学水平。首先,从国内外的信息技术发展与教学课程整合应用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现代教育整合需要的是现代型的学习理论作为基础;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就初中的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模式进行探讨,并且,深入的分析此次提出的模式可行度。之后再进一步的以B中学初中的物理教学为实例,通过案例的方式展示出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模式过程;最后,评价此次的整合实践,并指出其中所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确立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从国内外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实际情况出发,研讨其中的价值,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整合的相关基础理论,再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分析,总结方法,最后提出相应的措施。

(二)、解析其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和归纳总结法。

二、解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过程

(一)、实现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目标

初中的物理教学,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学科知识,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养成在遇到问题时冷静思考,正确处理问题的优良习惯。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开拓学生视野,实现整合,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二)、解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原则

初中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需要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若违背了这些原则,效果会适得其反。需遵守的原则有以下几点:

在其过程里必须要有先进的指导思想。信息技术参与到物理教学当中,其本质意义是改变教学方式,改变陈旧思想的变革。这种变革,是一种革命,是必须有先进的指导思想来领导的。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先进的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我们打下了基础,必须要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下,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选择合理的理论作为支撑点,实现整合过程。

在其过程中要紧紧的抓住初中物理特点。有很多的研究成果表明,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能够整合,所以此次整合要紧紧抓住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因此要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性、直观性。

在整个过程中要掌握主次,统一目标。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整合的主体是物理学科,是学生,并非是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分清主次,根据物理教学的目标及学生学习状况及学习需求进行教学效果优化为主线,实现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功变革为将学生、老师、教材、环境等集中为一体的综合性动态学习模式,从而实现将整合的目标与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完整的统一。

(三)、解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设计理念

形成以人为本的物理教学形态。传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律能力都还不是很完善,大多数的学校采取的都是强制性的方法束缚学生,通常是通过外部的作用督促初中生学习,这种方法在根本上忽视了学生本身的内部因素,无限缩小了自主性学习,扩大了外在作用。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应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将物理课程内容的多样化利用物理信息展示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感情。构建全新的教学形态,营造自由,和谐,轻松的学习方式,最大程度的显示“以人为本”的特点。

这种教学形态的优点在于: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之后物理课程的上课形式,上课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建立,然后是学生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新知识;最后是实现学习环境轻松、自由、和谐的状态。

要打造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但受到其智力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其中除了态度,情感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对如何最大限度的获取到知识是很关键的,因此寻找到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理解知识。

信息技术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实现多元化学习的物质基础,学生可以在教师传授为主的方式下,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主动探讨式的学习,信息技术包含的学习方式有:个性化的教学视频、3D实验模拟、网站内容查询等,新的学习方式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多样化选择,能够有效的与教师传授互为补充,实现有机统一。

三、解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模式的构建

教学活动中,都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在整合过程中,仍然需要构建教学模式,形成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结合的体系。教学模式包括五个主要因素:教学目标、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教学评价。

四、解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实践

(一)、解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基础条件

基础条件包括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和师生能力基础。

(二)、解析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成功案例

在前面所讲到的教学模式,运用于B市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由此达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通过实践可以看出:

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不仅实现了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学生实物操作,利用计算机仿真线路的模拟作业,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让整个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将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化,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课堂教学依托信息技术,有利于指导学生发现课堂重点,难点,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结语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快捷方便,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与教学课程相结合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提高,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最终受益的是广大初中学生。因此,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田霖, 新课程下高中学生数学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张正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讨[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20-21.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 教学 问题 对策

物理课程本就是门晦涩难懂学科,初中物理也不同于高中物理,初中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倾向于自然科学知识,学生如果不能从生活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变化觉得课程无聊乏味。为了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普遍适用。现,本就以我国目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心,提出关于适用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几点策略。

一、目前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水平整体偏低

初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比较关键的一段时期,物理也是初中教学课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门学科,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高评优。但是,由于物理知识的深奥难懂,学生学起来非常费力,对知识点的理解也非常困难,物理这门课程只能成为学生成绩单上的落后者。有些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进行物理教学时习惯使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整体教学质量水平偏低。有的学校对物理探究性模式教学中资金设备的投入力度也跟不上物理教学的实际需求,物理实践教学的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整体水平偏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探究性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将理论知识和探究性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的对物理问题进行发现、探索、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课堂教学内容乏味单调,课堂氛围死板无趣

根据对物理教师的调查询问,物理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课时周期短等情况反映最为强烈。就是因为教学任务中、时间短,教师往往不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完成教学工作,只能压缩教学质量,对不常考的知识点选择放弃教学或者是一笔带过。但是,物理知识是严谨而系统的,稍有偏差都能使学生无法完全、有效地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另外,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往往是同时带领多个班级,对物理实践课时的安排有时无法面面俱到,导致部分班级的探究性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探究性教学模式也无法行之有效的开展起来。

(三)探究式教学的教育意识不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加深,虽然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是仍有很多教师受传统应式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育的意识普遍不高。部分学校仍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导致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只会纸上谈兵,对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也逐渐降低,越来越不重视物理这一门课程。

二、适用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一)树立探究式教学的教育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探究性教学是以实验、探讨、主动思考为教学工作的主要重心,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为主要目标。在物理教学中合理、科学的适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兴趣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树立自主学习的价值观。初中物理教师应该树立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的教育意识,在适用探究性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爱好。

(二)设立符合教学实情的探究性教学目标

设立教学目标是每个老师开学时期都会做的准备工作。在设立教学目标时,物理老师应该将探究式教学目标也一并设立了,明确每个学期学生应该要完成的实践任务,合理的安排课时,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不仅如此,同时教学多个班级的物理教师应该结合班级与班级之间不同的学习特性,差别性地设立不同的探究性教学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在设立探究性教学目标时,应该要从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去着手,要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意识贯穿于整个目标设立过程,才能设立出符合物理教学实情的探究性教学目标,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三)涵盖多元化教学内容,创新探究式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的宣讲式教学方式,学生面对教师的灌输式教育,学习的效率往往较低。适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主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通过情境教学、小组探讨、布置探究性作业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在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取舍上,大部分教师都不够灵活,只会依照课程上固有的课本知识来设置教学课程,甚至有些老师习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物理课堂教学兴趣缺缺。对此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结合知名案例,融入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来丰富物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三、结论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符合物理教学事业的发展规律,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广并适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应该积极的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浪潮当中,树立探究式教学的教育意识,丢掉传统教学模式对其的不良影响,积极的探索、摸索符合我国初中物理教学国情的教学模式,创新、丰富初中教学方式,从而满足学生们日益增长的学习文化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顾利娟.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中问题提出的原则和方法[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08:113-114.

第6篇

关键词 :     生活化教学;初中物理教学;

Abstract: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The necessity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is analyzed. Adaptation,guidance and system are the application principles of life-oriented teaching in junior physics teaching. In the stage before,in and after class,it is suggested to create situation of small common experiments in life,naturally guide,timely transfer knowledge,and train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In this way,the practicability and value of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can be reflected.

Keyword: Life-oriented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阶段,新课改中明确指出生活化是物理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活化教学是指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教师结合教学任务把握学生认知规律,贴合学生实际生活,有针对性地选择、组合、设计教学内容,利用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学形式组织教学活动[1]。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和生活要联系在一起,教育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学生要学习教育系统中所传递的知识,最终用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2]。本研究将从必要性、原则、教学策略等方面简述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1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A.满足新课改中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新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3]。为落实“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这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的观察体验运用到物理学习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B.改善偏远地区实验仪器匮乏的现状。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4]。在物理教学中,实验仪器的匮乏不利于教师展示物理现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识。若教师运用生活化物理教学,将实验仪器的依赖转化为对生活中物品的巧妙运用,做一些简单可行的物理小实验,则可改善偏远地区实验仪器匮乏的现状。

C.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初中物理是八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基本概念较多,分类繁杂,规律的关联性较强,较为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物理学科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很紧密,教师运用生活化教学将丰富多彩的生活知识运用到传统物理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更好地开展物理教学工作。

D.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学生单纯将知识死记硬背或许可以得到短时记忆,但想达到长时记忆的效果必须依靠学生对知识点本质的理解。物理学习中仅凭借记忆而非理解不利于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而生活化教学则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提供了有效途径,能够实现单一记忆—理解性记忆—知识迁移的转换。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课中,要让学生记住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但时间久了,学生可能会忘记将声音的产生与振动联系在一起。可以在知识讲解中运用一些生活实例,如弹拨类乐器发声时弦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课上,让学生感受自己说话时声带的变化,提醒学生以后看到声音的产生这部分内容时就摸摸自己的声带,唤起对这一知识的记忆。

2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生活化教学虽然相比传统物理教学有它的灵活性和可迁移性,但教师在运用时仍应注意相关方法,不可滥用,否则浪费时间,不能起到实质性效果。

A.适应性原则。初中物理教学在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学生现阶段可以了解到的生活现象,要考虑所创造的生活场景、教材知识与大部分学生现有水平是否匹配,是否可以做到通俗易懂,所举实例是否实用,要最大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滥用实例。在讲解关于压强的知识点时,举例说钢琴的底座用四块木板垫住可以减小压强就不如用书包带做宽一点来减小压强更让人印象深刻。不是所有学生对钢琴底座都有所了解,这两个例子虽然知识点一样,但后者更贴近所有学生的实际生活。

B.指导性原则。在讲解知识点前准备的引入问题要有针对性、指导性,适合初中生思维,难度适中。在讲解物体内能的改变这一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们搜集生活中物体内能改变的例子并让学生在课上展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例子分类(属于热传递还是做功)并说出理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引导、纠错、补充的角色,要给学生足够空间去自主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C.系统性原则。生活化教学需注意时间分配和知识点的系统性,掌握学习进度。虽然生活化教学要求联系实际生活,但同一课时的不同阶段可采取不同方法。课前,可以搜集生活资料,做一些生活小实验。课堂,可以对课前的引入进行讲解并延伸拓展列举相关的生活实例。课后,可以是对相关习题的巩固或对部分实验的再探究,要做到课堂时间高效利用。初中物理知识点分为很多不同的板块,生活化教学设计中要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例如,从高空下落的雨滴为何不会砸伤人?这既可以引发学生思考阻力的存在,又可以说明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可在同一生活现象中提炼不同的物理知识点,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系统性理解和运用。

3、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A.课前。对于一些需要提前查阅的课前准备资料,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提前布置观察或探究作业。即使学生课前还不明白相关物理原理,若有条件也可先让学生按照操作说明完成相关探究,亲身体验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浮沉子是在讲授物体浮沉条件时经常用到的实验仪器。课前,可以让学生提前自制浮沉子,教师要提前准备操作说明。

材料:空塑料瓶、小玻璃瓶(可用药瓶代替)、吸管、红墨水。

步骤:(1)在小玻璃瓶内倒入适量的红墨水并在瓶口插入截取的一小段吸管,使玻璃瓶放置在水中时整体露出极少部分体积。(2)在空塑料瓶内放入水,让小玻璃瓶倒置在塑料瓶内且塑料瓶上方留有部分空气,最后盖紧瓶盖。

学生们按照说明在课前制作浮沉子,通过动手加深了印象,对新课学习产生了兴趣。课堂上,要和教师一起观察实验现象:用力挤压塑料瓶,观察到小玻璃瓶下沉;放手,观察到小玻璃瓶上浮;用力得当,可使玻璃瓶停留在水中任意位置。这样会更容易建立物理模型,理解物理原理。

B.课堂。

案例1:用眼镜片做物态变化小实验。不仅可以运用眼镜片讲解透镜知识,还可以做物态变化的小实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何冬天从室外进入教室眼镜上会出现雾气,随后让学生对着眼镜呼气,发现亦会出现雾气。出现白雾时,教师要让学生们用手触摸感受一下潮湿的小水滴,不久,小水滴就会消失。出现小水滴时,教师可以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得呼出的气体在眼镜片上变成小水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小水滴的出现其实是气体温度和镜片温度的温差所导致的。这时,教师可以总结液化是因为镜片温度低于气体温度,于是气体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当小水滴消失时,还可以总结汽化的原因。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做的简单小实验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液化和汽化的变化过程,在脑海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

案例2:用窗帘讲解流体压强实验。夏天,教室的窗帘总会飘到窗外,很多同学都会认为是风把窗帘吹到了窗外。但风在室外,如果是风吹动窗帘,窗帘应该飘向室内。和同学们分享这一生活现象之后,教师便可提问:“是什么原因让窗帘往窗外飘呢?”同学们可能结合课本会联想到流体压强和流速的规律: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窗外刮风所以流速大,进而窗外压强小于室内,窗帘自然向外飘动。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一解释可能与已有经验相违背,往往不足以让学生信服。除了利用生活例子来解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还可以当场利用可获取的纸张做实验演示加以佐证。教师可以问同学们:“向两张自然下垂的纸张中间吹气,这两张纸会怎样?”结果如何,同学们一做便知。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对于流体压强的知识会更深刻一些。

案例3:通过“筷子提米”小实验讨论增大摩擦力原理。此实验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自己体验。需在玻璃杯内装上半杯大米(不能装满或装的太少),把筷子插在中间,把米压紧使筷子直立,加入少量水后等米吸水涨开再提筷子,米和玻璃杯会一起被筷子提起。米吸水以后发涨发涩,既增加了米对筷子和米对玻璃杯的压力,又增大了米与筷子、米与玻璃杯之间的粗糙程度,筷子与米、米与玻璃杯之间的摩擦力也增大,所以提起筷子就能把装米的玻璃杯提起来。该实验形象、直观地展示了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变大,摩擦力变大的原理。

案例4:自制密度计。教师可教学生自制密度计,取细圆木棍一根,在表面涂上石蜡,在细木棍一端绕上适量的保险丝,使木棍能竖直浮在水中,上端露出水面1/5为宜。然后,分别放入三种液体(如水、牛奶、盐水)中,可观察到木棍在牛奶中上端露出液面最短,在盐水中上端露出液面最大。实验现象说明,三种液体中牛奶密度最小,盐水密度最大。浮力现象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总是迷惑不解。而自制密度计的演示效果可以更直观让学生感受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加深印象。在课堂上用到的生活化例子常常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以小实验的方式进行展示。应选取易获得,初中生较熟悉,实验通俗简单的材料,教师亦可自己创造相关教具。学生要亲身体验实验过程,这样在理解物理知识时能更轻松。

C.课后。课后生活化教学设计应该被引入物理作业之中。作业不一定都是纸质习题训练,动手实践的任务也可作为作业的一种。习题中要渗透生活例子,贴近日常生活,强调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还可以布置实践作业,在日常作业减负的同时使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的物理知识。

学习完简单机械这一章内容后,要让同学们对熟悉的自行车进行思考研究,查阅资料分析自行车结构哪些部分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自行车手刹是省力杠杆,中轴上的脚蹬和齿轮组成省力轮轴,手把和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使前进的距离变长)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简单机械知识点的理解,又拓展了学生的生活常识,进一步认识了自行车结构。

4、 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器具、生活经验、生活现象、生活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物理教学。若学生只学会了理论知识,却不懂得将物理原理在生活现象中学以致用,就不足以体现初中物理的实用性和价值。教师要遵循适用性、指导性、系统性原则进行生活化教学设计,在课前、课堂、课后的各个教学环节创设生活情境,自然引导,适时迁移知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余礼物理习题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价值[J] .湖南中学物理, 2016,(04):58-60.

[2][美]约翰杜威着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M] .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第7篇

【关键词】初中 物理教学 问题 对策

初中物理这一门学科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物理规律与相关的物理概念,进而能够使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以推动自然学科的发展。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人们也日益注重改革初中物理教学。为了适应社会对物理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就务必要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有效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填鸭式教学仍然存在。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实行素质教育,摈弃应试教育,不得满堂灌和进行填鸭式教学,事实上,经过改革后,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所改变,增加了学生的互动。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和时代的局限,填鸭式教学还普遍存在,这是由于中国的传统教育体制根深蒂固,而且升学的方式没有变,还是以考试为主。为此,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必然会将重心放在考试上,这就直接导致教师在授课时仍然以学生的成绩为中心,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而一味以讲授为主。

2.注重理论,忽视实践。物理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它贯穿于生活的点滴之中。课本中讲解的只是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体会和理解。如果在教学中忽略了教学的实践环节,那么,学生们学到的知识就是“死”知识,而无法将之灵活运用于现实中,由此,物理学习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升学、学校办学资金等的影响,目前的物理教学现实是老师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必须加以改变,否则,教师就无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难以真正掌握这一重要学科。

3.不能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目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扩展到了教学领域,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便体现了这一点。虽然多媒体能够直观地表现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容易造成授课形式花哨而不实用,华而不实的授课形式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做到恰当使用多媒体,如果不加分析地大量使用,就难以发挥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的对策

1.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

教学过程作为师生相互交往,积极互动的共同发展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足实施教学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树立教育民主的思想,真诚对待学生。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独特个表现给予接纳以及需要的满足。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发现自己,展现自己。其次要展现个人魅力,个性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是实现教学日标的首要条件,教师要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用真诚、负责、宽容、幽默等优秀品质去感化学生;使师生间心与心沟通,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 断的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为教学的地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构建新型的教学方式。

2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是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而是越来越广泛地与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的教育活动逐步走向社区,社区的教育资源也为学习的教育活动开展提供了保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本地区噪声的污染与防止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调查活动。

3树立以学科整合为导向的教学观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物理模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变得形象具体,构建山较理想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将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如在电路连接时可通过虚拟电路模型,让学生分清电路中导线的分点、合点,认识电流的路径,在物质的组成和微观教学中,可通过原子和空间模型的构建使学生对原子结构、宇宙空间等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教学方式。《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学校的实验条件都是十分有限的,切合学生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卜分必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不论是实验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有必要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物理教科书以外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如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简介,生活中的物理等,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程空间扩大,树立大课程观。

4树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观念。

(1)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需发展的观念不断的针对教学实践活动而开展学研究,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对自身进行行为反思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困难以及课堂教学研究,有助十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法, 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通过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使自己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学者型”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2)开发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新教材中充分体现现有资源的应用,更加注重知识的应用,它通过迷你实验室和实践活动等小栏目为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学习中的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同时,因地制宜开发教学的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期研究,使物理教学更具社会性。如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和进行简单小制作、小实验等,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三、结束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方式和策略的优化是每位教师应思考和实施的教学行为。只有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赫. 初中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民营科技,2011,11:118.

第8篇

一、新课程下物理的教学反思对于教师物理专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教学为日趋优化的过程。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成为时下教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许多研究性学习“综合探究”;近几年,都有部分中学的开展物理“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许多教学杂志也刊登了很多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文章……可见,各地普遍重视研究性学习。但是如何开展物理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深入、细致地探讨。

另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下实践教学智慧。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过程,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我在初登教坛时,为了教好物理课,经常通过多讲定理、多做习题,但往往学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过反思我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因而我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先介绍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误),激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也有同样的认识),进而介绍了伽里略对此所提出的质疑,接着展开本次课的教学活动。

二、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物理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要转变教学理念,物理教师应加强对物理教学理论的研习,如《物理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杂志开辟的一些栏目的讨论文章对更新教学理念就有许多帮助。

2.丰富物理专业学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物理教师如何提高专业修养、丰富专业学识呢?关键是多研读物理学名著、物理学学术论文、物理著作等。阅读这些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专业素质、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策略的反思

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基础上,新课程下物理教师主要以课堂为中心进行教学反思。

1.物理课案例研究

“所谓案例,其实就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析,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探讨。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大量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时注意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课的听课活动

听课作为一种教育研究模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

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并做了评课,课后,再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物理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课后小结与反思笔记

第9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物理新课改中明确表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要求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使教学内容和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相融合,从而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象物理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借助有效的学习情境完成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的过程。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地走进课堂,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就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顺应的过程。理论要求教学应让学习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

(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在生活里找教育。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从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理论要求教育要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要紧贴学生生活实践,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它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多的知识和原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对于这点,在初中物理上,表现得尤其突出。初中物理所涉及到的现象和原理,很多都是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司空见惯的,很容易就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活实例。虽然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但是他们并不是对物理一概不知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已经积累了基本的物理素材和概念,所以,初中生学习物理更多的不是从课本学习到物理,而是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走向物理。

生活化教学,就是要求教学必须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为基础,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熟悉而真实的现象,从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揭示出隐藏在生活背后的物理规律,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去思考,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实例和策略

一节物理课,一般包括课堂导入、课堂讲授、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环节。我们要贯彻生活化教学,就应针对课堂上多个教学环节,运用相应的生活化教学理念进行物理教学,实现生活化的导入、生活化的讲授、生活化的实验、生活化的作业和生活化的课外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

(一)生活化的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首要环节,其导入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教学环节的展开,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导入环节,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上。如果在导入环节中,注重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或有趣的现象和实例或素材,合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和熟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利用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既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理论知识。

案例1:《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原理,可算是初中物理光学内容中难度最大,学生最难以理解的。如果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一开始就让跟学生说实验方法和原理,然后进行分组实验的话,学生往往不知道实验过程要怎样操作,到最后要得到怎样的实验现象。于是,在课堂导入时,我一开始就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见的透明玻璃杯、水和一张画了小鱼的白纸,跟学生表演了这样的一个“魔术”:把装了水的玻璃杯放在讲台上,在玻璃杯的后面某个位置慢慢的把白纸拉过去,当白纸到达玻璃杯正后方时,学生惊奇地发现,他们看到的小鱼方向,跟原来的方向倒过来了。看到这个有趣的现象,他们兴奋不已,又若有所思。看到学生们刚刚惊讶的表情和思考的样子,我笑着对他们说:老师我能够自由控制小鱼的方向,你们知道是怎么做的吗?通过这样的课堂导入,学生从一开始就带着问题进行实验,积极地探索和尝试,最后得出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利用了生活中最常见最容易得到的素材,再加上魔术般的演示,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困惑点,一下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生活化的课堂讲授

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便是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物理走向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取材于生活,深入浅出地将物理知识讲授出来,同时联系身边的各种生活现象,为课堂增添生活气息,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物理知识理解的更加深刻透彻,应用的更加灵活,使学生时刻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身边,养成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良好生活习惯。

案例2:在《大气压强》这节课中,课堂一开始的导入就取材于生活中常见的水杯和纸片,演示“覆杯实验”。之后在课堂的讲授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利用了大气压强的实物和现象。学生们经过回忆,列举了很多实例:1、吸盘按在光滑的墙壁上,能够挂东西;2、疏通厕所和下水道的橡皮厕吸;3、吸管喝饮料;4、体育课上玩的的吸盘球。得益于在备课过程中,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与大气压有关的实物,在课堂上把实物一一展示,同学们都能通过自己视觉和感觉去观察,去体验,这样的事例不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还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精选贴近学生又令学生好奇的生活素材,选取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和事物,列举生活实例,把这些生活材料物理化,从而使物理教学生活化,让物理课堂回归生活。

(三)生活化的实验活动

生活化的实验活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取材于日常生活中显而易见、随手可得的资源,自制实验仪器进行教学或以真实的、生动的、来源于生活的演示实验赋予学生丰富的感性认识。生活化的实验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实验来源于生活,并不神秘,我们可以用身边的生活资源自己动手动脑去做实验,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和奥秘,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的主动性。

案例3:在《浮力》一节课时,“浮力的产生原因”,教材只是从理论上做出解释,学生很难明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可乐瓶和乒乓球,非常简单的制作了一个“浮力产生演示器”。方法如下:把一只乒乓球放到瓶口处,往里倒水,会发现水从瓶口流出,乒乓球不上浮。因为乒乓球只受到上方的水向下的压力,下面基本没有收到水向上的压力。然后,用手把瓶口堵住,乒乓球一下子就蹦上来了,原因是乒乓球的上下均收到水的压力,而下方受到的压力比上方受到的压力大,乒乓球就上浮了。实验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却非常清晰明了地演示了浮力的产生,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清楚地理解了液体的上下浮力差引起了浮力,部分学生还主动请求,亲自上台感受实验。

教师在备课时要多准备一些学生在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实验素材,多设计一些简单明了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案。因为,生活化的实验不仅具有简便、直观,取材方便等优点,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

初中物理与生活密切联系,来源于生活中的物理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若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生活实例相结合,以生活化的题材为作业,学生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完成。生活化的练习和作业,让物理知识贴近于生活,使学生们发现物理就在身边,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充满了物理原理。

案例4:在上完了《物态变化》的复习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走进家里面的厨房,从中找出至少三个你学过或你知道的物理现象,并写出其中的物理原理。可能同学们早已习惯了以往的纸质作业和试卷,听到这次作业后,感觉特别兴奋和激动,个个都承诺按要求完成。后来,我反思了一下,物理原本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平时的作业不应该局限于书面上的,更不应该只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而要让学生回归到最本质的现实生活中,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停留在课本内,PPT上,更真真实实地通过自己的视觉和触觉去感受,去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巩固知识。

案例5:上学年暑假,某班的班主任要求我布置暑假作业,看到写在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暑假作业,有点于心不忍,于是,灵机一动,来点创新,把书面作业变成是小制作。作业如下:假期利用自己生活或家庭中的素材,制作一个小制作,从中能反映出已学过的物理知识,内容不限,尽情发挥。假期结束,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琳琅满目,简易精美,有利用纸杯和棉线制成的土电话、鸡蛋壳制成的不倒翁、纸皮和镜子制成的潜望镜,纸皮和凸透镜制成的望远镜、纸筒和三棱镜制成的万花筒、塑料瓶做成的水火箭,甚至还有利用以前电子制作里的元件制成的小风扇等,取材方便、生活化,内容涵盖了力学、声学、光学和电学等知识。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有效结合起来,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不仅有效地巩固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也从中得到了乐趣,更加积极主动去学习物理知识。

(五)生活化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生活化的课外活动能充分发掘利用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不仅理解和巩固学过的物理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贯彻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案例6:在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中,我经过与化学科组的讨论和分析,共同编写一本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和化学》。校本课程方案的拟定和课程的开发是以”关注生活,勇于探究,学以致用,促进发展”为宗旨,积极组织引导全校学生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让学生感到物理和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有物理化学。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的事物和情境中,去观察,去探究,去求证,逐渐就形成了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案例7:在上完《压强》这节课后,学生对课后练习题测量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非常感兴趣,还猜想班里面谁的压强最大。有的说是最肥的同学,有的说是脚最小的同学。于是,乘着学生的这股热情和兴趣,我开展了测量压强的课外活动,要求学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找工具进行测量。部分学生按照课本的方法,自己用纸和笔画小方格测量鞋子的面积,部分学生还把自己家里的电子秤拿了回来,测量同学的体重,通过计算,分别把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求了出来。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中要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实施生活化教学,就要从课堂内外的各个环节入手,立足于课本,取材于生活,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课堂更加鲜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物理,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俊谦.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9:72.

[2]茹桂艳.从生活走向物理[J].学周刊,2014,6:138.

[3]张志杰.如何体现物理生活化教学理念[J].考试周刊,2014,65:137.

[4]朱勇.灵活运用生活素材优化初中物理教学[J].理科考试研究,2015,9:66.

[5]周旭.“玩”中学,搭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桥梁[J].中学物理,2012,10:64-65.

第10篇

【关键词】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基础,兴趣是成功的真正秘诀,兴趣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要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探讨的一个现实问题。根据笔者学习和从教的经验,要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巧妙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课堂教学是从课堂导入开始的;较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在第一时间吸引,激起学生学习的主观积极性,他们就会带着一颗好奇、兴奋的心,怀着满腔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容易激起学生参与的欲望。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大量的实践教学告诉我们,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富有启发性问题,将学生带入所创设情景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这样做了一个实验:用一跟小塑料管插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然后用另一根小塑料管在其上方快速吹气,让学生先猜想,再观察其现象与自己的猜想是否一致;通过创设这样的物理情景能迅速激发了学生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释这些现象的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老师多用点心,精心合理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 风趣的课堂艺术,多方面影响学生

授好课不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语言艺术;教师在课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带着愉悦的心情,微笑的面孔走进教室,在三尺讲台上有声有色地传授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感染。实践证明,上课幽默、语言表达能力强、风趣的教师赢得学生的敬佩、喜爱和信任,进而使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结合素质教育的特点,现在的学生,教师们应多进行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当发现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时,我们应及时的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

四、问题教学法,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探索的动力来源问题,学生积极思维与主动创新的源泉也来源问题,在初中阶段进行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系列集趣味性、艺术性与科学探索性融为一体的问题。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有效培养和激发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五、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课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及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科的同时,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讲到“阿基米德原理”时,提到阿基米德在澡盆中洗澡时,发现有水从早盆中溢出,使他产生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灵感,由此,他鉴别出了国王的王冠并非纯金所制。课堂气氛活跃,当讲到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时,有意识的提出历史上曾有一位学者叫赫曼,为了验证闪电与他电是否带同种电,竟被雷电击死在实验台上时,课堂一片寂静。当讲到秦始皇在建阿房宫时用磁石来防刺客时,课堂上又是一片活跃气氛。

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实验课中,教师设计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实验,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数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懈的努力获得的成功,会极大地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带领学生自制一些实验教具,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引导学生进入科学的殿堂,如果学校定期地举办成果展示会,把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一些仪器、模型展示出来,就会使他们有极大的成就感,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八、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也广泛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它是一种先进的、高科技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物理教学引入了新的境界。随着多媒体教学走进物理教学中,不仅可以节省老师们用于板书而浪费的大量时间,而且还可以演示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便演示的实验现象、物理图景、物理过程等,而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直观的演示出来,使学生百闻不如一见。所以,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教学,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探索、去获取知识,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才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只有真正做到主导作用和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有效而适时地调整教学活动,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很短暂,遇到较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即使是小困难,也会让他们很快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想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对学习物理感兴趣,并且是持续稳定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去努力、去思考,才能保证学生学习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M] .京: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韩玉秀.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团.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6).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教学情境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教师在实际开展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够对初中物理知识产生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信息化手段运行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保障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信息化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的重要方式和引领,其在教学中呈现出的作用和价值是不可忽视的。本文重点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模式的具体作用,并阐释了实际运用策略。

一、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信息化教学展现出了一定的优势。首先,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变革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推动了物理教师角色的转变。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其次,信息化教学会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让初中物理教师获得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微课、微视频等。同时,在教学中,依托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知识(如物理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图片等)作为铺垫,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以此让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接触更多的物理知识,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更快地积累物理知识,培养自身的物理素养[1]。最后,信息化教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为学生呈现出生动和形象的内容,学生不再学习单一和枯燥的物理知识,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化的物理教学手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学习目标也能更好地达成。

二、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常情况下,利用信息化情境教学丰富和完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2],运用视频或图片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身处在完善的教学情境之中的学生会对物理知识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进行深度思考。以“弹力和弹簧测力计”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材中呈现的实验内容进行描述,在多媒体上展现“弹力和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学生从视频中了解到实验的具体细节之后进行相应的实验,随后教师将学生的实验和演示的实验进行对比,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初中物理教师自身要拥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模仿,随之对物理知识进行合理的迁移。教师在教学之前,要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信息化教学内容,让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手段得到提升,最终形成较强的信息教学素养。教师可通过精品课程、教学成果建设,跟随学校的培训团队,接受专业的信息化讲师培训。学校需要为教师提供信息化交流的空间和机会,组建信息化教学交流平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分享。另外,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重要平台,创建QQ群、微信公众号等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三)创建信息化物理教学平台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创建和完善。依靠学校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建立统一门户的在线学习系统,以教、学、管、考、评五大环节为主线,打造素材中心、课程中心、个人空间、学习社区和系统后台管理等几大功能模块。其间,借助数据智能化分析和处理形式,实施教学管理。教师可以制定相应具有特色的视屏案例和课件,构成学校资源库,上传至素材中心。课程中心支持灵活搭建物理课程,课程内容组织框架具体为:章、节、知识点。由此,通过创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开展初中物理信息化教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成效。

第1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物理是学生在整个中高等学习生涯中初次较为系统地涉及自然科学类科目。初中物理的良好学习习惯养成对学生日后进行其他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学习具有引导作用。充满乐趣而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物理科目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师的负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为标尺衡量课堂教学效率。从学生的角度减少了无用功的浪费,从教师的角度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提高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自我效能感。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二者的综合提高有利于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促成。

一、构建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的作用

构建高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课堂是一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有机互动的三维网络知识互动体系。高效教学课堂模式,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学习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提高是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动力,当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得到最大发挥时,学生对物理科目的学习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同时具有较为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适宜强度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物理学科保持热情的保障。

构建高效初中物理教学课堂可以减少学生和教师不必要的繁杂学习形式,通过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教师可以避免相同内容的重复讲解,学生可以避免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的不必要重复学习,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出发,同时减轻了二者的负担,提高了二者的效率。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入,教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课业精简,减少不必要的课后作业,学生负担也得以减轻。同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当堂内容当堂学会的好处,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将课堂和自由还给学生。

二、构建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的策略及分析

1.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的重中之重是发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通过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有效把控课堂,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教材都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较高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理解。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变。

(1)召开主题班会,讨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主体意识教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讨论,深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理解课堂是学生自己的,教师和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起辅助作用。

(2)充分利用教学内容特点,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教师可以利用物理教学内容的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展现学生的重要性,突出体现学生自主能动性的重要作用。部分物理教学内容是以实验为基础产生的,教师可以抓住实验的动手性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通过学生的直观感受,再结合教师的内容原理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本质。

2.加强探索教学,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初中阶段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具备发散性思维的学生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时,会有多个出发点,会有多种答案,并且能从中选出最适宜的答案。这种多方向辐射的发散式思考方法,使学生具有探索创新的潜能,在质疑反思中得到提升。在初中物理课程学习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将物理知识体系中的知识整合起来,建立合理有序的物理知识体系,为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3.巧创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情境的创设影响着教学课堂氛围的把控,同时有利于积极课堂气氛的形成,形成活泼、互动的课堂生成。良好的课堂生成也有利于教师们形成良好的教学预期,同时良好的教学预期又能促使下次良好的课堂生成,这样的良性循环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对物理科目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交流和拓展。合作学习使物理课堂变成一个交互式的三维课堂,充分调动各个学生的不同特性和优势,将整个物理学习课堂变成一个自主、活跃的学习场所。

三、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教学实施

针对以上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提出,通过以下教学案例的演示,进行教学实施应用探讨。

1.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案例:如,在进行《光的直线传播》课题学习时,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组成小组,通过教师对实验操作的基础步骤讲解,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器材组装,实验进行时,负责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记录。实验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使学生对实验初步的原理感性理解。在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过程中,教师进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的讲授,通过蜡烛的各种成像原因分析,向学生讲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扩充已有的内在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案例:在学习《认识电路》这一章节时,通过对各节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进行实验课学习,让学生体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电压的特点。给学生准备若干灯泡、电线、开关、电源等,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引导学生合理设计电路图,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在自由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学生会对电流电压及串并联电路特性探索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能尝试提出多种解决方案。教师在实验课结束时,可以对学生的电路设计进行点评。学生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学生的解决方案多种多样,从而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启发,使学生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

3.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案例:在《滑轮》这一课题的学习中,通过组织学生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实验教学课堂中,由于实验本身的特点,学生必须进行合作互印=淌可以让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角色分配,有人记录数据,有人实验操作,通过有机合作,实现学习中的互动合作。通过实验体验,教师进行引导提问:各滑轮组分别由几股绳承担总重力(g),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间的关系。可以列表探究,通过学生分配合作,测力计示数记录、绳的股数记录、承受力的记录,而后进行讨论分析每股绳所承受的力有多大。总结后在教师进行实验原理讲授后,有机结合实验进行探讨,充分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构建初中物理高效教学课堂,主要是要调动学生的质疑、探索、反思能力,通过对学生自主能动性的调动,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辅助教育,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已有的条件,加强教学后的反思分析,总结经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高效物理课堂中的共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