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

时间:2023-10-13 16:13: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识字教学经典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识字教学经典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地方课程建设;读书育人

【创新点】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弥补了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更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需求。

在充分解读我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丰富内涵,共同发展”,及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较为复杂,相当一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情况,文化背景不一,导致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素养与城区学校学生有一定差距等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发了富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三小(小书本、小活动、小课型)”地方课程。

该课程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培养,体现了语文课程学习渠道的广阔性,学习时间的延展性和资源选择的自主性,突破了国家语文课程内容经典却不够丰富、指导性虽强实践性不够、他育为主自育不足等局限性,实现了语文的更深层次的润育。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校本课程开发案例丛书――校本课程开发:上海经验》指出:教师必须根据国家课程标准或其他的课程文件,在自己的专业活动范围内,关注对象的需要,做出课程设计及其他决定;学生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样也应有自己的课程的权利,他们有权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选择课程甚至老师,规划自己个人的学习方案。

【案例】

溧水第三小学的地方课程很好地诠释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丰富内涵,共同发展”。学校以读书育人为特色,以“诵经典文,立君子品,做有志人”为人才培养目标,立足于三个“小”(小书本、小活动、小课型),丰富了语文课程,在活动性、灵活性、个性上做文章,强调读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课程育人。

“三小”的内涵为:

1.小书本――这是相对于国家语文课程规定的语文教科书而言的,在语文学科学习需要的促发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选读的课外书。这是可以由学生自己规划选择的课外教材,体现的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过程中的自我选择、个性选择。这注定了学生对其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

2.小活动――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在活动中成长是符合孩子天性的。每年11月的“红领巾读书节”和6月的“享阅童年”读书活动是学校经典读书活动,届时会征求学生、教师的建议开展丰富的活动等。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中,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展现了自己阅读的成果,生命在书香里得到浸润和成长。

3.小课型――指的是一、二年级的“自主识字课”和三―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指导课”。重在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活动进行指导,提供展示平台。从制度上对学校的地方课程进行了保障。

在课时设置上,从国家规定的语文阅读教学课时中拿出一课时。隔周安排一课时,每学期上到10次左右。

课的类型也很丰富,如一、二年级的自主识字课,可以开展自主剪贴识字交流活动,可以带学生现场参观亲身体验识字活动,还可以在阅读中识字……三――六年级阅读指导课类型也很丰富,有阅读方法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实践活动等。地点形式多样,现场交流,阅览室阅读,与作家零距离互动……

课程内容及结构如下:

1.一、二年级开发的校本课程为自主识字课,使用的教材为自编的自主识字课本共四册:《我们上学了》《可爱的校园》《美丽的家乡》《有趣的节日》,充分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融入校本课程中,让学生时时处在识字时,处处成为识字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阅读中识字。

2.三―六年级开发的校本课程为课外阅读指导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阅读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合语文课本,依据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编写了课外阅读指导课校本教材《阅读指导课案例》,它是语文教师上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指导手册,为教师选择课外阅读课的内容以及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提供了较好的范例。它也是学生更好地、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的范例。

――方法篇。注重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有:学会查资料,学会浏览,学会择书等二十种左右。按“指南针”――“跟我学”――“我能行”结构编写,列举的读书方法只作简要介绍,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感悟。

――实践篇。“校本教材更重要的是一本活动手册。”我校编写的校本教材是学生读书活动手册。在教材中编排了近六十次读书实践活动,有的是随课文拓展的活动,有的是与课本有关内容整合的实践,有的是课外读书交流会……以提前布置――认真准备――集中展示――综合评价为活动过程,把教师读书,指导过程与学生读书活动融为一体,努力以一次次活动带动学生看一本本,一系列课外书籍,以一次次展示,一项项评价,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加油站”在每篇教材之后设有“读书加油站”,以读书记录卡的形式呈现,学生既可以阅读教师推荐的有关篇目的书籍,也可以阅读经典名著,把每周的阅读情况记录于“加油站”中。表中有父母的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和学生自主读书的内驱力,在家,校协作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益终身。

――“推荐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学生的阅读实际,向学生推荐了八十本(套)左右图书,供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为学生、家长购书指明了方向。

学校利用校园现有的布局,在走廊、墙壁、班室、专用室,甚至草坪、花坛布置了形式多样的名人读书箴言,学生自创的小小读书书画、格言,充满古雅气息图文并茂的诗文匾额等,力图打造出具有浓厚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使校园“处处是教育之地”,在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中体现出校园文化。

第2篇

瞿靖中心小学   雷志琴

2010年的11月10日带着一颗渴望而又真诚的心来学加国培小学语文培训。在这次培训的过程中我聆听的多位教育专家的生动、形象而有精彩的讲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业务知识。同时我也深深地干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我决定细品所学,总结所得,把此次培训的所学、所得用于现实教学中。下面我就如何设计好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心得:

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阅读成为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必将对它们日后的阅读,包括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阶段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落实以下几方面的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注重落实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第一,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第三,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达到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目的。第四,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要顺利达到以下目标,我觉得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贯采取以下策略。

1、 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入学前学生的认识的字都很少,入学一段时间后,他们就逐渐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从而为阅读奠定了一点基础。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所以,即使课文中没有生字,好多学生也会一字一顿地读,或者回读,难形成连贯的语流。因此教师应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作为教学重点。课堂上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可以采用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对于较难读的句子,教师可示范甚至领读。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习的经验,切实过好认读关,从一字一字地读到以词或以词组为单位进行阅读。

2.感受乐趣,启发对话

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加工处理课文的符号信息,与课文和作者对话交流,受到课文丰富内涵的影响。于是学生体会到阅读可以跨越时空,将世界各地的风光尽收眼底,将古今中外的人物一一道来,其乐无穷。渐渐地,这种阅读的乐趣转化成需要,而需要又是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原动力,是学生阅读积极性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低年级阅读教学必须从激发阅读兴趣开始。然而文字毕竟是抽象,对初学儿童来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借助课文插图、实物、音响手段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猜想、带着向往进入阅读,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3.自主阅读,感受语言

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是在教育影响下与客体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建构的,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又使体验、感悟这种心智活动成为可能。因为阅读是一种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主体,是阅读行为的发行者和操作者,而且自始至终决定着阅读的目的、任务、方式和效果,所以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理应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位置。

总之,这次培训我收获的不单单是专家们讲解的内容,更是一种理念,一股动力。我会抓住这次机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努力实践,在教学岗位上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新时期的优秀教师。

通过这次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案例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这次培训中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也听了许多课堂教学实例,我明白了课改的真正意义,从大处说是为了国家在21世纪的发展,而从小处说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所以,进行课改,落实课标,不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每一堂课中和教师的一言一行中。课堂中少一些做秀,多一些本真,也许才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的王安存老师作了《经典诵读专题》的典型发言,在她的发言中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懂得了要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就必须让孩子们多读书,多写作。让孩子们在“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的引领下飞扬。我异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为我提供了让我从自身出发寻找差距,反复的琢磨和钻研,不断的反思和总结。对我来说,不论从理论还是教学上,这都是一个让我进步的有效良机。 二、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们学校的张秀红和郭美玲老师作了《合作学习与主题学习》的报告,她们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例,以详实的案例、真实的体验娓娓道来,让我们对合作学习与主题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进行学习而导致课堂教学进度放慢,但是,我认为表面上看上去进度慢了,教学任务似乎没有很好地按时完成,但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慢”还是有效果的。除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知和领悟得到了落实之外,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了很好的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进取精神以及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和增强。在课上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对重点问题的梳理。很多时候都是我们的学生不会找问题,会的、不会的弄不清楚,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加以引导,把重点问题找到了,师生共同有目的的学习,这样就会简单多了。在讲课中,多注重学生的理解,少讲、多读,多读,学生能理解的、能自己学会不讲,对一些学生理解不好的或不透彻的,这时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这样学生学得轻松了,老师也不觉得累了。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根本改变,使语文课堂成为探究课堂,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 

第3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1-0217-01

时至当下,有很多学者认为,中国的学校教育要立足本国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加强教育的本土化意识。笔者也认为这一观点是非常正确的,中华民族拥有非常久远的灿烂的文明,在民族传统文化中积淀了大量优秀的经典,而这些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真正的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而让人遗憾的是,如今这些“精髓”正渐渐被淹没在世界文化大同之中,以语文学科来说,这种现象尤其突出。

一、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烟花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我国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此外,佛教和道教也是主流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诗词歌赋、水墨丹青、仁义礼智信等。

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充斥着外来文化。作为主课的英语和数学完全来自西方,而语文和历史这两门被视为传统文化集中体现的科目,却在很多学生看来是索然无味的。所以,探索一种传统文化思维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迫不及待的需要。

二、传统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现状

语言是保存一个民族文化最长久的方法,同时,语言也是改变一个国家命运的有效手段。二战中的日本对中国曾经试图通过改变语言来改变中国的文化。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表现不足的现象主要有:

(一)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受到了阻断

这种现象在初中阶段比较明显。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这几年,中学语文课本中虽然增加了一些古文名篇,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途径,但相对于我国庞大的传统文化来说,其所涉及的方面还是非常有限的。

(二) 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基础的惯性思维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直以来,我国都有着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基础的的现象,这个是与当下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方向,只能将人文类的学科抛之脑后。语文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显得弱不禁风。语文学科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人文性和工具性。所以,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基础的惯性思维直接导致了学生文学修养不深、道德境界不高的局面。

(三) 传统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

今年来,外来文化迅速占领我国的文化领域,盲目的追星族、星座学说、好莱坞电影、现代科技产品等等,出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当然也包括语文的课本中。这些外来的文化有其优秀的一面,也有其糟糕的一面,在吸收的过程中,我们忽视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照单全收。这样使得我们的传统文化显得岌岌可危,因此,拯救传统文化,让几千年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重放光彩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三、如何在传统文化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

(一) 注重识字表达的教学案例

下面是某两个同学电话通话中的一段话,请找出下面四句话中表达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①你还是为迎接北京奥运会即将马上召开给我们“清江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品都可以。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②你看,我们班已有十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子交给我,③我给你们点拨点拨。④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本月底。综合分析以上四句话,可以发现答案就是:①“即将”和“马上”重复,需要删去一个;②将“连我在内”提至“我们班”之前;③语句不得体,应改为“请老师点拔一下”或者“我们共同来斟酌斟酌”;④改为“交稿日期本月底截止”或“交稿日期截至本月底”。

(二)注重诵读教学案例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不仅仅是记住书本知识,更是一种文化熏陶。

在朗读的时候注意断句的划分,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通过这样的断句读出来的非常的有感彩。如果这样来读下面 “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这句话,你会发现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语句本身的那种力量没有被展现出来,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足够重视诵读教学。

(三) 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课堂,让传统教育活起来

第4篇

为此,我县小语学科确定了以“调研”为途径,深入一线,重心下移,发现问题,了解教师需求,依靠“研训”为载体去激活和催生教师专业成长,以“阅读”奠定基础,追求广大语文教师“快乐教学、幸福生活”为目标。

2009年,我县小语紧紧围绕全局教育教学宗旨,努力践行教学研究、引领、服务的职责,开展了一些工作,收获了一些成效。

一、 深入调研,挖掘问题

1、在关于对本次课程改革的态度上,仅有5人选择了不支持或无动于衷,但是其中只有2人选择了对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标“不认同”。在对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和方式的态度上,共有97位(92.38%)教师选择了“通过创设一定的条件可以实现”,有8位教师选择了“过于理想,难以实现”。

2、关于对课程和教材的认识,有35人(33.3%)认为现在的课程设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新课程教学中课堂容量较大,现有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并建议能够增加一些学科的课时。教师们普遍认为“新教材比旧教材要求高了,难度大了”。

3、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的调查。教师在备课时使用的参考资料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生练习册、教参、教材,只有23人同时选择了课程标准,仅占21.9%。

二、 阅读奠基,夯实教学

课改行程的艰难,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学应该深深扎进阅读的土壤里。为此,我县将2009年定为“师生阅读年”,着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目标明确,推动有力,措施具体有效,活动开展,成效日益显现,影响不断扩大。一路行走,一路收获。

共3页,当前第1页1232、举办读书报告会。为了让教师开阔眼界,拓展视野,提升思想,提升品味。4月上旬,特邀江西省特级教师、原吉安市教研室主任刘武德老师作了题为《师生共读师生同乐》的报告。在长达二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刘老师站在生命成长的高度,高处着眼,小处入手,从读书走向、诵读经典、读写结合、与思考同行等多角度、多层次阐述了读书方法、读书内容,从容讲来,思考深刻,举例丰富,分析入理,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使大家对教师为什么要读书、如何读书、应该读哪些书,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3、成功举办万安县“新华杯”师生读书知识竞赛。为了倡导“阅读丰富人生,读书使人智慧,建设书香校园”的理念,引导广大师生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5月28日——29日成功举办万安县“新华杯”师生读书知识竞赛。旨在通过读书知识竞赛,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与文明对话,与经典对话,让广大师生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慰藉,从书籍中荡涤自己的心灵,从书籍中享受教与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学校初赛和县决赛。5月20日以前各校以读书为媒,建立“学习共同体”,紧紧围绕全县的总体实施方案,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师生读书计划。一个个主题鲜明的读书活动,不但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唤发了师生的读书激情,把全县的读书活动演绎得多姿多彩。县赛时,经过笔试角逐,实小、芙小、枧小、窑小、韶小和桂小代表队进入决赛。决赛采用口头答题形式,挑战“四关”,即“别无选择”、“舍我其谁”、“信心百倍”和“勇担风险”。在表彰仪式上教体局局长郭白云对此次读书竞赛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继续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引导师生爱读书;二是要创造良好条件,保证师生有书读;三是要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

4、让“经典”走进师生心灵。

每天早晨,各校都安排“读书时间”;坚持进行“聆听名段,欣赏名作”的感悟经典历程:聆听中外名曲、古今诗文、经典故事、、、、、、这些经典之作经日积月累,给予了学生文化营养,浸润了传统道德思想,丰盈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实验小学和桂江小学制定了《2009年师生共读经典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全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加,低年级学生以《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为主,中高年级学生及教师以《论语》为主。通过经典背诵竞赛、个人考核过关的检测学生诵读成绩。现在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2456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

教师以背《论语》为主,平时以自学为主,利用例会时间进行抽测或集体测试(集体测试以写为主)。从校长到同志,从后勤到一线,只要是实验小学的老师人人都要参与。现在学校已检查完《论语》的第一、二章。诵读《论语》已作为本年度教师基本功主要内容之一,年终必须过关。

2009年4月23日和6月16日的《井冈山报》两期刊登了实验小学“师生共读经典”活动的报道。

三、研训结合,提升素质

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研训结合,突出主题,攻破难点是我县小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的宗旨。我们认为,教师素质的提高依靠“竞赛+培训+阅读”。竞赛是锤炼,培训是提高,阅读是养分。并且形式要创新。我县在走“主题式教研”发展之路方面作了努力:

各校从问题入手,寻找教研突破口。以学科教研组为平台,开展了大量“主题式”教研活动,活动程序为:“发现问题—确定主题—行动跟进—实践探索—揭示问题—寻找对策”。建立一种“包容、共生”的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科教研组建设,从而达成开放性评价和互助式教研。

为了搭建平台,促进更多语文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县教研室09年相继召开了“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优质课竞赛暨观摩研讨会”、“小学语文合作教学竞赛”、“小学语文教师光盘教学(模式一)优质课竞赛暨观摩研讨会”等主题教研活动。面对的对象有中青年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实现了老、中、青共参与、共提高的目标。其中涉及的主题研讨内容有:一、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三年级的片段作文教学、四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和五、六的阅读教学(分精读和略读)。让参会人员带着问题来,满怀信心回。活动主要采取竞赛、培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推进:说课、上课、评课竞赛——专题讲座——观摩优质录像课——研讨交流——总结(论文、案例评比)。以此平台,营造平等民主的教研氛围,坚持了问题从教师中来,坚持了在教学中研究,坚持以研究促教师发展。我们没有响亮的口号,靠着朴实、扎实的实干,靠着教师“把自己摆进去”的真正参与,促进教师成长的真实变化和课堂的真实变化。

四、教学实践,亲近课堂

“课堂是我们教师的根,教研员永远不能脱离教学一线,要永远保持教师的身份。”这句话我们铭记于心,根植于课堂。

1、送课下乡。为发挥学科教研员、市县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县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小语学科送教下乡。这一活动为广大乡镇教师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例。

2、教学实践周。为了引领乡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我县经常组织教研员到乡镇学校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活动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每个教研员到校后接一个教学班的教学工作;二是教研员站在理论前沿,贴近改革实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方面作专题讲座。理论与实践的磨合,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零距离接触,不仅提升了教研员自身的教学素能,而且加快了乡镇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共3页,当前第2页123反思与展望:

根据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县在今后课改中工作将适时调整工作策略,着力加强以下几项工作,进一步促进小学语文课改在我县的常态化推进。

一、阅读先行,成立读书会。朱永新教授说过: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为此,我们将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让更多有教育思想、有反思精神、有理想激情的优秀教师聚集在一起,探讨切磋,互助共进。让阅读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和行走的姿态。

三、树立身边的榜样,以“案例”激发教师成长。

我县不乏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这些优秀的教学经验,总结、推广、应用优秀教师教学经验,本身也是课改工作所关注和推崇的,是课改工作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很有价值的培训工作。将举行“小学语文名优教师教学经验研讨会” 通过展板、执教示范课、作专题报告、同事介绍、教研员点评、对话、研讨等全方位地展示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多年形成的优秀教育教学经验。

四、以课题研究助推课改创造性推进。

第5篇

一、课题名称:《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 问题提出的背景:

当中华文化开始摆脱弱势文化形象,挺直胸膛再次走向世界的时候,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化便有了新的自尊与自信;当国人下定决心“走自己的路”的时候,对本民族文化又有了新的选择和期待;当国人再度用新的眼光打量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赫然发现它竟是一个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智慧之源,这就是——国学经典!

童子诵读国学经典已不是新鲜事,自从由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发起,由全球经典诵读推广第一人王财贵博士倡导(于九八年起在香港),业已整整十年之久,十年的经历,成果数不胜数,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今天我们将此话题重新提起,意在从目前轰轰烈烈的背诵之中,从各地你学我仿的表演之中冷静下来,更深层次地反思国学经典的正确位置。

(二) 选题的意义:

1、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

2、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已渐成风气。

3、“以德治国”应从孩子开始。

4、国学启蒙与素质教育可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 调动学生德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培养人、造就人、成就人。

(二) 保证学生在全球化大潮中关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三) 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判断能力、领悟能力等等是极有帮助的。

(四) 让国学经典堂堂正正地走进学校,大大方方地“占领”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耳濡目染,达到陶冶其高雅情操、锻造其文明素质之效果。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

近几年,国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各界人士所认可,而且各界仁人志士倡导了许多活动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儿童中国文化导读”工程、江苏省扬州市的“小学古诗文辅读实验”、中华孔子学会成立的“国学启蒙馆”、济南市大明湖路小学开设“国学”诵读课等。

从国内外领域的研究趋势看,古诗文诵读在国内外华人圈已逐渐达成共识,国学渐渐被世人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目前,国学启蒙的响应者已有很多。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 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现行幼儿、小学文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中缺失人文素养的问题:

2、国学经典正式列入课程以后学生学习负担的研究问题;

3、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

4、以儿童学习诵读国学经典带动家长、影响社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普及的问题。

五、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一) 课题界定:

1、国学的含义。国学范围甚广,内容丰富,大致可归纳为“经、史、子、集”四部,因此,我们要从国学中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作为教材,由语文教师根据国学教育的目标,结合国学教育的内容实施引导。

2、国学启蒙的含义。启蒙,启,有开导、启发之意。蒙,昏昧无知的意思。启蒙是开发蒙昧,教育童蒙的意思。国学启蒙之含义:其一,以国学(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来启发蒙童;其二,仅对儿童进行国学的初步发蒙,使儿童具有初步的基础的国学方面的入门知识、修养、能力。

(二) 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教育界前辈张志公经典教育的理论观点:

2、香港国际文教基金会董事长国学大师南怀瑾经典启蒙教育的理论观点:

3、王财贵《国学启蒙教育说明手册》,其中关于国学启蒙的理论,阶梯、实践等等都说得很详实;

4、明末教育家、理学家陆桴亭的记性、悟性非同步发展的理论;

5、教育之父陈鹤琴先生早期识字教育理论。

六、选题可能存在的困难:

(一) 有部分家长不理解、不配合。

《国学启蒙》教材使用的家长调查问卷(原总人数:99人)交卷总人数:79人,占总人数的79.8%。其中,能和孩子一起读国学的所占比例:30.3%:偶尔读过的占比例:33.3%:但是在“您认为小孩从小学习国学有必要吗?”在“很有必要”的选项中所占比例:72.7%。这些现象在很大意义上决定着本次研究的成败,因为学校的学习时间有限,语文也有本身的教学任务要完成,而国学经典的诵读大部分是需要反复记忆和诵读的,这都需要由家长在家中督促解决。

(二) 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

尤其中高年级一些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学习教材知识都已经力不从心了,更何况是教材外的国学知识。对于这部分学生只能采取分层教学,量力而行,不能强迫,但最后势必造成学生之间水平的较大差距,教师要做到平衡和协调有一定的难度。

(三) 学生的惰性和厌学情绪。

要学习国学并取得一定的成果需要一个繁琐反复并且必须持之以恒的过程,而小学生由于其心理特点的局限性,很难长期专注于一件事情,尤其是对于比较深奥难懂的国学经典的学习,很容易就会产生惰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学习国学的兴趣上不断地狠下功夫,这势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四) 教师国学水平以及教学积极性不高。

1、时间少:快节奏的生活,信息时代的到来,营造了一个浮躁和喧嚣的世界。教师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安静地享受阅读。而在闲暇里特意来主动自觉地学习国学的,将国学作为阅读资料的,更是少之又少。

2、没有学习国学的环境氛围:因为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很少,只有那么五六篇小文章,在这样的境况之下,任何一个教师,凭借教参以及其他的教学资料,也能基本上对付得了,因此,他们学习国学的积极性自然就不高了。正是这种种的原因,导致目前小学语文教师的国学功底不深,以至于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常常出现笑话。

3、缺少这方面的培训:虽然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不间断,但是那些继续教育绝大多数都是对于教学内容和教育理论,政策的培训,而从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关于“国学素养”的培训。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一) 研究内容设计:

一年《弟子规》、二年《三字经》、三年《千字文》、四年《大学》、

五年《孝经》、六年《论语》 本文由收集整理

(二) 对教材教法研究和评价研究的初步设想:

(1)根据读本编写的指导思想以及教学目标要求,我们尽可能地通过开展课题教材教法的研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潜能。

(2)本着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原则,“诗意体悟”则做了一些调整,本着浅显易懂,浅入浅出的原则,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学时也只是点到为止,理解即可。

(三) 国学启蒙学习中的评价:

我们遵循尽量不增加学生和老师的负担,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诵读和体悟,进行随即的评价,用活动展示在生活中的体悟和运用评价,提倡师生同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亲子共评等多元形式,以达到学以致用。

八、研究的原则、方法:

(一) 研究原则:

1、全面性原则。研究《关于国学经典进入小学语文课程的探索与研究》时,要研究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完成《国学启蒙》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各项任务,为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2、主体性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来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以童心、童趣、童乐学国学。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发展性原则。《国学启蒙》只是个引子,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渗透性原则。寓教于乐、兴趣教学、游戏引学、以玩带学、在玩中学。在潜移默化体悟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5、模糊性原则。《国学启蒙》仅以启蒙为主,引导学生初知文字内容即可。优化教学过程,保证在规定时间内,使教学和教育任务完成并达到在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效果。

(二)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改进。

在具体操作时,还将采用以下方法:

1.文献研究法:借鉴图书资料,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免走弯路。

(1)研究国内外新的教育理论和教改发展动态,特别是国学与人格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关理论。

(2)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支撑和构建本课题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转变教育思想,调整教学思路。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有针对性地制订研究方案和指导具体的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基础教育中对国学进课堂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

(1)调查教师的心理状况、现有思想和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

(2)调查、总结、推广教师在实施有效教学方面拓展的新思路、运用的新方法、形成的新思想、取得的新经验。

(3)调查国学进课堂实验实施后的学生发展情况,为以后教学提供实例依据,并反馈、调整优质教学的实际操作。

(4)调查家长、社区居民对国学的认识、了解和接受情况,并进行分析研究,做出新的调整。

3.实验观察研究法: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

4.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得失经验,在实验发展的契机中推动自身质的发展。通过操作变量,观察变化,前后测定对比,分析因果关系,使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用理性结论指导教学实践。

九、课题研究的计划和步骤:

1、2010年8月:前期准备。主要确定课题,收集资料,撰写课题方案。

2、2010年9月——2011年7月,开展第一阶段研究。进行中期小结。

3、2011年9月——2016年7月,开展第二阶段研究。针对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存在问题进行调整。

4、2016年9月——2016年12月,结题。撰写结题报告、论文、案例。进行成果展示交流。

十、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

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种方式呈现:

一是展示。以学生集体或个体朗读背诵以及吟唱国学经典为主要形式:

二是相关材料汇编。主要以学生的个人技能书法、绘画、手抄报、作文、练习本以及教学活动过程中留下的影像资料为依据;

三是实验经验文章(或论文)交流。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池海波校长?课题行政负责人:全盘负责协调整体实验推动工作:

副组长:张艳副校长?课题常务负责人;撰写课题方案,指导课题正常进行:

副组长:王丽主任?课题常务负责人:指导课题正常进行,撰写阶段性总结、实验报告,负责指导老师实验等;

组员:教导处主任及全体语文教师;

十二、保证措施:

(一) 学校科研组织机构健全。学校成立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为核心的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室一教导处一教研组一课题组一实验人员”协同攻关的教科研课题实施网络。

(二) 足够的经费投入。学校拔出专项经费用于实验,能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第6篇

高效课堂应该是学生知识发展的课堂,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课堂。它要由学生经历不知到知的过程,由不能到能的过程。老师在课堂中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分析、解决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学生的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并使得他们在放飞思维的过程中有所领悟和体验,有所提高和发展。让学生自由地思,引领学生攀越知识的高山,能力的高山,让他们在文本中思,在生活中思。不仅有助于丰富语言积累,良好语感的形成,活跃思维的发展,更有助于语文综合性素养的形成。

一、多读多写,是主要内容

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传统语文教学经验的精华,也符合现代教学论中有关语文实践的观点。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阅读与习作就是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大量”就是多,这里没有前提。课程标准中的“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是对阅读量的“多”的规定,“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是对写作量的“多”的规定。可见,在新的语文课程中,仍然强调多读多写,只不过是课程标准用语文实践来涵盖它。在讲“多读多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时”,可能会有人责难:无效的读和无效的写是不是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这种人不理解内涵最丰富的概括总是最简洁的,已成为语文教学基本规律的“多读多写”,是内涵最丰富的概括,它简洁地概括了读写能力形成的机制在于“多”,体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多读多写是指有效的、高效的读写实践,不同于呆读傻写,无效低效的读写。无效的读写不是多读多写的固有之义。多读多写所表达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被无数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在课程标准中,读写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但不是唯一的成分。多读多写是培养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培育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培育语文素养的途径更多,如观察、体验、调查、访问、搜集资料,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因此,在应用“多读多写”这一语文教学规律时,要避免用它取代培育语文素养的其他途径。

二、训练,是必不可少

“训练”,含有“训与练”的意思。“训”,是教师的事,教师的讲、读、指点、引导就是“训”:“练”,是学生的事,学生反复、多次的操练就是“练”。只有把教师的“训”与学生的“练”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训练。“训练”,不是繁琐的讲解,也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题海战术。以往课程中出现的繁琐的讲解、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等弊端不是倡导“训练”之过。从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语文教育大家到一线优秀教师如霍懋征、李吉林等人的论述中,找不到“训练是繁琐的讲解”“是死记硬背”“训练是题海战术”等说法的蛛丝马迹。20世纪90年代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有识之士因对”训练“不当导致的种种弊端不满而对训练提出责难,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它有助于纠正失误。但是,假如因为”训练“有过实践层面的失误就对”训练“加以全盘否定,那是不可取的。在课程标准中,虽然少提”训练“字眼,但”训练“精神却一以贯之。课程标准中的”语文实践“,”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中的一些具体要求,也是在要求”练“。如,就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来说,”识字与写字“要求中的”认识“”掌握“”养成“”学会“,哪个能离开练?”阅读“要求中的”学习“”阅读“”诵读“”积累“等,和”练“又何等的密切相关:”习作“要求中的”写“、”运用“,”口语交际“中的”养成“”复述“”讲述“”发表“,”综合性学习“中的”表达“等,和”练“的联系又是多么的紧密。再说”训“。叶圣陶先生的”训“的核心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主张教学时,学生”见不到处给他们点说,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证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然后畅讲,印入更深。“吕叔湘对”训“的表达是,”相信学生有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尽量发挥自学的能力,方法就是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条件,包括图书、仪器和种种实物,也包括教师的诱导、启发、讲解和检查“,”教育就是诱发学习者的积极的、主观的努力“。上述有关”训“的含义,对老师的”训“的要求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中有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引导学生”练“。在”识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去”练“,在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中”练“,培养正确读写汉字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练“,培养”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积累语言的能力;在习作教学中,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引导学生练就”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做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的”训“,就是要创设互动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练”听与说“,培养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三、循循善诱,是巧妙引导

循循善诱,最早出自《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有步骤的样子,”循循善诱“就是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孔夫子是启发式教学的创始人,他非常注重”循循善诱“,目的是让学生既能比较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又能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颜渊是孔夫子的得意门生,天分应该是很高的吧,他对孔夫子的”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近乎崇拜。他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我才,如有所立卓尔。“意思是说,孔夫子先教他知古今,达;然后教他尊所闻,行所知,使他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孔子的有步骤的教学始于学生的”愤“”悱“状态,他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发式教学就是要从学生想弄懂却无法弄懂,很想说清却无法说清的时候开始,然后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弄懂、去说清。苏格拉底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鼻祖,他的教学也是”循循善诱“,这从被广泛引述的他教导一个青年对正义与非正义的认识的经典案例可以得到佐证,这里不再赘述。”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核心在于意义建构,同化或顺应是完成意义建构的基本方式。在学习中,所学知识能纳入原有的认知图式中,这是同化。在外显学习中,假如能够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去接近各自的原有的认知图式,同化就顺利得多。假如原有的认知图式不能同化新的知识,那就要改变原有的认知图式以适应新知识的学习,这就是顺应。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习,也会使顺应变得比较容易。这就是”循循善诱“在建构主义中的意义。

第7篇

一、给予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情感是最丰富的。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情感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那么久需要教师做到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思考的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激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案例:在第13届“现代教学与经典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一课,他的课堂上情感氛围很浓厚。教学中,王老师紧紧抓住“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这三月来读月、赏月、品月。最后解读到“千江有水千江月”。课堂上学生的情感被完全调动起来,诗中月更是各有见解。学生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这就是需要老师自身情感的投入,摄影到学生,王老师对课文情感的投入,渲染了学生,引导着学生以情入境理解课文。

课堂上,教学气氛是不容忽视的,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师生的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就是师生间的和谐。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予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我们都知道,以前的语文课堂,以及在我们这些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拓展课堂空间,精简教学语言,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的、集体交流和个别的交流的机会,正如我平时所上的“一课三议”,通过反复磨课,掌握课堂空间的释放,给学生更多的交流空间,满足学生的课堂需要。

三、给予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情感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狼和小羊》的“狼、浪、琅、郎”这组形近字时,一直认为这是教学的难点,我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学生说:“狼弯着腰就是狼,应在良的左边放反犬旁,海里有水就是浪,姓王的开了家店,东西琳琅满目所以良的左边加王就是琅”,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好过老师一味的机械灌输。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要做的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青松》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村居》、《乡村四月》、《春晓》等多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了古诗的妙趣后,而且无形中又巩固了许多以前学过的古诗。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让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

3.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第8篇

一直信奉"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他的成绩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必定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也带着孩子在阅读的路上不断前行,但在今日再读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时,忽然发现我的阅读是如此的浅薄,我所带给孩子们的阅读启蒙,行走在师生共读路上的举足是多么肤浅。

了解窦桂梅,你会发现她的成长史,奋斗史,就是一部阅读史。

读她写所的书《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还到她的博客去寻找智慧的源泉。无论是对教师的婉言劝说,还是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无论是对现状的把脉诊断,还是对未来的展望憧憬,窦老师一直在重复着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阅读与反思。"好教师从哪里来"、"好教师到哪里去"、"教学管理者该怎么做"、"我们能做什么"……聚焦在同一个胶片上,合着光晕而来的是闪亮的"阅读、反思"两词的大写、定格。

阅读,走向教师的智慧——

对于常常被冠以幼稚肤浅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该以怎样的自信面对众人,该以怎样的素养立足讲台?窦老师的回答是"阅读".读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从这样的意义和高度上讲,教师就必须读书。读书就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千万不要误认为教师只需读教学参考书够了,"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就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作为影响着孩子,需带着孩子回归母语、回到童真的语文教师来说,有了文化积淀才有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因为阅读,对《师恩难忘》的"感念"才有一种"一触肌肤就能摸到体温的感觉";因为阅读,才能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通过环境、情节、人物三大板块的课文与原著的比较阅读,实现名著导读的课堂基本模式;因为阅读,《丑小鸭》"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形象才如此深刻而又鲜明地留在孩子们的记忆里,继而影响着他们未来发展之路;因为阅读,识字课充满自信,作文课彰显大气;因为阅读,才能以一个语文教师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

读书能让人静心,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当我们潜心阅读,并感受着阅读所带给我们的丰盈的滋润时,我们不就有了高尚的情操和宽阔的胸襟吗?对于教材的处理不就有了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吗?我们的课堂不就有了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吗?我们的学生不就有了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吗?而这不就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吗?我们常常指责学生静不下心来,看书读书显得浮躁。探其原因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的浮躁投射。我们指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素养,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的老师,又有多少人能独守孤灯,潜心阅读呢?很多人认为窦老师只是一个特例,一个无法超越的偶像,我也有同感,又有多少人成得了特级教师呢?但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我们唯有做一个有专业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语文教师,才能自信于这三尺讲台,就让我们从阅读开始吧。

反思,走向智慧的老师——

如果说阅读让我们站在了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拥有了一颗宁静、宽容、淡泊、细腻的心,那么反思,则让我们一次次地回到原点,深刻剖析,在"自我与他我"的对话中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我们的专业,清理淤塞——那些遗憾的、痛苦的、失败的、沮丧的,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教了十年书的教师,不一定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写了一年反思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教师",可见,在教师生涯中,动笔显得多么重要。窦老师用灌注了"细心、恒心、耐心"之墨的笔改变了自己的课堂,也成就了一位教师的智慧。

反思,是咀嚼课堂压力和困厄的坦然,是肯定之余的发现、否定之余的思索。正因为写,你的笔就要和你的课堂通过心灵的桥梁发生联系,你会忠于你的课堂,兼纳别人的"声音",也许始终不会迷失自己。日常的只言片语、点滴滴滴,最终汇成的是涓涓细流也或成海,而你也在流动的声浪里听到属于自己心灵花开的声音。从《珍珠鸟》的教学轨迹,从伴随着备课、上课所记录下的《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当我们骂人"禽兽不如"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窦老师对于课堂的反复追问,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因为一次次的反思,让她跳出课堂本身,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审慎看待自己的课堂。

第9篇

关键词:注意力 培养 方法 兴趣 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200-01\

小学生注意力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素质要求,注意力集中对学习内容接受的就快,学习的效果就好,否则,就会给学习造成困难,致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厌烦情绪,学习效果不好。由此看来,对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坚持。

1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训练,分为:注意力,记忆力,视知觉,协调性,执行力。

现有研究表明,注意力与感知觉功能与多种学习进程相关,有一种脑知健认知训练课程通过个性化的认知功能训练,提升注意力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觉功能。它主要包括:主动注意力;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工作记忆;视空间感知和运动整合;通过训练后注意力缺陷与读写障碍者的学习相关神经机能将得到改善,从神经干预层面上改善注意力与冲动控制状况和读写表现。这个实验训练是高层面的训练项目,我们只能借鉴其优势,暂时还不能进行心神尝试。不过,我们知道了,学生的注意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这也给了我们信心。

另一项研究显示,读写和学习技巧训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提高。根据5-12岁儿童的识字、书写、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水平定制的教材实例训练。通过多感官学习,字词游戏,视觉组织图、元认知学习技巧等个性化教学和学习法训练,帮助有注意力和读写困难的儿童更好的学习,激发兴趣,获得信心。训练基本形式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经典训练任务和脑知健多年面授课程成功案例研发的一系列训练任务,根据训练任务的特点创设。无论那种形式的训练,都证明了一点:注意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2 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我们的学生上课时,常常出现分神现象,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生理上存在注意力障碍。最主要的症状是:频繁地、不自觉地走神。这种学生不是什么病态表现,只是他的意识中无法控制自己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和场合。这样的学生就要给他创造一定的让他感兴趣的事情,以此培养他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二是学习异常性的学生身上缺乏注意力集中现象。有学习异常的学生的痛苦是需要不断地努力,而让他们最痛苦的是在语言上、思想上、表现上、创造力上、阅读上、文字上、人际关系上以及感情上与其他人的各种差距。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各种异常所带来的快乐也是在于这富于幻想的差别上。阅读障碍儿童或注意力缺失症儿童也许会跌跌撞撞,也许会和文字、书本或其他人脱离,但是他可能会大放异彩。他可能用新的、令人意外的方式连接事物,他以他的方式发现新的美好事物。所以必须保持这些孩子的心里之窗干干净净,不要受到羞辱、批评、失败和自我价值低落的污染。三是对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诊治现状和规范作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具体诊疗措施,便于指导临床应用。儿童多动症,又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综合征(ADHD) 、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是一种常见的小儿行为异常性疾病,临床以多动多语、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为特点。据报道,本病发病率国外约为1.2%~20%,国内约为1.5%~10%。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儿童多动症是儿童精神病方面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当前儿科学、神经精神病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一项综合性重大课题,已引起儿科工作者和社会学者的广泛重视,这也是引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

3 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对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找到之后,我们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对这样的学生加以重视,以此培养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好习惯。

首先,给学生创设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例如,现在所推崇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它一方面在众多人的努力下,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起到一个随时督促的作用,其次,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观点感到新颖好奇,促使这样的学生有新鲜感,使其有兴趣。有了兴趣,他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就会持续长一点。例如:读课文,一节课只让一个声音读,就会让人感到厌烦,在小组学习中,四个或五个人换着读课文,从听觉角度上讲就有了新鲜感,所以也能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第三,让学生在学习当中变换角色,利用一些教具、课件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如:识字教学中,通过实物图配字配音配意学字,学生就会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的注意力时间就会自然延长,这也是一种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我教师不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一下尝试。

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敢于表现自我的机会。在课堂上,往往一些学优生成为课堂的主要表现者。对于那些学困生根本就没有表现的机会,所以,长此以往,这样的学生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自然上课注意力也就不集中了。所以,我们在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必须改变这种现状,给那些学困生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如:教师适当出一些浅显的问题题目,让学困生回答,一旦他们答对了,老师就加以表扬,树立他们的自信,有了自信注意力也会持续集中的。

综上所述,学生的注意力培养需要一个长期耐心细致的过程,只要我们有信心,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就会成功。

参考文献:

[1] 在线注意力提升家庭训练课程[EB/OL].

http:///rzjk/view.aspx?id=68

[2] 儿童注意力不足与读写困难干预训练的四个原则[EB/OL].

第10篇

20xx-20xx学年农村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以新《课标》为引领,立足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坚持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围绕“真实、有效”的教研主题,以研促教,立足课堂,努力实现“扎实、高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重点:

1、教学常规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健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立足校情开展教研活动。

3、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三、主要工作:

1、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本学期采用新教育本课框架,一年级为单位,分单元备课,要求教师要认真把握教材,研读教参,抓住重难点,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本学科的优秀教案,教案尽量达到适合同头课老师上课,但是每位教师在上课前要对教案进行修改,加入自己对教案的理解和设计,课后还要写出教学反思,坚持“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对于作业的设计与批改,要认真对待,每月要接受学校的检查,不仅次数要达标,(语文作业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少于50次,作文每学期16次)对于作业的设计、批改情况、学生的书写等方面也要力求达到要求。

2、强化课改意识,改变教研形式

本学期将继续努力探索课程改革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促进两个发展:即教师发展、学生发展。首先,我们要“研”起来,一改往日的研课模式。本学期,我们的教研活动要努力在“实”上下工夫,在“新”字上做文章,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本学期教研活动基本上采用集中与分散,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的办法,使教研活动丰富多彩,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热情,鼓励教师合作、交流,共享教研成果,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尽量做到每次每人都有意见或建议发表,努力提高全组教师的业务水平。本学期继续采用同题异构的教研模式,同年级的老师针对同一课在其他班进行磨课,同级老师再在一起研课,指出执教老师课堂上优点和不足之处然后修改,最后再上我们学校的教研课。本学期我们观课、研课还在周三上午的时间深入研究课堂教学,使每次研课都能让老师从中有所学习,有所收获。同时,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把《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熟读牢记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与行为。

3、丰富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1)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各年级探讨本学期的班级活动。

(2)继续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着重加强对一年级、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三至六年级主要以加强习作指导和作文讲评的研究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不搞花架子,做到“真实、有效”。

(3)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

(4)坚持集体学习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语文组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重在提高个人的素质品味。

(5)重视教学质量的考评工作,认真做好教学的测评工作。各年级要根据年级的教学实际,搞好教学测评,及时检测,及时考评。另外,平时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布置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少做练习册,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少做标准答案,在作业这一环节也要尽可能体现自主的特点,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字与朗读的训练,把学生的写字与朗读列入到考查内容上来。

(6)开展课改研究活动。一是每周进行两节的教研究活动课;二是根据学校计划,本学期新教师、老教师每人上一节观摩课,共同学科的老师研讨,在活动中,要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作用。

4、组织各项活动和竞赛,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1)举办读书节,进行读书竞赛活动。每学期组织学生读好三本书,开展大量阅读活动,并要求做好读书记录和古诗词的积累与背诵。同时老师要每人研读一本教学专著,和学生一同成长。

(2)举行课堂教学汇报课。

(3)各年级组织学生参加专项竞赛,如写字比赛、作文比赛、朗读比赛等。

(4)作文兴趣小组加大力度开展辅导工作,培养写作苗子。

(5)撰写论文和教学案例,积极参加镇教育学会分会的评比活动。

(6)是社会调查活动。鼓励每个年级有计划的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走出校园,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四、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及各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制定教学进度表。

3、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三月份:

1、常规教学;

2、认真上好教研课。

3、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四月份:

1、认真上好教研课;

2、集体备课研讨;

3、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4、备课笔记、学生作业月查。

五月份:

1、优秀作业展评;

2、校园读书节活动

3、认真上好教研课

4、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六月份:

1、备课、学生作业月查

2、上交各项资料;

3、期末测试。

20xx-20xx学年农村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二)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本着以教师为主体,以新的课改理念为导向,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核心,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引领,围绕“立足课堂,深化课改,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教研主题,以研促教,立足课堂,扎实有效开展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扎实、高效”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创我校语文课程改革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教学常规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完善、规范教学行为,促使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益,教育教学有实效。

2、健全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的教研,立足校情开展教研活动。

3、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语文能力的提高。

4、加强科研指导,大力推进语文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5、精心打造自主高效课堂(模路、小组打造和课堂评价标准设计);

6、强化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进行课程整合与开发。

7、继续深入开展教材、教学用书及课程标准的学习,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每位教师努力做到让语文课堂教学焕发生命活力。通过写教学随笔、个案积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创出佳绩。

三、主要工作

1、加强教研组建设,构建“学习型教研组”。

(1)认真抓好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理念。明确形势发展要求,学习新课程,在思想上树立新课程意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2)坚持集体学习研究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做法,语文组每位教师都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除了参加学校规定的学习内容之外,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修内容,重在提高个人的素质品味。

(3)教学常规的学习。认真抓好学校教学常规的学习,每位老师要经常对照检查。

2、严格执行和落实教学常规,强化教学管理。

教学常规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批改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本学期要抓好教学常规的执行与落实。每个月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

(1)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优化教育教学为目标,以转变教学方式为重点,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把学校的教学要求落到实处。

(2)抓紧抓好备课工作,备教师要根据年级的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好教学计划,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

(3)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形成导学案。本着“功夫在课前,成绩在课上”的原则,要做到“三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人),按照“个人主备——集体评议——研究修改——展示反思”的思路,强化集体备课。要力求改变照抄照搬教案,与上课相脱节的现象。备课时,应注意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自己的备课思路,要注意学习与借鉴,但切忌照搬照抄。尝试大单元教学,备课时,要在深入分析每个单元(或每个系列)教材的基础上。

(4)加强组内听课评课活动。要认真填写听课记录,不能弄虚作假。加强评课活动,发扬教学民主,浓厚教研气氛。

(5)重视教学质量的考评工作,认真做好教学的测评工作。各语文教师要根据年级的教学实际,搞好教学测评,搞好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质量教学质量考查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口试的检查与阅读量的检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另外,平时作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布置教师自己设计的作业,少做练习册,多布置开放性的作业,少做标准答案,在作业这一环节也要尽可能体现自主的特点,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字、朗读、写作、读书等方面的训练,把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升列入到考查内容上来。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研水平

(1)大力推进自主高效课堂(构成要件:操作流程(模式)、导学案、小组建设、学习目标、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展示、反馈、检测、评价)导学案编写、学习小组建设和课后检测三个项目,以课堂为阵地,精心组织,分阶段实施,努力实践“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分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建模”走向“出模”,确立学科模式。

(2)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计划要求,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各年级要积极探讨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年级组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3)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利用本校每周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时间,加强集体备课的管理,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好语文学科资源,为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共享。每组选本单元的重点课文进行研究、讨论,指定中心发言人,谈教法谈学法,其他教师进行修改补充,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新境界,挖掘教材的精髓,集思广义,进行教研活动,把课文吃透、吃准、。使课堂变成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充满问题探索的课堂,充满语文魅力的课堂,充满教学智慧的课堂。

(4)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青年教师要将磨课当作自己成长的舞台。

(5)师徒结对,同伴互助。本学期,我们语文组将进一步加强这个方面的管理,让“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真正发挥它应有的功效,真正做到促进教学相长。

(6)继续加强新课程实施的研究。着重加强对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二年级的识字教学、三至六年级主要以加强习作指导和作文讲评的研究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不搞花架子,做到“真实、有效”。

(7)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反思。语文教师要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变得准确、生动、形象,为学生示范。

(8)继续开展语文小课题的研究。强化小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及时总结、交流、推广小课题研究成果;围绕课题开展学科教研活动,解决教学存在的问题,使教师的反思能力、研究水平在研究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9)积极打造学习小组实体,合理安排,要注意好、中、差学生、性别、学生能力和家庭背景的合理搭配。开展小组长培训工作,小组长角色应不断变化,每个小组成员可以轮流担任小组长、代言人或记录员等,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20xx-20xx学年农村小学语文教研工作计划(三)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学校教育工作的精神,我校语文教研工作更新观念、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即“培养秀外慧中的阳光儿童”这一培养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紧紧抓住教学主渠道,以学生为本、以质量为魂、以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为中心,着力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校本研究为主要方式,继续落实教学常规、规范,落实、优化教学过程,扎扎实实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 、工作目标:

1、创建目标:

创建先进教研组。

2、竞赛成绩有突破:

3、教学质量大提升。

4、细化、优化各项常规工作,发挥教研组每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序、有效、积极的开展各项语文教学活动。

三、工作措施:

(一)强化本教研组建设,积极发挥教研组的团队合作力量。

本学期我们将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语文教学研究,把本教研组作为一个有力的团体,打团队仗,让每一位教师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潜能,凝聚智慧,创造智慧。

1、教研组要认真做好创建工作。针对吴江市先进教研组的考评要求,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精心准备迎检资料,力争成为吴江市先进教研组。

2、教研组本学期开展二次综合性学科活动。

2月 经典诵读 3月 作文节

3、组织语文的出卷工作。

语文学科的单元练习卷由备课组长分工、把关,在第一、二周内出好全部的单元试卷。要求知识点覆盖全面、难度适宜、题型丰富。而后由科教处统一建立学校题库。

4、做好六认真工作。教研组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科学合理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开学第一周将进行寒假备课情况的检查,一个月后将对语文学科的所有备课进行检查。

5、组织学科类校级比赛活动。

教研组本学期将组织两次学科类竞赛活动,语文的诵读论语,讲论语故事比赛、现场作文比赛。竞赛结果与教师期终考评挂钩。(与学科节活动结合起来。)

6、教研组将全力组织市局组织的学生学科竞赛活动,如:整班写字比赛、学生现场作文比赛等,安排专人辅导,责任到人,争取满意的成绩。

7、组织教学研讨活动。

有教有研,有教必研,以研促教,以研兴教,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

本学期将开展赛课活动, 40周岁以下教师参加校级赛课。评比出20xx年校级的A级课。

本学期将继续结合学校的对外活动,组织老师们按年级进行集体备课,组织公开的教研活动,组内老师之间互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

每月利用双休日时间组织一次教研组主题研究学习活动。

(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按时清校。

教师备课分两次检查,第一周检查寒假备课情况,一月后检查全部的备课。每月检查学生作业一次。

2、做好教学质量检测。

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质量为主的思想,继续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并在效率上下苦功夫,花巧功夫。每个班级力争及格率达100℅、毕业考试及任何的市级抽测调研及格率达全市前三名。 本学期,语文将进行不同形式的月考,分年级的单科调研,有后进生跟踪调研,有阅读能力,现场作文比赛等。在调研后要认真做好质量分析。

学校在期中和期末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测,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我们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

根据语文学科平时考查、期末考试及市抽测的班级合格率、优秀率在年级组的名次进行考核。

3、继续进行读写算工程。四年级继续推行全年级的整班软笔书法课程,外聘专业书法老师,统一规划课程内容,进行专业的指导与训练。教研组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带动学生发展,如经典诵读、整班写字、现场作文等,以活动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扎实学生基础知识,养成学生基本习惯。

4、重视培养特长生,重视成绩。

语文教研组设立写作、朗读、书法等兴趣小组,每位辅导老师自主地创造性地实施自己的辅导计划,并把辅导计划及辅导内容形成文字材料,作为所辅导学科的课程,把兴趣组活动逐步走向课程化,规范化。每个兴趣组有切实辅导成绩,成为学校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生力军。

5、《论语》诵读充实学生阅读书库。把论语作文按年段进入课程,把人人会背论语作为盛泽实验小学学生的标志,让学生装着一本论语走出校门,真正培养秀外慧中的少年儿童。

(三)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队伍素质。

教师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

1、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抓好骨干教师示范。继续积极参加杏坛论语、骨干老师示范课活动。(每柆老师每次听课后都要上网发表意见,提高评课水平,作为听课依据之一。)

抓青年教师培养。3-4月份进行一次青年教师的赛课活动,评出校级20xx年度好课A级课教师。

2、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工作,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并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本学期开展市级公开课活动一次,友好学校教学研讨活动一次。

4、鼓励大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

5、以敢于争先的勇气与决心参加市局各项各类的业务竞赛,其中包括学科基本功比赛、课堂教学比赛、教学案例设计等。本学期的重点是2A级评优课。

6、语文学科基地建设。我校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基地的作用,组织开展3次专题研讨活动:2月阅读课教什么;3月作文课指导什么;5月阅读课考什么。暑期将组织为期3天的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专题培训。

7、教研组以学校主课题“智慧解放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组块教学研究》下,确立子课题《智慧解放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实践研究》。每位老师也要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小课题,并且对于课题研究要做到“五个一”。

四、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做好开学初的各项准备工作。

2、寒假备课检查。

3、兴趣小组起动,着手编写语文《论语》辅导教材。

4、组织开展《论语》经典诵读活动,讲“论语小故事”。

5、出好语文单元试卷。

6、质量调研一。

7、开展语文教研组活动。(主题另定)

三月份:

1、语文“放飞理想”作文节活动,组织开展现场作文赛。

2、校级A级课评比开始。

3、友好学校教学研讨活动。

4、“江苏省读写大赛”活动。

5、质量调研二。

6、开展语文教研组活动。(主题另定)

四月份:

1、校级A级课评比。

2、市级公开课活动。

3、期中检测并进行质量分析。

4、“六认真”检查。

5、开展语文教研组活动。(主题另定)

五月份:

1、开展整班写字比赛。

2、信息技术培训。

3、质量调研三

4、“六认真”检查。

5、开展语文教研组活动。(主题另定)

六月份:

1、制定学科复习计划。

3、语文学科知识竞赛

4、组织期末考试。

5、兴趣小组汇报展示及考核。

6、开展语文教研组活动。(主题另定)

第11篇

关键词:培智生 绘本阅读 语言表达 身心健康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214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特殊儿童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对特殊儿童的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培智生现在是特殊学校的主要教育对象,大部分的培智生都存在语言沟通与表达障碍,主要表现就是不理解他人的语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选择绘本作为培智生的语言课程。绘本在英语中叫picture book,在日语中叫绘本,在我国称为图画书,是透过图画、文字,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诉说故事的一门艺术。有些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它通过画面来感知故事,演示快乐,表达情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合儿童阅读的读物。培智生同样被绘本所吸引,同时绘本也使培智生的成长发生了变化。

一、绘本阅读促使培智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培智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弱,对一些语句只是机械式跟读,并不理解其表达的含义,所以刚开始引导绘本时要选择内容简单,画面信息少,颜色也不能太多太杂乱的。或者选择一些画面中有孩子熟悉的物品(如奶瓶,玩具,宠物等生活用品),或者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如男孩子都喜欢车,可以选一些和车有关的绘本来引导他们的兴趣,女孩子都喜欢毛绒玩具或可爱的小动物,也可以选一些类似主题的绘本。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有可能让他们静静坐下来,和你一起读完一本书。

培智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当中,能够伴随着故事当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变化,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由于培智生抽象理解能力较差,对“怀疑”“喜欢”“可爱”“难过”等抽象的词很难理解,让他们通过看绘本,用画面、故事情节一步步引领他们,使其感受心理的变化,体会语句的内涵,增强词句的理解能力,从而变成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大猫来了》中,小动物从开始的惊恐、逃跑,到最后为大猫送来牛奶,可以让培智生深刻体会到爱与无私的伟大。《生气汤》《蜡笔小黑》《汤姆走丢了》等绘本都是运用简捷的语言配合生动的图画,让培智生体会气愤、自卑、快乐、着急等心情,并将自己置身于故事中,深刻领会故事内容,当遇到这样的情境时就能准确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情绪了。

二、绘本阅读使培智生形成图像思维方式,丰富其想象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想象。但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培智生最欠缺的就是逻辑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体验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好多绘本故事不管是从图画还是从故事内容上都为读者创设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同一本绘本故事由不同的人来读,会有不同的体会。例如,《我的连衣裙》中用自己看见的景色作为图案,做成一条漂亮的裙子,培智生就运用想象,自己动手画出了自己的裙子,不但丰富了想象还提高了动手绘画的能力。《驴小弟变石头》和《小猪变形记》中都是通过不同的变换吸引培智生去想象,为培智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绘本阅读增进亲子感情,促进培智生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培智生的生理缺陷,往往让家长不知该怎样与孩子交流。父母可以针对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内容与孩子共同阅读,在这个亲子阅读过程中,既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力,又增进孩子的情商,还帮助孩子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但要注意的是在给孩子阅读绘本之前,自己要先将绘本多念几遍,熟悉里面的内容,然后寻找最适合的方式为孩子阅读。有时还可以穿插一些孩子熟悉的音乐或歌曲来引发他们的兴趣。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成功的案例。在我把一些好的绘本故事推荐给一些家长后,不长时间,一位妈妈对我说:“在我给孩子讲《大卫,不可以》时,我每次讲到最后,大卫乖,妈妈爱你时,我就会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到后来,都是我还没讲,孩子就会主动先来抱抱我。”《逃跑小兔》和《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一系列的绘本书非常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色转换,将兔妈妈对小兔的爱延伸到现实中,让培智孩子感应到父母的爱,从而学会向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的爱。

四、绘本阅读培养了培智生的美感并扩展了知识面

经典绘本故事的每一幅插画都是由了解儿童心理的著名画家来完成的,他们用优美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将故事内容诠释得多姿多彩,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带给人心灵上的愉悦。培智生通过视觉的冲击,可以深刻领会色彩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也可以辨别颜色的层次,提升对美的认识。例如,《再见,小树林》和《月下看猫头鹰》都是唯美的立体画面,随着故事内容的深入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月下看猫头鹰》中,绘者将月下雪地的场景用冷色调渲染得很美,将冬天静谧冷沁的感觉,真实地呈现出来,让人回味无穷;《再见,小树林》中翠绿的、错落有序的树叶跨页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好像自己就住在被树林包围的小屋中一样,书中主人公的每一个表情都描绘得微妙微翘,让人深深爱上了那个可爱的孩子,更对绘者倾以仰慕之情。可见,精美的画面也是培智生爱上绘本的重要因素。

绘本中的插画、图片都是作者精心设计,一笔一画创作出来的,它们一幅幅连贯起来叙述一个故事。这是绘本书特有的表现方式,使陶醉在图画书世界中的智障儿童,表现出极高的审美潜质,还能让识字有限、生活经验不够的他们,能够从具体的“图像”中,快速理解事物,通过观察画面,让智障儿童跨进了更宽广的生活领域。毫不夸张地说,开展多种形式的绘本阅读活动,可以使培智生的生理缺陷和心理缺陷得到最大的补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

参考文献:

[1]李泽慧.特殊儿童沟通与交往[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12篇

关键词:小语课堂;文字;语用意识;文本语境

语文学科有它独特的魅力,它能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当语文课堂充盈审美情趣时,能给予学生心灵和思想的洗礼,从而最大程度地释放出学生的潜能,使他们感情更加丰沛,思想更加盈实,并逐步将自身语文素养向生活中迁移,从而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那么,我们语文课堂如何提高语用能力呢?

1.在文字的推敲中,开启语用能力的智慧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首先是知识性的。汉字的来源渊远流长,从最早的原始甲骨,到现代E时代不断创新衍生的网络字词,无论它的面貌如何,始终逃不脱作为语言材料的宿命。而对于这种语言材料的亲近,又注定是一个充满了惊奇和惊喜的发现过程。因为孩童在不断认知感受文字的过程中,能逐渐还原文字的本来面目,会发现这种抽象的符号原来可以是一个画面,能够是一种情景,更蕴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而这种将抽象转化为具象的过程,则依赖于我们语文教师独特而有效的教学设计。

“渴”字的教学曾经难倒了很多老师,不仅容易与“喝”字混淆,更兼此字各部件之间关系复杂,最易写错不过。我邀请班里的小画家试着把这个字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画,最终的成稿画面是这样的:茫茫沙漠中,一个小小的人,困在迷宫中央,头顶着一轮似火骄阳,遥远的迷宫城外才有一泓清泉流过,小人默默叹息,唇干舌燥。整幅画面清新流畅,将“渴”字的字形、字义烘托得呼之欲出,极为生动。

不仅汉字如此,文本中的每一个标点,每一次文法知识的讲授都应该是其乐陶陶的过程,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才能透过文本的窗口,去窥望语文世界中的规律、奥秘和趣味。他们学得并掌握识字、习词的方法之后,逐渐形成懵懂的能力,方能在课堂与生活中,随意调遣语言文字材料,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

2.在语法切磋中,体会文字曼妙的韵味

汉字本身就是智慧的产物。文字出现,世界不再浑沌,而句子结构使人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调节,可控制。修辞使语言出神入化,无所不能地道尽一切事物的情状。文章结构、文章体裁,明晰地显现出人的思想感情的流程和形态。这些智慧对学生无疑是一种美的洗礼,更是一种创造的启示。学生既内省感悟,又潜移默化,并探索性地模仿、实践。写到这里我想起了2014年笔者在省“杏坛杯”课堂教学大赛中执教的《绝句》的案例:

师:每一个文字,它是有生命的。除了像这样在诗歌里规整地排列,它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的魅力,比如,老师把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会有神奇的变化。(板书:丽对香)你发现它们变成了什么?

生:变成了对子。

师:能把这首诗里的对子找出来吗?

生:找出所有对子: 丽对香

泥对沙

燕子对鸳鸯

迟日对春风

江山丽 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师:清朝的大文人李渔,也像大家一样,把生活中的对子,按字数的递进,讲究押韵地排列在一起,编成了一本《笠翁对韵 声律启蒙》。能不能对照着它,我们来修改自己的声律启蒙歌?

生:泥对沙

柳对杨

迟日对春风

细雨对斜阳

江山丽 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学生学会了押韵一般在偶数行,也学会了对子内容尽量不重复。)

学生跟着老师吟诵着自己创作的《声律启蒙歌》,此时已经沉醉在诗的意境中,同时也唤醒了他们凭着求索的态度来对待古诗。懂得了古诗是一种凝练而又和谐优美的语言艺术,我们可以去研究它,书写它,甚至学着创作它,意会前人发现的方法和规律,在一种持续的钦佩中,焕发出创造的热情,生成新的智慧。

3.在享情理之美中,点亮学生的精神之光

优秀的语文教师都是关注语言灵魂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挖掘课文里高尚的、正义的、善良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以此来激励学生、劝诱学生、鼓舞学生。

孩童是处于摸索与肆意生长阶段的人,他们正如小树,道德阳光能够给他们的一生起到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正义与阳光能够使得孩童的心灵中装满美德的麦穗,从而使污秽的杂草无处容身。他们能够从语文课堂中汲取的营养为自己的精神底色,从而画出一幅高尚的人生画卷。

例如我在执教校本课程文本《苏武牧羊》时,希冀自己能成为“造梦”高手,将爱国情怀,民族情愫渗透于文本的研读中,给学生最大的造梦空间,让学生的情感沉淀得深沉而自然:

师:当卫律劝降苏武未果后,苏武拔刀自刺。此时的文字之间是有着大段的留白等待我们去想象的,你觉得此时苏武想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苏武会想到在家乡翘首盼归的老母亲。

生:会想到当年与好友推杯换盏的日子。

生:会想起汉武帝赠旌节时,自己感受到的那份信任与重托。

师:班固在描写苏武的故事时,也像大家一样有了大段的联想,那就是对牧羊时的一些细节描写。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苏武是一个忠贞不屈的人。

生:他还是一个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的人。

生:他是一个为了心中的信念,能够牺牲自己的人。

…………

在对文本联想段落的研读和挖掘中,孩子们沉醉其中,他们感受着文字的博大,触摸着作者的脉搏,同时也感受着老师独特的解读。那些经典文本中藏蕴的意境之高远,情理之曼妙,人格之高尚让我们回肠荡气。

4.在捕捉意境中,唤醒学生的个性语感

会阅读的人是幸福的,我们就要教会学生享受这种幸福;会作文的人是快乐的,我们就要教会学生享受这种快乐。

在语文课堂感受美、体验美、积淀美、创造美,应是语文课的根本追求。譬如《田园诗情》,很多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往往会将注意力聚焦于对田园风光形成的色彩美,姿态美,以及对荷兰夜色的静谧之美的挖掘中。课堂氛围固然恬静优雅,却往往失去了属于语文课自己独有的“味道”。而语文课堂真正的美感,笔者以为是在对文字独特的咀嚼和品味之后,属于自己独有的美感享受,这种美的意境应该是学生独有的个人体验,是属于学生内在的“秘密花园”,它是隐秘而私人的存在,是学生独特的个性语感。这种对意境的捕捉以及感悟能力不应该是群体的泛化表现。笔者在执教本课时,对“一个个小牛犊”进行了深度解读,并以此为靶心,构建了一个学生言语表达并感受意境的个性平台。

师:此处,为什么用一个个,而不用一群群?

生1:(思考良久)可能小牛们是像珍珠一样散落着站立的,所以不能用一群群。

生2:可能小牛在作者眼中,就像一个个人,所以作者觉得这样写比较尊重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