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3 16:14: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感教学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反思英语常态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研员,笔者在近五年调研的常态课时发现,中小学一线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普遍存在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英语知识教学环节。由于颇具一定的共性,所以值得进一步的反思和深入探讨这些客观真实的课堂教学原始语境。
词汇教学案例片段1
T: Boys and girls, now, let’s come to our new lesson, but first we must learn some new words. Open your books and read after me…(or read the new words by yourselves, hurry up! I’ll give you five minutes.)
Ss: …
教师带读完三次后,叫学生同桌互相读,然后带学生进入到对话或课文教学里。
词汇教学案例片段2
T: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s this?
Ss: It’s a …
T: It’s a bike, bike-bike-bike.
Ss: bike-bike-bike……
一、微课对于高中英语教学的价值分析
在现代高中教育学科当中,英语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都不够,如何帮助学生深入知识体系,提升知识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师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1]。微课作为微视频教学模式的简称,旨在利用短视频教学提升课堂互动性和直观性。开展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系统把握英语知识,提升知识的理解能力。由于高中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单靠学生自主进行理解,可能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但是通过微课教学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强化提升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从本质上来说,英语微课更是一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经过现代课程改革的验证,微课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微课丰富英语教育元素
作为基础学科,英语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高,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对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英语微课作为一种思路与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具有至关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高中英语教师在微课中积极融入多种教学元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联想,帮助学生构建思维体系,提升学生对知识总体的把握能力,实现英语教育目标。通过引入多种教学元素,可以极大提升教学整体效果,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教学需求[2]。举例来说,在讲解关于“Makingthenews”的内容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制作微课,并通过课堂演示方式和同学交流,丰富课堂形式。
(二)利用微課增强教学体系性
体系性是英语学科的重要特征,在开展高中英语微课教学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思维,必须增强微课教学的体系性与针对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知识都具有抽象性。高中生由于学习能力和思维的局限性,很难自主梳理出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参与其中,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学,为学生构建起知识的网络,打通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隔阂[3]。在这一过程中,英语微课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化,更容易被学生所掌握。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英语与模型思维的构建效果,需要教师自主创新,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实现教育目标。
(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微课讲解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重要的应用性学科,英语也要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微课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避免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出现隔阂问题。在开展微课教学中,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联想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建构起英语知识体系,提升对知识的把握程度[4]。在现代新型教学模式中,微课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要想帮助学生构建英语思维,离不开具体教学案例的支撑,通过引入教学案例,也能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避免学生的陌生感,让学生利用生活常识解决知识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升知识的实践应用效果。举例来说,对于“Bodylanguage”、“Lifeinthefuture”等教学内容,就可以采取微课案例的方式进行讲解,构建英语语境。
三、结
综上所述,在现代高中教育体系中,英语是重要的学科。在微课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科学的理念指引,仍存在诸多教学问题。下一步,需要高中英语教师不断创新理念,转变教学模式,运用微课教学方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科学性,提高教学效果,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为学生日后的生活与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曹永强.浅谈高中英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z1):143-145.
[2]郭云振.微课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英语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18-220.
[3]张玉琴.浅谈微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28-129.
[4]王亦琳.基于微课的高中英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25-226.
【关 键 词】 言语能力;语感;文本;言意统一
巴赫金曾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处于素质教育改革风口浪尖的语文学科,时常争议不断,派别林立。是固守工具性至上的论调,还是推崇人文性为主导的观点?是强调文学,还是重视语言?是以教师讲授为核心,还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我想说,让我们回到语文教学的出发点。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即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贯穿其中的核心能力,就是感悟和驾驭言语的能力。潘新和教授曾指出,言语性是语文课程的特性。语文学习,微言大义,就应回归到语言文化和言语艺术的感悟和表现中,进而提升语文的素养。
这就必然要求教师不能将学生拘囿于语言知识方面的学习,忽略对言语能力的训练。如果仅仅教会学生熟记字词句的意思,他们往往无法由言及意,感受文本的人文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怀,更难以发表自己的主张和看法。相反,如果一味地架空文本,只看重文学感悟和主题探究,长此以往,学生虽得“意”却忘“言”,逐渐丧失了感悟和驾驭言语的能力。最终,我们身边只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尽信书”的“书呆子”,或是“有口难言”的“闷葫芦”,教出一群“失语”的学生,语文教学将会迷失方向。
可见,言语能力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须贯彻“言意统一”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的使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由立言而立人,从而提升其探究能力与创造能力,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么言语能力培养的关键是什么呢?答案尽在“语感”二字中。语感,是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具备相应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将四种言语能力协调贯通。所以,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培养高品位的语感也是语文人文性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语文知识教学一般不需要心灵的参与,它有标准答案;语感教学就不同了,一定要努力做到以学生的心灵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语文教学之所以是一门艺术,其奥秘也许就在于此。
那么语感教学的有效途径是什么呢?一言以蔽之:立足文本,言意互通,据言悟意,以意驭言。即在文本教学和语言训练时,找寻言意契合的点,在会意中养成语感,于表意中提升语言的驾驭能力。故本文将结合教学案例,从言意统一的角度来探究语文教学中增强语感,提升言语能力的策略。
一、据言悟意,披文入情
汉语言文字是象形的、表意的,蕴藉情感和哲思,有诗性的品质,感性的色彩。《庄子・天道》中说道:“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这表明了言语所承载的无限语意。若没有对它的感受和领悟的语感,怎么能走近文学的万象世界?怎么能收获生命的体悟?怎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呢?
托尔斯泰曾言:语言艺术家的技巧,就在于寻找唯一需要的词的唯一需要的位置。言为心声,词的位置就是由它深藏的意所决定的。故教师应在文本分析中,通过文中的遣词造句,巧妙设问,适时提点,启发学生感悟文字背后作者的情怀和思想,品味字里行间的深层意味,感受那言外之意,点燃学生的心灵,去领悟汉语表情达意之趣味。据言悟意,批文入情,方能形成语感,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正如文采出众、才思敏捷的文人墨客,是向来颇看重遣词造句的,可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为人性僻耽佳句,不惊人死不休”。教师在语感教学中,也应当明确方向,拿出这样的认真态度和钻研精神。在文本分析中,着眼于词语的选用,关注一句一式,一个标点,一处停顿等,体察思想情感,玩味言语艺术。
首先,品味词语的选用,应展开对动词的推敲,形容词的琢磨,副词的取舍,名词的斟酌,语气词的揣摩,采用加减、调换、对比等方法,来感受言语间的耐人寻味。
如戴望舒的《雨巷》,首尾两节几乎完全相同,但有一处却做了改换,第一节的末句是“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而末节却将“逢着”换为“飘过”,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调整呢?以“逢着”结尾不是更美好吗?该换词语的原因正是诗人的情感变化所致。从前几节可知,“逢着”是诗人的美好的幻觉,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梦一般的”“飘过”,消失了,不可能“逢着”了。因此,在末节,“飘过”更能表现诗人内心的幻灭感;而且“飘过”的梦幻感,并未削弱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之感,反而在情感上更强烈了。因此,末节的换词,渲染了感伤的氛围,加深了迷蒙的意境,强化了情感,恰到好处。这便是可让学生去感悟和习得的言语艺术。
其次,对于有特色的字眼更须用心赏析。叠词的回环反复之韵味,语气词的一唱三叹之语意,拟声词的摹声状物之趣味,还有双关、互文、反语等的字字珠玑之妙,都是理解文本意蕴和领悟作者情怀的着眼点,是我们及时、有效地进行语感训练的落脚点。
如诗圣杜甫的律诗,因其工于用词传情,而成抑扬顿挫的言语风格。其代表作《登高》运用叠词、拟声词和充满色彩的词语描摹秋形、秋声、秋色与秋态,写尽秋士的悲秋与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萧萧”写秋风中树木的飘零衰飒,“滚滚”写江流的奔涌雄浑,两个叠词纵横、快慢相对,将生命有尽的时间感和宇宙无限的空间感融为一体,传达出新陈代谢、古今变化不可抗拒的人生体悟,渲染出悲壮之感,满怀深沉的家国情感蕴含其中。
我们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就需要多研读经典作品,寻觅字里行间的亮点,深味言之意蕴,“得意忘言”,语感便有了。只有这般批文入情,我们才能走进汉语言文学的洞中天地。
二、以意驭言,传情达意
通过文本语言的品读,学生语感能力提升后,方能得以更好地进行言语运用,完善其听说读写的能力。第一,教师必须立足文本创设情境,精心营造课堂氛围,为学生进行言语能力训练搭好平台;第二,我们要潜心会文,独具慧眼,挖掘“一处传神,效果皆出”的言语实践点和激活学生心灵的契合点,使得学生找到言语发抒的“麦克风”,从而引导学生在言语活动中完成内部言语与外部言语的转化,最终收获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文本中哪些地方可以成为言语表达的实践点呢?
首先,教师应善于抓住文学作品中的“空白”。好的作品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于行文间留有想象的空间,含而不露,意味深长。如果我们能找到文本中的这些无声处、无言处,投石探路,巧妙拓展,设计学生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品味和补白的兴趣,畅所欲言,那么促进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现便有了契机。
其次,关注文本中的精彩之处,设计迁移训练。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是已有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语感的培养、言语的运用在言语由内向外的转化中,可以通过文本的迁移训练来实践。那我们该从何处找寻迁移点呢?文本中最突出的表达技巧、遣词造句等言语运用的精彩之处,均是语言迁移训练设计的切入点。
可见,教师在言语能力训练展开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活跃,情感和思想亦得以积蓄和沉淀,而这些能力的获得,又能促进我们言语的感悟和表达,如此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得以全面地发展了。
叶老说课文是“例子”和“凭借”。我认为语文教师的任务就是凭借“典范语言”的例子,找准一个言、意的契合“亮点”,燃点教学激情,养成语感,让学生永远在语文的路上行走,让言语能力“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流淌在学生的血液里,随着岁月增长,茁壮成长,枝繁叶茂,滋养心灵。
【参考文献】
[1] 岑运强. 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 岑运强,刘安敏. 我们没有共同的语言吗?[J]. 语文建设,2008(3).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写作创新 案例分析
写作体现了一个人在学习中的综合素质,得益于新课改的普遍推行,学生的口语应用能力相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写作能力依然相对滞后,作文的创作存在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创新,以实现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和英语教学的发展。
一、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和说,中国的英语教学大多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后教师只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而忽视了学生听和说的培养,使学生在英语语言的组织能力上欠缺实践,而我国的英语教学受汉语影响比较严重,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容易出现语法知识的错乱,套用汉语的语法知识,导致整篇文章的语法错误,词汇量的欠缺使得学生在英语写作时无法运用优美丰富的句子,文章内容就会比较苍白。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时也不能够全面的对学生英语写作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指导,只是单纯的要求学生背诵记忆语法词汇,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技能的指导,死记硬背的语法和词汇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能灵活的应用,这无益于英语写作的教学。
二、结合案例分析初中英语写作创新
2.1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语法词汇的创新
传统的教师在教学生背诵单词的时候只是就所教的词语要求学生记忆,比如help这个词,英语教师只会要求学生记得它的意思“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也就只能知道这一个词,而随着时间的增长,对词语意思的记忆也会淡化模糊。而如果我们在教学时采用关联教学,开发学生的联想思考能力,比如“help”作为一个动词,就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它的形容词,副词等形式。不仅扩充了学生的词汇量,也加强了他们的记忆。进而引出所有的动词与他们的形容词,副词,名词的转化,这就扩充了他们的词汇量,使得他们在英语写作时不会出现词汇缺乏,词语用错的情况。教师在词汇和语法教学时可以创设情景,引用不同的句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情景引入学习中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授课。我国英语教学受环境制约的影响,学生在课后不能进行充分的锻炼,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也可以有所侧重,教师以往布置作业时只是让学生大量的抄写和读背,任务量繁重,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现代社会的发达使得教师的教学手段有了多种选择,教师可以适当的建议学生看一些健康的英语影视,学生自己找出里面自己喜欢的句子,引导用英语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2.2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是根据课本内容提出写作的要求,在作文的讲解中也没有研究自己应该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使得英语写作的内容空洞无味,课堂氛围沉闷,造成了英语课程教学的效率低下。比如英语作文写作中,它的美感是需要一些关联词的连接的,它们的应用使得整篇文章的逻辑性更强,也更加有条理,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些词容易造成记忆的混乱,教师在教学生运用这些关联词的时候不能硬塞给学生这些知识,而是应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学生之间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使他们在讨论中进行比对研究,从而找出他们的区分点,这样就加深了他们的记忆。很多教师在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指导时急于求成,要求学生背诵整篇课文,大段的文章加剧了学生背诵的难度,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也没有什么成效。虽然教师的这种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并没有起到什么好的效果,教师在学生的素材积累中就应该使学生学会选择和斟酌,找出优美的句子和有用的词汇来积累学生的素材,这样学生的语感得到锻炼的同时,也增加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写作教学时应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程度来布置任务,同时也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平衡教学,以免学生养成浮夸的写作习惯而忽视了文章的实用性。
三、结束语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机械的教学方法,注重素材,词汇的积累,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积极灵活的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促进英语学习的发展。
[1] 刘凤颖.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J]. 作文成功之路, 2013(01).
[2] 胡海荣.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研究[J]. 读与写, 2012(01).
万桂园,高级教师,福州市鼓楼第二中心小学教导主任,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教师。曾获“长乐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福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福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福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10年参加全国“本色杯”教学大赛获特等奖。
作为教师,我常为教学上的失误而扼腕,也为教学中的成功而喜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伴我一路走过的“三课”――课堂、课题、课余。
课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2005年,我通过鼓楼区招考来到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还来不及感受榕城的秋意,就迎来了我的公开课。课后的我自信满满,得到的评价却似秋风般凉:教学设计平常,教学过程没有章法。这次的教学评价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感谢师傅毛金金,她给我的“挫折教育”,将我抛到了成长必经的路口,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我很快融入学校严格的教研氛围中,开课―评课―反思―总结,再由校聘专家总结、提炼。几番下来,专家的精点细拨,加之教研员经常下校指导,给暗自摸索专业发展的我开启了一扇扇窗。
2008年秋天,经过层层筛选,我执教的习作课《家》作为鼓楼区代表之一在福州市小学作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展示,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这些好评是我在历经13次试教之后得到的最佳营养:课堂,要有教育理念的观照。
2009年9月,我被评为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师。因为这个平台,我结识了区内首届名师以及许多小语专家,参加了各种培训研讨活动。
2010年7月,历经暑期近一个月的打磨,我执教的《桂花雨》一课在全国中小学“本色课堂导学”教学大赛中获特等奖。这次的历练促使我深入思考:语文是什么?教语文到底教什么?怎么教?离开了师傅的耳提面命,我该如何上好语文课?接踵而来的区内名师送教与讲座,我在一次次的自我否定中努力超越自己,走在小语教学的路上,我越来越意识到,唯有“研读”方是真正助教师远行的不二法门。
2012年5月,在福建省小语会举办的“汉字科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上,我执教《活见鬼》一课,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汉字科学的应用适时适度,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快乐。这些鼓励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是一门科学,而这一切的摸索,都离不开我朝夕相伴的课堂。
课题: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006年,茶园山小学承担了省级课题“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子课题实验,我参与了实验研究。这个课题做下来,我也摸出了一些门道,执笔撰写的开题报告《培养语感和加强语言积累的实践与研究》获得福建省首届科学研究论文一等奖,教学设计《亲历体验,乐于表达》获得全国设计大赛一等奖,教学案例《让语文园地成为孩子学习的乐园》获福建省教学案例评选一等奖。
2008年3月,茶园山小学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的深化研究”课题实验,我担任课题秘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些理论冲击着我的教学视野,我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教学预设更多从学生出发,让课堂因学生的需要而存在。同年12月,学校承办了该课题“小学语文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与会的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省普教室黄国才老师及省市区课题校教师都给予了高度评价。2010年、2011年,我的文章《开放互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正视小初衔接,探寻有效教学策略》先后刊发在教育类CN刊物上,其中的关键词“把握学情”“教学起点”“有效教学”“自主学习”等就是参与此课题研究的成果。2013年11月,我有幸参加“国培‘种子教师’高端研修”,聆听了上海师大王荣生、吴忠豪、李海林等教授的讲座,“阅读就是理解、感受”“本体性教学内容”等理念不断地丰厚着我课题研究的理论。
2011年初,我加入了福建省小语会“汉字科学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组,有幸结识省内各地名师,开始填补自己的汉学知识缺漏;2012年初,我与区内名师们一起,加入进修校陈朝蔚副校长负责的省级名师课题《在对话理论下小学语文相融课堂的研究》。专题推进式的课题在问题中做,在做中研究推进,力求让教师的“胸中之书(文本细读)”效益最大化地为“目中之人(学生需要)”服务。
课余: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课余,我常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思考、练笔。
我常读书,读的书也颇杂。一些语文教学杂志,我一期不落;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我反复啃着;哲学类书籍,我常捧读“磨脑”;而文论,我也细读。
关键词:高效课堂;集体备课;创设情境;学习策略;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80-01"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效课堂下的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有目标,高质量的学习行为。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1.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编好导学案是上好高效课堂的关键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备好课不仅要教师写好教案,而且还要编好学生用的导学案,导学案的编制要紧扣三维目标,高效课堂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学案上问题的设计,怎样设计问题?比如《狱中书简》这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文中出现的生命现象都是花、鸟、虫、木,这些跟人有什么关系?作者失去了人生自由,为什么文章没有阴郁的感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具体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例如《猫的故事》这课的导学案设计中,在猫身上的铁丝上系一只空罐头盒,用猫受到的惊吓来衬托她不顾自身安全喂养小猫的伟大母爱。"像是新婚夫妇的汽车之离教堂去度蜜月"?这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了猫逃跑时的狼狈相,同时也写出了猫逃跑的速度之快。新婚夫妇度蜜月与猫为了逃命而仓皇奔跑,本是完全矛盾的两者,意境完全不同。但作者却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此更显示了文章语言的幽默与诙谐。从文章的主旨和写法上来设计题,紧扣学习目标,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2.通过有效朗读,帮助学生解读文本
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朗读、揣摩,对于理解作品含义起到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在教学诗歌散文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地朗读,有体验的品读,才能让学生将文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品味出来。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声情并茂的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语文教师不一定要有很好的像播音员那样的音质,但是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在学习《春》这节课时,老师问:第四段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要求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把握每段的情感基调,对认为重要的字词句进行语气、节奏、情感上的处理,可以设计配上某种乐器或某种曲子,并说出这样处理的理由。学生可以抓住春花繁、艳、闹、密的特点进行朗读,学生朗读得兴致盎然,对《春》进行了一次全新的诠释。长此以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教学目标就可以达到。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不仅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语言情境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改变以往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相互学习。这样课堂就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改变以往课堂中死气沉沉的气氛,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小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兴趣昂然地学习知识。如,在教学《杂说》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千里马故事的录象,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后我让学生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字词不理解,有的说文句不通,有的说伯乐的问题,有的说人才的问题等等,然后我顺势引导,根据文本、写作背景和作者情况为依据进行再次讨论,学生踊跃发言,找出本文议论的中心,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没有偏离教学课前预设。
4.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面和质疑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的问题,只要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教师也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学习《绞刑架下的报告》这节课时,先让各小组展开讨论:请学生围绕问题"文章中让你最感动的是哪里?为什么?"这个探究过程需要各组员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就问题展开讨论,所以小组成员需要适当搭配,否则有些学生会被冷落。因此根据组内学生的相对特长,进行合理分工。组员各尽其职,完成探究。在整个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必须起指导作用,否则学生小组合作效果不明显。教师也可适当地激励学生:看看哪组配合得最好、发表得最有见解。经过讨论,由汇报员汇报小组成员集体合作的结晶,其他各组补充或纠正。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充满互助与竞赛。同时教师应当教给学生合作的技巧,如怎样组织,怎样倾听,怎样发言,怎样质疑等。整个课堂人人参与学习、个个互动补充。合作促进了互动,互动升华了兴趣。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积极的艺术性。影响课堂高效的因素很多,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教材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等,为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从有效发展到高效,教师要根据学科实际、学生实际、课堂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让课堂实现真正的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初中英语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具备了直觉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他们正处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和智力向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并希望自己在小组中表现突出。本人执教班级为高一(4)班,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听取信息、口头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相当薄弱,学生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二)教材分析(Analysis of Teaching Material)
本单元话题为“地震”,主要描写了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各项语言活动也都是围绕地震展开。本课为第一课时,我把Warming-up、Using Language中的Listening和Workbook中 66 页的 Listening Task 整合成一节课,因为在语言学习环节中它们是语言知识和文化意识的输入过程,并以“地震”为主题来进行听说训练。
(三)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语言知识目标(Knowledge objectives)
帮助学生熟悉有关地震方面的话题。
2、语言技能目标(Ability objectives)
培养学生听和说的策略,同时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熟练掌握与话题相关的常用词汇与表达,进一步了解应急措施,提高说的准确性、得体性、流利性和连贯性,增强语感。
3、情感态度目标(Moral objectives)
(1)通过与话题相关的音频、视频和图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协作的能力,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3)进行人文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养成助人为乐、奉献爱心、关爱社会的精神,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我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技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4、学习策略目标(Strategy objectives)
(1)通过个人活动、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并在此过程中提高信息的有效交流和处理能力。
(2)通过对课文的听和说的策略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听说课中尽可能使用这些策略,从而逐步提高英语水平。
5、文化意识目标(Culture objectives)
让学生了解地震的一些知识以及如何自救。
(四)教学策略(Teaching Strategies )
1、创设情境(Situation setting)
在课前给学生播放“汶川地震”的视频,旨在将学生直接带入即将学习的地震的情境中。观看视频的同时,给学生提出相关问题。
2、教学媒体设计(Teaching Medium Design)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选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片,创设较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信息量,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能。
3、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采用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任务型教学法,设定小组任务,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等方法,开展促进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强调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相结合,突出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为主体的合作性学习。
4、学习方法(Learning Methods)
采用合作学习、主动构建的学习方法。
5、辅助手段(Auxiliary means)
使用 Powerpoint 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mp3 等辅助教学。
6、准备材料(Preparation of Materials)
有关地震的音频、视频、mp3 和图片。
7、评价手段(Assessment)
课堂及时评价法: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教师和小组成员都可以在课堂上对某位同学的表现做出评论和评价。采用课堂竞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评价。
(五)教学重难点(Teaching Focuses and Anticipated Difficulties )
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尝试说服对方。
(六)教学过程(Procedures)
Step 1 lead-in (4 mins)
Show a video about Yushu earthquake, and ask students to name other natural disasters as many as possible.
Aim: To focus the students’ attention on a certain topic and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预设1:在引入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来直接引入话题。
预设2:在说的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播放视频,为接下来要听的内容做铺垫。
预设3:在听力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用 mp3 播放录音内容。
预设4:在讨论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用电脑投影要讨论的问题。
预设5:在听力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用 mp3 播放录音内容。
预设6:在说的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用电脑展示要讨论的物品和内容。
预设7:在讨论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有关地震与灾后重建的信息和图片,为讨论的内容做好铺垫。
预设8:在听力拓展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用视频播放从因特网上下载的歌曲。
预设9:在作业环节,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有关地震的网站。
实践结论
【关键词】自主阅读;小学语文;策略研究
1引言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对小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非常关键。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中正在积极地倡导自主阅读教学新概念。自主阅读教学能够有效地沟通学生、教师以及文字之间的关系。因此,大力实行自主阅读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积极意义。
2自主阅读教学基本涵义
自主阅读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取一定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自主阅读不仅可以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而且还有助于创造具有个性化的成长空间。自主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全程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1]。学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要从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作为基本点,创造和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现代式新型阅读教学理念,自主阅读教学具有主体性、过程性、开放性、建构性等特点。
3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3.1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催化剂[2]。小学生由于自身所处的阶段差异,因此,通过阅读训练的提高能够有效地达到认识世界的目的。同时,自主阅读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思考人生。因此,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首先,教师要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对于一些富有节奏性和韵律性的阅读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童话故事、诗歌童谣。
教学案例:《卖火柴的小姑娘》
3.1.1教学片断实录。教师:文章的故事发生在圣诞夜前夕的一个小城镇,同学们,你们在圣诞节那一天会怎么过呢?
(学生回答:和爸爸妈妈一起做圣诞树;和爷爷奶奶去买圣诞礼物,和小伙伴们去玩......)
教师: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可以不难看出,小女孩因为父亲下岗了,不得不为了挣钱买面包而在大雪纷飞的新年那天去街头卖火柴。最后,小姑娘不幸地逝世了。如果小女孩来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会如何做呢?
(学生回答:我会买下小女孩的所有火柴;我会把小女孩带回家中,给小女孩食物和衣物;我会给小女孩钱;我会给小女孩糖果......)
教师:大家的回答非常好。作为一个好孩子,就应该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3.1.2案例点评。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中通过选取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帮助别人,培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发挥情境教学法的优势,通过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提供有利条件,让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在阅读文章之后的感受。
3.2发挥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优势
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通过各种教学媒体的辅助,为小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借助多媒体视听结合的优势,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播放相关名人的肖像和地图以及歌曲等。通过科学地安排相关影像资料,从而有益于文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教师在讲解文章《丑小鸭》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事先对丑小鸭的样子进行描绘和联想,之后再给学生播放有关丑小鸭样貌的图片,让学生对丑小鸭的形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文中丑小鸭经过了千辛万苦和重重磨难终于变成了一只白天鹅。同时,当文章中涉及丑小鸭因为被小伙伴嘲笑而产生自卑的心理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有关丑小鸭的动画影片,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丑小鸭情感的起伏变化。通过在合适的时间段播放动画影片,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以及更深刻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丑小鸭》动画影片的观看启发学生:只要我们永远不放弃希望,再琐碎、平凡,也会有美好的一天。自主阅读教学不仅需要教会学生阅读技巧,而且还需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
3.3强化语言培训和朗读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作为主体,以朗读作为主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对学生的语言培训和朗读。尤其是对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和语速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的创造思维。语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在正确地理解文章主旨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有感情地朗诵,能够充分地发挥各种表情的优势,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讲解到《狐假虎威》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安排学生带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然后,教师可以对这些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看看哪个学生朗读的口吻最像狐狸,哪个最像老虎。通过这些训练,教师可能会发现,有的同学虽然朗读的音量达标了,但是没有老虎的威严;有的同学可能具备狐狸的威风,但是语速又过快,无法绘声绘色地表现狐狸的傲慢等。《狐假虎威》作为一个经典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因此,教师在安排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时,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表现出狐狸的狡猾和嚣张。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发音进行纠正。比如狐狸的拼音为“huli”,有的学生可能会受到方言的影响误读为“huni”。小学阶段学生的发音练习对以后普通话的学习具有决定性影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不足进行及时地纠正和指导,才能够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善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现代教育制度的改革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发挥各种教学策略的优势,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宋新荣.汇涓涓细流成知识海洋――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J].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2]颜莉.浅析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1(08)
[3]申立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目标与课型的实践探索[J]科技信息,2011(19)
比较诗学在中国的阐发研究初论陈俊琴
短信文学的特性刍议李磊,李燕
通过情感与意象鉴赏诗歌邢志岩
动画中的技术与创意之争——对中国水墨动画的探析常亚恒
少数民族题材的素描表现段会玲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钟利芳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孙薇
论情感教育在班集体建设中的作用雷艳霞
《猫》教学设计伊林
《乡愁》教学实录梁影
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常安
《西北音乐风情》教学设计——感受"西北风"金燕
《背起行囊走四方》教学案例王宇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初探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罗元庆
Linux系统设备驱动设计与实现王玉,崔升广,邓万鹏
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王辉
信息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整合中的思考和误区王银玲
多媒体技术与高校法学课堂教学改革喻文婷
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黄丽红,王世良
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讨张辉
安全控制理论在矿山机电管理中的应用何远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细节孟杰
对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思考,宿茹
务彭公路珍珠大桥负角度竖转施工监控胡海洋
中学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的培养吴枢宇
中学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王梅
初中思品课体验式教学初探王维生
浅析思想解放和法学研究曹建波
《祝福》栩栩如生的语言描写杨宇
《祝福》别具匠心的情节设计房淑梅
《祝福》典型鲜明的环境描写陈淑娟
学习英语的效率与方法焦红玲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曹岚
客观教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张海娟
怎样接待顾客才能成功刘淑迎
职业教育素质本位论白继红,郭邦军
校园内电子商务模式及发展策略分析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杨刚
关于略渎课文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王玉绢
自主合作探究——小学生作文修改之我见尹小林
高中阶段数学学习方法探讨李梅
让绘画艺术点亮语文课堂冯春梅
小学生数学自主探索能力培养的探索梁俊奇
如何引导低年级学生提高数学心算能力沈延琦
对提高数学中下生学习效果的反思胡凯辉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三法钟前宾
浅谈语文课的生活教学李玉君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李双勇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设备霍春秋HtTp://
浅谈如何促进高一化学教学杜玉
文科知识在物理中的作用杨赛
"经"义流变张凤
浅谈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刘玉书
舞蹈与儿童智能姜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隋敏雳
浅谈一汽大众轿车空调系统制冷不良故障的诊断与排除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梁群莲
汽车跑偏故障分析与排除梁群莲
"项目研究教学法"在汽修专业中的应用张君健
中学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的实施郑守印
浅谈中学生与父母如何沟通冷春菊
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王世兰
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语感张英锋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浅谈廖丽勤
基于聚类—判别分析模型的大学生诚信评价刘芳
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刘娅,冯冬梅
我国计量事业60年成就综述姜琳琳
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初探李睦军
让留守学生不再"留守"雷行道
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与展望阎静辉
浅谈简笔画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袁平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黄静
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江红霞
对初三物理总复习的思考周光平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学科渗透马国恩
浅谈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朱贞平
浅谈初中数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孙景斌
浅谈党支部发展党员正规化及对策刘宇轩
辅导员怎样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张艳
浅议如何解决政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秦晋
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刘伟强
信息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张云
浅析倒装句在新课标中的用法龚俊玲
英语"四位一体"中考复习教学法的原则与实施策略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宋扬
大学英语学习中源于母语的负迁移的发音问题李晓明
也谈英语语句重音金小英
谈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顾晓龙
如何上好饭店英语课杨淑秀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的合作学习袁秀培
浅谈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问卷调查与思考付玉萍
三班走读班,学生总体的基础明显的参差不齐有,十来个学生根本没有学习目标,完全放弃学习,但学生的纪律总体还是不错,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六班是寄读班,学生总体的学习情况较好,大部分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一定的自觉性,但学生的纪律不够好,这成了班级英语成绩的总体提高的拦路虎。还有两个班级学生整体的惰性还够好是很强,自觉性较差。
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本文来自小草
外加两个复习单元。本教材各单元话题灵活,贴近生活实际。
三、本学期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学期的重点将继承学习词汇和习惯用语,学习的一些语法知识点有:频率副词、询问情况、方式状语、提出邀请、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等。其中状语从句和形容词是本册的难点,将重点学习。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措施及教改措施
1、多听课,特殊学校组织外出听课,更要虚心学习
2、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3、准确引导尖子生,抓好中等生,辅导好学困生
4、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反溃或单独辅导
5、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尽量提高四十五分钟的效率
6. 天天背诵课文中的对话。目的: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培养语感。
7. 天天记5个生词,2个常用句子或习语。实施:利用“互测及教师抽查”及时检查,保证效果并坚持下去。
8. 认真贯彻晨读制度:规定晨读内容,加强监督,保证晨读效果。
9. 坚持日测、周测、月测的形成性评价制度:对英语学习实行量化制度,每日、每周、每月都要给学生检验自己努力成果的机会,让进步的同学体会到成就感,让落后的同学找出差距,感受压力。由此在班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和竞争意识。
10. 对后进生进行专门辅导,布置单独的作业,让他们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11. 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2. 实施"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3. 在教学中根据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索、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14.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5. 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五、岗位练功和继承教育
1、在教学中留意自己钢笔字和粉笔字的训练
2、多读书,在读书做笔记时要做到不是为了完全成学校的任务而读而记,要从中学到真天正适应自己提高的知识
3、在写教学反思,教学笔记、教学案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所提高
4、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至少每周备出一节象讲汇报课一样的课,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六、本学期的研究课题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并且让学生在升入二年级后也仍对英语有爱好,特定本学期的教研课题为《向四十五分钟要成绩》。
详细方案如下:
1、重视方法的指导,在单词方面改变学生以前的背词方法,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握。
2、学习对话时,多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情竟,以便把握。
3、课堂教学要留意情感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因此将学生的全部留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
4、有些知识点必须在课堂上检查,以便学生课后能准确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的目的。
5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课堂上有些老师发现不了的问题,让小组中的尖子生充当老师的角色,以帮助老师解决问题。
七、课程安排及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三周:开学初模仿考及教学预备工作
第四面—第六周:unit 3-unit 4 阶段性检测
第五周:国庆节假期
第七周—第八周:unit 5-unit 6 阶段性检测
第九周:review unit 1-unit 6 期中复习阶段
第十周 :mid-exam of unit 1-unit 6 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十二周:unit 7-unit 8 阶段性检测
每十三周—第十五周:unit 9-unit 10 阶段性检测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review unit 7-unit 12 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关键词]识字 字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32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随着课改不断发展,经常可以听到许多教师的抱怨声:我们的识字教学的任务非常繁重,并且课时比其他课程少,教师讲授起来觉得力不从心,学生学习起来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识字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下面我就谈谈如何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
要增强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就要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就必须“进一步研究小学识字教学的规律,包括学生的汉字学习的认知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许多教学案例表明,“根据汉字自身的规律(字理)和学生的认知特性(心理)来进行识字教学,是最合理的识字教学”。
研究示例一
师:让我们一块识字,这是什么东西?(出示一束玫瑰花图片)
生:一束玫瑰花。
师:大家很聪明,这就是“一束玫瑰花”。我们一起把这个词读两遍。
生:一束玫瑰花,一束玫瑰花。
师:大家注意:“束”是翘舌音,不是平舌音。
生:一束玫瑰花。
(教师接着出示其他图片,如一头牛、一双鞋、一捆书、一弯新月、一盒珠宝、一副眼镜等)
师:汉字多奇妙呀!“玫瑰花”为什么用量词“一束”而不是用量词“一条”?鞋子为什么说“一双”而不是说“一个”?“新月”为什么说“一弯”而不是说“一只”?“眼镜”为什么说“一副”而不是说“一条”?你们看看,语言的表达真是多种多样呀!
小学生的认知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特点,简单的字理识字有助于他们把字的形体与它所记录事物的意义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师根据字理析解汉字,有助于学生对汉字形义的识记和文化知识的吸纳,提升儿童对汉字的认识,增强汉字学习的科学性和趣味性。
研究示例二(《养花》教学实录片段)
师: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养花得到的乐趣?
生:从“秉烛夜游”可以感受到。
师:“秉烛夜游”是什么意思?
生:“秉烛夜游”就是拿着点燃的蜡烛在夜间游玩。
师:“秉”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这个字的来历?
生:“秉”就是拿、持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查字典。
师:谁能根据这个字的构字特点说说它的意思?
生:中间是横爪旁,表示用手拿着。
师:你真了不起。(学生鼓掌)这个字可有来历,请看大屏幕,(一边讲解,一边演示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秉”是会意字,这个字的上面是禾苗,从禾,从又,“又”篆体像一只手。(是一只手从旁边拿着小物)手拿着,手持。引申为主持,掌握。
把字理识字的方法穿插于随文识字之中,提高了随文识字的理性品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和传授一些汉字演变历史,让学生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研究示例三(《小壁虎借尾巴》教学实录片段)
师: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
生:因为他的尾巴断了。
师:是怎么断的。
生:是小壁虎一挣,挣断的。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小壁虎的尾巴能断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挣的力气不够大。
师:挣的力气不够大尾巴可能不会断。如果尾巴不断,小壁虎不能及时逃走,他就会有什么危险?想一想他此时的心情,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一生读)
师:这下小壁虎的尾巴能断吗?
生(齐):能!
师:好,我们也一起来帮帮忙。
关键词 课堂理答 智慧 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曾在一书中这样阐述:“课堂理答在教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理答恰当与否,说小一点,关系到课堂气氛,教学效果;说大一点,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所以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但纵观当今课堂,教师的理答却不容乐观。有的教师语言贫乏,或简单理答,或重复理答;有的教师态度过急,或武断理答,或代替理答;有的教师指向不明,或模糊理答,或回避理答……这些理答方式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课堂的实效性。因此,我们的课堂迫切呼唤智慧理答,迫切呼唤我们的教师能够树立理答意识,训练理答技巧,形成理答机智。本文试着结合几则朗读教学案例,对比阐述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智慧理答。
一、由表及里探一探,心中悟出始知深
研读《穷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一句。
案例一 师:“‘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应读出什么语气呢?”生:“应该读出他很受不了的感觉。”师:“能不能联系生活谈谈‘受不了’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感觉?”生:“比如有一次一个同学背地里议论我坏话,我真受不了。”生:“天气太热时,我也会受不了。”师:“(急了)渔夫受不了是因为什么?”生:“因为五个孩子多,养不了。”师:“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生:“我妈妈时常告诉我,她小时候生活艰苦。为了让她们四姐弟吃饱饭、上好学,父母亲要整天干活,有点受不了。”师:“是啊,生活艰难会让人受不了。”师:“现在能读好这句话了吗?谁来试试?”
案例二 师:“你从课文哪儿读懂了‘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这句话的含义?”生:“‘丈夫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为了五个孩子他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实在是受不了,没有办法。”生:“‘孩子们还是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他那么拼命,可还过不了好生活,真的够他受的了。”生:“‘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但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可以看出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连妻子也不得闲。”师:“把‘受’换一个词,可以换哪个词?”生:“苦。”生:“累。”生:“熬。”生:“忙。”师:“一个‘受’字,让我们读懂了他家生活如何?”生:“生活不易。”生:“生活贫穷。”生:“生活举步维艰。”师:“会读这句话吗?应读出什么语气?”生:“用低调、沉重的声音,读出生活的艰辛。”师:“想象此时自己就是渔夫,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师:“有没有同学读出其他的情感来呢?”生:“桑娜很心疼丈夫。”生:“桑娜对丈夫的爱是深沉的。”师:“好,用深情、不舍的语调,再读这句话,读出桑娜的疼爱吧。”
思考 高质量的“问”是开山的斧子、深耕的犁杖。高质量的探问理答,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而缜密的思考,或由表及里,或由此及彼,或举一反三,在逐层推进的回旋中,使学生们的理解准确、全面、深刻,感受深入,情感升华。案例一,教师指导朗读虽然也运用了探问理答,但是他急于求成,直接以“应怎样读”切入。听到有学生谈到“受不了”一词便如获至宝再次探问,让学生联系自身谈感受,结果指挥棒没把握好,学生的思维如脱缰的野马,虽然后面“拉回来”了,但颇费周折,学生对于生活的艰辛理解得也不够深刻,朗读自然不到位。案例二,教师明白学生很难理解生活的艰辛,于是指导朗读时,第一次探问直指文本,以教材为依托,来蓄感;接着一个“换词”环节,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渔夫此时“受不了”的心理状态;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感悟朗读。学生此时的理解极为深刻,朗读指导水到渠成,而不是流于形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次探问,引导孩子把情感推向更深层面,体会桑娜对丈夫的爱。这样的探问理答实属高明。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如果我们的每一次探问都能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历经心灵碰撞,就能使他们的灵魂得到真情的浸润。
二、思绪零散归一归,以点带线扩成片
研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句。
案例一 师:“这句话写了什么内容?”生:“写出了李白与老朋友送别的场面。”生:“写出了李白与老朋友的深情厚谊。”师:“是啊!这句话表现了李白与老朋友的依依惜别。”师:“这句话应该读出什么感情?”生1:“读出依依惜别的感觉。”生2:“读出与老朋友分别的不舍之情。”师:“好,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把这句话好好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