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机械设计的职业规划

机械设计的职业规划

时间:2023-10-13 16:14: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械设计的职业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机械设计的职业规划

第1篇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bad docking in the emerging industry demand for talent culti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s under the upgrading of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 the differentiation demand of enterprises on the industrial chain; from marketing theory, put forward the differentiation strateg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for the post group of the advanced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hain, to achieve the good docking in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s for colleg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which can not only provide high quality talents for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help students find occupations suitable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关键词:产业升级;产业链岗位群;差异化策略;人才培养

Key words: industrial upgrading;industrial chain post group;differentiation strategy;talent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4-0094-03

0 引言

专业建设作为联系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纽带,联通了高职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准确对接产业岗位需求,分析获取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以实现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对接。产业转型升级下,大批技术高度集成的新兴产业业迅速发展,而这些产业往往都具有较长的产业链,产业链不同企业在技术、规模、岗位上就存在显著的区别。以具体企业岗位来定位人才培养,可能会造成人才培养就业面窄,学生的适应能力不足,如果以行业岗位群定位,又会造成培养过于宽泛,学生技术不够专精,难以胜任岗位工作。对此本文借鉴相关营销学理论,即差异化战略,提出了面向产业链岗位群的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

1 差异化战略思想

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使企业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而采取的一种战略。其核心思想在于分析针对性顾客有价值的独特性。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在整个产业中具有独特性,因而赢得一部分用户的信任,是同产业内的其他企业一时难以与之竞争,使替代品也很难在这个特定的领域与之抗衡。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一方面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个人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把握企业和学生两方面的需求特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的考虑这些特点,实现差异化的培养。

从企业的方面来看,不同的企业技术、规模具有差异化,因而人才需求也存在差异化。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不同学生兴趣、能力存在差异化,因而个人职业发展意愿也存在差异化,如图1所示。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把握这些关键的差异化因素。

以下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说明专业如何借鉴差异化战略理论,开展差异化人才培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2 产业链岗位群分析

广东在本轮产业转型升级中,先进装备制造业被列为12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已启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首批总投资330多亿元的13个项目开工。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增加值7546.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25.7%,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10.9%。针对省内先进装备制造业人才紧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新建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先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储备人才。先进制造装备的定义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先进装备制造业就是以设计、开发、制造这类装备产品或成套设备的相关产业。该产业技术集成度高,经济附加值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可以根据技术和产品特点将其产业链分为三段。产业链上游为多领域技术高度集成的智能机械制造,以实力较为雄厚的大型企业为主,面向高职生的岗位主要是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和工艺制造岗。产业链中游是在上游产品基础上加以组合集成,以系统控制和接口技术为主,提供各种独立功能模块的全自动或半自动专机,以大、中型企业为主,面向高职生的岗位主要是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和工艺制造岗和机械设计岗位。产业链下游则是面对各行业具体生产需要,以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化生产为主要方式,实施针对性非标设计,对上游和中游产品加以选型和集成,属于应用层面的二次开发,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面向高职生的岗位主要是机械设计岗位和工艺制造岗和少量设备运行维护与管理。具体分析见表1。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学生在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中从事的岗位存在明显差异。

3 差异化能力要求分析

开展差异化能力要求分析,为后续人才培养提供基础。重点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两项指标进行细化分析。企业调查问卷设计了专业16项相关的专业能力和15项职业综合素质与关键能力,企业专家分别勾选其认为最重要的5项,分析者按照出现频率的百分比换算为百分制。

3.1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分析

图2数据分析可知大型企业对识图与绘制图纸能力、常用装备操作能力、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要求较高,换算后50~60分。对零件精度检测能力和工程手册查阅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换算后为40~50分。

图3数据分析可知中、小型企业对识图与绘制图纸能力、常用装备操作能力、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零件精度检测能力、工程手册查阅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求较高,换算后为50~70分。与大型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对零部件设计能力、分析和计算能力、自动化机械设计能力、气压传动技术应用能力和编制工艺文件能力同时也有较高的要求,换算后为20~25分。

结合图2、图3统计数据分析可知,识读图纸几乎是从事行业内所有工作的必备能力,因此有很高的要求。

在大型企业中,高职生主要从事的岗位是设备管理、设备维修,因此对常用装备操作能力、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具有较高要求。部分高职生从事质检员和生产管理工作,因此对零件精度测量能力和工程手册查阅能力也有较高要求。大型企业的技术层级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因此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在中、小企业中,高职生主要岗位集中在设计研发类和工艺技术类岗位。在从事设计、工艺等技术较高的工作之前,往往需要经历从零件加工、装配、设备管理、质量检测等基层工作的成长期,因此从对机械设备的拆装和调试能力以及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零件精度检测能力、工程手册查阅能力等能力技术具有较高要求。当高职生开始从设计、工艺技术类型岗位时,要求具有较强的零部件设计能力、分析和计算能力、编制工艺文件能力。随着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广东省涌现大量主营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除了基本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机械设计能力、气压传动技术应用能力和CAD/CAM/CAE技术应用能力。

3.2 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分析

如图4所示,大型企业不仅要求员工具有强烈的责任与担当、爱岗与敬业、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对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

如图5所示,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有责任与担当、爱岗与敬业、吃苦耐劳、积极主动、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外;还需具备较强的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责任与担当、爱岗与敬业、吃苦耐劳、积极主动是职业人的基本素质,属于普遍性要求。

大型企业往往生产规模较大,因此员工的岗位任务都比较单一,一项工作经常是多个岗位一起协助完成,因此对团队协作、语言表达、书面表达能力有较高要求。

而在中、小企业中,高职生大多从事技术层级较高的工作,又因为企业员工不多,经常需要每个员工能胜任多种岗位的工作,因此对对信息收集与整理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抗压能力、自我学习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4 差异化策略制定

依据差异化能力要求,即可制定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策略。策略的主要措施在于以下几个层面。

4.1 校企协同构建差异人才培养途径 通过与不同类型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差异化人才培养途径,引入不同类型企业的职业标准和资源,制定面向不同岗位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并结合企业资源开展教学,实现校企双方的协同育人。例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分别与佛山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建邦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华亚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不同类型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培养、专题培训、合作开发定制课程和资源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针对性差异化的协同培养。

4.2 构建多维度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多维度专业课程体系,适应从入学阶段基础学习到一年后的差异化能力培养。依据岗位差异需求构建多向递进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开发设计模块化、菜单式课程。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意愿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例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就设计了“三条主线、三段递进、两个发展”的课程体系。以机械设计、制造工艺和设备运行与维护为主线,按照三个能力层级设计课程,同时安排个性化选修课程。这样同时满足了企业岗位和学生个体的差异需要(如图6)。

4.3 制定差异化课程实施方案 同一领域课程内容在不同岗位有着不同的应用方式,体现为不同类型的能力。因此要依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在教学中设计差异化的教学项目。如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机与自动线》在开展“自动生产线机械手上下料系统”模块的教学时,就设计了三个面向不同岗位的项目。“项目1―按照工况设计机械手气动系统”、“项目2―机机械手执行自动注塑出模工作编程”、“项目3―气动机械手气缸夹紧力不足故障诊断与排除”。教师可以根据岗位和同学的具体需要选择其中一个开展教学。

4.4 构建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不仅具有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因此需要构建校企合作的多元差异化学习评价体系,依据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措施选择更加合理的评价方式。例如,专业核心课程《自动机与自动线》考核就设计了多种考核方式,如撰写机械手设计报告、编制个位计算机自动装配线工艺规程、检测自动包装线故障并撰写分析报告。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完成,就可以通过考核。这种差异化的考核评价对学生能力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4.5 为学生开展针对性职业辅导与规划 实施差异培养最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因此需要为学生开展针对性职业辅导与规划,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如机械设计专业先后聘请20多位企业资深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学生职业辅导师,每位职业辅导师为十位同学提供职业规划和辅导培训。从入学第一年开始,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同时会通过专题讲座、参观企业、假期实习体验等活动,了解企业主要的岗位以及工作内容。职业辅导师则为学生建立针对性档案,通过观察、谈话以及针对性项目测试的方式,来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性格特点,最终为学生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职业发展建议。学生可以参考职业辅导师的意见来选择自己差异化发展目标。由此就良好地将学生的差异性和企业的差异性对接起来。

5 差异化策略实施成效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自2012年开始以试点方式开展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经过为期四年的跟踪调查和比较研究发现成效显著。毕业生能更好适应岗位工作并做出较好的业绩,在大型企业中如佛山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专业12级毕业生在企业组织的技术比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中小型企业中,多位2012级和2013级毕业生已经成长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根据麦可思数据统计,专业偏差度仅为5%。目前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以“对接产业、差异定位、协同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特色,由于专业特色鲜明,该专业于201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第一批广东省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并予以300万项目资助。

6 结论

综合考虑企业技术、规模及人才需求差异性和学生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发展意向的差异性,借鉴营销学理论提出面向产业链岗位群的人才培养差异化策略。该策略能良好地促进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与企业需要的对接,不仅为企业提供高质量人才,也为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树军.《管理学》.第八讲战略管理.河北大学.

第2篇

【關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人才;中职

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不断进步,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剧增。经济新常态下,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实业强邦发展战略的提出,全社会逐渐加大了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程度,制造业与自动化专业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我顺应我国时展的产物,并且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民生工程中扮演着关键之角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为此,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挥出中职学校特色,依托课程建设与优化教学方法,培养专业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探究。基于此,文章结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针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希望可以推动我国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和谐发展有所裨益。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

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理念多以传授理论知识为重点,忽视了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历练方面的培养。科技在各行业上的发展日新月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理念已逐渐被各专业学校所革新,将培养专业人才的核心转移到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轨道。通过教学理念的变革,中职生逐渐在学习理论中掌握了所学知识,并且在实践环节运用所学进行动手操作,同时在其适应社会、团结协作、自主创业及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中职学校不再单纯将学生的应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水平的唯一标准,而是更加注重中职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学校降低了考试分数在综合测评中所占份额,将中职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习等均计入测评得分之中,从而大大提中职生参与到实习、实践中去的积极性,中职生动手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均有了显著的提高,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环境。

二、树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为提高企业竞争力,调研发现企业对本专业中职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在日益提高,为此,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应设置如下:本专业人才通过系统的知识学习与技能培训,应具备扎实的机械制造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精通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现场工艺实施、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设计;有较强的机械加工设备操作、调试和各类机械零件加工、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的能力,具有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与良好职业道德,能适应生产、建设和管理第一线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此,中职学校要树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中职生指导方向,管理老落实到位,引导中职生要学有所成,需具备良好的职业认同感与企业归属感,能够为企业老板分担解忧,成长为企业欢迎的莘莘学子,将来才有可能成长为企业的栋梁。

三、创新理论教学范式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虽然是应用型的专业学科,但课堂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依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内容和课时。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专业教师就必须利用好课堂,向理论教学要效率,让理论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作用。理论性教学,在专业教师的讲授中往往容易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中职生也容易走神发困,对理论教学的内容提不起来兴致。因此,专业课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应当对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和改变,丰富教学模式。理论教学方式的创新多种多样,教师要用好PPT,开展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讲授相结合,突出技术环节与专业课的重难点。

四、注重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中职生掌握一定应用实践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注重提升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对中职生来说非常重要。实践应用能力也是企业对所需人才的未来要求,现在的企业越来越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也要求中职生必须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才能在未来的人才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作为本专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重视对中职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中职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坚持贯穿到毕业,中职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具备,因此,专业教师从一开始就必须制订好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好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时间,将实践教学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让中职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得到实践锻炼,让中职生能够学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样既可以避免中职生对所学理论知识遗忘得过快,又能够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通过实施长时期的实践教学,中职生的专业知识会更加牢固,而同时又能培养中职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对中职生未来的就业有重要的帮助。在开展实践教学时,专业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之外,还应当多带领中职生到真实的实习岗位去参与实践锻炼。只有到真实的岗位中去才能帮助中职生树立职业理想,做好个人职业规划。

五、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整体优化教学过程

培养专业机械制造人才首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现场实践操作示范方式能使教学课件直观易懂,再综合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联系,这就相当于学习的过程就是工业生产的实际操作过程,让中职生能直接感官到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加强实践教学,还需要培养实践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比如校外实训、实验室试验、毕业设计等都能考验中职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实操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专业老师应该参与到中职生的实践讨论中去,做到师生互动。相互交流不仅能解决学生的技术疑惑问题,还能从中感受实践教学效果。总之,优化教学过程有利于提高中职生专业的基本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成长为深受企业欢迎的专业人才而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世军.浅析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革新[J].河北企业,2015.5 

[2]白雪宁.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分析[J].浙江交通职技学院学报,2016.6 

【作者简介】 

第3篇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旨在发挥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的主渠道作用,调动校内外多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德育整体合力,以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抓手,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加强以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成才观、就业观、创业观为主要内涵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看待未来,形成提高自身素质、拼搏向上的动力,珍惜在校生活,努力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铺垫。

引言

不少人都曾经这样问过自己:“人生之路到底该如何去走?”记得一位哲人这样说过:“走好每一步,这就是你的人生。”是啊,人生之路说长也长,因为它是你一生意义的诠释;人生之路说短也短,因为你生活过的每一天都是你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设计自己的人生,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十分的大,特别是我们这种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我们如何在以后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做的更好,在以后应聘时从众多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我们以后到底做些什么?我们以后往哪些方面发展?所以我们有必要提前规划我们的未来,为我们以后的发展做好规划,也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设计!

现在社会是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社会,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提前做好自己的规划会对我们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作为新时代的大专生,就应该对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现在的就业形式,社会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对自己的性格能力都应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适应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距离我职校毕业还有两年的时间,之后我将离开这里,开始我的新生活。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的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样看来我们这批学习技术的中职学生就业前景一片光明,但是怎么样才能成为一名高技能人才,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高技能人才是值得我们这批学生思考的。但现在的我,有必要给自己定个规划。

对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

首先是进行自我探索,客观认识自我。构建自己的价值观、现状描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借助于职业兴趣测验和性格特质等测验,发现自己是一个较为外向开朗的人还是内向稳重的人,并对哪些问题较为感兴趣,如经济问题还是管理问题,或擅长哪些技能如分析、对数字敏感、语言表达能力等。也可分析出自己的一些弱点,从而更好的进行职业规划。

第二部分是对职业的认知。即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分析自己的外部机遇和挑战。主要包括了解社会的整体趋势、大学生就业状况;了解行业发展前景、现状以及就业需求;对企业文化、工作职责等分析,做到“人企匹配”和“人岗匹配”等等。

第三部分则是职业的决策与定向,即做出明确的选择。将外部环境和个人特质相联系起来考虑,制定出符合实际,可执行、可实现的职业目标。

第四部分是根据目标规划出相应的职业路径,制定策略和计划实施。包括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长期目标一般是以后职业规划的顶点,或较高点也就是梦想,但要细化至具体工作,如毕业后进入国际知名管理顾问公司从事研究分析、咨询工作。短期目标设立一般是素质能力的提高,或有用证书或考试的通过和获取。

最后则是评估与调整。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如果某一时期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要重新定位自己,及时制作出与主路径相关的备选方案。如在企业中由于环境因素而产生问题时,则要考虑是否换单位,或考虑自己寻找培训机会等等。

第一部分 自我探索

1.客观探究自己

自我认识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因此我一定会全面、客观、深刻的正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将参考来自家庭、同学、师长和其它专家的意见,力争做到对自己真正全面的认识。

(1)个性特点分析。

性格开朗、直爽,善于交际,待人热情、乐于助人。

随和、平易近人、脾气还算好。

勤奋、认真、上进、有责任心:所以追求成功的欲望很强,骨子里是好强的。相信“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想得到,就不怕做不到!

踏实稳重、处事谨慎:所以少了份年轻人的闯劲。但是我更喜欢稳中求胜!做事谨慎小心,注重细节。

(2)兴趣爱好分析。

喜欢看财经类新闻。比较关注国家经济动态。对股市行情感兴趣并有发展意向。

喜欢看《艺术人生》栏目。每次看完都很感动、感叹人生、都会思考很多、很有收获。

喜欢上网听听歌曲、打打游戏、来放松自己。

爱好打排球。这可以训练我的反应能力并能增强我的团队合作精神。

爱好练硬笔书法。坚持每天都练。可以增强我的耐心和恒心。还可以使我心平气和、气定神闲,益处多多。

2.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报告

(1)职业兴趣探索。

我把职业价值观从六个方面加以区别,在这六个方面我的平均得分如下图所示:

我的职业兴趣测查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9.6分)、艺术型(4.0分)、企业型(3.0分)、常规型(2.5分)、研究型(0.3分)、实际型(0.3分)。可以看出我喜欢与人打交道,乐于各种社会往,以人际活动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导向,成为注意力、能力、精力的主要投入方向。不喜欢孤独,有强烈的归属感,在人际环境中才觉得舒适和活跃。在工作中,很喜欢交际,有强烈的影响欲,同时富于同情心。对人为事物高度敏感;在交往中,对人热情,乐于合作。能自觉挑战上下级关系,善于社会角色定位;喜欢对人际活动进行安排、组织。

因此,我所适宜的工作环境主要是要求人际、社交活动的工作,强调人的互动性,具有发挥个人组织能力的机会和自由度。

(2)职业价值观盘点。

关于我的价值观,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中庸的人,或者是说与世无争。既不低调,也不张扬,不尖锐,也不圆滑。我很看重和谐,我追求物质与精神同步的丰富。我希望以后我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充满朝气的小城市。因为我始终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本质,而非永无止境的竞争。

我把职业价值观从六个方面加以区别,在这六个方面我的平均得分如下图所示:

排序结果如下:

其中我最突出的职业价值观是赞誉赏识和追求成就,我是外在导向兼顾内在需求的人。总体而言,我是一个“希望成功者”。在从事一项成就任务时,我主要关注于如何获得成功,而不太担心失败以及失败可能带来的其它后果。我通常会积极地寻求挑战,喜欢选择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对于太容易的任务不太有兴趣。生活中新奇的事物常常能够吸引我。在学习上,我通常能够真正投入,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遇到失败也能够吸取教训,不会轻易放弃。我通常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面对考试也不容易紧张。

我对职业的追求,是能够使自己获得充分的领导力提升机会,并拥有充分的权威,能够对他人的工作提供指导。并且这个职位是富有社会声望的。希望能够看到及时的成果展现,并体验到可能的成就体验。即工作的追求是一种自我实现,而并非外在特质利益的满足。

(3)职业性格探索。

①个性风格。

职业性格小结:

我的类型是主人型——热情主动地帮别人把事情做好!

我很注重与别人的关系。善于给他人实际关怀,待人友好,善解人意并有很强的责任心。我很热情,有活力,乐于合作,并能圆满地完成任务。富有同情心。注重和睦的人际关系。做事很实际,有条理,做事彻底且有一致性。善于在经验和事实之上做出决策,将事情安排妥当。喜欢安全和稳定的环境,支持现存制度,注重并很好地遵守社会约定规范。忠于自己的职责。不喜欢做需要掌握抽象观点或客观分析的工作。

②学习风格。

我的学习风格类型属于行动型,做事以行为为导向,注重实践,踏实、肯干。而对于反省和实际则有着非常低的偏好,不善于对经历过的事情进行反思,不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相联系。结合这样的学习风格,我今后除了在行动上雷厉风行外,还要经常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反思、弥补,做到扬长补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反思、探索,同时注重将理论成果进行运用、推广。

(4)技能探索报告。

我比较突出的五项技能:

积极倾听:注意听他人的讲话,理解要点,在恰当的时机提问,不在不合适的时候打断对方的讲话。

人际敏感:关注他人的反应,理解他们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反应。

协作:在相互配合时协调自己和他人的行动。

口头表达:通过口头交谈有效地向他人传递信息。

监测:监督/评价自己、他人或者组织的表现,又经过了重新的梳理,希望自己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认真思考和观察自己这些技能的应用,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

(5)自我分析小结。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测量,我从科学角度对自己作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比较活泼、外向,积极进取、自信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在兴趣方面:我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但可能不是很专。我喜欢和人打交道,以人际活动为日常生活的主要导向,有强烈的影响欲,同时赋予同情心,善于社会角色定位,组织管理能力很强。

在职业价值观方面:我对于外界的赞誉赏识很重视,同时也相当关注自身追求成就的需求。因此我能够很顺利的把社会的需求、学校或单位的规章制度等外在环境的挑战迅速地内化为自己的动力。在技能方面:我是一个实践能力很强的人,擅长人际交往,能够积极倾听,善于指导和说服别人,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学习风格方面:我倾向于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实践,但不善于反省。对目标能够不懈追求,持之以恒。

在性格方面: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人,有时喜欢凭直觉去做选择,作风果断。对人和新的经历都感兴趣,但会因此而分心;热爱生活,适应性强,情绪饱满,能够随机应变,当机立断。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是很好的交谈者。

总体而言,我的支配、表现、变化等需要较强,是一个“希望成功者”,会积极地寻求挑战,喜欢从事富有刺激、充满挑战的工作,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

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个性、能力以及学习风格,我适合从事的工作包括:公司文秘、社会服务人员、特警、各类经理外交官、大学校长、社会活动家、咨询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教师、记者、指导员、退伍军人服务官员、教育咨询者、资料员等。

第二部分 评估职业机会

参考人才素质测评建议、导师指导与讲解、向家长、朋友多渠道了解、网上资料查询以及平时资料的搜集等途径,我对影响职业选择的相关外部环境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1.家庭环境分析

2.学校环境分析

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校是由江苏省示范性县级电大如东电大、国家级重点职中江苏省如东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江苏省示范级教师进修学校如东县教师进修学校及如东县建筑工程学校整合而成的集高等、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及实用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中心,是全县唯一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的培训基地。

学校构建了校园局域网视听多媒体教学系统、闭路电视演播监控系统、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和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建有语音室、多功能电教室以及物理、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数控编程、PLC、钳工、车工、数控、电力拖动、汽车修理、微机、服装、烹饪等30多个实验室、实习车间及装备先进的实训基地两个;拥有藏书数十万册的图书馆和可提供30万种数字图书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以及可直接进入国家电子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拥有全县最先进的音乐楼和专业画室。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91人,其中专任教师313人,专任教师中有中高级职称的219人,双师型教师68人,在职研究生9人。

学校设有中专部、职高部、技工部、五年制高职部及成教部。开设应用韩语、商务英语、数控技术应用、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汽车驾驶与维修、汽车检测与美容装饰、轮机驾驶、动漫(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计算机及应用、软件工程、工程造价与监理、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与国际贸易、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钳工与焊接、宾馆与外事服务、烹饪工艺与管理、旅游与商务日语、学前教育、美术、服装工艺、报关与国际货运、电子商务、棉纺、化学分析与染整技术等职业教育专业及法学、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教育、英语教育、数学教育、工商管理、财会、计算机信息管理、建筑与施工管理等成人教育专业,建立了由近30个专业构成的工贸、服务、管理等三大专业群,形成了“主干突出、特色鲜明、衔接紧密、优势互补”的专业格局,并创建了计算机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学历班138个,成人学历、培训班29个,在校学生(员)7000余人。

3.个人成长

(1)学识、技能方面。

目前上大一,基础知识已经掌握,专业知识正在进一步的学习及巩固中。目前已获得车床初、中级证、数控中级证、电工中级证。

(2)任职情况。

曾担任班长、文艺委员。

4.社会环境分析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不取得了一定成果。

机电类专业在我国高校中属于建立较早的专业之一,也是一个就业强势专业。长期以来,各高校为全国输送了大批毕业生。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尤其是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机电类毕业生的就业也受到了冲击。

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步向我国转移。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我国制造业要打造“中国制造”的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数控技术是集机械、电子、信息和管理等学科于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数控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们作为高职数控的学生应该十分注意自己在专业和其他个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5.应对竞争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职业规划。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3)加强社团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6.职业环境分析

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我国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是保证其生存的“新鲜血液”。

高等学校中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7.我国电机行业市场分析

(1)前景。

随着生产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人们对家用电器、汽车等消费的不断增加,市场对电机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预计到201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6亿千瓦左右,平均每年将投产发电装机容量3700万千瓦以上,年均增长7.8%左右。而电动机的需求与发电设备的需求呈1∶3.51的正比关系,据此分析,大型、中小型交流电动机产品在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会保持稳定增长。

(2)机遇。

电机产品市场需求十分广阔,三峡工程建设的加速开展,国家“西电东送”工程的推进和西部大开发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市场空间。由于中小型电动机属于劳动密集型和材料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几年前就不再生产通用型的交流电动机,而转向国外采购或定牌加工,因此为我国中小型电动机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3)优势。

电机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我国发展电机制造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对电机行业的扶持将不断加强;随着国内企业市场意识的逐步增强,行业竞争力将不断加强。

(4)弱势。

电机行业整体制造规模偏小,一些大项目所需产品还依赖进口;微电机行业产品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

(5)风险。

国内电机行业企业的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整合和提高。国外优秀企业的加速进入,将挤占一定份额的国内市场。

第三部分 职业决策与定向

1.360度评估

通过对自己的审视,询问同学、老师以及家人对我的评价,我做出了360度评估,如下表所示:

2.SWOT分析

3.职业定向

其中,我能做的又是我喜欢做的有:教师、记者、咨询人员、行政管理人员。我喜欢做的又是我适合做的职业有:制图。因此,我的初步职业定位就在这几项上。

根据自我探索及分析,再结合测评建议、资料搜索,我对职业情况进行了解后,我做出了初步的职业决策。

经过对这二十项意向性职业各方面的决策,排除其他方面,从中选出五项我最喜欢的职业进行下面的职业决策加权并排序。

综合以上多角度的职业选择,选择次数较多的有教师、记者、机电健康教育者、主持、机电咨询工作者等,而通过对我最喜欢的几项职业的加权统计,可以看出我比较适合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工作。因此,我的职业路线基本定在这几个方向上。

第四部分 职业目标路径设计

1.职业目标

(1)做一名中学物理教师,并在教育领域有所建树;

(2)成为一名新闻出版(机电学)方面的主持人、记者或编辑;

(3)做一名高校物理教师,同时在咨询以及学术建设方面有所成就;

(4)从事企业行政管理,主要放在人力资源方向上。

2.职业路线

职业目标确定后,我的发展路线也就清晰了很多。我的主要的发展路线应该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管理路线,这看起来似乎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工作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据了解很多管理层的人员都是在基层技术方面慢慢提升出来的,只有对基层的技术了如指掌,才能为公司、学校的整体规划做出确实可行的方案。而且,没有人愿意一辈子呆在技术层,在别人的统治管理下工作。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其各自的职业发展要求。因此,对于每一发展路线我都有一套确实能够执行的生涯策略方案,这些具体的且可行性较强的行动方案会帮助我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实现目标。下图是我的职业生涯总路线图:

3.计划实施安排

计划共分为四条线路,可按照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但这几项中我最倾向于路线C,其次是路线B。在以下各阶段中,我将每条路线的目标及策略都进行了罗列,但还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再做更改、安排。

(1)探索学习阶段。

①年龄区间。

目前——研究生毕业

②总目标:外语水平达到优秀;语言文字功底练扎实。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某一时期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应当考虑更努力的投身学习中,寻找自己的不足。比如说考研,能否考取是个未知数,但我一定会竭尽全力的,即使最终失败了我也无怨无悔。若考研成功,我会更加发奋努力;若不成功,则抓紧临毕业前的时间,报考公务员。当然,如果考不上,也不泄气,参加工作,在实际经验中也能收获很多,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2)尝试积累阶段。

①年龄区间。

25岁—30岁

②总目标。

③执行策略。

通过五年的时间积累相关经验,建立自己的事业。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学校、企业等单位不能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与该单位,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考虑转行或更努力地投身工作中,寻找自己的不足;如果是单位的问题,可考虑转到另一所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发展。另外,刚开始工作,可能并不会一切顺利,那就从基层干起,了解内部结构,为将来发展做准备、打基础。

(3)发展成熟阶段。

①年龄区间。

30岁—45岁

②总目标。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如果在学校、企业等单位不能实现自己各阶段的目标,就要重新定位自己与该单位的关系,如果是自身条件问题,考虑加入相关培训班学习;如果是单位的问题,可考虑转到另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或考虑自主创业(机电咨询方向)。如果是自主创业,还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自主创业所需的条件,包括:厚实的专业知识,机敏的业务能力,优秀的机电素质和高超的理财能力等等。

(4)回顾总结阶段.

①年龄区间。

46岁—60岁

②总目标。

维持目前现有成就,成为高级机电咨询师。

③执行策略。

④备选方案。

在职业生涯规划总结回顾阶段,将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应更多的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

第五部分 评估与调整

在今天,人们的工作方式不断推陈出新,那么我们就要不断评估自己的资本,以随时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要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重要的是要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才能保持自己的职业竞争力,逐步达到自己设定的职业目标。我将通过我设计的评估表来,按内容详细记录每一阶段的发展情况来适实的调整我职业生涯。

1.调整

根据每一阶段的评估结果,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调整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如下图所示:

结束语

职业规划是人生进程的一部分,只有制定了良好的规划,才能明确自己走的方向,才能比别人少走弯路。在写这份职业生涯规划之前,对自己的将来到底有什么打算都只是很模糊的一个零散框架,通过规划,我理清了思路,看清了前方的道路,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哪些与我目标相差较远的,是可以放弃的。

第4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工程;课程体系;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057-03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大责任,因而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我国各地社会条件相差很大,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因而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保证研究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素质和足够的能力推动所在区域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目前这一点对西南地区尤为重要,该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正面临水平低下和人才匮乏的双重压力。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要实现这一目标,重难点在丘陵山区。

在上述背景下,深入了解相关学校这一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否适合该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找到两者不匹配的地方,分析其原因并改革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问卷调查

笔者于2015年6月至9月就西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川渝两省(市)县级及其以上的农业机械化管理、科研、推广、监理、鉴定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发出问卷92份,回收92份。调查问卷要求被调查人对以下四点做出回应:

1.对所列的每一门课按“必要”、“可要”、“不必要”三个选项做出选择,如认为不必要,需具体说明理由

2.对整个课程体系按“合理”、“比较合理”、“需调整”三个选项做出评价

3.回答“您觉得应增添的课程或课程内容有哪些?”

4.回答“为了更能体现丘陵山区的特色,您对课程体系有哪些建议?”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1.对课程体系的认可程度及其分析。该专业课程体系共有公共课、平台课、专业课及选修课四类20门课程,除公共课外,对17门平台课、专业课及选修课的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17门课程中,大于80%的人认为“必要”的仅有“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及“农业机械化工程专题讨论课”两门课程;低于50%的人认为“必要”的有“中外主文献研读”、“矩阵论”、“数学物理方法”、“Matlab语言与应用”及“数值分析”五门课程;其余十门课程被54.3%―77.2%的人认为有“必要”开设;91.3%的人认为所有课程“必要”或“可要”;分别有6.5%、7.6%、8.7%的人认为“矩阵论”、“中外主文献研读”及“Matlab语言与应用”不必要开设,但被调查者对认为不必要开设的课程均没有给出理由。

在92位被调查者中,认为课程体系总体合理的有41位,比较合理的有45位,需调整的有6位,分别占总数的44.6%、48.9%和6.5%。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人对课程体系的基本认可,但同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2.对课程体系的意见建议及其分析。在回答“您觉得应增添的课程或课程内容有哪些?”时,被调查者提出了如表2所示的22条意见,其中,有5条涉及农机或农机化技术,有4条涉及农业机械设计,有2条涉及农机或农技推广,有2条涉及到研究生操作、科研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余9条分别涉及到农机与农艺、基础设施、设施农业、信息技术以及力学等4门基础课程。

由此表可见,被调查者希望课程体系多包含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农机装备技术,特别是国外技术。不同的被调查者由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所处工作环境不同而提出不同意见,有些意见不一定正确,比如,“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知识”、“电子技术”4门课程是本科阶段的必修课;“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独立操作能力、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目标,不是某门课程所能承担的任务。但意见中建议增加以下3方面的课程或课程内容则应认真对待。(1)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及农机装备技术。这是该专业的核心内容。审视现有的课程体系,它们主要包含在“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化工程专题讨论课”等课程中。持续扩充课程内容,使之与当前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实际相适应。(2)农学或生物学知识。农业机械化工程是综合应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原理与技术,为农业、农村发展与资源合理利用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现在我国农业推进全程全面机械化过程中的一大瓶颈就是农机农艺的融合问题,这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科研部门、教学部门及企业的重视。被调查者的建议正确地反映了这一趋势。(3)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被调查者希望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予重视的。这是多年来我国研究生培养中一直呼吁但至今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问题。

3.对课程体系特色的意见建议及其分析。在回答“为了更能体现丘陵山区的特色,您对课程体系有哪些建议?”问题时,被调查者提出了13条建议,如表3所示。该表表明,被调查者的建议包括了发展战略、土地条件、经济条件、农业机械的推广及操作等涉及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各个方面。

审视现有的课程体系及内容,体现区域特色的课程内容很少,国内外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农业机械化基础条件的建设、农机农艺的融合、政府的农业政策、农业机械化与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的关系等一系列涉及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则缺乏系统全面的课程安排。

三、结论、思考与建议

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认为,我校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应进行调整,必须关注以下三个问题。

1.课程体系应充分满足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课程体系的设置对培养目标的达成起着重要作用,而培养目标的确立则应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农业机械化工程硕士研究生理应在毕业后成为推动我国尤其是所在地区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中坚力量,为此,应针对目前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与实际需求相脱离的现状进行调整。新的课程体系应具备西南丘陵山区特色,应将学科领域前沿知识与这一地区农业机械化面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研究生运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西南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课程体系应充分满足研究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农业机械化工程是研究现代农业生产系统中机械化的生产工艺及其装备的性能设计、规划管理的应用学科。因而该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将在学校、科研机构、工厂、农场、行政管理机关等多种不同性质的单位就业,同时,一部分人毕业后还希望继续深造,这就使得不同职业规划的硕士研究生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的期盼。因此,在满足第一点的条件下,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充分有利于研究生的个人发展。为此,应构建合理的“专业层面”及“个体层面”两个课程体系层面,合理设置必修课及选修课,并将尽量多的课程的教学内容模块化,以方便研究生选择。

3.课程体系改革应注意系统性及可操作性。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研究生培养的多个方面,如:公共课与专业课的设置、必修课与选修课学时的分配、各门课与培养目标的关系等。因此,在改革时,必须保证新课程体系的可操作性。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dapt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ngineering Master Graduates

CHEN Jian,ZHU Shi-ping,WANG Shi-ji,YANG Ming-jin,LI Yun-wu,LI Wei-q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6,China)

第5篇

找工作就像吃饭,拿到offer就好比吃到一半的时候打了一个嗝。打完这个嗝,我就可以更好地接着吃了。

——何越峰

93.75%,这是今年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机制4班目前的就业率。根据4月15日最新统计,除去两人保研,一人创业外,目前班上32个学生中已有27人签约,堪称“牛班”,该班学生何越峰最多时曾手握8份offer,被同学戏称为“牛人”、“面霸”。在就业形势相当紧张的情况下,这个班级为什么这么牛?这些“牛人”背后有些什么找工秘笈?

“回想起找工作的过程,我很想哭!”何越峰告诉记者一个近乎“恐怖”的数字:去年9月至今,他投送简历超过500份,获得初试的企业近300次,进入面试的企业达几十家,总共拿到10份offer,同一时期最多有8份offer。

找工,大一开始备战

和中大、华工等高校相比,何越峰所在学校专业并不见优势。“从大一起,就听师姐说,工作很难找。”阿峰说,在职业规划上阿峰与同班同学早早有了危机感,大学四年由班上同学组团,拿了全国和省的多个机械设计比赛奖,班级的专业成绩在学院里也一直保持领先。

一般学生们都是大四下学期才开始找工作,阿峰班级的同学,从去年9月就开始行动了,最早10月份已有同学签约。

要找到合适的工作,阿峰和室友认为“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阿峰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简称机制)专业,曾担任学生会主席的他更倾向于管理类的工作,他为自己定下方向,非本专业,非技术类,以管理、销售和银行系统优先,最重要是工作稳定。

一日网投359封简历“手指流血”

去年11月,深圳一家银行向阿峰抛来橄榄枝,表示愿与他签约,这是他收到的第一份offer。“再等等看吧!”阿峰对自己说,然后继续找工作,但没想到接下来的十几次面试,却一次次被拒绝。

“当你面对一次次拒绝时,那种挫败感难以形容,”阿峰说,一天晚上,他逃了两节课,在网上投了359封简历,直到手指流血。为何要这样做呢?阿峰淡淡地说,“只是为了让心理能平衡一些”。

这次的无心插柳,让他又增加了十几次面试机会,最后还拿了一份金属销售的offer。当然,他并没有签约。

网申,宣讲会,招聘会,是目前大学生找工的三种途径。从去年9月至年底,白天赶招聘会,晚上网投简历,成了阿峰和室友们每天的必修课。宿舍里除了一位保研,其他人都成了找工狂人,有时每天要赶3-4场,多的时候甚至有6场,“每一场都不想错过。”

到最后他甚至面试成瘾。“找工作就像吃饭,拿到offer就好比吃到一半的时候打了一个嗝。打完这个嗝,我就可以更好地接着吃了。”他在博客上写下自己的找工心得。

去年底,他收到offer达到高峰,其中国企、外企、民营企业、合资企业都有,深圳民生银行从11月就表示要跟他签约,并承诺给他时间充分考虑,到今年2月再做答复。在经过反复思量,他签了家乡汕头的一间国有银行。

“不堪回首”的招聘会

去年年底,广东省就业指导中心为2009届毕业生安排了40多场招聘会,一直持续到今年年中。“小型化、专业化”场次初衷是为了改变以往综合场的人山人海,但排期满满的招聘会让毕业生同样疲于奔命。回忆挤招聘会的情形,阿峰与室友用“不堪回首”来形容。

阿峰的室友小姜说,去年11月是他第一次参加招聘会。那天很冷,招聘会9点开始,小姜和室友黄进8点钟到场时已是人山人海。为面试一家企业技术员,两个小伙子穿着单薄的衬衫和西裤,在寒风中从早上8点站到下午2点,最终却连HR的脸都没见到。一位工作人员接收了简历,几秒钟对视后,直接给6个小时的等待判了无期。那天晚上,黄进感冒了。

以前从来没有去过华工的小姜说,自己现在熟悉华工校内每一条路,他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华农华工一墙之隔,华农土槽实验室旁两米高的围墙原本倒插着玻璃,如今已被求职学生脚印夷平,为了赶时间,学生们刚参加完一场在华农举行的笔试,就要翻过围墙到华工科技馆参加宣讲会。

吞下口香糖的求职者

“我只觉得人不能屈服于困难。当我去应聘银行的时候,HR总会说:你是读机械的,太难说服我们招你了;而我也会说:你们肯定会招我的,这一年偏值经济水旱不收,我是来救市的!”阿峰说。

找工过程中一些小细节也让他难以忘怀。在参加某企业一次小组面试时,一位同学进门时忘记吐口香糖,为了争取到讨论机会,不得不把口香糖吞了下去,结果就卡在喉里,他亲眼看着这位同学,整个过程没能开口说一句话。

阿峰班上同学,基本上进了与本专业对口的工程公司或国企,月薪最低也有1800元左右。阿峰认为,同班同学还算比较幸运,珠三角一带机械厂很多,市场需求大,经济危机影响不算大,工科学生找工作相对容易,这是最终签约率高的主要原因。

阿峰的室友小姜,在寒风中穿着单薄衬衣赶场的年轻人,3月也签约黄埔区火电工程公司,是宿舍里第四个拿到offer。

牛人秘笈

海投简历,多跑招聘会。找工作期间阿峰每场招聘会都去,有时一天跑3、4场。

做好面试笔记。记录面试前的准备,和面试后的总结,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面试前后,与在同类岗位就职的朋友多沟通。阿峰在大学期间认识很多在企业就职的经理,求职时这些朋友对他的帮助很大。比如当他应聘某企业销售职位时,会与另一企业的销售经理聊聊天,尽量多了解该职位对面试者的要求。同时,朋友还能帮他解答之前面试时遇到的问题。

与室友共享资源,提高效率。又要参加招聘会,又要投简历,上课之余还要搜集找工作的资料,时间一定很紧。所以在资料的搜集上,阿峰与室友分工合作,每人负责几个网站,然后将搜集到的信息共享,事半功倍。

牛人支招

无领导面试不强势也不沉默

广东商学院广告策划与经营管理专业林旭熙

收到offer:中国银行汕头支行,汕头邮政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我相信这句话。大学时我参加过不少与本专业有关的大赛,在两家广告公司实习过。勤奋在实习的时候就可以体现的,这些经历为我积累的资本,把实习拆成工作跟学习来看,可以让自己更有责任感。

面试时一定要镇定。在七对一和五对一的面试中,有些同学常常太紧张,我胆子大,放得开些。失败我也遇到过,但是心态调整还比较快,我会对自己说,反正还年轻嘛。

每一轮面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比如无领导面试,太沉默和太强势都会失败,在中行的第二轮面试就是无领导面试,面试者6-8人一组,讨论一个问题,面试官在旁边看着组里面人的表现,把握这点很重要。

我读的是非重点高校,投简历时有意识地把目光放在可行的投档单位,在我多次投简历过程中,还没遇到过投档了因学校档次不够而被拒绝的。

评说《红楼梦》赢得考官好感

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黄伟楠

收到offer: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广州基地)、越秀区六榕街道办事处、中国人民银行汕头中心支行

我最终选择当公务员,虽然是理科生,但我喜欢管理类工作。还没进大学,我就被任命为临时班干,入学后又当选为班长,大学几年当过学生会干事、部长和副主席班级党支部书记。应该说,学生工作锻炼了口头和笔头的功夫,还有组织能力和应急能力,我知道怎么更好地和人相处,这让我更自信。

学生工作很琐碎很忙,但我没逃过课,还拿了不少奖学金,所以在工行和公务员笔试时没觉得有多大难度。

平时对于细节的积累,也会成为关键时候的敲门砖。我是汕头人,普通话乡音重,平时会花时间有意识去练。课余爱好看书在面试中也可以帮你忙,在工行的面试中,我对《三国演义》和《红楼梦》的评说就赢得了考官的好感。

我用EMS快递求职简历

华南理工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吴志强

收到offer:有七八份,其中有中国人寿、省建设银行、深圳发展银行,还有几家房地产企业

第6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科研;实验室开放

作者简介:李叶妮(1982-),女,福建南平人,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师;陈水宣(1980-),男,福建厦门人,厦门理工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福建 厦门 36102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1205336)、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3502Z2012303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89-02

随着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教育部通过“211工程”、“985工程”、“教学质量工程”和“财政专项资助实验室”等项目大大加强了高校的基础设施和实验室建设力度,使得实验室教学条件得到了很好地改善,但是随着实验室建设的迅速发展也使许多问题凸显出来。

作为培养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科研发展的摇篮,实验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厦门理工学院的办学特色,经过前期的广泛调研与试点研究工作,提出了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从实验室的大力开放,安全管理,实验技术人员素质提高,引进科研项目、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方面,加强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1-3]

一、存在的问题及现实需要分析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和体制多变等问题,对实验教学关注较少,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社会对高校评价不高甚至存在偏见。通过前期的调研与实践工作,对实验室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4]

1.实验室开放缺乏相应的鼓励措施与管理机制

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实践项目,必须增加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并以相应的鼓励措施与管理机制作为保障。一方面可以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到实验室学生指导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实验室先进设备的利用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既要提高学生进实验室学习的热情,又要确保实验室财产的安全管理。

2.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各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关注较少,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投入不够,实验人员地位较低,职业规划缺乏,实验队伍缺乏活力。由于实验人员培训少导致其知识老化、缺乏积极性,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实验室管理等。学校应该积极引进或培养高学历、高素质实验技术人才,这样可带来先进的学术理念,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因此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创新发展观念。

3.专任教师与实验室互动较少且科研项目不多

近几年厦门理工学院实验室建设发展较快,设备引进很多,但是利用率较低,专任教师进实验室较少,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和科研工作的摇篮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发挥出来,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不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本项目旨在针对实验室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和难点,提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实验室管理机制,其目的是为了逐步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而培养出服务社会的实用型人才,使实验室成为高水平科研和成果创新的基地,成为厦门理工学院发挥社会服务功能的载体。

二、实验室运行机制改革要点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是通过对国内外各高校实验室管理及运行机制工作进行充分的调研,提取精华,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实验室为研究试点,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本着以生为本,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集中对实验室开放管理、实验技术人员培养以及科研项目积极引进等方面进行研究,制定出适应厦门理工学院的合理可行的实验室管理改革方案,为厦门理工学院实验中心及专业实验室管理提供参考。

1.探索以生为本的实验室开放管理运行机制

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使实验室从目前相对的封闭式管理逐步向开放式管理转变。[5]

(1)专业基础实验室开放管理。如机械零件实验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液压实验室等可与相应课程同步开放,作为大一、大二学生的学习基地,实验教师与指导教师可每周设置答疑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其他时间实验室应全天候开放以供学生自行研究学习。这样一是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使课程学习更加直观顺利;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本学科知识。

(2)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设置开放性实验项目,申报创新性实验项目,以此为契机,将学生引进实验室。制定相应的实验项目学分制度,从制度上提高实验室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开放性实验项目应以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项目为主,目前实验学时为8学时,从实践的经验看,学时太少,无法完成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以学生自行设计为主。创新性实验项目是学科知识的高度融合,可将多门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学校对此已有专门的经费支持,时间在半年至一年之间,研究效果较好。

(3)实验室要24小时开放则会涉及到实验室安全问题。可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帮助教师在实验室值班来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可安装门禁考勤系统,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刷卡签到管理;可建立相应机制对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教师进行奖励,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在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建立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团队

针对对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关注少、投入少等问题,需要打破传统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观念,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团队。目前已经有许多高校开始关注实验技术人员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实验教师职称制度、实验室工作绩效机制,在发展教师能力的同时,也使学生大大受益。[6]

(1)以人为本促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从制度上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改变传统的将实验人员定位为教辅人员的状况,从根本上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根据实验室的性质可将实验人员分为实验教师岗与实验管理岗。

实验教师岗的教学工作量与科研工作总量等同专任教师,实验教师可由实验员与教师组成。从人性发展的角度看,学校应鼓励实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其提供在岗培训,定期组织座谈会、讲座等,积极推动实验技术人员整体水平的提高,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学生。实验管理岗人员主要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实验项目统计、低值易耗入库、配合教务处工作等,可参考行政人员管理。

(2)建立实验教学管理委员会,可由院分管实验室领导、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部分实验教师组成,对实验课程进行统一管理。可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验室中进行学习、调研,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知识以及实际生产过程,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积极开设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目前,厦门理工学院机电实验中心已开设近十项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人数每学年超过120人,遍及大一至大四。通过开放性实验的锻炼,学生可以很好地了解机电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创新性实验项目,可以使学生参与到实践中,从设计、选型到加工、装配的整个过程都亲自动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地锻炼平台。

3.以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课题带动实验室教学与实践工作

面对知识技能的快速更新换代,工科学生要想与科技发展同步,提高就业率,降低社会对自身的能力偏见,就应当积极引进科研项目,以具体的科研项目带动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研究实践,从而发展自己的应用创新能力。[7,8]

(1)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带入实验室,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目前,很多学生对自身的发展没有规划,教师应该给学生指引方向,采用科研项目分组的方法促进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将来完成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9]

(2)结合校企合作课题,邀请企业导师对学生予以工程实践指导,以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企业课题。一是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学生可以学到前沿的知识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带动了实验室教学,提高了实验室的利用率;四是通过与企业导师的互动,提高了实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三、前期试点研究

第二,通过近三年的试点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试点专业,通过引进科研项目以及开放性实验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毕业设计等,为学生创造了实践平台。通过开放式的管理方式,指导教师的跟踪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实验中心从2011年至今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三维CAD建模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名次;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累计21项,申请专利8项,发表科研论文15篇,培养学生55人;申请开放性实验项目14个,创新性实验项目13项,创业项目2项。

四、结论

针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问题,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该问题进行探索改革。通过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肖玉巍,高智琛.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9):121-123.

[2]薛曦.全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

2011,(11).

[3]陈水宣,易际明.基于企业攻关课题的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研究与试点[J].中国电力教育,2012,5(15):53-55.

[4]薛冰,姜学波,李振峰.实验室建设及实验教学改革新探[J].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34-236.

[5]才喜忠.以人本理念推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1):270-281.

[6]潘国俊,沈惠平.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12(10):89-93.

[7]易红.高校实验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27(2):1-4.

[8]陈吉明.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12):1478-1480.

[9]白广梅.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第7篇

我们的教育重传统,重规范,重L性,唯书唯上,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忽略创新和个性潜能的开发。而面对新世纪,教育要创新,民族要创新,创新是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最高体现,创新足‘个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竭动力。具有创新观念的教!应m单纯的讲授《普通化学》变为设计、组织、建议、指导、鼓励、培养学生自主地、有目的性地对客观存存的各种现象进行详细深入有序的观察记录,要求学生能独立地根据遇到的问题,提解决方案、设计实验路线、完成实验过程并最终解决遇剑的问题;要求学牛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普通化学》课本,而应该能根据f1己的专业、兴趣爱女,、能力特长,结合课章教学内容,利用网络、媒体等各种于段触摸化学研究的前沿,接受种化学新概念、新方法、新思想的熏陶,树直全面的化学观点,利用这观点从新的角度观察、解释工程技术实际和生活中各种现象,对涉及到的化学T程技术等问题有创新的分析解决能h

2将“个性观念”融入到《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

创造能力平拓精神是现代社会急需人才必备的素质,而创造性和个性足密可分的。高等教育只有重视个性的培养,才能造就具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具体的实施肯之,《普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L}J一定要使每个学牛认识钊f{我个性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尊重他人的个件,真肜成个性群体的结构化、多样化。本校开设《普通化学》的学生有:机械学院机械设计、测控、信计、车辆、力学等号业;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软件、网络等专业:十木工程学院十水、交通、给排水等业;化T学院化机等专业。教帅应了解学中的专、I背墩,针埘小同专业、具体专业特点,在授课时融入“个性观念”,教学人纲要求的课时内精选课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力_以删减、增或重点讲解。如:土小T学院h水T、建专业的学牛存后续课程中分别有一《岩f+[》、《混凝1:绌构》业课,《普通化学》教师在讲授胶体化学部分时将洗涤剂、冰激淋、人体体液等做为例子,把授课乖点放存胶体及其婊小特:、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等与后续课稃相关的内容上,f}I不涉及胶体的制备、具体汁算等内容。

3将“民主观念”融入到《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教育民土化,敦!JIlJ敦学动f刨民丰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学生们生动活泼t动地发腮。兴趣是学牛学好《普通化学》的前提,新入校的人一学生对《普通化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难度的不断人,部分l刊会畏难l退。这时,教师除了满怀信心、激情地鼓励同学们外,还应该从教学内容、技巧等方面努力,使学明确的学习日的、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口觉性、动性,提高《普通化学》教效果L5j。如:引导学牛民_丰讨论有关氟里昂禁用的公约,核废料的处理约定,某些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的常识,食用化学物非食用化学物质的差别、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宣传1执仃等。主化教育能培养出有民主意识的现代人,而且现代人的民1息识和民主能力又将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进而实现全礼会的民Ii化.

4将“人性观念”融入到《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

传统教育理念中,科学义思想‘直据着丰导地位:授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形成科学精神等,‘被视为教的最根本甚至是唯一的目标。然而,如果一个人或部分人仪仪具有科学技术而缺少人性,他将比愚昧无知的人给人类造成更夫的危害。核技术、人工胚胎等科技l尢限的发展,人类埘地球资源的掠夺性丌发,人类生态环境受钊极大破坏,现代1会的道德危机,反人类的国际恐怖活动日趋严重等等,郁已严重威胁若人炎_的仔,单纯的科学教育已无法帮助人类解决门己而临的种种问题。作为高等教育战线上的‘乞《普通化学》教帅,贵旁贷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存教学过稃中融入“人性念”,从敦材中挖掘题材,对学生进行环保道德教育。如:在讲授第“水化学”时,结合缓冲溶液、离子浓度的计算等内容,敦f『q一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爱护我们赖以牛的水环境,护水源。存讲授第章“电化学”时,结合『乜化学原、电池等的讲解,教育学生正确、回收电池,保护}:壤l。

5将“终身观念”融入到《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

要给学生一缸水,教师至少有一一池水。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犬爆炸时代,每年知识总量的增长率已达到几何级数,知识更新的年限也已缩短为3~5年,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其一生的需要。这就要求作为“答疑解惑”者、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指导者的教师,必须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更新、永远具有新鲜活力;必须首先树立起自身“终身接受教育”的观念、不断学习充电;然后,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索取无限知识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自觉性,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存、发展、创新,进而具备“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观念和能力,确保学生不被时代所淘汰。具体到《普通化学》教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当前化学领域中最活跃、最前沿领域的信息,如超分子纳米体系、分子器件、生命体系中的化学现象、非平衡态化学、蛋白质折叠问题、液晶和细胞膜、液晶显示的化学、光合作用的化学原理、癌症的化学疗法、手性与生命、碳纳米管及其在未来材料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以及墒与宇宙耗散、化学振荡反应等等,使同学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科学进步的脉搏,自觉地涉足到许多化学和交叉学科领域;同时还应适当介绍一些现代化学的思想、方法或‘些研究内容,使学生对目前最新的化学动态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研究埋下“终身学习”的种子、埋下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6将“未来观念"融入到《普通化学》教学过程中

第8篇

1998年3月,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改建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河南省和全国水利行业的第一所高职院校。当时,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种新生事物,被称为“新高职”,如何举办、怎样建设和发展,并无现成模式可循。更为难堪的是,由于把关不严,举办高职教育的门槛极低(实施所谓“三不一高”政策,即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发统一印制的派遣报到证、毕业证,高收费),在投机和趋利心理的驱使下,不少本科院校也利用闲置的师资、设备大规模举办高职教育、招收高考落榜生、收取高额学费,大有“一哄而起办高职”的趋势。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在诞生之初就遭遇到社会认可度严重偏低的局面,而种种责难则落到新生的高职院校身上,导致严重的招生困难。当时学校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局面。据当时的招生人员讲,他们到一些熟悉的生源地招生,竟然无人报考,后来经解释,反复说明学校就是当年的“老黄校”,考生才又踊跃报名,局面之尴尬,于此可见一斑。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到底何去何从?是继续举办社会信誉度很高的老中专,还是冒险举办社会认可度很低的“新高职”,还是绕过这个坎,直接谋求升本?这些问题直接考问着全校教职员工、考问着院领导。在3年的中央与地方共建期内,这一问题始终没有找到答案,因为学校正面临着再次转型。

经过3年“省部共建”的转折期,学校交由河南省主办、主管。共建期的问题仍然存在,新的问题也产生了,这就是学校已经不再隶属行业部委了,几十年来的依托没有了,未来应该如何发展?如果举办高职教育?虽说学校拥有职业教育的办学传统,但是能够确认的只是中等职业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的道路究竟该怎么走,毫无经验可言,又如何能够继续领跑?面对种种困惑,学校领导班子经过理性分析认为,只有真正读懂了黄河水院的历史和现状,才能为黄河水院的未来发展找到一条新路;只有真正读懂了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才能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找到一条新路。在慎重研究的基础上,黄河水院最终做出重大抉择,决定坚定不移地走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道路,提出了“立足社会需求,面向未来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和创建全国一流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由此,学校度过了充满痛苦和困惑的“再转型”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探索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之路的漫漫征程。

示范建设的积淀

度过“再转型”期,学校的发展就进入了攀登期。这个攀登期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顶点,学校一路爬坡,先后经历了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05年),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遴选、建设(2006-2008年)两大阶段,形成了许多文化积淀。

思路决定出路

为实现创建全国一流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学校提出了“一二三四”总体发展思路。即:围绕一个核心——创建全国一流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搞好二个建设——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新校区建设;完成三个转变——规模向质量转变、一般向特色转变、普通向精品转变;实现四个突破——办学理念突破、办学条件突破、办学模式突破、办学层次突破。在这一发展思路的引领下,学校在2005年6月,以全优成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为入围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奠定了基础。2006年,学校被教育部、财政部正式确定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中央财政安排专项建设资金4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3年。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也按照2∶1的比例安排配套资金8000万元重点支持该院的建设与发展。2009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以专业建设为核心

学校认为,与普通本科院校注重学科建设不同,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专业建设,牢固树立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理念。对高职院校来说,专业建设是纲,抓住了专业建设,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就能纲举目张地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把专业建设分为五个方面:课程建设、基础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在专业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建成国家级的精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河南省的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共17个,成为全国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同时,示范建设期间,学校的专业总数量也达到72个。

倾力打造精品课程

2003年,教育部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出台精品课程建设计划,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推荐水利系张耀先教授的水力学课程参选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组成项目组。由于基础扎实、教学教研成绩突出,项目组仅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申报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教学资料上网工作。当年,教育部公布了首批151门国家精品课程,河南省只有黄河水院申报的这门水力学课程入围。由此,学校意识到精品课程建设将成为展示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发展成果的一个品牌,应当加大投入、着力推进。从建设理念、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入手,学校不断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效果。目前学校已经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精品课程数量在河南省高校中名列第一。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为学校的一个品牌。

高度注重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黄河水院,所有专业的实践性教学都要占到总课时的一半以上,因此实训条件是否优越,直接决定人才的培养质量。学校深谙这一真谛,高度注重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从学校核心区的划分就可以看出:教学区和实训区,两块区域大小和建筑旗鼓相当,暗示两者同等重要。

在学校实验实训区内,有一座叫做“鲲鹏山”的水利水电技术综合实训基地。在这座完全由水利系教师设计的仿真水工建筑物群中,设计者将典型水工建筑按照比例缩小,建成了具有不同枢纽形式、不同建筑物结构的27个水工建筑物,大大方便了该系的实践性教学。实训基地的负责人表示:“由于水利工程建筑物类型各异、地点分散,施工过程不可再现,且运行管理也不允许学生等外来人员实际操作。我们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设仿真水工建筑群,就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模拟施工导截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实训项目及闸门运行工、河道修防工技能培训与鉴定等施工与管理过程,逐项重复进行训练,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需要。”而这只是水利专业实训条件建设的一个方面,叫做“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与此互补,学校还提出“把实训基地建在工地”,在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区内建设了占地15亩的实训基地,可同时满足300名师生实习实训。并以学校小浪底实习基地为核心,利用周边三门峡水电站、故县、陆浑、西霞院、南水北调等水利工程,构建综合型水利工程实训基地群,以满足水利类专业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需要。

示范院校建设以来,学校开辟校内实验实训场地255亩,综合实训楼、现代制造技术实训基地、建筑技术实训基地、水利水电技术实训基地等相继投入使用。还投入巨额资金,购置了一批性能先进的实训仪器设备,截至2012年底,学校已建立187个校内实验室,覆盖学校所开设的所有专业,可满足校内实践教学需要。校内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到92313.75平方米,实验实训教学设备总值达到1.51亿元,实验室设备值年增加1000万元以上。初步建成了梯次配备、高效运行的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使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步入国内同类院校先进水平。

让“双师”队伍成为主体

2007年初,学校就正式出台了《黄河水院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规定从当年起,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申报讲师职称,必须有累计半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申报副高职称,必须有累计一年以上的实践锻炼经历。同时明确,教师到企业和生产一线参加实践锻炼期间,视为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学校除承担培训费、往返交通费等费用以外,另每天发放补助费。新招聘的教师从教前必须到企业锻炼半年,然后才能正式上岗。

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教师下企业锻炼成为自觉行为。学校每年都要安排30余名青年教师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安排50名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历,提高实践能力。学校还从行业和企业中引进了10名高级工程师和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博士到校工作,大大提高了“双师”队伍的层次。

该校还聘请了279名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使专业教师中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50.7%,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备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如河南省公安厅爆破专家王百姓、河南测绘工程院院长宋新龙等都成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双师”队伍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从而使该校教师队伍结构逐步适应了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积蓄了动力。

“生产育人”引领校企合作

所谓“生产育人”理念,是指学校与生产单位相结合,共同作为职业教育的育人主体,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实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理念。它反映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是高职教育由学校向企业、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的必然结果。黄河水院测绘系与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在这一理念引领下的合作具有典型意义。

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是首批荣获国家甲级测绘资质和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重点测绘单位,也是国家测绘局数字化生产基地骨干单位之一。从2007年起,河南省测绘工程院就被黄河水院测绘系“锁定”了。而在被黄河水院看中的同时,河南省测绘工程院正陷入发展的瓶颈。由于测绘工程用工作业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一旦接到工程,马上就要召集众多的技术员开展工作。而工程院最缺的就是技术员。此时,恰逢黄河水院测绘系主任赵杰登门“提亲”,希望开展校企合作。河南测绘工程院院长宋新龙直截了当地讲出了自己的想法:“要合作当然可以,但是,这合作得让我们企业也有实惠才行。你们学院能够根据我们的工程需要,随时调整学习计划,给我们派来我们需要的人吗?”“能!”赵杰一口应承下来,“我们可以先合作一次试试,加深了解。”双方第一次合作是承担山东省沂源县城镇地籍调查工程。黄河水院测绘系45名师生参与到测量队中,测绘工程院派出16名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5个月时间,工程就顺利完工。这个项目让测绘工程院获得了巨大经济效益。而学校和学生收获也不小,2名专业教师在生产项目中得到了锻炼,企业16名工程技术人员在一线指导学生,弥补了系里师资的不足。参加工程的43名学生除了享受企业提供的食宿外,每人每月还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生产性实践,提高了技能和就业能力,43人中有6人被测绘工程院留用,其他人全部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岗位。之后,双方的合作更加频繁。仅2008年,双方大大小小合作生产项目就有10多个,100多名学生参与。2008年11月,双方正式签订深度合作协议。黄河水院将测绘工程院作为测绘系的定点顶岗实习基地,并聘请测绘院20名技术骨干作为学校兼职教师,聘请测绘院院长宋新龙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测绘工程院将黄河水院测绘系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并一次性赞助20万元资助测绘系改善教学条件。通过与企业合作完成生产项目,缓解了企业的用工紧张问题,使企业赢得了市场,也让学校赢得了办学支持。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生产性实训,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精神、就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实现了“生产育人”的培养目标。

以“生产育人”为引领,黄河水院各专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已经成为潮流。如,学校与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联合举办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第一期订单班、水利系与中水八局国际工程部联合举办“国际工程订单班”;机电系与洛阳中信重工集团合作开展订单教育,建立校内人才培养基地,服务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奇瑞汽车集团河南公司合作,在黄河水院建立了联合办学基地,培养汽车制造业人才,与富士康科技集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等等。学校还因势利导,依托行业背景优势,与全国23所水利高职院校和102家企业联合组建了中国水利职教集团,搭建了校企合作的全新平台,使学校的合作企业扩展到610家。

后示范建设时期的探索

内涵发展

2009年12月,黄河水院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的示范建设验收,并获得教育部表彰奖励500万元。示范院校建设完成了,高职院校的发展该走向何处?黄河水院再一次走在了改革和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新的抉择。面对师生员工的疑惑与迷茫,学校领导班子再一次明确了“坚定不移地走职业教育道路”的发展思路,同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目标。党委书记张惠贞、院长刘国际多次在会议上表示:如果说黄河水院用过去的十年在高职教育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外延上的扩张,那么我们将用今后的十年来实现内涵建设上的突破,真正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职院校。

基于这一目标,学校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提出“以强化生产科研和技术服务为切入点,提升教师技术应用、技术服务、技术推广能力,以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以高质量的毕业生支撑行业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行业企业的人才、技术、资金反哺于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基于这一理念,学校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建立了“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调研与论证机制;各专业以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重点,校企合作创新“三统一、多样化”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统一” 是指全校统一推行“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模式,全校统一推行“教、学、练、做”一体化基本教学模式,全校统一推行“课程考核+技能认证”的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在“岗、课、证”相融通的课程模式中,“岗”是指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及与职业岗位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岗位操作规程和学校专业技能标准;“证”是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的能力证明,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学校专业精湛技能证书等;“课”是“岗”和“证”深度融合的结果,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设置的各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在“教、学、练、做”一体化基本教学模式中,根据专业特点,课程教学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将“教、学、练、做”融于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教”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课程考核+技能认证”的项目化课程考核模式中,专业核心技能课程学习成绩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每个项目成绩都从知识、技能、态度3方面考核,知识重在考核应用,技能重在考核操作能力和工作质量,态度重在考核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重点是将“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

“多样化” 是指各专业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校企合作的形式,制定各具特色、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的“三顶岗、两交替”生产主导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水利工程周期长、生产不断线、岗位不空缺的情况而创建的,实现了全年学生顶岗实习和企业生产的连续性,调动了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两轮顶岗、五化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测绘、施工两大就业领域把地物地貌搬上图纸、把图纸放到地上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交通工程系的“四能递进、高峰补岗”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道路桥梁建设及相关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而创建的。

在“三统一、多样化”的基础上,学校按照“三层次三递进”的思路对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即明确能力培养要求与职业岗位、责任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对应关系,遵循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成长规律,通过单项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使学生达到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训到生产、从学生到员工的三个递进。

在信息化条件下,学校充分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优势,在新形势下努力推进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建立了精品课程网站及共享型资源库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省部级精品课程18门,院级精品课程62门;共享型资源库网站包括59个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技能标准及认证系统和218门专业核心课程网站。2013年5月,学校联合18所水利高职院校申报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目前已经开始立项建设。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构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15门课程教学资源、4个职业能力训练包、2个专项平台、1个虚拟工厂,形成12个资源素材库;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优质教学资源平台,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企业职工提升、技术交流等使用需求;建立就业信息、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平台,形成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促进和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建立企业职工、在岗人员、中职毕业生、农民工培训的平台,形成职业能力培训包,满足企业人员培训、中高职教育衔接需求等。

创新驱动

有人说,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一线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创新意识,只需要有实干的精神。同样,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讲,提高教学水平是第一位的,懂不懂科研、搞不搞科研都无所谓。面对这样一种观点,曾经担任郑州大学科研处处长的刘国际院长进行了反驳。他多次表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才,都必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动,否则他就很难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高职院校不应满足于培养常规的所谓“技能型人才”,而应当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关注科研,只会让教师远离科技前沿,从而在科技创新的大潮中被时代所淘汰。在刘国际院长的主导下,学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师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如,在机电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模块中,创新了“摇臂气动攻丝机”设计与制造项目;在电工电子与PLC课程中,创新了“单片机控制智能寻迹小车”制作与编程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生自愿组合形成创新学习小组,独立完成项目的设计、制作与调试,教师则给予必要的指导。目前,学校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5个专业教学团队,都实施了科技创新项目改革,并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在2011级的12个班级成立了“科技创新小组”。师生之间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的设计制作成为师生交流的纽带,形成了和谐而密切的师生创新团队。

在学生的科技创新方面,黄河水院从鼓励参加技能大赛入手,带动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投影幕变成了‘触摸屏’”、“会乘法计算的青蛙”、“光电寻迹机器小车”、“智能导盲手杖”,这些不是哪家企业的攻关项目,而是黄河水院机电系师生的科技创新成果。自后示范改革工作启动以来,学校机电系师生已完成科技创新制作成果8项,其中“浮动叶片式流体发电机”、“智能导盲手杖”项目正在申报国家专利,“摇臂气动攻丝机”项目已有两家企业要求订购。

在技能大赛方面,从全国性技能大赛开办以来,学校参与了历年的大赛,在省级以上各类大学生技能竞赛中,共取得全国性竞赛团体奖项50余项,个人奖项126项。进入后示范时期以来,在创新驱动战略的推动下,学校参加技能大赛的成绩更加优异。2011年,学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项目一等奖。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次分设道桥类赛项,学校获得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在6届全国水利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参赛队3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2次第二;10名获特等奖学生直接取得国家技师证书。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学校获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一等奖2项和国家二等奖6项。尤其是在“高教杯”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上,成绩更为优异:自2009年以来,黄河水院参赛队与包括“211”、“985”高校在内的众多本科高校参赛队同场竞技,年年脱颖而出、独占鳌头,连续三届夺得团体第一名,并囊括水利类个人全能一等奖,被组委会授予“蝉联三届一等奖的水利类特别奖”。以致有重点本科院校参赛队提出“打败黄水院,终结三连冠”的参赛口号。但在2012年学校再次夺得这一赛事水利类团体第一,实现四连冠。这令人不得不感佩这所高职院校学生扎实基本基本功和高度的创新能力。

在教师科技创新方面,黄河水院以技术服务为引领,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2011年开始,学校设立了院级科研基金,每年资助30个院级项目,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参与科技服务活动,支持专业系部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取得很好的成果。如,学校土木系与邓州市规划局签订了邓州市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合同,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联合规划设计公司,针对不同村庄,提出各具特色的推荐住宅户型以及现有农宅的整治方案,完成了57个行政村的规划设计任务,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通过技术服务,也提高了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又如,学校测绘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学生为主、教师指导”合作完成了京沪高铁测量、平宝叶鲁一体化项目1∶1000航测测图、积石峡本底测量和怒江水电站测量、西华县叶县城镇地籍调查等一批测绘生产项目。仅2010年,就开展科研技术服务26项,收入305万元,此后年递增55%。

为提升科研和技术服务水平,学校还提出了“借力”的概念,与省部级科研院所、高水平大学合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开展涉外科技服务项目。特别是在水利技术服务方面,学校利用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让技术服务走向世界。如,2009年和2012年,学校两次与中国水利水电顾问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圆满完成了埃塞俄比亚纳兹雷特风力发电厂的一期和二期地形图测量任务。2010年,学校与清华大学、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合作承接并圆满完成了苏丹2个水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项目。2013年,学校又承接了孟加拉卡马拉普、拉玛普拉雨水泵站模式试验2个国际项目。2010年8月至11月,学校通过与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合作,承接了苏丹JUBA 和SUE两个水电站主体建筑物设计与水工模型试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团队完成了JUBA和SUE水电站整体水工模型规划设计、制作,数据采集及整理工作,并负责验证电站枢纽建筑物布置方案和建筑物体型的合理性,根据模型试验,对工程整体布置及建筑物体型设计提出优化建议。几年来,学校水利系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共完成水利行业企业委托的水工、河工模型试验10余项,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丰富模型试验经验的师资团队,具备了承担国际水电合作项目的能力。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拓展了学校国际化技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精细化管理

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如何把学校管理好,成为决策者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学校建章立制,多方面推进精细化管理。一是建立了质量监控的领导机构。学校专门成立了质量体系建设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院领导成员任副主任委员,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系(部)领导任委员,并聘请水利行业、地方政府、校外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顾问委员会。质量体系建设委员会的职责主要有:负责指导全校质量管理机构的建立和完善;负责质量管理文件的审定和审批;负责全校工作运行中的质量监控;指导系(部)等二级质量管理机构的工作。同时主持全校质量管理评先奖优活动,监督校内相关部门执行质量奖惩的有关制度。二是规范了质量标准。为保证质量监控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在行业、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的共同参与下,制定了《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质量标准》。该标准覆盖了学校教育教学、党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使学校的质量监控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三是完善了质量监控体系。学校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外部质量监控、内部质量监控、对问题的跟踪反馈与落实三个方面。在外部质量监控方面,学校邀请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专业机构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指导性意见。在内部质量监控方面,学校通过领导干部听课、教育教学督导专家听课评教、教师评学、学生评教和学生督导信息员信息反馈,结合岗位教师的自我总结评价等进行监控。在问题的反馈与落实方面,学校对发现的教学质量问题及时进行通报,要求相关部门和教师进行工作整改,整改落实情况及时向全校师生反馈。

就业强校

作为高职院校,学校深深懂得“出口畅,才能入口旺”的道理,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不断采取改革创新措施,以应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形成了就业工作全员化、就业指导多样化、就业渠道网络化、就业管理规范化的“四化”机制。学校与全国1000多家大中型国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质性联系,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稳定的就业渠道。进入后示范建设时期,学校把就业强校作为一项战略目标,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努力推进,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如,学校在就业指导实践中,针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模式中“知识”和“技能”容易落实,“态度”培养不易量化、往往被忽视,导致学生就业软实力出现“软肋”的情况,通过“职业体验”新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职业实践,帮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目标职业的社会需求、职业环境和基本状况,从而调整职业规划、形成职业意识、树立职业精神,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确定发展目标。学校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各种渠道,为学生开辟职业体验空间、提供职业体验平台,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互动,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职业体验“三年不断线”,并在职业指导中相应做到职业定位、职业精神、适应能力、创业教育四位一体,最终使毕业生就业的软实力大大增强。又如,“双高双满意”工程,通过突出水利特色、强化职业素养教育,紧盯市场需求、实行专业动态调整,瞄准岗位能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提高培养质量,达到学生就业“双高”(就业质量高、就业率高)、“双满意”(社会满意、学生满意)目标。在大学生就业工作良莠不齐的背景下,学校的“双高”有具体的控制指标,如就业质量高表现为“四高一低”:即行业市场占有率高、就业单位质量高、专业对口率高、月收入高,离职率低;就业率高表现为初次就业率高、灵活就业率低。因而其“双满意”也是很实在的。据麦可思公司的第三方调查显示,学校在1200余所高职院校中就业质量位居第5位。黄河水院2011届毕业生对学校总体满意度为93%,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届(90%)高3个百分点,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达81%。近几年,学校连续三届被河南省政府授予“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并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就业力十强高职院校”“全国高职院校就业‘星级示范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和“河南省高校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2013年6月,学校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进入年度全国“就业50强”高校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