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人事管理的特点

人事管理的特点

时间:2023-10-13 16:14: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人事管理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人事管理的特点

第1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06-01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以现代人事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成为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发展的首要任务。以下是笔者就此问题做出的分析,愿与读者共同探讨:

一、政府部门人事管理的特点

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具有一般人事管理的共性,但由于政府部门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政府部门人事管理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利益取向的公共性、管理行为的政治性、管理层级的复杂性、绩效评估的困难性、法律规制的严格性五个方面。

二、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常见问题

政府部门人事管理是政府部门实施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公共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目前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职位分类制度。职位是人事管理的组织基础。目前我国职位分类还不发达,公务员的分类系统仍以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的划分为主,而且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的工作分析、职位评价和工作说明书等实质性内容,特定的职位要求的职责和条件通常没有明确的规定。2、考核方式。政府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大多数由上级领导来完成,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信息面较窄,难以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考核结果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忽略结果的应用,没有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个人发展和培训计划,也没有明确考核结果与薪金和职务调整、选拔培训之间的具体联系。3、信息基础薄弱。信息是人事管理的数据源和分析源。目前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信息,大多限于人员状况、薪酬、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的简单数据,信息基础的薄弱,使得政府部门人事管理信息共享性不足,进而导致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决策的低效。4、培训工作与实际需要间的差距。在培训规划的同时,忽视了对培训需求的分析,导致培训没有明确的目标,效果无法评估,而且培训的内容不科学,不注重人的潜能的全面开发,在培训方式上,以课堂讲授为主,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人格拓展等先进教育方法很少运用,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三、加强我国政府部门人事管理的应对措施

1、建立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制度的优点在于对各项职位要素都有明晰的规定,不足之处在于静态的职位描述缺乏灵活性,只强调人适应职位要求,而忽视人的能动性、创造力。目前的趋势是以“概括性的工作描述代替了详细的工作描述”,不强调职位分类的细化。我国可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按照责任、技能、努力程度、工作条件等四个因素,对职位进行衡量,将所有的公务员职位分为类,以其简单、通用、公平的特点,使管理更为有效,并为公务员创造了更多的流动机会。2、改进考核方式。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应该“越来越多地将市场的法则和机制引入到人事行政管理活动中,强调人才的竞争和发展”。市场法则就是要根据工作实绩决定经济收入,因此要加大考核结果与公务员收入之间的联系。我国公务员实行的是以职务和级别为主的职级工资制,其中可根据工作实绩调整的部分很少,难以起激励作用。可以“个人工作表现奖金”制度:对表现超过本职工作要求的公务员给予一定的奖金。以平日的考核来确定“表现”,从而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状况有效结合起来。3、实现现代信息化。现代人事管理活动不再是信息的简单记录与归类,它需要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组织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建议,因此组织的人事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势在必行。因此政府部门应建立共享性的信息系统,一方面使成员随时了解组织人事管理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使组织及时获得成员对组织人事管理问题的反馈;其次,政府部门应根据组织需要建立分门别类的人事管理系统,如培训、薪酬、绩效等专门的人事管理信息库,以便组织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快速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人事管理决策的效率。4、完善培训体系。首先,要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利用企业中流行的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方法科学地评估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公务员素质;其次,要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公共人事管理的特点,贯彻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更新课程设置,注重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结合,同时强调专业技术培训与人文精神熏陶的兼顾,注重对公务人员潜能的开发,引进人格拓展训练等先进方法;最后还要采用不同的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实行长期与短期相结合,正常培训与继续教育同步,在岗与脱产并举,另外要注重引入案例教学、角色扮演、主题研讨、情景模拟等先进教育方法。

总结:政府人事管理作为整个社会人事管理系统的一部分,随着行政机构在社会各方面管理功能的逐渐放大,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增长。因此,政府机关加强对人事管理的研究,以确保公务员队伍的建设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降低政府运营成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大连登沙河临港工业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孙建业.政府部门人事管理开发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第2篇

[关键词]高校 人事管理 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10-0178-02

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全面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现代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开发的人事管理系统也由20世纪80年代的单机平台系统发展至如今的网络平台系统,加快推动了高校信息化发展。

一、高校人事管理的特点

(一)信息量大

高校人事管理包含了全校教职工的基础信息管理、岗位信息管理、师资建设管理、工资福利管理等,而各项信息又涉及每位人员,同时根据有关人事政策的调整,相关信息也会相应变化,因此一个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信息量大,数据庞杂。

(二)涉及面广

高校的人事管理从机构设置、人员招聘、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聘用到人员的培养进修等横向信息管理,从上级部门的人事信息统计到校内人事信息甚至院系部门人员信息等纵向信息管理,信息的涉及面广。更广泛地说,人事管理信息还包括在有关互联网、学校主页等媒体的有关人事工作通知、招聘信息、公告等。

(三)信息变更频繁

高校人事信息类目多、更新快,从人员的进入、管理、调离等方面看,有教师的学历提升、职称晋级、进修情况、岗位调整、奖惩累计等各类情况,以及相应的时间点记录等等,而且有的人员在一年内就可能涉及几方面的信息变化或者一方面的信息多次变化,更新频繁,横向、纵向的信息变更给人事管理带来相当大的工作量。

(四)管理人员少

一般高校的人事管理队伍均较为精简,承担的工作量却比较大,且人事管理人员的日常业务培训也偏重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对于信息化建设、信息管理培训不多,尤其是运用信息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等方面较为欠缺。

二、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信息化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人事管理作为高校管理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首当其冲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来实现高校人力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有效开发,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推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二)是提升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力管理,还体现于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在繁重、复杂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差。高校人事管理实现信息化管理,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首先,可以将常用的信息、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快速整理信息,缩短人力工时;其次,通过信息化管理数据比较准确、全面,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统计的遗漏、误差等;再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功能可以进行横向、纵向等多维数据分析,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翔实的依据,进一步发挥人事管理部门的职能效应;同时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人事管理的方式优化。

(三)是学校与教职工信息交互的良好平台

建立人事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仅可以优化高校的日常人事管理,校内教职工也可以通过账号登陆获取自身的相关信息,实现教职工自主服务的同时有效地核对、完善信息内容,减少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有利于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化。系统内有价值的信息,如管理制度、教学文件、培训信息等也能积极推动教师自身发展,是学校与教职工信息交互的良好平台。

三、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确定人事信息管理范围

根据高校人事管理的业务需求和工作流程来确定人事信息管理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四类信息:

人员基础信息:主要包含教职工的性别、出生年月、参加工作时间、学历、职称、所在部门、聘用岗位等基础性信息。这一类信息主要集中在学校人事部门管理,面向全校教职工登陆查询核对。

人事管理信息:主要包含人才引进、岗位变动、人员离校、聘用考核等人员管理信息。这一类信息根据高校二级管理权限向二级学院开放管理,学校人事部门审核。

师资管理信息:主要包含各类人才培养、人才工程建设、在职进修培训、职称评聘等管理信息。这一类信息由学校人事部门管理,教务、科研等部门信息共享。

工资福利信息:主要包含高校教职工日常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的管理、社会保障信息管理。这一类信息由学校人事部门管理,同时可供全校教职工登陆查询。

(二)建设人事信息业务系统

1.设计总体思路

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根据高校的发展情况和人事信息管理范围,详细地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思路,进行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建设。设计人员应从规范数据标准、规范工作流程、确定院系各级审核、录入、提取信息权限、各终端登录等方面着手,做到系统模块简洁明了、工作流程清晰、各级权限明确,同时方便查询,能满足各种分类信息的统计,实现真正的信息化管理。

2.加强技术支持

开发有效的人事管理系统,应切合工作实际需求和事业发展。加大技术支持,积极研究市场中较为成熟的管理系统软件,与有先进而实效人事管理系统的高校进行技术交流和讨论,改进符合自身高校运行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多功能系统开发和平台管理,并促进后期管理系统的升级完善。

3.实现人事信息化管理

人事信息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数据信息,贯穿于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为高校的发展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后可实现:其一,在统计各类数据时可根据需要非常准确快捷地提取,实现统计一键化;其二,有关的人事管理工作如人才招聘、岗位聘用、评优奖惩等,可在系统中申报、审批,及时高效地开展业务,实现办公无纸化;其三,在教职工的管理和考核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制订统一的业绩数据库,结合绩效考核办法,实现业绩考核的自动化管理,在高效开展工作的同时,实现管理公开透明化。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待提高

人事信息变更频繁、数据冗杂,上级有关政策又可能不断调整,因此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可靠的统计信息和分析数据,制约了管理层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这类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事信息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及时、准确地更新数据,做到勤更新、勤记录、勤备份,同时在建立人事管理系统时应结合工作需要设计程序,各工作模块相互制约,必须完善信息后才能进入下一模块。

(二)制定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

在高校管理中,各项人事业务的需求不同往往会造成各自独立的信息统计标准,造成数据存储分散杂乱,且相互间没有较好的兼容性,从而影响到后期数据的使用。针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多元化,应在校内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各职能部门之间、各院系之间的人事信息可实现共享和管理。

(三)建立合理便捷的系统程序

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应符合高校特点,符合学校事业发展特点。根据人事工作内容注重开发系统各模块之间数据转换、提取功能,实现人事业务的协同性。其次,对人事工作流程、管理审批权限建立安全便捷的工作管理系统,同时建立信息提供、平台维护、工作运行的责任制度。

(四)提高人事管理队伍业务能力

高校的人事工作人员,大多是沿用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虽已接触信息化管理但并不深入、精通,不擅长应用较为复杂的管理系统。这就要求对现有人事管理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开设信息化管理培训的课程,使业务不断熟练、专业。有条件的高校应配备专人维护系统,聘用有较强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人员,同时要求管理人员思想素质过硬,严格遵守人事信息工作的安全保密制度。

五、结语

高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统不仅提高了人事工作的效率,提升了人事管理的透明度,而且为教学、科研等部门提供了信息支持,逐步使高校实现人事管理的信息共享和信息服务等功能。如何充分利用学校信息资源,合理挖掘信息价值,主动服务管理决策,这是今后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雄,徐雅萍.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

[2] 张安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初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8).

[3] 王淑梅.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改进对策及建议[J].人力资源管理,2013(6).

第3篇

关键词:企业人事管理;方法;对策

一、人事管理的内涵及现状分析

现在知识竞争的时代里,任何企业都需要构建一支人力资源管理一流的队伍作为资本驰骋在当今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战胜其他的竞争者。人事管理是指企业人事方面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信息和控制等相关的一系列管理。管理的形式主要以制度和规范体现,制度是为了处理和指导人与人、事、部门之间的关系。人事管理的根本原因还是想要将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好的发挥,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很多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的观点和想法都存在落后的方面:(1)集权的传统思想在企业中影响深远。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企业家个人的禀赋与风格对企业管理有极其深远的影响;(2)现代企业没有执行以人为伴的管理制度,这样是把人当做赚钱的工具;(3)人事管理缺乏统筹的战略规划,没有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规划;(4)欠缺完善的企业奖惩制度,一是物质奖励的需求大于精神奖励的需求了,二是将奖励的机制变成长期执行的。

二、分析企业的人事管理方法

1.执行以人为本的规范化管理

企业大多是要求在人事管理的过程中体现人性化的方面,执行以人为本的规范化管理,针对员工自身的属性和特点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培养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性,鼓励员工努力实现自身价值。企业要将人性化管理彻底融入到人事管理的制度中,让员工体会到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并且有人情味。在实行人事管理的同时还要深入员工之中,了解员工想法和需求,以免更好的进行管理。

2.合理任用资源调配

分析企业岗位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分别以属性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和奖惩。根据员工能力而分配相应的岗位做到择优聘请,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管理机制需要公平、科学以及合理,为员工提供保护的屏障,保证员工在良性竞争中得到最适合的岗位,得要最好的培养。

3.加强管理保证信息资源

企业人事部门需要及时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以保障企业的信息资源是强大的、全面的。培养人才是企业不断壮大的根本条件,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执行层都需要保证信息管理的时效性和全面性。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信息化资源需要一定的敏感性,不但有利于领导干部的决策方向,也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间接的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提高管理的科学性

企业人事管理的制度和方法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性而制定,并且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不断创新。创新的管理制度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在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下,公平、公正、科学、合理;(2)建立公开透明的干部民主测评机制;(3)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保证企业凝聚力;(4)发掘员工优点,多采用综合才能高的;(5)摒弃“官本位”的思想,在企业中开展健康的工作态度。

三、现代企业人事管理的策略建议

1.树立现代化人事管理的观念

首先,企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资源观,人事管理在新的管理观念里已经不再是一项只出不进的花销,企业需要不断地发展,那么企业人事管理是核心资源。人事管理从战略观的角度出发,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企业围绕战略目标统筹规划,以人事管理为中心,树立全局观,企业管理的工作不只是人力资源管理这个部门单独的工作,是所有部门以及各项工作都息息相关的。

2.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

现代的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猛,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体经营都是十分快速和高效的,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所学的知识将是改变国家经济命运的基石。企业需要创建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是企业当务之急需要做的。只有这样才会有学之栋梁愿意投身企业,为之报效,奋发向上,突破自己,创造价值。

3.走“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一个正规的、蓬勃发展的企业必然是职责分明,组织结构多样的,那么组成的人员也会是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需要本着“用人与育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组成人员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价值取向和行为特质,间接的决定企业必须营造出有利于企业理念和价值观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并约束、规范、整合人的行为。总之,企业的发展靠的是人的长足发展,因此人事管理部门在人事的管理问题上要学好、用好、贯通好企业的用人、育人和管人之道,从而发挥好人事管理部门应有的企业与员工沟通和交流的桥梁作用。

4.企业人事管理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革新,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不被淘汰,就需要加强自身的科学知识管理,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以坚持思想领先、投票民主、公平公正,还要有人情味保证以人为本,保证员工是以自愿的心态来遵守,只有这样的企业才能无限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从而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完后各项任务。

四、结语

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执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在人事管理中的问题。管理人需要充分的了解人事管理的方法、原理和重要程度,企业人事管理需要一次革新,需要以人为本的理念而重新定义人力资源管理,将人性化管理彻底融入企业人事管理中。企业需要不断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潜能,保证企业的资源是专业和高效率的。同时,保证企业持续的积极性,使得企业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不断的发展和壮大。

参考文献

[1]翟伟祥.如何做好企业人事管理工作[J].中外企业家,2013,(5):148-149.

[2]张耀慧.浅谈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2013,(19):72.

第4篇

一、以人为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

1.1劳动人事管理以人为本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人事管理以人为本就是以企业员工为本位,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确立人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以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满足企业员工物质、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实现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有效开展,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愉悦的工作氛围。

1.2劳动人事管理以人为本要注重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注重人文关怀是现代企业坚持管理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用人文关怀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树立和谐温馨、尊重个性、激励创造、实现工作多赢的理念。在日常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彰显人性化管理。把人文关怀与严格的制度相结合,管之以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服之以德,才能确保现代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

1.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劳动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人事管理方面做到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这些制度目标需要通过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来实现。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应当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取,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企业人事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必须遵循公平原则,也只有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员工认同企业的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才能吸引、开发和留住企业所需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策略探析

2.1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必须建立高效管理机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企业制度不断完善,一代企业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甚至很多企业已形成了较大的集团,这使企业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劳动人事管理同样面临这一现实问题的挑战。建立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不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之举。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结合企业具体的情况,建立现代的劳动人事管理系统。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系统应当包括企业方方面面的信息,涵盖企业生产经营等所有工作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组织人事管理信息的准确性,还有效缩短了人事管理信息的整理时间,提高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实效,确保了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质量,这是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2.2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必须提升。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理顺繁琐的人事管理工作。在推进企业发展建设的同时,结合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当调整和完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十分必要。在企业劳动人事管理的运行过程中,应以正确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劳动人事管理规划,并为企业发展安排和配置恰当的人力资源,当然,做好企业劳动人事管理设计和调整工作,首先要搞好岗位分类,并制定出合理的企业劳动人事管理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与办法,这样才能使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2.3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必须建立恰当的人才评价机制。人才评价可以给管理者提供全面、客观、详细的信息,帮助管理者实现对人的准确了解,从而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实现最佳工作绩效。人才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求企业管理者改变长官意志、论资排辈等不良现象,设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机制,对员工进行评价。建立完善的员工评价机制不仅能为企业经营管理选拔出优秀人才,还是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经营的根本保障。劳动人事管理中人才评价机制的制定,应以相关法规和相应实施细则为依据,确保评价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还应建立专业化的人才评价机构,为员工评价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此外,为明确评价的重点。不同岗位的员工评价标准也应分别设计,这样才能使评价工作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才能抓住评价工作的关键,从而提高员工评价工作的效率。

2.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必须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对于现代企业和员工都是十分的重要。因此,企业可以将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与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结合起来,使每一个部门、员工都能够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这样将能够使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更具操作性。首先,企业应以自身发展规划为依据对员工需求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员工的整体发展规划,这样就能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得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引导员工结合自身特点与所学专业,使之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相融合,设计更加合理、现实的个人职业发展目标。这个过程中人事管理部门必须要给予员工充分的指导,让他们能够在扬长避短的同时,让自身的发展目标和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最后是企业应结合年度工作考核,对相应的企业员工培养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推动企业和员工均能实现进步、取得发展的目标。

2.5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劳动人事管理队伍的建设也不容忽视。现代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因此,应加强相关人员能力的培养和培训,使他们通过学习,不断积累相关知识,掌握规范的制度知识和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最终使企业劳动人事管理人员都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工作,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按照企业人事管理的要求,做好组织人事管理工作规划,科学合理的调配人力资源,从而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袁苏榕 单位:盐城市银潮实业公司

第5篇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型医疗改革的速度不断加快,医院拥有一个规范性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对医院实行科学性的人事管理,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大数据时代是新技术的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医院人事管理的创新应该体现人事化的管理理念。文章主要描述了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面临的问题,对医院人事管理的创新提出了具体化的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地增强,经济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状况,对医院的医疗条件和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改革是医院不断发展的必然途径,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实现医院的现代化管理,医院人事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点,加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高效率的处理医院的事情,合理的分配医院的人力资源,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

一、大数据时代的医院人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1.我国医院的人事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事管理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导致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不能有效的展开。有些医院虽然制定了详细的人事管理制度,但是没有落实到实处,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在有些医院里,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资源整合,出现了自成体系的医院管理系统,导致医院自身的管理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医院的管理职能就是摆设,对医院的工作人员制约作用不明显,医院各部门和各个科室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导致医院的管理混乱。医院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我国医院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大多数的医院管理人员都不是专业的管理人员出身,没有接受过医院管理方面的培训,对医院人事管理方面的特点不是很了解,专业的理论知识不完善,专业的管理技能不熟练。有些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者对医院的管理工作不重视,工作的效率低下,不能及时的解决医院人事出现的问题,缺乏对医院人事工作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管理,难以适应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管理。除了医院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以外,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对医院人事的管理工作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没有意识到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认为医院人事管理的工作无关紧要,对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管理缺乏技术性,有时可能会造成档案的遗失或者损坏。

2.医院人事管理的创新意义重大

大数据时代就是新技术时代,医院的发展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科技设备,采取科学系统的人事管理方法,对医院人事的管理工作进行创新,使医院可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创新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对医院人事的管理数据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的利用医院的人事管理数据,把计算机技术引入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当中,整合医院的人事管理资源,使医院的访问门户得到一体化的构建,采取科学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医院的人事工作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加快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医院的人事进行管理,可以为医院的工作提供丰富全面的档案资源,有利于医院的创新和发展。

二、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创新的途径

1.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大数据时代要求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所以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要具有创新的意识,掌握计算机的技术,对医院的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医院也应该完善人事管理工作者的招聘工作,招聘专业性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结合社交网络形成全方位的人才招聘体系,弥补传统的招聘模式的弊端。在社交网络上进行招聘不仅可以加强对应聘者的深入了解,而且可以提高招聘和应聘的效率,节约招聘的成本。通过网络可以对应聘者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互联网,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生活状况、专业素质,但是还要结合医院人事管理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使新招聘的人事管理人员能够适应医院的人事管理系统,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医院人事管理人员还应该提高专业的管理技能,加快医院人事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在医院的人事管理中重视网络的普及。医院要经常对人事管理部门进行培训,除了巩固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重视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宣传,对医院的人事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的培训,对员工的考核也应该运用信息化的软件,方便快捷,而且准确率高,在大数据时代下对医院的人事工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加强对人事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医院人事管理制度的监督和管理,首先应该完善医院的人事管理制度,引进专门的计算机人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利用网络加强管理,运用科学的人事管理软件,形成完整的人事管理模式,营造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医院应该制定完善的激励和惩罚制度,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者提供动力,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大数据时代,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重视的就是效率和质量。医院内部的人事档案数据都具有很强的保密性,在大数据时代,运用科技的手段,加强对人事管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人事档案数据的丢失或者泄露等情况的发生,做好人事档案管理的保密工作,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数据库的结构稳固性,运用计算机技术,减少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人员的投入,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合理的分配,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医院人事管理的方法应该创新,实现信息化的管理,医院人事管理的工作应该朝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医院内部要完善基础的网络建设,优化医院内部的网络布局,完善医院的通信设备和网络设备,加大资金的投入,购进扫描仪、电脑和打印机,加强医院网络一体化的进程,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对人事档案数据的整理,把人事档案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输入计算机内,方便日后的查询和管理,为医院人事工作的管理提供方便。

3.重视医院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工作

大数据时代下,医院的人事管理要想进行创新,需要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但是医院数据库的规模较大,耗资比较巨大,大多数医院难以承受高昂的建设费用。为此,政府应该加以支持,为医院数据库的建立提高资金和技术的支持。政府也可以出资建立一个大型的数据库,供医院使用,医院进行人事管理时,可以及时的获取数据库的人事信息,为医院人事管理的工作提供依据。各个医院结合医院自身的条件和资金状况,可以建立小规模的数据库,在查询相关的人事档案信息或者数据时,不必进行人工的查询,可以在医院自主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减少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在数据库录入信息时,要注意数据库录入信息的准确性,为日后的查询和管理工作做准备,提高数据库管理的科学性,引进计算机技术进行管理,避免人事档案出现损坏和遗失的现象,为医院日后工作的展开做铺垫,促进医院人事档案工作的创新和开展。数据库建立以后,还要有相应的管理部门。以往医院对人事档案数据的管理都是实行人工的管理,难免出现人事档案的破损和丢失,为医院人事管理工作增加负担。大数据时代下,医院建立的数据库,把人事档案的信息和数据都收入到数据库当中,信息量多而杂,所以应该建立数据库管理的部门,让他们对数据库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和整理。还要加强对人事数据的收集和存储工作,保证医院人事管理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丰富性,在网络上实现资源的共享,为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丰富的资料,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对医院实行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医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医院必须加快创新和改革的步伐,才能满足人们高质量的要求。医院的改革要从最基本的人事管理工作入手,加强对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创新,对医院的人事工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引进计算机技术,建立数据库,加强对人事档案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工作,方便快捷。医院还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和监督,避免数据库资料的丢失。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健全医院的管理体制,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快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步伐。

作者:亢文勇 单位: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人事科

参考文献

[1]马超燕.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创新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5(2):73-74

[2]蒋华艳.大数据时代医院人事管理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5(13):97,100

第6篇

[关键词]科学化 精细化 人性化管理 新观念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摇篮,要培养出为当代社会服务的有用人才,就必须要搞好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要解决高校人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推进高校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人事管理工作事无巨细,经常面对繁杂的事务,大事、小事、杂事缠身,如应处理好几点。

一、课题形成的缘由

1.改革背景下的烘托

思路决定出路,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理念是统领高校改革的关键。近几年来,伴随高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深化改革,导致一些新问题产生,从而使一些人对改革产生恐惧感,教师心理压力增大,疲于应付,工作质量不高。因此注重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性,研究高校人事管理改革中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将是一种趋势或方向。

2.工作实践中的困惑与思考

近几年来,高校人事管理改革主要是围绕人事分配制度展开。考核标准主要是依据量化指标。然而,教师心态却愈来愈浮躁,尤其是青年教师。近三年我校新进教师较多,他们经常到人事处咨询一些事关其切身利益的人事政策,有时情绪较为激动。平时工作中我们也听到或参与处理过一些突发事件,在一年一度的院领导走访研究生活动中,我们陪同人员也从中听到他们的一些呼声!另据《新华文摘》权威媒体介绍,在高学历人员中,患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的人达4%。此类情况或多或少在高校存在。这样就促使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高校人事管理如何改革,价值取向何在?在当今以人为本,上下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高校人事管理要向人性化管理努力。这正是本课题构思的思想基础。

3.研究现状的吸引

人性化管理作为现代化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各类管理行业中愈来愈被人们所重视。据笔者不完全统计,该课题相关研究文章不少于50余篇。国内大多数文章偏重于探讨人性化管理的必要性,从宏观上探讨多,微观上论述少;结合学科建设来论述人事管理研究文章多,精耕细作地探究人性化管理的文章少;封闭式地探讨高校人事人性化管理的文章多,借鉴其它相关部门以及将中外人性化管理经验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的文章少。

二、课题基本思想

1.通过本课题研究对目前高校人事改革的现状有一清醒的认识

长期以来,高校人事管理是对教职员工的事务性管理,是对他们调进、调出、工作量化与考核、福利、劳动时间、退休等管理。这种管理离开了对教职员工个体的研究,表现出、轻视创新意识、忽视个性引导等弊端,从而造成校园内气氛相对沉闷,不利于广大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提高。宽松的环境是实现严格要求的重要条件,一个气氛压抑,人际关系紧张的校园,只能是明严暗松,表严实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通过本课题研究对革新高校人事管理理念有一科学的认识

教师是高校的主体,是提高办学质量的主力军。高校人事管理应注重管理的科学性、艺术性,强调理性与情感的统一。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否认马斯洛的人的需求论,相反却力主努力创造条件予以满足。高校人事管理不同于工厂、企业和机关,对教师的管理不能不考虑教师的心理和工作特点。教师工作的社会效果不能完全立竿见影;教师的工作又是一项艰苦、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无视这些特点,把教师当作企业生产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管理,就势必引起反感、抵触,创造热情丧失,长此以往,教师们疲于应付。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在整个人事管理过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以充分开掘人的潜能为己任的管理模式。至于其具体内容,可以包含很多要素,如对人的尊重,充分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给人提供各种成长与发展机会,注重用人单位与个人的双赢战略,制订员工的生涯规划等。

三、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与基本研究方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高校人事管理改革现状做到实事求是地评析;2.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运用了长期积累尤其是近几年来调研所得第一手资料作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依据;3.分类比较法,对各院与同类高校的情况进行了分类比较,力求使观点的提出具有代表性;4.归纳整理法,对材料进行了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5.定性定量分析法,对问题的定性力求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

四、课题最终成果

课题最终成果是论文:“高校人事管理中的问题与机制创新”,当务之急高校人事改革应避免走入下列误区:一是在改革方案上脱离校情,不加区别,采取“拿来主义”。二是在制定改革措施时,调研不够,在改革中缺乏换位思考,结果原有的弊端未除又引发新的矛盾。从改革措施出台来讲,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程序。三是改革方案朝令夕改,甚至怪招迭起,看似激活“死水”,实质由于改革没有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结果是水越激越浑。四是改革措施单一,以利驱动,有过必罚;有过必罚和物质刺激均忽视了对人的主体自觉性的认识,只能将人单纯当作经济人来看待,也把开发人的潜能途径单一化了。因此,要在把握人性和知识分子特性的基础上实现高校人事管理机制人性化,具体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高校人事管理要注重研究知识分子群体特性和高校教师工作特点,实现管理功能转变。二是要明确师资队伍建设,要立足本校现有教师的业务素质的培养提高上,走节约型、内涵式师资队伍建设道路。特别是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不能盲目走高价位接枝、团队引进人才之路。要立足本校已有的师资现状来建设师资队伍,尤其是要加强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现有的师资队伍是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基础力量。

参考文献:

[1]赵海林.高校管理中的现代性――对高校岗位津贴制的一个文化社会学分析.2008-08-21.

第7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

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内涵

传统人事管理是指对人事关系的管理,一般是指人事部门作为组织内的职能部门所从事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它是在一定管理思想和原则的指导下,以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和相关的事为对象,运用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的某种状态,以实现一定目标的一系列管理行为的总和。广义的人事管理是指包括图书馆在内的一切组织机构(即单位、部门、团体等)对组织内人群的管理。人事管理过程包括“进、管、出”三个环节。人的调进调出被认为是传统人事管理的中心内容。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为了完成组织管理工作和总体目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以影响员工的行为、态度和绩效,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倒,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各种组织管理政策、实践及制度安排。目的就是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其基本内容包括: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教育和培训、考核和激励、工资福利、劳动保险和劳动保护、职位分类、定编定员、企业文化与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估与生产力改进等。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深入全面的新型管理形式。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1.相同之处

严格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新形势下对传统人事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因此,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

(1)管理目的有相同性

尽管两者管理方式和具体内容不同,但都以完善单位管理和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力求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人”这一能动资源,实现人、财、物的最佳配合,提高效率,使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单位、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2)管理任务有相同性

人员的招聘录用、培训考勤、职务升降、考核奖惩、绩效管理、工资福利、档案管理、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等等,既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3)管理对象有相同性

笼统地说管理对象都是人,都是处理单位中“人与人”及“人与事”的关系,按需设岗,对人员进行合理配置,恰当地协调、解决“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冲突,以达到企业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区别

虽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在渊源上有一定的联系,但毕竟两者的发展环境不同,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而认识这些区别之处,对完善我们的管理是大有益处的,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管理观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把人当作一种“工具”,将员工视为成本负担,注重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把花费在员工身上的成本和费用简单的等同于费用,并最大程度地加以控制和降低,如减少各种培训开发投资。同时以“事”为中心开展工作,只见事不见人;只见某一方面,而不见事与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的控制和管理,其管理的目的和形式就是“控制人”。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将员工看成有价值的,注重开发和产出。这种管理认为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同物质资本、货币资本一样共同创造企业财富。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开展工作,充分肯定和认同人在组织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本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重在人与事的系统优化。

(2)管理模式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的操作式管理,企业任何制度上的变革都是由企业CEO或高层主管提出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根据上级的指示做被动的调整。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的战略型、策略式管理,重视对人的能力、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要求企业必须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下,主动发现问题所在,懂得利用信息技术去寻找对策,提出创新的构思。

(3)管理内容丰富程度和管理重心不同

传统人事管理内容简单,主要是对员工“进、管、出”的管理过程。“进”是指员工的招聘、录用;“管”是指员工的考核、奖惩、职务的升降、工资福利待遇、档案管理等;“出”即办理员工离开的各种手续等等。因为以“事”为中心,所以不承认人在管理中的中心地位,认为人是机器的附属物,组织在进行工作安排时主要考虑组织自身的需要,很少考虑员工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极大地影响了组织效益的增长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涵盖了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工作范围拓宽了。因为强调以“人”为本,所以在考虑组织工作的同时,充分考虑员工个人特点、兴趣、特长、性格、技能和发展要求等,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有效地激发了员工工作热情,使组织和员工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

(4)管理地位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功能性部门,管理活动处于执行层、操作层,往往无需特殊专长、不需要有专业知识、不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着重展现各种功能及执行效率,单纯处理文书、事务性工作的人事行政、执行已制定的政策、活动、薪资管理及维持员工关系和谐的管理角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入决策层、运作层,是具有战略和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除承担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业务外,还扮演各部门的战略角色,主要承担策略及执行前瞻性的人力资源规划等任务。

(5)管理对创新的重视不同

员工的知识优势形成后,要想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发展形势,不断创新管理。创新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创新活动中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特长,获取尽可能多的创新产品。传统的人事管理,有的直接组织员工开展科研,有的制订科研奖励条例鼓励创新,这些虽然也属于创新管理,但是不够系统全面,没有根据员工的特长去组织个人的创新活动,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重视创新管理,根据员工特长去规划、组织知识资源开发、重组及学术研究等,并注意事后效果的调查,及时发现与处理有关问题,不断改进完善创新体制,保证创新活动有序、快速、高效地开展下去。

从以上的区别分析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还是存在很大不同的,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必须转变观念,采取必要的措施,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建

任何一种体制不管如何适合主流趋势,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必须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具体规划。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构建也是如此,但大概来说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转变人力资源管理观念,管理层必须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树立人力“资本”观念,提高对员工的重视程度。

第二,制定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自我实现的人力资源规划,并对此计划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第三,建立培训计划与人才使用相结合的人才开发利用机制,注重教育与培训的投入和产出关系。

第四,建立科学评价和分配制度为主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第五,建立企业和劳动权益有保障的契约机制,健全劳动合同制度等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钟永娴: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2月,第29卷第2期.

[2]李凌 周应蓉: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新疆有色金属,2008第3期.

[3]王姝瑜:浅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年总第970期.

第8篇

【关键词】高校人事管理 发展趋势 转变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人才,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取决于三大因素,即人才的拥有量、人才的启用量和人才的管理水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的认识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和因势利导地驾驭这些趋势,不但对未来高校认识管理的发展直观重要,而且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因此,今后我国高校人事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可归为一下几点:

(一)认识管理制度向法制化转变。

从管理制度上看,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较多地强调“人治”而忽视“法治”,管理者的个人意志有时凌驾于法律和制度之上,一言立法,一言废法,信贷人事管理应该强调“法治”,即法制化,就是通过法律来稳定、巩固并保障认识管理的具体实施,以维护人事管理的权威和效能。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要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制度法制化,首选必须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人事管理法规,为人才的职位分类、考试录用、选拔、调配、考核、任免、奖惩、升降、职称评定、培训、工资福利、退休退职等提供法律依据。其次,必须增强认识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坚持依法行政,防止政策多变、政出多门的常见病发生。另外,还要加强认识管理过程中的法律监督,实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广泛监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事管理的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事法规和制度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其时效性和针对性也明显加强,已基本构成了认识管理的专有法规体系,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人士管理制度法制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人事管理方法向科学化转变。

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往往以经验为依托,按习惯实施管理活动,论资排辈,忽视对人的激励因素的研究,随着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应对人事管理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创新,逐步认识人事管理内在的发展规律,要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改进人事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使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如在认识研究工作中广泛引入自然科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管理手段上广泛采用电脑、电视、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人事管理部门在在组织机构上还应进一步完善又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的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内容要涉及到职位分类、考试录用、选拔调配、考核任免、奖惩升降、职称评定、培训、工资福利、退休退职以及人事档案管理等等方方面面,从而使人事管理向科学化迈进。

(三)人事管理目标向效益化转变。

高校人事管理目标效益化是指在实施人事管理时要以效益的好坏为追求目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大的产出。人事管理的投入主要是人事管理部门活化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投入,它包括必要的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和培训经费的开支。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基金,办公设备的添置以及工作时间的投入等等。人事管理的产出是指通过管理者的工作,人才得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从而产生良好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要真正实现人事管理目标效益化,首先要提高人事管理的自身素质,培养管理者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提高管理者的业务水平,缩短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其次要完善人事管理者的管理制度。由于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有些高校人事管理者的工作拖拖拉拉,工作积极性明显不高,工作责任心也不强,致使工作效率地下,要杜绝这种现象,就必须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考核制度,按考核结果奖惩,按优劣升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社会发展已进入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新阶段,高校作为人力资源的高地,传统人事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已成为必然。

1.高校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涵义

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是指以教职工与有关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其它教辅活动的相互关系为对象,运用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对吸收录用、调配派遣、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等事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的活动,以保证学校活动的正常高效运作。

高校人力资源指高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等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其中教研人员是主体,管理人员是关键,服务人员与离退休人员是补充。人力资源管理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与配置,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最根本的区别。

2.如何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转变

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就是加快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没有这一变革就没有高校的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只有实现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管理方式的转变,才能有管理目的和结果的转变。在高校,“以人为本”的关键就是以教师为本,创造尊师重教的氛围,始终坚持尊重教师的意愿、了解教师的需求、激发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教职工积极参与高校发展目标和战略的制定,使教师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要规范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其次要保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公开性、稳定性和连续性。因此,高校要逐步建立以实行聘任制主线,以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激励机制为目标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3)健全分配激励机制

在目前高校教师相对紧缺的情况下,搞好教师队伍建设不仅需要稳定人、吸引人,更需要激励人、发展人,高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坚持效益原则,把各单位的工资总额同办学效率、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紧密挂钩,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提高骨干待遇,真正做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

(4)促进高校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高校内部人力资源配置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受到社会的生产、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制约。要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应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规范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其次要加强高校人力资源的成本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率的使用。高校教师的劳动是一种以脑力为主的复杂性劳动,要用科学的方法确定高校教师工作量的标准,这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依据。

(5)从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的转变

高校教职工的个人需求不仅表现为基本的物质需要,也包括尊重、个人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需要,而绩效管理包括绩效计划与目标的制定、绩效辅导、绩效考核、绩效反馈面谈等一系列环节,特别注重内在要素管理,注重人的动机、需要等内在心理要素,因此从绩效评估向绩效管理的转变契合高校人力资源的特殊性。

(6)建立学习型组织,精心构筑校园文化,营造一个让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人力资源管理特别强调与员工的交流,重视组织观念文化和凝聚力,注重培养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和认同度,所以高校应致力于营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满足高校教职工日益突出的精神需求,以精神激励的形式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和政策环境,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质量。

人事管理工作是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是决定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乃至高校整体发展的关键因素。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对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高层次人才教育基地和摇篮的高等院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做好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营造适应人才发展的环境,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与分配体系,提高人事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同时与时俱进、锐意创新,是做好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9篇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10篇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最佳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优,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人事信息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人事信息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人事信息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人事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人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有: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统,即计算机人事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人事信息,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

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因此,建立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客观发展必然趋势。尽管在人事管理方面还不可能普遍使用计算机,但从长远来说,人事管理现代化和计算机是不分割的。轻视或者拒绝利用计算机技术,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发的,人才开发管理的加强,我们一定要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使用计算机的人事管理现代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第11篇

关键词:教育管理;教育人事管理;人力资源;制度改革

1概念的界定

提出教育部门人事管理命题时有必要对教育部门概念以及该命题本身作出解说性界定。近几年来,人们在越来越多地使用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提法,但包括一些学者在内的使用者并不都确切地明了它们应有的含义及适用范围,或者是在无意的混用中导致了误解或误用。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等同于人力资源管理,这种等同关系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不正确的理解。

教育管理作为一种教育现象由来已久,但是人们把它作为科研对象来研究,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去指导教育管理实践,则是从20世纪中叶开始的。现代教育管理学界对“教育管理”概念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美国学者D.E.奥洛斯基在其所著的《今日教育管理》一书中是把教育管理视为管理科学加教育;日本学者安藤尧雄在其所著的《学校管理》一书中强调学校管理应该是对学校教育的管理,教育管理不仅是对学校物质设备的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对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管理;我国学者张复荃先生在《现代教育管理学》一书中提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特定领域,实现教育管理的职能,需要考虑到社会管理各领域中那些最一般的、共同的职能,教育管理又是以培养某种规格的人为自己的目标和归宿。我们使用教育管理一词是在现代社会“大教育”概念下使用的,即教育管理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的制约下,在教育管理部门领导者的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下,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所管辖的各级各类教育组织进行预测与规划、组织与指导、监督与协调、激励与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开发和合理配置,以实现提高教育质量、增进办学效益、稳定教学秩序、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目的行为活动。

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人事就是用人治事,协调和统一人与事、人与人之间关系,根据“人”与“事”的特质,通过相应的途径,使“人尽其才”,即人的内在潜能获致最高的发挥与利用,使“事竟其功”即以最经济的手段获取最大的效果,使“人事相宜”即事能得其人,人能当其事,人和事有机结合。总之就是使人得到恰如其能的发挥。

人力资源是指总人口在经济上可供利用的最高人口数量,或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就学人口、家务劳动和军事人口。前两部分人口合计为经济活动人口,也即现实的社会劳动力;后三部分人口是潜在人力资源,虽具备劳动能力,但尚未成为社会劳动力。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能动性和能力。其数量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质量指经济活动人口具有的体质、文化知识和劳动技能水平。

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两个代表对人管理不同发展阶段的管理术语。在管理学领域和企业界,对组织中的管理的术语有一个演变过程。20世纪30年代前称“劳工管理”,30-70年代称“人事管理”,80年代开始演变“人力资源管理”之命题。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仅是称谓上的区别,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管理人的不同理念与不同制度安排。概括地说,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奉行管理本位,采用的是一种标准化、控制式、非人格化管理;人力资源以“人”为中心,倡导人本主义,实行个性化、开发式管理。既然这两个术语具有不同的含义,就不宜等同起来互用或混用,不能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命题下做人事管理的文章。

2存在的问题及对问题分析

“问题”既是自我诊断的发现,也是相互比较的评价或结论。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企业等非公共部门相比较而言,当然问题本身也意味着缺陷或弊端。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比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力和绩效明显优胜于教育部门。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跨国界的不争事实,不仅我国如此,国外发达国家也不例外。

我国的各种组织可以被非正式地区分为“体制内单位”与“体制外单位”两大类。教育部门常常被形容为“体制内单位”,体制内单位除了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之外,某种意义上也包括目前转制尚未到位的国有企业;外资或合资企业、民私企业可以被看作“体制外单位”。在对人的管理上,体制内单位明显落后于体制外单位。有位先后在机关、国有企业、著名外资企业任职的管理者,曾经深有体会地比较说:体制内单位是一个官僚化机构,束缚个性,唯上、唯关系,往往给想做事业的人的以约束的机制;体制外单位是一个市场化组织,发挥个性,唯事、唯能力,给想做事业的人以支持的机制。这种褒贬说法尽管有些偏颇,只在总体比较意义上或一定程度上能够被认可,但从个人对组织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的感受角度概括出了体制内单位用人制度的通病。再从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对开发组织整体人力资源效能、对组织的效用或贡献角度诊断,体制内单位人力资源的“活性”,产生的资源效益,在有效地使用人才、激励人才方面,以及人事管理成就组织发展目标作用,明显不如企业,尤其适才适用、人尽其才、奖优罚劣方面更显得相形见拙,存在人才浪费、用人不当、优劣不分以及报酬平均主义的问题。

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显象问题主要产生于传统体制及制度的缺陷或弊端。首先是人事管理的体制障碍。突出的表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多重管理体制尚未理顺。传统沿袭下来的劳动人事制度是一种多层次管理体制,领导干部由党的组织部门管理,一般干部由政府人事部门管理,非干部人员由政府劳动部门管理,实行分类管理后又在干部中形成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两大类别。这种由老的三层层次加新的多类别的复杂结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予以合理整合,新老结构之间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二是“政出多门”的政策成为人事管理的依据。我国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策管理,属于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人事政策和干部政策来自于党的组织部门、人事政策和干部政策来自于党的组织部门、政府的人事部门、政府主管部门等多门机构,政策本身会常常变化,适用政策时缺乏灵活性空间,这使教育部门的人事管理成为仅仅是一种机械地执行各种易变人事政策的行为,很少考虑本单位人事管理的实际需要。三是教育部门缺少足够的人事自。在多重管理体制、政策管理的环境中,教育部门事实上没有多大的自和制度创新的余地,因为人事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由政策规定,能够做的事就是在即定的统一的“政策制度”中进行非特殊化、非个性化管理。其次是人事管理的制度缺陷。人事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由招聘、培训、考核、新酬、福利、奖励等管理环节的单项制度所构成。与企业组织相比,教育部门人事管理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上,存在更多不尽人意的问题:人事管理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缺乏衔接,招聘方式及程序缺乏竞争力,考核结果区分度弱、与其它人事决策的关联性不强,报酬分配存在平均主义等。此外是人事观念的因素。教育部门长期处在传统人事制度的环境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形成了一些诸如论次排辈、平均主义等观念,这些幽灵观念所弥漫出的组织氛围和管理文化产生了维系传统制度的作用。

在对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及缘由作出上述分析后,需要说明三点。其一,这些突出的问题及原因典型地存在于教育部门传统干部人事制度之中,而在近几年的人事制度的局部性、探索性改革过程中,问题的程度已经或正在降低。其二,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许多问题具有普遍性,其它国家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些类似问题。其三,教育部门人事管理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意味着这些问题的产生还有人事管理系统之外的原因,包括产生于工业化时期的以科层制为框架的传统行政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时代,以及教育部门组织和公共产品的垄断性、自主性、公平文化等特有性质或特征。

3改革的途径与参照模式

这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门人事制度一直在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性、局部性、渐进性改革。教育部门人事制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实践探索过程,同时也需要进行多视角的理论研究。对于我国教育部门人事制度改革的途径及参照模式问题提出一点观点及思路。

制度型式从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国外企业界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90年代忠厚期又提出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命题。美国联邦政府的公务员制度,在90年代重塑政府的改革中完成了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21世纪初的“总统管理议题”行政改革中又在探索一种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模式。在我国,绝大部分企业已经在90年代进行了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现阶段也正在迈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但是我国的教育部门却还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管人机构还是叫人事部门,人事管理中的考核、工资等术语还没有被人力资源中绩效评估、新酬之类的概念所替代。当然,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名称和术语的变换,更重要的是管理的概念、方法、模式作为范本,并在改革过程中实现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同时,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中,吸收一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及方法,如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联盟、战略伙伴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提升、变革管理、知识管理、文化管理等,形成具有战略人力资源特征的先进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我国教育人事制度模式的超越性发展。

系统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的单项制度。从人事管理走向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在改革中进行制度再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和过程,由诸多方面或环节所构成,每一个方面或环节都有一个制度设计的问题。教育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更新和再设计应该注意三个方法论问题。其一,体现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原理及方法,如人本主义、战略联盟、双赢管理、绩效管理、整体报酬等。其二,重点建设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干制度,也就是职位或工作设计、薪酬、绩效管理三个环节的单位制度。这三项制度既各具功能、又相互关联,科学的职位或工作设计形成优化管理的基础,体现内外公平原则的报酬制度提供极力的源泉,绩效管理使各环节连成一体,因而能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中形成三位一体的制度合力。其三,各单项制度形成互动的和谐系统,避免出现制度各自为政和相克的情况,使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运作中产生1大于2的系统功效。

注重开发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机制效用。组织的人力资源依靠有效的制度盘活,而制度又靠机制激活,这是管理人的诀窍,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机制便是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人的行为需要激励,包括满足物质与精神需求的激励;竞争使人产生进取或获胜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形成追求绩效的组织氛围;公正的评价促进良性竞争,强化被管理者对制度的认同。教育部门传统人事管理中,这三大机制不同程度上存在失灵或失效的问题。由于在职务晋升、工资定级、考核结果评定等人事决定中,存在评价不公的现象,如排除异己、评价主义、优劣不分等,由于缺乏一种竞争的制度安排,激励杠杆往往失去应有的激励效用,而是产生反面的副作用。因此,教育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中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中,需要通过制度再设计来激活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它们的应有效用。只有这样,才能使组织在争夺人才的时代环境中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开发人才的制度竞争力。

参照企业的先进模式改革教育人事制度。国外许多教育行政学者和专家认为,包括传统公务员制度的工业时代的科层制已经过时,而且科层组织似乎无法在今天的后官僚时代通过原则制度调整或改革来走出困境。无论科层制组织还是教育人事制度或公务员制度,都需要从外部寻找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参照企业模式的必要性。教育部门人事制度参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存在可行性。因为,管理本身具有相通性,尤其在趋同、综合性特征越来越明显的当今时代,不同组织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已不足为怪,管理学中教育管理虽然有自己的独特特点,但其与企业管理的界限正在逐步消失。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门的人事制度,沿袭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超级秘书网

政事企合一的大统一干部人事制度,这种大一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不适应现时代环境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构性缺陷。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对它进行了持续不断地改革,事实上也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新制度似乎也难以通过对传统制度进行调整性及弊端总是“斩不断、理还乱”地纠缠着改革后的制度,常常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解决这种某种程度上可以称得为困境的“制度粘滞”状况,一个值得探索的改革途径,就是参照或借鉴企业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来进一步改革我国教育部门人事制度。对于我国的教育制度,主要是适度参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某些先进理念及方法,甚至可以通过模式借鉴而形成一种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尔德,坎贝尔,袁锐谔译.现代美国教育管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第12篇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毕业实习报告如何写?下面小编和大家分享计算机毕业实习报告范文文章,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习目的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设计专题的主要内容,为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

实习任务

对计算机在人事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查阅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准备.

实习内容

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作为信息载体的计算机日益显露出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将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伴随计算机的逐步推广和使用,计算机已在科研、生产、商业、服务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径,与此同时,单位技术成本也逐年有了明显的下降,然而办公室里的人事费用却不断增加。在国外,花费在专业、管理和行政人员上的成本占了办公室总成本的2/3—4/5,这一现象使人们对办公室自动化的要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在进行机构改革的同时,尽快使用现代化管理设备、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使用,改进了统计手段,改革了统计方法,提高了统计工计算机在人事部门的广泛应用,将为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将为开创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条件。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来进行报表处理,档案管理,文书编辑,信息查询,综合分析。干部统计作为人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对干部情况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队伍的发展趋势,为各级领导机关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强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准确数字的依据。

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之外,还包括干部的工资统计,干部编制情况统计,干部奖惩情况统计,军转干部安置情况统计,老干部情况统计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广,数据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进行干部的统计工作,大致要经过干部统计调查,干部统计资料的整理,干部统计分析三个过程,但这种手工统计过程,存在着几个明显的问题,比如说统计资料缺乏准确性,及时性,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劣势,使人们慢慢意识到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势在必行。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手段。科学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数学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论方法、社会学方法、心理学方法等科学方法,而先进的科技手段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

电子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已经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人员工资管理、人事统计和查询、干部考评和人事档案管理以及人才预测和规划等。

管理现代化是汉代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几十年来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综合性越来越强,生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行业有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组织管理日趋复杂;而现代化科学技术也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不断分化,不断综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体的微观、宏观方向进军。这些,要求管理工作对实际问题的反映和决策必须迅速及时,对信息系统的完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手工业式的管理理论、方法、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四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创新,实现管理现代化势在必行。

现代化管理的内容很多,关系很复杂,它包括人、资金、物质、信息和时间等诸要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处于双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动性。可见人是现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个复杂的管理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为其他管理的优化得到根本的保证。

管理改革必须配套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实施也需要协调发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统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现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现代化也需同步进行,才能使现代化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到放大和增产的作用。

总而言之,人事管理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是把现代化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运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达到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使从事管理工作由原来凭个人或少数人的经验作决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科学高度办事,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现状和未来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

至于先进的科技手段,除科学地运用原有的生物、化学、物理、机械等手段外主要是运用当代最新科学技术之一的电子计算机来为人事管理现代化服务。概括地说,人事管理现代化的内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现代化、人事管理、组织的现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通过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来实现人事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和从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现代化。

人事来之不易系统化,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点。研究人事管理,必须研究这个系统所处的环境,即研究政治系统,经济系统,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统,人物系统和大管理系统对人事管理系统的影响以及人事管理系统的反影响。离开周围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现代化,是注定要失败的。

所谓系统,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写功能的有机整体。从一般意义上讲,系统由输入、处理、输出、控制与反馈的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在系统理论中,系统分析是指对系统性能的理解。系统化是系统设计成综合的内容。系统工程即用教学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或优化,把传统的组织管理工作总结成技术并使之数值化。用系统工程来分析系统问题是比较科学的,利用系统工程这门学科的概念和原则,来进行人事组织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统内有多种元素,如:管理人员、管理机构、办公设备、规章制度、各业务环节,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间的联系是否有序,联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直接影响着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条件下,起主导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统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围绕着责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进”、“管”、“出”制度。实现系统化,除了要解决制度问题外,还有一个掌握系统方法的问题,即学会应用系统工程和系统分析法,这对搞好人事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根据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现有材料和工作特点分析来说,人事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人事管理的方针政策

2.确定人事管理体制、编制人事规划

3.编制人事计划,设置人事管理机构和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条例办法;

5.教职员工的业务培训;

6.人才选拔、使用、交流(流动);

7.考核、奖惩、任免;

8.工资、福利与保险

9.离休、退休、退职。

作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员),如何限度地发挥人员的才能?这是人事管理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对这个问题进行个体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够的。因为个体寓于群体之中,群体对人员才能发挥之影响作用,可利用系统原理去指示。通过群体研究来寻求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来取得令人满意的配合效果等。

过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滞后,传递慢、“马后炮”,人事管理数据加工不及时。比如:干部考核、人员的工资计算、人事的统计、人事档案的填写,贮存等等。这些人事工作繁琐、耗时费力,准确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有关人事管理现代化的有关理论资料,提高对管理现代化重要性的认识,尝试去利用计算机来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比如现在有些学校和单位在人事管理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从事计算机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和从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帮助,他们:

首先,开发了“中华职专职工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其次,将学校或单位人员的档案内容的所需数据,存储在计算机的磁盘里,需要时可以通过计算机方便地进行查询、检索、维护,还可以将有关数据打印出来。

第三,还用计算机进行了日常办公现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时收集、加工、整理、存贮、检索新的变化数据。

使其单位人事管理初步实行计算机化,让计算机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应用。使人事管理者总是根据准确、及时的xxxx来进行决策,实现管理。只有计算机才能将现代化社会中,成倍增长的xxxx量,进行及时收集、加工、整理、贮存、检索、传递、反馈给决策者。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即:(1)对输入的人事数据,进行数值运算和逻辑运算,求解各种问题。

(2)对xxxx进行加工来解决各种数据处理问题,为人事决策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

(3)对人事管理的各种资料数据和计算机顺序,具有记忆存贮的能力。

实践证明,当管理的信息量和复杂程度达到某一限度时,即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超过其承受能力时,就必须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计算机技术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和存贮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础信息,高效、合理、恰当地管理。这样,xxxx系统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发展而不断完善,计算机在xxxx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为如此,实现人事管理现代化,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现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保密性越来越强,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断提高,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经无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计算机作为数据处理系统,已逐渐成为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计算机在xxxx系统中的

      作用

(1)计算机能够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价值的人事数据;

(2)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数据;

(3)计算机能够比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人事数据;

(4)计算机能够比人处理更多的人事数据等等。

正因为如此,我们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xxxx系统,即计算机xxxx系统,其主要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处理、存贮xxxx,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时掌握整个人事管理系统的全面情况,提供系统的准确的xxxx,可以促进人事工作的规范化及各项管理制度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从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种加工处理了的xxxx,以满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适应新形势对教职工队伍提出的新要求,帮助选择方案,实现优化决策。

当前,不少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还仅限于简单的单机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的复杂、用户的需求,其应用还会

总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适应了社会经济发的客观要求,是人事管理现代化的一大进步。今天我们运用计算机进行了学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初步现代化的开发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用更多精力从事创造性的管理活动和其它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去;它能使决策、计划和其它管理活动更加科学、精确、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