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0:16: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科护理诊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科护理中的肢体语言沟通要求护理人员充分掌握和利用肢体语言沟通技巧,消除患儿的负面情绪,减少患儿哭闹,烦躁的情况,营造一个安静的、温馨的、舒适的环境,以提高患儿的治疗配合度,保证治疗护理工作得以正常进行[1]。近年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和交流应用的越来越多,取得的效果较明显,下文是以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的儿科患儿为对象研究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收治诊断的105例患儿和2014年7月~12月在我院收治诊断的143例患儿。前者为对照组,该组有男孩57例,女孩48例;年龄为2~13岁,平均年龄为(6±1.2)岁;住院时间为3 d~3个月,平均为(45±9)d;后者观察组,该组有男孩70例,女孩63例;年龄为2~14岁,平均年龄为(6±1.7)岁;住院时间为2 d~3个月,平均为(46±11)d。两组患儿的主要症状有腹泻、肺炎、肾病综合征、脑炎。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齐全且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的护理内容进行。
1.2.2观察组 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与患儿进行友善的肢体语言沟通,通过手势鼓励、眼神交流、委婉的语气积极与患儿沟通,鼓励其表达自身的不适感和内心想法,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并配以点头微笑、蹲下、眼睛与患儿平视等善意举动,并观察患儿的内心变化,增加患儿对医护人员的好感,拉进医患距离。护理工作人员要注重仪表端庄、干净整洁,使患儿愿意与你接触[2]。当操作大有侵入性时,护理人员给予患儿以安慰、鼓励、转移注意力的办法使得操作得以顺利进行:①1岁以下的患儿可以给予轻轻的拥抱和轻拍等温柔的肢体动作使患者平静下来;②1~3岁的孩子可以根据其兴趣爱好,转移其注意力并消除恐惧心理状态;③3~7岁的孩子可以施以语言鼓励和奖励等办法使得患儿配合护理操作;④>7岁的孩子要配合语言鼓励,和对孩子的尊重友好的态度进行操作[3]。对于患者的家属,我们要跟患者家属解释清楚操作的目的以及操作的安全性,使得家属放心,避免产生疑虑。
1.3疗效评价方法 根据相关标准讲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分为优、良、中、差。优:完全服从医嘱,配合临床护理治疗;良:服从医嘱,能够配合临床治疗,偶尔有哭闹现象;中:不能主动服从医嘱接受治疗,但能够在劝说下配合临床治疗,时有哭闹现象;差:完全不服从医嘱,不配合临床治[4]疗。满意度采集方法:采用调查问卷调查患者对医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内容包括护理人员仪表、操作技能、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级别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较满意)×100%/所有调查人数]。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所得数据交由专业人员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对医嘱的配合率高达84.6%(121/143),对照组患儿对医嘱的配合率只有53.3%(56/105),由此可见,观察组接受护理、听从医生嘱咐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高达88.8%,对照组满意度为54.3%,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
3 讨论
自从我国实施计划生育以来,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四、二、一"的环境下,父母都希望子女可以得到良好的照顾,因此在临床护理时就需要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提供高质量的护理[5]。在儿科护理中由于患儿年龄较小,表达能力较弱,通常情况下无法表达自己的不适感和需求,患儿自我控制能力差,性情易烦躁,容易哭闹且好动,不能很好的与医生配合并且不遵医嘱,给临床护工作带来困难,不能保证护理质量,此时,儿科护理中可以应用肢体语言沟通和交流能有效地提高小儿护理的质量、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依从性高达84.6%(121/143),对照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只有53.3%(56/105);观察组满意度高达88.8%,对照组满意度为54.3%,这些数据显示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达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中能够正确地掌握患儿的病情,给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证实肢体语言沟通能有效地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和护患满意度,加强医患交流,避免误会产生,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邓慧芳.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06):130-131.
[2]江丽娜.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4,23(11):853-855.
[3]王艳玲.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100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3(11):154.
[4]凌水英.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6):224-225.
【关键词】儿科护理 改革 建设
由于一些所特有的疾病在临床上缺乏典型病例,如重度营养不良、重度脱水的腹泻病等已很难见到,加上临床见习常常缺乏典型的病例,甚至没有相关的患者,教学内容和临床疾病脱节的现象尤为突出。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好儿科护理学这门课,协调授课内容与临床见习的矛盾,是摆在我们每位教师面前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摆脱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面临的困境,也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下面是我对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上作的一些改革尝试:
1教材建设
目前我校护理专科生使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以后应由我校儿科专家、教授和护士长等尝试着编写一本适合护理专科的儿科护理学教材。根据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本书从护理临床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了病情判断、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强调了以患者为中心,有利整体护理的思想和原则贯穿其中。
2教师建设
以往历届护理专科生的儿科护理学都是由护理系内儿教研室的教师承担。
以后应有自己的专职儿科护理教师,并充分利用临床的护理教学力量,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既解决了专职护理教师不足的问题,又较好地发挥了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在教学中的作用,兼职护理教师每次授课前均要进行试讲,由教学组长严格把关,保证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更新
以往儿科护理的教学是理论授课和生产实习为主,理论与临床实践有脱节。
3.1调整授课内容,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能较系统地了解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临床护理的学科[1]。
3、2补充见习内容,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认真制订见习计划,细化带教内容,从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出发。增加儿科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适应症,老师边操作边介绍。如蓝光照射箱、保暖箱、超声雾化治疗仪等,使学生增加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为早下临床实习打好基础。同时组织安排学生下社区幼儿园1次,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体格测量,给予初步的评价,写一份体检报告。另外安排学生外出参观1次,主要是儿童专科医院,加深学生对儿科护理现状和发展的认识。
4教学方法和手段更新
加强临床思维改革后我们除原有传统讲授外,增加病例讨论课、自学课和讲座课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病情判断能力。
4.1精讲课 及时收集教学图片,在讲课时,注重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授课形式上采用多媒体幻灯、相关疾病的VCD、录像、模型或国内外各种典型教学图片。这种“由形象中来又回到象中去”的教学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深刻的记忆,也补充临床病例的缺乏现象,每次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布置2~3题简单病例分小组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学习儿科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主动性。
4.2病例讨论课 在整个课程中组织1~2次病例讨论课。
课前1周将病史摘要分发给同学,每组6~8人,按要求准备该病例的病史、诊断、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等。然后课堂集中先由各小组同学代表上台发言, 对该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和判断,时间为10分钟,其他同学向发言者提问,然后老师总结该病例的病史特点,介绍临床诊断和护理措施,最后围绕本病讲课时间 2学时。通过病例讨论课,学生学会收集临床资料、寻找疾病诊断和护理问题。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场应变能力都得到提 高。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临床实践。
4.3自学课:儿科学内容很多,由于学时有限。有些内容只能通过自学来完成。对儿科临床常见住院疾病的某些章节,我们采用自学为主,,根据疾病特点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老师随时进行辅导,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并提高总结归纳水平。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提高了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4开展第二课堂,了解学科动态为满足学有余力同学的需要,结合教研室老师专业特色,我们开设儿童保健专题讲座,讲解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意外事故的预防等;儿童心理专题讲座,讲授小儿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措施如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多动综合症等。让学生了解并关注儿童健康已从单纯的躯体健康发展到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健全的综合问题,更好地贯彻整体护理的主导思想。
4.5改革考核方法,以往主要采用理论考试,常常是“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的应试教育,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时不能马上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改革后的理论考试成绩为60%,并制定考核认知领域方面的目标层次,即记忆、领会、应用、 分析、综合能力等,其中基础层次目标(理解+记忆占2/3),高层次目标(综合分析占1/3),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护理操作成绩为30%,包括儿科常用护理技术,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头皮静脉注射,小儿喂药方法、保暖箱和蓝光箱操作及适应证。综合素质成绩为10%,包括课堂回答问题、病例讨论发言、体检报告的书写、爱伤护伤的观念和学习主动性等项目。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认知水平和技能水平,又能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合儿科学科的发展,合理调整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既保留了传统授课在知识传递方面的优势,又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儿科护理学临床教学不断地开拓新方法,探索新路子,也为即将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家庭为中心;儿科护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clinical effect of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hildre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pediatric nursing mode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nursing model.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nursing error rate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nursing error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nursing error rate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and satisfication degree in pediatric nursing. It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Family-centered; Pediatric nursing;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Application effect
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模式和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对两种护理方式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9月本院收治的儿科患儿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2个月~8岁, 平均年龄(1.5±3.1) 岁;病程1~4周, 平均病程(1.3±2.3) 周。观察组中男21例, 女39例;年龄1个月~10岁, 平均年龄(2.2±2.1) 岁;病程3 d~4周, 平均病程(1.1±1.8) 周。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模式, 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 具体包括:①入院评估:在患儿入院时, 护理人员应按照护理要求, 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 如生命体征、皮肤、过敏史、既往史、患儿大小便等情况。全面了解患儿的护理问题, 并对存在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患儿家庭单元中的每一名成员进行宣教, 让其充分了解护理问题, 配合护理人员对患儿的护理, 及时满足患儿及家属的需要, 这是成功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的第一步[1]。②健康宣教:儿科患儿人群比较特殊, 每例患儿的治疗途径各不相同。因此, 护理人员要根据每例患儿的情况, 定位好护理人群, 通过各级护士的配合, 深入每个家庭单元以家庭为中心实施护理, 其中包括健康教育、护理计划、护理诊断、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评价, 通过这些护理步骤为患儿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途径。家庭健康教育可以在患儿入院前和入院2~3 d后进行较为合理有效, 给患儿家庭单元发放宣传手册, 根据患儿病情定期宣教。还可以通过科室健康宣教专栏、疾病护理小常识、家庭疾病护理等进行宣教, 建议患儿家属在家庭单元中组成家庭急救包, 便于对患儿紧急情况进行处理。③护理措施:针对每例患儿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提出的护理诊断, 为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 注意实行人性化护理, 尽量满足患儿及家属的要求, 安抚患儿的情绪。进行侵入性操作时, 要做到动作敏捷、准确, 减少失误率, 以免引起患儿的疼痛。同时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 拉近护患关系, 使护理工作顺利有效的进行。④护理效果评价:实行护理措施后, 护理人员要及时根据患儿家属反映的情况, 持续改进护理措施, 多观察、思考, 直到患儿痊愈出院。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 加强与患儿沟通, 加强健康教育, 不断地丰富患儿家属的护理常识, 能够掌握简单的护理措施, 满足家庭护理的需要, 使护理工作更好的深入家庭单元, 服务每个家庭[2]。 1. 3 评价指标 患儿入院期间, 准确记录患儿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差错率通过患儿住院期间的跌倒或坠床、用药错误的例数反映。患者调查满意度以评分方式评价:7~10分为满意, 4~6分为一般, ≤3分为不满意, 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护理差错率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 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 使患儿与医护人员之间的距离更进一步。护理人员从传统的以患者为中心, 转变为将整个患者家庭单元视为护理对象, 使护理人员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变得更容易。患者更加信任护理人员, 减少了护理差错, 有效地预防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患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3]。儿科护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护理人员不仅要拥有比成人科室更精湛的技能, 还要提升自身素质, 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符合这一要求。通过实施这一措施, 护理人员更有信心为患儿精心护理,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本研究中, 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为3.33%, 对照组为26.67%;观察组的患儿满意度为98.33%, 对照组为88.33%。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后, 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患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同时提高了患儿对护理工作及护理服务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 在儿科实行以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模式, 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 为儿科患儿带来了更好的护理服务, 营造了良好的医疗氛围, 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刘学英, 胡歌.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 2010, 9(8):60-63.
关键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临床护理专家(CNS)通常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以及会诊等方式加快护理学的发展进程。护理专家课程的设置能够提升护理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临床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护理专家评价体系作为评价其护理工作的重要标准,需要进行有效构建和实施。本文以20名儿科护理专家为研究对象,对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设置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名儿科护理专家,包括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成立咨询专家组,专家组人员均具有该领域十年以上工作经验,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1.2方法
查阅文献及资料,设置调查问卷,参照国内外CNS认证评价的综合分析结果,征求护理专家建议,并根据我国儿科护理情况,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将调查问卷分别分发给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待完成填写后统一收回。本次20份调查均收回,且均有效。
1.3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儿科临床护理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
研究组20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均认为组织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
2.2儿科护理专家权威程度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分析得出,专家认为专业素质指标最重要,意见较统一。
3讨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护理的质量,特别是儿科护理,患者起病较急,年龄较小、感知能力较低,不注重临床护理工作会造成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家人和医院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近年来,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开始出现,其作为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在专业素质和临床技能方面较普通护理人员均有明显提升。护理专家是指在某一专科领域护理水平较高的护理人才,其可通过设置课程教学、实施临床护理等方式提升护理水平[1]。儿科临床护理专家是儿科临床护理的权威人员,因而其在专科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方面应具有更高的水平,能够在临床工作当中及时发现儿科患者潜在的危险,对临床中存在的复杂护理问题通过商讨进行解决,通过与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使护理质量获得有效提升[2]。本研究中,通过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发现儿科临床护理、儿科护理管理以及儿科医学专家对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基本相同。依据国内外相关经验得出,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上,如儿科护理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等,这就说明我国儿科临床护理专家应将儿科专业护理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作为重要的评价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儿科临床护理中最基本的亦是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便是临床实践技能,其不仅可作为临床护理专家的职业特征,亦是开展课程教学,实施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支撑。儿科临床护理专家的评价指标还包括护理管理能力、科研能力以及教育能力等,因而临床护理专家不仅需要做好解决复杂护理问题、提升护理质量工作,还应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和健康知识宣传任务。儿科专科课程设置一般设置儿科护理学、婴幼儿病情观察、婴幼儿急救护理学、儿科护理诊断学、小儿外科护理学、儿童健康评估等课程,此外还应根据专科教学的特点合理的设置其他课程,强化专家课程教学工作,构建良好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好的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本文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统计分析发现,儿科临床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具有重要意义,且所有专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均认为专业素质是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重要评价指标,这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我国应注重儿科临床护理专家课程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强化护理专家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提升整体护理水平[3]。
参考文献:
[1]樊落,席淑华.急诊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4-146.
[2]FranklinA.Nursingleader'sresponsibilityforpatientquality,safety,andsatisfa-ction.Currentreviewandanalysis[J].Nurseleader,2009,8(6):34-43.
【关键词】 循证护理;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4.186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憋、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上述症状突然加剧, 严重者出现哮喘持续状态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进而危及生命[1]。研究发现, 临床上系统高效的护理方法可提高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治疗效果, 降低临床死亡率[1]。近年来, 作者通过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采取循证护理措施,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1月在本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65例患儿做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入选患儿均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4例;年龄1.5~8岁, 平均年龄(2.9±1.7)岁。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1~8岁, 平均年龄(2.7±1.8)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用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雾化吸入等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治疗。
1. 2.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方法:实施疾病宣教、吸氧及心电监护护理,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等。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2. 1 确立循证问题 ①患儿家属缺乏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相关知识;②患儿心理、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和治疗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出院指导等问题。
1. 2. 2. 2 循证支持 根据循证问题, 查阅相关文献, 同时收集查阅教科书以及百度百科相关资料, 并且通过咨询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进一步获得循证支持。
1. 2. 2. 3 循证应用 ①健康教育:对患儿家属进行小儿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的宣教, 以便配合患儿临床治疗与开展护理工作。②环境护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可能由花粉、粉尘等因素诱发, 因此要给患儿创造一个整洁和空气温度、湿度合适的病房环境。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热情、细心、耐心的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 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④监护及吸氧护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病情变化快, 因此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症状、体征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吸氧时应该注意呼吸道是否有痰液堵塞, 注意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⑤排痰护理:急性发作期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不能起床者协助翻身、叩背, 以促进痰液咳出, 痰液黏稠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 稀释痰液以利于将痰液咳出或用吸痰器将痰液吸出。⑥用药护理:解痉平喘等药物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胸痛不适、头痛等副作用, 因此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及心率、心律变化。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平均住院时间。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分为满意和不满意。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护理后,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94.3%(33/35), 疾病知识掌握率为88.6%(31/35), 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97.1%(满意34例, 不满意1例);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率为73.3%(22/30), 疾病知识掌握率为66.7%(20/30), 患儿及家属满意率为70.0%(满意21例, 不满意9例), 观察组患儿症状改善率、疾病知识掌握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作为一种慢性疾病, 主要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在急性发作期, 患儿症状较重, 病情变化较快, 除需要及时正规的用药抢救外, 尚需要高效护理的配合, 以便快速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 提高患儿生活质量。作者体会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 患儿家属缺乏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诊断、治疗和康复等相关知识, 护理人员对患儿心理、外部环境的反应不够重视等问题, 既往的常规护理由于护理模式很难满足临床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中寻求新的思路和新方法, 循证护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要求下应运而生。循证护理是将护理理论与护理实践完美结合的一种护理方式, 能最大限度节约医疗资源, 以实际循证问题为导向, 以科学理论及经验成果为依据, 以患者不同特点为出发点而制定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 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救治中效果满意, 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症状,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邱菊.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的护理.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7):565-566.
[中图分类号] 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0-0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日益深化,对保健需求逐渐提高,表现出社会对护理需求的扩展。现代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变为“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儿科模式病房的建立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护理模式在儿科领域的集中体现。
1 坚定信心,转变观念
儿科模式病房的创建,无前人之鉴可借,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大家认真学习整体护理理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思想,转变护理观念,确立服务宗旨及护理哲理,制订出以患儿为中心的护理哲理,作为儿科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2 合理组织分工,发挥护理潜能
实施整体护理,为患儿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服务,护理人员的组织分工也应以满足患儿健康为原则。由层次不同的护理人员相对固定地负责护理,人人都是负责护士,护士长根据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业务水平以及病人的情况,随机调整负责护士的工作内容,力求做到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护理潜能,使患儿得到最佳护理。
3 护理品质保证
3.1 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方式,要求护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护理技能、全面的专业知识。因此,要求全科护士钻研业务,多学一些边缘学科知识,籍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对于各项技术操作及急救知误用要从严出发进行考核过关;
同时组织护士学习语言、行为、仪表等知识,将其应用于护理实践中,便于交流与沟通。
3.2 建立制约机制,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制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护士职责条文与评价标准,加强管理,保证高质量护理服务,让病员监督和制约我们的护理行为,使多样的形式与丰富的内涵有机结合。
4 护理表格的设计及应用
根据儿科特点,依据护理程序,在临床工作中不断修改,设制了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表格,护士能有效地收集资料,评估病人,有顺序地做出护理诊断,反映护理工作内涵,显示护士业务水平,使用方便,节省时间,易于检查考核。
5 制订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按整体护理临床业务评价标准,采用护理病历与患儿情况结合起来评价产方法,进行自查、互查、抽查,结合评价护士的工作质量并及时反馈。制定整体护理各项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实行护师、主管护师查房制度,力求达到高质量护理。
6 支持辅助系统
专门安排一名辅助护士,负责为病人记帐、领药、联系各种化验检查,送各种检验标本,院支持辅助系统实行“下收”、“下送”制度,使专业护士有更多的时间服务于病人,也解决了患儿家长住院期间到处奔波的烦恼。
7 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临床护理带教方式
为了更好地培养护理人才,使护生在日后的监床工作中能熟练应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在进行基础训练的同时,让护生参与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及评价,参与健康宣教,老师对护生的工作进行评估指正.并让护生掌握交流技巧.为今后应用新的护理模式,打下牢固基础。
8 儿科整体护理的特色与创断
8.1 创造适合儿童健康心理的环境 根据儿童的心理,将儿科门珍及病房装饰成“儿童乐园”。室内活动室备有棋类、图书、玩具深受儿童喜爱,也提供了患儿住院期间学习功课的场所,患儿在温馨的环境中接受治疗、护理、对病痛的注意力得到了转移,镇静剂的使用率较前相比,平均下降21%。
8.2 探索适合儿童心理的环境色彩护士工作服由白色换成红、橙色组成的暖色彩,患儿的床单、被服也更换了彩色的图案,病区内新鲜的色彩,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减轻了患儿的恐惧心理及抑郁感,增强了患儿的活泼天性及温馨感。
8.3 建立学龄患儿就医的弹性工作模式消除许多患儿为了学业,病未愈就早早出院的后顾之忧。根据患儿病情,安排上课时间。医生、护士将查房、治疗、护理时间安排在课后,对不能到学校学习的学习患儿,责任护士进行床边辅导功课.这一工作流程的变革,进一步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也使患儿及家长得到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患儿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在这里得到全方位的服务,新的护理理论在这里得到体现和升华。
8.4 满足患儿心理需求的护理行为为了更好地掌握儿童心理特点,使护士能根据不同年龄时期儿童心理特点,更好地实施心理护理。在“六一”儿童节、春节等重大节日都专门为小朋友准备了小礼物,自制贺卡,与小朋友一起联欢,满足了儿童心理需求。
8.5建立出院患儿护理咨询的工作行为 针对年轻父母护理孩子健康知识欠缺,开通热线咨询电话,对出院患儿,发服务卡,介绍科室服务、诊疗、护理程序及专家门诊时间,并随时都可给予健康指导。对留有电话及地址的出院患儿,进行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
8.6建立按患儿及家长需要,实施健康教育的行为方式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患儿及家长的健康知识行为,制订了9个病种的标准健康教育计划,护士由单纯的照顾者向教育、管理者转变。每月举办一期“患儿家长学校”,满足家长对健康知识的知情权,从而让患儿、家长主动参与护理工作,体现了整体护理的全面性。
9 儿科整体护理的实施,收到满意效果
1.1一般资料
本院儿科包括儿科门诊、急诊、儿内科、儿外科以及住院部,护士人员一共有14名,其中40岁以上2名,30~40岁5名,30岁以下7名,平均年龄24.5岁。本科学历1名,大专学历9名,中专学历4名。
1.2方法
1.2.1情感方面实施人性化分工和管理
实施人性化管理:①在理念上做到以患者和护士为中心,要投入两份不同的管理情感,有了合格的护士才能有好的护理质量,有了满意的护士才能有满意的患者。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工龄结构、身体状况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来安排人员,尽量保持人员数量、身体状态和技术水平的平衡。将身体状况好的高龄护士安排在工作强度相对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班次中,例如在门诊部门,上午输液的患儿较多,护士长要安排穿刺技术好的高龄护士和技术较差的低龄护士进行搭配,这样不但可以完成大量的门诊输液工作,也能够使低龄护士有较多的机会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更快的提高技术水平。②护士长要经常性的关心护士的生活,因为儿科护士经常处在哭闹的环境当中,而且疾患儿童家长又对子女非常关爱,对护士的技术要求很高,这很容易造成护士与家庭之间产生矛盾。要积极的了解护士家人对其工作的支持态度,对家庭有困难的护士要尽最大的努力给予帮助,护士生病的时候要组织人员前去探望,必要时要安排护理人员陪同诊断等。
1.2.2充分发挥护士的个人潜能
①要为每一位护士建立单独的个人档案,在平常的工作中护士长要根据护士的特长、爱好等信息安排其在病房中的相关工作内容。②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新的问题,护士长要征求儿科全体护士的意见进行综合的分析决策,遇到新的方法护士长要开会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然后以投票的方式表决是否开展。这样不但可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获得护士的拥护和认可,而且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了护士的个人潜能,每一位护士把儿科当做自己的家庭,对问题积极出谋划策,效果显著。
1.2.3增强护士的专业技能
因为儿童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的静脉穿刺技术难度很高,并且一旦穿刺失败就会引起家长的反感情绪,这对儿科护士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护士长要加强对儿科护士的专业技术培训,并教会护士良好沟通技巧,为患儿家属和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结果
在对本院儿科全体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之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由原来的80.05%提高到了96.50%,而且儿科还收到了25面锦旗,且投诉和护理过程中的矛盾事件大大减少,也没有出现护士因工作压力而辞职,实施人性化管理效果有显著提高。
3小结
关键词:儿科护理;差错事故;成因;防范
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大对差错事故的预防,是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内容。儿科护理作为较特殊的护理工作,由于患儿的组织器官等尚未发育成熟,造成儿科疾病的发病快、病情诊断难等特征[1]。加之患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影响,在护理差错发生以后,往往很难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
1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成因分析
在儿科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效的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需要严格的落实核查制度、不断的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2],提升儿科护理管理工作、加大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等。而当前在儿科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影响着儿科护理的质量,导致儿科护理差错等事故的发生。
1.1儿科护理任务重的影响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等原因的影响,在医院诊疗和护理的过程中,受到儿科床位周转速度快、患者病情变化快、患者医嘱多等原因的影响,医院护士在护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患儿病情、体温、恢复情况的记录与观察,另一方面要继续接待新的患儿。
1.2部分儿科医护人员临床观察不仔细 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尚未达到准确表述的程度,甚至部分患儿不会说话,这就使得患儿无法将自身的不适等向医护人员表达[3]。因此,当大部分患儿的病情是家长代诉的时候,如果护士仅仅依靠家长的反馈,而没有实施有效的检查,那么可能就会出现延误救治时间等问题,进而造成儿科护理差错的发生。对于护理要求中的三查七对没有做好严格的操作,包括操作之前的检查、操作过程中的检查、操作之后的检查、患儿床号的检查、病情的观察、医嘱的落实情况、用药的比例、用药的时间。特别是在患儿较多的情况下,部分护士容易忽略监控的次数,而影响问题处理的及时性。
1.3部分护士护理水平待于提升 护士作为儿科护理的主要人员,部分护士由于实践经验少等原因的影响,对于一些新的护理设备、以期使用不熟练,甚至操作不当造成了救治时机的耽误[4]。有的护士因为任务多等原因,没有及时的完善护理的文书。有时也因非监护人带孩子入院,拒绝签字或年龄过大不会或不能写字导致首次护理记录单不能及时完成或记录错误。这些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造成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出现。同时,在患儿护理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特殊的治疗与护理不能够及时的做好记录,付诸于行动,避免因为疏忽等原因导致的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1.4医护人员与患儿家长等沟通不足 在儿科护理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护理差错事故的形成与护理工作任务多、护士责任意识不高、医患沟通不到位等因素有关。科学的防范措施需要做好护理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做好医患之间的沟通的措施来实现。在儿科护理的过程中,针对一些特殊的操作、特殊药物的使用等,护士要及时、主动的向患儿的家属交流反馈。部分护士因为法律知识不够全面,在侵入性操作没有能提前通知患儿的家长,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出现。也有部分医护人员缺乏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使得护理工作不明不白,导致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出现。
2 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防范策略
2.1严格落实儿科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 在儿科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医院要依据患儿病情变化快、诊治医嘱多、儿科患儿护理工作细致等特征,做好对儿科护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加大儿科护士长监控的次数,儿科护理人员的班次、科室人员的编排上,要按照结构合理、专业过硬、责任心强的护士来担任。在节假日、疾病集中期要灵活的排版,以备急需,以此来避免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2不断提升儿科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医院要不断的加大对儿科护理人员工作习惯的培养,做好骨干人员等的定期培训与学习,并积极的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推广使用新技术。对于急救等技术必须要求人人都能过关,督促护理人员不断进行自修、自学,并就护理人员仪表仪容、言谈举止作出规范性的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外在形象与内在专业能力。
2.3以严格的管理保证儿科护理的质量 儿科护理工作内容多等特点,要求护士长在工作的过程中,每天都要认真、全面的检查本科室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以科学的考核方式督促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高效性。规范文书书写,详细告诉患者家长、监护人签名的意义,让其主动配合工作。要不断的加强病室医疗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指定专人负责并对护理设备等进行定期的检查与维修,保证儿科护理设备的完好性。例如通过合理的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待遇,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护理人员的学习交流机会,加大对护理人员重要性和劳动的宣传,让患儿的家属能够给予护理人员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2.4做好与患儿家长的交流沟通 在儿科护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好护理工作的各个细节,适当延长医患交流的时间与次数,以此来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通过加强病房巡视等,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准确的执行医嘱,对于一些不良的反应、应对方法等要及时的向家长、监护人等告知。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之前,要含蓄的给予患儿家长或者监护人相关的预警信号,以更好的让家属做好心理准备,缩短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进护患感情。护理人员在病房巡视的时候,要及时的掌握患儿的有效信息,严格的执行医嘱的相关内容,向患儿的亲属告知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提升用药的安全性。加大对患儿的护理预警信号的科学,让患儿的亲属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以更好的实现与家属的密切配合与治疗。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导致护理差错事故的因素是多方面。因此,这就需要医院在儿科护理工作落实与开展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加大对护理人员责任意识、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做好医院患儿接诊、病房安排、住院编排等工作,为儿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此来规避儿科护理差错事故的产生。
参考文献:
[1]芬.小议儿科护理中的护患沟通方法[J].中外医疗,2009(14).
[2]杨清玲.儿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06).
想要做好工作总结,关键不是描述具体的工作内容,而是突出你创造的价值,你可以从挖掘自己的工作价值这个角度去写。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1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对象是0-14岁的儿童。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这五种需要在儿童身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为满足这些需要,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但是在儿童,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进行心理护理非常困难,很难达到预计的效果和目的,甚至还会达到相反的结果。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大家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各项工作:(1)认真接待每一们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亲人,曾经有一个15岁的女病人由于腹胀且腹部触之较硬,曾到条件较好的医院(三甲医院)做过检查,钱也花了不少,就是没诊断明白是什么病,病人及家属都很着急,通过老师们和医生仔细的询问病史及过细的体检,病人原来就是常见肠结核,诊断清楚了病人及家属都很满意。(2)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以带教老师为模板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
为了科室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我看到每一位护士和医生团结协作精神,不管是上班还是休息,只要有事,保证了随叫随到没有因是休息而耽误工作。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患儿,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默默地祈祷他们早日康复。真正体现了良好的医风和医德。使每一位来实习的医生和护士都感同深受,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我在实习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也受到老师的表扬。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2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儿科实习生自我鉴定。
在学生心理辅导员和高一年级班主任的实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学生如此的渴求有一位知识比较丰富、能力比较全面的、能倾听自己心声的朋友。作为他们的朋友,我惟有仔细倾听、耐心询问、认真思考,最终协助他们增强认知正确看待和科学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困难;作为语文老师,面对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精心备课、认真组织,用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同学,用清晰的话讲解好每一个问题,用深切的情表达每一个核心思想。
这一个月来,我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切关注。他们以真诚而友善的眼神看着这么一个身材矮小却能力突出的老师充满自信的走过,走过令我难忘的实习。
同学们在我的讲座上积极提问、仔细听讲,尔后以热烈的掌声鼓励,鞭策着我在学习和工作中创新开拓,不断进步!
我,以一颗真诚的心、朴实的情,以一名普通教师的身份打动了学校的领导、老师和亲切、可爱的同学。
在此,我衷心的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老师、分管领导;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大学老师、关心和帮助过我的同学.
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一开始的时候很怕,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而且可以拿到优秀实习生,所以,得到一个启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3回顾在儿科实习的这二星期,使我获得了不少见识,例如在二组中,为儿科中的孩子作雾化,以及一组的测肛温,使我学会了如何地去测肛表。在儿科的实习是受益匪浅的,从理论中,我学习到了新生儿黄疸的辨别,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患儿轻、中、重度缺水的划分等。
在儿科的实习中,同样跟着老师上了中夜班,以至于在中夜班中应注意到的事项,在新生儿中,了解并掌握了早产儿在暖箱中的注意点,新生儿黄疸照蓝光时需要注意的几方面,以及蓝光疗法的目的,新生儿各个年龄阶段的划分,实际操作中,学会了如何给新生儿喂奶、换尿布等等。
总之,在儿科的实习中,所学的、所做的、所领悟,都是有所收获的,在此同时,也同样和患儿们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完成各项任务。
相信: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有实习过的科室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儿科,因为能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4记得在我的孩提时代有着这样的记忆:因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进了医院,本来就对医院有恐惧感,刚一进医院大门,就一直哭嚷着要回家,医生还说需要打针,于是在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的诱逼下,来到了打针的地方,就见有位阿姨穿立脚点白大褂,戴着白口罩,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举着针,一手拿着棉签,面无表情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越发害怕,吓得一直往后退,虽然被父母强行按住身体,但还是不停地扭动,就这样,折腾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动,再动就给你多打几针!”还边责令母亲将我按得动弹不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那个护士不是那么隐,而是微笑症鼓励我,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吧!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长大了,面对人生选择时竟然也戏剧化地做了一名护士,成了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当我成为儿科护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说:既然我也是一名儿科护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来面对生病的孩子,改变我孩提时脑海中那咱面无表情,看上去让人生畏的护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岁的小男孩的一句话让我更坚信我这样做是对的。第一次给这个小男孩做治疗的时候,我就像平时一样面带微笑一样走进病房,他就总是盯着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着奶奶要找我给他打针,听他奶奶说本来有护士准备给他打针的,可他硬是不肯,握着小拳头不让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两只小手由我挑选,我很诧异,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有这样的举动,但当时没有问,只是在思考,接下来几天的治疗都由我为他进行的,可由于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针,我便忙着我自己班上的事儿去了,好久没看到我,他就说打针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边微笑着轻轻抚摸,边细声问道:还痛吗?他眨眨眼望着我说:不痛,其实一点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每次打针都找我,而他说了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阿姨,因为我想看见你对我笑。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于是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必。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是啊,在人的一生当中有谁会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呢?“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世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新形象的护士是会用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温馨与微笑”。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想要塑造新时代护士的新形象就应该从心开始,从心做起。
人们常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人类情绪中的喜怒误用东都可以从眼神中表现出来,而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医务工作者炽热的眼神和那张被蒙在白色口罩后面真诚的笑脸,要塑造一个城市的新形象,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形象建设,更离不开一个个行业的新变化,卫生部门作为“窗口”行业影响和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新形象,要塑造医务人员新形象,离不开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必须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敏的观察力,弃旧图新,锐意进取,并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奋力拼搏,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实践着护理模式由个案护理,小组护理到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及现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不再是像以前那么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将病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进行护理。这每一个新的工作方式都是在原有护理工作方式的继承,者是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体,更系统化的服务。
作为新时代的护士,作为医务人员中的一员,我一定顺应时代的要求,坚持不懈的努力,为塑造医务人员新形象贡献一份力量,为提升医务人员整体形象建设增光添彩,紧跟卫生改革发展的步代,为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宏伟大业而努力奋斗!
儿科个人实习工作总结范文5送走了20,迎来了20!这时我们开始了为期两周儿科的实习!这里的护理对象跟妇科一样,都是特殊的人群。因为面对的是小儿,所以无论从穿刺、注射到各种用药,都跟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在护患关系上也有变化,当今小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每一个治疗都要跟家长们沟通好!让他们放心,他们才能安心!
1病人的特殊性儿科病人大都是14岁以下的儿童,更多的是婴幼儿,患儿对护士有惧怕感,既不容易沟通,又不容易配合。同时陪护的人比较多。
2病情观察的特殊性儿科患儿的病情特点是起病急、变化快,加之患儿年龄小, 不会叙述病情变化,或者是不会说话的婴幼儿。
3护理操作的特殊性儿科患儿用药剂量小,输液分步多,加药频繁。
4静脉穿刺的特殊性对儿科护士要求有过硬的静脉穿刺技术,特别是头皮静脉穿刺有特殊性。
5健康教育的特殊性由于患儿年龄小,所以对儿科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更多的是对家长的指导
儿科护理与其他科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也有其特殊性。
1 健康的身心条件
1.1 身体素质 护理工作是个特殊的职业,是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故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健康,精力充沛才能保证顺利完成护理工作。身体健康,必然心情愉快、舒畅,感到生活美好,有兴趣,对工作有信心,而且精力充沛,动作敏捷,给人以美感。
1.2 心理素质 健康心理,是健康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乐意与人交往,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乐于工作,而能将其智慧和能力在工作中发挥出来,以获取成就。
2 有效的沟通能力
2.1 现代的儿科护理,不仅要挽救患儿的生命,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疾病的过程对儿童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发展的影响。良好的交际能力,健全的社会适应性,护士角色的多样性,要求儿科护士必须掌握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相互沟通思想,交流信息,取得患儿及家庭成员的信任,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帮助患儿及家属采取具体措施,达到健康和维护健康的目的,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
2.2 儿科护士职业本身具有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特性,要求适应不同的人物环境,护士与患者的交往应有目的性的交往。护士在与患者的交往中,要针对患者扮演的角色,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做相应的转换才能满足患儿的真实心理需要。
2.3 护患沟通应贯穿于日常的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沟通的语言应精练、准确、清晰、通俗易懂且有逻辑性。
2.4 在语言交流中应恰当的应用非语言行为:如倾听、面部表情、抚摸、拥抱等。对幼儿来说,通过抚摸、拥抱可使其安静下来,消除其紧张情绪,使他们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同时,家长也感到亲切,体现护士的情感和关爱。
3 健康教育的能力
21世纪的护理工作,旨在向个人、家庭、人群和社区提供卫生支持,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生命质量。护士应充分利用现代护理活动中角色多元化这一有利条件,向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卫生知识的宣教,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他们自身对健康有责任,增进他们的健康知识,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同时,还可以帮助家属制订出维护患儿生长发育的照顾计划及指导家属有关养育子女的方法,以预防可能遇到或潜在的问题。
4 丰富的专业知识
4.1 儿科护理工作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护理过程,这就要求护士不仅应具备丰富的医疗、护理、营养、预防、保健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术,特殊的护理技巧。同时,能熟练掌握儿科日常用药的剂量、作用及用法。
4.2 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熟练的操作技巧能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过程的变化及生理、心理需要给予全面的护理。
4.3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儿科护理技术已发展到具有比较复杂的临床护理技术,抢救技术及先进的检查技术。儿科护士必须熟练掌握这些相关的技术,才能减轻患儿的痛苦,从而取得最佳的护理技术。
5 抢救应急反应能力
儿科患者病情急、变化快,能否及时、准确无误的作出诊断和救护,直接关系到患儿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护士应熟练的掌握急救技术及设备的使用,熟悉急救药品的应用,能熟练的配合医生完成对急诊或危急诊患者的抢救。还应具备独立工作时的应急快速反应能力,因第一个接触急诊或危急诊患者的往往是护士,在医生未到之前,护士采取的应急救护,能为抢救患儿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95
近年来,关于医疗方面的纠纷和投诉在不断的增加。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对全国326所医院的最新调查显示,占据医疗纠纷前几位的分别是儿科、外科、妇科,儿科名列榜首[1]。而大多数儿科的护理纠纷都是护患沟通不到位引起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语言是一门艺术,它可治病,也可致病。笔者根据在儿科干护理工作已整整20年的工作体会,更是感到语言艺术在儿科护患沟通中的重要性。当然,由于患儿年龄小,大多缺乏自我照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这里所说的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
多说关怀的话,少说对抗的话。关怀产生温暖,对抗易致冲突。患儿生病住院,家长爱子心切,自然焦急烦躁,甚至有时态度语言不友好,此时我们不能与之计较,更不能与之对抗,而要以温和的言语询问他,关心他,讲究语言艺术,必引起好感,吐露心声,从而能让我们了解其需要,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反之,与其针尖对麦芒的话则火上浇油,小事闹大,势必引起护患纠纷。
多说激励的话,少说消极的话。激励令人鼓舞,消极让人沮丧。在儿科,特别是遇到危重、诊断暂不明确或病情反复的患儿,其家长脆弱心理很浓,最需要我们安慰他,激励他,以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消极的话让人难以接受,认为我们不负责任,最终易招致不满而发生纠纷。
多说商量的话,少说武断的话。商量建立平等,武断招来反感。当患儿病情所需须用一些比较昂贵的药或激素之类的药或不良反应比较大的特殊药时;当患儿静脉穿刺有困难,需由手改为头,或由手换为脚穿刺时,当患儿家长对某些操作不理解或不愿接受时,我们采用商量的口吻征求他们的意见,不仅表现出护理工作人员谦虚、尊重他人的美德,更能让患儿家长产生主人翁的感觉,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有利于其理解并积极配合我们的治疗护理工作。反之,武断的话语不仅说服不了病儿家长,还易引起其反感,触发家长情感的冲动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多说感谢的话,善于说对不起的话,少说攻击的话。感谢拉近距离,对不起取得谅解,攻击形成对立。当病儿家长很配合我们的护理工作或为你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帮你挂输液瓶、找输液架、固定患儿时等,你则以衷心的一声“谢谢”缩短护患之间的恐惧,为良好的沟通打下基础;当你穿刺失败时及时的充满愧疚的一声“对不起”可以取得家长的谅解,减少纠纷的发生。反之,当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有所不满时,我们不能强调客观原因,更不能说攻击的话,以免引起家长更大的不满而产生对立关系,导致护患纠纷的产生。
总之,护士使用语言与患者交流思想、感情,用语言给患者以安慰、启发、诱导,用语言把知识和感情传递给患者,同时又通过语言从患者那里得到信息。在儿护患沟通中,注重语言是一门艺术,掌握语言的技巧,可以最大可能的消除和减少儿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桂华,张志玲.儿科医患纠纷的易发性及其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6),49.
【关键词】二级医院;儿科门诊;手足口病;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69-0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1]。及早控制病情,预防重症发生至关重要。做好手足口病的筛选工作,对重症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2]。襄阳市2011年3月发病人数是去年同期的3倍且出现死亡病例,为此2011年4月襄阳市全面启动手足口病疫情防控四级应急响应。我院作为二级医疗机构,设立了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一旦出现确诊病例及时转至市传染病医院为定点医院,传染病医院负责统一收治确诊病例,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由三级医院进行救治。现将我院儿科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护理工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4月-8月小儿发热与疱疹门诊成立以来,共接诊发热皮疹小儿3229人次,其中隔离水痘患儿18人次,确诊隔离并转送手足口病患儿74人次,年龄4月至6岁,散居儿童发病41人次,幼托儿童31人次,学校2例。未出现一例重症及死亡病例。
1.2 门诊护理流程
1.2.1 完善手足口病护理应急预案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科就诊人群实际情况,在近三年手足口病疫情防控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防控措施预案,配合省市卫生局和医院防控小组,学习我院传染科、急诊科医护专家有关传染病和急救护理方面的经验建议,按照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制定我科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和护理工作流程。
1.2.2 成立科室护理小组 护士长为护理方面负责人,科室院内感染护师为小儿发热门诊组长,小儿发热皮疹及导医分诊台均选派儿科经验丰富的护士,明确职责。落实各项工作,设备,物资,急救药品仪器,消毒仪器,药品等耗材配备,人员排班、调控等,将2008年以来有关手足口病所有文件、学习培训资料集中在小儿发热皮疹门诊室醒目位置供医护人员随时学习参考及正确执行上级政策。准备随时接受省市部门检查督导工作。
1.2.3 全员技术培训 全科护士认真组织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培训,医院有《医疗简讯》每周通报手足口病疫情的相关信息,学习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传染病防治法》、《湖北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条例》《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医疗救治预案》等。重点培训护士密切观察患儿病情,早期发现重症病例及救治护理技术。随时学习襄阳市手足口病防空办公室文件,主要内容有:市中医院中医药推荐方案、手足口病首诊负责制、医疗机构手足口病预检分诊登记表、手足口病疫情报告管理方案、确保护士熟练掌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流程,提高护士早期发现及时配合医生有效治疗患儿的能力。
1.2.4 储备必需的救治药品、物资、仪器,确保随时使用 发热与疱疹门诊有醒目的标志,就诊流程指示标识,设置独立的候诊区、诊室,专用厕所,专用洗手消毒设施,快速手消毒剂,体重秤,血压计,体温计,快速血糖仪,退热药,微量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氧气等急救设备。良好的设备配置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是提高EV71感染重危患儿救治成功率的基本保证[3]。
1.2.5 分诊台护士预检分诊制度 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 严格按规范运作 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生 门诊设置明显的“手足口病就诊流程”标识,在医院门诊大厅处设分诊台及登记本,所有发热或皮疹患儿由分诊台护士查体温、预检皮疹情况,引导发热出疹的患者自觉到发热门诊就诊,及时发现并配合医生按程序规范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如发现有重症或高热患儿,及时报请我院专家组会诊专人护送转诊至指定三级医院治疗。
1.2.6 发热皮疹诊室护理 配合医生执行首诊负责制,协助落实门诊登记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加强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切实“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的措施,特别是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加强信息沟通,及时通报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完善诊疗记录,建立项目齐全的工作日志,详细记录患儿家庭地址、家长姓名和电话,消除患儿及家长的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院防治工作。
1.2.7 加强医院内感染防控工作 规范消毒隔离措施 重点加强儿科门诊、急诊、儿科和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的管理,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1.2.8 普及健康教育知识 全科护士对小儿家长进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积极收集资料,配合医院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宣传图、健康教育手册、健康处方等,宣传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政策,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医院内交叉感染。
2 结果
预检分诊发热皮疹患儿中,及时准确预诊分诊,未出现一例重症病例及院内感染事件发生,防止了辖区内疫情的蔓延。以上做法既保证了积极诊治手足口病患儿,又使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效应对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及护理安全。
3 体会
3.1 方便了患儿就诊 开设小儿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进行分诊分流处理,医护人员24小时值班制
3.2 严格疫情报告管理 无漏报错报误报
3.3 强化培训提高防治水平 我科护士在短时间内迅速掌握了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及手足口病急危重症相关知识,院感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儿科传染病知识及护理技能。
3.4 物资筹备齐全 多科分工协作并密切配合 在医院各级领导带领下,药剂科、总务科、消毒供应室、急诊科、感染科等科室密切配合协助和支持,保障了发热门诊的顺利运转,同时加强了领导和各科室之间的学习沟通合作,有利于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运行。
3.5 完善的应急机制 各类文件制度齐全,在科室运行过程中,合理调配资源,医务部是保障防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