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5 10:16: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保健信息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妇幼保健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1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逐步改善,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口素质、保障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等国计民生政策上担负着重要职责,妇幼保健机构要满足妇女儿童长期、连续管理和健康追踪指导服务需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平台建设必不可少。既往妇幼保健服务不具备健全的县、乡、村三级信息适时传输、互通共享能力,依靠单一手段进行信息沟通、手工抄报转送,受地域、交通、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因素限制,系统保健率、信息漏报率、统计正确率不能得到保障,保健服务质量也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监督,甚至不具备深入监督管理的能力或监督管理措施无法落实,造成妇幼保健服务质量低下,服务对象对妇幼保健服务的认知度低、信赖度差、依从性不足,限制了妇幼保健服务质量的提高,降低了妇幼保健与时俱进的发展动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适时引入,互联网平台的快速传输,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为改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现状,打破桎梏,寻求发展,郏县妇幼保健院自主规划建设了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建设应用可实现妇女儿童保健建册登记、孕期健康检查、高危登记管理跟踪、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儿管理等工作的全程电子化和自动化[1],使区域内健康档案信息采集、上传、存储、分析、反馈和评估功能得到共享,为妇幼保健管理工作提供了便捷、有力的工具。同时,该系统也是增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规范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和信息报告行为的重要手段,并且逐步完善对国家其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的管理功能。
2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规划和功能设计
2.1建设背景
根据国务院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公共卫生和妇幼保健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现代手段,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分析、传输及交换,从而为卫生行政部门、妇幼保健机构、社会公众提供全面的、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信息服务。
2.2建设定位
郏县妇幼保健院按照国家信息标准开发建设的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着眼全局,纵向涵盖县、乡、村三级保健服务网络,横向跨越妇女儿童健康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2],以人为本,以服务群众为目的,以统筹协调、突出重点、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为原则。
2.3具体做法
对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开展的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各阶段所发生的业务、管理等数据及流程进行需求分析,设计和开发适用于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及相关医疗保健机构使用的系统软件。
2.4建设内容
本系统通过建立妇幼信息平台,架设以免费婚检、妇女保健登记、孕期健康检查、产前诊断评估及结果追访、产时服务、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保健登记、儿童健康检查、儿童发育评估、高危登记管理跟踪等为链接的系统化信息网络[1],及时将各项服务信息进行收集、传输、整理、分析、反馈、统计,实现进一步简化和优化服务流程,方便随时查询,准确掌握县、乡(镇)、村三级妇幼保健服务情况,规范服务技术,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流程,保障服务质量,提高妇女、儿童系统化管理水平和健康知识知晓率。
2.5功能设计
实现每个医生可以通过办公电脑、也可以通过手机上网进入妇幼信息平台个人操作账号,将各个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随时随地录入系统中进行存储、传输、分析,以便共享使用[3]。最大程度地满足乡村医生手持移动终端记录每次服务的便捷需求,极大改善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监督指导不到位的被动局面。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对各种高危数据和健康评估的监测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提取的功能,对异常数据能够进行实时提醒,杜绝医生因个人失误造成服务数据的失真,避免纸质媒介登记操作可能造成的疏漏,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3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1业务方面
3.1.1婚前保健管理:从免费婚前健康体检开始,将体检对象的身份信息、健康状况录入婚检信息管理子系统中,通过子系统自动分类过滤,将相关疾病的信息转送给围产保健子系统及其他临床治疗子系统,接到信息的子系统针对病人的病情进行个案追踪随访,并提供婚后、孕前保健知识及叶酸补服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延伸服务和健康指导。3.1.2孕产期保健管理:孕产妇系统管理包括早孕建卡、产前检查(孕产妇保健体检至少有5次以上电子信息记录)、高危妊娠专案管理、住院分娩、产后访视、产后42天检查等。围产保健医生把保健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每次体检的详情录入围产保健信息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根据下次预约检查日期提前3天向服务对象自动发送体检时间和体检项目手机短信,开通健康体检提醒服务,此项功能替代了专人负责查找保健手册电话预约随访的工作,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保健就诊人次,为保健项目辅助检查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宣教指导空间。同时系统具有的高危、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孕产妇的筛查更为全面、彻底,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产科医生进入产时服务信息管理子系统中,根据孕周自动筛选服务对象,开展产前宣教指导、电话预约服务,提高保健对象的住院分娩率,及时发现产科并发症,降低产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产妇住院后,产科医生可提取服务对象的系统围产保健信息转入住院子系统中,接诊医生通过查询服务对象围产保健的详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了解产妇孕期的相关情况,更加系统、全面掌握产妇生理和病理表现。产妇分娩时,产房医生将分娩信息及时补充到产时服务管理子系统中,系统按照设定的产后体检日期(包括产后7、28、42天)提前自动发送手机短信提醒,有效提高了产后体检率,降低了产褥期发病率。3.1.3儿童保健管理:儿童系统管理包括新生儿42天健康检查、“四二一”体检、体弱儿专案管理等。儿保医生在儿童保健子系统中可自动筛选新生儿信息,根据出生日期分段,开展相适应的新生儿保健项目服务手机短信预约,参加儿童保健服务的对象,通过儿童保健信息的补充和完善,建立电子化儿童保健档案,系统根据年龄段自动分类筛选服务对象的服务项目,提前1周发送手机短信预约提醒服务,便于儿童家长及时安排儿童体检事宜,深入了解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的意义及参加系统保健的必要性,提高了0~6岁儿保建卡率和系统保健率。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使高危儿、体弱儿的筛查更为及时,分级管理更加具体,转诊和随访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有效控制了高危儿、体弱儿的发病率。
3.2管理方面
3.2.1实现了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相融合:郏县妇幼保健院把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与基本公共卫生其他项目模块进行功能融合,该系统就成为功能完善的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它能够分类抓取服务数量和服务质量的宏观调控数据,使各类服务项目的管理数据查询和统计更为方便、快捷和准确,信息报送、传输更为及时。3.2.2简化了绩效管理与考核流程: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兼容整合,即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又实现了全区域内各医疗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一体化管理。管理人员只要通过计算机妇幼信息平台加强对每个服务项目的随访和质控,就能随时准确掌握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妇幼保健服务项目工作,哪些项目做没做,做多少;甚至每个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每个阶段的服务详情,到最终每个卫生院、每个村卫生室,依据项目工作的权重分值,应拨多少公共卫生经费等都一目了然,绩效考核既轻松又科学。既往卫生局组织考核组对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进行绩效考核的人工查询传统方式,得以直接在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计、核算、管理,考核单位只要对发现的问题定期监督指导,必要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培训,既节约了考核时的大量人力、物力,又减轻了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迎检负担。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日常工作和如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上去。3.2.3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科学制定决策方案提供了依据保障:该系统的应用实施,不仅实现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还全面提高了行政管理机构对全县各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数量和质量的监管能力,用计算机程序替代人工操作,减化了繁琐的工作流程,使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透明化、人性化,也使卫生行政部门的决策依据更加充分和科学。在每个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中,也可建立自己的绩效考核账号,详细了解每个业务科室及每个工作人员的每项服务的数量及质量合格情况,方便了建立科学的绩效核算方案,更加公平、公正对科室及员工进行绩效管理,最大化的创造服务效益。
4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成效
4.1妇幼保健工作明显改善
2013年9月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始建设,2014年1月系统初步建成,在郏县妇幼保健院实验性应用使用,4月,系统在郏县冢头镇、安良镇、白庙乡、王集乡卫生院试点推广应用,8月,郏县14个乡镇卫生院及367所村卫生室全部普及使用。使用后,郏县的孕产妇和儿童建卡管理率分别达到97.87%和96.31%,孕产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至22.79/10万和6.61‰,住院分娩率达99.9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农村妇女免费宫颈癌检查和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目标完成率100%,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91%;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室的业务也得到进一步发展,2014年围产保健和儿童保健科门诊人次比上年分别增加35.22%和39.91%。
4.2服务时效性提高
县、乡、村妇幼保健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功能权限,随时掌握辖区保健对象的管理动态。
4.3节约了人力资源
各级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按服务规范要求频次,合理安排预约时间,自动准时向保健对象发送产前体检通知短信(包括健康知识讲座短信提醒),精简人力的同时使保健对象更加清楚明白每次保健的内容及意义,提高保健对象的保健意识和健康知识。
4.4实现了全县妇幼信息共享
从婚检对象的第一次基本信息录入,到孕期的每一次健康体检,再到产时分娩记录、产后访视、新生儿访视、0~6岁儿童健康体检,信息自动衔接,并在子系统中转输收集,各乡镇卫生院实现户籍所在地保健对象的信息共享,县妇幼保健院实现全县妇幼保健对象的信息统筹管理与查询,有效提高了全县的妇幼保健项目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4.5满足了群众需求
利用简单方便的短信提醒服务,给群众带去适时的健康关爱及个体化的健康指导,使群众感受到妇幼保健服务就在身边,通过增加沟通频率,使群众的服务信赖度和依从性不断提高,从而提升了妇幼保健服务的社会满意度。
5基层妇幼保健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前景
5.1构建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信息化网络,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在县、乡、村三级应用,通过乡镇卫生院将孕产期健康体检信息补充完善,能够实现全县孕产妇电子健康档案的全覆盖;同时,乡镇卫生院短信预约服务提醒,能够提高保健系统管理率,控制高危发生率;每位保健对象的体检信息县域内通畅运转,便于接诊医生对保健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控制严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还能杜绝重复检查现象发生,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5.2实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妇幼保健部分信息的即时录入、即时上传
基层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包含有产后访视和新生儿访视功能,乡镇卫生院妇幼医生通过具备移动网络的平板电脑、村卫生室访视人员通过智能手机均可根据系统提示检查项目将产妇、新生儿访视信息现场传送至妇幼保健管理系统中,减少了再次录入环节,有效提高产后访视服务质量和产后访视率。
5.3信息统计功能完善
改变既往纸质报表人工统计报抄送的落后方法,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系统能全面分析保健对象的详细情况(按病种、地址和年龄分析等)、接诊医生(各个医生)的工作情况(日工作量、管理病人情况)、辅助检查项目开展情况(数量、收入等),方便了绩效考核统计,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全面、协调发展,合理调配起到科学管理的指导作用。
5.4实现全县基本公共卫生绩效考核信息化、智能化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数字化、网络化的办公环境,全方位提高了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应用平台、移动办公等先进技术,使区域内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适应了科技发展的新需求,打破了传统人工模式的制约,促进了妇幼保健服务能力的大步跨越。
作者:王江定 张晓科 任改荣 朱彩娟 单位:河南省郏县妇幼保健院
参考文献
[1]姜璐璐.淮安市妇幼保健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2680.
一、基本情况
区面积75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乡镇、2个街道、179个行政村、20个社区,总人口约42多万人,其中0-6岁儿童约3万人。全区现有9个区直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平民医院、华侨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消杀站),10个乡镇卫生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1个村卫生所。区妇幼保健院编制40人,现有在职人员32人,各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妇幼保健人员26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215人。
年我区上报总人口数为428698人,出生数为4136人,出生率9.65‰。其中7岁以下儿童保健率96.18%;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94.69%;6个月母乳喂养率94.15%;5岁以下儿童死亡上报27例,死亡率为6.53‰;婴儿死亡上报20例,死亡率为4.84‰;新生儿死亡上报15例,死亡率为3.63‰;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为0。
通过贯彻实施“一法两纲”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区的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新“两纲”要求,目前我区儿童保健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1、妇幼保健人员不足;2、服务意识不够强,儿童保健观念滞后;3、儿童系统保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工作的目的和指标
通过实施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加强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加强医疗保健机构儿童保健规范化建设,加强常住人口、流动人口0-6岁儿童系统保健服务管理,提高儿童系统保健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完成“两纲”妇幼卫生目标。
具体工作指标:
1、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覆盖率达95%以上;
2、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达90%以上;
3、高危儿筛查率3%以上;
4、高危儿管理率100%;
5、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和9‰以下,降低流动人口中的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6、控制儿童常见多发性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7、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
8、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到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9、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10、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100%;
11、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12、出生缺陷发生率8‰以下;
13、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1‰以下;
14、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5%以上;
15、区级医疗机构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85%以上。
三、项目的组织领导
成立区规范儿童系统保健管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由有关部门安排人员组成,负责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
四、项目的职责分工
(一)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区妇儿工委办职责: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提出有关政策及措施,协调有关部门根据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定期开展调研,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组织各级妇联做好相关知识宣传,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区财政局职责:为做好项目执行提供资金保障。区教育局职责:负责做好托幼机构卫生管理,组织开展师生健康体检、安全防范、疾病防治工作。区民政局职责:把好婚前检查关,开展贫困儿童民政困难救助。区人口计生局职责:重点掌握流动人口对象,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流向。区卫生局职责:(1)管理本辖区内的儿童保健工作,负责制定区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实施方案,并监督实施;(2)抓好各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建设和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3)组织区围产协作组对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评估工作;(4)向广电中心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提供宣传和公益广告内容。区广电中心职责:每月免费播出一期有关儿童保健知识,结合有关事例,定期开展儿童保健方面的宣传。区公安局职责: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和保护权,打击侵害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医疗保健机构的职责分工
1、区直各医院: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要求,设立高危孕产妇门诊,由主治以上医师负责诊治,接受基层高危孕产妇的转诊,重度高危孕产妇须由副主任以上医师诊治,按规定完成好填写孕产妇系统保健卡,分娩后应及时完整记录孕管卡的分娩情况,并立即将出生信息录入电脑,将孕管卡寄到区妇幼保健院或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产后访视。发现危重孕产妇擅自离院,应立即通知区妇幼保健院协助跟踪追访。
(2)建立多学科参与的产、儿科危重病人抢救小组,负责院内外重症孕产妇、儿童的抢救,危急重孕产妇应由医务科上报区卫生局。
(3)协助区卫生局开展围产协作组活动,协助卫生局做好产科质量检查及产儿科人员业务培训学习、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4)积极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5)区医院要建立孕产妇救治中心和NICN病房,负责接收全区危重孕产妇和危重儿童的抢救工作,降低孕产妇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2、区妇幼保健院: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规范》、《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负责全区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的业务领导。
(2)协助区卫生局组织开展围产保健协作组活动和助产技术质量检查。
(3)每季度召开妇幼保健工作例会,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学习。
(4)协助区卫生局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做好全区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工作的督导考评工作。
(5)做好全区妇幼卫生信息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按照《省孕产妇系统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免费为孕产妇提供孕期保健、产后访视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主动与村(居)、妇联和计生等部门联系,尽早发现辖区内育龄妇女孕情,及时建立孕管卡,督促其按时进行产前检查和产前筛查,负责高危孕产妇筛查、评分及专案管理。
(2)承担辖区内儿童系统保健工作,按照《省儿童系统保健管理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的要求,为7岁以下儿童免费提供儿童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和健康教育等保健服务。负责高危儿筛查及专案管理。掌握辖区内儿童健康详细情况,完成各项儿童保健服务与信息资料数据的收集统计、上报和反馈。
(3)每季度召开一次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人员例会,组织开展相关业务知识学习等。
(4)对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儿童保健服务、信息资料收集、相关监测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5)区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省《托幼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做好集体儿童卫生保健管理工作。
(6)做好本辖区流动人口(包括外地流入和本地外出)0~6儿童的调查、摸底、追踪、随访工作、流动人口迁入迁出的登记、委托管理备案和保健信息交换,做到资源共享。
4、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
(1)积极主动与村(居)、妇联、计生等部门联系,及早发现孕妇,动员孕妇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卡,承担本村(居)妇幼保健工作,掌握村(居)孕产妇数、出生数、儿童数,协助调查村(居)孕产妇、围产儿、新生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等有关线索数据收集,按规定上报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产后访视和母乳喂养随访,督促产妇产后42天到当地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母婴健康检查。
(3)协助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社区进村入户,做好流动人口儿童健康体检的动员,引导其自觉接受妇幼保健服务,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妇幼保健知识知晓率。
(4)参加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的妇幼卫生工作例会。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经费投入。按照工作目标要求,落实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三级卫生保健机构的儿保基础设施,区妇幼保健院、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建立儿保科和儿童保健规范化专用门诊,配齐儿童保健各项基本设备,确保儿童保健工作能够正常开展。
2、加强儿童保健队伍建设。一是配齐区乡村三级妇幼保健人员,区妇幼保健院配备4名以上儿保医生,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2-3名儿保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1名妇幼保健员;二是要加强妇幼保健人员的业务培训,举办乡村妇幼保健人员培训班,安排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参加省妇幼保健院举办的儿保医师培训班学习,区妇幼保健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督导,促进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全面提高。
3、加大儿童保健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墙报、发放宣传手册及上街开展义诊咨询等活动形式,广泛开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和妇幼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4、加强围产协作,加强产儿科建设,加强急救设备、药品配备。要建立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通道,提高抢救能力,降低婴幼儿死亡率。
5、拓展服务项目,转变服务摸式。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以保健促临床,从院内走到院外,进村入户,从疾病预防扩展到儿童生理、心理保健,广泛开展母乳喂养宣传、健康体检、生长监测、营养评估、五官保健、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服务,强化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6、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管理服务。流动人口儿童保健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各街道、村居委会保健人员要配合公安、工商、劳动、计生等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登记,完善流动人口儿童的基本资料,加强流动人口儿童保健宣传,让流动人口儿童得到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保健覆盖面。
7、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儿童保健档案。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应与村、街道流动人口管理员联系,做好流动人口儿童保健的信息管理工作。掌握流动人口基本资料、服务指标和生命指标。凡常住一年以上非本地户籍人员可列入常住人口统计范畴,按照市儿童保健常规开展保健工作。
8、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儿童保健质量。区妇幼保健院要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业务指导,责任到人,每季度进行一次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确保项目达标。
一、工作指标
(一)孕产妇死亡率
控制在10/10万以下。
(二)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分别控制在6‰和7‰以下。
(三)其他工作指标
1.早孕建卡率达80%。
2.孕产妇系统管理覆盖率达98%。
3.高危孕妇管理率达100%。
4.住院分娩率达100%。
5.7岁以下儿童管理覆盖率达98%。
6.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达85%。
7.高危儿童筛查率达95%,高危儿童专案管理率达95%。
8.孕前传染病筛查率达90%以上。
9.产前筛查率达90%以上。
10.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听力障碍筛查率达95%以上。
11.儿童白内障筛查率达90%以上。
12.儿童髋关节筛查率达90%以上。
13.儿童先心病筛查率达90%以上。
14.适龄妇女妇科病完成当年计划的100%。
二、加强妇幼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动我区妇幼保健事业健康、持续和规范地发展
(一)确定我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模式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以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为主要职能,按照市局统一要求名称为“*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实现内部功能、科室布局、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设置。
依据相关政策,配齐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根据卫生部劳动人事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参照辖区人口核定编制,配备工作人员。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要占工作人员总数的75-80%。新进保健人员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要到市妇儿保健中心接受为期一年的岗位培训。加强现有岗位人员培训,通过三年时间,强化我区妇幼保健力量。
(二)落实我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的基础建设和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科的标准化建设,达到符合妇幼公共卫生和保健服务工作的需求。
(三)确保经费,保障公共卫生工作开展。严格依照市政府《转发市卫生局关于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文件要求,按照0.5万元/万人口的标准拨付妇幼卫生群体保健经费。
三、保证母婴安全,控制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一)强化责任
继续实行孕产妇死亡控制的领导责任承诺,强化辖区管理,实现有效控制。实行孕产妇死亡病例评审和归因分析,对可避免因素所致死亡进行责任通报和明令整改。
(二)做好孕产妇和儿童系统保健服务
1.提高社区公共卫生妇幼保健服务质量和工作积极性。以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对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进行考核。
2.加强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儿童保健手册的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提高孕妇早孕建卡率,二、三级医院要做好孕妇接诊的信息录入。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要按照孕产妇、儿童保健工作规范,做好外来妇女儿童保健服务。
3.做好辖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之间的转诊沟通,重点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做好高危孕产妇的鉴别转诊和全程监护。
(三)畅通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抢救绿色通道,加强抢救中心与基层单位的联系沟通,保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及时得到救治,保障母婴安全。
(四)继续加强辖区二、三级产科建设和管理,强化助产技术服务等院内感染控制的规范、培训和督导,提高产科质量。
(五)定期开展辖区围产协作组活动,进行孕产妇死亡或危重病例讨论,推动产科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根据《*市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制度》,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进行新生儿救治讲座和典型病例讨论,整体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
四、继续认真贯彻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
(一)继续认真落实*市12项免费惠民项目,严格质量控制和环节管理,对异常病例及时确诊,适时干预,提高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受益率。
(二)今年实现我区托幼机构信息联网,在散居儿童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全面实现集体儿童的生长发育、营养摄入、健康状况的动态管理与监控。
(三)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剖宫产率。
(四)通过实施《*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计划监测评估方案》,进一步推进我区深入落实“行动计划”,以促进我区妇女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五、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按照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的通知》,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妇女安全。
(二)贯彻执行《常用计划生育技术常规》,严格掌握常用计划生育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严禁因非医学需要的超常规引产,保障受术者的安全与健康。
(三)严格执行中期引产手术的登记及上报规定,继续加大监管力度,严格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六、做好妇幼卫生信息的统计、监测,全面实现妇幼卫生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
(一)强化妇幼常规报表质量,做好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统计和质量控制,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二)对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妇科病检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上报、统计和分析。
七、加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
(一)制定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规划,指导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事业发展。
(二)建立妇幼卫生健康教育队伍,在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设有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统一培训的兼职健康教育人员。
(三)建立我区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示范基地。
【关键词】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5-01
城市与农村免疫规划工作发展不平衡[1]。近几年一些农村地区的麻疹、乙脑高发,新疆地区的脊灰病例出现等,都考验着农村免疫规划工作的成效。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域经济综合水平居全国中游 [2],通过对我县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分析,可折射出全国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现状。农村地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任重道远。
1 存在的问题
1.1 适龄儿童预防接种建证建卡率、疫苗接种率浮夸。上报儿童建证建卡率、Ⅰ类疫苗合格接种率均在98%以上。据对我县2011年秋期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数据统计,入小学一年级新生11526人,持证率为80.49%;Ⅰ类疫苗接种合格率高的才83.50%,低的只有54.63%。
1.2大部分儿童在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婴儿出生时,要注射乙肝疫苗、维生素K1、青霉素、卡介苗等。医院为降低医疗风险,对无关紧要的卡介苗,出生时不接种。
1.3 预防接种记录资料不真实。一是建证建卡资料不真实。不管儿童是否现居住在本辖区、是否来打过预防针,都对其建证建卡,虚高建证率。二是接种登记资料不真实。对已建证建卡儿童,不管其是否按免疫程序前来接种,均按免疫程序全程足针记录接种,虚提高接种率。三是冷链记录不真实。对冷藏疫苗的冰箱(库)温度记录,一年365天都是上午8:00时,下午4:00时,且是同一个人记录。
1.4 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落不详实。学校验证工作人员不熟悉疫苗接种程序;嫌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要填写的资料多,不愿意或不认真记录填写。
1.5 疫苗接种软硬件条件达不到规范要求。从事疫苗接种工作的人员数量少、素质低;用于疫苗接种的房间少、面积差;未启用“儿童疫苗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疫苗冷链条件先天不足。
1.6 安全接种措施不到位,疫苗接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接种前预检、告知工作不详实;实施接种工作不规范;接种后留查30分钟工作不落实;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不规范。
1.7 Ⅱ类疫苗的推介,减低了Ⅰ类疫苗的接种。
2 管理对策
2.1充实人员,加强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要借当前医改和即将启动的事业单位改革契机,向编制部门多争取单位用人指标;二是建立并推行“大学生村医”的选拔、培养、用工、转正机制,鼓励待业、转行的大批学医大学生到农村、到基层从事医疗工作,学以所用;三是组织对新从事免疫规划工作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和检查指导,对不符合资质人员,对不按操作规程实施,要督促整改。
2.2增加房屋,添置设施,保证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软硬件条件。一是要选择单位内环境整洁、光线明亮、空气流通、位置醒目的区域,按照简洁、流畅、方便、安全的原则,合理安排布置候诊、预检登记、实施接种、留查、异常反应处置、疫苗冷藏、资料保管等功能用房间,并能满足各功能使用要求;二是要购置配齐计算机、冰箱、疫苗冷运、抢救等设备,计算机要接入宽带网络并维持正常运转,对工作的人员进行计算机操作及《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培训;三是国家或各省(市)或县要尽快建立一个《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全面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的收集、登记、录入和网络报告。
2.3整合资源,多措并举,提升适龄儿童预防接种的建证率和接种率。提高预防接种建证率、接种率是免疫规划的中心工作。一是要利用妇幼保健部门的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资料,及时对辖区新出生儿童建立预防接种登记信息、发放预防接种本、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和预约成长期间的疫苗接种;二是要建立预防接种与儿童保健合一的新模式,共推两项工作上新台阶。基层医院,疫苗接种和儿童健康各是一拨人在做,两者信息互不交流、工作互不往来,要将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工作整合,儿童无论是到医院来搞保健还是来接种疫苗,都先由儿童保健医师分诊,需要接种疫苗的,就转入接种疫苗程序,若需儿保的就儿保。三是认真实施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有计划地开展补建补种。入学入托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能有效促进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管理,保持疫苗的高接种率,为控制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在学校的流行发挥积极作用[3]。四是要采取多形式发送接种信息,预约告之疫苗接种。基层预防接种门诊首先要全面建立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每月末要通过系统进行认真筛查下月各村有哪些儿童需要接种疫苗、要接种哪种疫苗,打印《疫苗接种通知单》,派由村医生等有目的地发放到需接种儿童监护人手中,通知其按时前来接种疫苗。其次是在接种本次疫苗时,在其预防接种证上,用铅笔填写预约下次接种疫苗时间、接种疫苗品名,发放知情同意书。
2.4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减少疫苗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我们不仅要打针,更重要的是打下去的预防针有效、安全。一次处理不当的不良接种反应事件不但可以瞬间瓦解医疗机构、群众对接种疫苗的信心,而且会大大降低免疫覆盖率,严重影响预防接种工作的推进[4]。一是建立并推行《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管理体系》。预防接种工作从疫苗进购到冷链管理,从建证建卡到实施接种,从留验观察到接种反应的监测、处置、上报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技术含量高、要求严。各门诊要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编制预防接种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技术操作流程图、质量标准、规章制度和量化考核方案等文件,建立“预防接种质量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来把握和控制疫苗接种质量。二是卫生行政、疾控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免疫规划实施工作的检查指导。要提高对安全接种的认识,组织熟悉基层工作的免疫规划专家,经常深入基层门诊、深入受种者家中,重点对容易引起接种反应或事故发生的如误种、接种途径错误、疫苗接种剂量过大、未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疫苗保存条件不合要求、接种疫苗过期失效等情况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不安全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三是提高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预防、监测、报告和处置能力。首先是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严加防范,要从规范接种前预检、问询,严格把握疫苗接种禁忌,接种中“三查七对五告之”等环节上预防异常反应的发生。其次是要做好疫苗接种后的反应监测工作。要落实门诊留查30分钟措施,要告之受种者及监护人,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反应及处理方法。再就是预防接种门诊要按规定设置抢救室,配齐合格有效的肾上腺素等必备的抢救设施和药品,要将肾上腺素的快速配制、抢救流程等制成大图,张贴于抢救床旁,若真遇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时,才能应变不惊,从容处置。
参考文献:
[1] 周勇 福建儿童计划免疫存在四大问题 新华网上海频道[N]; 2004
[2] 李建平主编 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254号)。在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浙江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浙江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254号)。在2011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11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重点加强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工程项目县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卫技人员素质,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全国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普陀区和鹿城区)的工作,加强城乡基层艾滋病母婴阻断防控网络建设,加大对艾滋病的免费治疗力度。
推广贫困孕产妇(流动人口)定点医院分娩经验,实行政府补助限价服务。加快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软件升级,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涵建设,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力逐步均等化,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和水平,保障辖区内居民的身体健康,我中心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工作,根据山西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优示范评估标准(中心)和大同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标准,对创建指标进行责任分解,对照标准自评打分。现将自评情况分:对照标准自评打分,整改措施,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部分逐项汇报如下:
一、机构设置(20分)
1.优化中心环境布局。诊查室和治疗室等增加了体现保护服务对象隐私;按无障碍设计要求设置通道;医疗和保健分区布局合理;对各功能科室及服务流程进行规范设置,方便患者。
2.改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和设施能够做到清洁、舒适、温馨,卫生间设施良好,干净整洁、无异味;挂号、收费、药房、检验等科室均设立开放式服务窗口;有服务等候区,并配备了适当座椅;在机构内全面实行禁烟,设有醒目、规范的戒烟标识,中心人员无人员吸烟、地面无烟蒂。
二、科室设置(10分)
中心设有以下科室
1.临床科室:全科诊室、中医诊室、康复治疗室、抢救室、预检分诊室(台)
2.预防保健科室:预防接种室、儿童保健室、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室、健康教育室。健康教育室、免疫接种室分类设室,妇女保健室和儿童保健室。
3.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西药房、中药房、治疗室、处置室、观察室、健康信息管理室、消毒间。观察室、输液室有电视,有躺椅并配备了空调。
三、基本设备(10分)扣1分
1、无煎药机
2、无中药饮片调剂设备
整改措施:以上两种设备已做计划,准备购进。
四、人员配置(20分) 扣4分
中心注册的在编人员名单、执业医师资格证、执业注册证、职称证书、资质证书、等相关资料 由中心社区办进行整理归档。
1.在岗卫生技术人员具有国家法定的执业资格,无非卫技人员从事卫技工作,卫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90%;(4分)
2.至少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专业的临床类别、中医类别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4分)扣2.5分
2、1中心有1名全科医师、按标准缺5名。
3.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其中至少具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3分)
4.至少有2名副高级以上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名中级以上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至少有2名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卫技人员中50%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3分)扣1.5分
4、1中心有1名副高职称医师,按标准缺1名.
4、2中心无公共卫生执业医师,按标准缺2名。
整改措施:以上三项缺项已向上级医院(同煤二医院)打报告,
申请调配相关人员。
5.具有与所开展的诊疗项目相适应的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设病床的,每5张病床至少增加配备1名执业医师、1名注册护士(3分)
6.医务人员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学培训,取得相应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3分)
6、1人员培训。根据中心发展需要制定了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使卫生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合格证书比例≥95% ,继续教育达标率≥96% 。
五、基本医疗服务 (100分)扣3分
1.健康教育:(5分)
(1)有社区健康教育年度工作计划,有完整的健康教育活动记录和资料、总结及效果评价。
(2)健康教育活动情况
①每年发放不少于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印刷资料 ②每年播放不少于6种的健康教育音像资料 ③每年利用各种健康主题日或针对辖区内重点人群或重点健康问题,开展不少于9次面向公众的健康教育咨询活动 ④按照标准设置健康宣传栏,内容每2月更换1次。
(宣传栏标准:至少2个、面积≥2㎡/个,设在明显处,宣传栏中心距地面1.5-1.6m。)
⑤每年举办不少于12次健康知识讲座。
2.健康档案:(8分)扣3分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
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项目齐全、字迹清晰、表述准确、无随意涂改。辖区居民档案建档率达到80%;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60%,健康档案合格率达80%。
①、1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低
整改措施:中心已更换了网线,确保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标。②妥善保管居民健康档案,保护居民隐私,防止信息外泄。
③健康档案具备真实性、连续性。
④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内容一致(出现三项以上不统一即为不一致)。
④、1个人信息新版纸质个别未更换
整改措施:陆续全部更换完善
3.社区诊断:(3分)
按照社区卫生诊断要求,每3年开展一次社区诊断。开展社区卫生状况调查,掌握本社区居民的总体健康状况、疾病流行态势及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出社区诊断,制定社区健康促进计划,并提出改进社区公共卫生状况的建议,有调查资料和分析报告,监测实施成效,做出效果评价。
4.慢病管理:(20分)
①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辖区慢性病管理。
②制定社区慢性病管理制度,建立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的比例≧90%。
③对35岁及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而血压增高又不能确诊者,至少进行三次非同日追踪随访,做好登记,记录在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登记本上(跟踪日期,血压值),同时完善电子档案;不能确诊者,建议上级医院诊断,明确确诊时间,做好记录,对确诊的患者进行登记管理。
④掌握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人数,并登记管理,对确诊的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每年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随访,并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通过随访掌握慢病控制情况。
⑤高血压病人健康管理率≥60%,2型糖尿病人健康管理率≥60%。登记管理能方便的统计出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5.老年人健康管理:(2分)
掌握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率≥80%。指导老年人进行疾病预防和自我保健。对确诊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纳入相应慢病管理;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定期复查。
重性精神病管理:(2分)
对辖区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辖区重性精神病病人管理率≥40%。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对居家的重性精神病人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
计划免疫:(8分)
①加强门诊管理,掌握辖区7岁以下人口基础资料,做好疫苗领发、使用、异常反应、咨询指导及双签记录;做好消毒和冷链设备管理记录。
②预防接种室布局合理,分苗分台。
③接种人员有接种合格证书。
④儿童预防接种建证(簿)率≥95%。为适龄儿童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进行常规接种,以辖区为单位单苗接种率≥95%。强化免疫接种率和群体性接种率≥95%。
8、妇幼保健:(20分)
(1)设立妇女保健室,配备专职妇女保健人员。掌握辖区育龄妇女、孕产妇的基数及分布(有登记册),开展优生咨询,宣传预防出生缺陷知识,为辖区内孕产妇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
(2)为孕早期妇女建立保健手册,规范开展孕期保健及产后随访,早孕建册率≥90%;高危孕产妇管理率≥98%。产后访视率≥80%。(3)开展妇科常见病的普查、防治及随访。
(4)设立儿童保健室,配备专职儿童保健人员,掌握辖区儿童数量及分布(有登记册),为辖区内0-6岁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辖区内0-6岁儿童保健册建册率≥95%。
开展新生儿访视,辖区内新生儿访视率≥80%
对辖区内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
(5)开展儿童常见疾病防治指导,对儿童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及体弱儿、高危婴幼儿进行转诊及专案管理。专案登记管理率≥95%。访视记录表,填写完整、正确,及时录入存档
9.计生服务:(2分)
具有必要的设施设备,并开展相关服务: (1)有专用的计生服务场所及相关设施 (2)有药具展示柜及相应的避孕药具 (3)有计生宣传资料架及相应的宣传资料 (4)有计划生育、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知识的科普宣传、讲座、咨询、技术指导相关服务记录。
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5分)
(1)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传染病病例登记、转诊制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开展传染病漏报调查。
(2)协助专业机构开展疫点处理,排查密切接触者,留观随访,指导病例家庭落实消毒预防等措施。
(3)配合专业机构对辖区内的非住院结核病人、艾滋病病人进行规范化治疗管理,开展相应健康教育。
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2分)
协助相关公共卫生机构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非法行医及采供血等协查和信息报告
12、基本医疗:(18分)
(1)实行24小时门诊、住院及值班;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护理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治疗;
(2)开展社区现场应急救护;
(3)根据居民健康需要提供上门服务、出诊和预约服务,提供连续的跟踪随访,及时主动进行分类干预。
(4)与上级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有合同、有转诊记录。
(5)组建全科团队,各团队责任区域明确,职责任务明确,服务落实到位。团队覆盖中心所辖区域(团队成员包括执业医师、护士,公共卫生人员等)
(6)治疗室、处置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设置,分区合理。
(7)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达到60%以上,基本做到“小病在社区
13.康复:(3分)
(1)有专用场所及相关设备、设施。
(2)对辖区残疾人进行管理登记,开展残疾筛查及诊断。
(3)全面掌握辖区内残疾人的数量和康复对象的服务需求,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有计划、评估、康复训练记录
(4)指导残疾人进行家庭和社区康复训练。
(5)开展运动治疗、理疗、传统康复治疗等
(6)为社区残疾人及其亲属举办康复知识与技能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
(7)开展躯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评估和训练
14.中医医疗服务(2分)
开展中医医疗、康复、保健服务。
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适宜技术、康复等服务,中心配备不少于50种的中成药;
六、服务质量(20分)扣1分
1、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机构,制定质量管理办法,定期对医疗、护理、院感、医技、药剂、各种医疗文书等质量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措施(5分)
2、门诊处方、病历等医疗文书合格率≥90%;(合格率=病历、门诊日志、处方、各种申请单书写合格的文书数/抽查文书数×100%)(3分)
3、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制度,严格各项制度的落实
(1)医疗废物管理应符合《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有相关的资料和记录。(3分)
(2)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落实情况。
(3)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
(4)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情况,医院感染率≤10%;
(5)合理使用抗生素,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规范输液管理(2分)
5、三年内无无责任医疗事故发生(2分)
6、服务对象综合满意度≥85%。卫生技术人员综合满意度≥85%。(3分)扣1分
七、内部管理(20分)
1、有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医疗、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各项规范,并严格执行;(3分)
2、有药品、财务、设备、后勤等管理制度,各项制度执行情况有考核、有奖惩措施;各种抢救设备和仪器保持完好状态。有设备维护和使用记录。有急救药品登记记录,药品在有效期内。
特殊药品的管理,(3分)
(1)购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必须经药品监督部门批准,
(2)有专人负责特殊药品的采购和保管 (3)有特殊药品报废销毁制度
3、信息公开:服务辖区范围和辖区居民基本情况;业务科室名称、布局,门急诊挂号、就诊、取药、交费等事项的流程与服务地点;卫生技术人员名录,服务团队及负责区域;(3分) 门诊服务内容;免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收费价格、药品价格等进行公示;有服务监督电话,有服务预约电话;
4.各类人员岗位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人员竞争上岗,工作人员职责明确.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有记录,根据考核结果发放绩效工资。(3分)
5.日常信息管理:根据国家规定提供居民健康档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社区卫生统计信息服务和管理等有关卫生信息,数据准确。(3分)
6.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挂号、收费、取药、疫情报告、健康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3分)
7.中心对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对非所属的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指导、考核,及时、全面收集汇总辖区内有关社区卫生服务信息 (2分)
以上是我中心经召集相关责任人和科室对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考指标体系标准逐条进行自我评议初步结论,自评得分191分,
争创“全国示范社区卫生中心"
随着创建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活动的逐步深入,我中心近日召开了动员大会,中心全体班子成员和各科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为推动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会上大家纷纷集思广益,建言献策。从人员配置,药品管理,工作制度,医德医风,信息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各个方面,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中心主任白玉忠提出,创建全国示范卫生中心关系着中心今后的发展,是今年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家要进一步树立主人翁精神,加强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针对争创存在的问题,认真仔细研究,加以解决,继续发扬中心团结拼搏的精神,开拓进取,各尽所能,使中心创建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推动中心更好更快地发展。
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自评扣分明细表
一、目标任务
年内实现目标:《孕产妇保健手册》建册率达100%,早孕建册率、系统化管理率、产后访视率达95%以上,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1/10万以下。《儿童保健手册》建册率达100%,0-6岁儿童健康管理率达95%以上,5岁以下儿童血红蛋白检测率达95%以上。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6‰以下。剖宫产率控制在30%以下。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达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实施“母婴安全行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1、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加强与新农合政策衔接,争取实现农村参合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
2、加强孕产妇、新生儿医疗急救网络建设,完善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紧急救治、转运和管理能力。
3、认真落实《省高危妊娠管理办法》,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工作;做好高危儿筛查,实行专案管理。
4、开展“三基三严训练”及技能竞赛,加强助产技术、产科急救和新生儿窒息复苏等相关技术培训,提升急救水平。
5、加强产科质量管理和爱婴医院建设,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提高母乳喂养率。严格执行《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禁止进行各类母乳代用品广告宣传、推销活动。
6、加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和监管,尤其对开展助产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机构和人员,坚决取消其执业资格。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专项检查。
7、做好孕产妇、0-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工作。
8、规范妇幼信息管理,进一步加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二)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行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积极落实三级综合防治措施,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的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推动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规范孕前咨询和孕前、孕早期医疗保健服务。
2、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避免准备怀孕和孕期妇女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和放射线。
3、继续实施农村妇女孕前期和孕早期增补叶酸项目,预防神经管缺陷发生。
4、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网络,规范推进全市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听力筛查工作,逐步开展视力、脑瘫、智障、孤独症儿童筛查工作。建立残疾儿童随报及早干预制度,确保阳性病例干预措施有效、到位、减少残疾发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5、争取财政支持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筛查、诊断和干预治疗;加强出生缺陷监测网络建设,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6、建立儿童早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严重营养性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系统监护体系,做好运动障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的系统康复,减少或避免由这些疾病所导致和儿童残疾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三)实施“妇女儿童疾病防治行动”,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1、建立卫生、妇联、人口计生、财政等部门合作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及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等重大公共卫生妇幼项目。
2、在全市开展妇女盆底功能障碍防治工作,提高妇女生活质量。
3、实施儿童营养干预项目,开展社会宣传,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等儿童营养性疾病。
4、实施儿童疾病综合管理,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家庭对儿童疾病早发现、早转诊、早干预,做到对所有严重疾病能够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进一步降低死亡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5、在全市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防止新生儿窒息各种并发症发生,进一步减少新生儿窒息所致的伤残和死亡,降低儿童死亡率。
(四)实施“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提高服务能力
1、加强市妇幼保健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按《省公立医院机构编制标准》要求,做好妇幼保健机构定编和人力资源配置。争取通过等级评审达标。充分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开展对基层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工作。
2、健全妇女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开展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产科和儿科规范化建设。
作为技术支撑,要发挥技术优势,加大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技术支持,做好危急重症的救治工作。
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进行孕产妇保健门诊、儿童保健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供温馨安全的服务环境。
**区卫生局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工作总结
为贯彻全国城市社区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构建“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卫生服务模式,满足群众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区卫生局结合卫生工作实际,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关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配套文件精神,对辖区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行规划,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成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已建成6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已达到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建成率达100%,现将工作进展情况以及今后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社区卫生工作进展情况
(一)精心部署、统筹规划。
结合**区实际,我局多次召开会议,传达自治区以及乌海市关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建设的会议及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制定《**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20xx年建设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铁路医院转型为新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院转型为凤凰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xx年,建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区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转型为新华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转为滨河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千钢医院转型为千里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沟医院转型为卡布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筹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即: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凤凰岭办事处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海北办事处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海北办事处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海北办事处青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滨河办事处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
(二)制定标准、明确目标。
《实施意见》明确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房舍规模、科室设置、设备装配、人员配备等标准,按照“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原则进行改、扩建。按照《<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结合**区实际,我局制定《**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从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传染病预防控制、社区慢性病预防控制、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其他公共卫生服务等12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考核,建立奖惩制度,实行绩效挂钩,健全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满足居民的基本卫生需求。
(三)前期准备、加强培训。
为了解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际情况,去年4月底,我局对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初步调查,从基本情况、人员情况、卫生服务量以及房屋情况等4个方面33个项目进行了详细地摸底;5月初,选派2名工作人员参加了自治区举办的社区管理人员培训班;同时,选派34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今年将选派42名医护人员参加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培训,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考察学习、借鉴经验。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是项新工作,我们赴临近地区组织参观学习,借鉴银川、成都、武威、包头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区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充分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我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
(五)摸底调查、认真落实。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区铁路医院、区中医院积极行动起来,依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科室设置、人员配备以及设备装备等,对本单位的人员和科室进行了部分调整;从7月份开始,辖区内的6所医院(区中医院、区铁路医院、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社区医院、千钢医院、平沟医院)和7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站、东山北社区卫生服务站、狮城社区卫生服务站、镇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渠南社区卫生服务站、青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千里山镇团结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抽调专人,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各办事处的社区开展摸底调查和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截至目前,共建立健康档案5.1万余户,建档率达69%,慢病管理人数1.8万余人次、妇女保健查体人数1.5万人次,产前检查人次数近5千人,60岁以上老人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2%,并逐步开展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
(六)加强督导、严格考核。
按照《**区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去年12月和今年9月底,我局组成考核小组,对20xx年前3季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各医疗单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督导考核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各社区服务机 构对本社区进行诊断和统计分析,卫生信息较完整;社区健康教育形式多样,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讲座、入户宣讲、托幼机构学校等影像资料齐全;传染病报告卡和门诊登记完整、网上直报及时;对社区慢性病人进行了筛查和分类登记,正在开展入户随访工作;其他工作如社区妇女保健、社区儿童保健、社区老年保健、社区康复服务等工作也在逐步进行中。
(七)落实政策、保证经费
认真落实对社区卫生的补助政策,保证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要经费,并加强了资金的使用管理。根据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服务人口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数量,按照每人每年8元标准的70%预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194.696万元,剩余30%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作为奖励基金,共计128.768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励先进。各项资金专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设备配置、房屋修缮的方面的支出。
二、妇幼保健
一年来,妇幼保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及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为核心,加大了工作力度,开拓进取;以保障生殖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重点;以为儿童妇女健康服务为宗旨,优化服务模式,拓宽服务领域,提高了我区妇幼保健工作的服务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使全区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 (一)、实施《母婴保健法》,依法保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加大学习力度,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
以两个《纲要》卫生保健目标为核心,全面落实妇幼保健工作。为了落实新时期两个纲要,今年我区在预防保健工作中大胆创新、任务层层分解、健全妇幼网络,提高"以妇幼保健为重点,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的服务理念,开拓了妇幼工作新局面。
1、加强网络建设、加大妇幼工作力度
我局对妇幼信息统计网络进行了规范,对三级网络服务划片明确,妇幼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同时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妇幼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及时调整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同时防保人员对15个三级网点进行了摸底调查,重点对新地乡、千钢办事处、卡布其办事处等偏远地区进行了业务指导,对筛查出的体弱儿、高危孕产妇进行了特殊的管理,为准孕妇女及早孕期妇女免费发放叶酸及宣传资料,以早期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得到了市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早孕保健情况及产前、产时、产褥期保健和**区3岁以下4、2、1儿童体检工作中,抓重点、抓落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2、心系儿童、强化管理
对**区托儿所管理实行划片负责,责任到人,并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全区托儿所总数32个,入托儿童5096人,幼教人员302人,我区各医疗卫生单位为3819名儿童进行了健康体检,检查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儿童4人,其中乙肝大三阳儿童2人,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儿童324人,其中影响生长发育扁桃体iii°肥大儿童5人,沙眼205人,龋齿743人,并进行了健康咨询及指导工作。
3、妇幼双系列管理及三网监测工作
我区妇幼保健工作承担全**区27万人口的妇幼保健业务指导及三网监测工作 ,15个妇幼保健三级网点所辖46个社区,21个自然村的妇女儿童保健工作及内蒙古卫生厅"三网监测"信息数据统计的工作,并承担4个社区计划免疫,妇女双系列管理工作。孕产妇的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新法接生率100%,孕产妇的住院分娩率达100%以上,对高危孕产妇进行了100%的管理,儿童的系统管理覆盖率达100%,管理率90%以上,体弱儿管理达100%;加强了计划生育节育手术技能的提高,继续实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全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生,无孕产妇死亡。
活产数为2652人,孕产妇建卡率为90.8%,产后访视率为89.7%,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88.3%,住院分娩率为99.2%,新法接生率100%,高危产妇管理率为100%,孕产妇死亡0人,低体重儿发生率为1.7%,死胎死产数13人,婴儿死亡9人,死亡率3.8‰,新生儿死亡9人,死亡率为3.3‰,5岁以下儿童死11人,死亡率4.3‰,新生儿访视率为88.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7%,3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为86.8%,海区出生缺陷21人。
(二)、出生缺陷防治项目
1、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针对全体人群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以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在宣传教育中心的阵地作用,围绕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遗传,孕期及早期保健等知识重点,利用文图宣传品培训讲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墙报专栏、群众活动等宣传形式,大力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普知识,宣传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文图宣传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让群众看的懂、记得住。
2、发放宣传资料及竞赛试题,精心组织全区开展宣传活动。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任务
为积极推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规范开展,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和措施:
(一)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重点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确保考核目标的完成。
(二)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让群众更多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同时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树立科学的保健意识,形成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三)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社区卫生适宜技术,继续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和百名医师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卫生技术人员水平。
(四)社区卫生机构将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主动进入社区,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
关键词:农村妇幼保健信息管理网络
为了探索科学、有效的农村妇幼保健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式,确保政府和卫生部门获得准确、及时、可靠的妇幼信息,并全面提高妇幼保健工作的质量,提升妇幼保健工作管理的水平,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我们建立了“农村妇幼保健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现代化管理方式应用于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农村妇幼保健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
系统(简称系统)的结构系统选用windows xp为平台、以powerbuilder8.0为开发工具,在oracle 9i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下编制应用软件,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软件包括孕产妇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妇女病普查、节育手术数量和质量管理、统计分析、系统维护、数据传送等功能模块,共同完成妇幼保健资料的存储、整理、分析、查询、统计和传送。
县妇幼保健院建立数据中心,32个乡镇卫生院设工作站,工作站通过163拨号上网、adsl等方式与数据中心连接;采用点对点方式传送交换数据。
2 应用系统的保障措施
2.1 加强管理.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
县妇幼保健院成立妇幼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组,负责对全县的工作进行指导,相关工作表册、工作规范和操作流程的制定,管理数据中心以及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监督监测工作。
全县32所乡镇医院、卫生院根据《妇幼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安排专人负责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负责监督相关工作数据的收集、整理、录入及定时传送。
系统启动初期,由于基础资料的建立工作量大,为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条不紊,县卫生行政部门多次下发专题文件,且组织专项督查,并及时公布督查情况和各乡镇的实施进度。为确保应用不走过场,系统一进入正常运行,计算机系统提供的数据即被确认为妇幼保健的实际工作数据,是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的依据;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也列入了年终目标管理考核评分的内容。
2.2 通过培训提升妇幼保健队伍素质
组织各乡镇妇幼专干和妇幼医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因特网基础知识、基于计算机网络模式下的妇幼保健工作流程和信息采集方法,以及“农村妇幼保健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操作使用。学习采用全脱产方式,集中在县高职的计算机教室内进行,学习结束后进行考核考试,确保了培训质量。
培训完成后,先在3个乡进行运行试点,根据试点情况制定全县上网启动的时问表,全县同步启动。启动期问,还组织专业人员下到乡镇进行指导,确保了系统整体正常运行。
3 系统应用后的效果
通过妇幼保健信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我县农村的妇女儿童都建立了动态电子健康档案,对开展农村妇幼保健服务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对提升农村妇幼保健工作管理水平起到了促进作用。
3.1 缩短信息传递周期
信息传递周期由原来的1个季度缩短为不超过7天(我们要求各乡镇1周至少与数据中心联网1次),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将以前的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管理。县妇幼保健院、各乡镇医院和卫生院妇幼工作人员根据权限可从计算机中随时获取所需的数据,确保了妇女、儿童保健服务工作及时到位。
3.2 提高信息准确性,降低漏报,剔除重报.减少假报
实现计算机网络管理后,在我县任何一家医疗机构发生的妇幼保健工作的原始信息都能传送到户口属地的管理机构,大大提高了妇幼信息的准确性。各级机构不但可以看到汇总表格,还可以随时查看原始数据资料;特别是医疗记录中保存有经治医师的签名,表示该医师对此信息要负责,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指标的可靠性。
3.3 简化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传统的手工管理方法需要填写大量的表卡册账,要花费妇幼专干大量的时问和精力,应用计算机后能根据录入的数据自动生成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类登记册、统计表和报表。妇幼专干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走村串户,保健服务工作的时间得到充分保障。
通过计算机可及时查到孕产妇或儿童的所有相关资料(包括孕妇建档、初诊、复诊、分娩,以及新生儿情况、产后访视、儿童健康检查等信息。如果是高危孕产妇,系统还会将自动生成的高危管理信息及时反映出来),妇幼专干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自己定义查询条件来获取相应信息。
计算机能根据定义的条件及时提供本周或下周的复检孕妇名单、即将分娩孕妇名单、应进行访视的产妇名单、应进行体检的儿童名单和体弱儿童名单等,可根据这些名单有针对性的开展对象化的服务工作。
【关键词】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率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768-01
1 健康教育
随着物质与精神文化生活的提高,人们的预防保健意识已大大增强,把一般的健康教育与免疫规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联系起来,使健康教育渗入到免疫规划工作中。具体工作的思路是,在开展免疫规划宣教时,首先宣传国家免疫规划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介绍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是免费由政府埋单; 二类疫苗是自愿接种费用自理,说明免疫规划工作是儿童预防保健的一个重要部分。
2 健康教育方式与对象
2.1 健康教育方式
2.1.1 宣传栏 每两个月 1 期,其内容时常更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儿童及家长易接受,并针对季节开展相关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及儿童保健知识宣传。
2.1.2 设立固定的宣传展板上墙 如 《家长接种须知》,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程序及接种注意事项》, 《疫苗接种流程》,《儿童接种后注意事项》,《免疫接种禁忌证》等内容。
2.1.3 音像 在预防接种门诊的健康教育室或候诊室反复播放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形式直观性强,教育性广而活,易于人们接受。
2.1.4 宣传横幅,宣传画、宣传单,宣传活动 通过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活动的开展,在接种门诊及社区居委会悬挂横幅和张贴宣传画、散发相关免疫规划宣传资料、让每个儿童家长了解并深深体会到 “免费接种疫苗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即时接种疫苗,保护儿童健康”等知识和国家政策。
2.1.5 开展短信通知、电话咨询业务 设立咨询台和热线电话,主要由预防接种人员负责。由于接种对象或儿童监护人对预防接种知识普遍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不熟悉,担心孩子漏种、重种、早种、迟种等等,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对前来接种的 0 ~7 岁儿童纳入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计算机管理,使儿童及监护人获得一系列优质服务。
2.1.6 对家长的培训 利用每周一次办理预防接种证的机会,对儿童家长进行免疫规划知识培训。不定期组织儿童保健专家讲授儿童保健知识。
2.2 把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日门诊 充分利用接种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预防接种门诊的有力阵地,在每天接种的各个环节做好口头和书面的健康教育宣传。
2.3 建立一支合格的健康教育队伍 对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开展教育的实际沟通能力和宣教能力。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和医德的教育,可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医院的免疫规划人员仅有 4名,辖区流动人口 1 万余人,特别要提高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是保证和提高接种率的有利因素。
2.4 宣教对象 以新建卡儿童及流动人口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也包含辖区内的高危人群人群如老年人等。
3 结果
由于采用了以上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与免疫规划工作相互渗透的方法,充分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开展多种形式的免疫规划健康教育,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儿童预防接种保健知识,同时将国家的免疫规划相关政策传达给家长,使每一个儿童都能享受到免费接种的疫苗。预防接种门诊的年建卡人次由 2004 年的 100 余人到 2010 年的 200 余人,由开展周门诊到日门诊接种,由原来接种 “五苗”,再扩大接种到 14 种免费疫苗和目前的 20 余种二类疫苗的接种。
4 讨论
4.1 免疫规划和健康教育是相互独立又互为相关的学科,健康教育是促进免疫免疫工作的重要手段,而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门诊是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开展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和重要。
4.2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居民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家长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预防接种不仅是一种方便、有效和经济的手段,而且是控制以至最终消灭某些传染病最根本的措施。
4.3 预防保健工作特别是免疫工作是综合医院一项重要的任务,而且这项任务政策性强,工作量大,需要家长和辖区居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4.4 对接种儿童的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既可提高预防接种效果,又可减少医疗纠纷。
4.5 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和医德的教育,可防止预防接
种门诊接种医生出现接种差错事故。
4.6 通过健康教育渗入预防接种工作中,促使辖区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辖区内相应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结核性脑炎、乙脑、流脑等疾病,从 2004 年至今无一例发生,麻疹也控制在 1/10 万以内。
实践证明,将健康教育融入免疫规划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建立一支培训有数的健康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是促进免疫规划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率,防控传染病,保障儿童健康的有力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曼秀,曹翠明,刘小强.健康教育在乡镇学生预防接种工作中的作用及分析[J]. 现代护理. 2009(13)
[2] 高龙明,吴建辉,亓兴中.健康教育在促进免疫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J]. 职业与健康. 2010(12)
1.加大督查和指导力度,确保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巩固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皖政办〔2011〕61号)贯彻落实。开展政策调研,全面掌握政策实施效果,出台指导政策。全年组织实施1-2次督导,适时召开基层医改现场会。
2.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和运行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努力化解历史遗留债务,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3.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和指导,完善和落实村卫生室及村医补偿政策,加快建立村医准入、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确保乡村医生队伍稳定。
4.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大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力度,协助相关部门做好药品统一采购、零差率销售工作。联合发改委、物价组织药品零差率销售检查,督促制度落实。加大督查力度,规范基层药品集中采购行为。
二、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扩大新农合覆盖面。积极探索筹资方式改革,继续稳定参合率,做到参保尽保。开展新农合政策调研,外出学习筹资新模式,召开新农合领导小组会议1-2次。
2.加大宣传和动员力度,提高农民参合积极性。充分利用主流媒体、政府网站、宣传材料、宣传栏等方式向参合农民宣传新农合政策,展示新农合经办队伍先进事迹和精神风貌。
3.指导县区完善新农合补偿实施方案,提高新农合补偿待遇。进一步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力争政策性报销比例平均达到75%左右,净报销比例平均达到55%以上。提高各级定点医疗机构可报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重,缩小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之间的差距。
4.进一步提高重大疾病补偿水平和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根据基金承受能力,进一步扩大重大疾病病种覆盖范围,并提高重大疾病报销比例。在完善门诊总额预算和一般诊疗费支付机制的基础上,适当提高门诊费用报销比例。
5.严格落实控费措施,控制住院率和次均住院费用合理增长,确保新农合基金运行安全。
6.制定完善措施,强化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一是加大定点医疗机构暗访力度,每季度开展一次暗访行动,重点查处套取或变相套取新农合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把民营医院定点资格准入,规范民营医院依法执业行为。开展2次新农合定点机构病历评审,督促医疗机构进一步规范服务和收费行为。
7.加强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新农合管理水平。落实中央财政新农合管理能力建设项目,开展市、县级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管理和经办人员政策培训。加强村卫生室管理,实行药品统一管理和配送,财务统一管理和单独核算,确保门诊统筹的村卫生室健康发展。
8.巩固完善新农合基金支付方式改革。逐步完善市、县级新农合定点医院按病种付费、门诊统筹总额预算管理机制,开展新农合基金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支付总额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农合慢性病鉴定及费用报销工作。
9.落实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两保合一”工作机制,推进工作正常开展。完善信息通报制度,强化目标考核。定期通报新农合运行质量指标和县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信息。不定期通报年度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年终严格按目标指标考核评价。
三、全力做好卫生民生工程
1.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及时制定2012年卫生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分解下达任务,制定工作行事历,并与县区卫生局签定目标责任书。
2.加强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经常保持与上级部门和市民生办纵向沟通联系,积极为县区民生工程和各项目负责人搞好服务。
3.加大工作调度和督查力度。每月至少召开1次调度会,下发通报和致县区政府1封信,必要时对工作落后的县区采取约谈制;全年至少督查3次,对落后县区加大督导频次。
4.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好政策宣传和信息上报。
四、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抓紧部署,明确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点任务。
2.明确分工,落实各级政府和医疗卫生机构职责。强化协调和配合,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效率与效益。加强宣传,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
3.继续强化培训和指导,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项制度,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规范服务,提高质量,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实效。
4.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信息化建设,实现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信息互联互通,重点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率。
5.强化监督,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绩效考核,力争每季度下旬开展1次督查。
五、着力抓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
1.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切实加强中心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
2.巩固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和文明卫生创建成果,适时启动乡镇卫生院等级评审。
3.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推广全科医生团队服务模式。
4.着力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示范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创建活动。全市创建5个示范中心卫生院、10个示范乡镇卫生院、100个示范村卫生室。
5.开展农村卫生人员培训和对口支援工作,转变服务理念,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突破口,引导病人主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6.加快县区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构建覆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卫生信息化网络。
7.完善内涵建设,继续开展示范社区卫生服务区和中心创建活动。进一步推进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团队,推行网格化管理和家庭医生制度。力争全年创建1个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市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完善能力建设,全力做好社区卫生人员培训工作。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全力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预防保健人员、注册护士、管理人员及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
9.继续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活动。通过开展社区卫生宣传月、有奖征文活动等,进一步宣传社区卫生服务,让更多的群众认识、了解社区卫生。
六、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管理水平
1.全力做好全省2012年妇幼保健机构建设现场会承办工作。
2.强力推进县区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组织县区妇幼保健所所长外出参观学习,提升市县区妇幼保健管理和指导能力。开展2009-2012年县级能力建设总结、评估。
3.加强妇幼卫生服务技术队伍建设。开展大练兵活动,举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技术、婚前医学检查、儿童保健和信息统计人员培训班,强化管理人员和妇幼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4.继续实施“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民生工程。争取婚前医学检查率达80%以上,完成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任务,力争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达100%。
5.继续实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扎实推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农村生育妇女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妇幼卫生三网监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项目实施工作。
6.加强妇幼卫生服务技术管理。开展规范化孕产期保健门诊、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提升孕产期保健和儿童保健服务水平,努力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加大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力度,争取筛查率达到80%。组织全市助产技术服务质量检查,规范助产服务,启动爱婴医院复审,坚决遏制剖宫产率上升趋势。
7.强化妇幼卫生服务考核与督查。认真开展妇幼民生工程、公共卫生、三网监测、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淮河流域出生即出生缺陷项目的督导;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努力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继续做好孕产妇死亡评审,进一步降低可避免孕产妇死亡率;开展县妇幼卫生工作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