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产品推广方案

医疗产品推广方案

时间:2023-10-15 15:34: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产品推广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产品推广方案

第1篇

近日,青岛市物价局批复关于IBM开发的医生会诊人工智能产品沃森肿瘤的收费。据此,医院可根据自愿原则,与病人双方协商并签订协议确定具体收费标准。这意味着,医疗人工智能产品作为医疗服务项目,其商业化临床应用和推广受到主管部门认可。

沃森是当前医疗领域应用相对成熟的智能机器人,也是全球最早进入临床的产品。据其中国地区分销商百洋智能科技董事长付钢透露,目前沃森肿瘤已经在八省落地,预计年底覆盖150家三级综合医院。

但在本土化过程中,如何获取各医院医疗数据和诊疗方案,克服国内医疗信息数据孤岛,并打动医疗机构和医生接受这一新事物以及让患者为高价埋单,都是沃森无法回避的问题。

医生助手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新发癌症病例约429.2万例,其中,281.4万例癌症死亡。在治疗方面,国内外存在巨大差距:国内所有癌症患者的平均五年生存率仅为30.9%,而美国已达到66%。

专家分析,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发现不及时,体检体系不发达,中国50%的肿瘤患者入院就已是晚期患者,美国只有10%的入院患者是晚期患者;二是因为国内肿瘤整体治疗规范水平不够。

“要解决几百万人的肿瘤治疗,一定是通过更先进的工具提高医生的效率,提高一线医生的诊疗水平。”付钢表示,肿瘤患者对于治疗方案、健康状况确认的需求非常旺盛,以往很多肿瘤患者会在进行治疗后或者在发现病情前就去一线城市甚至国外的医院进行治疗。这也是其引进沃森健康系列产品的主要出发点。

“沃森的开发是给医生做助手,而非取代医生。”IBM沃森健康中国区总经理郭继军说。

据了解,沃森“学习”过程类似AlphaGo,由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研究中心(MSKCC)历时四年半训练出来,它汲取了300多份医学期刊、200余种教科书、超过1500万页的论文研究数据以及基于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的癌症治疗指南和MSKCC在美国100多年癌症临床治疗实践经验等,并保持每月更新。

目前,沃森健康已研发出3种肿瘤科产品:沃森肿瘤、沃森基因解决方案和沃森临床试验配对。IBM沃森健康总经理Rob Merkel介绍,沃森产品目前已在13个国家开展临床应用,并很快推广到20多个国家。其中沃森肿瘤和沃森基因解决方案分别于去年8月和今年6月被引进中国市场。

以沃森肿瘤为例,接受患者预约后,肿瘤专家与患者实行面对面交谈,根据患者病历情况,择病情重点现场上传关键词至云端,经过沃森的数据库从中筛选和抓取有用的诊疗内容,并输出四项内容:治疗方案描述、治疗方案遵循了哪些指南和治疗思想、帮助寻找到患者的临床医学证据以及用药建议,同时会评估患者采用该方案的疗效与风险,最终由医生决定是否采取。目前沃森的诊断治疗范围涉及肺癌、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胃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等治疗领域。

据称,和顶级专家组所给出的治疗方案相比, 沃森肿瘤的治疗方案已达90%以上的符合度,逐渐成为肿瘤专家的重要智能助手。

“沃森其实就是一个国际多学科专家的肿瘤会诊意见。”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晓春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今年4月底其所在医院沃森国际肿瘤诊疗中心开诊并接诊第一批病人。目前已经接诊了256个病人,其中沃森肿瘤对33个病例给出的诊疗方案,与MIT专家做的治疗方案比对一致率是96.8%。 沃森是当前医疗领域应用相对成熟的智能机器人,也是全球最早进入临床的产品。

在张晓春看来,对资深专家而言,沃森肿瘤还是太年轻,其提供的方案更适合用于指导基层医疗机构对肿瘤规范治疗缺乏认知的医务人员。用沃森肿瘤培养年轻医生、带团队,尤其对非肿瘤科室的医生非常有用。

据了解,使用沃森肿瘤和沃森基因组学均需自费,沃森肿瘤价格是4500元/次,沃森基因组学为5000元/次。

本土化挑战

根据规划,沃森肿瘤今年底将进入中国150家三级综合医院。其在国内运营服务经销商除百洋智能科技外,还有杭州认知网络科技公司。

百洋智能科技首席营销官王必全透露,目前已经接到很多医院的合作意向,按照市龇从η榭隼纯矗医院引进速度和规模可能远超规划,实际引进沃森肿瘤的医院会在150-300家之间。

广受追捧的背后,其应用实效和商业化成果仍有待时间检验。

“还是本土化不足的问题。”张晓春说,沃森肿瘤提出的方案都是基于欧美国家的病例,尤其是MSKCC的专家的一些成功案例,而肿瘤治疗在人种、基因上是有差别的,沃森给出的治疗方案是否适合亚洲人群还有待研究。在药品方面,国内自主研发的肿瘤靶向药如果在欧美国家没有上市的话,暂时也未被纳入其认知系统中,这给中国医生的诊疗带来了一定局限性。此外,针对病情比较复杂的肿瘤患者,比如一些经过多线化疗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沃森肿瘤还不能很好地解决。

纳入本土化案例及数据是其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郭继军表示,IBM将会从帮助医疗机构提升绩效、基于国内医疗转型需求的层面出发,解决数据整合问题,并逐渐积累和吸收中国医生及研究人员的论文和循证研究成果。

但这并不容易。据了解,获取训练医疗人工智能所需的数据,主要是采用合作和并购方式,成本很高,数据来源的正当性也常受质疑。这一模式在国内开展起来可能颇具困难。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各医院系统并不相连,也没有统一规范的临床结构化病历模型标准,不同医院的病历书写存在差异,非结构化的数据导致很难做到高效率的大数据挖掘。而且,由于国内临床病历缺乏规范,不少临床实际治疗、诊断细节在病历中无法体现,此外,与国外患者离院后延续性的随访体系不同,国内患者离开医院失访率非常高,临床病历和高度碎片化的数据实际价值有限。

对于医院而言,引进沃森的成本也不小。张晓春并未透露具体引进费用,但据她介绍,沃森肿瘤软件不能直接在医院HIS系统运行,需要另建系统并单独设立专门的诊所。

而推广沃森产品,国内医务人员的培训不可或缺。“如果沃森在全国铺开,至少要训练一万名专业的肿瘤医生。”付钢表示,肿瘤科是非常专业的科室,具体对于每个病人在不同的治疗场景下,用好这一助手,需要与医生沟通互动并开展培训。

据付钢称,目前百洋已经筛选了500家医院,配备相应的医生培训工程。这将付出大笔的培训费用。

第2篇

三大优势支持东软健康医疗

刘保华:东软即将迎来成立20周年。20年来,东软发展成为国内民族软件产业的代表性企业。东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卢朝霞:关键是东软很专注。20年来,东软专注地做软件和服务业务,在行业中一直坚持持续发展,在业务涉及领域里坚持深耕原则,比如在医疗、电力等领域。东软认为创新固然重要,但专注更重要。

刘保华:东软正致力创新和转型,其中医疗信息化是很重要的部分。东软为什么选择做医疗信息化?

卢朝霞: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发展,医疗信息化近几年面临很好的发展机会,这是东软做医疗信息化的外因。从内因上看,东软在医疗卫生领域有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东软在社保信息化特别是医保信息化领域有很深厚的积累,在软件方面有一定优势。

第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和数字化的医疗设备关系密切。东软本身就生产数字化医疗设备。过去,这些设备是面向医院的,现在东软希望把这些医疗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个人化。基于专业医疗领域的积累,东软要实现这个目标相对容易。

第三,东软本身是做B2B的,很多电子商务也是在互联网上进行,具有提供B2B解决方案的基础,是东软转向B2C的优势。此外东软还具有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发出了多种移动互联网应用,涉及银行、电信和交通等多个领域,很多应用都基于东软的解决方案平台面向个人或企业提供信息或服务。

正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及行业解决方案的支持,东软在医疗信息化领域发展速度才能比较快。

刘保华:既然东软的优势这么明显,那么行动路线是什么?

卢朝霞:东软的路线就是建设健康城市。目前,东软为唐山、郑州、无锡、沈阳、都江堰、海南省澄迈县等20多个城市提供健康城市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的支持,构建起区域医疗卫生平台和区域的以物联网、互联网为核心的健康服务平台,拉动基层医疗组织能力的提升。

此外,东软还通过中国老龄委、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养老中心等机构,以及各个合作伙伴,将医疗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的服务对象延伸到家庭用户,进行家庭成员健康信息的监控和管理。

在东软的行动路线中,一方面以政府为主导,东软积极推动健康城市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是与机构合作,向家庭和个人推广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目前,健康城市计划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追求三方共赢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如何能让百姓、企业和政府各方从中受益?

卢朝霞:现在,我国政府正着重解决贫富差距、城乡差距过大的问题,正着手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对政府而言,健康城市计划能够帮助缩小城乡差距、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差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东软的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正是希望能够在医疗方面提升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层医疗水平,缩小城乡差别。

建设健康城市还可以降低整个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使居民少生病、不生病,或是病症较轻就可以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治疗,不必再到大医院花费很多钱治疗,也避免了浪费国家的医疗资源。这就可以减少政府对医疗费用的支出。

此外,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很大程度上需要加强慢性病管理。慢性病管理体系的加强,重点在日常健康指标的监控,避免把80%的钱都用到对20%的慢性病人的治疗上,能够使医疗资源和财政投入真正用到公共卫生支撑上。

从医疗行业看,通过建设健康城市、建立覆盖整个区域的多级医疗网络,可以有效平衡医疗资源。大医院的资源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支持小医院,也使大医院的资源最大化,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我认为新医改有两个最主要的改革目标:一是使大医院不要“过度医疗”,二是使基层医院的医疗能力提升。只有这样,才能既节约国家的医疗资源,又提升百姓的满意指数和健康指数。

刘保华:以色列在全国推广慢性病的预防管理系统,医疗机构根据人们的身体状况预测他在60岁以后会容易患哪些病,并且提醒他们事先预防。以色列的慢性病预防管理跟东软慢性病管理的理念有很多共同点,能否在我国推广?

卢朝霞:推广慢性病预防管理体系需要时机。目前我国的多发病主要是高血压和糖尿病。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2亿高血压病人和9000万糖尿病人。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没有进行药物治疗,三分之一的病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病,只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并且可能没有按时服药。这三种情况的病人都很容易出现病情加重。东软通过健康普查、健康教育、健康数据采集和监控,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病情并及时治疗,尽量避免病情加重。这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政府部门节省医疗费用、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东软的城市健康计划目标是让百姓、企业和政府三方共赢。近两年,东软集公司的力量全力投入到医疗卫生信息化领域中,加快进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以及市场拓展等。围绕新医改和健康服务,东软已经做了全面的准备并奠定很好的基础。

刘保华:健康医疗业务在东软的整个业务版图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卢朝霞:健康城市包含很多内涵,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东软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业务包括东软的医疗IT业务、政府的公共卫生、社保的医保业务、新农合等。东软将公司的品牌、技术、人力资源、行业解决方案等资源,全部整合起来推进健康医疗事业。

之所以倾全力推进健康医疗业务,是因为它是一个创新的业务,能够拉动东软的业务板块快速增长。它集合了很多业务部门的资源和创新成果,拉动了东软整体业务的创新和转型。比如,移动互联网事业部和电信事业部原本在思考电信运营商如何通过互联网转型为信息服务提供商,健康医疗信息恰恰是人们最关注的信息,远程视频医疗是3G时代最好的应用。

此外,在企业解决方案中,健康医疗服务可以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构建企业职员的健康管理体系。

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发展

刘保华:健身社交网站咕咚网推出了“终端+社交”的模式,您曾经说东软也想探索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运营模式,今天也展示了东软的健康终端以及后台的运营体系,并且表示希望能做成一个网站的模式。东软在整个商业模式转型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东软的转型正在一步步落实,很快你就会看到东软建立的熙康网。熙康网将和东软面向个人的健康服务融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类型的需求者,分成很多频道,例如健康锻炼频道、饮食频道、高血压频道等,还将建立社区讨论区,以便人们进行交流。

目前,熙康网正在测试,点击量约为10万次,有两个应用比较受欢迎,一是中医体质,二是乐活指数。人们通过这两个应用,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

东软希望将熙康网发展成一个社区类健康指导、健康服务、健康交友网站。这部分业务和东软的传统业务有所不同。根据市场需要,东软会考虑在栏目设置上体现更多的创新,目前熙康网正在筹划过程中。

刘保华:如果单纯做社区东软不一定有优势。东软的优势在于:东软有自己的产品,可以采用类似咕咚网的“终端+社交”模式,软硬结合的模式未来必然成趋势;东软还可以将健康医疗服务和社交网站整合起来。通过这两方面,东软的传统优势和新业务就能结合起来。

卢朝霞:对,这两方面东软的优势很明显。东软整合公司内部很多资源发力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业务模型,并且开始向B2C领域拓展。正因为可以整合内部各种资源,东软的投入相对较少,发展速度会比较快。

东软现在的布局有两方面:第一是健康城市计划。健康城市计划属于B2B的范畴。第二,当熙康网发展起来之后,东软就将业务直接扩展到B2C领域,并且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全国的大网络。

刘保华:东软健康城市计划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东软在云架构上要有很强的实力,一定得有独到之处。在这方面东软有哪些积累?此外,要运营一个覆盖全国的网络,一定要有数据中心布局,东软在这方面有何规划?

卢朝霞:在云计算方面,东软一直在进行超前的投入,专门设立了云计算研发中心,在云架构、云平台、云计算、云安全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积累。

2010年,东软与NEC合资成立了一个云计算公司。通过这种方式,东软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好的商业模式,并且进行了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

东软的一个分公司――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数据中心的建设,目前在大连、沈阳、成都、南海等东软的基地都设有数据中心。因此东软在建设云的物理平台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在云计算中心建设方面,东软还提供前端的服务,即呼叫中心业务。

从整体上看,东软已经具备了建设云计算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的能力。在物理架构搭建起来之后,东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将各个产品线和业务“云化”,变成真正的虚拟计算,按照虚拟化战略进行布局,建立可扩展的应用架构。在把现在的很多应用用“云化”进行实际推广,东软在技术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在扎实积累。

刘保华:东软最近收购了北京望海康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望海康信),收购目的是什么?东软在并购方面下一步有哪些规划?

卢朝霞:望海康信目前是医疗信息化行业里最好的ERP提供商,它为医院、卫生部门、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专业化的成本核算、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系统,即后台支撑系统。望海康信的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系统(HBOS)可以精准地跟踪每个手术用了多少配件、谁是主刀大夫、手术时间,以及医院床位的周转率等各方面信息。

以往,东软ERP业务主要是面向制造业,主要功能包括物流需求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能力平衡系统等。但医院的ERP更为复杂,既要核算类似手术材料的物流,又要核算人的成本,在这方面望海康信的HBOS表现非常出色。

东软希望借收购望海康信补齐东软面向医疗卫生健康服务全面解决方案,,使东软在医疗卫生健康服务领域的产品线更全面,满足东软客户的需求。

接下来,东软还会加大收购业务的力度,东软的收购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第一,使东软的业务更全面,使业务得以提升,产品功能更强大;第二,弥补东软现有产品线的缺失;第三,对方拥有的客户群可以弥补东软在市场方面的空白。

刘保华:东软的收购是倾向于应用方面还是在后台架构方面?

卢朝霞:东软是做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公司,在收购时考虑比较多的是从应用和围绕应用的支撑平台方面布局。

刘保华:东软未来向B2C方向发展,是否考虑收购B2C公司?

卢朝霞:虽然熙康网正在开发中,但是如果在这个领域哪家公司做得很好,能够让东软在相关领域迅速占领市场,东软不排除收购B2C公司的可能性,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公司。

刘保华:我认为东软最应该收购的是基于本地化服务的网站,而不是覆盖全国的网站,比如杭州的19楼网,在当地渗透率很高。因为目前的覆盖全国的健康类网站主要是提供新闻信息,用户黏性太低,应该加入一些与社区相关的内容,增加用户黏性。

卢朝霞:对。还有一个发展思路是与东软的健康城市计划相结合,东软现在就是这样做的。在互联网时代,东软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转变思维方式,通过收购或者合作形式,或许能让东软走得更快更顺利。

记者手记

传统IT厂商走到岔路口

“技术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信息产业每一次跨越式的发展背后都有强大的技术驱动。”诚如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所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许多传统IT企业的商业模式,让产品和服务变得互联网化、应用化。云计算、物联网技术,让传统IT厂商能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负载更多应用,并实现相互连通。传统IT厂商以提供技术和产品为中心的商业模式逐渐被打破,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商业模式。

站在IT历史发展的岔路口,像东软这样的传统IT厂商,产品和业务从B2B领域向外扩展,开始直接面对个人消费者,利用更多新技术为他们提供服务。

第3篇

2016年10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移动智能终端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承办的“2016移动智能终端峰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解读工信部国家发改委《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政策。乔跃山说, 在智能硬件产业全球化技术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面临不少挑战,比如同质化严重,单产品的标准、通信的标准、多产品之间的标准和应用范围都有所缺失,产业生态碎片化,互联互通的问题,为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今年年初,我部和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赛迪等机构成立了起草组,启动了专项行动的研究制定工作。在深入调研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基础上研究出台了专项行动。制定了全球市场战略超过30%、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的整体目标,并提出关键技术环节取得明显突破,建设创新平台创新目标。行动根据调研情况、目标以及工业智能硬件示范带动生产提升20%以上,并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应用方案。设置重点应用,以智能硬件产品创新、技术研发牵引应用提升,除此之外,行动提出标准开发、产品及应用检测、产品供给能力监测三大平台。解决重点产品高端化和增强服务能力问题,以服务消费类智能硬件的品类和增值性,增强符合行业标准的智能硬件产品。二,智能硬件要实现更多的感知交互等智能化功能,技术体系更加复杂,智能硬件技术在产业整体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关键性作用。三,强调重点行业领域的试点示范应用,推动智能硬件在健康养老、医疗、教育、工业等领域的融合作用,建立成熟可推广的解决方案,解决智能硬件在行业推广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三部分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后续的工作安排,一是支持关键软硬件技术开发,面向智能硬件领域需求旺盛的低功耗芯片和操作系统等基础技术环节,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开展关键芯片和软硬件开发,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推动我国软硬件系统协调发展,打造智能硬件产业生态。二是开展智能硬件试点示范区建设,在全国范围内选择若干区域,建设一批智能硬件试点示范区,引导智能硬件产业提升、系统集成技术开发能力。三是加强智能硬件标准设计,按照成熟一项、制定一项、推广一项的原则,制定关键技术标准,完善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快速衔接机制。支持面向标准复合型、软硬件协调产品解决服务,开展智能硬件国际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四是支持重点领域应用推广,按照人工智能实施方案和智能硬件专项行动中提出的主要应用领域,在交通、健康养老、医疗、教育、工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智能硬件推广工程。我们正在跟国家l计委、民政部正在测试一个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于健康养老产业的三年行动计划,现在正在文件的准备和部委间的签发阶段。为了保障上述目标的实现,推动产业协同,建设创新体系和完善产业生态,一是重点支持技术研发和重点示范,支持双创发展,资金应用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地方投入资源到智能硬件领域。二是在产业协同上,强调以标准和服务为抓手,着力加快产品和数据的互联互通,加快产品软硬件协调,提高产品用户体验,确保产品安全。三是在创新体系上,支持优势地区的地方性平台。四是在产业生态上,以第三方服务为主,从产业运行间为平台,加强对产业的生态化支持。我们希望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同咱们产业界的各位保持密切的沟通合作,形成推动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的合力,共同推进我国智能硬件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第4篇

【关键词】医疗 互联网 展会

一、参展展会

展览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广手段之一,在同一时间、地点使医疗器械行业的供应商和采购商集中到一起,使得参展商有机会与数万名观众面对面的洽谈,可以低成本结识、接触到高质量的采购商,直接了解采购商的需求、战略以及采购动向,从而省去拼命挖掘客户的烦恼。目前医疗器械行业方面的展览会,比较著名的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全球规模最大的MEDICA展会和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CMEH)。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举办,每年两次,每次参展厂家约2000多家,已成功举办60届;而MEDICA和CMEH面向全球市场,前者每年11月份在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后者每年6月份在上海举办。展会参与者一般由政府、医疗器械厂家、风险投资商、国内外名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意向客户和商组成。

运营初期公司会每年参展全国医疗器械展览会和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以及一些地方省市举办的医疗器械展会,中后期全面参展MEDICA展会,作为加深市场了解、挖掘中外潜在客户和进一步推广产品的重要平台,达到供需关系互动和学习发展经验的目的。

二、权威认证

针对潜在客户(医学院及医院购买决策者),公司的最优策略是争取领域内的专家认证,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的推广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会议推广方式

公司以资助参展的方式,参加医疗器械行业会议和专业性学术会议,如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等。由于会议参与人士系同行业内资深研究集群,参与会议是新产品或技术获得行业知名度的有效途径。因此脑睿智的会议推广,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知名度,寻求权威认证并扩大意向客户。该方式重点性强,销售费用适中,环节少,时间短,是公司必选的方式。

(二)专家推广方式

公司以知名医院和知名专家或教授为推荐人,利用知名医院和知名专家或教授的关系,拓展各级医院医学院专家和科主任关系形成的网络群体更利于意向客户的形成。

(三)研讨会方式

公司将定期举办或参与医院沙龙和各种学术研讨会、推广会,与广大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医学前沿问题。通过交流,公司能更好地树立产品和品牌形象,同时收集大量信息,用于指导新产品的开发应用。

三、媒体推广

(一)杂志软文

公司所采用的杂志广告一般包括学术杂志和医疗器械专刊杂志。学术杂志如《医疗影像》,受众是医院及医学院的专家群体,是医疗器械的直接使用者,广告策略更倾向于功能性的阐述;医疗器械专刊杂志如《医疗器械大全》和《医疗器械装备》等,面对的是全国的医疗器械经销公司,广告策略更倾向于产品概括性描述和有吸引力的商务条款的解释。

(二)邮件及电子邮件

公司将通过书面或电子信函保持企业与客户间的信息传递。每次有新产品型号或新功能出现后,公司会制作产品宣传彩页并以邮件或电子邮件形式发给用户或经销商。除了由公司销售人员派送外,还会根据公司销售档案将新彩页邮寄给已有用户和潜在用户,然后由销售助理进行电话跟踪,寻找销售机会。

第5篇

东软医疗软硬并举

在医疗领域,东软是个“全能型”选手,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在国内医疗业,东软是目前惟一一个如此“全能”的高科技企业。但是媒体尚无对东软医疗的全面报道,以至于东软医疗像个“谜团”,很多人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些人不知道作为一个软件企业的东软还能生产CT;还有些使用过东软CT等医疗设备的业内人士,不知道东软还能提供医疗卫生的全套IT解决方案。

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到了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卢朝霞教授,希望能全方位解读东软医疗,并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的东软医疗。

缘起:第一台国产CT

东软进入医疗设备领域要追溯到1995年。卢朝霞给记者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早在1988年,沈阳某家医院花50万美元进口了一台CT机,组装后开机时出了问题,国外厂家的人一直没有维修好,一直闲置,成了“植物人”。有一天,沈阳卫生部门对外张贴了“招贤红榜”,试图将其维修好,而当时的东北大学的两位年轻教师郑全录、李甲递前去揭了榜,结果花了不到90天的时间就把机器修好了。从这以后,东北大学校领导就提议:“你们能修好CT,那么你们能不能研发和生产CT?”

1990年,东北大学成立了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开始了国产CT的研究与开发,1994年6月,由东北大学研制的CT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技术鉴定,但要作为一个产品生产出来再销售,还有很长的过程。1995年11月,东北大学为了推动一直在校园里孵化的CT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并解决他们后续发展资金问题,决定将东北大学计算机影像工程技术中心并入东软。东软从此开始投入研发力量,最终于1997形成了能够在市场上销售的CT产品。

1997年,东软医疗所生产的第一台国产CT获得国家生产许可,成为中国惟一能够生产CT的民族医疗企业,使我国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第四个能够生产全身CT的国家。CT是现代医院必备的诊断装置之一,技术含量极高。在东软之前,全球只有3个国家的6家公司具备CT扫描装置的研究与生产能力。我国市场被几个跨国公司垄断,东软医疗的崛起彻底打破了上述落后被动的局面。

“东软对我国大型医疗器械的贡献就如同通信行业的华为。”卢朝霞如是说:“东软CT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打破了国外垄断的局面,使CT价格大幅度下降。” 东软CT率先在业内通过了FDA和CE认证,使中国研发和制造的CT机以及后续研发成功的核磁共振等医疗设备成功出口到美国、欧洲、中东、南美、非洲等5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国产大型医疗设备从无到有、从国内市场到全球市场的质的飞跃。东软不仅有能力冲破CT等医疗设备关键技术的国际封锁、突破市场垄断,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依靠自主创新获得产业化成功、实现国际化的跨越式发展,并为中国医疗产业国际化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

作为计算机软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数字医学影像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建设单位,东软在CT之后继续研制彩超、数字X光机、核磁共振等其他医疗设备,目前已具备10大类55种产品。2009年5月26日,东软自主研发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在沈阳研制成功,并获得了美国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生产并面向国际市场销售PET的公司。

每年,东软医疗都盛装出席国际上最大的医疗器械专业展RSNA(北美发射学会年会)以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作为中国本土厂商,东软推出的CT、核磁等大型医疗设备引起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国际和国内医疗市场的重要力量,在大型医疗器械领域,惟有东软可以与GE、西门子、飞利浦等跨国公司厂商相抗衡。

发展:软硬并举

东软医疗在把硬件(医疗设备)做大做强的同时,医疗软件也在同步发展,软硬并举,力争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据卢朝霞介绍,东软医疗软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是面向大医院做HIS。从最初的门诊收费系统,发展到后来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住院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库房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连数据库都是东软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是东软医疗的早期典型客户,当时东软用适合的软件、适合的硬件,为中国医大盛京医院架构了一个投资少却很有效的系统,院长每天都能看到收入情况、经营情况、库存状况等。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也是东软最忠实的客户之一,东软每年都给他们的系统不断地扩展,增加新的功能。

第二是社保。东软是在全国最早涉足社保系统的软件公司之一,早在1994年,东软就在辽宁省抚顺市做社保系统,当时还社保业务还没有设置个人账户,而是由企业统一交费、差额拨付,东软在对大力业务和政策研究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第一个面向社保个人账户管理的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1996年,东软获得了辽宁全省社保系统,并在河南洛阳市和太钢、本钢成功实施社保系统;1999年,东软作为骨干研发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的研发和项目管理工作。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核心平台”,东软在社保行业“五险合一”的解决方案涵盖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及企业补充养老保险。2000年5月,劳动部推出“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之后,东软相继为全国各地上百家社保用户实施了核心平台。

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东软在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名列第一,中心城市社保用户数已达200多家,实施医保的医院和药店数达15000家,其中,中大型医院有300~400家。

第三是以社保系统推广应用为机遇,大范围实施HIS、PACS等信息系统。由于社保的医疗保险系统要和医院端进行接口,东软就做了医院端的系统,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HIS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由于很多医院都购买了东软的CT等医疗设备,他们要把影像管理起来,这就为东软医疗带来了PACS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基于一些偏远地区医院客户的需求,东软以北京天坛医院为会诊中心,广泛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让更多的偏远地区的医院客户享受到一流医院的资源。

创新:剑指“新医改”

面对“新医改”3年内投资8500亿元的市场机会,东软相识而动,并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009年2月,东软集团针对国家即将推出的“新医改”政策,成立了跨业务单元和部门的“东软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用以协调和推动公司医疗卫生业务的研发和市场工作。4月19日,东软在深圳“医疗春季会”上,推出了面向“新医改”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东软此次推出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以“服务医改、惠及民生”为宗旨,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卫生数字字典为标准,形成覆盖医药卫生信息化全过程的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服务体系解决方案、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方案、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解决方案,为主管政府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提供高性能价格比的数字医疗设备、软件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据卢朝霞介绍,东软此次的医药卫生全面解决方案有如下特点:第一,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推出医疗设备包(CT/CR/DR/数字肠胃/高频X线机/黑白超声/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提升基层卫生机构基础设施能力;第二,面向基层和偏远地区医院提供的普及版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可以提升基层医院诊疗能力,基层医院也能看好病,缓解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第三,推出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基于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健康档案提供高可靠性技术支撑;第四,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可实现全民,全生命过程的高质量医疗服务;第五,区域(社区)卫生解决方案,为少生病、易看病、看好病、少花钱提供支持;第六,基础药物管理解决方案,对基础药物的供应、配送和使用进行全过程监管,使老百姓真正享受到药品降价带来的实惠。

据介绍,针对新医改,东软在组织架构方面的准备还是比较超前的。首先,东软在去年就把医疗软件从原来的政府事业部分拆出来,成立医疗软件事业部,因为医院管理系统有其特殊性,与政府其他业务是不同的。其次,把原来隶属于软件产品事业部的PACS分拆出来,划归到医疗软件事业部。第三步,新医改之后,东软在今年5月将医疗软件事业部并入到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让医疗软件、医疗服务与医疗设备和数字化医院整体建设有更加紧密的结合。

东软成立的“医疗卫生业务发展中心”,横跨多个事业部,卢朝霞本人亲自担任此中心的主任。譬如区域医疗卫生业务,它既与政府相关,又与医院相关,还与电信运营商有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跨业务部门的、综合的机构来运作。业务发展中心加强了东软对医疗行业的投入,并统一进行客户分析、市场运作、解决方案整合以及售后服务。

“东软看好医疗卫生市场发展前景,同时也看到竞争的激烈,为此,东软已经在组织、策略、研发和市场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整合了自身在数字医疗设备、医院信息化、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和服务实践,为新医改方案的实施和落地提供切实的实现手段和技术保障。”卢朝霞说。(更多医改和信息化专题报道请参考计世网:省略w.省略/topic/20090327/index.shtml)

采访手记:

终结HIT作坊式时代

中国的卫生IT产业缺少“重量级全能选手”,活跃在中国卫生行业的IT公司大都规模不大,属于一种小而散的作坊式经营模式。东软或许是中国HIT产业作坊式时代的终结者。之所以下如此判断,原因有三。

首先,东软就是做IT服务起家的,擅长IT服务。东软积累了金融、电信、政府、电力等大量国计民生关键行业的客户服务经验,对于行业客户需求的理解和响应,是东软进入任何一个行业最雄厚的资本。

其次,软硬兼备,产品线最齐。在医卫行业,它既能生产大型医疗设备,又能提供从公共卫生到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以及远程医疗的全套解决方案。

第6篇

【关键词】国密 运营商 移动支付 UIM 蓝牙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7.02.015 中图分类号:TN918.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7)02-0074-05

引用格式:郭建昌,姜奎. 运营商发展国密UIM卡技术探讨[J]. 移动通信, 2017,41(2): 74-78.

1 引言

一场始于美国东部的大规模互联网瘫痪于2016年21日席卷全美,美国公共服务、社交平台、民众网络服务器等遭到空前网络攻击,半个国家的网络几乎陷入瘫痪。本次网络瘫痪不仅规模惊人,而且对民众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带来的损失超过数千万美元。近期类似的信息安全事件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的重点战略。

智能卡作为接入运营商网络的鉴权工具以及承载各种应用、数据的安全载体,已经成为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智能卡领域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就是采用各种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及运算。一直以来,我国长期沿用国际通用的密码算法(如DES、3DES、RSA、SHA-1等)体系及相关标准,近年来国家密码管理局先后了一系列由我国自主研发的国产商用密码算法(包括SM2、SM3、SM4等)体系及相关标准,并在相关领域进行试点推广。

近日,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了24项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国家标准,其中《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1]、《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芯片安全技术要求》[2]、《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3]、《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4]、《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5]等多项标准与智能卡行业有密切关联。

随着“互联网+”战略的逐步落地,各行各业之间的融合也日益加深,目前运营商均在推动利用手机终端和UIM卡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包括金融支付类、身份识别类、门禁考勤类、公交一卡通类、医疗卫生类、社保健康卡、EID等,这与国密算法的应用领域不谋而合。运营商基于现有UIM卡产品实现国密算法,既减少对国际算法的依赖性,抵御现有的国际算法攻击风险,可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产品,又符合国家针对信息安全相关政策的要求,提高行业自主可控能力,更加有利于占领市场先机。

本文介绍了运营商实现国密UIM卡产品的实现方法,对不同的实现方式进行了对比验证,并结合目前的产品推广现状提出了实现方案建议。

2 原理

\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是一种复合型电信智能卡。卡片以UICC多应用平台为基础进行构建,引入了Java Card虚拟机(JCVM)[6]、Java Card运行时环境(JCRE)[7]、Global Platform运行环境(OPEN)[8]、非接触框架(Contactless Framework)等多类应用的运行环境,从而实现了多个维度的“一卡多应用”。具体来说,运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可以在一张UICC上同时支持接触式应用、非接触应用、电信应用(NAA,如UIM、USIM)、非电信应用(如安全域、金融支付类应用、身份识别类应用、门禁考勤类应用、公交一卡通类应用、医疗卫生类应用、社保健康卡应用等),实现多类应用并存的业务需求,所有应用均采用Java Applet方式实现,是一种可以应用于跨领域业务的电信智能卡。

运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架构如图1所示,主要由底层架构和应用层组成,其中底层架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硬件层:UIM卡用于同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物理接口,包括ISO7816接口[9]、SWP接口[10]、蓝牙接口等。

(2)COS层:提供内存和文件等基础管理,实现虚拟机和安全机制,实现底层传输协议及命令分发、APDU指令处理,并实现多个应用间防火墙等,为上层提供基础的逻辑处理机制。

(3)应用基础能力层:负责为UIM卡应用层的各种卡应用程序提供在卡内容下载、安装、删除的管理和存储等服务,并实现用户卡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指令报文,以及包含鉴权和加密机制的安全信道会话机制。实现GP应用管理、空间管理、生命周期管理,为UIM卡提供了与终端进行交互的应用工具箱能力(包括Setup Menu(菜单显示)、Display(信息显示)、Get Input(信息输入)、Send Short Message(发送短信)、Set Up Call(拨打电话)等)。

(4)应用API层:为UIM卡应用层的各种卡应用程序提供基本调用接口,包括Java Card API、UICC/USIM API、GP API、HCI API等。

应用层则包括基础功能需求应用(电信应用、CRS、CREL、JCPM等)、安全域(为安全隔离发卡方和应用提供方而创建的具有密钥和卡内容管理功能的特殊应用)以及各类可动态加载或预置的具有复杂处理逻辑的用户卡应用(如金融支付类应用、身份识别类应用、门禁考勤类应用、公交一卡通类应用、医疗卫生类应用、社保健康卡应用、EID应用等)。

本文提到的国密UIM卡产品实现方法,主要是针对COS底层架构中的应用API层进行改造,实现国密算法API供应用层调用。

3 国密UIM卡产品实现方式

目前国密UIM卡产品主要有如下几种实现方式:

(1)在现有的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

(2)在现有的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和蓝牙芯片;

(3)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

(4)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同时增加蓝牙芯片。

3.1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

该方案主要是为了解决运营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产品不支持国密算法的问题,基于现有移动支付UIM卡增加国密芯片。现有移动支付UIM卡底层COS调用国密芯片提供的国密算法接口,提供给应用层供Java Applet使用,这样加载在移动支付UIM卡上金融支付类、身份识别类、门禁考勤类、公交一卡通类、医疗卫生类、社保健康卡等领域的Java Applet应用就可以支持国密算法。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1)卡片需重新设计封装;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需修改,增加与国密芯片交互接口,同时增加对外提供给Java Applet的国密算法接口。

该方案的优缺点:

(1)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成熟度较高,对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改造较小,COS开发和测试难度较小;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与国密芯片交互为私有接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性能比直接调用国密芯片底层算法接口慢;

(3)卡片重新设计封装额外增加成本,且周期较长;

(4)未解决目前不支持Open Mobile API终端无法通过客户端访问UIM卡上的Java Applet问题。

3.2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上加载国密芯片和蓝牙

芯片

该方案基于3.1节的方案额外增加蓝牙芯片,为了解决部分终端不支持Open Mobile API,无法通过客户端访问移动支付UIM卡上的Java Applet的问题。增加蓝牙芯片后,手机终端可通过蓝牙接口与移动支付UIM卡进行通信。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1)卡片需重新设计封装;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需修改,增加与国密芯片交互接口,同时增加对外提供给Java Applet的国密算法接口。

该方案的优缺点:

(1)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成熟度较高,对于原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改造较小,COS开发和测试难度较小;

(2)现有移动支付UIM卡COS底层与国密芯片交互为私有接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且性能比直接调用国密芯片底层算法接口慢;

(3)卡片重新设计封装,额外增加成本,且周期较长;

(4)增加两颗芯片后卡片封装受限,无法封装成Mini-UICC(4FF)形态,在目前卡槽设为Mini-UICC形态的终端上无法使用;

(5)终端与UIM卡进行蓝牙交互目前暂无标准协议接口,且目前终端与卡片进行蓝牙交互成熟度不高,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3.3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

该方案主要是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的国外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UIM卡底层COS可以直接调用国密芯片提供的国密算法接口,提供国密算法API给应用层供Java Applet使用,这样加载在移动支付UIM卡上的金融支付类、身份识别类、门禁考勤类、公交一卡通类、医疗卫生类、社保健康卡等领域的Java Applet应用就可以支持国密算法。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需基于国密芯片实现原移动支付UIM卡产品所有功能,同时将国密芯片提供的国密算法接口改造成可供应用层调用的国密算法API接口,其中国密算法API调用流程如图2所示。

安全应用调用国密算法API的流程说明如下:

(1)获得移动支付UIM卡算法能力:调用安全应用的客户端软件使用移动支付UIM卡的基本命令,获取移动支付UIM卡上的算法能力,该命令和移动支付UIM卡上的安全应用无关。

(2)返回算法标识:移动支付UIM卡操作系统通过算法标识返回移动支付UIM卡支持的算法能力。如果载体不支持国密算法,流程结束;如果支持国密算法,转步骤(3)。

(3)调用安全应用接口:如果移动支付UIM卡支持国密算法,调用安全应用的客户端软件调用移动支付UIM卡安全应用的命令接口。移动支付UIM卡安全应用收到调用命令后,根据命令进行处理。

(4)调用国密算法API:如果该命令的处理需要使用国密算法,通过移动支付UIM卡操作系统的商用密码算法API进行调用。

(5)返回算法调用结果:国密算法API被调用后,进行算法处理并向移动支付UIM卡上的安全应用返回算法处理结果。

(6)返回应用调用结果:移动支付UIM卡上的安全应用处理算法结束后,向客户端返回调用结果,流程结束。

该方案的优缺点:

(1)COS开发测试难度较大,需在新的芯片平台进行功能移植(包含移动支付UIM卡架构中所有功能)以及完整的产品化测试;

(2)卡片无需重新设计封装;

(3)未解决目前不支持Open Mobile API终端无法通过客户端访问UIM卡上的Java Applet问题。

3.4 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采用芯片替换为国密芯

片,同时增加蓝牙芯片

该方案基于3.3节方案增加蓝牙芯片,手机终端可通过蓝牙接口与移动支付UIM卡进行通信。

基于该方案现有移动支付UIM卡需进行如下改造:

(1)需基于国密芯片实现原移动支付UIM卡产品所有功能;

(2)卡片需重新设计封装。

该方案的优缺点:

(1)COS开发测试难度较大,需在新的芯片平台进行功能移植、功能及产品化完整测试;

(2)卡片重新设计封装,额外增加成本,且周期较长;

(3)终端与UIM卡进行蓝牙交互目前暂无标准协议接口,且目前终端与卡片进行蓝牙交互成熟度不高,可能存在兼容性问题。

4 密UIM卡产品实现方式对照

目前国密UIM卡产品实现方式对照结果如表1所示。

5 结束语

运营商发展国密UIM卡产品需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实现方式。在目前终端与UIM卡交互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方案三,将现有移动支付UIM卡芯片替换为国密芯片。

参考文献:

[1]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20276-2016 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嵌入式软件安全技术要求[S]. 2016.

[2]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22186-2016 信息安全技术具有中央处理器的IC卡芯片安全技术要求[S]. 2016.

[3]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32918-2016 信息安全技术SM2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S]. 2016.

[4]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32905-2016 信息安全技术SM3密码杂凑算法[S]. 2016.

[5]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B/T 32907-2016 信息安全技术SM4分组密码算法[S]. 2016.

[6] Oracle. E25256-01 Java Card 3 Platform Virtual Machine Specification, Classic Edition Version 3.0.4[S]. 2011.

[7] Oracle. E18985-01 Java Card 3 Platform Runtime Environment Specification, Classic Edition Version 3.0.4[S]. 2011.

[8] Global Platform. GPC_SPE_034 Card Specification Version 2.2.1[S]. 2011.

第7篇

1.基于2.4G频段的RF-SIM技术RF-SIM是一种新型的移动支付技术,它使用2.4GHz频带实现无线通信。这一技术的优点在于将RFID模块、天线和应用模块全部集成在SIM卡中,用户只需要更换SIM卡即可使用移动支付功能。从成本和控制角度来说是移动支付的最佳选择。这一技术是我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并具有数据传输稳定,存储容量大、安全性高、功能开发完善等优点。这种技术前几年曾风行一时,中国电信、中国移动都依托此技术开发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RF-SIM技术最成功的应用案例就是深圳地铁的“深圳通”卡,只需要更换手机SIM卡,而无需更换手机就可以实现完整且安全的移动支付功能,目前,深圳通拥有80万左右的用户。然而,这一技术并没有得到各大金融机构和银联的支持。原因在于银联现有的金融机具和行业应用较少用到2.4G频段,银行、公交等主要行业的POS机都不支持这一频段,而POS终端的改造和更换需要巨大的成本。另外,从安全角度来说,2.4GHz片段的通信范围比较大,机卡之间的感应范围理论上可以达到十几米,因此,对于支付安全方面的担忧也是这一技术没能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之一。

2.13.56M频段的RFC技术方案NFC技术是一种主要用于移动设备的近场识别和互联技术,使用13.56Mhz频段实现通信。其特点就是把RFID读卡器与智能卡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可以直接利用各种现有的RFID基础设施,非常适合手机移动支付使用。手机通过内置的NFC芯片,可以实现非接触式交易的功能,并通过SIM卡来实现身份鉴别等安全功能。简单地说,NFC芯片既可以当做传统的非接触式IC卡,实现公交卡、门禁卡的功能,也可以当做微型的POS和读卡器,实现与老式IC卡之间的读卡和交易功能。NFC方式目前是技术最成熟的方案之一,并且得到了银联的认可和推广,但NFC方案最大的问题在于需要定制手机终端,没有NFC芯片的手机无法支持这一功能。而且由于核心专利被日本索尼公司所拥有。技术壁垒和巨额专利许可费用的问题是近几年来NFC技术一直无法得到大规模推广的原因。

3.银联和运营商统一技术标准,共同推动NFC方案技术标准不统一是长期以来手机支付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主要集中在13.56MHz和2.4GHz两种频率之争。采用13.56MHz频率的NFC方案需要定制手机终端,而用户更换终端成本以及相关产业链的不成熟阻碍了NFC的推广;2.4GHz方案不用更换手机终端是主要优点,而且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但2.4GHz技术的缺陷主要是非传统行业标准,POS终端需要改造、通信范围过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2012年12月,央行的《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技术标准》最终明确推行13.56MHz的NFC技术标准。2013年,中国银联提出了协调产业链各方的利益,推进产业链各方全面合作,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的盈利模式:运营商提供租赁空间,资金走刷卡POS机网络,三方就移动支付收益的分配也达成一致:银行及银联延续传统POS机时卡行、收单行及银联手续费7:2:1的分成比例,而运营商可以对使用移动支付平台的银行及特约商户收取一定的租金。这样就解决NFC技术方案得到发展的最大障碍,移动支付的前景逐步看好。

二、NFC技术方案的实现

NFC技术方案的实现依赖于以下几个重要的模块:首先必须有完善的技术规范: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协议技术规范、数字协议技术规范和活动技术规范:这些技术协议用以实现设备之间通信和保障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次必须有合适的终端设备,包括NFC芯片,手机终端和POS交易终端。最后是涉及银行的资金账户和涉及SP的电子钱包账户,以及相对应的身份认证规范,以保障资金和交易的安全。

1.NFC技术方案中的硬件基础(1)POS终端基础NFC支付首先需要大量符合标准的POS,由于NFC技术和银联“闪付”POS都使用13.56M的无线频段,所以可以在支持金融IC卡“QuickPass闪付”功能的POS上完成支付。2011年启动的金融IC卡推广工作同时带动了POS的快速改造升级。数据显示,在中国银联和各商业银行的大力推动下,银联已在全国范围内完成约200万台非接触POS终端改造,未来几年将支持NFC的“闪付”终端改造将达到400万台左右。(2)移动终端支持NFC服务的移动终端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没有受理终端,所有的移动支付都无法进行。从使用者的角度来看,NFC手机在应用中可以有三种模式:①读卡器模式:可以读取IC卡信息,RFID标签等,实现个人POS终端应用。②智能卡模式:可以实现闪付、小额交易、模拟交通卡、门禁卡等应用。③点对点模式:可以无线和蓝牙配对等应用,实现“当面付”等功能。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推出了集成NFC芯片的手机。

2.NFC技术方案中的软件基础(1)身份认证机制为了解决交易中的身份认证机制,NFC手机需要两大功能模块:SE和SP。SE是身份认证模块,用以实现客户身份的认证、认证信息的加密和传输,按照中国移动的NFC-SWP方案,SE模块被放在SIM卡上:身份的认证通过运营商的SIM/UIM卡完成,SIM卡和手机上的NFC芯片通过C6单线进行通信,用于放置各种不同应用的钱包数据,这也是银联主推的方案。而SP则是各商户的应用,各SP的密钥都存放在SE里面,而不是在手机上的NFC芯片中,各SP可以共用一个电子钱包账户,也可以分别拥有自己的电子钱包账户。简单的说,这种模式就相当于银行的私人保险箱服务。运营商的SIM卡就相当于金库,金库的钥匙和管理掌握在运营商手里,客户只有通过SIM卡完成身份验证后才能进入金库。金库里还有很多加锁的保险箱,供各商户(SP)租用,保险箱的钥匙掌握在各商户(SP)手里,运营商也开不了保险箱,不同的商户即使进了金库也只能开自己的保险箱,开不了别的商户的保险箱。(2)资金账户机制NFC移动支付对应的资金账户可以属于银行也可以属于运营商,通行的做法是在SIM卡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电子钱包”区域,“电子钱包”将用户的常用的各种实体卡(如银行卡、公交卡、校园卡、会员卡等)电子化,分别作为不同的SP封装在SE中。这样用户使用NFC手机即可对不同的SP进行电子现金充值、商户闪付交易以及银行远程账户交易等。并且,用户需要使用运营商定制的专用手机SIM卡,并需要和银行联网加载银行账户。但出于安全的原因,目前还不建议客户使用“电子钱包”进行现场大额交易。

3.NFC手机支付的安全性问题从用户角度而言,他们首先关注的除了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支持移动支付的商户数量之外,最主要的技术手机移动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对于移动支付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NFC协议规范所规定的传输范围比RFID小得多,传统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技术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这一技术要求给NFC带来了一个关键的优点。NFC刷卡手机支付需要在小于0.1M的范围内才能通信,并且只能点对点的通信,这保障在移动支付通信时数据传输的高度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减少了被盗刷的可能性。除了设备的安全性之外,手机支付中账户的安全性也有足够的保障,NFC账户交易的安全是基于人民银行PBOC2.0标准和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系列行业标准,采用中国银联和中国金融认证中心提供的证书体系,充分保障了账户本身和使用过程的安全。手机中的电子账户并不是向公交卡的那样刷卡即付,而是凭密码消费。如果手机丢失,客户只需及时向银行挂失银行卡,并向运营商挂失SIM卡,即可确保银行账户和手机电子钱包账户的安全。

4.影响NFC手机支付发展的因素目前国内电子支付领域使用NFC技术拥有比较成熟的技术标准,并具备识别速度快、交易符合安全距离等特征,但仍然有许多障碍限制了手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1)发展用户成本高昂虽然NFC芯片的制造成本很低,但由于用户需要更换手机才能使用NFC功能,所以用户转化成本比较高。据统计,手机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人均持有周期约为两年左右。用户如果想要使用移动支付功能的话,不得不去更换带NFC功能的手机,这就造成了用户由于考虑成本问题,不会大规模的更换手机。(2)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周期比较长据相关调查统计,把传统用户从现金支付吸引到信用卡支付上,用了将近10年时间。而用户从银行支付转化到移动互联支付,更加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实现。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习惯改变需要的时间周期会大大缩短,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推广方案,等待时间仍然会很漫长。相对手机支付几年来的步履艰难,2014年初由阿里和腾讯主导的打车软件大战在短短三个月里,迅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在这一方面,运营商和银行在业务创新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做。但在NFC手机大规模使用之前,完成这个转化仍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成本。(3)对账户安全的担忧影响移动支付的推广此前,运营商的一些短视的做法影响了客户使用移动支付的信心。手机用户对垃圾短信和短信诈骗的担忧,是阻碍手机支付发展的首要原因,大多数手机用户都遇见过莫名其妙的被定制服务扣费的问题。担忧SP商户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性对客户进行强行消费,会极大地加重对移动支付的抵触心理,致使用户不愿意通过移动网络发送手机或银行的账户信息。其次,安全技术的发展是否能保障网上购物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手机病毒和木马的泛滥和大多数普通客户对计算机安全知识的缺乏,使消费者不愿用手机参与网上购物。特别是在移动支付中,订单、密码等信息都是以无线的方式发送,一旦信息被截取,那么消费者账户安全将得不到保障。在支付过程中,无验证则不安全,严密验证则过于麻烦,繁琐的操作流程会使用户放弃使用移动支付业务,还不如直接用手机银行来支付。最后,是对身份信息泄露的担忧,最近,有媒体披露出NFC手机只要靠近IC信用卡无需知道密码就可以读出最近的十笔交易记录。之后几家相关银行纷纷出来辟谣,说读出的交易信息只有部分并非全部,而且不会造成银行资金的盗用。尽管如此,但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毕竟是不争的事实。在当前信用卡诈骗频发的严峻形势下,谁能保障不法分子不会使用部分个人信息就能实现诈骗犯罪行为呢?IC卡设计和推出的时候,NFC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对IC信用卡的安全仍然需要作出改进。(4)移动支付和商户信用体系方面的法律不完善没有法律的保护,消费者必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移动支付是完全虚拟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物理上的消费凭证。当系统发生错误时,如何保障消费者的资金安全?这种担忧心理使得消费者不能放心地使用移动支付,影响了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推广。

三、移动支付在银行业务创新中的应用

移动支付是金融领域的一次重要的创新,必然会造成市场的重新分割与利益的重新分配,直接关系到运营商,银联,银行等产业链各方的切身利益。在移动支付上抢占先机已经成为了大多数银行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各大银行均推出了自己的移动支付产品,比如手机银行、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等,据统计,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手机银行应用多达百余款。在手机银行客户端的累计下载量统计中,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端下载量位居前五名。既然如此,银行为什么还要和运营商一起加入手机移动支付的阵营呢?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对人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当今社会,人们可以忘记带钥匙,忘记信用卡,甚至忘记带现金,但绝对不会忘记带手机。所以在手机移动支付方面,运营商和银行都可以成为主导者,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两者之间是竞争还是合作的关系。如果银行仅仅把目标放在“支付”上面,希望能直接从银行账户完成支付行为,甚至用自己的非接触IC信用卡替代服务提供商的储值卡(地铁、公交卡)为目的,那么和运营商、服务商之间只能是竞争的关系。而这些企业在各自的行业范围内占据主导地位,可能挤压银行的空间,让银行在移动支付上步履维艰。”所以对于银行来说,抢占手机移动支付市场的关键并不在于支付环节的创新,而在于未来个人资金账户与移动终端的进一步融合带来的巨大商业机会。所以,银行想要在手机移动支付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必须把目光放在交易之外,找到一种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商业模式,不能简单地让移动支付成为手机银行和账单支付的延伸。银行不必与运营商、服务商竞争“交易支付”环节,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为客户提供一个安全、可信赖的资金管理环境。利用消费者对银行系统专业性的信任,并通过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将这种信任扩展到移动支付领域。把自己的经验、市场渗透力和品牌认知度带到移动支付领域。尽力成为合作运营商电子账户的入口银行,并尽力争取服务提供商的收单、结算业务,以及培养新兴富裕客户群的消费习惯和品牌忠诚度,从而影响和引导客户的消费习惯,先一步抢占市场,带动传统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借移动支付的创新来做大银行的传统业务。

1.选择正确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正确的战略合作伙伴至关重要:良好的移动支付基础设施,不但能快速整合移动支付系统、而且还能支持移动营销。目前,中国移动通过与中国银联的合作、已经在这方面走在了其他运营商的前面,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在功能上已经支持400多项日常开支及账单应用,包括水、电、燃气、暖气等,并覆盖了全国95个大城市。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与银联的合作方面已经落后。在与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与业务推广方面,银行及合作伙伴可以通过共同开发和共同营销,分摊研发费用,整合社会资源,达到双方共赢的目的。

2.设计产品方案和推广计划想要在移动支付领域先人一步,对于银行来说,创新产品是关键所在,运营商只提供身份的认证和电子钱包的支付,而银行除了做好电子钱包的充值和账户管理之外,创新有特色的产品,是打动服务提供商的关键所在。

(1)针对公交地铁等公共设施服务商的推广思路当前,对于手机移动支付,最广泛和最容易得到推广的业务就是和公交地铁等公共设施服务商合作的售票支付业务。在这些服务中,运营商需要做的很简单,无非是手机钱包的闪付和提供对老式交通卡的兼容。而商业银行如果仅仅着眼于资金的充值,而没有自己特色的话,很容易就陷入产品同质化的怪圈,泯然众人。那么,如何做出自己的特色呢?就电子钱包充值一块而言,银行可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除了普通的资金充值之外,还可以开发自动充值和自动对账等功能,当电子钱包资金少于限定值后,自动从约定账户扣款充值。扣款金额可以由客户指定;同时,可以为客户提供详细的充值和消费的明细对账单,解决客户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担忧。同时,银行还可以在地铁站周边发展支持银联闪付的商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让客户可以方便的使用手机移动支付购买小额商品。并对电子钱包的支付制定上限,一方面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另一方面引导客户养成“小额支付走手机电子钱包,大额支付走手机银行”的消费习惯,借手机移动支付的东风发展银行自己的电子银行业务。同时,借与中国移动的战略合作优势,争取让电子钱包的充值只绑定或优先绑定固定的银行账户,达到排他性的目的,抢占市场份额。或者与运营商、设备商携手,推出银行定制NFC手机,并与揽储、理财和黄金等销售进行捆绑,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客户采取赠送或换购方式赠送NFC定制手机,通过和运营商共同分摊产生的营销费用来降低运行成本。另外,可以借助与运营商、服务商在移动支付上的合作优势,以及周边商铺布放闪付终端的机会,积极营销收单、信用卡、存贷款等银行传统业务,促进传统业务的增长。

(2)针对医院、社保等社会服务商的推广思路除了公交地铁等公共服务企业以外,NFC移动支付的另外一个潜在市场领域是医疗行业。目前银行和医院合作推出的“银医通”类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银医通”也存在自己的缺点。对于银行来说,投入相对巨大,每家医院动辄需要数十万的设备投入,和每年十几万元的线路租用和设备维护费用。而且,每家医院往往同时有几家不同银行同时提供服务,不能达到排他性目的和抢占市场的战略目标,对医院而言,银医通只是相当于增加了挂号和缴费的窗口,虽然一定意义上解决了排队的问题,但功能还是相对简单。当NFC技术应用在医疗行业可以做到些什么呢?首先是最普通的刷手机挂号和缴费结算,在完成这些基本功能时,银行无需投入大量的设备和线路费用,只需投放支持银联闪付的POS终端即可,节约了大量设备和线路费用。同时还可以带动发卡和电子银行业务。另外,患者除了通过闪付挂号之外,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医院共同设计的APP应用实现预约挂号和远程挂号。另一方面,针对患者就诊中要多次排队、检查和付费的现象,使用NFC移动闪付可以快速完成付费,或者进行社保账户金额的同步暂时冻结,待全部检查、治疗完成后统一解冻和划账。这样既减轻了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又节约了患者的排队等待时间。同时,对银行方来说,也是把结算、支付等传统业务积极拓展至社保中心、各大医院等相关医疗领域的极好的机会,并由此带动信用卡、存贷款、理财等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最后,如果银行有意向进一步开拓医疗支付领域,还可以通过银行和医院共同设计的APP应用建立完善的医疗应用体系。客户在排队等候时可以通过APP自行输入病情的详细描述、病史和用药要求等信息。这些信息通过APP应用直接反馈给医护人员,节约医护人员问诊和输入病历的时间,同时可以连同仪器诊断、病理化验数据直接进入医院的诊疗数据库当中,同时患者的电子病历、检验数据、消费信息也可以通过APP直接反馈给患者。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提高对单个病人的疗效,而且还可建立起强大的医疗信息数据库。由于电子病历的完善,和银行的中间作用,支持同一应用的医院之间的远程会诊也会变得更加简单,相关的会诊费用支付、医疗账户结算、费用账单查询都可以通过APP应用实现汇聚和归集。因此NFC应用将成为医疗行业下一个爆发点。而首先推出相关应用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占尽先机,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银行,除了交易、支付带来的中间收入以外,通过在医院和患者之间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还可以带动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

第8篇

2016年,移动医疗依旧热度不减。

不同的是,更多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慢性病医疗健康管理领域。

8月27日,在由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创业黑马集团承办、《支点》杂志社协办的第30期“光谷・青桐汇”移动医疗专场上,从事慢性病管理的迈德同信(武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德科技”),引发投资人热议。

讲述人 迈德科技综合部经理唐甜

项目概况

迈德科技2011年成立,注册资金1200万元,是位于武汉光谷生物城的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定位于做慢性疾病防控和管理的产业生态建设者。慢性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当前慢性病患者高达2.6亿人。

最初,迈德科技是一个面向基层医生和患者的在线医学教育产品和信息服务互联网平台。一方面,收录糖尿病、甲状腺、肾病、肿瘤等慢性病领域权威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案例;另一方面,集聚慢性病领域的权威专家,以线上授课的方式,培训基层医生和患者在慢性病领域的专业知识。主要产品有医师助手、空中课堂等慢性病教育软件,以及多种慢性病治疗和防控书籍,医生和患者主要通过付费方式购买。

目前,在慢性病移动医学教育的基础上,公司为基层医生和患者用户提供慢性病防治相关的实体产品。因为基层医生在管理患者的过程中,可发展患者购买迈德科技的快消品和医疗器械;而患者也可自行在线上或线下购买产品。快消产品主要有低糖卫士、清吟卫士、足浴灯等,大部分是自主研发。医疗器械除了基层医疗健康管理一体机是自主研发外,其他都是的世界500强企业产品。迈德科技有12项专利、13项软著、13项注册商标。

未来,公司还将为患者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基层医生为患者开的处方,患者浏览的医学知识及购买的产品,都会有大数据积累。这样就能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为他们提供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总的来说,迈德科技通过权威专家吸引种子医生,种子医生吸引优质患者,优质患者再影响患者圈,从而实现销售慢性病防治产品和医疗器械的目的。

市场情况

2016年上半年,迈德科技医生用户29316人,患者用户389286人,营业收入1617.18万元。其中,实体产品销售占营业收入的30%以上。这说明,医患教育直接推动了实体产品销售。今年预计营业收入可突破5000万元,实体产品销售可占营业收入的50%。

融资需求

迈德科技已经过了两轮融资,第一轮融资金额为1408万元,第二轮融资金额为1780万元。第三轮融资需求为3000万元,出让10%股权。

投资人点评

需要把C端生意做成更多B端生意

陶天宇 创业黑马投资学院投资人关系经理

迈德科技的技术含量很高,有自己的研发团队,研发的产品很有价值。虽然现在慢性病管理的产品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国外产品。在中国的医疗创业项目里,具有专利技术的临床药物产品,是比较宝贵的资源。

迈德科技所选的路径也很好。主要通过线上和医生的导流,带动线下快消品和医疗器械的销售,后期还会做一些慢性病系统化管理的增值服务,前景非常不错。不过,在导流吸引患者用户方面,还要有更多的途径,如何把C端的生意做成更多B端的生意,比如和医院、健康公益组织等渠道进行合作,就能吸引更多患者用户。

还得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陈磊明 天使汇武汉首席代表

迈德科技最大的优势在于点抓得非常好,慢性病确实是移动医疗的重点。但是,迈德科技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产品其实并不多,大多数产品是商生产的。迈德科技的产品做得还不错,只是毛利率很低。慢性病这么大的市场,迈德科技去年全年的营业收入也就1000多万元,其实并不算多。从这点来看,迈德科技的3000万元融资,估值有点过高。

如果所有产品都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那么迈德科技被复制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因为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能形成行业壁垒。而且,当产品足够好,再去做运营和推广,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迈德科技还得在自主研发产品上多下些功夫。

对患者的黏性有待增强

吴芹芹 深圳追梦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

和其他疾病一样,慢性病的诊疗也分为诊前、诊中和诊后。从慢性病患者的角度来说,迈德科技主要涉及的是诊后的管理环节。

慢性病的管理周期很长,大部分患者能够久病成医。社会上有很多提供健康知识的平台,所以迈德科技对患者的黏性不够强,发展得也不够好。再加上很多慢性病管理方面的知识,在电视、视频里也能看到。所以,迈德科技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教育,并不足以让他们产生很强的依赖性。

第9篇

在上海闸北区最繁华路段的一栋写字楼里,一家全国唯一专注于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的上市公司,正以此为中心,向全国3 0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覆盖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及医疗保障等多个领域的产品。作为国内公共卫生信息领域的先行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中国医疗健康信息行业最具竞争力的整体产品、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是国内医保风控平台建设的领跑者!它就是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卫宁软件”)。

卫宁软件最早成立于1994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数字化软件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上市企业,股票代码:300253。公司从成立之初就瞄准医疗行业,倡导“打造全面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的核心企业文化,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信息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立志于为医疗行业提供最优解决方案。卫宁人,卧薪尝胆,立志创新,使自己永葆活力,用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的医疗信息行业站稳了脚跟,并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励精图治 行业翘楚

从19 9 4 年进入医疗健康行业以来,卫宁软件经历了并购扩张(金仕达医院事业部、昱普科技、高沧电脑、宇信网景、山西导通、上海天健等)、股份制改革(2 0 0 8年)、10大运营服务大区的建立、全国11个子公司的设立,到2011年正式成功上市,在今年迎来了公司成立的第21个年头。

多年来,卫宁软件的产品获得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火炬计划项目”“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上海市重点新产品”等诸多殊荣,并获得国家及上海市科技创新基金的资助。随着公司规模、资产的迅速壮大,卫宁软件始终坚持专业化发展的战略抉择,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成长为拥有各类用户3 000余家,其中三级以上用户180余家,是集设计、开发、销售、系统集成、服务于一体的国内最具活力和实力,并位列国内前茅的医疗软件行业技术先进企业。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针对中国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市场调研报告,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领先其他国内医疗信息化厂商,蝉联第一名。

卫宁软件于2006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控制体系(医疗软件设计、开发与服务;系统集成设计、开发、安装与服务)评审,2013年获得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贰级资质,并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通过了能力成熟度集成模型CMMI 4级和CMMI 5级评估。通过不断实践,公司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医疗领域专业软件公司设计、开发与服务的控制流程,具有医疗领域专业软件公司的特色。

在2011年成功登陆中国股市创业板之后的几年,卫宁软件的股价随着业绩一路上扬,甚至在股市最低迷的时刻,仍然逆势飞扬。殊不知,对于卫宁人来说,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无疑是在艰辛创业之后得到的一种莫大的奖赏和回报。就在成功问鼎创业板的前一年,卫宁软件曾经历了IPO(首次公开发行)失败的挫折。但是卫宁人没有气馁,董事长周炜当时平静地告诉大家,我们已经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而我们完全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在9个月之后,卫宁软件顺利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从而成功上市,实现了创业者的梦想。对于卫宁软件的创业团队来说,巨大转承起伏的人生体验,本身已经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享受成功的卫宁人,没有停滞不前,他们居安思危,永不止步。2011年8月24日,刚刚成功登陆中国创业板的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炜怀着成功的喜悦,在致全体员工书中,向大家提出了问题:“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是否还记得当年创业的初衷?”周炜还在信中提醒大家:在我们最初设立公司的那一天,从我们立志投身于中国医疗卫生软件行业的那一刻起,到今天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公司已经逐步壮大并且成功步入了资本市场,我们决不能忘记我们的使命——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提供完美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壮大,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矛盾,促进实现和谐社会,使卫宁软件成为一家不仅仅是盈利,更是造福人类的伟大的IT公司。“今天的上市,我们迈出了企业发展最重要的第一步,不仅不能忘记使命,更要时刻牢记和发扬这种使命感”。

2014年,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领军人物王涛接受邀请来到卫宁软件担任CEO,他的就职演说为全体卫宁人带来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全新话题——如今的卫宁无疑已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充满期待的2015年以至更远的将来,卫宁软件如何从优秀迈向卓越,成为一个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有所影响的企业。面对这一新的战略愿景,卫宁人积极思考、寻求答案:“百年精神、创新思维”——唯有不满足于个人财富和企业利润上的成功,唯有对中国人的健康事业心怀更紧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唯有以更为前瞻的眼光、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博大的胸怀去兼收并蓄,方能确定地去赢得不确定的未来。

核心产品 引领发展

1994年,卫宁软件最初的研发团队,基于FoxPro版本数据库开发了第一代产品,并成功服务了卫宁软件的第一个客户——上海胸科医院,以当时最新的技术完成了较为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从此,卫宁软件以这一代产品为蓝本和基础,逐渐发展成成熟的产品体系。今天,卫宁软件的产品大家族已枝繁叶茂:医院综合系统(HIS)4.0代产品、临床系统(CIS)5.0代产品、医技产品、公共卫生产品、平台以及商业智能(BI)产品、健康管理产品以及移动产品等等。卫宁软件成为国内同时拥有HIS、LIS、RIS/PACS、EMR、PEMIS、RCMIS及CHSS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医疗信息产业骨干企业之一。

产品的功能不断深化,从简单的结算到如今对医生临床活动的支持,从临床活动到医技产品的延伸,再到医疗机构的内部管理实现现代化:最初的门诊挂号收费、出入院管理、医生工作站、药品物资管理到现如今的门诊一站式自助服务、病案管理、医务管理、指控系统、合理用药、传染病上报、远程会诊,……

随着市场对信息化产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国内医改政策不断出新,卫宁软件的产品也顺应市场不断发展和提升。卫宁还通过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实时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引入国际标准,深入开展HL7的本地化,推进柔性生产线和管理配置平台,以此提升卫宁软件的产品标准,不断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化服务 辐射全国

以优质的售后服务团队为强大支撑,卫宁软件通过加强营销网络的建设,做好市场推广工作,完善客户关系管理,并提高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以达到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水平目标。卫宁软件已在安徽、北京、深圳、江苏、湖南、湖北、甘肃成立了分、子公司,在广东、江西、山东、河南、福建、重庆等地成立了10多个办事处,技术支持网络辐射全国,为用户提供优质快捷的本地化服务。

建立客户服务中心。卫宁软件在上海总部建立了一个反应迅速、服务高效的客户服务中心,保障公司营销服务体系良好运行,为客户提供迅速、准确的咨询信息,开展业务受理和投诉处理,保持与客户的密切合作关系。

建立销售和服务网络。结合公司品牌战略,卫宁软件在全国重点市场区域建立分支机构。各地分支机构承担营销和本地服务功能,使服务平台延伸到全国各地,充分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努力实现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从而提升用户满意度,以巩固老用户和拓展新用户,持续占有并不断扩大市场。

以人为本 注重人才

如果说,创新是卫宁软件不断前进的动力。那么注重人才战略,才是卫宁软件独领行业十数年的秘密武器,也是公司孜孜以求、潜心打造的“卫宁文化”。公司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信息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模式,追求高效,倡导以“打造全面的医疗行业解决方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卫宁软件现有开发、服务、销售、管理等各类员工超过2 000人。其中专业开发人员500多人,测试人员180多人,实施及维护人员500多人。公司核心人员以博士、硕士及高级工程师为主,占员工总数30%以上。

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人文内涵指导下,卫宁软件的人才战略使公司的产品得到了根本性的变革。卫宁软件实现了技术、产品与用户体验的完美结合,在医疗行业和医疗信息化行业赢得了甚高的口碑,得到了对手的尊重,获得了用户的欢迎。

把握机遇 挑战互联

在今年的两会上,首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互联网+”,成为代表委员们口中的热词,而以往代表委员们长期关注的医改问题,也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变成了“互联网+医疗”。今年在业内人士看来,将是智能医疗的爆发之年。“互联网+”这种经济新形态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根植与演化,将强力推进医疗经济发展。通过无所不在的计算、无所不在的数据、无所不在的知识,它将改变人们的就医方式以及对于医疗产业的观念。当前,数十家上市公司开始向互联网医疗领域转型,不仅有医疗软件服务企业,还包括传统的医药生产和药品销售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以及从地产等领域向医疗领域转型的行业,医疗信息化市场即将发生大震动。充分利用新一代医疗信息技术发展,将是卫宁软件作为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先行者在医疗知识大爆炸社会形态下的绝佳创新机遇。

卫宁软件最大的优势是庞大的医院资源。基于医院端资源,以移动互联网模式强势布局“三医联动”。卫宁软件搭建的医讯通移动医疗平台、云端医院平台,在医生、患者、电子处方、药品和临床知识库等方面,独具卡位优势。卫宁软件将通过“三医联动”,组合开拓新的互联网医疗市场:①医疗业务:继续深化临床和就医云移动应用,搭建慢病管理平台,汇集医生、患者、药商,实现C端慢病管理一步到位;②医保:兼顾政府和保险公司两大埋单者,搭建面向人社部的控费系统,及面向保险公司的控费、理赔系统;③处方:趁处方药权开闸之机,卫宁以HIS系统获取电子处方,以“医药福利云”囤积患者,有望与药商合作完成药品配送,掘金万亿处方药新蓝海。

卫宁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具有互联、精准、创新的特点。“卫宁式互联”在数据开放、广泛共享整合、业务协同、联动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互联网+”这个词虽然在大热中,但是在其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安全性与精准性成为其最大瓶颈。卫宁软件的医疗解决方案的精准性,体现在其能实现不同层次机构的精准服务支持,能针对不同疾病人群进行精准的健康照顾,且其决策分析是基于区域共享数据,并提供基于区域共享数据的精准服务推送。卫宁软件的解决方案完成了医疗个体定位的蜕变与角色关系的变革,极大地优化了服务路径。

挑战互联网医疗,在“互联网+”时代中大展宏图,卫宁软件势在必得。

百年梦想 健康卫士

自初创至今,卫宁软件披荆斩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指引和督促着我们一步步前进。展望未来,过去的成功不代表未来的赢家。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BAT互联网大鳄纷纷企图颠覆医疗、医疗互联网创业无比活跃之际,卫宁软件,又如何去赢得未来?“百年精神、创新思维”——2014年底,卫宁软件年会上,CEO王涛给全体卫宁人带来了一个“百年梦想”。对于充满期待的2015年以致更远的将来,成就一个引领行业的优秀企业的“百年梦想”,将成为卫宁软件新的愿景。

第10篇

在“健康和安全”主题分组讨论中,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大中华区总经理柴小舟向十余家媒体介绍了霍尼韦尔在医疗方面的解决方案和产品。据柴小舟透露,霍尼韦尔近期已为中国八个省份的卫生厅提供140 000多台条形码扫描器及移动数据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将帮助卫生主管部门实时准确地跟踪和记录国家监管药品的配送和安全使用情况,加大对药品流通环节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同时提升药品在全民医疗健康系统应用的安全性。

分组讨论结束后,柴小舟接受了《e医疗》的专访,他对中国药品监管的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建议未来卫生部门考虑使用信息含量更大的二维码进行药品监管。

|霍尼韦尔中标了八个卫生厅共140 000多台条形码扫描器及移动数据终端设备,这个项目对于贵公司有何意义?

柴小舟:这不仅仅是霍尼韦尔的一个大订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动了我们整个国家在药品监管应用上的技术革新。虽然二维码技术并不是中国发明的,但是在很多方面的应用上中国已经走在前面了,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推动二维码的应用。

虽然目前我国的药品监管还没有用二维码,但是我相信二维码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因为它所蕴含的更大容量的信息可以使药品的追溯从每个批次细化到最小包装单位。霍尼韦尔的设备在二维码识别方面有很强的技术优势。此次八个省卫生厅采购的霍尼韦尔1400g扫描器就是兼容一维码和二维码识读的。

|据了解,贵公司正在医院的护理应用中推广使用Aztec码,这种条码又有什么特点?

柴小舟:在医院里,使用腕带条码来确认患者身份已是惯例。最初,患者佩戴的腕带条码多是一维条码,由于一维条码比较长,贴在手腕上会产生一个弧度,扫描起来不方便。后来,二维条码因其打印面积小、信息容量大、容错率高等优点,逐渐成为腕带市场主流。但是正因为二维条码面积小,腕带又能活动,容易被压在手腕下。如果护士在患者休息的时候去扫码会很不方便,而Aztec码就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Aztec跟传统条码不同的是它不需要码间静空,也就是黑白条之间的空隙,它可以任意堆叠,在腕带上打印一圈,这样就解决了条码被压住无法扫描的问题。而且Aztec码容量大,可以达到3800字。其实Aztec码在国外的移动护理上已经被广泛应用,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种先进的经验带到中国来。

|之前您曾提到,2014霍尼韦尔扫描与移动技术部会在医疗方面加大动作,具体有哪些规划和实施?

柴小舟:针对医疗行业,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产品层面,我们的医疗产品线更丰富了,特别是霍尼韦尔收购了易腾迈以后,增加了RFID产品以及条码打印机等产品;此外,去年下半年,我们相继推出了Dolphin 70e全触摸屏移动终端和SL22/42苹果设备专用扫描附件,都是适合医疗行业应用的领先产品。

第11篇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及移动终端等新兴IT技术的不断演进,企业变革已是大势所趋。但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和需求变化,IT厂商也必须从用户的实际业务需求和应用模式出发,全面重塑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英特尔正倾尽全力,打造全面的端到端计算解决方案来推动这一转变。”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高级经理、行业资深架构师龚毅敏在近期举办的英特尔(第八届)企业信息技术论坛上表示。

以在能源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石油企业为例。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研究院数据中心目前就部署了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整套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依赖英特尔的至强、至强融核、固态盘、高速互联技术,及它们与Lustre、Hadoop等软件的有力结合,石油勘探能效明显提升。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研究院处理总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IT技术创新与油气勘探的主要结合点在于地震波勘探法,它可以对人工制造和收集回的地震波进行处理,并将之转化成可视化的油藏模拟图像,帮助准确定位油气田的储藏。这一过程不仅要依赖能精准收集数据的前端传感探测设备,而且其产生的TB级、PB级海量数据,也需要借助高性能计算技术进行快速处理,获取洞察。”

从2011年开始,赖能和团队发现数据量开始快速增长,而且随着采集技术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的数据量比2013年增长了3倍。在谈到HPC下一步在石油行业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时,赖能和总结了以下几点趋势:“一、基于多核CPU+协处理器模式会成为主要的应用平台。二、高速网络,主要是基于万兆、4万兆和10万兆的网络会成为主流。三、存储方面,主要会在高性能、高可用性、可管理性、稳定性这块的挑战会更大。四、数据传输时间方面要求更高。五、绿色机房建设技术,主要是在节能制冷方面会有新技术出现。”而这其中,赖能和认为还需同步解决更高要求HPC的配置问题,需要更加稳定的大规模的并行处理系统。

密度海量数据处理已经成为油气勘探的趋势,大数据成为常态,所以需要更大规模的计算资源。对此,龚毅敏表示:“英特尔在大数据方面已经具备了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之前英特尔中国研发了自己的大数据分析平台Hadoop的产品IDH,并且在今年年初又与Hadoop的服务和软件供应商Cloudera达成战略合作,并面向中国用户开发推出了针对客户推广了融合版本Hadoop产品CDH。但是结合到具体不同的行业,我们会与合作伙伴一起,针对用户的具体它的应用场景做更多深度合作和技术的合作点的挖掘。”

除此之外,在端到端中新兴的物联网端,英特尔提供了在性能、功耗和功能上具备多样化特点的产品组合,包括了至强、酷睿和凌动产品线,既有传统的处理器,也有集成了更多功能的系统芯片(SoC)。还有去年的以Quark为代表的开放微架构,将有望大大提升能源行业专用智能物联网设备开发和应用的速度。

而在能源之外更为广泛的行业,英特尔端到端解决方案也大有用武之地。例如面向医疗行业,英特尔与相关软件和解决方案开发商协作,正在努力构建前端到后台的信息化支持,并建立与各应用系统协同集成的临床数据中心,帮助完善医疗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让基于开放架构的端到端技术和解决方案扩展、深植到更多行业,并为身处其中的企业和机构带来撬动转型和升级机遇的支点,英特尔正致力于同更多本地合作伙伴及行业用户密切合作。” 龚毅敏表示。

第12篇

营销总监

性别:男

工作年限: 12年所处行业:食品

自我评价:12年食品行业销售与市场推广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战经验;精通渠道建设,对中国现有营销模式有独到见解;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沟通谈判能力;任职营销总监期间,曾用一年时间构建福建全省的渠道网络,实现市场从零到90%的覆盖,品牌也借助三聚氰胺事件位居福建前三。曾任职于福建长富乳业、中粮等。

简历编号:M020100372

总经理

性别:男

工作年限:16年 所处行业:家电

自我评价:12年上市公司分公司营销管理经验,500人以上团队管理能力;对运营流程、管理制度、团队建设、考评体系及资产监控有一套成熟的设计方案;知晓经济法、合同法相关知识,擅长业务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精通费用投入产出分析,对任职公司的资产监控与保全流程非常熟练。曾任职于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简历编号:M020900164

研发经理

性别:男

工作年限:7年所处行业:家居/建材

自我评价:7年厨房电器研发和设计经验,有多项成功案例,曾与Vanberlo公司合作完成的未来厨房产品设计项目,亮相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曾负责公司销售人员的产品培训,并协助做一些市场导入工作;曾赴澳洲接受相关品牌以及产品培训;关注行业现状、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状况。曾任职于意大利ILVE和宁波方太。

简历编号:M020700338

销售总监

性别:男

工作年限:13年所处行业:纺织/布艺

自我评价:13年纺织行业国内贸易、出口业务、国际物流及相关的进出口管理工作经验,熟悉国内及国际贸易流程操作,包括市场开发、贸易洽谈、合同制作审定、单据制作、商品的商检报检手续、海关的进出口通关手续以及国际运输的承运等工作;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及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曾任职于湖北迈亚。

简历编号:M020100375

大区总监

性别:男

工作年限:6年所处行业:家电

自我评价:6年上市公司工作经验,曾任职过产品经理、营销部长以及大区总监等,对家电产品运作模式、营销方式以及市场状况都有充分的了解;任职空调器销售总监期间,曾带领25人团队,实现年销售额达6亿元的销售业绩;负责制定区域内营销策略并执行、完成营销目标;负责工贸各类库存和渠道库存管理等。曾任职于海尔。

简历编号:M010100984

品牌经理

性别:男

工作年限:7年所处行业:酒水

自我评价:7年百事可乐公司品牌管理工作经验,有多个重点项目的成功运营案例;主要负责品牌的各种促销、新品上市、广告投放、市场费用管理、品牌指标及消费者调研、尼尔森零售调查数据分析等相关工作;负责按照不同区域的竞争态势,制定不同的品牌发展策略,拥有跨部门整体项目的策划、沟通、管控及危机处理经验和能力。

简历编号:M020900165

营销总监

性别:男

工作年限:11年 所处行业:建材

自我评价:11年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经验,有500强及中国大型公司的市场营销管理工作经历;熟悉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以及企业管理工作流程;具有掌握企业全局的综合能力;精通企业市场营销运作,具备进行公司体系化、规范化的管理能力。曾任职于LG集团LG华奥斯公司、圣象集团等。

简历编号:M040300061

大区总监

性别:男

工作年限:14年所处行业:医疗/器械

自我评价:多年从事大型医疗设备的销售管理经验,熟悉医疗设备行业,熟悉华南地区市场及其招投标运作;任职华南区销售总监期间,管理省区业务经理的日常工作及维护各省的VIP医院的重点客户;协调各省商供货渠道的安排和协调,组织参加各种学术会及展会。曾任职于安时利(中国)、北京谊安等。

猎头职位:某知名快消品企业营销总经理

工作地点: 华东

年薪:50万~100万元

岗位要求:专科以上学历,市场营销相关专业;10年以上快消行业市场营销经验,其中至少3年以上全国市场管理经验;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市场开拓能力、领导能力以及执行能力;善于组建精英团队,能有效地完成公司的经营目标;具备优秀的沟通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形象以及较强的综合素质等。

猎头职位:某调味品企业产品经理

工作地点: 华北

年薪:10万~20万元

岗位要求:有新品上市项目管理经验者优先,有调味品市场从业经验者优先;具备较强的市场洞察、分析能力以及产品规划能力;负责收集、整合市场信息,并据以制定新品开发策略;负责拟定产品开发、上市方案并指导执行;负责同各部门配合,跟进管理产品的开发、测试、上线全过程,保证产品的开发进程和质量等。

猎头职位:某葡萄酒专业营销公司市场总监

工作地点: 华南

年薪:30万~50万元

岗位要求:专科以上学历,2年以上品牌咨询公司项目总监岗位工作经历;有红酒行业从业背景优先;具备品牌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策划和推广、营销管理等专业技能;善于团队组建和管理;具备良好的沟通、学习能力以及优秀的组织、执行能力;能在高压的环境下开展工作。

猎头职位:某知名酒水公司大区总监(若干)

工作地点: 全国

年薪:30万~50万元

岗位要求:30~45岁,本科以上学历,8年以上快消品行业销售管理经验,其中3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从事过饮料、食品、酒水行业销售者优先考虑;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协调能力,能主导1-3个省份市场的销售业务工作;负责辖区内渠道的管理、产品结构的梳理以及销售目标的完成等。

招聘企业:广东长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招聘岗位:营销总监

人数:1人地点:深圳

岗位要求:专科以上学历,营销、管理类相关专业;5年以上市场营销经验,其中3年以上相关企业市场总监经历;有日用陶瓷业从业背景;具备很强的策划能力,熟悉各类媒体运作方式,有大型市场活动推广成功经验;负责制定、执行公司市场战略规划及其具体实施方案;负责市场部的日常管理等。

招聘企业: 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招聘岗位:销售副总裁

人数:3人地点:全国

岗位要求:30~45岁,专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市场营销管理经验;有房地产、建筑工程、高尔夫和园林行业销售经验优先;极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房地产、政府机关有较深厚的人脉资源;极好的市场洞察力和行业信息捕捉能力;主要负责公司项目的拓展以及政府客户市场的开拓;主要负责商务洽谈以及对外关系维护等。

招聘企业:江苏泰德药业有限公司

招聘岗位:销售总监

人数:1人地点:泰州

岗位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医疗、营销、管理等相关专业;5年以上市场营销工作经历,其中3年以上同岗位工作经验;具有医药行业的从业背景,对该领域发展有深刻理解;具备很强的策划能力,熟悉各类媒体运作方式,有大型市场活动推广成功案例;负责制定并组织执行产品营销发展战略;负责全国市场的管理以及销售目标的完成等。

招聘企业:北京派克兰帝有限责任公司

招聘岗位: 首席运营官(COO)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