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

时间:2023-10-16 10:3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青少年的心里咨询,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青少年的心里咨询

第1篇

?D 情绪波动

青少年的情感变化就像过山车一样,这种变化很可能是由于荷尔蒙的变化引起,也可能是维生素缺乏或饮食不当引起。如果青少年长期情绪波动剧烈,时而抑郁,时而情绪高涨、兴奋,那么父母确实需要很留心,这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征兆。

?D 感觉疲倦和低能量

如果孩子睡得很多,但总是感觉疲倦,这时需要警惕。如果孩子在医院体检后身体正常,有可能孩子已经处于抑郁状态。如果孩子出现抑郁的症状,可以尝试一个实验――让孩子10点一定要关灯上床睡觉,两周以后看看他的情绪是否有所改善。如果还是没有,可以请心理医生对他抑郁状况进行专业评估。

?D 思想混乱或集中注意力有问题

这可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尤其如果孩子并没有被诊断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那么睡眠不足、药物滥用、维生素缺乏或者其他健康方面的问题可能才是元凶。

?D 高度的焦虑

许多青少年都会时不时的承受很多压力。如果焦虑常常妨碍到正常的生活,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些额外的支持。冥想、瑜伽、做运动会对某些青少年管用。

?D 饮食习惯的改变

如果孩子开始严格节食、过度运动或暴饮暴食,过度的担心自己的体重,关注外表,那么你需要和他们谈一谈,或者需要找一个营养师给孩子一些饮食和运动上的建议。

?D 滥用药物

酒精和可能会出现在一些青少年的聚会上,也可能是某些青少年为了减轻自己的心理问题而过度服用药物。如果发现孩子在使用酒精或某些精神类药物,需要和孩子开诚布公的谈一谈,看看他对此了解多少,使用这些物质已经有多长时间了。

?D 回避朋友

要关注青少年是否正在和身边的朋友疏远,仅仅只和网上没有见过面的人“交朋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建议父母帮助孩子预约一位心理咨询师谈谈。

?D 对家人不耐烦

当青少年对家人、尤其对父母表现不耐烦时,父母不必太过紧张,这是该阶段的正常现象。有时候,他们会故意激怒父母,或者故意生父母的气,以此来保持和父母的距离。但是,如果愤怒和易激惹在孩子身上是一种常态,可以考虑青少年正在经历一些心理问题。

第2篇

一、案例简介

寒假过后第一天上班,我发现心理咨询室门口的预约卡上有人留言,说近期他的身体一直出现状况,这让他非常担忧和纠结,他无法摆脱,不想活了,恳请心理教师帮帮他。

他的身体出现了什么状况?是什么严重的打击让他有了“不想活”的念头?这个学生的留言让我的心一阵紧缩,我赶紧在预约卡上写下了咨询时间。

在约定的时间,这个学生走进了心理咨询室。这是一个高二男生,个子不高,情绪低落。

从咨询中我了解到:这个男孩手心里曾经长了个黑痣,他经常恐惧会发生癌变,多次求医,医生都说没有大碍,可是他不信,每天都生活在恐慌中,无心学习。后来家长实在没办法就恳请医生给他切除了。本以为这样会好起来,可是后来有一次他的牙齿出了问题,去看牙医,医生无意中说了一句“你的牙应该矫正一下,要不影响咬合”,结果他又开始每天心神不宁起来,家长没办法,找牙医给他带了牙套,开始矫正牙齿。可是问题并没有解决,他每天都会在自己身体上发现一个问题,然后担心这个问题可能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担心自己会死。他的生活不再安宁,上课不能安心听讲,作业也没有心情完成。

就这样,由于惧怕死亡所以每天胡思乱想,不能自拔,最终导致他更无心学习,甚至厌倦活着。家长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带他走访了两个心理医生。其中一个心理医生确诊他是强迫症并对他说“强迫症不容易治好,有的需要一两年,有的可能伴随终生”,这些话更加重了他内心的恐惧和焦虑。

听着男孩的叙述,我发现他的所谓身体“状况”,其实都是些小问题,根本不影响健康,他的健康状况非常好,只是他过度担心自己了。

二、辅导过程

在咨询中,来访者通常是带着问题或困难而来的,当他一再叙述他的困难时,心中常常是被无助与挫折的情绪塞满,似乎情况真是糟到谷底,这时咨询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带来访者走出低谷,让他能比较有方向地去澄清自己的问题,去思考改变的可能,寻找自己的着力点。

所以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呢?”他怔了一下,然后给我讲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个特殊经历。

男孩的家在海边渔村,在他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爸爸妈妈去码头收海货,他和奶奶、姐姐在家看家,夜里11点多,奶奶突发脑淤血躺在地上,痛苦地挣扎和,姐姐和他又无助又恐惧。这时突然停电了,屋里一片漆黑,这更加重了他的恐惧,姐姐叫来了邻居,但奶奶最终还是死了。为奶奶送葬的时候,他亲眼看到奶奶被放在棺材里,棺材用长长的钉子钉死了……这些记忆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从此他幼小的内心埋下了对死亡恐惧的种子。

由男孩的叙述我判断,他目前的心理问题和童年的这一经历有关,他经常过度关注自己身体“状况”的行为表现其实是死亡焦虑的改头换面,帮助他摆脱过度的死亡焦虑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没有绕弯子,而是直奔主题,直接和男孩探讨关于“死亡”的问题。

我问男孩具体害怕死亡什么?他说,他还年轻,还要上大学,他不想像奶奶一样死去,可见他一直生活在奶奶死亡的阴影中。

男孩的回答让我想起美国著名心理医生亚隆所说的一段话,他说,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心理:越不曾真正地活过,对死亡的恐惧也就越强烈;越不能充分地体验生活,也就越害怕死亡。男孩的问题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具体体现。

为了让男孩能逐渐从奶奶死亡的阴影中走出来,我采用了抽离法。

我让男孩想象自己五岁时奶奶去世的情景,让他和五岁时的自己对话,理解当时自己的恐惧,理解当时因为年龄小对死亡的不理解,告诉五岁的自己现在他已经长大,已经十八岁了,更多地明白了死亡是怎么回事,他很怀念奶奶,他会珍爱自己的身体,珍爱生命,好好地活下去,希望奶奶在天堂祝福他。

作了这些处理之后,男孩说他内心轻松了很多。

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会影响其思考内容,进而影响其对问题解决的决策及效能。所以,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有意识地引导男孩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觉察,引导他的思考方向。我对他说,没有人能改变死亡的命运,死亡是每一个人都惧怕的,每个人都会有死亡焦虑,但是如果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想着“死亡”,那就正如心理咨询大师亚隆所说的“好像用肉眼直视骄阳,那他实在是坚持不了多久”。死亡虽然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痛,但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财富。正是因为生命的终点在明确而坚定地等候着我们,我们才更懂得珍爱生命,用热情拥抱生活,用有价值的方式去体验生活,做对生命有价值的事情,不让生命中的每一分钟虚度。也才更懂得活在当下,活出意义。

经过几次对“死亡”、对“生命”的探讨后,我明显感觉男孩对死亡的恐惧减轻了很多,“死亡”也不再是那么不可触碰。他不再过多关注自己身体的“状况”,整个人也开心快乐了许多。没有了内心的纠结,自然也就找不到“不想活”的踪影了。用男孩的话说,“他心里那块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的大石头被搬走了”。

后来男孩平稳地进入了高三,高考中考取了一所不错的二本院校。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丰富,阅历的增加,他会对死亡和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分析与思考

这个案例引起了我对自身阅历和教育工作的很多思考。

首先,从自身的角度,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例关于死亡焦虑的案例,在最初接触这个案例时,我的内心曾有一些被搅动,因为它触碰了我内心的一个情结。在十几年前,我自己曾因疾病和死亡并行了很长时间,死亡也是我无比惧怕和焦虑的,然而正是这样一段曾经让我如此痛苦的记忆,却成为了我如今非常感恩的人生经历。因为是死亡教会了我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当下,认真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是死亡教会了我感激每天的花开花落,感激四季的轮回,感激爱我的人,让我拥有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是死亡教会了我用感恩的心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教会我重视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让我有了健康的身体,远离了死亡,对生命有了大彻大悟的理解。正是有了这份人生的经历,我在和男孩探讨“死亡”和“生命”时才显得那么淡定、从容、有力量。这是这次咨询得以成功的原因。

由这个案例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咨询师应该是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人,咨询师人格的健康度、完整度决定和限制着心理咨询取得疗效的程度。咨询的过程是一个助人的过程,更是一个自助的过程。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充满阳光。”如果要更好地帮助别人,那我们自己就必须不断成长!

教育心理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呼唤。作为心理教师,对来访者最大的尊重就是要拥有很好的咨询技术和人格境界,这样你才能用沐浴着人性光辉的心灵智慧去倾听、陪伴,去为他们创造、维护一个安全、轻松、愉快的空间,或站在他们身后,或牵着他们的双手,与他们走出迷茫,走出误区和黑洞。所以作为心理咨询师,加强学习,谋求自我的最大发展和提升,永远要放在第一位。

其次,从教育工作的角度,这个案例使我深刻认识到关注青少年的生命教育是学校教育和青少年自身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

无独有偶,在我刚刚咨询完这个案例之后,一个高一女生以同样的问题走进了心理咨询室。这个女孩在假期看电视时,电视剧的女主人公身患绝症,非常痛苦,剧中的情景唤起了女孩的死亡焦虑,她每天担心自己会像女主人公一样身患绝症而死去,这种担心由影响她的心情,逐渐发展到影响她的睡眠,进而影响到了她的学习和正常的生活。美国著名心理医生亚隆在他的关于征服死亡恐惧的书《直视骄阳》中这样写道:从六岁直至青春期,死亡恐惧深埋在无意识深处。但进入青春期,死亡焦虑会大规模地爆发:青少年通常都会思考死亡这个主题。死亡带来的影响常常隐匿难辨,却可能使一些人的生活彻底瘫痪。所以教育作为一种直面人的生命的事业,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也应对学生进行死亡教育。

第一,要对学生进行死亡态度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比如,要让学生从生理上理解死亡的观念,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知道死亡是一切生命的必然归宿,消除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从而引导青少年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的问题,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引导学生从死亡这个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话题中,得到思考,从自己身边或者所见闻的死亡中获得成长,在失去中获得力量;引导学生明白人类的死和动物的死是不一样的,人类的死包含着许多生命伦理、社会责任、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含义,人生应该有优生、优活、优死三种境界,加深他们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正当合理的途径获得“死亡教育”。现在很多青少年常常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很多和死亡有关的东西,比如鬼片、暴力凶杀的网络游戏、稀奇古怪的死亡视频、玄幻小说等,这些“死亡教育”注定是不全面的、偏激的,甚至是畸形的,它会曲解生命和死亡,毒害青少年的心灵。

第三,重视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死亡教育。对于孩子提出的“死亡问题”,家长要作出最为直截了当、简单明了的回答,避免似是而非或模糊不清。此外,不要用神话或宗教中的诸如天堂、地狱之类的传说或“人死后都会变鬼”这样的“黑色迷信”,来对死亡作出解释,这是一种误导,会让孩子的内心迷茫,加重对死亡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第3篇

一、基本情况

小莘(化名)是初一重点班的一名女生,13岁,温婉而不乏魄力,活泼又不失规矩,成绩在班级和年级都名列前茅,老师同学都很喜欢她。可新学期开始不久,一向活泼开朗的小莘像变了个人似的,情绪波动很大,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够把她惹哭。小莘班级的心理委员小蔡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小莘近段时间的异常表现,想伸出援助之手帮她疏导,反而被小莘糟糕的情绪和无休无止地钻牛角尖的问题困扰了。

在小蔡的劝说下,小莘来到了心理辅导室。小莘个子较高,中等身材,乌黑齐耳的学生头下面是一张可爱的娃娃脸,鼻梁上架一副细细的黑框眼镜,给人感觉很稳重。礼貌的问候,得体的举止,一看小莘就是一个守规矩、人缘好、而且很讨老师喜欢的学生。然而小莘却迫不及待地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进入初中以来表现优秀的小莘很快受到了老师的重用,并同时兼任了语文和英语两门学科的课代表职务。当上课代表以后,小莘工作积极主动,深受老师同学的认可,和两位课任老师的关系也非常融洽。但七年级以后,随着学业负担的加重,课代表的工作量也在增加。有一次,因为一个小的疏忽,小莘没有完成语文课代表的工作任务,被语文H老师当众批评,小莘心里觉得很委屈,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并对自己产生了质疑。

二、评估诊断

小莘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自知力完整,知情意统一,说话无逻辑混乱,无感知异常。小莘是由于现实的师生关系问题而出现悲伤、焦虑等负性情绪,情绪反应强烈但还未泛化、时间较短、对学习、生活功能有一定程度影响。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辅导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咨询目标: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抚慰情绪,确定咨询目标。

咨询技术:关注、倾听、同理、澄清。

咨询师:最近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了?

小莘:嗯,我喜欢的H老师说的一些话,让我觉得有些受不了……(因作业没收好,被老师批评)

咨询师:看到你心里这么难受,我很想知道当时老师是怎么批评你的?

小莘:她质问我“为什么两项工作不能同时进行呢?”感觉她的意思是怪我重英语工作,没顾及语文工作似的。

咨询师:哦,你们H老师是这么说的。那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小莘:我就会想很多,感觉老师对我有意见。其实后来同学安慰我说因为H老师今天下午要上公开课,她自己本身也有点焦虑,所以才会对我态度那么不好。这么一想我有点能够谅解她,但我觉得不管怎么样,她也应该要理解我。我是想为她分担的,她在那么多同学面前那样批评我,让我觉得很尴尬。我觉得很委屈,对她也有不满,她应该对我的两份工作都尊重,应该体谅我,我做两份工作也很累啊……(一脸委屈)

咨询师:看来老师这样说确实伤害到你了。你刚刚说同时做两份工作你也累,为什么不作出一个选择呢?或许你可以放弃其中一项,让别的同学为你分担一些。

小莘:我两份工作都不想放手,这两门学科我都很喜欢,也都想帮老师分担一些。

咨询师:嗯,那这两门学科,你更喜欢哪一门呢?

小莘:我自己喜欢语文,因为我很喜欢语文H老师。H老师在我六、七年级的时候对我影响很大。她很有感染力,让我对学习生活充满了希望。但是,我妈妈要我当英语课代表,因为英语也很重要,和老师关系好的话,会有助于我的英语学习。

咨询师:一个是自己喜欢,一个是妈妈重视,两个方面确实很难取舍,若一定要选一门,你会选哪一门呢?

小莘:(思考)嗯,我想我会选语文。但我现在特别容易多想,我会认为语文H老师是不是真的喜欢我,她是不是在利用我……

咨询师:哦?H老师利用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小莘:就从七年级开始第二周左右,有一天H老师表扬我说她很喜欢我,说我工作做得很好。我回家后告诉了妈妈,我妈妈当时也没多想就随口说了一句:“老师表扬你,是因为她希望你多为她做事。”(妈妈是另一所学校的班主任)

咨询师:听到妈妈这么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理解妈妈这句话?

小莘:我开始从来没有想过老师的表扬中还可能有这层意思,听妈妈这么一说我就开始怀疑老师对我的表扬是不是有目的。此后,每次H老师一表扬我,我就会想她是不是别有用意,是不是在故意拉拢我,利用我……我一想到这些就很生气,对语文工作的热情也有所下降,没那么积极了,甚至还想辞掉语文课代表工作,我没有必要再为她做事了……但有时候也会很担心如果老师知道我的这些想法之后,会不会认为我很阴暗?她会不会不喜欢我了?……

咨询师:这样的想法让你这么难受,那你和H老师沟通吗?

小莘:我找H老师聊过,但聊得不深,她当时好像没有时间顾及我,也不太想听我说事。我想她那么忙就不要和她说这些了,别浪费她的时间,后来也就没再找她。但,我觉得我和H老师的关系已经出现了裂痕。(低下头)

咨询师:裂痕?

小莘:嗯,我觉得自己很奇怪,有什么话不能直接说,总是希望别人来猜。我不会直说自己的感受,总希望别人去理解我。当别人没有猜到或理解我的想法时,我会觉得很失望。但H老师是湖南人,她说话总是直来直去的,我又比较委婉,承受不了别人过激的评价,我们两人之间就有了裂痕。

咨询师:也就是说即使H老师直率的说话方式伤害到你了,你也不愿意主动告诉她?

小莘:嗯,我一是害羞,二是害怕,怕耽误老师的工作,担心H老师会说我不好好做事,尽讲些多余的废话,怕她会对我有看法。我怕和H老师的关系越走越远,那么我的语文成绩就会下降。上次月考,我意外地考得很差,H老师说我怎么课代表都考这么差。她这么说我又很担心,担心她以后不对我报期望,不认可我,我的语文成绩就会更加不好……(低落)

咨询师:我看到你现在的状态不是很好,晚上没睡好?

小莘:嗯,这段时间总是爱多想,就是想那些很复杂的事情,难以入睡,有一点点声音容易惊醒,失眠。

咨询师:这种状态从什么时候开始,持续多久了?

小莘:就从我妈妈说了那句话以后,到现在一两周了吧。

咨询师:看来妈妈不经意的一句话却给你造成了不少困扰。你觉得妈妈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是什么?

小莘:和学习一样重要。

咨询师:妈妈和学习一样重要,看来你很看重学习啊。(小莘点点头。)

咨询师:你觉得你可以从学习中获得什么?

小莘:快乐,满足和老师的表扬。

咨询师:满足,能具体说说是哪方面的满足吗?

小莘:如果我全对了,而班上全对的很少或没有全对的,同学们的欣赏让我感到很满足。(自豪地笑笑)

咨询师:从学习中所获得的快乐,满足和老师的表扬,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小莘:最重要的是同学的欣赏,就是满足感;其次是老师的表扬;最后是快乐。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很渴望被认可,被表扬,那你小的时候获得的表扬和认可多吗?

小莘:小学在妈妈学校就读,获得表扬的频率不高。上初中之后比较高,妈妈还说如果我小学也像现在一样认真,那她就可以少操点心了。(笑笑)

咨询师:嗯,看来你初中进步很多,真为你高兴。你今天过来希望从老师这获得什么帮助呢?

小莘:我希望老师能够帮我改变我的性格。我觉得自己有点悲观,做什么事情总是先想坏的结果。比如被老师表扬或者批评了,虽然开始我会不停地安慰自己说老师不会对我有看法的,可是我越这么想就越会去想老师会怎么看我。如果老师对我的印象不好,那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又不能改变她的想法,真希望她不要那样想我……老师,为什么这些想法一直在我脑海盘旋,我控制都控制不住,我该怎么办?我是不真的很阴暗?

咨询感悟:小莘正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高峰期,是自我统一性建立的关键时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家长、老师不同的评价而导致自我认识上的混乱。因为存在许多不合理信念,所以陷入了混顿的思绪中。

(二)第二次咨询

咨询目标:帮助小莘改变不合理信念

咨询技术:CBT认知行为技术

第一步,澄清:咨询师对上次咨询中小莘所表达的观点和感受进行了澄清,核实是否已经正确理解小莘的想法。

第二步,同理。咨询师同感小莘的感受,解释小莘目前遇到的问题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问题。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共同合作,一起解决。

第三步:采用CBT认知行为技术解决小莘的不良情绪。

1.呈现焦虑螺旋:让小莘描述她所看到并理解的情况,一起探讨她的焦虑是如何升级以至于出现了“想辞掉语文课代表工作”等想法的原因。

2.一起梳理小莘的焦虑情绪,让小莘在《焦虑情绪表格》中分别填写自己的想法、感受、生理反应以及行为,并让其阐述此四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与澄清,小莘很快意识到是她的想法影响了自己的感受、生理反应及行为的变化。)

3.介绍并解释艾利斯理性情绪的ABC理论,共同商榷要改变不合理信念B的咨询目标。

4.呈现《思维误区表格》,让小莘结合自己的想法分析自己目前存在哪些错误信念。

5.家庭作业:回家进行自我辩驳,挑战自己的错误信念,并把改变认知后相应的想法、感受、生理反应以及行为变化记录在新的《焦虑情绪表格》中。

第四步:预约下次咨询的时间。

(三)第三次咨询

咨询目标:评估上次咨询的效果,完善、巩固合理信念

咨询技术:角色扮演

咨询师:很高兴你回家后能够认真地完成我们约定的家庭作业,你现在的感受如何?

小莘: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我感觉心里的压力有所缓解,也知道了可以通过改变认知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还会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写下来,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有些担心……

咨询师:担心?具体是哪方面的担心?

小莘:有的时候我还是会担心,担心万一我自己的想法是唯心的,别人或事实并不一定是我所想象的那样,我只是自欺欺人,怎么办?(有点焦急)

咨询师:看来你对改变自己认知的方法还有一点质疑,你能举个例子具体说说你的这种顾虑吗?

小莘:就拿上次主持朗诵比赛来说,当时出了一些问题,我一直在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我能行”,但结果还是不理想,我感觉这种积极的想法也没有什么用,结果还是失败了。当时我心里很难受,好长一段时间没有调整过来。

咨询师:看来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还真不小,那你觉得这次主持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

小莘:写主持稿的同学写迟了,给我的时候还存在许多纰漏,但当时我比较忙,到了比赛那天也没有完全改好稿子。我很着急,但又没法重新写。于是我就只能安慰自己要往好处想,暗示自己可以临场应变,主持好这场比赛,结果……(低头)

咨询师:也就是说你当时各个方面都没有完全准备好,只是寄希望于紧要关头能够临场发挥,结果却并不理想,对吧?

小莘:是的,稿子是其他同学写的,我不是太熟悉,而且只在同学们走场的时候临时改了一改,比赛时也没有发挥好,所以搞砸了。

咨询师:哦,是这样啊。假如老师去上课,一个是自己亲手写的教案,另一个是看了一遍别人的教案然后就去上课,你觉得这个老师的哪节课效果会更好?

小莘:应该自己写的吧。自己写的是自己的思路,而且更熟悉一些。

咨询师:没错,也就是说你知道拿自己写的稿子主持的效果会拿A,但用别人写的稿子效果只能拿B。B不如A效果好,而你想要达到A效果,那为什么不自己写主持稿呢?

小莘:我当时太忙了,也没对这件事情太上心,所以……(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咨询师:我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你并没有十分用心在做这件事,用着B效果的稿子却希望通过临场发挥拿到A的效果,你觉得这种期望合理吗?

小莘:好像有点强人所难……

咨询师:嗯。我们理性的认知应该是基于现实条件做出的合理调整,如果不看当时的态度和准备情况,一味盲目地激励说自己肯定能成功,这样的信念确实是唯心的,而且还可能起反作用,因为它会让你过于盲目,但由于现实条件确实注定不可能成功,当事情失败时会就会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影响我们的心情,也会影响我们对自我的认识。所以,请你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再来练习一下调整你的不合理信念。

小莘:嗯(思考),我可以这么想,这是我第一次主持,失败了也是可能的,可以接受的,而且我事前的态度不太端正,还有很多准备没做,失败的话也是有原因的。我应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下一次争取更大的进步。

咨询师:非常好!那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驳斥一下你之前存在的错误信念吧。我们现场来练习,我扮演你的错误信念,你来驳斥我。第一条,她是不是在利用我呢?

小莘:她是一个好老师,她一定不会这么想我。她不可能会这么做的。

咨询师:可是,万一她真的这么想呢?她万一就是笑里藏刀在利用我呢?

小莘:呃……那我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就不用这么想她呗。(有点气馁)

咨询师:(鼓励的眼神)开始我总忍不住要这么想,一这么想我心里就难受,也不想做好工作了。

小莘:(思考了很久,坐直身体)她要真这么想又能怎么样呢?虽然她利用了我,但这样我就有机会多做事,这样就可以锻炼我自己的能力啊。也许以后这种勾心斗角的人多了去了,我现在接触这样的人多了,以后就知道怎么与他们相处了啊。

咨询师:好!你这么说,我这个错误信念没什么话说了,被你打败了。确实,我们不能改变别人的想法,你也管不了别人是否在利用你,但像你自己刚才那样往另外一个角度想想被利用的好处,你的心情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小莘狠狠地点点头)

依此类推,通过角色扮演,小莘把自己原先的错误信念一一打败了。小莘高兴地离开了咨询室。

四、咨询效果评估

两周以后,小莘主动过来分享自己的变化。她告诉我,她现在不会再纠结老师是否在利用自己了,每天都能开心地完成老师交给她的各项任务,和H老师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了。小莘的好朋友小蔡反馈说:小莘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情绪状态明显好转,整个人也变得轻松愉快了,做回了以前的那个小莘。

五、咨询体会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来说无比重要,不仅影响青少年现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对他们今后的身心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青春期的到来,使得自我意识发生急剧的变化。初中生开始强烈地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容貌特征,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虽然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自我分析能力有所提升,但心理和生理各项机制均未发展成熟,因此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来自别人对其的评价。学校、家庭及朋辈群体这三者都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促进世界发展的主力军,青少年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进程。当前,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难题,其现象也较为普遍,如何不对其犯罪行为采取制止和预防的话,会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妨碍社会的进步。俗话说得好,“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对于青少年犯罪,“预防胜于治疗”,必须做到微杜渐。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采取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对策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一、提高青少年素养,铸造预防铁丝网

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上,最为有效最为直接的方法就是从犯罪主体出发,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自己拥有一定的预防能力、抵抗诱惑的能力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从思想品德、法律意识到文明礼貌都要给与引导和宣传,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之中逐渐的树立高尚的品德、坚定的意志和遵纪守法的意识。青少年处在叛逆期,具有青春期的闭锁心理,不愿意向父母、长辈和老师等吐露,而愿意向同学、朋友等同辈群体分享自己的秘密,所以他们渴望结交朋友,这就需要他们在交友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交友智慧和交友艺术,防止不良朋友的影响,让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具体来说就是青少年要善交益友、要乐交诤友、要区别真正的友谊与江湖哥们义气、要远离损友等,用自己的真心去结交那些品德高尚的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这样不但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还能实现共同进步和成长。对于青春期的烦恼和心理障碍,青少年要学会自我缓解和自我调节,千万不要憋在心里,可以向老师、父母、长辈等寻求帮助。在是非面前一定要冷静客观的对待,及时消除不良行为,自觉提高自身修养,个别难处理的问题可以向其他人的索取意见和建议。另外,青少年还要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时刻警惕自己,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还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当防卫,防止不法侵害的发生。这样,从根本上就可以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

二、形成家校合力,构建预防体系

在青少年当中,大多数还都是在校学生,家庭和学校是他们接触最多的地方,所以做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十分重要,一旦家校形成合力,那预防青少年犯罪的体系就算建立了。在家庭当中,父母要以身作则,讲究育儿的方式方法,改变传统的父子关系,建立平等的和谐的互助的新型家庭关系,强化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主动关系孩子,尊重孩子,并且父母要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状况和行为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动向时,适时的予以教育引导,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学校,教师要为人师表,行为示范。在日常的教育中,学校要认真落实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要片面的追求升学率,要强调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要让德育走进课堂,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使学校成为普及法律常识的重要阵地,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从而远离违法犯罪。在教学评价上,要客观公正,不要再唯分数是从,要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要鼓励后进生,要开展心理辅导课,发挥德育处、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及时的为学生排忧解难。作为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工作,学校也要理解家长,二者相互配合,及时沟通,了解学生的动态,形成家校合力,把学生的不良行为扼杀在摇篮里。

三、净化社会环境,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各部门各机构分工负责、紧密协作,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体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感和我国的核心价值体系,讲究社会公平公正,实现社会工作的透明化和人性化,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全社会行动起来,彻度扭转社会不良风气,从根本上净化社会环境,消除未成年犯罪的根源。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快法制建设,健全保护青少年的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快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社会树立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媒体要扩大社会宣传,做出正面引导,对于具有负面影响的资料要学会过滤,禁止传播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为青少年的健康正常创造优越的文化环境。社会大众,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和法律宣传者,遇到不良青少年,要及时给与批评、教育和引导,并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四、规范互联网络,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网络已经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虚拟世界,青少年喜欢上网,受网络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由于对互联网管理的缺失和技术的不成熟,它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在虚拟的世界中,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颇多,为此,要想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就必须规范互联网络的使用,构建良好的网络秩序。首先,要净化网络环境,关闭不良网站,开展网络举报活动,端掉非法网站。其次,要提高青少年使用网络的文明意识,不浏览不良信息,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最后,要规范网吧的管理,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自觉拦截不良信息等,确保互联网的纯洁,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5篇

为知青“上书”到中央

萧芸1949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16岁时下乡,在农村做了14年知识青年,1979年回城后,当过老师、新闻干事。

1982年,回城知青的新困境渐显,工资数目比年龄数目小。那年国庆节,30个老知青一起来找萧芸。萧芸一鼓作气:“我们写个报告给中央吧。”但没人相信这办法有用,萧芸自顾自地就干开了。回家后,收拾完家务,哄睡女儿,萧芸坐在厨房门槛上,以凳为桌,开始动笔。

1983年,萧芸的“上书”被层层上递到中央,最终365号文件批示:知青下放在农村的农龄一律进入工龄计算。

她在全国知青中可谓大名鼎鼎,大家都称她为敢于直言的侠女。

年过半百主持“心灵航线”

1999年50岁那年,萧芸凭着不俗的文笔进《合肥日报》副刊部做了一名专刊编辑,同时主持一档“心灵航线”栏目。

“心灵航线”开办不到3年时间,她就挽救了不少心理失衡要自杀的人;让很多身染恶习的青少年迷途知返……大家口碑相传,萧芸和她的热线在合肥声名鹊起。

渐渐地萧芸发现,读者来信来电涉及的问题中,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占了很大比重,许多家长向她求教如何解决孩子迷恋网络游戏问题;还有许多家长问她孩子一受到批评就好多天不说话该怎么办……这一系列问题让曾经当过多年教师的萧芸感到忧心忡忡,她开始关注起青少年健康成长来。

自办心理热线

“现在主持‘心灵航线’栏目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怎样才能为孩子们多做些事呢?”萧芸不断思索着这个问题,思来想去最终认为办法只有一个――把工作之后的业余时间利用起来,于是她决定下班后通过网络和电话,开通一条热线,专门为那些需要帮助的青少年和他们的家长提供服务,这样虽然自己累一些,但能帮助更多青少年健康成长。

萧芸的想法得到了身为警察的丈夫叶小平的大力支持,就这样2002年底,他们正式开通了青少年成长公益帮助热线。本来就名声在外的萧芸,开通业余热线后更加忙碌起来,在当地青少年和家长中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孩子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找她诉说,家长们碰到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一时间会想到找她讨教解决办法。许多孩子在她循循善诱的引导下解决了心理困惑,许多家长在她提供的有效方法指导下改掉了孩子身上坏毛病,她的公益行为很快得到市民的赞扬和社会的认可,经过媒体报道,慕名找她咨询或寻求帮助的人越来越多。

2004年夏季的一天晚上,萧芸突然接到老家湖南一位李先生的电话,简短的问候后,他立刻焦急地恳请萧芸:“你快救救我女儿吧!”从李先生的语气中萧芸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马上安慰他:“别着急,慢慢说!”

李先生平稳了一下情绪,说出了女儿的情况:原来他女儿自幼表现出极好的艺术天赋,上学后学习成绩优异,他们夫妻和老师对她都寄予很高期望,她自己也立志,一定要考上北大、清华。然而没想到今年高考时发挥失常,北大、清华梦瞬间成了泡影,这让她犹如一下跌入万丈深渊,整天反锁房门,啼哭不止,还产生了轻生的想法。

萧芸给李先生的女儿讲了一个正确面对死亡的小故事。李先生女儿认真听着萧芸的讲述,十分惊讶:爸爸妈妈最忌讳、最害怕的死亡问题,萧阿姨竟主动和我探讨起来。

萧芸从她的眼神中捕捉到了她的疑惑,马上对她说:“你已经18岁了,又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所以我不担心和你谈死亡问题。其实死是很容易的,但你的人生正处于花一样的季节,刚刚含苞待放,你还有那么多优秀才能没发挥,若就这样轻易地了结人生,你心里会舒服吗?”萧芸见状趁热打铁:“我从你爸爸那儿知道你文笔很好,你用一点时间用文字仔细梳理一下自己的过去好吗?”李先生女儿欣然点头同意,3天后,她交给萧芸一份近万字的作品。萧芸看后笑着说:“从你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你是个感性而且明白事理的女孩,根本不像是想不通问题的人嘛!”李先生女儿闻听此言,高兴地笑了。半个多月后,李先生的女儿终于度过心理危机期。

自开通青少年成长公益帮助热线以来,萧芸帮助了很多遭遇生活不幸,感到找不到出路的青少年。

到100个城市办讲座

2005年,萧芸退休了,屈指算来,她的“心灵航线”开设已经6个年头,“青少年成长公益帮助热线”也在忙碌中走过了3年。萧芸觉得,退休后,时间都归自己支配了,相对来说更加自由了,应该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把关心青少年的事情更好的做下去。她的想法再次得到了丈夫叶小平的支持,不但如此,他还决定提前退休,和萧芸一起把这件事情做好。

两人经过认真研究,感到孩子的成长问题,绝大部分与父母日常教育和发现他们的问题后处理方法不当有关。于是萧芸和丈夫决定,拿出准备买房的40万元钱,走进全国100座城市举办讲座,向中小学生家长介绍科学的家教理念和方法。

萧芸和丈夫的亲友们知道他们这一决定后,犹如一块巨石投进了宁静的湖水中,一下激起轩然大波,纷纷劝他们慎重考虑,不要意气用事,萧芸的一位好友更是直言不讳地劝她:“你都是奔60岁的人了,不安安稳稳过日子还折腾个啥,连自己买房子的钱都要搭进去,这不是犯傻吗?”萧芸知道好友并无恶意,听后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我们这样做啥也不图,只为无悔人生!”

萧芸是决定了的事情会迅速付诸实施的人,经过一番准备,2005年12月,她和丈夫正式启动了“成长110百城义行”行动,驾车风雨兼程近30万公里,利用4年多时间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先后到100座城市为家长们举办了公益讲座。

第6篇

2007年5月瑞安市“关工委”成立了“青少年心理咨询站”,有心理咨询师免费给青少年做学习生活上的心理辅导,我是其中一名义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但成长过程中谁也不可避免会遇到迷惘、困惑甚至伤痛的事情,使他们的脸上失去了笑容,灵魂倍受煎熬,当年我亦是如此。如果有个人肯耐心倾听你的故事,然后帮助你走出误区,那该是多么让人庆幸的事啊!

在近三年时间里,我大概接待了三十多个个案。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位同学,他是熟人介绍过来的,目前在一个管理很严格的学校上高三。元旦前一天,他妈妈打电话过来,说他很想和我再聊一次。他高三升学考在即,学校抓得很紧,只有元旦一天有空。我即刻就答应了,尽管原计划要睡个难得的懒觉。

7点半他准时过来了,在暑假里我已经为他辅导过两次,这次看到他精神状态挺饱满的。我先问了他目前的学习情况,他说其他科目成绩都可以,就英语成绩拖了后腿,说他对英语课没有兴趣,有时甚至有些抵触。

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就说起了英语老师。他说自己的语法基础本来挺好的,解题的思路也是蛮清晰的。一次作业他都写对了,可英语老师不相信是他自己做的,在同学面前嘲讽他,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还有一次作业忘记交了,老师连解释补交的机会都不给他。于是他心里对英语老师有了排斥,一次他上英语课睡觉被老师发现,老师让他出去,当时他没出去。下课时他对同学用粗话骂了老师一句,老师可能听得不是很清楚,双方起了一点冲突。课后老师试着和他沟通,但他就是一言不发。

那我问他是不是英语老师都是不好的,他说也有几次让他感动的时候。比如考得不好,都会把他叫到办公室试着了解原因,不过他心里的结还没打开,从没和老师好好沟通过。带来的后果就是英语没有好好学,一些单词没有好好记,阅读题有些看不懂,成绩当然可想而知。

然后我让他分析他的英语成绩不好是否都是老师的过错,他说其实他也抱有侥幸的心理。初一时英语成绩不好,后来初三时恶补上去的。他觉得高中也可能会这样,这样学习动机也就不那么受重视。我说这样的学习态度,可能高一过来英语基础就不如其他同学扎实,他说事实上是这样的。现在也意识到高中的英语单词可能比初中要多,难度要大,而且中考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高考则是知识点比较难,需要平时不断的积累。

距离高考还有5个多月,我鼓励他增强信心,好好利用时间把英语成绩赶上去。首先制订一份英语学习计划,和英语老师好好沟通,悦纳老师,多看到老师的优点。他又说他的记性很差,刚刚记住的单词过一天就会忘记了。我就给他介绍了艾宾浩斯经典记忆方法,让他科学记单词。

后来说到他的人际沟通方式,他就打开了话匣子。虽然没带手表,但我估计一两个小时可能过去了。本来咨询已中止。但一想到他抽时间来一趟不容易,就当聊天好了,让他发泄一下轻松一点。

他说,看到前排的同学是如何讨厌,好几次都想把他揍死,都硬生生地憋住了。上次在网上聊天时,我就觉得他的人际沟通模式有问题。他回忆起上幼儿班时,突然有一天被一个大孩子狠狠打了一拳之后,大孩子就逃之夭夭了,他很气愤但没地方发泄,到现在还很深刻地记得!所以小学时候和同学打架,对方脸上的部位被他打移位了。现在有时在学习时,听到同学说话或做一些动作都会不爽,他就会在心里骂,导致心理很烦躁,无心学习。

我说,虽然这也是发泄方式,但这样不利于人际交流,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更会影响学习效果。我指出,他还没有找到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看人不舒服压抑在心里,压抑太久了,可能就会出问题。虽然从小他受的教育表面上看起来很文明,但在心里已经骂死了别人。我开玩笑地对他说:“其实你的素质也很差,别人在嘴上骂,而你在心里骂。”他也大笑起来,说确实是这样的,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发泄。

为了让他建立起和别人好好沟通的模式,我举了几个名人用幽默化解尴尬难堪的例子,他听了之后好像很受启发!接下来,我又和他玩了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以他看到前排男同学一件让你不舒服的事为例,我扮演那位同学,他是怎么说的,对方是怎么说的。对方的话如果让他听了不舒服,应该要怎么回应对方,这里有两种可能,一是对方可能是无心的或者心情不好,这我们要原谅对方。还有可能真的是对方话说得过了头,但我们如果换一种方式来回应会怎么样,既不会得罪别人自己心里也会舒服。通过比较,他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沟通方式,呵呵地笑了,很诚恳对我说:“老师,谢谢您!”

第7篇

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

对策:向他人学习,在独立处理事情中增长干。

一方面,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感”的迅速膨胀使青少年在思想言行等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独立性,希望自主,反对权威,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甚至与家长“战火频繁”。有时还没听父母说话的内容,只看到他们脸上怀疑的表情就足以让少年的自尊心受到威胁。然而另一方面,对父母、成人及长辈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因为青少年阅历还不够丰富,面对陌生或者复杂的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难作抉择;同时,在经济上大多数少年还得依靠父母,对家庭的习惯性依赖仍然存在。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一位母亲的心里话:我发现儿子上初中之后变得很古怪。开始,有一段时间我还像小学一样过问他的学习,每天吃完饭问问他学到哪了,想帮他背背、默默。可他却说:“我都上初中了,你别管我了不行吗?”总把我往外推。有三四天我就看我的电视没理他,他又说了:“你就知道看电视,也不关心关心我,这道数学题不会,你快来看看啊!”倒成了我不关心他了?我有时候周末要加班,连着一个月没歇,没想到儿子打来电话问我:“你今天又不歇啊?”我好像都看到了他脸上的遗憾,就推掉了手头的工作,赶忙回家,本想和他好好聊聊。他可倒好,高高兴兴把我迎进门以后就又把门一关,到他自己屋去了。简直莫名其妙!

这是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少年朋友非常想有自己的空间,证明自己的能力,可遇到困难后又不愿意自己承担,希望得到家人的关心与帮助。而且,还很怀念小时候在父母身边的生活,感觉那样有安全感。少年朋友,仔细想一想,这位少年的表现有没有自己的影子?

我们少年朋友要想真正的独立,就要尽量尝试自己处理一些事件,在独立地处理事情中增长才干。在有困难的时候,不妨虚心地向父母、同学请教,与父母、同学进行心平气和地沟通,把自己的愿望、要求告诉他们。如果我们少年朋友只是一味地强调独立,而没能学会主动和别人沟通,寻求心灵的理解与帮助,必然会造成自我封闭,会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寂寞孤独。如果成了孤家寡人,那是多么痛苦啊!

矛盾:闭锁性与强烈交往的需要。

对策:主动与人交往,获得友谊。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秘密,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中更会有许多小秘密,少年朋友,你是不是这样?珍藏心中的秘密,是少年人珍视自我、保护自我的一种表现,也是少年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愿意呆在自己的小屋子里,给抽屉加上一把锁,抱着自己的日记本写啊写。这一时期自尊心的增强,使少年更希望别人看到他们存在的价值,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为此,有的少年不愿意与人交往,不愿暴露自己心中的“秘密”、“缺点”,对人或对事有一定的戒备心理。行动上则具有了文饰和内隐的性质,经常有意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愿意把内心的秘密和真实的思想感情轻易地向他人吐露。这都表明了我们青少年心理的闭锁性。

少年的这种心理的闭锁性与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而产生的强烈交往需要之间,构成了一对难以排解的矛盾。16岁的虹是一位文静内向的女孩。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但由于小时候父母工作繁忙,经常把她一个人反锁在家里,所以很少与人交往。久而久之,虹变得害怕与人交往,敏感多疑,处处设防,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虹的自尊心特别的强,非常重视自己的地位,无论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学习的成绩、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还是自己的仪表长相、言谈举止,都十分关注,甚至达到了“斤斤计较”、求全责备的地步。

一次体育课上练习背跃式跳高,本来就不擅长体育的她,一紧张还没到横杆前就起跳了,结果摔了个仰面朝天。这把体育老师都给逗笑了,幽默地说:“佩服!动作完成得不错,就是没碰着横杆。”老师的玩笑逗得同学们更是哄然大笑,也不知道哪个男同学给她起了个“鲤鱼”的绰号,这绰号立刻在全班叫响,虹的脸通红,“这下可出丑了!”她好几个星期走路不敢抬头,生怕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发展到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也表现得非常局促、尴尬,常常说不出话来了。这时,她是多么需要同学的帮助啊。但她的孤傲,让大家什么都不敢说,生怕伤了她的自尊心。她看着同学之间有说有笑,自己却如此地孤独,十分痛苦,甚至想到以死了却一生。

这种闭锁性将导致少年朋友与父母、师长及熟悉的人之间产生一定的心理距离,由于感到缺乏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人,于是产生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感,造成自卑、苦闷等心理感受,也给少年朋友处理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增加了一定的困难。由于过度自我保护,放弃了与外界的接触、交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个人空间里,却又常常无法抑制对人际温暖、友情的渴求,总是幻想别人能不计较她的冷漠和傲慢,主动地关心她。

其实,与人沟通并不难,只要主动与他人交往:向他人点一点头、给一个微笑、打一声招呼,你一定会获得友谊的。

矛盾:情感与理智。

对策:遇事冷静,用理智战胜感情。

青少年情感异常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往往容易感情用事。虽然也懂得一些世故道理,但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青少年的情感还往往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与诱惑。重“义气”,崇尚“为哥们儿两肋插刀”,使他们遇书不能冷静思考,不分是非,不计后果,头脑一发热,就“挺身而出”,甚至导致违法、犯罪。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亮亮,一天放学刚出校门,就被迎面骑过来的一辆自行车撞倒,那人还反说是自己故意撞人。幸好遇到同班同学刚强,一个健步上去揪住了对方的领口,与他理论了两句,对方一看来者不善,也就没有再纠缠――刚强是班上出了名的“打手”,就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

这件事后,刚强告诉好朋友亮亮:“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还要他一起去见见世面。亮亮出于感激,又一时好奇,就跟他到了另一所学校的门外。刚一到,就看见两队人马,一副剑拔弩张的气势,话不投机,刚强就与他们打起来了。开始,亮亮只是在旁边观战,眼看着自己的朋友就要吃亏了,亮亮也就奋不顾身地参加了战斗。事后,刚强“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队伍”,亮亮内心很矛盾:觉得自己没有理由去伤害一些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但又认为刚强对自己有恩在先,拒绝了人家不够朋友。

亮亮在妈妈的教育下,终于理智地拒绝了刚强。妈妈说,感激归感激,但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和道德的低线,更要做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不久后,一位被打的学生向公安机关报案,刚强等人被分别处以2000元罚款,并被学校给以记过处分。想起这件事,亮亮就后怕,但同时也非常庆幸在母亲的帮助下,自己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少年朋友们,在感情冲动时,我们不妨以亮亮做楷模,遇事冷静,用理智战胜感情。

矛盾:理想与现实。

对策:客观认识现实,积极向上,实现理想。

第8篇

法庭外,她侠骨柔情、循循善诱,用母亲般的胸怀温暖那些迷失的心灵。

罚与救

2010年一天深夜,开县看守所。

14岁的向斌垂着头,蜷缩在囚室的角落里。

“这辈子完了。”他念叨着,头垂得更低了。

向斌的父母离婚了。由于父亲患有精神病,母亲独自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奶奶和向斌。刚进青春期的向斌,整天和一些“操社会的”人厮混,上网、打架,甚至小偷小摸。奶奶年老多病,对这个不听话的孙子束手无策。

几个月前,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的向斌因盗窃被捕。

第二天,案子就要开庭了。

几公里外,开县人民法院,一间办公室还亮着灯。

一头短发、身材小巧的朱宏梅,埋头在向斌盗窃案的卷宗里。

“又是个没人爱的孩子。”再次熟悉案件后,30岁的女法官摇头唏嘘。

六年前,朱宏梅放弃收入颇丰的律师工作,考入开县人民法院,成为少年刑事审判庭唯一的女法官。

开县是个农民工输出大县,留守儿童多,青少年犯罪比较突出。六年间,朱宏梅和上百个失足少年打过交道。

在依法惩治犯罪的同时,朱宏梅也感到痛心。她认为,审判的主要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让失足少年重获新生。

“爱的缺失,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诱因。”研究了众多案例后,朱宏梅得出结论,“如果能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大多数人都能重回正道!”

为此,朱宏梅开始了全新的探索。

午夜,朱宏梅合上了向斌案的卷宗。“不能让他这辈子就这样完了!”女法官的心中,一个拯救计划逐渐成熟。

法与情

次日,开县法院。

庭审即将开始。通向少审庭的走廊上,向斌垂着头,缓缓挪着步子。

走进法庭,向斌突然眼前一亮――他的奶奶,正向他投来爱怜的目光。

“奶奶!”少年的视线模糊了。

这天清晨,朱宏梅专程赶到向家,接来了向斌的奶奶。她要让被告人感受到亲人的爱。

朱宏梅相信,让被告人感受到关爱,能够唤醒他们的良知,帮助他们走上正道。

在这个信念支撑下,朱宏梅一直在付出爱心。

被告人小冉也来自单亲家庭。离异的父母对他不闻不问。被羁押后,小冉连毛巾牙刷都没有。预审时,朱宏梅塞给小冉一些钱,帮他买了生活用品。在此后的审理中,深受感动的小冉全力配合,表现十分积极。

盗窃犯罪嫌疑人小许是另一位受益者。在审理过程中,朱宏梅考虑到他法定年龄小,具有酌定从轻的量刑情节,决定依法适用缓刑。出狱后的第二天,小许提着土特产来感谢她。朱宏梅却摆摆手:“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给姐姐的最好礼物!”

六年来,在朱宏梅的帮扶下,33名失足少年重返校园。

现在,向斌成了“法官姐姐”的又一个目标。

圆桌审判开始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这场审判变得像一场谈心――坐在被告人身边,朱宏梅分析犯罪危害,讲解积极改造的好处,帮助向斌规划出今后的人生……

而向斌的奶奶,一直注视着她的孙子,不住地点头。

在“法官姐姐”的引导下,向斌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还当庭承诺:“出狱后一定重新做人,决不让姐姐和奶奶失望!”

朱宏梅微笑着点了点头。

坚持的回报

2010年11月,一个星期五的下午。

急促的电话铃声,在“未成年人心灵理疗室”响起。

“朱法官,救救我的娃儿吧!”电话那头,一位中年妇女大声求助。

她的儿子小枫染上了“网瘾”,一天到晚往网吧跑,怎么管教都没用。束手无策之际,她听说县法院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灵理疗室”,便打来电话求助。

2009年9月,在朱宏梅建议下,开县法院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灵理疗室”。作为负责人,朱宏梅通过疏导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和制止他们犯罪。

随后几天,朱宏梅和小枫见了两次面。

第一次,心里只想着“魔兽”(一款网络游戏)的少年,对她的教育毫无反应。

朱宏梅没有气馁。回家后,她整理了一些资料,作为第二次见面之用。

几天后,她又去了。

“姐姐给你讲故事。”朱宏梅一脸微笑,拿出准备好的资料。

那是她以前审理的一些案例,内容都和沉迷网游有关――为了筹集上网费用,一些“网瘾少年”进行了抢劫和盗窃,最终受到法律严惩。

同龄人的惨痛教训,让小枫惊出一身冷汗。

“这么迷下去,我这辈子都要受影响!”小枫当即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以后好好学习。

“未成年人叛逆心强,强硬说教很难奏效。”朱宏梅说,“只有循循善诱,才能感化和引导他们。”

“未成年人心灵理疗室”成立以来,朱宏梅接受青少年咨询680余人次,帮助其中十人重返校园,惠及当地数百个家庭。

在服刑期间,向斌牢记自己的承诺,积极接受改造。

出狱那天,朱宏梅来到看守所,陪他回家和奶奶团圆。

迷路的孩子回家了,朱宏梅的关爱并没到此为止。

为了长期引导向斌,朱宏梅又赶到当地社区,和社区干部一起制订了帮扶关爱计划。

第9篇

有些家长和老师也反映青春期的孩子:孩子变得很沉稳了,回到家,就关上门;有的同学独来独往、孤僻不合群;有的同学对班集体活动漠不关心;有的同学不求上进作业马虎;有的同学认真要强追求完美等等。

网站上常常有家长或青少年本人这样的求助:

“一年多来,他什么人什么话都不听,在学校同学关系搞僵,老师的话不听,我们父子像死对头一样,他现在一人租房子住外面,没有同龄的朋友。我们很为他担心。”

“我在7个月前,开始怕见到同学,与同学相处很困难,特别是异性,我现在15岁,初三毕业班,很痛苦。”

“孩子15岁,最近一段时间和家长老师叛逆,不学习,不完成作业,上课睡觉。”

“和同学聊天时自己手舞足蹈,侃侃而谈,总是开玩笑,甚至经常是开自己的玩笑,逗别人笑,对别人开自己的玩笑也无所谓,但事后又后悔。给人总是不稳重的感觉。”

“也许是小时的好友出卖,使我长大了都不愿意交朋友,也不相信任何人,可能是对自己的保护,看到现实社会的人都好可怕,都假面对每个人,所以我也不想交朋友,但是这么久了,我一直除了自己谈的男朋友外没有相信的人,也没有任何朋友,哪怕是家人对我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也会去防他们,也不愿意和他们说心里的心事”。

为什么出现社交问题

个性因素

每个人都有特点,有的性格开朗,善于交往,好交朋友;有的性格内向,比较沉稳。

那些个性开朗、大方的青少年,往往更容易得到友谊。而个性有一定缺陷的青少年,如有自负、孤独、嫉妒、自卑等心理的人,往往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很多挫折和问题。交往是一个互动互酬的过程,只有当你真诚、坦率地与人交往时,你才能得到别人以同样的方式来对待你。因此,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消除社交问题的重要因素。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家庭结构不全,如父母离婚、分居等,以及长期生活在冲突不断的家庭环境中的青少年,他们很可能出现性情不稳定、冷漠、猜疑、自卑等心理问题,并进而影响他们顺利地与他人交往。

此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的很多父母,采取了过度保护、封闭式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家长严格限制孩子正常的活动自由,认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另一方面,家长又将学习以外的其他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从而使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缺乏交往的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其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当他们在群体中需要独立应付和协调人际关系问题时,就会出现手足无措、异常紧张等现象,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则很可能会出现社交退缩心理。

心理障碍

有些心理障碍比如焦虑、社交恐怖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障碍。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独立性增强

随着少男少女自我意识的形成,独立性急剧增强,他们不再被动地听从父母的教诲和安排,而是渴望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标准衡量是非曲直。这种从被动到主动,从依赖到独立的转变,对于青少年来说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情绪两极化

青春期孩子情感浓烈,热情奔放,情绪的两极性表现得十分突出。他们既会为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也会为小小的失意而抑郁消沉。他们情绪多变,经常出现莫名的烦恼、焦虑。

心理上进入闭锁期

进入青春期,少男少女结束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孩童时代,进入了“多事之秋”。此时由于心理的不断发展,他们的情绪自控能力比孩提时有了较大的提高,学会掩饰、隐藏自己的真实情绪,出现心理“闭锁”的特点。过去爱说爱笑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他们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很少和父母交谈,甚至拒绝父母的关爱。

心理向成熟过渡

青春期是长大成人的开始,是由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漫长而痛苦的。此时,他们既非大人,又非儿童,原来的孩童世界已被打破,但新的成人世界又尚未建立。因此,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比如,生理成熟提前和心理成熟滞后的矛盾;独立意识增强与实际能力偏低的矛盾;渴望他人理解,但又心理“闭锁”的矛盾。

行为易冲动

青春期青少年的大脑中,负责控制感情和冲动的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这是他们易冲动的原因。

青春期社交问题如何应对

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既害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为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而焦虑不已,又可能夸大别人的缺点和不足,不屑于与他人交往。因此,这些青少年往往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家长和教师有必要帮助有社交困难的青少年重新客观、全面地审视自己和他人,为克服社交问题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递进方法

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的社交问题,这些问题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得到解决。因此,可以采取递进的方法,先将自己暴露在最不害怕、最容易解决的情境中。若经过一段时间努力能很好地适应这一情境,再进一步练习克服次易解决的情境,以此类推,直至青少年将所有的社交问题都解决。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青少年逐步地适应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对改善社交问题大有益处。例如,一个青少年非常害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可以先让他想象自己在两个听众面前讲话,若无不良的情绪反应,则可以想象在五个或更多听众面前演讲,在他可以轻松地进行想象后再实际练习。

这种逐级暴露法可以帮助青少年直面使他们害怕的情境,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学习应对问题的方法,不断地积累相关经验以提高交往的技巧,同时这种方法全面地考虑到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适应过程,因此对以离群、孤独、畏缩为主要特征的社交问题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调节情绪的多种方法

当青少年在社交中遇到挫折或不顺心的事情时,出现不良的情绪是难免的,这时就要运用合理、恰当的方法控制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调节情绪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写日记,找人述说的方法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当时、当地的心情描述出来,并将内心的想法、感受等绘画出来,贴在显眼的地方。

此外,转移注意力或参加一些积极的活动也能有效地调节不良情绪。例如,听音乐、下棋、参加体育锻炼或自己喜欢的活动,都可以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从而能平静地考虑和解决社交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养成调节情绪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调节情绪的习惯。当不良情绪出现时,应马上考虑应对的方法,并坚持下去,如每日用15~20分钟在日记中写出自己在社交挫折后的感受等。

训练沟通、语言等技能

具有社交问题的青少年往往欠缺一定的交往技能。由于交往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因此,沟通、语言等技能非常重要。

这些技能包括口头表达是否正确、清晰、简练;是否会伴有生动的非语言反应,如眼神交流、脸部表情丰富、语言的音调、音量等;能否有效地倾听别人的讲述,既对别人讲述的内容感兴趣,又能及时地做出反馈;能否积极地发动并保持交谈;能否有效地表扬和接受表扬,评价和接受评价等。

这些技能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学会的,青少年可以通过查询有关的心理书籍,找到提高技能的方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交往技能很好的对象,有目的地观察对象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将他的良好技能记录下来,并在实践中练习这些技能,这种观察学习对提高青少年的交往技能有很大帮助。

建立良好的交往品质

交往品质是建立在对自己和他人个性品质理解的基础上。若一个人对别人持有不信任、怀疑的态度,认为别人与自己交往是有所求,或将对方看作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或受以前不良经验的影响,并将之扩大到所有情境中,认为与人交往不会有好结果,那么在交往中就不会表现出真诚、大方、热情助人、宽容、理解等良好的交往品质。

由于交往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当一方传递出的是冷冰冰、不信任的信息时,那么另一方也就很难真诚地与你交往了。

因此,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不要狭隘地将个别人的不良品质泛化到所有的人身上,也不要以过分挑剔的眼光看待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敞开心扉去接触和接受每个人,才能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无限的乐趣。

第10篇

参加法制教育活动,可以使同学们从中学到了许多关于法的知识,使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互相结合起来,那么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有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法制宣传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1通过此次法制座谈会,开展一系列的法制教育活动:

首先,我认为,法制教育迫在眉睫。

在班队课,我利用故事书里看到的一个故事开展了一个主题队会,题目是《告别依赖,学会独立》,书里,讲了一个人,都快20岁了还整天依赖他爸爸,又不好好读书,连个碗也不会洗。一天,他找了个算命的帮他爸爸算命,得知爸爸能活到70岁时,当场大哭,旁人不解,后来他边哭边说,他爸爸大他30岁,他爸爸死后,他才40岁,那谁来养他?这虽然只是一个故事,刚开始你也会感到可笑,可经过反思,你还笑得出来吗?都40岁了还想要死的爸爸养他,那么做父亲的不就是太可怜了?

针对这个事例,不得不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应注重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调解自己的情绪,加强自己抗挫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上各种环境的考验。他们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又跟不上独立意识的发展,往往分不清是非,易偏激和固执使自己的行动带有很大盲目性,这就需要我们成人对他们进行整体引导,逐步提高他们能分析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认真做好法制教育,要求学生做个有文化、讲文明的国之栋梁是很有必要的。

其次,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渐增多,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前不久,班里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剧本《法庭内处》,故事内容曲折,感人至深,发人深省。一位十四岁少年因家中贫困被迫缀学,整天闲在家中无所事事,渐渐地就染上了赌的恶习,最后为了还赌债,竟失手杀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部影剧,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现在青少年犯罪记录高得吓人,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航天载人飞船刚刚飞入太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怎么不让人忧心如焚呢?

面对当前这些青少年法律和纪律观念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低龄化趋势的现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因此,我们每位小学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2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我不去杀人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骂人,打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个人的形象抹黑,并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下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里根深滴固,并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仅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犯罪率呈上升趋,便是证明。这样的事例在我们身边是经常发生的:某市一个成绩本来很优秀的学生,受了一帮坏朋友的引诱,在街上玩了一个通宵:泡酒吧,喝酒,抽烟。从些就渐渐的消沉下去,不能自拔。之后经发展到结伙抢劫!最被公安机关抓获,受到了应有的制裁。这不是有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吗?我们正处在花样的年货,诗样的年龄,谁愿意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地方度过本该完美的日子呢?

小学生太多数时间在学校,所以往往我们受到伤害都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到时,不仅仅会给自我的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并且还会使人受到肉体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这样必须会树立起一个礼貌的团体,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怎样还会受到他人伤害呢?

这次法制讲座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很好的“政治”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同学们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完美的明天,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严于纪律,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3今日午时,同学们在学校的安排下,聆听了我校法制教导员的法制讲座。时间虽仅有短短的一个小时,但我的感想却颇多。

在我们身边,一些同学老是犯错误,法律纪律观念淡薄,屡教不改。认为:只要自我不去_放火就行了,犯点小错误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俗话说得好:“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偷油,大时偷牛。”这就告诉了我们: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良好的法律纪律意识,随意做损坏公物,打人,骂人,甚至偷窃等坏事,不仅仅是给你个人的形象抹黑,并且会渐渐腐蚀你的心灵。渐渐地,就会使你经常情不自禁地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果不能够痛改前非,继续发展下去,那些恶习就会在你心理根深蒂固,并且会越变越严重。到时,你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终等待你的,就仅有失去人生自由的监狱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便是证明。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才干的时期,可塑性很强。但明辨是非的本事不强,意志脆弱,自控力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步步走上不轨之路。

虽然我们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但也时常受到侵害。此刻尽管有教师、家长的保护,但他们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呵护着我们,况且总有一天我们会离开父母,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独立生活的。所以,自我保护也就成了我们中学生防止自身受到伤害的必要措施了。为了避免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应当严于律己,不能自我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导致别人对你的不满,轻则吵架,重则就会出现结伙斗殴,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到时,不仅仅会给自我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还会使你受到_上的痛苦和心灵的折磨,后悔也来不及了。相反,如果同学们都尊重别人,互相谦让,真诚待人,你也会因尊重别人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样,同学之间不仅仅会建立起真挚的友谊,我们的学校也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礼貌景象。

这次法制讲座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使同学们深深感悟到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完美的明天,让我们从此刻开始,严于律己,改掉不良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当代中学生吧!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4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选错了道路,让自己后悔一生,尤其是我们青少年。因此,为了增强我们青少年的学法、普法意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学校举行了“法制教育专题报告会”。为我们作报告的是我校法制教育副校长纪荣利老师。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及时雨,它让我们清醒地看到自身的不足。很多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为那些误入歧途的青少年大为惋惜,在惋惜之余,我们也认识到他们是法律无知者,在法律面前没有“敬畏”之心,只因一时冲动而铸成大错。

纪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案例:某高级技工学校的学生王某,利用网络传播犯罪方法,从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王某仅仅是一个在校学生,一个未成年人,却犯了罪。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犯罪的呢?纪老师给我们总结了一下,主要是因为不听家长、老师的教诲,法律意识淡薄,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较弱,以至于携带管制_、打架斗殴、偷盗、吸毒、贩毒等,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我们知道了那些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我想,根本原因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总认为自己做的是小事,等酿成大错时后悔已经晚了。在这些案例中,有很多人是因为一时冲动才犯了罪。

犯了罪,一关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更有甚者把自己的一生都毁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在人生的旅途中,青春是最美丽的篇章。如果这最美好的时间在那失去自由的地方度过,会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青少年犯罪,不仅毁了自己,而且会“连累”到自己的家人。家人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这样做,岂不是辜负了他们?就算是为了家人,我们也不能做出这种“荒唐事”来。所以,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_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心灵教诲,为我们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牢记其中的道理,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确的航线上行驶。

2020法制宣传日心得体会5在今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中,我村高度重视,加强了对“12.4”法制宣传日活动领导,按照根据上级《关于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活动的通知》的安排部署和要求,做到早计划、早组织、早部署、早安排,各小组、东门完小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在“12.4”法制宣传日来临之前,根据镇党委、政府制订的《沙市镇开展“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工作方案》,东门村支村两委专题召开了“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会议,就“12.4”法制宣传日活动作了具体安排。

二、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1、12月4日,支村两委邀请了镇司法所所长罗宗武来东门村村委会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共解答各类咨询100余人次。

2、组织普法志愿者书写张贴标语50多条,散发传单200余份。

3、利用远教平台组织村民进行法制教育视频观看,并结合当前农村工作特点,大力宣传《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发放宣传手册500多份。

5、在东门完小4个班级里开展了“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学法活动。

三、围绕主题,开展法律“六进”活动

在今年的“12.4”法制宣传日活动期间,我村紧密围绕“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科学发展”这一活动主题,开展法进农户,法进学校,法进企业,创造普法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法律支持,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第11篇

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 陈明宪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公路和洞庭湖桥梁畅通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之首。

至2007年10月底,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137.16亿元,完成路面里程53997公里,完成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投资4.7亿元。

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农村的生活和投资环境,活跃了招商引资,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缩短了边远农村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新时期农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现代文明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打破了边远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

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公路通,百业兴”,在全省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工矿业、旅游业等各种产业正依托农村公路的通畅而方兴未艾。田间地头,村头寨尾都变成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全省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促进了湘莲、辣椒、蔬菜种植、生猪、竹制品、煤炭开采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条条新兴农业产业带应运而生。

在湖南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全省农村公路发展,主要有6个方面的措施: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组织保障体系;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建章立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多方筹资,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项目管理,依法依规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坚持建管养并重,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模式。

关注民生引导民生服务民生

长沙市广播电视局(集团)党委书记、局长、董事长 王昌连

十七大报告通篇闪耀着关注民生的思想。关注民生、引导民生、服务民生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应有之义。高度关注民生,热情倾听民声,致力服务民众,新闻宣传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一要架好政府和百姓的桥梁。民生新闻的精神品质,是民生关怀和民本取向。要强化民生意识,以草根意识的平民化视角,倾听民声,表达民情,为民解忧,为民立言。

二要用正确的导向引导舆论。要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正确引导民生敏感问题,将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呼声和谐统一。要关注全局,寻找“民生焦点”;加强策划,解析“民生热点”;把握舆论导向,引导“民生难点”。

三要为群众提供好的精神文化娱乐产品。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民生问题,对于长沙广电而言,要进一步做强做响我们的专业频道、电视剧、大剧院三大品牌,服务和娱乐市民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四要履行好公共服务职能。广播电视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要加强改善民生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村村通建设,加强数字电视服务,不断改善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效果。

关注青年所需服务青年所求

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 李 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在发生变化,追求市场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服务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团组织正在努力开展创新工作,积极关注青少年的民生建设。

积极促进立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我们致力于推动青少年的立法工作,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办法的修订,提请人大制定《志愿服务条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展“法制宣传周”系列活动,深化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示范岗”,活动同时,联合相关部门针对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今年湖南“两会”关于《志愿服务条例》立法的议案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

构建12355服务平台,服务重点群体。首创了“政府公共服务热线与专业教育机构相结合”的新型青少年成长引导模式。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服务台至今共接受电话咨询5万余次,处理个案3000余起。

开展扶贫帮困,关爱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真情助困进万家”活动,深化希望工程及“1+1”圆梦行动、济困助学、“手拉手”等活动,积极为贫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帮助。积极开展“爱心助成长”志愿服务计划、“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计划”等活动,帮助农村贫困青少年、残疾青少年等群体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实际困难。

拓展农村保险 保障农民利益

中国农业银行湖南省分行副行长 曾昭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的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民的消费规模、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日益提高。当前,农民消费已由“吃住主导型”消费模式向“吃用主导型”消费模式转变。

目前,湖南农民在食品、衣着、住房、用品及其它消费的比重分别为46.4%、6.8%、8.3%和38.5%。在农民消费领域中,“用”的范围已经渗透到养老、保障等诸多投资理财领域。农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表现出了以城市化消费为导向的新一轮消费需求。可以预料,随着农民经济条件的改善以及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农民的消费理念、消费习惯将进一步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消费结构和消费标准的新一轮递进。农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给农村增加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保险需求。

农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与生活环境不断改善,使农村保险需求日趋旺盛。通过对近年来湖南保险业的分析,农村保险需求日趋旺盛,广阔的农村已经成为保险业竞相开发的一块“沃土”,农村保险业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生机。做大、做实、做好农村保险业务,进一步拓宽农行中间业务的创利空间和创利能力,更好地服务“三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保障农民切实利益,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国家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这一系列的政策导向,为农村保险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契机。

让更多的人受益于粮食安全

湖南省人大代表 湖南香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樊富强

樊富强是湖南省人大代表企业界最年轻的一位代表,当问到他今年的提案时,他坚定的说:“粮食安全”。

他说:“十七大报告中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大局”。把‘三农’问题提到了新的战略高度,并加大支农惠农的力度,不仅说到了我们的心里面,也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作为基层、又是农业的代表,深深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樊富强回乡创业仅3年的时间,就以“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特色之路,使“口口香”成为全国知名名牌。公司与10000多户农户签订了水稻订单种植合同,公司有专业的技术专家从选种、施肥、种植等进行技术指导,确保了农户的利益最大化,每年为农户带来近1000万元的收入。2008年,公司还将在南县、沅江等地新增订单种植农户8000户,新增订单种植面积10万亩,让更多的农户受益”。

“困惑少年”的成长伙伴

长沙市12355青少年成长服务台负责人

湖南长沙倍腾青少年启发教育学校校长 黄晓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日益复杂,具有不良行为的“问题”(困惑)青少年越来越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的日趋严重,如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断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将是一项亟待探讨和研究解决的重大社会课题。

第12篇

[关键词]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成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C915.5

[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学生出走给家长、学校带来极大压力,耗费较大的财力和精力,有的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制造校方和家长矛盾,致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紧张,严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由于学生涉世不深,容易上当受骗,学生离家出走后,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安全事故。因此,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问题应引起学校、家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分析

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共性:这些学生对学习普遍缺少兴趣;对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感到厌倦也有少数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由于受到不良诱惑或情绪极度波动而离家出走。具体说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家庭暴力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压力、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愈来愈快,许多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有的家长把工作婚姻和生活中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导致家庭教育简单粗暴,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贪玩、学习退步或染上不良习气,常常采用打骂、体罚的方式进行教育,有的甚至毒打摧残,其程度令人发指。

2.教师不良教育行为导致学生离家出走。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的生存压力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学校把高考,中考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导致教师“唯分数是从”,教师为获取高分,维护自己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声望,不得不违背心愿,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后进生进行责难,施加巨大压力,甚至歧视排拆;还有个别教师对后进生教育方式简单,对所谓的玩劣学生更是挖苦打击,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恐惧心理或仇恨情绪。

3.痴迷网络或被网友引诱而离家出走。目前许多未成年学生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从心理层而上来看,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直接关系,未成年学生为达到上网不受约束的目的,千方百计地逃避家长、老师的监督,他们离家出走,就是为了通宵达旦地在网络世界里“尽情游戏”;同时,网络交友不慎,轻信网友或被网友诱骗而离家出走的未成年学生也为数不少,这一现象已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4.孤独、寂寞、抑郁而导致的离家出走。有些未成年学生性格孤僻,与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在校园不能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被老师关注,不被同学接纳认可,使自己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现代家庭多为三口之家,独生子女很少有同龄玩伴,进入校园以后,校园生活为广大独生子女提供了交朋结友的良好平台,由于个性差异,一部分学生在校园里显得不合群,经常被冷落、孤立。长此以往,容易导致种种身心疾病,引发离家出走。

5.恋爱引起情绪波动而离家出走。未成年学生早恋现象愈来愈严重,早恋行为的发生,使未成年学生的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受到很大影响。首先,误入“爱河”的男女学生,往往会神情恍惚,注意力分散而影响学习,导致老师和家长的反对,产生剧裂的情绪波动;其次,恋爱双方或一方提出“分手”后,由于不能承受巨大的伤害之痛,感情得不到及时抚慰而造成离家出走;第三,单相思的苦楚和失身失足的结果而引发的恐惧,悔恨情绪而导致离家出走。

6.遭受恐吓和人身侵害而离家出走。近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人口急骤膨胀,闲散青少年、罪错青少年和流浪青少年同时流入城市系统,随之而来的青少年违规违法犯罪问题也接踵而至,而且日益突出,这部分青少年为了在城市生存,他们往往把黑手伸向自身防护能力较弱的存校学生,他们在校园周边地区聚集,通过强迫学生,交纳“保护费”、“关心费”、“辛苦费”,对在校学生进行敲诈勒索;有的闲散流浪青少年与罪错青少年结成团伙进行有组织的犯罪活动,对在校学生,他们故意找茬、寻衅滋事、殴打抢夺。给受害学生造成巨大的心里压力,有的学生由于长期遭受控吓和伤害,惊恐万分。为了躲避敲诈勒索、恐吓殴打,他们往往采取“惹不起、躲的起”的策略,逃离校园。

7.经济因素导致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由贫穷、温饱转向总体上小康,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制度不完善,致使社会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人们的收入差距扩大,许多家庭还生活在温饱线以下,这一情况在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一部分学生经济窘迫无钱上学;另一部分学生奢侈消费花钱无度。在巨大的经济反差面前,贫困学生往往自卑窘迫而对前途失去信心,或者无法忍受“纨绔子弟”的经济歧视而离开校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则贪图享乐、安逸,经常逃学逃课。

8.部分社会“弱势群体”的子女,也是离家出走的高危人群和后备军。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父母双下岗的了女,违法犯罪父母的子女以及单亲家庭的子女等,这部分青少年在家里缺少温暖、关爱,父母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了女,如果在学校再遭遇歧视或不公平,他们很容易被激怒,产生抵触情绪或仇恨心里,“孤立无援”的他们,很容易产生“出走”的念头。

另外,触犯法律,担心被执法机关处理;被社会不良人员引诱或胁迫等情况,也是造成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

总之,造成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绝大多数离家出走的案例,与目前盛行的应试教育具有直接的因果联系,巨大的学习压力和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模式,是学生离家出走的罪魁祸首;同时家庭教育、社会因素、个体差异也是导致学生离家出走的重要原因。

二、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现象的防治

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营造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需要动员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相互支持、共同推进。

第一,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落实和新的《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手段将会逐步规范完善,随意体罚学生,将学生赶出教室的行为会受到严肃处理,同时,随着学校评价机制的变革,学生会逐步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缓解压力,有利于克服烦燥苦闷情绪,从而达剑预防或减少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

第二,规范家长教育行为,构建社区,学校与家庭平等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从而预防由家庭矛盾引发的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的现象。在前面的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未成年学生的离家出走,与家庭暴力,家庭人文关怀和亲情缺失有直接关系,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子女

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置,从而导致家庭暴力时有发生;同时,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各类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凸显,社会转型必然造成利益格局变化和经济阶层的变化,人们由于心理失衡,对现状的不满情绪和工作紧张引起的压力,很容易迁移到家庭生活中,使许多未成年学生在家庭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关爱和温暖,从而坚定他们离家出走的信心。针对家庭暴力等问题引发的对未成年学生的侵害,我国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落到实处,常常出现保护机关和执法机构角色缺失;社区和政府监督不够、保护不力的窘境,导致未成年学生合法权益屡遭侵害。目前情况下,要有效规范家长和学校的教育行为,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制度,增强政府职能部门和执法机构对未成年人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应大力加强社会公益性维权组织建设,做好家庭暴力和校园违规教育行为的监督和维权工作,动员社会力量,成立公益性的未成年人保护的特权组织,使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确保家庭一社区一学校一政府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同时,要大力加强和谐社区建设,营造社区邻里之间相互信任、尊重、关心、帮扶的氛围,切实加强社区社会保障体系,并重点向社会弱势群体倾斜,从而使遭遇经济困难和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在社区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和保护,尽量减少由于家庭暴力或经济困难等因素而引发的学生离家出走。

第三,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提升学校德育水平。首先,全体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依法执教。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行风建设,严禁教师讽刺、挖苦、欺凌、打击学生;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使用不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例如,考试排名、班级“民主”投票选举“差生”等行为。其次,建立问题学生档案。对有离家出走倾向的学生和曾经有离家出走“前科”的学生,学校政教处、学生科等部门应时时把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做好“情报搜集”工作,一旦发现问题,教师能够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同时,班主任或心理咨询辅导老师应做好学生心理的转化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予之以爱,及时化解他们郁闷、烦燥、紧张、恐惧或焦虑等情绪,从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学生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