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3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地资源管理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土地资源管理利用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土地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
1.供地管理主体没有集中的力量,部门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宏观调控比较缺乏。
2.土地配置机制仍需完善。在土地供应市场化的过程中,公开化程度不高,这样的话,土地资产在运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腐败现象也就随之而生。
(二)土地管理和利用关系没有完全协调
现有土地用地规划不够先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很早就编制出来了,相关用地指标已不符合现实用地的状况,可是城市建设的任务还是要继续,所以,就会出现不断地拆除民房,然后再建民房,这样的话,造成的损失是很严重的。
(三)征地补偿及配套政策没有完全到位
伴随着不断增加的公共设施用地,征用民地的时候越来越多,这类人群陷入了三无的环境,补偿农民也没有很多,而且给予农民的补偿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就算是国家要求建设的一些公路、铁路等重点项目,所给予的补偿也不能保证是100%的,从而农民在接受征地之后,也不会得到应得的利益,所以,会出现很多农民去上访闹事,农村的发展和经济建设肯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四)依法打击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力度不够
在城市建设中,进行用地建设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建超出范围,非法用地和乱搭乱建现象,在城郊或农村这种问题就更为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在执行的时候,力度也不够,也会出现以罚代建的情况,只要罚款交到了,事情也就算是解决了。
(五)集约用地不高,土地利用率低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
二、加强土地资源管理所采取的措施
综合上述存在的问题,其要害主要反映在:①重罚款轻打击;②重开发轻利用;③重经验轻规划;④重安置轻监管;⑤重当前轻长远;为了使我们的土地管理和利用逐步走向一条依法、规范、成熟、有序的市场化道路,切实做到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须严格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序开发用地;加快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报批;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加强领导,理顺机制
土地资源管理和领导小组的建立在地方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使政府直接进行管理,政府要带动各职能部门,进行用地联审制度的完善和健全,只有这样,土地的供应机制和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要逐渐建立起来。而且土地资源整合的进行也是很有必要的,然后实行一站式土地交易、一站式办事收费、一站式竞拍成交;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乡镇(街)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努力形成全体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加大宣传,统一思想
在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和耕地的保护是最为主要的内容,想要做到这些内容,《土地管理法》的宣传力度一定要加大,报纸、广播电视、宣传车、宣传单等方式就成为加大宣传力度的主要形式,只有这样,对于土地的利用人们才能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利用好的土地要作为宣传的典范,对于非法用地和违章建筑要加以曝光率,这样的话,国土资源在全民中认识才会更加深入。
(三)编好规划,加强监管
随着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也就随之出现。因此,必须严格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有序开发用地。新的土地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已经无法替代,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的时候,规划成为重要内容之一,总体部署的实行也是尤为重要的。总体规划在土地的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产业基地和工业建成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使公共建设用地能够更为合理。同时建议政府加大对土地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督查力度,对违章建筑,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要强令停工拆除;对违法者要绳之以法;对主管部门要追究责任。
(四)严格审批,合理利用
除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外,其他建设用地都必须论证预审,未通过论证预审,一律不准立项。土地审批严格落实“六个不批”;即:不符合土地规划的不批;没有农用地转年度计划指标的不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用地超标的不批;未通过预审的不批;征地补偿安置没落实的不批;没用做到耕地占补平衡的不批,真正做到按章立项,依法供地,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
(五)盘活土地,开源节流
加大存量土地收储处置力度,对于建设用地的存量,要进行细致认真的调查,针对一些特征的重点工程项目土地,要进行深入地检查,在册登记,使界线范围更为明确;对于那些占地的或者是复征的土地要清理掉。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应采取以下措施,包括:改变土地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或纳入政府储备等,以达到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开发商需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交纳土地闲置费。在节约集约和科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对农村分散的空闲地、闲置地和低效利用土地进行融合,同时做好农用地整理工作,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努力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杜绝土地撂荒,禁止擅自改变土地性质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
参考文献
[1]王东梅,申菲.论土地管理中的价值标准[J];科技传播;2010年06期.
[2]蔡胤,曹曦.湖南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召开 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保责任[J];国土资源导刊;2010年02期.
【关键词】:城市土地资源;管理;合理规划;措施
1、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概述
城市土地资源管理是政府部门规划的所属城市的区域中,依照城市在未来的发展要求,使用相关的方法或者相应的措施来改变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让城市的环境变得越来越美,使土地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让城市经济得到发展,从而使城市满足现代化的需求,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可持续的发展。在进行合理规划的同时,应该了解土地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的改造,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城市因为用地问题而进行边缘扩张,改善整个城市的环境,以期城市能向好的方向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进行的土地资源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让城市的土地发挥其最好的作用,对土地使用结构进行优化处理;对于未开发土地进行调整;对旧城区进行改造,对城中村进行拆迁,增加城市内的土地利用面积;对于城市内的环境卫生进行改造,让城市内的环境卫生变得越来越好。从整体上调整城市的结构布局,根据土地的特性进行相关的资源规划。
2、我国城市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利用不对称
首先,城市计划与土地管理部分之间的联接不对称,致使城市计划与土地利用计划内容不完全对称。城市计划由计划管理部分拟定,而土地利用计划则由土地管理部分拟定。虽然在编制过程中两个部分有交流,可是由于计算口径不一致、信息未能及时送达、同享等因素,致使城市计划与土地利用计划不对称。
其次,城市计划与土地利用计划不同步。因两个计划分属两个管理部门,会出现内容、进展的不对称、不同步。比如土地利用计划现已编制,建设项目已开工,因为城市计划还没有及时编制或修正,导致该项目变成违法建设。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土地利用的状况,会一定程度上对计划管理工作造成被动,影响政府决议,进而影响城市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工作的发展。
2.2城市规划的制定不够科学,土地资源的利用不合理
一些城市计划在编制过程中存在实地调研不全面、基础数据收集不谨慎、计算口径不一致、短视计划等,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比如重复性计划和没有必要的项目开发,不仅使城市有限的土地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序的使用,土地资源的价值不能极好地表现,并且闲置了大量的土地,阻碍了城市的发展。
2.3法律法规不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督检查不到位;办理人员缺少高效的计划管控,不能极好地遵从经济规则的科学发展、遵从自然规则的可持续发展、遵从社会规则的包容性发展,使城市计划与土地资源管理不能极好地联系,没能构成良性互动的城市管理机制。
3、城市土地资源管理中合理规划的措施
3.1对土地资源的统筹谋划进一步加强
完善土地规划管理制度。在土地出让和转让中做好相关管理措施。在对土地转让或出让前了解土地的用途,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相关的监管工作,不要让土地的使用与合同不符,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大的影响。做好土地实施规划后的反应机制,因为当前是市场主导的经济体制,为了加强土地进行开发的时效性,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规划始终具有切实的指导作用。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在土地使用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监管工作,同级别人大也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土地的合理使用。
3.2对城市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工作
为了使城市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速度,在进行城市的规划方面也应该注重城市的合理规划,放眼长远的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就是对城市进行比较合理的统筹规划活动,城市规划图的编制应该放眼未来,考虑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土地进行合理的使用,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展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在进行相关城市规划时,多参考国内外比较好的城市规划设计,结合自身城市特点,形成自己的一套城市规划设计理念。
3.3土地使用应当是有偿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有主要的地位。因此对我国的农业保护是非常的有必要的,要想让我国的农业生产能力一直保持或继续向前发展,就必须加强耕地保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地区一般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比较发达,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土地的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尤其是耕地,这些地区耕地的质量非常好,土地较肥沃,随着这些耕地的消失,使我国在农业生产上有非常大的损失,耕地资源的损失是不可逆的,因此保护城市周边的耕地尤为重要,所以土地资源应该有偿使用。
3.4对工业用地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
工业用地的布局,应该根据产业的特点和所处位置进行布局。工业园区要搞好交通发展,避免土地粗放管理,发挥土地的最大的作用。采取“谁招商、谁受益”的政策,解决乱上工业项目的利益驱动问题。
3.5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把履行城市计划和运用城市土地资源放在一起思考来拟定相关法律法规,防止二者之间出现缝隙,防止计划履行不到位、y占土地建设的状况呈现。要加强计划的施行、加大违法处罚力度,保护城市计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对于违法占地、违法建造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要严格依照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准则,对土地资源的使用进行严格的批阅,合法、合理的规划城市土地资源。
结语
城市由于其在区域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起着主导性效果,城市的发展可以股动地域性的发展,推进整个国家的发展。与此同时,土地承载着城市的发展,土地价值的完成与增值,变成城市迅速发展的关键。城市发展,需要处理很多土地资源与土地资源总量有限之间的矛盾,是城市计划与土地资源亟待处理的疑问。只有运用科学的理念,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着眼,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准则,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法律人员和办理人员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处理问题,减轻人地矛盾,推进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宜居性。
【参考文献】:
1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
在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清楚了解到我国土地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处于人多地少的阶段,这个阶段下导致土地分配不均匀的情况有很大的提升。也就是说土地资源对人们来说是一项比较稀缺的资源,这对我国城市和农业发展都起到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使得可持续发展并不能全面落实。种种情况的出现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加上今年开始实施二胎计划,这就说明我国人口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会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这就会导致人均土地分配更难实施,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另外在我国城市和工业制造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土地的征用也呈现出一个逐渐上涨的趋势,这就导致我国农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而且在现在社会建筑行业经常会采取一定手段私自占用土地建设其他建筑物和工厂设施,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对于现在农业和建筑业都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对土地的需求都有一定增长,提高了两项产业建设之间的矛盾,针对于此就需要提出有效的策略对这种情况作出合理的解决。
在对我国现存的土地管理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清楚发现我国各个省份制定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并不能全面解决我国当前土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且现在社会政府在制定土地资源政策的时候往往都注重如何提高土地自身利用效率,而忽视了对土地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这就提高社会上各个企业对土地资源的肆意征用,对土地资源的就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阻碍。
2 土地资源管理作用
对于土地资源管理来说,其能够有效改善现存的土地发展状态。而且采用有效的土地资源管理策略对提升土地资源自身利用率和缓解城市间和农业产品推出之间存在的矛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对我国现在的宏观调控问题也能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对我国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土地资源管理具有执法监督的作用,土地管理部门的确立使管理土地资源有了法律依据,它对土地资源具有执法和监管的权力。目前我国的《土地管理法》已得到完善,使管理措施可得到有效执行;土地资源员的作用,它使得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得到大力宣传,使我国公民都参与到土地管理当中;与此同时,土地资源管理还具有组织协调的作用,目前我国土地结构不合理,因此在发展建设当中需要兼顾各方面因素,土地资源管理可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解决我国土地目前所存在的多种矛盾。
目前我国土地资源还存在着不利因素,由于人口不断增长这对土地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另外,我国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用地和城市用地结构存在的矛盾也凸显出来;我国粗放型用地形势根深蒂固想要转变为集约型存在一定难度。
3 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
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资源目前存在的首要矛盾,预计15年以后我国人口将达到峰值,这也就促使矛盾更加尖锐,笔者认为想要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首先要控制人口的增长,人口减少人均土地面积就会增加,这样一来就可减轻建设用地的压力从而也能促进经济的增长。控制人口增长就要从我国人口素质入手,由于我国农村人口素质较低,这也就导致了生育率要高于城市,因此要控人口增长还要提高人口素质。
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城市建设对土地的利用主要以粗放型的方式为主,这使得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的浪费降低了生产率,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水平不适宜使用粗放型的形式,这样只会加剧现有的矛盾。对比粗放型,使用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更符合我国国情在城市建设中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改造旧城区为主,减少新土地的开发,提高土地的集约程度。针对城市建设节约用地,在不影响生产和生活的前提下,可适度的提高建筑的容积率和密度。
对城市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的中心环节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因此土地资源较为稀缺,所以对城市的规划也要立足我国国情。农村土地也耕地为主,城市土地以建设为主,想要合理规划土地就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考虑。
我国土地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导致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想要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和保护,相关部门就要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坚持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土地资源管理具有执法监督的作用,土地管理部门的确立使管理土地资源有了法律依据,它对土地资源具有执法和监管的权力。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禁止对新土地和农用地的征用,可以运用法律或者经济的手段对其进行控制。
在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兼顾农村用地,目前我国的状况是城市建设用地与农村用地的结构都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很多地区存在着占用农村耕地面积兴建城郊的工业园区,这导致了城市和农村发展水平的存在着差异,发展状况不平衡。尽管我国城市化工作不断推进,土地管理政策要做到既要保持城市化水平又不影响农村耕地,两者要兼顾发展才能促使我国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优化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是一门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具有经济、管理、法律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学科性质。目前全国已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其中广东省内有5所,分别为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工业大学、广州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和广东海洋大学。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许多学者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广东海洋大学实际,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如何优化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提供借鉴,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专业历史沿革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端于1994年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专业(专科)。1997年湛江农业专科学校与湛江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湛江海洋大学,土地规划与管理专业(专科)予以保留。1998年教育部对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布,将原来的“土地管理”专业和“土地规划与利用”专业合并,更名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划归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由于我校土地规划与管理专业(专科)尚不符合申报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条件,因此按照学科相近原则,划入到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招收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本科生。2005年6月,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本专业仍旧在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下招收土地规划与管理方向本科生。2007年教育部批准我校设立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至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期。每年培养的本科生由原来的1个班35人左右,发展到2个班70人左右。2016年9月,为了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快推进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对相关学院及其学科专业布局进行了调整。在本次调整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由农学院调整至管理学院。
2现行课程体系概况
自2005年以来,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每隔4年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目前正在执行的是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这一方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等构成,总学分176.5。
3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3.1总学分偏高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总学分达176.5。根据笔者对国内15所典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总学分的调查,总学分超过我校的只有4所,分别为内蒙古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由于总学分偏高,学生修读压力大,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2学科基础较薄弱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在农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在成立初期学科基础课主要以数学类和农学类课程为主。经过三轮培养方案的修订,农学类课程已被调整出培养方案,并增加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原理等经济管理类课程,但经济管理类课程数量仍偏少,特别是随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由农学院调整至管理学院,在大类培养背景下,必然要增加更多的经济管理类课程。
3.3专业选修课较少,且设置混乱
由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只有9门课程,远低于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的42门、28门,学生的选择面十分有限。且专业选修课设置较随意,只是简单地将9门课程拼凑在一起,未按方向(模块)进行归纳,导致学生选课较盲目,不利于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
3.4部分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缺失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虽已构建了包括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技能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在内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有些与实践联系紧密的课程既没有设置实验,也没有设置实习,如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房地产市场营销等;有些课程虽然设置了实验或实习,却由于实验室建设滞后,实习基地数量不足,导致部分实验或实习难以开出,即使勉强开出,实验、实习效果也难以保证。
4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4.1压缩总学分
将总学分压缩至160左右,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一是删掉部分与专业相关性不强的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普通地质学、地图编绘、环境质量评价、水土保持学等课程;二是在不减少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学时,如将遥感技术、地籍管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信息系统、房地产估价从64学时减少至56学时,将土地管理学从56学时减少到40学时,将土地资源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从48学时减少到40学时。
4.2夯实学科基础
学科基础课增加公共管理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海洋综合管理等经济管理类课程,将经济学原理拆分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并适当增加学时数。
4.3增加专业选修课,并按方向设置
根据近几年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将专业选修课归纳为土地行政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和房地产开发3个方向,每个方向设置7~8门课程。在专业选修课按方向设置后,引导学生按照方向进行选课,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4.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大实践环节比重,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一是对已开设实验的课程,重新调整实验学时,如将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验学时由16学时增加至24学时,将遥感技术、地籍管理、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实验学时由24学时减少至16学时。二是增设房地产投资分析实验、CAD制图实验、社会统计分析软件应用实验、农田水利学实验、土地整理学实验、农用地分等定级实验。三是增设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程实习、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实习、房地产估价课程实习。四是整合土地利用图件处理技能训练与土地利用数据处理技能训练,设立土地管理综合实习。
4.5调整部分课程性质
将景观生态学由专业必修课调整为专业选修课,将房地产市场营销由专业选修课调整为专业必修课。
参考文献
[1]赵凯,夏显力.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9(12):43-46.
[2]吴壮金,严志强,廖赤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西师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7(1):20-25.
[3]刘庆.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2(24):180.
[4]何灵.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轻工教育,2015(1):84-86.
[5]王辉,汪应宏,陈龙乾,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编制[J].高教学刊,2016(4):143-144.
[6]鲁春阳,文枫,张宏敏.管理学科工科化视阈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7):164-165.
[7]李雪梅.就业导向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大学教育,2013(8):38-40.
[8]谭雪兰,朱红梅,张坤,等.地方农业院校土地资源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317-319.
[9]周飞,陈士银.国内典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4(36):256-258.
关键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概念
土地资源管理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确定土地利用目标和方法;进行土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适宜性评价;确定各部门、各地区的用地规模;协调用地关系,提出各级土地利用结构的指导性规划指标和调整方向;确定各类用地的控制性指标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确定土地用途,包括每个地块的用途和利用方式,确定重点工程与设施的布局;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实行总量调控和用途管制,有效保护耕地和控制非农建设占用农用地,严禁随意用地。
二、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 耕地锐减, 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近几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乡镇企业的突起,居民点及建设用地的逐年增多,大量耕地被破坏和占用,使耕地总量和人均量呈减少态势。另一方面, 在现行经济体制下,由于土地用于城市和工业发展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农、林、牧业,所以以经济效益指导土地利用,必然使土地不断转向高收益的用途,比较利益的存在是耕地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土地利用缺乏有效保护,生态质量不断下降
由于人们在土地利用中保护意识淡薄, 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以及一些历史上土地管理政策失调,造成土地垦殖过度,森林过伐,森林覆盖率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地质量不断下降。
3. 土地管理措施不力,浪费土地现象严重
城镇建设外延扩展快,内涵潜力挖掘不够,用地容积率低,而且功能分区和布局不尽合理,致使存在一些乱占滥用土地的现象。另外,土地管理措施不力,不能有效地保护土地。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不力,集体土地流转缺乏严格的管理措施。比如说交通建设用地,每年都有大量的土地改建为交通用地,由于规划的不合理,存在许多道路拓宽的现象,而这种是建立在房屋拆迁的基础上的,既耗费了人力,又浪费了财力,并且导致某些道路不能均衡合理利用,年久失修,浪费了大量的土地。
三、加强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1. 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首先应协调农业用地与非农业用地的关系,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太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确定不同区域土地开发利用方向。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抑制建设用地的扩展规模及其用地的不合理性和盲目性,尽可能对城乡交错带耕地实行特殊的保护。控制城市外延规模,对于城市发展所必须占用的土地,应当制定计划,控制土地的供应量,分阶段释放。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建设用地;建设工业小区,集约利用现有土地以减少对耕地的继续占用。增加耕地的投入,推广新品种,兴修水利设施;加强耕地改造,推行粮食、经济、饲料作物三元一体化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减少耕地需求压力,确保基本农田,保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
要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首先,应从宣传教育入手,提高人民素质,树立正确的土地观念,增强全民土地资源的忧患意识,形成一种“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自觉行为;其次,要通过宣传教育,树立土地利用的价值观念,提高人们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只有意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才能在土地利用过程中自觉按价值规律办事,形成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的良好风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本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其价格变化将会影响土地利用者的行为方式。当环境要素作为一项投入成本时,土地利用者就会重视环境保护,重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从而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加强土地法制教育宣传,加大执法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资产数量逐步显现并不断升值,土地违法案件、土地权属纠纷也频繁发生。因此,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显得尤其重要。特别是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有许多新内容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应经常组织宣传教育,掀起学法,使人人能知法、守法、用法。对于既成事实的违法用地,规划、国土、建设、房管等部门必须从维护整体利益出发,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联合执法,认真开展清查处理,符合规划的,可采取酌情处罚、补办手续等办法予以确权登记发证,不符合规划的要坚决予以拆除。
四、结语
县级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政策、法规都需要通过县级城镇的管理工作来落实和实施。我们应该认真调研,充分认识到当前我国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县级城镇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推动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华军,丁锋,李新玉.浅议我国国土资源利益分配问题[J].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0(04)
[2] 梁慧稳.从土地资源的特点看土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4)
[3] 汪卫民,赵大晖.论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 1998(01)
【关键词】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方向方法
土地资源管理就是指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在广义上来说,自1997年国家教育专业目录将原属于工学门类的土地利用与规划专业和属于经济学门类的土地管理专业合并调整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以来,土地资源管理涵盖了土地科学研究的几乎全部问题。本文以广义理解的土地资源管理含义为准,探讨其研究方向和内容。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体系包括基础理论研究、管理应用研究和管理方法研究三方面。
1 基础理论综述
1.1 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安全研究
土地利用与资源环境安全是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研究的热点,主要开展了以下五方面研究:(1)土地利用多样性与生态环境安全、食物安全;(2)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3)区域土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系统空间格局;(4)土地资源生态利用模式与高效安全生产模式;(5)土地资源质量变化时空规律、形成机理与调控对策。
1.2 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上适当增大投入,使得单位土地收益达到最大化的利用方式。主要开展的研究有:(1)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利用理论,包括土地资源合理配置问题的研究、城市化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等。(2)土地集约利用标准体系研究,包括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调查标准的设计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标准。(3)在研究尺度上,开展包括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研究。(4)基于技术、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和技术的融合和应用研究。
1.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目前,主要开展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研究,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土地利用分区及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研究;(2)土地利用系统的指标体系及其阈值研究;(3)典型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研究。
1.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引起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它是土地资源研究的一个重大领域。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集中在四方面:(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数据库平台建设研究;(2)我国重点区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驱动力机制与模拟研究;(3)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资源、生态安全研究;(4)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宏观土地利用决策研究。
2 管理应用研究
2.1 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中国的土地规划集中在土地的利用规划上,主要研究内容为:一是以政治经济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研究,研究领域有三个:(1)经济学的基础理论研究;(2)总体理论研究(人地协调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3)主体理论研究(耕地保护理论、城市空间形态理论等)。二是基于过程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法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用地规模预测的规划模型、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方案评价三个方面。三是在系统总结第二轮土地资源利用规划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土地资源利用规划修编研究工作。
2.2 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研究
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研究内容包括:(1)土地结构调整与优化配置的理论研究;(2)农业结构调整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研究;(3)城市空间结构重组与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式研究。
2.3 土地整理研究
土地整理与土地规划密切相关,它既是土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土地规划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理论研究包括土地整理意义、土地整理分类、土地整理模式等内容。
2.4 土地复垦研究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目前在土地复垦方面主要开展的研究包括:(1)对土地复垦的内涵进行合理的扩展,将“生态重建”的理念引入到土地复垦中来;(2)引入更加全面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土地复垦工作,比如地理学、生物学、地质学等多个一级学科;(3)土地复垦研究的另一大进展体现在新技术的应用,包括空间技术、3S技术、数学分析和数学建模方法等。
2.5 房地产经济相关研究
房地产经济是与土地息息相关的课题,也是土地资源管理中一块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其研究方向为:(1)对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分析研究、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等;(2)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有关政策进行分析,寻找合理的政策指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3)对房地产预警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和预警评价指标研究等。
3 管理方法研究
3.1 信息化的管理方法研究
目前,计算机、数学模型和“3S”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包括:(1)计算机技术辅助制图研究;(2)高光谱遥感在土地质量监测和土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3)地理信息技术在土地资源信息系统建立中的应用研究;(4)全球定位系统在地籍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3.2 法律化的管理方法研究
目前,土地立法研究方向包括:(1)借鉴国外土地法律制度和国内规范制度实践,完善土地法律体系,出台全面而有效的法律法规;(2)跟随时代的发展,分析政府调控经济的需要,对目前的土地法律进行修订,补充法规条例;(3)研究探讨制定合理的规范措施,使得土地资源的管理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
参考文献:
[1]叶艳妹,吴次芳.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J].中国土地科学,2002,(4).
[2]戴尔阜,吴绍洪.土地持续利用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1).
关键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简而言之,土地资源管理就是指国家基于特定环境的基础之上,通过采用经济、行政、技术和法律手段,以便实现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调整土地关系并监督土地利用,从而所开展的计划、组织、协调等活动。尽管我国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然而,纵观当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够促进县级城镇土地得到可持续发展。笔者就对当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单阐述。
1、当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纵观当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 耕地不断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企业日益崛起,各项建设用地不断增多,这样就会占用并破坏大量耕地,致使耕地资源总量以及人均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此同时,基于当前所实行的经济体制,与农林牧渔业相比较,土地用于工业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收益显著高于这些,从而通过经济效益引导土地利用必将会将土地转化为高收益用途。也就是说,比较利益的存在是促使耕地资源不断降低的一项重要因素。
1.2 土地资源管理不到位,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城镇建设外延的拓展速度较快,再加上用地的容积率较低,土地布局及分区不够合理,导致占用土地的现象较为严重。与此同时,土地管理措施不到位,致使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充分有效地保护。而且土地规划和计划管理不力,集体土地流转也未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措施。例如交通建设用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由于每年都会有很多土地被改建为交通用地,但是由于规划不科学,道路拓宽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基于房屋拆迁的基础之上,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致使一些道路不能够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久而久之,就导致大量土地被浪费。
1.3 土地利用未得到有效保护,致使生态质量日益下降
这主要是因为县级城镇土地利用结构非常不合理,突出表现为工业用地以及居住用地所占比例较高,但是道路广场用地、商业广场用地以及绿地面积较少,在土地利用活动中,人们的环保意识较为淡薄,从而就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再加上历史上土地管理政策失调,森林过伐、土地垦殖过度、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而且降低了土地质量。
2、强化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的对策
如何强化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土地使用者的环保意识
要想切实增强土地使用者的环保意识,就应该从宣传教育方面入手,促使全社会树立起正确的土地使用理念,提高社会公众素质,增强全民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以便每一位土地使用者都能够自觉形成珍惜并合理使用每一寸土地的行为。与此同时,要通过宣传教育来促使大家都能够树立起充分利用土地的观念,从而逐步提高社会公众对土地资源经济价值的认识。也就是说,只有人们从思想上意识到土地资源的价值,这样在土地利用过程中才能够自觉遵守价值规律,并按价值规律办事,逐步形成节约并保护土地资源的良好风尚。同时要注意的是,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土地资本作为一种投入要素,土地价格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土地使用者的行为方式。倘若环境要素被作为了一项投入成本的时候,这样土地使用者就会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会重视土地资源的生态价值,以便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2 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要想真正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科学地处理好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用地的关系是重点。从而就应该充分结合当前县级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发展规划来对县级城镇进行一个整体规划,这样才能够明确具体每一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通过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来最大限度避免建设用地拓展规模的盲目性以及不合理性,实现对城乡交错耕地的特殊保护。而且要科学地控制城市外延的规模,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占用的土地,要制定出合理的计划,科学地控制好土地的供应量,并分阶段实施。也就是说,要对乡镇企业的建设用地进行合理安排,逐步成立工业小区,对当前的土地进行充分利用,以便最大限度减少对耕地的占用。除此以外,加大耕地的投入力度也是很有必要的,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推广新的品种,强化对耕地的改造,逐步实行经济、粮食、饲料作物为一体的种植模式,这样就可以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减轻了耕地需求的压力,既保证了基本的农田,又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3 强化土地法制教育宣传,提高执法力度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土地资产的数量逐步显现,而且不断升值,从而所相伴的土地权属纠纷以及土地违法案件也日益增多。所以,强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修订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该法律融入了很多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从而加大其宣传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便形成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人人用法的良好风尚。与此同时,对于那些既成事实的违法用地,就要求国土、房管及建设等部门从整体战略角度出发,认真遵守法律法规进行执法,严格开展清查处理,对于符合规划要求的,可以进行酌情处罚或者补办手续等方法予以确权登记发证,对于不符合规划要求的,要坚决进行取缔。
总而言之,土地作为促进人类生存发展及文明延续的重要物质条件,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我国属于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人均土地资源的占有量仅为0.79公顷,占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而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公顷。县级城镇作为我国城镇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家对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法规、政策等都是需要通过县级城镇的管理工作来进行实施的,所以,加大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迫在眉睫。从而就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不断加强县级城镇的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以便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笔者就基于当前县级城镇土地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土地使用者的环保意识;加大耕地资源保护力度,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强化土地法制教育宣传,提高执法力度来逐步强化土地资源管理。也就是说,充分挖掘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潜力,充分利用并保护每一寸土地,不仅是各级人民政府以及土地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更是每位公民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新卫.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二)[J].国土资源,2007(09)
【2】朱佳欢.小城镇土地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4月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已经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先进的测绘技术的应用。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的测绘技术也获得较快的发展。测绘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有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测绘技术;土地资源;应用研究;作用分析
我国的土地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却比较匮乏,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1]。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想要更加科学的管理我国的土地资源必须对当前的测绘技术进行有效的探究。本文对主要的测绘技术进行介绍,并且就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为更好的管理我国土地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1测绘技术简介
测绘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对有关的数据进行测量,然后根据测量的结果绘制出科学、合理的方案。在土地管理中,测绘技术发挥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充分了解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的基础上对地面信息进行测量,进而对建筑的分布情况进行明晰,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分布比例进行科学的设置。另外,还可以根据测绘的数据对土地资源进行重新的规划与设计。
1.1RS技术
RS技术即遥感技术,在对遥感技术进行应用时不需要接触事物就可以进行测量,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遥控,将视频信息反馈给信息资源总部,资源部再根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具体的分析[2]。RS技术是一项比较先进的技术,获取信息的速度比较快,能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消化。在信息收集方面采用遥感技术能够有效的避免人力工作带来的误差。不仅节省了工时间,同时还提高了数据收集的精准性。
1.2GIS技术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在各个领域获得应用,并且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主要通过定位以及发送图像的方式来获取数据信息。基于网络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地理信息系统获得了全新的发展,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更加普及,为提升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3GPS技术
GPS技术即全球定位系统技术,这项技术是近些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技术。虽然在近些年才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应用范围却不断的扩展,并且在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GPS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定位,主要是通过卫星的方式来获取数据信息,其定位的精准率高,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正因为其独有的技术特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
2测绘技术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2.1为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信息
想要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必须要收集环境、资源以及经济状况、公共设施等相关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信息的科学性能够有效的指导决策。正常情况下,测绘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而在进行测绘之前必须要建立一定的数据库,这样可以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土地资源的管理包括对人口以及地形等因素的处理,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测绘技术来促进数据信息的精准性。
2.2有效的节省资金的投入
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既需要人力资源因素的支撑,同时也不能缺乏资金条件。因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制定科学的方案来引导资金的支配。预算工作必不可少,对于资金分配而言,预算是相对比较节省的方式,因而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高度的重视预算工作。要保证预算参考数据的准确性。这就需要借助测绘技术来进行测量,将土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标注,方便预算人员真切的了解情况,进而促进测绘结果的精准性[4]。
2.3对工程行为进行有效的规范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验收标准等问题,但是必须要科学执行这些标准。这就需要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做好工程设计工作。工程设计也需要科学的数据参考,因而测绘技术发挥着积极的效用。
3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3.1土地资源信息调查
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时,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分析与管理。想要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有效的调查分析,管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对操作流程进行熟练,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土地资源的管理准则。基于管理准则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搜集与管理。当然,对于搜集到的信息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的与管理,为更好的管理土地资源做准备。
3.2土地资源规划设计加强
对土地资源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利用测绘技术对土地资源的含量成分以及地理位置等进行规划与设计。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首先就要对土地资源的性质进行分析,这一阶段主要采用遥感技术;然后再对土地资源的参数进行分析,进而获得有效的数据信息;最后再利用测绘技术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土地资源的信息进行分析,以及评估。通过测绘技术的应用来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进行完善与优化,进而更好的规划我国的土地资源。
3.3土地资源的监管
主要利用卫星影像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的发现土地应用现状,对于违法用地的情况有一定的监督作用。除此之外,土地测绘技术能够为工程的竣工验收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数据[5]。
3.4对土地资源的审查
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对土地资源进行检查,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测,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与管理。测绘技术还能全面的掌握土地的真实信息,促进人们更科学的利用土地资源。
4结语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在土地资源的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想要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加强对测绘技术的应用,通过应用测绘技术提升对土地的开发、管理与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邓凯泷.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06):134-135.
[2]李金虎.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农技服务,2016(06):248.
[3]何焯华.测绘新技术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合理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7):143-144.
[4]徐国娇.测绘技术在土地开发管理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5(07):366.
在分析独立学院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从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培养的角度阐述了独立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及其特点,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综合实训的教学效果,并提出了未来综合实训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
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随着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事业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招生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用人单位希望招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毕业生。结合院校学科背景与办学特色培养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就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独立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受到了高度重视,需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来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其合理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质量和实现程度[1]。
一、背景分析
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国土行业从业者、专家的走访调查,收集分析当前国土行业主要面对的项目类型,在对这些项目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后,结合学院周边环境以及院内实验室软硬件设施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知识背景等客观实际,设立了包括专题讲座、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四个项目模块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每个模块下设若干相对独立并前后相承的实验项目,具体实验项目设置如表1所示。
二、课程特点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过程[2]。在深入行业调研,综合分析社会与行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师资以及教学资源条件,设置了由专题讲座、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四个模块组成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表1所示),每个模块下面又包含若干子模块,这些子模块分别承担一个环节的实训任务,共同构成了整个实训体系。
1.以项目为载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训体系由专题讲座、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四大模块组成,除去以宣传动员、职场人际关系处理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外,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规划等三大模块被设置为三个独立并完整的国土项目,每个项目又被分解为若干子项目。指导教师通过适当的演示,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项目进行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生将按照行业规范,创造性地运用在前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项目。既帮助学生理清了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2.实训模块前后联系,完整的模拟了国土行业常见项目流程土地调查主要是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为今后的土地利用服务;而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必须先取得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必须进行土地调查。简而言之,土地调查是基础工作,土地规划是对未来土地利用方向的规划与布局。整个实训体系涵盖了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国土业务流程,按照业务的先后顺序模拟了国土业务的开展秩序,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国土业务流程。
3.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推动课程改革实训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演示法与课堂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三、实训教学效果
根据对参加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本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79.25%的学生对综合实训项目的实践教学效果表示满意,18.87%的学生表示一般,1.89%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说明绝大数学生认可综合实训这种集中式的实践教学方式。71.70%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训课程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24.53%的学生表示一般,3.77%的学生认为综合实训对自己作用不大,说明综合实训确实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86.79%的学生对综合实训课程的内容设计表示满意,7.55%的学生表示一般,5.66%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说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内容的设计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这与在用人单位得到的反馈信息是一致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受学校软硬件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制约,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开设的实训模块较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突发故障的处置能力不足。
四、结语
土地资源管理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管理学科,仍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因此,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实训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实训教学团队应不断追踪行业的发展,将国土战线的最新动态融入综合实训教学过程中,以保证学生能得到最符合行业需要的实训,打造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良好的软硬件教学条件也是高质量教学的保证,应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教学条件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守忠,李玉英,胡囡.应用型本科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课程体系构建[J].山西建筑,2013,39(12):228-229.
关键词:土地资源;城市;现状;管理;对策
Abstract: The so-called urba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refers to the Government in accordance with national and urban land resource-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for urban land, possession, use of practice organization, planning, monitoring and control activities. In this paper, China's urban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situation and the problems are described, also put forward som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Keywords: land resources; city; situation;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土地资源指的是城市市区以内的土地资源,作为城市建设的空间载体,为城市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人口增长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和场所,成为了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虽然城市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有限的自然资源,但是其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竞争力的保持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怎样加强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以使其能够发挥最大效益,进一步扩大城市的经济总量,加强城市对劳动力的吸收接纳能力,提高城市的承载力,使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1、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现状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另一个方面是同时发生了政府宏观机制失控和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失灵现象这样的怪圈。我国的城市土地资源的矛盾在当前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1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协调度不够
城市建设将总体规划作为依据,并且由城市建设管理部门进行定制,但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则是由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双方需要在制定规划时进行充分的交流,这样才能使这两个规划能够充分协调,否则,会对往后的建设管理造成不良影响。比如由土地利用规划所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的处于城市发展用地的控制区内,也有一些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的范围内,这样一来就会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在实施上存在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大局的重要项目,常常因为征地而影响了速度和效益。
1.2建设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步调不够一致
虽然法律法规已经对土地管理及建设规划管理的程序都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会出现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不力等现象,于是导致这两个方面在管理上时常发生脱节,给土地管理和城市建设带来影响,使城市建设的有序进行得不到保证,或者导致办事效率低下进而影响建设的速度。这一现象涉及到的主要是管理体制与领导体制的问题,需要城市建设管理部门和城市土地管理部门的协调一致。
1.3城市用地紧张和土地浪费的并存现象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部分城市政府已经加强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城市中的土地资源遭到过度的利用,这一现象致使城市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能力被破坏。虽然我们国家的城市用地面积在快速增长,但是城市中的人均占地面积还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地矛盾非常突出,城市地皮紧张、道路堵塞、交通不便、住宅拥挤、教育体育等基础设施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而在这样的形势下,城市土地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象又是非常突出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土地资源被无偿划拨并无偿使用,导致了许多城市土地陷入早征迟用、多征少用,甚至是征而不用的怪象,更有些城市无视中央和上级政府要求以及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擅自对土地进行乱征乱批,盲目发展所谓开发区,最后却“开而不发,围而不用”,致使土地资源被大量的浪费。
1.4城市土地市场化的运作有待规范
为了进行多渠道的城市建设资金筹集,有些地方喜欢将黄金地段的土地进行拍卖,这种运作方式并无对错,却往往和预期目标背道而驰,没有对城市功能分区的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也没有按照城市规划进行严格控制,于是无法将土地使用的方向摆正,出现将适合做绿地的土地用来建房等现象,而客观存在的行政干预使法定的建设规划被人为地当成了一纸空文。在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时充分考虑该城市的近期目标和远期发展关系,才能协调好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关系,才能做到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政府部门需要着眼于长远利益,根据城市的总体规划,对城市的绿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进行适当调整,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得到改善,完善城市的功能进而提高城市的吸引力,达到对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的目的。
2、城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土地作为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载体,其供应状况和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潜力直接相关。所以,对城市土地资源的管理高度重视,努力提升地域空间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使有限的城市空间发挥其最大效用。
2.1确定合理的城市发展战略
制定科学超前的城市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使其在城市土地的开发管理中起到先行指导的作用,保证用地者事先知道每一块土地在城市规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一来,保证了土地的开发管理工作能在城市规划的约束下进行。各类用地比重、用地规模、人口密度控制标准、空间控制标准等都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做了科学、规范的要求,而城市土地规划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发展要求,重视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以级差地租原理为依据,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安排和利用。
2.2挖掘城市土地的内部潜力并提高其利用率,对土地进行集约和节约式开发利用
可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第一是通过对城区内的闲置土地数量进行调查,筹集资金去开发利用这一类土地,以内涵式的发展方式来提高土地集约的程度;第二是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布局,实现优地优用、地尽其力;第三是通过对城市土地的综合开发,使土地的地上地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土地的容积率得到提高;第四是使用科技力量来对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进行适当的分析研究,挖掘其潜力;第五是通过和谐人地关系的建立,使土地资源的可更新能力得到维护。
2.3将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并转变地方政府的观念
政府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开发管理供应计划时,应该要综合考虑人口、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化、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开发出来的管理土地供应计划必须是公开、透明的。通过土地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统一出让和统一管理的整体思路,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促进城市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4建立并完善城市土地市场,规范市场管理
国家需要对土地市场加大控制力度,通过政府来对土地一级市场进行高度垄断,根据国家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对土地进行配置,政府利用土地利用计划对一级土地市场的供给实行垄断,使土地市场的出让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并运用政策来对土地的供给价格产生影响。城市二级市场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再配置,该市场应该将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规划及用途的严格审验作为管理的重点,充分利用好优先购买权并把好产权登记这一关。关于土地的三级市场以及房地产交易与消费市场,一套完整规范的监督机制是必须的,国家通过监督机制的建立来保证消费者权益,使土地管理制度得到健全和完善,从而保障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关键字] 土地资源管理 测绘技术 数字测绘 测量
[中图分类号] P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2)-11-47-2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推行,经济体制发生了转变,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土地资源的传统管理方式,测绘事业已成为国家基础信息产业。基于现代测绘技术的现代土地测量是在一定精度上测定土地界线、土地面积、土地权属等,并对土地的利用类型、质量等级、分布状态进行专门的测量,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详细的土地资料。本文所述的测绘技术主要是指常规测绘方法及数字化测绘技术。
1传统测绘
1.1碎部测量方法
碎部测量方法是指用经纬仪与量角器进行配合的测图方法。测图时,首先安置测站点,即图根控制点。采用经纬仪和量角器测图的原理是根据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观测时,在测站点先安装经纬仪,将测站旁安置绘图板,然后利用经纬仪对已知方向和碎部点方向的夹角、碎部点至测站点的距离以及碎部点的高程进行测量。在测图比例尺及测定数据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利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在图纸上绘制碎部点的位置,并注明其高程,然后根据实地对地形图进行描绘。如图1所示:
如图1 ,A、B两点表示已知图根控制点,对碎部点1的测量与展绘步骤如下: 仪器安装、定向、立尺、观测、记录计算、碎部点展绘,如图2所示。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就是A点和碎部点1连线的方向相同,对其余碎部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进行测量,展绘在图上,随测随绘地物及等高线。
2数字化测绘技术
2.1全站仪采集碎部点
(1)划分测区。采用全站仪进行测绘不用考虑图幅的限制,计算机可以对整个测区全部数据进行处理,在全站仪基础上的数字化测图是以山脊、河路、道路等为界限,同时对自然条件下的块区进行分区测绘。
(2)操作流程。首先安装仪器,将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激光对中,降低偏离度,然后量仪器高。其次,设置仪器参数,在全站仪中可根据测量要求对参数进行更改,保存在存储器中,进行测量控制。第三,定向。取一个距离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定向点,然后将全站仪准确照定目标,将水平度盘置零。以另一个控制点作为检查点,进行核查,对该点的位置进行测定,算出检核点的高程,并将其控制在1/6等高距内。
2.2 GPS测绘技术
GPS作为当前最先进的定位工具,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对土地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地籍测量就是对地物的点、线、数量及形状等情况进行界定,其精度直接影响土地资源的管理,因此对其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对于测量区域而言,测区的控制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首要任务,为地籍图、宗地图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对地基细部的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测定地物的具体情况。随着GPS技术的运用,在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进行细部测量,尤其是在城镇街坊界址点的测量,其允许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GPS技术在测量精度方面大大提高,在使用时要根据测区内的实际情况来部署GPS点。如果对GPS卫星信号有影响的区域,可以使用测距仪、全站仪、经纬仪等工具,采用极坐标法、解析交会法、图解交会法等方法进行地籍测量。
2.3数字化测绘的内容
(1)原图数字化。该方法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图基础上,结合数字化仪、扫描仪、计算机及数字化软件、绘图仪等设备进行工作。其主要工作方法有两种:扫描矢量化与手扶跟踪数字化,其中扫描矢量化的效率、精度更高。该方法获得的数字地图的精度由于受原图的影响,再加上数字化过程中的误差,其精度整体而言比原图差。其现时性也不是很好,只能作为一种应急的措施。为了对该方法进行充分利用,可以采用补测、修测的方法,对部分地物点进行精确,再用此精确坐标对原坐标进行替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原图精度。随着地图的更新,坐标的增加,地图的精度会越来越高。
(2)地面数字测图。如果某地区没有适合要求的比例尺,可以采用地面数字测绘的方法,即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在我国,该方法是应用最多的测图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精度高,只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对重要地物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精度控制在5厘米以内。
(3)航测数字成图。如果某测量地区非常大,则可借助航空摄影机进行地面影像的摄取,通过判读,在内业建立地面模型,通过绘图软件对模型进行测量,获得数字地形图。数字摄影测量的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主要是借助数字摄影机获得影像,然后内业通过专业航测软件,对数字影像在计算机上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数字模型,然后通过专用软件获取数字地图。该方法是数字测图的一个发展方向,其特点是将很多外业测量工作搬到室内完成,由于其精度高、成图速度快、均匀、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成本低等,尤其适合大测区及城市的大面积成图。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土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类型多样的特点令传统的土地管理体制显得力不从心,不再符合现实要求。借助卫星导航及航天测图的先进技术而形成的地理信息系统能为土地管理提供可靠数据及分析结果,了解当前土地利用总体情况,从空间与时间上总体把握个别土地的细节变化。地理信息系统中汇集了土地管理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形成了体系化的土地信息系统,解决了我国土地管理中数据采集难,分析不准确的问题,最终很好的为我国土地管理部门服务。
一、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1、地籍管理中的应用
地籍主要是指对土地的位置、数量、权属、用途以及质量等情况进行记录,是土地的一种登记薄。地籍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土地的权属首次登记和变更登记,我国土地开发和利用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地籍权属的变更和调整工作。在地籍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的在地籍管理中应用技术来进行辅助,这样可以提高地籍管理的效率,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地籍管理的质量,保证地籍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在进行地籍管理的时候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进行开发,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利用的土地进行等级以及权属的划分,同时对土地使用、居民分布以及地表覆盖率能够进行更好的分析,可以将分析的内容统计在数据表格中,这样可以更好的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使用的时候还是可以进行查询、分析以及统计的,这样能够更好的对要利用的土地进行规划和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的在土地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很多的地区对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土地管理工作更加的重视。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地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共同组合而成的应用工程系统。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在发展中不断发展和优化,对土地管理有了更大的促进作用。
2、土地评估、规划及利用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分析功能,可以对空间叠加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和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组合,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质量和适宜性进行更好的评估,在进行评估的时候相关的评估等级指标也是可以获得的。地理信息系统在已经获得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时候,可以对土地农作物以及草场中的预计产量进行预算,通过运算可以对土地的潜在生产潜力进行预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和人们生活中需要的粮食产量进行结合,对土地的人口承载量进行预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人们能够更好的对土地进行规划和利用,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所需要的信息就是一些预测信息。地理信息系统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分析,在进行分析的时候,也是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持的。
3、土地定级估价中的应用
土地定级评估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土地,在进行土地定级的时候建立图件数据库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图件建立的时候可以将土地的情况使用地形图进行反映。可以通过比例地图来作为地形图的底图,然后利用扫描仪器来进行扫描,然后利用图片处理技术对底图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得到要使用的数据信息,为了更好的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可以在地形图中输入相关的坐标值来进行地形图的精确确定。地形图中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符号来对一些特定的地貌进行反映,同时在反映道路的时候可以利用线状来进行表示,这样能够更好的表现地形的特征。
二、土地管理中多维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之途径分析
1、加强数据采集建立大型数据库是前提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与关键就是数据库,大型数据库的建立就是为了实现土地管理的计算机化。土地数据作为第一手资料,是了解土地利用情况的最直接因素,我国土地幅员辽阔且地形复杂多变,传统的各省土地管理部门人工检测已经不符合现实要求。因此,利用卫星遥感成像技术及GIS技术下LIS数据库建立才能做到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共享。大型数据库应包含数据输入、编写子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汇总数据变更子系统;符号库管理子系统及图形缩编辅助子系统,并且包含查询、检索、输出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及土地利用预测子系统。建立相关子系统,实现数据从采集到分析到查询的一条龙作业才是实现数据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为土地管理提供信息反馈基础,根据数据库记载土地管理部分人员可以有效查阅到该地区地域土地利用情况及现实保护状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土地管理政策。另外,建立多元化的数据库系统构成,提高数据库含金量也是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法宝。
2、三维GIS与时态GIS建立增强数据处理时效性
现阶段通常的数据库就大多采用GIS技术系统下的软件平台,数据包含两种,分别是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空间数据对应的是点、线、面三种地理要素而属性数据则是描述性数据。基于GIS技术建立综合性数据库有助于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及有效查询,另外GIS技术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可以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地域划分做出年度变化分析与地球成分分析,分析结果十分直观。计算机技术与海量土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为三维GIS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空间,空间三维GIS技术就是要突破二维空间的限制,从真三维空间来分析问题。像地质、矿山、海洋、城市景观规划及空间规划等方面更需要三维技术的支持。在土地管理方面,如果我们借用新的3DGIS技术则可实现土地资源的真三维空间分析。另外,时态GIS的核心就是将土地数据环境拓展到一个时间层面上,在土地管理中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宗地的买卖,一块宗地在历史上可能会经过许多次买卖与变化,在处理土地纠纷和实现土地状况监测上就需要一个能记录历史数据的时间轴系统,在多时态的情况下对该土地数据进行记录、反馈与评价。建立在三维基础上的土地数据采集与评价系统是动态的、可持续性的。当然,目前3DGIS理论尚不成熟,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但其发展前景却是相当广阔的。
3、加强培养国家土地资源管理人才是保障
土地资源管理不仅需要现金的科学基础为支撑更加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目前,规制我国土地管理的法律主要为《土地管理法》及其他行政类法规。我们的法律教育也只将《土地管理法》等有关规制土地管理方面问题的法律在行政法中略讲,导致学生对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政策不是很了解,造成现实情况与法律制定相互脱节。因此,建立起一直熟悉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队伍则是解决土地纠纷、实现土地合理利用与开发的重要保障。另外,在GIS数据库中建立以相关国家土地政策为内容的子系统,积极宣传国家土地保护政策也是重中之重。作为子系统的国家土地政策部分,既可以满足公民查询的需要又可以将法院审判有关土地纠纷案例的判决归纳其中,真正实现法律资源的共享。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使得地理信息系统向着更加简单和小型的方向进行发展,对我国的土地管理意义是非常大的,对城市规划和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金建华.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