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0:42: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工艺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传统工艺美术概念及其发展状况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指出,百年以上、具有完整工艺流程、世代相传、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采用天然原材料、享誉世界的手工艺技艺与品种,才能被称为传统工艺美术。随着现代设计概念取得显著发展,工艺美术的概念一直秉承传统的概念理解,即在一定的理论研究范畴以及领域与地区内,以手工艺为基础、体现传统的装饰与工艺的产品。因此,工艺美术在我国是传统工艺美术概念的延续,概念范畴的拓展,但并不能概述性地指代现代设计。传统工艺美术是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物质载体。目前,我国主要通过三种措施对传统工艺进行保护与发展。第一,依据文物保护范畴,保护传统工艺美术品。第二,保护工艺美术师,进而保护工艺美术技艺。第三,国家在政策上扶植工艺美术产业。政策要求政府部门必须对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与品种实行提高、发展、以及保护的方针,通过有效、合理的措施,促进传统工艺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兼具审美和实用的双重属性,往往需要经历几代艺术审美的提升与技艺的积累,才能得以呈现。现今,随着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型,很多传统工艺地区的发展模式比较滞后,依然遵循着重装饰、重材料、重工艺、重传承的老旧模式,鲜见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产品,价值和作用与现实生活严重脱离。因此,基于市场竞争与产业格局的转型,针对传统工艺的市场开拓、振兴、发展等方面,学界形成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表现得急功近利,致使传统工艺畸形发展与过度开发;另一种是否定发展市场化传统工艺,传统工艺只能以装饰品、陈设品的艺术形式立足于市场。这两种观点都不利于传统工艺的整体发展。
二、传统工艺创新设计采取“双导师”模式的意义
“双导师”制就是为学生配备两个导师,即校内一个导师,校外一个导师。校内导师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校外导师则参与指导学生的实践和项目研究等环节。“双导师”旨在将艺术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这样的培养模式能够大大提升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之在未来的艺术设计之路上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形态,经历了长久的历史沉淀。因此,要想推动传统工艺行业的发展与升级,需要对传统工艺进行设计、工艺、技术上的创新,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行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其中,将“双导师”模式引入传统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中,利于传统工艺的创新设计,也利于传统工艺的整体发展。其意义在于:首先,对传统工艺美术进行定位时,要以发展、开放的眼光作为基本立足点,进而对传统工艺的产业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而不应故步自封,依然沿袭传统模式。可以说,转变传统的工艺美术观念是应用“双导师”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在当今社会,发展现代设计要依照现实的需求,借助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积淀,不断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形式与设计语言;同时,设计的核心是创意,创意就是要靠人才。将“双导师”模式融入传统工艺设计人才培养中来,可以从现代设计创意的视角拓展传统工艺的范畴,并为设计人才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共同开展传统工艺的创新发展与保护性开发,推进整体行业的发展。其次,设计中重要的一点是要通过品牌先导把文化注入产业。传统工艺应该与创新设计相结合,以保持传统工艺活力,并在发展产业的基础上建立成熟的民族品牌。品牌的良性竞争有利于人们对传统价值的再发现与再认知,不断为文化产业提供新内容。在顺应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可以给本土化设计创新与设计审美提供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目前,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通过“双导师”模式引入人才培养,使得创新设计思路与市场相结合,振兴传统工艺。例如,剪纸是我国传统工艺,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应用“双导师”模式培养剪纸人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剪纸技艺,还能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现阶段市场发展的需求,结合当代文化对剪纸造型进行创新,从而让剪纸这一现代手工艺更具民族文化创造力与内驱力,并构建起发展传统工艺为现代生活方式服务的产业基础,这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语境下,立足于传统工艺实际状况,通过设计把传统文化要素注入产品,是提升设计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将“双导师”模式引入创新设计人才培养之路,可以使设计者具有市场敏锐度与前瞻性,设计出既适应市场竞争,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例如,学生在设计我国传统服饰旗袍时,若采用“双导师”模式对设计者进行培养,更益于学生把握旗袍的传统特征,同时将时尚元素融合到传统文化中。传统与时尚的碰撞不仅有利于对传统文化表达形式进行时代性塑造,增强人们欣赏传统工艺的素养能力,更可以将传统工艺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形成普及与推广传统工艺价值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应立足于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与产业发展理念,有意识地将“双导师”模式引入传统工艺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中。拓展设计者的创新设计思路,使传统工艺的文化资源变成设计者参与市场竞争与原创设计的重要资源,引导设计师自觉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进行融合,更好地实现我国传统工艺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作者:刘浪 刘英武 单位:湖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中国传统工艺既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包含卓越的技艺和十分丰富的品种类别,在世界上亦是享有盛誉的宝贵文化遗产。不论是新石器时期的陶制器皿、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还是宋元时期的瓷器,都是世界闻名的传统工艺制品。这些传统工艺制品无一不关系当时人们的生活起居领域,蕴含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智慧结晶。现代设计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极具有装饰味道,审美观较强;另一种具有大工业性质,批量化生产,极具实用性。现如今,我国的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有一定的发展机遇,但是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现在得我们必须深刻的认识到我国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优势特色和缺陷不足。
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也十分密切。现代设计可以说是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物质资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传统工艺与批量化生产的现代设计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不失为种良好的方法。
漆髹饰工艺,作为已经拥有七千多年历史的华夏文明宝库中璀璨的颗明珠,它所呈现出来的美感,不仅仅是它的材质、技术,更是文化、艺术等诸多元素所结合的综合产物。漆髹饰工艺文化属于古代,是种传统文化工艺,这门辉煌的传统漆髹饰工艺已经与我们现代的生活渐行渐远,我们只有让这门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更多的物质载体,使其回归生活,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发展传统文化,才算是真正做到对漆髹饰工艺的传承和发展,以及漆髹饰工艺在文化创意产业时代的作为和价值。
漆髹饰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首先想到的便是皮具,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实用性皮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品,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致力于创新,不能固守陈旧。漆髹饰工艺在现代皮具中的运用,便是传统与现代强烈的一次碰撞,这次碰撞,不仅仅是工艺载体的碰撞,更是一次思维的碰撞,相信只有纯粹简洁的工艺才能不留余地的打动消费者。将传统的漆髹饰工艺与现代皮具结合,适时的打破了现代生活中过于商业性的皮革皮具工艺,并且可以适当的缓冲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另外,利用漆髹饰工艺可以依稀唤起人们对于上古中华文明的想象,增加物质材料的精神文化享受。
漆艺与现代皮具相结合的意义不仅是漆艺在现代皮具中所体现的,现代皮具工艺也恰如时机的缓和了传统的漆髹饰工艺中的干涩和未成熟的部分,使传统的漆髹饰工艺在保留自身的成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更多的现代艺术,可以被更多的人所接受与喜爱。
在进行此次研究时,我发现我国的传统漆器的生产制作大多数仍然遵循传统,在技法上仍然拘泥于过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较少。而我们邻国日本的漆艺技术是来源于我国,但是现代的日本漆器,表现技法丰富多彩,内容与形式也有众多创新,他们的漆艺既能反映时代的简洁,明朗等特点,又能适时表现出细腻的民族特色。其中日本的漆髹饰手工艺人将漆作品与皮箱结合的方式所制作的作品,给我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灵感。
皮具由于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可以自由的和其他材质相结合,也给传统的漆艺在现代皮具中的运用创造了一次美丽的邂逅。皮具制作中的漆髹饰工艺体现在皮具主体部分的手柄,配件部分的装饰小物。漆髹饰工艺手柄,是以木胎手柄为底胎,再进行生漆刷制和色漆制作肌理,推光揩清等众多步骤,制作出的漆髹饰工艺手柄与现代皮具恰到好处的结合在了起;漆髹饰工艺制作的装饰物,或挂,或缝,亦或是用铆钉钉在皮具上,都与主体部分的漆髹饰工艺的手柄相互照应,不论是从整体还是局部上看,都充满了趣味性和观赏性。
以我而言,独特的创作风格并不只是具体的制作内容,更应该包括作者把自身的特点和爱好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些观念和理想表现在这次设计作品中,另外也应包括对创作材料的运用和传统工艺的表现手法等。风格可以使皮革制品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从皮革工艺和漆髹饰工艺的发展来看,但凡是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与社会风尚潮流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审美爱好的倾向息息相关,另外还要符合时展的需求。时代赋予了我们包容传统,包容过去的技能,我们何不在生活的点滴之处,将他发挥极致呢?我们在跟随当今时代新鲜的理念的同时,也要继承传统的优秀文化,并将其结合,共同开拓创新,走向个全新的高度。
通过文献调查了解到皮革和漆艺的属性和特点,从传统与现代碰撞,结合的角度探讨传统漆艺是如何在现代皮具中的运用。此次研究是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研究个良好的开端,之后仍会会继续研究尝试新的应用,像传统刺绣与现代皮具的结合、传统竹编与现代皮具的结合,等等…但是不论以哪种方式结构的结合,都能既体现传统工艺的魅力,又能给传统工艺以科学新颖的方式来弥补传统工艺的缺点,使整个设计作品更加完美。
关键词:传统工艺;创新;实验教学;实践
2008年,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根据艺术专业特点与要求建立了服装染织实验室、服装材料实验室与服编织实验室,配置了服装染织及手工印染的设施设备,并且对相关实验教学人员、课程大纲与实验教学计划作了相应规划。我院在多年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与实践中发现,传统工艺实验在艺术学院多个专业教学中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在艺术学院多个重要课程,如服装传统工艺的蜡染和扎染、手工印染、刺绣、中国传统工艺等课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依托省级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讨和研究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有利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发展,而且对全面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培养传统工艺在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领域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服装传统工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1.1服装传统工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院服装传统工艺的实验教学涉及服装设计、纺织品设计与服装工程等多个专业的重要课程近5门,涉及学生250多人。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目前存在实验项目单一,实验设备落后,学生培养重点不明确,创新实验实践缺乏等问题。服装传统工艺教学与实践有着独特的规律,但由于目前实验课程大纲的设置和实验场所的局限性,导致实验与实践存在不少困难,因此开展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研究很有必要。
1.2服装传统工艺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民族传统和文化内涵是现代服装与服饰设计前沿发展的趋势,是现代设计的灵感来源。一是优化整合学院研究团队,围绕民族服饰传承与创新平台建设,基于灵活性的实验教学形式,依托艺术学院创建的广东省民族服装服饰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与展示,满足教师与学生进行开放实验的教学方式,培养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较强的审美创新能力。二是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以实践创新人才培育为核心在设计性实验中,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开放的个性思维模式。三是积极推进开放性实验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的环境。改变以往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最终评价标准的模式,形成以学生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的提高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来设计的良性循环。
2服装传统工艺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方法
笔者在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制衣系攻读硕士期间,对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实验设备、高水平的管理思路、小班授课方式以及开放性实验教学水平进行深入学习,并对我院服装传统工艺实验室建设方向和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产生启发。
2.1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服装传统工艺等课程教学质量
服装传统工艺课程应以多元化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教学中,要鼓励并支持学生自主实验,以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专业教师和实验师的教学方法下,定期聘请工艺方面的专家进行实验指导。传统工艺的学习需要请民间的技艺专家前来教学指导,或者可以带学生到传统工艺流传的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和实践。运用当地正确的绘制方法和印染技术,把工艺的精髓融入我们的教学实验中。同时还可以适当打破年级界限,自主设计实验方法、步骤,独立或分组操作完成实验内容。
2.2改革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建立多学科参与实验创作的实验教改模式
以往服装传统工艺实验室高端仪器设备缺乏,开放度相对较低,导致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因此,要逐步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传统工艺实验室,并对全院的实验课程设置、设备购置和实验室开放平台等试行统筹安排和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一是建设传统工艺实验的规范实验操作室,添置实验用具与实验耗材,用于常规加工与制作的教学示范和精细化工艺分类等设计使用。二是加强建设综合材料实验室,提供了一个面向师生的开放式服装和面料展示平台,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互动交流平台。
2.3组织学生团队协作完成工艺与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指导老师在课程结束后,组织优秀团队到服装工作室,进一步创作作品,将作品结合市场做设计,在学院美术馆汇报展出。服装与服饰专业课程大多需要学生参与进行实验和实践。学生将参加各类服装服饰相关的设计大赛。因此,实验创新设计作品不仅可以举办陈列展示,还可举行小组汇报或者个人演讲,不断增添实验课程的丰富性和互动环节。此外,在课堂上可增加分组讨论环节,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整合小组的设计思路,充分发挥每一个组员的设计和工艺操作能力。
2.4丰富多媒体实验教学手段
将经典教学视频、实验成果等引入课堂,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信息化教学平台,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启发艺术创新,实现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科技化,拓宽新的教学形式,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开通部分课程网络课件以及师生网络交流平台,使得学生可以高效地接受答疑。教师将积极创造机会带领学生深入公司企业,考察具体工作环境、设备和技术;与企业联合完成产品设计开发项目,让学生尽快了解社会、市场需求,增强设计的实用性。
2.5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内容
一是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艺术比赛,在实践中增长专业技能,探索教学成果与经济热点相结合的新的课程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在广东地区需结合当地纺织服装优势与特色,深入调研,找到适合当前服装与服饰流行趋势的研究课题。二是由于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与实践的艺术性,要求在学生不断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材料以及生产流程的相关知识,在传统工艺实验中研究现代产品设计的方案,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服装传统工艺课程实验教学与实践改革方向的思考
3.1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推进设计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和前瞻性
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培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复合型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在保持以专业实习作为实验创新平台的传统特色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实验教学项目的层次性,提高综合(含设计)性实验在全部实验课程中的比例。还可以把一部分设计研究性实验延伸为学生的科研活动。
3.2构建跨课程和专业的教学模式,创造开放性教学平台
服装传统工艺教学实验模式的研究可以为服装、纺织、平面等多个专业提供设计实践,涉及面广,设计性、综合性学科交叉紧密。同时提供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研究良好案例建立对传统文化与工艺设计实践的探索。通过对传统工艺的深入研究与设计实践,服装传统工艺与现代产品审美设计相融合的观念可以在实验教学中达成共识。
3.3加强实验室开放性建设,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
采用实验室设备共享的模式,让有限的实验设备资源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发挥作用。开放实验室在确定专业目标和研究方向后,可通过学校授权,院系进行自主管理,独立建制的体制结构,制定完善管理制度,立足实验,服务学生。仪器设备公开共享,打破课程之间、实验室之间、科研与教学之间的界限。此外,与有纺织服装类专业的兄弟学校进行平合,实现实验设备与信息共享。加快网络平台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服装传统工艺实验室开放建设体系成熟发展。
3.4创造开放实验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氛围
我院服装实验课程应增加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建立激励机制,将创新与学生学分联系,开放实验时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演讲、多协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元化提供作品展示的空间与机会,定期让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演讲和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探讨制作过程中的方法和技法,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作品可以是单人或团队完成,分工合作,以报告演讲形式,加强团队协作的创新精神。
4实验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
我院通过服装传统工艺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专业特色建设成绩显著,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成果突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明显提高,并且在开发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学院课题研究《高校设计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获得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学院荣获“2015中国时装设计育人奖”和“2015中国国际时装周人才成果培养奖”。
5总结
近年来,服装与服饰行业迅速发展,而专业研究传统工艺的人才却相对缺乏,传统工艺的技艺失传现象严重,传统工艺的艺术价值与现代设计创造结合将成为重要设计方向。因此,在艺术院校内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传统工艺实验教学课程,通过开放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创新技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水平,在教学实验中理论与技艺并重,传承工艺精髓,培养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蕾.纺织品游戏——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山装饰,2011(05).
[2]王建坡,王东祁.推进艺术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几点建议[J].艺术学院学报,2010(01).
[3]赵晓芳.纺织实验室管理改进措施探讨[J].山东纺织经济,2014(10).
[4]肖一倩.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手段、方法的研究和实践[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1).
[5]何国琼,施亦东,陈衍夏.加强纺织服装专业实验室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0).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曾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取代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领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艺美术的前列,这一现状尤为值得深思。笔者以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当今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本科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万年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从新石器时展至1911年清朝灭亡,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丝国”、“瓷国”、“漆国”的美誉。 [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古代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领先地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就陶瓷而言,在创意设计上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艺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个市、县的公民馆设立陶艺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设有简单的陶艺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艺界内谈到漆器,更多人认同日本已经成为漆器发展的领头羊。
通过查阅多种工艺美术类书籍,笔者发现我国介绍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的精品书籍比较缺乏,而作品鉴赏的书籍居多,导致制作传统工艺得不到较好的传承与提高。介绍传统工艺作品的书籍,尽管登载了非常多的作品图例,却没有对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若增加对制作工艺介绍能更好的帮助读者进行传统工艺的学习。
一、本科工艺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1.在我国开办美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工艺美术教育相对与其他美术专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综合类大学中的工艺美术本科教育发展得更加缓慢,而迅猛发展的电脑美术教育与此构成鲜明的对比。在政策上,电脑美术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机关的大力支持,同时学生个人电脑的普及也成为电脑美术推广的有利条件。以广州大学为例,所有学生宿舍都配备了电脑专用书桌和互联网接入端口,而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宿舍放置了个人电脑,从他们日常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可以看出,使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对于电脑美术专业学生已不是难事,而非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也能使用电脑辅助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事实上,我国本科院校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化远远不如电脑美术教育。动手能力方面,相当一部分在读的本科大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锯子、钉锤、铁丝等工具的经验,在工艺美术课上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受伤,使部分学生对工艺品制作产生抵触心理。此外,从就业问题而言,多数学生认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觉得使用电脑进行创作设计,比手工艺品制作更适合社会需求,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面和薪酬更符合个人要求。因此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制约。
即使在工艺美术教育普及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存在着手工制作传统工艺传承问题的担忧。日本工艺美术教育学者春日明夫说过:“由于我们过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类把东西制作出来它本来的意义所在。”,“正是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认识人类根源性的行为中用手制作东西的重要性。”[2] 而中国有句古话“温故而知新”,通过学习我国传统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培养创造型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
2.本科院校工艺美术实验室设备设施基本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授课时往往不能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操作。由于实验室设备数量不足,学生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等待上,使得本来就不多的操作设备的机会进一步减少。为了增加学生动手制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工艺美术实验室配备充足的设备设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数传统工艺文化相关的书籍缺乏制作工艺说明,需要专业教师在课堂内不但要进行理论讲解,而且要多对制作工艺、原理进行说明与操作示范。若有条件,更应带领学生参观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作品制作过程,甚至亲身体验工艺品制作。身在工艺美术本科实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增加学生与传统工艺美术艺人的接触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制作工艺的认识,更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当然,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传统工艺艺术家为目标,事实上,无论成为哪一门传统工艺的艺术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钻研时间,本科教育阶段并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对艺术家的了解认识,建立自己的人生观、树立艺术家的世界观、审美观,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展望
本科美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园环境内,生活往往是单一的两点一线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多数学生对学校周边以及所在的地方区域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让学生领会到从身边学起、从生活学起,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学习传统工艺,实地观察、学习,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生存状况产生真实感情,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使艺术作品得到升华。即使本科教育只让学生学习到传统工艺美术一些基本技法与工艺工序,也能为学生的艺术生涯打下基础,对学生日后创造性的学习工艺美术知识与技能产生很大的帮助。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到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希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能重现昔日雄风。
参考文献: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兴起,人们迫切的想要提高生活质量,对室内的要求也显著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室内设计没有太长的发展历史,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了西方设计的冲击与排挤,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发展受限。紧跟世界潮流并具有自己的特色成了当今室内装饰的难题。所以要把握中国传统工艺可以充分拓展设计空间的特点,为现代室内装饰提供借鉴。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传统并且世代相传技艺精湛的工艺技术,它需要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以及完整的工艺流程。工艺美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美术发展的原始形态。从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到明清时期的木工艺,充分显示了传统工艺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可以分为许多种类,按照工艺可以分为雕塑工艺、画绘工艺、锻冶工艺、剪刻工艺、烧造工艺、编扎工艺、髹饰工艺、织染工艺等几大类。
工艺美术起源于社会的生产实践,包括社会生产与劳动生活。最早的工艺美术生产出的工艺品就是日常生活的用品。我国的工艺美术具有实用与审美的统一性,是内在使用价值与外在审美特征的完美结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精神需要。我国的工艺美术还具有民族传统性,可以反映中华民族自身独具特色的审美取向,在世展的过程中积淀形成了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征,是民族文化的升华。材料工艺性也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特征,一般选用天然的材料,以手工制作为主,工艺流程完整固定。
二、现代室内设计的概况
室内装饰是一种综合性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室内环境舒适与方便的追求而出现的,创作的基本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强调使用功能与审美情调的融合,既重视空间的舒适性,又强调审美性。
室内装饰设计是受实体羁绊的艺术、“戴镣铐的舞蹈”;是使用特性和审美特性并重的艺术,要坚持功能与审美的统一;是强调形式美感的艺术,要淡化思想,突出凝练性;是体现设计个性的艺术,通过与众不同的手法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融入与运用
中国传统美术可以充分为现代室内装饰设计提供具有现实意义的运用参考。传统工艺是为了美化生活而制作出来的,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种类繁多,与目前的多元化设计相契合。许多对生产工具装饰的技艺具有科学性,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主题宽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独具特色的象征性符号满足现代室内装饰简洁的视觉效果。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的设计具有很强烈的对比冲突性与差异性,可以增添建筑内部的时代感与民族感。由于工业产品的挤压,目前的传统工艺品已经变为小众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是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继承最有效的方法。
传统工艺美术在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的过程中,要符合室内装饰的朴质特点,契合环境,适度装饰,将装饰融入环境,成为环境的亮点。设计风格要互相适应,与其他装设的配合要相得益彰,具有整体美。在保持整体美的基础上还要突出现代感。减少过于复杂的工艺品的运用,重视新工艺与新手法。遵循现代设计理念,使设计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方法。在设计时,可以将传统的造型直接引用到设计方案当中,也可以将传统图案进行重组或者结构,替换其材质。在充分掌握造型规律后,可以对传统元素进行再创造以产生新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工艺的精髓而非形式融入室内设计,实现装饰中国化,在设计实践上大力探索,推进美术进步。
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现代室内设计加入地方文化、主题、材质三个方面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将传统工艺美术的不同方法综合运用。
例如南京某酒店以宋朝时期的江南庄园为模板,将典雅华贵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得恰到好处。
关键词:污水处理 A20工艺 工艺改良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15-02
1 引言
做好污水的处理不仅是当前国家政策的规定,也是当前企业能够获得健康发展的前提。但是,作为一个主要污水处理工艺的A20工艺,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使其无论在处理效果上,还是处理成本上都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已经在一定的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针对A20工艺进行工艺改良的研究都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相关概念简述
对于A2/O工艺,我们也将其称之为A-A-O工艺,它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生物脱氮除磷)。实质上,这一工艺也可以被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法。
总体来说,A2/O工艺在流程上是最简单的,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其具体的工作流程是:首先,污水进入到厌氧池,兼性厌氧菌会把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转化成成VFAs。这个过程中,回流污泥所带进来的聚磷菌会对聚磷进行分解,这也被我们称之为释磷,一部分释磷时释放的能量将会用以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维持生存,而另外的一部分则主要用来供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
在进入到缺氧区之后,反硝化细菌则会利用混合液回流所带来的硝酸盐和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氢反应。这之后就进入好氧区,聚磷菌不仅会对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的BOD进行吸收利用,并分解体内储存的PHB来产生能量以供自身的生长繁殖,还会主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此为吸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储存。通过厌氧区及缺氧区之后,污水中的有机物已经分别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利用,这样其浓度就会比较低,比较有利用自养硝化菌生长繁殖。
最后,混合液将会进入到沉淀池,在沉淀池中进行泥水分离,其中上清液会被当做处理水排放,而沉淀污泥则一部分排放,另一部分回到回流厌氧池。
3 传统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污水出处理的A20工艺中,一般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针对我国南方的很多城市,由于这些城市的污水浓度比较低,甚至有些处于超低的状态,这就使得在传统工艺中存在以下问题:
(1)如果我们在污水处理工程上所选择的混合液回流方式不恰当,比如使用泵回流则会导致整个工程的电能消耗比较大。此外,混合液的回流还会给我们厂家日常的运转及曝气管的布置产生很不不必要的麻烦。
(2)由于回流的污泥中所含有的硝酸盐比较多,这就会给生物除磷带了一些不利的作用。
(3)存在因碳源不足所产生的氮去除率不高的问题。
4 污水处理的改良A20工艺
针对当前污水处理A20工艺的不足,很多关于对其进行改善的研究都在进行中,其中一些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效果。
4.1 当前改良的技术种类
(1)通过取消混合液回流对其进行改善
这是由同济大学的任洁等人提出了的改善方法,主要是取消了混合液回流的中试,根据调查显示,污泥回流比为150%的时候,这种改进工艺除磷的效果比较好,但对于有机物和氮取出的效果则和传统工艺没有太大的进步。这一改良主要是基于以下原理:在好氧状态下,曝气池也能够进行反硝化,这就好比在氧化沟中进行额同步反硝化作用是一样的。
(2)倒置型改良方案
这一改良方案主要是由同济大学的张波等人提出了的,他们通过对倒置型A20的工艺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污泥回流比200%的前提下,得到了比传统工艺更好的除磷效果,但是这一工艺在除有机物上却没有太大的优势。
这一改良方案的特点是工程中厌氧池位于缺氧池后面,之所以脱氮的效果比较不错,主要是因为:污泥回流比大,而缺氧池又在前面,这就使得反硝化能够有效获取碳源。至于这一改良工艺在除磷效果上表现不错则主要是因为:污泥回流比比较大,而且回流的污泥都会经历完整个的过程,这就是其排放污水的含磷量更大。
(3)A+A20工艺
这一工艺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在传统的厌氧池之前进行回流污泥反硝化池的设置来实现的,一般来说,大概10%的进水与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将会进入到这个池子之中,至于剩下的90%的进水则进入厌氧池,当二沉池的回流污泥与进水进入该池子之后,大概会有20到30分钟的停留,这个时候微生物则会使用进水中含有的有机物作为碳源进行反硝化作用,这就有效地减少了硝态氮对厌氧释磷的不利影响,对除磷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另外,由于我们只需要在厌氧池中分出一格作为回流污泥反硝化池,这就使得整个工艺非常的简单、易操作。
(4)TRIZON工艺
这一工艺是由法国的得利满公司提出来的,其具有以下特点:1)其厌氧区并没有设置在污水的主流路上,而是通过设
在回流污泥流路上的污泥活化区代替,这就使得这一区域内的污泥将会交替经历缺氧及好氧这两种状态。2)这一工艺中,其TEIZON生化池内集中了厌氧区、好氧区及污泥活化区,这就使得其整体占地的面积比较小。3)由于取消了混合液回流,使其对于生活污水中的BOD5去除率为95%到98%,对于TN的去除率则为70%—90%,至于TP的去除率则为60%—85%。
4.2 改良A20工艺应用的工程实例
(1)工程概述
某一污水厂一期工程规模为200 000m3/d,占地为11.3hm2。虽然其污水管道系统的完善工作还没完成,使其日处理量只达到了100 000m3左右,但是其使用了比较好的脱氮除磷功能的改良A2/O工艺,使其在投产以来运行效果相对不错。
(2)改良应用的流程及相关参数
此工厂在运行以来,即使在水质最差的一个月都获得了相当不错的处理效果,除了TN的去除率为57.88%,其他各项指标的去除率都达到了80%以上,很好的满足了设计要求,这就显示出经过改良的A2O工艺在脱氮除磷的效果上相当不错。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来对于污水的处理要求将会越来越严格。可以肯定,污水的处理效果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务必要做加强自身的学习,对于先进的经验要善于借鉴,努力对污水的处理工艺进行改良,只有这样,才能确确实实的做好这一工作,为更好的处理污水提高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徐腊梅,黄炳峰.广州市猎德污水处理厂一期工艺升级工程[J].市政技术,2010(01).
挪威艺术首饰源起
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各国首饰作品的材料,工艺和形式就更加广泛多样表现了艺术家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首饰艺术家在自己的工作室内控制首饰制作的每一步,直至作品完成。许多艺术首饰常常跨界于艺术,工艺和设计的边缘。这一类首饰被称为“艺术首饰”,以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首饰和古董首饰。
相比英,法,意大利等国以奢侈品而闻名的商业首饰,挪威的艺术首饰以其平易 民主的设计思想,表现出挪威首饰艺术家对自然的热爱,对材料及其材质的探索运用。
当今,挪威的大多数金属与首饰艺术家都毕业于奥斯陆国立艺术学院,国立艺术学院的艺术与设计部分成立于1818年,是欧洲最古老的艺术教育部门之一,从这里已经走出多位世界著名的首饰艺术家。
传统金属工艺影响深远
挪威的首饰艺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传统金属工艺的理解和继承――探索传统金属工艺的现代意义,如何从传统工艺中发现新的设计和创作方法。
奥斯陆国立工艺美术学院金属艺术教授莱弗・尼尔森是挪威当代最优秀的金属艺术家,银器设计和制作是他的主要方向之一。作品(左上图)的设计沿袭斯堪地那维亚造型传统,使用欧洲传统银器镂空工艺,从工艺的角度去理解器物的造型和设计。不但在银器设计和制作上有很丰富的教学和创作经验,而且还很好地掌握了锻铁和木工艺技术。
海迪桑德不仅是位优秀的首饰艺术家和国立工艺美术学院教师,而且还从事金属艺术的创作,作品(左下图)表现出极强的构成主义风格,曲线或单元的重复,产生很强的节奏感和审美韵味,显示出女性艺术柔美,清秀的风格。她的许多作品仅仅使用“锯”工艺。因为长期研究挪威传统图案,她的作品极富装饰感。
艺术家的自然体验
在挪威,自然和风景直是艺术家的灵感源泉,作品的结构和制作常能反映种种自然现象。奥斯陆国立工艺美术学院首饰专业教授因耶尔哈内巫德,在她的最近的作品中使用了许多自然花草(上左图),用细密铸造的方法再现这些植物并用于胸针设计。她认为当代社会的进程和现代化的步伐使人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繁忙的工作使城市中的人们很少有时间和心情平静下来观赏自然状态下的花革,它们的姿态,表情。于是,她用首饰作品,让人们重新关注自然,欣赏它们的美。
首饰艺术家关注首饰艺术性的同时已经把首饰的材料拓展到“草木皆兵”的地步。生活中的许多题材都可以被他们用作首饰创作。而这些变革挑战着传统的首饰概念及工艺。现在,许多非金工和首饰出身的艺术家,如雕塑家,纤维艺术家,时装设计师,都在创作首饰作品。对于他们而言,金属工艺的技术也许并不重要,审美,创作方法和观念更有意义。
一些金工和首饰出身的首饰艺术家,使用皮革、纤维、塑料、木材等创作首饰作品,如利维・柏拉瓦普一直创作木工艺首饰作品(右下图)。特别是利维・柏拉瓦普的作品风格植根于挪威的木工艺传统,同时受非洲艺术的影响,而作品优美光滑的表面映射出北欧现代木质家具的特点,一些作品表面被绘制或漆成红 黑的色彩,甚至令人联想起中国的刻漆工艺。她的项链以其独特的雕塑造型语言,呈现可佩戴的艺术。
另一位挪威著名的首饰艺术家托尼・维格兰,出生于艺术世家,其祖父古尔斯塔夫维格兰是挪威著名的雕塑家,曾是大雕塑家罗丹的学生和助手。托尼在造型上的造诣,通过她的首饰作品表现出来,她早期的作品延续维京首饰的风格和传统哥特式造型。(图1)近期作品中则可以看到钉子、螺母、弹簧、电线等工业材料(图2,3),映射出她所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奥斯陆现代化的急速进程。上百颗小钉子有规矩的排列,使作品的造型,表面肌理和边缘产生微妙无穷的变化+钉子灰黑的色泽以及手工锤炼的痕迹,其视觉效果,让人联想起挪威嶙峋的地貌及冬季早晨迷漫的雾霭。
表达自我的载体
在当代艺术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挪威当代首饰艺术家把首饰作为一种表达自我艺术观念的载体,更多关注的是艺术性而非功能性,有的作品甚至只是一个想法,首饰作品影响着自身的姿态,情绪――当自我被关注,被欣赏,甚至被爱的那一瞬间,
关键词:紫砂壶;堆花;简约
中图分类号:J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2)02-121 -01
宜兴紫砂茶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亮点,具有悠久的历史,一些传世名壶的造型至今仍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对现代产品的造型设计很有启示和借鉴意义。通过比较法和分析法。对紫砂茶壶的材料、造型与装饰手法进行细致分析;再从造型的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出发,总结提炼古代紫砂茶壶造型的特点和美学法则,并从中挖掘出有利于现代产品设计的造型元素和造型语言;最后运用演绎法,论述阐明紫砂茶壶传统造型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作用并提出建议。
通过中国传统造型元素的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中国造型元素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新的科学技术与思想观念的冲击下而不断的发生阐变,而其中的内涵与精神则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是中国所独自拥有的,也是中国民族形式的灵魂之所在。
宜兴紫砂壶在传承、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塑造了不朽的形象和艺术生命,彰显着时代的特征。从总体上分析,现在的紫砂壶造型艺术绝大部分是传统的“中国风”特色,而且依然是主流。但是,也出现了不少新的壶体造型,在传统中注入新的元素,包括创意、构图、精神和内涵。体现21世纪中青年紫砂技艺人员的设计理念和创新追求。这种带有学院派风格的紫砂壶,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展示出有别于传统造型的独特魅力,成为一种新的壶艺门类而充盈着旺盛的生命力。
而在传统与创新工艺中,思想是造物活动中的灵魂,人们用以理解、判断、把握和统筹实施工艺技术的思维方式和运作方法,在“造物”的全过程中,对工艺技术运用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理念。紫砂陶器作为一种艺术设计,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工艺,因而紫砂工艺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与艺术的内涵。宜兴紫砂陶器尤以制壶工艺最具代表性,为制陶工艺的发展做出多方位的探索和贡献,具体体现在陶土选择、泥料的制备、工具的创造、成型的技法、表面的处理、粉泥(类似于化妆土)技法的运用、绞胎装饰工艺的应用、塑造工艺与器皿制作的结合、坯体刻画装饰等多个方面,表现出了尊重材料的属性,充分发挥材料特点,“因材施艺”的工艺思想,呈现出对工艺理解的不断精细化和严格化。我们可以从古代的硬陶、印纹陶工艺以及今天民间陶器制作工艺中找到打泥板、围身桶、镶身桶成型的相关资料;从黑陶、白陶制作工艺中找到砑光技术的应用;从原始社会彩陶的陶衣、宋代磁州窑的化妆土中找到与紫砂粉泥工艺相似的技法;从唐代巩县窑产品中可以找到绞胎装饰的手法,但各种传统的制陶工艺一旦与宜兴紫砂制壶工艺联系在一起时,从选料到烧成的各个工序都变得格外严格和周密,形成了与当地材料相适应的工艺技术,而且产生了更丰富的表现力。从中可看出,传统陶瓷工艺在很多方面的原理都是相通的,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很多技术都是以已经存在的方式方法为基础演化出来的。同时又由于不同的原材料属性、不同的制作目的,以及不同的制作传统,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差异性。
宜兴堆花工艺是一种美化陶瓷制品的装饰手段,它的装饰手法主要是利用大拇指所表现的搭、搓、撕、揿、行五大技法,用各种色坭在陶制半成品表面进行装饰的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这种工艺仅宜兴地区有,可谓“冠绝一世,独步千秋”。
宜兴紫砂堆花是宜兴地区独有的装饰绝活,宜兴得天独厚的五彩色泥为墨,几种最常用的指法。凭借艺人日积月累深厚的大拇指功力,在均陶坯体上堆贴出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精美画面。这种装饰技艺至今在陶艺界独领、自成一脉。
紫砂陶一般都是小件,堆花装饰本来很难在其上表现出紫砂的细腻,偏偏丁蜀镇的艺人做到了这种配得上紫砂壶的细腻!
堆花作为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园中的一朵奇葩,之所以能够历久不衰,关键在于一代代艺人在发掘、继承前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勇于创新的。特别是近数十年来,以李守才为代表的现代艺人,更是通过一系列艺术突破,进一步丰富了堆花工艺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使之日臻完美,益发迷人。一是在堆贴技法上着意创新,实现了从传统“平贴法”到“半浮雕堆贴”、“立体浮雕堆贴”的连续艺术突破;二是大胆借鉴剪纸、木刻、石雕、仿青铜器等民间姊妹艺术表现形式,融会贯通,一气呵成;三是突破了堆花单纯作为陶器装饰的范畴,注重堆贴画面与坯体造型的和谐统一,使得每一件堆花特艺精品都成为主题鲜明、浑然天成的艺术收藏珍品。正因为如此,紫砂堆花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而成为中国民间工艺一绝。
参考文献:
[1]唐云,郑重.紫砂壶鉴赏[M].香港万里机构,万里书店.
[2]姚迁等.宜兴紫砂陶艺[M]. 台湾南天书局,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竹制家具;传统工艺;创新
竹制家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工艺也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完善,形成了独树一帜,充满文化气息的特殊艺术风格。竹家具的手工艺人在传统工艺的定型和配套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而不断地进行着技术改进。在竹家具的发展过程中,现代竹家具手工艺人(民间俗称为篾匠)坚持不懈努力创新,从生产工艺到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组合上取得了许多突破,使得竹制家具传统工艺不断得到升华,为传统特色的竹制家具增添了时代的特色。
一、竹家具工艺的发展
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过程中,我国劳动人民在竹制家具的生产这一领域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在不断地改进和磨合过程中,竹制家具的生产技艺不断成熟、完整。概括起来总共是四点,即郁制、火制、拼嵌、装修这四大工艺。这些工艺构成了竹制家具的传统生产基础,并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保存下来,被沿袭采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竹艺工人在这些传统工艺上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进而形成了新的竹制家具基础四大工艺,对我国竹制家具的发展和相关手工技艺的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材料的着色。对于竹制家具材料的着色,是在不影响竹材本身质量的情况下,对竹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使之呈现出与本身完全不同的色彩。在色彩上,和容易褪色的木制家具相比,竹制家具的色彩更为稳定。竹制家具古铜色的材质,给人以古色古香之感,又清新别致,富有民族风味和传统文化气息。
在着色的过程中,一般是使用酸性的硫酸和硝酸作为化学试剂,经过处理之后在放到碱性的石灰水水溶液中中和。需要注意的是,硫酸和硝酸对竹材的处理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标准时间之内,超过时间限度会造成竹材的损伤,影响竹材质量,在制作竹制家具成品上大打折扣。
(二)竹青贴面装饰。贴面主要用于版面的装饰,是在已经完成的产品上加工,按照设计需求增加不同的图样,使其更加的精致美观。竹青贴面的过程是:截取竹节完整的毛竹,除去表面附着杂质,铲掉竹黄,留取二至三毫米的青层,将青层劈成二毫米左右,抛光、压平,以胶粘剂胶粘。根据产品中设计的图案将其胶粘在适当位置,固定之后,经过打磨使得表面光滑,然后进行喷漆。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使得表面平整且光滑,犹如镜面一般。竹青贴面这一工艺的出现,改变了竹制家具版面装饰离不开压片和竹钉的传统方法,很大程度上的改进了竹制家具板面不平,其中藏污纳垢的缺陷。提高了竹制家具的质量,为发展中高档竹制家具市场开辟了道路。
(三)竹头镶边。竹制家具的镶边是对产品的边沿部分进行装饰,使其更加美观的一种新工艺。将制造竹制家具中多余的毛竹头锯成小块,然后用胶粘剂粘合成长条状,粘合在设计中需要镶边装饰的边沿部分,经过修饰打磨,使之光滑整洁。竹头的颜色本来就是接近象牙白,质地也比较特别,经过修饰处理,看起来就好像镶嵌了一排象牙,从远处看还闪烁着特殊的光彩,端庄典雅,熠熠生辉。
(四)竹枝郁花。传统形式的竹制家具在空间上的装饰多是使用花格,根据需要将竹材进行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不同的花格样式。花格多用箭秆竹、实心竹等。竹枝郁花这一新工艺的产生,给竹制家具在空间装饰的传统形式上增添了新的内容。竹枝郁花和竹头镶边类似,在选材上都是选用了竹家具制作过程中废弃不用的竹材的枝桠。通过加工处理,根据设计的需要形成各种各样的花形和图案,用于镶嵌在竹家具产品的空间部位需要装饰的地方。竹枝郁花这项新工艺和传统的花格相比,线条变化更多,从而能完成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图案,使得竹家具产品更加出彩。
二、竹产品结构形式
(一)可折叠式结构。竹产品的可折叠结构一般用于桌、凳、椅子一类的产品。主要是将面和脚分开,加以连接,在不需要使用或者需要远距离的搬运的识货,可以将其折叠起来,大大减少了该产品所占用的空间。如果需要使用,只要将该产品再度打开,就可以恢复正常使用,是一种灵活且方便的产品。在转动的地方需要进行连接,有采用竹制的竹钉,也有用金属制的螺栓和螺母。在连接用材上并没有特殊限制,只要产品的强度达到使用要求即可。
(二)组合式结构。这种结构常用于大型的竹制家具,需要将多个部分组合在一起达到使用需要。比较常见的有写字台,书架,柜子等家具。组合式的竹制家具主要是将多个单独的个体组合成大件,这种组合突破了传统形式上的竹家具单件使用,将小件竹家具进行合理的组合拆装,形成一种新的使用方式。经过不同的组合,相同的竹家具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组合式竹家具在产品造型上继承了传统工艺,又突破了要求对称的旧模式,坚持继承和发展同步进行。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确保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坚持走“非对称,非平衡”的道路,追求不一般的整体效果。各个部分之间采用榫合结构连接,产品古朴,典雅同时又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感。
三、材料结构的发展
(一)刚竹结合。将钢管通过预制、焊接、连接件连接、去锈、喷漆或烤漆等工序做成支架。按照家具设计需要装配上竹制的部分,修饰细节之后就完成了产品。钢管的硬度很强,在加工过程中一般是通过弯管机根据设计需要对钢管进行机械加工。通过流水作业高效生产的同时,也增强了产品的规格化。
(二)竹塑结合。主体材料为竹材,在适当的位置加入塑料制成的部件,形成独特的竹塑结合的竹产品,美观轻便。竹塑结合的生产原理是将竹粉与塑料混合在一起,从而制造出具有环保型的竹子与塑料复合材料,这种竹塑材料具有木材的质地并且具有塑料不怕水和不变形的优点。
(三)竹木塑结合。主要以钢管和竹材作为原料,经过着色处理制成支架,以干燥的杉木板作为面板,固定在支架上。取带有木纹的塑料板粘合到杉木板上,然后在支架底部装饰花格或者其他图案。竹木塑结合材料具有耐蛀虫,耐腐蚀,较低的吸水率,难以滋生细菌的优点。由于与塑料材料复合,部分改变了竹木纤维表面的亲水性,使最终材料相对于原竹、原木,具有更好的防潮防水性能
结束语:竹制家具在我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制作工艺上也逐渐形成了有鲜明的特色的技术工艺。在竹工艺品的发展创新融入传统的手工技艺,对于在当下就行文化下的竹制家具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传统技法的同时,吸收其中精华,以便于后续的传统技艺在竹制家具的发展的应用,为竹制家具的创新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2014年年尾,路易十三正式宣布作为首席荣誉赞助商,倾力支持由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NCAF)发起的《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通过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该计划首年,三位国内外知名的当代艺术家史金淞先生、梁绍基先生与杨心广先生分别与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丽女士及缂丝文化传承艺术家王建江先生在思想和创作等层面展开交流与碰撞,以独具天赋的创新手法演绎当代艺术作品。
《今天传承・当代再造》
首年的《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特意邀请到了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丽女士和缂丝文化传承艺术家王建江先生参与其中。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剧和“织中之圣”的缂丝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绚丽璀璨的瑰宝,也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昆剧更是中国第一个被评定为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文化反映了我们的生活,组成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让我们的华夏基因深植于血脉之中。但是,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却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标准化的推进使得以昆剧与缂丝为代表的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 此次路易十三所支持的怀着独立反思初衷的《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是以当代艺术担当先锋,对此文化困境给予积极多元回应。邀请当代艺术家从文化脉络的继承上发起独立的反思,与文化传承艺术家展开对话,并携手创作出回归于传统的艺术作品,从哲学意义上来警觉、揭示和关怀中国当前所面临的文化困境。旨在对传统本源表示充分尊重的同时,提出具有当代意义的艺术态度,为传统达成一种有效保护、修复、延伸或者再造。这与路易十三矢志保护极致干邑酿造工艺并代代延续的核心精神恰是殊途同归。
至尚初心 致礼传统
在《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中,路易十三关注传统工艺的保护,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支持,源自路易十三自创始以来,对于法式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守护―有如路易十三对传统陈酿工艺的专注和坚守。其传世干邑酿造工艺历经世纪,经由家族极致艺术追求与天赋智慧,被不断传承并发扬,最终问鼎世界。
在《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中,传统工艺对当代艺术的影响、传统与现代的相互融合,与路易十三佳酿背后所承载的文化精粹不谋而合,与路易十三家族及五代酿酒大师百年来始终秉持的沿革与创新的天赋之举相一致,亦彰显两者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创造力。路易十三期待《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中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合作,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唤起社会精英人士的共鸣与关注, 也让中国新生力量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光辉。远见、创造、传承是其天赋的本质,《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更传递了路易十三精英消费人群所秉持的至尚初心和远见,并渴望回馈及造福社会的崇高愿景,更彰显了他们对于文化传承无国界的国际视野。
至臻匠艺 品质传世
固本溯源,路易十三的历史传承可追溯到干邑酿造工艺的最早期,酿造历时横跨百年。自1874年创立以来,路易十三始终将干邑文化传承作为家族的核心灵魂,其对至臻陈酿工艺的保护源自路易十三超越世纪的传承,经由五代酿酒大师拳拳守护。世代奉献、薪火相传,这是他们毕生的承诺。
这些大师深悉每一种细致幽微的芳香,充满灵性。这些生命之水将储藏于专属的蒂尔肯(Tieron)橡木桶中进行陈酿,经过时间的沉淀,无色的生命之水渐渐变成琥珀色并赋予自己独特的性格,在寂寞无声的酒窖里,秘密地沉睡长达百余年,经过历代酿酒大师日夜悉心关注,只待最后被唤醒并调配那玄妙神圣的荣耀瞬间,让世界惊叹它的香醇和深厚。
正是由于路易十三创始140年以来对于传统酿造工艺的专注与传承,最终才孕育出绝世佳酿。“我已经是苏州缂丝技艺的第六代传承人,运用四百多年前的明代皇家龙袍织造工艺,成功仿制明朝的龙袍。我有这个使命延续缂丝世家的荣耀。”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缂丝文化传承艺术家王建江先生同样铭感于心并责无旁贷。
同样,首年参与《今天传承 ・ 当代再造》计划的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丽女士也曾说过:“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剧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并且也是世界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我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将优秀的传统昆剧文化发扬下去,将宝贵的传统文化传给一代又一代。”这与路易十三背后对于坚持干邑酿造工艺传承的天赋之举不谋而合。
路易十三以无可比拟的天赋之举、王者之姿,将非凡的传统酿造工艺与干邑文化悉心保护并代代传承,以跨越百年的孕育与沉淀,吸引了相当一批世界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成为其拥趸,铸就“干邑之王”之名。
左页
“路易十三140周年纪念限量版”(最新发行,全球限量775瓶)。2014年10月14日,在路易十三私人拍卖晚宴中,一瓶编号为“600”并由三位首席酿酒大师亲笔签名的“路易十三140周年纪念限量版”以32万元成交,拍卖款项全部捐至《今天传承・当代再造》计划。
右页从上至下
昆剧文化传承艺术家沈i丽女士(左)与路易十三中国区品牌大使朱晟琪先生(右) 。
关键词:现代平面设计;传统文化;融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平面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类现代平面设计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平面设计涉及诸多元素,包括色彩、图案、文字等,每项元素对平面设计的表现力与内涵都有着较大的影响。当前,很多平面设计师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以期丰富设计作品的内涵,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设计师要寻找融合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的方法,积极创新,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平面设计的效果。
一、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现状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涌现出丰富的传统图案,这些图案蕴含着深刻的意义,是历史的积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通过这些图案表达吉祥安乐、平安幸福的寓意。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各种传统图案的寓意大多以谐音的形式体现,如,鱼有着“年年有余”的寓意,表现出人们对食物丰盈的期盼;鸳鸯象征美好姻缘;松柏象征长寿;等等。所以,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对这些传统图案进行应用,不仅能提高作品的艺术美感,而且能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提高作品的文化价值。传统书法是我国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深远。传统书法具有优美的线条、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丰富的内涵,具有抽象性和象征性。设计师在平面设计中运用传统书法艺术,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表达设计内容,而且提高了平面设计的艺术魅力。我国的传统色彩十分丰富,主要包括白、黄、青、赤等,而且每种色彩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平面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设计师在运用各种传统色彩时,须明确各种色彩的含义,合理选择色彩,以表现独特的艺术效果,通过视觉表达传递各种信息。
二、现代平面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方法
1.汲取传统绘画的精髓
我国传统绘画具有典型的文化特征,寓意深刻,形态各异。传统绘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画家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人物、风景、植物等事物,具有浓厚的意境,能很好地吸引受众的目光。设计师大多根据需要选取元素,以丰富设计内容,提升设计的艺术价值。虽然一些平面设计师在设计中运用了传统绘画,但只局限于一些浅层的因素,并没有深入其中,以致传统绘画在设计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平面设计师必须深入挖掘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根据这些元素的特性,将其合理融入平面设计作品,使设计元素和谐统一,营造出浓郁的美学意境,提高平面设计的艺术效果。
2.合理渗透传统工艺
我国拥有丰富的传统工艺,包括剪纸、雕刻、印刷、织染等,这些传统工艺不断改良,逐渐变得简约、精致、灵巧。传统工艺具有独特性,不仅韵味丰富、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些传统工艺的制作方法、外在表现、深刻内涵等因素都可以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灵感。设计师可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的需要合理运用传统工艺,合理运用传统工艺中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方式和独具个性的艺术构造,进而提高设计质量。
3.充分促进形意结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表现形式大多强调形意结合,通过对实形进行装饰,赋予其一定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传达某种寓意。部分设计师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应用时,只注重单方面的形或意,以致设计效果不理想。因此,设计师应更加注重形意结合,对各种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创新,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段对这些元素进行加工,进而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结语
现代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考量多种设计元素。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设计元素来源,与平面设计作品的韵味、内涵紧密相关,只有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才能提高平面设计作品的质量。因此,设计师必须认真分析行业环境,着力于设计方法的创新,对各种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设计的艺术效果。
作者:乔姗姗 单位:江西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 法律保护 传统手工艺
一、传统手工艺的概念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经为传统手工艺打破了其封闭性提供流通渠道,传统手工艺终将会以工业化所不能代替的独特的 “居家劳动”方式开创传统手工艺现代化生存的新格局。这就要求传统手工艺品要不断嵌入鲜活的元素,立足当下,比较消费者的选择,参悟创作和演变的实质,改变以往对传统的、被动的接纳、简单的,才能在如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找到新的表现形式,传达一种新的意境。只要把传统的技艺与人们生活审美需求结合得贴切完美,就能赢得无限的市场价值,就能传承好传统手工艺的区域信仰,释放出传统手工艺品中蕴涵着的历史与现实的积极意义。
二、中国传统手工艺介绍
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手工艺,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吹糖人、石雕、木偶、皮影、陶器、瓷器画像石民画像砖、蜡染、扎染、夹染、蓝印花布、刺绣、织锦剪纸、风筝、灯彩、扇子、脸谱、面具、饰物、玩具等,内容大都是积极向上、富贵如意、长寿健康、富贵有余、子孙满堂等和民族饰品用等。这些民间工艺品广泛流传,用于民间传统宗教、传统节日和民族饰品等。这些民间工艺品广泛流传,有趣生动,代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日常活动。其中剪纸又叫窗花或剪花。剪纸和其他手工艺品一样也是有着深远的历史的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剪纸作为民间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不仅是因为它通过了剪出来的形状所要表达的意义。他同时具有了普及性,实用性,和审美性。
三、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法律保护现状
传统手工艺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生存状况难堪。所以,传统手工艺的法律保护也越来越重要。经过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大量的宣传工作,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工作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法律条文的出台,为非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依据。值得一提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强韧的法律保护。
传统手工艺的经济价值得到认可,为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效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原本是落后贫穷的地区,传统手工艺资源得到开发后,大量的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很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了财富,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人们传承和保护传统手工艺的积极性。
因为此前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传统手工艺的重要价值,所以对传统手工艺的灭失也保持漠然的态度,当人们意识了传统手工艺的重要性时,纷纷起来保护传统手工艺,防止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的消失,这样子才使大量的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及时的保护和传承。
四、传统的手工艺保护还存在问题
第一,传统手工艺的法律保护意识不强。不断扩大的商业进程冲淡了民间传统文化的挑战,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人们对手工艺品失去了信心。
第二,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了对传统手工艺保护的专门立法,让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没有专项的法律保护。
第三,缺乏对传统手工艺的私有权的保护,单纯强调行政保护。只要赋予私人财产所有权时,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社会效率。
第四,经费投入欠缺,对传统手工艺进行建档、普查,以及修建博物馆、展览馆等进行保护传承都是需要投稿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
五、国外的保护措施与政策
世界上制定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法比较早的国家是法国,在两个世纪前,法国先后写有9部关于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并且《景观保护法》《考古发掘法》等法典都分别进行过1~2次的修订,虽然不像日本、韩国那样有专门的“文化财产”法律文件,但这9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文件,也足以支持手工艺行业的发展与保护了。
1984年以来,法国对一些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手工艺的保护更是全力以赴,政府对这些行业不征税,同时每年会从财政中划拨一定款项对其进行补贴,但条件是这些手工艺者必须招收至少一个学徒,从而完成手工艺传承的任务。
六、传统手工艺的法律保护建议
(一)制定专项法规,加快立法步伐
我国虽然也出台了不少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规,但传统手工艺的特殊性,必须制定专门的法规才能更好地保护传统手工艺的流传。
(二)明确传统手工艺的私权属性,赋予知识产权保护
纵览相关法律文件,不难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都是一味地强调行政保护,强调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义务,而未提及私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也回避了这个问题。传统手工艺是民间智慧、手手相传,知识产权制度具有天然的契合性,要真正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的保护,现实的选择应当是民事保护和行政保护双管齐下,缺一不可。
(三)明确监管部门的权责
由于没有明确法律监管部门,使得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收入不乐观。我国的皮影制作技艺据记载,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分南北两大派系,从中又因为文化差异,地方特点不同,又分为无数个小派系,各地各派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致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缀合成等八道工序,制作一个50厘米高的皮影人物需要手工雕刻3000多刀,用时一个星期左右。相比之下,机器制作就方便多了,只需要在电脑程序里输入编写好的程序,然后连通雕刻机开始镂刻,一个同样大小的皮影人,需要时间大约半小时,然后进行上色、缀结,全部完成也就需要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制作完的影人工整划一,线条流畅,没有失误,还可以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如果是工人流水线作业,效率就又可大幅提高,相比之下,机器生产的成本是手工制作的几十分之一。如果只作为工艺品出售的话,一个机器制作的50厘米的影人在网上可以卖到百元左右,在实体店或旅游商店则标价要高上几倍,而手工制作的影人,艺人们在向商场供货的时候,也就二三百元。
(四)加大资金投入和培养人才
由于对于传统手工艺保护经费投资不够,严重影响了工作开展。许多地方没有相关的专业研究人员,保护工作都要靠第三副单位才能开展,普查力量薄弱。
高素质专业人员的匮乏,使保护工作缺乏总体规划和前瞻性研究,规划不落实,政策不到位,措施不具体,工作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作者单位为大连市育明中学)
参考文献
[1] 梁太鹤.传统工艺研究与传统工艺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1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