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语文教学案例反思

语文教学案例反思

时间:2023-10-16 16:0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语文教学案例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语文教学案例反思

第1篇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操作性强,效果好。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 应用

一、解读案例教学

应用具体案例进行有效教学的方法就是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具体教学案例的分析、评价和创新,引导学生在具体案例中更好地感知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案例教学需要实现教与学双方的有效互动,需要师生双方能够针对案例或者是疑难问题不断进行讨论,通过此方法促进教学相长。

教育者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基础和发展等级,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为受教育者提供具体的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师生对话和沟通,以教学案例为媒介,展开有效教学互动,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能力的生成,增强学生在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决策与行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事实上是以学生的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不仅仅是一种教授法。实现学生的角色的有效转变,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展开互动,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价值。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定位在方法上,它涉及到的内容相当的复杂,如果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得不到更新,仍然以培养统一人才,进行既定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案例教学的应用也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对于师范教育者而言,要合理的开发利用教学案例,能够掌握案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通过案例教学快速地促进学生的专业成长,使学生能够从他人的经验教训中不断汲取养分,实现高效学习,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的完善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论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首先都需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通过目标的指引,保证教学的方向和理想教学效果的生成。小学语文教学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教学的目标就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原则,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发展。

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师要能够把教学目标作为组织课堂活动的重要依据。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置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案例能否包括丰富的专业知识,能不能体现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原则,通过实施教学案例,开展教学活动能否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在案例教学中,只有教师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保证案例法教学的有序化和合理化,才能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2.精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法,选择案例是很重要的,案例的搜集和选择是基础,这一环节如果出现问题,案例教学就无法顺利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针对学生的基础和兴趣,选用各种文字、音像案例,尤其是一些具有原生态特点的课堂教学案例,教师进行必要的甄别和加工。找到一个最适合教学的案例不是一件能够随意完成的工作。教师需要充分研究课程的整体内容,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力层次,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形成教学能力的训练点等因素,因此,搜集整理案例是一项技术型很强的工作,具体要遵守以下原则:第一,知识性原则。案例选择要遵循知识性原则,所选的案例要包含有相应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讨论和反思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并且要能够培养相应的教学能力。第二,典型性原则。案例一定要具有突出代表性,具有普遍意义。选择的案例不能是个案,要能够代表目前教学中的某些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或者是能够揭示出某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这样的案例才有实际价值。第三,针对性原则。选择案例的内容要涉及到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阅读教学、识字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等内容,在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上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侧重,案例要具有相应的针对性,才能保证有效提高其教学质量。第四,完整性原则。所选案例要能够完整,应该包括开头、过度、讲解、训练、结尾等完整的环节,不能是支离破碎的。案例教学要能够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需要有特点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要能够围绕有关主题开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中心问题进行叙述。第五,时代性原则。所选择的案例必须来自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要符合目前的教学实际需要,能够反映教学的实际情况,能够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要能够显示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要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样的案例选择才是课堂所学的。

3.研析教学案例

在教学案例选择之后,要认真加以研究,进行认真评析,这是保证案例法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教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对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和研究,对其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明了案例的价值。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案例的情境,了解案例的内容,并要能够认真研究,找出案例中的因果关系,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手段进行分析。在案例法课堂教学中,研读评析案例需要经过个人研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总结评价几个阶段,通过几个阶段保证教学的效果。

个体研读环节,学生通过分析研究案例要形成自己的认识,为讨论做好铺垫。而小组讨论需要小组间成员能够就案例的重难点问题,疑点进行讨论,研究,只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有效的讨论交流,才能有效保障案例法教学的效果。全班交流环节,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学生参与讨论,这是对小组讨论的进一步深化,为小组遗留问题的解决创造条件,教师要能够充分备案例,研究案例所蕴含的原理规则等知识,引导学生对中心问题进行有效归纳概括。在总结述评环节中,需要教师对案例教学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并要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4.创新教学案例

对于案例要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加以完善创新,要能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解决,以弥补案例的不足。实现教学理论的传授构建是案例教学法的最终目标,培养学是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改革创新自己的教学案例,能够让学生结合有关教学理念更好地实践,在实践中把各种知识和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也是实施案例教学的最高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要能够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案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避免依葫芦画瓢,避免案例陈旧,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内容;方法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教学认识上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式就是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帮助中学语文教师自觉地接收并学习有关反思性教学的理论知识,使教师清楚地认识反思性教学,体验反思性教学实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魅力。那如何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呢?

一、丰富反思的内容

除了对中学语文教学中以心得体悟为内容的反思外,还应该在以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为内容的方面进行反思。(1)反思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标准,在实施教学之前,语文教师对教学目标能清晰准确的把握,可以保证在教学具体实施之时,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否则,教学目标错误,导致教学活动方向的转向,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的不到完整的提高。(2)反思教学过程。合理的教学组织策略和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有效的进行,甚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反思教学的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会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和心理产生影响。比如在表扬与批评教育中,要更偏向于表扬教育,使用批评教育时一定要斟酌合适。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利用学生与教师对话进行口头评价,在书面交流中如作文批改可以进行文字评价,还可以具体结合学生朗诵能力、阅读能力等语文能力培养中进行评价。

二、选择多样化的方法

1.教育随笔。这种方法主要记录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体会,由于其只需要纸和笔或者其他进行文字记录与保存的媒介,没有严格的格式、时间等条件的限制,方便易行,是目前中学语文反思性教学中最常采用的方法,这里就不加赘述。

2.教育后记。教育后记是指在教育事件或行为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及自身感悟的方法。具体操作上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个中学语文教学课后反思记录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总体评价,具体的教学活动与设计情况,学生的反映情况,师生关系的表现以及其他一些预期之外的事件总结与处理情况等。

3.专题报告。专题报告,顾名思义,就是总结专题性质的教学事件及行为进行反思的一种方法。语文教学中按照文章教学来分,可以分为诗歌教学、小说教学、散文教学、文言文教学等;按照能力培养来分,可以分为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语文学科教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可以划分许多教学分类,针对某一分类专门进行反思实践,可以使中学语文教师更具体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自己的教学能力水平,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专题报告可以是一次就结束的,也可以是进行连续多次后结束的。

案例:初中作文教学的三次改进

第一次尝试:让学生掌握作文讲评四步骤。布置作文,写作前的指导虽然很重要,但我觉得作文的评改更重要。既然作文本上的评语作用不大,那么干脆就“权力下放”,把作文批改放进课堂,设法引起学生对修改作文的兴趣。我设计了作文讲评课的四个步骤:(1)复习写作基础知识,回忆作文训练目标和作文指导要点;(2)习作展示;(3)学生讨论,指导优点,并提出修改意见;(4)作文修改。

第二次尝试:让学生书面记录评改意见。尝试结果,学生反应热烈。他们在讨论中发现了不少优缺点,并能针对作文的不足提出许多较有价值的修改意见。被展示的习作通过修改,作文出色了许多。但经过几次讲评讨论课后,我发现: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但对自己的作文,除了订正错别字之外,基本上不作改动。其中主要原因是,除了被展示的习作之外,大多数学生没有书面记录,课后就忘了修改要求,难以下笔修改。为此,我调整了作文讲评课的操作要求,让学生把对展示习作的意见记录下来,并对照自己的作文,及时记录课堂上提出的修改参考意见。被展示作文的习作者可以作自我辩护或说明,让学生在争论中明确写作要领。

第三次尝试:让学生编好写作提纲。指导策略的调整,在一些学生身上奏效,但还有不少学生只稍作改动,改观不大。究其原因,是学生对照写作要求,觉得相距甚远,修改等于重写,太麻烦。确实,对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写一次已是不容易,重写更是头痛。为此,我开始强调写作前要精思,编好写作提纲。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作文前没有计划,提笔就写,一气呵成,写到哪里算哪里。凭感觉写出来的作文,能勉强凑足篇幅,但很难写出好文章。

起初,学生虽然编写了写作提纲,但作文的随意性还是很强。原因是多数学生的写作提纲是为了应付老师。为此,我把提纲的讲评与修改引入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内修改作文提纲,检查提纲与题目是否吻合,并把提纲写具体。教师巡视。挑出较好的提纲作示范。经过几次训练。学生作文偏题情况大大减少,作文讲评讨论后的“修改工程量”大为减轻。学生变得乐于动手修改作文了。

上述案例就是围绕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这一特点环节而进行的反思,前后进行三次,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当然,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合作反思实践,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研究语文教学问题,集体听课评课,撰写语文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等方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吕达,刘立德,邹海燕主编.杜威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法》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是最具教师教育特色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实质来源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最终的目的也是在于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旨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小学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近些年来,随着师范生教育专业的不断推进,师范生的教育在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实践环节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发现目前毕业的师范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学实践能力仍然不强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学生不能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的教学当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并不能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那么,要想提高师范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技能,使学生将学校所学的课程与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为,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对目前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革。

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未来教师的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有很多师范院校的教师所选用的教材都偏重于理论性,旨在让学生系统掌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原理性知识,在课程内容上比较重视课程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理论知识的学术性,注重的是对教学规律与原则的研究,从而在客观上就使这门课程走上了追求理性、思辨性的学术研究的象牙塔,从而就脱离了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和丰富的教学实践本身。课程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案例,通过组织学生对优秀教师的典型案例进行观摩研究,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教学实例的学习,加深对教学原理的认识。同时,增加课堂教学中模拟情境的实战操练环节,让学生尝试实践运用,加强理论和实践的联系,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进行体验式学习,将教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传授被动生成的,而是借助于一定的学习情境,在个人原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以及信念的基础上,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和建构工具,通过个人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同样,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更要强调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结合。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优化课堂教学

这门课程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对学生进行外在的灌输与塑造,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内在因素的唤醒与发展,弱化了学生对教育教学情境的反思和实践环节。学生往往不是直接、主动地从教育实践中体验和概括教学理论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讲授间接获得的。这种不是来自教学情境体验的抽象理论知识往往也很难进入教学实践,对培养教师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在课堂教学上,教师除了使用讲授法之外,还可以使用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情境模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师范生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时,师范生在经过教师的理论讲授之后,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有多年的写字经验作为感性认识。但是师范生不知道如何在课堂上对小学生进行写字教学和训练,教师就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给学生观看现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是如何来进行写字教学的视频,分组进行讨论,探究写字教学的主要方法和流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让师范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这样师范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训练就会更扎实一些。

三、教学评价过程化

在现行的师范生课程教学中,在课程的评价方法上过于关注对固有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讲讲义、课后学生背讲义、期末考试考讲义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评价方式当然是不利于学生的教学技能的提高。对学生的评价应侧重在平时,采用教学评价过程化的方式考核,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平时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比如以实验、实训、实习为主,包括课程作业、教案设计、试讲、说课等各个专项技能训练,使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够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四、关注学生的体验,扩大学生的学习资源

在进行这门课程的教学时,很多教师也都认识到了实践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限制而难以实现。所以,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资源内,尽可能多的开发出学习资源,供师范生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例如在学习每一章知识之后,教师可以提供形式多样化的作业建议,作业要关注学生的经验和体验,使他们能够获得情境化的知识,进而激发他们的内在感受、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

毫无疑问,课程里面的结构化的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生动的实例相结合进行阐释的话,那么这对于将来要从事小学教育的师范生来说,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是枯燥无味的,对于已经学过的一些概念、命题和原理也将对他们来说毫无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要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代之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来引导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课堂中体验教学理论,感知教学规律,使课程的学习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当然《小学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到各个方面,在这里,笔者只是从一个比较小的角度来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正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高也需要从多个方面来着手,进而使师范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第5篇

教学叙事实际上是老师对自身教学经历的思考与总结,通过自我省察,探索出一种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地摸索中,寻找出一个平衡点,促使老师与学生更加和谐。在此,我与大家分享两个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和总结的相关经验。

一、学会耐心地对待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一个任务就是教学生如何认字,我一般都是通过默写来检查学生是否掌握生字词。其中有个男生在多次默写过程中总是出错,于是,我很生气地在课堂上训斥了他,他吓得差点哭出来。后来,他的默写成绩还是没能提高。私下想想,我有点后悔在课堂上当着所有学生的面大声地责怪他。有一天,课下我找他谈话。我问他:“为什么默写错这么多,是不是课后没有复习呀?”他红着脸告诉我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容易记混淆。”于是,我想了个办法,将每个词组都结合图片教他重新认了一边,他的兴致很高,学得很快,在之后的默写中成绩提升很快,在课堂上的表现更加好了。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明白了,当发现学生哪块知识点不足时,生气发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应该心平气和地和学生交流,寻找一个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才能快速帮助学生进步。

二、学会引导学生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我渐渐发现作文是大部分学生不擅长的。很多学生都反映没话写,每次写作文都要抓耳挠腮的。我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收效甚微。最后,我仔细分析了部分学生的心态,让他们每周写一到两篇日记给我,题材字数不限,只要真实就好,贴近生活。因为我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没话写,而是学生缺少从身边小事发现素材的眼睛。有时候,我会把写得比较好的在课堂上传看,让大家一起学习他们的写作方法。慢慢地,学生开始对语文写作有了兴趣,开始有话可写了。我个人认为,在写作上老师教给学生的东西是技巧和方法,但是素材方面,需要学生自己有善于发现的慧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的小事思考,由小及大,一点点的进步,这就是收获。

经过多年的总结和反思,让我的语文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过程离不开老师的自我反思和省察。“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每个老师应该植入心中的理念。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就要尽好一名老师的义务与责任。

第6篇

教研组,即学校内研究教学问题的组织,规模比教研室小。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学科发展现状分析:

1、面临的问题

(1)对学困生转化方面没有精力。

(2)初一、初二的教学无法得到重视,质量无法得到保障,这样的情况对一门学科的发展很不利。

(3)过重的课务负担也挤占了教师的时间,使的教师的教科研钻研不能深入开展,制约了教师专业的成长。如果这一难题解决了,我想我们的实力将会有很大的提高。

2、我组教师的发展理念:扎实落实课改理念,着眼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把教学的增长点放在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上,而不是靠增加学生负担上,争取减负增效,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与措施:

1、以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符合本校实际,体现本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以提高组内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与实际的教学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

(1)本学期主要围绕我校课题的子课题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型研究,在上学期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细化与整理,力争在本学期期末总结出单元综合复习课、法律常识案例课、活动课、试卷讲评课型的`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对课题研究资料进行汇编。

(2)开展课题研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本学期将收集有关优化课堂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如何备课、如何观课、评课、如何写评课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日志等一系列教学中的典型重点问题等方面的资料组织大家进行深入学习与探讨,在提高大家的理论认识同时也期望给实际的教学实践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提高大家的教科研能力与水平。

(3)以课型研究为契机积极开展组内成员上课、相互听课与评课活动,特别是毕业班教师相互间听课每周至少一节,听课后要求及时交流各自的想法,互相切磋,真诚以待,互相学习别人优点,同时指出各自的不足,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组内成员利用每一学期一次的校本教研公开课的机会,认真磨课,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时撰写评课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其中任何两篇并积极参与年会及区级的各项评比,充实课题成果同时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教学观摩课的听课评课活动,借鉴别的学科的模式与做法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科的更好的做法;在此基础上认真开设本学科的课型研究课,按学校布置的要求总结出完整的教学模式与流程并在教学中尽可能的推广使用。

(5)做好过程性监控,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跟综抽测,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把课题研究推向深入。

2、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上学期初步分类积累的基础上同时争取学校资金支持,尽本组教师有限的人力与时间去丰富、完善、精细、专业化,为今后组内教师备课、上课、做课件积累丰富、典型、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3、常规工作方面

(1)教学质量能否得到保证与提高,教师的教学过程是关键,任课老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备课、上课、作业、课后反思、课后辅导、评价等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开学第一周准备组织教师学习思想政治(品德)学科教学建议,进一步完善本学科教学常规,纳入教研组月考核里,并每月及时进行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更好地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把教学常规真正落到实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证。

(2)加强备课组建设

第一,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教师围绕某一框教学内容以问题串设计为主线进行集备,每周必须组织一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发言人的集体备课。

第二,备课中应始终关注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并把每一阶段涉及的题型的学法指导整理好进行交流。

第三,应加强学案的整理归类及学案的二次备课,课后要积极反思学生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第四,组织各备课组教师收集整理好各课的课堂与课外学生练习,以备编写适应性、针对性、层次性、特色性强的学科练习。

第五,同年级力求做到统一进度,统一练习,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共同解决教学问题。

第六,集体备课不仅要备出教材中的重、难点,还要根据自己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出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知识疑惑,讲清每一个知识点,更重要还要备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学习情绪,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这样和那样的思想问题,如果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与学习实际进行野蛮操作的话,就不利于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往往事与愿违、事半功倍;

(3)认真组织开展好组内课型研究课、学科组教学竞赛及对外公开课,把这些课的开设与学校的磨课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认真备课与组内讨论打造学科特色课、精品课,避免教师备课上课的盲目与随意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并创出特色。

(4)积极参与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别人的科学做法,收集新信息,做到与时俱进,共同提高。

4、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1)组织本组青年教师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积累理论经验。

(2)督促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与教学论文的撰写,在提高及写作水平的同时引导对自己教学的反思能力,提高业务水平,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通过中青年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评课,促进发展。

(4)多创造听课、评课、上课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研究与实践水平。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指导思想

针对我校文综专业老师少、学校规模小的特点,在教学中求真务实,初中各年级要重点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各年级的教学以中考为中心,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纲,坚持以学科教学为主,落实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各学科的基本技能和学科能力,培养学生对各学科整体知识的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新形势下的考试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对知识系统和线索的梳理,重视知识的横向联系。

初三教师应以中考热点问题和长期以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适当训练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史、地、政三科教师能够跨学科听课,共同研讨切磋备课,相互借鉴沟通,开拓知识视野,形成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做练习时要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不追求偏、难、怪,从自己学生的实际出发,落实基础,提高能力。

二、教学要求

1、积极参加大市和本市及学区的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新教材,及时了解教学新动向,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2、认真备课,写有较为完备的教案,作业定时限量地完成。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单元测验要认真讲评,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课堂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讲究实效也要尽可能使学生有参与体会的机会和感受,实现教学目标的全面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搞好分层教学,集体指导,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4、提倡同学科和跨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吸取他人之长,特别是年轻教师要多向老教师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5、各科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工作目标

在教导处的指导下,结合本组学科实际,本学期教研组工作将继续以深化新课程为中心,以学科的学风和教风建设为主题,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以及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使教研活动成为师生之间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途径,促进教师向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方向转化,努力提升我组教师的教学与教研整体水平,较好的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力争在县统考中,取得全县中等以上位次,续写文综组的辉煌。

四、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

1、积极引导组内教师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书籍,报刊,杂志,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结合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教学反思,鼓励本组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力争把文综教研组打造成为学习型,专家型的教研组。

2、加大集体备课力度,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和每周的集体备课时间,做到三次备课,一备是备课组集体备课,探讨一周的教学内容,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二备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确定教法,撰写个性教案。三备,就是教师撰写课后反思。

3、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各备课组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找方法,添措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学习,趣味学习,探究学习,增加课堂教学的含金量。

4、重视相互学习,借鉴,备课组内教师,相互听课,评课,文综教研组各学科之间具有渗透性,各学科之间也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五、具体工作

1、9月,讨论并且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10月,由政治,历史,地理备课组各推荐一名教师上公开课

3、12月,各备课组研讨期末复习计划,迎接区统考

4、1月,各备课组整理资料

2021文科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三

本学期,初中语文教研组工作,将继续贯彻执行课改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下面就作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校本,狠抓实效,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注重积累,培养习惯,指导学法,训练思维,渗透德育”新课改理念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转化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贯彻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课堂教学以精讲、互动、高效为指导,教研工作以校本为中心,努力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开拓创新、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真抓实干,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工作目标,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有效地深化语文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研究、服务、指导等功能,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要加强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向创新和效率要质量,全面提高我校语文教学的效益,全面开展成长型教师群体建设活动,以推进课程教学为中心,课题研究为重点,促进师生成长为根本,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做好评析报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教研实际,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和展示舞台,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为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服务。

二、学好理论,更新观念,提高素质

1、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通读一本理论专著,围绕“轻负高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教研组每位成员至少阅订一份语文报刊。平时,语文教师要坚持通读两种语文教学研究刊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和语文教改趋向,开拓视野,拓宽语文改革思路;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进的教育经验,不断练好自身的语文教学“内功”,从而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师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组每位成员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并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学习重点,讲究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做到:自觉学习理论,深入研究探索,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撰写论文,使理论学习落到实处,卓有成效。

三、狠抓常规,改革教学,提高效率

1、落实学科教学常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关键是落实常规,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是主阵地。本学期,在对照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牢固树立教师的服务意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革陈旧、呆板、单调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和设计科学、新颖、活泼、开放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堂教学应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重视创设教学情景,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抽查备课、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3、加强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4、做好年青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5、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

6、扎实有效地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视野。

第7篇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4、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希望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日记、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第8篇

关键词:以文为本;语文味;研读文本;情感

课改多年,我一直都在语文教学这条路上苦苦思索、不断跋涉着。

学习先进院校的经验,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和名师对话,我利用各种途径,在语文教改之路上摸索着。说实话,在这纷繁的课改大潮中,一个又一个问题困扰着我,甚至曾一度迷失在一个又一个教学模式中。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曾搞得轰轰烈烈,学生的热情很高,可是课堂效果并不理想;也曾学习远到洋思、杜郎口、邢台威县,近到丰南、滦南宋道口、洒河镇中、白庙子中学等校的模式,总是不尽如人意,反而导致语文教学流于形式,缺少了语文课的味道。面对众多的课堂模式,我在寻思,什么样的语文课最能体现课改精神,什么样的语文课最讨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语文课上起来清清爽爽又不失本色。同时,我又在反思,到底有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总在盲从行不行?经过多年的践行,我认为,他人的优秀经验可以学习,但必须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不能盲目效仿,否则很容易造成千人一面,偏离课改的初衷。“教无定法”,我觉得只要围绕课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教出语文味来,就算是好课。

还记得那年在唐山,我听了著名教师袁庆国老师的《老王》一课,受益匪浅。他对教材的解读,对人物的剖析,深刻有力。如他让学生反复读“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这句话,仔细品味标点符号的设置以及词句之间的内涵,经过他的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程度明显有所深化。其实,引导学生理解不懂或者不够深刻的语言,这正是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姓语”,教师只有实实在在地跟文本深情对话,实实在在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杨再隋说过:“平平淡淡教语文,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教语文,轻轻松松教语文,就是语文本色,或称之为本真语文。”是啊,语文的本色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从中获得情感和精神的陶冶。回归本真,以文为本,使语文课堂弥漫着浓浓的语文味才是我们语文老师的终极追求!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以文为本”?语文课堂如何才具有“语文味”呢?

我认为,语文教师首先要研读文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抛开各种资料先对文章反复细读,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认识。然后,参阅其他资料,寻找文本中关键的句子、词语、标点等,进行深入研读分析,引发自己对文本更为深刻的思考。我喜欢阅读全国知名教师王君的博客文章,看她写的教学案例和讲课视频,她在讲《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潜进文本,从标题以及“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等语言中挖掘出:该小说并不完全着力于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在表现“灰色小人物的灰色理想的幻灭”。这可以说是对众人皆知的外国名著的一次“颠覆”性解读,值得我们借鉴。

其次,语文教师要探讨教法,让语文课变得有意思、有意义。我们要引导学生以文字为抓手,准确解读文章,在文字中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如在设计《孔乙己》这一课的教学案时,在初读课文之后,我画了一个孔乙己的档案履历表,让学生填结果,课堂气氛很好,连4号学生也纷纷举手发言,兴趣盎然。还记得特级教师田贺书来我县讲示范课时也是从“寺”“庙”说开去,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最终达到对文章的理解。总之,寻找学生的浅读处、误读处以及兴趣点,从字句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语言中,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机智。

最后,语文课要教出情感、美感。王菘舟老师说过:“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她的情和美。”语文教学独特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要让学生在文本中学会感悟人生,感知自然和社会。我在教学时不喜欢脱离文本大谈“知人论世”,而是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深入到文章中,去理解文字中蕴含的美和情,引领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到作者的感情依据。在讲肖复兴的《窗前的母亲》这篇阅读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作批注,紧紧以文字为抓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和中心。如赏析“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那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这一句,我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才明白”来感悟作者的失落与思念之情。

以上我简单谈了个人在课改中的一些认识与做法,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师只要潜心钻研课标和教材,用心净化语文环境,努力在语文课堂上展现语文课特有的语感、情感、美感,以人为本,语文课堂才能有了“语文味”,有语文味的课堂学生自然也就乐于享受语文了。同仁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必去死板地效仿某一种模式,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吧!以文为本,实实在在教语文,让语文课堂变得更有语文味!

第9篇

【关键词】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教学研究

教师工作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研究才能做好的工作,教师除了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知识,掌握教学技能外,还要在实践过程中研究教学、改进工作、完善自我。“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现时小学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教育研究应成为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推动教师的发展和成长。教师的能力可以分为从教基本能力和促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即科研能力。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优劣是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速度快慢的晴雨表,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薄弱点”是教师科研能力不足。若不突破此瓶颈,小学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含金量”将遭到质疑。

我校语文组教师通过对保定25个县及市区乡校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从语文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与科研经历、语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自我评价、语文教师的科研活动形式与科研方法、语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困惑与需求等方面入手,分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影响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起步与发展的原因,从中找到提高农村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对策,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保定市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现状分析

1.对教育科研认识上存在误区。虽然当前对于小学教师能否参与教育科研这一问题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一部分小学教师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认为教育科研是大学、研究所、专家学者的事,小学教师无须也无法开展教育科研的观点仍有一定的市场;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的实践经验较为丰富,无须开展科研也能搞好教学。

2.教育科研理论素质不高,缺乏研究能力。缺乏研究能力的内在因素主要有:学校财政支持、资料占有程度、科研方法掌握程度、科研经验、科研时间。

二、解决对策

从培训者的角度看,农村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培训需求有所不同,各项培训计划从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和培训需求的实际出发,避免“一刀切”。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采取普及与提高培训、应急培训、专题培训等培训形式,分层要求,按需施训,以满足不同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

作为培育机构,保定市教师进修学校本着以点带面、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原则,利用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培训等时机,制定专题,普及科研知识。首先,为学员精心准备培训资料和培训教材。在资料和教材的准备上,既考虑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又特别注意到科研能力与方法方面的教材优先充分提供。在课程的开设上,还聘请著名专家学者,为学员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使学员开阔视野,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同时聘请教育方法论专家,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使学员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知识。另外专家授课时还言传身教,讲述自己教学研究的成功经验,提出一些自己在平时思考到的科研课题供学员参考。

教师进修学校指导农村小学教师通过教学自我反思,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客体来考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或给予肯定与强化,或给予否定与调节。一个教师一旦具备了这种对语文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就具备了一种自我监控能力,能及时调控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培训中,进行教学案例的撰写是一种很好的反思方式,它不仅可以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吸取教训,还可以锻炼学员思考教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写作能力。这是教学研究的开始。教学反思还可以通过学员的教学观摩课展开。一节观摩课上完后,及时组织学员进行研讨,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客观的总结讨论。这对学员的进步会很有好处,同时还能把一些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碰撞出问题研究的火花。还可以通过指导学员写教后记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反思。一个教师应养成写教后记的好习惯,这不仅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还可以从中发现问题,积累资料,为以后的教育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会教育科研方法使学员逐步掌握各种教育科研方法。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做课题的实践中由易到难逐步完成。通过开题报告的撰写,查找大量资料,学会文献查找法;通过教学案例的撰写,反思教学行为,学会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研究现状及有关教学情况的调查,学会调查法;通过教育试验的具体开展,学会实验研究法。而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学会比较研究的方法,使学员的研究水平逐步从直觉观察水平提升到探索原因水平,再提升到迁移推广水平,最后达到理论研究水平。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困境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99-01

初中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课程。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语文课上简单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学习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现在初中语文课发展的要求。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从理念、方式方法及评价措施等方面对初中语文进行教学改革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困境思考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要想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必须找准教改切入口。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中主要存在岗位职责不明确、教学过程没能有效精细化、教师的教学反思力度不够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由于语文学科是初中主课之一,通常语文教师兼任班主任一职,有些中学的语文教师还兼任教导主任等管理岗位职位,受学校导向、精力分配等因素影响,一些语文教师的岗位职责不够明确、清晰。

第二,语文教学是一项融合多项教育的综合性课程,不仅包含语文知识的教学,还需要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学的文字、思想、德育、艺术等知识体系的美感,这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加强交流与沟通,然而在注重成绩的大环境下,目前还存在着教学功利化的倾向,精细化程度不够而没能实现人文化的教学。

第三,受教师考核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语文教师将精力投入到教学效果考评等方面,教学反思力度和深度不够,缺乏自发的教学反思,使自身教学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理论指导

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视人的尊严价值,主张发展人性和追求自我实现,主张人类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和倾向性,认为人是主动的、理性的、成长的、追求有价值目标的、有其积极生命和生存态度的生命个体。因而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人性化,认为“人具有先天的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先天潜能得以实现”,提出“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点,把自我实现的抉择权留给学生自己,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自我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见,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教学尤其重视情感陶冶,把情感活动视为心理机能、提高认识的基础和动力,认为教学是情感活动的过程,情感活动左右着人的精神世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原理及其教育教学观,结合活动课程的性质特征,应提出以自主活动为前提、自我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力求做到“四性”,即参与性、自主性、情感性、独创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概念。

三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探讨

1.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的活动是丰富多样的,因而人的活动对象也是丰富多样的。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对象包括实物存在的客观事物和客观环境,语文教材、阅读材料、学具、音像资料、周围环境、同伴等,还包括心理映象或符号形式存在的活动对象,如语言、数字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活动对象的内容和特点,依据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依据实物情景的变化去合理设计活动,特别是对教材中那些具有创造性、改造性因素的内容进行挖掘、研究和整理,逐步形成一些独特的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对象的建构中去,充分激发其活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促使他们在活动中主动促进主体能力的发展。无论是个体活动,还是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全班、全年级、全校乃至跨地区活动,指导协助可来自他人,但具体操作、经历与完成只能是自己。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主体地位,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

2.与学生积极互动

活动的互动性决定了活动富有铸造合作精神的潜能。凡有目的的语文实践活动,本身就具有多重参与性和多元互动性。学生发展的互动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个体与群体互动。一个人的发展总要受到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的影响。对于学生来说,集体生活尤为重要,它对诱发学生发展的内驱力起积极的作用。二是个性发展与一般发展互动。一个人的发展包括个性发展和一般发展(即学生发展的个性和共性),一般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又对学生的一般发展起促进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活动对初中学生发展互动性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活动的情境性是连接学生个体与群体的纽带,为学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活动的统一性是维持学生发展互动性的根本保障,个体与群体活动目标统一才能产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3.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应遵循“兴趣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兴趣爱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全面发展。一般来说,不管哪一种活动都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比如,在学习或革命题材的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表演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进取心、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得到了培养。此外,还能使学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发挥个性特长。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实践;教学方法;情感引育

自从我校实施义务教育教育阶段新课改的政策以来,大力提倡广大人民教师大胆进行改革建立高效课堂,要求尽一切可能改变传统课堂的应试教育,要最大限度地还学生以自主、时间、主动。安静下来,从内心深处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堂:为了把新课改下的教学一碗水端平,放慢节奏,就怕自己考虑不周没有讲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是成绩不甚理想。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究竟是如何对其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的呢?又得到了怎样的教学成果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大家都知道,人都是感性的,在社会生活中情感是最活跃、最深刻的主体。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心理上产生的反应。在生活中,好的情感不仅能起到改善生活、和谐交际、调节心情的作用,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

情感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提高素质教育的组成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借助于教育教学中的因素,引导学生感知感悟,刺激学生抒发感情,达到丰富情感、培养移情能力的作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达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在初中语文课中教师通常采取的是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老师是以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在讲台上不管三七二十一滔滔不绝地向学生一个劲地讲述课文要点,学生则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在下面死气沉沉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许多学生受挫,学习受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表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师须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特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说,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例如,在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自行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文中描写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分别描写了哪几件事?(2)是如何描写母亲品行的;(3)课文前为什么只有一句提及了母亲,作者这样布置结构的用意是什么?(4)作者主要从他的恩师角度写目前的关系,但仅仅写了母亲的训导,除此之外,用更多的笔墨写了她和家人相处的情形;(5)本篇课文表达的是先生对母亲的感恩和怀念之情,但是文中几乎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当学生讨论完这些问题后,每组派出代表进行最后陈述,由教师讲评,共同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我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于课文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另一方面落实了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改进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在传统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无非是较为简单的粉笔+黑板,这样一次两次还可以用粉笔将课文知识要点罗列在黑板上,要是经常这样就使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毫无生机,学生也无法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素养。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方法在丰富和活跃课堂内容中越突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会使他们更加豁然开朗、赏心悦目;一个个动画形象地走进学生的视野,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学习,也利用电视、网上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这样,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例如,运用多媒体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运用多媒体导入,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先看图片,调动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关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这一环节时,让学生自行设计表格,小组讨论思考(1)共有几种类型的云?(2)表格如何设计才能简洁明了?通过《观舞记》教学案、《绿色蝈蝈》教学案让学生看待多媒体的有效性与直观性。《黄河颂》教学案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制作切实可行的多媒体,《紫藤萝瀑布》课题研究方案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更有效果。

总之,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开拓与创新,再结合教学新技术、创设突出的情境、增加课堂互动和课外实践,更好地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掌握好这门基础课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鼓励、欣赏和赞美,让师生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让师生绽放的笑脸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努力创设一种让学生感到愉悦的学习情景,激励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共同发展,情感交融、优化教学方法,享受语文的乐趣,享受祖国语言的优美。

参考文献:

第12篇

【名师档案】罗进近,1969年12月出生,1993年8月参加工作,2007年5月获杭州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硕士学位。现为温州中学高级教师,曾获温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过全国优秀作文指导师、浙江省教坛新秀、温州市首届教坛中坚、温州市第三届名教师等荣誉称号,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浙江分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温州市中级和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建设》《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文学教育》《考试报》等公开出版的报刊上60多篇,参编教学书籍多册,多篇教学论文和课题研究曾获省、市级奖励。

罗进近的教学具有大气厚重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以他广博的知识架构学生的语文知识网络,用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主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等的平等对话,以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乐趣,让学生享受语文课堂的诗情画意和智性光芒。

【教学感悟】语文教学既要指向品鉴文本的核心,又要指向学生人文的发展;语文教师既要对教学资源锐意穷搜,又要独具只眼地简化知识、发现美质。

作为《教学月刊·中学版》的编辑,我对很多中学教师的认识都是源于他们的论文,然而,认识罗进近老师却是从他上《像山那样思考》的一个教学片段实录开始的。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罗老师从文本的表现形式着手,让学生从语言文字本身走进文本,在细读中把握言语的本质,通过理解、欣赏语言表现的形式,理解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与震撼,收到了特有的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阅读教学,多从文章学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作品,这种做法被发挥到极致,便出现了以文章结构分析来替代文学作品解读、鉴赏的现象。在新的世纪之交,我国实行新的课程改革,然而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有的教师因为不能正确理解课程理念,以致在教学中又出现了脱离文本大谈特谈体验、感悟的现象。这种种弊端,导致我们的学生(也包括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一部分教师)可能掌握了很多文学史的知识,或者知道了一些文章学的概念、术语,却很少能真正自主地去解读、鉴赏文学作品。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也有很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在教学实践中,陈旧的教学模式、浮夸的不良教风仍然大量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到罗老师“从语言文字本身入手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教学案例,不禁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但是因为只是看到一个教学案例的片段,又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后来,收到罗老师的投稿。在罗老师的稿件中,我一眼看中了他关于“品鉴文心”的一段论述。在我看来,这正是他的教学案例背后的教学理念。于是,便就阅读教学中的“品鉴文心”这一问题采访了罗老师,并约请他撰写了《体味真情 赏析细部 深度探究——例谈“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的策略》一文。

罗老师认为,当前的语文课堂出现了一种把远超过学生认知的社会学、文艺学、写作学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硬灌”给学生以显示“过人学养”的不良教风。这与中学课堂的深度探究的教学设想是相违背的,应该引起重视和纠正。而他倡导并一直在努力践行的“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就是基于他对这种不良教风的反思提出来的。那么,什么是“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呢?对此,罗老师从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对“文心”的解释入手进行阐释。刘勰曾在其名著《文心雕龙》中把“文心”一词解释为“为文之用心”,所以,“品鉴文心”也就是品鉴“为文之用心”。在罗老师看来,文本蕴含着文章、文化、文学、文字等诸多价值和功能,构筑着作家和作品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思想世界和价值世界等,而这些方面恰恰正是文章的“用心之处”(可以通俗地称之为“文本的核心”)。就阅读教学而言,“品鉴文心”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去品鉴文本“用心之处”的教学方式。它不仅意味着要弄清楚文本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方面的问题,而且意味着要弄清楚文本的特点、亮点、重点和疑点等核心内容,从而完成对文本核心内容的价值挖掘和意蕴揭示,建构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此基础上,罗老师进一步明确了“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的方法:读得真(体味真情),读得细(赏析细部),读得深(深度探究)。所谓“读得真”,指的是让学生带着真情去诵读文本,去打通和文本言语对象之间的情感联系纽带(即“通感情”),让学生能够将心比心,贴着文本喜怒哀乐。所谓“读得细”,就是要能够发现文本容易被人忽视却往往重要的内容,这里的“细”不等于琐碎,而是要精,要精炼和精彩。所谓“读得深”,就是要求学生能站在一个高度和深度去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时,罗老师运用了以下教学资料:这首词有一个很特殊的地方,叶嘉莹曾经指出了,在这篇仅100字的千古名作中,有很多重复的文字,如“江”“人”各三处,“山”“笑”“国”“一”“如”“多”等各两处,却没有给人任何繁琐啰嗦之感,其中的原因,正如清代文学家沈德潜所说“情真不觉音之繁词之复也”。这个材料可以帮助学生从赏析词中的细部入手,体味词中的放达之情,接通了品鉴诗心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了这堂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又如,在《清兵卫与葫芦》教学时,罗老师从“道”和“一”入手去深度探究这篇小说的文心。既然文中批判“武士道”,提倡“人道主义”,这里面都有道,这个问题就值得研究。从古文字学角度来说,“道”可以解释为“面之所向、行之所达”。“武士道”所追求的目标,不是导致它的严重后果了吗?“人道”所追求的目标,不正为世界人民所普遍接受吗?而“壹”的解释,从古文字角度来说,就是葫芦的意思。壹,简化之后,不就是“一”吗?一,唯一,独一无二,这不就是“个性解放”所要追求的目标吗?所以,从古文字学层面入手可以去深度探究小说的主题,这也就成为了这节课的一大特色。

最后,罗老师还进一步指出,“品鉴文心式”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了两点要求。

1. 需要备课的“锐意穷搜”。甲骨文和金文对“备”的释义是“盛矢之器,置以待用”。由此引申的意思有:慎、思之详而备之详、预先准备、皆、齐全等。“课”的意思有:考问以验其实、考绩、有一定之进步之学业、学艺之进度、详议、计算等。备课要做到“繁则明,详则精,审则灵”。要达到“明、精、灵”的目的,非锐意穷搜、执著一念不可。比如为了备好《像山那样思考》一课,罗老师搜索了众多有关该课公开发表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阅读了《沙乡年鉴》并整理出有价值的朗读材料,阅读了有关评论和赏析文章。这样的“锐意穷搜”,加深了他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确保他能够在教材处理、深度把握、细部赏析等方面独具只眼、有创新之处。

2. 需要资料的“简化本领”。在后现代教育理论家看来,教师即课程,教师的作用天生重要,教师的素养也极其关键。优秀的语文教师似乎应该具备一种点石成金的本领:对语文知识能够加以简化和提炼,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有人说,简化是“在洞察本质的基础上所掌握的最聪明的组织手段”(美学家库尔特·贝德特语)。语文教学资料的运用,应该有利于简化学生的认知,让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最本质、最素朴而又最有价值性和智慧性的语文知识。例如,关于《荷塘月色》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可是如果研究了课文,涵泳了文章的文眼,研究了朱自清的阅历、修养、爱好、性格,甚至他为什么改“自华”为“自清”,我们完全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说:这是宋人诗句“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的延伸。这一看法就是对《荷塘月色》的简化,但简化不是简陋,更不是苟简和望文生义。在罗老师看来,这样的探究,绝不是钻牛角尖,而是蕴涵着一种值得肯定的质疑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