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6:0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课程设计;化工教学;创新能力
化工课程设计是指全日制本科化工类专业学生在学习完化工类专业课程后,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和完成的工程设计,是化工类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它以四大化学和化工原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为前提,以化工单元设计与计算、化工工艺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专业课程为基础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实践训练和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1-2],也是对所修的专业课程实际教学效果的一次全面仿真检验。通过这一教学实践环节,可以最大程度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软件的工艺及设备计算技能、查阅筛选文献的能力,逐步树立和培养其工程意识;(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发挥自我独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设计理念。在进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前,学生除了具备化工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必须掌握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和工程素质,例如能熟悉查阅文献资料、国家最新工程技术标准,会正确选用经验公式及处理数据[3],会用简练的文字和工程语言正确表述设计主题和结果等等。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教学过程的开展,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近距离、仿真的实战训练。也是对所学专业课程的全面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根据本人几年来的指导经验和我校的实际开展情况的反馈情况来看,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的能力提升。
1加深学生对化工理论知识的理解
化工设计通常都安排在本科学习的第六学期末或第七学期,这一阶段,学生基本上已学完所学的专业课。近年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手段越来越丰富,在教学中可通过多媒体教学、3D动画演示、专业实验、习题辅导等方面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由于工科专业课的理论知识较多,实践环节的安排较少,使得学生对工科专业课的学习比较抽象,加之学习任务繁重,学生自觉完成课程学习的动力明显不足,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本科教学中的化工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根据专业指导老师要求的设计题目,确定设计的已知条件和工艺参数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完整的物料和能量衡算来确定设备的类型、结构尺寸,并根据计算结果作出设备的装配图纸。同时撰写产品设计手册,并绘制工艺流程图(PID)、物料平衡流程图(PFD)和简单的车间布置图等。学生要在指定的时间完成这一任务,除对以往所学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外,还需要大量的翻阅资料和与老师同学交流,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大量实际计算,选择和比较,使用AutoCAD绘图软件绘图和采用计算软件辅助计算,最终完成任务。在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的进行中,以前学习的专业课知识犹如一颗颗饱满的珍珠,被实践这双巧手串成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学生既加强了对理论学习内容的了解和消化,同时由于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自觉性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2培养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
实验设计能力和设备选型能力的培养是化工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通过课堂上多种方式的学习,见习和实验等教学手段,学生熟悉了解了常用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但在真实的实验设计和具体化工产品设备选型方面的能力较差。这一问题解决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加大实践训练,但由于高校中学生的实践经费有限,所以可采取课程设计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手段来解决。指导老师在确定课程设计题目时,可针对性地选用化工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单元操作进行题目设置,明确设计任务,让学生围绕这一设计任务,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具体的设计工作。例如,针对分离单元操作,可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精馏塔,设计的内容包括一个完整的工段,因此学生需要大量翻阅资料和比较,确定分离工艺实施方案,然后根据具体物料和能量衡算、实际化工生产经验进行精馏塔的结构设计,确定塔具体结构尺寸、进出料管口尺寸与安装方位,同时还要进行辅助设备的选型与计算,最后绘制精馏塔的设备图和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这一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设计结果反馈表明,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设备选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专用计算软件的开发,计算机在化工设计、化工生产、化工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价值越来越被承认。因此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而言,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重要[4-6]。化工课程设计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两方面:一是具体操作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由于工艺计算中许多物性数据比如密度、比热容要根据具体的工艺过程参数进行处理计算,计算过程中经常使用一些复杂的经验公式,部分公式需要反复试差计算,手算难度较大,准确性差,对于学生的设计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指导老师也很难判定,但采用专业的化工计算软件就非常容易判断和计算,且准确度非常高。例如精馏板式塔的设计计算,手工计算理论塔板数一般采用两种方法,简捷板法或逐板法。若采用逐板计算方法,需要用操作线方程和气液平衡方程两个公式交替进行多次的重复计算,才能获得最终结果,如果分离精度要求较高,理论塔板数数目就会非常多,手工计算工程量大且准确度差,计算难以完成和进行。利用CupTower软件进行计算,只要输入分离所需要达到的条件,运行软件后很快就得到全塔和精馏段理论板数,加料板的位置也会直接给出,同时还可以对参数进行优化和收敛。二是设备和工艺流程图的绘制。由于化工设计训练的时间一般仅为两周,留给绘图的时间非常紧迫,采用AutoCAD、CADWorx等软件绘图,不仅绘图速度和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图纸修改也非常方便,大大缩短了绘图时间,使学生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设计计算、方案论证,编印设计说明书等。通过本校近年来的设计结果表明,由于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两周的设计时间越来越充裕,设计作品也越来越完善和优秀。每当学生手捧自己精心设计、亲手制作、装帧精美的设计说明书时,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教师亦分享着收获的喜悦。这使我们也意识到,计算机的使用特别是计算机绘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绘图工具确实是当代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必须加强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化工设计的进行在这方面的培养效果非常显著,极大的强化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
工程观念是指从工程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7]。化工设计是理论联系实际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过程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符合工程观念培养化工人才的目的[6]。为了达到培养的目的,本校安排在学生见习和实习之后,使学生通过实习建立对工艺和设备的感性认识后,才开展了化工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同时,指导老师结合化工设计的要求和学生的专业特点,选定的化工课程设计的题目方向和内容都非常有针对性,设计的内容使学生既需要将理论课程上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能较好的体现工业背景和具有典型性、实用性的特点。极大的缩短了学生在专业方面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在学生经过大一、大二两年公共课、物理化学等四大化学和化工原理课程理论课的学习后,大三完成专业理论课学习和实验课的同时,针对部分专业能力表现优秀、学习能力强、且对化工知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经老师和同学双方选择后,学院创造条件为其提供多样多方式的学习平台,进行更高层次的培养。比如鼓励和带领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跨专业合作参加全国大学生制药工艺设计大赛、结合老师的科研方向和任务需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题目等。
在这些实践活动的进行中,学生和老师,学生与学生,学校和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需要经常要进行交流、总结和汇报。而最终的设计成果也要由小组全部成员用工程图纸、计算数据、详细图表、最终结论等工程术语来表述,同时,大多时候需要采用PPT在规定时间内讲解小组设计过程、结果、特点和设计的创新性及技术经济分析结果等。由于参加比赛,最终结果会有专家组进行合理评价,而专家组里的专家有许多来自于设计院、工厂和高校,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实践知识和最新动态,他们会对所设计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提问,同时指出不足和改正意见。无论是指导老师还是参赛学生,都会从中获得许多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由于设计题目都是专家根据目前化工行业实际存在的问题命题,一方面,学生通过作品的设计和完成,对所学所有专业课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和总结。从实际出发,提高了化工工艺设计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开拓了学生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设计竞赛作品,积极展开校外交流,同时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既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知识,也锻炼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达到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
5结语
化工设计教学实践表明,课程设计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发现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增强了实践能力,同时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效果。另外通过课程设计,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业才,姚善化.加强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综合能力[J].科学教育论坛,2005(19):165-167.
[2]冯硕,课程设计环节提高学生能力的探索[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0,14(4):77-80.
[3]刘巧瑜,刘长海.课程设计在提升化工原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J].广西轻工业,2010(2):115-116.
[4]白娟,张兴法.应用型人才培养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改革探究[J].广州化工,2013,41(21):179-180.
[5]张凌云,春,孙宏,等.应用型本科“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1(4):89-91.
[6]丁建飞.基于“卓越计划”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化工时刊,2012,26(3):56-58.
关键词: 高职机械类专业 《机械设计基础》 课程设计 改革措施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实训环节,是针对《机械设计基础》所学专业内容进行的一项实训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机械零件、传动装置、简单机械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是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训练,它对学生将来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基于实训环节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现行的教学方法的一些不足,我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旨在改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提高《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教学地位,进一步提高学生进行机械设计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1.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引起学生重视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对课程设计重视度不够,在实训的过程中往往依赖性较重,没有充分意识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对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课程设计一开始,教师就应当指出该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另外,《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容在教材中是各自独立成章的,缺乏整机设计思想。课程设计为将这些知识有机串联,创建整机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将课程设计看成是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初始训练。因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对学生将来进行毕业设计乃至工作实践,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可见该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实践。
2.改变传统的选题方式,注重选题意义
课程设计传统的题目是减速器的设计,这是因为减速器作为机器中一个独立部件,它的设计内容很具代表性,覆盖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绝大部分内容,便于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然而,由于减速器毕竟只是一个部件,每届学生都重复同样的设计内容,缺乏创新精神,也不具备整机设计思想。因此,我认为应该将灌输式布置任务的方式改为开放引导的方式。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只给出工作机的工作要求,而实现工作机功能的方案则由学生自己确定。教师引导学生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尽量采用课程学过的知识。课程设计选题十分重要,所选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有可行性,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设计任务。
2)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知识覆盖面,能够将理论学习的大部分重要知识应用在课程设计中。
3)有工程背景,能够解决一些工程实际问题。
4)有创新空间,能够调动学生的创造性。
5)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强化整机设计思想,提高整机设计能力
各种机械设备都是由各种传动装置和各种零件组成,在理论知识学习中是在“化整为零”,在课程设计的学习中恰恰相反,是要把“零散”的知识通过一部完整的机器把它们串连起来。所以,在课程设计中,我们需要强化学生的整机设计思想,将机械传动设计和机械零件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从原动机的选择到中间传动系统的设计,再到执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形成一个完整的机械概念。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选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总体情况,深入实际,搜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机械的原始数据,经过反复论证,编写出课程设计指导书,经过两到三届的学生试用后,逐步修改定稿。
4.注重计算机绘图,加强计算机技术应用
当下计算机绘图已经十分普及,企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也与日俱增,目前在机械领域经常用到的绘图软件有AUTOCAD、CAXA、PRO/E、UG等。我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推荐使用AUTOCAD和UG软件,平面的图形可以用AUTOCAD绘制,立体的图形可以用UG绘制。将绘图软件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学生通过作零件图和装配图,强化AUTOCAD和UG的使用能力,强化读图识图的能力,也可以直接观察到机构处于不同位置时构件的运动和动力学情况。用UG建立零部件的三维立体图及零件装配过程图,这样的训练效果是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
5.加强实训管理,重视答辩环节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一般为1―2周时间,需要完成机器的运动和动力分析,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机器的传动系统设计,确定传动路线和方案,然后划分各种传动部分进行独立设计,再进行各个零件的结构设计或选择,最后要完成机器的总装图和各主要传动零件的零件图。整个过程设计内容多,时间紧,因此加强课程设计期间的管理显得十分必要。从课程设计开始就应当严格做好考勤工作,对不认真和有疑问的学生应当给予及时提醒,认真辅导,帮助他们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独立设计能力,应当在课题布置上尽量做到“一人一题”,即使任务中要求机器完成的功能一样,也要在初始数据上加以区别,或要求学生以不同的方案来设计一样功能的机器设备。
答辩是课程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课程设计中重要的考核阶段。为了避免盲目抄袭,考查学生的设计思想和对设计的各个环节的认识程度,在答辩过程中需要严格把关。首先要对确认有抄袭行为的学生予以严肃处理,对每个学生的设计说明书、图纸等认真考查后制作答辩提纲,做到对每位学生认真负责,在答辩过程中对每位学生作有针对性的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不正确的予以纠正,令其及时修改。因此答辩也是一个质疑和答疑的过程。同时在答辩中能发现设计的不足,作为今后改进课程设计教学的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答辩又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认真做好答辩工作意义重大,直接影响最终课程设计的总体质量,做好这一点关键需要指导老师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把好教学质量关。
总之,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无论是对学生理论课程学习还是专业技能的提高都大有裨益,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十分重要的实训环节,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是我们专业课教师的职责,以上一些改革措施对提高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胡家秀.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匡兵.《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与探索[J].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5.
一、课程设计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创造性工作需要静下心来阅读大量的文献,需要长期对一个设定问题深入地分析和思考,进行大量的尝试和求证,并在课程报告写作过程中反复地推敲和修改。这也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一个考验,这一过程能提高他们学习基础知识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如“硬件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对机器语言编程、指令集架构、操作系统、编译器、微机原理、数字逻辑电路等之间关系的深入掌握,对指令在硬件上执行的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对计算机机器周期、对构成计算机硬件的脉冲电路特性等的基本了解等。通过对这些跨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时空复杂度、缓存和局部性、吞吐率和时延、并发和并行、远程过程调用、中断和相应、权限和保护等概念,从而掌握当前主流计算机系统中最基础的技术并了解其发展趋势的工程背景。而“应用系统架构”课程设计,则是使学生了解架构设计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让学生自主设计业务架构、系统架构、实践架构,把人机界面、状态与流程、封装与抽象、用户体验,怎样在系统设计时为代价最小的约束条件下达到负载均衡做系统架构的配置。再如“智能终端应用实践”课程设计,融合当前业界的应用开发前沿的移动智能终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云计算等理论,是开放度较高的综合实践,而且对于最终的结果成功与否不能在开始就可以准确预见。这也是对学生抗压能力的培训。
二、课程设计中老师的引导作用
解决学生自信心不足这一心理障碍,在开放性课程设计中去除内心的不良暗示,学生遇到问题会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在这时的作用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出方法,解决问题的路径,让学生的信心更强大,更具备直面对困难和挑战勇气。在选定方向之后不管这个方向正确与否,坚持不懈地进行思考,要时刻去除内心放弃前进的诱惑。正确对待错误,课程设计的完成不是一帆风顺的,大多题目都会有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在设计解决问题框架时的想法,到实施的时候往往发现最初的想法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并重新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是关键。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失败中看到希望。我们要让学生在学校就有从跌倒中爬起来继续前进的能力。同时把犯错看作常态,在解决问题的初始阶段就做好良好的规划,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的每一步都可以检查错误并且采取补救措施(这也是调试程序的一个重要经验)。设法知道可能犯的错,并去纠错。在课程设计实施中有机地引入跨学科、跨领域知识是培养计算创新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在计算机学院开设的“智能终端应用实践”课程设计中,使用复杂网络和智能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去尝试解决网络演化学和虚拟社会网络中与网络有关的若干经典问题,如模式识别、聚类分析、机器学习来进行网络社区划分,网络话题演化分析等当前研究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将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与通过智能终端实时采集到的数据结合,有利于在求解问题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智能的魅力。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在恰当的节点介绍不同领域、学科解决类似问题应用到的理论和方法。
三、结论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程设计是本科阶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最适合的平台,明确课程设计的意义、实施方案,开放的设置课题,全程重视学生的自主性。是达到开设课程设计的目标的重要保障。
作者:刘洪涛兰文富单位: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课程设计调查表由教学资料、选题、教师评阅和成效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组成,每个二级指标有两项(符合、不符合)或3个选项(较好、一般、差),专家从中选一项打√。根据课程评估数据统计结果下表:具体指标分析如下:课程设计的题目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学资料齐全齐全、题目应该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三个指标“较好”选项的百分值在70%以上;课程设计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这个指标“较好”选项的百分值在66%,指导教师应向学生下达课程设计任务书这个指标符合率达60%。而课程设计成果规范、教师应认真评阅、课程设计成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方面不尽如人意,三个指标“较好”选项的百分值在30%以下。这三个方面是比较严重的不足,亟待改善课程设计指导书是课程设计纲领性的材料,很重要,但有合适的课程设计指导书这个指标的符合率只有53%,有47%不符合;课程设计的题目原则上应1组1题,每组学生数一般为5~6人”,但此指标的符合率只有60%,还有40%不符合。这几个方面还不尽如人意,引起重视。
二、具体地比较突出的问题
1.教学资料不全教学资料最主要的问题是课程设计资料不全,都有不同程度、不同内容的缺失,缺失最多的是教学任务书(教师小学生下达的)、教学指导书和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和方法;还有许多缺失教学任务书和教学指导书中某些或某个组成部分,如存在较多教学任务书中无相关资料目录和设计进展安排等内容的情况。有些资料虽然较齐全,但存在填写不规范、不细致、或不完整、前后不统一的现象。
2.教师评阅不认真许多课程设计材料无教师批改痕迹。学生材料中错误之处未指正或指正不多,教师不够认真;存在成绩评定依据不足,不够客观和准确的问题;有的班级学生成绩不成正态分布,平均分偏高或偏低。
3.学生设计质量不高较大的问题是学生课程设计成果不够规范,有的出现错误,有的不够完整;学生课程设计成果的实用性不够高,科学性有待提高。
三、改善课程教学现状的对策
1.提高师生对课程设计重要性的认识长期以来,许多高校始终没有把课程设计教学的管理纳入正轨。有关课程设计教学方面的规章制度也不健全,更谈不上配套有相应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未有成熟的课程设计教学的监控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领导和师生还应提升对课程设计的认识,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提高课程设计教学水平。
2.加强课程设计教学环节的管理,完善课程教学的规章制度此次调查中发现不少问题,最严重的问题是规范性差,师生的做法五花八门,水平参差不齐,亟待加强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的前提完善课程设计教学的规章制度,现有的规定还不全面,不具体,还应细化和补充。应及时出台符合实际需求的课程设计制度,有了制度和规定,必严格依照,不能让制度和规定形同虚设,要有相应的检查和奖惩措施。
3.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要搞好课程设计,教师是关键。教师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决定了本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对于整个设计的全过程都必须予以指导。整个设计过程从现有材料(教案)看,有的教师较重视,设计中随时检查设计的进展情况,对学生设计中所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有的教师直到最后才进行检查。设计说明书如上所述问题较多,教师本应在设计的中间阶段就可以发现并予以纠正。如有的同学连本课程的名称都搞不清,课题的题目书写也不规范。但因教师重视不够,所出现情况未能及时纠正。对设计说明书的评阅应相似于教师对于作文的批改。有的教师在评阅中能对说明书中出现的问题给以指出,尽管内容不多已经不错了;但有不少人仅给出一分数,并没有详细批改。学生所得分数有很大随意性。教师对课程设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把关不严。有的学生材料不全,有的材料本身规范性不够标准。还应加强对教师进行专门的课程设计教学的指导,课程设计教学有别于其他教学,有独特的教法,教师还应多学习和掌握。
设计时间安排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放在机械设计课程学完后二周进行,改革后将课程设计穿插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项目,项目一为牛头刨床机械传动系统分析,项目二为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就穿插于项目二中教学,增加了原来课程教学中没有的电动机选择、传动方案选择、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等部分,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运动和动力参数计算的结果进行带传动、齿轮传动、轴系结构等的设计。这样使学生通过设计这个主线把所学知识串起来,感受本课程各部分内容的有机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兴趣,自觉地投入学习,避免过去经常出现课程设计做完了才明白机械设计学的是什么的情况,课程学习更有目的性。
设计内容的变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都是把一些定式的设计作为内容,如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中的减速器设计。改革后将项目一机械传动系统分析应用作为一个创新项目的辅助设计,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创造力有很大的作用。在课程设计中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内容等都可以自行选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学生设计的多功能灯罩、多用厨灶、吸尘黑板刷、玩具熊猫吐泡泡等都是非常具有创意的作品。这种与社会工作相接轨的设计模式能极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快速适应社会。
绘图方式改革
传统的课程设计一般采用手工绘图,而且零件图一般选用轴或齿轮类零件,改革后采用手工绘制装配草图,用CAD软件绘制正式装配图及零件图,而且零件图要求每组有一套完整的非标准件零件的零件图。对个别CAD软件应用有难度的学生也允许用手工绘图。
答辩方式改革
传统的做法是设计完毕后统一答辩,其弊端是要留出答辩的时间较多,另外答辩中的问题学生没弄清的答辩后可能也不会再去探究了。改革则采用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就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作为一个过程考核,这样在设计过程中老师能利用闲暇时间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也能通过问题弄清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及必须掌握的知识,达到课程设计的目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相对比较繁杂的,通过采取以上改革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使抄袭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同时也激励大家既进行竞争又加强合作,最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具0811班春同学在设计小结中写道:“通过两周时间的课程设计,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平时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点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的连成‘线’,综合起来后才能将自己的减速器完整地、正确地设计出来,远比多上几节课更让我获益的多,希望今后能够多些此类型的课程,让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有一个大综合,既可以巩固知识、增长见识,更是为今后的工作进行的实战训练,同时,也让我们拾起了即将遗忘的大一的知识,让我们真正认识到复习巩固的重要性,远比老师叮嘱几遍来得更真切实在。”
模具0811班冯灵同学则说:“啊!好累!好烦!好紧张!这是我心中的感慨。每天在跟时间赛跑,与自己的耐心相对抗。我发现人的潜力是无尽的,只要你去努力,那些不可想象的事情就没有那么难了。一分付出一分收获,这两周的课程设计我过得很充实,也学了很多。”
作者:陈慧玲单位: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通常,机械制造工艺课程教学采用理论教学、生产实习、课程设计等三个阶段分段实施,学生经过60~90学时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后,由指导教师带领,深入合作企业进行为期数周的生产实习。通过在生产现场的观察和学习,进一步了解和熟悉机械零件的典型加工方法和工艺过程,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加深。学生经生产现场实习后,一般集中进行为期三周的课程设计,对所学习的理论、工厂的实践知识开展应用练习。本课程设计一般围绕如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为学生提供零件图、设计要求,讲解设计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针对设计题目进行零件的结构分析和工艺设计,通过分析、讨论、计算,确定毛坯结构和尺寸,并设计完成该零件的工艺过程卡,编制详细的机械加工工序卡;针对所编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典型表面的加工工序进行专用夹具结构设计,通过方案分析,选取和设计定位元件、夹紧机构、导向元件、夹具体等关键部件,并设计出夹具装配图、若干典型零件图;学生完成设计报告,提交设计成果,然后根据每个人的设计内容、平时成绩,进行成绩的评定。
2.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三多三少”问题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是机械专业的知识综合运用并有机结合起来的训练过程,涉及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及机床夹具设计、机械制图、公差与技术测量等内容,应用知识较多,设计内容包括工艺规程制定、专用刀具、专用夹具设计等三方面内容,参加设计的学生人数较多。同时,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信息资料的能力比较欠缺;为期3周的设计时间偏少,指导课程设计的教师人数较少。
(2)“三不”问题学生自主性不强。首先,学生对课程设计重要性认识不够,比较懈怠,造成前松后紧的学习局面;其次,设计初始阶段,不能从设计题目和任务中发现主要问题,不会把已学知识与需要设计的内容相结合,一味等待和依赖指导教师,甚至需要指导教师提出设计方案;再次,针对一些参考资料提供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不能进行合理选择,生搬硬套,导致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思路混乱,不能体现创造性。有小部分同学对设计中出现的困难有畏难情绪,期待抄袭别人的设计成果,独立自主性较差。图纸绘制不规范,说明书撰写不规范。部分学生图纸尺寸标注不合理,设计的工装零件制造工艺性和装配工艺性差。设计说明书中对设计方案的提出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不能明确表述;设计原理、计算方法阐述条理不清楚和内容不对应,缺少参考文献或引用的参考文献格式错误等。
(3)成绩评定问题课程设计成绩评定一般依据三部分:⑴出勤及平时表现;⑵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质量;⑶答辩情况。指导教师不可能长期呆在设计教室,出勤靠学生的自觉性,学生图纸内容相似,说明书内容相同,答辩时间较短,提问问题有限。据此评定成绩必然存在弊端。
3.教学问题及改革方案
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授课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对于专业课应尽量与实践相结合。改进授课方法,完善实践环节是确保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1)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解决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状在进行本课程设计时,学生已进入倒数第二学期,很多同学进入毕业前的忙乱或茫然阶段,找工作、考研或对即将离校后的生活不知所措,对课程设计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正确认识到课程设计对学习和培养工程师基本设计素质的重要影响,这些不良情绪往往会造成他们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设计工作。在以往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总有部分学生对待课程设计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要求和课程设计目的。为改善现状,笔者深入学生中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所处的状态,积极引导、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在开展课程设计时,首先第一日需要做到是为学生讲解,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及其意义,通过集中动员,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课程设计的地位、作用,以便其今后能够积极配合相关工作,与此同时,为学生讲解所设计的相关任务,让学生能够从本质上端正态度,进而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中。
(2)课程设计选题单一,缺乏先进性长期以来,不少学校所开展的课程设计,都多以零件等机床夹具设计、工艺设计等为主,由于这些课程都为实际操作课程,且内容多为金属切削机床与减速箱等操纵部件,这些课程内容更利于进行课程设计,同时也容易把握任务设计点。但这些题目往往已经经过较长时间的运用,这使得学生多多少少都会出现相互抄袭或者重复运用等情况,极不利于学会创新设计思维的运用。为此,在开展课程设计前,指导教师需精心准备,尽量深入工厂寻找难易适中的零件,有条件时同时准备好待加工的零件实物。在任务课题充裕的情况下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任务,从而提高完成任务的积极性。
(3)合理安排设计时间,采用先进设计手段解决时间紧任务重、绘图手段落后问题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内容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以及绘图等工作,相较于以往的课程设计,设计难度也有相应的增加,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期间,积极调动思维,并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所学的各项知识。但由于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只有两周或者三周的时间,在进行设计初期,学生通常不知道从何下手,加之时间较为短暂,又需要解决定位误差分为以及工艺参数计算等各项问题,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经常需要加班赶工,导致他们多表现出疲劳状态。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出现抄袭他人成果的情况。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期间,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
手工绘图,一方面手工绘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致使任务量因此增加;另一方面目前绝大部分企业均运用计算机绘图技术,并且学生在校的这段时间也多采用计算机绘图方法,仅通过运用手工绘图的方式是无法有效锻炼学生计算机绘图能力的,这就与实际情况发生了非常显着的脱节现象。这样一来,课程设计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无法有效达到预期效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课程设计的时间以及主要任务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将以机械制造工艺》为例,将课程设计与其实习环节和教学环节进行了结合,提前公布设计题目,让学生在学习中熟悉设计题目,并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在进行实习期间,也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参观,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带着设计题目参与到学习中,不仅能够充分掌握零件的特点、结构和功能,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其参与兴趣。 (4)构建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教学新体系①构建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第一层次在进行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时,应当严格按照“一点”充实“三化”的原则,其中“三化”主要是指模块化、基础化和综合化。在对课程理论教学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完成构建,构建的过程主要为“一点”综合化模块化基础化。首先结合相关“知识点”对其进行综合化模块的构建,并将“知识点”作为客观依据,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充分把握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完整性,使其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力量。然后,按照综合化完成模块化的全面构建,模块化模块的主要内容,同样应将综合化作为主要依据,对模块化的内容进行构建;最后根据模块化的内容完成基础化的构建,基础化模块的内容必须充分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方法和基本知识,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更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②构建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二层次在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构建时,应将其分为支持系统与主导系统两大方面。其中主导系统由可将其分为课程设计和实验教学两大部分,其主要是将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主要核心,由教学组织形式、焦旭为目的和教学方法等内容组合而成。支持系统则主要是由相应师资力量与硬件实验设备组合而成,在对其实践教学改革中,其实验室建设是无法得到有效改革。为此,在进行课程教学期间,需要充分结合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性质来对其进行设计,并将其设置为典型项目或者相应任务。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其项目的案例或者任务则需要将企业需求与社会需求作为主要导向,充分运用产学研等项目为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争取做到企业需求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
[关键词] 企业培训;课程设计;五星教学法;建构主义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 21. 136
[中图分类号] G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21- 0251- 02
1 引 言
近年来,企业为推进改革、培养人才,不断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各企业培训中心发展迅速,而随着网络大学和E-Learning的普及,在未来的时间,更多的企业员工可能会选择在线听课,这就给企业培训中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能让培训课程生动鲜活,使学员更期望于参加面授课程而不是选择网络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培训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培训课程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课程的质量决定着培训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设计培训课程,使课程更贴近学员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培训目标,进而保证和提高培训质量,对提升培训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门培训课程,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从培训目标确立、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改进四个方面设计优化,从培训教学的全过程加以控制。下面以创新思维课程为例就如何进行培训课程设计优化进行详细的探讨。
2 表现性培训目标的确立
作为一门课程的设计,首先应该根据培训需求确认培训目标。创新思维作为国网新入职大学生的入职培训课程,目的是为了能够使新入职员工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工作、生活中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因此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改变之前的“了解创新概念,掌握创新方法”等完全属于知识类传统目标描述,改为“培养积极的创新态度,陈述创新思维特征和过程,应用创新工具完成创新活动”等一系列表现性目标。传统培训目标无法反应出学员通过课程的学习而出现的变化,而表现性目标聚焦在学员的具体行为表现上,包括改变什么态度、完成什么任务、解决什么问题等。应用表现性目标使得培训课程由授课教师满堂宣贯知识变为互动交流模式,具有可测量、可观察的优点,因此培训评估也就可以引入课堂,培训效果在课前和课中即可到检验。
3 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培训课程内容是在培训目标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因此内容一定要实用,紧贴工作,并为目标服务。
3.1 课程内容的扩充
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创新思维教材包含了知识与态度两个维度的内容,但缺少了最为重要的技能维度,这样的课程内容没有实操性,培训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针对该问题,我们加入了创新思维应用的3个工具(创意延展法、自我挑战法和水平思考法),使学员可以直接拿来用,增强了培训课程的目标,强化了培训效果。
3.2 课程逻辑的重新梳理
课程逻辑设置可以让内容各归其类,让学员能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作为一门培训课程的学习,对于学员来讲,首先想的就是我为什么学习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学习对我有什么用?因此培训课程最先引入的就应该是态度类内容,当学员从态度上认可课程主题后,就可以进行知识的讲述和技能的学习,这也符合成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创新思维课程内容由原来的“知识―态度―知识”改变为“态度―知识―技能”结构逻辑,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培训目标。
同时,创新性的提出四象限创新法,将创新的过程“关注―创意―筛选―改良”设定于四个区域,并将创新方法及工具依次对应介绍。技能类的内容按照顺序逻辑进行合理排列,让学员能够在创新的过程中完成所有技能的学习。
4 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多样
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组织有利于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效率。创新思维课程中优化原有单一的知识+案例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了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既可激发学员学习兴趣,又能方便他们对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4.1 用问题和场景引入,培养创新态度
课程的开场对于能都吸引住学员至关重要。在本课程的开场,引入“最速曲线”让学员探讨最快路径的问题,用问题激发学员的兴趣,最后点题――创新性的选择曲线可以找到成功的最快路径,使学员悟出创新在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性,转变对创新的消极心态。
然后应用场景还原和学员共同讨论大家工作中蹬杆所系的安全带新、旧的区别,引出国网岗位创新模范―娄先义的创新故事,用树立榜样的形式,引起学员的共鸣,改变学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开场设置改变以往直接宣讲课程重要性的惯例,巧妙设计问题和场景,让学员对课程的重要性达到一致认可,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为后续的授课奠定了基础。
4.2 模拟与实操,“学”与“习”并存
不同于重视信息呈现,忽略有效教学的课程的E-Learing课程,面授课程必须体现其价值,即“学的精彩,习得过瘾”。
建构主义教学要求知识不能直接抛给学员,把学员放到情境中,学员间相互帮助,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让导学员自己思考和总结出来,自己建构,调动自己的格式塔对这些痕迹去做有意识能动性的加工,然后形成新的格式塔。
在涉及到创新原则的知识点内容时,随机抽选两名学员就“年休假安排”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游戏规则是第一轮一位学员不停的提建议,另一位学员不停的否定建议,第二轮改为一位学员不停的提建议,另一位学员进行肯定,并不断补充。两轮情景模拟演练后,让所有学员讨论不同的游戏规则造成不同的结果的原因,最后讨论得出结论,肯定的、大量的、有趣的方案能让讨论主题走向正方向,由此引申创新也应遵循该原则。该环节的引入,满足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四大要素,将知识点的宣讲变为学员自己得出结论,增加对知识的记忆。
5 结 语
本文确立了课程设计的四要素,即培训目标确立、课程内容设置、教学组织形式、课程改进,并结合创新思维课程优化的案例,讲述了课程优化带来的不同的培训效果,使培训课程区别以E-Learning课程,把课程打造成真正受学员和企业认可、生命力旺盛的精品课程,也是各企业培训中心在云时代的未来增强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考核手段 能力培养
一、引言
近年来,各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类课程设计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明显增加。对于计算机系的学生,尤其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开设各类课程设计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以C语言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在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手段,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的分析和总结,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的方法。
二、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计划
C语言技术是计算机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也是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其应用早已渗透到各个行业,C语言系统的开发、管理与维护是计算机专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之后,后续的C语言课程设计的安排是很关键的。
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教学计划。要求选修C语言课程设计的同学必须先修C语言原理,具有程序设计的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C语言设计概述、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C语言的物理设计、C语言的实施和C语言系统的管理维护。本课程以实践为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独立设计C语言应用系统,掌握C语言设计的过程和方法。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充分重视上机实践的环节,课程在机房上,有利于学生学习。
本课程安排在一个学期内,教学周数为18周,每周6学时。每周具体内容安排如表1。
三、各阶段教学方法
由于各阶段的任务不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分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C语言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题目选取阶段是C语言课程设计的初始阶段,也是决定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性阶段。如果题目选取得太大、太难,或者是学生不熟悉、很难接触到的领域,做起来太困难,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势必会影响到后期的学习效果。而题目太简单,又达不到教学标准。因此在本阶段,采取教师提供参考题目,学生自主选择的方法。教师根据开题报告整理出小组题目以及成员,并简要分析选题的难易程度。在第二周的开题讨论上让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大家分析讨论题目的可行性,对于选题不合理的,重新修改。这阶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大家的思维,实际教学效果良好,很多学生的选题都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题目确定完之后,就要进行需求分析。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这部分的重要性,选定题目后就想开始代码的编写工作,往往做了一半就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实例充分讲解需求的分析重要性,讲解具体的需求分析方法,使学生理解需求分析是整个设计过程的基础,同时掌握基本的需求分析技能。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尽可能收集课题的完备需求,可以利用不同小组互相模拟实际用户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开发兴趣。在需求分析阶段,要完成系统的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高质量的完成需求分析工作可以巩固学生在理论课上学到的数据流图、数据字典等基础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确定用户需求后,进入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要完成应用系统的设计和C语言设计。应用系统的设计要完成课题应用软件的架构设计和具体功能模块的划分。C语言设计要结合应用系统的设计,逐步完成C语言的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阶段是整个C语言设计的关键,该阶段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逻辑结构设计阶段要将概念结构转换为某个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物理设计阶段要为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环境的物理结构。C语言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ER图等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软件系统设计能力。
系统实现阶段,教师对采用的教学案例代码进行演示,针对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对C语言的连接部分进行讲解,并给出相应的示例代码。此阶段主要是学生动手编写代码,完成系统功能。要指导学生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包括变量的命名方法、代码的书写规则、代码的注释规则等。这阶段教师可采用启发式教学,对于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学会查找资料,自己思考解决。
系统测试阶段,包括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要指导学生进行测试用例的编写,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对于C语言系统,还要进行C语言的性能测试和容量测试。通过系统测试,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测试方法,有效提高软件的质量。
四、考核方式
教师在每个阶段都会进行检查,对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开题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开题报告,并确定选题是否合理。在需求分析阶段,要求每组上交需求分析。在接下来的系统设计、实现及测试阶段,要求学生详细记录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实现过程及测试结果,整理出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书。最后由教师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给出总评成绩,包括文档的完成情况、开发环境的选取、系统功能实现情况、用户界面的设计以及现场演示答辩的效果。通过以上方式,较综合、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文字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系统设计、程序开发的能力。
五、结束语
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形式的C语言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可以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软件开发流程,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化开发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且可以建立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关键词:科研项目;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01-02
一、大学课程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1.大学课程设计目的与作用。马克思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为了提高我国总体上科研创新能力,本世纪初全国各级教育机构都提倡创新型人才培养,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教学非常关键[1],其中课程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在各高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课程设计环节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明显增大。高质量课程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程的深入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设计除了巩固、提高和融合所学的课程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国家教育部教学质量评估强调“各高校必须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2.课程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实践教学在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却普遍存在两个极端问题,本科阶段教育“重教学、轻实践、轻科研”,教师考核激励机制“重科研、轻教学”。造成以上问题与高校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等密切相关。课程设计教学缺乏新颖性,教师在考核机制的指挥棒作用下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上,却忽略了本科教学环节中课程设计的创新性改革,针对一门课程多年来一直沿用固定不变的题目,以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为例,全国大部分高校特别是以教学型为主的院校多年来的题目固定为“减速器设计”,并且全专业一个题目,仅仅设计参数不同,学生抄袭现象严重,各种参考资料、网上资源等有现成的范例,甚至有完整的设计计算过程及参考图,特别是目前采用计算机绘图和编程计算,学生之间相互抄袭更加容易,轻轻点击一下鼠标就能完成,难以实现课程设计的培养目标。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和针对课程设计的调研,目前高校课程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概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题单一固定,缺乏新知识和生产实践的应用;(2)时间短、走过场;(3)采用网络下载,学生之间相互抄袭现象严重;(4)设计过程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仍以考试通过为目的,难以开阔思维;(5)学生对课程设计缺乏重视,教师考试缺乏严谨。针对以上问题,当前国家教委和高校都提出多种举措,希望提高课程设计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6(教高〔2007〕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6(教高〔2007〕2号文件)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指明了方向。
二、课程设计与科研实践教学
科学研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试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为了创造发明新产品和新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认识未知。而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爱因斯坦:“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
1.课程设计过程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改革实践,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够掌握所学课程的最新应用和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方式,文献阅读及专业论文的写作能力。以上综合能力的锻炼将自然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2-3]。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完全的创新是不多见的,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实施创新确实随时随地都能够产生。钱学森生前曾五六次向同志提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点有些人将其归结为应试教育。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应该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在中国,如果说高中及初中教育教学是以最后的升学率为指挥棒的应试教育,那么高等教育特别是教育部及各省市的重点大学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培养课程和培养方式都是以社会需求为目的的培养,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摆脱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但现实却是:学生以考试通过为标准,教师以期末通过率来衡量教学效果。在职称评审压力下,教材多以编著为主,真正的著作却非常稀少。与此同时,在高校现有激励机制下,科研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科研课题大多是引领当前科技创新的前沿,利用科研课题与课程设计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将对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2.课程设计与科研相互促进。教学和科研构成了高等学校工作的主体,并且大学教育普遍认为科研与教学相互结合和促进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培养,本科教学工作主要体现是完成课堂教学,科研对教学帮助较小。这些仅是对教学科研工作的短期认识,用发展的观点考虑,科研与教学必须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大学本科教学的课程设计环节与科研更具备相互促进作用。美国经济研究机构NBER发表B.Jones,B.A.Weinberg,E.J.Reedy的研究论文[4],文章比较了伟大的发明家和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事业巅峰期,通过比较发现著名科学家人生创新能力最强阶段集中在20~40之间,巅峰时期的年龄最集中在35岁左右,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科学产出是由20多岁的科学家提出的,虽然当时没有受到重视,但其原创性的论点(发现)对现代科学却起着巨大推进作用。如牛顿在20岁时创立微积分,24岁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大学本科阶段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8~25岁之间,其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正处在快速上升期。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大学教育并非中学教育的自然延伸,而是教师从传授各门功课的基础知识到讲授各个学科专业知识的跨越,是从为应试而学习到为认识和掌握真理而学习的跨越,是学生由被动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跨越。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改善教学方式,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课程设计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至关重要。国际著名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在《回答未来的挑战》中指出,学起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维持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该类型的学习主要是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完成。另外一种是创新性学习,它的功能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该能力的培养与学习主要在实践环节实现。大学课程设计是学生接触实践的一个过渡形式,而科研却是高校教师结合当前工程及社会发展需求所进行的最为前沿的探索性研究。课程设计若能与科研相结合,既能给本科教育提供及时的知识更新和探索新方向的途径,同时利用大学生非常活跃的思维方式为科研创新提供新的方法和人力资源帮助。
三、利用科研课题改进课程设计方法与对策
将科研课题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既有创新性培养,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工程与生产需求应用背景,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认知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科研课题与传统的课程设计相比存在一定的难度,若组织不当或实施方法与学生认知存在较大偏差也有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要做到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指导教师对课程设计的科研选题难度要适中。科研项目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强,涉及的知识能够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给定参数,降低研究难度和解决问题的周期。要求指导教师在写课程设计大纲时能将课题内容分成既难度适中,又有一定探索性的设计,提高教学成效。同时,科研项目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指导教师在选题时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科研主动性和学科的全面训练,不仅能完成课题任务部分,而且要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研究内容和深度做适当延伸,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素养,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研项目资源为本科人才培养服务,实现本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5-6]。
四、结束语
科研项目与课程设计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随着课程体系和科技发展,知识结构在不断地更新。而原有的课程设计模式单一、程序固定,难以适应新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本文阐述了科研课题与大学课程设计相结合的特点,提出二者相互促进和提高的方法对策,希望通过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培养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技能。
参考文献:
[1]倪师军,曹俊兴,孔繁津,等.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8,(1):68-71.
课程设计的原则
题目的选取既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充分体现本课程所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发挥基本技能,又要尽可能反映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就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关数字逻辑方面的选题示例如下:①简易交通灯控制逻辑电路设计;②波形发生器;③数字温控仪;④抢答器电路设计;⑤音乐彩灯控制器;⑥逻辑电路控制的公共汽车语音报站器。以上选题,除注意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得以巩固加深,综合和发展外,还考虑了设计的难易程度,工作量大小,元器件造价的高低等等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越来越普及,专用集成电路大量涌现,各种新的电子器件不断问世,给课程设计带来了勃勃的生机,不仅大大减少了单元电路设计的工作量,也会把课程设计的质量推上新的水平。各种各样的集成一体化电源的出现,使设计人员减免了电源电路设计计算,器件组装、电路调试诸项工作,只是适当选型即可。数字显示部件中的五合一电路CL413和LCL331等新产品,将计数、锁存、译码、驱动、显示五种功能集于一体,也大大减少计者的工作量,并且这些新产品具有功耗低,高可靠性、寿命长等优点,会大幅度提高设计电路的性能指标。在设计中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会大大缩短设计周期。所以,设计内容也要不断更新,难度、工作量、成本核算也要作相应变更,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步调一致。
简言之,设计选题的原则是,从生产和科研需要出发,选择既能全面考核学生掌握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程度,能够使学生加深并拓宽综合理论知识,又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课题,同时还要考虑学校的课程设计资金情况和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些学生在电子技术方面起步较早,对实际电子电路比较熟悉,可鼓励他们自选课题,由指导老师按教学要求进行审定后实施。
保证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首先要明确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指导课程设计的动员会上,笔者就向大家讲明,我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只设置了“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这是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的唯一由自己设计、实施、完成实际电路的实战训练;大家应该十分珍视这一理论用于实践、指导实践的极好机会;成功的课程设计,对学生一生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在向学生下达设计任务书的同时,要强调课题在生产实践中的实用性,并结合任务书中列出的技术参数与目前生产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比较,指出设计课题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最后,要鼓励学生认识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能力,树立做好课程设计的信心。例如,揭示学生某些电路在实验课中已经做过,并且做得不错;提示学生某些设计在习题课上或作业中已进行过单元电路参数的计算,逻辑电路的连接:使学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课程设计质量
电子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高低,笔者认为应该从更多的方面来评价:不仅要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和提高实践技能技巧,做出符合实际要求的电子电路,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电子电路设计的一般方法;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务实精神,树立对社会对使用者负责的态度以及利国利民的经济观点;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具备组织设计的能力,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发展自己的意向;为使学生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陈燕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
【关键词】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 网络现状分析 网络设计未来发展规划
网络课程设计是针对当前网络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直观的进展课程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突出以学生为重点,强调理论实际相结合从而达到快速掌握和应用的目的。“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是运用编程语言,数据库语言和网页美工的一种集网页链接、编辑、制作生成的所见即所得的网站编辑程序,它的诞生提高了宣传和认知能力,加速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基于它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激发了我们对网络课程设计的浓厚兴趣,使之精益求精,来确保我们的“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课程丰富多彩,运用自如。
1 “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网络设计现状分析
1.1 网站开发语言安全性
网站开发采用的语言有ASP、php、aspx、java等,实际开发制作中PHP+SQL的应用非常广泛,这在网络课程设计中也是综合运用的重要课程,它能独立实现网页的自由切换,完成复合图形的链接,调整网站的模式结构,它的动态因素还能起到吸引眼球,脱颖而出的效果;网站开发中PHP+SQL的综合运用更是提高了网页的利用空间,加速了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同时提高了网站开发的安全性和注重浏览者的综合感受。
1.2 静态网页制作中Dreamweaver的应用
现阶段,在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课程中,Dreamweaver网页静态编辑器应用最为广泛,它从最初的1.0版本升级到CS5,同时它的功能也从简单的调节色阶、饱和度、制作文字图框上上升到独立编辑和创建动漫图片,三维立体调色,人物实体渲染等丰富强大的功能,这在网页制作图像编辑上发挥了立竿见影的作用,其次它带有扫描和创作功能,使制作的图片所见即所得;同时他还具有自由变换渲染实景的强大功能,可以还原复古地域风情、分辨明暗光景、丰富人物表情等,使我们的图像新颖而富有特色。
1.3 收录引擎对网站的友好度
搜索引擎属于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的后台工作,它是支撑网页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网站链接显示的重要组成部分,PHP、JAVA、ASP程序的编写就好比人的大脑,它的关键度和完整度不言而喻。在制作处理完网页,建立网站后往往要优化系统,有利于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被百度收录的几率,这也是网络课程设计的范畴,由于网页脚本语言的改革使得SEO优化系统后丰富了网站的实用性,从而提高了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的热情和创新性。
2 “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设计发展规划
2.1 多层次深发展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网络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网络教育方式,它注重学生的实操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改变了老师口传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活跃了学生氛围。网络课程设计可以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所处领域的不同实行分类式教学模式,分层次辅导,有的放矢。例如,对研究和专业学生的教学,专业学生注重就业方向,我们设计的网络课程就偏重于实用性,把日后经常用到的知识点纳入教学中;对于研究倾向的学生偏重于后台技术的开发,使它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这样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可以满足不同领域学生的需求。网络课程设计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重复式学习和互动,使学生更好的接受和完成学习任务。
2.2 整合资源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网络课程设计效率
在网络课程设计中,注重知识点的整合和知识结构的优化是关键的一个步骤。网页制作不仅要求学生灵活掌握网站框架结构,而且在其艺术性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网页制作中加入文字描述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这时我们可以涉及如何加入文字并进行艺术设计,如何制作文字动态效果,并且兼顾抓取整段文字的关键词,浏览备注信息和搜索引擎中出现的频率等,这样就构成了由点到面,循序渐进形成一系列连贯的知识点。再有网站开发过程中,网站链接浏览器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它涉及到网站的权重问题和优先选择问题,网站权重突出了网站的地位和导向,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在搜索时习惯输入什么知识点链接哪些网站,什么样的域名优先录取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这也是我们网络课程设计中资源优化的体现。
2.3 理论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在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网络课程设计中,首选要建立大量的图库资源和图片资料,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如各地人情,旅游风景,代表建筑物等一些列具有纪念价值的图片,使得网页制作过程中有丰富素材可用;其次课程设计中要多引进网站创新案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特点鲜明的网站作品,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加深印象,在创新案例讲解过程中融入教学重点和网络设计难点,使学生享受成功案例的同时学到知识,长时间耳濡目染使学生形成一种创新网站设计构想的良性循环;最后要多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网络课程设计中要留出足够时间,反复实操。
2.4 将前台简单的网页编辑延伸至后台技术的开发及数据库的整理
网站后台制作是一项乏味而艰巨的任务,针对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网络课程设计时,注重多媒体的使用,这样可以使枯燥的编程程序直观的表达,易于学生的接受;其次后台数据库的整理工作更是需要专业知识的铺垫,需要多涉及实际数据的推算和项目数据库整理工作,同时注重学生的综合感受和自我评价能力,使它们能完全融入先进的课程设计中,从而达到理论实际结合的目的。
3 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教育占据主流力量,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网络课程设计会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应用,它不仅可以直观形象的讲解原理,因材施教,而且注重学生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动手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韩陵宜.网页制作课程教学及考核方式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学与教育信息,2008(03).
[2]纪明明.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3]卢新建.试谈ASP动态网页课程的教学探索[J].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2010(10).
作者简介
史文斌(1986-),男,籍贯:江苏苏州,大学本科,现供职于苏州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
【关键词】课程设计;影视录音;广告大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5―0057―05
一 引言
课程设计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应用技术相结合,实现课程目标的综合过程,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创新设计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课程设计,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及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把各方面的知识点加以整合,落实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巩固。
《影视录音》是广播电视编导、广告学和教育技术等传媒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课程设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我们的教学计划中,声音类课程包括偏重录音艺术的《基本乐理》、《音乐概论》、《视听语言》和偏重录音技术的《录音设备与软件应用》、《影视录音》共五门课程,《影视录音》课程设计作为所有课程的最终集成,其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的课程设计,往往是通过工科专业与工程结合最终制作一个大作业。作为比较偏文的专业,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确实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我们为适应学科发展和教学的需要,转变了传统的课程设计理念,搭建了一套基于这些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框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二 课程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
1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
课程设计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深化理论知识,扩展专业技能,提高语言表达、加强协作组织。《影视录音》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掌握丰富的录音理论知识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和艺术思维,以满足社会对传媒类应用型人才的全方位需求。
2 编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是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中的首要工作,一份好的课程设计任务书,会成为一次成功的课程设计的良好开端。任课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前,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课程设计的知识内容,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社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合理选择,编写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的题目,设计的步骤,课程设计成果的分析、制作体会及参考文献等几方面的内容。我们根据学校统一要求,制作出模版,既增强了规范性,也为毕业设计养成良好习惯。
3 精心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是让学生从课堂理论学习逐步走向社会,解决实际问题。以往课程设计的选题一般都由任课教师指定,学生只能被动执行,形成了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模式。题目较少,实用性不强。共用一个题目也容易造成学生相互抄袭模仿,使课程设计的作用大打折扣。
作为改革的重点,我们在课设计题目的设计上考虑到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行性。我们在课程设计题目的确定上,结合课程要求,首先初步拟定大题目,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形式灵活多样,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对所要进行的设计逐渐熟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
例如,2007年和2009年分别举行了第二、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我们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特意将2004、2006级广告学专业的课程设计题目分别定为广告艺术大赛宣传片和广告艺术大赛产品广告片,形式不限,既可以是电视宣传片,也可以是Flash作品,重点突出声音的制作。这样的选题既结合了社会实际,也结合了课程理论,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其中《左脑右脑》和《加加酱油》作品分获第二、三届全国优秀奖。再如,2009年1月哈尔滨举办了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我们为200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设计的题目是《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电视宣传片》,既与实际结合,又突出了专业特点。2010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成立90周年,我们为200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设计的题目是《“我是校庆志愿者”电视公益广告》,很多同学都参与了校庆活动,还有几位同学本身就是校庆志愿者,校庆的氛围和亲身经历,非常有助于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三 课程设计的实施
为了使课程设计具有可操作性以及评分的更加明晰,我们将课程设计分成了三个阶段,即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展开阶段和验收阶段,在每个阶段中教师抓住关键环节组织教学,将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融会其中,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启发其创造性思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1 课程设计的准备阶段
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学生往往对要设计的内容、达到的目标等认识比较模糊,感到无从下手,有些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有些同学畏首畏尾、缺乏自信,没有钻研情神,甚至放弃自己的尝试,东拼西凑别人的成果。因此,在开始课程设计之前,非常有必要集中为学生安排一次课程设计指导课。在进行分析课程设计指导课上,我们为同学们解释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设计思路和考评指标,并找出前几届课程设计中同学的优秀作品,进行示范演示,使学生明确目标。
在学生明确课程设计的教学目标后,思想上会从被动完成到主动探索,从粘贴复制别人成果到认真思考个人设计内容。以往的课程设计以教授传统的经验型设计为目的,学生总习惯于照搬指导书,教师逐步讲解,学生机械模仿导致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现在的设计环节中,教师只给学生以阶段性的必要提示,并列出参考书目,鼓励学生去查资料,培养他们对信息及数据的独立归纳和整理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制作过程和声音的蒙太奇设计是重点环节,也是学生感到困难、失误较多的阶段,由于在《影视录音》课上讲解的都是基础理论,很少涉及语言、音乐、音响设计搭配方面的具体实践知识,而这些元素的设计搭配在此阶段又十分必要,影响到设计作品的最终艺术效果,因此指导教师应悉心指导,多进行正确和错误结构的分析比较,另外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培养学生具有整体感的设计理念。
2 课程设计的展开阶段
课程设计的第二阶段,即展开阶段,教师主要鼓励学生为完成项目而开展自主性地学习,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再次加以辅导,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开展学习活动,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主动性。该阶段主要任务如下:
(1)难点讲解:对于课程设计中的一些技术和艺术的要求要集中给予讲解,要注意不要直接给出具体形式,而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资料搜集:利用多种方法,完成资料的筛选、加工、处理;正确锻炼学生学会围绕主题,通过使用互联网等途径,主动搜集素材的方法。
(3)作品制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前期录音录像及后期制作,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较为满意的设计作品。
(4)答疑:了解学生课程设计的进展程度,一般在课程设计周的中间进行,了解学生的设计思路,遇到哪些困难,提示解决问题的途径。
该阶段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即可,以启发式教学和研究式教学形式为主,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3 课程设计的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主要通过答辩这种形式,让学生展示课程设计作品,并阐述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体会及对课程设计的总结,教师对每个学生做出正确的评定。评定从以下两方面人手:
(1)结果性评定: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实现了应有的设计理念,是否达到了学习的目标。
(2)过程性评定:主要是考查学生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作学习态度等。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对创作意图、创作过程及最终效果加以阐释。教师则依据工作态度、文件规范、业务能力、完成情况、艺术感觉、答辩表现等指标进行打分。经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制定出比较科学、准确、细致的评分标准。由两至三名教师打分,取平均分,合理,不失之偏颇。为了使评定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我们最后将学生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等5个层次加以评定。
四 课程设计实例
2007年举办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宣传片也是其中一项,为使2004级广告学专业提高兴趣,我们将课程设计题目定为广告大赛的宣传片,下面以常润芳同学的作品为例,本片获全国优秀奖。
1 内容简介
本宣传片以动画的形式来表达“参加第二届大学生广告大赛,可以使头脑充满创意,平衡发展”的主题,作品表现了一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人,一味死记硬背,导致左右脑不协调发展,这种情况下他竟然想用锤子把自己的右脑砸成左脑一样大。我们以这种夸张、荒诞的手法,呼吁当代大学生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读书,要将头脑平衡发展作为最终的目标,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 设计分析
(1)创意
精神学提出的马森•狄克逊线将我们的大脑分为两个区域――左半球和右半球,一般认为左半球控制的是数学、逻辑和记忆能力,更受规范和模式的限制;右半球控制着感知能力、理解水平和创新精神。目前竞争环境日益激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左右脑的平衡培养。因此我们选取动画的形式参加第二届大学生广告大赛,以体现“让头脑充满创意,平衡发展”的主题。作品展示了一个不善于学习的人,不注重读书的方法,一味地采用题海战术,死记硬背,最终导致左右脑的不协调发展。我们运用了动画这种比较轻松的形式,夸张地将这种不协调形象化,并通过他想用锤子解决问题的荒诞举动,进一步表现出他的机械式的思维。呼吁当代大学生,不要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读书,要将使头脑平衡发展,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作为最终的目标,才能在现代竞争社会占据有利位置。
(2)制作
画面1:介绍大脑的作用,运用了图片加注释的方法,将功能一个一个地展示出来。
画面2:主人公学习及用锤子砸脑袋的原因及过程, 运用了很多动画效果,包括人物的表情,环境的变化等。
画面3:点明主题的字幕,运用了从两侧滑出的效果,给人带来一定的视觉冲击。
(3)声音的设计
a 语言:采用解说来使人更好的理解要表达的主题
b 音乐:采用无源音乐。通过网络搜到的适合画面气氛的两小段音乐素材
c 音响:采用了很多动画中常用的音响效果,如敲击声、眩晕声、字滑出声、魔术棒声等。
d 声音三要素的处理方式:将音乐作为背景,始终贯穿其中,并使用淡入淡出的方法将不同的音乐连接,在音乐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上一些语言和音响声音,有时甚至三者重叠,总之,一切为了更好的表现主题服务。
e 运用表现性声音蒙太奇,针对“参加第二届大学生广告大赛,可以使头脑充满创意,平衡发展”的主题,有选择性的挑选一些声音素材。
(4)后期录音的效果分析
在录音棚,采用动圈话筒RE27,录制语言“大脑是人类接受知识的载体,精神学上的马森•狄克逊线将我们的大脑分为两个区域――左半球和右半球。”一共录制了4条,选取了1条,原因是其余几条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使结果不很满意,如第一条由于紧张,声音没有完全放开,显得很拘谨,甚至有的地方出现了错别字;第二条的感觉仍不是很好;第三条虽然请同学帮忙录音,效果比起前两条有了明显的进步,但语气和语调还不是特别满意。综合考虑,选择了第四条。
(5)剪辑合成
利用Flash软件将画面制作完毕,然后将音乐素材和音响素材导入到Flash中,并使声画同步。然后将修改后的半成品导出Avi文件形式,并设置一些参数。然后将半成品导入到Vegas软件中,加入一些淡入淡出的效果,使画面看上去更加流畅,也使声音衔接得更加自然。然后将后期录制的语言声音导入,选择合适的位置,调整音量的大小,使其与其他声音素材完美结合。最后保存工程文件,并渲染为老师要求的格式。这样就完成了后期剪辑合成的工作。
3 分镜头脚本
4 制作效果分析
(1)作品形式
宣传片属于电视广告的一种类型,目前看到的大多数宣传片都属于影视广告类,即采用前期拍摄、后期合成的手段,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观众,更好地宣传所要表达的主题,采用了动画的形式,即以Flash的形式做了电视广告。
(2)画面效果
由于兼容性的问题,画面可能有一点不稳定,部分地方有跳动的现象,偶尔画面也会有些闪,但是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由于时间和个人能力都很有限,所以用了全黑白的形式,同时也是考虑到这样可以使最后的字幕更有震撼力。
(3)声音效果
声音既有素材音乐,也有实验室录制的语言,还有真实的音响效果,总体感觉还算满意,但部分地方也存在处理得不够精细的问题。
(4)总体感觉
这是第一次采用这种新的形式来做宣传片,也是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集画面、声音等多种要素于一体的作品,水平很有限,但通过一周的努力,加之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最终的总体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近年来针对《影视录音》课程设计,通过从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设计题目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改革,将设计、课程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设计题目,不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程设计的质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录音艺术素养,增强录音技术实践应用能力,也促进了其他课程的学习,可以使教学质量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刘颖,侯建军,陈后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课程设计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4):75-79.
[2] 王新龙,宋晔.论课程设计环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37-141.
[3] 李旦,王娜君,陈明君.引导-激发-鼓励式课程设计指导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0,(2):65-69.
[4] 王廷山.关于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几个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2):76-80.
[5] 王琦.改革课程设计提高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0,(4):217-220.
[6] 姜燕.试论数字化浪潮下的影视录音教育[J].现代传播.2009,(2):110-112.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e of “Movies Recording” Course Design
LI Song-lin DONG Lu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and Arts,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Movies recording cours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ractical link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movies recording "course design and enhance students aware of innovation, the article enumerates instances, put forward innovative ideas and measures on sides of the course design pr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progress, etc.
Keywords: course design; movies recording; advertising compet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