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

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

时间:2023-10-16 16:07: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

第1篇

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始于21世纪初,经过近10年的探索,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从“过程管理”到“效果管理”、从“事后考评”到“事前设定绩效目标、事中实施绩效监控、事后进行绩效评价”全过程绩效管理的转变。各部门、各预算单位绩效理念和效率观念初步形成,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部门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日臻完善,支出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所提高。2012年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财政部的通报表扬,2013年在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管理考评中成绩排名第2,考评结果为优秀。制度建设方面,印发了《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项目成果管理和绩效考评的通知》,初步明确了绩效考评的组织管理、工作程序和结果运用,确立了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各单位分级实施的绩效考评分工体系。目前,按照水利部党组的统一安排,起草了《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对下一步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指标体系建设方面,针对“948”计划、科技推广及标准化、防汛业务费、干部教育培训、基本科研业务费、水利工程建设稽查、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水质监测业务以及血吸虫病防控9大类项目,初步构建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与评分标准,并在2013年水利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得到实际应用。绩效目标管理方面,2014年部门预算中填报绩效目标的项目预算资金占项目支出预算总额的67.54%,提前实现了财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达到50%的目标。试点项目绩效评价方面,2014年建议纳入绩效评价试点的项目预算资金占项目支出预算总额的23.23%,占公共财政支出规模的10.16%,也提前实现了财政部提出的到2015年达到10%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制度体系

理论研究是制度创新的基础。2005年,水利部启动了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工作;2009年,组织开展了“水利部直属预算单位行政事业类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课题研究工作;2012年,将“水利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列为年度重大课题。通过一系列课题的实施,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工作得到明显加强,解决了水利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的多个难点问题。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12年,水利部启动了“三项机制”建设工作,于该年年底颁布实施了《水利部预算项目储备管理暂行办法》《水利部预算执行考核暂行办法》《水利部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暂行办法》,并于2013年印发了3个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2013年年底,水利部党组研究部署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做出建立具有水利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指标体系的决策。

2.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

2012年,成立了水利部预算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财务工作的副部长担任组长,相关业务司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初步构建了“财务搭台,多方参与”的预算绩效管理体制,由财务司会同业务主管司局,共同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在项目绩效目标、指标和指标值的确定方面,首先报项目负责人(业务主管司局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业务分管部领导)审核,然后由财务司汇总后统一报部领导审定,最后再上报财政部。同时,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也不断创新。2012年首次探索实行了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先期开展绩效调研审核、再由专家组进行复核打分的管理机制,2013年探索了由各项目单位自评价与第三方中介机构现场复核相结合的工作机制,为下阶段进一步探索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积累了经验,有效地保证了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

3.全面推进工作开展,扩大绩效管理范围

财政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年)》中对绩效目标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围绕相关目标要求,水利部部门预算项目逐年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范围,至2014年,2000万元以上的前三类预算项目全部填报了绩效目标和指标,在2015年项目储备中,要求所有的新增项目填报绩效目标和指标,并对其进行审查、修改与完善。同时,逐年扩大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的范围,从初期2006年的2个项目增加到2013年的9个,再到2014年的14个,项目数量逐年增加,预算资金总额也逐年提高。此外,启动了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在2014年部门预算中,选取了2家部属单位作为部门整体支出绩效管理试点单位,开展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试点。

4.加强宣传培训,夯实工作基础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广泛共识作为基础。自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以来,每年的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都将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习;定期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绩效管理培训和经验交流;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理念,增强绩效意识。为加强水利财务管理,水利部开展了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该系统把绩效管理作为一个重要模块进行建设,建成后将在为实现对水利财政资金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监控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也为实现水利预算绩效的全过程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5.配合抓好财政专项资金评价工作

专项资金是水利财政资金的重要组成,为配合抓好专项资金评价工作,水利部先后配合财政部出台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绩效考评暂行办法》《中小河流治理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并组织开展了绩效评价工作。目前,正在会同财政部拟订《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全国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下阶段,拟会同财政部对中央财政补助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使用管理情况开展检查评估。这一系列专项资金考核评价办法的制定对于提高其使用效益和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尚未健全

一方面,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尚未形成体系。绩效管理工作还处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状态,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基层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存在“不愿管”的现象。另一方面,虽然初步构建了水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距离财政部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观指标多,客观指标少,指标值确定的随意性较大。同时,由于部分业务工作缺乏规程与标准,或规范化程度不高,致使绩效评价结果的质量受到影响。

2.绩效管理结果应用机制尚未建立

虽然每年水利部均根据财政部的批复,及时向二级预算单位分解批复各单位的绩效指标,反馈绩效评价结果,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机制约束,评价结果既未与单位的预算安排挂钩,也没有与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挂钩,很难引起基层单位的重视,“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3.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还比较薄弱

一方面,目前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没有独立的绩效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绩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业务工作基础数据缺乏,绩效评价实施的主体单一,还没有按照财政部的要求组织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开展绩效评价。另一方面,由于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整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基层预算单位对绩效管理工作的理解与把握还不全面,还存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不会管”的现象。

4.转移支付的绩效管理工作还比较滞后

一是职责不明晰。财政部预算司相关文件规定,转移支付地方资金的绩效管理由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而财政部经建司、农业司在具体项目绩效管理办法和实际工作中又明确由财政部和主管部门共同负责。二是工作不均衡。一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尚未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已制定办法的需根据新形势适当调整。三是形势不明朗。目前财政部正在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进行清理、整合,并调整相应的管理体制,今后业务部门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的管理形势还不明朗。

四、加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1.加快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顶层设计,按照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稳步推进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包括制定关于推进水利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水利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工作规程、实施细则、考核办法等,构建一套具有水利特色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同时,继续细化绩效目标,完善水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绩效目标和指标数据库,尽可能多用客观指标,减少主观指标,健全和完善水利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保障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准确,切实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2.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强化结果应用

系统总结国内部分省市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探索实践,为水利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方法参考,提高水利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及权威性,进而提升水利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此外,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应用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各预算单位,并结合预算执行考核机制,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同时将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人事主管部门及监察部门,作为实施行政问责的重要依据。

3.进一步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

一是继续扩大绩效目标填报范围,在现有绩效目标填报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编报绩效目标的水利预算项目和单位,逐步扩大绩效目标填报的覆盖范围,最终实现预算资金的全覆盖。二是进一步扩大绩效评价试点范围,按照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稳步推进的原则,一方面扩大绩效评价试点项目的范围,由重点评价向全面评价转变,力争在未来几年将所有的水利预算项目纳入绩效评价,另一方面扩大单位整体支出绩效评价范围,逐步实现对所有单位整体支出开展绩效评价。三是鼓励二级及以下预算单位开展自评价工作,逐步实现水利预算绩效的分级评价。

4.进一步夯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

尽快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组织机构,增加绩效管理专职人员,完善绩效评价的主体。同时,结合水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各种基础数据动态采集机制,逐步实现对各单位机构职责、编制、人员、资产、工资及津补贴标准、业务范围及工作量等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实现对各项目对应工作对象的数量、规模、性质、种类、分布等基础数据和信息的动态管理,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此外,逐步建立健全专家学者库、中介机构库及监督指导库,探索和推动由第三方中介机构独立完成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5.推进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绩效管理

第2篇

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在上世纪末的西方盛行一时。2008年,我国财政部针对财务管理形式,在财务预算管理阶段采用了精细化管理,这表明我国事业单位进入到了精细化管理阶段。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主要是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定位,对财务管理目标进行考核。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宗旨就是杜绝浪费,提升效率。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a

“精细”是一种意识理念,“精细化管理”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意识和科学的管理理念。财务精细化管理是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变革、由粗放式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的过程。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我们坚持精益求精的理念和原则,降低财务管理中的片面性,由表象到内涵,寻求事物内在联系及规律。这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能够极大减少粗放式财务管理模式中的缺陷,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为我国水利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务支持。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1)坚持“三个转变”作为管理核心

目前我国水利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先进的管理理念,想要完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三个转变工作:一是要实现财务管理理念由机关型到服务型的转变,二是要实现财务管理领域由事后静态核算到全方位动态监控的转变,三是要实现财务职能由传统记账核算到经营理财的转变。只有做好财务管理三个转变工作,进行全新理念的渗透,才能更好地解决财务精细和效率之间的问题,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2)将细化内容、拓宽领域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是做好财务相关的细化工作,对财务管理中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达到管理控制的目标,做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量化和细化,全面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3)将科学化的管理和制度作为平台

全面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明确财务岗位相关责任,强化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实现财务管理向法治化过渡,才能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4)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作为管理目标

水利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水利事业单位主要是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是一个公益性强的部门。另外,水利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实现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只有水利事业单位不断拓宽财务管理工作的广度和质量,才能实现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的。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意义

精细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是创建绩效政府的必然性要求。开展精细化管理是我国水利事业单位为了更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所采用的必要手段,实现精细化管理对水利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能够更好地提升水利事业单位的账务透明度,明确显示水利事业单位中每项资金的用途和去向,从而达到水利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化的目的。此外,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实现“三个转变”即财务管理理念由机关型到服务型的转变,财务管理领域由事后静态核算到全方位动态监控的转变,财务职能由传统记账核算到经营理财的转变,帮助水利事业单位相关会计人员树立正确全新的理念,帮助他们更快更有效的解决水利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从而提升单位会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精细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控制那些特别重要的业务活动,这样极大地填补了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地不足,奠定了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优化管理环节,全面提升国有资产和资源的使用率,能够将我国那些稀缺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为我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

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我处”)的财务人员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以全新的理念参与管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处作为江苏省水利厅下属事业单位,从上到下都树立了精细化管理意识,凡事都从精细化角度出发。

(二)预算管理精细化

我处的维修养护经费是向财政厅申请的预算拨款,首先要实现预算管理精细化,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和调整等过程。

(1)合理精细编制单位预算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充分发挥预算执行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根据省水利厅制定的《江苏省水利厅预算执行进度考核办法(试行)》,我处成立了预算执行考核领导小组。每年下半年制订明年的工程维修养护项目计划和编制预算,各单位根据汛后检查结果,严格按照省级维修养护费用支出范围管理要求,编制维修养护项目,力求方案科学合理、工程量准确,并按照防汛岁修和维修养护两大类在11月上报处工管科。

(2)以预算文本为依据,推动预算执行的精细化

维修养护经费由省财政专项安排;管理处统一牵头、各责任单位按照审批的实施方案具体组织实施;财务实行报账制管理。维修养护经费实施遵循确保重点、统筹规划、绩效考核、变更报批、深化改革等原则。

维修养护经费实行报账制,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确保专款专用。维修经费实行项目负责制,确保项目责任明确。每个维修项目必须明确项目负责人、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工程资料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对所实施的维修经费负总责;现场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日常工作;工程资料负责人负责项目资料的搜集、整理、归档以及经费的报账工作,独立核算单位的经费报账工作可由财务人员协助完成。

维修养护经费采用专项核算制,该制度能够独立反映出该项目的收支状况。同时各个单位严格按照规定走经费的报支程度和手续,这种措施能更好地提升维修养护合同的审查和管理工作,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维修养护费用的支出。各工程单位应加强维修养护经费的财务管理,并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财务纪律进行经费管理,杜绝弄虚作假、虚列支出的情况发生。

维修养护经费实行完工验收制。省级维修养护项目年度实施完成后,各工程单位应及时与财务科核对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做好资料的整理、归集工作,工管科要能够及时带头,开展验收工作。

(3)强化数据分析比较

单位预算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流程,厉行节约,科学管理,先有收入,后有支出,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要结合部门计划和业务实际需要,科学、规范地执行政策,对各站区、各闸坝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4)维修养护经费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维修养护经费一经审批下达,不得进行项目调整。执行中确需调整的,必须按原审批程序逐级报批。实施完毕确有经费结余的应及时报告,经处研究后调整并在规定时间内逐级报批后继续实施。不经批准不得擅自挪作他用。

(三)进行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深化,开展支出精细化管理

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我处已经在不断完善内部的成本考核和控制制度,实现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以及我处各项工作的有机集合,真正实现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另外就是成本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我处内部机制体制创新手段之一。强化我处成本核算,一方能够更好满足新形势下财政管理的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资金,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我处的绩效管理,完善我处工作。

(四)强化财务人员、岗位和制度管理

(1)财务人员精细化

人作为最有活力的管理主体,财务管理的主体还主要是单位领导在内的相关财务人员,目前我处对财会人员开展了定期轮岗的制度,并且每年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税务知识培训,一次继续教育培训,一次会计理论考试,采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危机意识,调动财务人员的能动性,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员。

(2)岗位设置精细化

我处根据精细化管理要求,对包括总账、出纳、固定资产、材料和档案在内的各个岗位进行了定岗定职,并量化考核。

(3)制度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