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6 16:07: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的信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市场中,信用无处不在。据统计,在欧美国家中,企业间的信用支付已占到整个交易的80%以上,而纯粹的现金交易已越来越少。即使在个人支付活动中,信用支付方式也已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扩大,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不确定性,这就是信用风险。信用总是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它是以信赖为基础的流动资产的投资、融资行为。然而,如果企业只是想利用信用达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视全局、长远利益,那么企业经营的风险是无法估计的,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这一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发展和市场经济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无法有效运转,甚至面临经营危机,濒临破产倒闭。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行业已经进入买方市场时期,供大于求已成为各行业的常态,为了打开市场,为自己创造更有利的竞争环境,许多企业采取了赊销这种方式。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这个水平和西方发达国家差不多,但效果却大相径庭。
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顽症。据专业机构统计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占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国,这一比率高达60%以上。
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将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表一是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及超过信用期对追账成功率的影响的统计:
表一:账龄与追账成功率关系
账龄 信用期内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1—30天 30—60天 60—90天 90—180天 180—360天 超360天
追账成功 93
73
69
63
60
56
50
率(%)
表中数据反映了这样一种趋势,即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据此判断,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合资企业在我国成立,与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相比,这些外资和合资企业更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信用管理更为重视。从应收账款来看,外资企业(包括合资企业)的应收款平均天数为100天左右,而国有企业则为220天以上;从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情况看,只有大约2%的国有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而在外资企业,这个比例在10%以上。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的好坏,据调查,信用管理较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实际达到8%以上。
应收账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现状,表面上看是不良的市场环境和客户信用状况所致,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信用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非常现实的问题和比较突出的矛盾,企业缺乏信用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国内企业急需补上信用管理这一课,才能迎接人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不同的行业以及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原因,但归纳起来,可从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和企业信用管理自身出发进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方式的影响
企业经营环境对企业信用管理的影响是造成目前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特点,对信用管理的要求不尽相同,但是总的来说,企业经营环境对信用管理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因素:
(1)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往往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客户,而优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种普遍运用的策略。
(2)重市场、轻管理。一些企业领导只注重销售业绩,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对营运资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由于任期责任考核等原因,特别是有关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一些企业主要领导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
(4)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5)客户的有意欺诈行为。客户伪造资信资料,企业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够。
另外,还有企业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不合要求,收账能力不足,收账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自身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户的信用在主观的决策控制下运作,缺乏有效的信用决策系统,没有统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授信制度和应收账款管理制度。
(2)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信用的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的客户信息往往被销售人员据为己有,并作为与企业讨价还价的资本。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缺乏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
(3)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许多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的全部职责。
(4)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许多企业没有将收账的责任落实到销售人员,或销售人员没有得到收账技能培训。
三、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对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所作的,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2、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并通过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3、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业目标等来设计适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然而,无论企业组织结构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业的财会部门、销售部门和供应部门有关。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质量存在,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关键词:企业 信用 失信
当前我国信用危机的出现已经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企业间的商业信用危机尤为突出,并对我国的整个社会信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企业作为信用主体本身也在饱尝着信用风险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因此,如何对企业进行信用管理,防范和避免商业信用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企业失信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1、我国企业失信的主要表现
1)商品信用缺失
商品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对消费者的各种欺诈和欺骗行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长期以来。片面追求利润,采用质次价廉的原材料,不惜偷工减料降低成本,大肆制假贩假,浪费大量资源生产不合格的假冒伪劣产品,以各种非法手段抢占市场,坑害消费者利益。
2)金融信用缺失
金融信用缺失突出表现在企业拖欠银行贷款,逃废债严重,上市公司做假账,虚报利润,骗取股民的钱。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纵容一些企业借转制之名逃废银行债务。有关部门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新增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认为:在新增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中,企业信用原因、银行贷款因素和国家政策影响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6%、30%和21%,其中企业信用下降是新增不良贷款问题的主因。
3)社会信用缺失
社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企业偷税、漏税、走私、骗取出口退税等违法方面。近几年来,企业偷税、骗税、逃税的现象相当严重,违纪大户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违纪面越来越广,涉税违纪案越来越多,违纪金额越来越大。有些企业以瞒报、少报、虚报等手段骗取货物进出口,骗取退税。
2、我国企业失信的原因
1)企业产权制度不健全
企业产权制度不清晰、不合理是导致我国企业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制度性原因。我国企业产权的实际情况是:国有企业产权不清,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无明确责任者和监督者。所以,国有企业容易滋生不讲信用的行为,“欠债不还有理,欠债不还有利”,自然会成为国有企业的理性预期。
2)市场经济法制不健全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需要法律和制度来保障。目前,从总体上看,法律在对信用经济还没有发挥其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具体操作层面出现了“法律失信”现象。首先,制度的漏洞和法律的“盲区”是导致企业失信行为得不到惩治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票据法》、《公司法》、《担保法》、《合同法》等对债务人履行义务的约束不完善且不具强制性。再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法律尊严得不到体现,失信现象得以蔓延的重要原因。受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的干扰,在司法上存在随意性和不公正性,存在有意偏袒债务人利益、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倾向。在执法上,真正裁决执行的很少,造成债权人“赢了官司赔了钱”,而且要支付相当高的诉讼费。法律不能保证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实际上等于纵容更多的违法失信行为。
3)利润的驱动与失衡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特别是市场经济理论的申张和利益原则的确认,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和个人收入最大化急剧上升为社会追求的目标。于是一些企业利用经济和社会转型期体制、政策、法规和道德建设上的暂时性缺陷和错位,违反市场经济中“法制”和“信用”两个最基本的原则,不合理又不合法地追求致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滋生出形形的经济犯,罪现象。从社会层面看,社会上普遍存在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怕吃亏心理也是造成信用缺失的重要诱因。对失信者鞭挞抨击批评的少,无法发挥道德舆论对失信现象和失信行为的外部道德制约力。对诚信者、守信行为缺乏社会保护机制和褒扬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正不压邪,守信不能胜于失信的社会现实的原因。
二、基于过程的企业失信管理
1、合理确定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当企业给予客户信用时,对客户资信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预期的应收账款回收天数DSO和坏帐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因为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到对客户信用申请的审批,所以根据本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和当时的市场环境。确定适宜的信用标准也是企业制定信用管理政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不难看出,信用标准同时涉及到收入和成本两个方面的问题,因此又是一个求极值的问题。企业应该制定一个合乎自己情况的科学的信用标准,确定信用标准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分析情况、市场战略、库存水平、其它历史经验等。一个企业的信用标准应该是在对收入和成本认真权衡的基础上慎重确定的。过严或过松的信用标准都不是明智之举,
2、确立授信决策方法
授信决策方法是确定信用标准、信用限额、信用期限以及现金折扣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可以为企业所使用的授信决策方法可能有很多,但是基本都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我们认为。最为合理的授信决策方法应该是在综合分析客户资信能力和信用风险大小的基础上做出的决定。基本方法如下:(1)信用标准决策。信用标准是决定是否予以信用销售的最基本准则,常规方法是利用回款概率的大小和收款成本来计算确定。(2)信用期限决策。在实际工作中,信用期限的确定,应该在参照行业惯例的基础上,通过数学方法确定,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为信用期限的决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实际上,信用期限的给予与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是正相关的,经验告诉我们,信用期限越长,应收账款的回收天数越长。(3)销售折扣决策。合理的折扣政策应该是经过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认真测算。综合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损失和收益合理权衡的基础上确定现金折扣方案。
3、信用风险的中期监控
中期监控的重要任务是关注企业危险信号,在正常账期,尤其是非正常账期,一定要密切关注对方的变化,尤其要关注下面的一些信号:(1)管理方面的危险信号。如频繁的管理层变动;拒绝提供能够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资料:难以接触到管理层:经营者到期更换等。(2)财务方面的危险信号。如供应商的催账力度增加、应诉次数增多:不能够提日,J.付款以销售优惠折扣;开户银行频繁变动:销售额连续下降:利息支付达到极限水平;自有资本减少等等。(3)企业运作方面的危险信号。如:设备买卖、频繁的资产处理:无正当理由退货:购买习惯发生重大变化:过度的快速扩张。
4、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管理
摘 要 中小企业是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财务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缺失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财务信用 信用缺失 管理措施
一、财务信用的概念及意义
(一)概念
所谓的财务信用,是指在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交易中的受信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授信方的财务、商品和服务的能力。
(二)财务信用的意义
第一,财务信用是一种商业资源,是有价的,好的财务信用还可以帮助企业创造价值。受信方获得财务,购买商品或服务,做出承诺,然后在欠债的状况下获得财务、商品或服务,以维持自身企业的正常运转。受信方通过赊账这一途径,抢占市场,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财务信用可以大大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对称会增大商业交易的风险。财务信用既是对交易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也有助于企业规避交易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企业在采取“赊销”手段,拓展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前,我国企业的财务信用缺失现象严重,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很大程度的信用危机,这不仅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更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问题主要存在于企业运行中的三个阶段:筹资阶段、投资阶段、资金运营阶段。虽然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财务信用的重要性,并开始采取有力措施管理财务信用,但中小企业在财务信用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仍需解决的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财务信用管理意识薄弱,信用评价等级低。中小企业管理者往往对财务风险的警惕性不高,缺少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的经验。且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管理者“家长制”,在投资或融资的决策过程中,不是依靠科学的财务分析,而是依靠“家长”的个人经验,投资或融资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存在或多或少的资金管理问题,影响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难以通过银行的贷款门槛,赊销更是导致企业经营资金被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不足,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2)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我国已经颁布了《合同法》、《票据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一些与财务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都要求中小企业诚实经营,加强财务信用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在财务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还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缺乏有效的惩罚机制。不健全的法律法规导致部分企业钻法律漏洞,法律制度的约束性较差。另一方面,针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监管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企业信用记录系统、监管机制和征信组织。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只要未达到刑事犯罪的程度,就不会被惩罚。企业信用记录系统的缺乏,使得中小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存在滞后性,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和防范只能依靠已经暴露的危机来进行识别,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3)企业财务制度及信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往往存在组织建设不健全,人员配备混乱的现象,这不仅使职能部门的职权得不到完全的发挥,也起不到相互监督的作用。缺乏相互监督的企业内部容易出现财务信用管理缺失的问题。中小企业受自身规模和人才引进的影响,企业往往缺乏专业的财务信用管理人才,财务人员对信用管理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财务账目混乱或缺失,这大大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缺乏完整有效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在企业方面,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内部的信用管理部门,对企业的信用管理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如此,从企业自身来说,难以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加了利用企业财务信用创造价值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在客户信用资料等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企业对信用差的客户也盲目赊销,产生呆账或坏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4)欺诈、违约及拖欠款现象严重。好的财务信用不仅能是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企业扩大销售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当前,部分中小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不顾客户的财务信用等级签订合同,盲目赊销,导致欺诈、违约事件频繁发生,企业不能如期收回欠款,而追回欠款的难度又非常之大,企业的呆账或坏账就越积越多,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现金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5)对客户信息不能全面、客观的掌握。由于中小企业运营成本低,利润薄,所以企业大多不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客户信息进行全面的了解、记录和评价。企业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增加了商业风险,影响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信用管理的途径
(一)建立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
市场经济需要一套严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会带来良好的市场交易信用。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管理,首先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在这一过程中,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强对全社会的诚信观念的宣传,树立诚信模范,增强全社会的诚信道德观念;(2)建立有效的信用担保机制和信用中介机构;(3)赏罚分明,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两方面,对失信行为,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惩罚机制,对诚实守信的企业给予奖励。
(二)完善与财务信用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现行的与财务信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能满足财务信用管理的需要。这就需要国家加强立法,建设一套全面的、系统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经济活动和交易行为,并对钻法律漏洞的企业进行惩罚,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市场经济环境。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信用管理
单单依靠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尚不足以健全中小企业的财务信用管理。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要从内部加强对财务信用的控制,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会计队伍的建设,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及工作流程,形成一个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的运作氛围,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最终实现企业的目标――盈利。
(1)加强企业上下的信用管理意识。意识决定行动。从企业的管理者到基层员工,都要不断强化信用管理意识,明确财务信用对企业运营和发展的重要性。
(2)重视会计部门的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中小企业往往缺乏高素质的财务人员,会计部门在人员配备上也比较混乱,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对财务制度的严谨性和严肃性认识不足。中小企业要加强对会计队伍的建设工作,吸引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来企业就业,注重财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继续教育。从而提高企业上下全体员工对财务信用管理的认识。
(3)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中小企业管理模式陈腐落后,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离,投资者与经营者适当分离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4)规范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和工作流程。设置专门的财务信用管理部门,聘用专人进行管理,制定全面、合理的信用管理程序,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督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合理规避,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5)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中小企业应对客户的背景、品质、资本、担保能力、既往交易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对其信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估,有利于企业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的划分,有利于企业规避可能发生的商业风险。
四、总结
中小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用缺失、财务管理尚需改进、融资困难、企业管理漏洞百出等问题。中小企业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加强对企业财务信用的管理,确保企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改玲.对中小企业加强财务信用管理的探讨.经济问题.2005(08).
[2]姜玮.构建合理的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商业现代化.2012(26).
[3]张桂梅.浅谈企业加强财务会计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经营管理者.2012(19).
[4]邓奕斌.我国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及管理探析.企业技术开发.2013(04).
关键词:企业信用管理;工商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市场经济下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以信用的竞争为主,只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加强对诚信问题的重视,才能够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可见,诚信的主要支撑力就是信用。现如今,我国的各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更要将诚信放置到首位。这是不断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另外,工商管理工作应该采用相对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不断对社会资源进行优化,诚信管理的高效性也是促进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重要因素。
1、工商管理机构在企业信用监督方面的作用
“经济户口”工作的开展,方便了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信誉状况进行监督,对于工商部门这是实现自己的职能的一种重要手段,通常来说经济户口是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进行日常监督的凭据以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再科学划分的资料档案,这是我国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信息管理的载体。经济户口的实质是由工商部门掌握各个企业信息的资料,经济户口当中记录着工商部门对企业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记录与在监管过程发放的各种各样文件,这当中包含了企业在注册申请时上交的注册材料、审核材料、年度报表、违规违章记录、商标注册信息以及信用评选资料等等。户口经济是随着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而进行企业信息的完善了,这方便了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的有效监管,这在工商管理之中,极具权威性,并且具有高度精准性,工商管理部门可以经由经济户口,进行企业信息的全面掌握,从而有效控制企业的失信行为。
2、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1)缺少法律的约束力。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设中可以看出,信用管理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但是每一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法可以,这样才能够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从现如今我国企业的发展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的应用还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很多不足依旧存在,要想建立相对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明显缺少法律的规定和约束。
(2)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程度不够。从这一点上看,几乎是很多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进行信用体系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之间沟通障碍的影响,使得信息无法得到直接的交流。长此以往,工商管理工作的协调程度就会明显降低,甚至出现严重的矛盾性。
(3)管理体系不明确。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评价机制以及管理机制就不够完善,信用管理模式的建立只是流于形式,在实际的实施中并没有起到应用的作用。因此,工商管理工作的实践性明显不够,而且参考标准也缺少统一性。
(4)信息化程度明显不够。现如今,信息社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的信息管理工作都会实现信息化。但是我国的一些企业在信用管理体制建立的过程中,信息化程度明显不够,因此难度较大。要想实现全面的信息化还需要一定时间。
3、工商管理工作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发挥的作用
工商管理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前面详细地评价,然后根据企业的特点来开设各种不同类型的管理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信用程度较高的企业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还需要对失信的企业进行惩罚。在实现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整体互动的模式来进行,对企业部门的职能进行整合,将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全程监管,提升执法力度。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相关的工商监管工作已经制定,在实施的过程中工商管理部门应该将法律放置到首位,做到有法可依。用法律的手段来对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全面的监督和管理。
(2)工商管理工作的行为主体是工商总局,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工作发展趋势。一般来说,对于企业信用体系的分类上看,可以按照字母顺序来进行划分,从信誉度较强的企业一直到信誉度较差的企业。对于一些信誉度达不到标准的企业来说,工商管理部门应该果断地撤销营业执照,强制信誉低的企业市场。
(3)强化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工商管理部门在监督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的制度为标准。尽量争取地方政府的帮助,然后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程序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信用评价以及披露等。比如我国有些地区的工商分局就会积极主动地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和协商,争取在自身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的工作上取得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同时成立政府分管领导挂帅,集合其他的部门相关领导,分配好每一个部门和单位的具体工作责任,对信息内容、申报途径等进行详细阐述,争取从制度的方面加强,强化制度管制的约束力,使其在构建发展信用管理目标上发挥重要作用。
(4)制定统一的信息数据规划标准
企业必须在征集信息和数据等方面的工作上具备指导权,坚守效能、统一的规划发展原则,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信用管理中经济户口等基础作用,使得企业在信息建设中具备发展先机。企业对于信息资料的收集是为了在运营中充分运用,因此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效能:
首先是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信用意识,其次是强化企业在行政监管工作上的工作效能,最后是要通过社会服务来达到社会上对信用的需求。工商部门则需要对其信用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化的完善和升级,积极开展信用的评价活动,对企业自身经营上的信用等级加以了解,同时充分利用社会的监督作用,公示企业的信用和原则,对表现优秀者予以鼓励,对不良信用者予以打击,使行政监管的能力得到巩固。
此外,还要不断开拓企业在数据资料方面的查询能力,以社会服务的参照系数为准,在监督环境下诚信经营。可以说工商的信用管理所掌握和控制的信息资料越多,那么对管理过程的开展就越有效。
4、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发挥重要作用的社会背景下,企业的信用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有关工商企业管理的要求,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建立健全适合自身发展的信用管理制度,在建立过程中不断吸取经验和教训,加以完善,使信用体系发挥最大的功效,对社会、对企业、对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本文提出的观点,以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敏.试析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过程的工商管理运用[J].现代商业,2013,11(23):46.
[2]王旭.浅谈工商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J].知识经济,2012,11(09):24-25.
[3]任瑞全.工商企业管理与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浅析[J].前沿,2012,8(09):42.
一、企业信用管理的含义及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是经济运行的基础,有着关键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信用的地位越来越高。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信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有广义和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所谓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获得他人的信用或者授予他人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能够完善企业在赊销等各项经营活动中的信用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从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所谓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化管理活动,它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信用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大销售规模,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研究企业信用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信用管理工作有着重大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一)企业信用管理是市场经济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买卖双方各自的经济利益实现,因为它与传统的销售途径相比,买卖之间增加了新的环节,使得企业面临着应收账款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加强信用管理工作,建立一种由企业管理、营销、信用等部门共同完成的合作活动,估测客户发生呆账、坏账等信用风险的可能性,帮助企业抓住机会,妥善保存一切有关客户的细节信息,有助于出口企业评估和避免国家风险;
(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买方市场促进了信用销售方式的日益盛行,这就使得企业面临着信用管理问题。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尽完善,对于信用管理方式的研究还不够成熟,起步时间较晚,主要处于初级阶段的赊销经营模式。因此,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较低;
(三)我国企业的信用销售条件还不够成熟,在国际贸易的交易中仍然使用成本高、手续繁杂的信用证方式,这大大降低了我国企业与国际企业进行交易与竞争的优势,还使得我国很多企业无法适应国际市场惯例,从而影响了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二、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很多行业已经是买方市场,为了寻求更多的市场份额,很多企业都采取了赊销方式来打开销路。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并不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使得企业间的交易呈现出信用失控的问题,有时甚至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拖欠债务严重或逃避债务;企业之间任意变更或撕毁合同;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不够高。比如说,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很难得到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用信息沟通也不够顺畅,使得庞大的信息资源无法实现有效整合与共享。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企业由于信用管理水平不高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占到了我国全年财政收入的40%左右,各种由于信用缺失而引发的经济纠纷和债务案件层出不穷。这些不良后果导致的原因就在于:
(一)管理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我国很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都是较为落后的,它们盲目地追求销售业绩,不顾投入高和回报低的现实状况,面对日益普及的买方市场和赊销方式,仍然乐此不疲,从而导致了实际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应收账款不断攀升,呆账坏账潜在增加,使得利润大大下降。这主要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偏差,无法统一一个明确的经营管理目标,使得管理目标摇摆不定,从而最终影响了利润;
(二)管理职能部门不够专业。我国企业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由销售部和财务部两个部门承担。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这两个部门职责区分不够清晰,工作效率低下,有时还会出现管理真空。这主要是由于这两个部门的管理目标和对市场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无法高效地完成企业信用管理工作;
(三)管理的重点有待转移。当前,我国很多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重点仍然放在事后弥补方面,主要是对应收账款的追账,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追账机构,配备了专门的追账人员,但往往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企业把信用管理的重点放在了事后,而忽视了对于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管理工作,从而使得应收账款的数量无法有效控制,还增加了正常管理的成本,得不偿失;
(四)管理方法有些滞后。当前,我国企业的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基本上没有采用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从而使得信用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无法适应当代交易的需求,无法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预测与评估,往往依靠主观判断进行管理决策,有失科学性。在销售业务管理上,过于侧重于销售业绩,忽略了对于信用额度的控制,从而最终造成大量的坏账呆账存在。
三、基于经营性风险防范的企业全程信用管理提升措施分析
为了有效防范经营性风险,企业应该做好全程信用管理工作,改变原来的信用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环境,主要是针对赊销方式的日益盛行,我们要尽快解决当前企业进行强制信用方式下的经营管理问题,比如说销售人员盲目赊销,企业遭遇巨大的市场信用风险损失;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前清后欠现象十分严重;应收账款回收期过长,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被动赊销,赊销的合理回报率没有保证等。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基于经营性风险防范来提升企业全程信用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一)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我们应该在企业的全程信用管理模式中,建立健全科学的信用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这是明确企业信用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目标的基本条件之一。我们要在企业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方面进行改革,以使其能够尽快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和信用管理要求。企业最高管理决策层应该强化对于信用决策业务的领导和控制,让信用管理部门职能清晰,经常协调和沟通部门之间的管理目标和职责,并对信用管理职能进行独立性的专业分工。这样,企业在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的领导之下,可以有效协调各种管理目标,重新合理分工各种职责,并使得专业的追账机构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工作;
(二)改进企业的销售模式,协调各种业务流程。当前,我国企业为了做好全程信用管理工作,应该更加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流程设计工作,改进销售与回款的业务流程,这是因为销售/回款业务流程是企业关键性的业务流程之一,对于企业全程信用管理工作来说,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这项较为复杂的流程,企业应该将其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能够为企业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空间。这就需要企业改进一些基本项目,比如说客户开发与信息搜集业务流程;客户信用评级业务流程等,从而把信用风险降低到最小化;
(三)建立健全全程信用管理制度。由于当前一些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才导致了这些企业缺乏科学的制度指导。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建立一套系统化的信用管理制度,并按照过程控制和系统分析的原理来进行全程信用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这就是说企业应该做好事前控制―客户资信管理制度,事中控制―赊销业务管理制度,事后控制―应收账款监控制度。就事前控制来说,企业应该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工作,因为他们是企业风险的最大来源。事中控制主要是针对一些企业的销售部门缺乏规范和控制而导致的销售管理方面的风险,主要是要做好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的控制。事后控制主要是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企业应该建立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管理制度,以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
1.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就是资金,如果一个企业具有充足的资金则可以表明该公司的实力非常的强大。但是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的,在企业遭遇重大挫折或者是转型的过程中,较好的信用度可以帮助企业贷款提供便利,这对于缓解企业的发展危机是十分有利的。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信用也是需要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因而在企业的内部需要养成较好的工作氛围,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便于企业降低风险
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风险问题是经常存在的,部分客户的拖帐问题也是非常棘手的,如果同时出现几个或者是多个类似的事件发生,那么会对于企业的资金链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则可以很好的降低上述问题的出现几率,健全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企业的健康有序与否,与这样的企业合作则会非常的融洽,不会出现上述的不利现象,同样对于企业的发展与内部控制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
3.有利于企业的成本控制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进行客户的删选,从而降低其运营中的成本。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信息都会充斥在各个版面上,这对于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在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下可以快速的核实其信息的真伪,为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涉及到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并且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才能实现,但是在具体构建的过程中,如果沟通不及时则会严重的降低其实际的效率,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相关的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也是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的重大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也是长期存在的,在缺乏约束性的信用制度约束下,无法有效的实现其体系的构建。再加上企业自身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部门无法依据各明确标准来参与到信用管理中来,因而制约了其发展。在具体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中,信息化的程度较为滞后,因而无法及时的进行相关信息的更新,这对于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也是有较大局限性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的加以改进。
三、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中工商管理的运用
工商管理相较于其他的管理而言是有其特殊性的,并且在具体的应用中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可以帮助企业科学的进行决策的制定与规范化的管理,从而确保其健康有序的发展。在实践中人们发现,工商管理也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并且对于该体系的形成与管理也是十分有利的。
1.工商管理可以为企业信用体系的构建起到较强的监督作用,通过工商管理的监督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较为全面的信用档案,通过这些档案信息的分析与处理,能够便于工商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与监督职能的实现。在其管理的过程中会定期的进行信息的更新,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极大的约束和促进企业文明经营活动的开展,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较强的信息支持。
2.工商管理推动企业分类监督。 “所谓企业分类监管制度,指的是各级工商管理部门以其所掌握的经济户口为依托,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给予不同的管理方式,对是新企业进行处罚以及对守信企业进行奖励的这一种企业信用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实施能够对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能够整个工商管理行为,有针对性的监管不同企业行为,对那些表现良好的企业给予鼓励,对那些表现较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惩罚,同时通过这种行为,消费者也会了解大不同企业的信用状况,从而优化选择所需产品,侧面规范了市场行为,逼迫市场主体提高自身的信用程度,建立全面的信用管理体系。这种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了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所允许和保护的对象,国家对企业的发展政策也具有针对性的在调整,相对应信用良好的企业其政策优惠也比较多。工商管理通过这种奖励和惩罚的行为有效的推动了我国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
3.有效的工商管理可以很好的检验企业的正规与否,同时也是确保市场有序运转的必要前提。每年工商部门都要按照规定对于企业进行检验,并且帮助企业发现自身运营中的不足,这些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并且通过工商部门的检查可以及时的获取企业的信用信息,但是在不同的地区也其检验的方式也是各部相同的,并且逐渐朝着人性化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变革,这些对于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十分有利的。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剖析
(一)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进入到买方市场的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实际中强化了企业信用管理中的企业还是存在各种缺陷,信用缺失时常发生,突出表现在:(1)企业拖欠银行贷款,给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2)时常发生企业之间的拖欠,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商业伙伴之间任意变更、撕毁合同,造成整个信用市场混乱。(4)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欺诈、欺骗、坑害消费者的现象泛滥。(5)企业对外披露虚假信息,影响外界对其的信用评价。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存在问题成因剖析。造成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危机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外部信用环境的恶劣造成的,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我国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片面追求市场的占有率,忽略信用管理,没有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2)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及专业的信用管理人才及其匹配的信用管理制度。(3)缺乏资信评估资料,无法对客户及供应商的资信程度做出科学的评估。(4)没有适应的信用评价、信用分析、客户授信等决策程序及实施跟踪控制程序。(5)没有配套的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处理系统。
二、规范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观念。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中树立起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1)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法制体系,制定《信用信息披露法》、《公平信用机会法》、《公平信用结账法》等法律及“巴塞尔协议”实施条例,强化我国公民对信用的正确认识。(2)在全社会内建立起对所有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及信用资料公开制度,引导境内企业对信用管理树立正确的态度。(3)增强企业家的自身信用素养,增强企业家“信用管理制胜”的观念。(4)在企业内部加强对员工的信用管理培训,强调企业信用管理对增加有效销售、减少企业的坏账、使公司利润达到最大化有重要作用。
(二)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信用管理工作需要特定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完成,然而在建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时,要考虑企业以下实际情况:(1)根据企业的规模、业务量、操作人员的素质、部门预算、信用管理机构的技术水平及所处的行业确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的规模。(2)根据部门分工细密、集权与分权程度、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及部门内的监督控制需要设计信用管理部门的职位结构及岗位职责。(3)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一般设二到三级职能岗位,存在岗位重叠设置时,必须符合内部控制的原则。部门经理为信用管理部门的最高领导,直属企业最高领导部门,下设客户资信调查人员、客户档案管理人员、信用分析人员、款项跟踪催收人员、信用申请受理人员。(图1)
(三)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1)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各岗位要求的、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到信用管理部门任职。(2)针对本企业的实际业务情况,对新进的信用管理人员进行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3)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训。
(四)建立健全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完整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可以在内部控制的角度从根本上程序化信用管理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制约机制,主要包括:客户信用资料管理制度、信用决策管理制度、信用账款监控管理制度等。
(五)规范企业信用管理操作流程。企业信用管理是全过程的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信用决策、收款收账三个阶段。
1、规范资信调查阶段的操作。客户资信调查是整个信用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以后各环节的基础,在此阶段应实现以下目标内容:(1)明确要调查目标及范围,并对其进行客户分类,对不同的客户类型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2)调查客户信用之前,应该制定一个高效的客户信用调查计划。(3)取得的客户信用资料包括:客户的历史背景、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经营状况、投资情况、财务状况、企业的发展计划、付款记录、外部环境及担保措施等。(4)建立客户信用档案,以供客户信用评级的需要。(5)定期或在出现异常现象时对客户信用档案资料进行更新处理。
2、规范信用决策阶段的操作。信用管理部门应根据已获得的信用信息做好客户的信用分析、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定及客户信用等级等信用决策工作,因此信用决策阶段是信用管理的主要阶段。(1)根据本企业的经营、财务情况,决定授给企业整个客户群的总信用额度。(2)根据客户档案的资信材料,核算其指标体系、分析其经营、财务状况,设定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运用与企业相适应的评价模型(比如:Z值模型等)及其他信用评价技术确定客户的信用等级,并定期进行等级考核。(3)充分考虑本企业的总信用额度、客户的重要性及客户的信用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客户的信用期限、信用额度或销售额信用比率。(4)根据本企业财务状况及财务预算,在确定客户信用额的基础上,制定单笔应收账款的信用政策及现金折扣政策。(5)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额及信用期限必须按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规定的授信程序进行批准审核。
3、规范收款催账阶段的操作。信用产生后,信用账款日常管理及款项的追收就成了信用管理相关部门的重点。(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规范应收账款的管理流程。(2)对未到期应收账款与逾期应收账款分别采取不同的收款方式。(3)确保企业应收账款的总量水平,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对单笔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管理。(4)严格监督客户账款发生的进度,实施应收账款的跟踪管理,重视未到期款项的监控工作,减少发生账款逾期的可能性,防患于未然。(5)对于逾期未还的款项,监督其支付进度,并分析其未付原因,加强追讨。(6)进行信息反馈,重新确定该客户的信用等级及信用额度。
自1832年起,应英国议会的要求,英国的商业银行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本国商人的商品赊销活动,而且法定的银行信贷年利率不得超过5%。为了减少因赊销产生的信用风险,赊销货品的商人学会仔细挑选赊购货品的买主。但是,这种做法还远提不上是全面控制来自赊购客户的信用风险,也没有“科学管理方法”的特征。也就是说,企业信用管理方法并不是随赊销方式出现而诞生的。企业信用管理方法是随着征信行业的出现而逐渐形成的。征信服务最早出现在英国。
1810年,世界第一家征信机构在英国首都伦敦成立,机构名称为Perry’sOriginalBankruptandInsolventRegistryOfficeinLondon,它提供企业征信服务。英国早期出现的征信机构还有Stubbs&Company(1836)和Estell&Company(186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企业征信机构———美国邓白氏公司始建于1847年。分期付款式的赊销方法最早出现在1850年前后,美国的一家缝纫机制造厂率先使用此方法推销“蜜蜂牌”缝纫机,采用的是零售信用方式。美国的珠宝行业是最早向消费者提供信用消费服务的。1878年,美国第一家专门提供消费信贷的金融机构成立,为购买珠宝的消费者提供现金信用。
1906年,美国的联合信用局(ACB,后于20世纪90年代更名为CDIA即ConsumerDataIndustryAsso-ciation)在纽约成立,该组织把分布于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征信机构联合起来,提供的征信业务覆盖了全美国。若对企业信用管理方法进行技术上的细分,它可以被分为4大类,分别是:(1)企业信用管理,即防范、控制和转移来自企事业法人客户和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2)消费者信用管理,即控制和转移自然人类客户的信用风险;(3)金融机构信用管理,即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控制信贷和信用工具投放信用风险的方法,以满足每一版《巴塞尔协议》的要求;(4)企业信用制度,即在企业信用管理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增加建立企业守信制度。
二、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断代
关于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形成,迄今未发现有西方的相关研究。有证据显示,最早的信用管理教材是在美国问世的。早在1924年,为了解决“人们进入信用领域而没有准备”的问题,时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的西奥多尔•贝克曼出版了《信用和追账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部大学教材,是作者在调研了征信机构服务的基础上编写的。另一种说法是,企业信用管理方法是由征信机构研发出来的。例如,早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邓白氏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向其员工和客户提供一门名为《财务和信用管理(CreditandFinancialAnalysis)》的函授课程。这门函授课程销售了60余年,一直受到欧洲信用管理专家们的赞扬。因此,企业征信机构也有可能是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催生婆”。
早期的征信机构千方百计地向赊销商品的厂商提供征信产品和服务,例如了解赊购客户的声誉;取得赊购客户的背景资料;评估赊购客户的信用价值并推荐信用额度。比较赊销商品的厂商和放贷的商业银行,征信机构能用更宏观和独到的眼光找到信用风险的来源,发现和控制信用风险的经验更丰富,也非常有意愿与客户们分享其见识和经验。因此,征信机构更愿意系统地和有逻辑性地向赊销商品的厂商提供消弭信用风险的经验,开发出信用风险控制的理论和方法。以企业信用管理功能健全与否为断代标准,第一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应该形成于20世纪初期。西奥多尔•贝克曼教授出版的《信用和追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应该是标志性著作。该专著是世界上第一部企业信用管理的专著,它标志着企业信用管理的操作方法上升到理论层面。
第一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尚未有对企业信用管理全过程实施信用管理的提法,只是针对企业面临的赊销客户筛选和逾期应收账款处理这两个信用管理的薄弱点提出系统的解决方案。鉴于第一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是在征信机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它具有如下特点:(1)以尚不成熟的4C理论(1910年提出)为基础理论依据;(2)只强调客户信用档案管理和逾期应收账款管理两项基本功能;(3)提出了信用管理功能的实现须得到外部技术支持的理念,但限于征信和追账服务;(4)未采用量化分析方法;(5)经典著作未能从企业信用经理人的角度出发,而是站在征信机构服务的角度编写的;(6)特别重视客户财务数据分析。
在操作方法和设施方面,在那个年代,信用经理人使用普通办公家具,客户信用档案全部是纸质的,信用管理工作全部是手工操作的。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的罗伯特•科尔和朗•密施勒二位教授合著的《消费者和企业信用管理》一书应该是标志性著作。这也是一部大学教材,它的第一版于1960年问世。此外,美国全国信用管理协会(NACM)和美国邓白氏公司也在不断努力,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形成了流行至今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该理论具有如下特点:(1)以5C和5C1S理论作为理论基础;(2)形成企业信用管理的5项基本功能;(3)强调赊销风险控制的全程信用管理操作;(4)客户信用档案使用以普通版本企业征信报告为基础的成套信用信息;(5)大征信行业十多个分支提供外部技术支持;(6)追求量化指标的研发和使用,例如1956年FICO评分出现,1968年Z-Score方法出现;(7)赊销企业和征信机构均具有经济全球化意识和能力,征信机构支持跨国公司的信用风险控制,基本实现了全球无差异化的企业征信服务;(8)征信相关法律建立健全,信用标准逐步配套;(9)个别国家出现不太健全的信用经理人从业执照考试。自20世纪70年代起,发达国家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逐步实现了计算机化。由征信机构开发的信用管理专业软件也被大量使用。
我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从西方学习和引进企业信用管理方法的,而且直接引进的就是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我国第一部企业信用管理专著是由林钧跃和谢旭编写的《企业赊销和信用管理》,该书于1999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此后十年中,中国市场上先后出现了若干部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与方法方面的著作,它们无一例外地运用或诠释了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2005年9月,原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编制和印发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继而中国劳动技能鉴定中心聘请信用管理师专业委员会的十多名专家依据国家职业标准编写了一套四册的《信用管理师教程》。该套教材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称得上是第二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集大成之作。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旧中国在1932年就出现了征信机构———中国征信所,但从上海师范大学于2005年做过的一项对它的详细研究中,并没有发现该机构提出或引进了企业信用管理理论。
三、第三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及其特征
自21世纪开始以来,经济全球化造成市场环境的诸多变化,信用工具的设计和赊销方法的复杂性在增加,由此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产生了新型的信用风险。特别是自2007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社会对国家和企业的诚信度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环保的压力越来越大,国际社会对劳工的保护形成法律和标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必然(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ISO26000于2010年颁布)。企业的经营目标已经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转变为追求受道德约束的利润。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社会诚信道德意识的提升,反逼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升级换代,第三代企业信用管理呼之欲出。自2008年以来,经过前几年的探讨,第三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的雏形已经显现,它的特征包括:以“企业信用制度”取代“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适应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新市场规则规范;成套信用信息的完整和规范;增加征信产品和服务的新品种;提高量化指标的精度和研发新的量化分析方法;近20个国家信用标准颁布,信用管理工作标准化在推进;信用管理专业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企业可以要求信用经理人持证上岗;响应企业社会责任各项要求;企业应对政府的信用监管;信用管理外部服务增加等。在设施建设和工具研发方面,企业信用管理可以全面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拥有海量信用信息的数据仓库形成;成套的企业信用管理软件推广使用,包括在ERP系统中安装插件;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工具配套;便携式远程信用管理工具出现。
四、总结
论文摘要:我国的经济已经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以买方市场为主的竞争格局中,信用交易已成为企业获取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和经营方式。国内企业缺乏信用风险意识,盲目追求销售和市场份额的增长而无序放账造成企业间长期大量拖欠债务,因此在国家大力建立和完善信用体制的同时企业自身也应该加紧步伐发展内部信用管理。
1企业信用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广义的信用管理是指企业为获得他人提供的信用或授予他^、信用而进行的管理活动。狭义的信用管理是指对企业的授信活动和授信决策进行的科学管理,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本文探讨的企业信用管理主要是狭义的企业信用管理,也是传统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学的—垂耍分支。从企业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企业信用管理就是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做出评价,在风险与收益之间权衡,进行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帐款进行管理。
2我国信用管理现状
2.1企业信用制度不健全。国内外关于信用方面的相关法律文献有很多。如:国际上的~w’ro的基本原则》、《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服务贸易总协定》等;国内的《合同法》、饭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我国硎法也对诈骗犯罪行为处以刑罚和规定。
22企业信用意识淡薄。一方面由于法律法规不健全,企业问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使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水平低下,欺骗贸易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目标发生偏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信用管理。
2.3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企业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在风险控制和信用管理问题上职责划分不清,相当多的企业是由销售人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兼做信用管理工作,其根源在于这些企业没有设立—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缺少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没有专业人员从事信用管理工作。
2-4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信用管理包括资信调查、产品赊销、应收账款收付。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以上环节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资信调查的内容包括贸易对象的政治状况、资信情况、经营范围经营能力等。由于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企业不可能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些信息,势必增加贸易的风险。信用管理的方法不当、技术落后,使企业产品赊销没有得到有效地控制,赊销风险缺乏客的估计,造成我国多数企业面临严重的”债权’危,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迫切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和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范的问题表现的越来越突出,信用已成为当前品过剩时期最稀缺的资源。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交易总是伴着风险的发生,经营风险和交易风险随时威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4我国企业IFII用管理制度体系的构建
4.1树立正确的企业信用管理瑰念,企业领导必须对信用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是企业力口强信用管理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企业上下树立正确的信用管理观念,形成企业独特的信用文化,并将文化渗透到每一个员工。
姐建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并测i和落实权责对等的业务流程。目前国内大型内资企业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个别企业虽然采取了一些简单的信用控制措施一如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不予发货、对销售人员的考核不仅要看合同金额更要看收到的款项等。但是这些措施基本上都是由销售管理部门实施的。企业在信用销售上缺乏有效的控制环节~,而传统的信用交易之所以存在信用风险的隐患,就是因为缺乏控制环节。 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的控制环节应该由事前预防、过程管理和事后处列组成。事前预防包括搜集客户的信用信息和实时关注,对客户进行信用的评级,然后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将信用销售的审批权利和对应收帐款追讨责任归人到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员工,有利于实现权责对等,风险到人;事后处理握岁寸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的盛刹空,对逾期贝蜷歌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此外为了保证流程的落实,企>J立该设立完整的信用管理操作规范和业务说明,确保员工对了氰用制度的理解,把工作落到实处。信用管理部门是现代企业中一个举足轻重的职能部门。
4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强化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职位能力a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岗位要求的合格人员到信用管理岗位操作培训,使其能胜任本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b.制定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后续教育制度,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jlllo
4.4企业内部各部门角色定位。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的内外环境、经营规模及企伦目标等来i}i1适合自身发展的组织结构。
对于信用管理部门,DSO(应收帐款变现天数)几乎是衡量其工作效果的最重要指标。DSO表示每_ o收帐款的平均收回时间。应收帐款变现天数袱当年年末应收帐款余韧当年总销售量)*365,即DSO=s AR/SALE)*365。对于销售部门而言销售量是衡量其业绩的主要指标,且销售量越高越好;对于财务部来说年末应收帐款越低表明其业绩越好;对于信用部门而言DSO是考核其业绩的指标,目越低越好,DSO要下降必须减少应收帐款、增加销售量。
45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客户既是企业最大的财富来源,也是风险的最大来源,强化信用管理,企业必须首先做好客户的资信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是指以客户的信息资源和资信调查为核心的一套规范化管理叻,法,包括“企业内部信息开发制度”、“客户信息管理制度”、“资信调查制度”、“客户信用分级管理制度”等。客户资信管卫l堤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制度,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既可由企业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和专职人员完成,也可委托专门的征信机构完成。调查的内容包括:5以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客户与企业往来的记录;客户的规模、财务状况、前景、客户自身的信誉、融资能力、偿债能力等。
企业信用管理是伴随着企业赊销和信用风险的诞生而诞生,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我国内贸交易的赊销量极少,企业销售基本采用现汇形式,因此在中国企业中基本没有信用管理的概念。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和经济形势的快速变革,我国经济开始全面步入市场经济时代。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企业为规避风险,日渐认识并接受了信用意识,更普遍地采用信用方式和手段进行各种交易活动。信用活动的广泛开展,信用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的不断扩大,使整个经济活动日益信用化。但是,由于在近十几年中,我国一直在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注重国民经济增长,而忽视了企业信用建设,造成信用秩序较为混乱,失信行为屡见不鲜,法律制度无法配套,这些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运作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我国企业的信用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氛围,提高我国企业的对外形象。
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尚未全面认识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家信用状况调查表明,60%以上的企业老板表示跟人打交道要小心提防,有90%以上的企业都或多或少发生了合同纠纷。调查显示,虽然我国企业信用状况开始好转,但信用依然不足,尤其是拖欠款、违约和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较为严重。中国企业信用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第二,部分企业经营者信用意识淡泊,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体制不健全;第三,企业普遍追求短期行为;第四,恶性市场竞争,信用期限放宽;第五,部分企业经营者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改善中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对于提升中国企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抵御信用风险,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继续深化企业信用管理,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水平:
1、加快我国企业信用立法步伐,完善企业信用相关的法律制度。企业信用法律制度的法律价值,一方面在于证明、查验企业的资信情况:另一方面在于开发、利用企业的信用资源,并通过制度来规范企业的信用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发展效率的最大化,从而建立起优良、健康的企业信用发展外部环境,对企业自身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国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制定了《民法通则》、《公司法》、《合同法》、《担保法》、《企业破产法》、《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法规和行政管理规定,但这些法规和规定出台的目的与管理内容以及约束的问题并非专门针对信用,对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信用主体的信用行为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准则与约束体系。如,目前有很多小企业通过破产来逃弃债务,而又无从追究责任人的责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完善企业破产制度,强化破产人的责任。
加强失信惩罚的力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行为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当失信成本小于失信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时,它会选择失信。经济活动中发生的大量失信行为是为牟取暴利,而由失信付出的成本却很少。我们应建立企业信用奖惩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成本约束,将可大大改善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
2、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建立并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由于信用缺失将造成严重的后果,信用缺失增加了交易成本,降低了效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信用缺失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信用缺失有损我国形象,不利于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信用缺失危害金融机构,伤害银企互利关系;信用缺失危害客户,损害消费者利益。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不是企业内一个部门或几个人能够做到的,必须得到公司从领导层到基层员工各个层面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虽然全国已建立了许多官方的信用信息系统,但是,企业信用信息还不够全面,咨询系统尚不完善,税务、海关、工商、统计、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的大量企业资信资料未被利用,尤其是个人信用系统缺失。以信用为经营对象的资信公司十分缺乏,企业信用状况得不到真实评估,交易者要获取企业真实的信用资料十分困难。因此,如要完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必须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估体系。企业信用评估就是由合格的专业评级机构或部门受评估对象的委托,根据“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以评估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有关标准化规定为依据,采用规范化的程序和科学严谨的方法,对受评企业履行相应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及测定,对与评估事项有关的参数值进行横向比较和综合评价,并以简单、直观的符号表示其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或咨询行为。信用评估体系完善需规范发展企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3、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目前,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仍然很低,大多数企业都尚未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即使是那些建立了信用管理部门的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也很低,企业普遍没有建立起系统、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存在的信用管理缺陷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层重视不够;第二,企业信用管理的地位仍然低下;第三,没有优秀的信用管理人员;第四,企业信用管理职能单一;第五,没有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政策。为了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首要任务是建立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
为了强化企业信用管理,必须完善企业在赊销、赊购、投资、担保等各项经营活动中的信用管理流程和技术手段;保持应收和应付账款的最合理持有,保障应收账款及时足额回收,保障投资、担保等业务的安全性:通过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各种信用信息与数据,加以综合处理、判断,对客户的信用质量作出评价:权衡信用销售的风险与收益,制定恰当的信用决策,并对产生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其目的是对各种规模的企业,在力求达到销售最大化的同时,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
企业信用管理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措施,通过有效的企业信用管理,企业的坏账率、逾期账款率、现金流量、管理成本、利息成本、财务成本等都将得到很大的改善,企业的综合实力和获利能力将明显的提高。目前,各行业和各省市企业主管部门正在积极推广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建设,可以预期的未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将设立信用管理部门,制定规范的信用政策,企业信用管理也将愈发蓬勃开展,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将得到很大改善。
(作者单位:1、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
[关键词]企业信用 缺失 治理对策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企业信用缺失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应采用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各级领导,各个职能部门协作配合系统实施。具体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必须加强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和制度,通过国家宏观制度的完善为企业信用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要加大执法的力度,对那些恶意欺诈的行为严惩不贷。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应收账款中账龄超过1年的,其中65%属于有意欺诈,所以政府必须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以促进培育和维护良好的信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防止出现随意处理应收账款,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
二、明确认识信用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
企业领导必须将信用管理看成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并通过教育使员工认识到,增加有效销售、减少坏账损失、使公司利润最大化是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须由企业的主要领导倡导,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各部门成员具有统一的认识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础上。
三、正确地实施角色定位
企业内部与信用管理有关的职能部门各自正确的角色认同有助于统一认识,加强内部协作。由于各部门的职能不同、管理目标不同、人力资源的特长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这种认识差异可能会阻碍企业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业实施信用管理,必须使有关部门职能人员,具有正确的角色定位: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即使拥有世界上商业信誉最好的客户,如果销售部的销量不足以赢利,也是毫无价值的。因此,只允许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适应企业市场运行的需要,而只通过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销售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没有收到货款之前,销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销售,只有将全部货款安全收回,销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销售,销售人员必须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供应和采购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供应部门不只是企业花钱的部门,为了增加企业对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提升企业自己的信誉,取得供应商更优惠的信用政策,供应部门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场信息外,还必须具有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筛选的能力,参与信用管理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提高合同履行质量及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产品质量存在问题,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业还必须提高合同的履行质量,也就是说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五、设立专门信用管理部门
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一般以财务部门担当信用管理的主要角色,这已不能适应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的需要,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设立企业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是有效信用管理的必要途径。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根据统计,采取财务总监负责下的信用管理成功率是70%,而采取销售总监负责下的成功率则为30%.根据我们所处企业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企业可根据各自的经营方式,采取不同的信用管理组织形式,但是无论是采取财务还是销售导向的方式,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都必须有效地沟通配合,只有这样信用管理部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还应该及时将信用管理的职责落实到和信用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与岗位。
六、建立规范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看,对企业信用直接或间接的监督、管理机关有工商管理、技术监督、人民银行、公检法等部门,这些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拥有对企业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的职能和权力,拥有真实的信息来源,但缺陷在于这些部门对企业的相关行为和信息没有完整的记录和系统的整理,也没有对社会和运用的渠道,造成了信用信息的散失,信守诚信的企业无法得到表彰和益处,不守信用的企业却有空子可钻。因此必须建立和强化严密的信用管理体制,在各方面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采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系统性的资料,便于国家机关的监督管理、客户的查询运用。
七、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信用管理需要法律的支持、规范和保障,无论是政府对企业信用实施管理,还是中介机构和客户运用信用信息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因此应制定“企业信用管理法”或“社会信用信息法”等法律制度,为管理机关和征信机构开展企业信用采集、保存、评级、、运用提供法律依据,改变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缺乏法律基础的状况。严格执行有关法规,规范企业、个人、政府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对故意造成信息失真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规范资信公司,防止其提供不真实的评级;在建立信用体系的同时,同时注意保护企业的商业机密。
八、通过中介机构整理和信用信息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信用信息资源的积累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欧美等发达国家历经一百多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仅靠政府有关部门是不够的,也是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征信公司、评级公司等中介机构的作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和商业化的手段,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收集、处理分散在工商、银行、技术监督、税务、公检法等部门的企业信用记录,以经济发达城市为支点,逐步建立覆盖全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和网络化的征信数据库。信用中介机构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制作成信用信息产品,以方便、快捷的方式提供给政府部门、企业及个人客户,供查询和使用。
九、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
科学的信用评价标准是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信用信息包含企业的注册情况、年检、履行合同、被客户投诉、产品质量、融资信誉、纳税情况、涉诉案件、被政府表彰或被处罚情况等等,涉及企业的多个方面,信息数据纷繁复杂,如没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则难以直接运用信用资源。对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特定的企业评定出合理的信用等级,采取动态的方法,简明扼要的反映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方便客户的查询、判断,有利于社会对该企业的了解认识,使诚实守信的企业誉满天下,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客户;使信用低下的企业难以藏身,断绝财路。
十、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体系是形成良好信用环境的手段,而非目的,开发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优秀企业的快速成长,打击失信行为才是我们的目标。信用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资源,可从三个方面概括:一是信用作为一种资格和能力,是进入市场的入场券。二是信用构成无形的资本和财富,发挥商誉的品牌效应。三是信用是一种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可以共享的信息资讯,发挥社会的舆论监督作用。根据上述分析,运用信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建立快捷便利的信用信息传播渠道,使企业和消费者方便和低成本的获取信用信息,是运用信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使交易的主体及时、真实的了解到对方的信用状况,防范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资源的运用效率,通过建立征信公司或信用管理局作为信用信息传播的窗口,利用互连网等工具高效的查询使用。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诚信的企业必然会赢得市场。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立良好的信誉。因此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管理体系的构建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层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开展管理活动,将信用风险降到最低。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相关问题,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降低风险
0引言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在信用的基础上,企业可以申请向银行借贷,可以获得商品但不需要马上缴费。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无法预料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对企业的发展都会产生严重的制约。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信用成为市场最重要的取胜法宝之一。根据大量实践证明,符合实际需要的信用管理制度的建立非常重要,能够控制运营和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信用风险,保证企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1企业信用管理概述
企业信用的核心是企业。企业信用指的是企业和其他涉及利益的企业的信誉。企业的信用内容主要包括商业信用,资金信用等。企业高层要意识到信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必要的信用管理体系,形成企业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政策,对各部门业务活动进行调整,从而保证分险得到有效控制,也就是企业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控制客户的各项信用风险。信用管理和其他管理不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项目之一就是信用管理,企业应该对此加强重视。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调节信用管理的方式,将风险降到最低。例如对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采取科学信用管理手段可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企业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为运营目的。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信用管理要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需要全面系统性的策略完成信用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运行和交易过程中风险的降低。
2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上文已经分析到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渠道和手段建立信用管理体系,保证企业信用度和对客户信用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自身的优势。以下具体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1)加强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企业信用风险的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应该按照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抵押应收账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保证拖欠资金成本的下降。同时企业可以加强对良好金融机构资信条件的利用,可以采取应收账款让售的方式进行融资,这样就会使企业的风险下降。企业可以向保险公司转移无法预料的重大风险和损失。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产权滞缓转移,诉讼,仲裁和坏账损失税前扣除等方式,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基础上,将企业损失降到最小。此外,企业清收责任的明确是非常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员工实行的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对账回执制度,并落实好这一工作,将应收账款的管理力度加强,避免企业出现坏账等风险。
(2)通过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提升企业信用度。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是提升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制度指的是企业交易决策过程中需要执行的程序和信用审批方法。审批方法主要有“交易审批制度”“信用申请审查制度”“信用额度审批制度”等制度。这项制度的核心是严格审查客户赊销条件,并对信用额度进行控制。企业贸易往来中总会有一些新客户和信用度不高的客户。对于这些客户可以通过条件销售和担保赊销等策略,保证企业信用度的提升。
(3)政府要不断规范企业的信用管理体系。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信用质量。市场中信用垄断是不允许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将信用作为市场上的商品,通过法律,政策等宏观调控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管理,保证信用在市场上需求量的提升,从而保证信用在企业交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此外,政府可以建立数据范围,数据分类等技术标准。在加工,存储和报告等环节都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这些统一标准对数据的组合利用和统一检索平台的构建都是非常有利的。此外,这一标准的建立也能和国际化的管理体系保持一致。
(4)建立健全对客户资信的管理。客户资信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一种评估制度,属于对信用等级的科学评估。客户资信管理制度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即收集客户资料,并将这些信息整理成完整的档案,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信用管理人员在企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开展信用管理工作。管理过程要具有专业化和科学化的特点。企业与客户交易的过程既要有最大化的收益,而且要最低限度的控制信用风险。企业在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时,需要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评价。具体可以按照以下流程进行评价。第一,要做好评级准备工作。信用管理部门要对客户信息进行收集,并按照实际情况对评级工作进行布置。第二,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也是重要的工作环节。通过调查可以充分掌握业务开展,财务,竞争等情况。第三,需要对客户的信用级别情况进行评价。在这项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加工各项资料,并划分客户的信用级别。第四,级别的审核也是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规定权限审核信用评级结果。第五,加强对客户的监控和跟踪。信用管理人员需要保持对客户较高的关注度。一旦发现客户的情况发生变化,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信用级别的调整。第六,监督检查客户的情况。评级工作是信用监控委员会的重要环节,管理人员对评级业务开展情况和评级结果要及时检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建立信用管理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部门和组织机构是建立信息管理体系的重要条件。组织机构的建立可以充分发挥部门的作用。组织机构作用的发挥需要每一个工作环节责任人的落实到位。现阶段,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上的类型包括矩阵式,职能型,混合型等形式,企业高层对信用管理部门的设置持忽视态度。因此建立信用管理部门是非常必要的。企业高层在建立组织管理机构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开放性和对立性的原则,根据管理部门运作情况,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加强对各个组织结构的优化,加强与其他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作,保证信用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行。
(6)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企业信用管理的主体就是管理人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决定着企业信用的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企业这方面的管理人才比较欠缺。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加强重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等方式宣传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淘汰一些过时的管理理念和基础知识,不断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体系。此外,在讲座和视频宣传中,要渗透信用管理工作的职业道德,在真正开展工作时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3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信用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催生出来的管理内容。企业要发展和壮大,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要不断探索,寻求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科学措施。文章首先概述企业信用管理,再从“企业信用风险的管控,内部授信审批制度的建立、政府对信用管理体系的规范、客户资信管理的健全,信用管理机构的建立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探析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作者:叶冠乔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强,杨茂江,刘探.基于统一信任的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0(8):38-34.
[2]李萍.B2B交易中的企业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3]宁玮,耿旭,程威,等.网络环境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3(2):228.
[4]刘莹,浅议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完善对策和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3(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