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17 09:40: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美术培训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我国学校儿童美术教育与校外美术教育共存之现状
美术课程是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理念都已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绘画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学校美术教育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首先学校美术教育对于尖端美术人才的培养欠缺相关的机制;其次学校儿童美术教育固定的教学内容往往限制了教师的教学,而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却能弥补以上缺陷。因此,民办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已如雨后春笋大面积存在。形成这种局面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当前国家对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教育非常重视,在2002年颁布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七章《扶持与奖励》第四十八条有明文规定:政府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贷款手段,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含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由此可见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正是因为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加之和学校美术教育比较起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才逐渐壮大起来的。
二、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虽然当前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有一定优势,并受到国家、社会以及家长的肯定,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1.校外美术培训教育的方式和现行美术新课标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新课标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以启发为主。而当前的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育方式和新课标存在一定差距。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部分教师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的支持,仍然还是实施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满堂灌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绝对主体地位,且教学内容共性化的知识过多,缺乏对学生美术个性的培养;校外儿童培训机构由于追求在短时间内“出成果”,对学生的辅导方法缺乏新颖性,压抑了学生的绘画天性。当前这些美术机构都是采用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去辅导,而这些“师父”们对学生的绘画都做出了统一、严格的要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不能随便改变,这种方式钳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意识,往往过分强调对学生绘画技能的培训,而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以上三条都是校外少儿美术教育和现行美术课标相冲突之处,有待改善。
2.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现有教育资源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校外少儿美术教育机构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不少家长的关注,但其现有教育资源却非常有限,既不能满足学生需要,也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具体有如下表现:一方面培训机构的美术教师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虽然绘画水平较高,但教学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学生需要。此外,更为关键的是培训机构缺乏稳定的师资,流动性比较大,对学生的教学有较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因为美术培训机构大都是民办的,部分民办培训学校为了追求高利润,不注重学校建设的投入,在设备上能简化的就尽量简化。很多培训机构尚未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没有电化教学,有的甚至连电视机、照相机、录音机都没有。教学设施可谓简陋至极,严重偏离了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三、校外儿童美术培训机构应和学校美术教育有机整合
从国家当前的政策来看,校外儿童美术教育对培养特殊型的艺术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学校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绘画能力、以及对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见要想全面提高广大儿童在美术方面的素质和修养,实施真正意义上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还要把校外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体系。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首先必须要从根本上消除教师以“我”为中心的封闭意识,采取教师与儿童之间开放的态度,不能要求同一班次上的儿童都做到步调一致,不能因为一个儿童与其他孩子或者与教师不一致,就想尽千方百计消灭这种不一致。生态原理让我们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何种植物、动物甚或是不同的人,虽然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差异,但是这种差别都是生态平衡的需要,如果要刻意铲除“异己”,则会违背生态规律,就会打破生态世界的平衡。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应当允许孩子们的不一致,也正是因为这种不一致才让儿童的世界丰富多彩,那些在美术课堂上与别人表现不一致的儿童,往往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表现,他们也通常会给其他儿童的学习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
(二)改变“能力本为”的美术教育观念
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就是教会儿童绘画的技巧,会让孩子锻炼手、眼协调,会画出比别人画得像的作品。美术培训就是培训手艺的一门技能课。评价美术教育成功与否便成了评价学生绘画技巧的高低,社会上以技能的高低来衡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标准成了惯例。一时间,“能力本位”为考核标准的儿童美术大赛、美术等级考试便风起云涌,迷惑了很多家长和教师的双眼。殊不知,漠视儿童这个特定人群的年龄阶段特点,盲目强调“能力本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即便获得再多的奖项,孩子在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准后,也会失去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和愿望。当然,在适当的年龄、适当的时间,让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也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当把对儿童综合美术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同时兼顾技能的训练,使二者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正确理解各学科领域的融合
有些教师在美术授课中将课堂时间分割为几个阶段,先学几分钟的儿歌、跳几分钟的舞、再画几分钟的画、做几分钟的手工,他们认为这样就是生态式的美术教育。殊不知,这种课程内容让美术课不像美术课,舞蹈课不像舞蹈课,这种课程内容的机械简单拼接并不是生态式的教育模式。其实,生态式美术教育所倡导的是美术与语言、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相互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累加,它是美术与非美术学科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联结、开放式的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的一种生态式的教育环境。通过发掘各个学科领域的优势,通过不同学科要素之间的渗透、碰撞和链接,架起与儿童的情感沟通桥梁,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吸收各学科的营养,全方位提升儿童美的品质,从而促进儿童的和谐发展。
(四)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
我们说儿童美术教育走向生态化,就是要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天性。人类具有社会性,但是其根本属性还是自然性。每个儿童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气质、情感、经验,同样的事物会引起每个儿童不同的体验。首先,生态式儿童美术教育要求将美术教育与儿童特别喜欢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存在方式,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用游戏的方式来设计、组织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和成长,这样既能够顺应儿童的成长需要,又能顺利完成美术教育活动。其次,对于儿童的个性成长来说,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天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并不是说教师就要放弃对儿童的教育,放纵儿童的行为,而是要适当适时的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引导教育和干预。
(五)建构与儿童之间的对话关系
在生态式美术教育中,教师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是一种具体的操作策略,它是一种开放的、平等的、和谐的双向交流关系,是以充分尊重、相信儿童的艺术能力为前提的。
[关键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激发 培养 兴趣
一、尊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
按照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个体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0-2岁的儿童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活动仅限于感知运动,表现在绘画上就是处于基本的涂鸦阶段,此阶段的涂鸦实际上是他们的感知觉和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协调之后对周围环境作出的一种新的探索,是一种新的动作练习。这种练习基本上是一种手臂动作,也就是说此时儿童的涂鸦是没有明确的表现意图的;2-7岁的儿童为“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表象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思维”。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将会经历未分化的涂鸦(1.5-2岁)、控制涂鸦(2-2.5岁)、圆形涂鸦(2.5-3岁)和命名涂鸦(3-3.5岁)这四个涂鸦阶段,3.5-5岁是儿童绘画的象征期,这一时期的绘画已经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5-7岁为图式期,此时期是幼儿开始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绘画最充满活力的时期。
儿童的美术才能也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技能技巧的掌握、社会阅历的丰富等诸方面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这对笔者我的启发是:在对待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上,我们一定要尊重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这是激发学前儿童美术兴趣的前提,如果我们忽视这一点,对儿童的要求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那么他们将会失去成功的体验感,一味的挫败感会让儿童逐渐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为学前儿童营造有利的心理和物质环境
1.家庭和社会环境:真正的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美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和家长和社会的责任。许多家长总是情不自禁的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作比较,这时还错误的以“像”的程度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这种错误的思想与整个社会的功利思想也是有关的。如果作为儿童第一心灵支柱的家长和其所生存的环境都不支持、认可他的想法和能力,那么儿童从心底将会慢慢的对自己产生怀疑,对自己的绘画想法不肯定,因而没有信心把它表达出来,久而久之以至于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方面的能力,这样的恶性连锁反应也会导致儿童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减退。所以作为儿童的家长,你们是儿童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对孩子通过作品表达出来的想法给予肯定和支持,鼓励儿童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家长你们的肯定将会使儿童有更大的动力和更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美术。
2.幼儿园环境:学前儿童的学校生活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可以说一天的24小时当中,他们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的,所以幼儿园对儿童的美术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美术环境的创设,将会随时随地给儿童美的熏陶,增加儿童对美的认识。如著名画家作品的展示,让儿童欣赏体验,积累经验;儿童自己作品的展示,让儿童获得成就感,增加儿童学习美术的信心和兴趣。
另一方面就是作为学前儿童的美术老师,要认识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儿童的美术实践经验,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在美术活动中要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儿童置身于轻松愉快的情境之中,让儿童在美术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激发儿童用自己所特有的符号去展现事物的兴趣。
三、合理的美术教学内容
首先,学前儿童的美术教学内容要生活化,贴近儿童的生活。福禄贝尔曾说过:“通过生活并来自生活的课,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理解最容易的课。”这样的内容为儿童所熟悉,很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也比较容易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注意正确引导儿童多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的细节,让儿童把生活当中平凡的点滴变成一幅幅充满童真和童趣的美术作品。让儿童通过融入生活、感受生活,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美术的浓厚兴趣。其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的难易程度要适合他们的现有水平,要让儿童觉得自己好像能解决,但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太简单的容易让儿童对要学习的内容失去好奇心,太难的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这样的内容会让他们经常获得挫败感,而不是成功的体验感。这样的体验也不利于他们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四、恰如其分的教育评价
教育评价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对教育活动中儿童的行为和人格的变化,对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判的过程。 学前儿童美术老师在点评作品时,一定要辩证的去评价儿童的作品,改变传统的评价观,切忌不能以“像与不像”作为评价儿童作品的标准。儿童良好品质和能力的形成所需要的是鼓励和赏识而非教和训斥,是用老师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和沟通。美国视觉艺术教育专家伊莱恩就极其重视在美术活动中的交流过程,他认为在交流中“能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学会思考、观察和认识情感,整个教育过程将从这些理解中获益”。正确的教育评价会使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获得愉悦感,有利于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儿童对美术的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它是推动最有效力的内部动力之一,可以引领儿童用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去表达着人之初最美好、最天真的感情。
[参考文献]
[1]卢强,高明书.教育心理学.北京出版社.2011.11
[2]朱翠云.少儿美术教育心得与思考.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
[3]高莹.对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讨论.美术时空
[4]陶霞玲.浅谈幼儿美术教育课内教学创新.教育时空
[5]吴小丹.生活与童趣:幼儿美术创新对接.现代阅读
[6]陆旭颖.幼儿美术教育中兴趣的培养.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备受社会人士关注的问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在关注幼儿这个群体的发展,因为幼儿是祖国的花朵、中国未来的希望,因此为了中国将来的l展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问题,让我国幼儿赢在起跑线上。曾经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指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术教育的培养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幼儿去观察、想象和思考,而这些在幼儿今后的发展中都将演化成潜能,会使幼儿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激发出无限的动力和创造力。然而目前,我国幼儿在美术教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为大家具体介绍。
一、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美术教育并不是单一的学画画的过程,它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实践活动。目前,在我国幼儿美术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限制着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影响到了幼儿的身心健康。
(一)幼儿教师不被重视
近些年来,我们国家在不断的改革教育制度,教师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然而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却没有受到该有的重视,这就导致了幼儿教师这个职责从业人员少,教育队伍的打造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教育队伍的建设如此不完善,试问又怎么会发展好对幼儿的教育?这就要求了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干预进来,进行对教育市场的宏观调控。
(二)不专业的私人培训机构
纵观我国的幼儿美术培训行业,真正受到国际家认可的培训学校少之又少,而那些不够专业的私人培训班在不断的泛滥。孩子都是怀揣着梦想和希望去学习的,而有些私人培训机构把精力集中放在了如何招生上面,他们每天去专研的不是如何提高孩子的美术能力,如何对孩子进行培养,而是怎么样让自己培训机构获得更多的收入。这种行为和骗钱无异,是极其不道德的。政府对这方面缺乏一定的监管,应当重视起来。
(三)教学方法模式化
现在的幼儿美术教学中,都是以示范的形式进行的,教师进行示范,幼儿在下面“依葫芦画瓢”,先进行简单的描线,然后上色这么一个过程,这种固定的模式长此以往的话会造成幼儿对学习美术失去兴趣,我们应该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的自控力一般都不强,一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反而会激发出幼儿的逆反心理,这样的话就很难达到幼儿美术教学的目的了。
(四)家长对待美术的认识不够
现在有很多家长普遍认为:美术就是简单画画。让孩子去学习美术就是纯粹的学习画画,所以当家长带着儿童去逛超市的时候,儿童对着精美的剪纸、印画、贴纸、手工制作、彩泥制作等物品流连忘返的时候家长会认为这些东西是影响孩子学习的,不但不予以支持,反而会进行一番训斥。然而却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属于美术范畴的,是有利于开发幼儿智力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自己也要多学习一些知识。
(五)统一化教育,忽视个体差异
美术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成人化的,比如说看画面是否干净、比例是否恰当、涂色的均匀与否、与实物的相似度,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性,从而忽视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教学的的过程中,幼儿美术教师没有考虑到根据幼儿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幼儿,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二、如何来改进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美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我们国家应重视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视,那么面临幼儿美术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该怎么样来解决呢?下面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根据不同立场来分析
1.学校及培训机构:首先加大对幼儿美术教师的培养力度,多组织教师参加美术方面的向相关培训,打造师资队伍,还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相关的渗透,艺术来源于生活。还要定期的组织开家长会,让家长对幼儿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也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家长多学习、多了解、多参与。
2.教师:教师要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待每一个幼儿都要一视同仁,不要用言语打击那些资质相对低的,反而要对资质相对低的幼儿进行鼓励。及时把幼儿的情况报告给家长,多与家长沟通,认真去了解每一个幼儿。
3.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对幼儿的美术学习多进行鼓励,让孩子从小树立自信心,这样他们才有动笔画画的勇气,
(二)多元化教学模式
幼儿通常喜欢新奇的事物,因此在课堂上应重视课堂表现多样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多注入新的元素,比如在创作“自由化”过程中,选择颜色方面,不要一味地要去遵循实物本身的颜色,这样限制了幼儿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激发幼儿学习主动性
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中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提问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应该去把握幼儿心理,针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对其进行激发。举个例子,在进行美术考试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来进行命题,其实可以鼓励学生来命题,通过这个方式不仅仅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更加能够使教师准确掌握孩子心理,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三、小结
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美术活动,更应该是幼儿发现美、欣赏美,从而去创造美的一个过程,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应予重视。
参考文献:
[1]林培明,徐俊主编.沭砚广益集:学校科学研究成果[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11:62.
关键词:农村儿童;美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250-01
一、美术教学环境
好的幼儿园环境对于幼儿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定的环境设置,会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环境不仅包括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更包括教师配备、文化氛围等多方面要素。
首先,试点幼儿园在硬件配备方面,有着较开阔、舒适的教学场所,每间幼儿教室大约在40平方左右,教具沿教室四周摆放整齐,在小班教室的地板上摆放着一些适合幼儿单独使用的玩具和坐垫。每班15-20名幼儿。教室的墙壁张贴有儿童的少量画作,走廊的墙壁上有墙体卡通彩绘和老师制作的剪贴画。无电视机、多媒体设备等现代教学仪器。
第二,教师配备情况。该园共有16名工作人员,幼儿教师8名。其中,受过幼教专业培训的人员约占60%,大多是中专学历。美术专业教师一名。在教师的教学分配上,每个幼儿班配备一名幼儿教师,该教师自早上幼儿入园起对幼儿进行引导、教学和看护,直至下午幼儿离园,并负责本班全部教学课程的安排和教学。
二、教师对儿童美术教学的认识和普遍的教学模式
由于多数幼儿教师都没有接受专门的美术训练,因此对与儿童美术教育的了解较浅,加之每位幼教都要担任多门课程,对于其中任何一门课程都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入的研究。日常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授儿童简笔画为主,辅以少量的手工制作。唯一一名美术专业教师分配到蒙氏实验班教学,教学模式则仍是教师进行示范,幼儿比照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对儿童的指导仅仅围绕绘画技巧,对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远远不够,由此可见,该园的幼儿美术教学模式仍较老套、刻板,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三、儿童对美术的兴趣和进行美术活动的状态
在听课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幼儿在美术课上都体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老师进行示范时,儿童会认真的观看,并疑惑的提出很多问题,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也会积极的思考和回答。进行练习时,大多数儿童能够认真、一丝不苟的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绘画,总体来说,在幼儿园阶段,儿童对与美术活动的兴趣还是非常浓厚的,在此阶段让儿童更多的接触到丰富的美术形式,进行更多的美术体验,对儿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笔者对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分析。
首先,农村儿童美术教育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底子薄,意识弱,对于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制定、如何进行儿童美术教育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清晰。而管理者对于美术教育的理解往往会出现偏差,不是不够重视,就是将美术教育功利化,使美术教育失去了原有的意义,相应开设的美术课程也与美育的教育目标大相径庭。
其次,专职美术教师的匮乏成为造成美术教育发展困难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较城市落后,生活条件、工资待遇都不如城市优厚,很多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大专、大学生宁可放弃所学专业或者在大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到农村幼儿园任教。
第三,农村幼儿园的美术教学环境不完善,能够开展的教学活动单一。美术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儿童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得到美的体验,从他们看到、听到、触摸到的世界里寻找和发现美,并表现和追求美。教师在组织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创设一个能激发儿童大胆地去创造美、欣赏美的环境。在农村幼儿园的办学中,对这一点的认识还远远不够,空间狭小拥挤,而且缺乏艺术气息。
方锡瑞 3岁
原来色彩是可以流动的,小朋友欢乐的情绪也在作画时流露,或者说在玩耍的时候随着颜料一起流动,从心里流到纸上。这个时候重要的不是技法,而是对颜色和材料的感知,以及兴趣。
倒霉的一天幢幢
鲍怡天 5岁
这真是倒霉的一天,车子陷在坑里开不出来,司机正坐在驾驶室里郁闷着呢!这个故事也许来源自小画家在生活中的经历,可以鼓励宝宝把身边发生的事用画笔记录下来。
向日葵
孙东华 5岁
宝宝已经掌握了一些绘画技法,这个时候就要掌握技法与创意、童心兼顾,不要为了技法扼杀了宝贵的童真与想象力。
无名
田源 4岁
你看到了什么?太阳?弯曲的路径?还是满眼跳跃热情的颜色?什么都可以,孩子的想象在飞翔
水仙
柴诺依 5岁
小画家有很细致的观察能力,把水仙的形态完整地描绘了出来,配上粉粉的底色,衬托出了水仙的安静美好。
彩翼美术馆在亚洲儿童艺术展惊艳亮相
彩翼儿童美术馆是北京第一家以专业的美学教育为依托,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能力培养,集教学、研究及儿童作品展览的美术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新东方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著名人生规划大师徐小平先生和美国著名教育专家施德全John Stander先生联合注资彩翼儿童美术馆,为“彩翼”的未来发展进行权威的规划与指导。近年来,彩翼美术馆的教学培训成绩斐然,2009年,“彩翼”的绘画作品曾代表中国参加第十一届国际儿童绘画交流展,获得三枚金奖;2010年春,彩翼美术馆的多位小朋友的作品被选送《迪拜国际儿童双年展》,参加了全球最高的“空中画展”,彩翼美术馆至今已成功举办多次儿童个展及多人绘画展。
2010年6月1日儿童节当天下午,彩翼儿童美术馆在亚洲儿童艺术展会场上,策划一个由众多小朋友共同绘制一幅大型油画作品“天鹅”。展场地面上铺展了一块约三十平米的大幅画布,在几位年轻的女教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或蹲或跪,精神专注地开始作画,那神态和姿势俨然个个是小画家。
舞动彩色翅膀,飞进亚洲儿童艺术展览会,飞进中外小朋友们的心里,令更多的中外小朋友和家长们认识彩翼,信服彩翼,加入彩翼。
向日葵
关键词:兴趣 教育 孩子 美术 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学前美术教育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想给孩子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增加尽可能多的筹码,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及创新能力,纷纷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但是,当今的现状是学前教育过度发展,增加了孩子的负担,因此,要合理认识学前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一、正确认识学前美术教育
(一)学前美术教育现状
目前,大多学前教育工作者普遍将学前教育等同于技艺教育,教师先确定内容和绘画方法,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怎样涂颜色,怎样剪、折、贴,都完整地教给孩子,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单一的技能培训上,忽视了孩子的创造能力。究其原因不只是来源于教学任务的束缚,还有来自学生家长的不理解,许多家长以成年人的标准来界定孩子的画,以“画的像不像”“颜色对不对”给孩子的画定位。这本身就违背了孩子成长发展的需要,造成孩子不是因为喜欢而画,而是因为老师、家长的要求而画,对孩子学习绘画的积极性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二)端正学前美术教育认识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当的指导。
二、要充分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动力,也是孩子保持注意力的关键。处于低年龄的孩子大多都比较好动,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的引入新的刺激源,把孩子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都充分的运用到教学中。教师在绘画活动时,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对孩子要多鼓励少批评,肯定其成绩,让孩子在兴趣的驱使下学习。
在组织美术活动时,可以用多种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1)选择生活性、游戏性强的作业内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2)通过讲故事、猜谜语、儿歌等形式引导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力尽可能的得到发挥。(3)引入动手性强的课题,综合运用多种绘画材料激发孩子的创作兴趣;(4)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兴趣,用儿童感兴趣的游戏,让他们快乐的投入到游戏中,用心感受,仔细体会。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让他们把从游戏中所感受到的大胆的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使作品各具特色,富有个性,反映了儿童的不同体验,儿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也逐渐形成。
三、举一反三以激发其广阔的思维创造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要教会孩子举一反三,不能会画圆就只会画圆,对于同样一个主题,要鼓励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将学到的技法能够运用到以后的绘画当中去,以此来发展孩子的创造能力,促进智力的健康发展。
孩子在美术创作中往往是大胆的、天马行空的,他们无拘无束,单纯的涂抹着自己认为美好的画面,因此往往会出现让人意想不到的画面效果。教师要引导孩子,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想法。在教学中要给孩子一个自由的创作绘画环境,要鼓励孩子乐于动脑,画出自己的想法,让每一幅画面都表现出儿童不同的内心思维。
四、要合理评价孩子的作品并做好展览
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没能对孩子的作品有个合适的评价,将会打消孩子的绘画热情,影响其自信心的形成。所以在学前美术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是要以鼓励为主,用孩童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其次,在教学中要多留意孩子的作画过程,要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认真听取他们的想法,对积极思维、大胆想象的孩子应及时予以鼓励,启迪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再者,可以让孩子们将作品讲给老师听,讲出自己的心声,在老师的组织下让孩子们自己选出最漂亮、最完整的作品,最后由老师统一讲解其中的优点,并指出不足。同时积极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孩子家长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画同乐。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真正让孩子变被动为主动,让孩子知道美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并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帮助他们学习用美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进而让孩子能够创造美。
总之,学前美术教育不只是孩子的美术教育培训,更加是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综合体。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结合学前儿童的特点,综合各方面的先进理论和成果,创造性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师资格认定及师范类毕业生上岗考试教材-教育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编写组,北京师大出版社 (2008-07出版).
[2]尹小淳.《美术及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版.
【关键词】 四川留守儿童 农村美术教育
美术本身是儿童非常喜欢参与的一门学科,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尊重儿童个性的表达,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发现,用美术工具将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所以作品往往隐藏着他们的情绪,他们通常以着轻松的心态进入课堂,愿意敞开心扉。笔者从长期的城市儿童美术教育和农村留守儿童美术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并得出经验:在美术创造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由于自身独有的境遇,有着与一般同龄儿童截然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用画笔真实地表达着自己的情感,作为教师,能够从中看到他们作为一群特殊群体所呈现出来的作品有着鲜明而共同的特点,在表达相同中心思想的作品中,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儿童在画纸上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心理特征。
1.观察力强,造型能力和组织画面的能力差
农村留守儿童不同于城市儿童,他们普遍没有上过美术培训班,没有受过专业的美术指导,虽然大多热爱画画,却都是信笔涂鸦。
有一堂课课后教师给孩子们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回家画一棵树,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树画得漂亮,画得最漂亮的有奖品。第二天孩子们带来的作品,在造型上,孩子们在没有征求老师同意的情况下不敢有大一点点的突破,画面也很单调,甚至连颜色都没有涂完就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了。相比之下,同样的家庭作业布置给城市的儿童,学生回家能够抽出时间作业,家长会监督孩子完成,学生又普遍受过美术培训,知道自己的画面要完整才是好看的,所以绝大部分孩子的作品都很完整。 他们的作品不仅H停留在《一棵树》上,为了让画面更加丰富,他们这棵树都被安放在一个故事情节当中,处于一定坏境里边,这棵树一定是具有了某种神奇的功能,让它既美观又实用,而不是单单一棵简单的树。
2.好奇心强,缺乏创意性思维
另一堂课,教师简单示范一张画,告诉他们要让自己的画看起来更加丰富 ,需要给物体加上背景,告诉他们主体物需要有伙伴,慢慢的,孩子们的画开始出现背景,出现多个物体……可是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孩子们不能为物体创造有趣且多样的环境,大部分的作品背景跟教师所画一样,教师提及一点,学生就多画一点,只要教师没有提及的,孩子们不敢独自创造,这就造成了所有的画面几乎都是一样的成分,一样的单调。从中,教师能够发现他们观察能力是很强的,教师的示范画看了一遍,大部分画面成分都能够记住,可是在创造力的表现上却是薄弱的,教师的示范画成了“创造力的魔咒”,只会跟随教师的步伐,孩子们不敢独立思考自己的想法,不敢独自表现独特的东西。如果要全然跟着教师的步子临摹,只画现有的东西,这对于儿童的美术教育全然无益。对于四川的留守儿童而言,监护人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了解孩子绘画的重要性,认为绘画只是孩子的游戏,即时孩子作品当中有创造力的萌芽,由于得不到成人的正确引导和鼓励,长此以往创造的激情就会有所减退,孩子绘画会变得越来越拘谨,所画的内容也会越来越空洞狭窄,这些都违背了他们智能和心理的发展规错律,强烈制约着留守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内心孤独,想象能力弱
在四川农村,由于父母外出,缺失成长过程当中必要的关爱和教导,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温暖,孩子就感到寂寞和孤独。在《我的爸爸妈妈》一堂课中,孩子们普遍不能够画出自己爸爸妈妈的样子,不是没有用心观察,是根本不知道此时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模样,妈妈否留着长头发,爸爸是否留了胡子……他们只能画出自己印象中甚至想象中爸爸妈妈的样子。在画到身体部分,孩子们几乎全都停了下来无法再往下画:“老师,我不知道他们该做什么。”对啊,一般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警察、是司机、是画家,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老师、是上班族、是家庭主妇,知道他们会穿西装,会穿裙子,孩子们脑袋里会浮现郊游的情形,会出现家里的画面,会有家长会的场景……可是作为留守儿童,他们对于父母的概念十分模糊。
在四川,留守儿童作为农村儿童的主力军,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由于亲情的缺失和监护的不力,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和一般儿童呈现截然不同的表现。并且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得不到父母正确的引导,相对而言更容易形成两种极端的性格:一是坚强勇敢,懂事上进,生活虽苦,知道乐观面对生活,在该年龄段却表现得过早的成熟;另一类是内心封闭,性格柔弱内向,脾气容易冲动,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这两种性格都需要得到情绪上的释放和表达,对于缺乏情感交流,学习压力大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美术课相当于是一种精神体操,适当的利用可以使他们压抑的情感得到释放,封闭的内心得到放松,所以说美术教育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至关重要。美术作为美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它让孩子们从生活当中发现美、欣赏美,它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美术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美术作品的完成过程中,能够释放和展现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使良好的心理得到培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简.尼尔森 琳.洛特 斯蒂芬.格伦《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勇气、激情和人生技能》,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2014年.
[2] 郜莉琼 《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北卷)2010年.
[3] 陆春燕 张威林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重庆科技学院报 2007年.
一、缺少足够的实践时间
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在美术的教学中其重要性更是显而易见。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缺少足够的实践学习,每个周两节的技能课,难以培养扎实的专业技能。
二、缺少系统科学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在学前教育的美术课堂中,欠缺系统化的教学大纲以及详细的教学计划,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在各个阶段应该达到怎么样的学习目标并没有详尽的评价方案和计划,仅仅是按照授课教师的个人喜爱来开展美术科学的教学活动,有些甚至置教科书于不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单一行的问题。
三、改善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具体对策
1.不断健全美术技能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改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建立健全美术技能课程的教学大纲,不断修订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规律,同时在原计划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在课堂的空余时间来指导学生的作业。当前,单一的两课时的美术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前专业的学生完成自己作业的需要。鉴于这个问题,在原本的两个课时的基础上,每个周可以再增加两个课时,适量的增加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的课时,在“教与学”两者之间建立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和相对宽松的课堂教学时间,起到训练学前专业学生的基本的绘画技能的目的。可以将美术课程逐渐细分为以下三大块:《美术基础》、《儿童画》、《手工与应用》。这三大块既能突出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能起到提高动手能力的作用。另一方面,美术课时的增加,也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深化对美术理论课程的认识和掌握。
2.合理的调整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通识类课程。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通识类课程中设置了繁多的理论课程,而当前解决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就是合理的调整以及合并同一类别的课程。对于那些具有必然联系的重复性的课程应该做出合理的删减或者是合并,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美术的技能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3.逐渐实施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授课老师的专业化改革。首先对兼职的美术教师进行有关儿童心理、儿童教育知识的相对集中化得培训,强化这些教师对学前的美术教育特殊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美术授课教师的专业化得程度。其次,应该向自己所在的学院申请专门的有关学前的美术课程,不断壮大美术技能课的师资队伍。最后,还应该利用各种可能的方式以及途径,逐渐解决美术技能课授课教师的“教与学”相分离的现象,对教师得教学进行监控,并通过监控对教师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同时还要求美术技能课的授课教师应该密切的关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动向,并且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所在幼儿园发展的实际需求来科学合理的调整或修正教学的内容和方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的课程对于学前的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美术课程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当前,学前专业的美术课程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要克服这些不足,对美术课程进行合理的修正,并且逐渐实施学前教育的美术课授课老师的专业化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学前专业的美术课程会越来越适合幼儿的发展。
作者:刘虹 賈梅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首先是对美术学科的误识。“美术”一词的由来是近百年的事,“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武汉大学美学教授陈望衡先生指出,在中国历代艺术理论中,只是“艺”,没有“术”。从孔子《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到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不至,显日月之不照。……至于移神定质,轻墨落素。‘有象’因之以立,‘无形’因之以生。”;从张彦远撰《叙画之源流》“夫言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到宗炳《山水画序》:“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象。……夫以应目会心为智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以及清•龚贤语“古人之书画,与造化同根,阴阳同候,非若今人泥粉本为先天,奉师说为上智也。”。可以说,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艺术的位置都没有停留在“术”的层面,而是在“形”之上。因此,中国传统的美术观念,乃是把美术定位在对于宇宙本体和生命之“道”的观照和把握方面。美术是一种依凭视觉感知世界的方式,它是一种感知世间精神,探寻生命本源,觉悟万物之道,表达生命情怀的途径与手段。因此,美术远不只是美化生活的一种技能,也不只是一种简单的生存手段,美术是进入生命境界的通道,融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为一体,承载知识、学养、智慧、情感,是人生成长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
然而,由于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受教育只是少数人的权利,艺术教育只局限于贵族阶层,中国历代画家中,极少有出生平民阶层者。因此,在中国社会里,艺术存在的两种方式,一是高高在上的上流社会的风雅消遣,一是作为技能的工匠的营生方式,在中国的老百姓眼里,艺术要么高不可攀,要么只是一种谋生的技能,艺术只与少数人发生关系,似乎跟大多数人无关。直至今天,去美术馆看展览的人极大多数都是从事美术事业的相关人员。
中国解放后近50年的中小学教育中,美术教育的实施方法只有两种,一是作为课外指导的兴趣小组形式,另一种是作为副课位置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只是把美术作为一种知识或者技能来实施教学。美术被定位为“术课”的现象由来已久,并被认为常规。
在此教育背境下,目前对美术误识的不只是少数人,包括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专家学者与领导,也存在着对美术的误识。在西方,随着经济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发现艺术教育对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形象思维的发展、对人才培养中起到的作用与价值意义。在此认识层面上全面推进了新课程的改革建设。从新世纪初中国紧随推出美术新课程的改革方案,至今已近10年,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口号旗帜下,尚存在着很多人对美术课程的教育功能认识不够,或对美术学科的误识,把美术学科作为副科,把美术教育简单认识为美术知识的传授与美术技能的学习,这些都反映着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层面的问题。
由这种误识首先带来美术的各种考试模式。从美术考级到美术联考,其采取的方式常常都只停留在美术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的测试,试卷仅呈现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而没有考察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视觉思维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以及心理感受与情感表达的能力。这种考试制度与美术评价标准,必然带来学习方式的问题、学科认识的问题以及学习方向的偏离。
美术专业的学生由此认识为先行,对美术学科的认识问题也由此而来。对哲学理论学习研究的缺失、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忽视,注重技能学习,导致思想认识上的苍白肤浅,对专业学习方向目标的偏离与核心的缺失。
这种误识的源头来自于制度决策者与各级美术教育机构的管理者。所以要改变现行的美术教学现状,首先是对管理者的“美术扫盲”。提升他们对美术的认识高度,促使他们对美术教师的培养方面、评价方面有新的认识,重新认识美术课程教学的意义,真正把美术课程从技能课的位置提升到事关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全面综合的素质培养、开启学生智慧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二,由考试制度带来的师资培养问题。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培养着一批又一批掌握着美术的各种技能,但缺乏对美术理论与美术实践深层次思考的毕业生,由这些毕业生走上教师岗位,以他们的教学理念与专业认识在进行美术的基础教育,导致目前美术教育出现的种种问题。形成一个教学思想相承继的脉络。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急需职能部门引起重视,出台相应的措施,一方面对美术的考试制度实施有效改革,另一方面对目前的美术教育师资进行再培训,以扭转这种发展势头,把美术教育引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其三,各种儿童画的程式化教学,导致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抑制与缺失。
绘画的程式化教学,先是从简笔画开始,简笔画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使用广泛,也由来已久,英语课、物理课、数学课等课堂教学中,随处可在教室的黑板上或教师展示的纸片上见到,一个苹果的形象由两条曲线、一条短直线组成,一只杯子由两个椭圆与两条直线组成……简笔画以其用最简洁的方法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示,成为很多教师教学的技能手段之一,一度成为教师技能评价的一项内容。然而,以简笔画进入美术课堂教学,由此带来的弊端非常严重。其弊端的根本点在于这是一种程式化的教学,它背离了美术学习的目的与意义。美国对于美术新课程的实施,源于对形象思维的培养发展对人全面素质形成的重要性的认识与重视。撇开美术教育对人的情感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意义,撇开美术的审美教育,美术对于人的发展成长,对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程式化教育容易使儿童过早地形成简单的思维惯性模式,从而影响儿童的视觉发现能力、认知与探索的能力、想象与创造的能力。很多美术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教学体验,从幼儿园开始,越往上的年段,学生绘画的内容与形式越多呈现出惊人的一致或雷同。程式化教学不只是简笔画的形式显性出现,同时也以隐性的方式出现于各种儿童美术培训班与美术课堂教学中,比如所谓的素描教学、线描教学、儿童画创作教学、中国画教学等,往往教学的内容没有问题,但教学的方式却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源于教师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上。把美术的技能教学定位在模式教学、程式教学,以熟练某种表现程式、反复的程式训练为学习方式与手段,忽略了去观察、发现的过程,忽略了程式发现的多种可能性,导致儿童画教学的简单化,成为另一种形式的简笔画教学。儿童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被过早地教以各种绘画方法,这些方法因为有一定的操作程序,简单易教,也容易呈现被目前的评价体系所认可的教学成果。教师的认知问题、一部分家长的功利心态、目前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的缺陷,导致这种在素质教育外衣蒙盖下的美术教育现状出现。儿童眼里的世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世界,童真之眼具有很多发现的可能,这种发现是各种创造的源泉。而人类的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源泉所在。对儿童观察力的抑制与扼杀,无疑是教学的最大失败。
其四,急功近利的家长与教师,形成重视美术的假象。社会转型带来的教育功利化,使得学生、家长和教师都趋于功利化。美术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升学,进而毕业就业,毕业后转专业的现象十分常见,而且愈演愈烈,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使之沦落为一种牟利的工具,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千余年前,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历代名画记》的第一卷开篇这样写道:“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寥寥二十四字,对绘画功用极尽溢美夸张之余,却也道出了绘画一些常人所不知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穷神变,测幽微”六字。“神”,指自然规律,《荀子•天论》中说“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周易•系辞上》中也说“阴阳不测之谓神。”那么,所谓的“穷神变”,即是指研究宇宙间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幽微”,一般是指幽深玄妙的道理。总而言之,说明绘画的功用不仅仅局限在服务于政治与社会,它还具有探究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作用。嗣后,北宋著名画家兼理论家郭熙在其名著《图画见闻志》中对四时的山水做出如许文字描述:“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这看似简单的一个“笑”字,“滴”字,“妆”字,“睡”字;极为形象化地用文字描述了四时山水的不同情态。行文至此,翻阅存世的宋画作品,尤其是北宋一朝的花鸟画作品,那极尽工整的用笔,一丝不苟的描摹,精确合理的物态,无一不是在述说着如许观念——画以体物致理。
我在从事群众文化工作中,常察看到一些有分量的儿童画作品,都是美术绘画(国画)培训班的学员所作。这些作品的画面效果,都是学童们将学到的绘画技巧结合自己的创意,绘制而成的,大有儿童画特点的表现形式及意义所在。儿童画特点的表现形式——趣,这里的所谓“趣”,即儿童趣味,则童趣、稚趣、天趣;何谓“意义”?即童心、童真之意及画面效果所显的作者所处的环境的含义,还有教育的层面。
正如小作者梁菲菲,年龄只四岁半,她在方寸洁白宣纸上,用大笔直竖长短,数笔淡墨作树杆,用小笔蘸浓墨从树杆向外出树枝,小笔淡墨画圈圈后,调绿色水染树叶,淡墨调赭石水画鸟的头和身及翅膀,配合浓淡墨的飞翼鸟肚嘴与眼睛,组成了两只小鸟向上欢快地展翅在郁郁葱葱的林间,画幅的右上方画一圆红色块,外加一圈淡红色,视为太阳冉冉上升,画面形象夸张,寥寥数笔,谓之《春天》。此画颇有童趣,意蕴着一颗幸福的童心写照。《小鸭嘎嘎》是五岁小作者冯震宇的现场即席挥毫之作,几只小鸭笔墨形态造型之中,笔笔见灵活,画面显得很自信,形象虽然在有意无意中变形夸张,但看得出他画的小鸭跃然纸上,其动作各异,并且每只鸭子都在几笔内完成。鸭脚,鸭嘴均用朱红色,颇见血肉感。如此意趣的情景中,“鸭声嘎嘎”真让人洗耳欲听,这正是鸭农养鸭致富的可喜情景,越看越有趣味。听培训老师说,此画的作者冯震宇的家,在不远的地方,就有鸭农的养鸭场呢,每天路过都能看到鸭子。冯震宇很喜欢鸭子,所以这幅《小鸭嘎嘎》就充满着自信和童真。《虾》的小作者刘嘉良,他六岁了,把一条条虾画得像水浪起伏,头粗身细尖尾巴,钳臂相连的大手和若干划水的脚,笔墨形态灵活清新有致,概括传神,栩栩如生,令人赞赏不已。听说小作者的父亲就是虾场的养殖能手呐。还有龙嫔的《养殖场里的螃蟹肥》,魏双东的《蕉村》,许彭画的西瓜《甜》,柯迪卡画的小女孩和一群小猪仔,题谓《数多多》等,整个培训班的儿童绘画作品,纯真可喜,鲜丽夺目,不胜枚举。我们将这些可喜的现象提到另一层面来说,更意味深远——其不但是反映了当地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还反映着教育的意义和成果。
我们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发育过程就会知道,绝大多数的孩子从两三岁起,总是力图按自己的爱好要求去活动——此时的儿童美感心理开始萌芽。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逗得幼儿们手舞足蹈,哼哼哈哈,点点画画,自为满足。到了童年时期,孩子们虽然没有丰富的文字上的语言学表达能力,但能用画来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入学以后,这种兴趣经久不衰。儿童画最大的特点是用自己那特有的天真、新颖和自信的眼光理解世界,所以自信和个性使孩子们的画富有魅力。儿童为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画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画过去、现在、将来、幻想和抱负。儿童的作品构思新颖,构图大胆,色彩艳丽,形象夸张。童画既稚拙又朴实,画里所演示的是自己最感兴趣的对象和最关心的事物。那理解世界的独特心灵、趣味、想象、幻想和理想的画幅自由活泼,童趣浓郁,奔涌着童心天真烂漫、天趣、横生的激情,像蓓蕾含苞那么充满活力。儿童画的画面特点竟然和大画家的画有这么多的相通之处。就以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来说吧,他所画的《虾》、《蛙声十里出山泉》、《祖国万岁》、《雨耕图》等①。齐白石很多作品,其艺术之一就是用了童心的特点去观察世界,其作品概括夸张,“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②。儿童就是天真烂漫,心地纯洁无邪,自然坦率,没有虚伪做作。孩童们看到的物体是最感动和最吸引自己的大体形状部分,而不太注意细节,用那未曾沧桑的稚嫩小手,挥动画笔把物象跃然纸上时,其造形简单概括,变形夸张,其表现得已是再度夸张了自己的感觉,可画童们都很自信。当然和大画家不同的是,童画出于年龄特性,其夸张、变形是一种无意的,是童画之天成,即天趣。大画家的作品则是精炼概括,高深造诣,意蕴成熟的技巧结果,而儿童的作品都是对事物所兴趣来作简单的观察表现而已。相比之下,这些儿童画当然不免显得不成熟的了。但这些不成熟的特点里,都流露出一种新鲜活泼的稚趣。其中优点和特点是儿童在作画时,无视时空关系的羁绊,海阔天空,任意驰骋。既不受成见的拘束,而很严肃认真;又不讲究什么绘画专业上的法度,而表现了自己的绘画艺术特长;取材、构思和表现形式,是那么自由、新颖乃至神奇;富于独创性的意趣形式和风格。从儿童画里还可看出其年龄段、性别、家庭环境等特殊点所涉及各自的艺术个性。儿童画作品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儿童的特点的同时,也悟出了道理,即孩童们都很有潜力,但也是“不培养不成材”,可以说,对儿童智商的提高,使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是启发输导的教育结果,更是孩童们最佳心态的产物。要使天真烂漫、活泼好奇的、又贪玩而耐不住的孩子踏下心来坚持画画,当然绝非易事。儿童时期就像一张白色的试卷,考验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水平!总而言之,充满童心、稚趣的儿童画,是需要家长和社会的理解和关怀爱护的。
于是乎,我们对儿童画具有较高的认识的同时,也把握了少儿时期性的各年龄段特征,对于成功地进行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搞好儿童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幼儿时期,即三至四岁小孩,由于成长的发育关系等,动作的有意识控制能力较差,但各种感觉器官发育已经完成,能通过感知感觉获得各种观念而形成人之初经验。又如童年期,即五、六、七岁儿童,一般能辩别事物的形状、颜色、比较大小、长短及空间位置,但是感知感觉的上盛能力发展尚未完成。再如八至十三岁的少年时期虽然还具有儿童的特点,但心理特征已能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内部关系进行抽象概括,对一些稍复杂的事物及事情判断,能独立地用根据进行论证,等等。了解少年儿童时期的各种心理特征,是为了扬长避短,选择儿童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提高智力投资效益,使儿童心理、生理等特征的不完善部分得到全面的开发,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为今后从事专门学习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科学及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儿童美术教育,其重要意义在于配合以全面育人为其目的,而不是只培养少数的画家的教育,是整个社会成员先进文化的素质教育。接受了美术绘画教育的儿童,其心理、情操和人格——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勤劳勇敢等多方面能得到不可低估的辅助教育,会促成将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成员。以普及的角度讲,美术的知、识、能,无处不实用,能作用于环境、家庭、楼堂馆所,各类交通,通讯业、工农商学军业、纯文化、艺术专业等百业之中。就儿时是“画迷”长大了兴趣转移,也有智商开发的结果所致,不能说儿时学画白学了。可见,儿童学习美术绘画知识,不仅是对美术人材的造就,而且是对于下一代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于是乎,大人要学会欣赏和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经常和儿童们一起讨论他们的绘画作品,经常给画童一点必要性鼓励上的肯定和启迪,就必然有很多意外的发现。日久天长,大人们对孩童们的重视所带来潜移默化的有益成效是可喜的。
儿童所画的画,是天趣又天真,是神奇又烂漫可爱的。大凡儿童能动笔作出画来,不但是儿童努力的结果,而且透过儿童画的背后,即又凝聚着对儿童智力深层开发的创造性劳动意义。继续探求教育的奥秘,让这些童趣横生、天真烂漫的蓓蕾含苞开放出更大、更鲜、更艳之花,结成更加丰硕之果。
一、农村美术教育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的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与城市相比较为艰苦,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任教,城市教师更不愿被调入农村,导致师资队伍薄弱,业务素质低。尤其没有配备相应的美术教师,大多数偏远的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和良好的教育教学条件,大多数任美术课的老师都是非专业的教师,缺乏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再加上农村教育教学环境的制约,教师队伍老龄化,学历水平偏低,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在美术教育的大门口,缺少资金、更缺专业老师的现状就像两只拦路虎,把农村许多有艺术天分的儿童挡在了门外。
(二)落后的教育观念抑制美术发展。
在甘肃的大多数农村地区,美术教育还是一片“空白”,大多数学生家长普遍对学习美术有很大偏见,学生幼时对画画感兴趣,大多数由于受偏见影响而放弃美术学习。对于是否会让学生参加美术学习班?如果学生将来选择美术这条路,又是否会支持?不能有准确决断,同时,农村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加,使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负担,阻碍了农村美术教育向前发展的步伐。
(三)美术课程得不到重视。
美术课是我国中小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在落后的农村中小学,学生很少甚至从未接受过真正的美术教育,也很少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他们对美术的认知和领悟很有限。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美术教育还没有应有的地位,相当多的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有的学校甚至无教材、无作业、无考核。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学校,学生基本上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大部分农村学校把美术课认为是“负课”,在我任教的这所学校的小学部,把美术课安排给语文、数学或英语老师,他们上课时照张简笔画图片投影在白板上让学生照着画在作业上,完成之后的所有时间就用于这三门“主课”的学习。
(四)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现代教育设备欠缺。
中国人均教育方面投入少,加上资金下拨后的层层克扣,使得直接用于农村教育发展的资金比较微薄。美术教学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短缺,特别信息时代下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对缺乏,在很大程度上拉远与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的距离。落后农村经济与普通农村相比,发展基础差、速度慢,农民收入少,政府教育资金困难大,更不用说和城镇相比。落后的经济是影响农村美术教育发展落后的最主要原因。
二、对落后农村美术教育策略
(一)加强对美术课的认识
美术教育是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环节,在心灵、涵养和塑造现代人的灵魂等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美术教育是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不要求美术课和其他语文数学一样同等对待,只希望不要把美术课“拒之千里之外”,让其也有一席之地。我们没有图片,缺乏硬件设施,但我们有农村的田园生活、山清水秀、牛羊成群等,“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例如:对山、树、小溪等的欣赏,还有对生活工具的欣赏,如我们吃饭的碗、碟子、杯子等,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也有美丽之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对自己家乡环境的欣赏,在大自然的眷顾下农村有美丽的风景,自然的气息,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善于在生活当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的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美术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要加深认识美术教育对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快农村美术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师的数量与质量,应选派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特别是音、体、美教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课程安排要充分抓住每位老师的特长使“物尽其才”,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开展多元化的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