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节能减排成效

节能减排成效

时间:2023-10-17 16:10: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节能减排成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节能减排成效

第1篇

能减排工作是交通运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发展绿色交通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2011~2014年连云港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基本情况的梳理分析,找出差距与不足,为今后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努力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十二五”交通运输能耗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连云港市交通运输业大发展时期,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14年,全市公路旅客周转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5.50亿人公里和148亿吨公里;水运货物周转量79.31亿吨公里;港口货物吞吐量2.10亿吨,集装箱运量501万标箱,铁水联运量21.6万标箱;全市公共交通全年共完成客运量1.98亿人次。随着交通运输需求量持续增长,交通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随之增长,2014年全市交通运输能耗总量达到112.9万吨标煤,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6.85%。2011~2014年期间,连云港市交通运输能耗与排放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能耗与碳排放总量逐年增长,但增速放缓。交通运输能耗从2010年的83.6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4年的112.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7.78%;二氧化碳排放量从2010年的174.75万吨,增加到2014年的232.52万吨,年均增长7.40%。整体来看,“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基本呈同向波动变化趋势,增幅逐年递减。

二是交通运输能源消费以油品为主,天然气消费占比有所提升。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耗中,石油制品占比90%以上,其中以柴油为主。随着清洁能源车辆的广泛应用,汽油消费比重下降明显,天然气比重显著上升,2014年消费占比达到4.21%,成为本市交通运输第二大消费品种。电力和煤炭消耗主要来自港口生产,电力消耗占比总体相对平稳,随着港口生产能源消耗结构的不断优化,煤炭消耗量和占比逐年下降。总体来看,4年间,连云港市交通运输能源消费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仍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三是公路运输是本市交通运输领域的能耗大户。2014年公路运输能耗占全行业总能耗78.35%,其中营运货车能耗增长迅速,而受民航、铁路以及私家车数量增加等因素影响,营运客车能耗占比持续下降。

四是各运输方式能源单耗和碳排放强度均保持下降趋势,水运和城市公交的节能低碳优势明显。公路客运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下降趋势最为显著,2014年单耗较2011年下降13.52%,其他几种运输方式下降较为平缓。从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横向比较来看,水运与城市公交更为节能低碳。2014年公路货运能源单耗是水路货运能源单耗的12.5倍,城市客运领域中,出租汽车的能源单耗是公交车能源单耗的1.6倍。

三、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从连云港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总体来看,仍处于发展初期的起步探索阶段,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行业节能减排结构性瓶颈依然存在

一是能源消费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受技术水平和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行业清洁能源使用比重仍然偏低,全市2014年天然气使用占比仅为4.21%,运输装备和机械的能源清洁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一体的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相对滞后,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缺乏有效衔接,导致运输效率偏低。三是节能环保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范围不够,影响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

(二)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薄弱

当前,全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评价等基础性工作还十分薄弱,特别是公路货运领域,“多、小、散、弱”情况突出,导致运输量及能耗基础数据匮乏,直接影响到行业管理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已成为制约本市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

(三)环境保护与污染控制压力较大

营运车辆、船舶、港口的大气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问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污水及固废防治压力较大,船舶污水违规排放现象依旧存在,行业资源循环利用的总体水平依然偏低。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能够直观地体现连云

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从而为不断提升节能减排工作的

第2篇

近年来,纺织行业在获得较大发展的同时,清洁生产的实施和节能减排工作也取得一定成效,通过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推广应用纺织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等手段,废水治理率和达标率得到大幅提高。

今年以来,纺织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更是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国家层面,行业协会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

本刊也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委员会的支持下,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了《2013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百家企业节能减排大调查》。本次调查活动是对纺织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一项基础性调查,其目的是及时了解纺织行业节能减排现状、问题、困难以及下一步的改造计划;了解纺织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推广现状及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则希望能让纺织企业及时了解政府相关的产业政策,掌握节能减排市场的需求,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从而把纺织行业真正打造为绿色产业。

本次调查活动历时5个月(7月~12月),调查形式主要以“新闻报道”和《纺织企业节能减排调查问卷》为主。在“新闻报道”部分,对企业节能减排现状、具体措施、效果,以及企业呼声和建议等方面进行采访报道。

而在《纺织企业节能减排调查问卷》部分,则向400多家企业发放了调查问卷,实际收回有300余份,其中有效问卷203份。调查主要涉及内容包括:节能减排意识程度、能耗、水耗、排放情况,对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及使用情况,节能减排的需求及改造计划,实施节能减排的困难,希望政府和技术提供机构给予的支持等。

在参与调查的企业中,规模以上大型企业(销售额4亿元以上)占35%,包括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溢达集团、安徽华贸集团等纺织行业龙头企业;规模以上中型企业(销售额0.2亿~4亿元)占43%,包括广州市缔造亿佰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绍兴县科旺纺织有限公司等;规模以下企业占16%,包括南通新绿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福建起步儿童用品有限公司等;小微企业占6%。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83.7%的企业了解节能减排的相关政策,89.2%的企业进行过清洁生产,而认为企业节能减排成效较为显著的仅为35.0%。

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在国家和行业协会的积极倡导,以及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变大的情况下,纺织服装企业在节能、降耗、减排的意识上逐步提高,全行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上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调查发现,纺织服装企业主要是通过清洁生产、采用先进工艺技术、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来进行节能减排工作。

参与调查的纺织服装企业在实行节能减排工作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调查发现,其主要问题是认为公司领导主观意识不到位,未能将节能减排的政策提上议事日程;科研力量薄弱,缺乏创新技术,以至于节能减排工作停滞不前;企业资金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实行节能减排工作。绝大多数企业呼吁建立企业投入为主、政府适当支持、投资方式多样的多元投入机制,使纺织服装行业在节能减排的工作上取得进一步突破。

第3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

1 我国交通运输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必要性

从国际形势来看,能源的持续过量消耗以及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均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2007年,联合国安理会首次把气候变化作为安全问题进行辩论,促使187个国家就未来气候谈判战略达成共识。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成为了国际社会节能减排的重要关注对象。

从国内形势来看,节能减排是有效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在2012年3月5日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一次将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进行阐述,提出要重点做好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交通运输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其每年消耗的燃油量约占我国汽、柴油总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因此,交通运输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意义重大。

2 影响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因素分析

2.1 政策与制度因素

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出一套节能减排的激励性政策和限制性政策,从而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缺乏积极性与规范性;另一方面,在我国交通运输领域,还没有建立起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与考核体系,使得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无法准确衡量。这均不利于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开展。

2.2 技术因素

一方面,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及设备的节能技术不足,如公路、航道等的实际状况,造成高耗能、高污染的物流运作工艺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从事交通运输的主体,即从业人员的驾驶技术等不达标,不能够很好的掌握交通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操作技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2.3 管理因素

主要在于缺乏对物流运作的合理规划与有效管理,使得在物流具体运作的过程中,物流运作方式选择不合理、物流路线选择不合理以及物流衔接不够顺畅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同样也会影响到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成效。

3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的构建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管理体系是推进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制度保证,同时也是规范、准确地衡量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成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以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为例,着力构建其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即节能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三大体系。

3.1 节能减排的统计体系

3.1.1 能耗指标的设立

(1)公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汽油、柴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机动车燃料总消耗量;百车公里燃料消耗量;百吨(千人)公里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机动车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2)水路能耗指标。主要能耗:重油、柴油等。能耗指标:船舶燃料总消耗量;各类船舶燃料消耗量;单位产量燃料消耗量;单位GDP能耗;船舶运行耗能效率;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港口企业能耗指标。主要能耗:煤炭、柴油、汽油、电力等。能耗指标:港口能源消耗量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消耗量、辅助生产能源消耗量、附属生活能源消耗量、生产综合能源消耗量、港口综合能源消耗总量;港口能源单耗指标,主要包括装卸生产能源单耗、生产综合能源单耗、港口综合能源单耗;单位GDP能耗;燃料消耗量节能率等。

3.1.2 污染物排放指标的设立

交通运输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在运输工具的排气中,除了排出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外,还有许多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粉尘等;对于废水排放,重点关注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排放指标:二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一氧化碳排放率(克/公里);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排放率(克/公里);氮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硫氧化物排放率(克/公里);粉尘排放率(克/公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t)等。

3.1.3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制度的设立

节能减排统计报表的类型可以分为年度报表制度和季度报表制度。具体的执行思路为要求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按照国家或地方统计局统一规定的表格形式及统计指标内容,统一的报送程序(网上直报)和报送时间向上级监管部门(统计局)报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统计资料。

在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统计的工作中,主要涉及到统计主管部门、环保部门、交通主管部门和公路、水路以及港口企业等四个主体,其各自的职责如下:

(1)统计主管部门:负责设计统计表格形式;选定需统计的能耗指标;在统计网站上定期公布统计结果。

(2)环保主管部门:确定需统计的污染物排放指标。

(3)交通主管部门:加强对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统计数据上报工作的监管,确保统计数据及时上报。

(4)公路、水路和港口企业:完善仪器仪表配置、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台账建设等基础工作,设置专门的统计部门,全面加强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计量、记录和统计,依法履行统计义务,如实上报统计资料。

3.2 节能减排的监测体系

在建立健全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监测,确保各项指标的真实、准确。监测指标体系的设置可根据节能减排监测需要,选取统计指标体系中的一部分或全部统计指标,作为监测指标。其监测方法可以采取自动监测与不定期流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

在减排检测方面,主要区分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确定有效的检测方法。

对于固定污染源,建议安装自动监测设备,实施自动监测,通过高效的数据传输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传输。如港口企业,可按码头分布及作业特性,确定检测重点区域,实施自动监测,动态掌控港口空气质量。

对于移动污染源,由于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过高,建议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在耗能检测方面,对电力消耗,其监测数据可从当地的电力主管部门获得;对油类消耗,可在重点耗油设备上采用能源计量技术(能耗智能分析系统)来获得耗能数据,并实现能耗数据的在线监测。例如,中远集团通过建立燃油消耗监控平台,实时监测油耗数据,实现了燃油数字化精细管理。

对于其他的耗油设备(如机动车、轮船等),实施自动监测的成本太高,可实施不定期流动监测,设置监测数据台帐,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保管。

此外,为了确保节能减排监测工作的成效,还需明确监测实施主体,划定监测责任。具体职责如下:环保部门主要负责监测污染物排放相关数据;统计主管部门负责监测能源消耗相关数据;交通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主管部门和统计主管部门的监测工作,起到协调与配合的作用。

3.3 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

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考核体系可以采取“省、市、县、企业”四级的分级考核体系。省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和节能减排示范单位进行考核;市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所辖区域内一、二级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及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县级交通运输业管理部门对辖区内三级以下公路、水上运输和港口企业进行考核,企业进行内部考核。

具体的考核方法可分为半年度考核和年度考核,采用量化办法,相应设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指标(如节能量、减排量等)和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指标(如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实施、技术革新等方面),满分为100分,主要考核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及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具体评分工作可由省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依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进行。

总的来说,我国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的管理体系,就能够从制度上来规范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而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预设的我国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做出交通运输业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滔,孙兴洋.实现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对策建议[J].法制与经济,2009,(02).

第4篇

    关键词:三大杠杆 节能 减排 机制

夹江县是全国四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全县有陶瓷企业98家,生产线238条。随着全县陶瓷产业迅速兴起,全县每年天然气耗用近4亿立方米,节能减排压力巨大。近年来,夹江县巧用行政、财政和税收三大杠杆,制定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将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和重点企业,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减排跟踪和管理,加大重点河流污染治理,建立gdp能耗公报制度,着力从根本上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三大杠杆促进能源往高处走(一)运用行政杠杆促使气电优化配置1.健全能耗目标考核体系。将节能降耗纳入对乡镇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实行规模以上企业能耗月报制度,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形成能耗工作问责制。2.强化能耗审核机制。把能耗水平作为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实行新、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新上项目部门联动机制和新开工项目公示制度。3.建立节能监察机制。成立县节能监察中心,对用能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的用能行为进行监察。4.实行气电联动机制。制定并实施《夹江县工业企业气电联动、同步供能实施办法》和《工业用天然气优化配置方案》,对全县企业从单位产值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统计排序,对能耗相对过高、排放相对过多的企业在用能上给予限制,特别是在削减电、气负荷时首先对排位靠后企业拉闸限电限气,避免了供能企业、工业企业之间不协调而浪费气电资源,促进了气电资源向单位能耗低、排放少的企业配置。

(二)运用财政杠杆撬动企业技术改造1.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在工业发展资金中设立80万元的节能降耗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节能宣传和培训、节能示范项目补贴、节能新技术推广及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重点支持陶瓷企业加大环保节能技术研发。2.财政激励引导升级。凡列入省市级重点节能示范项目的,免征其土地设施所涉及的县级行政收费,所形成的电力、天然气节约量,按照节约价值的5%给予一次性奖励;列入国家、省、市节能示范项目的,帮助申请国债资金的补助和支持;对集中建设排污设施的,由县财政给予补助;对重点耗能企业申请银行贷款用于节能降耗项目改造的,由县财政给予3%的项目贷款贴息。米兰诺公司获省2008年第一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80万元,水工机械和汇丰陶瓷公司各获省2008年第一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10万元。3.搬迁关停强制节能。加大清理整顿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力度,公布淘汰企业名单及淘汰时限;落实节能环保搬迁补助资金,对列入关停、取缔名单的企业采取“五停”(停水、停电、停运、停贷、停气)等强制性措施,促进污染企业搬迁。规矩水泥环保搬迁已正式获省经委核准, 7月30日已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6月底搬迁完毕。

(三)运用税收杠杆助推质量效益升级1.税收能源消耗挂钩制度。针对全县陶瓷行业均是中小企业且税务监控难的实际,由两税、统计等部门深入企业、气、电等能源供应部门调研,广泛收集企业产能、产值、总能源消耗等数据,测算出行业平均气、电、煤等单位能耗产值,结合行业实际分产品大类,将产品单位能耗作为税收的重要参考,促使企业采取措施降低能耗。2.节能项目税收优惠制度。企业从事节能项目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年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前三年县级企业所得税全部返还,第四年至第六年企业所得税减半返还;企业购买并使用《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节能设备,该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缴纳税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3.节能研发税收抵扣制度。企业为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年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二、三大特点凸显节能减排成效

(一)走出了一条政府多种手段调控能耗的新路子1.节能降耗初见成效。2008年1—6月,全县130家模以上企业,总能耗76万吨标煤,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5. 285吨标煤,较去年同期下降8. 08%,节约标煤6. 687万吨。2.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率先在四川省施行环保信誉考核制度和乐山市在建立乡镇环保办,企业环保信誉考核制度和约见谈话制度不断巩固,网格式环境监察不断扩展,新万兴公司投资566. 55万元,治理喷雾干燥塔5座、压制生产线5条和磨边生产线5条,每年可减少粉尘排放911. 2吨。2008年1—6月,全县削减二氧化硫1021吨,完成全年任务的184. 96%。3.生态环境初步改善。治理水土流失5平方公里,成片造林5000亩,四旁植树35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0. 6个百分点,全县城区环境质量好于二级天数占总天数的93%。2008年1—6月,全县财政投入140万元,撬动企业和社会各界投入3. 5亿元投入节能环保技术改造。

(二)走出了一条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新路子1.开展废料循环利用。建辉、新万兴等21家陶瓷企业建成废水处理循环利用设施,抛光线日耗水从2000吨/条减为600吨/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71%;全部陶企废水沉淀物压滤干化后再次用作陶瓷生产坯料,减少原料消耗和废物排放;峨佳、峨顶水泥厂每天使用陶瓷废渣200—300吨,年产熟料水泥20—25万吨。2.实施工业窑炉节能。推广陶瓷窑炉一次烧成技术、窑炉内堂涂节能材料及加长燃气喷枪、改造风机和烧嘴脉冲助燃,威尼陶瓷改传统的二次烧成为一次快烧,年节约天然气达150万方以上,节能率达20%;明珠陶瓷改单层为双层燃气生产线,下层煅烧窑炉的热能直接作用于上层干燥窑炉,综合能耗下降20%,产能提高30%。3.实现余热余压利用。重点在陶瓷行业推广窑炉尾气余热复用喷雾塔技术和陶瓷辊道窑余热发电技术,东泰陶瓷厂利用蒸汽发电机余热发电,可满足企业自身50-70%的生产用电,年可发电250万度,度电成本仅为0. 05元;米兰诺等企业利用窑炉尾气余热复用喷雾塔,可节省喷雾塔原煤或天然气耗用,尾气利用率达到30%,节能率达13%。4.推进机电系统节能。以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改造机械传动方式,采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重点推广高效节能电动机、稀土永磁电动机和软启动装置、无功补偿自动投切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等;合理匹配电机系统,消除“大马拉小车”现象。5.推广能量系统优化。重点在陶瓷行业通过系统优化设计、技术改造和改善管理,提高能源系统效率。近两年,新中源、新万兴、米兰诺等企业投入技改资金达7亿多元,科达陶瓷在省内陶企业中首家通过iso10012: 2003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西部瓷都陶瓷产区实现煤渣固体垃圾的零排放。

(三)走出了一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1.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3家企业进入了全国建陶行业销售收入30强,2家进入“四川省行业领先中小企业”200强。2.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改善。组建四川省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档红坯陶瓷共性技术研发取得初步成果,研发出“玉晶石”系列产品,利用钒钛矿渣生产有色仿古砖技术得到突破,企业新获专利授权3件,建辉公司被命名为四川省建设创新型培育企业。3.品牌战略实现突破。目前全县已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四川省著名商标3个、省级名牌2个和16个国家免检产品。新万兴年底将建成中国名牌产品,建辉、米兰诺将获得中国驰名商标。

三、四位一体建立节能长效机制

(一)完善行政问责制进一步明确县乡政府节能减排责任,对本行政辖区内节能减排考核结果实行四挂钩。1.跟政绩挂钩。将节能排污总量指标分值和经济增长的分值实行同等权重。2.跟职务任免挂钩。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被评为差和较差的不予提拔。3.跟评先评优挂钩。节能减排差的取消评先评优资格。4.跟执行纪律挂钩。对监管失职、渎职、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或造成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给予纪律处分。

(二)完善能效准入制1.制定目录。根据国家、省、市产业政策以及夹江县资源供给、环境容量及产业发展的现状,加快制订夹江县限制和淘汰制造业落后生产能力目录。2.能耗审核。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或节能篇(章);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必须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3.能效标识。严格执行国家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加强对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产品的监督检查,积极推动节能产品质量认证。

第5篇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正处于经济转型、体制转轨、实现××发展的关键阶段。近年来,我市通过加强对节能降耗的规划导向、规范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稳步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狠抓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等措施,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市单位gdp能耗和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压降、主要污染物削减率等指标完成良好。但也要看到,我市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与资源利用效率之间还不够协调,水环境治理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节能减排的任务仍然繁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客观面对现实市情,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放在科学发展的突出位置,下最大决心、用最大气力,力求节能减排取得实效,为建设和谐宜人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们要以水污染治理为关键着力点,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累计削减8%”两大指标,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举措,控制增量、调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落实责任、强化监管。具体实施“五个加快”:

一是加快“五小”企业的整顿关闭。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化工生产企业关闭整顿的要求,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关闭环保未达标企业,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各市(县)、区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全市每一个化工企业进行核查认定,锁定年内关闭的企业名单,组织力量加快实施,确保在年底关闭500家。所有新建化工项目必须全部进入化工集中区,否则不予环评、不予安评、不予能评。

二是加快开发区工业园区环境整治。认真编制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环境规划,按照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统筹产业布局;要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根据园区生态环境特点、敏感度和环境承载力,提出环境功能分区、排污总量控制和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要严格环保审批,坚持把总量减排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决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

三是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以产业结构优化为突破口,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制订并实施15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50家试点企业的方案,全年争取落实20项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对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地方标准或总量排放超过稳定限额的企业,强制性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全年要确保完成15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扶持50项清洁生产项目,形成"指标分解-责任落实-跟踪管理-考核奖惩"的工作机制,突出对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绩效考核。

四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专项活动,迅速建立一批相关工程技术中心,加强关键技术的合作开发,攻克一批节能减排关键和共性技术,组织实施一批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产业化示范项目。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相结合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节能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技术大力加以推广。加大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采用节能环保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政策扶持力度。

五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监督管理。迅速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在近期开展资源使用、污染排放情况大检查,找出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整改。突出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强化全市302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减排措施的落实,对30家年耗能10万吨以上标准煤的企业实行节能减排目标管理。积极开展节能环保执法检查,严肃处理违反国家能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典型案件,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重点用能和排放单位要强化长效监督,对恶意排污企业实行重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节能减排既是一项现实紧迫的工作,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全市上下要切实以这次宣传周活动为契机,努力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国家、省关于节能减排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切实加强领导、责任落实,着力改变高产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传统发展模式,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程,以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质量效益提高,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第6篇

关键词:情况;成就;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2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由于我国能源总量的80%为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能源又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规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为此,广东省对我市能源消耗总体水平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10年末,我市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8%。

“十一五”已经过去,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如何?是否完成“十一五”期末节能降耗目标?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我市“十一五”期间能源完成情况、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作简要分析,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完成情况

经核定:201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0.636吨标准煤/万元,累计比2005年(下同)下降18.46%;单位GDP电耗为1108.30千瓦时/万元,下降24.8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3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7.96%,各项指标均较好完成“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全社会能源消费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和批发、零售等)能源消费和生活消费四个方面。2010年第一、二、三产和生活消费耗能分别是22.81、675.83、199.08和173.90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13%、63.07%、18.57%和16.23%;三次产业单位GDP能耗分别为0.631、0.677和0.306吨标准煤/万元。

二、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高度重视下,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硕果累累、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节能降耗提供了可靠保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确定大力发展类、鼓励发展类、限制发展类的产品目录,并以此作为项目审批、利用外资审批、金融机构贷款等工作的基本标准。通过目录导向,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企业发展,加快了我市产业转型和升级。“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淘汰7家小火电厂,关停了近41万千瓦的机组容量;关闭一批高污染的印染厂、电镀厂;改造了一批能耗较大、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我市年节约能源约40万吨标准煤。

(二)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为节能降耗提供广大空间

“十一五”期间,我市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2009年,我市共有7家企业通过省、市两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审核的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已达11家;另有31家自愿报名纳入全市清洁生产达标规划,清洁生产已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省环保厅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中,除3家关停外,其余16家全部通过审核。清洁生产范围也逐步扩展,目前,已覆盖到印染、电镀、造纸、化工、制革、污水处理、电力等多个行业。

(三)能源转换效率不断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能源转换效率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源加工转换转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它反映能源加工转换的效率,能源转换效率越高,损失越少。“十一五”时期,我市加大力度对发电行业进行改造,关闭了一批小电厂;嘉明电力有限公司进行油改汽改造;中山火力发电厂进行热电联产、余热利用项目改造等。我市能源转换效率逐年提高,2010年比2005年提高7.5个百分点,节能效果显著。

中山市“十一五”能源转换效率表

(四)清洁能源使用率稳步提高,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指城市地区清洁能源使用量与城市地区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之比。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越高,受污染程度越小。“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大力推进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淘汰落后高污染产能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从2005年的86.2%提高到2010年的92.47%,提高6.27个百分点;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节能减排成绩突出。我市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荣获广东省污染减排考核第一名。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38.16%和14.32%。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

2010年,我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64.49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的116.67万吨标准煤增长40.99%,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增速的19.4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9吨标准煤/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1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我市六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6%,仅比2005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第7篇

一、我市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学苏北精神,促__跨越”为契机,紧紧围绕“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工程治理,完善过程控制,狠抓目标落实,初步形成了发展加快、能耗降低、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20__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5位;万元gdp能耗1.48吨标准煤,比20__年降低8.67%,连续两年降幅均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2.52吨标准煤,比20__年降低14.28%。今年上半年我市万元gdp能耗降低2.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4.66%。20__年,我市认真实施《__市20__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经国家环保部核查确认,8个二氧化硫减排项目削减二氧化硫21476吨,21个cod减排项目削减cod11349吨,扣除gdp增长及自然增长因素,与20__年相比,二氧化硫和cod分别下降14.08%和17.48%,经同比例调整后的二氧化硫和cod削减率分别为11.11%和5.07%。我市主要污染物削减幅度居全省前列,其中二氧化硫削减幅度仅次于青岛市,居全省第二位。20__年,我市确定实施污染物减排项目74个,新增减排项目3个。依据gdp增长率、城市人口增长率,计算出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并按全省同比例调整,最终得出我市今年上半年主要污染减排量,cod排放量减少6.52%,但由于新增三个项目中,有两个是二氧化硫排放项目,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11.4%。总之,我市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根据我市与省政府签订的“十一五”节能(万元gdp能耗降低23%)减排(20__年底前将二氧化硫和cod总量分别控制在11.6万吨和3.93万吨以下)的总体目标,市政府下达了“十一五”节能减排责任指标,并按年度与县市区、重点用能排放企业签订了责任书。市政府先后出台了《__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__市超标准耗能加价管理试行办法》、《__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确了项目市场准入、企业扶优限劣、工作督查考核、责任人奖励惩戒、“一票否决”问责等一系列办法措施,形成了一套节能减排工作的有效保障机制。为加快推进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实现经济战略转型,市委、市政府今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见》(济发[20__]10号),确立了转变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特别是强化了问责制和责任考核,明确了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的单位和企业,一律不能参加评先树优活动;完不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县市区、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不予提拔重用;完不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的国有、国有控股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不能享受年终考核奖励;完不成节能减排责任目标或在节能减排中有违法行为的企业主要负责人,不能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并依法追究企业法人的责任。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建立了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全市上下形成了领导重视、责任明确、措施完善、运转有序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体系。

2、调整产业结构,科学推进节能减排。围绕经济战略转型,全面优化产业结构,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工业产业优化升级的实施意见》(济发[20__]18号),通过结构调整、项目带动、自主创新推动节能减排,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对小型火电机组、炼钢、水泥、造纸、酿造等行业落后产能,加大关停淘汰力度。坚持增量与调整存量双管齐下,按照有保有压的原则,改造一批有市场、有效益但工艺落后、能耗高的企业;淘汰关闭一批能耗高、环境污染超标的企业。集中抓了国宏50万吨甲醇等255个过亿元项目,促使我市资源性产业投资大幅回落。去年煤炭投资比上年下降23.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45.5%,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了83.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了30.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2.3%。着力抓好节能项目技术改造,年可节约标准煤243.79万吨。由于产业调整对路,措施得力,节能减排成效十分明显。研发了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壮大了一批节能环保产品,培植了一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实施了一批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突破了一批节能减排技术制约的“瓶颈”,启动了“百万房顶”太阳能计划。

3、突出重点领域,依法促进节能减排。借助我市列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有利时机,重点培植了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兖矿集团、济矿集团的“煤--电--化--建材”、“煤—焦—精细化工”,太阳纸业、华金集团的“植林(苇)--造纸—废水治

理—再植林(苇)”等。针对重点用能排放大户,市政府筛选了100家重点企业,与之签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书,促使企业将节能减排责任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车间、班组和个人,并与经济责任直接挂钩。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半年公布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完成情况,对擅自停运治污设施、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的企业依法从严查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组织大规模的执法活动,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企业大力开展废水、废气、废渣等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农村大力推广“一池三改”、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培植了__新世纪秸秆汽化、汶上蒙牛牧场沼气池发电等一批典型。

4、完善激励机制,正确引导节能减排。近年来,市政府始终把抓好节能减排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先导,凡涉及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颁布后,各级各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进行宣传教育,并在新闻媒体上开辟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专栏,推广先进典型、曝光违规行为。在全市开展节约一度电、少用一升水、资源节约进万家宣传,提高了全民的节能意识。紧紧抓住国家、省对节能减排改造项目支持的机遇,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节能减排改造奖励补助资金。按照《__市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__市节能减排奖励办法》,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每年对各县市区和重点用能排放企业进行严格的百分制考核,对考核优秀的单位、企业和好项目进行表彰奖励。

二、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任务和压力依然很大。一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致我市节能减排形势依然相当严峻.尽管07年万元gdp能耗累计降幅居全省第三位,但仅完成目标的96.51%,“十一五”后三年必须年均下降5.529%以上。水污染治理方面,尽管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个别河流水质距要求和目标仍有较大差距。洸府河和老运河的水体污染近期反弹,水质处于省辖淮河流域河流的后几位,形势不容乐观。二是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不够广泛深入。全民节能减排意识不强,没能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变成全社会的自觉行动。部分单位、领导和企业负责人对节能减排的认识不足,存在重产值、重税收、重贡献而忽视节能减排的现象。没有真正把节能减排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责任目标、工作措施、政策激励等还不到位。三是节能减排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基础工作还较薄弱,实时监测监督难度大,缺乏制约力和可操作性。有关单位和部门没能把节能减排工作与评先树优有机结合起来,部分企业节能责任还没有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和岗位。四是一些节能技术尚不成熟,设施还不够完善。政府和企业对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投入不足,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跟不上,措施不配套,中水回用工程发挥效益不够。

三、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对节能、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努力提高全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要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宣传我市的能源、环保形势,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及取得的成效,让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到农村、进家庭。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节能减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国家和地方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资源环境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节能减排全民活动,倡导节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节能减排格局,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完善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要落实好国家、省和我市已制定的各项节能减排政策,确保按政策奖惩兑现。要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我市节能减排任务重、形势严峻的实际,出台操作性强的措施,利用包括行政、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手段,加大对节能减排的引导扶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采取补助、奖励的方式给予支持,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预算,落到实处。各类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循环经济项目提供直接融资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领导,强化责任,科学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体系,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分解到企业和单位,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各级机关要率先垂范,制订并实施机关能耗定额标准,抓好办公设施和设备节能,加强政府绿色采购,在节能减排中发挥表率作用。

第8篇

【关键词】路灯控制;城市管理;节能减排

【分类号】:TU831;TU201.5

随着社会与经济建设的加快,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能耗高峰已经到来,资源利用率低、温室气体排放、电力与石油资源危机等,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对世界气候造成了巨大的改变。针对这样的状况,节能减排成为了全世界的共识,各国都强化了低碳经济的发展,这一理念与方式应当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路灯控制管理模式的转变,也是体现节能减耗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本地区路灯控制改造工作成效进行简要分析。

1 当前国内外路灯控制技术分析

路灯控制科技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外发达国家以及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在路灯控制管理工作中采用了先进的无线遥控系统进行科学管理,这一系统较为先进,能够借助于无线监控系统实施路灯控制,运用无线专网、移动公网实施信息远程通信传输,具有远程遥控、监控、传输、报警等多项功能,基本能够涵盖路灯管理的全部环节,有效提升了路灯控制管理成效,对节约能源、降低运行成本和管理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这一系统开发推广时间还不长,系统稳定性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和提升,同时其开发运用成本较大,动辄投入百万元以上,成本投入压力较大,且一旦投入之后运行效果不佳,将会造成公共财力的极大浪费。

目前,本地区的路灯控制基本上以微电脑时控开关为主要控制形式,主要工作机制是在人工设定启亮、熄灭时间的方式对路灯进行管理。这一管理模式最为明显的不足就是缺乏灵活性,一年365天,天亮、天黑的时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不及时进行路灯启亮与熄灭时间控制进行调整,将会造成电能的过度浪费或者群众生产生活的不便。按照研究数据显示,本地区结合天亮与天黑时间差异,全年需要对路灯工作时间调整20多次,极大地加大了工作与管理量。

2 立足本地实际开展路灯控制器改造工作

结合本地区路灯使用状况以及本单位路灯管理工作要求,我们选择了部分区域进行路灯控制改造工作,对控制器进行调整与优化,依据不同时期日出日落的时间节点进行智能控制,自动亮灯和自动灭灯,技能保证城市美化与交通出行安全需求,同时也减少电能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2.1 运用光控开关装置进行路灯管理。天亮与天黑形成的光线不一样,我们运用光控开关进行路灯控制实验,光控开关的工作构件主要分为光敏电阻以及集成电路,其工作原理是白天光线强烈,光敏电阻变现为低阻,切断了集成电路的继电器,关闭路灯,进入傍晚以后或者半夜,光照逐步减弱直至消失,光敏电阻不断升高,继电器呈吸合状态,打开路灯,实现路灯控制的智能化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和降低能耗。但是经小范围测试以及实践,发现其影响因素较多,如乌云突然遮挡变暗、树叶浓密遮挡等,以及汽车灯光照射感光元件等,导致光控开关没有按照预先设置的条件进行开启或关闭,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2.2 采取时控联合光控装置进行路灯管理。结合路灯管理光控开关装置的特点和现有设备基础条件,我们尝试对两种控制装置进行有效的联合运用,以提高优势互补效果。对光控开关进行调整参数,增加延时性能,防止因为短时间的遮挡或者照射感光元件,导致路灯控制系统出现错误动作。同时,将时控系统的时间设置进行调整,扩大为一年四个季节中最大的时间差距,即设定为最早亮灯和最迟灭灯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避免管理系统误动作的概率,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环境影响的问题。

2.3 采取经纬度路灯管理器开展智能管理。针对上述两种改造方式存在的不足问题,我们在技术上进行继续探究,实践中发现经纬度路灯控制器具有较好的作用,对解决路灯自动操作与准确操作方面具有较高的作用,这一系统既能够避免光控装置对环境要求极高的问题,也没有时控装置操作程序复杂。其借助于嵌入式微型计算机控制科技,结合地区不同季节的变化情况,参照本地区经纬度,计算出不同日期的日出和日落的时间节点,从而实现对路灯自动开启与关闭的智能化管理,这样的智能控制方式既能够避免环境因素的制约,同时也不需要进行经常性的人工设置调整,实现了智能化、节能化与管理简约化的有效结合。经过比对和选择,实验区确定了ZNK- 1型号的经纬仪路灯控制器(单价205元)并进行了安装运用。

3 ZNK- 1型经纬仪路灯控制器改造成效分析

去年以来,我们选择了本地区朝阳小区控制区域的路灯进行了实验,在原来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增加了经纬仪控制器,和时控装置串联运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将研究搜集的数据和前一年度记录中同日期调整时间段开展比对,对经纬仪控制器运行准确率开展研究。这一装置增加到系统之后,对本地区经纬度、日期和时间进行输入,每天开启与关闭路灯的时间即可实现智能化处理,无需人工频繁操作。经过一年来的实验数据显示,加装经纬仪路灯控制器在操作上体积小、运用方便,且和现有的基础设施兼容,投入较少,与季节气候联系度紧密,智能化管理水平较高,更加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有较大推广的空间。同时,对试验区域一年来路灯电费与上一年度同期相比,下降了5.6%,不仅避免了能耗浪费,还实现了节能降耗。

综上所述,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现有基础设施条件下,在路灯管理中运用经纬仪控制器具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投入成本低、节能降耗的显著优势,具有大面积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义国. 科学管理,实现路灯节能降耗[J]. 中国科技财富. 2008(04)

[2] 解召辉. 路灯节能管理新途径[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8(04)

第9篇

关键词:通信产业;节能减排;机制改革;区域政策

中图分类号:F626;F20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2.0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2-17-02

一、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

(一)通信业节能减排定义及特点

节能减排是指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通信业作为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虽然不是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但具有点多、线长、面广、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特点,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城乡,多种设备分布在不同环境下,昼夜不间断地运行。随着通信行业的高速发展,通信业节能减排问题也日趋严峻,节能减排潜力较大。对于通信行业本身而言,节能减排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减少对电力的直接消耗,并通过降低对各类设备和原料的使用,间接减少其他行业对能源和废气的排放。

通信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节能减排工作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通信业设备的设计、制造及服务的提供,主要是依靠电力。行业越发展,对电力等能源需求越大;另一方面,通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服务部门,为各个行业提供了便捷的通信信息服务。国外实践表明,通信业可有效帮助其他行业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节省劳动力和提高运营效率、减少纸张使用,以及节省空间和时间上的成本等方面,因此,通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其他行业的运行效率,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和降低废气的排放,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通信行业作为技术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中,不仅能够推进本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而且通过服务于其他行业,利用本行业在技术、资金、人才、产品方面的优势,促进其他行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和运营管理效率提升,从而有力的促进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工作。

总之,通信行业在整个国家和社会节能减排中,具有标杆和示范作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其他行业运行效率、减少人/物流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意义重大,潜力巨大。

(二)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剧,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对各个行业碳排放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世界各国的通信行业,近几年来也随着3G、4G网络技术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期。随之而来的是,作为后台支撑的服务器等IT设备不断激增,尤其是对电信数据中心容量的需求更呈现几何式增长,由此导致的数据中心能耗非常大。据统计,2011年,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第五大耗能产业,碳排放量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5%。在英国,信息设备能耗已占到整个国家能源账单的10%;美国信息产品的能耗占全美能耗的8%,占电力消耗的15%。从通信行业成本结构上看,目前电信行业的能源消耗成本占数据中心运营维护成本的50%左右。仅就我国而言,全国通信网络年耗电量是200亿千瓦时,随着客户不断扩大,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在通信业发展战略与计划中,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并提出具体的推进措施。例如,国外电信运营商已较早认识到了节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提升,提出“绿色通信”概念,将绿色通讯贯穿于信息化产业的产品设计与生产、运营网络与服务等各个环节。日本的NTT与KDDI、英国电信和沃达丰等欧洲运营商都率先对设备进行了节电改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设备企业也纷纷展开行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爱立信和摩托罗拉以及我国一些电信设备制造企业,也纷纷推出节能减排的基站。目前,绿色环保使得电信业不断创新,围绕绿色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网络架构与体系正不断涌现并推动节能减排的具体实施。目前,许多设备商都表示自己的节能减排方案能节能降耗50%甚至70%。

2006年以来,我国通信业务发展迅猛,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同时也是世界上网民最多的国家。,通信行业整个产业链已经开始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国联通2006年已开始组织试点并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中国移动2007年已经全面启动“绿色行动计划”。中国电信2008年编纂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蓝皮书》。通信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已经纷纷通过加大技术创新,积极投身到节能减排工作中来。通信行业在加强自身节能减排工作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服务优势,积极推进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

二、我国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存在的问题

尽管通信行业管理部门和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有效的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但整个行业仍旧是耗能大户,行业潜在节能率仍在40%-70%,节能减排空间巨大。通过对通信业节能减排现状和产业运行情况的了解,现阶段通信业节能减排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思想认识有待提升

我国有着数量庞大的通信产品用户规模,随着新用户的加入,整个行业一直处于迅猛发展状态,再加上通信行业作为技术驱动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行业创新能力和盈利空间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一直处于前列,因此在节能减排等成本管理方面压力相对较小,整个行业的思想认识方面,尚未充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意义和效果。思想认识上的不足,导致在各项工作开展时不是特别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是国家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节能减排政策难以有效落实的原因之一。

(二)节能减排政策制定、执行及监管不到位

在通信业节能减排目标设定过程中,包括电信运营商公司总部及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给下级部门和企业的节能减排目标存在偏高、未能考虑具体地区、具体部门实际等问题,下级部门或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多是应付上级,未能将节能减排指标真正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考核体系中去,使得节能减排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落实。

目前,政府在鼓励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存在财政补贴、税收政策难以有效落实,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相关企业难以真正受益。但国家对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存在监管不到位,难以进行惩罚等问题。对于企业节能减排的工作情况没能实现有效的奖惩,是影响了节能环保技术、设备、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国家覆盖各省(区、市)的节能监察体系至今尚未建立,导致节能执法主体不明确,节能监察队伍能力建设滞后,法规政策的实施没有监督保障。另外,在通信产业节能减排的一个重要领域即电信运营商网络等基础设施共享方面,国家的相关政策未能有力贯彻,导致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情况时有发生,是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取得更大成效的一个重要障碍。

(三)统计标准和监测体系急需完善

在我国包括通信行业在内的能源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仍然严重滞后,能耗和污染物减排统计指标不规范,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差,导致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形成有效的评价依据。

在监测体系方面,尚未形成清晰的工作流程和有效的考核指标,造成对企业进行奖惩时缺乏依据,也影响了通信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对我国通信业节能减排建议

(一)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发展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作为重要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必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光能、风能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使用新能源,同时,在监管层面,国家应出台更为严格的监管考核办法,促进企业,尤其是电信运营商落实各项节能减排政策。

在“十二五”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项目,给未来的节能减排工作造成了更大的压力。例如,随着移动互联网、各类增值业务的应用,尤其是视频业务、互联网电视的发展,未来十年移动数据业务的流量将呈现几何增长,3G网络和光纤网络为应对流量压力,必将大规模铺设,将使得通信产业的能耗问题逐步凸显。通信行业的能耗将出现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数量虽小,但能耗大、重要性高的核心机房;单位能耗较小,但总体数量巨大的基站。数据显示,两者的能耗量占整个行业的88%。

未来,通过新技术和工艺的应用,以及机制改革将是通信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

(二)通信业节能减排建议

1.进一步加快制度建设和运营机制改革。我国通信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应该从顶层设计入手,从完善制度和机制入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根本上推动企业及整个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首先,主管部门在监管层面,统一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制定通信行业节能减排的整体规划、指标体系和目标分解原则,并真正起到对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清晰的政策和流程设计,实现对节能减排考核不达标的企业进行惩戒处罚,对行业内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奖励的目标。

其次,在企业层面,特别是电信运营商,对网络部门等能源需求占主要成本构成的部门,应该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其成本与效益紧密挂钩,调动其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再次,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应共同完成节能减排统计指标体系的建设,细分生产能耗统计数据,加强节能减排的统计分析。企业也将节能减排指标纳入到经营分析报告中去,并在节能减排考核体系中,从集团公司、省、本地网层层落实指标。

最后,进一步加强行业基础设施共享,通过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减少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成效。

2.进一步推进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与应用。加快具有节能减排效果的一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与升级。例如,对于当前的电信数据中心来说,随着电信数据中心能源需求、以及能源和冷却成本的大幅度上涨,日益增长的可用能源的容量预计在未来几年里将跟不上需求的增长,急需通过创新的技术实现节能降耗。

通信服务企业的数据中心,可以通过采用具有绿色环保效果的新的数据中心,帮助电信行业解决电源、空间和冷却等问题。同时削减成本。例如,服务器是电信运营商们大量应用的IT设备,为实现电信数据中心的绿色化,从服务器设备的节能上入手,除了通过服务器虚拟化整合外,采用新的节能技术降低服务器能耗,对电信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电信运营商应积极应用高速光传输、云计算、分布式基站等先进技术,提高设备利用效率,降低单位网络能耗;对配套设施进行节能技术应用和改造。

采取新工艺、新方法提升节能减排效果。例如可利用智能通风技术。此技术是利用室外的自然环境冷源,当室外空气温度低于室内温度一定程度时,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室外冷源引入机房内,把机房的热量带走,达到降低机房温度的目的。从而减少机房空调的使用时间,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第10篇

关键词:节能减排 专项资金 公路 水运 交通运输

引言

2011年6月20日,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建[2011]374号),明确“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从一般预算资金和车辆购置税交通专项资金中安排适当资金用于支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在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下,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在推进我国绿色交通运输建设、提升绿色交通发展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概况

1、 数额总量

根据各年度《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公示》,自2011年至2015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总额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11年的24744万元增加至2015年的99680万元,增加了近4倍,见表1所示。

2、 使用途径

根据《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指南》(2011年度),2011年,公路支持项目有5个,水运支持项目有6个,综合类项目有3个。

2012年公路支持项目有7个,港航支持项目有7个,综合类有4个,总体项目数量相对2011年,增加了4个。2012年,除了增加了部分领域和项目外,在专项资金的使用途径上有所突破。交通运输部首次将南昌市列为低碳城市区域性管理试点,将连云港港列为低碳港口主题性管理试点,并列支一部分资金用于科研单位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研究。

2013年,《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申请指南》中对于水运的支持领域和项目基本没有变化,公路部分增加了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应用和治理公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预检系统应用2个项目,并将区域性、主题性管理试点项目和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正式列入指南。

2014年,交通运输部坚持“领域集中、重点突出”的原则,取消了一般项目的“以奖代补”,主要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其中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包括1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省区域性项目,7个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城市)区域性项目,5个绿色循环低碳公路主题性项目、4个绿色循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以及天然气营运车船主题性项目、营运(施工)船舶节能技术改造主题性项目。

2015年,区域性、主题性项目支持绿色交通省区域性项目3个,绿色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10个,绿色公路项目9个,绿色港口项目4个。

自2011年至2015年,专项资金优先支持领域情况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2011年至2015年,专项资金的优先支持领域不断扩充,支持项目数量也逐年增多,且随着支持力度的不断增大,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资金配置情况及分析

根据各年度《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公示》,专项资金分领域(公路、水运)的支持金额如表3所示,支持水运和公路的项目数量如表4所示。

尽管专项资金的总额和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但水运行业占资金支持金额和项目数量的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其中2013年分别仅为14.53%和12.50%。

此外,以2014年为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不同项目类型的支持金额见表5所示。

可以看出,专项资金主要集中在天然气车船主题性项目和省市区域性项目,专门用于水运主题性项目支持资金仅为9280万元,比例较低,且专项资金支持绿色公路建设,而水运行业的航道建设内容要远远大于公路,且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航道运营中倡导绿色理念、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对于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天然气船舶由于初期投资大,实施改造困难和程序复杂等原因,推进较慢。

水运行业资金配置情况及分析

将用于水运行业的专项资金分为船舶、港口、航道领域,支持项目类型包括一般项目、主题性项目和能力建设项目,其项目数量和经费分布如表6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水运行业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主要集中在港口领域,占水运节能减排支持资金总额的72.4%,船舶占24.7%,航道仅占2.9%左右,而从能耗量来看,港口用能大约是船舶运输能耗的10%左右,是国内船舶运输能耗的23%,船舶领域的能耗要远远大于港口,此外,尽管航道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用能量未进行统计,但根据用能设备的功率和作业时间推算,总量不容忽视,未来应予以重点关注。

将水运行业支持项目分为绿色能源、绿色装备、节能工艺、智慧港航、能力建设项目和主题性项目等几大类,则专项资金支持的各类水运行业项目数量和经费分布如表7、图1所示。

由图1(b)所示,水运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主要集中在主题性项目(绿色港口),占比为35.98%,其次16.75%用在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方面,而同样为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的岸电类项目资金支持量偏少,仅为2.04%;除此之外,智慧航道类项目支持金额偏少,仅为2.85%。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资金支持项目的配置。

相关建议

针对目前专项资金使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水运行业资金支持比例

2013年,公路和水运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分别为66989.02亿吨公里和79503.98亿吨公里。周转量方面水运比公路多12514.96亿吨公里,且自2007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5批共计100个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其中水运的示范项目分别为46个,占示范项目数的46%。

而水运行业资金支持比例偏低,支持资金只占总支持资金的14.53%~37.19%,这与水运在综合交通中的地位不相符,应提高水运行业的资金支持比例,从而提高水运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积极性。

2、 增加绿色航道主题性试点项目

众所周知,内河水路运输具有运能大、成本低、污染少、占地少的特点,国务院专门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说明内河在综合交通运输运输体系建设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内河的发展离不开航道的建设,航道前期设计对能耗的影响较大,建设施工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后期的疏浚维护能耗也不容忽视,所以在航道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贯彻节能环保的理念对于绿色交通的建设至关重要,但目前主题性试点项目中并不包括绿色航道项目。目前,浙江省绿色航道项目已纳入浙江省创建绿色交通省建设实施方案中,技术支持单位已对航道建设期和运营期的节能减排效果和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项目的效果进行了核算,积累了技术经验,为下一步将绿色航道项目纳入主题性试点方案中奠定了良好基础。

3、 适当提高部分项目的支持金额比例和补贴标准

岸电项目的补贴金额只占总投资的15%左右,而该项目属于绿色公益类项目,企业很难从中盈利,补贴金额比例低不能较好地提高企业开展该项目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包括岸电项目在内的部分项目的资金支持比例有利于此类项目的实施。

此外,对于以节能量核算专项资金奖励额的项目,管理办法要求按照“年节能量按每吨标准煤不超过600元”计算专项资金奖励额。因此,在前面对专项资金支持情况的分析中,出现了补贴项目基本集中在信息化和天然气车辆这两项以设备投资额和替代燃料量补贴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增加适当提高以节能量核算专项资金奖励额项目的单位节能量奖励标准,比如可将目前的每吨标准煤节能量奖励额600元提高到1000元以上。

4、适时增加对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项目的支持

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项目虽然不能直接产生节能减排效益,但对行业的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根据项目产生的效果和投资额给予一定的支持金额。

对于有经济效益、也有节能减排效果的项目,企业自然有积极性实施;但如果大面积支持这种项目,就与专项资金“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初期投资效益不明显,但社会效益明显、公益性较强或国家发展战略重点支持的节能减排项目”的定位相背离,也难以促进企业充分发掘节能减排潜力,持续不断取得节能减排成效。

第11篇

经济的不断相应的带来了资源环境破坏的日益严重化,中国的能源问题越来越严峻。能源消耗快与资源的利用率低已经成为中国当前能源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本文就对当前企业的发展中遇到的能源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影响因素。

1 节能减排技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我国取得经济发展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资源环境代价。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矛盾日趋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的形式非常的严峻,一些相关的政策也在不断的出台。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前提。

2 影响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因素

2.1 政府因素

政府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实行的主导因素,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引导。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这种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对节能减排技术的选择。但是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我们要看到政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存在相对的滞后性,缺乏内在的灵活性;但是仅仅依靠政府的行为促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还是不够的,政府的监督应该贯穿在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这样既能影响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工作,又能促进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政府制定的政策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最有力的工具,严格的执行政策是激发企业采取有效环境行为的重要保障,是改善环境的首要动机。所以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发挥综合的作用。

2.2 市场因素

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将更多的精力关注到环境保护上。绿色消费市场已经开始建立起来,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清洁产品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这种趋势的发展大大的激励了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消费者思想上的转变使其对产品的选择上更加的倾向于绿色环保产品,对一些污染性较大的产品人们更多的进行抵制;这种消费行为的出现促使企业进行自身的改革,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树立良好的企业公益形象,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措施意味着环境承受的压力相对的降低;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也更大。所以市场内部环境的压力是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也是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动力。

3 影响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的因素

3.1 企业所在地的影响因素

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的原因,对于企业所在地的环境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公众环保意识的建立对企业实行节能减排政策有着促进的作用。企业所在地的民众可以通过投票的形式对企业的一些做法进行有效的反对抵制,所以企业要改善自身的经营方式,实现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企业所在地的民众也要对企业施加压力,促进企业实现节能减排。

3.2 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是制约节能减排工作开展的因素

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作为经营管理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认清外部的发展现实,将二者相互协调。因此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都有可能对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产生深远的影响,企业之间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也不尽相同,规模较大的企业会注重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实施,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相关的资金成本的投入;并且能够建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更具有企业的号召力;企业规模与经济实力具有相对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节能减排投入工作的开展。

3.3 企业的组织形式对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有着影响的作用

国有企业因为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节能减排工作时承受政府的有力监督,在违反相关规定的成本也会很高。因此在进行节能减排工作上的积极性也会相应的提升。外资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管理者在环境保护的意识上也相对较高,对企业实行节能减排工作的意愿也很大。这样都会促使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的投入,实施更加积极的节能减排行为。在一些发达国家中对企业的监督并不只是对产品质量的保障,同时也大力关注产品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使企业不得不重视自身的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4 在企业中实行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对策

(1)节能减排考核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完善相应的奖励约束机制的建立,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思维,进行产品的升级处理工作;引导企业规范生产机制,合理进行资源的优化;对于考核的目标要以节能减排发展要素为主要标准,选取最佳的考核指标,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考核的标准;科学合理的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要遵守以下的原则。

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时要注重效益与公平的原则同时进行,对考核的对象一视同仁,完善考核的指标;适当的调整考核的内容,通过对指标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

(2)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要依据科学实用的原则,考核的指标要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本质意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在实行企业节能减排的过程中要注重全面措施的实行与重点关注的方式。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因此要制定一个全面的多视角的指标考核体系。在构建指标考核体系之前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原因,避免在细节问题上有疏漏现象的存在。在建立的过程中还要突出主要的问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作内容,简化考核内容;将指标考核中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使指标数据更加具有说服力,这样更加的便于考核工作的开展。但是要区分一些具有重要作用的指标,用一些定型的指标进行描述。将定型与定性有机的结合统一起来。

5 企业在进行节能减排工作时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5.1 在建立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企业发挥着主体作用

面临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企业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在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进行企业的发展工作。认真落实责任目标,强化责任管理力度;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

5.2 完善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管理领导机制

企业要想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就一定要加强领导管理工作。在企业中建立相关的领导机制,明确责任目标,建立多级共同管理的工作体制;将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进行落实;定期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会议,对于企业进行的节能减排成效与问题及时的进行汇报工作,认真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协调各部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任务,及时的推广节能减排技术与工作经验;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工作有序正常的开展;为进行节能减排提供基础的组织保障。

5.3 强化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管理

在企业进行节能减排工作时要建立系统的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制度,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的保证。完善企业指标考核的内容,对能源的利用和节能减排的目标实行细致的分解,落实到具体管理人员;逐级进行考核管理,形成层层落实的工作机制;有效的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将节能减排指标的完成归纳到企业的发展管理考核中,并且作为重要的业绩考核。节能减排工作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可以转变企业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的规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5.4 完善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的环境

节能减排技术的实行是对环境破坏的一种补偿,所以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推广;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转变工作思路,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对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不能只是停留在宣传的层面,要注重对于源头污染的治理工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企业的绿色生产;实现末端治理向全过程预防的转变,促进企业的能源化生产,减少工业废料的排放,实现资源的合理化生产;将节能减排的压力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治理的有效性结合。

5.5 定期举行节能减排宣传培训工作

政府在有关的通知中已经明确的规定了企业要在适当的时间进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宣传,所以企业要充分的利用一切宣传的形式对节能减排思想进行大力的弘扬。提升全社会节能减排意识,大力发扬节约光荣的传统思想;在环境纪念日进行节能减排宣传演讲,广泛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企业职员的环境意识,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培养节约意识。不定期的对企业员工的节能环保意识进行强化,定期的举行培训工作;促进职工的学习意识,简化操作过程,加强职工节能减排意识与专业技能的提升。

第12篇

关键词:情况;成就;问题;建议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由于我国能源总量的80%为不可再生能源,所以能源又是制约我们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2009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规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为此,广东省对我市能源消耗总体水平提出了明确目标,到2010年末,我市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18%。

“十一五”已经过去,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情况如何?是否完成“十一五”期末节能降耗目标?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我市“十一五”期间能源完成情况、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作简要分析,供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  

一、完成情况

经核定:2010年我市单位GDP能耗为0.636吨标准煤/万元,累计比2005年(下同)下降18.46%;单位GDP电耗为1108.30千瓦时/万元,下降24.88%;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3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37.96%,各项指标均较好完成“十一五”时期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全社会能源消费主要包括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和批发、零售等)能源消费和生活消费四个方面。2010年第一、二、三产和生活消费耗能分别是22.81、675.83、199.08和173.90万吨标准煤;分别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13%、63.07%、18.57%和16.23% ;三次产业单位GDP能耗分别为0.631、0.677和0.306吨标准煤∕万元。

                   二、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高度重视下,我市节能降耗工作硕果累累、成效显著。主要表现在:

   (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节能降耗提供了可靠保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修订和完善《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确定大力发展类、鼓励发展类、限制发展类的产品目录,并以此作为项目审批、利用外资审批、金融机构贷款等工作的基本标准。通过目录导向,引导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企业发展,加快了我市产业转型和升级。“十一五”期间,我市共淘汰7家小火电厂,关停了近41万千瓦的机组容量;关闭一批高污染的印染厂、电镀厂;改造了一批能耗较大、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我市年节约能源约40万吨标准煤。

   (二)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工作,为节能降耗提供广大空间

“十一五”期间,我市清洁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2009年,

我市共有7家企业通过省、市两级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通过审核的自愿性清洁生产企业已达11家;另有31家自愿报名纳入全市清洁生产达标规划,清洁生产已逐渐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省环保厅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中,除3家关停外,其余16家全部通过审核。清洁生产范围也逐步扩展,目前,已覆盖到印染、电镀、造纸、化工、制革、污水处理、电力等多个行业。

(三)能源转换效率不断提高,节能效果显著

能源转换效率指能源加工转换过程中能源加工转换转出量与投入量的比率,它反映能源加工转换的效率,能源转换效率越高,损失越少。“十一五”时期,我市加大力度对发电行业进行改造,关闭了一批小电厂;嘉明电力有限公司进行油改汽改造;中山火力发电厂进行热电联产、余热利用项目改造等。我市能源转换效率逐年提高,2010年比2005年提高7.5个百分点,节能效果显著。

中山市“十一五”能源转换效率表

年度

能源转换投入量(吨标准煤)

能源转换产出量(吨标准煤)

能源转换效率(%)

2005年

1712102

55820

32.6

2006年

1758541

583841

33.2

2007年

1786491

603785

33.8

2008年

1539831

564918

36.7

2009年

1596097

639754

40.1

2010年

2166015

867979

40.1

(四)清洁能源使用率稳步提高,节能减排成绩突出

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指城市地区清洁能源使用量与城市地区终端能源消费总量之比。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越高,受污染程度越小。“十一五”期间,我市通过大力推进污染减排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广清洁能源使用,淘汰落后高污染产能等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城市清洁能源使用率从2005年的86.2%提高到2010年的92.47%,提高6.27个百分点;城乡环境得到极大改善,节能减排成绩突出。我市2008年、2009年、2010年连续三年荣获广东省污染减排考核第一名。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38.16%和14.32%。

三、存在问题

“十一五”时期,我市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大幅增长

    2010年,我市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64.49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的116.67万吨标准煤增长40.99%,高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增速的19.43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09吨标准煤/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0.1吨标准煤/万元。2010年我市六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96%,仅比2005年下降0.01个百分点。

   (二)用电增速快,能源消费总量增大,单位GDP电耗同比不降反升

   按省统计局现行能源统计制度(2011年我市采用方法)规定,除规模以上工业外,包括一产、二产中的规模以下工业、建筑业和全部三产的能源消费量均根据该行业的用电增速来推算,所以用电量增速同能源消费量呈正相关关系,即用电增速快,能源消费总量增大。2010年,我市全社会用电同比增长15.52%,是近几年来最高增速,高于GDP(2005年不变价)增速1.7个百分点;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为1071.62万吨标准煤,比去年同期增长11.84%;单位GDP电耗为1108.30千瓦时/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74个百分点。

   (三)部分发电企业能耗增长快,GDP能耗下降空间收窄

   2010年,我市新增两台39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和新上规模一家垃圾发电企业,全年共新增能 耗43.5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综合消费总量的11.31%。新增的能耗抵销了几年来我市关闭的所有小型发电机组所降低的能源消费量的总和。我市GDP能耗下降空间收窄,2010年我市GDP能耗仅比上年下降1.5%,是“十一五”期间下降率最小的一年。

   (四)居民生活用能增长较快,占比扩大

   2010年,我市居民生活用能173.90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87.78%,年均增长13.43%;占全市能耗总量的16.23%,比2005年提高2.76个百分点。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家电下乡、家用汽车普及等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居民生活用能增速将会进一步提高,占比将会进一步扩大。

   四、对策与建议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年,也是较为关键的一年。根据中山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产业调整和产业转移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工业适度重型化虽可优化产业结构,但也为我市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为缓解电力紧张,我市要新建或扩建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横门电厂三期等4个热电联产项目。因此,我市节能降耗形势非常严峻,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能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日益增加,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但是,许多企业和居民在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观念还比较淡漠。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全民节能意识。号召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倡导低碳生活,营造良好的节能氛围。

   (二)继续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加大政策激励机制力度

   “十一五”期间,我市清洁生产工作稳步推进,涌现了一批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为我市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工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也取得了可喜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十二五”时期,我市还要继续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进一步完善清洁生产机制,特别是在法制环境建设、清洁生产过程规范化、部门协调机制、专家队伍建设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设立节能专项资金,对节能项目和节能效果显著的给予重奖。强化法律责任,对违反节能法行为的给予重罚。

   (三)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有计划、有目的地淘汰一批耗能高、污染大、产出小的企业

严格按照《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限制高耗能企业发展,在项目审批、利用外资审批、金融机构贷款等工作方面严格把关。建议每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抽取部分耗能高、污染大、产出小的企业作为被淘汰预选企业,给予三个月或半年整顿期,如果到期节能效果不明显,可采取措施坚决关闭。

   (四)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

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考核目标。由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制定公共机构节能考核目标,每年对公共机构年度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考核,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单位给予奖励,未完成年度考核目标通报批评;各级政府应带头推广和使用节能产品。用节能灯替换目前的日光灯。据测定:一支11W节能灯的照明效果,顶得上60W的普通灯泡,而且每分钟都比普通灯泡节电80%。用节能灯替换日光灯可以起到既节能又省钱的效果。

(五)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

近年来,我市在狠抓节能降耗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一是能源统计网络基本建成。成立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山市能源统计办公室;各镇区统计办均有专人负责能源统计工作;各企业有专(兼)职统计人员,初步建成全市能源统计网络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建立了能源预警和数据质量评估等制度;基本完成中山市能源核算和平衡表的编制工作;按时公布我市单位GDP能耗及降低率等指标。但是,由于中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多,单位个数在全省21个地级市中位列第四。加之能源统计工作量大、专业技术要求高、统计工作起步晚、基础较为薄弱,基层统计人员大都是会计兼统计,且更换频繁,这就给能源统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与此同时,“十二五”时期我市节能降耗工作难度更大、形势更为严峻,因此,加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尤为重要。一是要继续加强能源统计网络建设,加大基层能源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二是加强对能源统计方法制度的探索,完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能源预警和数据质量评估等制度,使能源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