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竞技与管理

体育竞技与管理

时间:2023-10-19 10:12: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竞技与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竞技与管理

第1篇

关键词:竞技体育;暴力;刑法

当今体育赛场上竞争日益激烈,在万众瞩目下一场大型体育赛事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比赛原有的范畴,给观众带来了更激烈精彩的比赛的同时也伴随着体育暴力问题的日渐增多,这些在赛场外足以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行为在运动场上却逃过了法律的制裁,伤害的实施者大多只遭到了职业联盟内部的处罚(禁赛,罚款等),而受害者缺往往因为伤病而遗憾终生。这也引起体育学,法学界的学者展开了对刑法是否应该介入体育竞技暴力的讨论。支持者认为竞技体育领域不应该出现法律的真空,用刑法规制体育竞技暴力将表达法律不允许非必要的体育暴力行为的出现这一观念。反对者则认为竞技体育有其特殊性,身体的对抗性是许多运动项目的魅力所在,刑法的规制将限制运动员在赛场的拼搏精神,降低体育运动的对抗性,阻碍体育事业的发展,对于体育暴力行为的规制各运动联盟内部管理就可以做到。

学界就此问题的讨论大多处于理论阶段,对于体育竞技暴力司法实践方面的研究较为缺少,究其原因,第一是因为相关的案例较少,体育领域的竞技暴力大多采用联盟自治的方式加以规范。第二是因为各国对于体育竞技项目的伦理观念和社会需求不同,如美国的UFC自由搏击,美式橄榄球,冰球等项目,从项目的特性和规则来看产生的暴力伤害几率都相对较高,很多国家却没有发展此类项目。本文结合相关理论、国外相关案例及刑法规制体育暴力的实际操作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刑法对于体育竞技暴力需要有一种威慑力的存在,但不能过度干涉,对于体育竞技暴力的规制还需要以联盟自治为主,这是各国竞技体育良性发展的一种趋势。

一、体育竞技暴力概况

对竞技体育领域中体育竞技暴力刑法规制的研究,需要结合刑法理论与竞技体育的特殊性,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有的放矢。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参与者为了战胜对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及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所进行的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的过程使得竞技体育具有以下特征:(1)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2)充分的发挥和调动运动员的体能,智能,心理,技能和战术水平(3)按照统一的规则进行竞赛,具有国际性,成绩具有公认性;(4)观赏性和娱乐性;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竞技体育发展越来越成熟,各种运动项目也是自古流传至今,更有各名族的传统项目,比如中华武术,日本相扑等等,而随着各种运动的不断普及,喜爱和观看竞技运动的人也逐渐增多,让不同的运动都能长盛不衰,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5)教育性;体育竞赛中运动员挑战身体极限的拼搏精神,竞技比赛中渲染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青少年兴趣爱好、价值取向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6)商业性;社会的发展使得受到广泛关注的以竞技体育为主体的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采取商业化的运作手段,获得利益的最大化,并成为推动竞技体育发展的杠杆。这种竞技体育的商业化运作以体育竞技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所带来的享受、竞技性所带来的刺激为主要产品,以平衡各方面利益达到互利互惠为目的的运作模式使得竞技体育具有商业性特点。

对于体育竞技暴力行为的概念,法学界和体育学界都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界定,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曲伶俐等从刑法学的角度认为竞技体育暴力行为是达到了犯罪程度,需要刑法予以规制的,指在正当的对抗性体育比赛中,在比赛时间、比赛场地,参赛的一方运动员以比赛为目的,故意犯规超过必要限度,故意造成另一方参赛运动员重伤或者死亡的攻击[1]。张金成等从体育学的角度认为球员或球迷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情感等方面的非理智行为, 甚至对体育运动观念曲解和误导以及任何收买、侵犯、偏离和歪曲的东西都应称为暴力[2]。曲伶俐等从社会调查入手,从社会学角度认为 体育暴力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也不是正当的业务行为,绝大多数体育暴力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严重者属于犯罪行为[3]。阎小良等从体育学和法学的角度认为体育暴力指在体育活动中,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之间和单纯的非竞技人员之间所发生的暴力行为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的暴力行为,一般由有关的体育社会团体加以处罚;而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之间和单纯的非竞技人员之间所发生的暴力行为,则应当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其中竞技人员对非竞技人员进行的暴力行为,应当实行“双罚制”,既要由体育社会团体对其进行处罚,也要求公安机关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而依据行为情节的严重程度,可将球场暴力行为分为三类: (1)违反道德规范的暴力行为;(2)一般违法暴力行为;(3)体育暴力犯罪行为[4];谭红春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认为暴力一方面对社会秩序起到破坏作用,另一方面恰恰也是另一种新的社会平衡和友好的媒介,体育暴力是暴力的多种样态之一,是暴力在体育运动的中的体现,在这样的语境和意义下,他认为“体育暴力”既表现出暴力的一面,又表现出舒缓暴力、符号转换的功能。[5]

通过上述分析,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研究目的对体育暴力的概念做了不同的界定,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要规制竞技体育领域内的暴力问题,认为体育暴力可以分为观众暴力和竞技暴力,因此对体育竞技暴力概念的理解是相对观众暴力而言的。体育暴力发生的主体都有两类人员,第一为非竞技人员,如观众,赛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等。此类人员发生暴力事件,完全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公共治安管理条例》、《体育法》等国家相关法律进行规制,情节严重者司法机关有权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类人员所遵循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秩序与公共大众保持一致。第二类体育暴力的主体为体育竞技人员,如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等等,其中又分为竞技人员与竞技人员之间的暴力,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的混合暴力两种。竞技人员最大的特征是体育竞技比赛的直接参与者,他的行为都是围绕竞技比赛进行,并受到体育行业内部管理自治的影响,如中国足协拥有对其协会内部人员处罚和管理的权利。那么对于竞技人员暴力的规制必须考虑竞技体育的特殊性,行业内部管理规范,竞技比赛规则,社会舆论导向以及法律保障等诸多手段对其进行综合的管理与规制。

因此本文所涉及的体育竞技暴力行为是指体育竞技参与者,由于体育竞赛诱发的,具有明显违背体育规范的身体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运动员的竞技伤害行为,运动场斗殴等等。按照暴力主体分可以分为竞技人员暴力和竞技人员与非竞技人员暴力;按照暴力行为情节的严重性分为规则内的暴力,一般违规的暴力,体育暴力犯罪;按照对竞赛规制遵守程度可以分为规则允许的暴力行为,过失犯规的暴力行为,故意犯规的暴力行为,恶意犯规的暴力行为,赛场斗殴暴力行为;按照暴力行为发生的时空特点可以分为竞赛时的暴力行为和竞赛外的暴力行为;按照竞赛的性质可以把体育竞技暴力分为职业比赛竞技暴力和业余比赛竞技暴力。对体育竞技暴力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体育竞技暴力行为性质的认识,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体育竞技暴力行为。

正常的体育竞技行为,产生一定的身体伤害是允许的,这是由体育竞技的特性所决定。从运动伦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有限伤害,是合理的[6]。而以体育竞技为名,伤害对手为目的的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是受到法律所制裁的行为。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运动员的行为目的非常模糊,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运动员的行为不能以常人来思考。而对于这种行为在许多项目的规则中,就有避免伤害发生的作用,如拳击比赛中,禁止击打后脑和腰部以下。篮球比赛中带球撞人,阻挡,恶意犯规两罚一掷的惩罚等等。规则的改进也有效的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在竞技中理应接受这些规则的限制,但很多情况下,为了达到战术目的,或者运动员私人的仇恨,不以比赛为目的,伤害对方的行为必须强烈禁止,否则竞技体育的良性发展将会被打破。在 2008 年奥运会足球比赛中,中国对比利时,中国运动员谭望嵩为争球而使用粗暴的动作将比利时球员波科尼奥利踢成重伤,以致这名球员失去生育能力,比利时足协随后向比利时法院以故意伤害罪谭望嵩。但要证明谭当时的动作是要伤人而不是正常的踢球却非常困难,因为在高速奔跑中,在亢奋精神的支配下,运动员的动作瞬息万变,轻重缓急不易控制,依据竞技规则去判断是否违规容易,但要从刑法的角度认定谭在主观上具有伤人的故意则太难。

二、英美国家对体育竞技暴力的司法实践

对体育竞技暴力的研究,通过查阅国外期刊常见于一定数量的判例。但各判例由于时期的不同,社会环境、理论理解的不同做出的最后裁决也不尽相同。以下是两个英国的典型判例。

案例一:McCartan案

2003年5月,盖尔足球联赛Westmeath州对Down州的比赛中,James McCartan代表Down州前锋,当时他的对手是Westmeath州队的Kenneth Larkin。双方身体接触激烈,案子的关键在于双方当时的竞争性。Westmeath队的观点是:运动员在争抢之后,Down队员转回又扔出了一拳。McCartan申称他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伤害,但是猜测可能是当他要摆脱Larkin的盯防的时候偶然地肘击导致。在此需要注明的是,虽然盖尔足球是允许身体接触的运动,其中的处理规则较难把握。防守者(就像Larkin)经常使用推,拉或者其他阻碍对手的形式,而裁判在竞争激烈比赛中对这种无意识的的粗鲁的行为的判罚也较为难发现。William法官早期慎重的考虑了比赛的竞争性以及当事人当时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之后又对英国爱尔兰运动委员会一系列伤害事件做了调查,列了2004年GAA发生的一些了暴力事件,包括下巴损伤,面颊击打,攻击裁判及官员以及U18足球比赛中的群殴。在U18爱尔兰足球冠军竞标赛Counties Laois和Cork的比赛中群殴发生后,GAA为此发表的公开的道歉信。当球迷,教练,裁判,运动员之间的争斗发生后,许多人已经接受了这种伤害。GAA主席要求整改联盟内部纪律体系。

在此案中GAA的内部纪律机制,比赛管理委员会和上诉管理委员会进行了长期的调查,但仍无结果,这也导致了此案件最终进入了法律程序。M法官对GAA(实际上是对爱尔兰运动委员会)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第一,内部组织纪律的腐败已经很长时间。第二,GAA现在的纪律体系已经破败需要大整修。最后M法官强调说盖尔足球是一项激烈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在此运动中许多意外伤害难以预计,尽管LARKIN在紧密防守对被告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但是“伤害某人没有法律的正当认可就是犯罪,不论伤害发生在大街上,家里还是足球场上及其他一切地方” 2004年11月1日,都柏林地区法院,James McCartan以违反人身法案(1997)被定罪。William法官推迟宣判,观察被告在赔偿原告伤势恢复过程中的态度。2004年11月22日,McCartan通过慈善捐款的到免罚[7]。此案受到广泛的媒体关注,成为此类案件的典型案例。

案例二:马蒂案

1992 年,英国发生了一起橄榄球案例:诺丁汉队与伦敦队进行的比赛中,诺丁汉队球员马蒂与伦敦队球员瑞斯发生了纠缠,致使马蒂受到了较重的伤害:颌骨骨折,并被打掉两颗牙。在向法庭提供证据时,马蒂详细地描述了整个事件,试图证明瑞斯的合理性,并讲道:“我无法忍受在一项如此钟爱的运动中看到出现这种程度的暴力行为”。瑞斯则辩解说是马蒂一直在对自己犯规,打马蒂只是为了引起裁判的注意,以阻止这种非法的干扰,而没有伤害马蒂的意图。最后皇室陪审团裁决瑞斯无罪。在其后来的辩护词中,说道“如果运动道德的重要元素之一竞赛精神和裁判的权威都要诉诸于类似的诉讼程序来决定,而且这种决定成为体育活动的控制性因素的话,那将是十分不幸的”。此判例被作为体育竞技伤害豁免于司法裁决的经典案例。

两个案例截然不同的最终裁决,但是可以反映一个问题,体育竞技伤害案件国外并不支持进行刑事诉讼,而是首先由联盟自制进行调查和裁决,但是当联盟已经无力处理,此类问题以严重影响体育竞赛秩序时,司法机关适时介入进行裁决,但司法的介入难度较大,耗费的资源较多,如McCartan案中历时17个月。对于竞技伤害责任的承担上,从国外法律来看,此类案件即使宣判也会从轻处理,并且由于其责任认定难,支持通过司法判决的案例占少数。

三、体育竞技暴力刑法介入的理论基础

(一)体育竞技暴力罪与非罪的辨析

犯罪的定义按其是否表明犯罪的实质内容可以分为形式定义,实质定义和形式与实质相结合定义三类。形式定义强调其法益侵害性,认为犯罪仅仅是以刑事法律加以禁止或者刑罚予以制裁的行为,但未能揭示出犯罪的实质即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犯罪的实质定义注重犯罪的本质,从犯罪危害社会生存这一本质出发,认为犯罪侵犯了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是一种的行为,但忽视了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认定标准是刑法,容易不收现行法律限制而扩大犯罪范围,对法治的实施在实践上有潜在的危险。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老同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表明,我国刑罚中的犯罪,是一种危害社会已经达到触犯刑罚的程度,并且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是犯罪形式定义与实质定义的相统一。我国刑法揭示了犯罪的本质特征,其中三特征说是普遍所接受的学说,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其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首要特征也是本质特征,在犯罪认定和量刑中具有重要意义,是犯罪成立的基础,是确定不同刑事责任的根据。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当罚性特征都是从这一本质特征中派生而来的。判断体育竞技暴力是否犯罪而是否应当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约首先判断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而暴力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原型文化表述,是维持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社会秩序和潜意识心理平衡的重要的社会实践,“体育暴力”是这种文化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在社会冲突中起着缓冲和平衡的作用,为人类心理能量的释放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象征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当的体育竞技暴力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从竞技的暴力,赛场的恶意犯规,至对手产生难以忍受的身体伤害,通过竞技体育的教育功能影响人类的行为,从这一角度来说又具有社会危害性。因此社会危害性这一标准界定较为模糊在实践中操作中难以把握。

(二)刑法介入体育竞技暴力的原则

1 以促进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为原则

刑法介入体育竞技领域时必须以促进竞技体育健康有序发展为原则。因此刑法对体育竞技领域的规制必须有度,规制不能过松,把违规行为全部交给行规处理,让竞技体育成为犯罪的合法手段,这样势必造成竞技体育领域暴力不断,血案频出。也不能过严,让刑法渗透进竞技体育的方方面面,影响体育的激烈竞争性,运动员在参场畏手畏脚。竞技体育领域还是需要本身的管理制度,竞赛规则去规制,只有当行业能不无法解决时才能求助于刑事司法。

2 刑法的谦抑性原则

所谓刑法谦抑,是指刑法应当作为社会抗制违法行为的最后一道防线,能够用其他法律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尽量不用刑法手段调整,能够用较轻的刑法手段调整的违法行为尽量不用较重的刑法手段调整。在对体育竞技伤害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时一定要慎重,只能对那些单纯依靠比赛规则、 体育法规不能调整的情况犯罪化。如果比赛规则和其他的行业规定已能很好地调整和处理有关情形,刑法的介入就是不经济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也得不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缺乏社会相当性。比如足球比赛中,背后铲球致人摔倒甚至造成轻伤的情况,由裁判员向犯规者出示红牌将其罚下场即可。如果刑法强行介入,以故意伤害( 轻伤) 罪追究伤害者的刑事责任的话,显然是不妥当的。其次,从国外案例也可以看出对此类案件,刑事裁决时也是竟可能从轻处理。

四、我国体育竞技暴力遏制策略

(一)完善行业内部管理规章制度

在我国竞技体育暴力首先应寻求行业内部的救济,单项运动协会对本项目的管理规章制度成为首先考虑的对象。首先加大对危险行为,伤害行为的处罚,让那些产生严重伤害后果与可能产生伤害后果的动作的到约束。目前产采用的处罚措施有罚款和禁赛。在美国最严重的处罚是终身禁赛,这对于一名这也运动员来说无疑是最为严重的处罚。其次设立容易引起竞技赛场混乱与暴力的制度,如NBA的零忍让规则,确立的裁判的绝对地位,有效减少现场混乱暴力。

(二)竞技体育规则的优化处理

竞技规则在体育领域来说就是运动员,教练员所遵守的“法律”。越多身体接触,越强对抗性的项目,那么规则就应该更加详细。竞技规则更把运动员场上的行为规范化,让危险遏制在萌芽状态。

(三)提高运动员,教练员文化道德素养

恶意伤害在竞技体育的产生与运动员教练员的文化道德素养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在青少年比赛中,对天赋球员的嫉妒心理,对采取不正当手段取得比赛胜利的偏激,等等都容易造成直接以损害对手为目的。加强教练员,运动员平常的文化素质教育,发扬拼搏的竞技精神,对提高我国整体竞技水平,维持竞技秩序起到促进作用。

(四)刑事司法的适当干预

竞技体育不应该脱离法律的管辖,成为犯罪的一片乐土,刑法在谦抑性原则和促进竞技体育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应保留对竞技体育的规制。对那些目的明确,证据确凿的恶意伤人行为予以刑法制裁。

五、结语

体育竞技伤害在体育赛场上时候发生,笔者通过对国外相关案件的分析认为国外目前对于体育竞技伤害暴力的刑法介入抱着谨慎的态度。从案例来看,法院尽可能避免体育领域的案件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只有在体育行业内部机制无法解决是才涉足。理论界对此案件探讨不一,肯定体育领域不能出现法律的真空,但是又不能清晰的界定体育伤害入罪的认定,过严过松都将阻碍竞技体育正常健康发展。笔者提出此类案件首先应从体育领域制定遏制措施,完善体育行业内部规章制度,优化体育竞技规则,提高竞技人员文化道德素养,其次刑法进行适当干预。

参考文献

[1] 曲伶俐.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刑法解读[J].山东社会科学.2010.3:84-88

[2] 张金成,王家宏,舒钧.我国球场暴力研究概述[J].天津体育学学报,2005,20(3):47-50

[3] 曲伶俐,景年红.关于竞技体育暴力行为的调查报告[J]. 政法论丛,2009.5:53-60

[4] 阎小良,王家力,邓仕琳. 从体育学与法学的视角对球场暴力概念的重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4(26):10-12

[5] 谭红春. 对体育“暴力”的文化人类学解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227-231

第2篇

摘 要 为了有效的保证我国竞技体育能够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就必须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何根据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从而有效的制定后备人才培养的方案至关重要,是我国体育界走向新时代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文献法等途径,对先前科学的培养模式进行整理并制定具有当前后备人才特征的培养模式,从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 我国竞技体育 后备人才 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在竞技体育发展迅速并相继取得不小的成绩,竞技体育的整体水平也逐渐提高并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第28届雅典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总共获得了63枚奖牌的辉煌成绩,我国成为国际体坛的一颗新星。但是从整体实力来看,我国竞技体育还有待提高。要巩固竞技体育长期发展的根本基础,保证竞技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视和力度。

一、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后备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并且高水平运动员极度缺乏。根据我国当前数据统计,中少儿体育运动学校中,共有在校学生306869人,中级体校中,在校人数一共有87176人,高级省市中,共18627人,而在编的国家队优秀队员共有3300人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水平运动员人数在所有运动员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此外,从1993至2002年,通过我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统计,近十年来,我国竞技运动员整体上的实际情况主要呈现二线运动员相对较多而居于一线和三线的运动员却很少。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总数已经多达4万人左右,但作为十几亿的人口大国,我国竞技体育存在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我国自然人口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人数呈现严重失衡的现象。从1999至2O02年统计,我国主要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分布在四川、广东、辽宁以及山东等省份,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分布地区严重不均。并且,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投资还存在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渐转变并且市场经济逐渐发展成熟,由开始的完全依赖国家投资培养人才到逐渐独立,导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资金方面严重匮乏。虽然在逐渐的转型和发展,但国家独办仍然是现今体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我国在建立一个完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依然漫长而艰巨。

二、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由于缺乏资金、体育运动员保障不够完善以及家庭观念等因素,致使诸多体育学校招生困难甚至面临倒闭,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竞技人才资源。因此改革运动员训练体制,并建立同时完善多渠道、多层次以及多形式的体育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从而改变国家独办培养模式刻不容缓。与国际化接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模式,从而建立起以学校为基础并结合校外各俱乐部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进行分阶级、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体制改革,对原有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整,从而达到逐步建立健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

其次,树立发展大人才观,贯彻落实“体教结合”政策,逐步建立起新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要对我国竞技体育进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培养人才时将训练系统和教育系统进行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体教结合”。

最后,需要市场塑造成为主体,逐步完善市场规则,从而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行市场上交流。市场经济,作为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在客观上,要求各个培养单位进行自主经营并且自负盈亏的事业实体或经济实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各个单位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进行平等的竞争。后备人才培养单位也无可避免的要遵循这一市场经济规律,从而保障体育人才选拔制度的公正、公开、公平达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逐渐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大力推进并教育改革,从而有效的解决学训矛盾并建立起与科学合理的、“以人为本”的优秀运动员管理模式,保证运动员的有效训练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达到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相互协调的集约化发展。

第二,加强科学训练和选材的重视,制定符合运动员身心特征的训练模式并加强科学合理的训练,从而提高我国体育竞技的“人才率”。

第三,发展集聚各种投资方式渠道,并对资金投入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实行效益投入原则,同时加强调动地方培养后备人才的积极性,大力鼓励社会各方的投资培养,从而实现将粗放型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向集约型转变。

第四,将我国体育竞技运动员的保障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让运动员毫无后顾之忧的接受培养和训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完善运动员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总结

当前我国金字塔模式的培养模式,从某种程度上,也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贡献很大,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根据我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案进行改革和改进,才能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现民.浅析提高中职篮球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07(03):45-46.

第3篇

[摘要]08奥运的申办成功,这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项盛事。它的申办成功非常重大,给我国体育商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次为基点,来分析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关键词]奥运经济体育产业影响

我国奥运申办成功,同时奥运经济在举办城市的筹备和举办期间,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所创造的无限商机,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来发展和拉动本地区经济,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经济的现象。奥运经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吸引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使原有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产生出新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市场和经济能量。

一、奥运给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1.将会使竞技表演业有更大发展

奥运会给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必将大力发展自己的竞技体育事业,从后备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和锻炼,在提高他们的体育竞技水平的同时,给予他们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丰富他们的比赛经验。同时,扩大竞技体育的训练规模,提高运动水平,以期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取得好成绩。因此,竞技体育的队伍和竞赛活动项目都将获得很大的发展机遇。

2.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将更快

由于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召开,人们更加关注体育,更加注意体育的各项宣传和报道。人们对体育事业的热情将高涨,对体育的了解将会更多、更全面,将有力提高人们参与体育健身娱乐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健身娱乐业的发展。

3.然后也给体育建筑业、体育用品业将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奥运会的召开,将带动一个城市的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体育场馆的建设等,这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也对建筑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促进我国体育建筑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体育事业的爱好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用品的需求也将增大,这将促进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发展,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的需要。

4.体育广告业、网络行业、体育广播电视业和出版业有大发展

奥运会的召开,对它的宣传和报道将会促进我国广播电视业和出版业的发展,以满足更多体育爱好者的需要。同时,在奥运会期间,企业对广告的投放将会大大增加,广告经营者和广告者将会共同促进我国体育广告业的健康发展。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网络这个平台能够更好地对奥运会的赛况进行介绍和转播,这样,基于网络的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二、从奥运经济角度出发,提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建议

1.以筹备奥运会为契机,制定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期战略和后期战略前期战略包括奥运场馆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育器械和。设备的选购比赛的组织和电视转播权及广告的销售等,不仅为我国体育硬件设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且能够丰富我国体育产业运作的相关经验。后期战略是指在奥运会结束后的几年内,可以继续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业,利用奥运会这个人文旅游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进行休闲、娱乐和度假。

2.我国可以在体育产业中引入资本市场的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属于政府管理型,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由于财政行政经费相当有限,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体育产业中引入资本市场,多方位、多角度筹集资金,鼓励民间资本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投入,以减少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

3.我国应当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育产业的运作方式,完善我国的体育市场竞争环境,取得较高的体育回报,将所得回报再运用到体育事业的发展中,从而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更大发展

提高我国的体育经营手段的同时,还可以对我国体育无形资产加大开发,形成我国自己的体育无形资产,如专利权、商标、徽记使用权、名称经营权、运动队冠名权和广告权等等。

4.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首先,培育和开发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表演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欣赏需求,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这就形成了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我国在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体育竞技比赛中,建立了以主客场为主的体育经营性赛制,通过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等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发展体育培训、咨询等中介市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向广大群众提供体育技术、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培训、咨询的机构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开展,我国应当加大对体育彩票业的发展,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使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5.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

体育企业应当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属于自己的体育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创立自己的体育品牌产品。

参考文献:

[1]雷选沛:北京奥运经济运营与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

第4篇

【关键词】城邦文化;竞技体育;影响

作为含有政体意义、伦理意义的城邦,他不仅对希腊人的政治、经济关系重大,而且对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古希腊,公民和城邦有着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公民属于城邦,城邦依赖公民。城邦和公民共同营造自由、平等、正义和开放的精神。并使得公民与城邦的和谐、至善的精神得以发展。古希腊人大部分公共生活与宗教祭祀有关,体育竞技是这些宗教活动中常见的仪式活动。体育运动与城邦有着紧密联系。

城邦的自由思想对竞技体育的孕育和催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明确指出:“希腊城邦奠定了西方所有自由的意识、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现实的基础。”古希腊人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他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神话也是他们自然生活的一部分,神话中的自由、平等、正义等思想从神话与英雄传说渗透到古希腊人的思想中。作为政治实体和共同体的城邦需要每个公民自由和平等地参加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这就像宇宙是众神的共同的努力能实现井然有序。宇宙的秩序性是众神自由和平等合作的结果。在古希腊神话中,宙斯是万神之王,是普遍正义的庇护者,但他也不能破坏和践踏正义,他破坏正义的行为是对城邦社会的糟蹋,必然招致其他神的反对,他会收到惩罚或引发战争。这是希腊神话中的自由思想的渊源,是自然法原则的发端。任何神都要尊重其他神的自由,不能让某位神拥有绝对的权力从而随意控制他人和社会。宙斯宣布他们三兄弟分别掌管天、海、冥三界是平等观念的起源。当他把技术与智慧分配给人类时要求:人人都有一份,若只有少数人分享,城市将不会存在。这一活动的体现了平等人权的观念。赫西俄德在《神谱》中对正义的阐述是:宙斯已经把正义这个最好的礼物送给了人类,因为任何人只要知道正义并且讲正义,无所不见的宙斯会给他幸福。人间秩序是宇宙秩序的一部分,它理所当然不应违背宇宙秩序,这是自然法的重要内容。自然法思想使每个城邦公民都坚信自己参加城邦公共事务是一种神赋的自然权利。这种思想激发了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的情绪,演变成一种自由、平等的城邦精神。神话孕育了人们的自由、平等和正义等思想,这意味着神话与城邦公民的情感体系、认知体系及评判体系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使神话中的神和英雄具有人的思维、形象、性格和品行,另一方面,神的生活是人的生活的写照,更是人的生活憧憬与向往。象神一样自由、平等、正义地生活是人们的理想。城邦公民的这种思维定势逐渐内化为思维本身的程序,构成一种主体性记事的思维程序,在这种程序中,神话中的种种现象与人世间的现象一样,遵循着同一的发展逻辑和演进脉络。这使得城邦公民的自由、平等、正义观念具有了神性。

这种神赋的自由、平等和正义为竞技体育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它们对竞技体育的规则制定,项目构建,进程维持,纠纷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邦的政治制度对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功不可没。西方的政治的发展与古希腊的城邦制度有着一定的泉源关系。在城邦时代,政治和城邦紧密相连。城邦是公民分享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场域或公共空间;政治是公民的公共生活方式。在雅典,政治是城邦公民追求的最高善。因此,与城邦相关的经济、教育、社会、伦理等问题都负有政治意义。在政治管理上,雅典实现轮番而治,即一切行政官员都有公民民主选举产生。当时的雅典政体设置了三个主要机构:民众法庭、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公民大会近似现代的最高权力机构,对国家的重大事务有着决定意义。在伯里克利时代每月举行三或四次会议,二十岁以上的男子均可参加。会议以投票方式来决定重大事务。在城邦时代的雅典,言论自由是公民所有权利中的基础性权利,城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上有充分的发言权,对城邦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种问题可以畅所欲言。由于城邦的公职人员是民选的,公民在会上也可以批评他们,行使每个公民对公职人员的监督权,而公职人员在卸任时得做述职报告,不称职者会被罢免,渎职和犯罪的要接受法律制裁。

从政治哲学的理论视角看来,城邦给理性政治提供了重要的基本条件,那就是公共空间,或者说是公共领域。著名学者韦尔南认为“只有当公共领域出现时,城邦才能存在”。在古希腊,公共领域或公共空间主要表现为公民会议和公众聚会的场地。

在那些场地中有一类不可忽视的就是体育场馆。在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的体育馆或体育场。这些体育场馆不仅是他们的竞技场地,更是他们的社交场地,它们是城邦公民的重要公共生活空间。他们不在体育场馆训练,就在场馆理消磨时光,他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城邦公共生活的参与者。希腊精神中有一种就是竞争精神,它主要通过体育竞技表现出来。在古希腊,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尼米亚运动会、地峡运动会和庇底亚运动会几大泛希腊竞技运动会外,每个城邦还有自己的竞技会。体育竞技活动不仅是体育活动,实际上是城邦的重要政治活动。

城邦政治的特点是自由、平等、民主、正义。这种制度为竞技体育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体育竞技的公平公正提供了制度保障。公职人员的直接选举落实到体育比赛中表现为对体育官员的选举和裁判员的推选。政治制度的法制化促成体育比赛的法制化。

体育文化是古希腊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城邦培育出独具特色的健身习惯、运动风气和体育文化,体育运动成为泛希腊节庆中人们最愿意欣赏的文化节目,城邦的提炼和挖掘使得体育运动形成自己的文化风格和特色,体育运动成为古希腊人特有的文化符号。城邦给了体育生命,城邦创造出影响人类社会的智者的游戏。

参考文献

[1] 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

[2] 李法宝.官吏、官制、官文化及历史走向[M].北京:职工教育出版社,1989.

第5篇

摘 要 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开放也是文化的引进和输出,在引进西方体育竞技方式的同时,我国的传统体育也走向国际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相接轨,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也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然而民族传统体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迎来了西方体育竞技方式的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在世界的竞争者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当大力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生做为祖国的未来,社会的主体,更应该认识到传统体育的重要性。因此,要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的教育中去,推动传统体育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学校教育 融入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最佳途径就是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与学校教育进行良性互动被学生所接受也是最佳出路。民族体育通过学校教育进行发展和完善,可以促进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

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的必要性

(一)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渠道

传统的农耕以及游牧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是民族体育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机械时代的到来,传统的生产方式逐渐被取代,农业人口逐渐在减少,相应的传统体育方式也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为了让传统体育得以延续,并且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条件较成熟的学校教育就成了最佳选择渠道。

传统民族体育中必然也存在与时代不相符合的地方,就要秉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原则,进行整理和改造,在保存优秀的民族特色的同时也要不断赋予新时代的精神和特色,使其既彰显自身的特色,又与现代社会价值特征相符合,在被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引入的同时,也能被全民健身所接受。目前,太极拳已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成功例子。太极拳通过在学校体育中不断发展规范和完善,逐渐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民间体育竞技方式。太极拳的成功给了我们把传统体育发展好的信心,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只有将传统体育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去才能更好的抵挡西方竞技方式的冲击。通过对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中不断变革创新,发挥学校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学生从小就沐浴在民族文化的春风中,受到民族文化的感染和熏陶,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凝聚力。

(二)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的中间环节。

传统体育融入学校的另一成功案例就是1984年经过国家体委推出的毽球项目。所谓毽球就是经过古代蹴鞠、花毽、足球羽毛球和排球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并且重新对规则的技术要求作了规定。

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利用学校这一传播文化的平台,走学校这条最佳普及文化的道路,才能将它的魅力发挥到最大化。

(三)学校教育有利于形成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并不相互排斥,而是民族体育需要利用现代的体育组织管理方式引入新的理念,以能蚋好的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从而获得良好的支持和运作。

二、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方法

(一)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教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生活的背景又千差万别,因此拥有多样性的文化背景和民族体育项目,并且带有厚重的民族的地域色彩。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民族文化特征,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族体育融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增加教材中民族文化所占比重,充实教材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作为一项崭新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民族传统体育在和学校教育进行融合的同时,要加大从教人员的培训和规模。从教人员具备专业素养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讲解和教学,才能从传统体育项目类型、训练方法等专业知识的内容给予学生正确、有用、细致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锻炼与学习。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和培训不仅可以传播高质量、高水平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从教人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拓宽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渠道

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也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形式,为了使差异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应该在不同民族之间拓展适当的传统体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之外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体育项目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形式,使学生主动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并自觉的学习和认识,也可以发掘传统体育中的闪光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从而起到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族文化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用。

三、总结

传统民族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传统民族体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入,为传统体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现代体育的碰撞结合,使传统体育在理论、形态上逐渐走向完善与成熟,使其有能力走向世界,而且有能力面对西方体育竞技带来的挑战。传统民族体育因与学校教育的融入而大放光彩,学校教育因传统民族体育而充实丰富,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参考文献:

第6篇

(1.吉林医药学院,吉林吉林132013;

2.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吉林永吉132200)

[摘要]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高校体育一直运作于计划经济的体制之下,主要从生理与教育等功能进行认识与评价,而经济角度的认识却相对较少。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体育市场也必须依托于物质经济来完成资源方面的拓展。本文从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组成、策划、管理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探索。

关键词 ]高校;体育经济;管理机制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118

1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

高校是体育经济市场建立的制定领域,其所提供的也并不完全符合传统“商品”的基本意义,也正因如此,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国家计划投入。所以,传统意义上经济活动的三个主要形式并不完全适用于高校体育经济中,其主要目的与主要功能也无法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进行界定。

1.1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

传统意义上进行市场经济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当前我国教育尚没有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这种条件下,高校体育资源的配置仍然有赖于计划经济,并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改变。所以,在短时间内想要发展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计划经济的体制的制约。但从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现状、体育教育目的、体育市场发展以及体育经济前途来看,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重社会效益。

1.2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

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主要功能有两方面:其一,“自我造血”,沿袭计划经济的惯性,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经费预算基本都能够保持在计划以内,虽然这种现象表面上看起来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实际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体育经济的发展,比如,沿袭计划的套路抑制了高校体育发挥创造性;随着高校体育教育内涵的不断扩充,体育经济的负担也日益加重,高校体育已经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发展需求等。在很多高校中,体育教育经费负担重、压力大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二,体育服务由于体育经济活动的环境是高校,加之体育的“商品”特殊性,高校体育经济活动还需要在劳务需求方面满足高校师生。

2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

明确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组成,是对高校体育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由于高校体育具有特殊性,所以,其发展过程必须要依照现代体育发展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相关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教育的最终价值。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校体育人口的日渐密集,在物质方面已经为高校体育经济市场提供了应有支撑,只是在运作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涉及了高校体育市场的培育。

2.1消费市场

体育消费主要指的是参加体育活动时付出的成本。如果将体育也看成商品,则体育消费需要提供用品、设施、技术指导、活动机会、观赏机会、相关信息等服务,这也能够看出在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中,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与发展商机。

2.2竞技市场

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都存在大量的体育竞技活动,但进行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都不是为了市场机制的形成与运作,绝大多数是高校体育竞技活动只单纯地服务于社会效益,而没有为经济效益服务。高校体育经济市场完全可以以学生为基础,辅以高校教职员工,开展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产生了经济效益,还能以“冠名权”等方式将外来资金吸引进来。

2.3人才市场

高校中的体育人才相当集中,在完成教学、训练、科研等工作以外,还可以对高校师生进行有偿的体育指导与组织工作,如竞赛或健身。另外,还可以从当地经济状况出发,对社区体育进行有偿或无偿的指导工作。

3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

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策划的主要程序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市场环境的分析也就是对高校中与体育相关的劳务产品和流通场所等因素进行分析,对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的可行内容与主要目标进行明确,从而方便决策层将相关决策控制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

第二,对经济目标进行明确。经济效益的提升是进行高校体育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目标,在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以后,便需要分析与评估其经济目标、效益以及手段,从而使得出来的经济数据更加准确,便于更好地指导经济活动。

第三,制订活动方案。在进行完以上内容之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作为活动的基本内容,并针对每一项内容完成综合策划,进而制订出最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

4高校体育经济市场的管理

4.1服务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明确服务观念;其二,有针对性地安排服务内容;其三,完善网点的服务管理等。

4.2资金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强化财务管理,指的是刨除计划资金以外的,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经济活动的相关资金管理,需要构建有针对性的资金管理体系,以保证其高效运作;其二,提升经济活力,高校中不是经济专业的相关体育人,也需要明确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并学会运作资金的相关技巧,以保证高效体育市场可以健康运作。

4.3竞赛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竞赛的预算编报,主要目的是明确竞赛经费,也为费用的申请与开支的执行提供重要依据;其二,竞赛的财务审核,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根据竞赛的预算编报进行严格审核;其三,竞赛的执行监管,这个环节需要体育、财务、项目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完成,在管理过程中,切记要依照人性化的管理艺术进行管理,不能太过僵硬,以免影响竞赛的顺利进行。

4.4场馆层面上的管理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操作场馆市场经济要建立在对教学任务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之上;其二,尽可能降低对学生的收费力度,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有偿服务;其三,对场馆的成本进行严格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场馆管理。

5结论

本文从高校体育经济活动的意义、组成、策划、管理四个方面,对高校体育经济市场与管理机制进行探索,在面临问题的过程中,高校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以高校的特殊性为依托,充分利用管理手段,以求达到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从而更好地发展高校体育事业。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对策

1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综合概括起来,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爱国主义情感的淡化----体育国际化对人们爱国情感的影响

经济的全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道德意识产生重要影响,有的人淡忘国家观念,消解民族意识,失去了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走出国门,接触的是一个五彩的世界,能不能经受住国外纸醉金迷生活的考验,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的时候,能不能舍弃个人利益而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是对他们思想道德境界的最大检验。有的运动员当祖国需要他为国效力,为国争光的时候,却百般推辞,拒不回国参加比赛,最后受到了被国家队开除的纪律处罚。因此,越是全球化,越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公民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要懂得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又要能够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用战略思维看待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当祖国利益与个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无条件地选择个人利益服从祖国的利益,为国争光,为民服务。

1.2“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体育市场化(商业化)对人们伦理观念的冲击

当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化。利益的原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但是,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道德水平下降,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比如阻碍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假球”和“黑哨”问题;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服用兴奋剂的问题;弄虚作假与不公平竞争的问题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体育的市场化对人们伦理观念的冲击,导致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异化。

1.3体育公民道德的滑坡----竞技体育的失德化带来的严重影响

体育的异化,导致的不仅仅是体育人的“非体育化”,更重要的是体育人缺少必要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准在下降。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略窥一斑:

1.3.1“红包”与“黑哨”---对裁判员道德的挑战

裁判员队伍是体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体育竞技场上的“执法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裁判问题却显得日益严重。因为一个球、一分或者一个数字就有可能决定着一些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的个人利益,甚至是一生的命运。因此裁判的作用就成为关键之关键。于是乎“红包”和“黑哨”在体育界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股腐败之风在侵蚀着我们的体育大厦,在愚弄着千百万的群众,在游戏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有的裁判员已经玩火自焚,而有的裁判员仍然在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究其原因当然是直接的利益驱动,但是从深层意义上看,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和无力,是整个体育体制的僵化和无奈。

1.3.2“假摔”与“假球”----对运动员道德的考验

运动员是竞技场上的主角,他们凭借着各自的技能在赛场上一展雄风,给国家和集体带来了荣誉,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但不知何时,在足球场上刮起了一股“假摔”和“假球”之风,这股风使得纯净的足球场上演了一幕幕腌?H的闹剧和丑剧。这幕闹剧的结局却是作弊者得逞后的得意洋洋,“执法官”被欺骗后的无可奈何,球迷们被愚弄后的唉声叹气。而当我们戴上“防风眼镜”后才发现,这股邪风的背后反映的却是运动员(还有教练员)道德水准的下降,反映了国民道德教育的悲哀。

1.3.3“热盼”与“发泄”----对观众与球迷道德的评判

观众和球迷是竞技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观众的比赛是孤独的,没有球迷的竞技是可怜的。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进行,影响着运动员的情绪和心理,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现在有些观众和球迷的素质是很令人担忧的。有的观众或球迷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赞成的一方赢球时就忘乎所以,大声呼叫、恣意妄为;当自己赞成的一方偶有失利,就“出口成脏”、“借气撒疯”,甚至有的观众殴打运动员、裁判员,捣毁赛场财物,严重影响了比赛的进行和秩序。

2加强制度建设,净化竞技体育的道德环境

面对竞技体育中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和现象,我们必须要从源头上抓起,从根本上治理,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

2.1要严格执法,加大体育法律制裁的力度

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净化竞技体育环境的重要措施。从管理机构来讲,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坚决反对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对在竞技体育中违法乱纪的人,不管是领导、体育官员,还是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都一律要严肃处理,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为竞技体育营造一片纯净的比赛环境。

2.2加强对体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的自律性

第8篇

1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体育教学的整合有利于对教材的合理延伸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按照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整合课程资源,实现对教材的合理延伸,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比如课上的自编操和小游戏活动的设置,均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学生小组进行设计,发挥网络、图书资源的优势作用,整合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延伸,为学生提供创新氛围,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徒手操作”的训练中,教师可以事先布置好学习任务,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搜索,查找相关学习资源,学生之间在课前相互交流讨论,模拟教材上的操作技巧,课上进行展示。教师及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操作的范例,为学生提供标准的动作示例,并及时加以强调和讲解,给学生理解和消化的时间,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从而大大增强训练效果。又如在课前准备活动的设计中,可把部分自编操内容放手给学生自编自演。让学生结合教材提示,自己设计一节自编操,由学生自己来带操。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发挥好主体作用,该让学生自己做主的就让学生自己做主,教师不包办代替,只要导演好学生的活动内容即可,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综合提升学生的体育学科素养。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有了兴趣就有了成功的基石;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够乐学、会学、爱学。根据高中学生学习现状和对体育户外运动感兴趣的特点,笔者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那些抽象、枯燥的体育语言通过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拥有声情并茂、活泼生动的表现形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如在进行户外活动课三级跳远、投篮等教学时,各种动作要点都是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让学生自己领悟,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在学习新操的时候,教师下载所要学的视频范例,课上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学生很感兴趣,看着标准的动作,伴着轻松的音乐,他们感觉学习体育是件很快乐的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很快就掌握了体操的关键拍节,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整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体育比赛程序,提高比赛效率

不能否认,高中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体育理论、基本技能,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但谈到体育教学,就离不开竞技比赛。因为竞技比赛是选拔体育拔尖人才的有效手段,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术水平。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现在体育竞技比赛场上气氛活跃,场面壮观。通过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优化了体育比赛的环节,提高了体育比赛的效率,提高了体育比赛的准确度,增加了学生参加比赛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在“三级跳远”比赛时,改变以往用卷尺测成绩的方法,而是利用位移传感器准确测出运动员的成绩,并且进行全程直播,当学生跳完后能及时、准确地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加了比赛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再如在3000米长跑比赛过程中,利用大屏幕播放世界长跑冠军的比赛视频,没有这套设备的学校可以用功放机播放他们比赛的音频解说。运动员在这样的氛围中会受到极大的鼓舞,顿时力从脚生、鼓足勇气、信心百倍地抵达终点。这样的名人激励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竞技斗志,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竞技成绩。

4在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体育教学整合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来进行的,一定要加大探索的力度,做到科学合理应用,使之更好地为体育教学服务。不能为了追求教学形式而用教育技术,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用现代教育技术代替一切,该用体育器材进行演示的不能忽略,该做的示范必须示范;在使用这些手段时要注意选择的切入点,做到科学合理,确实起到解决教学难点、优化教学结构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总之,体育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要遵循体育教学规律,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科学整合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实现体育教学最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作者:杜柏松

第9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建设了自己的校园网络,校园网为高校的展开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一个技术平台。高校校园网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着学校能否开展体育网络教学。目前,基本上所有的高校都具备已经建设好的高校体育教学网络,所以这为体育网络教学的展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是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建设体育网站的数量非常少,并且存在体育网络的教育和管理功能的开发不充分的现象。因此,对于我国的高校来说,体育教学网络的开发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它成为了体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2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

2.1应用网络教育技术可以改进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知识的增长和传播速度非常快,使得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效率非常低,一些有价值的体育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得体育学科领域的知识具有滞后性。由于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体育为主,而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在涉及到技术动作时经常只能通过体育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这样体育教师的个人竞技水平等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这些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得到有效的解决,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规范体育教学的示范对象,并实现体育教学的标准化,比如可以直接选取一些非常著名的赛事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剖析一些体育竞技技术,系统剖析教学中的技术动作的空间轨迹及位置距离等,尤其是针对一些高难度的、十分复杂的技术动作,从而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能更加清晰的领会体育竞技动作的技术要点。现代网络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将会形成综合一体的系统,从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体育传统教学模式及现代网络教学模式特点。

2.2网络教育技术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网络具有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所以用户之间通过网络可以任意交流,信息的传递速度快,成本低,同时由于信息的实效性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网络上的体育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含有体育科研领域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体育的发展趋势,通过查看相关的体育文献资料,可以为体育科研提供研究方向和大量的研究数据,从而使得体育教学适应时代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网络的交互性和共享性还可以实现网络个性化教学,在体育课程的安排和编写教学计划大纲时,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在线系统随时安排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分析和统计于学生的成绩信息,从而为教学工作的指导提供有力的依据,还可以实现学生、教师、选课系统和教学资源的全方面的管理,克服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

3网络教育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优势分析

3.1利于抽象的体育竞技动作的观看和领会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一些体育竞技动作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很难领会其中的要领和对其进行模仿。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可以对一些高难度动作进行全方位的演示,利于学生掌握其中的动作要领,尤其是加上一些动画和音像的效果,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的活跃。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微格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还会更好。微格教学方法就是录制学生在上课时的一些片段,然后进行回放,让学生看过之后自行寻找其中的差距,然后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改进技术动作,进行练习,提高并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3.2利于学生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双向交流互联网的优点很多,其中最大的优点就是实现资源共享。通过网络的在线学习系统,学生可以在论坛上或者是互联网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向教师提出问题,拉进学生和教师的距离,在网上进行交流。教师可以在网上上传一些互动性的教学课件,如足球的基本战术、篮球的基本战术或者是一些国际上的著名赛事等,同时还可以上传健康教育知识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学生在线欣赏学习,实现互动教学。

3.3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其教学时间有限,由于受到课堂的限制不能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难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制约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和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体育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特点,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束缚,通过计算机有选择的进行自主学习。

3.4利于实现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可以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互联网可以汇集世界各地先进学校、图书馆等的各种信息资源,形成庞大的资料库。同时网上还有各种体育教育新闻信息、教研论文、教育统计数据等。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4网络教师技术在体育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

4.1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体育课都采用选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设置比较单一,教学内容一般为比较常见的体育项目,比如健美操、兵乓球、篮球、游泳、武术、三大球、三小球等,这样的教学内容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当代需求和个性十足的爱好;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的规定,高校的体育课基本上都是两年制必修课,课时为144学时,每周一次体育课2个课时。因此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只注重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缺乏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指导,对学生课余锻炼放任自流。而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恰好可以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体育网络教学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资源,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受限制,因此它可以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充分拓展学生的学习时间。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交互技术异步指导学生课余的体育学习及锻炼,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10篇

摘要为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锻炼,教育部门对于体育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因而学校开始越来越重视体育教学课堂。有部分学校引入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丰富体育教学课堂内容的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本文通过阐述我国高校以及中小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的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新疆壮族体育

一、前言

近几年,我国的体育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当中,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学体育的课程状况也渐渐开始受到广大社会的关注。作为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不仅拥有着辽阔的土地资源,还拥有极其丰富和深厚的非物|文化资产。一个国家的民族性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化还代表着一个地区的地域特色。在历史的发展中,少数民族地区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多种多样的传统体育文化展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生活和精神风貌。现在的学校体育教育,尤其是高校的体育教育,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好平台。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了当前众多高校甚至是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手段,这不仅能够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强健学生的体魄。

二、当前我国各大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各大高校都是以体育竞技项目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这种高技术高难度的体育竞技项目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过于功利性的教学难以让学生从根本上对这些项目产生兴趣,更可能的是会盲目地去训练,没有了解体育项目存在的真实意义。

因此,这种现象导致现在的学生对于这些运动项目并不感兴趣,从而致使了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低下。此外,现在高校的体育竞技项目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高校没有引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们在体育课堂上能够选择的项目相对比较有限,而且大多数项目在他们的初中和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了,大学的体育项目又跟高中的体育项目所差无几,很难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运动项目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魄,现在的学校也开始重视体育这一门科目了。

位于广西河池市的河地地区的一些学校针对以上现象,开展了壮族特有的体育活动“板鞋竞速”。板鞋竞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它始创于明嘉靖年间并流传至今。板鞋在嘉靖年间是为瓦氏夫人所提供的一种培养士兵集体意识观念的一种练兵策略。以现代的三人板鞋为例,板鞋竞速要求三个参赛人员共穿一双由木料制成的板鞋,在标准的田径场上进行赛跑。这种竞赛非常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以及集体观念。如果参赛者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或者团队之间产生分歧和矛盾,那么将会影响整体比赛的进行。在嘉靖年间,瓦氏夫人通过这种练兵的方法,练出了一支团结一致、所向披靡的军队。河地地区引入板鞋竞速这项体育项目,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走进课堂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娱乐性质

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少数民族的物质条件也越来越好。在满足了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开始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因此,为了使匮乏的精神生活得到满足,他们在空余的时间里创造了各种各样有趣的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仅给他们带来了娱乐,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的体魄。

少数民族所创造的这些体育项目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如广西壮族的“板鞋竞速”、哈萨克族的“穿麻袋摔跤”、苗族的“踢毛毽”、柯尔克孜族的“提孜拉西”等都是为了提供休闲娱乐给人们而产生的。因此,将这样具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项目走进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兴趣。

(二)少数民传统体育项目具有竞争性和健身性

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原本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而产生的,但是这些项目一般都是需要多人进行的,由此一来,人们之间相互竞争的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谁都想在比赛中获得胜利,以此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具有竞争性的体育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中,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其中,让学生通过这种竞赛学会合作,增强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与此同时,学生还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得到了身心的锻炼。

(三)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桥梁

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新疆地区,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挖掘并传承着各种各样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体育课堂,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广大学子所认知,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知名度,从而使人们认识新疆等地区。让更多的人们走进少数民族地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各项经济贸易交往、文化交流,从而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

四、结语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具有休闲娱乐、竞技、健身等多种特性,将其引进体育课堂不仅能够丰富各大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身体,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因此,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进课堂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86-89.

第11篇

1、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李岚清同志在2002年8月召开的体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列举了体育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体育训练和比赛中使用违禁药物和方法,虚报年龄、以大打小,无视赛场纪律、打架斗殴,打假球,甚至枉法裁判等问题,严重违背体育精神,破坏体育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甚至玷污国家荣誉。

⑴综合概括起来,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爱国主义情感的淡化----体育国际化对人们爱国情感的影响

经济的全球化和思想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道德意识产生重要影响,有的人淡忘国家观念,消解民族意识,失去了对民族传统的认同感。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走出国门,接触的是一个五彩的世界,能不能经受住国外纸醉金迷生活的考验,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的时候,能不能舍弃个人利益而服从于国家和集体利益,是对他们思想道德境界的最大检验。有的运动员当祖国需要他为国效力,为国争光的时候,却百般推辞,拒不回国参加比赛,最后受到了被国家队开除的纪律处罚。 因此,越是全球化,越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公民既有世界眼光、国际意识,又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既要懂得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又要能够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用战略思维看待国内外形势。尤其是当祖国利益与个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无条件地选择个人利益服从祖国的利益,为国争光,为民服务。

1.2 “功利主义”思想较重------体育市场化(商业化)对人们伦理观念的冲击

当前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样化。利益的原则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利益的作用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但是,利益的驱动也使一些人私欲膨胀,道德水平下降,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功利主义思想”:比如阻碍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假球”和“黑哨”问题;追名逐利,不择手段服用兴奋剂的问题;弄虚作假与不公平竞争的问题等。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体育的市场化对人们伦理观念的冲击,导致了现代竞技体育的异化。

1.3 体育公民道德的滑坡----竞技体育的失德化带来的严重影响

体育的异化,导致的不仅仅是体育人的“非体育化”,更重要的是体育人缺少必要的人文素养,道德水准在下降。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略窥一斑:

1.3.1 “红包”与“黑哨”---对裁判员道德的挑战

裁判员队伍是体育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是体育竞技场上的“执法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裁判问题却显得日益严重。因为一个球、一分或者一个数字就有可能决定着一些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的个人利益,甚至是一生的命运。因此裁判的作用就成为关键之关键。于是乎“红包”和“黑哨”在体育界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这股腐败之风在侵蚀着我们的体育大厦,在愚弄着千百万的群众,在游戏着他们自己的人生。有的裁判员已经玩火自焚,而有的裁判员仍然在以身试法,铤而走险。究其原因当然是直接的利益驱动,但是从深层意义上看,是思想道德教育的薄弱和无力,是整个体育体制的僵化和无奈。

1.3.2 “假摔”与“假球”----对运动员道德的考验

运动员是竞技场上的主角,他们凭借着各自的技能在赛场上一展雄风,给国家和集体带来了荣誉,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但不知何时,在足球场上刮起了一股“假摔”和“假球”之风,这股风使得纯净的足球场上演了一幕幕腌?H的闹剧和丑剧。这幕闹剧的结局却是作弊者得逞后的得意洋洋,“执法官”被欺骗后的无可奈何,球迷们被愚弄后的唉声叹气。而当我们戴上“防风眼镜”后才发现,这股邪风的背后反映的却是运动员(还有教练员)道德水准的下降,反映了国民道德教育的悲哀。

1.3.3 “热盼”与“发泄”----对观众与球迷道德的评判

观众和球迷是竞技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没有观众的比赛是孤独的,没有球迷的竞技是可怜的。他们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比赛的进行,影响着运动员的情绪和心理,甚至有时候会影响到比赛的结果。现在有些观众和球迷的素质是很令人担忧的。有的观众或球迷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当自己赞成的一方赢球时就忘乎所以,大声呼叫、恣意妄为;当自己赞成的一方偶有失利,就“出口成脏”、“借气撒疯”,甚至有的观众殴打运动员、裁判员,捣毁赛场财物,严重影响了比赛的进行和秩序。

1.4 不公平竞争----竞技体育的违规化对公平竞争原则的冲击

公平竞争既是体育道德的基本原则,又是体育的重要特点。竞争中要有争雄夺霸的勇气,又要遵循公正竞赛的道德标准,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靠精湛的技能使人陶醉,凭良好的道德赢得观众。为了实现体育的公平竞争,实践顾拜旦提出的“费厄泼赖”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了“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这是以国家法的形式对竞技体育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但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还是有人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地违背公平竞争原则,弄虚作假、营私舞弊。

1.4.1有些人或地区为了自己的私利,千方百计的在运动员参赛资格上大做手脚,隐瞒年龄,冒名顶替,图谋骗取荣誉,把比赛搞得面目全非,造成恶劣的影响。

1.4.2 有些运动员或运动队为谋取私利,暗中串通搞假比赛,与对方订立攻守同盟或君子协定,打假球愚弄观众,严重地伤害了球迷的感情。

1.4.3 滥用兴奋剂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毒瘤,严重桎梏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种种表现在严重扭曲了公平竞争原则的公正性和平等性,使得纯净的体育赛场变的乌烟瘴气,鱼目混杂。

2、加强制度建设,净化竞技体育的道德环境

面对竞技体育中违背体育道德的行为和现象,我们必须要从源头上抓起,从根本上治理,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

2.1 要严格执法,加大体育法律制裁的力度

严格纪律、严格管理、严格执法,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是净化竞技体育环境的重要措施。从管理机构来讲,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坚决反对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对在竞技体育中违法乱纪的人,不管是领导、体育官员,还是教练员、运动员、裁判员等,都一律要严肃处理,违法必究,只有这样,才能为竞技体育营造一片纯净的比赛环境。

2.2 加强对体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道德的自律性

要医治这些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病毒”,除了加强制度建设以外,必须加强对体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对自身职业的崇敬感和对其社会影响力的认识,通过内心信念的约束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来自觉地约束自身的体育竞技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34条已做出规定“体育竞赛实行公平竞争的原则。体育竞赛的组织者和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应当遵守体育道德,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这是规范体育行为的必然要求,又是“以德治体”的客观需要。体育最大的特点就是竞争,而失去公平的竞争,就使体育竞赛失去了本质的意义,失去了竞技体育固有的魅力和生命力。因此在强调竞争的同时,更强调竞争的道德。只有在公平的条件下竞争,竞争双方才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

体育队伍的作风建设,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标志。由于体育竞赛的透明度高,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中不少是社会公众人物,他们的人文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会对社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重视和加强这支队伍的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建设。首先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由于运动员职业的特殊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因此,从人文素质教育入手,打下深厚的人文知识功底,才能使他们从心灵深处将奥林匹克运动作为一种崇高的信仰,从而自觉地遵守运动员的各项道德规范。其次要加强对裁判员和教练员的价值观教育。

2.4 完善机制,体现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统一

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体育;学生;学习力培养;课程模式

一、前言

对学习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教育学领域内的宏观应用研究,而体育活动的教育学研究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体育活动特征,体育课程的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体育学习力的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力的培养与体育俱乐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些都是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力的重要问题。

二、学习力的概念

“学习力”主要来源于美国,在福瑞斯教授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书中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将学习力概括为未来企业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的思想组织形态。

在体育教育方面,体育学习力主要指的是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动力、毅力、以及相关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其中学习动力是体育学习主体进行体育学习和练习的原动力;体育的学习毅力主要变现在对体育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的持续性上,学习能力也是在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的获得能力;对于体育的学习转化力,可以理解为学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技能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而学习创新力则是学习主体在已学知识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或者环境的需要改变与组合运动方式的再创新的能力,是体育学习的最高境界。体育学习力的几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三、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与体育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客观要求

在当下的社会形式中,对于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呈现一种逐年增加的局面,所以在高校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学生在体育能力以及竞争力、毅力等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终身教育理念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方向就是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即应加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待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毅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都得到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生认识和适应创新型社会对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高校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的重要过渡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对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能够全面的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课程的设计中着重体现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力进行全面提高的教学标准。

2、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力,在体育活动引导下完成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导向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创新型社会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计,必然是基于社会创新的视野来展开的,因此,社会需要是课程目标设计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创新型社会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具有体育学习力的大学生,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计环节要严格按照对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培养方向来进行。首先应当反映出高校体育课程性质与功能;反映出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并且应当考虑到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分析

高校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培养,也是一种基于对体育竞技技术以及各类运动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高校体育对学生体育学习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竞技项目以及休闲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等的研究,设计出能够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教学模式。

1、休闲运动课程

高校体育学生的休闲活动主要是放松学生身心,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在休闲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对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精神紧张的作用。在休闲活动的带动下,对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及生活品味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按照功能分为“课外锻炼俱乐部”以及“课余运动训练部”等几个部分,规范教学管理,利用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毅力与创新力,使得学生在运动休闲之余,能够获得精神方面的培养与进步。学生的休闲活动主要有滑冰、街舞、形体锻炼和学校自主编创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游戏等。

2、竞技运动课程模式

高校的体育竞技活动种类较多,也是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的体育活动之一。竞技活动主要以比赛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包括有足球运动、篮球、排球等。学生通过参与竞技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运动技能,并使身体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精神品质上的锻炼。学生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与团队竞争等氛围的感染,以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道德观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了高校大学生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品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对竞技活动的有效参与,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智力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健身运动课程模式

健身类体育竞技活动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其主要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瑜伽以及游泳等项目。通过对健身运动的学习,在运动教学的过程掌握健身运动的技巧与要领,同时强化学生对体育保健的学习与应用。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健康的培养,树立学生“健康第一”长久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要逐渐从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培养转移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来,以符合创新型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将高校的体育俱乐部模式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力的培养相结合,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大学的体育教学实际,在俱乐部的开展以及实施的过程中,依据对学生教学培养的目标,选择适宜与教学实际开展的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玉军,杜长亮,王统领.学习型社会视野下“1―3―2”多元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113-116.

[2] 徐强,毛爱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演进的逻辑脉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6)86-90.

[3] 彭硕,傅淳.课程设计取向的哲学溯源[J].现代教育科学,2012(10)17-18.

[4] 薛锋.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