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配音需要掌握的技巧

配音需要掌握的技巧

时间:2023-10-19 10:1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配音需要掌握的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配音需要掌握的技巧

第1篇

气息对于每个配音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气若是不利,脸上没有戏。”可以说语音的支柱是气息。气息对配音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配音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呼吸基本功,还要有灵活运用呼吸技巧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的广播、电视口语配音的需要。如何让气息运用自如?笔者有一些粗浅认识与大家共勉。

首先,配音时要有正确的呼吸方式。配音员的呼气状态与日常的呼气状态有明显的区别,日常生活中吸气后随即自然呼出,而配音员在呼气时要求均匀、平稳,能够自如地控制,呼气时用上腹部往上提的感觉把气带上来,要感到胸部、两肋、上腹部都在柔韧有力地帮助推动气息。为了使气息有力度、有节制的慢慢呼出,原则是呼气时保持吸气的感觉,胸廓、两肋以及上腹部要轻轻地挺住,而不要使刚吸进来的气马上都撤出去。也就是说要有意识的控制已经处在收缩中的吸气肌肉群。两肋及横膈不要马上收缩,以便维持胸廓的扩大。注意两肋的扩张感,两肋一松,腹肌无力,气马上就呼尽了。同时后颈挺起,解放喉部,软腭用力提起,打开槽牙,下巴放松。要控制呼气量,呼气量过大,气息便保持不住,很快就会耗尽,且由于声带受到强气流的冲击易产生疲劳感,声音不能持久,播出的稿件生硬。

其次,配音员要有持久的气息控制能力。配音员的配音是一种要求独立创作的工作。播出的稿件多种多样,长短不一,几分钟、十几分钟、几十分钟不等,最长的需要播一两个小时,播长篇的稿件时要求声音由始至终保持一定力度,不减不衰,从容不迫,这就要求对气息有持久的控制能力,要做到:气息下沉,喉部放松,不挤不僵,声音贯通;字音轻弹,如珠如流;气随情动,声随情走。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播起长篇稿件时势必是前半部分还从容,后半部分却越播越弱,到最后有气无力或是声嘶力竭,这显然是创作的失败。

配音员要能做到快吸慢呼,并能根据需要及时补换气。配音语言,一般句子长度比口语长,结构比较复杂,间歇比口语少而短。要把每个句子播得完整而有层次,就需要按照句子结构用气,绝不能因气不够用而停下来吸气,这样就破坏了句子的完整性,影响了听众的收听。因此,要求配音员呼气的持续时间要尽量长,而且要掌握在句子进行中补换气的技巧。补换气可以通过偷气、抢气、就气三种方式来完成。比如:“在日常中所见的统一、团结、联合、调和、均势、相持、僵局、静止、有常、平衡、凝聚、吸引等等,都是事物处在量变状态中所显示的面貌。”这句话中的并列成分要分组换气,不能一个顿号一换气,也不能一口气憋到底。

配音员能在相当幅度内对气息作细微的调整而且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即对气息的控制达到收纵自如。要求对气息的强弱、徐疾能有相当幅度又细致入微的控制。配音员必须学会下意识的控制气息,要依情取气,即依照感情的发展变化决定换气的位置、方式、进气量等等。

第三,配音时要求做到短时间无声吸气。要求配音员能作较长时间的呼气及保持一定的气息压力,吸气量就必须比平常大一些,吸气速度快一些,配音员依靠话筒传声,话筒灵敏度高,很容易混入吸气的杂音。而吸气杂音多,会给听众不从容的感觉,甚至会使听者厌烦。因而,配音员必须学会在短时间内吸气无声。

一般来讲,新闻、评论等信息性、事实性较强的节目,由于内容比较平和,气息也比较平稳,只要加强语言的逻辑性,从语法关系上找出换气的位置及时补气就可以了。情感比较昂扬或激愤的诗歌、散文、通讯等,气息控制要强,两肋要扩展开,小腹控制住,增加气息的压力和声带的张力,这样发出的声音才能结实饱满、明朗有力。内容比较轻松、愉快、娱乐性较强的文艺节目,如音乐、戏剧、电影剪辑等,气息就要托着点或提着点用,使声音和气息都比较柔和轻巧。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广播电视台)

第2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主持人;语言艺术;职业素养

在电视信息传播中,主持人要具备多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现场控制能力、全局驾驭能力等,而播音员与主持人相比较,要相对轻松一些,不需要具备幕前的专业表演能力,也不需要具备现场控制能力等,而是需要对信息文本了解与渗透,并且适当对文本中添加一些情感元素或者将残缺的内容实施填补,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信息内容,虽然两者的工作形式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各自的素质以及职业素颜要求都一样高,同时也都需要具备专业的艺术内涵。

1播音员与主持人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在电视节目主持过程中,播音员与支持人的作用都非常重要,两者之间有共同的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就拿电视信息传播来说,在形式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如:主持人需要对所主持的内容全面掌控,通过自己的表现与节目播出要求将信息完整的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主持人具有极强的节目现场控制能力,并能够对现场各种环境以及突况有良好的反应能力,让节目流程能够完整的、顺利的进行与结束。播音员则不需要具备对节目现场的反应能力、表演能力以及驾驭能力,只需要对节目人本的内容完全掌握与了解,并能够适当的添加一些创新内容,让节目更富有鲜活、生命、新颖等特点,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再利用声音的形式将处理好的信息有效传播即可。

2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

2.1播音语言口语化

我国电视事业已经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社会语境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形式逐渐多样化,因此对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有了新的要求,不断创新、不断更新,这与传统的播音主持存在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播音中,主持人要对刚与柔的语言表达方式相互兼容,所表达的信息朴实简单,让人们对其信息容易理解、渗透,而当今语境环境下,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形式也发生了形式的改变,要从传统的朴实、简单、单一的表达形式中转向审美、趣味等特点方面发展。虽然语言形式有了变化,但始终围绕的本质却没有改变,无论是传统时期,还是现今时代,对信息的传播都以满足大众需求,以服务为原则的主持理念,因此,播音语言口语化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接受。但是播音主持语言和普通语言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此对口语化的加入也需要慎重考虑,要建立在保持主持语言专业性的基础上。播音主持口语化的控制与表述能力也可以称之为是对播音主持人员的播音水平的评价,包括对播音主持人员的个人素质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评价,所以,要求播音主持要具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对语言表达规律和语言掌控技巧,以及语言发声过程中的气息、腔调等多元素的运用更要灵活掌握,要充分的对语言、口音、口腔、气息等多种技巧合理利用,让语言表达更富有情感、活力,更好的吸引群众的喜爱之心,因此,可以说播音主持在具备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良好的艺术能力。

2.2播音语言时尚化

时尚化主要是针对播音员来说的,表现的是播音员的境界。追求时尚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能够实现对播音语言的轻松驾驭。另外,时尚性也是播音语言个性化的一种体现,要想成为优秀的播音主持人,就必须在掌握节目特点基础上对自己的语言特点进行综合,这样才会使播音语言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同时,播音主持也不能禁锢自封,要紧跟社会步伐,不断更新播音语言,这样才能使播音主持语言更具有时尚性。随着各地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种语言不断渗透入不同的地区,我国的播音主持中也出现了方言腔语言,这可能不会被大多数人或专家认可,甚至遭到了批判,但是在有些主持人看来这却是一种时尚,当然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必须要理性分析。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经常会从外界或国外引入时尚,由于当地对此比较陌生就会感到新颖,所以就会比较受欢迎,这经常会被理解为一种时尚。由于播音主持语言服务于社会,所以能够体现社会,因此其在交流性以及包容性等方面有很大的扩展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也来越频繁,出现了很多种语言,国外语言、地方方言、港澳台语言甚至是网络语言,这些语言对于播音主持语言都有一定的影响,主持人在这些语言的影响下变得多种多样,形式不一。时尚之所以成为时尚就是因为个性,与大众化相反,如果某种时尚被大众普遍接受,我们就不能再称之为时尚了,因为时尚永远是部分人的认可,在认可过程中,如果一种时尚慢慢的被大众所接受,那它的时尚性也将濒临灭亡。例如,新闻传播的形式一般都是播报新闻,所以新闻就显得比较个性,因此就可称之为一种时尚,但是如果说新闻逐渐被电视官博所接受演变成为一种主要的播报方式,那么它的时尚性就消失了,这也暗示着将会有另外一种新型播报形式出现。总体来说,时尚最大的优势体现在个性化及新奇感,所以在播音主持方面,我们在追求时尚的同时,一定要认清时尚的本质特性,避免走偏走错。2.3配音语言多样化配音的种类很多,本文所说的配音主要是解说词,为电视节目中呈现的画面给予解说,而我们平常所看电视剧的人物配音不属于该范畴。每个时代或多或少都会有自己的经典,配音也是一样,在配音界比较经典的应该就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赵忠祥解说的《动物世界》,现在回想起来,该声音还回荡在脑海中,所以被当作经典。但如今,社会发展如此之快,社会语境也变化莫测,配音语言也随之变得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方面是电视节目方面的变化,电视节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开始大规模产生,其中角色的分化也越来越细,以前从事播音工作的播音员很多开始从事专门的配音工作;另一方面是大众方面的原因,随着社会语境的不断变化,大众的需求种类也不断增多,人们的审美观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配音工作随之变化。

3结论

在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稳定提升的背景下,我国各行业都在发生着适应时代的变化,当今语境领域也有了新的改变,播音主持的语言艺术形式逐渐多样化,口语化视为语言艺术的重点,不仅要具备时尚特性,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加大语言活跃性。目前,语言艺术已经成为全球化发展形式,口语化系列中也含有众多国家的语言、各地方的方言等。在未来的发展中语言艺术还会深入更多的形式,这就需要我们能够站在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每一种新形式,让语言艺术得到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妍.提升播音主持语言艺术增强对台文化传播感染力[J].新闻世界,2015(6).

第3篇

综合分析影视语言中画面语言和人物语言的关系,以及英汉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的差异,英语译制片中画面语言对人物语言的影响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口型与画面一致

影片的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要求意思精准,富有文学性,符合目标语观众的思维习惯和民族文化背景。同时,由于影片的瞬时性和无注性,译者要采取加减词、替换等手段来跨越文化差异。更重要的是,译者在翻译前,要充分理解整部影片的核心思想,把握其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分析他们说话的节奏,调整译文语句的长度,符合剧中人物说话的语速。

(一)加词或减词,保证长度一致

首先,翻译时译者要充分考虑句子的长度,保证汉语的句子长度和英语句子的音节数基本一致。如果二者在长度上差异大的话,就适当的增加或缩减表达上的内容。但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增加词汇还是缩减词汇,增加多余的内容还是删去相关的内容,都不能改变原片的意思,要与影片的前后表达相关联,同时要符合影片当时的语境。我们都普遍认可这么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说话速度较快,那他性格就比较急躁,比较轻浮(当然,在影片中有时可能是形势比较危急);如果说话速度较慢,性格就比较沉稳。因此谨慎的把握句子的长度,才能保证剧中人物说话节奏与原片中相符。

在影片《泰坦尼克号》中,Jack第一次见到Rose时,目不转睛的看着她,其小伙伴Tommy调侃他说“Forget it,boyo. You’d like have angels fly out of your arse as get next to the likes of her. ”配音版是这样翻译的:“哼,别看了。我看你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做白日梦。”其实“做白日梦”4个字是译者刻意加上去的,他的意思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一样的。但是为了保持与画面中人物口型的一致,以及句子长短的一致,这四个字可以说是加得恰倒好处。而且也没有脱离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起到强调的作用。

其次,有些词的增减是为了体现特殊场景中人物情绪的变化。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和情感,恰当的脚本翻译必须掌握好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不同的语言有各自独特之处,英语是语调语言和重音语言,不同的语调、重音表示不同的态度、口气和感情,而汉语是声调语言,说话者要靠阴、阳、上、去四声来区别。[2]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要尽量使得译文与原文在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保持一致。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后半部分Rose和Jack逃跑,Cal追杀他们未果,之后发现钻石在Rose那时说的两句话:“I put the diamond in the coat . And I put the coat on her .”这两句话正常的翻译可以是“我把钻石放在了大衣口袋里,然后又将大衣给她穿上了。”如果翻译是这样的,一是句子词汇太多,二是感彩不够强烈。这时的Cal应该是既愤恨又懊恼,情绪非常激动。影片的配音版这样翻译的:“钻石在大衣口袋里,是我给她穿上的”,后一句的“是”加的很好,而且在配音的时候重读了,这样就跟影片的情境吻合了,不仅展现了Cal的愤恨、懊恼,也帮助影片凸显Cal视钱如命的形象本色。

(二)选词要慎重,口型开合一致

译者在翻译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句子长短和节奏的一致,与原文的意思基本相符,同时,要慎重选择词汇,注意同意词的替换,因为英文句子和汉语句子在配音的时候,要保证第一个音节和最后一个音节的开闭是一致的,即若在这一句中英文的第一个音节是闭音节,译出的汉语第一个字也要是闭音节,以保证口型的一致。

当然,口型的要求也是视情况而定的。我们拍摄的镜头有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对人物的拍摄有正面拍摄,侧面拍摄,背面拍摄等等。一般说来,人物正面的近景和特写,以及侧面的特写对口型的要求高。当然,画面中的光线的明暗,整个画面的复杂程度对口型的要求也不同。

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年老的Rose回忆泰坦尼克号的那些镜头,基本上是脸部的特写,这一部分口型的要求相对较高,译者在选词时就格外慎重。例如:“Wait to die , wait to live. Wait for an absolution that would never come.”这一句的配音是等着活,等着死,等着作忏悔,遥遥无期。配音翻译不仅句子长短一致而且句首句尾音节的口型也是一致的。

二、 声音与画面中人物形象一致

每一部影片都会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他们有年龄上的差异,有社会地位,生活背景,个人性格及修养上的不同。在配音的时候,要选择恰当的配音演员,让声音有所区分。

(一)声音区分年龄

配音演员的群体是由男女老少各个年龄阶段组成的。周健钢在走访《泰坦尼克号》译制组时了解到,片中的女主角是由两个人来完成的。总政话剧团演员徐小青是位年轻的配音演员,她负责为年轻时的Rose配音。当时译制导演想让一个人完成配音,但后来考虑到原片中饰演101岁的老Rose的女演员已经87岁了,原片的声音听起来很苍老,再加上大量的旁白,让一个年轻的演员配音太困难,会影响影片的效果。因此就请了曾为《阿信》里的婆婆配音的刘之龄为年老的Rose配音。

(二)声音区分性格

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生活环境的人,以及性格不同的人说话方式有很大不同。影片的女主角Rose是比较有教养的大家闺秀,言谈举止比较规矩,说话用词比较文雅;而Jack从小流浪各处,处于社会的底层,说话时比较粗俗。而同样处在有钱人这一阶层的Rose的母亲和暴发户的妻子Molly性格上却有很大不同,Rose的母亲很高傲冷淡,很注意自己的身份,但Molly跟她相比显得比较随和,容易亲近。因此,译制组要充分把握片中每个人的性格特色、说话特点,在用词、语音语调等方面都要区分。

三、 语序与画面一致

剧中人物的表情、动作与台词的顺序密切相关,而不同的语言在表达同样的内容时,句法结构不尽相同,按照原文的语序得出的译文有时会造成配音与画面的不一致,严重的话会影响观众欣赏影片。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要调整译文语序,与画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保持一致。

影片中Kol邀请Jack去参加party,过程中Molly讲了一个他和老公的笑话:“But Mr Brown had no idea that I’d hidden the money in the stove.So he comes home drunk as a pig, celebrating, and he lights a fire.”配音:我丈夫不知道我把钱藏在炉子里了,他醉醺醺地回到家就把炉子给点着了。Molly在讲述这一段时手舞足蹈,非常兴奋。在说light这个词时还做了一个动作,因此,配音中没有说“点着了炉子”而是“把炉子给点着了”,说到点着时正好配合手的动作,与画面相吻合。

结语

本文主要从口型、人物形象和语序三个方面论述了画面语言对译制片中人物语言的影响,这些都是影片译制组在翻译时需要注意的。想完美地完成一部影片的翻译,需要我们熟悉掌握影视翻译的技巧,认真总结画面语言与人物语言的关系。作为影视作品的研究者和翻译的爱好者,在平时要多看英文原片电影,与其译制片多做对比,找出译制片的经典之处和不足之处,为日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做参考。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译制片[EB/OL].(2015-03-31)[2015-04-01]http:///link?url=5WuGOzniX6WSoNRGm7GLSMl4LibXHmFEp2

第4篇

《动画剪辑》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所培养的技能在整个动漫行业及影视动画、节目制作等行业运用非常广,从二维动画、三维电脑动画、手机多媒体动画、广告制作、电视电影剪辑、影视后期制作等都需要这个技能。

一、课程定位

本专业在职业岗位的选择上呈多样性,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与能力各有侧重。主要面向的岗位群:二维动画设计师、三维动画设计师、剪辑师、影视视频编辑师、栏目制作等岗位。可以说这门课程是培养影视动画专业动画制作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课程。设计能力训练项目:动漫公司工作流程、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电影剪辑;确立岗位能力模块:剪辑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制作能力;确定培养能力目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选择适应岗位群:剪辑师、影视视频编辑师、栏目制作。

二、内容定位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视频剪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1、知识目标(1)掌握非线性编辑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2)掌握创建项目、导入素材、整理素材、影片剪辑专业知识;(3)模拟项目实训,掌握音频剪辑、转场、特效、字幕和输出等功能,学习后期制作的整个流程。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视频剪辑能力;(2)通过融入到实际项目中,掌握动画片及电视节目制作流程。3、素质目标(1)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创新创意能力。

三、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1、《动画剪辑》课程教学——学生情况分析已学课程:计算机基础、Photoshop、Flash、动画分镜设计。2、本门课程已学知识:非线性编辑相关的背景理论知识;创建项目、导入素材、整理素材、影视粗剪。3、学生已具备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求真务实、严谨认真的职业态度;具有一定的软件基础能力。4、授课内容:动画片中音频素材的处理与字幕的创建。5、授课课时:2课时知识目标:(1)导入素材(2)在轨道上对音频进行编辑(3)字幕的创建;技能目标:(1)掌握导入素材的方法(2)掌握音频编辑的方法;素质目标:(1)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音乐欣赏能力。6、教学重点:导入素材、音频编辑、字幕创建。7、教学难点:将音频编辑及字幕创建运用到动画和电视节目制作中。8、课程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9、教学过程设计(1)情景模拟,导入新课情景导入:我们在观看动画片或电视节目时都会发现有画面、声音和文字,那么我们怎么给他们配音和添加文字呢?案例导入:给三维动画片《小龙阿布》添加声音和字幕根据动漫企业及视频动画发展需要和完成动画剪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配音及要求,对三维动画片进行配音及添加字幕。(2)任务背景:三维动画连续剧《小龙阿布》是国家立项的,由杭州汉唐影视动漫有限公司创作的一部52集三维高清原创动画电视连续剧。(3)任务要求:提供小龙阿布几个重要部位的一些反应动画,包括头、手、肚子、脚等,并配上相关声效。(4)案例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小龙阿布的动作配上相声效,让小龙阿布的动作表现得更有生命力。(5)技术要领①导入素材:素材类型:(1)视频:.avi;.mpg;.wmv;.mov;.flv(;2)音频:.wav(3)静态图像:.jpg;.psd等(;4)序列文件:.tga。②有关编辑的快捷键:C:剪切工具V:选择工具H:手柄工具Z:缩放工具。③【素材来源】素材\Stone④【最终效果】Stone.mpg⑤项目制作步骤创建并设置项目工程1、启动AdobePremiereCS3;2、单击新建项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确定保存的位置及名称abugame,单击“自定义选项”,设置编辑模式为:桌面编辑模式;时间基准:24帧/秒,画幅大小:1280宽,1024高;像素纵横比:方形像素1.0;导入素材3、创建好项目工程后,需要将整理的素材导入到Project面板,双击工程面板空白处;4、弹出导入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入素材文件夹,选择第一帧素材后,勾选导入框下方的序列图片复选框;5、单击【打开】按钮就可以将选择的序列素材导入到项目面板中;6、在项目面板中刚入的序列素材,观察面板上方的素材信息,如果有的同学发现帧率不是当前选中素材的正确帧,我们可以对它进行设置;7、在项目面板中选择刚导入的序列素材,单击右键,选择“定义影片”,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在“帧速率”选项组中设置假定帧速率为24帧/秒;8、双击项目窗口的空白处,弹出导入窗口,在对话框中选择音频文件,按Ctrl键选择“glass.mov”和“stone.wav”;9、素材全部导入完后,开始进入剪辑环节;10、在项目面板中选择序列素材“Stone_logo000.tga”,按住鼠标拖到时间线面板中的视频1轨道中,按快捷键+将拖至时间线面板中的序列素材放大显示;11、在项目面板中选择音频素材“stone.wav”,按住鼠标拖到时间线面板中的音频1轨道中;12、可以播放几次,发现在时间线面板中设置为00:00:03:09,这个时间位置为视频素材上玻璃碎的第一帧;13、确认时间线面板的吸附功能处于激活状态;14、在项目面板中的音频素材“glass.wav”拖入到时间线中的音频轨道中,吸附对齐位置的时间线标;15、鼠标左键按住时间线标上方的蓝色控制柄,拖动时间线至视频素材的最后一帧;16、按快捷键C激活时间线上的切割工具,在“glass.wav”音轨中对齐时间线标的位置切割一刀,按Delete键进行删除;17、在时间线面板的左侧调出效果面板,选择音频切换效果>效果淡化>恒定增益,按住鼠标左键,将恒定增益拖到“glass.wav”。这段小龙阿布的局部动画音频剪辑工作就完成了。

通过上面完成的项目制作我们可以对小龙阿布的头、手、肚子、脚等,并配上相关声效,播放配音后的效果。播放动画配音已经完成好,我们对语言内容以字幕方式显示,帮助观众理解节目的内容,讲解如何创建字幕(播放小龙阿布字幕和配音动画)刚才制作的小龙阿布的局部动画音频进行添加字幕创建字幕的方式:1、文件/新建/字幕;2、Ctrl+T;3、字幕\新建\静态字幕字幕安全区域与动作安全区域由于电视溢出扫描的技术原因,电视节目在最终输出时有一小部分的图像会被切掉。字幕安全区域与动作安全区域是指信号输出到电视时安全可视的部分,是一种参照。可以根据使用设备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修改:项目/项目设置/常规文本工具可以改变字体、大小、字距等添加字幕样式⑥课堂练习根据刚才所讲的内容,同学们给小龙阿布的主题歌创建字幕,在创建过程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指导,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点⑦总结主要是对动画片进行音频和字幕创建,培养同学们的实际项目制作的能力,掌握对视频和音频的编辑,字幕创建的专业知识。⑧课后扩展作业自己可以利用以前摄影摄像课拍摄的视频、现在学的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进行结合,利用今天所学的音频处理和字幕创建进行制作一个3-4分钟短片的配音。1、播放以前动画班制作的短片《机器人心中的蓝鸟》的视频,大家可以学习借鉴,希望能制作更好的作品。2、播放电视栏目《妈妈智慧王》,大家如果是进入电视台做影视后期编辑也可以使用刚才学习的内容给它配音和创建字幕(6)《动画剪辑》课程教学模式案例分析(需求分析、任务驱动)——布置任务(角色划分、团队合作)——任务分解(知识讲解、任务讨论)——项目制作(实际操作、解决问题)(7)《动画剪辑》课程考核方式项目制作能力60%+专业知识素养10%+平时上课情况30%(8)《动画剪辑》课程教学创新采用模块式教学的方式,本课程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产学结合”为导向,形成特色鲜明的“项目式”的实战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强调真实、实战。在课程的每个模块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从企业引入或共同开发与学习性工作任务相匹配的项目,让学生主动地开展项目制作,教师进行必要的方法技巧辅导,最终按企业的标准共同对学生完成项目的成品进行验收和考评。学生通过项目案例的制作,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每个模块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需要,确定需要什么样的项目——提供与真实工作基本一致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制作项目,并对学生提供必要的方法技巧辅导——按照企业的标准检验和考核学生完成的项目,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对制作项目的学生评定课程学习成绩。

作者:王利元 余妹兰 单位: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湖南安全职业技术学院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080-01

掌握一定数量的英语词汇有利于学生学好英语。在词汇教学的课堂实施方面,要充分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掌握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这一新内涵,做到“在小学阶段,学习策略的培养可以采用渗透的方法、多引导学生通过感知不同学习方法和技巧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词汇教学当然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异,其教法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笔者认为如下几种词汇教学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形式呈现词汇

1.以旧引新。以旧引新是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知识来学习新词,既复习了旧词,又掌握了新词,从而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运用对比。如学习“big”和“small”时,笔者用两个一大一小的苹果来呈现;学习“long”和“short”时,笔者用两把一长一短的尺子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对所学词汇印象非常深刻。

3.全身反应。对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做动作有助于单词的记忆。有些单词通过肢体语言来呈现,学生的记忆尤为深刻。如教广东版《开心学英语》Book 3,Unit 2 《School activities》中学习“play soccer,play the piano…”等动词短语时,笔者分别做出不同的动作,并让学生和笔者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落实到每个学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方法记忆词汇

1.新旧结合,分类识记。为了让学生牢记生词音义,日常运用自如,笔者运用了新旧结合、分类识词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广东版《开心学英语》Book 7,Unit 5《It’s a magic hat.》当中的“hundred,thousand”等数词时,我领着学生先复习以前所学的数词及其序数词,并将这些数词整合,教给他们各种数词的表达法。再如教Book 7,Unit 11《Let’s go to space》中的“moon”一词时,结合以前所学的“room,broom,noodles”等词,让他们寻找“oo”的发音规律,同时也把所学过的“good,food,cook”等单词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新忆旧中牢记单词的音、形、义。

2.创设情境,歌谣助记。将歌谣引入英语课堂不仅便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开启心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笔者经常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每一个模块所学单词自编一些歌谣。例如:在学习Book 3,Unit 2时,笔者编写如下歌谣:Doing,doing.What are you doing?Reading,reading.I am reading...

3.旧曲新唱,加深记忆。歌曲有优美的旋律,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笔者常常把学生所学的单词套在学生所熟悉的曲子中。学生通过唱歌,能很快学会新单词和新句型。如学习Book 3,Unit 5 《My Body》时,笔者把所学的单词编成一首歌,套上了《两只老虎》的曲子:I have two hands. I have two hands.My left hand,my right hand. Do you see my two hands?Do you see my two hands?用“ears、eyes、arms”等词替换划线部分的单词来重复歌唱。学生通过反复唱,不知不觉、高高兴兴地把本模块所学的单词、句型牢记在了心里。

三、多方式全面参与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努力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局面。小组的划分以及明确的分工使得原本比较分散的学生凝聚成了一个个小团体,每个小组就好比一个浓缩的英语课堂,合作气氛相当热烈,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笔者常用的策略如下。

1.小组游戏竞赛法。小组游戏竞赛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加语言交际的一种活动形式。如:“看谁记得快”、“词语接龙”、“开火车”等游戏活动,有利于学生初步认识单词及巩固单词。

2.小组对话表演法。小组对话表演法是小组成员根据所学词汇及句型合作编写新对话,并要求每组成员把自己编好的对话加上表情动作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评选出优胜组。这种方式使学生在英语交际中巩固了单词。

3.小组故事配音法。小组故事配音法是小组成员根据所学的故事,进行“我是小老外”的配音活动。每节课抽若干组进行小组配音活动,配音前要求每组成员按故事的内容分好角色,看着取消了声音的动画故事进行配音,配音时一定要认真模仿故事中的语音语调,要带有表情,声音要带感彩。这样的配音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以致用单词。

小组活动加快了教学的节奏,加强了训练的密度和广度。学生在活动时都被一种积极的情感所支配,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笔者实施了多种词汇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在成功的感受中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并养成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刘兆义.小学英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6篇

【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区别

由于时代的飞速进步,为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演艺事业得到急速发展,现如今表演形式呈多样化,戏剧表演吸引大批爱好传统文化的观众,而影视表演也得到众多人青睐。从属性上分析,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根源相同,二者艺术形式也颇为相似,但二者既然为表演艺术的两种类别,那么二者绝对有不可忽视的区别[1]。想要更好的促使表演艺术长久发展,就不得不了解并掌握二者的区别,避免二者混同。

一、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的区别

(一)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区别之时间

从两者艺术形成的时间上来看,戏剧是从古老时代传承下来,拥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影视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形成的,当科技成熟到一定程度,影视才诞生,所以二者从形成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存在很大的区别,戏剧表演作为传统艺术形成时间远远早于影视表演所形成的时间。

而另一个时间区别就是二者被欣赏的时间,对于观众来讲,影视表演是呈现于屏幕来被欣赏,这需要影视被提前录制好,经过一系列后期处理才播放给观众看,观众不能参与录制,不能及时对作品进行建议或意见,这种是空间相同、时间不同的欣赏。而戏剧则完全不同于影视,戏剧表演时间与观众欣赏时间是完全相同的,观众可以边欣赏戏剧边对该戏剧进行意见或建议。

(二)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区别之模式

影视表演模式是演员在摄影机镜头下,通过自身的肢体、声音以及恰到好处的情绪、情感表现,再配以各式各样的背景声乐,经过后期修整,被呈现在各处屏幕上,使得人们得以关注,这样才算此影视作品体现了应有的艺术价值。而影视在被呈现之前可以进行修改,影视作品的拍摄时间可以很长,甚至长达数年,影视拍摄对于拍摄灯光、画面处理、镜头处理、服装体现等多个方面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

戏剧表演模式是一种直接与观众接触的舞台表演模式,即观众在舞台下欣赏,演员在舞台上进行现场的表演,在台上演员根据自己所处角色,合理运用自身所拥有的道具,在固定的舞台上进行几个小时的艺术演绎,因为是在舞台表演,所以戏剧所拥有的时间、地点等都有局限性,不同于影视表演,戏剧表演则是在舞蹈演绎、乐器音效、灯光调节、人员调度、后台装束、特定道具等方面有较严格要求。

(三)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区别之技巧

戏剧表演是一种在固定舞台上进行的艺术展现形式,对于演员来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戏剧完全是靠演员的夸张的肢体、表情语言来对观赏者展现一场表演艺术,戏剧表演需要非常强的节奏感以及恰到好处的传统乐器乐声的配合,一收一放,一紧一松的表演技巧,戏剧的展现,尤为考验演员的功夫,台上每一处动作,每一句话语都需要在心中仔细斟酌。因为观众就在舞台之下欣赏,所以戏剧演员除了强大的台词功底外更需要强大的心理应变能力,不但不能让自身表演出现差错,还应在必要时间与观众互动,充分调动观赏者的情绪,不得不说,戏剧表演对演员技巧的要求相当高。

相比戏剧表演需要的超高技巧,影视表演对于技巧的要求门槛就低了许多,影视表演对于演员的台词功底不会特别高,因为作品中的对话语言是可以经过后期配音,甚至可以找他人配音,影视表演对于演技的要求更高一些,因为镜头拍摄,所以演员要突出细节,而且影视表演需要演员根据自己的角色来揣摩人物特征,所以演员的理解能力要强。言而总之,二者都需要演员的技巧,不管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都需要演员磨练自己的演技。所以,对于演员来说,更应该掌握二者的差异。

(四)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区别之观众

不得不承认,在当今社会,戏剧表演被人们定位在高雅的位置上,人们提起戏剧表演就会说这是一门传统艺术,而影视表演则更多的被定位在娱乐的位置上,因为影视表演更加贴近生活,所以二者的欣赏者有很大区别[2]。戏剧表演一般被年老者欣赏,影视表演的欣赏者绝大多数是年轻的,因为戏剧中的传统性很强,反映背景的故事更多,它与社会、时代的政治、百姓息息相关。所以二者的观众的年龄有显著区别。当然对于观赏现场的视觉效果,戏剧表演作为现场表演更为直观的被观众欣赏,使观众身临其境感悟颇深,观赏者对于在观赏时的心得体会可以及时反馈给演员以及剧组。而影视表演作为后期在屏幕上播放,观众只能观赏,带入度相较戏剧表演不高,而且观赏者的反馈不能及时被演员以及剧组得知。[4]

二、总结

随着时展,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逐渐成为一类深化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二者都应该被长久的发展下去,二者根源相同,在不断的发展中各有特色,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作为人们的生活调剂,既可以排解人们心中的烦恼,用可以陶冶情操,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人们可以从这些艺术中学到很多知识,所以不管是演员还是观众都应该尽全力将二者发展并且继承下去。若为演员就应该好好的掌握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区别,在这区别上进行各自的创作或创新[3]。而作为观赏者,应当对二者中好的艺术作品进行赞赏、鼓励,对不良作品进行监督、批判,观赏者应尽力做到以上行为来鞭策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

参考文献:

[1]蒋慧慧.放大・还原・缩小――谈影视表演 与戏剧表演的异同[J].才智.2014,23(01):121-123.

[2]林琳.探析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创作区别 [J].艺术品鉴.2015,12(11):234-235.

第7篇

关键词:电视节目;采访技巧

随着我国新闻媒体事业的蓬勃发展,电视节目采访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环节,电视节目的质量的好与劣,与主持人的采访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主持人和记者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采访技巧,才能获取具有利用价值的信息,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就电视节目采访的技巧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1 充分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一个具备较好职业素质的记者,应该表现出广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角度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唯有此,在进行现场采访的时才能把握最佳角度。对于有些突发性的新闻报道要求,记者走进现场后,要能够迅速驾驭场面,能够尽快地找到知情人了解事情的发生的原因、当事人现状、通过详细的观察与分析,对事件做出全面的了解和估测。另外,作为一名记者要具有迅速投入工作的能力和高度的新闻敏感力,能够在最快的时间能构思出报道的基本框架和基调,包括哪些主要采访的人物、现场场景如何把握,采访的进程的掌握,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

2 设计较高针对性的采访提问

由于电视节目的采访大多是记者出镜来进行的,记者要让自己融入到现场的事件、氛围中去,感同身受地组织好语言,并把这种感受准确地传递给电视观众。

记者的言谈举止和现场背景都是信息传达的载体,因此,记者要学会将对有价值的画面呈现给观众,同时还要以恰当的评论、叙述与之结合起来。

比如,在《阳光铜梁在行动》第四期,随着关于“龙都路”介绍的出像,作了这样的配音:“据了解龙都路修建于1997年,总长1450米,位于原步行街附近,沿途单位及购物商店密集,商业氛围较浓,车流量和人流量相对较大,随着城市的日益发展,行人出行困难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针对此现状,县委县政府对龙都路实行车行道拓宽及人行道综合整治工程等 该工程主要包括车行道两边各拓宽两米,以及景观灯饰、树木移植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市民对此都表示十分支持。

这样的介绍无论是画面还是配音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叙议结合,全面、准确地地达到了报道的目的

在电视节目采访中,提问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提问的有效性与采访的效果具有直接关系,因此记者在采访中要提出具有较高针对性的问题,同时,还要关注到受众的心理状态,提问不能一口气问完,要留有悬念,由此激发受众解读、回味的兴趣,提升采访的质量,

比如,在“阳光铜梁在行动”地20期中,针对于出租车打组合的问题,记者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设计的提问,“有的认为打组合不好,不仅绕道而且伤钱又耗时。也有市民觉得可以,等大半天,这天儿这么热,好不容易等来一出租车,能把自个儿捎上,已经感激不尽了。”在基本掌握了群众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之后,记者话锋一转对“打表”问题,抛出悬念,深深吸引了受众的关注。

3 营造轻松和谐化的采访氛围

电视节目的采访性质要求,记者要面对的是各种各样的人,走进的是个不相同的环境,并且要采访具有较高的效率要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具有较高价值的东西,这就要求记者要具备营造轻松和谐采访氛围和与人沟通的技巧,在采访中,首先要做到以礼待人,以谦卑、恭敬的态度对待采访的对象,让对方感受到你具有亲和力,喜欢与你交流,记者要在接近对方的同时,让对方熟悉自己,成为无话不谈的知己好友,由此,进入一种愉快的采访氛围,从而获取想要的素材和内容。

比如,《阳光铜梁在行动》的开头就营造了良好的采访氛围:“提供全面的政策咨询,公开受理投诉建议,您关注的,就是我们即将为您解决的。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阳光铜梁在行动》。如果你在生活上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投诉咨询,或者对政府部门在工作中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会在第一时间梳理大家的信息,尽快协同相关部门为您解决问题。”

这样的设计就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很容易能够有效地拉近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感受到节目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激发受众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在这样的基础上,节目想要获取的新闻素材也就顺理成章得到了。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节目采访的成功与否与采访的技巧是密不可分的,电视节目采访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观众欣赏水平、审美价值以及社会新闻取向的不断变化,对电视节目主持人及记者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为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决定了采访的技巧,也关系着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要从采访前的准备、提问的设计、营造采访的氛围三个关键环节努力提升,以期把自己打造成为一名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观众奉献高质量的节目。

[参考文献]

[1]毛馨莹.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采访[J].2012(21):228.

[2]李笑艾.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随机式采访[J].新闻传播.2012(12):25-26.

第8篇

1.1汉语为主、英语为辅、中英对照原则

双语课件传授的不仅有解剖学知识,兼有医学专业英语知识,而专科生英语基础本身较差,英语占比过高会对初学者造成学习负担,丧失学习兴趣。双语课件制作应本着汉语为主、英语为辅、中英对照的原则,根据章节内容繁简决定英语占比。

1.2科学性原则

解剖学双语课件的制作要符合科学性,不能出现专业词汇书写错误,更不要出现解剖学知识的错误。

1.3简约性原则

双语课件展示的画面应符合专科学生视觉心理,要突出重点,避免多余动作、过多英语文字,应减少每屏文字显示数量,尽量用配音替代文字。

1.4适度信息量原则

多媒体课的信息量不能太大,尤其是双语课件,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陌生英文词汇量过多,产生“电灌效应”。

1.5艺术性原则

解剖学属于形态学课程,图片较多,若能将图片、动画、视频等资源与课件上的文字有机结合,做到内容与美的形式统一,合理搭配和展示教学内容的结构至关重要。

1.6可操作性原则

在课件的操作界面上尽量设置简明的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便于教师和学生根据自身需求控制课件的播放。

2课件制作材料的选取

2.1教材的选择

外文原版教材只是双语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它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一定要注意双语教学目标是双重性的,其一是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解剖学知识,不应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忽视了医学教学的实际效果;其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基于课件使用者是专科层次的学生,且目前尚无专科版本的双语解剖学教材,因此,解剖学双语课件制作应该以教育部规划中文教材为主教材,同时吸收英文原版教材的优点,结合本单位的教学实践,尽可能编写出适用于专科层次授课对象的解剖学双语教材或中英文对照教材。以此为蓝本制作课件,使解剖学教学内容得到保障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外语的运用能力。

2.2参考资料的引用

现有的本科版双语教材可以作为制作双语课件的参考资料,课件制作者要结合专科层次学生教学目标,节选适合专科层次技能培训方面的内容,适当加以引用。

2.3网络资源的利用

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尤其是外文网站信息,也是制作双语课件重要的资源之一。在网络上可以免费获得大量的学科资料和相关信息,尤其是专业外文网站上的视频类素材是不可多得的课件制作资料。在尊重原创及版权的基础上对视频、音频资料进行引用、编辑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双语课件的应用性,网络资源已成为一种优越的教学辅助资源。

3制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3.1统筹规划不同章节英语占比情况

专科层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解剖学专业教师要统筹规划整套课件制作中英语占比情况。在解剖学入门章节运动系统,由于是首次接触医学专业知识,解剖学名词本身就比较多,加上英语专业词汇更多,很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学习负担,因此,本章节应该适当引入关键的英语词汇即可,减少派生词汇,降低入门难度。但对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章节,解剖学结构相对简单,词汇量较少,可以适当增加英语占比;而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又相对复杂,专业英语也要适当减少。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以确保学生达到现行大纲对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统筹规划整套课件中英语占比情况,对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很有好处。

3.2归纳章节词根扩展专业英语词汇

介绍及扩展专业英语词汇是双语课件制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化解学习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这对矛盾的有效方法。医学专业英语词汇通常具有特定的拼写方式,以名词和由名词派生的形容词为主,词根长,发音困难,有些还需要有特定的应用情景,学生在进入医学专业课学习后,不单要学习专业知识,还面临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的学习,可能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双语课件制作时可以先将本章节的重难点英语词汇列出、归纳出该系统词根,并介绍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的构词特点,尤其是和护理专业有关的英文专业词汇,如给学生介绍sacrum(骶骨),iliac(髂骨),引出sacroiliacjoint(骶髂关节);学习词根hepat/o,引出hepatic、hepatitis、hepatolith等系列单词,帮助学生扩展记忆,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生在课件开始前熟记关键词汇、前缀、后缀、词干,尽量引导其掌握构词法,在后续课件中再次遇到此类词汇时可加深记忆。因此,双语课件制作不仅仅介绍解剖学知识,更应该介绍突破解剖学专业词汇的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

3.3音频插入有效提高课件实用性

传统的中文解剖学课件制作引入大量图片、动画等多媒体素材,教学效果已非常肯定。但对于双语课件若能克服现有人体解剖学动画存在的“只能动,没有英语配音”的缺陷,对每一帧动画或每一幅图片中都进行相应的英语配音,形音结合,方便使用,可以锻炼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其中的英语配音可以由解剖学专业教师和学生录音、记录保存为音频格式文件,利用音频处理软件将音频添加到相关动画、图片中,点击英语专业名词,除了图片中对应部位会闪动外,还同步出现专业名词的英语配音,这将极大地增强双语课件的实用性,学生课后不用查阅词典,也可以自我学习,对英语交流很有好处。

第9篇

关键词:观察力 想象力 形象

初中学生作文难教也难写,主要因为初中作文教学上仍然存在应试式的非积极心态,而这种非积极心态又主要根源于以"文"为本位的旧作文教学机制。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从教学观念上予以根本的变革,建立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机制。这个新机制,应该是以"人"为本位的,从学生的需要和发展出发的,能将人的性格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趣、个性发展、习惯养成等人文教育因素与写作能力培养、写作技能技巧获得统一起来的,将课内外融为一体的开放的植根于现代教学观念及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土壤上的新作文教学机制。

如何建构这种教学机制,我想谈谈自己作文教学的一些体会。

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组合"实物"和"媒体"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改变作文教学信息传递方法和手段,可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从而使其兴趣盎然、满怀信心地实现作文教学目标。怎样运用"实物"和"媒体"指导学生轻松、愉快地写好作文呢?

1、以"媒"激趣,用"媒"引导,培养学生动态观察力。

运用学生表演或借助声像媒体,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能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对学生突破习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点,掌握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要让学生在心理上不紧张不畏难,靠大谈作文的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有感染力、可视性强的"表演"或多媒体,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联想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参与到习作活动中来,并使之相互作用,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视写作为乐事。

在初一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中,我将学生领去多媒体教室,观看了一段动画《汤姆和杰瑞》,学生很快进入了情境,兴趣被调动起来。一段结束,我直接布置学生把刚才的内容描写下来,学生很乐意,立即进入了写作。可刚写了一半,学生就开始抓耳挠腮,左顾右盼,交头接耳,小声探问。原因很简单,没有仔细观察。他们要求再次播放媒体内容的愿望十分强烈,我逐段同放媒体内容时,发现同学们观察得特别仔细……

2、减"形"去"声",去"头"藏"尾",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德国着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学生要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这就要求学生作文,尽管不是艺术创作,但同样需要比较丰富的联想。要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就需要运用生动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画每个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对他们的内心活动作合理的推测;要比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征意义,就需要开展较丰富的联想。怎样才能使学生神思飞动、文潮奔涌、浮想联翩呢?

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运用形象或媒体教学是一种较有效的手段。对运用媒体进行习作教学要按部就班地恰当处理。如何处理呢?第1步,选准材料,在多媒体材料或学生表演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理解或曾经历过的材料,这样学生才有兴趣、有体验、有话可说。第2步,设计写作目标及采取的方法手段。要根据作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对形象(有时可以是学生现场表演)或多媒体录像资料作适当的取舍。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对话描写能力,可以对所选(对话描写内容丰富)多媒体材料采取"去'声'处理"――保留"形象"、去除"媒体声音"。学生观看媒体时,形象鲜明,就是缺少人物对话和画面其它声音。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为这段材料配音,配音的过程就是一个艰苦表演及培养对话描写能力的过程。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动作描写能力,可以采取"减'形'法"――去除"形象"、保留"媒体声音"的方法。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可以采取去"头"藏"尾"――藏掉媒体的前半部或后半部,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第3步,设计好某一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及实施方案。如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对话描写能力,(第2步所举的那个例子可以放在学生进行正式配音前)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准备:1.根据媒体或表演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2.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3.使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自然贴切。

3、以"文"富"形",用"情"点"形",有效升华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第10篇

一、新闻采编前新闻的深度挖掘

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对新闻采编人员具有比较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如果想要做好新闻采编的工作,不仅需要对自身的理论知识进行加强,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内容,还要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业务能力进行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准备工作也是新闻采编人员的学习以及知识储备的过程,新闻采编的准备过程主要可以分为理论准备和政策准备以及资料准备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理论准备,新闻采编人员的新闻采访工作主要是指能偶客观认识事物社会化的活动,在这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和指导,而事物的内在本质含义往往具有多方面的内容,不容易被把握,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确保新闻的准确性,这就要求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能够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对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同时还要加强学习,对相关知识有效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

其次是政策准备工作,政策是国家对社会各种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化的措施,它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而党和国家关于政策的是新闻采编工作者需要及时观察和分析以及着重判断的重要内容,如果新闻采编人员对这些颁布的政策没有能够深入了解的能力和及时判断的能力,就会很容易就导致新闻采编的角度不够明确,对事物判断缺乏客观性,而新聞采编人员的工作就会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政策水平加以提升。

最后是资料准备的工作,只有对资料进行大量的准备和研究才能够促使新闻采编人员对社会事物具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够促使新闻采编人员发现社会事件中的新闻价值,具有丰富的资料储备的新闻记者采编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新闻价值和新闻可读性。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对新闻采编的准备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临访前的资料准备工作对采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新闻采编中新闻的深度挖掘

(一)新闻采编中对象的挑选

新闻采编中对象的挑选主要就是新闻记者能够通过对新闻事物的敏锐观察和认真采访以及深入分析,将其中最能够表现新闻事实的素材进行挑选,也将其中含有的信息量比较大的新闻素材加以整理运用,因此,新闻采编工作其实主要就是对新闻事实进行去粗取精,逐渐表现其中内涵的工作过程,而由于电视新闻采访过程比较复杂,新闻记者就需要多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不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新闻素材进行记录、整理和发表。

(二)抓住新闻采编中的最佳时机

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拍摄对工作人员具有比较高的要求,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在进行新闻采编的过程中需要对最具有表现力的新闻细节问题进行有效表现,抓住其中的最佳时机,同时也能够对新闻采编人员的采访作风具体体现,新闻记者必须真实的反映所采访内容中的客观事实。同时新闻现场的发展是也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对新闻最佳时机加以把握,同时也需要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耐心,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等待最佳新闻时机。

(三)新闻采编中的抓拍现象

新闻采编中的抓拍现象就是指新闻记者能够把握住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最具有新闻价值的瞬间,同时这些瞬间也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以及感染力,新闻采编中的抓拍现象要求新闻采编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抓拍的技巧,及时迅速的捕捉比较精彩的新闻画面。新闻采编中的抓拍现象能够成功对采编人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新闻记者在复杂的新闻现场随时随地保持清醒,并不断观察和确认新闻素材抓拍的效果,抓紧时间和快速确认方位寻找,才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抓拍效果。

三、新闻采编后新闻的深度挖掘

(一)从新闻素材中挑选信息量大的内容

电视新闻的重要成部分就是声音、画面和文字,它们在电视新闻中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电视新闻。在新闻编排的中,新闻采编人员需要根据已有的新闻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将最能够反应新闻事件的实质内容的部分挑选出来,把最精彩的细节内容制作成电视新闻。同时在新闻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将每个细节问题加以重视。

(二)最佳搭配各类符号元素的细节

电视新闻能够达到最佳的新闻传播效果需要对对画面、声音和文字这些符号元素进行有效搭配,新闻要素主要是不同的符号元素相互综合的具体表现,但是由于精品的电视新闻在画面方面需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冲击力,在增加新闻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过程中,配音能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电视新闻的配音和视听的相辅相成,能够促进新闻的感染力和冲击力的迸发。

第11篇

专题片解说与意境美的

双向契合

李泽厚在《意境杂谈》中写道:“意境有如典型一样,如加以剖析,就包含着两个方面: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方面和艺术家情感思想的主观创造方面,为了简单起见,我们把前者叫做境的方面,后者叫做意的方面。意境是在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中反映出来的客观生活的本质真实。”这种本质真实反映在专题片前期创作中体现为画面先行和主题先行两种工作流程。前者是先进行现场拍摄,积累大量的画面素材,后期编辑时再根据这些画面形成情节并最终形成解说词。后者是先确定主题,形成稿件,然后按照稿件的描述组织拍摄和剪辑画面,解说词在拍摄开始就已经确定。

然而,无论是透过对客观现实摄录的截取、运思还是从文字符号向有声语言的斟酌转换,播音员只有将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带入其中,传递出信息以外更多丰富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最终激发受众的审美情感,带来双向互动的深层愉悦。因此,由于具备了创造主体的文本创造与接受主体的想象创造的相互融合,专题片解说才具有情境虚实相生的可能。而通过专题片播音员的二度创作,表现为审美的初级本体的情象才能得以更好释放,通过审美超越升华为境界,因此可以说,境界实现与否是解说动能实现程度的终极体现。

有专家曾指出,意境内涵结构应包括:“情景交融”“象外言外”和“进乎道”三个层次。情景交融是意境内涵结构的基础层次,象外言外为第二层次,最高层次为进乎道层次,在这一最高层次,文学艺术意境之道与哲学之道相通为一,从而文学与哲学也相通为一。这三个层次既表现为不同作品意境创造上存在的横的关系,又表现为一个逐级升华的纵的完整的审美过程。①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纵深的美学追求,专题片解说才能跳出“应该掩藏在画面语言之后,不带有任何感彩和观点,仅仅对画面进行补充说明”的固有思维模式,有了日渐明晰的美学方向。

专题片解说的三重意境

物境。所谓物境是指透过静态的自然景物或某种动态场景的描述而流露出的意境。如专题片《故宫》中有一段这样的解说:这里是皇帝赏玩书画的私人空间。200多年前,一个名叫弘历的皇帝常常独自坐在这个不足6平方米的小暖阁里,静静地欣赏着三件堪称绝世珍品的书法。它们是王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弘历认为,这是整个大清帝国般的宫廷书画收藏中,最精致的三件东西,为此他特意将这间小屋改名为三希堂。

这段解说看似客观地描摹故宫的自然景物,然而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故宫昔日美丽身影的留恋,充满着对中国古代艺术的景仰之情,而这些信息在片中后面的解说中也得到印证。

“观物取象,立象尽意”,这正体现着创作者的意图。本片配音通过对“物境”――故宫历史的重现,勾起大众对中华灿烂文明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阐发抚今追昔的爱国情怀。诚然,在现实中确有不少专题片配音虽然描述了“物”,却上升不到“境”的高度,原因就在于创作者内心的感受不深切、不流动,营造的物象没有注入情感而显得僵硬、苍白。因此,“物境”中的“物”已不是单纯的“物”,而是蕴涵着其自身带给人的思考。我们在解说中应做的就是通过这个“物”由己及人、由景言情。

情境。所谓情境是指解说时在文稿中以恰到好处的抒情或议论,构成情文并茂的情节而产生的意境。解说员在此时要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处于强烈的运动状态,充分运用内外部技巧来表现作品中丰富的意象和情感,最终“形之于声,及于受众”。在专题片《圆明园》中,有这样一段解说:夏宫中到处都是宫殿,其中充满着古玩、书籍、绫罗绸缎和各种珍宝,这是一千零一夜中的场景,是一种幻境!……英法联军占领皇家园林的消息传到了避暑山庄,咸丰明白,他已经无力控制自己的帝国,圆明园的前途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在这里,解说语言一方面描绘圆明园的盛世美景,烘托出圆明园在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无上辉煌,另一方面也映衬出对当政者昏庸的慨叹,对园林不久后遭毁命运的痛心。播音员在处理稿件时,只有心中直指主题,设身处地地感受,才能使有声语言散播出能量巨大的情感张力,令人动容。

人境。所谓人境是指解说在人物刻画、塑造过程中产生的意境。这里的人物刻画,包括解说中对人物肖像、行为、语言、神态、表情等细节方面的勾勒。这些描绘看似客观,不露声色,似乎并未直接表露创作者的“心迹”,但同时又建立了一个“召唤结构”,即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观众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②这样,有限的文本便有了意义生成的无限可能性。文本的空白召唤,激发观众进行想象并填充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的实现,是吸引和激发受众想象来完成文本、形成作品的一种动力因素。播音员需要将主观情感融汇于这些客观的描述中,感受到这个艺术形象的真实、客观,同时通过展开联想来使这个形象更加丰富、完整,生发出无限的新的面。在专题片《大国崛起》第四集《工业先声》中,有这样一段解说:《国富论》出版12年后的一天,伦敦刚刚下过一场阵雨,雾都的空气霎时变得新鲜而清爽。这天晚上,职务仅仅是一个海关官员的亚当・斯密,应邀去一位公爵家里做客。客厅里的王公贵族和商界巨贾,几乎掌握了英国经济的全部命脉,英国当时的政府首相皮特先生也在其中。当斯密下了马车,步入客厅时,原本散坐四处、谈笑风生的绅士们,立即停止了话题,大家把眼光都投向了斯密,并纷纷站起向他致意,斯密不好意思地说:“先生们,请坐。”这时候,已经站在斯密身边的首相皮特认真地说道:“博士,您不坐,我们是不会坐下的,哪里有学生不为老师让座的呢?”。这一段既有对人物动作的刻画,也有人物语言、神态的描述;既有人物的“形”,更展现了人物的“神”。通过对“人境”的刻画,生发出当时英国尊师重教风气的形成为其大国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发人深省的主旨。

在专题片配音“人境”的烘托上,不少地方都会涉及到为人物配音的问题。我们知道,社会中不同身份、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修养的人用词造句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播音员应当明确讲话人是在何种场合、以何种身份出现,应当使用何种语气,从而决定自己采用什么样的表达。需要注意的是,为专题片中的人物配音,主要强调“神似”,尽量在神态、感情上下工夫,而不一定无视自己的嗓音条件,硬要在声音的外形上模仿片中的人物原型。

专题片配音中意境的创造

以情感介入导入意境。意境的基本特征是“情景交融”。意境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品中的形象寄托的是创作者真实的感情。试想一部专题片解说如果没有真实情感的注入,就好似没有灵魂的机器人在说话,纵使有声但无深意。我们常说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一段优秀的专题片解说词必定蕴藏着作者的深厚感情,而播音员在进行二度创作的时候,既要体会出稿件中所蕴涵的真情实感,更要有自己独特的内心感受,将自己对稿件独到的理解表现出来。正所谓“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③

以形象的刻画烘托意境。形象境像包括稿件中所描写的自然景物,各种动态的物景、人物言行、情感等。播音员通过有声语言还原甚至深化稿件的意境空间,关键在于对稿件所描绘出的场景的理解把握以及由此引发的语言外化,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各个方面。我们有时会在许多专题片配音作品中听到塑造形象的种种手段,似乎有境像万千之感,但这些配音为什么激不起受众的喜怒哀乐,调动不起受众的情感变化?究其根源就在于创作者内心的感受不深切,营造的境像不生动、具体。所以说,能否营造出意境空间,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否抓住所描绘事物的本质特征。在符合稿件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节、场面、景物、情绪……在播音员脑海里不断浮现,形成连续活动的画面,并不断引发相应的态度、感情的过程。

以内敛的表达凸现意境。专题片解说中的意境,是要让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才是我们追求的效果。而就其意境创造上来看,其形态更趋向于一种文学隽永式的“收”,而非体育解说式的“放”,这是由专题片给人以启示、思考的特性决定的。播音员首先要通过对稿件内在语的体会来寻找其内敛表达的依托点,然后再运用自身语言表达的弹性和张力来予以体现。在进行创作时,播音员声音不应用到极致,而要对发声做适当的控制。“如盐在水,有味无痕”,这是对专题片解说含蓄表达的一种形象描述。大多数专题片解说都不需要使用完全放开的声音,这就像你在别人近处解释问题时不应当大声叫嚷一样。

以整体的和谐升华意境。专题片解说要实现其意境,必须对解说所处整体中的其它元素给予充分的关照。这种关照的分寸拿捏不仅表现在解说员个体的用声上,还体现在人声和专题片画面、类型、音乐、同期声的和谐共生上。

首先是解说与画面的和谐。解说词内容风格多样,与画面的关系有时候并不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如果一味认为解说是依附于画面的次要元素,就将造成解说风格的单调。在一个节目中,各段解说与画面之间有时要以画面为主,声音要适当地控制,而有时要以声音为主,解说突出于画面之上。追求造诣的解说者应当善于体味其中的微妙之处,用细致周密的声音变化和画面配合,营造出一种声画交融的意境之美。

其次是解说与节目形态的和谐。不同的专题片类型体现为不同的和谐形态。比如中央台的《国宝档案》以播出国宝文物介绍、鉴赏的专题片为主。为了凸现艺术品的美感,播音员的表达更多表现为吐字柔长、节奏舒缓、上声完满、归音到家等特点。此外,这类节目的解说词多引用名句、诗词,或运用对比、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因此这类节目在解说时有时甚至需要通过一定的夸张、拖长调值、音长等方式来形成音韵美,从而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韵味感。

不同内容的专题片呈现的韵味感和抒情性各有不同。根据需要,解说语言应或有兴致、或显情趣、或细致描绘、或真挚抒情、或由衷赞美,量体裁衣,以此来使解说词本体创作思路切合画面语言、音响语言,形成整体美感并最终体现创作者的艺术追求。

(作者单位: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

本文责编:胡江银

注释:

①林衡勋:《论意境内涵的层次结构》,《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12篇

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面对的挑战。在这四项技能中,特别是听力训练。听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说、读、写这三项技能的学习,而且为现实生活的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对学生而言,听力往往又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难关。传统教学重视读写训练,而忽视听说的培养,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也影响了他们听力的发展,因而听力技能相对薄弱。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中国学生告别“哑巴英语”的学习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英语听力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理解信息的能力。语言学研究表明:说的能力与听的能力密不可分的。只有先听得懂,然后才能表达得清。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听是一个主动、积极地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心理过程;看似简单,但对连续语流(speech now)从初步感知到完成理解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听者不断地进行辨别、比较、记忆和判断。要较好地完成这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还必须掌握必要的技巧,对内容情节、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进行猜测;找内容的大意;抓关键的细节等。这些技巧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听力能力呢?我觉得首先要强化学生听的兴趣和动机。一个人听力理解能力的好坏与心理素质有密切关系。很多初中生不适应英语的语言环境,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往往会显得紧张。学生要听清、听懂稍纵即逝的语言材料,明确语言的含义,与此同时作出正确的判断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常在听力训练开始前,我会要求学生快速浏览练习,和学生一起预测将听到的内容,暗示所听的重点和关键,教会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听,善于捕捉那些有用的时间、地点、人名、动作等信息。对于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切不可作长时间停顿。所以听之前,教师最好给学生一个问题,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听。这样在听的过程中,学生就不会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变得手忙脚乱,以致连最简单的词句都听不懂。此外,教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听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单词和句子的教学,调动学生多个感官来学习而不是进行机械的操练;课堂上进行对话表演活动,设计合理的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教材中,每单元都是有情节的故事图片,我就请学生们组对进行模仿、配音的听说游戏。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潜移默化地练习了听力。有了兴趣,学生听的热情就被调动了起来。

其次,用英语组织教学也是提高听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教师一定要发挥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常规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坚持用英语授课,从而切实落实语言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去思考。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掌握地道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置身于英语的海洋,逐步掌握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进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这样做的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输入量越大,语言的输出才会相应提高。当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学生的语言能力便会产生质的变化。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初中生来说,平时的课堂教育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坚持用英语授课可以直接帮助学生练习听力。

同时勤朗读也是提高听觉能力的重要途径。听力的强弱,关键在于自身正确、娴熟的发音。英语语音的正确、语调的优美流畅、节奏的把握都要靠平时的勤学苦练。朗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注意模仿正确优美的语言材料。多听录音,努力创造听的环境,多模仿,多复读,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其次,在朗读的基础上,多背诵。最后,能够流利应答日常用语,精彩对话脱口而出,说得出才能听得懂,听力水平才会有相应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学生课文朗读的练习,常常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重音、弱读等标志,要求学生根据标志,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中的朗读。当学生熟练掌握对话后,可以让他们自编对话,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人物身份,表演对话,最终达到能够自如运用语言的要求。

用英语复述简单的小故事对训练听力技能也很有帮助。除了在课堂上坚持用英语授课,在课堂上应抓紧一切机会练习听力,对一些有故事情节的课文,让学生听了以后,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故事梗概。老师可以做些适当的提示,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渐渐地,学生对说英语不再害羞,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也逐步提高了。最后,适当的听力练习能起到强化训练、提高听力能力的作用。配套的英语听力练习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必要措施。每单元的练习应该和课文教学同步进行。教师应该在完成练习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攻克听力难点。

在以前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慢慢发现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逐步提高,兴趣不断加强。以前不愿回答问题的学生愿意举手了。原来基础较好的学生说得更流利了,听力练习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