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插花的评价

对插花的评价

时间:2023-10-23 10:01:1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插花的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插花的评价

第1篇

1.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求,鲜花是大自然中美的使者,它具有一股盎然蓬勃的生机,只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就能创造出一个婀娜多姿的优美形体来。尽管现代人的生活正处于忙碌的节奏中,但是,每当繁忙之余,去找寻绿色的世界和舒适的精神生活,去欣赏一下艺术插花,那么,这一件件艺术插画就像是一首动人的诗,一幅迷人的画,一首优美的曲,叫人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2.师生探究教室里摆放着老师制作的插花作品,让同学们回答是否喜欢插花,喜欢插花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插花五彩缤纷、非常漂亮,有的说插花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有的说插花能点缀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插花,看看插花常用于哪些场合。学生回答插花用途广,可以用在宾馆、饭店、商场、家庭、婚礼等场合。还用于喜庆宴会、迎接贵宾、签约仪式、开业大典、探亲访友等活动。接下来,了解一下插花的主要风格。欣赏几组插花作品,有中式插花,有西式插花。

3.归纳辨识首先归纳出中式和西式插花的普遍规律。如中式插花:用花简洁(只需插几支起画龙点睛的效果);色彩淡雅(用色朴素大方,一般只用二、三种颜色);普遍采用均衡的形式。西式插花:用花数量多,有花叶繁盛之感;色彩艳丽浓重,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富贵豪华之感;通常采用对称的形式。然后再欣赏二组插花,请同学们分辨出哪些是中式插花,哪些是西式插花。插花的风格,主要是中式、西式插花,插花的形式又可分为哪几种呢?插花的形式主要有垂直形、L形、三角形、圆形、水平形。教师出示图片,边欣赏边介绍这五种形式的插花。接下来,再出示图片,请学生分辨出插花的五种形式。

4.教师示范欣赏了插花后,同学们很感兴趣,他们想这么漂亮的插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呢?教师展示插花的工具、材料,然后,演示插花的制作步骤,插花要注意形式美,要注意曲直、疏密、高低、大小、轻重、虚实等变化。

5.作业评价学生分组练习,集体制作,完成作品后,每组讨论一下,给作品起个名,谈一下构思并相互评价作品。

二、教学诊断与反思

1.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问题情境,模仿真实情景,合作性教学情境,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等,各类教学情境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如:教室里可以摆放两件教师制作的插花,渲染气氛,上课开始,课件展示一段用鲜花装点生活场景的录像,创设模拟真实情境,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小品插花摆放到讲台上,畅谈自己的创作感受,互相交流、探讨。最后,可以随着音乐,再次展示另一段用鲜花装点生活场景的录像,再次为学生提供欣赏的机会,开拓他们的眼界,进一步理解插花的艺术性,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情境,升华情境。

2.合作性教学情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中有竞争,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构思和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能够大胆地对花卉的形象进行概括、提炼、升华、再创造。

3“.将艺术插花引进美术课堂”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很快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求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本课有基本的了解、认识。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学生以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进行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自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

4“.将艺术插花引进美术课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能把美术学习单纯的理解为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插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样式比较丰富,与现代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欣赏插花艺术的基础上,学习制作并展示,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将艺术插花引进课堂教学,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把艺术插花和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跨出原有的美术课程的范围,进入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综合、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亲身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体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发展理念,通过《艺术插花》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艺术插花的独特魅力,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用于探究学习中,同时,也鼓励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

6.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表现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以集体的形式来创作。如审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取花材,负责花卉颜色的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制作插花;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他们的插花作品命名,然后,谈一下创作的构思,想法。每个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切磋,学生之间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配合默契,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集体的成功。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师生要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参与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2篇

袁宏道在《瓶史序》中所言:“夫幽人韵士者……遂欲欹笠高岩,濯缨流水,又为卑官所绊,仅有载花莳竹一事可以自乐。而邸居湫隘,迁徙无常,不得已,乃以胆瓶置花,随时插换,京师人家所有名卉,一旦遂为余案头物,无扦剔浇顿之苦,而有赏咏之乐……”

这段序言阐明了中国文人喜好花艺的审美心态及其形成背景,袁宏道的《瓶史》、沈复的《浮生六记》、陈子的《花镜・养花插瓶法》都谈到:贫寒的文人,家无园圃养花种竹,欲亲近自然而不可得,便随季节变化采折花草插在瓶中,于是“幽人韵土”一年四季便可在自己的书房案头,欣赏到活生生的、有真实生命的自然美。――“聊借一枝,贫士之余芬可挹”(陈子语),这就是中国古代文人插花艺术的主要功能。

由此可见,借瓶花插作,以花恰情、以花寄情、以花娱人的自然审美思想在明清文人插花专著中已有论及,形成文字。

人类源于自然,需要大自然生机活力的不断滋补,而赏花审美正是获得身心滋补的一个重要来源,采折几枝花叶,重新组合,凝神品悟,静心把玩,可谓中国古代文人欣赏自然美的一绝。明代文人谭元春的《瓶梅》诗则道出了明代文人喜好插花的乐趣与妙处:“入瓶过十日,愁落幸开迟。不惜春风发,全无夜雨欺;香来清净里,韵在寂寥时。绝胜山中树,游人或未知。”

这种美,高濂、张谦德、袁宏道、沈复等明清文人体会到了,我们今人也应该能够体会到。

图一是笔者在学习研读明清文人插花专著时的书房瓶花的习作之一(原载本刊2013年4月)。花材节省,均采自室外自然空间,两枝半开的花蕾是荷花蔷薇,该花多用于室外绿地攀缘篱笆,随处可取;两朵黄色的小花则是草地上不知名的野花;叶片取自家中自养的榕树盆景;花瓶则是一个精巧的白瓷酒瓶。

书斋瓶花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随意与精简,花材俯仰皆是,一两枝花朵就可构成一件别致的瓶花景观,不必象西式插花动辄就要一大堆花材,既不节省又很麻烦。

花材易取,关键是如何组合插作,我的体会是:根据花材灵活选择花瓶。花材少而精,则花瓶宜取小口瓶器,让简单的花材组合成好像是一丛活生生的天然野花,“必如瓶口中的一丛怒起”(沈复语)。

高濂《瓶花三说・瓶花之宜》所言:“但小瓶插花,折枝宜瘦巧,不宜繁杂。宜一种,多者二种,须分高下合插,俨若一枝天生二色方美,或先凑簇像生,即以麻丝根下缚定插之;若彼此各向则不佳矣。”意思是说:小瓶插花,所择花材易稀疏瘦巧,不宜繁杂;花色以一种为宜,多则两种;如多色合插则须有高下之分,像一枝天生二色方觉自然美丽;不让多种花枝散乱杂向,使不同的花材有统一的表情。

这段文字实乃经验之谈,要想使几种不同的花材组合成一丛活生生的天然花朵,关键在花材的固定。我用绿铁丝缠绕花材根部,把它们组合固定成一丛花朵,再以粗铁丝插入花把将它固定在花瓶之内,既自然美观,又不伤花材。

瓶花不在大小,只在情趣。大自然中不起眼的卑花微草经过巧妙处理,随意挥洒竞,也能妙趣无穷。高濂在《瓶花三说・瓶花之法》说:“幽人雅趣,随野草闲花,无不采插几案,以供清玩,但取自家生意,无一定成规,不必拘泥。”由此可见,明清文人插花中,“随意性”也是乐趣之一。

图二是笔者又一书房插花作品(原载本刊2013年4月),主花器选用书房的白瓷笔筒,辅花器选用书房喝茶的白瓷茶杯,恰合清高淡雅的书斋文人花的基调。主花材选用朱红色的报岁兰,配两朵袖珍康乃馨的粉红花苞以增亮色,兰叶突出国兰画意的线条美感;再搭以两段枯树曲枝,点染苍古高雅的气质。辅花材选用三两朵小菊,突出野草闲花之自然雅趣。笔筒与茶杯内置剑山以固定花材,插作时一定要收紧花材根部,令其在瓶口处“一丛怒起”,达到“起把宜紧,瓶口宜清”(沈复语)的东方式插花的花型特征。

第3篇

一、中国传统插花意境美的形成渊源

传统插花的意境美起源于中国悠久的古文化,在传统文化中,中国哲学思想实质上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综合体。儒家重人伦、轻功利。道家的“依乎天地,因其自然“”自然无为”、追求虚静,逃避现实。佛教追求“清净无为”“,虚心去欲”的境界。这在花文化中也起主导作用。传统插花讲究花的形色香德,以花的生长习性或特点寓意人的品性。既重自然之美又兼人文之善。最终这种蕴含文化底蕴的插花形式以其无限深远的内涵,结合轻描淡抹清雅脱俗的线条造型,逐步确立了它在中国插花艺术中的主导地位,并逐渐成为东方插花艺术的代表。

二、意境美的表达

1取意花名的谐音在我国民间的风俗习惯中,人们往往利用花卉的谐音将花卉组合搭配成独特的情感表现。如:苹果、石榴、桃,表示福、禄、寿。大丽花寓意大吉大利,大喜之兆。百合寓意百年好合,桃花预示大展宏图,万年青表示青春常驻,富贵竹暗示大富大贵,桔子表示大吉大利。我国传统花材———牡丹与其他材料组合,就有不同的谐意:牡丹与石头或梅花组合,寓意“长命富贵”;牡丹与玉兰或海棠的组合,分别寓意“玉堂富贵”、“富贵满堂”;牡丹与竹叶或苹果组合,寓意“富贵平安”;牡丹与莲叶、花组合寓意“年年富贵”;牡丹与寿石、如意组合寓意“富贵寿考”;牡丹与柏树、灵芝组合,寓意“富贵百龄”、“富贵长寿”;牡丹配长春花,寓意“长命百岁”;瓶插牡丹、如意配果盘寓意“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等等。

2根据花材的自然特性表达意境美东方传统插花常以花木本身的生长习性和色、香、质、形来评价花卉的含义,进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情。如梅花凌霜斗雪独步早春,象征无畏;兰花高洁幽香,不与群芳争宠,不求闻达于世被誉为淡泊名利的君子之花;竹代表刚直不阿,高风亮节;则代表高洁、隐逸、高贵、长寿。迎春花象征春光明媚。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洁身自好象征纯洁无邪。慈菇、石相一株多子,代表子孙满堂;灵芝状如玉如意,代表一切如惫;红千层、悬玲花形似宫灯,可烘托张灯结彩的节日气氛。传统花卉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号称“花中之王”,是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了解和熟悉花木的各种特性,以及人们所赋予花木的精神,选用寓意和具有象征意义的花材,能恰当地表现插花作品主题,对于表达作品的意境引起欣赏者的强烈的思想共鸣很有帮助。

3利用插花的造型表达意境美艺术插花来源于生活,所以一些表现时代气息意境的创作,可以从插花容器、配件和花材方面考虑更容易表达。如著名的插花作品《踏青归来》,就用带马的小马车作容器插入山乡野花小菊,野藤等,容器下撒上不规则的花瓣,使作品既有美丽的线条,又有自然的乡土气息,更有“马蹄踏的落花香”的意境,虽用花不多却耐人寻味。而配件使用得好常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如中国传统插花中有一种“盆景式插花”“盆景式插花是受盆景艺术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插花艺术方法。山水山石盆景艺术是自然风光的缩影,它缩龙成寸,小中见大,有一种咫尺千里的气势。盆景式插花艺术手法精炼,意味深长,往往几块拳石,设置得宜,或状同悬崖峭壁,或状如江山大海,巍峨澎湃;或者几株树枝,少许闲草,却似平林原野,幽深广阔,再附之一些得体的饰件,像人物、飞禽走兽、楼台亭阁等,更平添景致,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烘托和神化了主题,意境深远。”

4根据环境、色彩表现意境美环境和色彩会使人在视觉感官上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联想。如洁白无瑕的白色代表纯洁,柔和的粉红色代表温馨,紫色代表神秘高贵,绿色代表希望及勃勃的生机,蓝色代表深邃、广阔、沉静等等。合理利用色彩,在不同的环境里就能达到特定的效果,比如春天里百花争艳,众芳缤纷,到处是姹紫嫣红的景色,此时插花选择色彩鲜艳的花材,给人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受。夏天,插花的色彩则要求清逸淡雅、轻快明净,适当地选用一些偏冷色调的花材,使人在酷暑之中感受到丝丝凉意。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满目红彤彤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这个季节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冬天,往往给人以寒风刺骨冰霜凛冽的印象,这时插花应该以暖色调为主,摆饰色彩浓郁的花卉,给人以迎风破雪的勃勃生机之感。让人在冬的凛冽之中体会生命的红红火火、欣欣向荣。

5结合古诗词合理组合表达意境中国的许多写景的古诗词,如果将其描写的内容意境通过插花表达出来,既是一幅美丽的插花作品又具极深意境,能够让人直接感觉到它的美和引起联想。如杨万里《小池》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皮日休的“丽影缤纷迎暖日红妆窈窕绽芳丛”;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如果想以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描述作为插花表达的主题的话,造型时甚至不用使用太多的花材就可以完成一个很好的具有自然美、线条美、意境美的艺术插花作品。这主要看创作者对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对花材的组织及驾驭能力。同一句诗由于创作者的文学艺术功底和插花的表现力的差别和不同的理解力,可插出千差万别的造型效果。因此,这种潜力是很大的,何况,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诗句,能为插花艺术提供十分丰富的题材。如加以造型上的规范发掘,形成某种流派也应是可能而且颇具特色的。

总之,插花虽是人人可为,但完成作品的效果却千差万别。在我们所能欣赏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寓意深刻引人遐思,让人流连忘返;而有的作品却几乎不能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作品朴实自然,简洁、素雅,却能让人有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虽然乍一看五彩缤纷,却经不起细观,让人过眼即忘,也即意境的差别所为。正如香港著名插花艺术家钟玉冰所说的“插一盆好看的花并不难,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将一些没有艳丽色彩或特殊形态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则须花更多心思。”做到这一点还只能算插花造型的优秀设计,更深层次的的美是在作品的主题引导下让人产生与作者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甚至受到启迪,产生“景外之景”“,弦外之音”,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产生“意境美”。可以说意境美是东方艺术插花所追求的最高形式的美,是综合的美,它能以有限的艺术形象引发欣赏者无限的想象。它既是作者创造的结果,也是欣赏者参与再创造的结晶。中国传统插花未来的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一要素,才能将中国传统插花发扬光大。

作者:吴树静单位: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

第4篇

插花艺术,即指把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审美水平的日益提高,高星级酒店越来越多的采样插花作品美化环境、衬托温馨、轻松的氛围。为此,酒店管理专业开设插花艺术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插花艺术》课程现状

《插花艺术》课程最早开设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园林专业,伴随着现代旅游业、酒店业的蓬勃发展,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插花艺术课程,但却存在无插花专业教师授课,或者只讲理论不讲实践的问题。我院自开始插花艺术课程以来,一直把《插花艺术》课程定位为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

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客场改革中重要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的使用,对于扩大学生插花艺术知识视野、增进学生对插花艺术现状的认识和了解和激发学生学习插花艺术的兴趣和提高插花艺术教学效果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教师从繁重费时的板书设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现场答疑、教学演示和教学指导,微信平台、网络课程、在线课程的使用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机会增多,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整体教学效果。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

教学信息量大为增加,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了解更多更新的插花艺术信息,接触大量直观性的插花艺术教学图片资料,欣赏到更多优秀的插花艺术作品,增进了学生对插花艺术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激发了其插花艺术作品的创作激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素养。

(三)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现代化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的多维度,广视角和大容量等特点,使传递教学信息和内容的方式更进一步直观化、生动化和高效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插花艺术理论的抽象性,又促使学生可以充分进行观摩,积极开展大胆思维,使课程的知识点和难点变得易于接受,学生的自信心明显提高。较为深入的了解,能够自行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插花艺术作品展评方案。

三、《插花艺术》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路

(一)以情景为项目,设计教学环节

根据对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的调研,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插花艺术课程应针对酒店业人才需求组织插花艺术教学内容,按照酒店插花员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课程教学过程中应以酒店不同情景展开,本课程应重点讲解花材与花器、花材的处理技巧、插花创作步骤、插花在酒店装饰中的应用及礼仪插花等内容;在讲解花材的处理技巧和插花创作步骤内容时,应重点讲解酒店前厅部、餐饮部、客房部的插花处理步骤。

在实践过程中采用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创意。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用理论知识为学生拨开迷雾,再亲自动手示范。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分组讨论、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插花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影像教学手段。课程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校插花艺术学习与酒店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插花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地点相统一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帮助学习的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便于插花艺术课程项目的实施,授课教师应该把项目任务转换成子任务,内容包括学习的目标、实践的任务、实施的步骤和小组总结。

(三)以比赛为平台,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体系

根据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考评体系上应使用多元化的考评体系。以考勤+个作业+小组作业+在线课程学习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的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插花作品是最终的反映指标,但是考核并不应仅仅看结果。

1、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考核依据。

2、重视阶段性评价,每次实训课按每个学生掌握程度进行等级测评。

3、重视终结性评价,进行课堂随机测试、实训总结考试。在考评体系中应纳入个人和小组插花作品考核环节,课堂上以个人插花比赛、小组插花比赛为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酒店专业全国技能大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大赛,进行小组主题插花的设计和创作。

四、结语

第5篇

关键词:东方元素;运用;评析;2010世界花艺大赛

1 引言

2010年3月26日~28日,2010第13届世界杯花艺大赛(Interflora World Cup 2010)在沪上举办,Interflora是一个由24个国家(地区)级单元组成的世界性机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权威,也是最受欢迎的鲜花速递网络,这一号称“花艺界奥斯卡”的盛事,不仅首次移师发展中国家,而且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名选手参赛创历届规模之最,上万参观人次也破了历史记录。可以看出此届赛事以东方文化为基本主题,无论初赛展位比赛中4件作品的命题还是决赛神秘箱两场比赛,所有命题全部围绕“东方”、“中国”来设置。唯一不同的是,展位作品中的自由命题――“餐桌花”主题和“手捧花”主题都是半年前公布的,所以“花在东方”(“Flowers of the Orient”)前所未有地成为本次世界杯花艺大赛的总命题,它引领着舞台中央的20位花艺师,尤其是欧美参赛选手,不得不穷其心智研究东方文化。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迸发出异彩纷呈的火花。

2 2010世界花艺展中东方元素的展示

2.1 应用东方传统花卉传递中华神韵

2010世界花艺展由组委会指定或提供的具有东方元素的花材主要包括预赛二人绿茶和决赛中的紫竹、 富贵竹、 柳等,而在预赛中各国选手,利用他们所了解的能反映主题的东方传统花卉如(挪威)、荷花(中国、挪威、日本) 、竹(香港)、蝴蝶兰(瑞士)和松(中国)等演绎东方文化。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9名的日本选手Nakayama Yoshimi的命题作品旨在表现东方的神秘,追求一种空间的美感[1]。花艺师选择东方的传统花卉――荷花作为花材,据考证,早在13世纪前后,日本庙宇中出现供奉佛祖的莲花插法与造型,具有一定美学概念[2],作品大型架构向里延伸,表现东方文化深邃的内涵。比较有创意的是,花艺师以仿真荷叶搭配鲜花做设计,见图1。日本插花(Ikebana)即日本花道,起源于中国[3],日本花道同茶道、剑道、书道等一样,其中的“道”是象征进步的含义,即是为了达到艺术殿堂所必经之路[4] 。

图1 花在东方(日本)

2.2 借具有东方韵味的非植物材料表达主题

除了在决赛中由组委会提供的车胎、红纸、伞、丝绸等外,选手们还想方设法发掘具有典型东方元素的材料加以表现,如筷子(澳大利亚)、宫廷壁灯、碟子、玉、珍珠(瑞士新娘) 灯笼、珍珠(西班牙)、剑山技巧(法国)韩国传统乐器(韩国)、月牙、小舟、鸟巢(英国) 、长城、龙(澳大利亚)、东方明珠、珍珠(芬兰) 、屏风(美国)等.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4名的澳大利亚选手Grant Collins在压克力片W型排列的支架上使用圆型压克力圆片连接起来,透明的压克力间黑色漆筷支撑起弯曲的龙形架构,架构上一朵朵盛开的鲜花怒放在试管中。见图2。

2.3 利用天圆地方诠释东方空间

这方面既有自由命题作品表现,如双面绿玉色圆盘(瑞士),也有“二人绿茶”(德国、芬兰)展现.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2名的瑞士选手Yvonne Roth认为:公元前5 000年的中国,圆就被用于正式的礼仪、祭祀、庆祝场合,而且中国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圆盘一面象征着天空,另一面象征着大地。在多个“碟子”组成的墙上不断旋状的圆又像中国的翡翠玉,这种圆盘在公元前5 000年就已经被拿来使用。这种圆盘代表着天空,中间的洞是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窗口,光盘的表面代表着地球,见图3。

图2 花在东方(澳大利亚)

图3 花在东方(瑞士)

2.4 运用文化名胜景观风情传说

运用中国情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名胜、风俗、传说、故事等家喻户晓,恰当地运用到花艺作品中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尤其在眼下,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在感慨“天下真小”的同时,人们更加惊叹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各地的地域特色,包括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传说等,这些内容给花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叙述的内容也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 如中国庙宇和山水景观(荷兰) 、 盆景(挪威) 、写意山水景观(中国台湾、大陆).荷兰选手Stoffer Veurman的命题作品在金属圆盘上搭建了一个中国庙宇造型,圆盘底部固定了一些石头并在其间插满鲜花。石间的水看起来像个清澈的池塘,庙宇下面像山一样的木质雕塑相当吸引人眼球,见图4。

命题作品用盆景造型来演绎心中的东方文化,盆景需要不断修剪才能塑造成型,作品用到了800个独立的小试管,制作工序也非常多,就要表达这个不断修剪直至完美的过程。选用为主花材,不仅因为其被认为是具有东方禅味的花材,也是花艺师的一种自我挑战,见图5。第一轮比赛排在第一位,无论是出自对选手技巧和技能的认同还是有感于对选手作品所表达的作品内涵的慨叹,不难看出,评委对选手表达的对东方花卉和东方文化的理解还是有认同感的,艺术无国界,一个成功的艺术品不是 图1~5花在东方(挪威)让人看不懂,而是要让更多人在作品中获得精神的、意趣的、情感的升华。

图4 花在东方(荷兰)

图5 花在东方(挪威)

2.5 东方色调吸引观众

主要包括红色、金色、橙色、黑色等,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5名的德国选手在二人绿茶中把茶桌制作成圆形,符合宋代开始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茶桌的颜色采用金色,这是中国文化中富丽堂皇的标志,桌上一丛自然设计风格的装饰性设计作品赫然在目,技术上技巧上不做过多的评价,从选手的胆色上值得称道,见图6。美国选手J.Keith White的命题作品典型的亚洲风格,色彩选择了传统的红色到橙色,寓意着好运和传统中国风。

2.6 季相变化显生动

这方面既有反映春夏秋冬连续变化的韩国作品,也有体现特定季节的景观,如秋季的盆景(挪威) 获得本次世界花艺展总分第3名的韩国选手Chang Sung Won的命题作品有着明显的春夏秋冬4季轮回更替,就像是一个圆圈。“圆”是作品的主要表现形式,色彩也是围绕四季的色彩,春天绿色盎然,夏天红热似火,秋天金色满地,冬天白雪皑皑,背景选择黑色,是为了更好地突出四季的颜色,特别是秋天的桔色。为此,选手自我诠释的作品设计思路是要表现韩国活泼的四季的感觉,见图7。

图6 二人绿茶(德国)

图7 花在东方(韩国)

2.7 阴阳五行禅理念

如越南作品中的“五行”观念、中国大陆作品的阴阳说、日本作品中的禅意表达等。越南选手Cherrie Mai Hoa的餐桌花由5个基本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土,寓意平静的环境里充满了向上的活力。

2.8 诗情画意借神风

如中国香港和台湾画意花艺作品。香港选手Au Yeung Hing,Joe的命题作品将花卉与代表东方文化的绘画、书法等结合,表达了一种保持运动、勇往直前的精神,见图8。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相结合,使中国画具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中国插花也非常注重画面的完整统一,并与环境和谐,讲求诗、书、画、花的协调结合。花材之间的有机结合,容器与造型的浑然一体,几座与配件的运用,题名的表现以及多层次的欣赏方式(酒赏、香赏、茗赏)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插花不仅是与书、画密切关联的多学科的艺术,而且也是融生活于一体,充满生活气息的艺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图8 花在东方(中国香港)

3 2010世界花艺展中东方元素的表现差距原因分析

3.1 中国元素“符号化”

东方特定元素与现代花艺要恰当地融合,不能仅仅局限于在作品上挂个中国结,放上蜡染蓝色花布,戴上京剧脸谱,就是融入中国元素的现代花艺作品了。花艺是一种静态的、抽象的艺术,要想表达中国文化,就绝不只是简单地加入一些符号或是龙凤造型就能够阐释的。

3.2 重历史,轻技术

我国是东方插花的发源地,有悠久灿烂的插花文化传统,但这只能代表我们有着辉煌过去,不能代表我们今天依然先进;它能说明我们先人的聪明才智,却不能说明我们是否优秀。许多所谓的融入中国元素的花艺作品是参考中国画和古籍中有关插花的记载描画、借鉴日本插花中保留的中国传统插花的概念,加以综合的模仿。说白了就是仿古插花,刻薄一点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插花赝品”。真正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应该有自我反省、自我更新的能力,仅仅有着辉煌的过去是远远不够的。在表现技巧上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有的作品在空间固定上存在明显的人工痕迹。

3.3 创新思想的缺乏

中国花艺是重精神的,是以物传情、以物抒怀、以物言志的典范。佛、道、儒的思想对中国插花风格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创造出好的融入中国元素的花艺作品,不研究其创作思想,是无法创作出好作品的。但从作品中能看出许多花艺师的创作观念却还一直停留在“玉堂富贵”、“竹报平安”的水平上。有些参赛的作品让观众和评委感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评分是相当忌讳的。

3.4 创作准备不够充分,经验不够丰富

四年一度的世界花艺展有许多选手准备充分而表现突出,如挪威选手在中国有10年的生活经历,为本次比赛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精心准备,另外如瑞士和韩国选手的整体空间表现相当突出,除了表现理念和水平外,其中很重要的是准备充分让观众和评委为其折服.而我国选手准备时间短促。同时是首次参赛,缺乏经验,导致在本次大赛中由于犯规而被扣分(本次大赛只有法国、中国台湾和大陆选手由于犯规被扣分) 。

3.5 缺少团队的支持和帮助

国际花商联的世界杯比赛中有经验的选手背后都有强有力的分工明确的成员协助选手参赛的团队合作参与,为选手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主要的创作和工作中,而我国选手只有1名助手帮助,显得力不从心。

4 对发展中国现代花艺的建议

4.1 弘扬民族性

4.1.1 在花艺作品中恰当地运用中国元素

这些元素包括花材、色彩、图案、造型、饰品等。例如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色彩,用红色的花材、红色的辅料制成的新娘捧花就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又如在传统图案中,海棠形、如意形是非常有特色的,也符合现代花艺对造型简洁的要求。在造型上也同样如此,既符合现代花艺的设计理念,也能使观者能够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但是要注意,中国元素与现代花艺要恰当地融合。

4.1.2 运用中国情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名胜、风俗、传说、故事等家喻户晓,恰当地运用到花艺作品中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共鸣。使人们更加惊叹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度和广度。

4.1.3 表现出传统文化的神韵、风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包含情感、意境的作品是没有存在价值的,因为“意境”是传统艺术的根本所在:诗歌、绘画、书法、戏剧、古代园林都是如此,中国传统插花更是如此。以写意的手法表现自然,同时也是运用心灵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个人对待自然的生命和态度。现代花艺中,根据中国艺术插花意境的内涵创作方向,可以主要从文学所包含的内容里、现实中的自然景观和人造景观里及构成插花的花材器具等方面构思,通过对它们的运用,或从中得到的启发,激发创作的灵感。应该发掘传统文化内在的精神[7],将“形”的东西进行抽象,将“神”的内涵进行吸收,将中国元素潜移默化地运用到现代花艺之中。要做到对传统文化神韵、风骨的深刻体会与运用,是需要设计师对传统文化认真学习的[8]。

4.2 反应时代性

4.2.1 创作主题要与时俱进

时代文明发展日新月异,现代花艺要紧跟时代脚步、顺应时代潮流,表现时代文明的主题。新的世纪已经到来,它是绿色环保的年代,在这个主题的召唤下,我们从事的插花事业应考虑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把花与绿色这种现代文明更科学地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在每一种场合都能见到插花艺术的身影,让更多的人从大自然的花花草草中,得到生命的感悟和人生的启迪[9]。

4.2.2 创作风格要洋为中用,中西合并

深入学习和发掘中国传统花艺,加以继承和发扬,讲求“物随原境” “形肖自然”即所表现的景观需符合万物自然生长规律。这就要求插花者要深入了解观察植物的习性,思考其美之所在与其美之精华,并融入个人情感,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10],这是我们东方插花艺术的本源,是今后进一步弘扬含中国元素的现代插花艺术的基础。西方式插花受西方哲学影响提倡的“人文主义”,西方美学极具多元、外放、不受束缚,在抽象设计领域可以避免思想单一化、有限化,自然感知容易转换成艺术体悟,这是我们可多借鉴的。以西方的形学为基础,加入东方沉稳内敛精神,让自己回到原点,找寻植物的另类美学[11]。

4.3 鼓励创新性和团队合作性

4.3.1 创新理念的培养

创作理念是作者创作的生命力,对它的培养是每一个插花爱好者应该特别重视的事。创作理念源于作者对文化的理解、艺术的领悟、社会美的捕捉、敏锐的悟性和联想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需从相关科学中获得,并经常将其在插花设计中运用和体会,从而在心中自然形成美的积淀,成为以后创作设计的“心源”。同时要充分借鉴现代造型艺术理念,因为不同的造型艺术源于相同的美学思想的指导,因此其设计理念常常是有一定共性的,只是造型要素不同而已。因此,为拓展设计思路可从绘画艺术、园林艺术及自然景观、建筑、雕塑艺术等吸收创作思想,加以借鉴。日本一位著名插花大师曾说:“花瓶(盘)代表良好的土地,我们要将花去,使他们看起来就像从土地上长出来的,而且还在继续长”,此话道出了日本插花艺术的最高境界[12]。

4.3.2 加强创作新造型

创新造型的实现需要在基本造型手法的基础上,通过突出主题表现的技法加以综合设计来完成。现代花艺设计中可抓住色彩设计、线条运用、选材及花材加工、组合4个主要方面配合一定的架构支撑来完成创新设计。

4.3.3 形成团队合作

1994年,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13]。

5 结语

目前,中国的花艺界非常活跃,从首届中国杯插花花艺大赛,到近期的世界花艺展,无论是国际花艺大师应邀来中国表演,还是中国花艺师到国外学习花艺,这些都充分表明我们正不断追赶国际花艺设计潮流,与国际先进的花艺差距在不断缩小。现在到了国内花艺界同仁思考将中国元素与现代花艺有机结合,形成真正意义的“中国现代花艺”的时候了[1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即使对于中国传统插花,其风格在形成时并没有一定的模式,它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是当时的时髦,今天之所以变成阳春白雪,就是因为太过久远的历史风格转变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倘若再死抱住单一旧有的模式,势必会被不断前进的社会摒弃[15]。在现代花艺的创作中要留意“现代”风格的花材、色彩,还可把其他领域中的色彩系列移人现代花艺创作作品中来。同时还要求作者关爱我国固有的生活习俗,以儒雅的审美观来构筑时代感。现代花艺是古典与现代的结合,西方与东方的结合,是现代甚至已融进了后现代主义手法的多种造型艺术和花卉艺术的结合,更为现代人所接受和喜爱,折射出现代文化的内涵和底蕴[14]。

参考文献:

[1] 江志清.漫谈插花花艺作品的命名[J].中国园艺文摘,2009,9(97):27~30.

[2] 张秀新.日本传统插花的历史与特点[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24(1):19~20.

[3] 王莲英,尚纪平.插花艺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8.

[4] 池坊专永.高格调插花法[M].赵小曼,译,台北:新雨出版社,1979.

[5] 李玉琴.中国画艺术语言在当代插花设计中的应用[J].湖南林业,2008(10):30~31.

[6] 张清明.插花作品构思漫谈[J].广东园林,2009(1):31~32.

[7] 刘薇萍,杨从玉,宛成刚,等.中国艺术插花意境[J].中国花卉园艺,2004(7):161~162.

[8] 蔡仲娟.给艺术插花一个美的意境-谈艺术插花的命题立意[J].中国花卉园艺,2003(10):72~73.

[9] 葛兆光.禅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0] 王 静.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比较[J].文学教育,2009(6):52~53.

[11] 任晓红.禅与中国园林[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

[12] Ellen Gordon Allen(美).日本插花入门[M].史济才,胡 芳,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1.

[13] 慕 潇,西方手法和东方元素的完美结合――林惠理专场插花表演[J].中国花卉园艺,2008(11):112~113.

[14] 祝基群.中国传统插花与现代花艺[J].福建农业科技,2006(5):36~37.

[15] 陈佳瀛,王翌芳.中国插花的民族审美与继承[J].中国花卉园艺,2002(19):73~74.

An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of Oriental Elements in the Interflora World Cup 2010

Chen Jiaying

(College of life and enviroment,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typical entries of flower art in the Interflora World Cup 2010, it is found that the Eastern entrants (especially the Chinese entrants) can not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oriental elements exactly and commonly lack modern innovative ideas. To deal with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ight main ways to perform the oriental elements in the modern floral work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carrying forward the national character, reflecting the times and encouraging creative and collaborative team,etc, so as to raise the floral level.

第6篇

一、利用区域美术资源,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美术教育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的基础上体验创作的乐趣。美术作品是表现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和看法,画家必须首先学会从生活中感受、思考和发现,才能在创作中运用多种媒材和造型语言表达出来。美术教育可以利用区域内的美术资源,促进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体验到生活的乐趣。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

白云区太和镇正处于城市化进程,来自各地的外来工在此和谐相处。通过组织欣赏、写生、线描、速写、色彩等区域美术活动,鼓励学生观察、创新,丰富创作内容和题材。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以及现代化的生产、工艺等,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既提高美术水平的同时,也促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还能够引导外来工子弟融入区域文化。

二、利用区域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挖掘本区域内的美术资源,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感相联系,将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尝试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表达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将自己对生活和美的理解写进美的成长记录里。

在欣赏、写生、国画、水彩、彩墨、线描等美术课程阶段,可以组织学生欣赏帽峰山山水自然美、人文美。铜锣湾水库、沙田水库及景区内重要的动植物等自然环境、自然景观都能唤起人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创造、表现和交流的能力,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

《有趣的插花》一课,学生通过利用身边常见的仿真插花和校园边田地里的鲜花制作工艺插花作品。学生通过对插花构图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审美情趣。同学们通过十几分钟的研究制做出了形态各异的插花作品,并且为自己的作品起了“争齐斗艳”“绚丽多彩”等名字,好像闻到花的清香。好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应在教学中得到认可,把美术学科开发的课程资源带进课堂,带进师生活动过程中,通过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三、利用区域美术资源,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美术学科新课标强调: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重要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了解美术文化,利用区域内的美术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欣赏是把艺术作品与欣赏者连接起来的桥梁,在艺术欣赏中,学生可以获得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由此引发学生对艺术欣赏的思想感情。选择本区域内的美术教育资源,可以寓教于乐,是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最佳方法。

第7篇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迅速发展,观赏植物产业成长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水稻因其形态的多样性而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培育和发展观赏性水稻对开发水稻的附加值、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综述介绍了水稻作为观赏性植物的优势、观赏水稻的资源类型及其观光应用价值等,这为观赏性水稻品种的培育及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观赏水稻,资源类型,农业旅游,应用价值

中国观赏植物资源丰富,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观赏植物产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戴思兰等,2013)。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色彩鲜艳、花型奇特、形态多样的观赏植物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作为人们回归自然的一种主要生态旅游形式的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应运而生和迅速发展(王艳平等,2008,现代农业科技,(10):102,105)。培育观赏利用价值高、抗逆广适、生态效益好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种质资源中具有多种叶色、多色稻穗、特殊形态的水稻品种,以盆栽、花艺等形式溶入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黄萌等,2013,农业科技通讯,(6):52-54)。在观赏稻的研究上,日本是开展观赏水稻育种较早的国家,九州冲绳农业研究中心已成功开发出了粉红色稻穗的观赏性水稻,可用于装饰观光用的稻田,也可用于制成干花(蔡光泽,2005)。日本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东北研究中心也开发出两种用于鲜切花和制作干花的彩色水稻新品种,已有商店将观赏水稻以盆栽或花艺形式来装饰店面(肖玲,2008,湖南农业,(12):27)。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这方面工作,上海市农科院和上海创博公司在上海市浦江镇的农田里用观赏水稻精心构思农田世博“贺礼”,以绿色水稻作背景色,再以紫色水稻填笔画,辅以黄色水稻勾轮廓,应用三色水稻品种配合在稻田里书写一个硕大的“世”字形世博会标。湖南省张家界黄龙洞景区也成功栽植了紫叶稻、黄叶稻等多种特色观光水稻,增加了田园牧歌景点的观赏性、科技性和生态性。本综述重点介绍了水稻作为观赏作物的优势、观赏稻的资源类型及观赏稻的应用价值等,以期为观赏稻的研究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1作为观赏植物的优势

1.1适应性广、换景快水稻生长的适应性很广(史正军和樊小林,2002)。水稻生长的主要区域分布在中国南方、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最北限达到中国的黑龙江省呼玛。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分地方都有稻米生长。水稻品种的生长周期从100~240d之间的都有,中国南方、北方有水源的地方皆可种植。水稻作为观赏性植物,具有周期换景快的优势。水稻生长周期包括苗期、抽穗扬花期和成熟期等形态差异显著的时期,各具不同的风景。观赏性水稻在不同生长期其形态动态性变化尤为明显,有一种紫叶稻苗期叶片深紫色,抽穗后叶片颜色转变为绿叶带紫色。穗的颜色在苗期无法显现,抽穗后才能陆续显现出黄穗、红穗或紫芒色等。

1.2农业文化、教育价值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观赏水稻将农业与劳动理念教育融入城市园林绿化(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城市,远离水稻等的农业生产劳动。特别在年轻群体中,生活上铺张浪费严重,对水稻等粮食作物缺乏基本的认识和理解,更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农业劳动。在年轻群体的认识里,农民是不受重视和尊敬的群体,农业是不被重视的产业。观赏水稻等的发展与产业化应用将农业劳动教育融入城市绿化,教育我们的年青一代,勤俭节约的传统不能丢,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忘,幸福不能忘本。

1.3经济性、节约性水稻作为绿化观赏性植物还具有经济性、节约性等特点。与其它栽培植物相比,水稻栽培成本低、简便易行、成活率高。只要有水源的地方,水稻栽之即活,是最经济的绿化元素。早在2006年,北京市园林局即制定《关于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园林绿化部门要积极探索利用野生植被营造生态型的具有浓郁郊野气息的绿化景观”的城市园林绿化方向。水稻作为水田栽培作物,有着浓郁的乡村气息和地方本土特色,因地制宜利用水稻绿化城市园林,让经济节约型园林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1.4功能多样性水稻既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功能多样性的食品加工原料。米饭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其料理方法五花八门,分炒饭、手抓饭、盖浇饭、寿司、煲仔饭等10几种做法。稻米磨成粉可加工制作成米粉、米线、河粉等。稻米作为原料还可加工成锅巴、爆米花、米花糖、汤圆、粽子、年糕、酒酿等。米糠可以用来榨油、腌菜、提取糠醛,米糠蛋白及米糠营养素;稻草可作为饲料,编制草席、草帽及造纸原料。水稻被列为模式作物,有着很丰富和深入的基因组研究基础(柴小清等,2004)。稻田可防洪除涝,回灌地下水、净化水质等多种生态功能(冯忠民等,2005,中国稻米,(2):5-6)。

2观赏稻的类型

观赏稻按其观赏性状的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叶色变异型、穗色变异型及形态变异型。

2.1叶色变异型观赏稻叶色变异型观赏稻是我们比较常见的观赏稻类型。主要有紫叶稻、黄叶稻、白色条纹叶稻等类型。紫叶稻是最常见的叶色变异观赏稻类型,一般用于园林景观的配色植物,具有较高的园林观赏价值。从遗传上分析,有显性紫稻和隐性紫稻两种类型(余显权等,2003)。黄稻是一种少见的突变类型,是因叶绿体的突变导致叶片呈现鲜艳的黄色,也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蔡光泽,2005)。白色条纹叶稻是由叶绿体的突变而形成的另一种叶色突变类型,叶片呈纵向白色条纹,在幼苗期叶片颜色和正常绿色水稻一样,而到分蘖期前后由绿色转变为纵向白色条纹与绿色条纹相间的颜色,从抽穗期开始叶色又恢复为普通水稻颜色(朱平川等,2015)。

2.2穗色变异型观赏稻穗色变异型观赏稻也是较常见的观赏稻类型。该类型主要有紫色穗观赏稻、红色穗观赏稻、棕色穗观赏稻等(方浩俊和周锡跃,2015)。紫色穗观赏稻是较常见的一种类型,一般黑米的穗色便属于这种类型,灌浆后穗色开始转变,成熟期后穗色接近黑色。红色穗观赏稻分为深红色穗观赏稻和浅红色穗观赏稻,深红色穗观赏稻颜色较为鲜艳,观赏价值极好。浅红色穗主要为红米品种,前期穗色为绿色,接近成熟期穗色逐渐转变为红色。棕色穗也是抽穗后逐渐转变为棕色,随着灌浆成熟,棕色也逐渐加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2.3形态变异型观赏稻除了叶色、穗色变异外,其他形态的变异也会增加其观赏性。例如穗形态的变异形成的复粒稻、有色长芒型观赏稻、矮小型观赏稻等。复粒稻是发生于水稻穗粒部的一种突变体材料,在形态上可分为小穗簇生型和颖壳多雌型两种,形态上表现为在单位复小穗的基部丛生2~3个小穗,簇生的籽粒大小无明显差异,呈W形,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张现伟等,2013)。有色长芒型观赏稻是指水稻穗芒较长,带有野生稻基因,芒色一般为紫色或红色(马殿荣,2011)。矮小型观赏稻是指植株较为矮小,便于盆栽和家庭养植,在选育上一般与其它性状综合应用,如矮小紫叶稻等,具有观赏价值的园艺水稻。

3观赏水稻的应用价值

3.1观赏稻的农园观光应用观赏水稻集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具有很大的市场开发潜力。进入21世纪,我国的观光农园发展迅速,各地的梨花节、油菜花节等观光旅游业遍地开花。以观赏植物为主体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但质量不高,样式单一,没有特色。为了提升乡村旅游业的质量和档次,以观赏性水稻为代表的新元素加入势成必然。日本农户种植了紫、红、蓝、黄、白等穗叶颜色不同的观赏水稻,这些株形、穗形形态特异的水稻经设计栽植布局,根据地域特色组成各种图案或字型的田园景观,供游客休闲观光旅游(李春龙等,2010)。宁夏隆德县着力建设生态园林旅游县城,为突出地域性特色而打造的观赏水稻景观,将成为观光农园发展的新亮点(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黄萌等(2013)通过对水稻观赏性状叶色、芒色、壳色性状的比较,对29份具有观赏价值的水稻材料的进行评价,筛选出紫叶、黄叶及长芒观赏稻。

3.2观赏稻的小型盆栽应用观赏性水稻还可以作为家庭用小型景观盆栽。对植株矮小,株型成簇生长,具有鲜艳的穗叶颜色或特异的株叶形态的水稻品种,适宜用作观赏小型盆栽材料(李春龙等,2010)。水稻作为盆栽植物的优点在于成本低、栽培技术简单易行、换景快等优势,且水稻是我们每日三餐的主食,水稻作为盆栽观景植物能让我们认识农业、贴近生活,理解及传承稻作文化。黄萌等(2013)从29份观赏材料中筛选出了4份可用作观赏小型盆栽的植株矮小的簇生紫叶材料。

3.3观赏稻的景观设计应用观赏水稻的景观设计应用,主要应用于旅游景区或观光旅游点,它是利用现代景观设计理念将稻田引入园林景观,将大田稻作的生产功能与劳动教育、景观景点等新功能结合起来,景观设计应用是现代农业赋予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新的功能。稻田景观将水稻作为一种景观元素融入环境,以解决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校园”景观设计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吴智刚,2006,森林与人类,(2):30-31),在设计上用水稻等最经济的途径来营造校园环境,景观中应用了大量的水稻和庄稼,并通过旧材料的再利用,试图对水稻等和校园做一个重新的认识。

3.4观赏稻的城市绿化应用城市绿化是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环境的活动,传统的城市绿化是指植树造林、种草种花。水稻作为一种水生植物,还具有城市绿化功能。在城市街道绿化带、广场等绿化场地,观赏水稻还可用于城市园林中的水景绿化(魏云华等,2007,福建稻麦科技,25(2):44-46)。与花草等绿化植物相比,水稻作为水景植物有利于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此外,水稻叶片可有效的吸收城市灰尘及汽车尾气等污染气体,有助于净化城市生态环境。在绿化应用方式上,小型簇生型的观赏水稻品种还可以作为摆盆,通过拼组成各种图案或文字来点缀广场、美化城市。

3.5观赏稻的干花插花应用观赏水稻还可制作干花和插花之用。观赏稻制作干花,既可直接使用观赏稻整个植株或部分,也可用色素将稻株浸染而形成更丰富的色彩。由于水稻的叶片极易枯萎而很少用作切花。观赏稻在插花应用上,一般选择极矮杆型观赏水稻品种,还需将稻根保留,稻叶和稻穗具有插花观赏价值。王艳平等(2008,现代农业科技,(10):102,105)从地方水稻品种中筛选出适用于观赏水稻栽培的种质20多份,在抽穗期剪取颜色特异的稻穗,尝试水稻干花的制作。黄萌等(2013)也通过评价观赏水稻材料而筛选出用于插花的水稻材料。

4小结

观赏性是现代农业赋予粮食作物水稻的一种新的功能,也是现代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孔祥智和李圣军,2007,教学与研究,(10):9-13)。作为观赏植物的水稻与作为粮食作物的水稻,在育种目标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也有一定的共同点。差异性在于,水稻作为粮食作物,对品种的要求:高产稳产、优质适口、多抗广适;而作为观赏性水稻品种的要求则是:观赏性好、综合性状优、多抗广适。观赏性水稻不再侧重产量品质性,而侧重于其观赏性状,在综合农艺性状及品种的多抗广适性两者是相同的。观赏性即叶色的多样性、穗型穗色的美观性、综合形态的赏心悦目性。观赏性水稻抗逆性尤为重要,倒伏性的发生或病虫害的影响都会对其整体观赏性大打折扣,大煞风景,从而失去观赏价值。

第8篇

一、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质的重要手段

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习活动的机制。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欧洲教育家德可利乐认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闸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实际的技术活动或技术成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加大思维训练的力度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上《水仙雕刻》这一课时,事先一个月左右,我先雕刻一些比较别致、优美的水仙造型:如一些小动物,象凤凰、孔雀、大象等。上课一开始,首先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先欣赏这些优美的造型,作为教师,这时你可以不说任何的话,就尽情让学生欣赏。学生欣赏完毕,他们自会向老师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老师,孔雀的头是怎么雕出来的。"、"老师,大象的腿怎么这么像呀,是怎样雕出来的?"……学生敢于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们内心有了探究学习的欲望。这时作为老师把雕刻的基本方法、要点教给他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手中的水仙球,想象设计一个造型,而不是全班固定一个模式。在学生的想象设计中,教师要注意鼓励每个学生自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敢于追求成功。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学生学得主动、生动,自然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自然会有信心再去追求十次百次的成功,学生创新能力也会随之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如在《插花技艺》一课中,一开始让学生观摩一定数量的插花范例,也让学生去自由提问。如有学生提到:为什么在一些作品中颜色深的花总是插在下部,而颜色浅的插在上部?三角形构图与倒T形构图不同点在哪里?……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其实在学生的思维中已经有了探索。提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主动探索的目标,它是培养发现力的前提,也是挖掘学生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

二、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是实施学科创新教学的先决条件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生任何科目,绝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去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是教学生如何思维"。传统教学重在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传统教学还具有封闭性,只给学生"鱼"而未授予学生"渔",缺少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教学创新所要体现的就是要变传授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封闭性教学为开放性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因此,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加强教师点拨下学生主体性的实践过程性,重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我们提倡"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要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也即把学习的自由还给了学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把每件事情都手把手地教学生,或者要他按照教师的规定来按部就班,我们的学生怎么可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发现、发展的机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何从培养?当然,留给学生自由,并非放任自由,教师在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同时,应正确把握教学的流向,给学生以恰当的"规范"。又如在《水仙雕刻》一课中,学生了解了雕刻、造型的基本方法以后,教师可以尽情地让学生想象。可能每个学生手中的水仙球,它的形状、大小上都有一定的出入,同学们纷纷凭着自己活跃的思维,借助于一个个水仙球,想象出了许多造型。有学生看到,在老师出示的造型中,不管主球和子球都进去行了雕刻,所以就有人问了:"老师,能不能把子球不雕刻,只雕刻主球呢?"我说:"可以呀,很好。"那个同学又对我说了他的想法:只雕刻主球,留着子球让它任意生长,长到一定时间,把叶子两边向上捆扎在一起,做篮子的提手,就成了一只美丽的花篮了。所以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在学生的操作实践中,不能局限于老师的翻版,而翻版只能是凝固学生的思维,抑制他们的想象,也无从谈起创新精神的培养。曾经在课中,有一个同学清理完球体以后,他在球体上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什么的。我试着问他:"你准备做什么呀?"那个同学回答说:"我什么都不想雕刻,我准备做一个老寿星的头,所以回去放在水中让它长出根系当作胡须即可。"我们说同学们的这些想象、造型就是创新。如果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就照老师的样子去做,那么这些新的造型就无从谈起。但是,这种学生的学习自由,要有一个前提:即不管你是怎么雕刻的,最后都要有一个优美的造型,给人以美的欣赏。

四、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提升学生创新素质的基础

创造源于实践。问题的提出需要实践,问题的探索解决需要实践,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形成需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能力的土壤,技术实践活动是劳技课的生命。劳动知识与劳动方法的讲授不能脱离实践。劳动方法的掌握及技能、能力的提高,则更离不开实践。学生通过对展示的实物、观察、分析,形成观察能力,教师要在学生观察活动中做必要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操作实践的渴望。教师口授几次不能掌握的方法,学生往往经实际操作训练很快就掌握了。而技能与技术情感的形成,就是在战胜了实践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经受了失败和考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后才逐渐形成的。例如:在《水仙雕刻》中,学生进行蟹爪水仙、花篮水仙的制作时,增加雕刻基本功的模拟训练,让学生有一定量的实践,体验中形成有一定质量的技能,从而为大胆创新打好能力基础。同时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别出心裁,求新求异,不以教师课堂上的讲授、举例为巢臼。即使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走一点弯路,付出一定的代价也是有收获的。

五、及时多元的发展性评价,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动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要培养每一个同学的创新精神,就必须以正面鼓励为主。初中学生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同时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又有较强的自尊心,生怕在提问或作答时出现差错,被同学取笑。此时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驱课堂的组织能力,善于寻找课堂的兴奋点,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支持学生独树一帜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我们说创造力人人都有,我们的学生个个聪明,教师要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小小思想火花,或用亲切的言语或用会意的微笑、赞许的目光等身体语言,及时给予肯定。即使有些是错误的想法、回答,教师也要不失时机地给予积极评价,使学生时时有一种愉快的心理体验,感受到劳动本身的乐趣。让创新的学习气氛充满整个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的热情鼓励,无疑是一种强大有力的催化剂,可以激励学生,活跃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励评价的方式,可以用口头表扬,作业加分,发奖状,评选小能手等各种形式,对学生的参与及时给予肯定;也可以经常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以及虽然有缺点但有创意的作品。如八(4)班有个同学平时作业不怎么优秀,水仙雕刻作品也不怎么出众,但是在一次插花的构思创意中用二枝红色的玫瑰创意了一个很好的意境,老师及时表扬了他的创新精神。从此以后,他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几次插花竞赛中他都表现出了很新的创意,作品也很具有欣赏价值。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明白了: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在学习的路上给他们扶一把,给他们以激励,保护他们的奇思妙想,那么,他们会对学习充满着渴望,也在渴望中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和喜悦。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进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自己的职业心理、习惯和技能;要承认学生的兴趣、性格的多样性与接受能力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开展创造性教学活动,使课堂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创新实践潜能。

第9篇

造型特征

康熙青花瓷造型丰富多彩,器物种类之多、器型之繁杂冠于有清一朝。其造型也分琢器和圆器两大类,器物的名称根据其用途、器型变化、时代的更迭而有不同的命名。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云:“古人制器载酒,用以飨神。牺尊、象尊,导源至远,此尊之权舆也。尊一变而为瓶,用以插花、清供,殆缘后起。腹口相若者谓之尊,口小腹大者谓之瓶。其后世人任意相呼,瓶与尊遂混而为一矣。”

康熙青花琢器类造型整体风格古拙、凝重,线条刚劲,转折硬朗,重心偏低,相对于整个清代,器物造型多显得瘦高。康熙青花琢器类器物在演变过程中,其造型风格是重心逐渐下移,尤其瓶、尊类器物表现最为明显。一般情况下,重心下移很容易使器形流于臃肿,但是,康熙青花瓷很好地克服了这种缺陷,既保持了康熙瓷器造型显得高瘦的风格,又从视觉上呈现稳重端庄的效果。

康熙圆器类器物从整体造型来看,讲究的是平稳、安定,尤其是碗类器物,重心相对较低。碗类器物品种多样,有撇口、直口、敛口、深腹、浅腹等等,但无论是哪种造型的碗,口径及碗高都在一定的比例范围内,也都追求稳定性。如康熙青花斗笠碗,其特征是口大、足小,直观似有不稳定之感,但由于使用了斜浅直腹,把碗的高度降低下来,也就排除了不稳定的因素。这也是康熙时期圆器类瓷器造型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康熙青花双圈足大盘是盘类器物中较具代表性的作品。《饮流斋说瓷》描述:“……康熙大盘多数双底足。双底足者,足圈内有深沟一道,沟之内又复起足,然后乃至底也。”这种大盘的双圈足,其内足不着地,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仅是一种很具特色的装饰,这种装饰也是在追求器物造型平稳安定的前提下的一种创意。

康熙青花瓷的圈足,其造型也极具特色。由于康熙瓷器胎质细腻坚密,可塑性极强,因此康熙时期器物的圈足也是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平切足、斜切足、内直外斜足、二层台式足、双圈足、滚圆式足、沟槽式足等等,其中二层台式足和沟槽式足主要用在琢器类器物上,双圈足主要装饰在大盘上。

色彩纹饰特征

康熙青花之所以闻名,主要在于其青花绝佳的呈色,而青花的呈色又主要取决于青料的质量。唐英在《陶冶图说》中记载:“瓷器青花、霁青大釉,悉藉青料。出浙江绍兴、金华二府所属诸山。采者入山得料,于溪流漂去浮土。其色黑黄、大而圆者为上青,名顶圆子。携至镇,埋窑地三日,取出,重淘洗之始出售。其江西、广东诸山产者,色薄不耐火,只可画粗器。”史料表明,康熙青花使用的青料主要是浙料和云南的珠明料。青花呈色的好坏,除了青料的质量之外,还要看青料中的钴、锰、铝的调配比例是否得当,配置得当,青花发色就会明快艳丽;配置不当,青花发色就显得灰暗或者发黑。

康熙青花的早、中、晚三期色调差异很大,其变化的过程基本是循着灰暗——明快——灰暗的步调发展,巅峰时期应是康熙中期。这个时期制瓷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青料的配置方法,烧制出了闻名于世的“五彩青花”,即仅用一种青料便可渲染出景物的疏密远近、阴阳向背,使画面极具立体感,达到了中国画特有的“青(墨)分五色”的效果。又由于其色泽亮丽,所以又将其称为“翠毛蓝”和“宝石蓝”。陈浏在《陶雅》中曾叹曰:“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康熙青花的画工绝佳,其绘画技法精湛,题材广泛,斧劈皴、披麻皴等国画技法在青花的绘画中广泛运用。尤其是“分水法”的运用,使得上好的青料得到充分展示。“分水法”就是根据中国画中水墨画的各种皴法创造出的一种渲染技法,根据青料料水的浓淡,分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几个层次进行渲染绘画。此种技法运用到山水人物画面中更能得到体现,使得画面中的远山近水层次分明,亭台楼阁云遮雾绕,神仙人物栩栩如生。这种技法在明未已经出现,直到康熙时期才得到充分的发挥和运用,并达到了高峰。

人物纹饰方面,康熙青花的人物画深受明末清初文人画影响。《饮流斋说瓷》云:“人物似陈老莲、萧尺木,山水似王石谷、吴墨井,花卉似华秋岳。”另外像董其昌、刘泮源等的画风对康熙青花的人物纹饰不无影响。在绘画题材方面更是包罗万象,最突出的是反映世俗生活,充满乡土气息,如高山流水、携琴访友、丛林花卉、渔家乐、农家乐、仕女、刀马人等等。其所绘“人物故事,标新领异,波澜推衍,穷极恢诡,大抵皆导源于小说稗官,然皆与歷史丹青画法相合也……康熙仕女,其绘弓鞋纤趺者,雅人所鄙,而价值辄累千金……绘战争故事者,谓之刀马人,无论明清瓷品,皆极为西人所嗜。至挂刀骑马而非战争故事者亦准于刀马人之列也”。许之衡这段话,既高度评价了康熙青花的绘画水平,又指出了康熙青花师从前明文人画的风格以及当时之市场价值。

第10篇

一、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涵义和分类

花卉的定义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狭义上讲,花卉仅指观赏其花或叶子的草本植物。从广义上讲,凡是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艺进行栽培管理和养护的植物,都称之为花卉。包括观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观叶的(如蕨类、吊兰等),观芽的(如银芽柳的银色绒芽),观茎的(如紫竹、斑竹、红瑞木)等,观果的(如佛手、观赏西葫芦、碧冬茄等),观根的(如水杉的气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陆生植物,气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乔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种类繁多。城市园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种类,其范围也在日夜扩大。

城市园林花卉植物的分类:

观赏植物种类繁多,习性各异。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气候分类法/形态分类法/实用分类法。

气候分类法:即依据花卉原产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类,因为原产地的气候条件基本上决定了花卉的生态习性,从而也影响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法,通常分为4类。

热带花卉:包括热带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热带高原花卉和热带沙漠花卉。这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是四季高温无寒,因而其耐寒性较弱,耐热性强。

副热带花卉:这类花卉包括4个亚类型:(1)地中海气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温和的冬天和凉爽的夏天,在暑热地区入夏即出生长缓慢或停止。(2)副热带季风气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鹃等较能适应暑热,但不耐严寒。(3)副热带高山花卉,如报春花、龙胆、高山杜鹃等喜凉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温高湿。(4)高原花卉和副热带沙漠花卉,如芦荟、仙人掌等多浆植物,其突出特点是耐热耐旱,但耐寒性较差。

暖温带花卉:这类花卉分2个亚类型:(1)欧洲气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雏菊、紫罗兰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2)中国气候型花卉,如牡丹、、一串红等,比较适应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的气候。

暖温带花卉:这类花卉分2个亚类型:(1)欧洲气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雏菊、紫罗兰等,喜夏季凉爽、冬季温暖的气候;(2)中国气候型花卉,如牡丹、、一串红等,比较适应冬寒夏热,年温差较大的气候。

二、地区常见园林花卉植物

一年生花卉:这类花卉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命史。如凤仙花、鸡冠花、波斯菊、万寿菊、矮牵牛等。

二年生花卉:这类花卉需要在两个生长季内完成整个生命史。如石竹、羽衣甘兰、雏菊、三色堇等。

宿根花卉:它们终年常绿或以地下须根越冬或过夏。如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为适应生存需要变成球形,其顶部有肥大顶芽。如仙客来、唐菖蒲。

木本花卉 :指植株枝茎木质化程度相当高的一类花卉,可分为:乔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干。如香樟、桂花、云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灌木:植株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能力较强,而且株体生长较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栀子花等常绿灌木,和月季、牡丹、连翘等落叶灌木。

水生花卉:指终年生长在水中或沼泽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观赏植物。按其生态习性及与水分的关系,可分为: 挺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浮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叶片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如睡莲、王莲。沉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茎叶全部沉于水中,仅在水浅时偶有露出水面。如莼菜、里藻。漂浮植物:根伸展于水中,叶浮于水面,随水漂浮流动,在水浅处可生根于泥中。如浮萍、凤眼莲。

所谓野生花卉,就是未经人工驯化和栽种的草本花卉。云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国,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资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异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达1.5米的,如报春、龙胆等。

三、园林花卉植物的应用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绿地景观已逐渐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园林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城市建设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需的构筑物之外的空旷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树木花草等观赏植物布置起来,创造出花团锦簇、绿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气清新的景观与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来达到人们对园林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环境保护和美化风景艺术等多方面的需求。

四、花卉在园林布置中应用

花卉在城市园林中最常见的应用方式即是利用其丰富的色彩变化的形态等,来布置出不同的景观。主要形式有花坛、花境、花从、花群以及花台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装饰柱、廊、篱以及棚架等。

花坛一般多设于广场及建筑物的出入口处和道路的中央,两侧及周围等处。花坛要求经常保持鲜艳的色彩和整齐的轮廓,因此多选用植株低矮、生产整齐、花期相对集中、株从紧密而花色艳丽(或观叶)的花卉种类来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坛的主要材料。花坛种类繁多,因季节的不同分为春花坛、夏花坛、秋花坛和冬花坛。

第11篇

在我国,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广,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推崇。学生良好合作意识的形成,不仅表现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体现与人相处的生存能力,更涵盖了一种博怀。但在具体的课堂实践操作中,却出现了“高合作,低效率”的现象,给在一线从事课堂教学的广大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出现了新的误区。分析如下:

一、缺乏正确的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则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所学知识的相互探讨与交流,直至达成共识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人,进而达到“适应社会准则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却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课堂上针对文本内容提几个问题,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得出答案的过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涉及的问题以及小组成员的组成缺乏事先的预设,对合作的过程缺乏有效的指导,对合作的结果缺乏必要的评价,从而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无序化的状态,也使小组的合作学习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二、缺乏必要的合作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一种好的教学策略和学习形式,但决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些教师听到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之一,就不顾它的实质与法则,不结合文本实情,不管课堂需要,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把小组合作当成点缀课堂教学过程的饰品和插花。这种只为合作而合作的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是一厢情愿的自编自导,生搬硬套;对学生而言是照猫画虎的被动接受,不知所云。它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质上却是收获甚少,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使小组合作走向极端。

三、缺乏明晰的合作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问题)的设置以及对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的预设,是课堂教学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教师必须在课前要深入解读文本,精心设计问题,科学安排环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宜的合作情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合作学习的氛围之中,以期取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但一些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既没有对文本做必要的解读,又没有精心设计合作的目标(问题),更缺乏对教学过程中所生成的问题进行预设,而是随意提问。结果学生要么是因无准备而三缄其口,要么就因问题太易或太难而失去合作探究的意义,或者就因时间仓促而使合作流于形式,匆匆走了过场。这样很难使小组合作学习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缺乏科学的合作方法

合作小组的组建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效果的高低。一些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不能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性别差异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分组,而是随心所欲、随意编组。要么将双差生分在同组,要么将性格迥异的学生分在一组。这样组建的合作小组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达不到“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进步”的终极评价目标,反而加速了两极分化现象。有时虽然优劣有所搭配,也因其他因素如性格差异、兴趣爱好等不同使得合作出现不对等现象:好学生滔滔不绝,差学生洗耳恭听。甚至个别学生还会出现抵触情绪,导致合作成员之间的行为失衡和心理失衡,降低课堂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第12篇

对于劳技,学生何以有如此之趣?梳理平日点滴,笔者私以为当归功于教学实践中师生共品劳技之醇味。味者,趣之所倚也!

一 可触可感—平适味

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象和操作对象一般与可感的事物、问题相联系。除了学习过程中人与人的互动外,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伴有人与工具、与材料、与物体的作用。而且,这些工具材料大都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的特点。如《有趣的编织》单元,采来几片棕榈叶,去除叶脉分成一条一条,几经穿压,一条条小鱼活脱而出,一只只小鹿形神毕肖;元宵到了,学生自带一米长的包扎带,分成长短不同的三段,经过剪,扎出圆、椭圆等一些步骤,每人都玩了一回兔子灯;《有声音的玩具》一单元,学生把家里留置的音乐贺卡带来,循着电路探索着发音的奥秘。这些触手可及的事物,与学生零距离牵手,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抽象的逻辑,没有昂贵的代价,可触可感,平适近人,不经意间加深着学习体验,加深着对材料、对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加深着审美观等方面的认识。趣由,简简单单但深入人心。

二 活水源头—生活味

生活是劳技教育的活水源头,劳动是生活不能缺失的重要部分。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把所学知识与技术应用于生活。这不仅是课程本身的特点和需要,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源泉。如《花卉使我家更漂亮》中,我们参观同学家庭的阳台盆景,认识各种赏花盆景与赏叶盆景,了解一些有毒有害不宜请进家庭的花卉,请开花店的学生家长现场演示插花的技术。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了解了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常识,习得了一些技能,进行了栽培盆景的尝试,与生活紧紧相扣,又反过来指导学生美化生活;根据农村生活特点和本地经济情况,我们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如收割季节里,教学生利用稻、麦秸秆做成各种工艺品,布展出一个别样的“劳技作品室”。 这些内容既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又引导学生走向可能生活。活动,因生活添情趣。

三 注重体验 实践味

纸上得来终觉浅。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亲历活动过程,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丰满,技能操练才有依附。

在《家政服务》单元活动中,我们通过看光盘,听妈妈介绍等了解了一些营养搭配及制作菜肴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学校条件的局限,始终不能在课上真枪实弹地一试身手。如果能安排一次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精神,也检验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习得了生活技能。基于这些想法,我与班主任一商量,决定带学生去相距不远的长江边野炊。同时要求学生能提交一份活动计划。这个活动一宣布,孩子们紧锣密鼓策划开了:统计人数、订制菜单、了解物价、开销预算、分组安排、任务分工、炊具准备、前进路线,时间安排,应急考虑……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洒下了孩子们的欢笑和智慧。有了这样开心的经历,借食堂一用包棕子,包饺子,做水果拼盘就成了学生主动提出的要求及独立去沟通取得的成果。实践中体验了生活,提升了能力!实践之趣,津津乐道!

四 多科相融—综合味

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立足于此,学习将充满浓郁的综合味。如三年级的“我给小鸟安个家”,我有意识地把已学语文课文中与鸟类相关的文章拿出来,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鸟类生活习性不同,“安家”的习惯要求就不同,结合刚学的《鸟岛》,让学生看到鸟的“家”正遭到破坏,唤醒学生的责任感。这时,爱鸟日的背景及行动的紧迫感在心里慢慢变得清晰。也正是在这样相融相通的综合及延伸中,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停留于山线与谷线,切割与粘贴。味融,趣自然浓!

五 彰显个性—创造味

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一件件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加强,创造精神得到熏陶,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得到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