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

时间:2023-10-23 10:49: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

第1篇

关键词:建筑 智能系统 关键技术

现代社会的信息化飞速发展,与建筑行业相结合产生了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建筑系统现已成为了评价一个国家、城市是否现代化的标志,也成为展现建筑行业综合科技能力的一个窗口。但由于目前智能建筑系统的技术发展有限,只能通过控制将各方面的系统集成。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是智能建筑系统发展的未来前景。

一、智能建筑的定义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最早提出了智能建筑这一概念。当时美国建造了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座智能化大厦,装备了先进的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自动监控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建筑物的办公环境、居住环境以及设施管理已经不满足于最简单的基本功能,而向更为安全舒适、高效节能及智能化等功能拓展,这使得建筑的智能技术能够改进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开始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备受重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国、法国、德国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国相继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智能建筑;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智能建筑技术,在随后的10多年中相继建成了许多智能建筑,有力地拉动了建筑业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虽然各国在一直不断创新发展科技与建筑的结合,但对智能建筑却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如美国公认为:“整合优化建筑物的系统结构、管理服务和内部关系,从而使其成为一个具备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优势的智能建筑。”欧洲国家认为“智能建筑是能使建筑业主用最小的保养成本使用自身资源达到最高利用效率。”我国的观点是“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特点为一体,包含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在内的为人们提供安全、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的建筑。”虽然各地对其含义的界定有所不同,但实质上都是在为人们提供一个具有安全、舒适、便利、高效与灵活特点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智能建筑的构成及应用

现代智能建筑系统通常是由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这三大系统构成,也即一般大家所认识的3A系统。集这三大系统优势为一个系统上的建筑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更为高效舒适的工作场所。

智能建筑中的通信系统是为了满足使用者对语音、数据、图象信息高质量、宽频带、高速率的需求,把楼宇内部的通信与外部的信息建立联系、进行传递;其中的控制系统即能在很少需要人为操作和控制的情况下,就能实现火灾和盗窃事件的实时报警、电子电视跟踪监控、优化调控室内温度、湿度、亮度、通风状况等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管理和服务功能;智能建筑的办公系统采用高科技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后,使得平日繁琐的文书处理与传递工作大为减少,实现商务办公无纸化,工作效率得以提高。具备以上特点的智能建筑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工作软环境,大大降低了物业与业主的人力、物力开支,提高了建筑的竞争能力,达到了各行各业对现代商厦的期待,因此它的出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1、通信自动化系统(CAS)是智能建筑的核心,它是向建筑提供如数据、话音、图象、多媒体等信息的一套系统,是反映大楼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按智能建筑系统三大类别的细分,其包括内部和外部通讯系统及其下的电脑网络系统、卫星通讯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系统等。

内部通讯系统是一个可以给使用者带来高质量、宽频带、高速率的语音、数据与图象信息的综合性系统。话音通讯系统在程控电话交换机设备基础上通过综合布线系统的用户分机向所有用户提供电话服务以及对外的通信线路,这个系统向所有用户灵活分配话路,给以后的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奠定了良好基础。

图象通信一般是指提供模拟图象与数字图象通信、会议电视等功能的技术。会议电视系统通过建立在楼内网络与电信广域网络基础上的通信网络系统,把分隔两地甚至多个地区的人们集合在一起,彼此交换分享信息(图像、数据、资料)和伴音信号,达到局域内或远程间的信息沟通,并最终以现场会议的方式呈现出来。

2、楼宇自动化系统简称BAS,其有广义和狭义上的两个概念。作为智能建筑三大类别系统之一,它是广义上的,主要包括楼宇设备自控系统(狭义上的BAS)、安全防范保安管理系统、智能卡管理系统、消防火灾防范系统等等。狭义上的BAS仅指一般情况下所讲针对建筑暖通空调、给排水系统、变配电设备、照明、电梯等设备实施控制的系统。它是通过利用现代科技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图形显示技术等构成信息处理和控制设计的控制系统,来达到对楼宇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的目的。

3、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又名为信息化应用系统,是智能建筑技术的一个基础功能。智能建筑办公自动化系统是能够通过收集、存储、检索等方法综合处理建筑物内外的所有信息的复杂系统。一般而言办公自动化系统主要用来进行处理文字与图形图像、识别模式、检索情报、分析统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编排管理文档、发送电子邮件与电子账务、交换电子数据、接待来访人员、召开电视会议、实现同声传译等。此外,比较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则可以提供从低级到高级的办公事务决策来对企业进行辅助决策功能。在特定的领域方面,如物业管理、酒店管理、商业经营咨询管理、档案管理、金融管理、交通票务管理、收费管理等,实现业务处理的则是专用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其主要表现为通过各种办公应用软件,去实现如上这些功能,使办公人员的信息沟通、文书处理效率大为提高,使办公环境实现电子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谌炎辉.复杂机电产品模块化设计若干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超越自我智能管理领航者--访霍尼韦尔建筑智能CEO小组[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13(5)

[3]孙军.建筑智能系统关键性技术分析[J].科技资讯.2013(9)

第2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 人工智能 智能控制 技术

智能建筑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主要依靠智能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集成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实现各种不同功能。智能建筑是由多种高、新科学技术综合产生的。人们通过建筑智能系统尽情享受个性化、舒适化、节能环保,符合现代绿色建筑要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一、智能建筑研究现状

智能建筑自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在美国,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发展。智能建筑相对于其他的普通建筑而言,其特征主要是安全、便捷、高效、舒适。随着建筑智能化系统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智能建筑已逐渐引人关注与研究。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其主要结构包括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以及安全系统,复杂的智能建筑可根据具体需求设计特点的功能模块。

智能建筑是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兴起的,以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基础,并与建筑施工技术、控制技术息息相关。该技术的发展对智能建筑具有直接影响。智能建筑发展一般划分如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底,该时期以单功能系统的研发为主流产品。随着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设备的应用,逐步研发出了各种研发产品,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闭路电视监控、火灾自动报警、空调设备监控等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且可通用、可互换,只需调整控制参数。

(2)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多功能系统为代表。随着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以ASC为代表的微控制器研发成功并得到广泛推广。ASC可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定制。ASC的通信功能实现了各专用控制器间的信息共享和管理功能,如综合保安系统、建筑设备设备自控系统、有线电视、火灾自动报警与控制系统等。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的集成系统。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兴起,通信协议由专有型逐步转向开放型。

(4)第四阶段,21世纪的集成管理智能化系统、计算及网络系技术,智能控制系统依托互联网,实现了智能建筑的系统化、集成化与独立运行和管理。智能建筑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与多媒体技术的人机接口和融合处理。

二、智能控制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1)知识库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是智能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专家系统管控着整个系统正常运行,专家系统是在所需控制对象和规律的基础上研发的。该系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水平,能解决专业问题。根据一个或多个专家提供的特殊领域知识、经验进行推理,综合模拟专家的决策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引入基于控制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控制系统。采用知识表达技术,建立模型知识库,利用逻辑推理法则,制订系统的控制决策。为智能建筑的自动化提供了最优控制决策支持。专家控制系统改变了传统依托数学模型的控制系统设计的局限性,使数学模型与知识模型相融合,知识信息处理技术与控制技术相结合。专家系统现在广泛应用于物业管理、自动缴费业务与智能支持等领域,在社会上评价均很高。

(2)人工神经网络在建筑系统建模、学习、控制、优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目前广泛使用到了语音识别、最优化计算、图像处理等等控制领域。随着智能建筑的自动化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强,在现代智能建筑物内安装的自动化设备愈来愈多,能耗也越来越大。智能建筑改变了传统的自动化、半自动化的响应速度,且其对设备要求越来越低。智能系统中的建筑学习模式的开放,使智能系统的成本越来越低。尽管建筑神经网络模型存在实时性,但随计算机运行速度的提高与神经网络算法的改进,建筑神经网络控制不断完善。神经网络学习控制将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可完成建筑物监控、保安、照明、娱乐等任务。

(3)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仓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的不断走向成熟,科学家不断将其引入到了建筑物的智能决策系统当中,能使智能建筑实现智能化决策支持系统。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智能决策帮助了中、高层决策者进行方案决策,为决策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决策者明确决策目标和对决策问题全面认识,能提供各种决策方案,并能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益,从而达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结论

智能建筑由于其依托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能够比较自由的设计个性化服务,从而使我们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变,随着经济的发展,智能建筑逐步走向个性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智能建筑的关键技术是智能控制技术,因此,只有促进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发展智能建筑。

参考文献:

[1]郭维钧.智能建筑的最新发展[J].施工技术,2007,(04).

[2]李旭.智能建筑浅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5,(07).

[3]张海燕,马凤仙.我国智能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第3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系统;智能化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居安全、舒适、便捷已成为每个老百姓关心的实质性问题。这使得建筑楼宇的功能逐渐发生巨大的改变:从单一的封闭型休息居所转向集休息、娱乐、办公等为一体的开放式、智能型多功能智能大楼转变。

理想的智能化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计算机、通讯、自动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的飞速进展。智能化工程各系统要体现当今时代潮流,设计合理,具有既可单独操作控制,又能整体管理的功能,安装维护方便,安全可靠。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和性质

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通过对建筑物的4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优化的设计, 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

二、智能建筑的设计

设计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建筑内各种机电设备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处理、判断,采用最优化的控制手段,对各系统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和管理,使各子系统设备始终处于有条不紊、协同一致和高效、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在创造出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中,降低各系统造价,尽量节省能耗和日常管理的各项费用,保证系统充分运行,从而提高了智能建筑的高水平的现代化管理和服务,使投资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回报。

设计师要准确界定所建建筑智能化的标准,这一方面需要设计师根据建筑物功能需要、国内智能化水平的程度及建筑物的规模进行定位。在设计中始终执行国家、 行业、 地方的设计标准, 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 坚持技术先进成熟、 经济 合理、 实用可靠, 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符合标准。

三、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

1通信网络系统

通过交换设备来转接声音、 数据和图像 , 借助公共通信网与建筑物内部 PDS的接口来进行多媒体通信的系统。目前,公共通信网在我国有城市电话网、长途电话网、数据通信网。多媒体通信的业务则有语音信箱、 电视电话会议系统 、 传真、 移动通信

等。随着全国通信基础设施装备水平的提高, 光纤进大楼、 光纤进小区已大量的使用在新建工程中。

2 办公自动化系统

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系统, 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 提供集文字、 声音、 图像为一体的图文式办公手段 , 为各种行政、 经营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统计、 规划、 预测支持, 实现信息库资源共享与高效的业务处理。一般 OA系统分为两个部分 : 物业公司提供 的信息服务和内部事务处理的 OA系统, 大楼使用机构与租用单位的业务专用 OA系统。该系统是建筑物的重要应用系统, 其安全运行是大楼用户有效工作的保障。

3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通过中央计算机系统的网络将分布在各监控现场的区域智能分站连接起来, 以分层分布式控制结构来完成集中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综合监控系统。BA系统的目标是对建筑物内所有建筑设备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以保证建筑物中的所有设备处于高效、 节能和最佳运行状态,确保建筑的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4安全防范系统

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消防系统,另一类为安保系统。消防系统具有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功能, 是一个专用计算机系统。安防系统常设闭路 电视监控系统、 出人 口控制系统( 门禁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巡更系统等。SA系统24小时连续监控建筑物的重要区域与公共场所, 一旦发生突发事件, 立即报警并采取相应对策, 以确保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财物的安全。

5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建筑中构筑信息通道的设施。它采用光纤通

信电缆、 铜芯通信电缆及同轴电缆, 布置在建筑物的垂直管井与水平线槽内, 一直通到每一层面的每个用户终端。PD8可以以各种速率传送话音、 图像、 数据信息。OA, CNS , BA及 SA的信号从理

论上都可以由 PDS传输。因而也称其为智能建筑的神经系统。

6 建筑物管理系.

对建筑设备实现管理 自动化而设计的计算机系统, 它把相对独立的BA系统、SA系统和 OA系统采用网络通信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与互相联动, 以保证高效的管理和快速的应急响应。

四、智能建筑其它地方的设计

1.地面:智能建筑内的地面可采用架空地面、预制线槽的楼板面层及地毯地面等。架空地面布线方便,容量大,双层地面可以分开布设强、弱电,更可以用于旧楼改造,但会造成地面高差,使人感到不方便。楼板面层预制线槽可在办公自动化房间内任何地方做接口,不会产生高差,施工方便,可布设在面层10cm内。在方块地毯下布置布线系统,一般是在层高受限制时使用,要求线路少、交叉点少的分支线路,采用扁平线,施工同样方便,但要注意与办公家具的配合,做防静电处理。

2.墙面:智能建筑内的墙体除了做隔断以外,墙面上还可以做出线口,墙内空间还能布置各种传感器和控制设施。

3.天花板:智能建筑内的天花板需要负责照明、送风、出风、烟感、喷洒等的走线及出口任务。

4.屋顶:建筑物屋顶是直接平面敞开的接触大自然的空间,智能建筑的屋顶会被布置上大量的设备,所以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除要考虑屋顶美观绿化以外,还可以布置吸取太阳能和风能以采集热能、收集降水等等,充分吸收和利用自然界提供的一切能量和物质。

5.同时也要设计防止自然力量侵袭的预防设施。还要考虑到设备运转时产生的震动、噪音、电磁场等因素,电缆穿过屋面以后如何防止漏水,电线基座的防水、防风及防震的问题。

第4篇

关键词: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应用研究

引言

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建筑行业的日益成长,客户需求的攀升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众多需求,建筑设备的自动化也被迅速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各种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也为现如今高频率生活节奏的社会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条件。

1 智能建筑的背景分析

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现代人们对建筑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开始追求更加舒适便捷、有很好的设备设施、信息沟通顺畅便捷的居住条件,建筑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也恰好给人们带来了很好的新体验,于是,用于满足客户需求与自身提高的建筑功能多样化、个性化的建筑自动化系统开始成为建筑行业追求的新方向。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开始了不断完善与提高的新路程,作为建筑系统的一支,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也为智能建筑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支撑点。最后,智能建筑将在建筑市场上不断发展,成为领域内的领航者。

2 智能建筑设备的优势

从建筑行业的众多分析中来看,智能建筑之所以能成为热门的原因是由于机电设备自动化的发展,而自动化是现在人们对更加便利的生活方式的追求潮流。智能建筑的机电设备自动化运用的技术多种多样,综合了广泛分布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等,以这些技术为支撑进行开发应用,实现自动化控制,让各种内部设备得到合理利用,节约各种成本,实现优势最大化。具体优势如下。

第一,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实时监控、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近年来,高大建筑的蓬勃发展使得建筑结构也是愈加的复杂化了,复杂结构的出现同时也伴随着问题的出现,智能建筑的故障发生也成为了常态,而机电设备的自动化应用技术采用的采集-处理-反馈的模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减轻楼层管理的工作负担。主要是通过对楼层的系统进行信息化监控及时反馈信息到监控中心,并且下达指令,以这样的方式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和有效管理。另外,监控还能进行自动化判断,进行自行调节,启动应急预案机制系统,从而大大的保证了智能建筑的安全可靠性。

第二,高效的输出能力也保障了对设备的及时有效监控管理。各种网络渠道的应用使监控任务更好的落实,智能建筑的设计已经对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系统功能进行各种量化分析,在智能建筑中,一套完整的信息监控系统必不可少,而且实现了设备与控制中心的完美链接,能够充分利用整个系统体系的调节,还能建立楼层远程管理系统和本地方的控制台,从而实现一种双重监控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输出的能力。这样的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也使设备的操作得到有力保障。

3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

智能建筑一体化的机电设备设施系统很多,比如说配电照明系统、消防系统、给排水系统、空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等。传感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在相关领域,比如空调系统中有关温度和湿度的传感,给排水系统中的流量传感等。

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主要应用系统之一,该系统形式复杂,主要有火灾报警装置、触发器件、消防控制设备和电源共同组成,系统从通报火灾、启动火灾系统到控制消防设备,都实现了自动化过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自身的一套工作原理,被安装在保护区内的探测器会一直向监视的现场发出各种巡测的信号,对现场的烟雾浓度、温度进行监测,然后反馈给报警控制器,控制器在接收到信号后,将和内存的正常整定值比较,对是否发生火灾进行判断。一旦发生火灾,将会发出声光报警,显示烟雾的浓度,显示火灾各个区域和楼层的地址,接下来会打印好报警时间地址等基本信息。与此同时,会向火灾现场发出警铃以示报警,而与火灾楼层相邻的上下层或相邻区域也会接收到报警信号。然后启动应急疏散指示灯,照明疏散方向。

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来看,智能建筑中最适宜选用的是感烟火灾探测器,也不排除选用感温火灾探测器的可能性。火灾探测器在设置地点时要根据智能建筑的特性进行安排,以自动化利用效率最大化为前提,将探测器设置在独立的房间内,而且每一个房间内至少都需要一只探测器。作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枢的火灾报警控制器,作用就是接收信号、判断分析,发生火灾时立即以警铃报警同时启动消防设备,这就是现在智能建筑机电设备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4 智能建筑自动化技术应用实例研究

在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中,楼宇自控系统有一个主要的设计功能--节能。运用自动化技术进行系统的整体节能,以控制流程的方式,通过控制逻辑和系统软件的优化设计来降低楼宇机电设备的总用电量,在节能的主要程序中,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成为了楼宇设备在自控系统中的重点,出于对制冷及空调系统设计的全方位考虑,分析不同使用时期对冷量的总需求,对冷量的调节机组数量以及出水点的设定,通过此室外焓值作为参考季节的参数,对大楼使用情况和拥有的历史记录参数进行分析。

以整个建筑冷量为参考,参照实际温度使得水平门阀开启,大楼到达要求温度,参考阀门开启度也同时保持在80~90%的范围之类,加入冷水阀完全在打开的状态,而温度也仍未达到设定点的范围内时,系统将开启自动化功能自动提高冷冻水温差的设定值,保持更加舒适的环境,与之相反,温差值减少,相应的水和制冷机的总用能也会减少,整个楼宇分区确定后,电动阀也会按照分区按时供应冷冻水,以此解决浪费能源和过时供冷的问题。

5 结束语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和研究,是建筑行业的新研讨发展的关键技术,文章全面论述了智能建筑的概念,综合介绍了机电设备系统中技术的多种多样,以及在自动化中产生的优势最大化,还对自动化的机电设备的功能之一节能措施进行细致的案例分析研究。让人对机电设备自动化这个概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是建筑行业对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的新认识,更好地普及了关于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规范了智能建筑的相关项目的管理。但是,我国的智能建筑起步相对较晚,虽然新技术也成长得很快,和国外技术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特别是设计、实施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因此,在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方面,我们还需要努力,跟上世界的步伐,赶超国外先进技术,同时,根据自身国情来提高智能建筑层面的管理理念等。使我国智能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朝更高更好的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叶.建筑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技术及电动机的调试方法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07):117-118+120.

[2]GB50116-98,火灾自动警报系统设计规范[S].

[3]第4届中国智能建筑电气沙龙代表发言提要[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8(02):1-10.

[4]李炯明.探讨智能建筑自动化机电设备安装[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9).

[5]陈志骅.高层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安装[J].科技信息,2010(21):1068-1111.

第5篇

要实现真正的智能建筑,必须要借助物联网及云计算这两项关键技术,特别是物联网。由于智能照明、安防、楼控都离不开传感器的支持,所以相对于其它的行业,智能建筑与物联网联系更加密切。且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智能建筑系统未来需要对所有数据进行管理,并且要足够智能。

物联网不仅可以带给智能建筑更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通过数据互联来提升生活效率。所以从本质上说,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结合,将促使智能建筑融入智慧城市之中,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结合的必然性

智能建筑(Intelligent Building)是指运用自动化、通信、信息技术等智能化手段提供安全、高效、便捷和节能等功能的建筑。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借助计算机、通讯及控制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们的系统集成让智能建筑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我国则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在上海、北京、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建设智能建筑。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早期的智能建筑物均以办公楼(包括自用的办公楼及出租的办公楼)和旅馆、酒店等为主;之后,一些机场航站楼、大型火车站、博物馆、展览馆、体育馆、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如邮电枢纽,电力调度中心、天然气调配中心、银行,等等。在功能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也纷纷打上了“智能”的标签。不过,彼时的智能建筑行业所暴露的“非智能”缺点也非常多。比如行业缺乏整体规划、盲目追求大而全、炒作概念、达不到预期效果等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相关配套服务的缺失问题以及多个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一直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每一种新生事物从诞生到成熟,几乎都要经历一些复杂的波折,智能建筑也不例外。

对于相关配套服务的缺失问题,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产品制作、工程运用、运行维护三个环节衔接不畅,其中“建管脱节”是造成智能建筑相关配套服务缺失的重要原因。由于智能建筑长期以来相关法律不健全,没有一个清晰的法律法规体系,所以很多智能建筑从开始规划到建设到验收一直到最后运维都无法可依。而传统的物业管理方式根本无法适应智能建筑所要求的“现代化管理和信息管理”模式,所以其配套服务缺失问题就成为行业发展的系统性问题。

那么,对于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则更为棘手。

一座智能建筑需要多少行业来进行协调呢?答案是超过十个。比如电力、给排水、煤气、消防、安保、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自动控制、公共卫生、邮电、公共照明等。正因为智能建筑横跨这么多行业,所以多个系统之间的整合和设备之间“对话” 通畅极为重要,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运行失败。不过,在物联网没有出现之前,各个设备之间的“握手”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有时候,各个部门之间会进行协调,但在若干跨行业的管理问题上却缺少一种必备的技术能力和系统思维,导致很多智能建筑如同大多数时间是在“偏执”地工作。

物联网的应用,则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展现了某种“前世的必然姻缘”。这种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的结合的必然性,也因新时期“智慧城市”作为物联网应用的最热点获得了持续的认可。

比如,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相结合,不仅顺应了智能建筑的智能物件和子系统的大集成和管、控、营一体化的需求,让智能建筑朝着实现网络化互联迈进;还扩展了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促进物联网的横向拓展。面对“智慧城市”三大内涵,即有效的感知、便利协同和智能处理,物联网为智能建筑在城市发展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其中在智能运算方面,物联网透过Web Access等软件加值平台,进行多样化I/O与IT接口及桥接集成服务;在可靠传递方面,物联网透过通讯门户提高效能,有效管理各种物件的开关装置,让资料无隙集成;在全面感知方面,则是透过精确可靠的感知网络,以开放的通讯协议为基础,将微芯化的传感器,嵌入到各样家居和电器设备。

这就是“物与联”的优势,不仅建筑物的使用质量获得提升,建筑物使用机能得到保证,而且建筑物使用寿命得到延长,建筑物的维护管理费用也得到降低。更好的人性化生活空间与环境就因此建立起来了。

带给智能建筑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不少业内专家都提出,2014年将是物联网发展元年,无论在媒体关注度、资金投入、产品应用方面,物联网将在今年得以大展拳脚。在物联网的带动下,现代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已成为一个高度集成、和谐互动、具有统一操作接口和界面的“高智商”信息系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物联网带给智能建筑发展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除了在住宅建筑方面物联网可为用户提供舒适、方便和安全的建筑环境,公共建筑、商业建筑、交通建筑和工业建筑等均可以通过物联网获得更强大的“智慧生命力”。

其中在智能住宅层面,物联网带给建筑的是消防自动报警与控制、安防、电梯、供配电、供水、智能卡门禁、能耗监测等系统,这些系统实现了基于IT的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与控制系统的融合,并可进一步形成智能建筑综合管理系统。目前,我国大部分新建小区均在小区内、电梯以及地下室或者楼道里安装了安防监控系统。

在智能公共建筑方面,我国有关部门已初步确定全国近40座城市作为“十二五”期间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要求每个城市未来两年内完成改造建筑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在政策的带动下,我国把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建筑能效管理领域,对建筑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以实现建筑的精细化管理与控制已成为一个大的趋势。特别是通过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和在新建建筑中新能源的应用,结合绿色建筑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低温热水发电、微电网、能耗管理监测系统等的节能策略已经带给用户很多新的价值体验。

在智能商业建筑方面,运用现代的物联网控制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及软件开发技术,设计的为写字楼在内的现代商业建筑提供信息资源共享及楼宇管理运营的基本平台,已经进入到商业建筑物的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广播音响、闭路电视、通信、防盗、巡更等众多领域。

在智能交通建筑方面,我国正以高速公路光纤网为主体,以电信公网为补充,把各种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等各种交通建筑中。全面覆盖省、市、县三级交通管理部门,用于支撑行业各类语音、视频、图像、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共享交换的智能交通建筑也正在快速推进中。比如北京已经开始实施的首批6项智能交通示范工程,包括长安街公交站台电子站牌系统、交通信息(公共交通、自驾车、慢行交通)服务系统、公共交通客流数据采集与服务系统、出租车调度服务系统、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营运性车辆物联检测与管理信息系统等。

进入2014年,中国依然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城市化人口规模在不断扩大,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结合,对中国的经济、社会、人文、政府治理等发展提升意义重大,对拉动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作用亦极为重要。

市场培育期依然漫长

伴随着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中国建设一个智能化、信息化的智能建筑体系已经不再遥远。相关报告指出,全球智能建筑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14年的6545.7亿美元增至2019年的12665.8亿美元,2014年至2019年间年复合增长率达14.1%。在中国,2012-2015年如果该新增建筑全部具有智能建筑需求,则市场需求将达到1.87万亿元。目前在新建建筑智能化占比中,美国为70%,日本为60%,假定中国未来25%的建筑具备智能化,则市场需求为4682.07亿元。

不难看出,未来五年,智能建筑建设将高速发展,然而,智能建筑建设路漫漫兮,智能建筑市场发展目前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

在宏观层面,根据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调查比较,智能建筑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目的不明确。一些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很少关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城市特点和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一些城市盲目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模式;一些城市的建设方案偏信了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使相应工作具有了片面性。二是建设思路不清晰。很多城市都把建设智能建筑定位为建设项目,只简单地把政府部门准备建设的信息化项目打包,既没有明确的任务和实施路线图,又没有跨部门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信息机制、政策机制,只重投资,不求效果。第三个问题则是建设模式不可持续。中国智能建筑的发展主要是政府推动型,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很多城市的智能建筑建设缺乏运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相应的配套体制和法制环境,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

而在微观层面,无论是开发商、运营商还是客户,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问题之一的资金链问题成为摆在开发商面前的第一道坎。不同于销售住宅可以帮助开发商快速回笼资金,智能建筑的“兑现”时间相对缓慢。二是运营经验问题,虽然智慧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智能建筑却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诸多政策障碍。比如在真实的运营环境中,由于采用智能建筑通信协议(如BACnet和LonTalk)的连接设备是公开的和透明的,因此增加了系统受到攻击的机会。一个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可能产生多米诺效应,危及整个建筑网络。

智慧与绿色将相伴相生

据住建部测算,2020年后,我国建筑能耗将占社会总能耗的30%-40%,超过工业,成为全社会第一能耗大户。如果能实现建筑节能的一体化监测管理,就实现了一个城市30%-40%的社会总耗能的综合治理。中国绿色建筑协会给出的数据也表明,建筑能耗及其相应的碳足迹占全球总量令人吃惊地高达40%,大大超过运输业的总和。

正因为如此,通过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结合以有效地管理、监测、衡量能源系统,同时增加可再生能源技术供应,如太阳能、风能和燃料电池以及能源自动化需求的响应项目,以减少建筑运营开支,正在成为智能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持久路线。

这种效果的达成,物联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比如物联网通过各种温度、湿度等传感器,使智能建筑具有人员管理、能耗数据采集、室内环境舒适度自动控制、数据显示、统计、分析、安保预警及能耗设备控制等功能,进而使得建筑管理者能够了解大楼的实时能耗情况,及时作出处理,达到降低能耗的目标。

此外,物联网通过各种智能传感器、智能采集设备等技术手段形成的智能电网,不仅可以实现对电网属性、环境状态、行为态势等静态或动态的信息进行大规模、分布式的信息获取,进而应用在电网建设、电网安全生产管理、运行维护、信息采集、安全监控、计量及用户交互等各个方面,还可以促进智能电网与智能建筑的融合。这种系统之间的融合,将全面提升智能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比如停电现象将大幅度下降,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将更容易接入城市电网,电力公司还可以实时监测和预警诊断各种不利天气的影响,提前做好相应的故障预判、设备检修等工作,提高设备检修、自动诊断和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欧美各国正在逐步实现智能电网与智能建筑的融合。欧洲开始建设的智能电网,核心是可再生能源技术并实现并网,同时大力推广智能电表的使用。美国则是在开始将智能电网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将旧有电力设备全部进行改造升级,并增加新的技术应用。

第6篇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过程;节能;探讨

引言

节能技术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施工呈现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形势,并逐渐的与世界先进技术向融合,随着科技发展,节能技术进一步完善。在未来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过程中,还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坚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加大科技研发创新力度,促进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工程健康长远的发展,为人们生活工作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定义

1、建筑智能化技术内容 :建筑智能化技术主要包括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消防与安全防范技术、声频与视频应用技术、综合布线和系统集成技术。

分别对应楼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未来的智能化建筑将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发展阶段: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智能化系统、定制智能化系统和可持续智能化系统阶段。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可持续智能化系统是行业发展的主方向。

二、智能化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节能施工概述

1、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指的是利用计算机和现代建筑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包括信息化、公共安全、建筑管理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整个系统进行整合,达到最优的效果,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智能化技术的兴起使得我国建筑行业有了新的进展,实现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此项技术传入我国时间还不是很长,使得应用时还有许多问题,导致很多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不能正常运作,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大力研究电气节能施工,保证智能化建筑的控制的正常运行。

2、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节能

智能化建筑中的电气节能施工是实现智能化建筑控制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技术,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目前建筑行业中能源消耗最大的是电气耗能,因此我们对智能化建筑中电气节能技术进行优化,降低能耗,更好的实现对建筑的智能化控制。

3、建筑智能化过程中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原则

第一,满足智能建筑的功能。在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施工时,首先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类型进行施工,针对用户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进行合理分析,然后才是满足电气节能的要求。 第二,考虑实际经济效益。智能化建筑电气节能的着眼点,应该是节省无谓消耗的能量,而不是用更多资金的投入去节能。在实际施工中要合理选择节能设备,根据国情考虑实际经济效益,对于节能增加的投资,要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回收。 第三,采用先进的技术。首先要分析哪些能耗是与实现智能化建筑功能无关、与环保理念相悖的,再考虑采取什么节能措施。这些技能措施必须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完成,否则不仅达不到电气节能的目的,还会增加多余的能耗。

4、国内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节能技术的缺陷

国内智能化建筑的电气节能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智能化建筑中智能化控制的实现,也制约了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其缺陷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照明的光源及照明控制方式的不合理导致电能的浪费,建筑过程中,照明耗电占了能耗的一大部分,不合理的照明光源和照明开关控制方式都可能会导致电能的巨大消耗,不利于建筑智能化控制的实现;第二,建筑的通风施工不合理导致空调制冷耗电过高,导致电能的浪费,有的建筑在施工时没有考虑到通风的因素,不合理的施工和不合理的运作系统,导致建成使用时由于不能通风不畅而必须常年加大空调制冷,使得耗能增加;第三,整个系统运行的不协调,使得智能化建筑的整个控制系统得不到良好的应用,给建筑施工带来困难,造成耗能的增加;第四,建筑施工时,内部排水、采暖通风等系统施工不合理也会在实际应用中造成耗能增加。

5、我国化智能建筑电气节能措施研究

5.1供配电系统节能施工

5.1.1合理确定变配电所或箱式变电站位置:变配电所或箱式变电站的位置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地设置在用电负荷中心附近,可有效地减少配电距离,相应地也减少了输电线路电缆的投资,降低了工程费用。同时由于输电距离短,电能在输送过程中产生的线损也较少。

5.1.2合理选择和确定变压器容量及台数:根据智能建筑物对电能的使用情况合理选择和去顶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比如人口比较集中的居民小区或者工业区的配电系统,应适当地增加变压器的台数,并采用大容量的变压器,一般情况下对于该类配电系统中变压器的配置一般是两台或者两台以上,具体根据该区域的用电量多少而定。

5.1.3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基于我国电力供电部门对用电用户月均功率因数要达到0.9以上的硬性指标,为了不和上级部门的用电要求产生冲突而又能较好地实现智能建筑电气节能的目的,建议智能建筑工程电气施工人员在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施工时进可能地在系统中设置些无功率补偿的设备,可以有效地提高用户的用电功率因数。

5.2层高施工:如今,智能建筑的层数逐步的增加,而为了让高层用户使用到优良的电气设施,在电气施工时需要格外注重布置管线的情况。由于智能建筑的生活功能较多,因此布置的管线也比传统建筑多,除了有一些普通的空间风管、强弱电电缆、电视天线、消防线路之外,还有一些布线的桥架和数据线。这些线路都需占据一些空间,因此,智能建筑的楼层也高于一般的建筑。在布置高层线路时,要注意线路的连接性和互扰性。

5.3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建筑主要的命脉系统便是综合布线系统。该系统主要负责传输数据和连接其他的各式终端,而在电气施工中如何将这些复杂错节的线路都安排整齐,并且达到高效化和经济性,需要认真研究每条线路的具体走向。线路的走向主要分为两种,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结语

中国目前正处于各类建筑高速发展的时期,提倡和发展绿色建筑对我国能源节约以及自然环境的优化是非常重要的。而发展绿色建筑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用户的工作和日常生活更加安全高效 ;使建筑更加易于运营管理 ;采用技术手段优化和保证设备运行,从而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所以,智能化技术是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以实现建筑电气节能对节约能源、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本文分析可以看出,电气节能潜力很大,应在施工中考虑各种可行的措施,通过经济技术比较,采用技术先进、高效节能设备,真正达到节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嘉焱.如何解决居民住宅电气施工与防火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2):22-23.

第7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建筑电气,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己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和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改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全国大中小城市建筑行业一片繁荣,一座座高楼大夏拨地而起,一个个小区从无到有。建筑电气设计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也被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电气设计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新的设计理念需要被提出。本文将针对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可以给相关从业者一些启示。

一、建筑电气设计的基本要求

现代家庭生活较之前相比较,家庭电器的拥有量大为提升,这就对电气设计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电气高设计要发挥充分的作用,必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基本的建筑电气设计要求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建筑物适应性。建筑物满足适应性是指不能因为建筑电气设计而影响建筑的整体功能,需确保建筑物照明的显色指数、色度与照度。建筑物本身的实用性才是建筑物本身的用途所在,不能因为建筑电气设计而影响到以上功能,不能因小失大,本末倒置。适用性能为人工环境提供良好的资源,提供动力给建筑设备,提供可靠负荷容量给用电设施,对供配电设计进行做优化,合理化运用电能。

第二是满足实际的经济效益。要合理的权衡建筑电气设计的经济效益,一方面要考虑电气设计的节能功效,另一方面又不能一味的追求节功而增大投资。要找到节能和投资之间的平衡点,做到在投入较少资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效可,尽量使追加投入可以从节能中补充回来,充分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是节省不必要的能量消耗。立足于节能,寻找与建筑物无关的能量消耗,对建筑物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发现建筑物实际环境中能量消耗点,并合理选择相关节能技术,并按照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原则,实施节能措施。[1]

二、建筑电气设计关键技术论述

2.1 负荷容量

住宅电气负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该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习俗、自然条件等有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家庭的电器拥有量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经历过贫困、温饱,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小康水平,居民的用电量不断提高。建筑电设计时应充考虑到家庭用电量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当地及小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得到最大的负荷值,并根据最大的负荷值进行负荷容量设计。从电器设备容量的变化可以看出以前甚至九十年代初修建的居民住宅存在电度表开关一导线截面偏小的问题,造成经常性的过负荷跳闸,超负荷运行烧毁开关电表电线的现象屡见不鲜,现代建筑电气设计要尽量保证以上情形不会发生。

2.2 负荷系数

在建筑电设计中,用户的负荷指标是要考虑的其中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需要系统和同期系统的问题。这些系统设计的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电气设计合理性与否,是十分重要而且关键的,要给以足够的重视。准确合理系数的得到离不开实地的统计测量,要根据该地区的气候、光照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惯等特点做大量的调查、实测、统计、运算等工作才能得到较合理的系统。在制定系统时,应遵从以下原则,即对于一般住宅设计标准均不应小于4KW。

2.3 漏电保护设计

造成用电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漏电,当人体不慎接触到电源时,会根据电流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受到不同的伤害。在建筑电设计时,要重点考虑漏电保护的设计,以减少居民用户因用电而引考的伤害。在我国,对漏电保护进行设计时,一般选用的参数为30mA.s,经验表明,以上参数可以起到足够的安全作用。在对漏电保护进行设计时,要满足《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并有CCEE的认证。

2.4 保护接地设计

建筑电气设计中另一关键的安全措施是保护接地设计。保护接地有两个主要的作用,其中一个是避免人员不慎触碰电源时受到接触电击,另一个方面的作用是避免引起火灾。当接地故障在电气系统中发生时,会有很大的故障电流在回路中产生并流转。此时,保护开关会动作,电源被及时断开,以此达到保护的作用。当电源发生断开不及时的情况时,等电位策略会被采用来进行保护接地,同样可以达到保护人身安全的效果。

2.5 电网谐波问题

影响电能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谐波。两上方面的谐波构成了现代建筑的谐波来源,分别是一是来自公用电网本身具有一定的谐波含量,另外一引起谐波发生的原因在于来自于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产生的谐波。因此,在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应充分重视谐波的不良影响。在建筑电所气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应对谐波的对策,综合治理好现代建筑的谐波和无功功率,对提高公用电网的电能质量以及提高现代建筑的功能和效益等方面均具十分重要的意义。[2]

三、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发展趋势

应用于智能建筑中的电气技术,多是指电气工程技术。里面涉及电子、电工以及电控的技术。智能建筑中的电气设计,含有光缆、电视和数字通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建筑的功能、设施和品质服务,能够构造出最适宜的人们生活条件。但是,这些先进的电气技术,具有很复杂的设计内容和多层次的结构变化。因此在设计中需要格外的注意。把握好电气设计的要点,才能构建出完美的智能建筑。

在智能化建筑还没有出现之前,电气技术就广泛的应用于传统建筑之中。但是,传统建筑没有像现今智能化建筑一样将所有的电气技术集成,而是使用单一的弱电系统。因此,电气的设计相对简单。而自提出了智能化建筑的概念,产生了许多智能化的设备和技术。智能建筑需集成所有的电气技术。而在这样的情形下,电气设计需要了解和解决设备之间的协调和冲突情况。弱电设备改革和创新以后,电气设备也开始转变成具有更复杂、多层次的结构,这就给智能建筑电气设计带来了诸多的技术困难。电气设计很难科学合理的应用于智能建筑内。

虽然弱电技术开始广泛的应用在智能建筑中,但电气技术却没有发生比较显著的革新。建筑物的兴起和变化,使得传统的电气设计不能应用在实际中来。传统的电气设计简单粗糙,不能够适应于当代的节能理念,有着困难的管理方式,许多的缺点都暴露出来。而新型的智能建筑中的调节空气、照明、调控温度,都需要电气技术的参与。智能建筑的照明、调控温度需要全天的稳定运行。这就给电气技术的设计带来了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太网传输、强弱电技术、控制总线等先进的电气技术都已经出现,这也给智能建筑电气设计提供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技术支持。尽管如此,智能建筑电气设计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的缺陷和遗漏,应当在设计的过程中加以注意。

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在人流量密集的城市中,高层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建筑电气设计作为建筑的组成部分也被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旧的电气设计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要求,新的设计理念需要被提出。本文将针对建筑电气设计中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论述,希望可以给相关从业者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智能楼宇、自动化、设计原则、应用、发展;

中图分类号:TN830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智能化楼宇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成为智能建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现代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楼宇正蓬勃发展,功能更齐全。文章将就我国智能化楼宇中的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其现状、应用和发展进行阐述。

1 智能化楼宇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智能化楼宇近几年才在我国发展,因此对于智能化楼宇的研究与国外相比我国还具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因为我国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还不高,关键技术是以依靠国外进口为主;二是智能化楼宇的普及率还不高,尤其是智能化居民建筑率不高,因此研究智能化楼宇对于促进智能化楼宇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智能化楼宇的概念:在传统建筑工程的基础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建筑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为一体,完善建筑的功能,进而实现建筑功能的集合发展,实现建筑功能的自动化发展,比如消防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监控自动化等。

1.2 智能化楼宇的发展趋势:随着智能化楼宇的发展,其呈现出来一些独特的发展特征,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分析,智能化楼宇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

①更加注重集成化、智能化、人性化发展方向。随着人们对生活条件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智能技术被应用到楼宇中,因此实现多种技术的集成是智能化楼宇发展的方向。

②智能化楼宇功能在逐步完善,呈现多元化发展,多种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智能化楼宇的功能,楼宇智能化由最初的实现智能管理逐步扩展到智能管理、人、满足不同环境要求等方面的功能。

③智能化楼宇发展为一种技术产业,智能化楼宇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计算机技术产业、消防自动化产业、智能管理人才培养产业等,因此智能化楼宇已经由简单的楼宇智能功能发展为一种新兴产业。

2.楼宇自动化系统概述及应用中的优点

2.1 楼宇自动化系统

楼宇自动化系统是由中央计算机及各种控制子系统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它采用传感技术、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对包括采暖、通风、电梯、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配变电与自备电源监控,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安全保卫等系统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管理。各子系统之间可以信息互联和联动,为大楼的拥有者、管理者及客户提供最有效的信息服务和一个高效、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楼宇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分散控制、集中监控与管理,其关键是传感技术与接口控制技术以及管理信息系统。建筑物的智能化往往总是从楼宇自动化开始。楼宇自动化系统是智能楼宇智能化的必备要素之一。楼宇自动化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庞大的集散型控制系统,又称分布式控制系统。它是以中央计算机为核心与多种多样楼宇设备控制子系统(如供电、空调、照明、电梯、消防、监控、报警等等)的综合体系,通过信息通信网络,组成分散控制与集中监视和管理的功能模式,系统可随需增减扩充,各子系统之间也可信息相互联动,实现最优化控制管理,提高安全性与舒适性,节省能源与降低费用,形成统一由楼宇自动化系统系统运作的整体。智能楼宇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系统功能运用,是在计算技术、数模转换技术和传感技术基础上的系统集成二次开发。九十年代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系统,已经发展成为过程控制(离散或连续信号)与信息管理紧密结合的控管一体化的新一代系统。其特征主要是:

(1)开放性与集成化

楼宇自动化系统各设备制造厂商为适应市场发展,竞先将自己的原专有设备控制网络改造成符合国际标准,或者将自己的专有网络与开放网络之间加入网间连接器,使其能与以太网相连接。21世纪新推出的楼宇自动化系统系统产品,均采用开放系统的标准模型、通信协议或规程。楼宇自动化系统系统的开放型结构,将方便地与楼宇管理系统(BMS)的上位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实现整幢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

(2)体积缩小、功能增大及多媒体化

随着微处理器性价比迅速提高,更新楼宇自动化系统中的主机,可采用多微机的工作站,则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容量更大,彩色分辨率更高,交互图形窗口功能更丰富。并可广泛采用复合窗口技术和触摸屏技术,以及多媒体接口技术等等。由于楼宇自动化系统系统设备的过程控制能采用32位以上微机,就可以实现各种复杂控制策略和先进控制算法,以及将反馈控制、顺序控制、变量控制及模糊控制等集成于一体。

( 3)层次化

层次化已成为楼宇自动化系统集散型控制系统的体系特征。体现集中操作管理、分散控制:

a)过程控制层计算机直接与现场各种各样装置相连(如传感器、变速器、执行机构、记录仪表等)。对所连接的装置实施监测控制,如过程数据采集,直接数字的过程控制,系统的测试和诊断,实施安全性冗余化方面的措施等等。同时,向上与上层计算机相连,接收上层的管理信息,并向上传递现场装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到的实时数据;

b)过程管理层计算机主要有监控站及操作站等,它综合监视过程各站的所有信息,集中显示操作,控制回路组态和修改参数。优化过程处理,自适应回路控制。获取实时数据、活动的监视,以及故障检测存档等等;

c)总体管理与运营管理层居于楼宇自动化系统中央计算机上,并与楼宇办公自动化联接起来,担负起全智能楼宇各系统的总体协调管理与服务。包括各类运营服务活动,楼宇防火和管理,入出管理。消防管理,各种特定授权使用IC卡应用系统管理,楼宇各种环境(如温度、湿度、尘度、能耗等)的自动调节管理,以及人事、财务、物资管理等等。

3.智能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3.1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总则

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最主要功能还是实现对楼宇内各个子系统的监控,采集运行数据,对比分析运算,保证在任何情况下设备都能正常运行,并且实现快捷简单的远程监控。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大大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就相应地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这样集约化的控制和管理,实现对各子系统统一而有序的管理,使其健康运行,充分发挥各个系统的功能,为智能楼宇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这里以最具有代表性的高层、现代化智能大楼作为设计对象,就自动化控制网络系统的创设关键技术作简要阐述。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必须要首先保证子系统的高效运行,实现子系统有序运转和灵活自动运转,从而减轻人员管理,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资金成本。这里设计的系统主要是基于一般业主的要求和极高的性价比,采用最优化的方案设计出一套可以同时实现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的自控系统。

3.2智能楼宇自动化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一个楼宇自动系统时,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首先是可靠性。可靠性是检验一个自控系统是否合格的第一标准,优先采用分布式的控制系统,将自动控制的任务交给很多现场处理器完成,这样可以避免因为单独的处理器出现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健康运行的情况。可靠性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系统数据采集和记录的准确性,不能误报,也不能有故障而不报,所以对于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要求极为严格。其次是灵活扩展性。楼宇自动系统和其他的网络系统一样,都会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进行进化和升级。我们在建立了初始系统之后,应该考虑到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原始系统势必要进行优化和升级,所以这对系统的可扩展性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当然灵活性也很重要,主要表现在现场控制器的增减不能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应用都必须具备灵活性,便于随着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系统。第三是实用性。设计的系统总归是要应用的,这要求设计人员从高深的科学信息技术中提取出便于应用的普通知识,系统可以根据楼宇的多功能性实现不同需求的给予和完成。是否方便快捷是实用性是否合格的另一个标志。管理方式是否合理简约是检验一个系统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一个好的楼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楼宇各子系统资料内容的完美综合,并且统一呈现在中央层,减小了管理难度。最后是经济性。我们要求系统的设计采取最为精准和尖端的技术,但是也要考虑到实际需求高度。采用现场处理器应该可以满足相当长时间之内的系统运转,所以要合理规划,切不可盲目投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首先要以相应的电气图纸和标准规范作为基础,然后需要满足国家及其他国际标准。

结束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楼宇应运而生,其发展离不开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应用在智能建筑中,可以实现智能建筑的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智能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满足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

参考文献:[1]李文俊.楼宇智能化技术在办公大楼中的应用[J].数字化用

第9篇

关键词:未来建筑,艺术,绿色建筑,智能化

中图分类号:J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社会进步与科技发展使人们对居住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建筑艺术是建筑师赋予建筑物的灵魂,现代建筑中优秀艺术作品不断涌现,如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等,这些建筑都给人类留下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伴随着人们对绿色世界的追求,“绿色建筑”登上了人类舞台,它倡导节约能源、可循环利用、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不断进步的科技也将使建筑更加智能化,从而给人们提供更为舒适、便快捷的生活环境。本文就建筑艺术、绿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

建筑形态艺术化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中,建筑活动对人的生活需求,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审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通过对空间形态的艺术化塑造,来满足公众对空间的艺术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它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而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来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了活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传统,从绘画上吸收发展的营养,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走绿色建筑的道路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二十世纪末, 绿色建筑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任务之一,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未来城市的生活环境都要全面绿化,这将是一个无污染的世界。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1、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亲和环境。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当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类、板材类、涂料类及水泥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催生具有更优性能的环保型材料来取代这些“垃圾”建材。现代基础工程中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造价相对高一点,但是,伴随着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执著追求,这些材料也将被广泛应用起来。

环保型建材要求节约资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来,,生命周期几乎是无尽的,如以前在中国普遍使用的黏土砖,只要其质量未被破坏,几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这必然蚕食日益缺少的耕地。因此,要尽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环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固体垃圾,这样才符合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

2、绿色设计: 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缘植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和屋顶花园一起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倡导节能设计和使用清洁能源。概括起来,未来建筑的绿色设计将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二是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风向,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三是实现建筑室内的自然通风,以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开机时间,降低能耗;四是尽可能使用自然采光;五是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装太阳能板等。

三、建筑智能化

建筑科技的发展方向将围绕保护环境、节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1994年来自15个国家的科学家在美国讨论时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脑”,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内部的状态和外部环境,并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一旦灾害发生,它能进行自我保护。比如日本开发成功的智能化主动质量阻尼技术,当地震发生时,生命建筑中的驱动器和控制系统会迅速改变建筑物内的阻尼物的质量,从而改变阻尼物的振动频率,以此来抵消建筑物的震动。除此之外,生命建筑还能自我康复,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复的方法,它的执行元件是充有异丁烯酸甲醋粘结剂和硝酸钙抗蚀剂的小管,当生命建筑出现裂缝时,小管断裂,管内物质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结构,这完全像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够填塞创口,使肌体康复。

生命建筑的发展离不开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为建筑结构外,还具有其他一种或数种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动吸收和释放热量、水汽,能够调节智能建筑的温度和湿度。

光学纤维技术、纳米技术、声控技术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设智能生态建筑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技术日趋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梦想,在不久的将来,智能建筑将被广泛的修建,以造福人类。

进入21世纪,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使用功能上,崇尚艺术、追求绿色和建筑智能化将成为建筑师们设计的主流思想。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大会上,我国已将绿色建设列入工程计划里,郑重地向世界做出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50%。世界各地频繁的地震将要求建筑物向智能化发展。诸如这些都引领着建筑走向艺术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可以想象的是,未来建筑将为人们提供一个人造的生态环境。

第10篇

一、建筑艺术

建筑艺术是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它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的。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建筑审美水平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设计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观形象和审美的双重含义,它构成手法多样,对人的感染力也多种多样。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与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纪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现庄严的公共建筑,应使用对称的建筑形式,给人端庄、雄伟、严肃的感觉,不对称均衡较之对称均衡显得轻巧、活泼,对于庄严的建筑就不适用了。不仅建筑本身存在韵律,建筑和建筑之间也存在韵律。韵律是任何物体各要素重复出现所形成的一种特征,一个建筑物的大部分艺术效果,就是依靠这些韵律关系的协调性、简洁性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城市以音乐美,从而给城市规划注入活力。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新的空间和造型以体现其时代特征,现代建筑艺术逐渐走向抽象的表达。

二、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三个方面发展。

1.绿色设计

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温度,而且能够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强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墙面上种植攀缘植物,同样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温度,甚至对外墙材料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和屋顶花园一起让“绿色”建筑真正实现了视觉上的绿色,使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2.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

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亲和环境。环境亲和的建筑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当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石材类、板材类、涂料类及水泥等方面,绿色建筑的发展将催生具有更优性能的环保型材料取代这些“垃圾”建材。现代基础工程中环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墙体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等。虽然这些材料造价相对高一点,但是,伴随人们对绿色建筑的执著追求,这些材料将被逐渐广泛应用起来。

3.绿色施工

(1)节材:对钢材、木材、混凝土等都有精确预算,优化材料方案,减少废料产生。根据施工进度、库存情况等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料场设置于加工场旁,减少材料二次搬运。就地取材,距施工现场20km以内的大宗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总量的72%。优化大钢模配置,增加钢模周转次数。进行各种废材再利用,如木方接长、短钢筋制作成马凳。优先采用高效钢筋和螺纹接头等节材效果明显的新技术。

(2)节水:办公室、生活区均采用节水器具,如节水龙头、脚踏淋浴开关,公共厕所采用自助冲洗装置。底板混凝土后期养护采用砌砖、胎模、蓄水养护。对竖向混凝土构件的养护,采用洒水后包裹塑料薄膜保水的方式,减少用水量和养护难度、次数。在现场设置两个蓄水池,将基坑井点降水排出的水汇集后,用于绿化灌溉及部分降尘洒水用水。

(3)节能:设定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用电控制指标,定期进行计量、对比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纠正措施。办公区、生活区的照明灯具均采用节能灯,生活区的宿舍白天拉闸断电。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在生活区浴室、食堂安装太阳能供应热水。施工区现场优化施工机具配置,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将投标时选用的90KW的K50塔吊变换为75KW的FO23B塔吊,一方面节省了投资,另一方面有利于节能降耗。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作业面,相邻作业区域充分利用共有的机具资源,减少机具数量。

(4)环境保护:

①噪音与振动控制:购置HS5633型声级计两台,对施工场界噪音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设备。购置1000M2隔音屏对重点噪音区域进行隔音,避免、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②光污染控制:夜间室外施工时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尽量垂直集中在施工区域范围内。电焊作业时采取遮挡防护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③水污染控制:施工现场设置沉淀池(如搅拌机处等),将废水收集过滤沉淀达标后进行集中排放。办公区、生活区厕所设置化粪池,食堂设置隔油池等,进行三级沉淀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第11篇

关键词: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

1导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智能化工程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发展和应用。智能化工程的运用促进了建筑各项使用功能的实现,有效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各种需求,成为当前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先对当前我国的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客观描述,并对智能化施工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剖析,针对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优化措施,最后对智能化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智能化工程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智能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已经位列世界前茅。而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使得智能化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更加迅猛、快速。《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的实施,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促进住宅科技与住宅建设的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核心理论,促使我国智能化市场已经有效实现了实用化与个性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力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智能化工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3.1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我国很多智能化建筑的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以建筑设计的定位不清晰最为突出。对于智能建筑,相当一部分的建筑工程设计单位对此并没能深入的理解,加上传统建筑思想的根深蒂固,对智能建筑设计的重视度不高,对于智能化建筑的理解只停留在传统弱点系统的层面上。在建筑需求上,不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对建筑需求加以明确,建筑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不能做到系统、全面,缺乏整体考虑、统筹兼顾的思维。另外在对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涉及往往在建筑施工设计之后,施工设计时智能化系统却还没有进行选型、订货,导致土建设计与智能系统设计相脱节,弱点管线预埋一楼、电缆通道缺乏或者过小的情况时有发生。设计无法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造成了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质量不合格,工程验收不达标,智能建筑不智能的严重后果。

3.2工程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存在的诸多漏洞导致很多管理人员是依托关系进行工程管理部门,不完善的准入制度使得工程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素质,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在工程管理的执行中,分工不明、全责不分的情况普遍存在,管理方式不科学,工程管理与人员管理严重脱节,管理随意性大,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

3.3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理念

很多建设单位对智能化简直不能够做到深入的理解,以致于经常从单方主观意识出发,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加上建筑工程的承包单位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理念,工程管理部门又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常常导致只简单以技术系统的数量堆砌为衡量建筑智能化的标准,降低了整个工程的有效性。

4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措施

4.1施工前加强对施工设计、人员查验

施工设计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进行智能化工程施工之前,应邀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设计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施工中所用的设备、仪器、器件等材质、规格、型号等完全符合设计中所规定的。除此之前,还应对施工单位的资质、实力等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施工人员具有专业的施工技能。

4.2施工中进行规范性施工

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安装步骤等进行规范操作。我们主要通过具体案例对施工重点进行分析。某建筑属于高级住宅楼,在智能化系统施工时,为保证其低碳、节能、舒适、方便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在施工时,第一,对各个系统的操作界面进行了精心设计,充分保证整齐有序,常用标识清晰、准确。第二,在对主机房进行施工时,对于活动地板下的低压电路,选择了铜芯屏蔽导线以及铜芯屏蔽电缆,同时保证电源线里的弱电信号线并排敷设,并使其相临信号线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近,保证地板支架、墙面龙骨、吊顶内的龙骨应按照要求与接地网衔接。除此之外,还在保证主机房专用的配电箱内的低压配电母线上,安装了浪涌保护装置,浪涌保护装置的质量完全符合国家检测标准。第三,在安装相关设备的机柜时,按照相关的防震措施对其进行了加固。为了更好的对其进行检修,机柜背面与墙之间的距离没有小于0.8m,并充分保证机柜内的接线端子标志齐全,整个机柜接地应保持良好。同时保证机柜内的开关、插座等均牢牢的固定在机柜内壁上。第四,在进行线路敷设时,我们在进行弱电电缆敷设时,充分保证其平直,没有出现打圈、扭绞现象,有效避免了因外力作用而出现挤压、损伤等不良现象。

4.3施工后严格进行项目验收

在施工后,应及时对施工项目进行验收,检查各个系统的使用功能是否得到实现,要充分保证施工技术是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施工设计的具体要求实施。对于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施工技术要求的,应坚决进行返工,保证每一线、每一器件、每一个系统的施工工艺均达到质量保证的效果。

4.4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在建筑工程中,物资材料的质量是关系到最终施工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高质量的物资材料是高质量施工体系的基本保障。以全面的质量管理为基础,不断分析问题,团队研讨,实现共同的质量改善计划行动。第一,明确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标准。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进行多道工程的质量把关,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材料坚决抵制,实现施工材料的高标准和高准入。第二,以国家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为依据,做充分的工程施工物资的检验工作,通过有效的物资材料的质量检测方式,确保施工材料的高准入和高要求。然后,在对施工材料进行多方面检测的前提下,要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明确合同单号、材料单号、数量、外观等基本的条目,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4.5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

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就是一个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的过程,无论在建筑工程的哪个阶段都要重视对于资料,数据等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实现工程管理的智能化就必须得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如果对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就给智能化管理方法莫定了一些资料、信息的基础,二者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做好信息统一管理需要对工程各个阶段的资料、数据、计划、记录等进行统一的收集、划分、整理以及分析,对这些信息进行认真的总结归纳,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找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进行及时的修改和完善,避免下次再犯,这样工程的管理就更加智能化,科学化了。

5结论

在当前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智能化建筑逐渐得到发展和普及,并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良好趋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做好智能建筑的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应该健全智能化管理体系,完善施工管理水平,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的管理工作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推动智能化建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兰.关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J].价值工程,2014,28:256-257.

第12篇

关键词:建筑自动消防;系统现状 预测

中图分类号:TU9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实现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普遍应用,即“建筑消防自动化”将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消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建筑自动消防系统按照功能大致可划分以下几个系统:火灾探测系统、火灾确认系统、通讯报警系统、防止火灾扩大系统、避难诱导系统、防排烟系统、初期灭火系统、自动灭火及维护管理系统等。种类繁多,比较复杂。目前这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应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5亿以上,建筑消防自动化的作用将越来越凸显。

二.自动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安装使用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没有经过严格的验收程序,不经过消防监督部门审核、验收把关就投入使用,留下安全隐患。

(二)设计、施工单位鱼目混珠,造成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先天性”问题。尽管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实行了设计、施工单位的认证管理,但在消防部门向建设部门移交认证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管理真空。即使在目前的认证管理中,一些没有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和个人,也可以临时组建人马,出些管理费,就可以挂靠有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理直气壮地承接消防工程了,造成设计和施工单位太杂,不认真负责的现象大量存在。

(三)生产、销售、维修单位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消防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调控措施不尽完善,产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也由于消防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经常备而不用,一般用户难以实施消费监督,致使一些地方假冒伪劣的建筑自动消防设施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直接影响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质量。

(四)使用管理方面的问题:一是认识不高。在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方面,满足于有设施,放任管理或者无人管理,使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只能起到一种装点门面的效果。二是值班问题。建筑自动消防设施要有技术管理人员和昼夜值班人员,定期检查、试验、管理维护,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但目前绝大部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单位,都是依靠门卫、保安来附带监视建筑自动消防设施控制室,调动频繁,缺乏应急处理的能力。三是不定期检查、试验、维护、清洗,经常造成误报和着火不报,控制室大量显示“故障”也无人理会,管线出现漏水就关掉总阀。四是职工和群众对建筑自动消防设施不够重视和爱护,有意或无意地对设施或设备加以破坏,妨碍其发挥正常作用。

(五)中介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在消防监督部门验收之前,必须由中介检测机构进行检测,但目前检测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中介检测机构,都同时承接建筑自动消防设施的施工业务,这样就出现了“左手换右手”的情况,结果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中介检测机构成为了一道摆设。

三.依靠科技进步解决自动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建筑自动消防设施也日新月异。依靠科技进步能有效解决应自动消防设施不能及时发挥作用的矛盾。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作为重要的建筑自动消防设施,其技术进步性表现报警时间提前、报警可靠性提高、特殊场所火灾的探测报警、报警系统网络化、消防联动控制智能化、消防通信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接警指挥管理等。

(一)火灾探测报警时间提前 如激光式、吸气式高灵敏度火灾探测器和气体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等超早期火灾探测报警产品。这些系统采用激光粒子计数、激光散射原理监视被保护空间,以单位体积内粒子增加的多少来判断是否可能发生火灾,可以在火灾发生之前的几小时或几天内,识别潜在的火灾危险性,实现超早期火灾报警。

(二)火灾探测报警可靠性提高 主要是多信息技术的采用。基于新型探测原理的传感器件(如气体传感器等)和复合探测器,对火灾过程的多参数进行监测,配以智能判别技术,可以减少误报,提高探测可靠性。此外,模糊逻辑、神经网络等高新技术用于火灾的判别,也可以大大提高火灾探测的可靠性。

(三)探测报警智能化 智能型火灾探测传感器的判别功能和判定决定权由软件控制,能排除干扰,识别真假火灾,实现火灾智能判定(判断)。通过两级(或多级)判别,以提高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四)火灾探测报警系统的网络化 将计算机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于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使控制器之间或探测器之间、系统内部之间和系统外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交换数据信息,可以实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层次功能设定、远程数据调用管理、自动报警、网络监控和网络通信服务等功能。智能型、网络化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展的方向。

(五)消防系统智能化、防火设计性能化

智能消防系统成为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建筑是采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对建筑设备进行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对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建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由楼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计算机网络系统(CNS)、综合布线系统(SCS)等构成。其中,楼宇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机电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化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等。消防自动化系统(FAS)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建筑中一个重要子系统,为火警预报、火灾扑救、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智能住宅方面,则表现为网络技术应用和控制方式的变化:建筑电气接口标准化、设备控制智能化、系统功能集成化。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消防自动化系统必将朝着集成化、智能化、协调化方向发展。

建筑防火设计向性能化方向转移 ,首先应确定该建筑的消防安全目标,然后应用消防工程学原理和安全评估方法,对其火灾危险性进行量化分析,然后再预测各种可能起火条件下所造成的火、烟蔓延途径和人员疏散情况,最后再选择消防设施并进行评估,校核预先的消防安全目标是否达到。这种设计方法更为科学合理,有助于发挥设计人员的设计才华和创造性,也适应了建筑技术发展和建筑艺术推陈出新的需要。

四、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