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4 10:39: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文物保护基本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在文广局的领导下,我所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现将我所今年主要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以文物保护工作作为抓手加大《文物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市民文物保护意识。在“5.18”国际博物馆日,我所设立了《文物法》宣传点,印发宣传资料,向广大群众宣传《文物法》基本知识,散发有关资料1000余份。
(二)、积极组织实施灾后重建工作
1、完成了领报修院滑坡体防治及地基处理与基础加固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文物本体修复。北楼、南楼、西楼一层柱、梁钢筋绑扎完成、砼浇筑完成;小教堂主体砌筑完成,屋架、瓦椽制安完成;主楼地下室地梁钢筋绑扎和柱心钻孔工程完成;大教堂牌坊缺损部分补砌完工。多功能房地下室施工完毕,地上部分钢筋绑扎完成,模板支设完成;土方回填完毕。
2、彭州佛塔:镇国寺塔、云居院塔文物本体修缮已完工,正觉寺塔塔内楼梯间、地面清理积土完成,塔内楼地面拆除,第六、七层后砌筑塔身、塔檐拆除,砖墙裂缝加固完成,东南角塌落处恢复,第5至第9层塔檐全面恢复,塔内中心穹顶恢复(1-4层),塔内2、3层楼地面恢复。
3、正在进行馆藏受损陶瓷器和银器的修复。
(三)、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对文物的消防安全等实行每月一小查,每季度一大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同时,我所不断完善安全保卫制度、值班守护制度,坚持利用每周半天的学习时间,学习和传达文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及文博安全动态,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来抓,使文物安全警钟长鸣。对文物库房、展厅的报警摄像系统、消防器材坚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节假日领导实行带班制度。库房、展厅实行二十四小时间值班制度,做到交接班有记录,确保文物安全。
(四)、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抓好灾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的同时,按照国务院统一布署,全面推进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现在已完成田野调查、数据录入、数据库建设、名录和总结报告编撰工作。经省、市和国家文物局三普办检查验收合格。
(五)、切实加强地下文物保护工作
在我市灾后重建和生产建设中,时有墓葬、遗址出土。为确保地下文物的安全,做到举报到位率100%,配合国家重点建设成都第二绕城彭州段发掘商周遗址6处 ,面积20__平方米;配合我市基本建设进行的地下文物勘探发掘工作,勘探面积达38万平方米
(六)、加强财务工作的管理
1、完成单位各项财务核算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财务信息。
2、加强单位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
3、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4、“5.12”地震发生后,为积极落实中央及省、市文物灾后抢险维修资金,编制完成了各项经费预算,上报各类灾后资金分配、使用数据,如实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反映了我市文物灾后重建进度。同时,对已到位灾后资金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财政、文化部门规定的资金使用范围使用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七)、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
按照中央、省、成都市关于博物馆免费开放有关文件精神,我所在彭州电视台进行免费开放的宣传,中央电视台10频道《失忆的珍宝》对彭州馆藏珍品做了报道。坚持做好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增加博物馆软件设施的投入,今年投入近5万余元增设电子显示屏、文物展板、展厅标识指示牌和馆内环境整治等。今年接待游客30000余人。
(八)积极开展学术研讨。
在今年彭州博物馆和成都古都学会共同承办了《上书院白鹿镇灾后重建的思考: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
二、20__年工作计划
1、广泛深入宣传《文物保护法》和国家有关文物保护的方针、政策,增强全市人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文物巡查和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急预案,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境内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状况,指导、督促文物所在地相关部门和收藏文物责任单位切实做好自主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
2、按照文化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的规定,继续积极组织与文物保护单位级别相应的文物施工单位对我市文化遗产抢救保护项目进行施工。
摘要:论文从社会环境、政府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华侨影响和青少年自身等方面多维度地探讨开平市青少年对于当地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认知状况,进而提出几点加强青少年认知和保护文化遗产意识的建议。
关键词:开平市青少年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认知状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郑孝燮曾说:“我国世界遗产事业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认识问题。把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希望寄托在青少年身上,从现在开始就下大力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世界遗产保护教育,也是一个认识问题。”至2007年底,开平市总共有青少年[1]62000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9%〔1〕。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结合相关研究成果,以开平青少年为案例,论文拟就当代青少年认识世界文化遗产的状况进行多维度解析。
一、开平青少年的认识及思想状况
当地青少年对碉楼的认识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从电视新闻媒体中获知,如开平台定期播放的开平碉楼节目、报纸和新闻节目等;二是从学校派发的有关碉楼的书籍中了解(其中有进行碉楼知识考试的学生对碉楼基本知识认识较深);三是从碉楼申遗时的各种宣传标志中认知;四是从祖辈的口述中得知(此种情况较少)。
多数青少年对碉楼认识较偏重于感观形态方面,对多数碉楼的名字没有特别留意,一般是认为碉楼较旧较黑,是中西建筑特色结合的产物,并设有枪口,具有军事防御的作用。身在开平、长在开平的他们对这些碉楼熟视无睹,因此对于碉楼的认识普遍停留在表面的层次,而对碉楼的来源、历史、意义以及碉楼文化中所包含的岭南文化、稻耕文化等基本上没有深入的认识。
对碉楼了解较深的青少年或认为碉楼具有欣赏价值,很美,像城堡;或认为碉楼很坚固、结实、有特色、作用多、功能强,体现了华侨对家乡的爱和建筑师的睿智。总的来说,感性认识的成分较多,而文化艺术、赏识认知和结构特色等层面则相对缺乏。“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精神文化符号层面上的认识还有待广泛宣传。
多数青少年认为碉楼可以代表开平文化,心中对碉楼存有感情,但缺乏进一步了解碉楼的兴趣。由于目前当地经济发展有限,本地人们收入偏低,多数留守家乡的青年忙于家务活或学习,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偏重于娱乐方面的爱好,认为历史文化较枯燥,因此对碉楼文化兴趣不大。
二、影响青少年认识碉楼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
从对外联系来看,水陆交通方便,开阳高速公路与325国道横贯全境地,三埠港每天有2艘豪华客轮往返香港〔2〕,但市内交通和旅游指南方面,尤其是景区之间的来往存在较大问题,景点班车的设置没能把分散的碉楼群与游客的时间安排统一起来,大部分的景点缺乏关于碉楼的全面细致的交通指引和正规的出租车服务,给游客,尤其是自助型旅游的游客,带来不便。
交通不便跟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关。由于碉楼大多位于开平的乡镇,而这些地区难以有经济实力提供完善的旅游交通系统。
申遗时,电视广播、报纸媒体对大众获取碉楼知识发挥着重要的宣传作用;然而,申遗过后,这种作用便大打折扣。现有的相关电视节目缺乏趣味性,内容重复,对碉楼的介绍方式单一,难以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而更注重时事的报纸媒体较少刊载关于碉楼或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通过网络资源了解碉楼更具有自主性,但目前官方碉楼网一般只有简单的介绍和相关的旅游信息。可以说,各种媒体对于碉楼与村落的宣传和教育明显不足,更谈不上对青少年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的培养和文物保护知识的普及。
除了这些,由于民间没有自发性地举行以碉楼与村落为主题的团体活动,使得碉楼文化对当地风俗的影响渐趋减弱。而青少年本身对碉楼的认识较少,所以在他们的日常交流中很少涉及这一方面的话题。另外,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有限,相关馆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不如人意,未能起到很好的文化宣传作用。
(二)政府政策
当地政府先后颁布了保护碉楼的相关规章,如《开平市碉楼与村落保护管理规定》和《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碉楼与旅游业的结合是当地政府的重点政策之一,政府希望通过这一传统文化优势,使碉楼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而创造一个适宜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然而,目前政府在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二者的协调上所做的工作比较欠缺。在保护和开发方面,关键在于政府决策者的工作重点和开发的度之间是如何控制。由旅游部门和保护部门单独做规划都不利于地方遗产保护的发展,必须由政府控制开发。搞保护的人要懂经济,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搞旅游的人要懂得遗产保护,世界遗产宣传教育的广泛性是通过旅游的发展而实现的。
就官方宣传方面来说,对碉楼的宣传与教育基本上出现在申遗时期,当时的社会气氛极为浓厚,但申遗成功后却变淡甚至没有。虽然每隔一段时间,市区里都有关于碉楼的文化展览会,但是影响力不大,没能深入其它乡镇。宣传的不足,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市政府在宣传时只注重市区而忽视了其它较偏远的地方;另一方面,其它地方的镇政府过于依赖上级市政府的指示,没能在宣传工作上有足够的主动性。
(三)学校教育
当地各所学校多曾组织过碉楼参观游览等活动。学生亦以画画、写作、手抄报或黑板报等形式加深对碉楼的认识。然而在学校教育这一块,仍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没有乡土教学系统,缺乏明确的教学指标、计划等。目前中国教育还是以追求升学率为主,在应试教育上下的功夫较多,尤其是高中,所以会出现学校只在班会课讲授碉楼知识,而高中甚至连课堂讲授也没有了;其次,初、高中的外地老师占有一半之多。这些老师对碉楼没有天然的感情基础,较少重视碉楼知识的讲授。同时,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外地老师对碉楼基本知识的理解容易产生偏差;第三,碉楼专业研究人员不多,教材的编写人员缺乏,严重影响教材的内容质量;第四,碉楼教材、宣传手册种类缺乏,在开平仅有两本碉楼的乡土教材,而其它宣传手册多为旅游所用,为旅游而编写的手册并不能给予当地青少年进一步了解碉楼较大的帮助。
(四)家庭教育
父辈的生活已离土匪猖獗的时代久远,加上文化水平不高,与祖辈相比,他们对碉楼的认识很少,因此,当代开平青少年很难从家庭教育中得到这方面的信息。文化的隔代流失实在令人揪心。一方面,父辈对碉楼的感情已不如祖辈,代际承传问题令人担忧;另一方面,代沟使青少年一代不愿经常与父辈聊天,父辈忙于工作,也没有跟孩子们过多讲碉楼的事。家庭教育方面能否发挥作用,还取决于另外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所居住的村落有没有碉楼;第二,有没有亲戚是在碉楼里面居住过或从事相关工作。虽然开平有一句话:无碉楼不成村,但是随着人口的迁移,很多新村都没有碉楼。因此这部分的家庭教育是相当缺乏的。
(五)华侨影响
作为侨乡的开平,旅居海外和港、澳、台的开平籍同胞有75万人〔3〕,华侨对当地的影响举足轻重。当华侨回乡时,他们对碉楼的深情自然能感染当地的青少年。然而,当时建造碉楼的一辈华侨多已归西,新一代的华裔对碉楼的感情也没有祖父辈深厚。再加上现在的华裔也很少回乡,华侨的影响力渐渐减弱。
(六)青少年自身
由于时代的不断发展,新事物大量涌现,加之受国外文化的影响,网络游戏、英超、NBA、卡通动漫……充斥着青少年的世界,绝大部分青少年对于古老的建筑并没有多大兴趣。如何培养青少年对碉楼的兴趣是社会的共同责任。此外,文化程度对青少年理解碉楼的价值也有着重要影响。当地虽不发达但安逸的生活条件导致部分青少年形成安于现状的性情,读书不努力,故大部分文化程度不高,学历普遍在大专以下。
三、加强青少年遗产认知与保护意识的建议
“遗产保护是第一性的,有了遗产才有遗产地的旅游,而遗产地保护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不同于其它的旅游对象与产品,只有在不妨碍遗产保护的前提下,才可以发展旅游。”〔4〕因此,开平要积极推动公众教育事业,形成“明瞭的共识,积极的参与,真诚的归属感”,达到一种官民互动、事半功倍的良性循环。
要大力普及、加强青少年、市民对开平历史,尤其是“开平碉楼与村落”的认识,可以尝试与广州市、佛山市、中山市和潮州市等城市文化局或文物局建立区域合作文化交流平台;制定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方针并有效长期实施贯彻,形成一个具有开平特色的乡土教育体系;社会宣传教育应该采取多元化、有针对性、有计划性的措施,包括电视媒体、广播媒体、街道宣传栏及互联网等硬件设施、旅游专线及交通指引的完善等等。
其次,普遍提高青少年、市民的文物遗产保护意识和相关知识。要加大学校教育,制定开平乡土教材与开放性课题相结合的方式。在推广方面,有计划、富针对性地出版开平文物书籍,并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业界与学界研讨会,就特定项目撰写兼具知识性和专业性的专题书籍;孕育“开平文化大使培训计划”,培养具有专业文物导游知识与技能的青年学生,以此普及开平文物常识,加强社会民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开展图书馆流动车计划,宣传普及“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相关书籍。图书馆流动车分为大众型和学校型两类形式。图书馆流动车以村落为单位,可以节约财政负担,也可以提高普及率。其次,对于学校型方面,流动车可以走进校园,让学生借阅图书,流动周期可设置为两周。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而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紧迫感。
当然,还要充分利用侨乡优势,与民间团体、高等院校和个人互相合作支持。在地区合作交流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珠三角的艺文合作。除了进行信息交流、文物考古合作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图书馆方面的合作,希望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文物管理水平和修复技术。
四、结语
以青少年为主的广大市民推广历史文化遗产的做法的好处在于运用了一种双向、互动的模式使传统意义上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范畴由政府官员、专业人员扩大到普通公众,并且由于将对象定位于社会上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广大青少年,从而保证了“世界遗产教育”成为世界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条件和重要动力。一方面,从教育趋势来看,青少年较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也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尽早接受正确的文物保护意识将有助于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青少年社交广泛,文物保护知识的宣传与教育经过他们的传播,会很容易产生类似“触媒效应”的由点到面的积极影响。总之,机制、法律、科技、资金等,都是保障世界遗产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而对于青少年的教育则是贯穿于其中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中国城市年鉴2007[M].2007,(23):125.
〔2〕开平碉楼网.[2008-08-28].
然而,目前国家认可的文物鉴定机构都是针对文博系统内部的,不对外承接鉴定业务。市场上说的那些所谓专家鉴定,是指退休专家以个人或拍卖行特聘专家的名义,参与收费鉴定活动,如每件100-200元,鉴定证书则要1000-2000元。
“这里面就有问题了,他代表的是个人观点,不是官方意见。这本身就不应该作为判断文物真伪的条件。所以,我们不能迷信专家。专家一般只在很窄的一个方向上有研究,不可能是万宝全书,如果他既会看玉器,又会看瓷器杂项,就有问题了。”
上海市玉器鉴定专家张慧说,收藏市场发展太快,大多数投资者都缺乏文物鉴定的基本知识,被某些专家和拍卖行利用,将鉴定作为赚钱或欺诈的工具。我们应当通过行业法规,限制这些专家的私下鉴定行为,国家也应该尽早开设面对民间文物的鉴定机构,为民众提供鉴定服务。
央视《鉴宝》栏目玉器专家、江苏省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副主任吴念亲的说法更加直接:“现在赚昧心钱的专家很多,只要给鉴定费,就能出证书,而这类专家往往眼力也是不济的。”
这种情况不能不令人担忧,因为目前收藏热席卷全国。学者吴树曾经估算民间藏友估计有8000万之众,但其中真正懂得藏品鉴定的少之又少。因此,他们的投资和收藏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所以,我们要将收藏和投资区分开来。真正的收藏家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他是真心喜欢藏品及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历史内涵,并且愿意在这个领域深入研究下去,这样的人成为民间专家的概率就很大。而投资者只是将藏品作为一个投资标的,本身没有对藏品及其相关的历史知识做深入的研究,他们在藏品的真伪鉴别上,只能参考专家或朋友的意见,而这样上当受骗的概率就很高。曾经有过统计,仅古代玉器一项,市场上真品的概率不到2%,各个时代仿制的大量赝品充斥市场,对于收藏和投资行业的良性发展都是不利的,也间接造成了目前高古卖不过战汉,战汉卖不过明清,明清不如现代和田原石的奇特现象。这种文化价值的背离是值得所有人深思和反省的。
如果说得多一点,就要提到一个潜在的因素,那就是老专家与新专家的地位之争。古玩行里资历很重要,往往是名头大、年纪高的最受欢迎,实际上这个判断是有问题的,专家的年纪一大,眼就花了,在鉴定方面难免会有差错。新专家要在行业内奠定地位,就必须积极主动,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这时候如果老专家犯了错,那么他们的机会就来了。
再一点,就是馆院专家与民间玩家的话语权之争。馆院专家的研究对象一般都是考古出土的,真伪没有疑问的器物,你要是拿一件民间流转的文物让他去辨别,他未必能够比得上民间玩家。而长期以来,馆院专家垄断了话语权,民间藏品得不到重视,很多真品精品也经常被污为仿品赝品,这个和馆院专家的明哲保身心态有关,因为面对一件民间藏品,说假比说真的风险小。而且他们也会刻意回避采用科学手段鉴定,而更倾向于用眼学鉴定,这样专家才能保值增值,而这个对民间文物的收藏和保护是很不利的。其实,有一些实战经验丰富的民间玩家,他们的鉴定水平要高于馆院专家,在收藏鉴赏方面,社会也应该为他们开辟一个与投资者大众交流的空间。
最后,张慧表示,作为普通收藏者,应该在买东西前,先确定主要的收藏方向,并且钻研相关的收藏与鉴定知识,多看真品。还有,就是要多与藏友交流,吸收各家经验,反复求证,要敢于颠覆自己的错误观点,才能不断长进。
对话张慧
打字员时间久了,
也成了研究员
记者:您认为市场上的玉器造假现象为什么这么普遍呢?
张慧:目前的问题不是市场一方面造成的,主要分三个层面。首先是法律瓶颈约束了民间文物的交易渠道,民间文物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真品由于没有官方的鉴定渠道,被损毁了,十分可惜。其次是馆院专家水平不一,打字员时间久了,也成了研究员,退休后就干起了鉴定,怎能分辨真假?再者就是拍卖法保假不保真,拍卖品的真伪得不到保证,直接造成大量假货赝品横行。
[关键词]博物馆;讲解队伍;建设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博物馆的社会地位日益走高,博物馆在社会的影响力日趋扩大,人们对博物馆的各项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陈列方面,还是在接待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新课题。笔者仅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博物馆讲解队伍建设试做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培养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尚职业道德的讲解队伍
博物馆是传播历史和科学文化知识、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特殊文化阵地。讲解员是知识的宣讲者和传播者,他们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职能,他们不但要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新时期讲解工作对讲解员最基本的要求。
一是要组织广大讲解员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重大理论,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爱国意识,坚持正确的讲解导向,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及尊严。
二是要组织广大讲解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发展博物馆事业的重要文件和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好有关文物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各项政策,深刻认识讲解工作的重大意义,明确工作目的,端正工作态度,拓宽工作思路,广学历史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研究能力,从而更好地承担和完成讲解工作任务。
三是要组织广大讲解员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单位的规章制度,提高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楷模。同时,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观众服务的思想,把观众的需求当成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耐心、细致、周到的服务,让忙碌在各行各业的观众在博物馆参观时体验并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人文的关怀。
四是要组织广大讲解员认真学习感动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的先进事迹,继承和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增强做好博物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树立新观念、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方法,掌握新技能,开创博物馆讲解工作新局面。
二、造就一支具有广博知识的讲解队伍
博物馆的讲解工作是一门涉及多门类、多学科的语言表达艺术,作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除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外,必须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和较强的专业研究能力。这是打造一支高素质讲解队伍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博览群书,为做好讲解工作提供知识支撑。作为博物馆讲解员业务能力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哪个方面都离不开知识的支撑。我们大家都知道,博物馆讲解员最基本的条件是“能说”,而所谓的能说就是在讲解时观点新明、繁简适度,具有针对性,体现出知识性、趣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靠的是口才,口才靠的是知识的积累和正确的运用。如果讲解员没有了解和掌握丰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很可能受知识面的局限,导致讲解内容枯燥无味。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长期的社会进化和发展中,历史事件和历朝历代的遗存器物众多,科技发展线索纷繁,有些遗存除具有共性之外,还与其他种类的遗存、器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就要求讲解员要努力掌握每一件器物的发展线索,系统学习历史、地理、天文等常识,同时还要学习哲学、经济学、文学、逻辑学、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以及博物馆学等基本知识,甚至对民间制陶、冶金、丝绸、绘画、书法、艺术等都要有所了解和研究,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讲解对象加以分析,找出相关链接,让一件件文物展露出历史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的光彩,从而展现讲解员扎实的人文底蕴和高超的表达张力,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最大化。由此可见,多学科的学习,有利于讲解员挖掘讲解对象的相关链接,使讲解内容更加宽泛,达到深层次讲解目的。
其次,要深入实际,努力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和民族风情。一名优秀的讲解员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对地方文化、民族风情乃至都要了解和掌握,这也是做好讲解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地方文化和民族风情丰富多彩,不同的历史时期遗留的不同文物也体现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民族色彩,要想解析好这些文物,必须针对文物进行专题研究,广泛搜集跟文物有关的素材,并以此来丰富我们的讲解内容,更好地揭示文物的深刻内涵,使其展示出诱人的文化艺术魅力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采。这是我们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和民族风情的关键所在。
再次,要奋发进取,努力提高业务专研能力。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讲解员的个人素质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就目前情况看,多数讲解员把绝大部分精力倾注在背诵别人写好的讲解词上,忽略了对文物本身及相关信息的研究,只是靠讲解词就文物讲文物,没有把文物这个静止的东西讲“活”。观众听完讲解后没有得到深层次的理解收获,而是停留在文物表面的感性认识上。这就要求讲解员必须具备深入研究的能力,更多地了解文物的文化内涵,在专业知识方面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件件展品穿越时空的隧道,进入我们的时代与观众相识对话。
三、打造一支具有熟练专业技能的讲解队伍
熟练地了解掌握运用讲解专业技能是做好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关键环节。一场生动完美的讲解能够使观众更好地体会到展品所蕴含的深刻含义,进而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要做到这一点,讲解员除了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外,更少不了讲解的专业技能。那么,如何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技能的讲解队伍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搞好形体技能培训。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的名片。讲解员的仪表、姿态、举止将直接影响观众的参观兴趣,甚至会影响一个博物馆乃至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我们要在严格选拔讲解员的基础上,对讲解员的形体技能进行全面培训。一是着装,化妆时不要浓妆艳抹,要淡而清、美而雅,展现高贵的自然美。二是服饰,颜色稳重,端庄得体,给人庄重、明快的感觉。三是发型,长短适中,符合职业要求。四是站姿,要挺胸收腹,站立稳重,具有节目主持人风范。五是动作,高贵典雅,手、眼、身、发、步协调一致,肢体语言自然大方。六是表情,要精神饱满、和蔼可亲,对待观众要自然真挚,端庄大方,给人以亲切、热情、诚恳之感,切忌矫情造作。总之,讲解员的化妆、穿着、表情、手势和体态都是讲解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反映的是讲解员的气质和风度,尽管不是讲解员的主体,但也直接影响讲解效果,我们必须纳入日程,抓出成效。
第二,搞好语言技巧培训。讲解是一种高级、完美、富有审美价值的口语表达艺术。一个称职的讲解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同一个陈列内容,同样的讲解词,为什么观众听了不同讲解员的讲解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呢?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与讲解员掌握的知识量有关;另一方面,讲解员的讲解技巧如何也多起着很大作用。因为,讲解员必须具备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语言艺术大师等特点,在讲解时,要合理控制气息,掌握好语言的高低和语速的快慢,做到吐字清楚,字正腔圆,强弱适度,节奏分明,使我们的讲解悦耳动听,让观众对我们陈列的内容产生美感,产生联想,引起共鸣,很好地完成宣教讲解任务。这是我们搞好讲解员语言技巧培训的主要目的。
第三,搞好讲解员应变能力的培训。应变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讲解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讲解员在施讲的过程中,观众是呈现在讲解员面前的客观整体,不同要求的观众具有不同的个别属性,讲解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果断的判断能力,从观众的神态和细微表情变化中,洞察观众心理,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讲解方式,适应观众需求。例如,同样一组陈列内容,对学生讲解,因年纪不同,讲解内容和方式就要有所区别。对大学生讲得要深入一些,对小学生则尽量深入浅出,还可穿插一些生动的小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提高讲解质量。对一般观众可采取讲述、问答的谈话式讲解方式,显得十分亲切自然,便于讲解员和观众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对于专家、学者,则要对与他们专业兴趣有关的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讲解,同时还要向他们介绍我国学术界的有关情况。总之,我们要从观众的不同需求出发,通过观察研究观众心理,探索施讲形式,做到讲解能长能短、能深能浅、随机应变、有的放矢牢牢把握讲解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加强新时期博物馆讲解队伍建设是促进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努力探索,定能抓出成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测绘;建筑模型;教学
建筑学是一门文理综合技术性的科学。要真正了解它每个建筑所蕴含丰富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内涵,建筑测绘非常重要。此外 ,测绘也是古建筑文物保护的必要前提。但测绘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立体感不强,只通过平面图形对很多建筑构造不是太清楚。而建筑模型课往往到了高年级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二者结合起来,寄给建筑模型找到了合适的素材,又给学生一个立体的感觉,丰富了建筑测绘实习的手段。
1.建筑测绘实习教学的目的和现有模式
建筑测绘实多进行古建筑的测绘,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完成中建史课程之后,通过对古建筑的测绘,以加深对古建筑群体的建筑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有更深的理解。此外,古建筑测绘将历史保留下来的建筑物按比例测绘做到施工图深度,也可以为古建筑保护与科研做出贡献。
古建筑测绘是综合运用测量和制图技术来记录和说明古建筑的一种手段。目前,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模式各高校大致相同,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实习指导教师讲授建筑测绘基本知识,使学生熟悉测绘工作程序。
(2)指导教师给学生分组,到实地进行考察,确定分组情况,勾画草图,再经过实际测量并结合拍照取得详细尺寸数据。
(3)测量完后各小组在现场校对各部分尺寸,使平、立、剖面各图相互一致,重要的构造节点、装饰图案要画大样图,大样图也要平、立、剖面。
(4)各小组以各草图为依据,绘制CAD成图,比例尺根据所表现对象选定,一般平、立、剖图为1:100,大样图为1:5、1:10、1:20不等。
2.现有古建筑测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古建筑测绘一直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必修课程。此课程(实习)丰富了学生的实际知识,加深了对古建筑知识的理解,但现有的古建筑测绘教学模式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的注意力来看,与主干的建筑设计课程相比,不少建筑学专业学生对于古建筑测绘课程的学习热情普遍不高。或许这是受到了只重视现代建筑设计、忽视传统建筑设计和古建筑保护的影响。
(2)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来看,古建筑测绘大多被安排在暑期进行,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降雨较多,测绘工作会有一定困难,也比较艰苦,安全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从硬件条件来看,现有的测量工具较为落后。据了解,很多高校古建筑测绘仍以皮卷尺、钢卷尺、竹竿、绳子等为主的手工测量为主,测量误差较大且工作效率低下,也有一定的危险性,包括人员的危险与古建筑本身的危险。
(4)从教学成果来看,大多数院校现有的教学成果仍以学生的CAD图纸为主,形式比较单一且有时候对建筑的表现特别是对一些地形的表现不好。
3.古建筑测绘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逐渐培养学生对于建筑文化遗产的感情,进而激发他们对投身古建筑保护和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2)高等院校应加大建筑学专业学生对于历史建筑认识和保护方面的教育力度,增加课程学时,加强教师配备,增大经费投入。另外,古建筑测绘的时间设置应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实习的环境等各方面具体条件,最好安排在春秋季进行。
(3)从发展来看,传统的测量工具难以满足教学需要,应引进并采取一些先进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手段。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单体建筑的测量精度和测量效率,同时又可用于范围更大的总图测量和单体建筑的控制性测量。
(4)丰富教学成果的表现形式,除了保持原有的CAD出图外,还应该结合草图大师建模,最后与建筑模型课结合,做出立体的模型。并且可以配合照片和视频,再加上文字报告,以增加学生的兴趣,也便于展示教学成果。经过一年的实践检验,由于要做成建筑模型,建筑测绘的深度明显加强了,细节处理的也更好了,对以后古建筑的修复工作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结束语
作为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古建筑测绘的教改与实践在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信通过提高学生兴趣、完善教学设置、改善教学设备、丰富教学成果等一系列举措,我国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科]
【参考文献】
[1]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建筑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合编.测量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王树林.考古测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3.
[关键词] 旅游资源旅游产业新思路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以其丰富多彩的景观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铸就了乐山旅游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双遗产”为乐山――峨眉山的旅游腾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拓宽思路、深度开发旅游资源是持续发展乐山旅游文化产业,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资源强市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一、乐山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在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峨眉山――乐山大佛中,峨眉山闻名中外,以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佛教文化、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而著称于世。被人们称之为“仙山佛国”、“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誉。成为人们礼佛朝拜、游览观光、科学考察和休闲疗养的胜地。位于乐山三江汇流处的乐山大佛,早已扬名天下。
1.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1)宗教文化资源特别丰厚。峨眉山是普贤菩萨弘扬佛教的场所,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相传佛教于公元一世纪即传入峨眉山。近2000年的佛教发展历程,给峨眉山留下了丰富的佛教文化遗产,造就了许多高僧大德,使峨眉山逐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影响甚深的佛教圣地。夹江县城西3公里千佛岩,排列着200多窟石刻造像共2400余尊,故称“千佛崖”。开凿于隋,兴盛于唐,延及明、清。显示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石刻艺术水平。
(2)名人文化夺放异彩。乐山沙湾是一代宗师郭沫若的故乡。郭沫若于1892年11月16日,出生在乐山的沙湾。沙湾成为与山东曲阜(孔子故里)、四川眉山(苏轼故里)、浙江绍兴(鲁迅故里)齐名的世界级文化名人的故乡。郭沫若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一生留下2300多万字的著述,横跨文学、艺术、历史、哲学、政治、经济、考古、翻译等众多领域,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份深厚的文化遗产。“沫水澄波,峨眉滴翠,仙人风物此间多”。这是郭沫若赞美故乡的诗句,也是郭沫若一生的写照。
(3)崖墓文化资源点多面广。乐山是四川乃至全国崖墓分部最密集、规模最大也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学术界指原乐山县及相邻的夹江、青神、犍为的崖墓。”“其时代为西汉至魏晋南北朝,绝大部分为东汉至三国时期。”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开发价值。被学术界誉为“汉晋时期最重要的考古学遗存”和“岸上的宝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的麻浩崖墓于1988年经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旅游景观资源无与伦比
(1)自然景观无与伦比。峨眉山有四大自然奇观,即:金顶黎明前天空美妙的“日出”;被中国佛家称为 “银色世界”峨眉山“云海”景观;神奇的“佛光”;金顶无月的黑夜,“摄身岩”下夜色沉沉,有时忽见一光如萤,继而数点,渐至无数,在黑暗的山谷间飘忽不定,佛家称它为“圣灯”;说飘浮的神灯是“万盏明灯朝普贤”。黑竹沟风景区位于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面积180平方公里。黑竹沟生态原始,环境神奇,物种珍稀,景区集雄、险、秀,奇、神秘、清幽于一体,风光迷人,已被列入省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嘉州三峡又称平羌三峡,是古代成都地区赴嘉州(今乐山)及经水路出川的交通孔道。峡区河道蜿蜒,江水碧蓝,两岸峭壁,风光迷人。
(2)地质地貌引人入胜。峨眉山不仅风景秀丽而驰名中外,而且在地质地貌上也举世瞩目。峨眉山丰富齐全的地层及其良好的露头,吸引着国内外的地质科学家和旅游者。丹霞地貌奇异宏伟。丹霞地貌,山形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游览价值,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乐山的丹霞地貌有各种类型:有临江陡崖型、峡谷型、断崖型、卧巨柱型以及属石柱型等,这些景观景点具有综合开发的潜在价值。
二、乐山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考
乐山、峨眉山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于两汉之际,鼎盛于唐宋之间,复兴于改革开放之初。特别是近20多年保护、发掘,已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又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44个风景旅游区之一;二是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环境大为改善;三是旅游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四是旅游收入大幅度增加。2006年上半年,乐山市接待游客6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58%和22.31%。预计今年全市游客人数可以达到120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30亿元。
乐山旅游产业的开发虽然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存在的问题不少:
一是总体规划不足。峨眉山――乐山“双遗产”在全国、西部地区旅游带的整体规划不明确;旅游价值链协调开发规划不足,主要表现在重观光旅游而轻休闲度假、健身等旅游项目。二是旅游产品单一,线路单调。峨眉山――乐山大佛虽属世界级品牌,产品品位高,但配套开发不足。参与性、趣味性、健身性旅游项目少,难以留客。三是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与现代旅游的要求不相适应。四是旅游新景点少,还停留吃祖宗饭阶段。
持续发展乐山旅游产业,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力:
1.高标准的旅游整体规划
规划的标准决定开发的水平,已有的规划现在看来已滞后,制约着乐山市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乐山要发展成为旅游强市,需要确定乐山市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一盘棋、西部旅游带的地位与影响,制订相应的乐山旅游与游憩的开发规划,充分挖掘区域旅游的价值。这就要找国家级的规划单位,顶尖级的旅游规划设计师,对乐山市的旅游自然与文化资源进行资源整合,突出乐山旅游自然与文化特色,对旅游资源系统的整体规划。这样才能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乐山、峨眉山的公路标准已基本到位,但连接周围景点的公路标准低、路况差,不安全。可考虑建设一条高标准的旅游环线,将峨眉山、沙湾、犍为、井研、夹江连接起来。完善旅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快速便捷的旅游通道,使国内国外游客来去方便。完善改造的重点项目,高等级旅游快速通道等,规划中的城际高速铁路,连接西部最大的客源地――成都市。
3.综合开发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三江”(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水面资源,在科学论证前提下,通过项目工程处理展现壮丽的三江水面景观,开发三江和环游山水旅游项目,在三江水城肖坝左岸和岷江任家坝处修建游人接待点,与水陆干线连接作为进入景区集散地。大渡河、岷江河中心城区段配置夜航设施,更新游船,增添水上夜航及水上娱乐活动,形成以青衣三岛为主体,山、岛、坝、城动静结合的自然景观。
4.构建功能多样的旅游目的地
乐山大佛、峨眉山已是世界品牌,也是古老的旅游目的地。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需求多样化的情况下,为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要,构建功能多样的旅游目的地,延长旅客停留时间、吸引更多旅客,增加旅游收入,势在必行。
(1)植物考察旅游。峨眉山属横断山系,一年四鲜花不断,春有春兰,夏有蕙兰,秋有建兰,冬有墨兰,四季兰花,香溢四野。要根据峨眉山的气候、山体的梯度状况,合理规划花卉景区,开发建设一条珍稀植物观赏、科普科考生态走廊。峨眉山分布植物1450多种,兰科植物约126种、49属,植物中苔藓植物45科、332种;蕨类植物47科、507种;裸子植物8科、27种;被子植物142科、2375种,被誉为我国南方的天然植物园。要利用好天然植物资源,规划好一条珍稀植物观赏、科普科考生态走廊的线路,建设珍稀植物观赏、科普科考生态走廊。
(2)宗教研究旅游。“中国佛教第一山”,就中国目前四大佛教相比较:峨眉山在规模宏大不如五台山,游人数不如普陀山,僧人数不如九华山。峨眉山要成为中国佛教第一名山,要让世人信服,必须挖掘丰富的独特的佛教文化内涵。峨眉山历史文化久远,相传东汉时,西域宝掌和尚来峨眉山建寺修庙。明代,缅甸和阿富汗友人送来玉雕佛像和贝叶经,斯里兰卡友人送来佛牙。清代,日本友人松涛、朝鲜宝光和尚等来峨眉山题咏作画。峨眉山为普贤菩萨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通过挖掘独特的普贤菩萨佛教名山深厚的文化内涵,佛教是峨眉山独具特色、最具魅力的王牌旅游项目。以传颂普贤菩萨的“行愿”精神提升四川(峨眉)佛学院的知名度,下决心培育高僧,通过峨眉山寺庙、僧尼、佛学院加大同国内和海外以及世界各国佛学院、僧尼的多种形式交往,扩大影响,引来海外香客游客到乐山、峨眉山朝圣、考察和进行佛教文化交流。
(3)地质科考旅游。开发乐山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开发乐山丹霞地貌旅游资源要依托峨眉山――乐山大佛的品牌优势和知名度,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开发,注重旅游活动的文化性、参与性和娱乐性,将观光游览、宗教旅游、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融为一体,形成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并具有一定结构和多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4)考古旅游。乐山崖墓研究历来为学术界所重视,“近年来,世界考古旅游不断升温。”游客们对过去的历史的好奇心不断增强,参与欲望也不断增加。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和乐山汉代崖墓这一丰富的考古资源,可选择几个有特色的崖墓,制订相应保护措施,让游客直接进入考古探险。景点应配置专业的考古设备供游客考古使用并对参加考古的游客进行有关考古方法、技巧、知识的必要培训,让游客了解、掌握考古的基本知识,这必将使游客产生巨大的兴趣,成为景区的一大特色。
(5)健身康复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具有强健体魄、预防疾病和康复等功效,身体的健康强壮,是人们追求的目的之一。体育健身旅游是朝阳产业。乐山市应着力开发体育旅游健身产品,扩大和提高公众体育健身旅游消费力。在峨眉山区,开展登山活动、滑雪活动、滑翔运动、攀岩活动、探险活动等;在乐山市区可以进行水上各种活动等。所以应着力开发健身旅游产品,如建立健全体育健身服务设施等,满足人们休闲、运动、娱乐、疗养等恢复或健身活动需要,缓解现代化社会高节奏所带来的疲劳、紧张和心理压力,强化旅游目的地的吸附力,提高公众健康水平。这样,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又可促使游客延长逗留时间,成为乐山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利润增长点。
[关键词] 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风险来源风险性质
现代企业风险管理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之一,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面对企业亟需加强的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应该如何积极参与风险管理,利用自身的优势,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独特的作用,这是内部审计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1、内部审计的概念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修订《内部审计实物标准》中,这样定义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管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 可以看到,内部审计不仅仅是组织内的监督、评价,而且是以提高机构的效率来增加价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定义的修订就是将内部审计功能由鉴证转向价值增值。
2、风险管理的概念 风险管理是企业通过对潜在意外或损失的识别、衡量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控制,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处理风险,以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根据以上风险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风险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等环节;(2)风险管理的目标在于控制和减少损失,提高有关单位或个人的经济利益或社会效果;(3)风险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关注是在对传统的内部控制的关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与企业经营管理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是风险理念与内部审计结合的成果,也是内部审计顺应时展的要求,不断发挥自身价值的必然选择。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要素的重要内容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随着内部审计范围的扩大,审计的对象不仅仅是内部控制,而是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内审人员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管理当局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这一点在我国企业界表现的尚不明显,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已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在继续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同时,把关注的重点转向了对企业各个领域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如美国通用电器(GE)公司的内部审计部门把为支持企业风险管理提供独立的评价和建议服务作为自己重要的职责。杜邦(Du Pont)公司在全球六大地区设立了20个战略经营机构,其内部审计部门在这六个地区分别派驻一个审计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及时、准确的了解业务运做情况,找出固有风险,评估对这些风险所实施管理的有效性程度,进而向内部审计主管提出对哪些领域或项目开展风险审计的建议,以便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也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内部审计的目标之一是增加企业的价值,而增加价值的前提之一就是企业风险的管理――准确的识别、恰当的评估、合理的反映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而这个过程正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核心所在,因此风险管理是否有效将决定着内部审计的目标能否实现。同时内部审计又是企业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的对风险管理过程进行审查、评价和建议,维护着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此外,风险管理还决定着内部审计的审计计划制定、审计资源配置、审计技术水平和审计报告内容等具体工作。IIA认为,审计执行主管应根据风险制定计划,确定符合机构目标的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应使机构的风险管理与内部审计程序之间协调一致,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
内部审计中的风险管理方法
1、按业务全过程管理的方法
企业业务的发生过程都存在事前准备、事中实施、事后评价的环节,内部审计就是要参与各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全过程风险审查。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而是会传递到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渡道德风险,因为风险不是由你们来承担(至少不是单独承担),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就会忽视对材料规格、型号、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有意购买残次品,这种暗藏的风险会在生产车间或销售部门反映出来,最终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对风险的认识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各业务部门又很难做到这一点。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从客观的角度对风险进行识别,及时建议管理部门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内部审计针对各种业务进行全过程的风险管理,一是促进企业稳定而长足的发展,提升企业价值,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二是打破职能部门各自管理的界限,将其各职能部门面临的风险和机会加以集中化,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按风险来源管理的方法
企业风险按照来源不同,可分为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和来自企业内部的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有: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稳定性,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竞争对手的变化,科学技术发展的变化,自然灾害等。内部风险可以归纳为业务风险、财务风险、诚信风险、战略风险、信息处理与技术风险。
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对于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人帮助管理层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角度着手,识别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类型及潜在的风险因素,深入分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及其对战略目标的现实影响程充的潜在影响程度,定性和定量地评估风险水平,确定尖对风险的策略,关注新的风险环境,监控现行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为风险防范的应对提供帮助。
按风险性质管理的方法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需要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可能威胁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风险或未能被企业识别的风险。为了全面评估风险,内部审计部门需要运用一种被整合的、以经营过程为导向的方法评估风险,区别不同性质的风险,分别设计、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风险管理。按照风险性质的不同,可以将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关注企业内外部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确认和咨询服务职能,以协助企业管理层进行预防、检查和报告企业存在的风险。
内部审计人员应实施恰当的审查程序,以评价企业的经营风险水平,评价内容包括: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管理行为守则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企业文化的内容及企业成员对此的理解与认同程度;各层次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技能;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的合理性;关键岗位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员工聘用程序及培训制度;员工业绩考核与激励机制等。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1)、预防舞弊。识别、检查舞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执行审计项目时警惕相关方面可能存在的舞弊风险。内部审计人员在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应当关注以下主要内容以协助组织预防:组织目标的可行性;控制意识和态度的科学性;员工行为规范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经营活动授权制度的适当性;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性。(2)、识别舞弊。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审查和评价内部控制时发现的舞弊迹象或从其他来源获取的信息,识别可能出现的舞弊行为,并向企业管理层报告,同时提出建议。(3)、检查舞弊。检查的内容包括:评估舞弊涉及的范围及复杂程度,避免对可能涉及舞弊的人员提供信息或被其所提供的信息误导;对参与舞弊检查人员的资格、技能和独立性进行评估;设计适当的舞弊检查程序,以确定舞弊者、舞弊程度、舞弊手段及舞弊原因。在舞弊检查过程中与组织适当管理层、专业舞弊调查人员、法律顾问及其他专家保持必要的沟通;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避免损害相关组织或人员的合法权益。(4)、报告舞弊。 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必要的舞弊检查程序后,应从舞弊行为的性质和金额两方面考虑其严重程度,出具相应的审计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舞弊行为的性质、涉及人员、舞弊手段及原因、检查结论、处理意见、提出的建议及纠正措施。若发现的舞弊行为性质较轻且金额较小时,可一并纳入常规审计报告,若发现的舞弊行为性质严重或金额较大,应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如果涉及敏感的或对公众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应征求法律顾问的意见。
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还要了解是否因地下资源的变化、重大项目或政策影响其规划实施;
专项规划,注意有无资源供应或产业政策(如气源、电源)以及拟建项目产品市场的变动;
2.广为掌握全市土地利用状况,特别受政策或人为影响所产生的改变。
3.掌握土地权属、除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两大类外,新疆还需要注意兵团、军区、中央驻新疆单位等某些特有的土地管理体制。
4.掌握政策、法令、法规对拟建项目的影响,如投资导向目录(别墅类房屋从“禁建到限建”)保障性住房、集资建房、棚户区改造、村改居、新农村建设等政策规定。节约能源或限制某种能源的规定,突发事件后对综合防灾避灾场所的安排。
5.掌握基础设施建设的进程。
6、重大项目分期实施等各种原因“预留”或“控制”的土地。
7、某些特殊项目的安全防护要求(如无线电环境、爆炸安全区、化工生产安全区)不但“无形”而且范围大(甚至可达数公里)。我院长期以来对这些情况进行了较多的研究③。
8、由于上述各种信息都有可能影响选址论证,所以用地选址要多方案进行比选;以使其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
由此可见,建设项目用地,必然会涉及拟选用地周边一些部门,互相间会发生业务联系、协作关系、生活联系、邻里关系等,还会产生各种矛盾和互相干扰或影响,因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该建设项目用地的性质、规模、发展情况,决定向哪些部门、单位征询意见。常见的有:军事管理部门的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压占矿产和用地的意见,环保部门关于环境评价的意见;水利部门关于防洪和水土保持的意见;民航部门关于民航净空和导航台站保护的意见;文物管理部门关于地下地面文物保护的意见等。如遇生产、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单位的选址,还要征求公安消防部门的意见;需要征用土地的,则需要征询土地管理部门的意见等。
五、结论
选址是城市规划管理中技术性、综合性、地方性都十分强的一项为行政许可做技术准备的,极具特色的城市规划业务。从程序上看,选址论证报告的质量将影响后续行政许可环节的办理及整个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从技术层面看选址工作是将法定规划的意图贯彻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充分了解法定规划的内容,还要根据动态的信息来完善和补充,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建设工作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实际上是要建立一个能掌握的动态更新的“信息库”才能做到这一点的,无论是具有属地管理职责的规划局,还是编制选址论证报告的城市规划设计机构,都必须如此。
参考文献:
①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89页,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