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医疗质量保证方案

医疗质量保证方案

时间:2023-10-24 11:00: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医疗质量保证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医疗质量保证方案

第1篇

关键词:病历档案 质量保证体系 评估培训

病历档案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表、影像资料等历史记录。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医院与患者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病历档案就会发挥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病历档案是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医院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是解决医患纷争的可靠取证材料。建立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是保证病历档案质量的重要举措和制度保障。

一、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

(一)组织保证

要建立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首先应该成立领导小组,该小组必须由医院领导牵头,成员应包括科室主任、资深医务人员和档案工作主管。领导小组下应该设立病历档案质控小组,负责传达领导小组意见,执行具体的检查工作。最终,应形成以档案室为中心,治疗科室、病房为关键控制点的病历档案质量保证组织体系。

(二)制度保证

1.制定岗位责任制度

明确病历档案形成人员、使用人员等与病历档案质量相关人员的职责,职责中需要说明医院领导、科室主任、医护人员、档案室等人员或岗位的档案工作标准和病历质量标准,完善病历档案运行环节的各种手续,防止部门之间互相扯皮。

2.制定病历质量规范

首先是规范病历书写。按照国家《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其次,要对病历质量进行控制。病历档案质控小组要根据病历档案质量要求定期对形成的病历质量进行检查,保证病历档案符合质量要求,并结合医院考核分配制度将病历质量合格率等与个人奖金、晋升直接挂钩,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3.建立健全病历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医院应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单位的病历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应包括对病历档案形成时间、书写内容、责任主体的详细要求,对病历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等的具体规范,同时还应制定病历档案质量审核制度、病历档案质量责任制等审核与约束制度,奖优罚劣,实现良性发展。如制定《病历档案工作流程》、《病历档案工作管理制度》、《病历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病历档案借阅制度》、《病历档案查询、复印工作须知》等,使病历档案日常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保证病历档案从形成到保管、销毁整个生命过程都有制度可依。

4.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评估制度

制定评估制度,至少需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评估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管理、设施设备、基础业务以及开发利用等五个方面。第二,评估流程。(1)医院应成立评估小组,由评估小组制发评估实施计划和评估细则。(2)医院各科室按照评估细则进行自查。(3)评估小组对各科室进行评估,做出评估结论。(4)向各科室公布评估结果。(5)各科室根据评估结果反馈进行整改和完善,并将整改和完善计划报评估小组。(6)医院将评估情况向档案行政机关进行汇报。第三,评估标准。根据《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等医院的基本制度要求,以及评估内容制定详细的评估细则,明确评估要素,并赋予具体的分值,使评估可操作、可量化。如对组织管理情况进行评估,评估要素应该有:各科室是否设有专或兼职档案员,档案员是否享受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同等待遇等。第四,评估方式。一是自评,即各科室根据评估细则,进行自评。二是单位评估,即医院对各科室的评估。三是专家评估,即医院聘请相关专家对医院整体和各科室档案管理情况进行评估。

5.制定病历档案管理人员培训制度

将病历档案的管理培训列入医院整体培训计划之中,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固定。制度应包含:(1)培训目的。为了有计划地组织医院员工参加病历档案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档案意识,保证病历档案的真实、完整、可靠、有效,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展开培训工作。(2)培训计划。一般是以年度为单位,在上一年底制定本年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的(收益)、培训对象、培训课程(题目内容)、培训组织责任人和培训责任人、培训讲师、培训费用、培训课时数、培训日期等。(3)培训内容。根据具体的培训目的和对象,明确每次培训的内容。(4)培训对象。病历档案知识的培训不仅是病历档案专兼职档案员的事情,而是全体医护人员工作者的事情。(5)培训方式。一是内部培训,即由医院组织员工的培训;二是外部培训,即参加外部举办的培训,如参加档案行政机关组织的培训。

二、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不是制度化、标准化的代名词,决不能成为纸上的、文件式的质量保证体系;而是要动态运行,否则体系只会是形式上的体系,不会产生实际的效果。这就要以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展开控制,即通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一处理(Action)循环步骤展开,提高保证水平。

1.计划(Plan)。即确定病历档案质量保证的方针、目标,以及实现方针、目标的措施和行动计划。需要(1)现状调研,了解病历档案的管理情况,查找病历档案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2)调查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3)查找出主要原因;(4)针对主要原因,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措施和预期效果等。

2.执行(Do)。即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这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二步。根据计划部分制定的方案,进行实施。例如上文提到的培训可以根据培训制度,制定具体的培训方案,组织培训和考核。

3.检查(Check)。即对比计划阶段确定的方针、目标,检查执行情况和效果,包括检查计划的行动方案是否得到严格执行,计划执行结果如何,与计划预期结果有无差距,差距多少等。也是质量管理循环的第三步。也就是要对培训后病历档案质量进行再评审,检查计划阶段发现的问题是否已整改,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有无出现新的问题等。

4.处理(Action)。即以检查阶段形成的结论为依据,分析研究检查结果,一是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进行标准化,以巩固成果,对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以避免重蹈覆辙;二是将未解决的问题作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计划目标,转入下一个循环。

三、病历档案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宣传培训要常抓不懈

法律意识和档案意识的培养不可能通过一次培训和宣讲就可以实现,而是要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才能将这些意识深入员工心中。因此,医院在组织培训的同时,要将宣传作为日常工作和行为展开。例如每月评选优秀病历进行展览,通报不合规病历,及时将其他医院发生的“因病历书写失误导致的医疗纠纷实例”刊登到内部网络,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

第2篇

摘 要: 目的:探讨现代医院药学的创新运管模式。方法:依据国家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等技术要求,结合现代医院药学的运作特点与科学规律,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对影响医院药学建设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找到了创建现代医院药学管理系统、药学服务系统、制剂生产研制系统、药品供应质保系统、合理用药咨询系统、人才培养与绩效考核系统等6大建设要素。结论:对指导各地规范管理与建设现代化医院药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现代医院; 医院药学; 运管模式; 创新设计

怎样创新建设与管理好新时期现代医院药学?鉴于很少见到这方面的报道,作者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制剂质量管理规范》(GPP)[4]等技术要求,结合医院药学专业技术性、经营管理性和用药指导服务性三大特点,以及医疗用药活动所构成的功能结构与运转规律,应用系统管理理论,对现代化医院药学的创新建设模式进行了如下探讨:

1 建立全新的医院药学管理系统

现代化医院药学的工作职能转变:现代医院药学必将按工作需要来设计岗位,按综合目标任务来设计考核,按岗位承担职责的轻重和贡献大小来设计薪酬分配,按人员素质要求来设计业务培训,按药剂工作任务不同要求来合理配置人、财、物资源硬件,按药剂工作质量要求来编辑管理软件。实行服务理念的创新突破与工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①端正思想,全面引进市场竞争、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社会服务和团队效应意识,从观念上实现医院药学必须“服务于临床,服务于患者”的根本转变;②调整岗位,实行逐级全员聘用,一切向制剂科研和药学服务一线倾斜的转变;③规范管理,管理方法由过去主观经验被动型向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定量化管理转变;④完善服务,服务方式由过去被动式为医患来取药服务向取送结合主动送药上门服务转变;⑤合理配置人财物,建设规模由过去单一制剂、经营型向生产、科研、经销和多种服务一体化、一条龙转变;⑥加强考核,分配模式由过去吃大锅饭型向统筹经营、全成本核算、与绩效挂钩转变。以此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增强两个效益。现代化医院药学的管理软件建设:①全方位建立现代医院药学微机管理系统;②建立各类制剂配制和质量检验操作规程,汇编成《医院制剂规范》(2005年版),保证各种制剂规范配制,各项质量控制工作依规进行;③健全医院药学综合管理制度,各项工作量化打分标准和绩效考评办法,汇编成《药剂工作管理规范》(2005年版)。以此确立共同遵守的工作规则,对药学部人、财、物全方位实行科学量化管理;④建立临床合理用药咨询软件;⑤建立各类药学工作驱动软件;⑥建立各终端资源共享检索软件;⑦建立病人查询软件;⑧施行管理制度化、使用责任化、操作程序化、考核档案化、保养规范化管理[5]。现代化医院药学的数据库建设:①药品数据库;②制剂数据库;③资产数据库;④合理用药数据库;⑤药学服务数据库;⑥质量管理数据库;⑦人力资源数据库;⑧管理文化数据库;⑨药学信息数据库;⑩资金数据库;绩效分配数据库。

2 建立现代化医院药学的硬件系统

21 仪器设备的硬件配置药库和药房应配置一定数量的药柜、空调、冰箱和电脑;煎药室和制剂室要配齐煎煮、提取、分离、粉碎、烘干和灌装等生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应配齐紫外、气相、红外、高效液相、荧光、薄层扫描、溶出度、酸度、不溶性微粒、永停、水份测定、分析天平,生化培养箱、生物显微镜、干燥箱、集菌仪、微生物测定、净化工作台、计量器具和标准物质等质检设施,保证制剂质量;财会和临床药学应配置一定数量的电脑与空调,创造良好的药学服务工作环境。

22 制剂室建设应按下列原则合理布局设计制剂室[6]:①一室多用:利用同一设备和房屋条件生产出相同剂型但不同品种的制剂。灭菌制剂室不生产大容量注射剂时,可生产小容量注射剂或滴眼剂等,这几种剂型可设计在一室之内。②相同兼并:中药的片剂、胶剂囊、冲剂、散剂、擦剂、洗剂、滴眼(鼻)剂等可与西药的相同剂型并为一室。③特殊共用:相邻制剂室的称量室、缓冲室、烘干室、粉碎室、煎煮室、浓缩室、过筛室、灌装室和包装室等,均可兼顾共用,错开使用。④合理布局便于操作。注意按制剂工艺流程布局操作房间,严防逆向走动和人物混流。⑤科学组合集中安装空气净化系统。一般应将100级和1万的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10万级的各种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30万级的各种制剂室科学组合设计于一层楼。⑥功能特殊的科室(如:质检室、炮制室、药研室、临床药学室、仓库、微机室、办公室等)应另外独设。⑦应分开制剂操作中人流与物流混杂的运作方式,以避开交叉污染。应按下列原则开展新制剂研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中的“中药新制剂研究原则”[7],运用现代科技方法,以方药独特疗法系统相统一的理、法、方统一性的中医理论体系,结合现代的病理学和基因科学,以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等不同疾病的病症为研究对象,对成本订价和医疗市场进行可行性论证,以有效治疗率达到80%以上为开发基准,来综合评价确定进行新制剂的中药学与中医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

3 建立新型的医院药学服务系统

为临床和患者搞好服务是新时期医院药学工作的重要职责。为此,医院药学要履行以下服务宗旨:保证基本目录用药不缺药不断药,满足临床需要按时送药上门;满足病人需求快速拿药煎熬配制,确保药品质量100%合格;保证中西药品品种齐全价格适中;服务热情文明礼貌公平诚信周到,力争服务满意率达98%以上。各药房系统、药库系统、煎药系统、制剂系统、药物研究系统、送水送药系统、药品质量检控系统、临床药学系统、数据库系统、技术信息系统、财务系统、办公室系统和领导指挥系统等室(组),要根据药学服务的总体原则,分解落实任务指标,制定各岗位服务承诺。规范各个岗位工作程序,保证各项工作质量,提高每项工作效率,获取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4 建立过硬的药品供应质保系统

合理调节药品采购贮藏数量,克服药品短缺或积压,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建立定量预测贮藏药品的数学模型,合理组织仓储药品。

41 定量预测贮藏药品的数学模型设计①用直线回归法预测药品需求量:把近10年来药品逐年增长的需求量看作一条直线,用回归直线方程式y=a+bx进行预测。同时,结合医院疾病发病率、资金情况以及医疗市场变化等因素,随时灵活、客观地修正预测值,求得更为准确的药品需求量。②用经济批量法求算药品采购量:通过控制进货批量,既满足临床需要,又使采购费用与储存费用之和为最少。计算公式:FOQ=(2AP/C),式中A=全年采购量,P=每次平均采购费用,C=每单位药品年平均储存费用。 ③用经济进货额求算药品采购量:因医院采购药品不是单一品种,可用金额来掌控药品采购量。计算公式:FOQ=(2PZ/L),式中P=每次平均购进费用,Z=计划购进药品总额,L=储存费用为药品购进单价的比例。

42 制订临床用药保障供应措施为保持正常医疗活动运转,应付各类突发事件,应规范从临床用药申请调查核实形成采购计划购回药品质量检验验收入库通知领药开票交验签字等各道工作程序;严格签字手续,落实承办双方责任,切实保证药品供应。

43 制订医院药学质量效益考核指标依据医院药学专业技术性、经营管理性和用药指导服务性三大特点,与医疗用药活动所构成的特殊功能结构与运转规律,制定出:①药品调剂系统(11项28分);②药品供应系统(9项20分);③制剂系统(10项24分);④临床药学系统(5项12分);⑤技术信息系统(6项16分),共41项100分的医院药学服务质量效益评价指标。

44 建立制剂质量管理规程①制订每种制剂质量标准,收集所用原辅包材的质量标准,严格按这些质量标准控制购进原辅包材和制剂半成品与成品质量;②制订每种制剂配制规程,规范制剂的配制操作;③制订每项质量检验操作规程,规范质量检验的标准化操作,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④制订各类制剂、每道工序、特殊单元和关键岗位(称量、清洁、消毒、清场、提取、分离、搅拌、过滤、制粒、压片、干燥、粉碎、过筛、分装、包装和入库等)标准操作规程,以指令和约束制剂人员规范操作;⑤制订制剂处方、生产工艺、仪器设备和质量标准等验证方案;⑥建立药物称量计算、半成品含量、重(装)量和比重计算、成品收得率计算和含量计算,以及能否用于临床等质量审查管理制度;⑦建立投入不合格原辅包材与产出不合格制剂成品销毁、回收、退货、返工等处理登记制度;⑧建立各级制剂岗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职责;⑨建立临床用药评价和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制度;⑩建立每种制剂标签与说明书设计格式;建立各类制剂室和各种制剂工作综合管理制度;将以上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汇编成《医院制剂规范》(2005年版),发给每位制剂人员,天天对照,依规操作。

45 强化四级质量保证职责建立分管院长、药学部长、质量保证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四级质量保证系统,层层把关,全员重视,确保购进药品、生产制剂和病人合理用药的质量。

5 建立合理的用药咨询系统

51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坚持参与临床查房、会诊,仔细分析病人疾病状态,掌握妊娠期、哺乳期、新生儿、婴幼儿期、儿童期、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的合理用药原则,科学选择和确定药物适宜剂量。对特殊病人,权衡利弊后综合做出个体化给药方案。

52 开展血药监测,提供合理给药方案临床药物治疗时,遇到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强、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药物;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或患有其他疾病,导致药物的体内代谢和排泄加快或减慢,分布发生变化,蛋白结合率升高或降低等;长期服用后导致积蓄的药物;两种以上药物同时应用,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均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设计合理给药方案,实现药物的最佳治疗。

53 应用成本――效果分析等方法优化治疗方案按照国家颁布的《××新药治疗××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回顾性分析评价两种以上药物治疗方案的优劣情况,计算和比较其药物治疗费用与效果比率或每单位效果所需费用, 平衡成本与效果,在两者之间寻找最佳治疗效果时费用最低、最合理、疗效最好、最安全的治疗方案。

54 建立临床合理用药评价系统针对新药和新制剂的临床疗效、治疗范围、毒副作用、用药剂量、给药途径、配伍禁忌等方面,系统地建立观察记录和评价指标。

6 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与绩效考核系统

61 定期考试,择优上岗实行考试聘用、持证上岗制度。先确定岗位职数与技术难度系数,再根据考试成绩、技术职称和实际操作能力,逐人确定岗位。对重要技术岗位的负责把关人员相对固定,聘用主管或副主任药师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各室主任(组长)。对新分配或新调进人员一律实行各组循回轮岗 (大专以上半年、中专以下一年),直到全面熟悉各项药学工作后,再依个人特长和考试成绩,相对固定于某一药学工作岗位上。并坚持轮岗制度,职员每年轮岗一次,组长两年轮岗一次,三年内轮完。以拓宽药学人员的知识面,练就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底,保证药学队伍的稳定阵容与整体素质。

62 采取多种措施提高人员素质为搞好职工在职教育和终身学习,坚持“三坚持、三结合”的培训方法:坚持突出年轻人为重点,专业对口培训,将年轻药学人员送上级中西医院和药检所进修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制剂生产、质量检验、药物监测、合理用药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坚持选派代表参加省以上中西药学年会、新药典、制剂新技术、新检验方法等学习班学习,由学回的代表传授教会全体药学人员;坚持每年组织两期新知识、新技术讲座和专业技术与法律知识考核。请老师进来讲课与走出去学习相结合,个人加强平常自学与单位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相结合,国家考试与单位考核相结合,支持青年人自学成才。

63 推行“成本核算,浮动工资,量化考核,按绩取酬”的绩效分配考核制度。①建立绩效分配数学模型:以2000~2004年医院药学部的总收入与总支出为据,应用灰色数列G(1,1)数学方法[10]建立Y(t+1)=9876.580.008957t-9768.61的绩效分配经费预测数学模型。确立薪酬分配计算公式为:个人月薪酬工资总额=基本工资+各种补贴+绩效工资;个人月绩效工资总额=(科室考核下拨小组绩效总额/小组总人数)×提成比例×个人系数×绩效考核得分%。 ②施行有效的考核办法:科主任对医院负责,将医院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用《药学部综合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小组;组长对科主任负责,将药剂科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每个月和每位职工;每位职工对组长负责,胜任各自的岗位工作。总之,在现代化医院药学建设中,只要抓住了以上6个主要方面的规范化管理与建设,就能在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医院药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益。5年来,我院投资160万元用于制剂室建设、微机管理和在职培训,使工作条件逐步改善,人员素质大幅度提高,有效保证了各项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显著增长。

参 考 文 献

1 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评判标准,1998 .

2 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 200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5.

4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2000.

5 杨茂春.科学管理制剂生产质检仪器设备的探讨.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4):378.

6 杨茂春.建立现代医院制剂质量保证系统的探讨. 中国药事,2003,17(3):139,

7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制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2005,

8 杨茂春,杨 哲.开发现代中药新药新制剂的创新设计原则. 中医药学刊,2006,6(2):24~26,

第3篇

但药品生产质量形势依然严峻,药品生产环节违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药品生产企业通过药品GMP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不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规范的规定,甚至违法生产假劣药品,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家局“全国药品生产专项检查工作会议”和“全国药品生产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特制定*省开展药品生产专项检查工作本实施方案。

一、专项检查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国家局以及省委、省政府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强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精神,按照“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专项行动方案”、“全国药品生产专项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和*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要求,针对药品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秩序,强化依法监管责任,保证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专项检查的组织机构

为顺利完成专项检查工作,省局成立“药品生产质量专项检查工作指导小组”,负责专项检查的组织和指导。指导小组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专家组:

三、专项检查的目标

通过本次专项检查,使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普遍得到增强,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全面落实质量管理责任;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药品生产质量。进一步强化药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依法监管水平。

(一)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生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必须对药品质量负责,并保证药品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二)对药品生产企业未按规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需要整改的责令立即整改;对不符合药品GMP认证规定的,依法收回其《药品GMP证书》;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并予以通报。

四、专项检查的对象

辖区内所有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包括已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还未通过认证的新办药品生产企业。对于下列企业和品种应进行重点检查:

1.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特殊药品及注射剂生产企业;

2.近期有群众举报的企业;

3.近两年国家药品质量抽查中不合格产品的企业;

4.近两年未进行过跟踪检查的企业。

对于中药饮片、医用气体、药用辅料、体外诊断试剂等生产企业应根据本方案的检查内容进行自查自纠,并向当地市级药品监管部门上报自查报告。

五、专项检查的主要内容

各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辖区内的所有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消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关键岗位人员的专业、学历、资历、培训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2.质量保证部门履行质量否决权的情况;

3.质量控制部门履行质量控制职责的情况;

4.物料供应商质量审计的情况;

5.原料、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情况;

6.生产管理情况;

7.药品销售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的情况;

8.企业自检及整改的情况;

9.药品委托生产的情况;

10.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理情况。

具体检查内容见《药品生产企业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附件一)。

六、专项检查的责任分工

(一)省局负责专项检查工作的部署、组织、指导、协调、督察和总结。主要工作包括制定工作方案,组织落实,指导各市的专项检查工作,并对各市专项检查的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此外,省局还将在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期间编印工作简报,作为各地开展专项检查工作交流的园地。

(二)各市局具体负责对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工作。

七、专项检查的具体要求

各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做好本辖区内整治药品生产秩序专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明确监督检查职责。要认真落实监督管理工作制度,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消除一切药品质量隐患。对监管不到位而产生严重后果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二)各市在7月20日前将专项检查工作计划上报省局,并在每月25日前上报当月工作进展。

(三)专项检查应与*年度日常检查相结合。飞行检查仍按原计划执行。

(四)进行现场检查应至少有两名人员进行,并完整填写相关记录和报告,结论应清晰明确,不能含糊其辞。

(五)各市局应在11月25日前完成全部专项检查工作,并将专项检查总结报告上报省局药品安全监管处。总结报告内容翔实,有数据支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检查总体情况;

2.所取得成效;

3.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及处理结果,包括企业名称、违法违规事实、处理依据、处理结果或未予处理的理由;

5.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停产整顿及罚款、收回药品GMP证书、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情况统计;

6.监管中的薄弱环节,包括制度体制、机制、监督检查方式方法、人员素质;

7.已采取的措施和对今后工作建议,包括建立强化药品生产监管长效机制、深化药品生产监管制度改革的意见。

(六)各市局在开展专项检查工作中发现任何问题应及时与省局安监处联系解决。

八、医疗机构制剂室的专项检查

医疗机构制剂室的专项检查工作应参照药品生产企业进行的要求进行,具体内容详见《医疗机构制剂室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附件二)。

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认真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工作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本辖区整顿药品生产秩序专项检查工作,切实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保证药品生产质量。

附件:1.药品生产企业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

2.医疗机构制剂室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

附件1:

药品生产企业检查内容和技术要求

1.关键岗位人员检查内容

企业负责人、质量保证部门和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及其工作人员、药品生产及物料管理负责人专业、学历、资历、培训情况及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

(1)企业负责人技术要求

企业负责人是否与药品生产许可证一致。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是否具有中药专业知识(中药制剂生产企业)。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培训、GMP培训考核等。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文件规定企业负责人的职责能否确保该企业的生产质量管理按药品GMP要求实施,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若企业负责人不具备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未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经验,其生产质量管理职权是否进行授权。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是否与药品GMP认证时一致,若变更是否按规定报省局备案;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药品质量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质量管理、质量问题处理、有关验证工作等岗位培训考核。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能否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汇报质量情况,并对企业物料、中间产品、产品的质量有决定权,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3)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药品生产质量监督等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岗位SOP、法规、规范的培训考核情况。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质量保证部门负责人是否具有对生产质量监督的职责,并对产品、物料、中间产品的质量有决定权。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4)质量保证部门的其他人员技术要求

查关键岗位人员,如质量标准的制订、物料的监控、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审核放行等岗位人员学历和实践经验,岗位SOP、法规、规范的培训考核情况。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5)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a、学历:是否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质量控制等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年版药典、岗位SOP等培训考核情况。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质量控制部门负责人是否具有监督实施质量检验等职责,是否具质量控制异常情况处理的能力。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6)质量控制部门其他人员技术要求

查关键岗位人员,如红外、紫外、液(气)相检测、分析天平等精密仪器操作岗位,微生物检查、无菌检查、尘埃粒子、动物管理岗位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等,取样、留样观察、稳定性试验等岗位人员学历、岗位SOP及*年版药典培训等考核情况。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包括电脑的图谱),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7)生产部门负责人技术要求

是否与药品GMP认证时一致,若变更是否按规定报省局备案。

a、学历:是否具备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备生产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规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有关验证工作等岗位培训考核,生产质量管理意识程度。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职责。是否具有保证产品按GMP要求实施生产过程控制的职责,具有生产过程技术指导的能力,参与生产工艺验证、关键设备设施验证、清洁验证的实际能力。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8)生产车间负责人技术要求

a、学历:是否具备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有生产现场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生产管理、生产工艺规程、生产过程偏差处理等岗位培训考核。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职责。是否具有生产实际操作及管理经验,熟悉车间各岗位的操作和生产过程的控制,是否具有督导车间现场人员按GMP要求实施操作的能力、批生产记录复核情况、偏差处理情况。现场提问及查工作记录,判断其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等。

(9)无菌生产操作人员技术要求

查学历及资历,是否具有无菌生产实际操作能力和无菌操作的岗位培训考核,对生产异常问题的判断能力。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职责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10)物料管理负责人技术要求

查学历、资历及岗位培训情况,是否具有按规定对物料验收入库的责职,合格品、不合格品、待验品、退货品、原辅料、成品、特殊管理药品、标签是否按规定严格管理。是否按规定拒收不符合规定的物料或按规定报质量部门处理。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责职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a、学历:是否具备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学历。

b、资历:查工作履历,是否具有生产现场管理实践经验。

c、培训情况:近一年的培训内容与考核情况。法律法规、物料管理等岗位培训考核。

d、履行职责的实际能力:查文件规定职责。是否具有物料管理经验,是否具有按规定对物料验收入库的职责,合格品、不合格品、待验品、退货品、原辅料、成品、特殊管理药品、标签等是否按规定严格管理。是否按规定拒收不符合要求的物料或按规定报质量部门处理。查其按文件规定实际履行责职的记录情况并现场提问。

2.质量管理体系检查内容

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管理文件、职责履行情况。

技术要求:查组织机构以及文件规定,质量管理部门是否独立行使职权,是否对企业的质量问题有决定权,是否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责职。是否按国家质量标准制定产品(物料)检验的内控标准并按标准全项检验、制定并履行取样和留样制度、制定对物料供应商质量体系审核程序、制定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制定质量事故处理程序等。

判断其实际履行职责的情况,查文件规定,是否有明确规定上述的责职,抽查关键的产品,检查其执行情况。

3.质量保证检查内容

质量保证体系、管理文件、职责履行情况。

技术要求:查文件规定;是否按规定履行对批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和批检验记录)的审核及产品放行的职责。是否履行对物料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审计、评估及报告。按规定独立履行对物料抽样及对不合格物料、不合格产品处理等职责,保证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不合格产品处理是否涉及相关批次或相关产品。是否履行物料监督、生产过程质量监督的职责。查记录,现场提问。

4.质量控制检查内容

质量控制体系、管理文件、职责履行情况。

技术要求:按规定独立履行职责;抽查每个品种的批检验记录,重点检查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检验采用的质量检验标准及方法;是否按规定进行批批检验及留样,如部分检验,其确定原则是否能保证其检验反映的产品质量与产品质量标准要求一致;留样量是否满足检验的要求。检验仪器的校验情况;原辅料、产品是否按批取样并按质量标准进行全项检验;是否按检验数据如实出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的原始记录是否完整。检验结果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处理程序是否符合要求。如有委托检验,其被委托方选择的原则、资质、协议及其执行情况,检验或有委托检验项目是否批批检验、取样是否符合规定。查记录,现场提问。

5.物料供应商检查内容

选择供应商原则、审计内容、认可标准、审计人员的组成及资格、实地考察确定原则、考察周期及执行情况;批准及变更供应商的审批程序及其执行情况;按规定与物料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资质证明资料具有供应商印章;每种主要物料供应商的档案齐全、完整。

技术要求:

(1)主要物料是否从合法单位购进,并会同质量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到物料供应商生产现场进行首次考核和定期考核。审计内容是否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生产设施设备、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偏差处理程序、不合格品处理程序、批生产记录及批检验记录、相关合法生产的证明文件。

(2)舒巴坦钠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应根据其配伍对象考察供应商原料药的生产条件,避免青霉素类产品与头孢菌素类产品交叉污染。

(3)无菌原料需考察其生产过程的无菌控制以及关键参数的控制和关键设备的控制,必要时考察其起始原料的供应商考核情况。

(4)有低温储存要求物料的应考察其运输过程运输冷藏的保障。

(5)生物制品用动物源性的原材料应考察供应商动物来源、动物繁殖和饲养条件、动物的健康情况。

(6)对原料药生产企业购进原料中间体作为起始原料进行生产,应对原料中间体供应商生产企业定期现场考核和批生产记录的审核,以保证其中间体的生产按报批的工艺进行生产。严格制定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并使用专属性强的检测方法进行检验。

(7)变更供应商应规定进行考核和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6.物料管理检查内容

原料、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情况;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及其执行情况;如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其验证能够确保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

技术要求:原料、辅料的使用及产品放行应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应经检验合格及质量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或放行,并按规定记录,帐物卡应相符;物料验收、抽样、检验、发放标准、程序应严格按文件规定执行,不合格物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产品不准放行。特殊管理的物料是否按有关规定执行。采用计算机控制物料系统,是否验证能够确保不合格物料及不合格产品不放行。特殊储存要求的物料或产品是否按规定要求存放,并有相应记录。

7.生产管理检查内容

所有产品均按照法定标准、生产工艺组织生产;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情况。

技术要求:所有的物料均是否按照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由质量管理部门批准使用,才能投料生产;其生产工艺是否按申报的工艺进行工艺验证,并制定生产工艺规程,确定生产工艺控制点和控制参数;是否制定岗位操作规程、按规定进行物料平衡、偏差处理及不合格产品处理,毒性药材及其饮片等特殊管理的药品是否监控投料。

8.药品销售及不良反应报告检查内容

检查销售记录,退回、收回产品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

技术要求:销售记录是否能够全面、准确反映每批药品的去向,记录的内容应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电话(包括办公电话和手机)、传真、销售产品名称、规格、批号、数量等,以确保必要时能够及时收追查并回全部产品;退回产品及收回产品的处理程序是否按规定执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是否按规定执行。

9.自检与整改检查内容

企业自检执行情况;接受检查、跟踪检查的次数及其发现缺陷的整改落实情况。

技术要求:企业是否定期组织自检,是否建立自检组织机构,是否制定自检方案,自检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自检记录,自检报告是否包括自检情况分析与评价、整改措施的监督落实、整改结果的复查和评价、以及参考资料等内容。

10.涉及委托生产的检查内容

相关药品委托生产批件情况;委托生产或接受委托生产药品质量监控情况。

第4篇

医保规范审核结算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一是严格规范医疗保障待遇稽核业务行为,每年年初制定年度稽核方案,根据稽核方案,依法依规开展日常稽核。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常实地巡查,核实住院人员身份、入院指针把握、违规结算等情况,做到医院周检查的全覆盖巡查模式。并现场抽查病历,对有疑问费用、违规费用等情形进行现场调查,化解基金风险。

二是按照省、XX市对医保基金专项整治工作的部署,每年根据省、XX市医保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在全市启动开展了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治理行动,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月活动,制定了切合我市实际的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全市各定点医药机构对照问题清单,结合大数据监控出的问题数据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根据自查情况对辖区内定点医药开展拉网式全面检查,逐一排查定点医药机构违规行为。

三是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线索一查到底,经查实存在违规行为的,对违反管理规定的定点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视不同程度采取重点监控,对涉事的机构分别按照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进行处理,查明属重大情况的,将提交上级行政部门进行处罚,涉嫌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查处。

四是根据对各定点医药机构年终考核文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各定点医药机构实施年终考核。并根据年终考核结果与医保付费、年终清算、质量保证金退还、定点医药机构信用等级评定与管理、协议续签挂钩。

稽核业务股

20xx年x月x日

第5篇

一、开展集中检查,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1、结合2012年度全县药品生产企业、特殊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确定由稽查队负责对全县2家药品生产企业和第二类经营企业,在春节后开展一次药品安全监管领域集中检查,现场检查时间截止到2月底,3月3日前完成总结工作。

二、强化日常监管,确保检查全面覆盖

2、根据县局关于印发《2014年度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县局《关于进一步规范特殊药品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规范监督检查程序,健全监督检查档案,及时进行总结评估。由稽查队负责对中药饮片、医疗机构制剂室、药包材生产企业、二类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现场检查,要求对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室的日常监督检查年内不少于2次;对二类经营、使用单位每季度检查1次;对药包材生产企业年内进行1次全面检查。监督检查信息全部登录市局数字化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3、规范药品委托检验工作。按照要求药品生产、配制单位需检验的一定要检验,自己不能检验的要委托检验,委托检验要符合省市局的有关要求。

三、认真实施专项检查,切实达到“四有”要求

4、结合我县药品安全监管领域实际,根据市局第二类监管情况和特定情况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检验条件2个专项检查方案,从2月份开始,由稽查队负责进行专项现场检查,全部工作在10月20日前结束,11月份进行总结评估。检查要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档案、有总结的“四有”要求,确保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工作中根据上级要求,及时增加相关专项检查。

四、加快新版药品GMP的实施,提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

5、根据省市局的统一部署,将新版GMP实施纳入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培训,指导企业正确理解法律法规的各项要求。

6、开展药品GMP跟踪检查。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由分管稽查队对2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GMP跟踪检查,每季度检查一次。

五、加强药品注册监管,从源头上保证药品质量

7、加强对药品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与指导,督促企业对照新标准及时申报补充申请,解决企业在执行新标准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8、做好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补充申请等事项的协调工作,根据相应工作程序,确保工作及时准确。

9、做好《省医疗机构制剂规范》实施工作。督促相关医疗机构,根据制剂规范的变更情况,及时开展验证工作,做好说明书和标签的变更,确保制剂规范的顺利实施。

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全面提升监管水平

10、在稳定报告数量的基础上,注重提高报告质量。全年ADR报告数量每百万人口稳定在1200例以上,其中新的严重病例要达到20%以上,同时要提高报表的分类准确率和报告的均衡性。要加强与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公室沟通联系,强化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11、围绕禁毒工作的新形势,加强调查研究,梳理药物滥用工作的新特点,加强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公安、卫生等部门支持,推动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再上新台阶。

七、创新安全监管方式,推行以企业为主体的诚信体系建设,试行风险评估干预机制

12、突出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质量受权人的工作职责。组织药品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单位、药包材生产单位和二类经营、使用单位签订药品质量安全承诺书,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使企业切实承担第一责任人的义务。

13、完善药品安全风险分级分类管理、风险防控体系,结合历年诚信评价和工作实际,及时采集监管数据,实现动态评价。对评价度低的单位适时进行调整,增加监督检查频次,随时追踪其整改情况。开展药品生产、医疗机构制剂配制和特殊药品经营使用评估,提升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发生。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放射诊疗监督管理工作,强化医疗机构放射诊疗安全防护意识,严格落实责任,全面提高我市放射防护水平,切实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权益。

二、工作目标

针对全市放射诊疗工作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摸清我市放射诊疗防护基本情况,完善放射诊疗安全防护制度,及时发现放射诊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放射诊疗工作,提高放射诊疗工作质量。

三、检查范围及分工

全市各级各类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负责对全市除省直管放射诊疗单位外,所有省、市发证的放射诊疗单位的监督检查。同时对各区市的监督管理工作进行督查;

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所辖区域内除省、市直管的放射诊疗单位外,所有的放射诊疗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

四、检查内容

依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重点对开展放射诊疗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许可,防护工作制度的制定落实,放射防护设施、设备的建设、使用,放射诊疗的安全质量保证、放射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健康检查及培训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同时,调查了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的专业人员、设备及相应质量控制设备配备情况以及年度诊疗患者数量情况。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及自查阶段(2012年5月20日-6月10日):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结合本方案和卫生部、省卫生厅2012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对管辖的放射诊疗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放射诊疗医疗机构的基本情况,积极指导医疗机构进行自查,并将放射诊疗单位调查表(附件1)于2012年8月31日前汇总上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二)监督检查阶段(2012年6月11日-8月31日):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分工对辖区内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发现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并将监督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各区市放射诊疗防护违法行为查处情况汇总表(附件2)于2012年9月30日前加盖公章后上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三)抽查阶段(2012年9月1日-9月30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根据有关要求,对照各区市监督检查情况和医疗机构自查情况,对各区市放射卫生专项监督检查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全市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抽查。

(四)总结阶段(2012年10月1日-10月31日):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对专项监督检查活动进行全面梳理、总结,根据有关要求于11月10日前将监督检查和摸底调查的数据通过卫生监督信息报告系统上报,并将有关汇总资料和书面总结加盖公章后上报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直接关系到患者、受检者、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对此,各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务必予以高度重视,以对人民群众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放射诊疗防护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使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第7篇

关键词:KPI 资源消耗 成本控制 工作量

一、引言

管理学的“80/20”定律表明,对事物总体结果决定性影响的是少量的关键因素,而“木桶理论”则认为少量的“瓶颈”因素对事物的结果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考核体系的理论基础。

KPI是通过研究医院内部工作流程的输入、输出情况,从中找出关键参数,把能完成80%工作最关键、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劳动价值的行为进化、量化设计变成可操作性目标。

医院员工的业绩具体体现为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时间、花费的成本费用等。KPI是一系列即独立又相关,可以测定及评估,且能较完整地描述员工岗位职责及业绩不同侧面的重点因素。KPI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类。其中定量指标建立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把统计数据作为主要的数据来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数学手段,计算出指标的数值,如财务指标、服务指标和经营动作指标等;定性指标是指那些难以用数学手段进行计算的指标,它们主要由评价者利用自身的知识和经验,直接给员工打分或做出模糊判断(如优、良、中、差等),如职能部门的部分指标、满意度指标等。

制定KPI要根据组织战略目标和重点工作,分析工作的关键价值因素;进一步分析影响关键价值因素的关键成功因素,制定绩效方案;根据因素分析,提炼KPI,测算结果达到预期效果后形成绩效考评方案软件系统。

实行“以工作量核算为基础,以效益评价为手段,以质量控制为依据”,结合工作量考核分配与质量职称考核分配为主的综合考核模式。另外,结合业务科室实行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根据医院实际,制定出适合医院的绩效方案,包括绩效考核的内容、方式、方法和程序。

绩效考核方案,是以工作量考核为基础,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分配模式,并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复杂程度,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恰当拉开分配档次,坚持向高风险、关键岗位、优秀人才、临床一线倾斜的分配原则的综合考核模式。

二、医院绩效考核的原则

绩效考核的主要目标在于对员工的良好行为给予奖励,提升工作意愿与绩效,以确保医院的竞争力而同时又能创造医院永久持续经营的动力来源。但总体而言,绩效与成本管理政策必须配合整体产业劳动的供需、市场行情、工作内容差异、临床质量保证等部分。在薪资结构和标准变动程度不大的情况下,绩效奖金的设计与成本管理就能为医院在经营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以达到提升工作积极性之目的。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依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优劣和满意度等不同情况,恰当拉开分配档次,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同时考虑客观情况导致的不合理,给予相应科室适当的政策照顾。如小儿科,常用医疗服务的量来代替产出指标。本次绩效与成本制度改革与以往全成本核算制度的主要差异即是区分各部门、各职务不同工作结果,用以稽核各部门的工作绩效,其中主要差异手段为:把绩效考评分配成两大类:一是结合工作量与职务来进行绩效奖金的计算,另一是以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考评方法。

2.总量控制,持续发展。该院将绩效奖金总额控制在业务收入的4%左右。科学有效地利用资源,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在绩效奖金总量控制的情况下,调整科室内部分配,使医院积累一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

3.循序渐进,平稳过渡。绩效管理改革分阶段进行,从统一思想、调查问卷、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始终稳步推进,逐渐展开。改革的范围只是把奖金部分重新分配,国家确定的档案工资现阶段没有涉及。

4.分类进行,倾斜一线。医疗、护理、医技分别设入独立绩效奖金体系,综合考虑工作量、工作质量、病人满意度、核心制度落实,劳动纪律、科研教学、新技术等因素,坚持向临床一线高风险、关键岗位、优秀人才倾斜。奖金分配权重为医师:护理:医技=1:0.8:0.7。

5.注重生产力管理。生产力管理是测量效率高低的一种方式,不仅衡量产出的数量,并同时考虑如何妥善运用投入变项的程度。因此,部门生产力就是指部门投入和产出的比率。而生产力的指标与测量,也是绩效考评与成本管理制度改革中的主要精神与内容。生产力管理是医院管理绩效的第一考验,足以表达一家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其中投入的变量包括有:员工薪资、人员工作投入工时、医疗人员技术、仪器设备的资产净值,折旧(建筑物、固定设备)物资等等。产出则包括有:医疗收入、病数量、病患住院床日数(越短越好)、服务质量、医疗检查数量、疾病严重度(DRG权重)等等。对卫生服务机构而言,生产力可针对医院或某一部门、某一专科、某一中心来衡量,使管理者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能”。

三、医院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

绩效考评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管理系统,既要界定工作职位、划分工作职责,又要设定关键绩效指标,设定工作目标的同时还要分配权重,进行指标检验,涉及到组织结构、部门职责、组织战略规划、业务流程等诸多工作内容。

第8篇

1专业课程质量体系要尽力作到与教育目标相适应

任何课程体系建设都是在围绕一定的教育目标,即根据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教育的规律,构建一个合理、完备的知识构架;在我国,专业教育除了符合社会对环境工程类人才需求外,还要考虑课程设置与相近学科的区别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要符合国家教育部对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大纲的基本要求。在每一门具体课程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中,涉及到课程内容、师资配备、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的运用等诸多方面。为此,我们在课程教质量体系构建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1专业课程设置

除了按照相关文件要求组织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模块化教学外,还应该结合近年社会就业对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将《环境工程学》划分为污染环境治理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人工环境构建工程三大专业;并将污染环境工程专业分解为环境管理与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和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等五大类专业课程体系,并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质量规范。

1.2师资队伍建设

(1)要求课程负责人完整讲授本门课程在3轮以上,有教学组织能力,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并要逐步形成主、副教师梯队;(2)主讲教师要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新教师经过导师制和培训,试讲合格方能讲授课程;(3)课程组由3名以上教师组成,队伍学缘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

1.3教学文件制定

(1)教学大纲(含实验教学大纲)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2)教材及参考资料选用国家统编教材或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近三年正式出版教材,有配套参考资料;(3)教学计划、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成绩分析、课程教学总结等。

1.4课堂教学监控

(1)授课质量:通过教学考勤记录、课室使用记录、教学督导巡查、学生调查评教等手段,在以下两个指标上得到保证:一是主讲教师校内评教均达到80分以上方为本学期考核合格;二是学生满意率在≥65%;(2)学生成绩:采用平时上课出勤、作业完成、问答及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定分数和学分制,从而保证了课程学习。

1.5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开出率≥90%(有实验但不单独设实验的课程);(2)作业批改:符合校、院有关规定或要求;(3)实习环节:设置了大二后期的认识实习(1周)、大三假期的社会实践实习、大四前期的下厂实习(4周)和毕业前结合毕业设计或论文实验所安排的毕业实习(2周);(4)其他实践环节:有习题课、言语能力训练、设计课程,以及满足社会需要的技能考核课程等,其学时比例和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

1.6成绩考核检查

(1)命题质量:试题覆盖面及结构、区分度合理,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2)阅卷与评分:试卷评分误差在±3分以内,且整体差错率<=评分有差错试卷份数/试卷总份数)≤1%。

1.7教学研究与改革

(1)教学研究:课程组有明确研究方向,且反映时代特征,有校级以上研究成果(含阶段性成果);(2)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授课内容符合时代要求,授课方法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注意培养创新能力;(3)多媒体授课:有一定数量的课时使用多媒体或其他辅助教学手段;(4)双语授课:常用术语使用外文(外语课除外)。

2专业教学质量改革要抓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修订本科教学方案,调整课程体系,同时加强课程和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构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的示范效应,再来带动课程整体水平的提高,形成课程建设的良性循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学校的课程建设目标应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因为不同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科发展水平以及对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的认识角度的差异,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也不相同。学校的课程存在着两个系统,其一是学校的课程体系构成一个大的课程系统,其中的每一门课程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要保证课程质量的提高,就必须要保证整个系统的高水平。对于精品课程的制作还有以下要求:(1)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要体现培养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高起点、高素质”本科人才的质量标准。(2)作为学校学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要综合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建设等各方面成果,整体推进。(3)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要集教学名师、精品教材、教学改革成果于一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交流与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本科课程教学的质量。

3学校管理采用“OBE”教育模式,全方位提升专业课程要素品质

学校作为教学管理的主体,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保障体系的改革,应该是采取采用“OBE”教育模式,全方位提升课程要素品质的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3.1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在从学科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的同时,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使教师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和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二者有机结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更有利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3.2发挥教授在课程教研中的核心作用

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特别是以教学型为特征的普通高等学校,要形成以主讲教授为核心的高质量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资深老教授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的有利条件,做好对中青年老师的传帮带。

3.3结合学科新发展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重视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框架和主要知识面的介绍,同时,还根据与时俱进的精神,及时、适当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热点,将当前的教学改革和科研成果引入课程教学,使课程教学内容保持基础性的同时,不断提高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学校要鼓励教师结合科研编写新教材和新教案。教材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充分显示学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的雄厚实力和重大影响,很好地反映了教师的科研水平;反过来又将促进相应学科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为学校课程质量的整体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4教学质量要强化高等学校开放办学力度

现代开放办学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要保证高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需要作好以下事宜:

4.1充分借鉴国外一些知名高校的教学质量保证经验

英国高校的质量保证主题包括六个方面:课程设计、教与学和评价、学生进度和成绩、学习支持、学习资源以及质量保证和提高。土耳其为高等院校建立了以ISO9000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保证体系模式,其主题包括七个方面:课程设计和结构、课程管理和操作、教与学和评估、学生支持和指导、学习资源、质量保证和提高以及学生进步和成就。美国网上课程的质量保证主题包括七个方面:课程发展、校部支持、教与学的过程、课程结构、学生支持、院系支持以及评价和评估。印度学者提出的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主题和美国网上课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几乎完全一样,包括七个方面:课程开发、校部支持、教与学、课程结构、学生支持、院系支持以及评价和评估。这些质量保证体系应该成为我们借鉴的质量保证的主题内容。

4.2加强与国外同类大学的交流与合作

包括人员交流与项目合作、教材引进与合作以及学生培养合作等,使我们的专业教育质量与世界接轨,课程质量与世界同步。

4.3搞好校外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环境工程本来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校外实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技能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结合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近年来,先后落实了与茂名石化厂水处理车间、茂名热电厂、茂名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以及粤西医疗垃圾焚烧场、垃圾处理场等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了教学实习的开展。

4.4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1)组织到位。将学校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副校长负责抓、教导处具体抓、教研组协同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2)制度到位。学校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青年教师星级评定制、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3)人员到位。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学校领导联系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学校领导各联系一个教研组,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学科指导组成员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

4.5激励到位

第9篇

一、强化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树立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警钟长呜,不可有丝毫松懈和麻痹大意,在预防和治本上狠下功夫。各单位必须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警惕,准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坚持“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坚持对安全生产隐患“零容忍”的态度,全面排查,消除隐患,完善措施,切实做到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加强安全管理

(一)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重点对人员密集场所,危险化学品,放射源,水、电、气、热设施和承压锅炉等认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有在建工程的单位要认真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加强对本单位车辆管理,尤其是救护车辆的管理。加强对单位司机和有车职工的安全驾驶教育。严禁车辆带病上路,要防止超员、超速、疲劳驾驶、无证照驾驶、酒后驾驶等交通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三)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加强本单位预案与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机构预案的衔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值班制度。加强应急演练、健全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切实提高事故应急救援的实战能力。

三、全力做好如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

各医疗单位要做好灾难事故救援工作。能及时启动卫生应急响应机制,及时按要求上报灾难事故医疗卫生救援信息。加强与安监、公安、交通运输、交警等部门的沟通与配合,提高伤员救治的效率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伤亡。积极做好伤员救治培训和演练,建立伤员救治绿色通道,做好人员、器械、药品等储备,一旦发生事故,保证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四、加强医疗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工作

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做好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落实责任制,完善医疗安全和质量管理的核心制度,强化工作措施,做到制度健全、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管理到位。加强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强化对医疗安全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做好医疗废弃物等医疗垃圾的安全消毒,做好医院环境场所的消毒工作,消除医疗安全隐患。要认真落实诊疗、护理技术规范和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加大对医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和对病房的安全巡视力度。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中各卫生医疗机构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根据本院实际制订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工作方案,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评价,不断提高医疗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三基三严”培训。针对我县卫生人才短缺,人员整体素质较差的现状,各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培训,夯实基本功。要切实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为病人看好病、服好务。三是抓好质量管理的重点环节。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狠抓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的管理;加强医疗质量检查和考核,制订并落实考核方案和奖惩办法;加强对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和查对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实和检查;严格处方权授予的标准和程序。四是加强医患沟通。要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健全医患沟通制度,完善医患沟通内容,提高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水平;医务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患者病情、预后、诊疗方案、疾病风险等内容,认真、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怀体现在医疗服务全过程,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五是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重点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监控、管理和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措施的依从性;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六是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健全药事管理制度和药事管理组织,完善处方点评制度,规范临床应用行为,推动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要加强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临床应用的监管,加强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监测,做好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置工作,加强对精、麻、毒、药品的管理,建立专帐登记制度,规范用药流程,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七是建立医疗安全事件报告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并落实医疗安全事件报告制度,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同时要做好医疗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发生医疗安全事件,立即启动处置预案,积极有效应对,尽可能消除医疗安全事件的不良影响。八是建立医疗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人为因素造成严重医疗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要敢于打破情面,对相关责任人按相关制度进行严肃处理。县卫生监督所要加大执法力度,防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对水厂等集中供水单位的监督检查,确保生活饮用水的安全。县疾控中心要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努力保障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10篇

IDC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易斐春认为,2007年中国WLAN设备市场出货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

1.企业/行业应用市场

行业和企业用户一直是近年来WLAN设备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一方面,对于大多数大中型企业,无线网络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在部分行业,相对于有线而言,WLAN凭借部署使用便利、用户体验良好等先天优势,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应用。根据IDC的跟踪研究数据,2007年中国WLAN设备出货量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交通(主要应用于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部署)、医疗和包括酒店在内的服务业。

2.日益增长的消费者市场

随着内置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的保有量增加(据IDC数据,2007年90%以上新出货的PC都内置无线网卡)和消费者/SOHO用户日益增加的组网需求,驱动了WLAN消费者市场出货量的较快增长。消费者市场上主要的WLAN产品是无线路由器/家庭网关和网卡,尽管相对于企业级WLAN设备,家庭产品单价较低,但由于出货数量较大,2007年WLAN设备在消费者市场所占份额从2006年的22.3%增加到了2007年的26.9%。

3.运营商市场

运营商市场经历了前几年WLAN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部署的低潮。近年来随着固网运营商的转型战略和WLAN业务营销定位的转变,无线宽带服务成为增强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未来竞争力的战略性业务。2007年尽管固网运营商的CAPEX总体上持续减少,但用于包括WLAN在内的宽带无线设备的投资却在增加,从而促进了以热点覆盖为主的WLAN网络的部署和扩大,另外随着运营商WLAN业务漫游试点的推进,可以预见2008年运营商市场WLAN设备的出货量将持续增长。

IDC预测,中国WLAN设备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2008年销售额将达到1.97亿美元,到2012年销售额将达到4.98亿美元。

全球IP网络性能测试及服务保障解决方案供应商思博伦通信公司日前宣布,思博伦公司的创新测试平台Spirent TestCenter已获得了由Nortel公司牵头开展的运营商以太网生态系统兼容产品认证。该认证于2008年1月31日开始在Nortel位于加拿大的运营商以太网创新中心颁发。

Nortel运营商以太网创新中心使生态系统伙伴能够在不使用真实PBT(Provider Backbone Transport)网络,并且不对服务造成干扰的情况下,迅速开发服务并对其进行提前测试,还能够利用兼容产品认证实现快速的PBT部署,同时也为解决方案之间的互用性提供了保障。

这项兼容性认证是Nortel授予的第一次此类认证。该认证说明,Spirent TestCenter完全兼容运营商骨干网传输技术。PBT技术旨在将符合业界标准的以太网运用到运营商网络中,大幅提高了运营商网络的经济效益。该认证还意味着,Spirent TestCenter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在运营商环境中测试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的PBT兼容性,因此成功地消除了一项关键的障碍,使基于PBT的运营商以太网在真实网络中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控制;施工

1 前言

区县水利主管部门组织建设的工程多以中小型为主,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往往不是表现在技术上或规模上,而是出在观念上。因为小,一切就因陋就简,特别在质量控制方面,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正规或不重视。因为工程规模小,监理人员也少,常常一个人监理几个工地;很多施工承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力量薄弱,质量保证体系都是名存实亡的,大都停留在施工组织设计上。根据笔者最近几年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实践,中小型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有很多特点和规律可供我们摸索和总结。

2 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特点

2.1 小而全、专业多、项目多、而单项工程量小

以一个水文测站建设而言,其中站房建没和测验设施设备的安装架没以及道路的硬化、绿化等工程所包含的项目与专业和大型工程是几乎相等的,所不同的仅是标准、规模不同而已,但某些单项的工程量却小得多。这从建设管理的角度来看,具有另一种难度。

2.2 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

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工期又短,缺乏回旋余地,易于造成工期、投资突破,一旦发现早期失控,为弥补损失而赶工,将严重地影响质量控制

工作。另一方面,建设管理与监理费用也相应较小,某些专用设备与手段就难以采用。由于缺乏必要的,有力的监测手段,不得不更多依赖于工程师的经验与个人判断。

2.3 施工队伍设备投入少、技术水平低

主要设备的配置及技术人员、熟练技工的比例是表征一个施工队伍素质的基本因素,是质量保证的主导条件。训练有索的技工和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是施工企业的“骨架”,这个 “骨架”不完整,施工组织必然是杂乱无章、常识性错误不断。中小型水利工程多数由一家或数家施工企业的项目部领导施工,设备投入普遍不足,保养差。项目部由少量技术干部和技工组成,主要进行管理工作及设备使用、维修,第一线施工多由未经专业培训的民工进行,大部分人没有专业工人应有的起码技能和纪律。

2.4 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精度不如大型工程

由于地方财政通常难以垫付足够的前期勘测设计赞,待立项后有了资金又急于上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必须的经费进行前期勘测设计工作,致使部分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前期勘测设计深度、精度不足,常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例如:对地质情况估计不足,对地下断层缺乏正确判断,都会使施工遭受挫折,质量当然受到严重影响。

3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一些难题

3.1 质量意识普遍较低

中小工程的设计标准和安全系数是低些、小些,但绝不是说质量可以稍微马虎一点,这是绝不应混淆的两个概念。但在中小型工程中,甚至技术干部都存在概念混乱,因而,在口头上都说质量第一,但在施工过程中,当质量与进度发生矛盾时,当费用紧张时,就放弃了质量控制。

3.2 设计方案变更过多

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设计方案变更比较随便,设计方案变更将导致施工方案的调整和设备配置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明显的错误,或者缺乏优化的可靠论证,不宜过多变更设计方案。

3.3 设代组、监理部力量偏小

一方面是限于费用,另一方面是易于小看中小型水利工程,在设代组和监理部的人员配备上,往往偏少、偏弱。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由设代组或监理部在现场独立做出决定,更需要派驻专业齐全、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到现场。

3.4 费用较紧、工作条件较差

施工设备、试验设备大多破旧不全,交通、通讯不便,安全保护、卫生医疗、防汛抗灾条件都较差。在中小型工程中却普遍存在违章作业,而且大家也习以为常了,这些情况不仅威胁到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安全作业,当然也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4 水利工程施工抓好质量管理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抓好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先决条件。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行政推动、合同管理的办法。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创建一流的精品工程,就要全面落实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完善用人机制,通过在人 市场上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项目经理,重点考察项目经理的自身素质和从事项目管理工作的经验;二是要大胆地对项目经理授权,给予项目经理更多的自,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激发潜力的发挥;三 是建立职能完善的项目质量管理组织体系。

(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国际质量认证标准和我国的工程管理标准,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施工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开工前及施工过程中要多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让员工结合工程实际,总结出心得体会,并让大家充分交流、分享经验

(3)严格实行过程控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按质量计划严格实施过程控制,前后工序的交接要有确认制度。对于关键质量控制点要实行施工质量认可签字制度。如果上一道工序没有得到质量认可签字,下一工序绝不能动工。对于不合格产品、不符合规范流程的作业及不能保证质量的操作方法和措施,质量管理人员要大胆行使否决权,并通知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4)加强检验工作。设备、构配件及材料的质量往往是决定整个工程质量的关键,不能有半点马虎。对于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构配件及材料,生产厂家必须要提供质量合格文件,包括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证明、技术说明书等。同时,施工单位要组织专门人员对设备、构配件及材料进行核查,有些材料还要重新进行抽样试验。凡是不符合合同中的规定的及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要一律放弃使用。

(5)加强绩效管理。绩效考核是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不可割裂的一部分,是从水利建设整体战略出发,有效地分解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目标与责任,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跟踪、分析员工过去工作的绩效,通过绩效评估促进员工潜力的发挥,提升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具体地说,质检人员要不定时地在施工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规操作行为要提醒、警告及经济处罚,处罚的力度要随着违规行为发生频率地增加而有所加大;每月、第季度要对当月、当季度的质量情况进行总结评比,对一些质量稳定,优良率保持较高水平的施工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第12篇

为了创建和谐生态型医院,2010年我院为医院庭院环境做了全面细致的规划和建设,由院领导班子成员及后勤工人组成一支精干的劳动队伍,主动承担起这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医疗工作,他们利用早、晚、双休日和节假日休息时间,载植绿化树500余株,运场地回添土240立方米平整地面,共铺彩砖踊路800平方米,种植草坪500平方米,镶马路牙450米。把医院建设成一个园林式生态型医院,使患者能够在这绿色、优美、洁净的环境里休养,康复……

二、医疗护理质量

以提高医疗质量为主题,落实核心制度,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大力推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新综合大楼建成,有了一流的设施条件,为了促进服务理念的转变,切切实实“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医院把重点放在了医护人员一流服务上,全面提升了医护质量。

1、2010年我院外科在手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与上级医院专家教授联合开展具有高精尖高难度的手术,与北京301医院和佳木斯医学院专家教授同台成功手术“膝关节置换术”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五官科今年开展了我院首例“腭咽成型术”1例,“高龄眼球积脓眼球摘除术”1例。内科医疗工作也有了新的进展,“心梗溶栓再灌注择期介入治疗”5例心肌梗塞患者,效果显著。“急性脑血栓时间窗内溶栓治疗”10余例脑血栓患者,治愈率高,至残率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消酮治疗”5例,疗效显著。“高压氧舱治疗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急性期休克”患者疗效甚佳。

2、2010年医院护理工作重点是规范服务行为,转变护理观念,密切护患关系。与此同时,特别注重监督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使医院护理质量稳步上升,同时,严格作好带教工作,2010年共带教实习护士20余人,通过授课,技术操作训练,阶段性考核等方法,使每名护士都能掌握护理基础理论和基本护理技术操作,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新生力量。

3、重视人才培养,我院始终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2010年又选派4名医疗骨干分别到哈尔滨、佳木斯、等上级权威医院进修提高,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4、医院为确保药品质量,药品采购时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态度,将药品安全性放在第一位,通过药事委员会讨论、集体论证的方法,坚持质量保证,价格最低的原则,确立采购方案,统筹采购行为,避免暗箱操作,不允许以任何形式索取回扣,监督药品引进的合理性、科学性和供货渠道的透明性,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挑选信誉度高的大制药厂生产的药品,确保药品质量。做到同类产品比质量,同样质量比价格,保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5、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监控,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对手术室、产房、检验科、供应室等重点科室的管理,医疗废物管理规范,妥善处理医疗废物的分类、运送、暂存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无医院感染事件发生。

三、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截止11月底,完成总收入500万元,门诊患者18668人次,比去年年底提高10%,住院患者1134例,比去年同期提高8%,手术237例,抢救危重患者120例,成功率98%,基础护理合格率100%,无菌护理技术合格率98%,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98%。各项指标均比去年提高。

四、行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