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7 10:43: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急诊科常见的病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急诊护理是一门用最少数据,最短时间和最佳技能来挽救患者生命,减轻患者痛苦的艺术[1]。而急性腹痛和呼吸困难是急诊科就诊病人中较为常见的急症,为了让这两种急症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得到及时有效的护理,以挽救患者生命或减轻患者痛苦。本科自2005年1月~2007年9月,对223例以急性腹痛或呼吸困难症状就诊的病人采用症状及疾病两种不同护理模式进行比较,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3例患者中,男126例,女97例,年龄11~67岁。其中急性腹痛患者132例,呼吸困难91例。将2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护理组112例,疾病护理组111例。两组在症状的种类、年龄、性别间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护理人员共14人,其中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6人,年龄在30~41岁6人,20~29岁8人,两组护理人员在技能、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1.2.1 症状护理程序的制定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聘请专家指导,组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和高年资的护士,共同协作,按疾病护理过程组织整合成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症状护理程序,见表1。表1 症状护理程序和疾病护理程序对照表(略)
1.2.2 实施方法
症状护理组病人共112例,患者到急诊科后按症状护理程序进行诊治和护理;疾病护理组病人共111例,患者到急诊科后按疾病护理程序进行诊治和护理。经急诊科初步诊治护理后,护送入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将两种护理模式在到达急诊科后得到系统护理的第一时间、病人及家属满意率的数据进行统计。
1.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两种护理模式在病人及家属满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病例在到达急诊科后得到系统护理的第一时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模式在病人及家属满意率的比较
症状护理组的病人及家属满意率高于疾病护理组(χ2=4.75,P<0.05),见表2。表2 两种护理模式病人及家属满意率比较(略)
2.2 第一护理时间
即从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得到系统护理的时间比较:症状护理组所用时间为(1.04±0.18)min,疾病护理组所用时间为(1.22±0.14)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8.33,P<0.01)。
3 讨论
3.1 有别于西方国家急诊流程,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急诊科患者有两个主要聚集地,一是抢救室,二是就诊室。患者被分为两大类,危重患者入抢救室,非危重患者入就诊室,即患者围着医生转,护士跟着医生干,不仅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淡漠,而且急诊护理与急诊医疗脱节。为使急诊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服务,应将各专科的急救技术纳入急诊科的标准化方案进行实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抢救预案和操作流程[2]。本组病例将传统的疾病护理模式改为症状护理模式,改变了患者围着医生转,护士跟着医生干的被动局面,使急诊护理由被动的护理配合变为主动的护理配合,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率。该组病例显示在病人及家属满意率优于疾病护理组(P<0.05)。
3.2 由被动的松散护理转变为主动的整体护理。患者在急诊科得到怎样的服务才算适度,整体护理要求急诊护士不是我能干什么就向患者提供什么,而应追求患者利益的最大化[3]。急诊病人有别于住院病人的是,住院病人是以某个疾病入住病房,而急诊病人往往是以某个症状来就诊,因此应该探讨出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我们观察显示,症状护理组在第一护理时间比疾病护理组明显缩短(P<0.05),使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得到快速有效的系统护理。因此采用症状护理模式,将能高效、快捷为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服务,是急诊护理较为实用的一种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亚卓,韩悦容,冯洋,等.我国急诊护理发展的现状和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52-53.
1.1设置要求我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按照管理年的要求,急诊科用房面积达到了500m2。设有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处置室、手术室及其他辅助配置。抢救床位四张,留观床位十张,符合管理年标准。
1.2设备要求急诊科配备了除颤仪、监护仪、呼吸机、吸痰器、洗胃机、心电图机、输氧装置、气管切开设备。抢救车上物品齐备,抢救药品齐全、充足,其他基本的诊疗设备也很完善。
2加强软件建设,提升服务技能
2.1人员数量护士人数与病床的比例:抢救室1.0~1.2∶1(每班至少1人),留观室:每班至少1人。
2.2人员资质要求护士长:为主管护师,在急诊科连续工作3年。护士:均有护士执业证,40%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均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2.3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是保证护理质量的首要条件。因此,急诊科必须有明确的人才培养计划,有全面的人员培训制度。
2.3.1制定各类人员的培养计划包括科内固定人员、新进人员、进修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复训。新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并达到要求后方能上岗。
2.3.2制定本科人员医学继续教育规划科内不满45岁的副主任护师以下职称的护士必须参加医学继续教育,每季度参加一次“三基”理论考试,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院级“三基”技能培训和考核。要求每位护士必须掌握急诊科所有仪器的使用,常见故障的排除,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熟背各种急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
2.3.3建立定期业务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科内每月业务学习至少1次。
3更新观念,改善服务意识[1]
3.1快速反应观念这是急诊急救护理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也是急诊科的主要工作特点。不能快速反应,就不能适应急诊科的工作性质,不能适应急诊急救病人的需要。反应快、行动迅速、操作准确、抢救成功率高,这是快速反应观念的四要素。
3.2院前急救观念院前急救观念指一有呼叫,能迅速拉得出,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在现场有能力开展救治,途中的不间断救治;具有现代的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
3.3现代监护观念包括:(1)首先要具有现代监护设备;(2)对现代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准确的判断监护仪的各种数据;(4)各种管道的观察;(5)病情观察,这是一个急诊科护士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病情观察能反映一个护士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经验。
3.4现代服务观念现代服务观念的核心是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病人及家属满意是现代服务的最高标准。服务就是效益。
3.5现代效益观念这是现代急诊急救的突出特点。救治病人应坚持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原则。但人道主义不是不收钱,而是以抢救病人为主,按规定、按标准收费,效益好有利于扩大“再生产”。4规范服务流程,保障措施到位
4.1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切实保证急、危重病人的就诊治疗。
4.2成立急诊工作领导小组以主管医疗的院长为主要负责人,成员有医疗、护理、后勤和急诊科负责人。每周护理部、质控科室期和不定期检查急诊环节质量,及时反馈信息,以改进急诊科工作的缺陷与不足。
4.3制定并执行各类人员岗位责任制落实急、危重症病人抢救制度,落实各工作单元工作制度、急诊交接班制度、急诊会诊与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急诊医疗护理纠纷和投诉处理制度等,并有相应的实施记录。
4.4制度紧急医疗护理救援预案制定大批病员抢救预案,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预案。并将组成人员备案在册,定期演练,保持24h通讯通畅。
4.5提供多种便民措施如轮椅、开水、茶杯、手纸、便器、拐杖等;为无陪人患者提供全程陪伴服务;对危重病人检查过程实行全程陪伴,并备好各种急救药品与用物,严密观察病情,防止意外发生[2]。
5实施风险管理,制定防范预案
(1)急救物品、器材时刻处于备用状态,随时可用。抢救药品齐全、充足。(2)完善管理制度。急救物品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保持完好。(3)班班交接,各班下班前及时补充本班消耗的药品、器材,对损坏的器材及时报修。(4)一万元以上设备登记建卡,并有使用和维修登记。(5)建立危重病人交接班认定卡,使口头交接与书面交接相结合。(6)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和每周工作程序。(7)制定急诊科常见风险防范预案如:抢救仪器故障防范预案、护理投诉防范预案、护理文书缺陷防范预案、医护配合不协调防范预案等。
6制定质量控制指标,严格质量管理
急诊科质量控制以“零缺陷”为最高目标,并有相应的制度和要求来进行管理。(1)成立院方、科室、自控三级质量管理体系,科内定期对护士进行质量管理教育,随时进行护理质理检查,建立检查登记和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制度。(2)质量控制指标:预检分诊正确率≥95%;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急、危重症抢救记录和监护记录合格率≥95%;三测单、医嘱单、护理记录单准确、全面,合格率≥95%;年护理事故发生数为0;年褥疮发生数为0;基础护理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抢救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病人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满意率≥95%;三基考试合格率100%。(3)制定常见急、危重症抢救规范或程序,抢救室有抢救规程备查。(4)制定并落实急诊病人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出院告知、特殊诊疗和有创操作知情同意书等。(5)建立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按要求登记上报并及时处理。特殊(毒、麻、限、剧)药品应专人专柜专锁管理,品种、数量正确,有用药情况登记,药品合格率100%。(6)抢救室原则上实行封闭式管理。(7)治疗室设施完好,布局合理,操作规范。(8)处置室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原则,用物分类清楚、整洁、有标志。(9)洗胃室单设,符合规范,污物处理符合要求。
7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命越来越重视,急救意识也不断增强。我院通过加强急诊科的护理质量控制,抓住“抢救病人生命”这个主题,在“急”字上做文章,在“快”字上下工夫,在“救”字上多研究,在“高”(效率、效益)字上多思考,不断加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使急诊科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有了根本的转变,急救技能有了不断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了更进一步地增强,科内管理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123例患者中,男86例,女47例,年龄11~67岁。其中急性腹痛患者132例,呼吸困难91例。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护理组62例,疾病护理组61例。两组在症状的种类、年龄、性别间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护理人员共14人,其中大专学历8人,中专学历6人,年龄在30~41岁6人,20~29岁8人,两组护理人员在技能、学历、工作年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方法
(1) 症状护理程序的制定?。.通过查阅大量资料,聘请专家指导,组织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任和高年资的护士,共同协作,按疾病护理过程组织整合成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症状护理程序。
(2)实施方法。症状护理组病人共62例,患者到急诊科后按症状护理程序进行诊治和护理;疾病护理组病人共61例,患者到急诊科后按疾病护理程序进行诊治和护理。经急诊科初步诊治护理后,护送入专科病房进一步治疗。将两种护理模式在到达急诊科后得到系统护理的第一时间、病人及家属满意率的数据进行统计。
(3)统计学处理方法。两种护理模式在病人及家属满意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病例在到达急诊科后得到系统护理的第一时间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二、结果
1、两种护理模式在病人及家属满意率的比较
症状护理组的病人及家属满意率高于疾病护理组(χ2=4.75,P<0.05)。
2、 第一护理时间
即从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得到系统护理的时间比较:症状护理组所用时间为1.04±0.18)min,疾病护理组所用时间为(1.22±0.14)min。 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t=8.33,P<0.01)。
三、讨论
1、有别于西方国家急诊流程,我国绝大多数医院急诊科患者有两个主要聚集地,一是抢救室,二是就诊室。患者被分为两大类,危重患者入抢救室,非危重患者入就诊室,即患者围着医生转,护士跟着医生干,不仅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淡漠,而且急诊护理与急诊医疗脱节。为使急诊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服务,应将各专科的急救技术纳入急诊科的标准化方案进行实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抢救预案和操作流程。本组病例将传统的疾病护理模式改为症状护理模式,改变了患者围着医生转,护士跟着医生干的被动局面,使急诊护理由被动的护理配合变为主动的护理配合,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而提高病人的满意率。该组病例显示在病人及家属满意率优于疾病护理组(P<0.05)。
2、由被动的松散护理转变为主动的整体护理。患者在急诊科得到怎样的服务才算适度,整体护理要求急诊护士不是我能干什么就向患者提供什么,而应追求患者利益的最大化。急诊病人有别于住院病人的是,住院病人是以某个疾病入住病房,而急诊病人往往是以某个症状来就诊,因此应该探讨出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护理模式。我们观察显示,症状护理组在第一护理时间比疾病护理组明显缩短(P<0.05),使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得到快速有效的系统护理。因此采用症状护理模式,将能高效、快捷为患者提供急诊护理服务,是急诊护理较为实用的一种护理模式。
3、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
(1)医患沟通不充分,服务态度生硬:来急诊科就诊的多为急重病人,他们往往表现出心情烦燥,且痛苦不适,其家属也表现为情绪紧张和激动,他们此时需要的是关爱、体贴和安慰。医护人员中的少数人缺乏同情心和耐心,说话生硬,训斥病人,不注意病人的心理状态,极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极易发生纠纷。
(2)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个别医护人员不认真遵守操作规程、询问病人不全面,病情观察不仔细,应该检查的项目不做、不讲治疗原则,操作中无菌观念不强,三查七对不严格,交接班制度不落实,甚至推诿,不及时处置,延误病人的诊治与抢救,而出现医疗差错,形成纠纷。
(3)业务技术不过硬:护士在抢救中不能一针见血,反复穿刺,而不能立即静脉给药,影响了抢救的速度,心脏骤停的病人人工气道不能马上建立而耽误抢救时机。
(4)急诊意识不强:急诊病人多为突发或急重情况,家属和病人往往心情焦急,希望病人人院后得到及时抢救,如护士接诊不及时,行动迟缓,不及时抽血作化验,不及时护送作检查,该用的药不立即使用,一旦病情恶化将发生纠纷。
(5)抢救用药不到位:急诊科是一个应急部门,急救物品、器械、药品要时刻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如抢救前物品准备不充分、不齐全或是抢救后不及时补充,使得抢救工作忙乱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直接影响抢救效率和质量。
【摘要】本文总结作者近年来在急诊科进行临床带教的工作经验,提出要做好临床医学生的带教工作首先要制定好个体化的教学实施计划,重视并认真落实入科教育,做好急诊科临床带教工作的实施、检查,并认真总结临床带教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步入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急诊科;临床带教
临床毕业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过渡最关键的时期,是培养医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巩固其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提高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做好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是医学生医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科2002年以来先后接受约230名医学生入科实习,通过规范的临床带教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受到实习生及医院医教科的好评。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制定好个体化的教学实施计划
到急诊科实习的医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有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还有中专生,学习专业方向不同,没有临床工作经验,在急诊科实习时间长短不一,从2周到1个月不等,因此必须根据其自身情况对学生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每批不同院校不同专业的实习生到急诊科实习前,均由教学秘书根据其所在院校规定的实纲结合本科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实施计划,经科内讨论通过后,再由各个带教老师遵照执行。
2 重视并认真落实入科教育
实习生初到急诊科,从环境到具体医疗工作,都会感到陌生;面对急危重病人,多存在恐惧、紧张心理,常常不敢动手,觉得无所适从,为了使实习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进入角色,应重视并认真落实实习生的入科教育。实习生入科后,由教学秘书带领其熟悉科室布局、成员、抢救房、留观床位、手术室、换药室等情况,使其对急诊科有一初步的整体印象,提高其在急诊科的实习学习兴趣。随后,按临床小课的形式进行入科教育。简要介绍急诊科科室工作规章制度、无菌观念、病情观察、病历书写等方面的注意事项,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工作时有章可循,减少走弯路的机会。另外,一定要明确实习生的工作职责及在急诊科学习所要达到的要求及目标,使其学习及工作有章可循。
3 做好急诊科临床带教工作的实施
在急诊科基本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掌握高热、昏迷、抽搐、休克、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衰、呼衰、脑衰、肝衰、肾衰、气胸、咯血、上消化道出血、急腹症、急性中毒等常见急危重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急救思维及抢救意识。(2)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型鉴定及配合、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测定、尿粪常规检查、呕吐物及粪便隐血试验、血清电解质测定、血糖、肝肾功能检查、血清及尿淀粉酶测定、血气分析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等。(3)掌握急救车及抢救室配备的所有常用急救中西药的药理、规格、剂量、用药途径、适应症、毒副作用及禁忌症。(4)在各级医师或护士指导下,学习或初步掌握下列诊疗技术:皮内、皮下、肌肉注射,静脉穿刺及注射、吸氧、吸痰、洗胃、灌肠、导尿、物理降温、快速血糖仪、心电图机、监护仪的使用等。(5)掌握最新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有关心肺复苏要点及操作规程,熟练使用除颤仪进行电除颤、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了解经口气管插管等人工气道的建立措施,对呼吸机的原理及参数的设置、调整有初步的认识。(6)初步掌握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疗法,液体疗法。(7)初步掌握止血包扎固定及脊柱损伤时的固定及搬运相关知识。
采取平时查房床边讲解、边示范的方法。每天最少2至3个实体病例的诊治过程和难点、注意点的分析,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要求学生现场操作进而独立完成(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为主体的方法,结合主治教学查房、科内小课、参加科内疑难和死亡病案讨论、典型病例讨论等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课后要求看书,回忆思考,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敦促学生阅读相关古籍、著作、文献,适当布置关于某些方面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工作,为将来的临床、科研打下良好基础。
4 做好教学工作的检查
对实习生的检查,争取平素抽查与出科考试相结合,平素抽查主要通过查房提问等手段了解其汇报病史、体格检查、病历书写、临床操作等多方面的情况。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病例分析、诊疗操作检查、临床答辩等方面的内容。学生轮科成绩中,平时成绩与出科考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力求做到最终成绩客观、公正。
5 认真总结临床带教工作
急诊科每批实习生实习结束,由科主任牵头与带教秘书及带教老师开会、交流、讨论、分析学生带教成绩及带教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而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修改、完善带教实施计划及方案。
【关键词】 急诊科;急腹症;分诊护理
急腹症由于病情变化迅速,一般急诊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的病情较为紧急。因此成功有效的分诊以及护理对于治疗急腹症是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急诊科的急腹症的分诊情况以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到2012年3月急诊科中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共1226例。患者年龄21—47岁,其中男性110例,女性106例。外科急腹症432例,其中急性阑尾炎201例,肾绞痛112例,肠梗阻34例,急性胃穿孔47例,腹膜炎38例;内科急腹症共531例,其中消化道溃疡242例,急性胃肠炎174例,急性胰腺炎23例,急性心肌梗死42例,泌尿系感染50例;妇科急腹症263例,包括有异位妊娠82例,盆腔炎67例,黄体破裂36例,急性卵巢囊肿扭转35例,痛经43例。
1.2 分诊方法 一般急诊科分诊主要分为询问、观察和分诊三步。
1.2.1 询问 通过询问护理人员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初步了解患者基本病情,理清思路。为进一步分诊检查作准备。问诊内容主要包括腹痛开始时间、诱因、疼痛部位、有无转移性腹痛或牵扯放散痛、疼痛的性质、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间隔时间,以及有无其他伴随症状,如发烧、呕吐、二便异常等。同时应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如有无手术史、溃疡病史,以往类似发作史及治疗方法等,从而能帮助医护人员判断患者发病得原因。导致急腹症的病症类型较多,因此询问患者的病史资料是在问诊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疼痛是急腹症最为典型的症状,疼痛的范围,疼痛的性质,是钝痛还是锐痛等也是分诊过程中重要的信息之一。疼痛的位置能说明可能是哪个器官部位出现问题,疼痛类型可以说明可能的病症类型等。另外应个体化问诊,如针对不同的患者提出不同问题,女性患者需要询问月经史、婚育情况等,为诊断是否为宫外孕或其他妇科急腹症提供一定的诊断依据。老年患者可关注有无其他基础疾病史,以排除心肺功能疾病的可能等。年轻患者可询问近期的饮食习惯,是否有暴饮暴食、进食不洁食物等,为诊断急性肠胃炎、胰腺炎等收集诊断依据。同时,在询问患者病情时,用词需要准确、通俗易懂、语言精炼,并且有目的性进行诱问。询问、观察、查体三方面应有机统一,尽量减短病人等待时间,务求所收集资料为客观准确。
1.2.2 观察 除了由患者提供其病情情况外,护理人员还需要通过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如患者的生命体征、精神状态、面容表情、皮肤颜色等来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另外医护人员需要身体检查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情况,如疼痛的具体部位,有无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症,有无放射痛及部位等,同时通过患者疼痛时的面容以及脸部颜色、出汗情况以及脉搏强弱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护理人员预测患者病情变化及严重程度,是否出现有休克等可能。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熟悉各类急诊科急腹症的临床症状、常见诱因、疼痛特点等,便于及时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
1.2.3 分诊 通过询问以及观察,同时再配合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报告结果等初步资料,护理工作人员通过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以及轻重情况等,可能发生的疾病以及不同疾病的严重程度,合理安排患者送至相应的专科或进入抢救室,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诊断和治疗。
1.3 护理方法 急腹症患者不管分诊结果如何,护理人员均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监控神志、表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及腹痛等情况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必要时先建立静脉通道,以便遵医嘱输入药物,缓解患者病情,同时按需采集患者的血、尿、便标本送检,协助或者诊断依据。可根据需要及时安抚患者情绪,由于病人较多等待时间较长,患者身体状况不佳疼痛难忍,患者情绪可能会出现一定波动,因此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体贴关心患者,安抚其急切、恐惧情绪,有助于稍后的诊断治疗,协助医生尽快做好相关检查及准备。急腹症患者若确诊需要进行急诊手术时,护理人员应尽快配合医生完成交叉配血、备皮或皮试等术前准备,安全护送病人并做好病情交待、用药等各项交接工作,让患者能及早进行治疗。
2 结 果
对于外科急腹症,分诊正确病例有401例,分诊正确率为92.8%;内科急腹症分诊正确的病例有498例,分诊正确率为93.8%;分诊正确的妇科急腹症有225例,分诊正确率为85.6%。全部的急诊科急腹症患者均得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得到控制。
3 讨 论
分诊的目的是高效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使得患者能够在医疗资源不足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1。急腹症在急诊科室较为常见,由于可能涉及到的脏器疾病较多,因此急腹症常以发病快、变化快以及病情重等为其特征,因此正确高效的分诊,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患者的病情以及协助患者准确高效接受正确的治疗。对于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对各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有较为熟悉全面的了解外,还需要有仔细的观察能力,观察患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以及准确获取患者的信息,正确对患者进行分诊处理,使得患者迅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出现分诊失误时,应加强与医生的联系,共同探讨判断失误的原因,取得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分诊水平。另外,护理工作人员对于急腹症患者的护理同样需要予以重视,稳定患者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协助医生做好相关检查治疗准备等,均是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重点。
通过经验总结和搜集意见,明确急诊科护理安全尚存在的薄弱环节,并以此对现行的护理规章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同时制定与相关科室和部门的交接工作流程以及登记、患者转运等相关事宜,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其成员主要包括了护理部主人、本科护士长以及其他具高级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设计并制定护理风险报表及定期召开护理风险分析报告会议制度,确实找出急诊科尚待解决的护理安全隐患。最后需加大对各缓解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科内日常查、护理部随机抽查的检查制度。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考核
针对急诊科患者多为病情复杂的危重患者,科室对每一位护理人员提出了“抢救第一”的观念,通过制定全面的科内业务培训计划,对急诊科护士进行常用急救技术的多形式培训,并定期考核。我科每月均组织相关业务学习1次,护理查房1次,并开展1次急救病例讨论和急救模拟,每周2次晨间提问。将本科内的常见病症的抢救措施整理成册,以方便所有护理人员日常学习,将以上情况均进行评分后将成绩记录到每一位护士的业务档案。
重视急救用设施及药品的应用管理
急救用相关设施和药品如果发生问题,势必会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因此,我科室将急诊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制定专人管理并定期做好检查工作,检查记录需用点检表的形式详细记录在案,以此确保所有仪器和药品时刻处于良好和可用的状态。
强调急诊护理记录书写的规范性
要求所有急诊科护士在进行护理记录书写的时候务必做到及时、客观、准确,在对患者病情做出仔细观察后,必须从法律的角度来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并存档。书写的内容应包括患者的到科时间、病情、采取何种急救方案、遗嘱执行情况、护理措施及最后的效果与患者转归情况,严禁出现漏写、错写和涂改的情况。在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时刻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结果显示,在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之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急诊护理风险,患者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具体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实施前后详情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前后相关护理质量控制指标比较,均为实施后效果显著提升,具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呼吸道异物是呼吸道常见急症之一。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3岁占多数,若对某些异物误诊失治,将产生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必须特别重视。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后非常危险,或可突然死亡,或可因诊断不及时,拖延了治疗时间,导致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1]。近期我科接诊一例气管异物导致窒息2小时的病例,由于处置得当,抢救成功。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36岁,弱智。2010年9月12日晚18时45分,吃鸭肉时,不慎被鸭屁股滑入咽喉,其姐帮忙挖取,但未能取出,30分钟后被家人送到急诊科。检查:病人,昏迷,血压测不到,呼吸0次/分,心率0次/分。面色发绀,牙关紧闭,皮肤冰凉。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6毫米,对光反射及生理反射均消失。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吸氧,请相关科室医生会诊、纤维支气管镜下夹取异物、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使用升压药、呼吸兴奋剂、盐酸肾上腺素、5%碳酸氢钠等。19时38分心跳恢复,血压60/35mmHg,经过2小时抢救后病人在升压药维持下血压为96/50mmHg,心率104次/分,呼吸机辅助呼吸,瞳孔直径约6毫米,对光反射仍消失。30分钟后送入脑科进一步治疗。
2 护理体会
2.1 医护密切配合,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本例患者危重,直接进入急诊科,为我科首次遇见病例,急诊护士即在第一时间通知相关科室医生到场会诊,参与抢救,准备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针、气管切开、呼吸机、吸痰机等用物,为这次抢救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迅速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虽然未明确异物所在部位、异物的大小,但先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2.3 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持续至气管切开成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心跳恢复为止,以保证重要器官如心、脑、肾的血液供应。
2.4 建立静脉通道并做好出入量记录,按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盐酸肾上腺素、阿托品、升压药、5%碳酸氢钠等。在抢救时,要选择大静脉进行输液,因为在心脏骤停时,血液循环几乎完全停止,血流变异常,导致血流阻力增高,微循环障碍,使得末梢静脉给药不能迅速进入中心循环而延误抢救时机[2]。所以在两侧正中静脉开通2条输液通路,不局限于平时输液选择静脉从小血管到大血管的原则。
2.5 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心率、血压、呼吸、皮肤颜色的变化,注意保暖,预防感染,视血压情况使用升压药,给予导尿,并记录尿量以及尿液性质,以监测心肾功能。
2.6 由于本例患者异物位置深达气管分叉处,较大且融烂,堵住整个气管,这就需要医生、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技术,救死扶伤的精神,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付出十二分的努力去抢救患者。由于异物大,且部位深,使用喉镜、气管插管、环甲膜穿刺均无效,只能在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夹取异物时,将异物拖出几厘米,超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即给予气管切开、吸痰、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面色逐渐转红润,肢体逐渐转暖,SPO2>90%,BP95/45mmHg,P92次/分,瞳孔直径约6毫米,对光反射仍消失。历时2小时。
2.7 转送患者入病房或进入ICU时须有5个医务人员陪同护送,携带心电监护仪、小氧气筒、简易呼吸器、急救箱等用物,其中一人推氧气筒,一人负责使用简易呼吸器接气管导管辅助呼吸,以保证供给充足的氧气,纠正患者的缺氧症状,维持通气与换气功能,两人推平车,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人推装有心电监护仪的治疗车,使心电监护不中断,持续观察心电示波,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抢救,使病人得以安全、迅速地转送到病房。
2.8 抢救患者的同时,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稳定家属的情绪,配合医生护士抢救及护理。
2.9 气管异物多发生在院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社区公众进行基本的抢救知识培训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耳鼻咽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200
[关键词] 心跳骤停;急诊科;心肺复苏;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54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b)-0063-02
Clinical analysi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of 106 cardiac arrest cases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ZHU Qingli
People's Hospital of Qi County of Kaifeng City in Henan Province, Qi County 475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successful factors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66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ses of cardiac arrest. Methods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ocess and the results of 106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2010 to 2011 we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Results After 40 minutes' first aid, 66 cases (62.26%) resuscitation were successful among 106 patients, yet, 40 patients(37.74%) died, the success rate was 83.33% inside of hospital and 16.67% outside. Etiology and recovery success rate had little relevent, while the timing to star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had a great relationship with success rat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Shortening the time of examination,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performing CPR as soon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disease situat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ombined with vascular drugs and vasopressin plus flexible resuscitation techniqu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resuscitation.
[Key words] Cardiac arrest; Emergency departmen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linical analysis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大动脉搏动与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如脑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这种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医学上又称猝死。心脏骤停患者是急诊科常见病例,是生命最危急时刻,抢救及时与否直接关乎生命,因此意义重大[1],本院2010~2011年急救心跳骤停患者106例,66例成功救治,现回顾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本院2010~2011年急救心跳骤停患者106例,年龄10~84岁,平均(44.36±22.03)岁,74例发生于急诊室,32例发生于急救车运送途中,其中抢救成功66例,男性39例,女性27例。
1.2 病因与发生时间
106例患者病因及发生时间详见表1。
1.3 方法
确定为心跳骤停后,立刻行心肺复苏治疗。院内选择心外按压、气囊或是呼吸机通气、心电监护等。院外选择人工呼吸加心外按压,急救车运送途中配合气囊辅助通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建立静脉通路、开放气道、运用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出现室颤积极点除颤、急诊室内有需要者选择急诊手术治疗等。
1.4 判断依据
复苏成功判断:脉搏、呼吸恢复、末梢循环逐渐好转,心电图有自主窦性、房性或交界性规律心脏搏动,意识逐渐苏醒。死亡:抢救30 min以上无自主呼吸、心跳;神经反射消失;瞳孔固定[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84例患者年龄14~81(平均48岁)岁。胆囊炎及胆结石28例,输尿管结石19例,肾脏结石24例,胃肠穿孔9例,完全性肠梗阻及不完全性肠梗阻18例,急性阑尾炎49例,胰腺炎9例心肌梗死5例,消化道恶性肿瘤4例,急性盆腔炎40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2例,异位妊娠22例(其中18岁以下患者2例),卵巢破裂11例(其中18岁以下患者1例),痛经15例,宫腔积脓伴子宫穿孔9例。
1.2治疗方法
治疗前明确诊断,需手术治疗的168例,不需手术的108例,不明确诊断的8例,。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收住相关科室手术,不需手术者具病情,重症者收住院治疗,轻症者急诊科留观治疗。
2 结果
明确诊断的需手术治疗患者,除2例恶性肿瘤因医院条件所限,对症支持治疗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其余手术患者均术后痊愈出院,有47例患者在门急诊留观治疗,其中4例因症状缓解慢,家属要求住院,转住院部治疗,余患者痊愈。不明确诊断的8例患者组织相关科室会诊后,2例行剖腹探查确诊,6例留观3天后确诊,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
3 讨论
急性腹痛诊断和治疗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该病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变化多样,并发症多,误诊可能性大,延误手术时机会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并发医疗纠纷,而女性患者诊断更加复杂,常见病有急性阑尾炎、胃肠穿孔、腹部外伤致脏器破裂出血等;中老年人则胃肠道癌肿及其并发症、胆结石或胆囊炎多见,此外还要注意肝癌、心肌梗死的可能。女性可引起急性腹痛的妇产科疾病,如急性附件或盆腔炎、异位妊娠或破裂、子宫破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交流的增多,目前疾病谱有低龄化和发病性别模糊的特点。女性在胃出血穿孔等疾病也有增多的倾向。但是,性别在分诊中仍有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的开放,问题青少年的增多,致使未成年女性妊娠及相关疾病发病率上升,在急诊工作中要引起重视。对于症状、体征明确的病例容易诊断,而不明显的病例,急诊较难及时诊断。本组病情复杂,症状各异,实验室检查与体征不完全相同。急诊确诊率95.7%,误诊率为1.5%,不能确诊2.8%,由于患者在急诊时间短,而就诊时急诊患者发病时间短,症状和体征还未完全表现出来。误诊的发生,以及难以确诊的病例相对会增多,除此还与病情复杂,临床少见,经验不丰富有关。急诊能够治愈好转的病例,多为病情轻、症状、体征明显,诊断明确的患者。从上述病例中看出,需手术治疗的应及时手术,不要耽误手术时机,这样才能缩短病程。对病情复杂、门诊、急诊不能保证治愈的及老年患者,应及时收入院。
单纯急腹症的病例,只要我们对病史详细询问,细心体检辅以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合理综合分析,是可以急诊确诊的。而复杂病例,需要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腹腔内、外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不同特点
3.1腹腔内疾病急性腹痛的特点
(1)常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2)常有与进食有关的诱因,如暴饮暴食、酗酒、不洁或变质食品进食史等。(3)腹部体征较明显且固定,如疼痛、压痛、扣痛、反跳痛等,但在阑尾炎的早期可能存在转移性腹痛表现。(4)早期可有或无腹外表现,中晚期可有全身性腹外表现,如脓毒血症、ARDS等。
3.2外科或妇科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特点
(1)腹痛突然发作、剧烈、急剧发展,不及时处理,短期内病情常迅速恶化。(2)表情痛苦、、大汗,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表现。(3)可有腹膜刺激征,如腹肌紧张板状、压痛、反跳痛等。
3.3内科腹腔脏器疾病所致急性腹痛的特点
(1)腹痛可轻可重,短期内病情无恶化,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等内科疾病。(2)症状与体征不一致,主观感觉腹痛剧烈,表情痛苦,但检查腹部体征不显著,多腹软,局部轻压痛或压痛,无反跳痛。
4总结
(1)对突发急性腹痛者,急诊要全面询问病史,体格查体一定按顺序检查,然后重点检查,防止漏查。合理选用实验检查项目,结合症状、体征全面分析检查结果。值得注意是在急诊全面检查同时要突出重点,利用急诊的现有条件,能做检查一定要做到。(2)把握特异性诊断依据,对于重危患者,检查时要有医护人员陪同检查。(3)对于症状复杂,疾病复合的病例,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坚持对急性腹痛者,在生命体征平稳下,先检查后处置防止原发病被掩盖。(5)更重要的一点,如果病情需要相应科室会诊时,一定要请到他们会诊,这样才能做到对患者的全面负责,防止错收入院,而延误诊治。只要我们在急诊熟练的掌握了急腹症诊疗常规,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降低急诊急腹症的误诊率。
参考文献
[1]张文武.急诊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关键词】 无助病人;急诊护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无助病人是指病人来院急诊时无家属、亲属、朋友的陪伴, 且当时无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其急诊抢救治疗、护理的全过程均由医护人员协助完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性加大,由交通事故导致的意外伤害不断增加,无主患者亦随之增多,不仅给急诊救治工作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给医疗机构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和管理难度。我院急诊科自2007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住病人54例,现将护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管理方法介绍如下:
1 病历资料
本组病例54人,其中,男性38人,女性16人。交通事故28人,流浪人员,急性乙醇中毒21人,孤残人员2例,精神病患者1例,智障患者2例。这些病人中存在诸多护理问题,因处理得当,我院未造成不良后果。
2 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病历资料无法收集或不全面 大部分急诊无名氏病人意识不清,处于意识模糊、嗜睡状态,不能描述病情或描述不够准确,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收集到病人入院前的详细资料。
2.2 护理安全问题 无家属陪护的许多病人神志不清或躁动,从而发生坠床、摔伤等意外事件。另外,医护人员因无法了解病人药物过敏史,病人用药过程中易发生药物过敏反应;因无法与病人或其家属查对,造成护理技术操作核对项目缺陷,这必然给危重病人特殊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2.3 无法支付医药费用问题 由于大多病人来诊时无经济能力,无法支付医药费用,待联系到病人家属或民政部门后才能付费或欠费,每年几万甚至几十万的欠费,给医院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近两年来,我院遭受经济损失数万余元。
3 护理对策
3.1 病历记录管理 无主患者因无任何资料,其医疗文书成为医院工作的证明和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我科对所有的无主患者均进行规范的护理书写,详细记录病情及救护过程,并注意保持医护记录的一致性。为防止记录的丢失和便以今后身份的确认「1。
3.2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对烦躁不安的病人合理使用床档及约束用具,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病人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约束带的松紧度并随时调整,及时解除约束。对于实施的原因、约束的时间、部位、血液循环情况和解除约束的时间以及解除人,均应认真交接班,并详细记录。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3.3 坚持对病人实施先抢救后付费的原则 医院急诊科为无家属及无经济能力的病人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先抢救后付费原则。同时加强对护士医德医风的教育,树立爱伤观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到病人的护理工作中
3.4 建立无家属急诊患者管理办法。建立无助病人登记本,及时通知医院医务科,保卫科、辖区派出所以及民政部门,由他们来根据病人的有效证件及所提供病人的信息,必要时利用交通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想方设法尽早与病人家属取得联系。
4 小结
急诊科作为医院工作的最前线,面对的都是一些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的病人,其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做好无家属病人的医疗救治和生活护理是医护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完善的登记与管理制度,加强急诊无助病人管理,能减少安全隐患,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延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对此若不采取有效的医疗救护措施,就有可能导致一些可以挽救的生命丧失救治的机会。因此为了适应急诊医学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急救护理学的教育势在必行。而护生急救意识的培养是提升急救水平的关键所在。意识,是人们头脑中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急救意识,是护士对急危重症病人的病情时刻保持警惕性、并在抢救时具备分秒必争的意识。急救意识是当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抢救过程要敏锐地观察病情,果断地采取有效地急救措施。为此,我院急诊科在如何强化护生急救意识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对象
2002年-2005年共带教护生189人,其中本科生60人、专科生95人、中专生34人。平均年龄为:21+0.56岁。实习时间均为2周。
2 方法
2.1 提高实习护士主动参与急救的意识
2.1.1 根据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尽快使护生完成角色转变
实习护士由于长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缺乏社会经验,初次面对病人,特别是急危重症病人,往往观望等待,束手无策。他们一方面想为病人服务,帮助其解除痛苦,成为带教老师的帮手;另一方面又不知道从何做起,唯恐好心办错事,给工作造成损失。我们在带教工作中体会到实习护士普遍存在这一思想矛盾,是实习初期的巨大障碍,如不尽快解决,将对实习教学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习护士初接触急诊科时安排带教老师结合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成长过程,讲述如何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换,从而使实习护士一到急诊科就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
另外为了尽快让护生适应和熟悉急诊日常工作程序和抢救操作技能,我们还安排带教老师在实习护士进入科室第一天介绍急诊科工作环境、特点、人员结构、各班职责。让学生尽快对急诊科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1.2 熟悉常见的急救程序及常用抢救仪器的操作方法。
利用实物、图片等讲解常见的抢救程序及技术操作,如现场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抢救程序、人工呼吸机、除颤仪、心电图机的操作程序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模拟操作。让实习护士明白护士是各种急救护理措施与病人联系的枢纽,抢救时做到快、准、稳。准确使用各种仪器、物品定位等。现代急救的特点,反映在新技术的应用。急救护士不单是只给病人吸氧,建立静脉通路,而且应具备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维修和保养。
2.2 强化时间就是生命的概念
急诊护理工作中“急”字尤为突出,时间就是生命。带教老师需让学生明白,迅速、准确、有效的抢救措施,是提高抢救成功的重要因素。
当遇到伤病员外伤出血、骨折、休克,尤其是对心博骤停的患者,相差几分钟就关系患者的生死存亡,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猝死病人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的抢救黄金时间是30分钟。因此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病人危重、病情复杂、变化快,为此我们采取了模拟训练的方法即:老师事先设计好数个不同病情的模拟病人,让护生自己在20分钟内同时处理3-4个病人,必须根据病人的体征及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进行预诊分类、果断救治,延误时间就会导致病人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群体配合急救训练:在分项训练达标的基础上进行。如设计一心博骤停病例,由5名学生共同抢救,限时5分钟内复苏成功。要求先根据模拟病人的临床表现意识状态、呼吸、心率情况,作出快速判断,然后立即进行群体抢救:学生1(胸外按压)、学生2(人工呼吸)、学生3(给药)、学生4(心电监护、电除颤)、学生5(记录抢救过程)。以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为准,每三个循环轮换一次。整体配合抢救过程中,要求每项操作每人必须轮作一次。许多护生反映通过模拟训练,更真切的体会到急诊科护士的急救意识和操作技术能力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增强了护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急重症患者多时,可让护生跟随老师直接参与抢救,并强化时间观念,感受工作人员沉着、冷静、紧张有序的工作作风,培养护生迅速稳健的急救意识。
2.3 提高护生的观察及应变能力
对就诊病人而言,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短时间内有生命危险的病人,称为危重病人如:心肌梗死、窒息、休克等。另一类为病情紧急但短时间内无生命危险的病人,如骨折、急腹症、重症哮喘等病人[2]。在急诊分诊中指导护生如何运用一看、二摸、三测的方法来了解判断病情。即一看患者的意识、表情、瞳孔、面色;二摸脉搏的强弱、快慢;三测血压及尿量,并随机对护生进行提问,从护理角度出发,分析判断救治原则和护理要点。
对急危重病人入院后除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全面观察其病情变化;例如接诊一高处坠落伤者,可能要求判断是否有颅脑外伤、胸外伤、腹部闭合伤、各种骨折,是否有多发伤、复合伤等,通过接触病人,观察病情迅速判断哪一个是主要问题,可能发生的意外和并发症;同时还对患者家属做解释工作等。通过这一系列过程,可以启发护生在短时间内思考的能力,指导其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以适应尽早发现、尽快抢救的要求。带教中意在使学生明了,作为一名护士面对急危重症病人时,应做什么、怎样做,如何进行有预见性的护理,结合病情变化做好针对性的抢救准备,主要协助医生及时进行救治等。
2.4 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和水平
高质量的教学需要高素质的老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工作中我们首先明确临床带教教师是护士兼带教的双重任务,做好带教工作也是护士重要的职责之一。对年轻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考核,教师需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各种急救技能及应急能力外,还要有较为丰富的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知识。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去激励学生,并在临床工作中灵活应用与体现,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工作能力,取得护生的信任和敬慕。
3 结论
急救护理是在瞬间决定病人生死存亡的能动性工作[3]。无论是创伤、休克、严重感染、严重烧伤或是心、肺、脑等各种脏器的损伤,都要求急诊护士具备急救意识。因此在急诊科带教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实习护士的急救意识,在掌握基本技术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做到稳、准、快,在接诊、分诊和病情观察上,要求有敏捷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迅速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当然要做到这些,有赖于各科理论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我们急诊科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意识有目的培养实习护士的急救意识,强化急救观念,对她们今后的护理生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初铁轶,王莉莉.强化急救意识提高护士的急救技能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6卷第3期:55-56.
【关键词】护士 急救技术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0-02
急诊科的患者多为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生命垂危的病人,因此急诊科护士需要掌握较多的急救护理技术,为了系统地研究在复杂急诊抢救中,护士实施过哪些操作技术[1],并明确急诊科护理中哪些操作频繁使用和对急救有重要性,以作为急救护士课程设置,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指南,现将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为在急诊科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75名,均为女性,年龄21~50岁,从事护理工作1~30年,本科学历11名,大专35名,中专29名,97%在急诊科工作,3%曾经在急诊科工作。
1.2 方法
以《现代急诊护理学》[2]《全科急救学》[3]为参考,从中选择73项急救技术,制作调查表格,对于每项急救技术,要求被调查者填写以下内容:急救技术使用情况(经常使用、一般使用、不用),学会急救技术的使用途径(工作中、学校课程、继续教育)和急救技术对工作的重要性(重要、不重要),进行选择。
2 结果
50%以上的急诊科护士实施过73项操作中的51项;几乎所有的急诊科护士都使用过73项中的18项(心肺复苏术、心电图检查、简易呼吸器使用、监护除颤仪使用、吸痰法、洗胃术等)并认为非常重要;仅有5项操作(环甲膜穿刺术、气管切开术、开胸心脏按摩、人工冬眠疗法、血液透析),未被回答问卷的急诊科护士使用过;50%以上的急救护士对73项操作中的44项回答是在工作中学到,18项是在院校课程中学到的,11在继续教育中学到;几乎所有的护士对73项中的49项操作技术在急救工作中非常重要。
3 护理对策
3.1 改进学校工作中的教学方法及课程设置
为适应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需要,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把急救护理学作为主干课程之一[4]。此次调查50%以上的急救护士对73项操作中的44项回答是在工作中学到,18项是在院校课程中学到的,这就说明以口头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很快适应临床急救。临床急救一位病人需要多位医护人员合作,多项仪器设备使用,多项急救操作的实施及配合,学校可根据情况设置课程,教师也可知道应增加哪些操作的讲授和练习,适应临床需求,为此现在教育工作者为适应这种需求,正在从简单、分项的技能训练到综合复杂的群体配合训练不断优化技术的递进教学方法[4],注重护生与病人,环境互动效果,通过急救现场的设置,培养学生遇到复杂问题的主动思维能力,如在抢救1例心跳骤停病人时由4位学生共同抢救,进行群体配合,并设计群体训练示意图,结果:基本技能、预见性思维、仪器物品、抢救配合及抢救速度、病情观察评估、临床急救动手能力等较接受传统教学法的学生有显著提高。经实践评价效果理想,此外为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学形象化,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进入临床实践打下良好基础。
3.2 加强护士专科急救技术技能训练
急 、危、重患者急救时,必须充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5]护士必须熟练掌握急诊的专科护理技术和技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科室定期外派到麻醉科、心电图室等科室学习,并组织观看急救技术录像,并请有经验的医生讲课、示范、在各种模型上训练,再对护士进行考核,如除颤技术、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心电图识别、模拟仿真现场进行训练考核,确保急救技术在抢救患者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3 注重工作岗位中的技术操作训练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性很强,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很大程度上需通过技术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体现,此调查50%以上的急救护士对73项操作中的44项回答是在工作中学到,可见工作经验对护士的知识获得有重要意义,而单纯依靠工作年限增长,工作经验的积累来提高急救技术的现状,已不能适应,急救护理的需求,必须缩短每个护士的成熟期,制定一系列的岗位技术培训计划,如: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把各种单项技术抓实,制定多种急救护理操作流程,为其提供指导性的材料,再把常见急危重病例列举出,模拟急救现场,并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实施技术操作,通过大量,多病种的模拟抢救训练,提高了急救护士的技术水平,为其早日承担急救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3.4 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工作与实际工作的联系
继续教育工作是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 中,获得知识的途径,可此次调查在继续教育中获得的技术很少,这也许成型的急救技术,与继续教育新理论知识联系不紧密有关,另外,很多医院在护士的继续教育上缺少系统安排,不能与岗位使用相结合,目标性不强,大大影响了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效果。可见低龄护士的毕业继续教育工作应引起重视,因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集中,病种多,抢救任务重,因此急诊科护士必须集各专科急救护理知识、急救技术于一身[6],这就建议医院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如:医院的管理者在继续的工作上应重视护士培养经费的投入,让护士走出医院大门去进修、学习、交流或在院内享受培训,以帮助护理人员进行临床积累,开展更加适应临床,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继续教育活动,以提高急救护士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唐泓源摘.对急救护士技术的调查分析.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4):170
[2]王丽华.现代急诊护理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7
[3]李奇林,蔡学全,宋于刚.全科急救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6
[4]杨丽丽,彭红雷,蔡福满等.急救护理技能教学方法的探讨.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31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