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信息资源标准化

信息资源标准化

时间:2023-10-27 10:4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信息资源标准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信息资源标准化

第1篇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

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且更具时效。然而网络同时是把双刃剑,在释放优势的同时存在着各方面的不足甚至隐患,若想实现功过于败离不开合理且有效的管理。网络信息资源指以网络为连接或为方式的信息资源,包括十分广泛的网络资源,然而其资源虽广,仍需要合理分类及管理方能彰显其价值,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便是较为合理的管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及控制等系列举措。网络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愈发必不可少。

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概论

(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内容

标准是对一系列类似的事物进行规定,以达到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的效果。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旨在给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加以约束,使其更为标准。网络是错综复杂的,与多学科均有联系,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可大致分为网络技术、设施、术语及管理的标准化。技术指对资源的制造、存储及处理等,设施指管理网络信息资源所需的基础性设施或高级设施等,术语是指为减除歧义而使表达更规范,对涉及的词语的标准化,管理是指对整个过程进行控制,对工作制度并执行标准。

(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意义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主要有两方面意义:对管理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以及对资源共享的促进作用。标准化管理对质量的提高在于给资源的质量加以要求,使可利用的资源具备更高的质量,标准化管理对效率的提升在于将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流程标准化,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逐渐实现互联化,各国各地区之间逐渐实现资源共享,资源的共享需要有共同的标准遵循,这便是标准化的另一重要意义。

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原则

(一)网络信息资源应具充分性

网络已经逐渐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娱乐的必需。网络资源浩如烟淼,其间存在着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然而与资源广形成反差的是资源的充分性不高。网络信息资源充分性不足主要表现在网络世界中可检索到丰富多样的信息,然而涉及某特定领域的信息时却差强人意,很难达到理想的检索。对此,一定程度上,可通过提升网络资源的共享性来使网络资源信息更充分。

(二)网络信息资源应具开放性

互联网的重要意义在于其对不同国别、地区网络的连接,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网络资源可以被更合理地运用。为了网络资源更为合理的运用,所需要的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开放性使网络资源在共享中更为丰富,使信息资源得以更好地利用。

(三)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应有序

网络信息资源不仅信息不够充分,同时其管理组织性尚待加强。用户对信息的检索往往通过搜索引擎来进行,而现今的引擎更多的是起到“搜索”的作用,而遗失了对信息的“检查”功能,由此而来用户所搜索到的信息资源大多质量不高、价值不足。对此,网络信息资源应更具组织性且更为有序,各搜索引擎应设置较为合理且统一的功能,同时应控制网络中的垃圾信息。

三、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体系构建框架

(一)数字和网络化的信息资源

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之下,网路的优势愈发凸显,传统纸媒逐渐被网络资源所替代,这也预示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将沿数字和网络化方向前进。对图书馆而言,工作的重点将不再局限于对传统文献信息的管理,还拓宽至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同时应注意将传统与网络信息二者合理结合,使其可以自由转换为网络化和数字化,并尽量实现格式统一而成功互联。

(二)便捷且全面的信息资源导航

网络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有较明显不同,从资源结构而言,后者是较为简易的线性结构,而前者是非线性结构,多为超文本格式,在使各国各地区之间方便实现互联的同时也使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变得更为复杂。复杂的同时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之一在于便捷且全面的信息资源导航来得以实现。首先,导航的内容应是全面的,应对各类别的资料进行导航。同时,数据也应全面,包括中英文标题、作者、实践、简介、网址等内容均应收入导航内。其次,导航应该明确,以最简洁的语言实现最好的效果。

(三)网络信息资源的贮存

互联网自发展至今已取得多项成果,信息资源愈发丰富而全面,互联网早已不局限于人们对信息进行检索,同时可对大量信息资源进行贮存。然而,互联网虽有贮存的功能,但是因网络信息的非固定性,即可修改性,使网络信息并非一成不变的,可能肆意被改变,这点有悖于互联网的贮存。对此,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应有关于网络信息资源贮存方面的标准,以留存人类发展的历史,在原有的贮存方式上不断创新开发更为适用的方法。

四、结束语

传统信息资源较易于管理,因其数量、格式等都较为明确,而网络信息与之并不相同,而且是有诸多差异,主要表现为格式的差异,前者多为纸质,而后者则以超文本格式为主。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与网络信息资源的现状有关,即网络信息资源质量不高,有滥竽充数的现象,网络信息资源类型多样,处理方式较为灵活且难以掌握。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是改善网络不利现状的方式之一,旨在通过构建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网络资源、便捷且全面的信息资源导航、控制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及贮存性来实现更好的网络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燕.浅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08).

[2] 吴慰慈,张久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1(01).

第2篇

[关键词]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信息政策研究进展

[分类号]G203

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资源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需要国家信息政策的指导、调控和规范。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对“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这个概念的使用还不太普遍,但有关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还是相当活跃的。本文在大量文献调查的基础上从4个方面展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的进展,希望能为我国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由于国内外尤其是国外文献中很少出现“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这个术语,因此本文在进行文献调查时,对于中文文献主要使用“信息政策”作为题名或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同时也使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等词语检索不同领域的文献,共检索出1 288篇文献;而对外文文献则以“information policy”、“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为题名或关键词检索LISA数据库,共得到文献370篇,最终根据题目和摘要分别挑选出中文文献142篇、外文文献217篇进行阅读分析。

1 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渐趋稳定但仍受到关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信息资源的地位日益提高,各国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研究相对减少。由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学者们开始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一些学者研究了国家政策法规对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影响,如布什政府签署的法律对传统图书馆保藏程序的挑战以及与电子政府相关的部门对政府出版物和信息的影响。国外在政策需求和政策内容方面依然有较多的研究。有的学者研究了制定一部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国家信息政策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国家信息政策对采访、合作、包装及重新包装、文献和其他图书馆资料组织的影响,呼吁政府建立对信息产业的稳定投资政策。也有学者分析制定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意义,对政策内容和制定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

国内一些信息资源管理类的专著都论述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组织、保存策略,如马费成教授的《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程焕文教授等著的《信息资源共享》。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是讨论较多的领域,尤其是纸质馆藏与数字馆藏的协调策略,而肖希明教授的《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一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唯一的研究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问题的专著,是我国藏书发展政策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该书系统研究了图书馆文献采访政策、藏书管理政策的具体内容及拥有与存取关系的处理原则,并且构建了我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文件的基本框架,包括图书馆所服务的地区或机构的基本情况、图书馆的任务及藏书现状与发展目标、藏书发展纲要、文献采访的基本原则和方针、各类型文献的选择标准、选书工作的组织与选书者的责任、书刊交换与接受赠书、经费预算、藏书管理及合作藏书与资源共享等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学者综合或单一讨论了图书采访、分类、标引、著录、典藏工作的方法及原则。虽然数字信息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文献资源建设仍然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推动我国图书馆形成稳定的文献资源建设政策,仍需更多学者的关注。

2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日益受到重视的领域

数字信息资源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进行政策指导、调控和规范,是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最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目前国内外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国外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研究比较具体,通常着眼细节。如对在线数据和政府门户立法历史的追溯,讨论其对图书馆、政府部门、商业和机构的影响。有人研究了联邦政府在网络环境下资源配置的5个主要政策领域:获取、安全、隐私、知识产权和记录管理,指出有很多因素影响联邦网站的发展,并建议电子记录管理的要点。有的学者讨论了芬兰、爱尔兰、挪威、瑞典和丹麦网络文献合法保藏立法状况以及出版者对网络文献合法保藏的看法。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制定中也需要从网络信息作者和用户的角度分析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保护层次的要求。

国内则主要研究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内容,较少讨论具体政策。目前已经构建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体系框架包括网络信息创造和生产政策、网络信息采集政策、网络信息分配政策、网络信息交换政策、网络信息公开政策、网络信息传播政策、网络信息消费政策及网络信息保护政策。也有人提出网上公共信息建设政策应包括网上公共信息建设的鼓励与支持、网上公共信息的权利与利益平衡及网上公共信息的保护三方面内容,并提出了政策评价标准。柯平教授讨论了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内容的核心原则,他认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政策一定要确立“信息资源自主”原则,在充分利用网上国外信息资源的同时,大力建设我国的信息资源基地,针对我国数据库规模小、质量低的问题,增加投入建设大规模高质量的网络数据库。特别重要的是,应发展网上中文信息资源,注意网络信息资源的质量。

2.2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中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电子政务方面如美国的《给信息基础设施特别工作组的GILS报告》、《A-130号通告》、《95-01号公告》、《文书削减法》、《GILS Core款目著录指导方针》等,其中《A-130号通告》――《联邦信息资源的管理》确立了联邦机构收集、处理信息的总体政策指导方针;电子商务方面有《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国际互联网免税法》等。但目前少有人对此进行理论研究。

我国也已经制定了一些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如《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目前的研究多是关注实际的建设策略,这些将有助于推动政策的稳定和完善。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主要有:①制定有利于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从法律法规上打破信息垄断,促进电子政务信息的收集和公开;②改变原有的僵化信息管理体制,发展公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并推进其价值利用;③真正重视用户的需求,并提供更多的检索途径。政府信息资

源开发利用政策研究课题组在其研究成果中描述了政府信息资源规划的理想模型及可行模型,并分别指出人口数据库、法人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等各类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政策。另外,基于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及整合策略也是学者探讨的对象。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可以分为面向客户的信息资源、面向合作伙伴的信息资源、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和面向社会的信息资源,对它们应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不同的管理策略。

2.3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

发达国家图书馆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十分重视,已经制定了较为系统的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更加关注某些具体情况,如对特殊类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进行研究。图书馆馆藏越来越成为印刷型与数字资源相结合的复合型馆藏,今天的复合型图书馆仍然需要制定馆藏发展政策。如有人为法律图书馆电子资源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指导,澄清了资源采访中包括认证在内的一些问题。学术和研究图书馆同样需要制定针对电子信息资源的政策,包括电子资源的采访、获取、选择、保护策略,以及对是否实施数字化或者合并传统印刷型和数字型资源进行指导。

我国目前还缺少真正的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国内学者大多只是对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某一方面加以探讨,较少对其进行全面研究。目前的局部探讨以资源采访方面的研究成果居多,包括电子资源的选购原则、选购途径和工具、选购程序、许可协议的签署和电子资源评价标准及发展模式等问题。有人专门研究了数字馆藏管理政策,并指出其内容包括数字馆藏组织政策、存储和访问资源政策、馆藏数字资源保护政策、数字资源保藏政策。在资源长期保存方面,有的学者提出图书馆数字资源长期存取的策略:借鉴网络存储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方法,建立起图书馆间数字资源的联保式存储管理机制,或建立全国性和地区性数字资源存储管理中心,形成各数字资源存储中心对数字信息的网络化存储、备份联保机制,建立起真正安全的数字资源存储与信息服务保障体系。一些学者研究了电子馆藏的评估问题,提出评估内容应包括电子资源的数量、电子馆藏的质量、电子馆藏的体系结构、电子资源的利用和成本效益分析。到目前为止,只有索传军教授撰文全面研究了数字馆藏发展政策的含义和作用、影响政策制定的因素、政策框架及政策主要内容,其政策框架中的各项具体政策包括馆藏采访政策、经费分配政策、馆藏发展纲要、馆藏管理政策、馆藏保藏政策、馆藏评价政策、合作馆藏和共建共享政策。

2.4信息安全政策

在数字信息资源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各国纷纷制定政策以规范和控制信息安全。目前国外的研究已不局限于理论探讨,而是从技术、政策效果等领域研究信息安全。有人重点讨论了美国和欧盟的数据保护政策及其不同所引发的问题。我国对此研究较少,但已提出信息安全及保密政策的内容应包括政府信息资源保密政策、保障个人隐私政策、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安全政策、信息内容安全政策、知识产权法规政策、跨国数据流控制与管理政策。对信息安全政策的讨论有待进一步深入。

总的来说,国外对此领域的研究更多关注某些具体细节的政策指导,更具针对性。我国对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政策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对政策内容的理论探讨,较少去评价政策实施。因此,我国在加强政策制定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

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理论和实践都亟待完善

3.1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内容与体系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而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最重要的保障条件之一则是政策保障,它包括信息资源宏观布局政策、信息资源协调采购政策、书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文献传递政策、信息资源公共获取政策等。总体来说,国外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益信息领域,注重政策的建设和评估。在书目信息政策方面,匈牙利国家书目信息系统计划确立了明确的指导原则、任务及必要的技术支持。有的学者评估了国会图书馆倡导的国家联合编目计划,发现一些和预期相反的结果,为图书馆信息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建议。信息资源公共获取越来越受到重视,Michael等回顾了欧洲的公共信息获取政策以及开放存取政策、公众和商业对公共信息的获取权利与公共信息对经济和社会的成本效益的评价之间存在的争论。

国内对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也进行了较多的研究,有人曾经提出制定一部统一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但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不现实的,我们要做的是在多部法律中包含有关文献资源共享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文献资源共享法规体系,这个法规体系的大体框架是:图书馆法、情报工作法规、出版法、书目工作法规、标准化法规、信息法、知识产权法规。

3.2各领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的研究

我国学者目前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不同领域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政策,如在地理信息共享方面,提出国家应当根据一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地理信息共享政策,地理信息共享政策包括信息投资政策、经营政策、价格政策、保密安全政策、公开政策等10项内容。在医学信息共享方面,有学者提出应制定诸如“医学信息网络规程”、“医学信息网络服务公约”、“医学信息资源共享协议”、“信息传递中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信息保密、安全规程”之类的规章制度,作为促进我国医学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立和进一步完善的最基本的政策保障。在政府信息共享方面,由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着“信息共享差”的问题,我们应当:①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标准;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②明确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和使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③统一规划、分布实施;④培养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⑤探索设立政府CD(首席信息官员)。还有人探讨了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4种模式:①区域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②全国性系统内信息资源共建共享;③区域性跨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⑧全国性跨系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认为我国现阶段应采取全国性系统内共建共享和地区性跨系统共建共享相结合的模式。在图书馆信息共享方面,电子资源的集团采购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一些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实践活动,但较少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另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难点在于参与各方利益的平衡,这个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信息政策的引导。

4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针对性研究需要加强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是信息资源建设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信息资源建设政策应当包含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的内容。美国的一些信息技术支持政策,如1993年的《政府行为和结果法案》、1995年的《文书削减法》、1996年的《克林格-考恩法》及《13011号行政令》等,是对信息资源管理有重要影响的立法,有学者在战略信息管理的框架内评价了这些政策的效用性。另外有些学者研究了具体领域的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如对国家计算机政策概念的主要特点的探讨,该政策用于解决以下问题:信息资源获取、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系统的建立、版权和数据保护、信息市场的发展等。一些作者讨论了互操作、开放存取系统、信息处理过程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问题,建议制定完备的信息技术标准政策。

国内学者注重在国家信息政策的框架内讨论信息技术政策,如黄先蓉认为信息技术政策与法规是信息政策的第二层次信息资源政策与法规的组成部分。廖声立在讨论信息政策的研究内容时,认为信息资源保障政策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信息交流与合作政策包括信息技术及信息标准统一指导政策。查先进指出国家信息技术政策的内容框架应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政策、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政策、信息技术标准化政策、信息技术利益分配和平衡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政策、其他信息技术安全等政策。信息技术标准又包括信息技术术语标准化、信息表达标准化、汉字信息处理技术标准化、媒体标准化、软件工程标准化、数据库标准化、网络通信标准化、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等内容。在信息标准化政策方面,分别有学者探讨了农业信息标准政策、电子政务信息标准化体系、书目信息标准化政策的相关内容。但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目前还缺少有针对性地从信息资源建设角度讨论信息技术与标准化政策问题,对信息资源建设一些前沿技术标准的探讨,例如互操作、开放存取等方面的技术及标准的研究还亟待加强。

第3篇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过去的客观条件所限制,煤炭企业所使用的大部分信息系统是分散开发或引进的,是面向具体业务和部门的,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大多数信息系统完成的是一些数据录入、简单查询和报表打印功能,主要解决生产过程的事后统计管理问题。数据库是面向人工报表建立的,数据流程大多是模拟手工业务流程的,信息编码是随意的,虽然有些企业、有些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有了总体规划,制订了一些代码信息标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却缺乏整个企业层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考虑,造成信息化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由于数据平台的不统一,同样的一个数据项多次录入,在不同的平台之间保存,因而不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各部门间、各系统间信息不畅通,自成体系,各自为政,没有统筹兼顾,信息无法实现有效共享。因而,各部门已建成的信息系统之间形成了若干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将企业管理陷在信息难以全面流动的“信息孤岛”之间。长期以来,由于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普遍存在“重硬轻软”、“重软件轻数据”的认识误区。许多人以为,计算机和网络设备的先进就是信息化的高水平。他们在设备选型和网络构筑上肯下工夫,肯花大钱,却忽略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而导致对“信息孤岛”问题熟视无睹。许多部门辛辛苦苦开发的管理信息系统,只因为没有建立信息的基础标准,等到想再上一个台阶时,所有的代码都得重新制订,积累多年的应用系统都得推倒重来。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整体信息资源规划。科学的规划应是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如“职工编码”,在各系统中应是惟一的,无论财务系统还是人事系统。因此,要想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必须进行信息资源规划。美国信息资源管理学家霍顿和马钱德等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信息资源与人、财、物资源同样重要,应该像管理其他资源那样管理信息资源;要使每个部门内部、部门之间、部门与外部单位的频繁、复杂的信息流畅通,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不进行统一的、全面的规划是不可能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资源规划能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能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跟不上管理变化的被动局面。

二、信息资源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信息资源规划(InformationResourcePlanning,IRP)也称为企业信息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其核心是运用西方国家先进的信息工程和数据管理理论及方法,通过总体数据规划,打好数据管理和资源管理的基础,促进实现集成化的应用与开发。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无论是自行开发还是引进,都应该建立在信息资源的统筹规划之上。只有做好基础性、先导性的信息资源规划,才能建立起集成化、网络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待规划的信息资源既包括管理系统中最小的数据实体,也包括经过数据分类、挖掘后提取出的信息,还包括信息关联处理、逻辑判断后形成的决策知识。信息资源在管理流程的每一个必要环节中得到增值,从信息资源的低级形态逐步转变为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为管理和服务提供支持。离开信息资源及其在系统内的有机循环流动,管理系统就会失去运行基础,成为一个“零输人、零输出”的空壳。

成功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对系统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美国管理与信息技术专家詹姆斯·马丁提出的建立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方法论—信息工程的一条基本原理是信息系统以数据为中心,应用开发应该面向数据,而不应该面向处过程。数据是稳定的,而数据处理是多变的。威廉·德雷尔有句名言:“没有卓越的数据管理,就没有成功高效的数据处理,更建立不起整个企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信息工程十分强调信息系统建设的高层规划工作,即以总体数据规划为中心的总体规划与总体设计。在信息工程的理论指导下,总结MIS开发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以往的MIS建设所犯的通病是:“重功能轻数据”,没有把信息资源规划放在核心地位,只追求功能的罗列,不管数据组织是否合理,结果是“信息孤岛”丛生,根本无法实现信息共享,不能提高科学管理的水平。为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MIS建设局面,必须确立“先搞信息资源规划,后搞MIS开发”的技术路线,坚持在信息资源规划中实施以数据为中心的关键技术。通过总体数据规划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不仅适应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也为后续应用开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一平台是基础,共享数据是核心,有了统一,才有共享。有了统一的数据平台,可以连通“信息孤岛”,形成“共享数据板块”,进一步集成“信息资源大陆”,实现数据共享并挖掘增值,才能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规划过程就是建立数据标准的过程。

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在信息资源规划过程中,标准化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数据交换、数据库设计、应用软件设计和系统建设的保证。信息标准化工作,主要包括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数据源定义标准化、技术规范标准化、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标准化和业务标准化等。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的最基础的标准,应遵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序列,建立健全企业信息系统所使用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

根据“木桶理论”原理,企业信息化建设选择最薄弱、最需要解决的环节—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作为突破口,可以带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注重应用,保持技术的传承性,强化标准化,整合现有资源,是必须时刻引为准绳的工作原则,是建设的关键,是规避风险并战胜挑战的重要武器。提高认识,改变观念,在资源整合的有效管理和技术的标准化上狠下功夫。同时,还要改变设备越新型、越高档,系统就越先进的错误观念。拥有昂贵的新型、高档设备完全不能说明系统的先进性。只有花钱少、应用水平高的系统才是真正先进的系统。由应用产生的数据流才是真实的宽带,它不是买来的,而是一项项应用系统的艰苦开发和得到实际运行,才能逐步“培育”出来。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企业饱尝了分散开发、外购和“下发”软件的苦头,在“系统集成”的浪头,又把希望寄托在联网和系统软硬件更新集成上,以为有了新的环境,只要做出一些应用“接口”就能实现系统集成。实际上,他们仍然在误区中辗转。最好的出路是:一是抓好数据重组工作,即建立信息标准化;二是重新规划设计共享数据库,建立稳定的全域数据模型;三是重组原有的信息资源,改造杂乱无序的数据环境。

只有从数据集成抓起,才能走出系统集成的困境;只有用全域数据模型来控制与协调信息系统的开发,才能取得信息系统建设的主动权。同一数据必须一次、一处进人系统,而不是多次、多处输人系统,只有保证其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经由网络—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才可以多次、多处使用。那些“第一次产生数据,,就是“源点数据”。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源点数据”,也都需要用到别人的“源点数据”,这些数据是本部门信息系统的必要基础。信息化建设,有赖于从“源点数据”开始的整体规划。到数据源头去,从数据开始规划,而非从技术开始规划,是信息化建设回归本源的关键。整合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企业管理数据库,必须打破部门之间对公共信息资源的垄断和封闭,加大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程度,共同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更新和维护,让信息资源在各环节的流动过程中不断增加价值。协调部门与整体的信息利益,克服信息私有和自采自用的倾向,追求信息共享和全局信息资源优化管理。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对企业各领域、各部门信息化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条块分割、自成体系。

三、信息资源规划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信息资源规划方法就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它的主体部分是信息工程的总体数据规划,旨在解决分散信息系统的集成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建设的问题,建立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和数据管理规范。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的建立贯穿于总体数据规划的过程,就是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规划所涉及的技术方法主要有:

1.IRP的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信息资源规划的第一阶段,包括对功能的需求分析和对数据的需求分析首先,功能需求分析的技术方法是通过业务过程矩阵、关键因素分析(CSF)等,得到业务模型。其次,数据需求分析主要包括用户视图分析、数据流分析(DFD)、数据元规范化。用户视图是一些数据的集合,它反映了最终用户对数据实体的看法,这种分析可简化传统的实体一关系(E-R)分析方法,主要使用分类编码技术和范式理论;数据元的规范化在信息资源规划有重要意义,数据元是最小的不可再分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对象的抽象。分析清楚一个数据元素可能出现在哪些用户视图中及出现的频度,可以提取出共享度高的数据元素,这些元素的标准化尤为重要。

2.IRP的系统建模。

系统建模是需求分析的继续和“定型”,是信息资源的总体的概括和描述,是要解决“系统要干什么”的问题,是建立信息系统的通讯网络方案、计算机体系结构方案、应用系统开发方案、信息管理制度与人员机构建设方案的基础。系统建模分为系统功能建模、系统数据建模、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系统功能建模是对系统功能结构的概括性表示,一般采用“子系统—功能模块—程序模块”的层次结构来描述;系统数据建模是建立信息组织的框架、进行信息的组织。一般是通过E-R图、数据库的范式理论建立全域数据模型和子系统数据模型;系统体系结构建模是建立系统数据模型和功能模型的关联结构,它是决定共享数据库的创建与使用责任、进行数据分布分析和制定系统开发计划的依据,这种关联结构通常采用U/C矩阵来表示。

四、实施信息资源规划应注意的事项

理论指导下的企业信息资源规划实施,对我们来说还刚刚起步,不完善的地方还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

1。信息资源规划的工具的研制十分必要。在规划过程中有大量的规格文档,其建立工作非常繁琐,大连圣达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的IRP2000软件工具具有很好的功能,如果能在系统的辅助设计方面再增加一些模块,那将更为实用。

2.很多单位的领导认识不足。他们认为信息资源规划是“空”理论,重应用轻规划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有规划,也不用,非常随意,致使设计与规划脱节。因此我们认为应该像城市规划一样,将规划、设计、实施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以项目合同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3.设立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来抓数据管理工作。不必新设立科、处、室,可以在信息中心或相关部门中设立一个专门工作组。数据管理人员要在计算机教育、数据处理方面有一定的经验。

第4篇

[关键词] 区域旅游 信息 整合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及“金旅工程”的实施,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但旅游信息资源分散、共享性差、开发利用程度和服务质量低等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制约区域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进行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对区域旅游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和整合,使之有序化,达到为区域旅游业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一、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

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将本区域多种形式、来源、分散的旅游信息资源,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筛选、融合、类聚、排序等重新集成与组合,构成一个高效能的区域旅游信息资源体系,以便全面、完整、有序、准确揭示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同时,搭建统一的旅游信息查询、检索、平台,提高区域旅游信息资源的使用率,实现旅游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面用户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内容

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旅游信息主体,包括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旅行社、酒店、景区、社会媒体等,且旅游信息分散、载体多样。但鉴于旅游信息从产生到使用一般都经历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等过程,由此,进行区域旅游信息整合,只需根据旅游信息流程,对旅游信息源、信息采集过程、信息处理方式方法、信息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整合,就可实现全区域的旅游信息整合。所以,本文从旅游信息流程角度,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探讨区域旅游信息整合内容。

1.旅游信息源整合

旅游信息源包括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源、旅游企业信息源及其他信息源等三大类。旅游信息源的整合就是将旅游相关部门、旅游企业、社会媒体、中介机构等旅游信息源整合成一种统筹兼顾、指挥灵便、职责清晰、运转便捷的系统机制,以便形成推进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合力,而这种机制确立的前提就是以法规、行政和市场的方式建立协调纽带、处理好相互配合关系。同时,按照旅游信息分类和单位性质,通过行业管理规定明确各信息源提供旅游信息的范围和内容:

(1)政府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源以提供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行政、市场规则、形象宣传、行业信息和行业动态等政务、公益、执法、管理信息为主。

(2)旅游企业信息源包括与游客旅游活动有关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企业。其提供的信息包括两大类,即旅游服务信息和旅游经营信息。

(3)其他信息源包括社会媒体、中介机构等,他们利用各自的优势和条件,以契约的方式,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旅游信息。

2.信息采集渠道整合

旅游信息源经整合后,使区域内所有的旅游相关部门都成为了旅游信息采集部门,为了构建快速、有序的区域旅游信息采集机制,此时还需对旅游信息采集渠道进行整合。旅游信息采集渠道整合就是采用标准化的信息格式,对各信息源需提供的、相对固定的旅游信息,如各种统计报表等进行标准化的统一采集,汇入到区域旅游信息平台中。通过信息采集渠道整合,形成高速化、网络化和层次化的信息采集渠道,保障区域旅游信息的及时、快速、完整、有序采集。

3.信息处理方式整合

信息处理方式整合就是对各信息源汇入到区域旅游信息平台中的数据进行统一筛选、过滤、分类、存档等,以形成有序的区域旅游信息资源体系和信息资源数据库供全区域共享使用。

4.信息渠道整合

信息渠道整合就是通过建立良好的信息机制,规范区域旅游信息渠道,使区域内各旅游相关部门各司其职,与自身相关的各种旅游信息:

(1)地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旅游综合信息。

(2)各旅游企业负责本单位信息。

(3)社会媒体等按照法规和政府工作部署旅游信息。

另外,旅游信息在遵循统一、真实、高效的原则下,信息所涉及的信息数据原则上统一从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数据库调用,经一定的权限审核,由统一的区域旅游信息查询、检索、平台,以便统一区域旅游信息的出口。

三、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1.标准化策略

目前旅游各相关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存在的问题,不少都涉及到行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而且在信息化建设中,也由于缺乏标准规范,致使大量异构资源的出现。因此,在进行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时,要高度重视标准规范的研究和使用,这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合作,采取“联合、共建、共享”的运作模式,促进标准化建设的全面展开。具体措施是: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标准规范的重要性;政府相关部门对标准规范建设进行统一把握;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制定普遍接受和认可的标准规范;制订标准规范的实施办法,使制定的标准规范得以广泛利用。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持续发展。

2.各旅游信息主体通力合作策略

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为了消除信息孤岛,满足社会共享需求。但任何一部门都不可能提供满足社会所有需求的旅游信息,各部门仅能提供己有的有限的,就某些方面的旅游信息资源。所以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要求各旅游信息主体通力合作,共同参与信息资源整合,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旅游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区域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旅游信息资源利用率,促进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

3.应用信息技术策略

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最终是靠信息技术来实现的,所以只有技术的进步,才能真正解决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效率问题,从而提供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信息。因此各旅游相关部门都要积极使用新技术,共同推动旅游信息资源整合。当然,整合技术的发展是逐步实现的,不管怎样,它将最终促进区域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实践进程。

参考文献:

[1]Robinson, Greg. Using the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for Enterprise Integration. Utility Automation & Engineering T&D, Jan2008, Vol.13Issue1,p56~67

[2]Nambiar, Ullas; Nie, Zaiqing.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on the Web. AI Magazine, Winter2007,Vol.28Issue4,p128~128

[3]Zhang, Hong; Kishore, Rajiv; Sharman, Raj; Ramesh, Ram. Agile Integration Modeling Language (AIML): A conceptual modeling grammar for agile integrative business information system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Nov2007,Vol.44Issue1,266~284

[4]Harland, C.M.; Caldwell, N.D.; Powell, P.; Zheng, J. Barriers to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SMEs adrift of eLands.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Nov2007,Vol.25Issue6,p1234~1254

[5]陶明华王华刘秋生:电子政务建设中信息资源整合策略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3月(下旬刊)总第462期

[6]邹嘉麟陈家训:Web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模型和方法[J].计算机工程, 2004年12期

[7]王平姜爱蓉:国内外数字信息资源整合管理系统的对比研究与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3年S1期

第5篇

【关键词】教育 信息化 资源 网络

在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关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主题--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只是简单的现代化硬件设施建设,而应该是软硬件的结合应用,如果缺少软件的支持,硬件只能是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因此,建设适应网络环境的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对目前我市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原因做详尽的分析,并对我市为改变这种现状而加紧进行的教育信息资源标准化的建设做简单介绍。

一、 沈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现状及不足

我市教育资源建设从早期资源素材的建设发展到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直至资源应用平台建设,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据统计,至2008年末,沈阳教育网资源市本级总量已达到10100G。其中,视频资源共2009部1.9万集,网络采集资源达1500G,收录示范课例114G,购买各种资源110G。教育资源基本满足我市基础教育教学和学习需要。网上的教育资源种类繁多,形式丰富。有多媒体课件、学习网站等,或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或供学生自主学习;有支持某门课程全程学习的网络课程;有专业资源库;还有大量的网络学院提供的网上远程授课资源及辅导资料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育资源从整体上来说还不够丰富,可用总量少

在看似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很多资源的内容重复,大同小异。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资源质量水平不高,特别是符合课程改革要求和理念、适合网络环境特点、真正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市场上的一些教育教学资源,仍然以作业题库、考试题库为主,脱离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2.资源信息量巨大,但是无法精确定位

网上教育信息资源丰富,但是,用户极容易在检索到的海量信息面前迷失方向,无从下手。而且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育资源可以以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表现。HTML虽然能将各种形式的资源以网页的形式进行,但总是很难对资源本身进行描述。所以,计算机很难知道一个HTML网页究竟讲的什么。特别是随着垃圾信息的日益增多,资源的精确定位就变得更加困难。

3.多数资源是分散孤立的,且资源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

目前,各个教育资源中心、教育资源库往往是自行设计和建立的,相互之问只是通过超级链接而连接起来,很难有机地结合。用户在访问时,必须一一访问各个站点上的资源,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来同时浏览所有的资源。

4.多数资源库中教学案例不足,部分资源处于封闭状态,课件的源程序很少,无法进行二次修改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各个教师对每门课程、每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不同,因此,各个教师所需要的教学资源的组合方式就会不同。而且,目前教育资源库中的教学课件,多数是打包不可修改的,无法使使用者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使用,所以,资源整体应用率不高。

二、造成我市教育资源建设不足的原因

1.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

在信息资源管理当中,数据标准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依据标准建设的数据资源,才能够无障碍、不失真地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进行流通和交换,只有数据信息是标准的,处理信息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才可能实现跨系统共享数据。

2.教育资源市场不规范,教育资源的征集、遴选、认证制度亟待建立

现在的教育资源市场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盲目追求资源数量、忽视资源质量的倾向,教育软件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甚至是陷入了恶性竞争的"怪圈"。

3.缺乏技术支撑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必须是围绕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开发利用这个根本目的去构造的,这是我们当前十分缺乏的。

当前,在资源建设中从数据层一直到客户层,所有的设计与实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同一支技术队伍完成的,是在与其它系统封闭隔离的状态下完成的。在这种状态下,就必然造设更多的信息孤岛。

三、教育资源建设的标准化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共享、不能互操作、低水平重复建设,而造成这种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标准是资源元数据的规范。元数据是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本身的描述。使用规范的元数据描述,一来可以描述资源最基本的特点,二来可以方便检索。

目前,世界上有很多标准化组织都正在致力于教育资源标准化的研究,并起草了一些相应的规范,其中影响较大的有:IMS的Learning Resource Metadata(学习资源元数据规范),IEEE LTSC (Learning TechnologyStandards Committee,学习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元数据标准等。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踏上正轨,2000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2001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成立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承担着教育技术相关标准的研制、认证和应用推广工作。该委员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简称CELTS。 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为了推进我市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们必须加强品质优秀、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应该致力于数据的标准化和技术的规范化的研究和实施,因为技术规范是所有后续工作的准绳,也是实现资源共享与交流的前提,教育资源的建设只有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去操作,才能最终实现教育资源建设开放、共享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曹百晶.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会议综述[J]. 中小学电教

第6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信息维度;技术维度;管理维度;医院信息系统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人、财、物等对象以及相关的过程、管理、手段进行数字化,对内对外实现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并实现业务的协同,将信息技术与服务、临床、运营和管理过程相融合,最终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然而,随着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信息观念在不断变化、信息技术日益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给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如何将信息一技术一管理有效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即从“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个维度的对医院信息化建设进行分析,结合其构建目标,进行整体规划,推动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向科学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

1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理论

医院信息化建设从本质上是利用信息技术、管理手段进行信息资源管理,而本文所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下的“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维度核心理论,是由卢泰宏教授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三维结构论”理论演化而来的,他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于通过“信息技术一信息经济一信息人文”相互协调发展,运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与相关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以实现对多种信息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然而,本文所提出的“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并不是直接照搬“三维结构论”,而是在此基础上并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医院信息化建设经验,从微观信息管理范畴的角度出发,将信息技术的外延予以延伸,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之外的内容,充分认识到了人和信息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提出了以“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维结构为核心进行医院信息化建设。

本文所研究的“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给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传统的“三维架构”发展而来的三种维度具体指信息维度、技术维度和管理维度。信息维度是指医院信息流的活动,涉及信息的收集、开发、储存、处理、利用和维护;技术维度是指信息技术、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系统和IT服务管理;管理维度则是指医院管理上的创新和发展,以管理方法和模式的变革来支撑信息化建设。

2“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分析

2.1“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医院信息化建设首要问题就是明确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根据现代信息化建设理念、管理方式和现有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合理规划,制定统一的信息化建设的战略目标。由此,“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是:

2.1.1构建医院信息基础设施

医院应合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有计划、分步骤的构建完善的医院信息基础设施,具体可结合医院业务范围和发展前景对信息活动管理中的信息的采集、开发、传递、利用等的需求,构建由数字化通信网络、设备、硬件和软件支撑的基础环境,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

2.1.2实现医院信息标准化、规范化

医院信息标准化、规范化是管理者信息开发和利用必须共同遵循的,其能够更好的规范信息化建设,否则可能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障碍。实施医院信息标准化、规范化应该具体从信息表达标准化和信息传输标准化两方面开展,具体可包括系统无缝连接标准化、医疗设备标准化、电子病例标准化等。

2.1.3构建一体化、网络化的应用系统

一体化、网络化的应用系统是实现信息化建设分关键,它是保证信息系统运行,实现信息传递、共享和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必要前提。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应用系统的构建要兼顾系统内部之间,以及与社区、公共卫生、卫生监督等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

2.2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

“信息一技术一管理”三种维度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的所涉及的技术有很多,主要涉及网络物理联结技术、相关软、硬件的选取、网络架构、系统平台、数据库技术等多项技术。网络技术构架主要分为内网(Intranet)、外网(Extranet)两种;信息系统平台分为B/S、C/S或C/B/S混合结构和多层次结构;网络分为二层结构和三层结构;操作系统主要为Unix/Windows200x,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SQL Server、Sybase、Informix、MySQL、VF、Access等。

3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构建

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体由管理信息系统HIS和临床信息系统CIS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3大系统组成,其中每个系统又包含许多子系统,且整个系统的架构由4层组成:信息资源层、公共平台层、决策支持层,由此构成整个医院信息化系统,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是覆盖医院所有业务和业务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核心模块包括门诊发卡、挂号、门诊划价和药房划价收费管理、住院出入院管理、住院记账、中西药房管理、中西药库管理、物资管理等核心模块,可以实现医院信息化无纸化的管理,使医院的服务效率更加方便与快捷。

(2)临床信息系统(CIS)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病人为中心,面向医疗过程,是整合、统计、分析和处理病人的相关临床诊断信息为主的管理系统。目前,CIS系统的构建可分模块进行,然后再逐步完善。

(3)办公自动化系统(OA)是整合医院信息资源,将知识、经验、过程信息集中存储、共享、统一管理;分类、控制信息,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基础平台,该系统主要涵盖公文管理、流程管理、计划总结、新闻公告、行政事务、人力资源等功能模块。

第7篇

论文摘要:对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的目的在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省用户的时间。完了完成对数字资源的整合,我们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检索技术和方法,将这些分散的,异构的数字资源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环境,形成一个新的统一的相互无缝连接的数字资源。整合形成的数字资源系统应该可以提供给用户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这样整个检索过程对于用户来说是一个透明的过程。数字资源的整合的一个首要的问题在于对各种资源进行多维的链接,以解决信息孤岛的问题。其次,是对数字资源进行以面向服务为目的的系统的构建。对数字资源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将分布异构的资源合并在一起,而重点在于对资源和服务的整合。该文讨论了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必要性,以及整合的原则和内容,并提出了几个适合于大学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整合模式。

1 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广泛使用,图书馆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在知识和信息的内容和形式日趋多样化的时代,人们需要快速,及时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传统图书馆的文献服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变化的环境下,图书馆也受到深刻的影响,数字图书馆的出现符合了这一变化的要求。数字图书馆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方便信息的存取。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使得信息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存储,并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递,并使信息得以标准化的组织和分布式的管理。但是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电子期刊数据库,电子图书馆数据库,以及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的出现,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遇到了巨大的挑战。由于这些数据资源是有不同的公司采用了各个不同的系统开发的,就使得这些数字资源的数据结构和系统平台各不相同,以至于,这些数据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信息孤岛的形式存在。当用户对信息进行检索的时候,必须面对各种不同的搜索接口和检索方法。随着资源的增加,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这些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使得用户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统一的检索接口访问的所有的资源。

2 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的必要性

在网络和数字时代,数字资源在图书馆的比例在逐渐增加。数字资源的优点在于信息检索和分享的便利性。但是随着数字资源的类型和数量的增加,伴随着不同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内容的重复,知识之间的无关联,数据格式和存储方法的多样性,都大大的影响了数据资源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当用户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时候,他需要进入不同的系统,重复相同的操作,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如何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并对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就成为了大学图书馆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首要的任务,也是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用户最喜爱的资源形式。大学图书馆在大学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对大学图书馆的有效利用,可以更好的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3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原则

本节,我们给出资源整合的一些原则,以方便指导资源的整合工作。

3.1 基本原则

资源整合的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保持信息资源的完整性。

一个整合的系统应该覆盖各个子系统的内部功能,反映数据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3.2 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原则包括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描述语言的标准化,索引语言的标准化以及通信协议的标准化,安全机制的标准化和数据库管理软件和硬件的标准化以确保信息资源可以得到分享。

3.3 优化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使得信息资源采用特定的技术和方法得到优化处理,以获得最优的组织结构和存储能力。

3.4 安全策略

安全策略是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计算机病毒、黑客、软件漏洞、信息垃圾、存储设备的故障等等一些问题都可能对信息资源的整合构成巨大的安全问题。在信息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非常注意信息资源安全的问题。

3.5 连续性原则

连续性原则是指数字资源的整合必须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连续的、系统的、动态的整合过程,数字资源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3.6 立体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数字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必须和用户的信息需求保持一致。信息资源应该被合理的整合形成一个有层次的,网络化的,三维的信息资源系统,以达到相互补充和分享的目的。

4 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随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发展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被分成不同的层次。这些信息被划分成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和三次信息。因此资源的整合和重构应该和信息的不同的层次保持一致。

4.1 零次信息的重组和整合

零次文献也被称为灰色文献。它是指没有公开发行并很难接触到的文献。它主要包括政府的行政报告、科学技术报告、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的论文和内部出版物、专家和学者的手稿、学术会议的资料、社会调查报告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很高的专业性,需要阅读的人群面也很小。零次文献反映了国内外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和趋势。在中国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些文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这些资源应该被分类并深度的挖掘利用,建立专门的零次文献数据库,使得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远程在线使用访问这些资源。

4.2 一次信息的重构和整合

所谓的一次信息是指在网络外被组织进行处理的电子信息。一次信息有着广泛的,丰富的内容和各种类型的资源。因此,一次信息的特点在于内容的丰富性,这就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选择,除掉多余的无用的信息,选择和组织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权威的可靠的信息放到网络上。对于一次信息,我们可以采用文本模式、超文本模式和家庭网站模式来进行组织。

文本模式模式主要用于全文本数据库的构建,对网络外的全文本信息进行收集和组织,输入到网络形成新的资源。超文本模式用来组织网络上相关的信息,这样用户可以从任一个节点访问的相关的内容。家庭网站模式主要用于个人信息的组织。

4.3 二次信息的重构和整合

二次信息是指对一次信息进行丰富、提炼处理后的产物。它是对出版物加工的工具以方便一次信息的使用和管理。当网络还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自动转换时,就必须采用一些相关的知识、理论和信息组织的方法来建立在线信息检索工具,比如信息资源链来控制纯文本,超文本和家庭网站来进入在线的一次信息。现在对在线二次信息的组织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的。搜索引擎是Internet上的一类网站。它主要的任务是对服务器上的信息进行自动的搜索、分类并设置索引,并把索引的内容存储到数据库中。搜索引擎现在的发胀方向是全文本搜索,它可以对页面文本生成一个综合性的站点,提供新的强有力的搜索功能。通过它可以直接根据文献内容进行检索。该引擎支持信息资源的多角度综合的使用。全文本搜索技术是一个基础,可以进行信息的发现、信息的分析和过滤和信息安全控制。以全文本搜索作为技术核心的搜索引擎以成为Internet时代的主流技术。准确和快速是全文本搜索系统的关键要素。对于二次信息的整合和重构,我们必须Internet上选择到我们需要的文献。根据统一的格式,对相关的文献和知识设置连接。另外,我们需要开发一个软件可以自动的转化、自动的搜索、自动生成目录、自动提取关键词以使得用户可以在传统的网站上自动识别和组织信息。再一个,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数据库映像,将外部的数据在本地的服务器上提供一个最新文献的副本。

4.4 三次文献的重构和整合

不同的搜索引擎提供了不同的搜索方法和实现,为了帮助用户在短时间内快速找到合适的搜索引擎,我们可以使用文献链来对站点上的二次文献形成三次文献,以提高将来检索的效率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

5 数字资源整合模式

数字资源的整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综合的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每个大学的图书馆都应该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数字资源整合的方法以提高数字资源利用的效率。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整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不同的方式:

5.1 链接整合

这个是数字资源整合的最简单的方式。这种方式提供了这种资源的动态链接,通过使用网络超文本链接,允许用户或许另外的扩展服务的信息。

5.2 基于OPAC系统的整合

这中整合方式是将目录数据的手机作为核心技术。它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内部目录和外部目录的整合。

5.3 电子资源导航的整合

这种方式是将数字资源的搜索门户整合在一起,建立一个资源导航数据库,用它可以根据名字、主题等等来找到所需要的资源。这种整合的方式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也是现在被很多大学广泛采用的一种方式。

5.4 主题引导整合

这种方式是一个基于知识分类的系统导航。根据某个标准和需要,对网上的资源进行搜集和整理,形成一个统一的接口,提供检索、浏览和链接服务。

5.5 异构数据库资源的整合

这个方法是导航整合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它通过一个统一的检索平台,给用户提供一步式跨数据库的检索服务。

6 总结

随着网络和数字时代的来临,图书馆的资源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因为数据资源容易分享和检索,其在图书馆的比例越来越高。通过数据资源的整合,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在图书馆的检索平台上足不出户的检索到所需要的资源。

参考文献

[1] Wang Lirui.Research on Integration Mode of Digital Resource of University Library[J].Journal of Modern Information,2009(2).

[2] Guo Jiahui.Analysis of Digit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in College Libraries[J].Contemporary Library,2008(3).

第8篇

关键词:信息化;标准化;标准体系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5-1073-03

1 概述

标准(standard)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标准化(standardization)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用标准来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而标准体系(standard system)是由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1]。

信息化是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抽象和数字化的过程,它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等高科技技术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2]。

标准体系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是保证信息系统互通、互连、互操作的前提,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的基础。只有通过统一技术要求、业务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标准化手段,才可以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避免盲目和重复,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规范和促进信息化有序、高效、快速和健康地发展。

本文结合国家局、省、市局(公司)关于信息管理工作的规定、信息化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以期推动信息化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改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效率,按流程管理信息化项目。使信息工作人员有章可循,可以按规范对维护过程进行实时核查,有效提高信息化工作的运行效率,进一步规范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提高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性和健康程度,打造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新高度。

2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随着西安烟草信息化发展日渐深入,信息基础设施也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越来越多的关键业务应用运行于信息平台上,对网络的稳定性、高效性和安全性要求逐步提高,信息系统在日常的系统运行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信息化管理能力对企业业务运转的影响正在成正比不断提高。而长期以来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着重技术轻管理的非均衡发展模式,致使信息化管理能力薄弱,信息化已出现畸形态势,为企业业务运行带来极大隐患,企业信息管理部门急需从单纯技术部门向技术与管理并重部门转换。

目前,在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一是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标准,信息资源管理粒度较粗,二是信息化设备运行维护效率未能充分发挥,三是信息化项目的管理缺乏统一的流程设计与规范。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信息化标准体系,以规范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资源运行维护及信息化项目管理,对于西安烟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3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研究

3.1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由于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复杂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信息化标准体系既规定了信息化标准总体结构,同时也是信息化标准的规划,规定了未来几年重点要编制的信息化标准。因此,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应从标准化现状与问题出发,充分分析标准化需求,构建适用西安烟草的信息化标准体系。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是由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范围内的具有内在联系的标准组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图是以方框图形式表示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由信息资源管理标准、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三个分体系组成。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总体框架

3.2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分体系说明

3.2.1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分体系

信息资源是指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技术人员、网络设施、信息处理的设备、计算机操作系统及数据库系统等基础软件系统、人员与设备的工作环境。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用于信息资源的规划、采购及建设。体系将从定义及分类、等级划分出发,对信息资源的规格及标准,应用等方面进行规范。该分体系包括技术队伍、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网络通信四个二级类目。

技术队伍标准包括机构设置规范及专业技能规范两大部分。

硬件设备包括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是指打码机、工控机、扫码设备、PDA、RFID设备等烟草行业生产经营所使用的信息化电子设备,通用设备是指主机等计算服务设备、网络基础设施、个人电脑等客户终端设备、磁盘阵列等数据存储备份设备和UPS等机房环境设备。硬件设备标准是指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的各种专用和通用设备标准,用来指导设备选型、安装调试、验收、招标等方面的工作,以便实现信息处理设备间的互相兼容与互联。

系统软件包括数据库软件、中间件软件、操作系统和办公工具软件、数据备份软件等平台工具软件。系统软件标准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系统软件方面的标准,用于指导西安烟草系统软件的选择、安装调试、验收、招标等。

网络通信标准是指西安烟草广域网和各级节点局域网建设以及通信协议、信息传递与共享等方面的标准,用于指导西安烟草信息化网络通信建设和管理,确保烟草网络基础设施间能互连互通。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分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分体系

3.2.2 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分体系

信息化运维管理是指信息技术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信息系统本身及设备、网络进行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应用/服务管理、网络管理等具体工作内容。该文对运维管理标准进行框架设计,梳理组织架构,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流程建设。根据信息化的发展要求,配套的管理措施包括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运维费用、技术支撑等内容,同时结合西安烟草的业务特色,整合运维服务资源,规范运维行为,确保服务质量,形成统一管理、集约高效的标准化运维。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分体系包括核心运维和节点运维两个二级类目。

信息化运维管理标准分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2.3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分体系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是指规范西安烟草信息化项目规划、实施的各种标准,其作用是保障信息化项目的功能完善、性能优良、技术先进、架构开放,具备较强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主要包括产品型项目、软件型项目及服务型项目三个二级类目。

结合IT行业特点运用项目管理技术、理念和方法,按照西安烟草现状及需求建立信息化项目开发的质量保证体系,使项目开发有序化、文档化,有计划性、具可追溯性,以保证IT项目的按计划实施,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将包括项目综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等方面以及启动、计划、实施、控制和收尾等过程组。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分体系结构如图4所示。

图4 信息化项目管理标准体系

4 结束语

信息化标准是指导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指南,也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信息化标准及信息化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对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复杂工程,将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文章结合西安烟草信息化建设实际,提出了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系统架构,在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将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不断实践,为西安烟草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共享;障碍;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当前中国社会已经逐步进入经济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急需大幅提高,电子政务的出现与发展恰好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已成为有效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必备条件。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开展,政府电子信息总量存储在不断加大,已经逐渐形成了政府信息开发及共享的基本环境。但是,由于受限于行政体制、传统观念、管理模式、技术手段等不同因素的制约,我国政府信息并没有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降低了政府决策和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含义

电子信息资源共享是建立在电子政务环境的基础之上,由政府进行收集、创造、利用、分析、传播以及传播信息的一项系统工程,这种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单一的将先进的电子信息应用技术替代传统的手工工作,而是在管理手段层面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对政府的工作职能、决策方式、组织结构、运行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新的调整和创新,目的在于增强政府工作的竞争力,提高政府的职能水平。

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实际上就是将电子政务信息在资源上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在政府各部门、企业、群众间建立优化联系,合理分配电子政务信息的布局以及时空分布,进而实现网络电子政务环境下信息资源地理分配零间隙的共享。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信息自大需求的同时,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最优化使用率。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实现政府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形成,能够重新塑造政府的公共形象,提高政府的行政工作效率,改善公职部门的服务质量,我国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以下必要性:(1)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满足政府电子政务体系建设的内在需求;(2)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帮助政府实现民主化、科学化、高效率的管理模式;(3)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信息化的必要手段;(4)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能够帮助我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国际市场。

三、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存在的障碍

(一)不同地区发展程度存在“鸿沟”。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建设当中存在较大差异,在信息资源的拥有及应用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逐渐形成了看不见、摸不到的“数字鸿沟”,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在于因特网兴起随之而来的新兴信息技术在应用和普及方面个地区及各级政府间存在着不平衡性,彼此间差距较大,无法有效形成资源共享,并且这种彼此间的差距还在呈增长趋势。

(二)信息资源形成壁垒屏障。政府信息数据库是各地方以及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果所在,但是受到我国传统的政治体制束缚,政府与政府彼此间各自为政,自行制定各自的信息化标准,且较不成熟,形成了许多不规范的信息数据库,各职能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逐步形成壁垒屏障,大大降低了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基础建设较差。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制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扔处于滞后状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远落后于公众对社会信息的需求度。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存在电子信息总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信息质量不高、检索途径单一等主要特点。

(四)相关行政法规设立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国逐步设立了电子政务相关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但相比于我国高速发展的电子政府体系建设还处于严重的落后阶段,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信息自有、信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信息以及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建设还不够健全,法律法规的滞后已对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四、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对策

(一)深化管理模式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当前我国政府正处在职能转型阶段,逐步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目的在于搞好经济社会建设,注重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工作,通过深入管理模式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逐步形成分权民利模式,能够有助于提高政府信息共享,减少政府信息在传递和反映的节点,使信息反馈共享更迅速、快捷,实现社会公众于政府共同参政的目标。

(二)建立信息标准化机制,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实现我国电子政务工程的标准化是保障电子政务工程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建设,是实现电子政务系统彼此间信息共享、相互联系、安全写作的重要前提保障,国家电子政务工程主管部门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整体性、标准化、规范性的建设,通过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和改革,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注重自主、自控权,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各项职能的基本运行要依赖于电子信息的安全保障,在这里信息的安全已经不单单是一项技术性问题,它已经上升为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战略地位。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可以确保政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以及可操控性,是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必要前提,当前我国要注重对信息安全产品的自及自控权,对安全体系建设进行科学不知和全局配套,构筑一套真正具备自以及自控权的政府信息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黄萃.中国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开发的制度障碍分析[J].电子政务,2005(13):45-50.

第10篇

一、概述电子信息资源

电子信息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模拟信号存储数据的模拟信息资源和以数字信号存储数据的数字信息资源。模拟信号可以持续不断的“模拟”信息的变化,信号的波动是连续的,因此也叫做连续信号。数字信号则是离散的、不连续的,我们常见的数字信号幅度取值只有两种(用0和1代表)的波形,也叫做“二进制信号”。数字信息资源是电子信息资源的主体,而我们目前也主要使用数字信息资源。

二、开发电子信息资源

无数个网络构成了今天的网络信息,他们之间不存在系统性,联系也较杂乱,没有设立一个的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维护,同时个人用户查询费用高,准确度也有限,而研究人员又不可能永远呆在网络上维护秩序,因此,网络信息的开发和整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建立数据库,因为我们不能把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像档案一样罗列出来保存,用户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信息机构必须掌握各网址的特点,利用网址发放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网址,查找信息,以及下载使用等,其次,网站还可以更具客户的实际需要,开通特殊下载服务提供给用户,最后,做好网络导航工作,为客户获取相关信息的网址做好准备,在网络上有很多优秀资源,也有很多垃圾信息,一些信息会在瞬间消失,而有的却在不断更新,开发过程中,有必要对重要信息开通下载服务,进行整理开发,为用户提供最全面、最有效的资料。

三、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

(一)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作为国家信息工程建设的一部分,开发信息资源关系到市场经济的完善,因此,所要求的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较高,必须聘请专业人员来进行。信息资源与计算机和网络等硬件设施不同,不能像它们那样可以向外引进,而只能在信息最大的推动者、拥有者——政府支持和管理的基础上,自己去开发。对于特殊的信息资源(如具有战略性和公益性的)的开发,一般都是由国家负责,因为这些特殊信息资源关乎到利益等对公司来说比较重要而获取的又相对较少的方面,因此公司不愿参与进去。但这又是对国家、人民十分重要的东西,政府再不参与进来的话,那信息开发必然会受到严重损害。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可采取一些宏观政策如保护政策、资金投入等,给予一定的利益,使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共同为信息开发努力。

(二)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的立法工作

为了保证电子信息资源开发的有效性,我们应该在立法上多下功夫,保证信息资源上网共享的地位、原则等,在安全可靠的情况下,确保信息资源被社会相关机构开发利用。或者采取信息市场优化的方案,首先,信息各部门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信息专属资源,但单独的个体始终无法满足强大的市场需求,为解决这种难题,我们可采取股份合作制,这种合作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能够确保人为限制和封锁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双方还可相互交流自己掌握的资源,融会贯通,合力开发新的网络信息产品,从而为自己的企业打下长远发展的基础。

(三)综合性信息网络管理机构的建立

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所需的时间较长,为了保证这项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需建立一个独立的协调和管理机构,建立这个机构不仅要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以及日常管理、维护,还应制定信息存贮、获取、传播的协议等保证网络运行整体协调性的相关方面。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以便共同做好信息开发工作。

(四)开发利用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只有拥有统一的、科学的管理,才能让整个信息开发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了统一的规范,网络才能互相联网,数据才能及时更新,用户才能准确度得到信息,如果这一切都没有,电子信息的资源共享也就成了纸上谈兵。此外电子资源的标准化不仅对电子出版业形成规模化的生产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对电子出版物的商品化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包含的内容很多,主要有硬件、软件以及文件、图像等的标准化。

(五)开发利用的高密度化与多媒体化

在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数据库需要极高存贮密度和极大存贮容量的这个节骨眼上,高密度化与多媒体化的电子信息资源应运而生。通过收集、处理、转化和传输构成不同形态的信息如图像、视频等,为需要的客户提供方便。目前作为数据库的主要特点,多媒体数据库与旧的数据库的最大差别在于其能够将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服务呈现在人们面前,为人类带来了一个多彩多姿的信息世界,因此多媒体数据库也是目前数据库开发应用的一个热点。

(六)开发利用的国际化与网络化

因特网的普及与ATM、SDV、ISDN发展的日益成熟,再加上多媒体通信技术也进入人们的生活,这一系列的发展、进步,促使电子信息资源在世界各地迅速流通。作为最大的国际性网络,因特网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的同时,还将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供人类使用,然而因特网的存储地域性限制已被打破,世界上所有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检索获取想要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分布也是五花八门,能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由于数据库技术越来越发达,数据库越来越多,网络信息不断增加,特别是应用最广、资源数量最大的电子图书馆,在这里,客户基本上可以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服务非常方便。如今,世界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通过因特网将自己的资源对外开放,从而以通过最快的速度满足各个用户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因特网的发展也与时俱进、更新迅速,这充分展现了电子信息资源网络化与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也将加快。

第11篇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发行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一、传统标准图书发行模式的局限性

以纸质媒介为代表的传统标准图书虽然仍在当今的标准发行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这种运营模式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占用大面积的空间,浪费人力、财力,而且发行周期较长,也常常会因为备货不足和缺货,导致发行站的供给不能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标准图书发行工作面临新技术带来的发行渠道、发行手段、发行方式等重大机遇与挑战,各地标准图书发行站的发行工作也因此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市场信息、发行运作机制的滞后,已无法满足社会各界对标准图书的需求,致使部分客户流失,发行量萎缩。因此,“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应运而生,它的开发建设有效弥补了传统标准图书发行工作的局限性,打破了传统标准图书发行工作渠道的单一性,开辟了发行新渠道,使标准发行工作走向了新篇章。

二、“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实现标准查询立等可取

标准文献是国家的重要基础信息资源。标准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利用是实施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的首要环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历时3年完成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重点项目“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的建设。该网络的建立减少资源采集、数据加工和数据库建设的成本,有利于用户便捷、准确地获取标准信息,最大限度地优化国家资源和资金投入,使国家投资得到最大化利用,使整体服务能力得到有效地改善和提高,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标准查询,立等可取。

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构建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使标准文献信息的开放共享环境得到改善,解决我国标准文献信息资源封闭分散、数据库和服务系统重复建设、信息共享环境差、查标准信息难、信息揭示程度低等问题,建成以国家级标准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标准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覆盖行业、地方标准文献信息资源,资源齐全、更新及时、信息准确、深度揭示、技术先进、持续发展的国家级标准文献共享服务平台,满足社会对标准文献信息开放共享的需求。

“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建设”依照共建共享原则,通过与各地标准化研究部门合作,大大提高了标准文献的利用率,国家标准馆常用馆藏文献使用率由平台建设前的60%提高到目前的80%以上。平台建设促进了各地方标准化科研院所服务各地方经济社会的效率,它可以将标准信息资源通过服务系统直接提供给企业研发人员,建立了一种高效解决企业标准文献信息需求的新模式。

三、地方标准信息服务网整合地方标准资源,突显当地特色产业

“标准文献共享服务网络”的建成和应用为标准发行转变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后不久“江苏省标准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本着省标准化研究院建资源,省、市、县标准信息服务机构资源共享,市、县做好区域性标准信息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原则,通过对标准资源的深层次加工、技术手段的更新、软硬件环境的改造,实现标准化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共享,满足全省质监系统及社会对标准资源和服务的需求。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全、准、快、多、特”的建设要求,在标准品种和数量建设方面,力争做到品种多,单品全,更新快,状态准。在服务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充分体现方式多样性,管理科学性,技术先进性,结果准确性。此外,在标准专题库与子平台选题方面,以江苏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为依据,紧扣社会热点和政府工作重点,突出地方特色,以标准化促进江苏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也是建设地方标准服务平台的创新与实用之处。该平台标准资源建设已达到标准题录数据库230个品种80万条,其中国内标准90个品种22万条,国外标准140个品种58万条。

作为连云港市内唯一的专业从事国内外标准文献资料的收集、加工、整理、研究与服务的部门,连云港市标准化研究中心标准资料发行站在市场不断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意识到只有转变标准图书的发行观念,标准图书发行工作才能不断发展,其发行渠道才能更加畅通。借鉴省标准信息平台的成功经验,连云港标准资料发行站力求建设一个符合自身工作实际,满足当地企业用户需求,提高自身业务服务能力的标准信息服务网。建设中的标准信息服务网,功能上不仅仅实现标准图书的查询与订购,还积极拓展发行站的业务能力,将标准查新、标准动态追踪业务实现网上办理,为企业用户打造“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将过去的企业用户只有到发行站才能查询购买标准转变成企业用户在自己的电脑上登陆我们的服务平台就可以浏览、查询、订购我们的标准资料,同时标准查新和标准追踪工作也可以通过网上下订单的方式完成,这种会员制服务将之前的短期式服务转变为长期式服务,为双方搭建了沟通的平台。此外,针对连云港地区的产业特色,我们还设想开通硅产品、医药产品及新能源能材料特色产业专题,有针对的服务当地产业聚集的企业,将过去的被动服务提升为主动服务,切实将企业用户需求放在工作的第一要位。

第12篇

一、学校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实现的措施

管理人员要树立档案意识,根据国家制定的《档案法》明确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对国家事业建设的基础影响。学校要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学校档案工作要以《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为发展指导,提升对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强化工作人员的档案意识,针对重要科研成果、论文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管理人员要自觉进行档案整理工作。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收集工作,实现学校档案工作科学化发展,档案是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对学校进行的文字记录。大量的档案资料能够在整体上反映学校的发展状况。在学校档案工作中实现资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管理,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对档案资料进行利用。因此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强化收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结合学校的发展实际情况对档案资源进行利用。这是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所以,档案管理人员要关注学校的发展情况,及时做好档案收集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充分的了解工作的开展情况,在日常管理中积极有效的开展档案处理工作,制定详细的计划指导档案工作的开展,针对新型档案管理手段要创新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式。

二、提升对档案的利用注重信息资源的反馈

在学校档案中存在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集中反映学校的发展情况。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充分的体现档案的价值,实现对师生的服务效果,档案在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能够充分的体现服务性质,发挥自身的重要性将是档案充分开发利用的重点。因此学校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档案收集工作,提升档案的质量。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在创新方法上,学校档案管理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提升档案管理的透明度,对档案内容进行定期开放,完善检索方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档案信息化处理系统方法的创新。这是现代化管理理念在学校档案工作发展创新应用的表现。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建档处理,档案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充分的应用上,这也是档案存在的必要性。档案不能够仅仅满足于数量的增加上,同时还要充分的体现在解决问题的功能性上,问题的充分解决是衡量档案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档案工作重点内容的明确将是提升档案利用的重要措施。只有强化对信息资源的反馈,才能够根据档案的需求进行详细的研究工作。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能够充分的体现信息需求过程,不断强化档案利用情况。在档案工作发展规律影响下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这是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对档案规律形成的分析,对涉及到的工作文件进行汇总处理,在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保证自身工作的独特性质,利用学校档案工作特点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系统性规范发展,针对档案内容的性质,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工作。避免出现学校档案工作整体性被破坏的特点。计算机技术在学校档案工作中的应用能够为人们进行信息资源搜索提供重要的便利条件,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现将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档案工作标准体系》都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发展的重要指导。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要根据工作要求制定专业化标准,完善程序流程,对管理工作中的参数进行维护。档案主管部门要积极应对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发展,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研究,制定统一的科学化标准,在工作过程中实现各方面积极有效的沟通,实现科学管理现代化发展。

三、结束语

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改革影响下,学校要配置专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理论,积极有效的引进科学技术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实现各部门管理之间的相互影响,强化联系建设,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具备专业水平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实现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积极有效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学校档案工作科学化管理的实现。

作者:王晓琴 单位:青海大学农牧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