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艺教学方法

茶艺教学方法

时间:2023-10-27 10:4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艺教学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艺教学方法

第1篇

关键词:公共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

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文化的审美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茶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茶馆应运而生,一些茶艺表演活动也十分受欢迎。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开设了茶艺课程,这些茶艺课程以茶文化为基础,融合了茶道、茶学、茶语等多个内容,为社会提供了许多茶专业人才。

1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1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

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由于不同高校的实施条件不同,因此,对于茶艺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茶艺教学基地。茶艺教学基地基本可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是用来进行茶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场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环境中,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和校外基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以提升整体的茶艺课程教学效果。

1.2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践行者,具有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整个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讲解和示范作用,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对茶艺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茶艺课程内容有较强的体验,才能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茶节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1.3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态度

茶艺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茶艺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熟练地掌握茶艺本领和茶文化素养。因此,开展茶艺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态度。茶艺课程对学生的礼仪和茶文化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基础的礼仪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茶艺课程。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茶艺课程讲究学做一体,即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教学,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操作,以提升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2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而开设的实用型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操作技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茶艺馆环境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茶艺操作技能,以提高茶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茶艺师或者是顾客,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茶艺训练,亲身体验茶叶识别、泡茶、茶礼等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的茶艺技能水平。

2.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茶艺实践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对茶艺室的布局、菜叶采购、泡茶、茶礼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程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再讲解其中的内容和问题,通过这种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解决,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与茶艺工作的实际需求更贴近。

2.3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指将茶艺的整个活动过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其中包括茶叶识别、冲泡、茶礼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整个茶艺过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模块共同组成了茶艺活动整体。模块教学法是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茶艺专业训练,使学生对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和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掌握茶艺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可以求助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和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2.4实地考察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地考察教学法既符合茶艺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馆、茶艺室等环境中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操作,例如对茶室环境对茶艺的步骤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以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确定考察地点、对象、时间、目的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及时做好联络工作,并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升茶艺课程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以确保茶艺课程教学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率。

3关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3.1综合性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同时也要对专业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对茶艺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要有所认识。茶艺课程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不是某一个动作或礼仪的反复训练。茶艺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连贯性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艺课程实践知识的思考,并通过综合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茶艺技能。在茶艺课程实践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茶叶识别、冲泡、服务、礼仪等每个环节的学习训练,并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整体,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

3.2多样化的作业布置

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对于学生来说,茶艺课程不仅仅是关于茶艺的课程,更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知识交叉性,由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程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茶叶和茶器具种类也较多,泡茶方式也较多样化,因此,学生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有较丰富的学习和练习机会,在实践练习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体验感,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可以灵活一些,这样不仅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对茶艺课程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运用,以提高个人的茶艺综合能力。

3.3灵活的考核方式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比其它课程,茶艺课程的灵活性更强,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技能是茶艺课程的重中之重,是未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只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茶艺技能,才能胜任茶艺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茶艺课程考核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进行考核,更要将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上,通过对实践技能的过程考核,增加其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视,以促进学生加强茶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公共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茶艺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门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对茶艺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未来从事茶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综合性教学模式、多样化的作业布置、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才能有效提高茶艺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有效的综合技能,提升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茶艺文化的良好发展。

作者:袁媛 谢明荣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韩莹.关于茶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9):201.

[2]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244-245+266

[3]王德福.茶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现代技能开发.2002(6):55-56.

第2篇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与时间

通过学习和实习阶段才能全面了解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因此,本次调查对象为九江职业大学文化旅游学院2010级酒店、2010级旅管班学生。2010级酒店班的学生在第四学期按每周四节共计72课时完成了茶艺课程的学习,对茶艺课程的理论和实操有深刻的体验;2010级旅管班的学生在第五学期按每周两节共计36课时进行了茶艺实操课程的学习,对茶艺实操课程有所体验。调查时间选在2013年6月份学生返校进行毕业答辩时展开。

2.调查方法

本次茶艺课程实施效果调查采用资料收集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除个别调查项采用主观题形式外,其他均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和所学专业;第二部分为课程设置满意情况调查,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结构、教学情况及其他三个方面,基本涵盖课程实施的主要问题。第二部分共设有17道题,最后一道为主观题,补充了解被调查者关于茶艺课程设置的其他看法与建议。问卷调查采取预先确定目标范围,采用现场发放问卷的形式,发出调查问卷56份,收回问卷55份,其中有效问卷数55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二 调查统计结果与分析

1.样本的基本情况

被测样本中酒店管理专业学生24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31名。其中男生11名,女生44名。

2.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

在调查问卷中,对在九江职业大学旅游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了解,认为效果很好的学生有12名,占被测样本22%,认为效果比较好的学生有33名,占被测样本的60%;认为效果一般的学生有10名,占被测样本的18%;被测样本中没有学生认为此次课程实施不理想。

3.课程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一,是否有必要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经过茶艺课程的学习和实习,对于在旅游专业设置茶艺课程,52.7%的被测样本认为很有必要,4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一般必要,5.5%的被测样本认为没有必要。

第二,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方面,被测样本认为,学习茶艺课程对于拓宽就业渠道的作用放在第一位,同时提高就业待遇。其他目标中,培养个人素养、拓展知识结构也是茶艺课程开设的目标所在,对于课程是否完善了旅游专业课程设置,部分被测样本持保留态度,见表1。这说明学生对于茶艺课程目标的认识是出于自身需要,这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相一致。

第三,课程学习是否有利于实现学生所持课程目标。茶艺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的课程目标来说,认为“非常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占9%,认为“有利于”的占65%,认为“一般”的占21%,认为“不利于”的占5%,如图2。该图表明,超过60%的被测样本认为茶艺课程的学习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此持保留态度。

第四,课程内容与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在茶艺课程与

就业需求、工作的关系调查中,5.4%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联系非常紧密,能扩大将来的就业面和提高工作能力;51.8%的被测样本认为两者有一定的联系,有一部分可以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39.3%的被测样本认为对将来就业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只有3.6%的被测样本认为该课程和工作没有联系。调查表明,课程的内容对学生的就业需求和工作有相当程度的呼应。

第五,课程目标的实际达成度。(1)培养具有茶艺特长的旅游专业人才。2012年6月,本次试点班级2010级酒店班21名学生顺利通过全国中级茶艺师资格考试,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部颁发的国家中级茶艺师资格证。(2)扩大学生就业面,提高就业待遇。通过收集被测样本的就业协议书和访谈中得知,旅游行业就业人数17人,占被测样本31%;酒店行业就业人数22人,占被测样本40%;茶庄就业人数1人,占被测样本2%;其他行业就业人数15人,占被测样本的27%。在此之前,九江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未有学生从事茶庄行业工作;其中茶庄对被测样本的茶艺理论和实操要求较高,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要求被测样本掌握茶艺实操;其他行业被测样本表示在工作中不用茶艺知识。从工作待遇看,被测样本底薪为1300~2500元不等,旅游和酒店行业中的员工在底薪上会适当上浮。

4.课程设置的合理性

第一,课程学习效果。(1)课程学习效果满意情况。为了了解被测样本对茶艺课程学习效果是否满意,问卷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进行调查,21.8%的被测样本表示很满意课程学习效果;58.2%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满意课程学习效果,18.2%的被测样本认为学习效果一般,只有1.8%的被测样本不满意课程学习效果。(2)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同时,此次调查对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也作了调查,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课时偏少,讲课内容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效果最主要的因素是理论课内容理论性太强,不易理解;另外,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兴趣淡薄。

第二,课程结构设置的合理性。(1)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对于在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20%的学生表示很感兴趣,58.2%的学生表示感兴趣,21.8%的学生表示一般,没有被测样本表示不感兴趣。(2)授课时数是否合理。关于茶艺课程的授课时数,4%的被测样本认为非常合理,61.8%的被测样本认为比较合理,30.9%的被测样本认为较不合理,认为应当增加授课时数。(3)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是否合理。问卷主要考察了茶艺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课的比例是否恰当,调查结果见表2,部分被测样本认为应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并考虑增设到茶馆实地考察的课时。

第三,课程内容设置的合理性。问卷主要考察课程周期结束后,课程内容的合理性、涵盖面、前沿性、实践性及学生对于课程内容学习的需求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1)课程内容是否有特色。此次在试点班级开设的茶艺课程是以国家职业工种茶艺师为标准,结合了旅游专业和茶文化两者的特点,75.4%的被测样本表示比较赞同,22.8%的被测样本表示非常赞同,1.8%的被测样本表示不太赞同。学生收获最大的课程依次是茶艺基本冲泡技巧与茶点选配、茶艺表演、中外饮茶风俗、茶艺礼仪与规范、茶叶种类、茶具知识、中国茶文化知识、中国名茶及产茶区、茶艺职业道德与守则、茶叶品质鉴别和保管、品茗用水与科学饮茶常识、茶席设计,与《在高职旅游专业开设茶艺课程需求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基本一致,实操课程的收获对于学生来说更为直观。(2)课程内容的合理性。针对茶艺课程内容合理性的调查结果显示,被测样本中认为课程内容非常合理的占14.5%,比较合理的占74.5%,但也有10.9%的被测样本对课程内容持有保留态度。总体来说,被测样本认为课程内容较为合理,但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还有改进的空间。(3)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与实践性。在课程内容具体方面的调查中,试点班级是否认同课程内容及实践操作满足一定前沿性与实践性要求,结果见表2、表3。超过66.7%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的内容与实际工作之间关系较为密切,动手能力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这表明,现有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前沿性”和“实践性”的需求。

5.教学方法的合理性

在试点中,采用学生本位主义教学方式,实操课程教学以个人练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理论课程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89%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合理,11%的被测样本认为课程教学方法不合理。

三 结论

第3篇

【授课时间】

本节内容为2课时

【授课内容】

《旅游文化》教材第二章“旅游人文文化”第三节“茶文化”

【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旅游文化第四章旅游人文文化的第三节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旅游实践工作,有很好地指导作用。

2、学生分析:我校旅游专业大二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旅游学概论》和《中国旅游地理》等相关旅游基础方面的知识,并且有在相关旅游酒店已有实际对客服务包括为客人提供茶水服务的工作经验和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饮茶的经验,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本堂课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条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与茶有关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重点掌握茶行为文化中茶的制作工艺和心态文化中茶艺和茶道的精髓和内涵;培养学生辨析我国茶叶主要类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体验我国茶文化内涵的能力;提高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游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内容讲解、图片展示和相关视频播放讲解相关知识,再结合课外任务布置,用任务引领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我国茶文化的详细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热爱旅业的情感;通过对茶艺和茶道精神的领会,培养学生追求饮茶之人“廉、美、和、静”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茶的种类和功能;茶的其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2、难点与关键: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教法:讲授法、举例法、影视图片展示法

2、学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教学用具(茶及相关品茶工具等)

【教学思路】

本堂课的教学是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联系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饮茶实践活动和对客的茶水服务体验,由一个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饮茶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和地位,并在此过程中向同学们讲解我国种茶和饮茶的历史;用PPT课件辅助讲解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包括茶的种类、制作工艺、等。用一段VCD录像展示我国传统的茶艺表演,通过课堂讨论和中外对比的形式突破本堂课教学的难点: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中间穿国主要名茶及饮茶名人的历史典故、趣闻故事,加深同学们对茶文化的理解和印象。最后,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跟茶有关的物品,包括各类茶叶、茶具及与茶有关的资料、图片。

2、预习与茶相关的知识。

二、课堂问题导入:

1、教师活动

① 问题“同学们,知道我国古人的‘开门七件事’是什么吗?”引

入课堂知识。

2、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3、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知识

同学回答后,总结“对,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另外我国古代文人也有七件宝,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对一般百姓生活,还是读书的文人,有一样东西都是少不了的,那就是‘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茶有关的文化知识”

三、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本节课主要知识

知识点一:了解我国茶的种植、饮用历史及茶的功能

教师活动:引用古代经典有关茶的记录,讲述我国茶的历史,茶的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回答,还知道哪些有关茶的记录,功能还有哪些。 主要内容:

1、茶的历史:战国时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并记述了茶的药效和作用,“荼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唐陆羽《茶经》中记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降血压、防癌、保护心血管等)

儿茶素(天然的抗氧化剂,对抗衰老、清除自由基作用明显)

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可提高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分辨率,并能利尿,消除支气管及胆管痉挛)

芬芳类物质(芳香开窍,抗毒消炎,利肺排痰)

知识点二:掌握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述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分别是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主要内容:

茶文化的四个组成部分:

物态文化:茶叶的栽培、加工、保存以及茶具、水茶事物件等

制度文化:从古到今,行政管理阶层都对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消费,有明确的标准和律条

行为文化:茶叶生产和应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模式,通常是以茶礼、茶服、茶艺的形式表现出来

心态文化:人们在茶叶生产和应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在品茶所追求的意境,所油然而生的联想,对人生价值深层次的顿悟,在茶艺操作过程中所追求的礼仪和韵味,以及反映茶叶加工、品饮情趣的文艺作品等,是茶文化的核心部分

知识点三:掌握茶的主要种类及其代表名茶

教师活动:结合茶的图片,讲解主要茶的类型,其制作工艺区别,名茶代表。 学生活动:思考并回答浙江省有哪些名茶?

主要内容:

我国茶的主要种类及其特征

1、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龙井)、烘青绿茶(黄山毛峰)、蒸青绿茶(恩施玉露)和晒清绿茶(滇绿)。

2、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且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

3、乌龙茶 :乌龙茶也就是青茶,是一类介于红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青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它既有绿茶的鲜爽,又有红茶的浓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乌龙茶在六大类茶中工艺最复杂费时,泡法也最讲究,所以喝乌龙茶也被人称为喝工夫茶。

4、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知识点四:掌握茶艺、茶道的内涵及其联系

教师活动:用VCD播放我国传统茶艺表演,总结茶艺表演的顺序,讲解茶艺、茶道的内涵

学生活动:观赏茶艺表演的VCD,体验茶文化的魅力,思考并回答茶艺与茶道之间的联系

主要内容:

茶道:以茶为载体的生活礼仪,是陶冶心情的一种方式,是以沏茶、赏茶、饮茶等美心修德传承礼节的和美仪式。

茶艺:制茶、泡茶的表演艺术,是发展个性、顿悟人伦的方式

知识点五:了解其他茶文化

教师活动:用PPT介绍其他与茶有关的文化,包括喜爱饮茶的名人、对联、诗歌

学生活动:继续体验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四、教学总结

教师结合上述教学内容的讲解,总结本节学习要点。

五、课后实践

布置同学自发结成学习小组参观台州市主要的茶楼,茶商店,在实践中继续体验我国茶文化的魅力!

【板书设计】

第二章第三节 茶文化

一、我国茶种植、饮用的历史和茶的功能

1、茶的历史

战国时的《神农本草》

唐,陆羽《茶经》

2、茶的化学成分及其功能

茶多酚

儿茶素

咖啡碱

芬芳类物质

二、茶文化的组成部分

茶的物质文化

茶的制度文化

茶的行为文化

茶的心态文化

三、茶的主要种类、制作过程及其代表名茶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黑茶

其他茶(黄茶、白茶、花茶、药茶)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中国旅游文化,教学改革,实践途径

引言

根据教育部16号文件的指导精神和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下,应不断探索适用于市场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不断培养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本着终身教育的原则,让学生不仅在学校接受教育,而且在职场上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笔者在学习教育部16号文件,领会其精神,并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所做的尝试进行探讨。

高职旅游的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旅游业的发展培养造就所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国旅游文化》是旅游专业重点专业课程之一。因此,《中国旅游文化》课程的质量影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影响旅游人才的质量。

一、中国旅游文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目前的中国旅游文化课主要是介绍各地山水、各历史时期的一些文化遗迹、风俗、民俗、民间艺术等内容,仅停留在介绍层面上,很少从深层次产生的原因、原理上上去探究,没有深挖其内涵,这样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性,以及影响学生发挥其潜质与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其次,教学理念不明确。《中国旅游文化》课的内容涉及面广泛,包括了历史、建筑、文学、宗教、艺术等,即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以及创造文化的自然环境和时代背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进行课程定位,明确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立足点与出发点。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先明确这一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的关系,才能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过去《中国旅游文化》一直被认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其科学依据。但是针对不同专业又要有区别得对待,在针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导游与旅行社方向的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实践能力中,中国旅游文化对其专业理论指导的作用非常明显和必要。因此,笔者在针对导游与旅行社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将课程定位为专业技能课。

二、教学改革实践的总体思路与实践途径

(一)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训学时数

为了实现高素质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为了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将《中国旅游文化》作为专业技能课,从整体调整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训学习学时数,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的转换能力。以前《中国旅游文化》总学时数为54,其中实训学时数为18,现调整实训实时数为27。在整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实训项目(如图所示),实训项目明确,针对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定位准确,针对各章主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与实践的能力。

实训项目

实训基本内容

本实训涉及以下具体的知识点

实训要求

实训项目一:黄鹤楼(建筑文化专题1)

1、整理黄鹤棂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1、黄鹤楼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黄鹤楼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黄鹤楼建筑特征;

4、黄鹤楼为何种旅游资源;

5、黄鹤楼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二: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文化专题2)

1、整理课前查找备用的有关资料;

2、结合所学中国建筑文化知识,分析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分析总结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1、中国民居的主要建筑类型;

2、北京四合院/窑洞民居建筑特征、文化内涵;

3、中国民居建筑的文化思想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三:苏州古典园林例证分析---拙政园(园林文化专题)

1、介绍中国园林的分类法;

2、总结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技巧;

3、分析了解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

1、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分类;

2、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特点;

3、私家园林、江南古典园林之一的:苏州古典园林拙政园的艺术特征、文化内涵探析。

学习小组制作课件,完成小讲座,撰写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四:茶文化专题

(茶艺实证)  

1、对课前查找备用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能运用所学茶文化基本知识;

2、熟悉茶的主要分类,中国主要名茶的特点;

3、介绍一种名茶的茶艺;

4、分析总结茶文化之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茶的主要分类;

2、中国名茶的特点(茶品)举例;

3、一种茶艺具体演示程序;

4、茶艺与茶道的内涵与核心

1、学习、了解一种茶艺

2、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五:中国酒文化专题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4、中国名酒品鉴举例。

1、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2、中国酒的主要分类;

3、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酒趣、酒器、酒德、酒礼、酒楼、酒旗、酒联、酒令、酒诗);

4、中国名酒鉴赏知识

1、分析总结中国酒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2、个人独立完成实训报告。(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六:民俗文化专题

1、端午节习俗由来简要介绍;

2、举例分析民间端午习俗的文化内涵;

3、寻找主要端午活动,举例分析主要活动内容;

4、演示并介绍:整理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图片、音乐所制作的小组或个人课件。

1、民俗文化的概念及主要分类;

2、端午习俗由来与主要民俗表现;

3、分析了解主要端午活动内容重点:旅游地端午民俗文化特点)。

完成实训报告。

实训项目七:旅游文学艺术专题

利用课件介绍你熟悉的(例如你家乡的)旅游文学艺术:

1、历代描写你家乡(或其某一景观)的诗词、游记文、旅游散文、传说轶闻、名胜楹联等;

2、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如书画、雕塑、戏曲等

针对本专题实训,鼓励小组或个人制作课件、讲解演示

实训项目八:中国宗教建筑赏析——武当山(宗教文化专题)

1、整理武当山有关背景资料(课外查找备用),包括导游词

2、结合课程所学知识,分析探讨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其资源评价,尤其是历史文化价值如何?

3、分析了解武当山建筑特征、宗教文化内涵

1、武当山的主要建筑组成、模式;

2、武当山的主要历史渊源、历史文化价值;

3、武当山建筑特征;

4、武当山为何种旅游资源;

第5篇

关键词:酒水知识 调酒 实践教学 改革 基础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酒水知识与调酒》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课,是涉及专业知识、能力、技术的拓展课程。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酒水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世界各国葡萄酒、咖啡、茶及鸡尾酒四个部分;熟悉各种酒水的服务程序、服务技能及制作方法。在课时安排上,理论与实践教学各占一半,实践教学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强化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看重实用性和适用性

酒水制作和服务能力是酒店专业人才的核心能力之一。课程主要围绕调酒师、茶艺师、咖啡师、侍酒师等岗位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展开教学,针对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关联相关教学内容,讲究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着重能力培养

根据课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原则,重点培养学生酒水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讨论、观摩、演示和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专业技术,并能够分析、解决酒水服务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与未来可能从事的酒水工作实现无缝对接。

在《酒水知识与调酒》中强化实践教学是必然的,其必要性显著。只有采用实践教学,让学生直接参与酒水制作、酒水服务,接触工作情境,才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以致用。

二、实践教学的构建

(一)实践教学的基础

实训室的建设。历经多年发展,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从无到有陆续建设了多个酒水实训室,配置了各项实训设施,包括ISO品酒杯、分酒器、虹吸咖啡壶、手冲咖啡壶、茶台、茶壶、调酒壶、酒杯等酒水器具,可开展葡萄酒、咖啡、茶、鸡尾酒等多个项目的实训。实训室的建设是开展酒水实践教学的客观条件,保证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当然,实训室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还建立了酒店专业学生实训中心,一所小规模的酒店,酒店中建有咖啡厅,可供学生进行酒水操作,并在真实情景中实现待客服务。此外,学校有一个能够容纳百人的大厅,每年举行酒店专业学习成果汇报会,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学校也积极拓展各种校外合作,与北京洲际、康莱德、香格里拉、诺金、春晖园、昆仑等多家酒店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学生有机会在学习期间前往酒店体验真实的餐饮及酒水工作。

师资队伍的培养。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合理、优化的教师梯队。既要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又要求教师拥有实践工作的能力,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高效运行。为了顺利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参与本门课程教学的教师分别获取了WSET品酒师、咖啡师、茶艺师和调酒师证书,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

(二)实践教学的开展

实践教学的开展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做的整合统一。

课堂理论教学。任何实践教学都需要理论体系作为支撑,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夯实的基础。实践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做,而理论教学则告诉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才能做得更好。例如顾客要点一杯葡萄酒,学生不能只掌握葡萄酒服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还需要了解葡萄酒的产区、酿造工艺、特点等,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要为客人泡好一杯茶,也需要了解绿茶、黄茶、白茶、青茶、红茶、黑茶的生产工艺和基本特点。酒水知识的理论体系包括酒水概述、葡萄酒、咖啡、茶、鸡尾酒等内容,涉及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学生准确地学会并掌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虽然本门课程特别强调实训教学,理论也是不能缺失的。用课堂教学的一半时间来学习理论知识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课外时间拓展酒水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课堂理论教学可以采用标本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直观、主动的方法展开。标本教学法是将酒、咖啡、茶的实物带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看、闻、尝,牢记其主要特征,比较其差异,形象生动。采用项目教学法则可以将学生事先分成小组,课下分别自学教师规定的内容,课上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既可以增强学习的兴趣,又能够拓展课堂上涉及不到的知识。多种教学方法的叠加使用,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降低了学生对酒水理论知识学习的枯燥感。

课堂实践教学。课堂实训操作是学生掌握酒水技能的重要途径。相对于理论知识,酒水实训部分也分为葡萄酒、咖啡、茶、鸡尾酒四部分。由于课时的限制,要深化学生对于某一项操作掌握的深度,增加其技术的熟练程度,学生无法完成所有实训部分的学习,只能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如果要增加学生学习的宽度,让学生学会各个项目的操作技能,则需要增加课时量,也可以根据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结构,拆分课程。将每一个项目独立出来,将《酒水知识与调酒》分解为葡萄酒、咖啡、茶、鸡尾酒四门课程。教师示范演示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可以以视频教学辅助。例如,虹吸咖啡的制作,教师要先讲解需要用到的器具、流程以及冲泡咖啡时的注意事项,随后演示冲调制作,让学生反复练习,指出其操作中的问题,直至动作准确熟练。并让学生比较不同的咖啡味道的差异以及同一款咖啡不同的冲调方式导致的差异。通过实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校内课外实践。在课堂实践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在课外开展校内实践。通过课堂实践,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就可以将其运用到日常实践中。鼓励学生利用校内的实训设施以及其他可用的场所模拟或参与餐厅、咖啡厅、茶吧等的运营,增加实践经验。学校每年的专业汇报会更是一次重要的校内实践,综合了餐厅服务、酒水服务,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展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汇报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设计、策划、分工、执行,是一次重要的能力测试和检验。

校外实践。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酒店里和社会上的餐厅、咖啡厅、酒吧、酒庄、茶庄等各种形式的相关营业场所参观、体验、顶岗。通过调研的形式,到餐厅了解酒水销售的状况,去酒吧、咖啡厅了解当下流行的饮品及其制作方式,到茶庄了解各大类茶叶的主要特征及其市场销售反应,在酒庄了解葡萄酒的酿造过程等,也可以到超市了解各超市销售的常见酒水名称及品牌,进一步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拓宽知识体系。

(三)实践教学的拓展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践教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践教学仍然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将实践教学与取得相应职业证书结合起来。本着课证合一的思路,鼓励学生考取与课程相关的茶艺师、调酒师、咖啡师、侍酒师、品酒师等职业证书。学习并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但考证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获取相关证书所需要的知识体系,证书的取得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已经具备从事相关职业的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当的职业方向。

举办和参加相关比赛。支持学生举办酒水知识问答知识大赛、调酒比赛、茶艺比赛等活动,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让学生在比赛中巩固了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相关比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组建相关酒水社团。酒水不仅是一门技能型的课程,也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鼓励与支持学生在校内组建各类酒水社团,如茶艺社团、鸡尾酒社团、咖啡社团等,将酒水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范围,教授茶叶冲泡、咖啡制作、鸡尾酒调制等趣味性较强的技能。让更多的人对茶、咖啡、葡萄酒、鸡尾酒有更深入的认识,增强酒水知识的普及度。

三、结束语

《酒水知识与调酒》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也可以说它是一门实践课,实践教学对于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种教学方式融会贯通,实现教、学、做统一结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传授和实训操作融合于一体,致力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费寅.调酒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块改革与构建研究――以酒水知识与调酒技术为例[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9(01):68- 70.

第6篇

【关键词】茶文化 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51-02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的推崇在大学生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创新等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1]。江西农业大学目前已开设茶学本科专业及茶文化与旅游方向。在茶学专业背景下,从农学的角度认可茶学,从文化的角度评析茶文化[2],以茶文化为依托,促进大学生文化品味和素质教育[3]。在笔者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和考核方式不合理等现象。鉴于此,笔者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体系等方面不断完善,以提高公选课《中国茶文化》课程教学质量,为丰富大学生文化品味和提高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1教学方法改革

1.1 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 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5]。

2 教学手段改革

2.1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6]。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 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 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 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4 结语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历史沉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8]。弘扬中国茶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公选课《中国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等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1]。《中国茶文化》教学改革的推行,丰富了课程教学方式,活跃了课堂氛围,增强了教学效果,笔者在《中国茶文化》后续教学过程中将不断努力探索,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晓琴,张丽霞,向勤锃. 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茶叶加工,2010,1:40-42.

[2]陈茶凤.?高职高专茶文化专业课程设置探索-以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2):161-162.

[3]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 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 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

[4]吴翊. 启发式教学再认识[J]. 中国大学教学,2011,1:67-68.

[5]王君雯. 中职学生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以商品学中的“茶叶”部分教学为例[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9:167.

[6]吴亚凤. 多媒体技术与大学数学教学[J]. 教育:中旬,2013,6:52-53.

[7]刘兰娟.?Blackboard教师操作手册[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第7篇

【关键词】技校教师;打造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塑造,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影响学生的一生。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和部分高考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为主,这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分数较低,这其中也不乏行为习惯较差的一些后进生。他们好奇心强,自制力低,缺乏辨别能力,经不起外界事物的诱惑。行为偏激,易冲动和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对家长、教师有较普遍的逆反心理;难免幼稚却渴望独立,希望别人能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心,否则易产生消极情绪。多年的从教及带班经验使我对学生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基于此,我也曾与很多教师一样有所感叹,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在年复一年的教学中,我努力探寻适合技校生的教育教学之道,如今让我感受最深、倍受鼓舞的,是教师魅力之于学生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及对教学的极大促进。那么,如何打造教师魅力呢?

1.热爱本职工作,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地驾驭课堂教学让学生心生佩服

在多年来对学生评教资料的整理中,我发现学生对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东拉西扯较为反感。而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因此,无论是公共课教师还是专业课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必须全面且有深度。尤其是对教学内容只有做到了然于胸,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掌控有度,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职校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除了对教学工作的积极投入,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充电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全身心投入到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上,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从书本、电视节目、互联网上获得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利用旅游、带队实习等机会开阔眼界,厚积薄发使我在讲台和操作台上越发从容、淡定。我在课堂上的不照本宣科让学生渐渐心生佩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使课堂气氛活跃,对于学生的提问我的回答令学生满意,学生们喜欢上了我的课,这也促使我在教学上倾注更多的精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不就是教学相长么!

2.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2.1尊重、关心和理解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都有被尊重、被理解、被肯定的需要。为此,教师要尽可能的做到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对待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但宽容决不是对学生的放纵或者听之任之,而是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的一种处事方法。它要求我们对学生该严则严,该宽就宽,灵活掌握尺度。宽容的目的在于给犯错误的学生以改正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促使他们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加以改正。如对上课违纪的学生,我会指正他们的错误,并注意自己的措词。二00八年的九月,又迎来了新一级的学生,从我第一次走进教室上课,我便发现总是有两三名坐在后排的同学趴在桌子上。刚开始,我关心地询问学生“是否生病了,有病要去看医生”,建议学生通过预习、做笔记等方法来改正不良习惯。其中有一个叫小麦的女生经常趴桌子,我没有斥责她,每当发现她趴桌子时,我会用“又有同学与桌子零距离亲密接触了”、“有同学与周公约会了,真伤心,我的魅力不如他”等话语去提醒,课后会轻松地与她谈谈,询问她的生活情况。因她的性格较活泼,我有时还会调笑她几句。渐渐地,我发现她趴桌子的次数越来越少,课上回答问题也积极起来,我就表扬她,之后我的课她再也没有趴过桌子。从此,趴桌子的现象在班上也消声匿迹了。

教师要懂得为学生着想,要正确对待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热爱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尊重所有学生,而不是歧视学习成绩后进、有问题行为的学生;教师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人为的将学生分成等级,不能亲疏有别;要办事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义,赏罚分明。抱着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我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个体的差异。对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与她们无所不谈,引导她们静心学艺;对性格内向、安静寡言的学生,我也不漠视,给予她们更多的机会与鼓励。有的学生接受能力与动手能力不强,我鼓励她们多加练习,耐心的手把手地教,还指派学习小组的同学帮助她们。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为教学打下了良好地基础。

2.2重新注解“师道尊严”

今天的技校生教育,如果还强调过去的“师道尊严”,过分强调自己教师的身份,让学生心生敬畏,结果将适得其反,只有让学生愿意亲近你才能更好地了解她们进而教育她们。学生怕或不怕老师都不是好现象,老师责骂或者迁就甚至讨好学生都不可为。对学生严是对学生的负责,但方法要如春风化雨。茶艺专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因此我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茶艺表演,从站、走、立到表情、手姿、发饰,只要在茶艺室练习,都必须做到规范。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课堂上不会有笑声出现,我会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反思自己的不足。课后,我会与学生说笑聊天,以此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我教学的班上的学生很喜欢我,听我的话并且会维护我。有一次,一名男生做了一个很新潮的发型,这与我强调的茶艺礼仪格格不入,我让他弄好头发再上课,马上就有几名女生帮着劝说他,当时,这名男生也明白自己的不合时宜,离开了教室。我刚开始以为这名男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过,当我第二次上课时,看到他的头发已复原,每次在校园里遇上他都会与我打招呼。当我第二个学期因接受了别的工作任务而不再担任这个班的教学任务时,班上的学生对我提出了抗议,说我“抛弃”了她们,每一次下晚自习,都有学生向我抱怨,希望我能上她们的课。在新的时代,尤其是面对90后的一代,对于“师道尊严”有必要进行重新注解。学生尊重老师,但不必毕恭毕敬、唯唯诺诺;作为老师,只要坚守原则,为学生着想,就能得到学生的认可。

3.教师应“为人师表”

一是要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衣着。我认为现代社会教师的穿着应得体又不妨时尚。着装古板,缺乏活力,会让学生觉得难以接近,过于新潮前卫又会有损教师形象。作为一名茶艺专业教师,着装上应体现专业特色,尤其是技能课,必须着中式服装,发型、妆容以及穿戴都要统一协调,符合茶艺表演的要求。此外,精神面貌不容忽视。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就应把烦恼、恩怨抛开,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的是一种朝气蓬勃的形象。把情绪带进课堂,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教师可能会拿学生作为发泄的对象,给学生施以压力,从而使学生莫名其妙,造成心理紧张;或者因为精神萎靡不振,魂不守舍,上课时稀里糊涂,使学生无所适从。这样,既影响了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不良印象,也疏远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第8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论语》开篇第一句,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古人尚且如此,我们现代的教育更应提倡乐学。乐学,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切身体验到学习的情趣和愉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笔者认为,社区教育通过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便能促进学员乐学,可从下面几方面来做:

首先,社区教育提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可调动社区居民参加学习的兴趣。社区的教育对象多数是退休或赋闲的人员,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兴趣,社区教育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来设置课程,为学员提供和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满足他们的生活和乐趣方面的需求,可以先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到社区学院来,如开设琴棋书画类、烹饪茶艺类等课程很受中老年人欢迎。

其次,社区教育通过运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来提升社区居民的学习乐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学习疲劳,尤其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需要寓教于乐,社区教育通过运用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员学习的乐趣,如在课程中增加动手的实践环节或者在相应的课程实验室动手学习,可大大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还可以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提升他们的学习乐趣,如烹饪课程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摄影课程带他们进行实地拍摄,水彩画让他们动手写生等等,看到自己的作品和成品,成就感油然而生,学员的学习乐趣大大提升。

第三,社区教育通过创设生动直观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可促进学员乐学。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为学员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如多媒体教学以其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可以把学员带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增加课程的视听感受和直观性,如色彩与生活类的课程(绘画、素描、插花等)、摄影类的课程等让学员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学习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笔者认为社区教育可以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方法、情境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其乐学。

第9篇

论文摘要: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本文分析了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方法和意义,旨在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和审美情绪,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创造了极其丰富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民族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学生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强化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学生将会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一、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的方法

音乐作为学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小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民族音乐中得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需要童趣化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了解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帮助学生形象、准确地感受和认识。通过欣赏各种音乐资料,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反复聆听与体味,加深对作品资料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进行调查研究,使其近距离、真实地接触民族音乐,而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则可让大家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此,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学习民族音乐。如在《茉莉花》一课中,我用一段康师傅茉莉花茶广告的录像引出课题《茉莉花》。这一设计,让学生一开始就被茉莉花的魅力所折服,进而有了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于是我便利用CAI向学生展示了二胡演奏的《茉莉花》和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以及歌唱家李丹阳演唱的《亲亲的茉莉花》等,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需要游戏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今天的学生,似乎只有流行音乐或者说是流行歌曲才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教师还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例如,在欣赏民族音乐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大中国》,因为熟悉,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可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盼团圆》时,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一首王力宏的《龙的传人》。这首歌很多学生都会唱,但对其内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重点描述祖国母亲的伟大,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当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股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弥漫着,歌曲把师生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还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音乐,如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强调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我们应当吸收西方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借鉴一些西方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方法。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让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

(三)教学示范需要生动化

自制简易乐器的教育价值很大。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坚强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自制简易乐器的含义很广,它既包括自寻音源材料(如课桌、书本、玻璃杯、身体各个部位等),用以探索、表现、体验音乐的进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还包括制作各种简易的乐器,如铃鼓、酒瓶吹奏乐器、自制弹拨乐器等。如在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时,我让学生组建快乐的小乐队,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主题的演奏活动。但乐队的组建对一般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困难,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从自制打击乐器入手,降低演奏的难度,提高参与率。课前我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带茶杯、酒瓶等适合做打击乐器的材料,而上课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制作能力也很强。有的学生甚至连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带来了,并用这些打击乐器为乐曲设计伴奏。敲敲打打,悦耳动听,整个教室成为欢乐的海洋。合作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种节奏型练习,为乐曲伴奏,最后再演一演。如我让有器乐特长的学生上台演奏主旋律,其他学生进行节奏伴奏。这个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欣赏活动中,陶醉在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尽情地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的合理化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对学生尤其重要。如在听赏《采茶舞曲》一课时,我先进行茶艺表演,一边泡佛手茶,一边介绍茶道“韩信点兵”、“游山玩水”等。学生欣赏完我表演的茶艺后,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争先恐后地品茶,并赞不绝口:“张老师,您太棒啦!”“我也要跟您学习茶艺表演!”“这茶真香啊!”看着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我的心也洋溢着快乐喜悦。整节课师生都沉浸在淡淡的茶香中,温馨快乐。我又示范了“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引导学生即兴创作采茶的动作,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动起来。有的学生还三两成群地一起编排采茶的动作,连平时上台腼腆不敢表演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老师,我也要上台表演。”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很到位,但是全班都给予热烈的掌声,并对其表演进行评价,我也及时给予肯定。

二、 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则使音乐教育目标更为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这一目的就不能脱离民族音乐教育。只有在小学时期就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学生才能更全面地具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

第10篇

日语是世界上第六大语言,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日本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经济取得了迅速发展,使得日语在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每种语言的学习都有其具体的教学方法,针对日语学习,我们需将中日文化进行对比,然后以此来探究科学教学方法。

二、日语教学性质

对于非日语专业学生来说,日语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能够正确听懂日语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日语文章,并且具有良好写作能力,能够运用日语进行日常交流。同时,在掌握这些基本的日语基础知识以外,还需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日本文化、经济和历史。

三、中日文化对比

中日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别。从语言人称表达方面说,我国由于受民俗和习惯影响,导致人们在与人交流中通常是先询问对方信息。然而在日本文化中,这种行为有失礼貌,他们在初次与人沟通时,通常会向对方介绍自己。在日常交际中,日本人通常很注重敬语的运用。从语言表达方式上来说,日本人的表达通常比较模糊,不会作出肯定回答与判断。但是在国内,对于一些猜测和揣摩的想法,通常均采用肯定语气。从委婉的语气表达方面来说,由于中日传统礼仪存在较大差别,因而对于委婉的表达方式也不相同。例如:我国人们在抽烟喝酒时,通常会发生劝烟劝酒情况,这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礼貌和热情。然而在日本,这种劝亲朋好友烟酒行为是极不礼貌的,也是不合理的。在表达决绝语气方面,日本人通常比较注重别人的面子。同样,在日常社交中,日本人也通常是先为对方考虑,尽量顾及对方面子。在这些方面,中国人就比较直截了当。在招待客人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较大差异,日本人主要是用茶点招待客人,而大多中国人招待客人较为正式和隆重,必须准备满桌的美味佳肴。

四、中日文化对比下的日语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快速地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成功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实践。对于语言教学,科学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在日语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日语知识,必须从中日文化差异中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由于日语课程对于长期接触和使用国语的学生而言,是一门较为复杂的课程,学生通常对日语学习感到厌烦,因而学习效率不高。而良好的氛围对于学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中日文化差异着手,对日本文化的精髓进行介绍。例如:在人教版初级日语第五课教学中,教师需教授学生运用日语进行自我介绍。教师讲授这一课时,教师首先需向学生讲授在日常交际中,中日文化的差别,让学生在感受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基础上学习日语。例如,当两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中国人通常会说:“你好,请问您贵姓?”而日本人通常会这么说:“私はあるを叫んで、はじめまして,よろしくお愿いします”,意思是说“我叫某某,初次见面,请多关照”。从中国人与日本人第一次与陌生人见面的问候可以看出,中国人注重先问候对方姓名,而日本人注重先向对方介绍自己。教师在具体教学时,可以将两种不同的问候方式进行叙述。教师在叙述时,需结合具体的动作,例如:鞠躬,让学生感染日本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利用此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在运用日语交流中需注意的事项。

(二)教学中恰当导入日本文化日本与中国是邻国,隔海相望,在文化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日本文化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对本国文化进行改良与发展,形成了特有文化。在教学日语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变化进行及时总结,然后进行对比归纳,让学生了解两国文化存在的差异。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中级日语第九课日本文化时,教师可以将茶文化引入课题,因为茶文化最先起源于中国,然后才传入到日本,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文化已经出现了显著区别。中国人将茶道称之为“茶艺”,而日本人将茶道称之为“茶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中日文化的差异进行介绍,让学生在了解日本文化历史的基础上更好地学习日本语言。

(三)将中日文化相似性导入日语教学由于在唐朝时期,中国与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遣使节学习中国的汉字、文化和制度。因而中日文化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现今日本文字中还保留着诸多汉字字形和字音。在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日语,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导入中日文化联系。将古汉语与日语的汉字和字音相结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人教版初级日语第一课时“日语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日语音标时,可以将其与我国现代汉语拼音相结合。汉语中五个元音a、e、i、o、u与日语中的五个元音相同,其中a与i在日语中的发音完全对应汉语发音。

五、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传统茶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氛围;师资力量

1传统茶文化对高校思想道德教学的促进性意义分析

1.1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传统茶文化包孕着丰富的人生哲学,其在千年的历史演绎中,汲取了儒家、佛家以及道家的思想精髓,其所提倡的“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之道,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境界的提升具有鲜明的促进作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结构发生着巨大变化,传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道德底线被不断拉低。甚至连唯一的净土———高校也都变得虚华浮躁,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愈发淡薄,社会责任感也越来越低,整个校园的学风是江河日下,令人堪忧。然而,传统茶文化被引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意味着传统主流价值观的回归,其将能从思想上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缺失的问题,重新塑造其世界观,促进优秀人格的形成。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于润物无声中净化人的心灵,提升思想道德品质。

1.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近年来,高校不断地涌现出学术作假、考试作弊、道德低下等社会乱象。曾几何时,人人艳羡的大学生活已然变得如此浮华了;曾几何时,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环境也日渐淡薄了。高校作为最后的净土,也正在一点一点被吞噬。而一旦茶文化被吸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廉、美、和、敬”的茶文化内核将能从一定程度上抚平大学生的急躁心理,涤荡其心灵深处的尘埃,清扫高校中的浮躁之气。大学生在浸润了茶文化的清雅和善之质后,会被其所感染陶醉,然后于无意识中潜心研习,并以此作为为人处世之准则,而高校的学风也会因此而有所改善。另外,传统茶文化走入高校校园,其自然朴实之气也会在整个高校弥漫散开,氤氲出一股浓浓的茶文化氛围,而大学生的真善美品性也会被进一步激发出来,从而促进高校良好校园文化的营造。

1.3促进传统茶文化的弘扬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优秀文化的积淀,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意义。然而,历经千年而未衰竭的茶文化,却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里备受冷遇,甚至出现了断层危机,有可能出现后继无人的尴尬状态。而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相融合则意味着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注入到高校课堂中,那么其文化内涵、艺术气息以及美学元素都会随之为学生所熟知;茶艺茶道茶诗歌,茶学茶戏茶故事也会为人所知晓。同时,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思想文化被渗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其被以一种艺术的方式融入学生的血液中,使其潜移默化中习得了传统茶文化知识的精粹,明确了茶文化内容的基本要义,从对于茶文化的无知浅薄状态中走出来,并在茶文化思想的引导下构建自己的世界观,最终也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中的问题阐述

2.1传统茶文化的意蕴剖析不足

传统茶文化作为一种教学资源被引入到高校教育中,其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尚有不足之处。而且我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知识框架体系异常复杂,高效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难以容纳所有的茶文化精华,因而也导致了其对于茶文化意蕴的阐述过于浅显。一方面,高校教师对于茶文化内涵缺乏深入研究,其在应用茶文化进行思想道德课程的讲授时,知识简单地将茶文化基本知识僵硬地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茶文化意蕴明显不足,其精神实质也被掩埋。另一方面,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中的茶文化课程设置也不合理,课本教材对于茶文化内容的体现较少,其在整个考核评价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总之,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不如人意,虽然以一张新面孔被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其真正的德育价值却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

2.2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浅显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文化意识也随之涌入,崇洋的心理也肆意滋生,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极为推崇外国文化节日。究其原因,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其对我国优秀文化缺乏基本的认知与归属感。大部分学生对于茶文化持一种淡漠的态度,其不会理睬茶文化的具体内涵,也无心关注茶文化的发展历史,更不愿参与到茶文化的传承中。所以,隽永含蓄的茶文化也只能停留在昔日的辉煌中。再者,由于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不健全,也使得大学生对于茶文化的认知较为粗鄙。十几年的学习生活都没有触及过茶文化知识内容,这一大段茶文化知识的缺席,影响了其在大学的茶文化学习进度。而后,很多大学生都抱着实用的心理,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以提高自身的就业优势,而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也就此被忽视。

2.3师资力量薄弱校园茶文化氛围不浓

“名师出高徒”,教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承担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不仅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更是被赋予了“育人”之责。然而,据调查,大部分承担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教师,其自身的茶文化知识极为匮乏,其也并不是科班出身,无论是文化修养内涵还是茶文化底蕴都是比较贫乏的,其对于传统茶文化缺乏系统而全面的学习,难以将广博的茶文化知识嵌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髓深处,终究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对于茶文化知识的热爱之情。茶文化作为一股清泉被引入到高校,其并没有完全洗涤掉沾染在大学生心头的浮躁,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净化作用,“重工轻文”教学理念的阴影下,茶文化知识难以透彻地与思想道德融为一体,也导致了整个校园内部的茶文化“氧气”愈发稀薄.

3解决传统茶文化在高校思想道德教学应用问题的措施

3.1加强茶文化与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茶文化是在肥沃的传统文化土壤上生发出来的,其是滋养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支撑,为我们灿烂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将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实质是以传统优秀文化对高校学生进行渐染熏陶,以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茶道精神重塑其人生观,能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里保持一颗赤诚之心。因此,茶文化在被融入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时,教师应该以茶文化为切入点,深入探讨隐藏于其后的文化内涵,将深厚的茶文化历史,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在浩瀚的茶文化知识海洋里自由翱翔的同时,也能促进其思想境界的提高。此外,高校也应该根据当前思想道德教育现状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安排茶文化课程内容,循序渐进地逐步增加茶文化内容在整个思想道德教材中的比重,最终使茶文化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进行相得益彰的融合。

3.2完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高校在以茶文化构建思想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时,并没有从思想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而只是为了教化学生而设置,最终效果也只是收效甚微。单调的教学方法不合理的课程体系,也消耗掉了学生对于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的所有兴趣。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引入茶文化元素时,应该从教学方法与教学体系上对其进行全面革新。教学方法上,高校可以建立新的教学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并不断创新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组织教师间的教学方法探讨活动,从而促进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教学体系上,高校应该立足于当前的现实状况,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与茶文化知识的认知程度,对茶文化思想道德课程进行分层设计。同时,建立茶文化思想道德教育双轨制课程体系,使必修课与选修课并行,从而初步构建茶文化思想道德教学体系。

3.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造专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茶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其必须通过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才能构建完整的知识链,否则只能永远在茶文化知识的皮毛里翻滚。因而,高校应该引入专业的茶文化教师对茶文化思想教育课程进行高水准授课,提高课堂教学的含金量,优化茶文化思政教师队伍。首先,以高薪聘请茶文化专家定时到思想教育课堂进行巡回式授课,使大学生在大师精彩的讲解中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而后,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师也可以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于茶文化的认知水平,从而为其茶文化课程的讲授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避免出现被学生发难的窘境。同时,高校应该坚决摈弃传统的“重工轻文”教学观,全面树立“工文并重”的观点,将素质教育践行到底,掀起一股茶文化思想教育的传播热潮。

参考文献

[1]李妍,吴晓东.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00-101.

[2]魏斌.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重塑[J].新西部(理论版).2014(5):124-125.

[3]庄华峰,蔡小冬.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与对策探究———基于安徽省W市S大学的调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16-18.

[4]张美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研究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Z2):52-53.

第12篇

关键词:茶叶行业;培训;英语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叶行业培训的成败,包括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理念以及相关思路的设计,都要符合当前茶叶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才实际特点。总之,强化设计创新与改革,合理进行课程设计,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茶叶行业培训的顺利进行,保障培训质量。

1茶叶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理念

1.1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茶文化对中国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因此,将茶文化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而就目前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将教育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才是正确的教学安排方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工学教育指导方针,需要让工学就业人员认真思考英语技巧和英语教学方法,保证将茶叶培训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进而建立完善的英语教学课程,保证学生可以自律的进行学习英语知识,从而培养自主动手解决与英语有关的问题和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1.2任务驱动的教育理念

以英语教学为主导思想,保证对其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是现在主要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情境设计,进而设定相应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保证学生可以将问题完整分析,进而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报告,让整个过程更适合学生处理问题。只有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说、多练,保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一定的情景环境来学习到规范的、准确的英语,从而为以后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反思的教育理念

学生只有反复通过思考之前学习的英语知识内容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需要教学生懂得思考教学内容,懂得从教学知识中学到做人的道理,进而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和学习方法,保证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掌握更多的英语专业知识。茶艺表演及其内容有严格的操作方法和限制,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充分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通过生活中不断的点滴积累,才能让英语知识学的更广,从而保证可以学好英语。学生在进行反思的同时,也要树立一定的榜样,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开发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进行反思和学习。

1.4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

由于茶文化内容丰富,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茶文化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需要以学校现状为主,保证符合课程要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组同学都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和交流,每个小组因组员的不同,所以在争取名次和成绩的同时,其展现的能力和兴趣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以学习英语为主,同时可以发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活动,校方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其监管力度,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与老师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小组之间应该建立团队合作关系,保证互帮互助的同时达到互相提高、互相促进的目的。

2茶叶行业英语课程设计思路

2.1实用性、职业性的教学目标

茶文化基础是让更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工作环境,从而可以良好的使用学习内容,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练习,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让其英语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某电气工程系有非常多的专业,对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从生产线、操作工、检验工到实际销售售后技术的服务等工作,都有可能涉及到一定的英语内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学到的英语技能可以有效地对其工作起到帮助作用,需要其专业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设定保证可以为学生的实际职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学到基础的英语内容。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技能,进而完善地掌握设备的使用及安装维护过程,让设备在售后服务方面和生产管理方面,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某高校设立了多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技术专业等,由于毕业生需要从事不同的岗位,因此,要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训练。首先是网络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利用英语知识设计一个相应的网络管理程序,进而对整体网络进行监控和管制工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网页设计能力和维护能力,只有保证网页设计完整以及网页维护能力的准确,才能使英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了保证行业之间可以良好的进行竞争,需保证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商务合作洽谈。

2.2基于岗位任务的梯度排序的教学内容

以茶叶培训为主,进而保证可以利用英语进行培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随着不同茶企的快速发展,因此,其企业更需要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此时设定专业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面对不同的英语教师,在进行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可以全神贯注的学习英语课程。众多茶企的建立让中国的茶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内容。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培训宣传过程中,需要保证茶企员工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技能和英语口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对外进行宣传中国的茶文化。由于不同岗位要求员工掌握的英语基础也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因此为了保证每一位员工可以良好地接受培训,需要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改进,进而满足其岗位需求的同时又没有更多的难度。中国有许多茶叶品种,因此为了保证让顾客更好地了解不同品种的茶叶,需要员工掌握多种英语语言技巧,保证可以良好的进行茶叶介绍。茶企需要对员工进行一些系列的培训工作,进而保证其员工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水平。随着对英语要求的难度增加,员工需要时刻保持具有学习精神和进取精神,要懂得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公司站稳脚跟,茶企中有众多职业,而职业之间又有一定的责任和能力划分,因此,只有保证具有完整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才能完成茶叶的培训工作。英语能够帮助人们良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其重点是进行口语的练习,只有保证可以完整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对茶叶进行宣传。由于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叙说的概念,此时茶企人员要懂得灵活应对这一局面,进而保证可以用简单的英语进行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宣传工作。由于英语覆盖面极广,因此,为了让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英语专业人才,需要本高校设定完整的英语教学计划,保证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进而改变教材难度,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需要懂得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保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融合,进而发掘其个性和潜能的同时,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是英语知识的引导者,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对茶叶培训有所帮助,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进而保证按照专业需求进行课程教授,由于学校环境也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点,不同院校之间都有其独有的环境供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和交流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材内容的不足。英语的学习重在积累,而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更好的赢得更高分数的英语成绩。

2.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茶叶培训课程中的英语教学需要有一定的侧重点,要保证英语教学内容以茶叶宣传为主,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进行英语表达的同时,可以将茶文化和采茶舞融入其中,进而让学生掌握灵活多变的英语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完成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的任务。教学方法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英语是进行交流和使用的一种语言性工具,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需要学习者懂得利用英语进行表达,对于不同的语境,英语所表达的意思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保证英语在正确的场合中使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将茶叶培训过程中的英语教学完善的进行表达和传递,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模拟不同的场景,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有效地进行英语的锻炼和英语的语言交流活动。教师及时对学生错误的英语语法和英语发音进行指导,从而避免学生在和他人进行交流时产生重大错误。茶叶培训中的英语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英语教学内容的主要指导思想,也为了更好地对茶叶进行宣传,需要学习者懂得找寻英语的学习重点,进而更好更快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英语的学习主张建立互相友好的关系,而不是用来进行争论和表达观点上的冲突。为了保证既尊重学生之间的同学友谊又可以维护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懂得互相包容,从而让老师和学生以宽容平等的心态,互相尊重,完成学习和教授工作。教师有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学生可以进行善意的提醒,从而避免其在情感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只有良好的掌握茶叶培训中的英语,才能更好地完成对茶叶的宣传和售卖活动,进而更好地继承中国优秀的茶文化。

3结束语

研究茶叶行业培训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是提高行业英语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培训作用的关键。合理的课程设计要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着手,结合茶叶行业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人才发展的课程内容,激发学员学习激情的同时,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真正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雪莲.茶叶行业英语性质、课程设计及教学原则的探讨———兼谈高职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09-112.

[2]郭香菊,朱之红.基于成人培训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0-103.

[3]秦娜.茶文化专业中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48-52.

[4]赵玉娟.茶叶行业英语课程设计探微[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