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时间:2023-10-29 09:55: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

第1篇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那么,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呢?有人会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加以应用的科学。这种观点是将教育心理学看成是普通心理学的附属学科,忽视了教育心理学本身的独立性和特殊性。事实上,教育心理学并不是将普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拿过来简单地在教育领域中加以应用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然而,一个人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获得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因此,通常所说的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学生及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学习和教师如何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做为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于教师教学的心理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教育领域中人们的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教育心理学被看作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心理学更偏重于社会科学的性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要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践,因而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也有人因此认为它是一门应用学科。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在服务于教育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断地进行自身的理论研究和建设,提炼出学习、教学的各种理论,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因此,它又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一)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三)学习心理

    (四)教学心理

    (五)教学评价

    (六)教师心理

    (七)学校管理心理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与许多学科有关,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第2篇

关键词:心智;心理;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在人的一生中,儿童期是成长最迅速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对以后个人综合能力发展起到奠基作用。探讨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深刻了解学生心理可以为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小学低年级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以及与儿童教育过程有关的教与学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也是研究如何针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对儿童进行教育的一门学科。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如下:

一发展心理是基础

其一,儿童心理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和环境是主要因素。遗传是儿童个体发展的起源,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规定了个体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或什么范围。环境则影响遗传潜能的发挥,良好的环境可以发掘人的潜质,不良的环境可能会遏制甚至破坏人的正常发展。其二,儿童自身的成熟也影响教育在其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只有在成熟期间对儿童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实效。其三,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个体差异性,个性影响儿童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教育对不同个体的作用效果也受其个性的影响。

二教育心理是根据

教育过程既是教的过程也是儿童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对儿童进行影响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育中,课程的设置、教材的安排、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课堂气氛的调节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与教育心理有关。只有掌握教与学的规律和原理,并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教育活动,才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教育是目的

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最终的目的是在教育中得以运用,为教育服务。所以,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的内容、方法、途径和手段的选择都应本着这一目的进行,不能偏离大方向,更不能为了研究而研究,从而忽视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学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目的也是为了在实践中应用,所以在学习中应该密切联系实际,在运用中也不能生搬硬套。小学低年级学生与教育心理学不同于儿童心理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是不同的研究科目,区别主要表现在于研究的着重点不同。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的年龄进程,从儿童的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各种环境中去概括其心理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单单局限于教育范围内.目的是研究儿童在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的心理发展情况,为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把儿童作为受教育者来研究,主要是依据儿童心理研究的成果,着限于受教育者心理的综合表现,其目的主要是促进受教育者的能力、人格、品德和知识技能筹备方面的健康发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又有不一致的地方,区别表现在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在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建立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框架基础之上的,它直接应用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将教育心理学的一般原理、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中和特定个体上,与教育心理学相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小学低年级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由它的特殊研究对象决定的。这门学科主要研究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过程中的心理学规律,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既探讨发展与教育,又涵盖学习与教学;既关注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又兼顾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的主要研究范围:儿童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某种才能的心理学规律;形成道德品质和个性的心理规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理规律等,即学与教的心理规律。心理虽然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但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即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发展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只有实事求是地去研究、探讨,才能发现其规律,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可控性。要做到研究的客观性,首先,就要坚持以实事求是地揭示发展与教育心理规律为目的;其次,确立客现的指标,是保证研究结果客观性和可靠性的前提,指标应该是能观察、测量到的,最好能用仪器来测定、记录和分析;最后,在说明研究结果时,也应一是一、二是二,不能从自己的角度任意取告。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在研究时也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遵循这一原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儿童,为了有利于儿童发展,研究出的结果必须能在实践中运用;其次,确定研究的形式,儿童心理发展与儿童的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所以,选择研究的形式时必须采用活动方式;还有,采用的研究方法也应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并不是所有方法对所有年龄阶段的儿童都适用,另外,选择研究方法还应考虑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最后,检验研究可行性的标准也只有一个——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研究的结果也应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性质决定了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最终目的是为了儿童的心智健康发展,所以在选择研究方法、安排研究程序、设置研究情境、选用器材时,不能不考虑对儿童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当然,对儿童所做的任何研究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有的可能比较明显,有的可能是潜在的;有的是积极的,有的可能是消极的。在研究之前应仔细分析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的性质及程度,尽量使不可避免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如果实在难以克服,而影响又对其发展极为不利,尽管研究很有价值,也不能进行。有时,由于考虑不周,出现不利影响还应设法补救。这也是心理学研究较为困难之所在。有时,当无法对人进行操作控制时,人们只好转而对动物进行研究。但把动物作为对象的研究活动目前也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指责,所以,对人尤其是儿童的研究更应考虑其教育性。系统性原则是指把个体的心理活动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在研究时要考虑研究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以及影响这种心理现象的因素,并且能够在动态变化中把握心理发展规律。首先,儿童不是处于真空中的,其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的共同作用。在研究时不能忽视这些因素的影响。如在研究环境对心理的影响时,人们多以双生子为研究对象,比较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双生子的心理发展差异情况,目的就是为了使遗传的影响保持一致,使环境成为影响其发展差异的关键因素,避免遗传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干扰。其次,儿童心理是一个整体,我们把心理分成各种成分,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然而,各种心理现象之间是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在研究集一种或某些心理现象时,不能不考虑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如在研究被试的记忆时,就应该考虑到智力、兴趣、练习以及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尽量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作用,避免出现自变量的混淆;再次,在解释研究结果时,应注意儿童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有共性又有个性。不能用僵化的观点看待研究的结果,从而造成一种刻板印象。对于年龄越低的儿童更应慎重。如儿童的智力发展有早晚之分,有的儿童虽然早期智力较落后,但以后会很快赶超上来,所以,不能根据早期偶尔一次的智力测验结果而定终身。最后,只有抓住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分析推动其发展进程的关键动力,才能发现心理发展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从而避免台本逐末。小学低年级学生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侧重于应用性和社会性。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具有多面性: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既是自然科学,又是社会科学。说它是基础学科,是因为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要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规律,其研究的结果可以作为教育实践的理论依据,在实践过程中又能不断丰富和完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时,不能违的伦理道德。这是和儿童的特殊性相联系的。儿童作为发展的个体,不同于物。人的心理发展有复杂性,在研究时考虑不周到就可能会违背伦理道德,更有甚者,可能会涉及侵犯个人隐私事件,从而招致法律纠纷。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多从被研究者的立场考虑,以避免出现失误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研究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从事实践活动的需要,更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志海.《小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1):42-44.

[2]范淑杰.对于心理学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应用意义及效果分析[J].中华少年,2016(24).

[3]杨会静.教育心理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2016(5):12.

[4]刘松艳.刍议我国小学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6(1).

第3篇

1、如果要想系统的学习心理学(高校教材):《普通心理学》(最基础的,也是心理学入门书籍)、《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个性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

2、只是想了解心理学有关知识推荐:《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郑全全等著)、《心理卫生》(广西教育李丹著)、《社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北师大高玉祥著)、《认知心理学》、《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

3、想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而不是教材,更多是感兴趣可以选择:《身体语言密码》、《道德告诫》(萨德)、《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解开你人格的秘密》(张同延、张涵诗)《一个找回自我的心》(克利福德比尔斯)《灵魂的黑夜》(托马斯摩尔)、《心理学与生活》。

4、想对一些心理疾病了解与治疗的书:《心理咨询与辅导》(陶来恒主编)、《心理测量学》、《心理障碍临床手册》、《异常心理学》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第4篇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

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国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史等。

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教育、新能源、专业服务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教育/培训/院校;

2、新能源;

3、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4、公关/市场推广/会展;

5、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6、互联网/电子商务;

7、广告;

8、娱乐/休闲/体育。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幼教、幼师、早教老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幼教;

2、幼师;

3、早教老师;

4、幼儿园园长;

5、教师;

6、课程顾问;

7、美术老师;

8、幼儿园老师。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要求

1.具备基本的学前教育管理能力,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编制教学和游戏活动方案,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组织实施各项教育教学及评价活动成效的技能;

2.具备初步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备理解幼儿、教育幼儿与发展自我的能力;

4.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儿童;

5.掌握从事幼教工作所必需的艺术技能,以及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的技能;

第5篇

关键词:创新意识 中学数学教学 培养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当今世界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它包含了知识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曾经指出:“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由此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含量的提高,社会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为我们基层教育提出了一个尖锐而重要的话题,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创新意识的萌芽,他们的创新成分中,创新意识占有主要地位。中学教学在不断的进行改革与创新,从传统教学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重现型”教育,转变为了现在以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为重心的“发现型”教育,与此同时,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人才素质的培养。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创新潜能、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开发与培养,已经成为了时下的教学理念。

1.创新及创新意识的含义

创新所涉及的活动领域即为广泛,一般,创新是指个体或者人群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已经知道的信息,产生出某些新颖独到,有社会价值或者个人价值的产品活动。对中学教育而言,创新即指,通过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使得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的知识、新的事物、新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其中所蕴藏的基本规律,并且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牢固的素质基础[1][2]。

数学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以及社会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而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并加以解决。主要表现为对数学创新的态度以及认识,它是在后天的环境,以及数学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倾向。

2.创新意识培养的心理学基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数学创新意识的结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以及数学创新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就要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1][4]。

(1)创新心理与创新意识

美国心理学家泰勒将创造力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一是表达式创造力;二是生产式创造力;三是发明式创造力;四是革新式创造力;五是高深创造力。由于学生自身在每个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其创新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和意识,只是因人而异,强弱不同而已;第二,从创新的层次看,中学生的创极少达到高深创新的层面,主要表现为表达式创造力,由兴趣决定;第三,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不同。这与每个人的智力以及非智力因素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2)发展心理学与创新意识

发展心理学,是探讨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这一生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如何促进心理进一步发展的一门学科。作为中学生的他们,对于自我能力、信念,以及性格开始逐步形成,对于各种问题,开始产生兴趣和好奇,开始有了寻求独立的意识。根据这些特点可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中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

(3)认知心理学与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没有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在认知心理学理论中,用于指导数学问题的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叫做“同化顺应平衡说”。

(4)教育心理学与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在关于教学数量、质量,以及学生负担之间的关系上,有比较好的研究成果,在关于个性差异的测评中的研究成果对教学创新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中学生在面临艰巨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教师应遵循教育心理学规律,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入手,让学生自愿的去学习,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为将来的更深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圆的内接四边形”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示范:

(1)温故引新

①在O 上,任取三个点 A、B、C, 依次连结这三个点、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该图形与O有什么样的关系?

②(类比)由圆内接三角形的概念,尝试得出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概念?

(2)概念学习与探究

①概念学习

(a) 什么叫圆的内接四边形 ?

(b) 动手作图,说明四边形ABCD与O的关系。

②探究

(a)前面己经学习了一类特殊四边,如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矩形、菱形、等腰梯形的性质,那么,如果要探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思考?(从角、边、对角线入手)

(b)打开《几何画板》,让学生动手任意画O和O的内接四边形ABCD及其外角(教师适当指导)

(c)量出可度量的所有值(圆的半径、四边形的边、内角、外角、对角线),计算对角之和、对边之和、对角线之和、周长、面积。

(d)尝试改变圆的半径大小,计算这些量,有无变化?

(e)在圆上移动四边形的一个顶点,这些量有无变化?

(f)通过以上试验得到对角是互补的,用命题的形式表述由刚才的实验得出来的结论。

该教学案例不仅突出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还引进了几何画板这一新颖的计算机技术,通过带动学生自主动手作图,自主探索分析,自主发现结论等一系列过程,让学生获得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数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备超前的创新意识,此外,还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摆脱传统教学的方法与手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为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第6篇

作者:秦虹 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一、现代教学方法的哲学基础

哲学作为人的一般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现代教学方法提供更为一般的科学理论基础。哲学包括认识论、方法论等,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形成在理论依据和思想方法上起到支撑作用。(一)认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来源以及认识发展过程的哲学学说。哲学认识论坚持人的认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为现代教学方法提供主体及其认识的理论依据。1.学生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主体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相对应而存在。主体是认识者,客体是认识的对象。现代教学方法是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完善和发展自身的主观世界的步骤与手段,因而,在现代教学方法使用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从表面上看,教师在用方法教学生;而从实质上看,则是教师指导学生用方法进行学习。所以,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是方法使用的主体。坚持学生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主体意义重大,这要求方法的使用必须坚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当然,坚持学生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主体,要与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统一。教师的主导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特点,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结点的主导。2.现代教学方法要坚持实践的观点哲学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即实践论。它把实践的观点放在第一,坚持实践出真知,实践检验并发展真知。这一观点对现代教学方法有直接的指导意义。现代教学方法必须坚持实践的观点,使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重视结合职业特点和要求,投身于社会实践,获得直接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在现代教学方法体系中,有一些方法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必须在实践中进行教学;也有一些方法需要在课堂上进行,例如讲解法、讨论法等,对这些方法也应尽可能坚持实践的观点,把书本知识拿到现实的实践过程中去讲解,对照实物、对照实际过程,其教学效果会更好。所以,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可以做到坚持实践的观点。3.现代教学方法遵循认识过程的原理认识论坚持人的认识是经过发生与发展的过程来完成的。这个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上升到更高实践的过程。从思维加工过程来看,认识过程经历着由具体到抽象、再到更高层次的具体的不同阶段。在整个认识过程中,人的思维起着创造性的加工作用。认识过程的基本原理启示现代教学方法要合乎人的认识的一般过程的规律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从生动形象开始,先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之对所学内容进行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加工活动,最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所以,在方法的具体使用中,要重视认识过程的基本原理的指导作用。(二)方法论与现代教学方法方法论是哲学的重要部分。方法论是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涉及一系列认识方式和方法,这些对现代教学方法都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作用。就认识方式来说,马克思曾以当时的时代知识出发,提出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认识方式。[1]当今的哲学研究者从现时代的知识出发,进行认识方式的研究,提出正式的认识方式包括科学认识方式、技术认识方式、艺术认识方式、价值认识方式等。[2]这些认识方式的原理与方法对现代教学方法都有不同的指导作用。就科学认识方式来说,它所揭示的问题以及假设、探究、验证、推论等具体认识形式和方法,对于发现法、探究法、创造性教学法等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就艺术认识方式来说,它所揭示的直觉的、领悟的、个性化的、风格性的认识形式和方法,对教学艺术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认识方式对现代教学方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就认识方法来说,它更是现代教学方法的基础。一般来说,认识的方法主要涉及思维加工的方法,包括:归纳与演绎、行为与综合、直观与抽象、推理与判断等。这些方法经常是教学方法中所直接使用的,用于概念教学、原理教学、技能教学和职业实践能力的教学等。所以,学习和使用现代教学方法,必须熟悉和掌握哲学认识方法,以使教学更为科学、有效。

二、现代教学方法的脑科学基础

大脑是人的心理的物质基础,也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科学基础。(一)脑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一个全脑模型关于脑科学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先是斯佩里(RogerSperry)、波根(JosephBogen)等人进行的著名的“分离手术”,发现左、右脑结构与功能的区别,提出了左、右脑分工说。到70年代中期,美国国家健康学会的麦克连(PaulMclean)提出“脑部三分模型”,依照人类进化历程划分人脑的功能区:从爬虫类脑、哺乳类脑到新皮层。后来,赫曼在斯佩里和麦克连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两个综合的全脑四分构造模型,并认为这个四象限的模型可以当作大脑运作方式的一个组织原则:四大象限类型分别比拟人大脑皮层的两个半脑(斯佩里等的理论)和边缘系统的两个半脑(麦克连的理论)。这一全脑四分构造模型可以用图1描绘出来;而这四个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图2。[3](二)全脑模型对现代教学方法的启示与要求第一,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脑,左、右半边缘系统四个部分组成的。这四个部分相互依存和影响,并不是严格独立的,大脑是一个整体。这启示我们:现代教学方法在整体的体系构成上和单个方法的使用功能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全脑的参与和整体功能的发挥,任何单独训练和使用左脑或右脑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奏效的。第二,人的大脑的四部分构成为人的心理的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提供了脑生理基础。所以,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要充分调动并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使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协调作用,共同发展,产生出最佳效果。第三,全脑模型为使相关教学方法应用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全脑模型认为,人的大脑富有创造性,大脑各部分的工作运行程序和结果表现出非机械性和非重复性,因而为教学的创新性和学生发展的创新性提供了生理基础。所以,教学方法的使用不能机械重复,而应不断创新,使每堂课都有其独特的新意,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现代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

人的身心,特别是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一门科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使用必须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所以,现代教学方法要以心理学为科学理论基础。心理学涉及庞大的体系内容,限于篇幅,下面仅从两个方面概略论述它们对现代教学方法的作用。(一)发展心理学与现代教学方法发展心理学是探讨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中各种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如何进一步促进其发展的学科。从教育的角度看,主要涉及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学和大学心理学以及成人心理学等。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与使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好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学生心理学。所以,发展心理学是现代教学方法的科学理论基础。(二)教育心理学与现代教学方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主要涉及的领域有教学心理、德育心理、美育心理、劳动技术教育心理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测量与评定等。职业教育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为宗旨,其教学方法的使用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以教学心理来说,涉及兴趣、动机、态度、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创造力的结构与发展,学生的个别差异等等。这些方面的教学心理研究成果都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产生着影响。例如,对于兴趣,心理学家吴伟士(Woodwodh)提出四种研究成果[4]:一是,兴趣与能力有关,对有能力做的事,人们就有兴趣;二是,兴趣与成功有关,经克服困难而获成功的事,人们往往有兴趣;三是,兴趣与事物本身有关,事物以其新颖、独特、有用等特点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兴趣;四是,兴趣与理想、追求有关,学生对所努力追求的事,作为一种要达到的事,有兴趣。这些成果用于现代教学方法,可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提出学生有能力完成的学习任务,用不断获得成功来刺激和强化学生的兴趣;给学生提供新鲜、 独特的学习任务,吸引其产生兴趣,把学习活动与学生个人的追求与理想连接起来,强化其兴趣,等等。这些做法说明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离不开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指导。

四、现代教学方法的职业教育学基础

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属于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范畴。职业技术教育学的知识和方法对现代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涉及的领域和方面很多,下面仅从两个典型的方面加以说明。(一)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与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学方法是属于整个职业教育范畴的,而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对现代教学方法的认识与应用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职业技术教育学对此的一个研究成果认为:在性质上,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的统一。[5]这一成果对现代教学方法有如下决定作用:一是,现代教学方法的价值取向是职业,即为了学生的职业需求而教学。这就要求教学的目标、内容和使用的技术、手段都与职业需要有关;而且要适应职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科学预测,使教学具有超前性。二是,现代教学方法的操作内容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包括课堂、实验室的模拟性结合和现场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实际结合,也就是说,必须有一部分操作内容要到生产劳动过程中去进行。三是,现代教学方法的进行方式是社会化的,是开放的,一方面把教学拿到相应的社会情境中去进行,另一方面是请职业行业的有关专家来校讲学。所以,职业教育的现代教学方法不仅是在校教师所用的方法,也是社会有关的专家所用的方法,它使学校教学走向社会,社会专家走进学校教学的课堂。总之,职业技术教育的性质对现代教学方法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二)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规律与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使用要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职业技术教育学对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律有专门的研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其中一项成果认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四条: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相统一;学中做与做中学相统一;掌握职业知识、技能技巧与发展智力相统一;传授职业知识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这四条基本规律对现代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制约作用。例如,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做到教书育人,体现出教学的教育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学会做人;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要坚持使学生在学中有做,即操作,做事,在做中有学,在操作中加深和拓宽学习等。所以,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规律对现代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7篇

[论文摘要]近十几年来,由于跨学科合作的成果使得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对有效学习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的重心已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从结果转向过程,从机械操练转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文章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科学及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方面分别阐述了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以往经验的不足和未来学习研究的走向。

一、学习心理学研究领域呈现的新特点

(一)学习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对象

从历史看,有关学习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理学的领域。但是,今天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已变得十分宽泛,其中包括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脑科学、人类学、教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跨学科研究,同时还涉及跨文化研究、各具体学科领域的研究。目前在学习领域已经取得的很多成果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来自跨学科合作研究的重大进展,这种专业分布式的合作对于进一步发展学习科学是至关重要的。

(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研究相结合

学习研究的新进展已将科学与实践的关系带入一个新时代。研究人员正在走出实验室,去关注学习发生的真实情境。学校中教师、学生、家长、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各行各业中的从业者和专家都已成为研究中的互动对象。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学校中的学习与工作场所中的学习一起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研究中对于新兴的信息通讯技术的关注更使得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能通过开发研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回报。

(三)学习理论流派纷呈

由于学习研究的跨学科性,所以研究者既可以从某一专业角度解释人是学习本质,也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进行理论的互补与创新。因此,在今天的学习研究领域中,涌现出很多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可以说是流派纷呈、视角多元。这在学习理论相对短暂的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如此众多的理论流派在有关知识和学习的理念和方法上竟是如此的一致,它们共享着如此理论假设和共同基础。总之,今天的研究者不仅对杜威、维果斯基、皮亚杰等的研究成国进行继承与发扬、批判与反思,而且还十分注意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依靠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技术推陈出新并与时俱进地不断创新。

二、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近三四十年发生的心理研究的革命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学习理论的产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跨学科的研究和新的科研合作形式使人们更清楚的看到了把基础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希望。

(一)发展心理学领域学习研究进展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向我们展示,虽然有众多的各个年龄层次的学习者,但儿童在很多方面区别于成人学习者。对幼儿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学习发展的一扇窗户,这些研究还显示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呈现的动态图景。最新的对婴儿认知和幼儿怎样建立早期学习素质倾向的理解也提出一些让幼儿顺利过渡到正规学习情境的途径。研究发现:(1)人具有学习特定领域知识的先天素质,幼儿主动的探究他们的世界。在特殊领域,比如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因果关系、数、语言等,婴儿和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学易学的先天素质。这些对学习的偏爱有利于早期学习或使之成为可能,也为低龄学校教育铺平道路。(2)学习策略很重要。事实上,儿童能够通过纯粹的意愿和努力学会任何东西,但当儿童被要求学习他并不具优势的领域时则需要具备有目的的学习策略。儿童需要理解学习的含义、作为学习者他们本人的身份、怎样作计划、进行监控和复习,需要反思他们自己和别人的学习,学会自己理解问题。这些元认知技能为学习提供了策略性能力。(3)儿童既是问题解决者,又是问题制造者。他们试图解决出现的问题,他们寻求新的挑战。在遇到失败时他们提炼并改进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而在成功的基础上建立新的策略,他们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凭借自己的力量所获得的成功和理解在激励着他们。(4)成人在帮助儿童在新的情境与熟悉的情境之间建立联系。儿童的好奇心和坚持性得到成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引导儿童的注意力、组织儿童经验、支持儿童努力学习以及控制儿童所学信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所以儿童显示出的能力是在他们与环境的经验中和与照顾他们的成人的接触中形成的。

(二)教育心理学领域学习研究进展

(1)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理论并没有提供设计有效学习环境的简单处方,但学习理论却包含了设计原理。新的研究对学习环境设计提出了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意味着人们需要重新考虑教什么、怎样教以及怎样评价学习。研究发现:第一,有效教学开始于学习者带入教学环境的已有知识,包括文化实践和信仰,还有学科内容知识。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程度是与学习者用他们目前建构新知识的程度相一致的。第二,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区知识的提取和运用变得容易。强调知识中心的教学引起一些质疑,比如教学聚焦与帮助学生使用他们当前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的程度。第三,评价问题也代表了看待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视角。反馈对学习来说是基本的,但是课堂上的反馈并不常见。学生的测验和论文可能得到分数评定,但这是发生在学习结束时的终结性评价。还需要形成性评价,为学生提供机会修改和改进思维和理解的质量。第四,有关学习环境的重要视野是学生促进理解共同体意义的程度。学生、教师和其他参与者分享同样的标准,使学习有价值、有高的标准。这样的标准提高人们互动、接受反馈、学习的机会和动机。

(2)有效教学

各类专业知识都不仅仅是一般的问题解决技能,还要求有组织有序的概念知识和探究过程。各种各样的学科以不同的形式和方法组织起来,都有其各自的探究方法。研究发现:有效教学的教师需要"教育教学知识"--即有关如何教好特定学科的知识,而这又区别于一般的教学方法和知识。专家型教师了解他们所教学结构,他们以这种结构作为认知路标来指导学生的作业,来评价学生的进步,在平等讨论的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是相互作用的。学科知识结构本身并不能引导教师。以前错误的观念是教学仅仅包括一些一般性的方法,一个好的教师能够教好任何一门学科,学科知识本身就已经足够。3

(三)神经科学领域学习研究进展

神经科学发展证实了很多理论假设,包括发展过程中的早期经验的重要作用。对于新的学习科学来说,它的新颖之处,就是它吸纳了很多科学领域的重要观点和例证。比如说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仅仅这三门科学,已经为学习科学提供了大量的例证。有关学习和发展的详细研究汇集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关于智力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图式。神经科学对学习机智所作的贡献是加速了非侵入性成像技术的出现,比如正电子放射X线断层摄影术(PET)、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术(FMRI)等。这些技术使得研究者们能够直接观察人类学习的功能。关键性的发展是修正大脑结构建立心理结构的过程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不仅仅是以前的程序化的模式展现。有些支配学习的规则已被揭示。其中一个简单的规则是实践增强学习。在复杂环境中经验的多少与大脑结构改变的程度有很大的相关。研究发现:(1)学习改变大脑的生理结构;(2)结构的变化改变大脑的组织功能,换句话说,学习能够组织和重组大脑;(3)大脑的不同区域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学习。

(四)学习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新进展

与学习科学有关的研究领域很广,包括认知发展心理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跨文化研究等,学科学习领域研究有科学、数学、历史等,有效教学方面的研究有教育学、学习环境设计。评价学习、追踪学习的进展,需要新技术,而不仅仅是课程事实,开发有效的研究方法对这么广泛的学科研究尤为重要。现今,学习研究领域新技术的一些特点与新的学习科学的原理是一致的。

由于新技术是互动的,现在为学生创造一种能够在做中学,能够及时得到反馈、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解深度、建立新的知识的环境变得更为容易。技术现在可以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学生能够用类似于在学校之外环境中使用的工具的可视化建模软件提高他们对概念的理解以及从学校环境迁移到非学校情境的可能性。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能够连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

新技术可以以多种方式帮助我们创建这样的环境,既为教师,也为教师所教的学生。但是,在考虑如何使教师更有效地使用新技术方面又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有关小过程教师们需要了解什么?有关教师对于技术本身需要了解什么?什么样的培训在帮助教师使用高质量的教学程序方面最有效?已开发出来的基于对学习原理有充分理解的好的教育软件、教师支持工具还没有达到标准。

三、未来学习研究的走向

综合分析当代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笔者认为未来的学习研究应关注学习科学的研究基础、科学学习的基础、学习科学的新方法论、学习科学研究中的合作、学习技术的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8篇

【关键词】家庭;环境;有所为;无所为

作为新教师第一年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面对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及其背后的家长,应对和处理了很多事件,无论是突发性处理还是持久性培育,都让我印象深刻,收获很多。这里针对我班小吴同学(男)的问题事件,结合教育心理学有关知识,以及我在实践处理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些浅显的总结和反思。

首先个人以为班主任要想教育好一个学生,尤其是由问题型为正常型,所需要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理解、掌握基本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儿童心理发展状况如何,是受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的,对于这一点,许多人没有疑问。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应当承认儿童心理发展需要有遗传素质作为生物前提,但是遗传只是提供儿童心理发展以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则规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又由于环境的影响常常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实现的,因此,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主导作用。

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对此观点感同身受,对于小吴同学的一些异常表现行为,如在校异常活跃兴奋,却是一个人独来独往;经常跑来跑去,无法静心坐下来听课;下课经常惹是生非,破坏公务,以此引起他人注意;非常喜欢看书,喜欢阅读;但是作业情况非常糟糕,自己东西整理非常脏乱。为此,我首先对他的家庭情况开始初步了解。原来,他基本属于单亲家庭,老家搬到新的城市,他可能在人际关系上不太适应,无法与周围同学较快地适应、交往起来。又因为父母离异,导致他缺乏母亲的关心、呵护和教育;而父亲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耐心对他的生活细节进行指导和帮助,一旦得知在校表现不好,回家后便对他拳脚相加,使得学生在家异常“听话”、“温顺”,可是一到学校,离开父亲压力,就会变得异常放纵、异常顽皮。这也是很多家长向班主任诉苦的原因:我家孩子在家可听话了,怎么一到学校就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仔细想来,导致这样的后果其中也有必然原因。首先,学生背井离乡,在外地城市读书学习,本来就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表现不好,老师批评,成绩不好,所以大部分同学都疏远他;导致他在心理上就非常孤单,有苦说不出,没有朋友帮他分忧解难;进而导致异常顽皮的行为,如:一个人满校园乱跑,一个人惹是生非,一个人逃课,目的是希望引起同学、老师的注意和关心;跑累了,就一个人安静地读书,沉浸在自己的书海里,忘记周围的一切;一个人情绪不稳定,一旦与同学接触,遇到小事情便会大惊小怪、大哭大闹等等。这些现象后果都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三者共同导致的。作为老师,尤其是作为班主任,作为对学生心理教育起着主导作用的教育因素,我哪敢怠慢,责无旁贷。

后来经过师傅老师的指导,我和他父亲的多次商量,决定不可以对他一次性提出过高、过严、过快的要求,而是需要循序渐进、滴水穿石、逐步改善、慢慢进步。具体说来,首先规范他的言行习惯,从最基本的不逃课开始要求,他的父亲操之过急,希望一开始就要求他像好学生那样,上课认真听讲,作业保质保量完成。这是不现实的,退一步,才能进两步,操之过急只能适得其反。如果他今天完成了基本要求,就对他进行表扬、鼓励、奖励;如果他违反了基本规定,就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这样一来,一学期下来,慢慢地他的逃课行为逐渐减少了,后来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在教室里。我们还奖励他去图书馆借书,安静地看书、安静地阅读也是吸引他注意力、让他的心静下来的有效方式。

作为班主任老师,我们对学生的家庭无法改变,这是一种无所为;但我们可以减少孩子休息活动时的束缚,让他充分放松,充分活动,释放压力,这也是一种积极的无所为。我们对他的逃课行为可以积极鼓励、安排看书,这是一种有所为;我们对他的逃课心理适当奖惩,纠正厌学情绪、为难情绪,这更是一种积极的有所为。我们对他的错误行为习惯必须当机立断、立即调整,而其他问题可以暂时性等待,这正是有所为与无所为的你舍我得,相互配合。

总之,作为班主任,作为后天教育的主导者,必须有责任有义务调整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其配合学校老师,一起对孩子重新塑造人格,培养心理,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只有先学会了做人,才有基础、有条件去做学问;好比一栋大厦有了坚实的地基,有了坚固的底层,才能越建越高,越建越稳,所谓坚不可摧,高而不危,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9篇

实践地点-xx市xx区义和镇东韩村

实践时间: XX年1月3日 至 XX 年1月6日 共 3天

社会实践内容:给村里的小朋友做数学辅导

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他们所学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找来了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数学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辅导教学活动。

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对漂亮的老师姐姐充满好奇的可爱学生,从未接触过教学工作的我在教学中可要要注意千万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不然既伤了孩子的心又让自己的教学实践十分失败。

从事教学工作还需要与人“交心”:在辅导中通过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笑话与单纯的小朋友建立亦师亦友的有趣关系,拉近与小朋友的关系,在教学中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通过这次仅仅为时3天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可以说,这次实践让我是“受益匪浅”.最后晒一张我与小朋友的照片

第10篇

专业 代号

本科专业代码、名称

专科专代码

专科专业名称

考试课程

01

02

03

04

020101 经济学

020102 国际经济与贸易

020103 财政学

020104 金融学

620101

财政

经济学

620102

税务

620104

国际金融

620105

金融与证券

620106

金融保险

620107

保险实务

620109

资产评估与管理

620110

证券投资与管理

620111

投资与理财

620201

财务管理

620203

会计

620204

会计电算化

620301

经济管理

620302

经济信息管理

620303

国际经济与贸易

620304

国际贸易实务

620305

国际商务

05

030101 法学

690101

司法助理

法学基础

690102

法律文秘

690103

司法警务

690104

法律事务

690105

书记官

690107

检查事务(豫)

690201

刑事执行

690302

司法鉴定技术

690304

司法信息技术

附:山东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各招生专业考试科目

师范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小学教育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中外教育史);4.综合二(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

学前教育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大学语文、学前教育史);4.综合二(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5.技能测试[美术(简笔画);音乐(声乐、舞蹈、键盘,三选一)]

思想政治教育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法学概论);4.综合二(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国际时事政治)

汉语言文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写作);4.综合二(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

历史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史学概论);4.综合二(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通史)

英语

1. 计算机; 2. 大学语文;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英语写作);4.综合二(精读、泛读、听力)

美术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美学);4.综合二(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5.技能测试(素描头像;水粉静物写生;白描人物)

音乐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育理论基础);4.综合二(基本乐理、音乐史、和声学);5.技能测试(声乐;钢琴;听记)

体育教育

1. 计算机; 2.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学校体育学);4.综合二(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史);5.技能测试[100米;原地推铅球(男5公斤、女4公斤);立定三级跳远(男)、立定跳远(女);800米]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高等代数);4.综合二(数学史、数学分析、概率与数理统计)

地理科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土壤与植被);4.综合二(自然地理学、地质与地貌学、气象与气候学)

化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物理化学);4.综合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

教育技术学

1. 计算机; 2. 英语;3.综合一(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4.综合二(教育传播学、教育影视节目创作、教学系统设计)

高职高专类

招生专业

考试科目及范围

英语

1. 计算机;2. 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朝鲜语

1. 计算机;2. 大学语文;3.综合一(精读、泛读);4.综合二(听力、翻译技巧)

日语

1. 计算机;2. 大学语文;3.综合一(基础日语、日本概况);4.综合二(听力、会话)

艺术设计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素描);4.综合二(命题设计)

园艺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植物生理、土壤与植物营养);4.综合二(园艺植物栽培学、遗传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会计学);4.综合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学)

金融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4.综合二(会计学、保险学原理)

会计学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基础会计);4.综合二(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与实务)

电子商务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高等数学、经济法);4.综合二(网络营销、国际商务)

市场营销

1. 计算机;2. 英语;3.综合一(经济法、基础会计);4.综合二(市场营销学、市场调查与预测)

第11篇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作者引用他人的学术研究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涉及的内容都写下来,这样写出了的论文内容就很繁琐,论文的重点也不明确。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梁镜清主编,《小学数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

[2]郑其恭、李冠乾主编,《教师的能力结构》,广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3]张楚廷著,《数学教育心理学》,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朱仁宝、王荣德主编,《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5]翁向新主编,《谈教师的素质与修养》,群众出版社,1992年。

[6]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7]李瑾瑜等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

[8]傅道春编著,《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9]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10]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1]林六十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

[12]陆书环,《数学教育学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1997年。

[13]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设计》,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张奠宙,李士,《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唐瑞芬,朱成杰,《数学教学理论选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2年。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杜威着,许崇清译:《哲学的改造》[M],商务印书馆.1958年,P46

[2]阮忠英.初中几何教学策略浅谈[J].理科爱好者,2009(2)

[3]胡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几何教学[J].信息技术与应用,2008(4).

[4]吕月霞.杜威的“从做中学”之我见[J].教育新论,2009.5

[5]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P185

[6]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P184

[7]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第12篇

论文摘 要:“幼儿心理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任课教师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生就业需要出发,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幼儿心理学”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应通过潜心探索与实践,引领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和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调整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标就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学科系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能够在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分析幼儿心理状态,筛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构建符合幼儿心理需要的教育措施。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统编的《幼儿心理学》教材全书内容调整为四部分: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和幼儿常见心理问题。教学中以心理学概述、幼儿心理特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幼儿心理理论知识,包括幼儿生理机制等生理心理学知识、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等发展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幼儿方法等教育心理学知识,明确幼儿知、情、意发展,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特点。以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发展新趋势的教学,探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儿童智力早期开发、0~3岁亲子教育等国内外儿童心理研究新理论、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前沿知识,拓宽学生视野。以幼儿常见心理问题为教学重点,着力研讨幼儿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幼儿心理问题破解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改革教法学法

长期以来,“幼儿心理学”的教学习惯于教师口头讲述和灌输,学生被动地机械接收,影响了学科理论对学生将来工作的有效指导。现代教育理念和中等职业教育对教学实践性的特殊关注,要求我们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包括:①将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实验参与相结合。“幼儿心理学”的许多内容概念性、理论性强,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学生可能只是识记了一些心理学条文,而对其实质模棱两可。转贴于 对此我们应将实验引入课堂理论教学,让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深化对原理的理解。②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在讲授“幼儿心理学”新知识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事先设计学习提纲,将学生编排成学习小组,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把课本知识内化为内在的认知。③更多地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有效解决了“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难点。④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相关知识和原理,指导未来的学前教育工作。要使学生早日进入角色,教学必须突出实践性,比如通过案例教学、幼儿园心理问题模拟、去幼儿园见习后写相关心理观察报告等方式,表现学科知识对职业岗位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评价机制

对学生的评价检测是中职“幼儿心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以检测与鼓励并重为原则,创新评价机制是提高“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从情感的维度设计评价方案,给每个有个性差异的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独特才华和兴趣的机会,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让学生在达成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愉悦。在评价语言上兼顾每个学生的发展过程,突出针对性,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自信,从不同的角度督促学生,给学生一双发现、探索的眼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效果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艺术工程。只要我们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职业要求出发,多动脑、多探究,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幼儿心理学”学习中积极开展探究与实践,以个性的张扬促进自己潜能的释放,进而推动自身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