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

时间:2023-10-30 11:18: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物理实验的分类

第1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女生;实验能力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当中,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女生和男生在物理方面的差距就会逐渐地显现出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初中女生在物理方面的能力尽早地做出提高的措施。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对如何提高初中女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做以下几点阐述:

一、加强演示性实验的展示

女生的观察能力比男生的强,她们更容易注意到一些细微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强化演示实验,让她们观察物理实验的发生过程,掌握实验发生的本质,既能提高她们的实验能力,又能增强她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二、加强学生实验的开展

对于有助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以及实验室具有能力操作的实验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操作,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过程,才能够真正地达到提高女生实验能力的目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做详细的记录和评价,以及时进行反馈。

三、创造性实验的进行

女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欠缺,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们对实验的分类和性质不是很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可以利用的物体,给她们布置一些创造性的实验,让她们根据物理实验的原理和规律自己设计实验,比如和测量有关的实验,还有一些探究性的实验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四、开展一些小制作活动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容易操作的实验,女生在完成这方面的作业的时候往往都比较认真。教师提出相关的制作要求,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根据制作的结果进行展示或者奖励。通过这个过程,女生会对物理实验的原理和规律等又有一些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实验能力。

五、加强对女生的心理指导

由于女生在物理方面的落后,会导致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教育心理学认为:“情绪、情感对人的学习和记忆有重要影响,它是人的认识与行为成功与失败的信号,对人的认识与行为有动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女生情绪上的变化,及时地对她们进行心理指导,给予积极的鼓励,对于提高她们的物理实验能力同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意义;应用现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5-0260-01

引言: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开展物理实验,可以有效丰富物理课堂,是物理课堂更具有趣味性。并且,通过物理实验的演示,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物理课程的内容。所以,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促进初中物理课程的发展和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本文就对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进行探讨。

1.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现状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物理实验,对于物理课程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对于物理实验的应用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很快的转换课堂模式,造成物理实验的应用有效性比较低。除此以外,由于课堂模式的限制,物理实验在课堂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大部分实验都没有开展。这两方面原因限制了物理实验的有效开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物理实验有效性的提高。

2.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意义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物理实验对于促进物理课程的开展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通过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物理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物理学习,学生更容易感受到物理课程学习的快乐。第二,通过在物理课程中加入物理实验,可以将课本上静态抽象的物理知识演示出来,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这其中物理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和物理学习效率的提高。

3.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3.1不断丰富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提高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科学的应用物理实验,才能达到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教学目的。物理实验室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丰富物理实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效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应用物理实验来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实验需要的小鼓、音叉和盛水容器。在课上用敲击鼓面,观察鼓面上碎纸片的方式来探究声音的产生。然后,用将音叉插入水中,观察水波的方式,探究声音的传播。通过这样简单的物理实验,可以有效地丰富物理课堂,是物理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2应用物理实验促进课程理解。应用物理实验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众所周知,物理课程是初中阶段比较难的课程。很多学生都认为物理课程是一门学习困难的学科。所以,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课程内容,是提高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并且,要想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首先就要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应物理课程教学中,科学的融入物理实验,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物理实验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难,但是理解上有些抽象。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凸透镜、蜡烛、和光屏。然后通过改变三者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成像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3.3为学生提供动手学习的机会。在初中物理课程开展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物理学习内容,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学生亲自动手,验证物理知识,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自己连接实物图。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暗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学生在自己动手开展实验,更容易发现自己在电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发现问题纠正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就是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开展实验的重要意义。

4.结语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科学的融入物理实验,对于促进物理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在应用物理实验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多元化的物理实验课堂,促进学生对物理课程的理解,使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和物理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物理 高效课堂 物理实验操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25-02

在当今各地方学校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教育大环境下,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的开展和实验操作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变当前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低下的现状,促进物理实验向操作简便、易学易懂的方面发展,初中物理教师必须加强对物理实验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变现行物理实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着力优化课堂教学,打造高效优质的物理实验课。

一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现行新人教版物理教材依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具体标准要求,将过去教材中的一部分演示实验改为了学生的分组实验或探究实验,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而在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认真学习《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大纲》和《标准》),对教材的分析重视不够。因此,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由于对内容标准落实不到位,教师将不能很好地运用《大纲》和《标准》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进而导致在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学生实验认识不到位

有的教师认为只要把物理教学搞好,学生考试能考高分就行,而学生的实验操作则采取应付的手段。一个学期下来,大部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全部在教室中进行。我们知道,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有的物理概念、规律和理论,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且物理实验是中考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如果学生脱离实验的操作锻炼,只是上课听教师纯粹地讲解理论,那么学生的成绩难以提高,而且学生实验课堂的效率也十分低下。

2.对学生实验过程的行为关注不够

此外,有部分学校教师在探究实验教学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实验操作只是依据课本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对学生在整个实验操作环节中的行为不重视。如在科学探究实验的“猜想与假设”环节中,如何有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的材料或自己的经验等作出科学、合理及大胆的猜想,如何通过有效讨论确定本次实验探究结论的合理性等,教师关注不多,有时直接给出早已准备好的结论。另外,教师有时过于在乎学生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却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过程。如在“评估与交流”环节,教师不引导,学生往往只是简单地、象征性地进行交流,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将得不到及时纠正,相反还会导致以后的实验交流环节敷衍了事,这与教师不重视反思与交流的过程有着直接关系。

3.实验教学中,教师指导的“尺度”和时间难以把握

实验操作对学生来说,是把已学的理论知识简单地应用于实际的过程当中或者是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相关物理规律和定律的一种学习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进行操作,教师应及时进行相应实验操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发现与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减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压力,增强学生科学探究的信心。但在现实的学生科学探究过程中,一些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实验操作指导的“尺度”:(1)教师指导过度,使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2)教师指导不到位或完全放手,造成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杂乱无章、盲目无序。

而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教材中所要进行的实验分析和理解不到位,同时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不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情况也没有作出合理的预测。因此,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时,在实验各环节中所用时间不能做到合理安排,甚至出现实验操作中时间不够的现象,最终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只能马虎行事,这不仅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连最基本的教学三维目标也不能落实到位。

二 构建初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物理实验教学的好坏与教师的教学风格和重视程度有关。在新课程改革下,尽管《大纲》中明文规定: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无论是城镇中学还是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重教学,轻实验”的观念比较严重。因此,要想构建初中物理实验高效课堂的教学,关键是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放在第一位,重视学生实验。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创造相应实验条件,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创新,对做出创新的同学及时进行鼓励,还可以勉励学生课余在校外收集一些有利用价值的废弃品,然后利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些实验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所碰到的问题,如“模拟人工降雨”“光的色散”“潜水艇的浮沉”等。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念,只有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的结论才是真正正确的结论。

2.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物理实验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建立,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动性。一堂实验课,要取得较满意的教学效果,适当的思路引导很有必要,关键在于教师对引导程度的把握。教师引导的过程,若过于简单,学生可能会无从下手;若过于详细,则实验课堂变成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即教师代替学生完成思考。这样的实验教学,不仅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且又占据了一堂课的时间或是大部分时间,最终把实验课变成教学理论课。

因此,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定位好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角色,即在实验中如何指导学生,何时介入到实验相关环节,何时向学生提供有关实验资料或图片信息,以何种方式提供信息等,都应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而角色的定位关键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于学生实验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即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学生盲目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实验操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展开。其次,教师还应更多地发挥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主动性。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不仅是操作上的主动性,也不是教育者喊喊口号而已,而是实验教师要在实验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放开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大胆进行实验操作,甚至是自己独立设计或改进实验。

3.及时反思总结与评估

物理实验结束后,实验数据的误差与实验结论的评估交流是一个完整实验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实验操作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结束,还需要对实验数据和结论进行适当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数据,如何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如何通过改进实验原理来减小实验误差等基本方法。只有实验后的及时反思和总结,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才能建立起高效的物理实验教学课堂。

4.注重物理方法的迁移

第4篇

关键词: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78-01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物理的生命,而演示实验几乎伴随着物理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优化改进演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过程,增强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很多细微现象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有的学生缺乏观察力,常常难以捕捉呈现时间短暂却重要的物理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将物理实验的演示过程放慢、放大,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例如,在“电流的形成”这个实验中,电流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电流无处不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接触电流、探索电流,最佳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流的形成特征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如模拟水流的形成,设计不同的动画,将学生带进新奇的实验世界。于是,教师在演示物理实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在屏幕上展示实验的具体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并进行总结。多媒体生动有趣、信息丰富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以加强,优化实验效果。

二、演示实验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主体作用

实验中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学过程变得有意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邀请几位同学与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或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实验,提高探究能力。比如,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观察量筒、用天平称物体、镜面反射等,教师没有必要带着学生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演示实验,可放手让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若学生无法独自完成实验,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浮力”这个实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实验。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实验道具:一个正方体小木块和一杯水。学生发现把小木块摁入水中时会遇到水带来的阻碍,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探究水中阻碍力形成的原因。

三、结合生活资源开放演示实验, 知识联系实践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的物理实验需要配备较为复杂的实验器具,实验步骤亦过于烦琐,这对很多初中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融入生活,适当地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生活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选择实验器具时,很多生活用具都可以拿到课堂中进行展示,如小刷子、眼镜、水杯等,这些熟悉的情境可以迅速带领学生走进实验,从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中生对物理实验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期望自己能够亲自探究实验,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满足内心的需求。于是,教师不应该完全控制课堂,应开放物理实验,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看法,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意愿选择物理研究课题,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通过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加强物理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能力。

四、大胆的改进课本中演示设计,提高实验质量

如教学“音调”时,教材中采用的是“振动橡皮筋”的事例,事实上,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清晰地感知音调的变化。因此,为增强实验效果教师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对实验过程重新设计。如用琴弦代替橡皮筋进行演示实验,教师还可以带一把小提琴到课堂中,让几个学生拨动琴弦。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音调有了更深的感知和了解。又如在“液化”这个单元中需要进行“压缩体积,乙醚液化”实验,课本中提供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共同创造最佳的实验方法,要求既符合物理的实验规律,又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所以说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未尝不会带来一番惊喜。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优化实验效果。无论是实验器具的选择还是实验方法的使用,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应有学生的参与并融入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动手,挖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改进[J].教师,2015,(31).

第5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094-01

新课程理念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物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拥有大量的实验,教师要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实验的创新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教师单纯依靠理论教学,学生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又如此重要,那么教师就需要注重提高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们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动手参与,还要明确物理实验观察的要求,促使学生严格按照要求观察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测定牛奶的密度”实验时,要求学生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数据。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先称量玻璃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再将牛奶倒出,称量出玻璃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而不是先称量出空玻璃杯的质量,再称量玻璃杯和牛奶的质量。一旦称量的顺序出现错误,就会对实验数据的准确度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实验操作前,教师要明确实验操作顺序,并要求学生必须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不能随意颠倒实验顺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在将玻璃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时,应该使牛奶自然倒入量筒,玻璃杯中剩余的牛奶应该是无法倒出的牛奶,这就要求学生认真操作。明确实验观察要求,要求学生必须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对实验操作持谨慎、认真的态度,学生全身心投入实验中,实事求是地记录下实验数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检验真理的重要目标,也能使学生从参与实验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演示实验方面,要求实验现象明显、准确。课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不能有任何微小的疏漏,对于现象不清楚的演示实验,必须想方设法加以改进。如“研究浮力产生原因”的实验:用一只可乐瓶和一个乒乓球。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只有向下的压力;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这是因为水对乒乓球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能力。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有创新精神,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和造就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奋斗目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明确物理实验观察的要求以及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目标,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探究产生欲望,在兴趣的趋势下使学生展现出物理实验操作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好奇是学生的天性,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出发,千方百计地挖掘趣味因素,巧妙设计趣味实验,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增强学生参与物理实验的兴趣。学生只有全身心投入到物理实验中,才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猜想,体验到乐趣,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例如,在做关于“测定牛奶的密度”的实验时,因为牛奶是学生经常饮用的饮品,将课堂提问的兴趣带到实验中,进行实验操作,按照相关的操作步骤,再根据密度计算公式,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从而分析出原因。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作为物理实验,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我们要加强物理实验的创新,优化实验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王挺.新时代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拓展[N].学知报,2010.

[2]索建彪.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石天敏.初中物理实验课探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1,(06).

第6篇

关键词:初三物理;复习;自主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重要能力,也是一个人的一种基本素质。初三的学生将要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即中考的压力,初三物理复习首先要实现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在初三的物理复习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也是初三物理复习课的基础要求,同时我们还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在物理复习课中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1.教师要引导、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初三物理教师首先要明确初三物理教学的目标和教学任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充足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每个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针对性的去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选择一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学业目标。初三学生要面临中考压力,教师的责任也很大,在学生的物理复习课中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习是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

以物理实验“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例,在学生实验前教师要给学生说明实验的步骤,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顺利高效的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就能带着目的去做实验,在实验中就可以获取到很多物理知识,有利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种被动吸取知识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我们要在物理复习课堂上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在物理复习课中的积极性,让其自主地去进行物理的复习。教师的地位也同样很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要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还要对学是的复习题目进行精选,还要不断挖掘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解决。

3.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

在物理复习课中划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实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物理复习的效率。我们以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为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并且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然后让每组的成员都能参与都实验的操作中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做实验的能力。这种分组实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帮互助,同时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各小组之间实验采取竞争的方式,比哪个小组更快更好的完成实验,然后细化到小组内部,哪个同学做得比较好,哪个同学做得比较差。这种竞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物理复习的效率,同时也使很多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得到解决。教师在当中充当的角色就是解决每个小组所提出的问题和困惑。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需求和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都能收获到知识带来的愉悦感,一起共同进步。

二、在实验复习中培养学习自主能力

1.对实验进行整合分类

初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因此,为了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和更高效率地去复习,教师可以对初三物理中所有的实验进行整合,将整合的实验按照操作过程所使用的仪器相似再进行分类。老师要带领学生去做这些分类好的实验,通过先让学生复习好实验步骤再进行这些实验的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实现对同类实验知识的掌握和加深,复习的效率自然比一个一个去做实验高得多。比如,可以将打点计时器的几个实验编成一组,然后重点复习其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引导学生去复习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和数据的处理,然后再带领学生去复习其他相似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等,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关键问题的记忆。

2.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初三物理实验课复习中,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自己动手去做实验,提高学生的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之前,老师要先把实验的步骤给学生进行演示,并指出一些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如在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学生要注意的是不能仅凭开关能控制所有电器就判定这个是串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一个干路的开关也能控制这条线路上的所有电器。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竞争的模式,充分激励学生的兴趣,实现学生在小组内部的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运用多媒体教学

我们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在学生的物理实验复习课中,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和仪器操作步骤的记忆。很多学生在做完实验后,很快就会忘记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然而光靠看书是不够的,我们借助多媒体让学生重温实验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各种电表、游标尺等读数训练,并展示实验步骤,帮助学生复习所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流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三物理实验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对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复习中来,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初三的物理的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放手充当引导者和推动者,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自主思考,教师和学校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自由的学习环境,并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实现高效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 果庆禹.如何提高初中物理实验课的效果[J].青年文学家. 2011(12).

[2] 王莉,郁博众.浅谈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物理通报. 2009(03).

第7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思考探讨;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523.32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090-01

物理学是初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学好初中物理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提高科学素养,养成创新型思维方式。这就决定了实验在我们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实验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对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起到积极的租用。笔者认为,物理实验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

一、改进演示实验,增强课堂趣味性

我们的教材中有些实验是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的,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实验效果。但是“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对于其中一些效果不理想的实验要加以改正和改进。比如我们的“成像试验”,书中采用的成像材料是棋子,但是由于棋子的亮度低,效果不明显,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果断的换成了蜡烛,蜡烛被点燃之后亮度比棋子要高的多,所以透过玻璃板后的成像比较清晰;再有学习“力”的三要素时,可以选择两个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一个力量大的一个力量小的,参与实验的学生可以差别悬殊一些,以增强实验效果,力量大的同学负责在离门轴近的地方推门,力量小的负责在离门轴远的地方向相反的方向推门,实验前可以让同学们进行猜测,通过猜测的结果和最终实验结果的对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二、进行分组实验教学,改善教学效果

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对知识学习的理解不一致,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顾及各个层面的学生的学习。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按照大家的成绩和性格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组,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共同操作,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做好分组实验,教师要做好示范教学,教师正确操作,组织学生认真观看,从而让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了解实验步骤,认识器材,进而充分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科学知识,验证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和探究热情。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可以事先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手和脑的相互配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得出具体结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与学习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会使他们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而简单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实验通常他们的能力又达不到。在课堂教学中,若比较多地采用边学边实验的组织形式,在老师的有效组织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就能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促使大脑对各感官传输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如果放手直接让学生探究,往往耗费很长时间学生都不一定能找到清晰的像,所以老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步骤然后按有效地步骤让学生操作、观察,才能较好完成实验目标。

四、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和探索性

在物理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物理实验来对物理的理论进行说明,有助于学生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轻松的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物理实验的应用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通过学生对实验的操作,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了主动学习,同时,由于物理实验的新颖和趣味性,使得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往往会对实验的结果更注意,所以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在实验室,老师要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再经过实验将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实验的结果得出正确的理论,比单纯的上课进行讲解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可以促进学生的动后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情况,将一些常见的现象,通过物理的知识来进行解答。物理实验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枯燥的知识变的更加直观和容易理解。

五、充分体现实验报告的价值

第8篇

关键词 怒江地区 演示实验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1调查情况统计

1.1 在演示实验中学生的活动及教师表现的调查

(1)在演示实验过程中,你喜欢?

A、看老师演示 B、看其他同学去做 C、自己动手

A 5.00% B 4.00% C 91.00%

(2)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你在?

A、观察老师的演示 B、参与其中 C、只等实验结论

A 73.00% B 8.50% C 18.50%

(3)在课堂演示实验过程中,出现过实验现象与相关知识不符的情况吗?

A、偶尔出现 B、几乎没有出现 C、没出现过

A 11.25% B 60.25% C 28.50%

(4)出现上述情况时,老师?

A、简单解释 B、查找原因,重新演示 C、说是仪器故障

A 24.50% B 54.00% C 21.50%

我们可以看出91.00%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愿望非常强烈,不满足于只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物理规律,而是更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去发现物理规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他们都只是“观看老师演示”,“等待结果”,只有不到10%的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来。从中也能够看出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实验准备、实验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致使从实验现象中得不出预期的物理结论时,找不到出现问题的原因,达不到预期效果。

1.2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完成情况及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

(5)初中物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你的物理老师?

A、基本上都做,且方法、仪器与书中基本相同

B、基本上都做,但方法、仪器有些与书中不同

C、只有少部分能做

D、几乎不做

A 73.25% B 8.50% C 14.75% D 3.50%

(6)你的初中物理老师跟你说过实验方法吗?

A、经常说 B、有时说 C、几乎不说

A 57.75% B 26.25% C 16.00%

(7)你的初中物理老师使用过日常物品来做演示实验吗?

A、经常使用 B、偶尔使用 C、从不使用

A 27.75% B 52.75% C 19.50%

从以上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完成情况比较理想,只有3.50%的教师不做演示实验,大多数的教师都在实验的同时把科学方法也传授给学生,但是只有少数部分教师能利用身边的物品来设计完成实验,而且做实验的方法与书本中不相同。

1.3对学生课外实验情况的调查

(8)你的学校开放过物理实验室吗,准许你们去借实验器材吗?

A、可以去做实验、借器材

B、可以去做实验,器材不准借走

C、既不开放实验室,也不准借器材

A 13.25% B 73.25% C 13.50%

(9)在初中物理学习中,课外自己动手做过实验吗?

A、经常做 B、偶尔做过 C、从来不做

A 19.50% B 50.25% C 30.25%

通过调查发现物理实验室很少对学生开放,学生基本借不到实验器材,学生课外动手做实验的兴趣也不高,有很大一部分同学根本没有自己课外做过物理实验。

2调查的结论

2.1学生了解演示实验并知道其重要性

从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64.00%)对于演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还是充分的。绝大部分学生(61.00%)认为演示实验教学对于加深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印象和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规律有很大帮助。

2.2学生喜欢演示实验并知其可以帮助掌握物理知识

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很容易被引起很大的兴趣,因为这些知识非常的贴近生活,在身边经常可以看见和感受到物理现象。有83.50%的学生对物理演示实验感兴趣,而仅有11.25%的学生对实验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就对这些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以后就会对物理进行钻研,从而进一步掌握物理规律。

2.3演示实验深受学生关注,想自己动手或参与动手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发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基础。91.00%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愿望是很强烈的,不满足只是观看老师做,而是更想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去发现未知的物理世界。

3怒江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主动性缺失的原因

(1)教师主体地位。现在部分物理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学观念并没有转变过来,还是在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动,被动的接受知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课堂教学平淡乏味。部分教师的课堂(下转第61页)(上接第34页)平淡,乏味,很少采用情景教学,更有大部分老师根本不做物理实验,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逐渐降低。

(3)学生看不到自身的进步。部分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又没有能够进行分层教育,导致基础较差的学生成绩一日不如一日,学生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学习的主动性逐渐降低。

(4)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在所接受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表现自我,积极主动方面的机会很少,部分学生害羞,不敢主动参与到和教师的合作交流中去。

4 基于怒江地区物理教学自己的一些观点

4.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可以“动手做”的验证性实验

演示实验的功能多限于实验现象的展示,忽略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在演示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缺少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将部分演示实验改成学生可以动手做的验证性实验,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中来,可以让学生独立操作,或是教师学生一起实验,探索问题发生的原因。

4.2将“想想做做”的小实验改成学生可以“动手做”的探究性实验

将课本上的部分“想想做做”的实验加以修改,变为学生可以“动手做” 的探究性实验。教师可以在讲解基本仪器及其操作方法后让学生熟悉及学会简单操作,增加了课堂上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如在讲授升华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不要按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而是增设问题:请大家猜想一下碘蒸汽是固态的碘变为气态的碘?还是固态的碘,先变为液态的碘,然后再变为气态的呢?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提供相关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

4.3将部分抽象概念、规律内容增加为学生可以“动手做”的探索性实验

我们都知道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大多是比较直观、感性的,但也有些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等是根据大量的实验事实,排出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应用逻辑推理,由想象思维塑造出理想过程,经过舆论、判断,得出理想条件下科学规律的过程。这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完善的初中学生来讲是一个难点。但是这些规律虽然比较抽象,但是还是建立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以此为突破口,将这些可行性的实验安排在课堂中穿行,变身为学生可以“动手做”的探索活动,让学生从实验中自己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也就是将抽象概念形象化,效果会好得多。

第9篇

关键词:分组实验; 拓展改进; 器材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2-011-00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在我国经过广大中学物理教育工作者半个世纪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已将中学物理实验归纳为“4个类型”,即:演示实验,边教边实验(现在也称“边学边实验”或“随堂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课),课外实验(课外教学实验),这是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发展而形成的[1]。其中,物理分组实验在学生自主探究、亲自动手体验实验过程等活动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苏科版教材已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进行了不少修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做一定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

一、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对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近几年来,我校由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的实验有:

1.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主要器材有酒精灯、牙签和打火机。学生通过亲自摆放牙签,观察牙签的烧焦程度,判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学生亲眼看见被火焰燃烧的牙签是中间不焦两边焦,说明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2.碘的升华与凝华。主要器材有碘锤、酒精灯、打火机、水和滴管。学生亲眼观察到加热前的碘锤里的碘是颗粒状,是固态,在加热过程中,看到了碘锤里充满着紫色的碘蒸气,而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通过在碘锤的一端滴加水,看到加水的一端玻璃壁内出现碘颗粒,碘锤内紫色蒸气消失,这个过程中也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清楚地明白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亲自动手亲自实验,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对实验现象观察的更加仔细真切,通过亲自体验,加深了对实验现象的印象,对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来的实验结果理解得更加深刻明晰。

二、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改进,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实验和呈现实验效果

通过对实验器材的改进和废物利用,有利于更好地准备实验、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和改善实验效果。比如说:

1.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拿废电池代替棋子,可以使废电池二次使用,还节约了买棋子的成本,一举两得。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拿F光源代替蜡烛,一方面避免了蜡油滴在桌面污染桌面,另一方面F光源能清晰地看出成正立倒立的像,不仅仅是上下正立倒立,还有左右正立倒立也一目了然,更好地呈现了实验效果。

3.气泡的匀速直线运动中拿塑料管代替玻璃管。实验器材的具体制作方法是,先用酒精灯加热一米左右长的塑料管的一端,紧接着拿老虎钳夹捏端口,这样塑料管被封口,接着往一端封口的塑料管里加红墨水或是蓝墨水(用有颜色的墨水是为了便于观察气泡的位置),留一个气泡后,用同样的方法把另一端口封住,把做好的有气泡的塑料管用透明胶带绑在米尺侧面,只需在倒置米尺的同时掐秒表即可测出直线运动的时间,再在米尺上读出塑料管的长度即为距离。

由于分组实验所用器材数量较多,器材制作的材料如果能做到废物利用的话,不仅保护了环境,还节约了成本。电子设备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拿电子产品替代普通的实验器材,即可更加全面的呈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达成率,还在替代过程中避免了原来器材对实验室的污染。玻璃器皿在分组实验中一向都是易碎易坏品,用塑料制品代替玻璃制品,不仅易于实验的操作,而且塑料制品的易塑性强,可以自行改装形状封口等,更加易于实验效果的呈现和简化实验。

三、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器材创新,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可操作性

自制分组实验器材就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自制的器材有:

1.光的三原色中滤色片可以用红绿黄三色玻璃纸代替,考虑到玻璃纸比较软,不容易固定,可以用硬纸板剪一个长方形的窗口,把玻璃纸贴在硬纸板边框上固定,便于拿起观察物体的颜色。红光、蓝光和黄光的产生,可以把三色玻璃纸直接贴在三个手电筒的玻璃片上,便于进行合成实验。

2.探究固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自制小桌,可以拿硬纸板代替木板,把四个钉子钉在硬纸板上,制作分组实验时用到的小桌。

3.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实验中,可以用剪下的饮料瓶头上面蒙上气球皮,用橡皮筋套一圈固定,用来验证液体压强的存在。

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对于提高实验的达成率和可操作性是很有必要的。自制的器材取材简单,制作方便,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方便操作,实验现象明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实验效果好。

在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是物理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根据物理课程标准可以灵活的进行相互转换,演示实验拓展成分组实验,在进行分组实验之前或是之后演示所要分组的实验,强调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现象。改进分组实验,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结论的得出,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是重要的部分,经常分析实验中的利弊,有利于对分组实验做出有效有利的改进。自制分组实验器材,是对分组实验器材的创新,有利于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效果。总之,在分组实验的准备过程中,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是物理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引起重视的同时,要积极参与到对分组实验的拓展、改进和器材创新中,促进物理实验教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操作;实验探究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是否动手参与实验操作,是否动脑参与实验探究,直接影响物理优质课堂的评价机制。如果物理实验课堂能够创设教学情境,能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促使其对实验的好奇心,挖掘学生的求知欲,采用灵活多变的,丰富多彩的艺术教学手法,通过学生对物理实验的亲身体验、感悟、启发、理解等,再经过师生互动、生生分组研讨的实验探究,然后再通过综合、比较、分析、分类、概括、归纳、计算、演绎、推理等写出自己创新性的实验评价,就无疑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实现学生从知识到能力的提升,高质量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实现高效物理课堂。下面就如何开展物理实验教学来谈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供同仁参考。

一、培养学生参加物理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和效果,如果物理老师要想实验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么就必须摒弃传统一人实验演示而学生是看客的模式,创设物理实验教学情境,使学生专心致志亲身体验实验,感受实验的魅力和带来的,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感兴趣,从不喜欢实验到喜欢实验,例如,讲伽利略的落体定律时,我让每一个学生亲自做,拿着两个不同质量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发现它们同时着地,学生兴致很高。这个定律是伽利略通过观察然后实验得出的定理,这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还要求学生想象,为什么快速行驶的汽车在拐弯的地方会侧翻,学生通过实验懂得了这是物体的惯性定律所致;我播放神舟6号飞行的影像,学生的兴致很高,我让学生观察宇航员飞行录像后,提问:(1)宇航员为什么在宇宙中走出机舱会飘起来,而且站着,卧着,倒立感觉是一样的?(2)我们在地球表面为什么飞不起来,行动自如?我们通过观看这个视频知道宇航员失重的原因是没有地球万有引力的影响,我们地球上的人之所以不能飘起来是因为我们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为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

基础。

二、有效利用物理定律开展实验的创新设计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成果的艺术就在于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兴趣。”同样为了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实验,老师根据物理定律创设的实验科学性、精巧性、启发性、新颖性、开放性、迁移性、时效性、灵活性,特别要有创新性,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新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讲摩擦力大小,我别出心裁地做了一个实验:我要求学生每人带两块木板,其表面一块要求光滑的,一块粗糙的,每人带一块质量不大的铁块,学生非常纳闷,带着好奇心开始进入实验室,我又发给每人一个小轮车,我开始指导学生做实验了,首先我要求学生把小轮车放在光滑的板上,稍微推一下,然后再把小轮车放在粗糙的板上也用力推一下,我问大家从这个实验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光滑上跑得快,粗糙上跑得慢。接着我又要求学生每人把带来的铁块放在小轮车上再用力推一下,我又问这个实验又发现什么现象?学生说,加铁的跑得慢。这时我就不失时机地说:这个新颖的实验说明物体运动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自然加深了记忆和理解,比起老师的讲述,效果是天壤之别。

三、发挥学生成为物理实验的主体作用,培养其操作能力

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亲身体验,用脑思考,合作讨论,培养全体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学习效率。要发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作用,新课程要求必须转换师生的角色,老师搭建平台,让所有学生唱大戏,老师扮演导演角色,加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观察能力,技巧,分析推理能力。在开展物理实验课,由老师独角演示实验,让所有的学生共同参与,老师进行启发诱导,进行点拨、指导、纠错,使学生在整个物理教学流程中安全、快乐地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老师还要组织好,引导好实验后的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分享彼此实验的心得,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总之,提高物理实验的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动脑、动手参与实验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授之以渔的主导思想,使学生在轻松、开心、和谐的氛围中对物理学科由厌学到会学、乐学、学好,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物理实验; 改变角色; 主体; 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0-001

    实验是物理课的魅力所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还可以形成他们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初中物理实验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它们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只要对它们合理应用,必定能在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过,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教师做的演示实验无法替代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在分组实验中,“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的现象时有出现。对此,我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并进行了简单梳理,期待有的放矢的纠正一些实验弊端,让物理实验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一、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变换角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演示实验的绝对主角,整个实验过程都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讲台变成了教师的舞台。这不仅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教师变换自己在实验中的角色,把教师演示变成学生演示,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真正的参与其中,更直观的获得感性材料。

    例如,在进行《电阻》实验时,教师在准备好电源、灯泡、滑动变阻器等器材后,可以先讲一下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来演示实验过程,并且在演示过程中,一边提问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如:滑动变阻器有几个接线柱?怎样连接它才能改变灯泡的亮度?……学生带着问题来进行实验操作,必定会全身心的投入进来,这肯定要比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效果要来的好。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接方法,以及如何改变电流大小的相关原理,同时因为学生亲手操作,激发起了大家主动求知的欲望,遇到类似实验大家都会想亲身体验,课堂气氛自然也就活跃起来。

    此外,有些演示实验并不是很直观,甚至有的还很抽象,这就要求教师把一些抽象的物理原理配合实验制作一些幻灯片,然后配上适当的、幽默的旁白,或者在实验现场进行口头演说,这样能变抽象为形象,激起学生操作和演示的兴趣;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比如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光线的传播方向等实验,利用多媒体能把实验效果发挥的更充分。

    2.让学生成为分组实验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新的物理课改要求,在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变成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分析、归纳等探索手段,提出各种假设和猜想,并通过实验求证。在以往的分组实验教学中,学生往往按照教师的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实验,证明早就设好的问题,实验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已。而现在,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自主的去探究获取知识,变成分组实验的主体。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一实验时,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任命一个小组长,让大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分组讨论,猜测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组的学生群策群力,把合理猜想都列了出来,如压力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等。等每组归纳完毕之后,我又让他们带着猜想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最终,学生经过实验验证,再通过一系列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概括,最后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齐心协力,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想和验证,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

    此外,在分组实验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组员必须要合理搭配,小组长要精心挑选;在实验之前也一定要预习实验内容、原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如果在实验中,有的学生能提出一些很独到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在整个分组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指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投入其中。

    3.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小实验,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物理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就要求学生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并分析其中包含什么物理现象,是什么物理原理。一定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可以在课外操作并且没有危险的课外小实验,以此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学生在多做小实验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物理原理的认识,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物理原理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做人工制霜的小实验。简单可行的小实验让学生对霜的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原来霜不是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欣喜自己实验成果的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对物理学科的热爱。

    二、做好物理实验的重要意义

    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起枯燥的课堂讲授,物理实验不仅直观,还能通过一些神奇的实验,引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时间久了以后,学习物理的兴趣也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起来。

    其次,可以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物理实验都是配合相关原理进行的实际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操作,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加深对物理原理的认识,可谓一举两得。

第12篇

【关键词】苏教版 初中物理 教学 科学探究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80-01

随着课改的进程,在近几年的中考物理中,实验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了,实验题的考试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可是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意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并不要求学生亲手操作实验,只要求他们能把实验的过程背下来,在考试时根据背诵的实验内容答题就可,所以,他们认为能不做的实验就尽可能不做。需要分组做的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演示实验,从不让学生自己做实验。所以,学生在实验方面只有记忆的功能,在面对实验试题时,就不能应变,不能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所以做题的正确率就比较低下。

所以,新课标的理念要求老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把课堂上演示实验的教学思想转换为学生探究实验,笔者认为,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解答实验题的能力,老师应该从两大方面去改变教学理念:一、研究新课标科学探究实验的内容;二、研究科学探究实验具体做法及解决策略。

一、研究新课标科学探究实验的内容

1.科学探究在实验方面的重要性

要求学生对物理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其目的就要要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学习的喜悦感,享受探究的过程,不管学生在探究中所得到的结果如何,有些学生在探究中没有得出结果,但是他参与了科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到了科学的精神;另外,在物理探究中,所得到的结果也并不是唯一的,当学生探究出不同的结果时,要积极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他们明白科学探究在实验方面的重要地位。

2.科学探究实验的七个环节

在对物理现象进行探究时,要尽可能地按照探究的七个环节去操作。七个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及交流与合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等于成功了一半。”由此可见,如何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时提出问题是其关键所在。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对实验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使学生的旧知识和新知识产生冲突,激发他们的思维矛盾,从而发现或提出有研究价值的实验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规范学生的操作步骤,并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使学生在实验时能统筹问题,获取准确的实验数据。当学生实验快要结束时,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解释并通过理性分析形成结论,这是实验的目标。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报告形式将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结果、分析和讨论,学生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事实与证据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归纳、处理和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研究科学探究实验具体做法及解决策略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也要改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只能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聆听者、评价者及欣赏者,启发或引导学生提高实验思维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去归纳分析问题,而绝对不能成为课堂的“操盘手”。

1.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性实验的要求是在教师的提示启发下,学生自己研究课文,确定实验课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所以,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从“提”、“学”及“练”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做好物理探究实验。所谓“提”,就是指教师只能给学生提示采用何种实验手段,其实验思路是怎样的,而不能给学生提供全程服务;所谓“学”,就是指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所要探究的实验课题,实验原理,并且熟悉所用器材的特性。在实验过程中,还可能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相学习;所谓“练”,就是指学生的具体实验过程,这是实验课的中心环节,教师可以多加监督及指导,要求学生明确实验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必然关系,从复杂多变的实验过程中分析现象的本质特征,并找出物理现象规律。

2.物理探究实验的策略

1)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后,才能对实验有深刻的印象,才能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理解物理实验的现实意义。

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己在动手过程中去体验实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自由地思考实验,去发现物理新知识。所以,在物理实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教师是无法代替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动手学物理,想物理,不但能获取物理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创新的能力及精神。

2)鼓励学生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除了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之外,重要之处在于,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别人的优点所在,并吸收为自己所用,另外,在讨论时能发现探究时没有发现的更多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慎密思维能力等。

如在教完热传递这个知识点后,学生对生活中许多物理现象很感兴趣,因此我就组织了一个物理兴趣小组,分成5组,选择一个课题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该课题需要进行原理分析、实验、测量、总结交流。各组得出的结论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培养了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能力。

应该说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探究的过程,又要重视结果,重视对实验结果的收集、处理以及评估。在实验深究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既是组织者、参与者,又是指导者、评估者,同时也是学习者。只要我们加强学习,努力实践,认真总结,让实验探究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那么,学生就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也能够得到训练。

参考文献:

[1]胡龙龙.《探究性实验对于农村学生的重要性》.中学物理教学[J]2009.(9)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