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2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形象美学培训,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 要 通过论述体育美学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探讨如何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美学教育。
关键词 体育美学 体育教学 体育美学教育
体育美学的建立与发展适应我国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体育美学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体质,提高大学生运动水平,又可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美学是研究和诠释体育领域内的审美活动和审美教育。
一、体育美学的概念
体育美学是体育科学的学科之一。运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体育领域中美学规律、本质和特点的科学。主要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美的发展和规律,以及人如何表现、认识、反映和掌握这些规律。诸如运用优美的身体运动和体态变化等手段,反映人体美、运动形式美;表现审美感情,以激起欣赏者的美感;引导运动者、欣赏者提高审美的能力、趣味、水平和情操等问题。由于意识形态不同,各国体育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结果有较大差异
二、体育美学的特点
(一)体育美学的社会客观性
体育美学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是美在人体运动中的特殊反映。体育作为一种存在是客观的,这种客观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的存在。人首先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然后才是社会的产物。它具有自然的属性,更具有社会的属性,是客观的实在。它以自然的形态和社会的形态体现其社会客观性。就自然形态而论,人是万物之灵,人体乃是造化之巅,集自然界中美的大成。它完美和谐,富有生机和力量,是整个大自然存在的一个最精巧的缩影。人体运动美的自然基础,也是客观存在作用于自身运动作为审美对象的主体。人们就是借助于这一有规律、有创造能力的主客体的双重性,即自然美的客观性,从事改造人体自身的体育美的活动,发展身体美、运动美,在构造身体美和运动美的实践过程中,渗透着社会美的性质,表现出其社会的客观存在性。离开了人的社会的客观性,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不可能的。
(二)形象性
体育美学的形象性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美只有在表现适当的内容时,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积极的、能动的作用。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总是以生动多变的优美的形象展现在观赏者的面前,以富有随力的生动形象感染观赏者的。真、善、美,也只有通过人体运动过程中的造型形式—形象化反映出来,并通过一定的时空表现出来。
体育的造型的力量不仅融力与美、健与美于人体,使之完美化。规范化、形象化,同时在体育美与艺术美的结合下,以物态化的形象塑造出无数反映人体美的杰出艺术精品,与雕塑、绘画、舞蹈等具有一致性。高校体育美学教育通过典型示范的方式,用体育艺术品、声像、影视等先进手段,直观、形象地对运动员、学生、群众进行传技艺、授美育,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运动技术。战术水平和审美能力,满足了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要。
(三)象征性
体育美学的象征性,是以运动员的个体或集体的体育造型形象,表现出人类对理想的憧憬。如现代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经过精心编排了的各种类型的歌舞、大型团体操,用人类的智慧和巧妙的排列,展示着内容丰富的各种形象、图案,有的象征着体育的崇高性,有的象征着本民族的拼搏、进取精神,有的象征着团结友好的精神以及严明的纪律、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等。
(四)独创性
体育美学总是通过其生动性、多样性、形象性、象征性来表现自身的存在和自身的独创品格,并且使审美的主体产生浓郁的美感,激励人们以更高的体育热忱去创造更高的审美价值的。在体育表演或比赛中,其佼佼者无不以一种崭新的高难技术、技巧和优美的姿态展示自己,吸引着人们,从而博得裁判、观众的好评。人类的本性是创造的本性,体育美学的特点也是创造。然而,由于体育美学的领域和对象不同,其创造力量的展示也各有区别。人体美是通过身体形态的形式来实现的,运动美则是通过竞技的形式来实现的。
三、高校体育教学进行体育美学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美学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育年轻一代具备有感知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之能力的教育。为了培育全面综合发展的新时代学生,一定要在对大学生体育教学之中始终注入体育美学教育,利用美学之原理,开展体育美学教育,将高校体育教学和体育美学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培育大学生对体育运动之中对美的鉴赏、创造以及展现之能力,经过体育教学能让学生之形体和姿态动作姿态愈发完美,让体育美学教育能对体育教学有很大的推进作用,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精神文明,将学生培育成德、智、体、美全方面都有所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四、体育美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护理;礼仪教育;教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医学领域向心理、社会领域扩展。医护人员端庄的仪表、言谈举止及音容笑貌都可以对服务对象的身心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医疗和护理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学习职业礼仪,提高服务质量,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服务和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为使我校培养的学生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我校不仅把护士礼仪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程,还在护生实习前对其进行礼仪培训,内容包括形象礼仪教育,语言沟通能力学习以及行为规范训练等等。通过学习及培训,不仅培养了护生良好的素质修养,更重要的是塑造了她们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为其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
因礼仪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教学任务不仅包括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并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这些规则和规范。如:最基本的站姿、坐姿、行走等,是需要学生在反复的演练才能够让学生逐渐改掉生活中长期积累下来的小动作和不良习惯,也只有通过有计划的、系统的礼仪实训,才能实现礼仪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实践训练是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礼仪教育的实践训练可以包括多种方式,如,项目教学、教学见习、教学演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进行。每课一实例、每课一实践不仅能达到巩固课堂知识讲授的效果,还能够通过学生的实际演练发现课堂教学的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保证教学质量;同时,通过不断实训和反复练习,学生会逐渐形成一些礼仪习惯,对他们的言行举止以及审美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往往能在不同阶段的实训录像的对比中自己或相互发现形象到气质的整体提高,每一点进步都能激发他们继续学习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在情景模拟训练中,学生通过不断地交换扮演角色,经历生活中或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有助于学生在真正的实践中处变不惊,在很大程度提高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
由此可见,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的。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又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灵活。因此,将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是卫生学校护士礼仪教育模式设计的核心。
二、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将美学渗透到护士礼仪教学中
护理工作是对人体美的维护和塑造,要想在护理工作中塑造美的护士形象,把握护理美的内涵,就应将美学渗透到护士礼仪教学中,既从护生接触《护理礼仪》这门课开始,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适时渗透护理美学教育,激起她们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如在举止礼仪教学中,在学生学会仪表、仪容、姿态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下蹲拾物、持病历夹、端治疗盘、推治疗车以及引导病人进入病区等姿势的训练,然后再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丰富的图片,背景音乐、和VCD片段等将临床不同情景下服务患者时所展现的端庄的仪表,优美的姿态、温和的语言呈现给护生,以培养护生观察美、体会美、鉴赏美、表现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三、通过第二课堂,强化护士礼仪教育
1、充分利用校内资源,让护生利用开学典礼、纪念5.12护士节、护理礼仪风采大赛等主题活动,把护理礼仪规范动作以文艺节目的形式展示出来,不仅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护理文化氛围,还让护生在自我展现中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逐渐地、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美育在健美操教学中有助于陶冶情操,追求动作美、心灵美的最高境界
美是健美操教学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搞好健美操教学的根本。人的行动总是受到一定的情感支配的,人的感情对人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情感的开发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使人的心灵得于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
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欣赏和体验体育实践中的美,需要感觉、知觉联想、想象,也需要一定的理解“欣赏者的多种心理活动始终伴随形象可感的具体的特征,而不只是抽象的思维”。体育美育能启迪学生由抽象思维指向直觉思维,由认识真理走向发明创造,体育美育中感性和理性的相溶性,正是抽象的理性返回到感性世界的中介,即由智力认识走向智力创造的中介,将智力结构的逻辑思维模式导向自由直观,从而完善和充实智力结构,使人由素材达到形式,由感觉达到规律,由有限存在达到无限存在。
(二)美育渗透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
美育、体育、体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社会功能,体现在能全面培养人才,它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使个体成为一种立体。因此,这个有机体着眼的是整个人,是人的身心的健全发展,所以它能从更高的角度去体现人的素质和理想。
体育美育可以提高体育实践者的理性形象。国外美学家提出人类自身美的三层次结构:外在美——性格美——心灵美。体育实践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美标准概念,改善精神面貌,使他们在思想、情感、情操方面得到陶冶,从而达到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
美育教育在健美操课中运用不但可以提高健美操运动技术机能的掌握能力,还能有助于个人气质和修养的塑造,形成良好的体态,优雅的风度,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三)美育渗透能有效塑造美的形体
许多调查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体育课,已对学生的身体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近眼、脊柱侧弯等发病率增高,许多男生不挺拔,女生不丰满,给人造成委靡、迟钝、怯懦的感觉,所以学校健美操课程应在指导思想上参照美学研究的成果,制定出一系列具体的指标和措施(包括家庭作业来保证广大学生的身体获得健与美的发展),这就是说,要通过系统!科学的学校教育,使学生的器脏神经系统、身高、体重等发育良好,具备适应外界环境的生命活力,同时又在动作、形体和姿态上具体育美的风度,从而显示出活泼、大方、矫健的青春朝气,体现出整个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形象。
二、开展美育渗透的思路构想
(一)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
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是进行美育渗透的第一步,也是做好美育渗透的关键环节。体育审美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对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的享受和感悟,除了受制于审美对象和客体的存在状况外,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主体的人所具有的审美能力的高低、审美能力的高低,自然受到人的社会条件、经济地位、文化素质诸因素的制约,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受教育的结果。而审美教育对于人的审美能力的造就和培养,则是最基本的一种教育形式。
要求教师在健美操教学和形体练习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技能美,不仅能使美育作为文化的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健美操课的教学,使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和发扬,而且能使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在总体的效果上达到美的境界。
(二)在教学环节中具体实施美育渗透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旨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学生,体育理论课中
增加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师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3.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订体育活动中各(下转第106页)(上接第94页)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4.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体育课程中美育开发,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使之逐步形成体育美学之学科体系。
三、结语
1.美育渗透在健美操教学中起着引领教学思路,融会教学目标,贯穿教学始终的作用。
2.在健美操教学中进行美学渗透势在必行。
3.通过建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鉴赏能力,然后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美学内容来逐步加强美育渗透,使健美操教学质量日益提高,课程形式灵活多样,不断丰富。
摘要:健美操课程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此项课程也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大学生。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结合相关杂志和资料,针对在大学生健美操教学中开展美育渗透展开了探讨。
礼仪课的讲师也多起来,他们组建团队,研究如何在高职高专学校上好礼仪课,结合岗位的需要,明确定位、目标清晰、教学内容合理、教学方法得当,使得这门课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社交礼仪课得以快速成熟起来。教学工作中,在对礼仪理论的不断深入研究及多次操作训练中,不可避免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学,如何展示礼仪中的美,是礼仪学习能否成功的一个标准,而将美学融入到礼仪的学习过程中,甚至用美学来指导礼仪教学,这门课才可以更上一个台阶,显示出礼仪的灵魂与魅力。
一、打造个人形象美
如何从外部形象上来塑造自己,这是大学生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学习礼仪要从仪容、仪表、仪态入门,教师们展示一些图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阐释礼仪的含义,如:礼仪小姐、空姐、旅游服务部门等从事礼仪工作的美丽形象,她们着装统一、发型简单大方,有着甜美的微笑和划一的举止,给人的感觉是赏心悦目,这种对美的欣赏是对礼仪的初步认识,是吸引学生并产生兴趣的第一步,学生看到的是“亮丽、年轻、活力、统一”的画面,看到的是仪表(服饰、发饰、化妆)的外部修饰,仪容(面部表情、神色、目光、情绪)的调整,仪态(心态、语态、体态)的充分配合,三者相辅相成、浑然天成,才构成一幅完美的图画。欣赏这些画面时不忘展示另一组图片,这一切是付出劳动的成果,她们微笑时咬着筷子,站立时头顶着书,双腿夹着薄纸,时刻记着“头正、肩平、胸阔、背平”,甚至要花费整整六周的时间来纠正习惯的训练,让学生认识到美是收获于劳动和坚辛的付出的。
二、习惯运用举止美
不只是在社交场合中,礼仪才显示出用武之地,如何遵从握手、介绍、接待、拜访、用餐等礼仪,这是考验一个人是否掌握礼仪知识的关键,我们说礼仪是为了表达尊敬的行为规范,在彬彬有礼的行为中你会感到,原来规范的举止给人文明、舒适的感觉,相反,在用餐中的大呼小叫、旁若无人、刀叉乱用、说话喷饭等现象看起来只有一个感觉,丑。用餐是一种公共场所礼仪,从中体现的是对饮食文化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在安静中体现的,是对美味享受的增值。
再如接待,它展示的是一个单位、部门的形象,让来访者感受到如沐春风,受到尊重和重视,是现代企业、部门的形象展示,在信息灵通、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美好的形象是各部门的活广告,让人们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工作,工作效率也会倍增。
小到个人印象,大到国家形象,在公共场所礼仪(交通礼仪、乘车礼仪、游览礼仪、电梯礼仪等)中展示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素质。礼仪并不仅仅代表个人,它是集体的约束和要求。举止美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约束,是一种小我尊从大我的奉献。
三、说话尽显沟通美
社交场所中最重要的举止是“沟通”,可以说形象、其它举止都是服务于“沟通”的,学习礼仪后的成败标准,是看他学习礼仪知识后,是否更利于合作,更有效地沟通,包括:文字沟通、语言沟通、体态语沟通、眼神沟通、心灵沟通。“怎样说话,如何交流”,是与人合作的能力,语音美首先会让人心里舒服,其次,适当的场合恰当的讲话,使交往变得简单而高效,减少误会、获得双赢。
沟通,是学习礼仪的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教学中通过做游戏、分析案例、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来练习,学生掌握了初步的沟通理论,拿破仑说“ 成功的基石是口才、交际和心理”,因此要求学生练习时首先要从语音美练起,注意讲普通话,第二练习语言美,要讲文雅语,第三要注意谈话礼节,不打断,不补充,不纠正,不质疑等。
只有那些雅俗共赏、不带有个人攻击性的、不存在个人偏见的、不带有个人强烈的政治和宗教观点的、不具有性别歧视的、不带有色彩的、不给人们的灿烂情绪上播散忧郁的内容的谈话,才不会抹杀你优雅的形象。沟通美是智慧的象征。
四、过程蕴含人文美
礼仪知识“细而多”,这时,不断地出现文学的排比句来总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礼仪课堂中感受到人文魅力,彰显素质教育的目标。
如:学习之初,以讨论孔子的名言“不学礼、无以利”开篇,学习基本的仪态后概括为“细节之处见风范,点滴之处定乾坤”,学习说话礼仪后,学生喜欢说一句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练习举止前使学生懂得“未曾学艺先习德,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开口先有礼”的道理。而通迅礼仪中讲的就是“闻其声可知其德,阅其辞可知其人”,公共场所礼仪让学生思考“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让礼一寸 ,得礼一尺。”的道理,最终学生感受到“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我们国家本来就是礼仪大国,与国际礼仪的接轨,使中国礼仪国际化,国际礼仪中国化,礼仪中的人文美更加体现出我国礼仪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五、坚持在于心态美
没有对世事人情的乐观宽厚、淡泊名利,没有对生活的热爱、感恩的心情,是不能常具备好心态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美,那么礼仪图有其表,没有魅力,不具感染力,只是昙花一现。有了好的心态才会保持微笑的面容、明朗而清澈的眼神、宽广的心胸、大方的举止。
礼仪的美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要有外表的形象塑造,练习基本功,通过发型、面容、服饰、装饰、体态等呈现一个美好的外在形象,而内在美更需要修练,充实内涵,提高素养,不断学习,不停思考,是一个长久的功夫。外在美能够短时获取,内在美则需要时间的锤炼,先有外在,或先有内在,都是可能的,而两者同时出现,是完美的结合,是礼仪追求的最高境界。心态美决定其它范畴的美。
礼仪学是要研究人际关系的,其目的是使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均感舒适、和谐相处,决不是什么请客送礼、互相利用的庸俗关系学。礼仪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借助礼品表达诚挚的情感是必要的,但如果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送去价值超过一定限度的物品甚至金钱,那就有行贿之嫌,也就完全背离了礼仪的本义和宗旨,玷污了礼仪的形象。招待朋友及宴请也是交流情感的需要和礼节的要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的简朴盛情,“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自然、惬意、舒适成为千古美谈。那种“离欲望利害之念,而自然感愉快者,名曰审美学”,“体现美学生命力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即大美”。
参考文献:
[1]刘天际.浅谈21世纪的教育美学[J].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10,(22).
【关键词】护理美学;临床工作;应用;体会
美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客观需要,美是可以潜移默化人的高尚情操。我认为爱美是人人都具有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爱美求美,能促使一个人精力旺盛,兴趣广泛。美的实质是引起人们欢欣愉悦,具有生机盎然的特征,可见可感的社会生活形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人类社会本身存在。“从美学角度看,护理学本身就是美的产物”。 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的科学[1]。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疗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护理美学正在临床工作中不断应用,解决患者对高品质护理服务的需求,以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
我认为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护士本身和医院环境。
1 护士
1.1 仪表美 患者住院时首先接触的是护士,那么护士就是患者的第一个审美对象,此时良好的护士形象就会让患者对医院及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因此,护士的穿着要大方、得体,工作服要合身整洁、淡雅,燕尾帽佩戴要规范,燕尾帽不仅是护士职业的标志,且使护士的仪态显得美观大方。整齐后梳短发,或用发网聚拢长发,反映护士的不俗和高雅。当患者面对一位穿着得体,仪表端庄,温柔大方的护士,首先就会被美好的形象所吸引,加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的照顾,其不安的情绪得到缓解,从而积极配合护士的工作。
1.2 姿态美:姿态是指人的姿势态度,容貌和体态,人体经常是活动的,变化的[2]。这种活动不外乎站、坐、行走和劳动等各种姿势,有美的,也有丑的,护士8小时活动在患者中进行,因此必须注意自己的姿态。正确的站姿坐姿行姿,不仅能显示出健康优美的职业姿态和主动热情的服务风貌,而且能使患者产生好感,从而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1.3 语言美:护理语言美体现在护士和患者交流时,护理语言规范,礼貌谦虚,称呼得体,表达清晰富于情感,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地位、文化背景等,给患者一个合适的称谓,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具体情况灵活的运用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以免产生误解,采用商量的口吻,避免用命令式的口气,注意语气轻柔,使患者感到亲切。护士还可以适时恰当的使用生动、幽默的语言,使护患关系变得愉快亲密,改善患者情绪,有利于身体康复。一句安慰,一丝微笑,便可瞬间缩短护患之间的关系。
1.4 心灵美:护士用心灵来指导行为,只有保持心灵美才能做好护理工作。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忠实于护理事业。不论患者的出身、职业、地位、性别、外貌如何,都应一视同仁地给予同情和帮助,使他们在痛苦中得到安慰,在失望中得到鼓励。
1.5 操作美:护士不但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高品质的服务质量。我科定期对每位护士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要求在护理操作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有条不紊地执行各种医嘱,体现稳重、准确、轻柔和敏捷。护士优美、轻柔、熟练、敏捷、规范、精确的操作,给人以强烈的美感,舒适感,可以增加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从而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痛苦和心理负担。
1.6 和谐美:和谐是形式美的一种[3]。良好的护患关系是以护理工作者的良好职业道德为前提的。尊重患者、举止大方、百问不厌、谈吐优雅,以此建立起来的护患关系,会给护士、患者带来同样的愉悦。我们应积极主动倡导和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患者之间友善帮助,使护士与护士之间相互合作,使病房群体充满家的温馨,这是和谐美的体现[4]。
对于医疗机构而言,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除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过硬的医疗技术外,先进的服务理念,超前的管理意识,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营造安全舒适温馨整洁的治疗修养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美的服务至关重要。
2 医院环境
2.1 地理位置:我们医院附件就是环境优美的荔枝湾,患者在家人陪同下可以在饭后适当散步。医院附近绿树环绕,病室空气清新,有利于健康。
2.2 阳光 :我们科室在16楼,采用自然光,使患者感到是生活在自然中,避免隔离感觉,尽量利用大自然的奇特功效来达到尽快康复的目的。
2.3 色彩 :色彩护理主要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还会导致血压、呼吸、脑波的异常变化,影响人的生理功能[5]。窗帘淡蓝色。护士服粉红色,雪白的墙壁,走廊内放置绿色盆景,床旁桌摆放鲜花,这样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心理,还可以纠正视觉疲劳,调节情绪,让患者以一种更佳的心境接受医疗和护理。
2.4 科学设计:病房的湿度保持在50-60%,温度保持在18-20°C。病房内安装呼叫系统装置及光线可调节的灯具,物品排列整齐、放置有序,既方便医务人员诊疗、护理,又方便患者休息、生活。
2.5 安全:患者入院后首先应保证患者的安全,为防止患者跌伤或坠床等各种意外发生,使用有护栏的病床,在洗漱间铺防滑垫,在淋浴处及马桶附近安装扶手,患者在数十种感到安全的美。
2.6 清洁: 每天定时打扫病区卫生,整理病床单元,及时更换患者的脏被服。护士在接触患者或行护理操作前后均清洁消毒双手,随时使病区环境及所有人员保持清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让患者感受到环境清洁带来的美。
2.7 声音: 为避免噪音对患者的休息及治疗造成打扰,病区随时保持安静,护士时刻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关门轻,将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尽量减少器械碰撞发出的刺耳声对患者的干扰,并且不定期的在病区内放一些柔和动听的乐曲,使患者放松心情,减少紧张和恐惧感[6]。
2.8 宣传文化: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不但对医院有正面的宣传作用,还可以融洽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在医院人流多的地方,通过电子视频和发放传单显示就真的流程、药品和检查的价格以及预防保健科普知识等,不但给患者带来很多方便,还让患者在消费时感到踏实、安心,还可以通过温馨提示如“注意安全,小心路滑”“为了健康请不要吸烟”等,让患者时刻感受到医院对患者的爱心、关心、责任心。用诚心感动患者,从而融洽护患关系,有效的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让患者感受到医院文化魅力的美。
总之,在护理事业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将护理美学应用到临床与护理工作,不但能净化护士心灵,陶冶高尚情操,增加职业情感和奉献精神,让患者从护士的美好形象、文明施护和温馨服务中真正亨受到美感,而且能使患者身心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状态,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锵.护理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49
[2] 张平. 浅谈美学在临床带教中的作用[0]. 中华护理杂志, 1990 25(1)4
[3] 梁红 ,护理美学应用于实践体会,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 5(4)
[4] 李叶英,巴金华,护士礼仪与护患关系,中国社区医师,2007,9(4):84
[5] 展昭霞,马娟,张建民等,护理美学与护理科学的关系,职业与健康,2007,23(13);1173-1174
【摘 要】 目的加强疗养院护理文化建设,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为疗养员营造和谐、温馨的心灵家园。方法通过健全落实护理制度、加强护理语言的运用、提高护士形象素质、开展疗养特色护理文化、提高护士技能素质,使疗养院护理文化得以发展和创新。结果疗养院整体形象提高,护士综合素质提高,疗养院护理文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结论疗养院作为疗养员保健、康复的医疗机构,应始终为疗养员提供、创造良好的护理文化环境。
【关键词】疗养院;护理文化;建设
疗养院护理文化是建立在护理人员与疗养员关系基础上的意识形态,是一种护理保健服务的行业文化,是护理人员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一种群体意识[1]。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护理对象的健康需求呈现多元化,构建良好的疗养护理文化有利于主动地适应护理对象的多元护理文化需求,也塑造了现代护理人员的崭新形象,同时为创造一流疗养院奠定坚实的基础。
1健全落实护理制度文化
有制度,守制度,工作程序才会正规化,护理队伍才会有向心力,有朝气,同时也为疗养员提供安全稳定的护理环境。护士自觉遵守护理制度是建设护理文化的基础,而健全完善护理制度是根本。修订下发护理质量管理控制标准、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健康教育制度、护理工作制度、疗养护理服务规范等,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切实将制度落于实处。
2加强护理语言的运用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和表达感情的工具,是建设护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曾断言:医务工作者有两件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感情性、道德性。疗养员来自全国各地,文化层次、民族习惯、健康状况、心理因素等各不相同,护士在与疗养员沟通前应了解每位疗养员的个体情况,善用沟通技巧,语言规范而易懂,注意语速、语调、语气,避免使用地方方言,尊重疗养员的民族习惯。
3提高护士的形象素质
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在人们心目中护士是美好与爱心的结合。提高护士形象素质是建设护理文化的主体部分,为疗养员营造和谐、温馨的文化环境。
3.1注重护士礼仪护士礼仪可从护士的仪容仪表、举止言谈、礼节等各方面展现出来,美好的仪容仪表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大方得体的言谈举止给人以优雅端庄的感觉,礼节周全给人以倍受尊重的感觉。可通过礼仪专题讲座、星级宾馆观摩学习、礼仪比赛等方式,规范和加强护士的礼仪行为。
3.2实施美学教育,培养护士的道德情操有针对性地向护士灌输美学及社会心理学知识,并把美学的思想体现在日常平凡工作中,以此提高护士的美学素质,自觉完善自身形象,在工作中不断为疗养员创造美[2],为疗养员的身心都带来美的感受。
3.3确立“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士首先应确立“以疗养员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才能真正为疗养员带来人性化的服务。发自内心的关怀最能打动人心,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视疗养员为亲人,以一句关心的问候、一个关切的眼神、一次及时的看望来赢得疗养员的信任。
4开展特色护理文化
充分利用特色疗养因子来开展好特色护理文化,以满足疗养员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我院的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达每立方厘米18 300多个,特色疗养方式便是森林浴,可通过知识讲座、观看录像、发放健康手册等健康教育,使疗养员了解森林浴的作用及疗法,并针对每位疗养员的身体情况制定实施适合个人的森林浴计划,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5提高专业技能素质
精湛娴熟的技术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构建良好护理文化的重要条件。由于高新技术向护理学的渗透,要求护理人员具有更加广泛的边缘学科的知识,适应和掌握高新知识、技能的应用与操作。疗养院的临床操作实践较少,应经常性地加强“三基”训练,还可通过开展业务技术培训考核、治疗医院短期进修、收看全军新技术新业务远程教学等形式,提高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拓宽知识面。
总之,护理文化是贯穿在整个护理实践活动中的,与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护理人员要善于学习文化,在工作中运用、累积、创造文化,积极发现疗养员的潜在需求,真正体现“以疗养员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通过构建良好的护理文化,使疗养员感受到疗养院是他们心灵的家园,使护理队伍走向更广阔的天地,使疗养院的建设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淦,施文兴,等.从疗养院文化内涵发展感悟疗养院精神[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5):6-7
1 引言
在高职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陶冶学生的精神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美学作为语文课程中的一项内容,能够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提供帮助,尤其是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可以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将美学教育与语文课程有机结合。
2 高职语文课程中进行美学教育的作用
2.1美学教育满足高职语文性质的需要
美学教育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与美相关的内容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独特的审美能力[1]。语文课程作为连接学生与美学教育的重要桥梁,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在情感上的满足。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相对于数学、化学这类严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语文更具有主观、情感等特质,尤其是语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是经过漫长时间的逐渐积累才形成和沉淀下来的。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不能与其他短期培训机构一样,要注重建立完整、适应时展的教育体系,不仅强调教书,还要注重育人,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其次才是教育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我国自古教育就一直侧重品德、道德的正确引导,而后进行技能的培养的传统。因此,使美学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性质相呼应、加强美学教育是满足语文教学性质的需要。
2.2美学教育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素质
高职学生大部分是由于某种特殊原因选择就读的,例如:高考失利等。所以,学生对自己没有进行很好人生规划,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表现懒散、懈怠。针对学生这种情况,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更加注重强调道德等人文内容的培养,语文课程相比较政治课的枯燥、乏味,更加具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够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高职院校人文素养的培养就落到语文学科上,在对语文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生活态度,为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础[2]。
3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进行美学教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国家培养专业性较强的人才,强调专业技能,高职院校进行美学教育难度相对较大。因此,不能够盲目教学,要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其进行改革。
3.1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形成独特的审美标准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美,美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其表现形式是什么,高职学生对美的理解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认为漂亮衣服这些就是美。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美,告诉学生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是美的表现,例如:帮助别人、善良等都充分体现了美。另外,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不能够将美抽象化,让学生认为美是遥不可及的,需要强调美就在生活中,就在学生们的身边,每个人身上也具有美的特质。因此,为了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教师需要通过文字的描述、肢体等多种方式,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审美标准。
3.2引导学生学习经典文学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从教学开始,语文教材当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作品,为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典文学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扩大文学覆盖范围,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例如:播放视频教材等,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经典之作中的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其中蕴含着许多内容。教师只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那些与物质物质世界完全不同的气息,就能激发出蕴含在人文感受后面的强烈的审美愉悦[3]。
3.3促进学生审美多元化发展
语文学科包容性极强,生活中大多数内容都能够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语文始终是年轻的、活跃的、与时代相呼应的,尤其在社会多样化、美的表现多元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语文教学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引导学生去领略不同的美,拓宽视野,鼓励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融为一体,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美。除此之外,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语文在生活中发挥着教育作用,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是非观念具有重要意义,而这也使语文“教书育人”的教学功能得以体现。
(一)美育表现语文教学固有特征
大学语文教育本就是一项复杂工作,包括知识灌输、技能训练、思想品德基础稳固以及审美能力绽放都是特殊的构成元素,其中不同因素会依照自身特点发挥独特的引导功效。语文课程发挥着工具性与思想规范性特征,包括字词、语句以及作品赏析在内,都是在传播高尚人文信息;至于作文更是学生运用语文工具创造美的关键活动。所以,大学语文教学已经饱含特殊美学成分,美育本就完全散播在日常教学实践情境之中。
(二)美育有助于提升日常语文课程教学水准
透过实践调查发现,大学语文课程被普遍定义为政治、文学类,甚至是工具形式的课程,主要是其有时向学生灌输政治概念与条文,并将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贴上政治标签;加上繁琐文学元素分析活动中,肢解了完整的文字结构,片面进行咬文嚼字。长此以往令学生厌恶,课堂和谐交流氛围完全消散,这与美育核心理念忽视将产生直接关联。一旦说教师透过美育挖掘震撼学生心灵的节点时,学生就会随着优秀人文作品讲解步入全新精神世界;也就是说,语文教学活动只有与美育轨道正式衔接,课堂才会布满生机,师生统一审美交流欲望才算顺势激活,学生跟进动力才会在愉悦感知心情基础上不断高涨。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才会获得有机提升。
二、当前我国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思想科学传播策略解析
美学文化传播与文学作品密切关联,并且大学语文课程中筛选的作品都蕴藏着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内涵基础,属于文学历史上的精华所在,更是传承中华文明与美感效应的特殊载体。稳固的美学思想渗透,能够辅助大学生在优秀文化浸润下形成高尚道德情操,所以教师有必要透过人格构建层面出发,针对学生开展美学引导工作。
(一)加强文学作品人文气息美解析力度
审美教育的前提在于感知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特殊人文情怀,高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因为审美对象显现主要是利用课外材料为主,语言文字理所当然地过渡成为个体直接接触的媒介。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听读教学调动参与个体感觉器官,确保观察视线、听觉能力与表达技巧提升,尽量利用语文文字做出媒介充分复制课外表述的特殊形象结构。再就是合理接受课外中美感熏陶,针对美好语文材料进行解读本身就是一项引绪的心理交流活动,使得学生精神层次获得非一般地提升。大学语文教材体系中充盈着大量文学佳作气息,其中涉及自然、社会美感元素众多,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五花八门。具体来讲,美育工作就是要重视审美心理开发,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对象及时转化为积极主动的审美主体,在情感结构上获得全面满足,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美读欲望。
(二)在课文分析环节中精准鉴赏美
透过大学语文教材结构观察,大量中外名篇广布,力求令学生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机会,作为指导教师应该透过特殊题材挖掘、分析活动,唤醒学生主观情感并调动其想象能力,同时向其中灌输必要的理性引导,长此以往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自然提升。这与审美感受大同小异,审美鉴赏活动全程不可脱离体验环节而独自运行。在语文美育中必须关注课外情感表达特征,将大部分真善美元素透过语言挖掘,进而激发个体情感积极回应,确保参与个体在接受先进知识同时,情感也能得到应有的升华改造。必将艺术与想象同步衔接,在课外分析过程中除了全面开发学生情感体验潜质之外,更应合理地引导其调动自身活动底蕴,适时地展开联想翅膀,为作品陈述形象完善抹上一道绚丽光彩。当然,课外赏析过程中存在关键要诀,就是做好师生交流工作,教师系统讲解固然重要,但切勿越俎代庖,企图运用教师欣赏替代学生潜质发挥过程。教师强行包揽课外欣赏任务的危害十分严重,针对其进行克制,需要将鉴赏归还给学生,只有在分析困难时予以灵活指导、纠正,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思维与情感体会的流畅效果,杜绝后期模糊认知迹象的广泛滋生。
(三)在说写训练项目中学会创造美
口头语言表达是日常交际中最为普遍的形式,在创造与表现美过程中,说话训练占据着核心引导地位。说话文明能够侧面表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因此有必要针对学生朗读技巧与辩论实力进行有机指导,保证其声音达到甜润状态,语言脉络衔接顺畅,说话言之有理并有情。这方面训练需要维持特定称呼,注意敬语、谦辞正确使用方式,词句之中要掺入一定感彩,争取达到完美效果。另一方面,作文属于语言书面表达行为,更是创作型智力开发训练项目。通过书面语言描述自然与社会美感气息,是一项难度较大的任务。所以,日常引导过程要循序渐进,教师有必要针对相同类型题材开展训练活动,督促学生在语言表达与主题层面上模仿范文书写结构,进而发挥独创效应。在评讲作文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习作结果与范文实施对比,令学生对美创造产生新的认知,进而不断督促自身进行系统学习,为日后多方面发展积累实力。
三、结语
关键词:房地产;美学;营销
安居乐业是人们共同的理想,房子牵动着亿万人的心。作为多数城市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在我国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全国各地新楼盘纷纷拔地而起,待售楼盘越来越多。解决房地产的存量问题,一方面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另一方面也要研究营销策略。美学营销有助于房地产企业塑造高端品牌,实现蓝海经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客户忠诚度,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共赢。
1房地产建筑美学营销
产品是营销4P之首,建筑是房地产的首要产品,也是房地产美学营销的重点。建筑美是多数人购房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因此不仅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应该懂得建筑美学,房地产商、广告公司、售楼人员等都应该深入了解本楼盘建筑的美学特色,既要向顾客介绍建筑实用性,也要引导顾客欣赏本楼盘的建筑美。如果建筑本身的美感能深深打动消费者,房地产营销就能事半功倍[1]。马克思指出:“人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建筑材料的物质属性(色彩、材质、形状等)与组合方法(均衡、对称、协调、整齐、主次等)构成了建筑的形式美。吉祥、和谐、华丽、典雅、高尚、稳重等的象征和寓意构成了建筑的意境美。从外到内、由远及近,建筑的外观美和布局美,能够让顾客体验到建筑的审美价值。作为综合性的空间审美艺术,建筑的风格、造型、风水、装修都能够成为卖点。古典与现代、豪华与简洁、东方与西方、整体与局部、刚与柔、轻与重、隐与显、高与低、长与宽、横与竖、方与圆、曲与直、铁与木、砖与石、光与影、明与暗、同与异等等,这些建筑的审美因素,都是建筑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2房地产景观美学营销
越来越多消费者选购住宅时不仅要求建筑美观、房型适用、交通便利、配套齐全,也希望自己以后居住的环境有美好的景观。景观是小区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部分,具有审美价值的园景、林景、山景、水景是人们选房时重要的看点。毗邻公园的紫林居和龙湖大厦受到了购房者的追捧,沿岸而建的泊景湾和新湖明珠城房价一路走高,依山傍水的海逸豪庭和山水嘉苑更被称为“最具升值潜力的楼盘”。房地产商在开盘销售之前应该精心设计营造各种景观功能区(观赏、休闲、游乐、健身等),满足不同年龄看房客户的审美需求。优美的亭台轩榭、喷泉雕塑、花草树木,让看房客户赏心悦目,暂离繁华都市的喧嚣,体验世外桃源的悠闲。绿树成荫、小桥流水、万紫千红、鸟语花香、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空气清新、心旷神怡,让看房客户感受回归自然的审美愉悦,希望能生活在这样美好的景观环境之中[2]。房地产营销过程要善于宣传本小区景观的美学特征,比如富春江花园“引领休闲生活,享受真山真水自然居住”,九月森林别墅“树是回家的方向”,观澜国际花园“收藏昆玉河醉美一段”,银色港湾“北欧风情,简雅生活”,华源凤山新城“阳光•水景•艺术•家”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房地产商在广告上大力渲染景观之美,但是景观还没布置好,就急于开盘预售,结果被广告吸引来的客户看到的主要是工地,心里比较失望,景观美学营销的效果大打折扣[3]。
3房地产广告美学营销
广告是房地产营销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房地产商都希望通过广告将楼盘最美好的一面展现给目标消费者,广告设计师也努力将美术、摄影、文学、音乐、影视艺术融为一体,使房地产广告成为商业美学的高峰,成为我们日常审美中的一部分。在微信、网络、电视、车体、路牌、报纸、海报、灯箱、墙壁上,美轮美奂的楼盘广告常常拨动我们的心弦。房地产广告以平面和多媒体的形式,用中国元素(龙凤、祥云、水墨、诗词等)或者异域风情(古典风格、北欧风格、田园风格、日韩风格等)来表现楼盘建筑与景观的美学定位[4]。比如燕沙庭园将“小桥流水人家,石墙青瓦院坝,街坊巷落亭廊,如诗如歌如画”写入营销文案,表达了成都传统民居审美精神与现代建筑景观艺术的融合。这类广告满足了偏爱中国文化的购房者的审美需求。我国中青年一代多数深受外国文化影响,向往西式生活,所以“巴黎浪漫之都”、“阳光马德里”更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例如标榜“100万平米意大利风情小镇”的华侨城波托菲诺、打造“澳洲街区文化”的雪梨澳乡、定位“原装水岸生活典范”的威尼斯花园、营造“纯美式异域风情”的昌隆金色家园。
4房地产文化美学营销
黑格尔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文化作为理念的感性载体,为房地产营销增添了审美价值,也提升了楼盘的品牌价值。文化是房地产美学营销的灵魂,古今中外文化美学是房地产营销灵感的源泉。营造楼盘的文化底蕴、提升楼盘的文化形象,同时以审美的方式加以展现,是房地产文化美学营销的基本原则。比如广州云山诗意旗帜鲜明地宣言:“在向西的潮流中,我们向东!在这里用东方的建筑形式营造中国式的豪情社区,这里崇尚平等、谦和、礼让、共享,在云山诗意,我们称之为东方人居智慧。”充满感染力的文化立场唤醒我们的民族自信、自尊和自豪,“云山诗意”的文化品格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审美共鸣。命名是楼盘文化主题的定位,也是房地产美学营销的起点。一个名副其实、有文化品位、符合目标消费者审美趣味的楼盘名称,对房地产营销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体现东方审美精神的卧龙山庄、明珠府邸、御庭轩等。又如彰显西方美学风格的巴黎春天、花香维也纳、莱茵园等。多数房地产项目对中西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体现在其富有美感的楼盘名称中,比如万科水榭花都、保利罗兰香谷、金地格林春晓等。
5房地产样房美学营销
很多房地产企业非常重视样房美学营销,为了提升楼盘的销量,不惜重金打造样板房。华丽的装修、名牌的家具,显示品牌的高贵品位,营造理想的家居典范和温馨的生活氛围,获得看房客户的青睐。样房美学营销的前期准备主要包括室内装修、家具布局、饰品摆放、色彩搭配、照明规划等环节。样板房应该符合品牌文化风格定位,按照美学规律进行布局,创意设计融合品牌个性,将美好的生活空间展示给看房客户,激发顾客的购房欲望。中西合璧的样板房最受欢迎,既有华丽的西式美感,又有典雅的中国风范[5]。可以按照不同的美学风格营造多个样板房,每一间样板房的客厅、餐厅、卧室、厨房、卫浴间有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让看房客户欣赏和发现符合自我审美个性的户型。符合顾客审美愿望的样板房不仅应该整齐有序、搭配和谐、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温馨舒畅、美观大方,更应该体现生活的情趣,让看房客户在愉快舒适的情景氛围流连忘返。样板房风格可以根据时尚和季节适当调整,保持审美活力。雅致的雕塑和绿植能营造审美视点、增添文化色彩、体现品牌个性。适当运用照明技术,可以增加环境的美感,营造艺术的意境。精美的装修、悦目的家具、和谐的色调、柔美的灯饰、舒心的音乐、恬淡的清香、环保的用材,让样板房每一个细节都臻于完美,给看房客户带来全感官的审美享受[6]。
6房地产体验美学营销
美国著名未来学大师阿尔文•托夫勒(AlivinTomer)(1970)预言:“体验营销将成为一种新型化的经济形态,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体验服务。”成功的美学营销能给消费者带来不断深入的体验。客户看到美观的楼盘广告,这是初步的视觉审美体验。客户来售楼部观看精美的沙盘模型,这是进一步的感官审美体验。客户实地参观样板房和小区景观,这是全方位的审美体验。完美的体验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消费者成为忠实顾客。客户会与亲友分享审美体验,既有助于增加品牌的美誉度,又能提升楼盘销量。“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2000)指出:“塑造能够吸引消费者关注的感官方面的体验以及思维方面的认同感,给消费者留下美好的回忆,这就是体验营销的实质。”房地产企业应努力使客户在看房过程中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立体审美享受。在售楼部中提供饮料和食品,能让顾客感到愉快和温馨,播放格调高雅、节奏柔美、符合品牌风格和文化主题的背景音乐,有助于营造舒适的体验环境,使顾客产生审美的共鸣。小区内美好的景观、清新的空气、自然的花香,能使顾客心情舒畅、驻足观赏。武汉保利海上五月花楼盘全力打造英式唯美建筑和景观,精心设计看房客户的参观路线,先让本楼盘最具审美价值的英式钟楼、骑士雕像给客户带来视觉震撼,然后售楼部为客户营造视觉(英伦家具)、听觉(英国乡村音乐)、触觉(英式沙发椅)、味觉(咖啡)、嗅觉(香薰)的全方位审美享受,充满英伦风情的商业街和样板房更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该楼盘销量在本区高居榜首,证明了体验美学营销的效果。
7房地产服务美学营销
房地产企业应该经常组织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学习美学、艺术、文化、建筑、园林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美学修养和审美品味。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心灵美、神态美、言谈美、服饰美、动作美,让客户感到宾至如归,使看房购房成为快乐的审美体验。从接待、倒茶、咨询、看房,一直到签单、付款、建立顾客档案、处理售后问题,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客户得到美的享受。星河湾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美学地产标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服务上追求完美。例如星河湾除了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还致力于营造高雅文化氛围,将物业服务提升到“生活学院”的高端层次。服务美学营销提供美好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处处为顾客着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美好的服务感动消费者,将每一个服务细节都做到完美,通过细致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让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好感,同时塑造品牌的美好形象,提升企业的美誉度。被称为“引领高端地产服务新标杆”的上海翠湖天地为了让高端客户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聘请英国贵族社交礼仪权威Debrett’s公司对员工进行培训,建立更有品位的服务团队,提供更完美的服务。
8房地产营销的美学批判
体育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有明确的目标。学校教育中的体育以培养人才为旨,其目的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使之身心全面发展,配合德育、智育、美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才和接班人。体育活动过程中包含诸多美育的因素,如体育的形式美、姿态美、动作美等。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操、审美意识和审美方法,提高对美的感受、鉴赏、表达能力,使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这些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体教育中美育教育的意义与功能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结构由认识、伦理、审美的三大结构组成。故从人的身心发展来看教育目标中“五育”的结构,可将其分为心理发展(德、智、体)和生理发展(体、劳)两部分。前者为精神前提,后者貌似物质基础,“五育”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有机复合体,各种功能若因偏颇而失衡的话,将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从全面发展的教育内涵来看,德智体美诸方面教育的实施,正是为了使人类“在变易绝对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与智育、德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关于美育的体育中的功能已不乏其研究,归纳研究成果主要有三大功能:
1、培养身体美
身体美是体育自然美的表现,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技美的规律进行的,它表现出身体、线条、姿态的造型美,筋骨、肌肉、肤色的肌体美和生命活力的生气美。人体美历来就是无数艺术家“代代耕耘美的沃土,美的矿源”。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曾用十分热情的诗句赞美过人体古铜色的皮肤和坚实的肌肉。
2、培养精神美
列宁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也说:“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见精神美与身体美是密不可分的,精神美可以使体育运动放出光和热。由于体育运动有进取、竞争、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等特点,因此它有利于培养人们精神上追求优胜、追求祖国荣誉的理想美,勇敢顽强,坚毅果断,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不屈不挠,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美和体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情感美。
3、培养技巧美
体育中精湛的技巧与身体美、精神美交相辉映,形成一个体育健儿的完美形象,技巧美包括动作协调、节奏明快、反应敏捷等,这些运动中的技、战术,把各种精湛的运动绘成动人的画卷,编就成美妙的诗篇,如那飞驰旋转的滑冰运动员,转翻蹦跳的体操运动员、勇猛角逐的足球运动员,“横空出世”跳伞运动员等。
二、构建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依据。
本文在以对客观规律的识别和把握上,从理论、历史和现实三个方面寻觅构建美育目标的依据。
1、理论依据
美育的预期功能,是由其本质特征决定的,美育是什么?广义可理解为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而不是专指某种艺术技巧的教育。美育的首要任务,是使教育者把握“美的规律”,即“以非常突出、生动、鲜明的形象,充分而有力地表现出事物的本质或普遍性”。可见,体育教育中美学知识的起点,应是从事物内部普遍性与外部个性(即本质与现象)的高度统一中去把握“美的规律”识别什么才是美。只有这样,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方可将感情与理论、经验与判断、共姓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美与健统一起来。发挥美育在体育教育有功能。其实,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即人格美。而人格美的基点是心灵美、精神美,外部表现则为身体美,而体育教育也正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2、历史依据
在奴隶社会时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体育和美育都并列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周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中的射(射箭)、御(驾驶战车)都含有体育的因素,而居第二位的“乐”则是美育。自古以来不论是才子、闺秀,还是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等,都将琴、棋、诗、画作为自我养成的必修“四科”。迷“四科”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渊渊流长的历史结晶。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美育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体现着时代和民族的特征,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儒家的“十不仁济世”,道家的“超凡脱俗”,佛家的“空虚明净”等,以如此登峰造极的高度俯瞰人生,以求心性的洁净、精神的自由、生命的超越,都是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学思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美的概念在延伸、美的载体在扩展……。当今,不论从美的形态还是从审美主客体关系来看,美育的内容已横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等几大类。远远超出了“四科“等文学艺术领域,但美的载体不管怎样延伸和扩展,永远将与人的心灵、身体分割不开。因此,在体育教育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应延伸到自然界与科学界,社会美与心灵美,艺术美和方法论美等几种关系中,施美于体中、置体于美中,即以“体”为载体,拓展美的真话。
3、现实依据
从现代化社会来看,威胁和腐蚀美的不再是洪水猛兽,而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背离”,一个人精神文明程度表现在人格的高度上。诸如被多种心理暴力驱使,对社会或自然进行破坏活动的人,佼人格沦丧;为填不满的欲望之坑而忙碌,背负沉重包袱的人,使人格压得变形:自觉或不自觉、无休无止地争名夺利而勾心斗角的人,佼人格进入误区;拜金主义、唯利是图的人,使人格歪曲等等。这种“背离”致使人对自然的态度表现为“索取”、“征服”乃至“破坏”,致使人与人之间情感淡薄;致使人与自我,即内部的人与外部的人发生冲突,乃至精神分裂症者日益增多……从现有的艺术教育来看,存在着重技轻艺的现象,很难养成创造的灵性,也难以营造出使受教育者“心有灵犀一点迈”地把握内涵之精、之形、之意去领略艺术的境界。
一、体育教育中构建美育目标的思路与框架
人为万物之精灵,万物之美莫过于人体形态与动作美,人体形态与动作的美是历代美学家研究的课题与创作对象,而人体的正常发育和正确姿态是人体形态美的基本要求。协调感和韵律感是人体动作美的基本因素,人体动作美路人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高度的形体动作的速度、力量、灵敏等紧密相连。高度的形体动作美往往是在高速度、高难度的情况下,才能充分显示出来。体育是促进人体正常发展,养成正确姿态,培养协调动作,发展身体素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许多活动项目如唱歌游戏、集体体操、自由体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花样游泳及花样滑冰等都是在有节奏的乐曲配合下进行的,这其中充满了美的教育。有些活动如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球类活动等,虽无明显的韵律,但均具有内在强烈的节奏感,在高速度、高难度情况下完成最美妙的动作……。一个短跑运动员在竞赛中赢得千万人的欢呼,一个体操运动员表演高难动作,往往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是人体美的显示,给人以巨大的影响。体育和美育几乎象一对孪生兄妹。
因此,在当今美育活动的拓展与延伸中,美育目标的构建力求遵循施美于运动之中,置体育于美中,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多彩的思路中进行。所谓施美于运动之中,就是在体育内容中施以美学理论与实践教育,使美育洛于体育内容之中。所谓置体育于美中,就是揭示体育中美学现象与规律,研究怎样将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到美学高度,以获得最佳效果,让美育溶进体育之中。所谓体育在美中升华、美在运动中异彩,是指在体育活动中,让受教育者主体从生理层次进入功利层次、再上升到道德层次,从而升华到美学层次,在体育运动中忘却自我、和谐身心、丰富灵性、发挥潜能,从而佼人格得到美化。美育在体育教育中目标框架如下:
1、明确美育的目的和任务。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养成人格美,即养成丰富的具有完美个性的人,美育的中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掌握美的规律,养成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2、掌握美学基本知识。自在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方法。对学生,体育理论课中确定1—3课时为美学基本知识讲座:对教师,作为知识结构更新的内容之一,纳入教师高素质的培训活动之中。
3、参加美育实践活动。制订体育活动中各项美育指标,进行各种培训活动。例如体育舞蹈就是体育与音乐(美育)相结合的最好活动之一。
4、研究和开发体育中的美。组织专题研究小组研究体育课程中美育开发,在体育理论课中加一些美学知识章节,使之逐步形成“体育美学”之学科体系。
注释:
[1]蔡仪主编《美学原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8页。
关键词:羌绣;挑花刺绣;图案;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094.01
1羌族服饰与挑花刺绣的发展过程及溯源
羌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服饰特点羌族服饰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类为传统型。这是羌族最古老、最普遍、最有特色的服饰。此类服饰各地均有分布。二类为变异型。主要分布在民族杂居地区,如羌藏、汉羌杂居地。服饰上相互影响较大,互相借用较多。三类则是受外民族影响很深的状况。这在经济较发达、交通较方便的沿公路、河坝地区最为明显,服装完全汉装化。在羌族的服饰元素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服饰中的挑花刺绣。羌族妇女经过生活的实践和提炼,挑花刺绣既汲取了汉族挑花刺绣的基本针法的成份,又继承了古羌文化的传统。它的构图、色彩,早已具有羌族的民族风格和特色,成了羌族独特的艺术珍品。
2羌族服饰的民族文化内涵
一是来源于图腾崇拜。羌族信仰万物有灵,对天地日月、世间万物都极其崇拜,其中最崇拜的即为火、云、水等。羌人也在多种崇拜中根据与自己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确认崇拜对象。
二是来源于宗教符号。羌族的宗教是一种巫文化的体现,同时也是将图腾崇拜与外来宗教相混合的宗教形式。服饰上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万字纹”,即“d”字形纹饰,纹饰写成“d”。“d”在藏传佛教中代表太阳的符号,即是藏传佛教中最大的神灵大日如来。因此宗教图案“d”字符在藏族服饰上运用相当频繁。羌族的服饰文化生动反映出他们的生存环境和,这也是羌族挑花刺绣的取材源泉。
3羌绣的图案特色与美学价值
3.1羌绣的图案特色
羌绣的图案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强烈的局部对比中求得整体的协调。二是黑色或藏青色的底布是统一各种色调的关键。三是黄色是羌族图案的中心色,也是富贵色,不可多用。四是白色在整个图案中犹如气眼,起着换气的作用;有气则活,使画面变得明快光亮。
3.2羌绣的美学价值
羌绣的美学价值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它的取材,大多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自然景物。表现手法既有实写的,也有抽象变形的,所挑绣的图案质朴而精巧。二是它的构图与色彩,羌绣多采用传统的严谨构图形式,多以几何形状为主,整齐匀称,装饰性强,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三是它是纯手工工艺产品。羌族人在刺绣的过程,绣花装饰部位均为穿戴用品的易损处,其密密麻麻的针脚能够增强衣物的耐磨性。在挑花刺绣时,既不打样,又不划线,全凭娴熟的技巧,信手挑绣。
4服饰与羌绣工艺转化为文化经济产品的可行性方案
4.1直接使用服饰中的挑花图案
羌绣中的挑花图案本身具有民族文化和美学价值,很大一部分作为配饰的产品,采有传统图案就可以直接使用,比如像围巾、披肩、手帕之类的产品。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对传统图案的收集、整理、归类,最好以系列化的方式来生产加工这类产品。
4.2结合现代元素,将抽象化的挑花图案运用于羌绣之中
羌绣图案有着很强的本民族风格,但是从审美上来讲,在许多场合并不适合,这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对图案进行抽象化的提炼。比如羌绣中的纹饰图案一般在构图上比较对称,饱满,对于一些作为局部装饰的产品来讲会显得现代感不足,在很多软装饰产品上都能和羌绣很好的结合。
4.3将羌绣作为产品包装的一部分来使用
羌绣除了作为羌族服饰的一部分之外,也可以作为当地民族产品的外包装使用。根据调研,现在当地的很多产品包装都只是在图案和色彩表现其民族特色。这样的包装在消费者使用后很可能就丢掉了,如果能在材质上运用羌绣作整体或局部的包装,我想在产品使用之后,羌绣部分的包装会被保留下来二次使用。比如作为手巾,桌垫之类的,这样不但能扩大羌绣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一种环保的包装理念。
4.4将羌绣的产品包装进行产业化的开发
很多优秀的羌绣作品,大都在是民间的私人作坊或是自家独立创作。要想形成规模化的产品,需要进行产业化的开发。
市场化的开发模式需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人才的培训与研发,二是具体的产品生产,三是对外的营销与宣传。人才的培训与研发的可以通过创立羌绣文化保护组织,比如羌族文化协会,“羌绣创意开发,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和“羌绣创作体验基地”,“羌绣设计联盟”,羌绣培训班等,扩大传承、制作、创新的羌绣设计人才。产品的生产可以成立产品或包装公司,组织当地的剩余劳动力,通过培训学习后的从事生产。营销可以成立羌绣品牌形象店,羌族民俗旅游产品店的方式进行。对外宣传可举办羌绣文化保护活动,展览会,羌绣产品设计比赛的形式开展。另外,成立羌族服饰文化保护机构也能对宣传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北川羌族民俗文化博物馆”,“茂县羌族博物馆”,陕西即将开建的“羌族文化博物馆”,“羌族文化数字博物馆”等等,这些博物馆收集了许多濒临灭迹的羌族服饰珍品,并对其进行了分别研究、一一归类并记录在册。
参考文献
[1]冯作辉.论羌绣的文化意蕴[J].艺海,2011,(12).
关键词:美育;思想政治教育;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补
近年来,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强烈要求、时代的强烈要求,而美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这个论断,是对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总结和高度的概括。思想政治教育中包含着审美因素,同样美育中也包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1.美育能强化道德意识,使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
美育自身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它能使人的道德认知由感性深化到理性。美育不仅能训练和培养学生对规律形式的感受和创造能力,而且能将社会道德要求形象化,艺术化,具体化,把大量的道德内容以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渗入到潜意识之中,使受教育者容易产生兴趣,便于理解和记忆。人们借助对美的欣赏,可以扩充道德认识,使道德认识由感性达到理性,从而了解道德,获得对道德的认识,实现道德内化,使道德意识得到强化。
2.美育能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道德作为人的一种自我规范,主要来自于人自身对善恶,美丑的判断和对真善美的追求。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它是人们按照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去理解,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时产生的一种爱憎好恶的情感,它是认识转化为行为的催化剂。而人的情感本身并不都是善和美的,它有善恶之分,美丑之别。善的美的情感可以将人引向高尚的境界,而恶的丑的情感则可以使人卑俗堕落。美育作为一种最高层次的积极情感,可以为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奠定深厚的感情基础,只有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相统一时,道德行为才会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会成为人们内心的向往。
3.美育能培养道德意志力,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完美人格的实质在于摒弃假、恶、丑,实现真、善、美。而真和善只有在美中才会水融,才得以实现。美育的情感性、形象性、愉悦性和非功利性特点,决定期其用以育人的美的事物,美的艺术等美学方面的精神文化成果,都是人类追求超功利的审美自由与和谐的理性精神的产物。通过美育可以引导学生辨别美与丑、文明与腐朽、高尚与邪恶,引导他们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什么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什么样的行为作风是美的,是应当追求和向往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提高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
4.美育能养成道德行为,净化学生的心灵
从人的道德发展而言,不管其道德认识有多么的深刻,最后总得表现在行动上。任何道德行为,都发源于人们的内心指令。一切的道德条文和道德规范,只有当它成为人们自己的内心信仰和要求之后,才能付诸行动。审美教育是道德情感基础和有力手段,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使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觉命令,实现道德内化。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美育在培养学生感受和理解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时候,在提高人们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时候,它同时又是清除精神污垢,改变不良习俗,净化人的心灵和陶冶人的德性,帮助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育的促进作用
1.有助于克服学校美育过于注重技能培训的缺陷
学校美育承载着丰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创造美都是学校美育所应达成的功效。这些功效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当前学校美育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美育功能的割裂和偏废。集中表现为把美育狭隘地理解为“再现美”的技能的培养。在高等学校的美育课中,这种现象没有得以根本的改变。学生在考试,考级的压力下对学习的兴趣不断的降低,本应丰富多彩的美育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练习。在这种单调的重复性的练习中,他们对艺术美的感受和理解变得日益迟钝,更不用说对人性美,社会美的理解和感受。
2.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美的感受
美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会出现偏向技能培训的倾向,往往会使学生对美的理解和感受就偏向与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的心灵美,使学生求真向善,“真”其实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善”就是引导学生的个人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以“善”为前提,“真”为基础塑造学生的美好心灵,从内在培养学生的美感,深化学生对美的感受。思想政治教育对美育这方面的加强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互补的途径
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指两者的相互渗透、整体和谐,使学习主体在教师创设的富于美感的环境中自由、自觉地形成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人格。
(一)以塑造美好心灵为宗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目标的融合
从古至今,人们对教育的目的作出过各种各样的主张,诸如培养君子,真人、绅士,乃至于全面发展的人。无论如何表述,实际上都是对理想人格的一种诠释。如果仔细考察,不难发现,关于教育目标的诸多主张,都离不开关于人的知识,道德和审美等素质的规定。这期间,有人主张将道德教育作为根本目的,如孔子、赫尔巴特等;也有人主张把美育作为根本目的,如古希腊的缪斯教育等。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结构,道德和审美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不存在主辅和末辅的问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的培养目标应该统一起来。这不仅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完美的人生状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内在要求。
(二)营造积极的教育情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途径的融合
人是理性的存在,也是感性的存在。通过创设积极有效的不仅有利于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等智育目标的达成,而且是实现德育和美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因此,创设积极的教育环境,提供情理交融,情景交融的教育空间,充分利用情感的激活功能、驱动功能、陶冶功能、弥散功能和调解功能,“以情感为纽带”,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滋暗长中实现道德和审美的交互影响和升华。
1.要建设积极健康和优美的校园文化、利用环境、气氛、作风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心灵受到感化,使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会按照美的规律改造我们的生活。
2.通过艺术课和各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和表演中,理解作品积极的思想内涵,受到精神上的洗礼。
3.通过精心设计,入情入理的思想政治课,利用美的教育手段,吸引学生沉浸于其中,以不直白显露教育意图的间接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美育的目标。
(三)思想政治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1.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入情感因素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理论,主张通过晓之以理和一些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与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说教和灌输的教育方法,使教育难以入情于心,甚至有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抵触。美育则是一种偏于感性的教育,主要依靠形象思维,通过对美的对象的直接把握,以情动人,发展个性和升华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入美育思想,加强德育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理结合,实现两者的融合互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2.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象美的转变
形象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一切美的事物都应该具有直观的、令人愉悦的欣赏价值。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不够成熟,但感知、直觉、想象等形象思维却比较发达,他们性格中活泼、天真、好奇、善于模仿的品质很容易被“美”的事物所激发。通过形象生动、富于美感的事物来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兴趣、爱好与追求,不仅符合人的爱美天性,而且有利于良好道德意识、品德的培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可以更多地引入艺术的形式和手段,注重载体的形象性。美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更为学生喜闻乐见,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也更具有实效性。形象美感也包括教师的形象应该具有审美示范性。教师的仪表、风度,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然流露和表现出来的积极、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
综上,只有把美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促进其融合互补,才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品格、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王仕民,德育功能论,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2] 仇春霖,大学美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 聂振斌,儒学与艺术教育,南京出版社,2006年.
[4] 谭传宝,德育美学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