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31 10:28: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指导;农村;三年级;小学生;起步作文
指导小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老师感到烦恼的一个问题,学生缺乏写作常识、词汇贫乏,甚至不知道如何下手,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现状,让农村小学生从作文起步开始就不害怕写作文?
一、用爱心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
爱,如阳光,能融化冰雪,滋生万物,沟通师生的心灵。农村小学生留守儿童较多,父母与子女交流较少,家庭教育较贫乏,作为三年级学生一方面年龄较小,另一方面自觉学习能力较差,他们需要老师多关心、爱护、照顾、理解。“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上老师,他才会喜欢上这门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要学会适时引导,用心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相信他们会自觉地爱上写作,快乐地写作。
二、在模仿中积累语言
人们学习语言首先是从模仿开始的。在教学中,抓住一些典型的、常用的句式,让学生模仿练习说话。先给了学生一根“拐杖”,再根据训练要求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逐步把别人的东西融合积累写出自己的作文,所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农村孩子在这点上较薄弱,为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积累好的语言。
首先,课文内容是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最好资源。语文课本上的每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挑选出来的,其中好词佳句相当丰富。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材料。
其次,课外阅读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好资源。农村孩子在课外阅读上较薄弱,为此,我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每天至少阅读课外书半小时以上,要求家长监督配合。当然在选择课外读物时,要求必须是健康向上的,适合我们小学生的课外书,相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最好还是选一些让学生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感兴趣的书籍,如可以是一些成语故事、儿歌、童话、寓言;还可以是谚语集、歇后语集、名言警句集等。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要做好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并且要熟读成诵。坚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所学的好词佳句要尽量运用上。班里有计划地每月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习作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由此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和积极积累语言积极性,并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运用的印象;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来积累语言材料。
三、注重兴趣的培养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要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为此,每次揭示习作题目,我总是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等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班利用每周一班会时间在全班学生面前演讲,朗读学生优秀习作的习惯,这对激发写作兴趣有很好的效果。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老师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语文课程标准》并未对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提出过高要求,主要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为主,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如果教师都按标准来打分、写评语,学生就会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没写作文几次热情就会减弱。所以,对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老师应以肯定为主,尽量挖掘出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这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大的促进。当然一味表扬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也是必要的。在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不足时,我把自己放到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共同探讨修改的方法,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们的意见,他们就会去想如何修改。在这样的一次次的修改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了,兴趣也相应增加了。
四、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练习写作
农村小学生和外界接触较少,听到看到的新鲜事更少,而对身边的事周围的景物又不感兴趣,因此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其实农村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更贴近自然,有很多美的素材可以写,学生缺乏的只是生活的洞察力。比如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都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带孩子去田野、果园观察日出、日落,花、鸟、虫、鱼,蓝天、白云,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有顺序、有重点的观察,引导他们把观察到的说出来,然后再让他们按照要求写下来。如在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这一习作时,要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写,学生很难把自己看到的写具体,写生动。所以我分几步对学生进行指导:①让学生先观察。(要求:提前认真、仔细观察动物的模样)②观察到哪些方面?(生用笔先写一写,越详细越好)③抓住动物的外貌、形态、颜色、声音、动作来写具体。④说出你喜爱这只小动物的原因。(说说自己与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⑤观察动物时按什么顺序呢?(从整体—部分,从头—尾,师板书)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就能把自己看到的写了出来,也就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
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还利用课间走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交流生活见闻。另外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培养观察能力。如指导《一次买书的经历》时,学生虽然买过书但大多数是由家长带着买的,没有独自买书的经历。针对这实际,我先不急于让学生写,而是先组织一次活动,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尝试着自己买书,学生一起活动。有了亲身经历,学生就乐于表达活动中的真情感受了。
五、注重讲评和修改
作文讲评是习作修改的继续和发展。农村三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评价同学作文水平的能力,因此作文讲评以教师对作文的讲评为主。每次作文我都会根据作文训练的要求,对学生本次作文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把多数同学习作中的优点和问题一一出示,然后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习作片段与学生一起分析,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儿?然后针对不足一起帮忙修改。
新的学期开始了,又要迎接新的挑战,为了更好的推进工作现制定新学期目标
如下:
一、抓行为习惯
新学期开始他们就是从二年级身份转换成三年级的小学生了,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首要任务是先抓行为习惯。例如:上课坐姿、讲话、纪律等。
二、抓学习成绩
1. 语文学科
(1)抓基础知识
(2)抓朗读
(3)训练阅读
具体实施
(1)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牢固,家校联手对需要掌握的字词找记忆窍门,反复练习。
(2)对语文课文上的课文训练朗读,教会学生朗读的语感、技巧和会评判他人朗读从而提高自己朗读水平。
(3)每周至少拿出一节课单独训练学生阅读,课内课文讲解到位,课外阅读多练习。
2. 数学学科
训练学生计算准确。
三、抓好后进生
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要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其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种人生体验,成为他们的一种新的自觉的生活方式。下面具体谈一谈我的做法: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们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组织各种类型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能让低年级学生参加高年级的这些读书活动,不光使低年级学生感受到阅读中能学到很多知识,增加生活乐趣,而且高段学生也完全起到了“标兵”作用。比如:我给六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读一本好书”讲故事比赛,并且让三年级小朋友来观看比赛,参赛同学讲得滔滔不绝,观众听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朗诵会、故事会、文艺演出之类的大型活动,在一个学期中是不可能搞得很多的,因此,可以把精力主要放在指导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活动上。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指导他们认真阅读《少年报》,学着阅读《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教师报》并组织他们出墙报,在黑板报上刊出“时事新闻”专栏。
二、进行阅读指导,注重学习的实效性
1.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内、课外阅读的关系。当前,在学生中存在两种情况:A、一些学生只注重课堂学习,课外不看书或极少看书和报刊。B、完全沉湎于课外书中,不重视课内学习。这两种现象都是不健康的。大家知道,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扩展,要由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丰富课内。例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可指导学生读《安徒生童话》;学了《王献之练字》就可指导学生看《中国古代勤学故事》丛书;教了《惊弓之鸟》,就推荐《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了《少年闰土》,就推荐鲁迅《故乡》从课内精读学到的知识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得到复习、补充,加深认识和实际运用;课外阅读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学能力和获得的广泛知识,又可以为搞好课堂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活动结合起来,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有效方法。
2.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鼓励他们多读好书。课外阅读范围很广,形式多样,内容不同,有的坏书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教育他们要有选择的读书,不光要多读书,更重要的是读好书。这样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求是明确的,方法是生动活泼的。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多读多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当然,并不是每本课外阅读书都是这样详细指导的,因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求每次阅读一定的质量,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还要求学生尽量多读些,开拓眼界。
总之,在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中,要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不可一蹴而就,要重视抓好开端,由易到难,逐步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读书
语文低年级的教学是打好语文基础的三年,如果一个小学生低年级没有学好,基础没学好,那么到了高年级学习就很吃力就会出现拼音不准、语句不通、作文不会写、错别字连篇、甚至闹笑话。因此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很重要,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的适应新形式,不断地加强教学水平提高自已的综合能力这样才能胜任现代教学的任务。现把我这些年小学代低年级的教学心得给大家罗列如下。
一、小学一年级难点和重点是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练习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读、去写、去记、去练,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厌倦情绪,也会挫伤刚入学儿童的积极性。教学中要根据儿童好动、好奇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将大量的练习寓于游戏之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巩固所学知识。借助实物、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把所学内容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可以使单调、枯燥的教学活起来,使孩子们乐起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抓住插图所具有的“图表音”“图表形”的特点,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拼音字母。也可以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教学声母“f”和“t”时,可选用一根带短柄的弯头拐杖做教具。拐杖拄地可表“f”的形,拐杖竖直举起可表“t”的形;又如,教学“d”时,可选用一面小鼓和一支鼓捶做为教具。竖直靠近队鼓的捶与鼓组成的图案,可表“d”的形,鼓捶敲击小鼓发出的“的的的”的声音可表“d”的音;再如,在区分“b”和“p”和“d”和“t”的发音是否送气的教学中,可选用一张薄纸做为教具。把这张薄纸放在唇边,有意识地发出“b”“p”“d”“t”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写段,适时点评鼓励。
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2.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3.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3.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
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如果学生写了作文,被老师评的一无是处,他不讨厌作文也得惧怕作文,所以,我们对学生习作,特别是三年级起步作文,一定要慎重对待,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和放大学生的一段通顺的句子,一个用得准确的词语,一个没有错误的标点符号等,给学生鼓励。
具体的方法:如在班上朗读,在板报上张贴,给广播站投稿,和家长沟通肯定等,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有信心、有热情、有勇气,在没有压力、没有模式的前提下,充分想象,自觉表达,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四、三年级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看图说话。
我经常采用以下三点来辅导小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1、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2、引导观察、明白图意3、启发想象,分步说话
一、明确指导思想
1.自主性
语文课外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改变以往少数学生参与现状。活动由教师主导,学生自己主持,亲身参与,互相协调,共同配合完成。通过眼看,耳听,心想,口说,手做,笔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
2.广泛性
语文是和生活、社会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语文的外延是和生活外延相等的,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把语文活动放在社会的背景之上,放到现实社会大语文环境中。做到五个结合,即与学科课程集合,与课外阅读结合,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这样,多方面全方位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展开特长与个性的能力。
3.全程性
在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时,要注重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应该由激趣导入引导实践活动训练交流检查总结评价组成,学生全程参与,是学生的表达由不熟到熟练,技能由不会到会,学生的情感也在活动中发展变化,寓教于活动中。
二、制定计划和操作程序
1.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课外活动的要求,我据此制定了可行计划:
(1)活动的目的和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各异,当然课外活动对其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求就不同。掌握学生读写能力的一般情况,只有了解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外活动。
(2)活动的组织形式。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规模、时间等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力水平、实际需要以及指导力量和具体条件确定,低年级以开展群众性的饶有趣味的活动为主,高年级可以专门组织小组。
(3)课外活动的考核形式。成绩考核科用来竞赛、展览、汇演、报告会、经验交流、墙报、手抄报等形式。
2.制定操作程序
(1)制定语文课外活动的分级目标和内容。一二年级,从听说有趣童话入手,初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以自觉性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初步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三四年级,从读有趣的自然书籍入手,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继续强化说读训练,认识身边的大自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勤动笔的创作能力。高年级,从读名篇入手,初步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不光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还要培养学生的独特的语言感受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个性写作能力。
(2)认识结构框架
活动目标: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特长,培养创新,提高审美。
活动途径:与教材结合,与课外阅读结合,与社会实践集合,与思想教育结合,与其他学科结合。
活动双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教育阶段:一二年级吸收模仿二三年级消化巩固高年级结晶创造。这种整体结构模式,使教师能从整体设计组织活动。克服活动目标不明确,活动内容散乱等现象,使活动课外活动的开展更系统更全面。
3.确定基本程序
很多教育学者吧教学过程高度概括为导入展开终结。结合语文课外活动以活动为主,活动中学习的特点。我初步认为语文课外活动的基本程序应该是:激趣导入引导实践活动训练交流检查总结评价。
(1)激趣导入。在学生做好知识,技能。心理等准备之后,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活动要求。
(2)引导实践。通过传授方法,情景再现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主动参与实践。
(3)活动训练。学生主动参与,认真实践。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
(4)交流检查。学生实践之后,通过讨论、表演、展评、结集等方式交流活动成果,既是主动参与又是特长展示。
(5)总结评价。小结收获,激励发展,考查评价,自我反馈。
4.课内外紧密结合,有序实施计划,我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堂学习效率。
首先,我指导学生阅读,边看边想,不懂之处做标记符号,阅读全书后再条理理清,思考不懂得问题掌握中心。对于课外读物中的优秀作品,在学生共同阅读后,我总要布置思考题。如书中有哪些人物?写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品质?你最喜欢其中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文章语言有何特色等。读后让学生围绕思想教育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有所收益。
其次,做到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我在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时,培养他们随度随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最后,我经常集合课堂教学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开阔其视野,增长其知识,陶冶其情操。大量的阅读,学生会在一个更宽广的思维空间纵横驰骋。我向学生推荐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文学名著。
5.定期检查阅读效果
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促进其认真地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我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检查方式很多。如每月填写一次登记表(包括姓名、阅读篇目、做笔记篇叙)。展出好词佳句摘抄本,查阅读笔记,召开新的交流会等,为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机会。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1.课外阅读活动
一二年级主要读有趣的故事、连环画、等,指导培养正确读书方法。三四年级主要读优秀作文、科普书籍、报纸、杂志。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摘抄习惯等。高年级主要读国内外名篇,培养写读后感。
2.语文兴趣活动
一二年级朗读比赛,三四年级可组织查字典比赛、读故事比赛等。高年级百科知识竞赛、现场作文比赛、动手做读书笔记展。
3.社会活动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毕业时的英语水平应达到二级目标,甚至超越此目标。其中在语言技能(听说读写)二级“写”的目标要求是:“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然而,对于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现在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孩子到了五六年级,给他一个话题,写不出话来。为了改变现状,落实《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写作要求,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把研学后教模式运用在农村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是一种有效尝试。
一、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学生的参与面也是可以很宽的,尤其在研学后教模式下的小组合作中,能全面展示不同孩子的才能,寓教于乐,启智于趣。从三年级起,研学后教模式就逐步走进课堂,小组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组(一个组一般4-6人,有成绩好的、学习主动的、比较内向的、不喜欢学习的),小组同学学习情况各异,这样的互补搭配既可以帮助中下生也能让优生得到发挥。在课堂上的活动设计从兴趣入手,以兴趣激发小组之间的竞争,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课堂活动形式很多:游戏型、表演型、竞赛型等。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在游戏中,在表演中激发学习的兴趣,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有些不太敢表达的孩子在小组的带动下,也能大胆地参与活动,这样时间长了,中下生慢慢也跟上来了,而成绩好的孩子也更上一层楼。
二、根据不同年级进行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阶段,从三年级开始就要开展渗透学生英语的写作方法,根据不同年级,要求有所不同。我认为教师要明确各年段的写作要求,有针对性地训练,从打好基础做起。(1)三、四年级的写作教学,从模仿、积累开始。首先,从三年级起就要让学生熟读或背诵课文。其次,训练模仿写作。第三,巧用写作的思维导图。(2)五、六年级的写作教学,注重强化与提高。首先,注重语法的训练。相对于三、四年级的英语简单写作,五、六年级的英语写作要求学生写的是小作文,学生难免会出现一些语法、语句错误等,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但是也不能忽视这些错误。平时应该收集这些错误,并让学生在通过小组研学发现其中的错误,然后老师再针对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出一些类似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消化。其次,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继续授之以“法”。先让学生通过小组研学分析话题的中心,在讨论如何写,从哪些方面写,能用哪些词组和句型来表达,哪些详细写,哪些略写。第三,要重视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评讲。学生的作文要及时批改并能把写作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总结好的值得参考的地方,指出需要改正的地方。尤其是中下生,可以采取面批,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出现的问题,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与积极性。
三、重视阅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阅读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还能加强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平时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的能力就越强。农村的孩子,本来接触英语的机会已经少了,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提升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我们学校从三年级开始,开展了分级阅读活动。并利用每周一、周四的中午午读时间,进行绘本故事的阅读。每周利用课外阅读课,进行绘本故事的教学。孩子们从一个个故事中,收获了快乐和道理,也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新的单词,学会了阅读的技巧。学校也根据上级的推荐书目,购买了《丽声妙想英文绘本故事》等。并利用扫描仪,将这些绘本故事扫描进电脑,利用邮箱,将故事发给孩子,让孩子们在家中也能进行阅读。
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重要体现。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出适合他们的方法,把写作训练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高他们写作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基础。而处于第二学段的三年级小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识字量得到丰富,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相应的,对他们提出的阅读要求也有所提高。同时,学生的思维发展也逐渐由以形象思维为主发展为以抽象思维为主。该学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进行阅读教育时更应该讲究方法和策略。
一、在鼓励中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有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训练才会体现出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诱发、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第一要义。人总是喜欢听好话的,小学生亦是如此。教师应多鼓励小学生阅读,及时肯定小学生在阅读中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快乐地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生活即语文,语文资源无处不在,阅读资源也是一样。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广泛的阅读,
漫画、笑话、故事会和小说等都是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的资源,因为这类书籍学生会比较有阅读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爱好的形成阶段,缺少鉴别能力,而这些类别书籍中良莠不齐,当教师发现学生在阅读对其成长不利的书籍时,不能一味“堵”,而应该推荐一些同类别的优秀作品,为学生做引导。这样既不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又能无形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自身博览群书。
二、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要培养中段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是让他们产生阅读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大部分的阅读学生是在课外时间完成的,语文教学决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还应“授人以渔”,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灵活多变的、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精读法就是对文章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语文课上,教师可以以语言隽永、情节生动的课文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略读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或写作上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相关篇章或相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这种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阅读能力,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快速找出重要词句、段落进行理解。
3、默读法。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文章不发音地快速地读。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地浏览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默读。默读法能用最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是生活中的阅读最常用的方式。三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一二年级时有所延长,教师可以在课文阅读方式上多训练默读。
4、摘抄评价法。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最优美的词、优美的句和段摘录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不动笔不读书”,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重视语文的点滴积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可先训练阅读摘抄,当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定增长,有一定鉴别能力后,在训练阅读评价。
5、写读书笔记。教师可以鼓励三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后,写写自己的感受,可以是针对内容、表达方法、作者等方方面面。读书笔记不做过多、过细的要求,让学生真正有感而发。同时,教师可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的读、写、听、说紧密结合,阅读能力就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三、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人们常说: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将享用一生。而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培养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重视他们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习惯的养成有持续性,所以要想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合作。
1、班级内创造阅读条件,培养阅读风气。班级内设图书角,教师可精选一些读物置于其中,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读书角,由各班干部轮流负责图书的保管、借阅工作。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阅读条件。教师还要重视班内阅读风气的养成,先让全班选定“读书时间”,到点就由班干部组织阅读。教师不定期称赞经常借阅图书的学生,以此激励更多学生。教师有时间也应在教室图书角借阅图书,为学生做引导。最初学生可能是为得到表扬或模仿教师而阅读,但渐渐地这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摘 要:课改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春天,也给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本文作者将自己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大家,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实践
一、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
近几年,受《字词句段篇》、《教材全解》等资料的影响,我们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很不扎实,尤其是词义的教学不到位。下面看一个教学案例:有位教师在教学三年级《秋天的雨》一课时,文中第二自然段说:“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而编者用小泡泡提示五彩缤纷这个词语的意思必须处理。教师教学中结合具体语句理解“五彩缤纷”这一环显得不够扎实,不到位。学生在说出秋雨的不同颜色后,教师相机指导说这就是“五彩缤纷”,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五彩缤纷,教师又指出与五彩缤纷意思一样的词语还有五颜六色、五光十色。教学到此为止。那么五颜六色、五光十色就是五彩缤纷吗?用“五颜六色、五光十色”来代替“五彩缤纷”行吗?显然不行,在这里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词义辨析。从字面理解:“五彩”是概数,表示很多颜色;“缤纷”是绞丝旁,原指丝线的散乱,纷又特指旗子上的飘带飘动的样子,所以五彩缤纷除表示多种色彩交错的意思外,还常常伴有一种动态。五彩缤纷这个词不仅表示颜色多,而且常常伴有动感而显得纷繁。结合文本红红的枫叶飘、黄黄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子扇、橘子柿子你挤我碰,只有这些动态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缤纷,而“五颜六色、五光十色”则都是表示静态的多种颜色。教学中只有让学生领悟到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他们才会在教学中正确运用,这样的词语教学才能做到扎实有效。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字词、理解词义,更要传承汉字的渊源。有位教师在教学“器”字时,为了帮助学生识记,编了一个顺口溜:“四角四个口,中间大字多一点。”我想如果教师多一些对古汉字字理的认识,不至于犯如此错误吧。“器”字四角的四个口字古时候代表的是盛粮食的大囤,粮食多了防止别人偷,中间让犬(狗)看着。“器”后来引申为放东西的器皿。同样是识记汉字,有个老师编字谜记“染”字:“上山割草木,加水反复煮,熬出颜色来,再放丝和布,搅合九次后,白布变蓝布。”这个字谜融入了“染”字的意思及染的工艺。汉字不光有识字功能,它还是一个表义符号,传承着五千年的文化史,每一个汉字背后都透露出我们祖先的智慧。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师要多下一点备课功,多学一点汉字知识,让我们的识字教学更加科学、更具文化味。
二、扎扎实实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内容一定要讲精讲透,最忌讳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校本教研中我们听课经常发生类似现象,尤其是青年教师,更是会犯类似错误,一堂课啥也干,啥也没干好,多处打井,处处不见水,啥也培养,啥也没培养到位。结果是教师忙忙碌碌一节课,学生收获甚小。这种行为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质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小学从四年级就开始让学生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经过三年的训练,可是到了小学六年级毕业时,我们的语文卷再让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训练得不到位,目标不明确,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听课中经常出现一种状况,精读课的课时目标不明确,第一二课时分不清,第一课时干第二课时的活,第二课时干第一课时的活,该干的没干好,不该干的干了一大堆。就拿这个主要内容来说,这是中高年级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一个主要活动,而我们的课堂上很难看到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概括主要内容的过程,几乎是一两个学生把近乎标准答案的主要内容一念,此环节轻松而过。这样不扎实不到位重点不突出的课堂教学导致了师生年年训练、节节训练归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的学生仍然不会概括。所以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主要内容归纳的过程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归纳主要内容从不规范不标准到规范标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能力。
三、扎扎实实的课外阅读
我们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逐步一点一滴地落实学生的课外阅读。《课标》第一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在教学《丑小鸭》后,我引导学生阅读拼音版《安徒生童话》,在学生充分阅读《安徒生童话》之后,又组织学生开《安徒生童话》班组读书会,让学生再次体会《丑小鸭》的“喜”、《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的“怒”、《海的女儿》的“哀”、《拇指姑娘》的“乐”,使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无穷乐趣,将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课标》第二学段要求学生“阅读浅叙事性作品,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对于高年级学生,可引导他们阅读经典名著。在学完《草船借箭》后,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学完《景阳岗》后,推荐阅读《水浒传》;学完《美猴王》、《齐天大圣》后,推荐阅读《西游记》;学完《鲁滨逊漂流记》后,推荐对比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原著和《蓝色的海豚岛》。这样做将学生的课外阅读落到实处,让学生逐步养成了每日阅读的好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环,我们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成绩,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低谷。
关键词:片段;连贯;具体;谋篇布局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43-0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有如下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而事实上,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从低年级升上来,一下子就接触到了作文。由于受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语言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从低年级段的写话要求,一下子过渡到作文,显然作文教学就成了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一个难点。
处于三年级年龄阶段的孩子,一方面他们爱说、想说,喜爱表达,可却由于方法不当,思路不清,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心中的感悟;另一方面,当他们面对作文,每次总是苦思冥想,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为此,笔者将中年级学生作文起步教学视为课堂教学的重点,进行了研究与尝试,设计一些好的训练内容,实施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怕作文,乐于作文。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夯实基础,练写片段
写好片段是写好成篇作文的基础,因此,教三年级学生写好片段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片段是由几个相互关联的句子组成的,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从整体着眼,选取"句子"为切入点,进行分项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1把句子写连贯。组成一段话的句子间是相互关联的,但学生开始作文时,往往东拉西扯,天上一句,地下一句,不知所云。笔者从一开始就注意纠正这种情况。让学生一开始作文就要有所用心,思维受到一定的控制,所写的句子之间要连贯,有联系。根据心理学中"先入为主"的原理,笔者采用以下方法,让"句子之间的联系"意识在初学写作的儿童心中"先入为主"。
(1)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联系",不是向学生讲解名词术语,而是根据儿童形象思维的优势,让学生从具体句子中获得比较深刻的感性认识。
(2)写出句子之间的联系。任何技能技巧的形成仅仅停留于对知识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作文尤其如此。学生懂得了句子间应有联系后,紧接着就要进行具体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句子之间各种各样的联系。笔者选取那些学生熟悉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口头训练。接着进行书面写话练习。
1.2把句子写具体。"具体"二字是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作文的重点要求,为达成这一目标,在三年级指导片段作文时就要着手解决"具体"的问题。句子写具体了,作文才能写具体。
(1)练习扩写句子。刚步入中年级的学生,其课外阅读量还不多,语言表达也比较简单,通常能将一句话说清楚,但不能对其进行具体描述。鉴于此,笔者就经常将写句子练习溶于阅读教学中,关注课文中的一些语句,捕捉写点,供学生练习。
(2)学习仿写句子。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课文中许多好的句子,是学生进行模仿的好材料。
2.循序u进,谋篇布局
2.1组"段"成"篇"。 在学生掌握了写段的方法后,笔者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从"局部到整体"进行篇的训练。
2.2想象续编。爱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有许多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或情感发展的方向发挥想象,对文本进行延伸。学生的灵性就会在这样的想象小练笔里飞扬起来。
2.3读写迁移。叶圣陶语:"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和完整文化。教师应活用课文,使教学完成从课内到课外,从已知到未知的延伸,形成开放的态势,力求学得更广博、更创新些。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仿照课文学写作文,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实践与尝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我们都清楚,三年级作文仅仅只是起步。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仍需努力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要找出好的训练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严格训练。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小学生作文辅导》2010年第12期 《中年级作文起步教学谈》 徐丽
一、成绩分析:
班级平均分:88.86优秀率:55.6%
不及格率:0%
二、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共计十一道大题,围绕基础、积累运用、阅读实践、习作展示几个模块进行检测;题目难度适中,有一定的层次性,适合三年级学生。其中,基础题型主要以课本字词、原文为主,词语注重对学生形近字、多音字、易混淆词语、词语搭配进行检测;课外阅读内容相对之前题型,难度降低,主要考查根据原文内容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对文章的理解;写作通过本单元的两个习作命题进行训练,即写清楚过程,表达自己的感受。
试卷整体难易程度适中,题量不大,课本知识占卷面80%左右,体现了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并重的理念。
三、学生答题分析:
结合卷面实际得分来看,反映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点:基础关不扎实,多音字“鲜、笼”组词错误,充分说明基础字词掌握不到位。课文内容学习不扎实,如第九大题,考的是默写背诵,很多同学填错,在复习中应加大对诗词、日积月累的默写。已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如阅读理解第十题。没有理解题意,存在未通读课文的问题。作文语句不通,或主旨不明,没有写出细节,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几点反思
字词的学习一刻都不能放松,对每节课词语表词语进行统一听写,易错字进行集中讲解,安排一对一听写,有助于提高学生字词关的通过率,也可确保辅差工作落到实处。
背诵默写是重中之重。本册选取古诗、园地日积月累需背诵篇目增多,多数生背诵上无问题,重在无法理解所背内容或个别字书写上带拼音或者别字。因此,在背诵过程中,坚持对需背内容的理解、及时默写,难写字和易错字进行集中点评、抄写进行巩固。
阅读训练还需加强与指导。从阅读答题情况可看出,部分生答题内容或脱离文本、或找错信息。因此,在课文复习中,关注孩子的信息搜集能力,课文复习注重以问题的形式进行复习,鼓励孩子从课本中圈画答案,做好笔记,并对个别生进行单独辅导。
[关键词]英语 自主学习 阅读能力
小学英语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心中的老大难问题。英语课程的任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有效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之一。经过多次实践与反思,本人发现运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阅读教学是开启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一、初步尝试
本人尝试运用自主学习的模式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有层次、有计划、有侧重点的尝试。
1.指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阶段阅读目标和阅读材料。确定的目标,是经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选择的阅读材料应是符合并有助于《国家课标》中对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文化意识分级要求的实现。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学生英语阅读兴趣的持久。例如,三年级学生起始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英语知识极为有限,因此指导学生定立阅读目标时重点放在认读词汇和主动交际运用所学短语上。因为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阅读资源的同时合理指导学生能多用所看所学词汇进行交际,为日后的大量阅读做好铺垫。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取与教材同步程度相当的配图读物,既吸引学生阅读兴趣又让学生获取成功阅读的经验,还能拓展学生文化知识视野。
2.强化自学,逐步加大学生阅读容量。由于是第二语言,与说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小学生阅读不仅起步晚,而且阅读量太小,要求也很低。据统计,我国小学生的阅读量仅为美国小学生的六分之一。因此要大力改进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把课文当例文,改变过去对课文进行繁琐过细的内容知识讲解,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阅读的时空还给学生,首先学生要自己先学,做到不自学不开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学会的少讲或不讲;另一方面,将省出的时间用于大量阅读,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把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自己喜欢的阅读任务。例如,在上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的Story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挂图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回忆与本故事主题相关的经历,接着让学生自己默读故事并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解决故事中的生词和短语,接着将故事的插图打乱顺序,让学生尝试边排序边复述故事,最后链接相关的父亲节母亲节和不同职业名称的背景知识,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课外信息搜索。
3.有效调控,加强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自主学习虽然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还不具备独立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能力,而自己学习又要求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让学生阅读学习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授之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尤其是在阅读指导中。例如,在让学生默读时,许多学生习惯发出每个单词的读音,有的学生虽然没有读出声来,但内心还是在自言自语、一词一句地读,这样做严重影响了阅读速度。这时就要指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文字符号上,要避免嘴唇的蠕动或低声诵读,以免分散注意力、减慢阅读速度。尤其在低年级阅读时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指着书读书,殊不知这样做是不好的,这会影响阅读速度和连贯理解,此时应及时纠正并培养学生从整个句子去理解,迅速从前一句扫视到第二句,以免频繁回视,重复阅读等错误阅读方法。具体来说,小学阶段英语阅读策略的指导包括跳读策略(scanning)、略读策略(skimming)、查读策略等。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从短文中检索信息、猜测语义、完成理解练习,并结合学生所反映出的在阅读方面的缺陷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法表述相同的意思,或用不同的转述信息,从而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进一步的自主阅读提供有力支持。
4.家校联合,共同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自主学习模式对施教者的含义包括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在校学习的学生来说,学校是学习的主要场所和主渠道,教师是最主要的施教者之一,但自主学习也要求施教者应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同时辅之以必要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儿童和青少年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具备与现代社会需要相适应的学习、生活、交往、生产以及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基本素质。基于以上依据,要让学生养成自动自觉而且持之以恒的阅读好习惯就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家庭教育的配合。比如,使用家校联系本,针对学生在家的阅读时间和项目做家长签字监督评价。或者引导家长开展家庭阅读活动,带动学生在家阅读兴趣。再者还可以让学生做家庭阅读笔记,选取自己喜欢英语读物记下喜欢的词句篇章或与家长分享甚至还可让以教授不懂英语的家长。
二、成效简阅
经过一个学期对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阅读活动后,分别有了以下改善。
1.学生的词汇量有了一定幅度的增加。
2.在拼读生词和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方面,学生明显胆子变大了,而且在发现自己尝试能正确拼读和猜出词义后体会到了一种以前没有过的成就感,对阅读英语读物更有兴趣了,对英语学习也就更愿意了。
3.低年级学生不再是学东西学一个忘一个,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对所学的字母、生词和问候短语做到学以致用,增加了交际能力。
4.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全英文布置的英语课堂任务的能力也有所增强,较强的学生甚至能模仿老师用全英文组织小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也能听懂并完成所给任务。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能激活、诱导出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实践与探讨,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也就会越来越多,因此在自主学习和英语阅读能力上的钻研也必然要求“步步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献华.小学英语有效教学的设计原则.小学各科教与学,2008,(9).
(一)理论依据
开设自由阅读课,适应了现实和未来的需要,符合语文教学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其主要论据是:
1 大量阅读是提高学生素质,顺应时展的需要。九年义务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培养“四有”人才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摒弃狭隘的教学思想,在着眼于基本语文能力培养之基础上,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奠定广泛丰富的文化基础,以使学生一生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活力和潜能。
开设大阅读课,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措施。
2 大量阅读是贯彻落实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的在于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多读多写便是秘诀,正如大纲所强调的“课外阅读是经常的最重要的语文课外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二)功能目标
通过自由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其它学科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发展。
1 兴趣效益。“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自由阅读中,培养学生对书籍的爱好,诱发他们读书的兴趣,产生主动、自立的内在学习动机,以形成终身学习的思想。
2 阅读效益。通过自由阅读。打破以往阅读教学死啃书本的局限,使阅读教学由量的增加到质的变化,教给学生精读、泛读等阅读方法,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三)适用范围
此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阅读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激发阅读兴趣
通常从两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一是从书籍的功用及作品内容对人情感的诱发、吸引;二是从多种活动中调动读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三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读书报告会)、“两赛”(阅读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评)、“一报”(办好手抄报)等。
(二)择优精选书籍
通过图书管理员、指导教师、学生之间的逐级推荐,定期精选书籍,使之适应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所需,兴趣所需,巩固、促进各学科知识所需。通过教师先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一些熔自然美、社会美、人物美于一炉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一些报刊上有强烈时代感的佳作及一些惩恶扬善的文学作品或借助于数学、自然、史地等科教学向学生推荐书籍,引导学生不但要读纯文学的书,还要读一些科普读物、名人传记、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然后学生再根据自己的需求、爱好进一步选择。
(三)加强读法指导
在阅读时,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常用的阅读方法主要有三种:精读法、泛读法、浏览法。所谓的精读法。就是要求:“学示其训、句索其意、章求其旨”,对书中的精华部分要烂熟于心。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力求:“自由阅读”不走过场,不放任自流,注意抓好五个落实:
1 时间落实:教师要保证学生的一定的阅读时间,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周三课时连排连上,组织学生集体读写。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节假时间自由读写。
2 读物落实:利用多种渠道购集图书,建设图书馆、阅览室,落实读物。要特别重视读物的质量,防止不健康的读物流入学校。
(二)对学生的要求
1 学生在阅读时要保证一定的读写量。具体要求是三年级全年读40万字,写1万字的读书笔记;四年级全年读6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五年级全年读50万字,写2万字的读书笔记。
2 学生的读书笔记要保证一定的质量。年级不同,读书笔记类型的侧重点也不同。学生所写的内容不要局限于文学范畴,还要深入自然科学及现代科学领域。随年龄的增长,所配插图与记笔记内容要逐渐对应,力求达到图文并茂,小学高年级自由阅读课教案
一、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以饱满激情的语言向学生介绍书籍的作用和它的丰富性,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推荐精选书籍
1 课前教师和图书管理员预先选好一定数量的书籍分放在各个阅读桌上,每桌配备字典一本。精选书籍的内容要广泛: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科普读物、名人传记、散文、诗歌、人文地理、国情教育、生活常识等书,以供学生自由博览。
2 课上,教师向学生推荐新购书籍,如少年版的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3 结合课内阅读教学进程,推荐名家的作品,如《名人散文精笔荟萃》等。
三、加强读法指导
本次阅读重点训练学生的速度。指导步骤大致如下:
1 首先向学生传授速读的方法和意义。
2 教师在限定的时间内训练阅读速度。
3 对个别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
四、学生阅读,自行写读书笔记
1 教师先提出阅读要求:本次阅读重点训练评价型和感想型的读书笔记。要求对名著中的人物从多个角度加以评价。另外,结合课内阅读进程的单元读写重点,剖析文章,写读后感。
2 教师巡回指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写好读书笔记。
3 注意随时纠正学生的读书、执笔姿势。
五、集体欣赏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