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发展问题

时间:2023-11-02 10:20: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经济发展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经济发展问题

第1篇

分析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联系问题,并进一步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探讨应对策略旨在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

广州;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

1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联系问题

首先,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在与其他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竞争互补的关系,但需要明确的是,珠江三角洲一体化经济发展的阻力仍然存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以地方利益为出发点的行政壁垒对于珠江三角洲空间经济的联系和运行有着一定影响,从而导致了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其他城市发展的渐近化和趋同化[1]。因此珠江三角洲应当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实现广州与珠江三角洲腹地区域之间的错位经济发展。其次,应当积极重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内部分异趋势。广州与佛山以及肇庆等城市之间的经济互补相对理想,但广州与深圳、东莞、江门等城市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这不利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因此,要想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应当制定合理的步骤和进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例如可以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分解,建立“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的经济圈,以此来带动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最后,广州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其与腹地区域之间的交通通达性还有待提升,例如广州与中山的相对距离要大于空间距离更加远的深圳。因此应当积极加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网络建设,从而加强广州与珠江三角洲区域其他城市的联系。

2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珠江三角洲在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要想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二次发展,应当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

2.1发展问题分析

2.1.1内部问题突出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各个城市的定位重叠问题较为严重,这就导致了其内部重复建设较多、产业结构同构问题严重、经济合作深入不足等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的城市彼此之间的整合不足,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地位虽然凸显,但广州也仅仅局限于点的发展,并没有形成拓展和辐射作用,从而限制了广州作为中心城市的延伸,降低了中心功能,城市认同感和凝聚力缩小。此外广州的经济贡献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中心城市来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2.1.2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传统的低水平、劳动密集型的外源型经济是当前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其虽在珠江三角洲第一轮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目前来看,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增大,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严重,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滞后于当今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环境和状态[2]。此外,珠江三角洲以“成本指向性”外资结构为主,其十分依赖于廉价的土地、环境成本以及劳动力,但经过多面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土地资源已经频临匮乏,区域建设用地十分紧张,同时其长期以来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这就制约了当前区域内稳定、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此外,环境因素也是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雾霾、酸雨等污染状况普遍,与自然的不和谐不利于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2.1.3东岸与西岸经济发展不平衡以珠江口为分界,可以将珠江三角洲地区分为东西两岸,东岸有广州、深圳、惠州、东莞四个城市,西岸有珠海、佛山、江门、肇庆以及中山等五个城市。就目前来看,东西两岸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西岸的竞争力要明显弱于东岸,从而形成了东强西弱的局面。但当前东岸城市的土地资源已经十分匮乏,传统的依靠土地和劳动力实现经济发展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在这种背景下,积极发展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将成为珠江三角洲“二次创业”崭新阶段的重要趋势。

2.2应对策略探讨

2.2.1加强城市间的合作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强调现代城市的整体性和联系性,传统的“单打独斗”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应当加强珠江三角洲内部城市之间的互补、联系、合作、整合,杜绝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关系,通过板块式的经济形势将珠江三角洲做大、做强,实现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共赢和发展。具体来说,珠江三角洲内部应当积极打造“双核多心”的城镇中心体系,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珠江三角洲内部资源的整合。对于广州市来说,广州要定位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龙头城市、中心城市,不断加快自身的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强化自身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要素上的中心地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珠江三角洲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将广州建设成为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珠江三角洲现代化中心都市。

2.2.2改革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珠江三角洲发展趋势,珠江三角洲区域应当以技术———产业创新为中心,积极进行自主创新,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当坚持创新,坚持消化创新与集成创新齐头并进的方式,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吸引先进技术、消化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终实现技术出口,以此来培育本地企业成长,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可持续发展[3]。

2.2.3东西岸共同发展首先,要积极兴建运输网络,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强调西岸城市的重要地位;其次,政府要合理整合优化东西两岸的资源,提升西岸边资源集聚的能力;最后,以广东为首的东岸城市要积极加强与西岸城市产业的分工与合作,优势互补,以此来促进东西两岸的共发展。

3结语

本文简要分析了广州在珠江三角洲区域的中心地位,以及内部的经济联系问题,并针对广州市提出了具体建议。之后分析了珠江三角洲整体区域的经济发展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建议和策略,旨在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协调、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雨欣.珠江三角洲地区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实证分析与思考[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2]李翠兰.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8):66-70;139.

第2篇

关键词:巍山县;经济发展;问题;对策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当地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性。巍山县是多民族自治县,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其多民族的人口结构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巍山县位于高原山地地区,虽然拥有丰厚的自然和旅游资源,但交通、内需、产业结构等问题,是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巍山县经济发展基本概况

截至2014年末,巍山县户籍人口为31万,劳动力人口为18.5万人,占总人口的59.68%,劳动力人口中还有16%的富余劳动力。据2015年巍山统计年鉴统计,全县生产总值完成475492万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比”增长10.4%,生产总值有一个稳步健康的提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5973万元,同比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169456万元,同比增长16.6%;第三产业增加值150063万元,同比增长8.9%。目前,巍山县的招商引资在第二产业方面以“一园四片”工业园区为主要平台,加强招商项目服务和跟踪督促。但就整体而言,该县的招商引资重点仍然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为招商引资的主导方向。下表清晰地反映出巍山县重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招商引资数量和重大项目占比也是最多的。

二、巍山县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交通不发达

目前,制约巍山县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交通等基础设施的滞后。巍山县作为多民族自治县,其特殊的地域特征决定了,到目前为止,部分行政村、自然村依然没有解决“村村通”问题。交通的不便利,直接影响的是居民的出行量和交流,造成闭塞;交通的不便利,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巍山县,无论是在景区景点的打造,还是在吸引游客提高景区的载客量方面都严重受到制约,对巍山县发展旅游业进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影响较为巨大。同时,交通的不便利,对巍山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及农产品的外销出口的巨大影响更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政府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内需不足,出口市场窄

从2015年的巍山县政府发工作报告和巍山县人民政府网站来看,巍山县政府是十分重视招商引资的。但问题在于,巍山县把招商引资作为解决政府性负债,摆脱政府手中没有钱的尴尬局面的办法,致使该县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实施办法。巍山县的经济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活力,如何拉动内需,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找到适合巍山县出口的市场,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三)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巍山县现在的产业结构是“二一三”结构。巍山县不能走资源消耗型的工业化道路,但轻工业、低耗能的建筑建材业可以作为巍山县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按照产业结构发展的规律,巍山县产业结构应调整为“三二一”结构,坚持发展以南诏国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的旅游业和现代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打造好以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以锑为主的矿冶业等第二产业是目前巍山县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

(四)县内贫富差距大

经调研,巍山县居民收入有相当大差距。有些居民家庭年收入可达十几万,有些居民却只能吃低保。差距的存在,除了家庭背景、居住条件等客观条件制约之外,还有因历史的原因导致的社会发展不平衡程度高,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不同的原因,问题的解决需要信心和耐心。

(五)旅游景区的宣传与规划力度不够

巍山县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有浓郁的特色,但较之大理古城、丽江等著名的旅游地,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对景区景点的有规划的打造,并扩大宣传,增强吸引力存在差距。因此,在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做特现有景区景点的同时,对整个巍山旅游业及其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做好宣传这篇大文章,是巍山县经济发展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对大理市巍山县经济发展问题提出的建议及策针建略

(一)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是制约巍山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议在巍山县落实26亿的者摩山隧道招商引资建设项目,使巍山县成为大理州通往普洱市等地的重要通道,通过提高巍山县的交通辐射力,促进旅游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议充分利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的有力条件,争取国家和云南省、大理州的政策支持,努力解决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建议用好政策,很抓村村通工程,对不适宜居住的村寨,加大安居工程的建设和投入力度,谋求新的发展。

(二)实现拉动内需和扩大市场的统一

虽然巍山县拉动内需和扩大市场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这是一条必须要探索的道路。要真正拉动内需,巍山县政府需要充分考虑,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通过供给侧改革,为人民物质文化需求的满足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同时,需要进一步认真解决好脱贫致富问题,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为拉动内需和扩大市场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巍山县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及旅游产品的加工制作方面形成特色和拳头,拓宽大理、丽江等著名旅游地的市场,巍山县还临近保山市、临沧市和南涧彝族自治县,除了向大理、丽江寻找市场之外,也可以挖掘着三个地区的市场及资源为我所用。

(三)打造以旅游为中心的龙头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链

在大旅游发展的背景县,凭借巍山县独有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做特做精旅游产业,使之成为巍山县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建议进一步对巍山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认真规划,并通过实施认真落实规划,谋求旅游产业的新发展;建议进一步打牢旅游品牌的基础,如赋予“美食节”以更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提升巍山县的旅游知名度,扩大特色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扶持并打造精品客栈,有助于留住游客,助推巍山县旅游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建议以旅游产业为龙头,打造出有巍山特色的产业链。当前,通过旅游纪念品、特色美食的开发,通过“互联网+”的模式的介入,通过旅游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加快智慧旅游步伐等措施,不仅可以助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而且,能以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龙头,带动巍山县产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助推巍山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脱贫致富

建议巍山县政府在脱贫致富方面,进一步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争取政策支持,整合资金,创新产业帮扶模式,做好以龙头企业帮扶带动群众增收、以专业合作社帮助带动贫困户增收、以家庭农场实现贫困户增收三篇文章;加大精准扶贫的力度,在发动群众、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上采取超常规措施,注重把扶贫搬迁与发展旅游相结合;除了改善居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外,必须高度关注居民的精神生活,如何转变居民落后的旧观念,激发居民生产的积极性,使居民主动有意识的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改变政府一头热,居民等靠要思想,让居民自觉自发的致富,才是一条长远的脱贫致富道路。

(五)加大巍山旅游景区宣传,打造有巍山特色的旅游

对于旅游的宣传,一是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广告要打出去,人力、物力的宣传都需要资金。要让游客知道有巍山县这个地方,游客才有意识到巍山来旅游。二是打造巍山的特色,如果巍山县的景点景色是别的景区都有的,或者别的景区远远超过巍山县,那么游客肯定不会选择巍山县旅游。巍山县要打造一个别的景区景点无法模仿和超越的特色,使之成为品牌。比如巍山将小吃打造为旅游的一项品牌就是十分成功的,有相当一部分热爱美食的游客慕名而来,从而使游客驻足,增加了游客在巍山县的停留时间。

四、结语

第3篇

关键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循环经济是以生态学规律为指导基础的经济活动,从其本质来说是生态经济。与传统经济的相比,更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经济是通过将自然资源持续地变成为废物的方式来实现数量上的增加。循环经济则要求自然资源在不断进行的循环中持久的利用。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损害人类自身所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为代价,因此循环经济这一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需要我国在经济发展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一、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

(一)日本

日本通过法律制度作为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其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是通过社会、企业及家庭这三个主体来完成的。日本的循环经济以废旧物资的回收及利用为主。大力倡导静脉产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垃圾的处理及再资源化与发展新产品制作技术等。

(二)德国

德国与日本在以法律制度作为循环经济的制度保障上是一致的,但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确是不同的,德国是以物质流的管理作为循环经济管理的关键,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探索区域性的发展模式。具体的方式是把德国的企业组织起来,在回收的包装物印上绿点标记,绿点公司委托企业来进行处理。

发达国家的消费型社会结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因而成为环境保护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由此循环经济在各国都以自己的特色逐渐发展起来。

二、我国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宏观

第一,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自然资源中较重要的煤、石油等因过度开采及不当使用,面临着能源枯竭的问题,同时空气环境也因为污染物的排放而受到严重影响。我国各行业的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长期不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进一步使自然资源的破坏程度加重。

第二,环境治理体系不完善。我国完备的的自然环境治理体系并没有形成,表现为还没有形成污水完全处理、空气净化及垃圾分类后无害化处理等环境综合整治的有效管理模式。

第三,自然资源保护事业发展水平低。自然资源保护政府进行行政管理时缺乏科研技术的有效支持。自然资源保护科研体制不完善,基础科研投入低,成果应用效果差,专业科研人员明显不足。

(二)微观

第一,从区域性循环经济发展角度看,没有形成适合区域性发展需要的机制及政策体系。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对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不到位,表现是在一些城市虽然设有垃圾再生处理的设施,却因缺乏运转费用而搁浅。中央政府虽然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但在各级政府的相关政策中,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进行落实。

第二,从企业的角度看循环经济。中国的企业规模较小,发展循环经济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在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企业污染密集型大多都是中小型企业。而规模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我国的企业自然保护观念淡泊,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没有确立环保为先理念,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仍旧占主要地位。

第三,从个人的角度看循环经济发展。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衡,多数的人口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带,西部人烟稀少,农村和城市生活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具有较高环境保护意识的人多集中在东部发达的城市,给环境保护的推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除以上提到的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的问题外,我国没有形成适合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也是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宏观

第一,完善法律体系及制度建设。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一部“框架”性的法律,其中规定的大多是理念和原则,具体运作和实施还需其他法律法规加以配合。还应具体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从而确立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及制度。

第二,加强政府对循环经济的推动。我国政府应将资源节约及环境友好作为进出口贸易中废旧物资的标准。促进的国际大循环及原料替代的良性发展。我国政府应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政府机制。在具体管理中政府应采用企业有效的灵活措施进行循环经济管理。如在节能中通过对节能产品的标识来进行市场管理,从而正确的引导社会上与环保相关的消费行为,通过这种方式在社会上建立节约光荣的社会氛围。

第三,加大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科研投入。对于与循环经济相关的科研应加大支持力度。政府和高等教育机构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培养及教育工作。同时对循环经济的联系密切的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要放到重要位置上,如开发新型燃料机动车、研发可取代化石类能源的燃料电池等。同时还要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废旧物的循环使用技术,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技术。

(二)微观

第一,区域政府加强管理。政府之间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区域性政府有着不同的行政管理范围,因而容易造成同一样分散去做,降低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因而应加强区域性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循环经济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政府部门也应身体力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企业及个人的有效利用能源的管理。加快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的淘汰。同时各企业应按照国家或者行业规定的标准淘汰现有落后的、高能耗的生产设备,做到节能。提高全民环保观点,加强环境教育,各种用电器在不使用时应切断其电源,提倡使用清洁能源等。

在自然资源紧张及污染日益加重的国情下,建设闭合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及重要任务。通过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有效地利用现有能源,可以实现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目标,达到自然资源和人类的和谐共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焕新,宋长生.国外循环经济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学术交流,2009,1

第4篇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努力打造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成都、川东北、川西北生态、川南、攀西五大经济区。这对推动我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行政区域发展经济的模式,立足于产业整合、资源整合和发展特点,明确了率先跨越、快速崛起、高速增长、培育产业、保护生态等五种类型,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四川跨越发展和富民强省的顺利实现。

应从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各方面谋划五大经济区的总体布局

正是由于五大经济区的建立,将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认为,应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要求,科学谋划五大经济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不仅从经济层面来规划五大经济区的产业发展问题,而且应从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各方面去谋划五大经济区的总体布局问题。总体布局是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进行全面谋划和统筹安排,既包含建设的规划,也包含改革的规划。在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发展引擎;政治建设是保障,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正确方向和制度保证;文化建设是动力,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共同思想基础;社会建设是条件,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提供社会基础和社会环境。总体布局是一个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科学发展的系统工程,偏重一方或失去一方,都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五大经济区”建设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四位一体”思想,在任何时候谋划和推进任何一项建设,都要自觉关注对其他建设的影响,将四大建设自觉地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之中。

当今时代,我们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阶段,单纯按照传统经济学(物质经济学)的观念去谋划经济区域发展已不可能了。情感、体验、心理、人文、知识、信息等社会文化因素已大踏步进入经济学领域,彻底改变了经济学的传统格局。同时,经济行为、经济思维、经济发展已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观念的各个方面。因此,从多学科、多领域角度去综合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已成为一种基本的学术取向和战略思维。

我省五大经济区建设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应当是“四位一体”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省五大经济区建设就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发展问题,而应当是“四位一体”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我们既需要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时代使命的高度,对五大经济区科学发展作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全面实施规划,又需要充分发挥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环境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各方面专家学者的作用,制订五大经济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规划、文化发展规划、社会建设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科学预测和切实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还需要建立五大经济区之间相互合作、与国内国际广泛合作的联动机制和促进机制,充分发挥“四位一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和作用,追求五大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和整体实力的最大化,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建议省委、省政府在五大经济区协调小组成员中增加有关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学者、管理者,尽快出台我省五大经济区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发展要求的相关规划和政策法规;按照十七大“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推动五大经济区“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在省域经济发展方面创造“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行政管理务实高效的新体制、新模式、新经验。

第5篇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汽车;问题与策略

1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是当前共享汽车发展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我国任何新生的事物想要实现长久稳定的发展,都离不开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作为重要的发展基础。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起的经济模式,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地方性管理制度,这也就使得共享汽车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制度指导,共享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自由化的特点,市场上准入门槛低、监督不严格等问题都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十分不规范,以共享汽车的发展为例,当前市场上许多使用者将共享汽车占为己有或者肆意破坏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制止和惩罚,另外由于监管制度的缺失也导致政府部门对于企业共享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些行为缺乏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监管,行业内部也缺乏统一明确的规定,这些制度政策方面的不足都影响了共享经济的规范性发展,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给城市的公共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完善共享经济尤其是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的管理制度,实现社会秩序的平稳运营也是相关的管理者所需要思考的关键所在。

1.2企业投资风险高回收期较长

共享经济企业投资风险高、投资金额大,资金回收期较长也是目前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问题。2017年OFO共享单车在市场上兴起之后,一大批投资者看中了共享经济的前景,对这类经济模式的企业展开大规模投资,而融资也成为了这些共享经济企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许多从事共享经济模式的企业,其每一笔融资金额基本都是千万以上的,尤其是对于共享汽车来说,造价高、维护成本高,与共享单车相比,其成本金额也更大,因此对于融资的需求也更高。除此之外,共享汽车在前期的推广过程中也需要用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来供应共享汽车的正常运作,同时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及时的抢占市场,相关的企业也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优惠让利、广告宣传以及定点投放维护等工作,从而确保自身理想的市场占有率,这一部分的成本支出数额也是十分庞大的。而这也就意味着共享汽车的投资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短期之内回收成本也成为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不论是对于投资者而言还是对于共享汽车的企业来说,都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1.3容易出现市场垄断消费者利益受损

共享经济作为近几年来新兴起的经济模式,虽然在短短一年多的发展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步入这个行业之中,但是以共享汽车为例,地方性市场垄断的现象还是非常明显的。在地区,盼达共享汽车在当地的行业市场份额占到50%以上,这样一种巨大的市场份额虽然能够给盼达用车的相关企业带来许多利润收益,但是长此以往,也容易出现市场垄断现象,最终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共享经济潜在的风险之一。

1.4使用者共享意识不足,人为损坏严重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使用者的共享意识不足,共享汽车在投放运营的过程中人为损坏严重也是常见的现象。当前我国市场上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兴起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特有的便利性决定的。而这一种便利是需要基于社会公众的共享意识、自觉爱护、维护公共用品的意识而产生的。如果社会公众缺乏对这一种共享物品的爱护意识,那么这种共享经济模式也很难在我国社会上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而通过观察盼达共享汽车的经营状况我们就不难发现,当前由于国民素质整体偏低,很多用户在使用共享汽车的过程中存有一定的私心,想把共享汽车或者共享单车据为己有,无视城市管理以及共享经济企业的相关规定,这也就导致了一系列不文明的现象频频发生,轮胎扎破、二维码刮花等不文明行为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这样一种现状不仅影响了其他人对共享物品的正常使用,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扰乱了社会正常秩序。因此,想要更好地实现共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市民素质,加强文明宣传也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1.5监控管理不严格维修不及时

在共享汽车的投放使用过程中,违规使用、乱停乱放等行为层出不穷,这也就进一步导致相关的经营企业难以准确、及时的找到需要维修、维护的车辆,给企业的共享汽车维护带来了许多不便之处,影响了共享汽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企业及行业相关规定的不完善,由于共享汽车而引发的许多交通事故也很难实现恰当的处理,交通事故中的归责问题也成为了许多社会公众所关注的焦点所在。据相关媒体报道,2017年5月,一名男性借朋友的驾照驾驶盼达共享汽车出车祸,导致一死两伤,有些群众认为这起事故责任主要是由共享汽车企业监管不力造成的,共享汽车企业应付全责;也有群众认为是由于使用者的原因导致的,责任应由驾驶者承担。而对于本次事故中的责任归责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也备受争议,这其实也是监控管理不到位的一种体现。

2优化共享经济发展的建议

2.1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政企合作

当前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起的经济模式,我国政府尚未出台相应的政策,也没有对共享行业发展的明确规定,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共享经济发展面临着监管难的问题。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相关的共享汽车企业想要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的沟通,加强行业自律意识,不断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督促用户文明共享、规范停放,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另外当地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及时的结合本地共享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并出台相应的共享汽车管理规定,为当地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统一化、规范化的标准,让当地从事共享经济模式的企业能够规范发展,避免行业乱象的发生。

2.2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共享经济资金的管理,切实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对于共享经济的顺利发展也是十分关键的。目前我国市场上不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汽车等服务,都需要收取一定金额的押金作为保障,而由于用户基础数量的庞大,也会导致这笔押金数额巨大,如何实现资金的有效管理也是相关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以盼达共享汽车为例,想要注册成为该品牌共享汽车的用户,需要缴纳1000元的保障金作为保障,而当地注册用户约为9500多名,押金总额高达950多万元,确保资金的安全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笔者认为,相关的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资金的管理,可以与存管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确保资金管理的透明化。另外,企业相关的职能部门也需要对资金风险有合理的评估与判断,及时采取措施降低风险,确保资金的安全性。与此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由于盼达共享汽车用户群基础的庞大,用户的注册信息等涉及个人隐私,一旦出现信息泄漏等情况,也会给众多盼达共享汽车用户带来许多人身财产风险。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笔者认为,相关的共享汽车企业也需要不断的完善用户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对用户信息平台进行维护,加强信息平台的安全性,以此来确保用户合法的隐私权,让共享汽车用户能够用的舒心、放心。

2.3企业要秉持初心实现良性市场竞争

行业市场垄断现象对于企业而言,虽然能够让自己成为行业巨头,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如果在经营过程中违背了初心,不能真正带给消费者实惠与便利,那么企业也终将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基于当前盼达在当地共享汽车市场所占的份额,相关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坚定企业最初的发展理念,实现良性的市场竞争,努力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与便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确保企业的顺利运营

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确保共享经济企业的顺利运营也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便是用户的信用。如果用户没有良好的信用作为保障,那么这种共享经济模式的安全性也难以得到保证。面对当前共享汽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违规用车、乱停乱放、肆意破坏等情况,相关的企业管理者以及政府部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个人诚信档案的建设,完善信用评价制度以及相关的问责制度,从而实现对用户行为的有效监管和督促,另外对于信用欠佳的用户及时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同时也可以采取诚信黑名单以及实名注册等方式,全方位对使用者进行管理。另外在共享汽车的运营过程中,建立起完善的用户安全保险体系也是十分关键的,相关的共享汽车经营企业在进行共享汽车推广的时候,也要对相关的保险业务进行具体、详细的介绍,从而确保用户能够在用车的过程中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

2.5加强思想得到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共享意识

为了更好地促进共享经济在我国社会范围内的推广,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方便人们的出行,相关的政府部门以及共享企业也需要加强社会道德宣传,加强对文明共享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共享意识,努力营造出文明用车的社会氛围,这对于实现共享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效果的。除此之外,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不文明的共享用车现象,相关部门也要及时的采取措施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不文明行为的发生,并且对于那些出现不文明用车行为的使用者,给予一定的处罚和批评,以此来不断提高人们的文明用车意识,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共享经济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

[摘要]2014年12月,青荣城际铁路的正式开通,标志着烟台无动车出行的历史彻底改变,2018年9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强调了济南、青岛、烟台“三核引领”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烟台高铁发展又迎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崭新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烟台高铁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针对烟台高铁经济发展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提高服务完善网络,更好地发挥高铁效能;围绕高铁研究谋划发展,做好高铁经济、高铁产业的文章;构建立体化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高铁经济发展环境等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烟台高铁;经济效益;区位优势

1烟台高铁基本情况

烟台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连通了山东、辽东半岛及东北、华北两大区域,是连通渤海海湾、东部沿海产业带、对接东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铁路方面,烟台枢纽已建成青荣城际铁路、龙烟铁路、蓝烟铁路,远期将积极推动环渤海海峡跨海通道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潍坊至烟台铁路建设,预留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接入条件,未来烟台的枢纽地位及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提升。(1)青荣城际铁路。青荣城际铁路烟台市境内正线全长约146.31公里,途经莱阳、海阳、栖霞、福山、芝罘、莱山、高新、牟平8个市区设7个车站。2014年1月16日,由中铁一局新运公司顺利铺下一节500米长轨;2014年12月28日,山东省发改委在即墨北站举行青荣城际铁路开通首发仪式;2016年11月16日,青烟荣威城际铁路青岛方向通车,至此全线贯通,构建起了青-烟-威1小时生活圈同城化发展新格局,公交化出行的“同城生活”大幕拉开,实现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同频共振。青荣城际铁路的开通使烟台市的“无动车”出行历史彻底改变。(2)龙烟铁路。龙烟铁路总投资约76亿元,总长度132公里,其中正线113公里,烟台西港进港铁路15公里,货运联络线4公里。线路途经龙口市、蓬莱市、开发区、福山区、芝罘区5个市区。2018年1月22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龙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烟台市第一条横向铁路大动脉全线贯通,结束龙口、蓬莱等地无客运火车的历史。

2烟台高铁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烟台高铁的发展过程中,烟台市积极规避劣势,发挥优势迎接各方挑战,促进各产业的快速发展。但仍应看到烟台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烟台的城市建设、商业发展与高铁迅猛发展不匹配,不能有效利用烟台火车站、烟台南站的区位优势促进烟台市的整体发展,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1)网络布局不够密集、外联通道不多。对照新时代建设交通强国的新要求,烟台市的综合交通在互联互通、路网密度、建设标准、保障水平方面尚不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市交通网络布局不够密集,高铁尚未实现省内互联互通,如青荣城际铁路在烟台段内,由于受到蓝烟铁路运力饱和的瓶颈限制,动车组的现运行时速不到200公里,远不能满足高效快捷的运输要求,同时外联通道不够多,交通衔接不够紧,功能完备、布局合理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滞后,群众出行存在诸多不便。(2)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严重。随着烟台青荣城际铁路和龙烟铁路的通车,往返和停留于烟台的人流增多,而烟台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等行业的发展没有跟上这种快速发展的步伐,不能有效地解决高铁发展所带来的客流量激增的问题。例如烟台南站,公共交通系统目前只有两路城铁专线可以直达,覆盖面小且发车间隔也较长,不能满足群众公交出行的要求;同时烟台市出租车资源也不多,旅客到达烟台南站后,出站口出租车与私家车通行道路并行,客流量大时,交通显得特别混乱,出租车上客区只能两辆车并发,旅客滞留非常严重,该区域无任何遮挡顶棚,遇到雨雪天气时,待疏散旅客只能露天等待。交通的拥堵影响着烟台常住居民的出行,同时给来烟旅游、出差的人士带来很多不悦体验,降低了游客对烟台市的城市好感度和印象,不利于文明城市形象的树立。交通的拥堵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烟台雾霾天气的污染范围、持续时间、污染程度都影响着城市旅行、休闲、商务等功能的发展。(3)服务业发展滞后,商贸行业的发展不能与高速铁路的发展相匹配。烟台虽然是山东省内重要城市,但近些年来的发展较为缓慢,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大型商业综合体。购物、餐饮方面,烟台只有万达广场、中粮大悦城两个大型城市综合体,至今连一条真正意义的步行街都没有,其中中粮大悦城毗邻烟台火车站,人流向该处聚集,又进一步增加了交通拥堵,形成对比的是,烟台南站附近不但无任何配套大型设施,甚至连小型餐饮、购物中心都没有,在烟台南站换乘的旅客,根本无法在车站附近解决食宿问题,规范化、连锁化、现代化的服务能力急需加强。

3烟台高铁经济发展对策

目前烟台地区生产总值虽已超越7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接近2万亿元,经济总量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尽管如此,但烟台却不是经济强市。烟台在发展过程中,宏观经济系统及城市化建设不完善问题突显,如果烟台想继续乘坐高铁发展的快速列车,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这些问题,具体的建议有:(1)提高服务完善网络,更好地发挥高铁效能。烟台铁路想进入全国高铁网必经之路胶济客专,运力严重饱和,增加车次已经非常困难,已成为烟台高铁提速的瓶颈。因此,必须在进一步提高效能与完善网络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提升高铁服务保障能力。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青荣城际铁路都是烟台高铁的主动脉。在全线通车后,要合理调配运力,增加到热点城市、高峰时段车次,在可能的条件下逐步提速,争取尽快达到250公里设计时速。二是完善域内高铁网络。要利用国家政策继续争取在我市规划新建部分城际高铁,如潍烟高铁、青岛到海阳、荣成城际铁路等,完善域内高铁网络,扩大高铁受益面,吸引更多高铁客流。三是积极支持省内相关高铁建设,如潍莱高铁、济青高铁,尽早打破胶济客专的瓶颈制约,缩短走出烟台、走出山东的时间,争取2小时到济南,3.5小时到北京。(2)围绕高铁研究谋划发展,做好高铁经济、高铁产业的文章。2018年9月,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的通知》,需要抓住这一契机,围绕高铁谋划发展。一是要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继续提升会展、旅游、餐饮、零售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实现客流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要依托高铁所产生的“同城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加快产业梯度转移,有效推动区域内产业优化分工,围绕构建高铁沿线产业链条,吸引沿线客货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形成比较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的产业协调互补发展。(3)构建立体化的城市服务功能,完善高铁经济发展环境。烟台市应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构建立体化的城市服务功能,提高烟台的商业服务能力和城市开放度,促进烟台市服务行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在与高速铁路沿线的竞争中占有比较优势,更好地承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产业转移。不断提升硬件环境,增强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建设充满时尚气息和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在旅游业上,蓬莱、招远、龙口、海阳、牟平、福山等地结合自身历史及当地优势,不断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充分利用好高铁发展为烟台经济增长带来的各种机遇。

第7篇

关键词:反贫困现状战略启示

一、引言

发展中国家一般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介于“发达”和“一般不发达”之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财富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这类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拉丁美洲、东欧等地区,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委内瑞拉、墨西哥等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内部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而欠发达地区、落后地区,有一部分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条件得不到满足而陷于贫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也得到了发展中国家及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消除贫困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 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对发展中国家反贫困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其反贫困过程中的具体经验,并找出反贫困工作有意的启示,并根据该国具体国情制定反贫困战略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二、印度状况

1、印度贫困现状

印度正处于工业化和经济高速成长期,在经济社会建设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然而,印度也正处于传统与现代交织、原始与发展混杂、落后与文明并存,贫穷与富裕同在的尴尬境地。据世界银行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在印度9亿多人口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有3亿多。

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如果以印度经济增长较慢和政策对穷人较为不利的情况为基础,则印度穷人的数字还将增加1亿左右。印度与中国一样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约占人口一半的穷人问题,成为印度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巨大难题。

2、印度反贫困实践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是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在印度,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地区发展不平衡性逐渐拉大,地区发展速度不同,导致地区差距逐步扩大,产生了贫困人口聚集现象。印度的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及北部等高山、内陆地区。因而, 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印度政府反贫困实践的重要举措。

(1)印度“地区性计划”和“平衡发展”的反贫困实践

印度为了应对贫困,早在制定 “四五”计划时印度国家发展委员会确定246 个县和直辖区有资格享受优惠的金融和其他方便,以及后来印度计划委员会又实施了“向落后地区划拨资金、推行特别行政去地区发展计划,促进私人向落后地区投资计划等。在“六五”中提出了“发展落后地区的专门计划”和“工业化发展落后地区专门计划” ,“七五”的“结构性平衡发展”计划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反贫困实践措施。

虽然,印度制定了不同的经济发展计划但是,它各个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有些地区在加重与蔓延。同时,印度甚至在“八五”计划中忽略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性大的问题,这使得印度贫困人口进一步集中和增加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阿萨姆、奥里萨、西孟加拉、比哈尔以及北方邦等邦。

(2)印度社会保障体系构建与完善的反贫困实践

印度开始构建社会保障体系制度。

印度社会保险措施包括医疗、事故和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 其中, 政府医院起到社会公平和救助贫弱的“稳定剂”作用, 印度免费医疗网基本做到穷人也享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从而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功能――遏制贫困。

三、总结

按照发展经济学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发展存在着很多障碍。贫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已引起发展中国家乃至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能否得到缓解和解决不仅关系到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也与发达国家、整个世界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发展中国家内部角度看,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以及社会分配不公、失业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同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造成发展中国家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历史的、社会的、政治的原因,又有传统文化等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分配不公。针对上述问题,发展国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反贫困实践。如印度乡村综合开发计划 (IRDP)和就业计划;

2.发展中国家的反贫困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果,缓解了发展中国家及国家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状况,并留下了许多有益经验。?

参考文献:

[1]于同申.发展经济学――新世纪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杨文武.印度的贫困与反贫困研究.南亚研究季刊.1997

[3]周中林.试论跨世纪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经济评论.1998

[4]王晓丹.印度贫困农民的状况及政府的努力.当代亚太.2001

[5]姜淑华.中国的贫困与反贫困.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6]杨文武,李文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贫困问题比较研究.南亚研究季刊.2005

第8篇

虽然罗店镇只是一个农业乡镇的代表而已,但是据了解,大多数乡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难以突破。

(一)镇村规划建设滞后,产业布局不合理

由于规划编制经费不足,规划设计水平低,编制内容不全,镇村规划衔接不紧,前瞻性不强,导致规划在实际执行中需要重新调整的幅度较大。一些镇村缺少规划或者规划编制不够完善,执行不严,房屋建设无序,管理水平低下。[2]一些镇村规划只注重空间规划,而忽视了产业发展规划和社会事业建设布局。还有些镇村只编制了总体规划,却没有编制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或者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严重滞后于当地发展形势,产业布局雷同,新农村社区设计风格相似,毫无特色可言。

(二)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工程,尽管各级财政均有一定的财力扶持,但主要还是靠乡镇财政投入,财力极其有限,资金缺乏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再加上受镇村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的供水、排水、道路、绿化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如大多数村没有建设生活垃圾、污水等处理设施,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村组道路缺乏硬化,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给农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产业发展环境不佳,招商引资工作困难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效益低、风险大以及银行对工业的偏好,造成了金融机构对涉农产业的贷款日趋下降。现行土地政策对农村建设用地保护更加严格,建设用地供应少、土地审批时间长、用地性质变更难,致使招商引资项目受到影响。乡镇受财政资金紧张的制约,普遍存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象,导致一些引进的产业项目无法顺利落地。另外,乡镇招商引资一般总量偏少,规模小,层次低,且以本地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为主,没有形成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链,对外地客商的吸引力不大。乡镇资源优势不明显,投资创业环境不佳,本地农民发展第三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大量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或创业,丧失了人力资源优势。

(四)干部守旧思想严重,基层组织建设薄弱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镇村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意识不强,守摊思想比较严重,热衷于镇村日常管理事物和一些农田基本建设项目,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对新时期农村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路子不宽和方法不多,对办规模企业、上工业项目一窍不通,满足于“村里不出事”。三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有些村甚至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难以支付,导致其凝聚力、战斗力减弱。

(五)财政收入增长有限,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乡镇收入构成以农业税为主,缺乏支柱税源财政收入增长潜力有限。再加上市县级部门支农投入有限,工业发展水平低且基础薄弱,制约了农村财政收入增长,导致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不足,发展滞后。农村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尚不完善。另外,文体事业投入不足,基础差、人才缺、设施差等状况仍旧普遍存在绝大多数村缺乏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

二、解决乡镇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做好镇村规划一体化

镇村规划一体化是乡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把中心集镇和农村社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规划要覆盖到镇村,与山、水、田、林、路一一对应,坚持区域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原则。在规划时,还应综合考虑镇村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镇村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集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化的产业支撑体系。另外,要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乡镇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镇村建设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形成镇村空间一体化发展格局。

(二)创新投融资管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创新投融资管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别。一是建立财政稳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都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乡镇要统筹安排有关项目和资金的申报,集中使用各方面的项目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3]二是建立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特许经营、有序竞争、加快发展的要求,放开小集镇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依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多种形式投资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三是积极筹办各类融资平台,引导镇村树立市场经营意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产业来对待,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三)优化投资创业环境,着力推进乡镇产业发展

坚持产业兴镇战略,鼓励和支持产业向乡镇集聚发展。一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激励优惠政策,主动争取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支持,优化投资环境,着力实施亲情招商、乡情招商、友情招商和以商招商,完善鼓励投资的优惠办法,加强与外界企业的联系和信息共享,吸引更多企业到乡镇投资兴业,形成“引进一个,影响一片,带来一批”的联动效应。二是深化土地流转、农村金融服务等制度改革,引导农民向高效农业发展,建基地和产业园,培育示范园和强村大户,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化发展目标。[4]三是降低创业贷款门槛,鼓励农民兴办农家乐餐饮、宾馆服务、交通物流和文化休闲等第三产业,政府可帮助申请低息小额贷款,从而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集镇集聚。

(四)推动干部思想解放,强化基层组织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以学习实践“中国梦”活动为契机,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发动干部群众开展“解放思想、实干筑梦”的大讨论活动。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发挥率先垂范作用,使之贯穿于实际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体现在服务群众的各个方面。要着力抓好回归工程,积极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促成“人回乡、企回迁、钱回流”,带动农民致富,帮助村集体增收,以便支持基层组织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等人员的培训管理,严格执行干部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坚决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充分调动镇村干部的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在党员干部中形成“实绩论英雄、有为才有位”的共识。

(五)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第9篇

1我国国内的房产经济现状分析

1.1土地价格的攀升是导致房价盲目抬高的首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的基数大,也就使得人均居住面积相对减少,致使人们对于房屋资源和房价缺乏一个合理的认识。相比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的土地可谓是寸土寸金,很多政府在向房地产开发商拍卖土地时,经常不设上限,投资商对土地势在必得的心理客观上抬高了土地的价格,房价的下降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因而产生了房价虚高的现象。1.2我国消费者对房屋的预期认识不清房价连年攀涨,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给大部分的房屋投资者带来了一种投资错觉:他们认为至少在未来的几年内,房价都不会有下降的趋势,而房屋升值所带来的利润又相当可观。所以不断有投资者加入到购房的大军中去,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购房者是基于自身经济水平的考量,他们认为如果现在不抓住时机购房,那么,几年后房价继续上更会加剧买房的经济压力,不如在承受范围之内先买下。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消费心理和购房行为,政府才通过提高房价的手段控制旺盛的购房量,而房价越高又会加剧消费者的购房欲望,如此循环下去,才使得房产行业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2针对我国房产经济现状提出的调控措施

2.1加大中央政府行政及法律的干预力度我国政府针对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的制订还有待强化和补充。一些开发商正是由于缺乏法律知识或利用法律方面的漏洞,钻了法律的空子,来为自己进行不法牟利。所以,针对这一方面政府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同时加大执法惩戒的力度,不让房地产开发商有机可乘。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行政机制来调控房地产价格,对房产价格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保证房价的稳定性。在土地出让环节,政府也必须严格把关,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通过稳定土地出让价格降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进而控制房价的上涨。2.2购房者要加强自身对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学多数的购房者和投资者对房产投资领域的理论知之甚少,盲目投资给自身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尤其在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泡沫过多的情况下,购房者和投资者更应该趋于理智,尽量避免房地产市场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可以参考政府部门或社会舆论对房产行业动态做出的科学分析,从中提取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其次,要全面了解研究房产行业当下发展的大环境,作出比较科学客观的判断;再次,要强化自身对房地产行业理论的学习,掌握其变化规律,抓住购房的最好时机,最大化减少房产泡沫对购房的影响。只有加强预防,理智消费,才能最大程度的阻止风险的发生。2.3国家要合理利用土地,限制土地的过度开发土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最基本要素,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的开发其使用价值是人类一直以来所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我国目前的土地资源现状是人多地少,只有采取有效办法缓解人地矛盾,才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有效的向前发展。我国目前正处于土地开发热潮,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难免有土地滥用,价格虚高的现象产生,房产开发商受到利益的驱使,不惜高价购地,而政府也趁势抬高地价,两者结合更是催生了土地高价的现象。而开发商将巨额的土地成本通过高额房价的形式间接转嫁给了终端购房者,损害了购房者的利益。针对这一土地市场乱象,政府必须通过和制订和实施相关的土地利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予以严格打压,从根本上遏制房产涨价的源头。只要政府抓住问题的突破口,对症下药,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利趋势必将扭转,房产行业回归正常也指日可待。这是因为:其一,房地产行业也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它的发展必然存在着波动,只是波动幅度的大小不同而已,但最终肯定要回归到正常水平。其回归的速度和时间不确定,这还要视政府和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及政策实施效果而定。当然还会受到客观因素诸如地区差异和地区政策不同的影响。其二,找到泡沫经济的突破口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在结合政府措施的同时,要从自身出发,主动出击,胆大心细,尽快找到造成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关键并制订相应对策,以求有效的规避房地产市场所带来的价格风险,摆脱房地产行业的困境。否则将会给我国的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冲击,使其陷入更大的危机之中,被新的经济形式所取代。

3结束语

为了改善我国的房产经济的现状,缓解房产行业的紧急态势,全社会应该共同努力,互相协作,合力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案,让房地产行业恢复到正常合理的发展道路。从政府方面来讲,应竭力控制地价,对土地进行合理分配,从个人方面而言,也需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要盲目投资。开发商也应予以积极配合,端正开发态度,合理制定房价。只有各方面联合起来,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当然,降低房价,从根本上使房地产市场回归到有序健康的发展状态,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需要政府与开发商协同起来,对土地的使用控制到位。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发展方法,了解房产正常运行的规律,才会使房屋的价格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铁军 单位:哈尔滨市房产交易中心香坊交易管理二所

第10篇

关键词:金融结构;优化分析;经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这样一来,金融全球化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金融结构优化问题由于美国2008年发生的次贷危机被世界各国广泛重视起来。同时,2008年次贷危机后,欧洲债务危机问题更是将金融结构优化问题摆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位置。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会以经济发展情况作为依据。这样一来,把握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从GDP、FIR两个层面入手,分析了经济增长指标和金融相关比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二者的内在联系进行把握和分析。

1金融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对金融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本文以实证研究的方式为主,结合国内外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情况,从金融相关比率指标(FIR)和经济增长指标(GDP)两个方面入手。在对该问题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表1,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究。结合相关数据统计来看,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性,这表明金融结构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问题可能体现在以下几点。(1)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结构与经济结构发展不协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但是金融结构未能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理念,导致其与经济结构不协调,从而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这样一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融资时,可能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资金,使其发展受阻,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发展和进步[2]。(2)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这就导致资本市场发展不充分,金融体系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体现。结合我国金融市场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银行依旧是金融市场的主导者,并且在进行资金配置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金融结构存在单一性的缺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无法更好地获取发展资金,导致在技术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发展阻碍和弊端。(3)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利率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现阶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利率市场化占有主导地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金融市场发展也逐渐朝着利率市场化发展方向迈进。但是,由于对这一问题研究不足,加上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限制了金融结构的市场化程度[3]。金融产品在定价过程中,未能够有效地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对其产品进行定价。(4)金融结构设置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失衡问题。随着现阶段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传统金融行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有效预防和控制,从而导致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较大的结构失衡和金融风险隐患[4]。

2金融结构优化的原则及方向

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金融结构优化问题进行较好的把握,其优化原则以及方向,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环境特征,保证金融结构优化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2.1金融结构优化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在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坚持以下原则。第一,金融结构优化要与市场发展环境保持一致性。金融结构优化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金融发展模式能够与经济发展情况保持一致性。这样一来,在对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要注重以市场作为导向,并能够将市场利率化发展模式应用于金融结构优化当中。这样一来,我们才能有效地提升金融体系的功能和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第二,把握实际国情,保证金融结构优化能够具有现实意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进行金融体系完善过程中,要注重结合国情,能够注重对现阶段银行机构进行完善,使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对金融市场结构进行优化,在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同时,要注重解决金融风险问题,保证金融发展能够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2金融结构优化的方向

金融结构优化,要注重把握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金融优化需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把握,并且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融资需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对原有的金融发展模式进行改变,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要[5]。第二,加强金融市场发展,能够壮大资本市场。金融结构优化,要注重加强金融市场建设,使之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在国民经济比重中不断提升。这一过程中,需要对股权投资问题进行较好处理,使之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第三,注重金融市场的市场化发展。市场化发展模式,是金融结构优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推动金融结构优化的关键。随着利率市场化发展模式的不断应用,金融市场坚持利率化发展方向,能够对资金资源进行较好的配置,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第四,注重把握金融结构的均衡性发展。金融结构的均衡性发展,注重金融结构与市场结构的有效结合,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对金融行业发展面临的隐患问题进行较好地解决,从而保证金融行业处于一个安全的发展环境当中。

3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协调的对策分析

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是金融结构调整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也是金融行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对此,为了更好地实现金融结构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可注重对以下对策进行利用。

3.1加强金融结构优化

金融结构优化,注重对现阶段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解决,能够保证金融行业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中。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对银行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把握,能够实现金融功能与效率提升的协调发展,实现金融结构均衡化、分散化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保障银行业的稳定发展,构建风险评估体系,能够降低银行金融体系发展的风险。

3.2深化金融改革

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在1990年我国证券市场改革以来,证券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体现。这样一来,在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要注重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能够使其更好地对资金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保证经济发展能够获得相应的资源,从而促进我国企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3.3发挥金融市场作用

金融结构优化,要注重对金融市场作用进行有效发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金融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与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密切。这样一来,为了满足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市场必须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要注重加强金融政策的有效应用,能够以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金融结构优化,使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作用。金融机构自身,要注重体现出金融市场的“商业性”,能够加强对金融产品进行创新,更好地提升经济效益。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金融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明确金融结构对于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样一来,在进行金融结构优化过程中,立足于金融行业发展的本质,结合经济发展现状,采取有效对策对金融结构进行调整,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从而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

作者:赵思宇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韦继强.金融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分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2(03).

[2]李健,范祚军.经济结构调整与金融结构互动:粤鄂桂三省(区)例证[J].改革,2012(06).

[3]何海霞.区域金融结构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析[J].商业时代,2012(27).

第11篇

【关键词】会展经济;发展;广州

会展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高效的会展经济对提高城市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发挥重要的作用。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开放成熟,会展经济发展较早,具有自身的管理体系,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初步形成了规模。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针对自身的会展经济,建立有效的政策指导和规划,在战略支持上不够。第二,缺乏完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政府对会展制约机制和行业规范等欠缺。本文从会展经济的理论分析入手,广泛的吸收前人的有关学术研究,采取文献综述法和案例分析法,分析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

一、会展经济的理论分析

会展经济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在当前的研究当中,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赢利的行业。

二、广州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会展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广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会展经济就开始发展,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广州全年展会数量为259个,展出面积约为923万平方米。2015年,广州会展业呈现“展览活动增幅明显、高端会议快速聚集”的新格局,全市20个重点场馆举办展览482场次,同比增长23%,累计展览面积861.7万平方米。2016年一季度,全市重点场馆举办展览116场次,同比增长52.6%,累计展览面积200.9万平方米。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一直是占据全国会展经济发展的前头。

三、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广州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不够

在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虽然形成了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扶持上还是跟不上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详细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针对自身的会展经济,建立有效的政策指导和规划,在战略支持上不够。第二,缺乏完善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政府对会展制约机制和行业规范等欠缺。

2.缺乏R祷嵴咕济管理人才

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在广州会展人才素质和来源上,很多会展管理人才都缺乏专业的会展管理知识,也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因此这种会展发展模式都是小规模的发展。另外,在广州会展人才的培训上,培训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建立有效的学校和社会会展人才培训模式,会展人才不能满足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

四、加强广州会展经济发展管理的对策

1.加强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虽然形成了自身的管理模式,但是在具体的政策扶持上还是跟不上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详细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当中,广州市政府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要建立完善的会展扶持政策,一方面要针对自身会展经济发展,建立政策扶持纲要,保障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各级政府具体办展行为,对广州已有的政府主导型展会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来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逐步加大其市场化进程的力度。

2.加强缺乏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加强缺乏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在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缺乏应有的专业人才。在广州会展人才素质和来源上,很多会展管理人才都缺乏专业的会展管理知识,也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因此这种会展发展模式都是小规模的发展。因此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首先要加强对会展专业人才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保障会展人才素质得到提升。其次在会展人才培养模式上要进行创新,除了对现有的会展人才进行在职培训之外,还应该与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大力从高校吸收专业会展人才,保障会展人才的供应需求。

3.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会展配套设施设备

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会展配套设施设备。当前在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会展配套设施设备不够健全。这主要表现在广州缺乏大型的会展中心,虽然有琶洲会展中心,但是不能满足广州会展国际化发展需求,具体的细节配套设施也不到位。因此面对这一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公共设施设备的投入上加大力度。

五、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广州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由于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会展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广州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会展经济就开始发展,在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自身的管理体系。广州会展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的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不够、缺乏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会展配套设施设备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当中要加强政府针对会展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专业会展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资金投入,完善会展配套设施设备,进一步提高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第12篇

一、经济增长质量

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决定未来经济结构的变动性因素是经济增长点。由此,把握经济增长点就事关重大。我们进行的经济普查工作重点往往是现状,而不是未来。未来的状态是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评估、预测出来的。预见到的经济增长点什么时间开发,是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综合平衡,不可短期行为。创新经济增长模式非常重要,但是,对于每个经济增长点的规模要有充分估计,千万不能一哄而上。如风力发电、海水淡化、煤液化项目,需求规模和成本都是制约因素。较大的经济增长点会自动形成上下游的产业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多个经济增长点的叠加作用会十分错综复杂,稍一不慎,就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质量。另一方面,为经济增长的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是从经济增长的本身看不到的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当前,有关经济的战略、规划、评估和自我控制,在各个层面上都比以往更为重要。

二、科学技术引导经济发展

这个问题乍看起来没有什么可说的,实际上问题好多。当前,真正做学问的人太少。国内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知识分子政策不是连续的激励机制,对经济发展没有持续的促进作用,甚至存在负面影响。社会应当助长的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本身的追求,是对科学技术的热爱,不是科学技术对获取个人利益的作用。只有这样,科学技术引导经济发展才是真实有效的。

三、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发展

自主创新的主体应当是企业。企业要做好战略管理,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克服短期行为,要推行企业研发和知识产权过程管理。企业要完成“要我研发”到“我要研发”的观念彻底转变。政府要通过激励机制使企业主动重视技术研发。支持企业研发的国家和地方拨款项目要建立考核机制,要较长时期跟踪效果,直到效果稳定。政府对基础科研的投入是责无旁贷的,对企业的科研投入应当是导向性的。企业自主的科研投入才是最根本的。政府有必要从成功的案例中总结经验,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指导意见。

四、土地资源平衡经济发展

土地所有权的二元结构,即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二元结构,逐渐成为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性问题。两种土地所有权管理上的差异使得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其实,无论土地所有权如何设置,可耕作的土地都是极为宝贵的,人均居住占地都要用经济手段进行控制。农民从集体承包农田是无偿的,是几十年不变的,可农民转包却是有偿的,农村新增人口无地可包与较长时期的无偿承包之间矛盾日益加大。

城镇人均居住占地一次性缴纳几十年的费用,未来若干年被占用土地没有收益,远近效益无法平衡。征地,把集体所有土地转化为国有土地,不可能持续到把集体所有土地征完为止,由此而来的收益持续期有多长是个问题。因为土地被征用,对土地补偿金使用不当,成为失地贫困人口的现象已经出现。这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城镇化平衡经济发展。此外,城市对可植被土地的混凝土、沥青覆盖应当被禁止,因为从长远看其对环境的破坏可能会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发达国家都是人类活动区域可植被土地全植被,政府和居民分工负责,很少使用混凝土或沥青类覆盖道路和广场以外的地方。

五、农机补贴刺激农业经济发展

现在的农机补贴是直接补到农户的,每个农户所配置的农机基本上实现了小而全,大型农机则配置不足。原因是单个农户购买大型农机的资金实力不够,多农户联手购买的太少。只有大型农机才能进行深耕,深耕可以保墒,抗旱抗涝保丰收。农机补贴向多农户联合购买大型农机侧重在当前尤为重要。否则,农机低水平配置、低利用率配置与农业经济发展不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