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情景式教学案例

情景式教学案例

时间:2023-11-04 09:37:55

情景式教学案例

第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情景模式;家政学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68―02

一、“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的内涵与理解

1.案例教学的内涵与理解:案例教学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兰・德尔创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实现主客体关系的最佳载体。充分发展了师生之间的交往,个体间的交往,小团体的交往、小团体与集体间的交往,个体与集体的交往及师生间交往。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 [1]

2.情景模拟的内涵与理解:情景模拟法最早是应用在心理学研究领域。由美国心理学家茨霍恩首先提出的。根据被试者可能担任的职务,编制一套与该职务实际情况相似的测试项目,将被试者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被试者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用多种方法来测评其心理素质、潜在能力的一系列方法。

二、家政学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的迫切诉求

1.“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是家政学学科属性的内在需求

高校家政学专业是指高等教育阶段开设家政学本科教育, 而家政学则是一门以人类家庭生活为主要研究对象,指导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善家庭生活,提高全人类生活品质的综合性学科。因此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它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学习、教育和训练,使人们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健全家庭管理,调节人际关系,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使家庭更好地发挥各项功能。家政学是现代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产物。可见,家政学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其学科属性的实践性及人才培养方向的应用性,迫切要求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与之适应。

2.“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迎合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能力要求

家政学管理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并不是培养学生从事高深的学术理论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家政服务企业管理职业所必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大连理工大学王众托院士在《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从知识层面认识管理》一文中,从知识的层面对管理活动进行了深入分析。知识可以分为易于用语言文字表达的显性知识和难于用语言表达的、只能通过实践和体会来获得的隐形知识。知识并不都是非此即彼的,而是形成了一个从隐形到显性的具有不同显性度的连续谱系。[1]管理的实践中需要应用各种各样不同显性度知识,需要经验、直觉、体会乃至感情上的沟通等隐形知识,而管理中各种决策活动,则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不同显性度知识的讲授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隐形知识有很强的情景依赖性,需要通过亲身实践和体会才能获得,这正适合使用案例教学法。

3.“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满足学生对工作实践的“临境感”

案例教学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一个是迁移理论,通过案例分析,假设形成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会影响以后类似问题的解决,迁移到以后的问题解决活动中去;另一个理论就是顿悟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是认知重组,是对事物间关系的顿悟。案例分析讨论结果不易遗忘,不仅避免知识多余的试误,而且通过案例学习本身具有奖励的性质,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愉快体验。[2]同时家政学专业领域案例教学需具有以下特点:①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以确保案例是“新鲜“的,不是陈旧的。②有足够的细节可供讨论和探索,避免空洞。③有一定的特殊性,避免雷同。④有很好的逻辑架构。⑤有一定的冲突、决策两难、困境和解决方案等要素。所采用案例符合以上标准,就会使学生对实际企业管理工作有一种“临境感”,最大限度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管理情景的真实感,体会管理工作的复杂性, 防止对管理行为作出简单化和片面化的解释。

三、家政学教学实践中构建“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模式实施设想

1.针对家庭服务行业现状,开展家政企业原创案例开发

供家政学专业案例教学的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创新性的经营管理实践。②家庭服务行业内标杆性经营管理实践。③管理实践的清晰决策过程。④比较性的管理问题或方法。⑤家政公司推广某一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而家庭服务行业目前存在产业发展滞后,行业企业不规范等现状,现有二手资料较少,教师可以以挂职锻炼形式进驻企业,从而通过实际调研搜集大量一手资料和准确数据,进而撰写原创案例。通过这一形式进行原创案例开发,既可以使教师积累企业管理经验,对不同案例的适用性有了准确掌握,又可以使教师参与企业战略管理决策,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这对案例企业的管理现状有零距离接触,提升了案例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3]

2.多渠道提高家政学专业教师“情景模拟”与“案例教学”能力

哈佛大学极端强调案例教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基础知识课仅占很小的比例或者没有,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用案例教学,MPA的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可见案例教学将成为管理教育中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对家政学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能力要求。承担家政学案例教学的教师应努力提高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必须通晓家政学这一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这门学科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既不同于管理学、也不同于教育学,必须要运用家政学研究视角和方法对家庭服务企业进行深入剖析。二是要对案例本身与情境模拟内容“驾轻就熟”。既要能理解案例中隐含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能够针对具体事件和矛盾焦点展开讨论。三是要有平等对话观念。巴西教育学家保罗・弗莱雷在他的著作《被压迫者教育学》中提出“对话式教育”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具有对话性,对话是一种创造活动,听进学习者的不同意见, 尊重学习者的创见从而体现公平性。[4]

3.加强案例教学硬件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家政学专业特色案例教学考核机制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研究经费中仅在每个案例研究项目的经费就是1.5万欧元,而在硬件设施上的投入更是巨大。达顿商学院有专门为学生设计的大堂、宏伟的停车楼、咖啡休息室供学生交流。[5]虽然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无法实现巨大投入,但应保证适合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的多媒体基础教学设施和相应模拟情景实验室建设。同时改变传统教学课程“平时表现+期末笔试”的考试方式,优化案例教学特色考核机制。在哈佛案例教学中,学生成绩的50%来自课堂讨论,甚至更多。在考核方式上,可采用学生PPT汇报分数×70%+小组提问发言×20%+教师评价分数×10%的指标体系确定,必要时可以实行淘汰制,即每门课程都要有一定比例学生无法通过,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和情景模拟当中。

[参考文献]

[1]苏敬勤.管理案例教学――特点与规律 [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黄明,郭大伟.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取与设计[J].教育探索,2006(26).

[3]陆俊元.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教育,2007.(28).

第2篇

(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临床医学系河北石家庄050081)【摘要】探索了情景教学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新路径。阐述了案例情景教学中, 案例选择与编制、情景创设、教学组织、反馈与评价等四环节设计及实施方法;强调在实施过程中要"以学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合作与竞争并存、全面发展"等教学原则。此教学方法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尝试,是一种教学创新,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关键词】案例;情景;教学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R6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625-01 为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缩短教学和临床的距离,我们在"外科护理学"课的教学中尝试了案例与情景相结合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方法,从教学需要出发,给学员创造了一个"从临床案例情景中学习"的逼真环境,培养了学员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员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索了应用情景教学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新路径,收到良好效果。一、 案例情境教学环节设计1、案例选择与编制:在开展案例情境教学时,病例选择与编制是情景教学实施的核心过程,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案例的选择的依据有三个方面:一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即案例必须完成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教材要求,即要依据教材的知识点、重点、难点来确定;三是培养对象,即要充分考虑学员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临床经验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2、情景创设:在案例确定后,要进行情景的设置,一般分3个层次,第1层次是要求学员把握教材轮廓、重点难点"是什么"的问题。第2层次是围绕理解重点难点而设置的情景,以解决"为什么"的问题。第3层次是知识的全面应用,题目紧密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的综合病例, 让学员在不断探究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缩短教学和临床的距离。例如: 我们设置的胆石症病人的情景教学,对第一层次情景设置,我们采用临床拍摄的真实胆石症病人(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的录像给学员播放,并要求学员根据录像总结出胆石症病人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护理措施等到内容;用胆结石的实物,让学员辨识不同的结石类型,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次的情景设置,我们用视频播放了胆石症病人绞痛的场面,并设问为什么胆石症病人会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如果你是值班护士应如何处理?某一护士为解除病人痛苦,注射杜冷丁止痛,是否正确?为什么?等问题,全方位建立一个模拟临床的情景场面,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真正达到了情境激励作用。第三层次情景设置,我们运用任务驱动法,创设合作情境。如胆石症病人的护理是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的一项教学内容,也是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掌握内容。为此我们设置一个真实临床病例,要求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分析病例,并制定出护理措施。3.教学组织:这是情景教学的中心环节。整个教学过程按以下顺序组织情景教学:课前指导学员预习-老师编辑案例及情景-视频引入案例情境――学员以小组形式参与讨论-穿插情景深化讨论――学员自评――教师评价。在组织教学中首先把学员分成若干小组,每组7-8名,让学员以小组形式参与教学活动,强调合作;开展讨论时首先由小组选出一个学员做主要发言,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纠正,不同的观点可以争论,这样可以增强探究和研究的气氛,引发多角度思维,拓宽思路,使正确的理解得到巩固和深化,不理解的地方暴露得更加充分;教师不直接参与学员讨论,适时给予提示与指导。4.反馈与评价:情境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教与学和谐统一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指导,出现偏离时及时进行修正。在教学内容结束后,教师引导学员分组讨论,交流相互之间的学习经验,对问题情景的全过程进行总结,并学员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论,指出每个小组的长处和需改进之处。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分析评价,就会使情境教学流于形式。二、案例情境教学原则为了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情景教学法时应遵循下列原则。1."以学员为主体"的原则。即在情景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尊重学员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给学员提供思考、研究和创造的时间、空间,引导学员"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造"[1]。学员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了问题,学员才会积极投入学习活动。案例情景教学运用问题驱动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员以小组为单位在情景过程中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员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提高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2.以"教师为主导"原则;案例情境教学虽然强调学员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作用也至关重要,不可忽视。而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情景教学的组织过程更加复杂,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性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控制者和评估者的角色。3."合作与竞争的学习"的原则。

案例情景教学通过学员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病例与情景的讨论,并以小组整体水平为依据评定成绩,为学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小组每一个成员在这一过程中都发挥自已的优势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并通过小组间对病例的资料的相互讨论,激发学员的竞争意识,增强学员的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4."全面发展"的原则。

即改变以往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建立促进学员潜力发挥和全面发展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重视核心知识的学习,而且重视伴随知识的学习,不仅重视结果的评价,而且重视形成过程的评价,使学员在模拟临床情景中掌握知识、探究知识,同时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结论案例情境教学法引入"外科护理学"教学中,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方式,突出了学员的主体作用、突出实践性教学。此教学法以案例为核心设计组织情境教学方案,以完成情境项目为学习任务组织课堂教学,学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思考,加强了对外科基础理论的认知,培养了综合分析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外科理论和操作能力提高难以两全的矛盾,是教学与临床较好的结合点。参考文献[1]周丽萍等. 案例情景演示教学实践与思考.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5(2):307.作者简介:周丽萍,女,河北石家庄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外科学研究。

第3篇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03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简称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发起院校转型的风潮,一些院校紧跟形势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1]。

对于“应用技术型”的解读,从课程教学方面来说,将是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时代特色的教学方式的改革[2~5]。如何将有限的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与实践相结合是众多教育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

一、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法

基于以上形势和考虑,本文以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活动为例,提出基于情景模拟剧的案例教学研究法。该教学方法以案例分析为背景,以情景模拟为环境,用剧本的方式将二者相融合,力求在一场情景模拟剧中,以动态的情景变换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案例本身的思考,探讨不同情况下、不同情景中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应对方式、言谈举止等,结合课本(讲义),将理论现实化、形象化、生动化、简易化,达到教学相长、探索深思的目的。

(一)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法的主要构成要素。

1.案例。案例一般是在旅游/酒店管理的现实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是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素材的初级资料来源,是后续根据案例改编剧本的最原始的素材。

案例的选择主要来源于各种旅游/酒店管理实践案例集、酒店内刊、从业人员经验交流、实习生实习心得等。

案例的选取要具有典型性和一般性,同时要考虑到其能否剧本化,避免沦为简单的业务流程重复性操作或模式化案例分析。

2.剧本。在前期所选案例的基础上,设定案例的实施场景、角色人物、以及相应的衔接(主体事件)或激发(随机事件)事件。

(1)主体事件。主体事件为戏剧整体的推进性事件,衔接戏剧主体场景间变换,是整个情景模拟剧剧情发展的主线性事件,一般需事先设定,并对主体事件下的场景、人物角色、行为心理、言谈举止等预先设置,以保障剧情发展的顺利进行。

(2)主体情景。主体情景是主体事件下的戏剧情景,保障主体事件的顺利发生、并按预想发展至下一情景,是整个剧情发展的整体性背景。主体情景并不唯一,是随着主体事件变换的需要而改变。

(3)随机事件。随机事件是随着剧情的推演,在不同的情景中随机发生的事件。随机事件可以是预先设计的,也可以是随着剧情的进展随机发生的。

随机事件与主体事件的区别是,主体事件在整个戏剧进行中起衔接和贯穿始终的作用,一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目的在于保障整个戏剧按原计划顺利进行。而随机事件一般是独立发生的,个体之间独立存在,目的在于对主体事件下的不同种情况进行探讨,起到举一反三、拓展思维的作用。

但也需要强调的是,主体事件和随机事件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其关系如同树干与树枝,主体事件是剧情发展的有力保障,随机事件是主体事件的有益补充,二者合一,共同构成情景模拟剧的有机整体。

(4)随机情景。随机情景是随机事件下的戏剧情境,保障随机事件的顺利进行。随机情景可以以主体情景为背景,也可以是由随机事件决定的特定的戏剧情景。

(二)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整个教学方式的实施如图1,整体上分为三个部分:

(1)课堂模拟环节

课堂模拟环节由情景模拟剧贯穿始终,情景模拟剧主要由情景、事件、人物三方面构成。其中,人物由实践教学班级的同学自愿报名担任不同的角色。

情景:主要交代案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另外根据情景性质的不同(主体情景、随机情景),可以包括人物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心理活动等信息要素。

事件:是触发戏剧矛盾的扳机,即是不同场景间承转的纽带(主体事件),也可以在同一场景中触发不同的突发事件(随机事件),是牵引模拟剧向下进行的信息源。

人物:是模拟剧中最重要的角色,戏剧冲突、人物性格都通过它来表现。在随机安排的情形下,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人物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从而达到不同的戏剧效果,或者进一步产生新的冲突和矛盾,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模拟角色的表现达到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的目的。

整个课堂情景模拟剧由主体事件和主体情景作为剧情牵引,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会有随机事件以及相应的随机情景出现,这些随机事件(情景)可以是预设的,也可以是在课堂对某一场景(事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偶然出现,但无论是何种情况,都可以进行相应情景的模拟,并进行反思与总结。

(2)课堂讨论及反思环节

在模拟环节结束后,将对模拟剧中的各种情景下出现的情况、人物特征、心理活动、言谈举止、随机事件模拟的不同种情景对比等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讨论和反思,目的在于将理论最大限度的融入实践,并让学生观察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推演及应用。

(3)课后教研总结环节

完整的教学组织离不开对教学方式的反思与总结,在吸取相关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教研总结及讨论活动,评价教学效果,提出改进方向,制定改善方案,形成良性循环、“教―学”互动的教学体系。

图1 情景模拟剧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二、新式教学法的优势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新式教学法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适应国家导向的新形势下教育改革背景。当前,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体现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性环节之一就是采用更加贴近现实、更具时代特色的教学方式。情景模拟剧的案例教学法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是顺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方向的。

2.适应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对于抽象化理论形象化信息获取的方式变革。当代大学生群体是成长于“大数据”背景下的一代,对于信息的捕捉和接受能力远高于以前的大学生群体。这也对大学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即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何种方式让知识以最为快速、有效的传播渠道为学生所接受,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最显著的教学效果。

时代的变迁,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使得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传统教学方式在新的群体特征下已出现变革的需求,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末出现的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在知识快速发展的今天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因此,适应新群体的需求特征是未来大学教育变革发展方向,本研究是在基于当代大学生群体对于实践需求特征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改革,是对抽象化理论形象化信息获取方式的尝试。

第4篇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案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采用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二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总结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多媒体案例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 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找到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案例并不容易,教师可以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拍摄相应的情景剧。情景剧取材于中职生中职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拍摄。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使用

我们在北京某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本片采用的情景剧案例他课堂常用的“纪录片”式案例不同,由于与真实生活情景非常接近,其中所含的人际沟通知识也是内隐性的,并没有将主题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观看中注意的焦点不够集中,在后面的讨论也只能限于肤浅的表面理解,导致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深度。

其次,由于学生长期接受“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开展的方式已经有了预期,一般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是从下课时的“松”进入上课时“紧”的状态,随着课堂内容的开展,教师会适当地让学生再“松”,然后再次“紧”。但是在B班,教师一开始向学生呈现视频,让学生直接进入“松”的状态,打破了学生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来不及调节自身的状态,导致对多媒体案例注意不足,对随后讨论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后面的文本案例,学生觉得更加枯燥,出现了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相反,对于A班来说,文本案例的呈现方式与平时较为接近,提供了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后面的多媒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授课形式、师生互动上也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常用游戏、训练,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但是传统课堂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对课堂的呈现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猛然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如果是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两者的差别正是由于学生对“正式课堂”和“课外课堂”的预期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必须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的过渡环节,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活动、讨论的参与程度。

二、基于多媒体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多媒体案例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但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进行教学时,要采用以案例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熟悉有关视频片段,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沟通理论和技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3-5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在15-20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致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

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学生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目标有了解,知道本课的内容,最好在课下有过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二)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在教学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讲授、让学生进入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状态,以便学生能在后面的案例学习中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案例中的人物所遭遇的情景和冲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场景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心理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案例,结合本课的内容给出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认知冲突,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开阔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再次重复播放多媒体案例材料。学生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案例时,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些细节,或者未能抓住案例的重点。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形成了对问题新的看法,这时再次观看案例,学生能根据讨论所形成的想法更仔细地观察多媒体案例的内容,获得更多的体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只播放多媒体案例中普遍被忽略的重点细节,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

第5篇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案例教学 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f Organization Mode Design of Case

Teaching in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YANG Jing

(College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1167)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case teaching in western economics course can make students have better economic thinking way. Using three kinds of organization types of cas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of knowledge background, case teaching of theory explanation and case teaching of theory application,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case teaching from points of the goal setting of case teaching, case design,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ase teaching, the effect evaluation.

Key words western economics; case teaching; organization mode

0 引言

西方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百多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它所涉及的原理,定律和理论,是对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系统反映和描述,是其它相关专业经济理论精华的浓缩,它集实证理论分析和规范理论分析为一体。所以,学习西方经济学,不仅是规范学生学习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标准用语的基础课,也不仅是服务于以后专业经济学理论学习的工具课,而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经济思维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稀缺资源配置问题的课程,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愈发凸显出它的战略意义。①然而由于该门课程包含较多的抽象概念和数学模型,理论晦涩、抽象并复杂,需要借助大量的数学公式、图表和图形加以分析和论证,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许多学生都是死记硬背这些理论的结论,但仍然觉得生涩难懂,不明白这些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价值。②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学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以经济生活中真实的情境与事件为题材,将晦涩的理论以生动、鲜活的事件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现有关于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中,从经济学思维方式培养角度探讨相关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比较匮乏。③所谓经济学思维方式,就是经济学者研究将经济现象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早在100多年前,新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就说过,经济学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真理本身”。近半个世纪后,凯恩斯又进一步肯定了经济学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教条。案例教学凭借其灵活和生动的案例背景,将学生带入模拟现实的情境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积极性,适合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1 案例教学的组织类型

案例教学(Case Study)最早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郎道尔教授创立,是一种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和创新能力强的管理人才的教学方法。克里斯托弗郎道尔在他的《合同法案例》书中指出“……有效地掌握这些原理的最快和最好的,如果不是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那些包含着这些原理的判例。”案例教学并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较为灵活。④根据教学内容,西方经济学的案例教学组织类型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1.1 背景知识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一种经济学理论出现的背后都有其相关的背景。能够对整个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有更为清晰的把握。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效用理论时,经济学家是如何从基数效用论发展到序数效用论的背景介绍。给学生举例对某人来说,一个苹果的效用是5,一个香蕉的效用是6。这种逻辑的背后是效用是可衡量的。然后就会有学生提出质疑,效用的界定是人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为什么是可以衡量的呢?然后顺着学生的质疑,指出经济学家就提出了序数效用论。尽管效用没有办法准备的衡量,但是偏好是可以比较的。对于喜好的东西可以进行排序。有了这样的背景介绍,学生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会有更清晰的把握。又如学生在学习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时,就必须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在讲授时给学生进行介绍。否则,学生很难理解“凯恩斯革命”的意义。因此,在讲授这类知识点的时候,需要对相关理论的背景知识进行相应的案例设计与介绍。

1.2 理论阐释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通过案例让学生加深对该原理或理论的理解。在讲授边际成本概念的时候发现学生对边际的概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举个小的案例,提问学生“为什么当今社会的社会财富增长速度要比以前快得多?为什么比尔盖茨会那么有钱?为什么以前没有出现过‘比尔盖茨’?”然后就会引起学生们的激烈讨论。这样的现象就可以用边际成本的概念来解释。由于软件类的产品边际成本几乎为零,只要规模不断扩大,利润的增长就相比传统产业要快出很多倍。所以,财富的积累速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又如在宏观经济学中GDP核算的概念讲解时,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进入核算的项目。合适的小案例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楚GDP的核算范围。“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为什么人们在金融市场的投资如购买股票和债权在经济学领域不能成为投资?”学生对这两个问题的讨论使得对GDP和投资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刻准确。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指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金融证券交易活动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不产生真正的价值,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因此不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行为,不能计入GDP。

1.3 理论应用型案例教学

目的是提升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培养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该种案例教学对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综合性要求较高,比较适用于课程大部分内容已经掌握阶段。例如在讲授完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和IS-LM模型后,让学生结合当前的国内经济形势来讨论目前我国采取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依据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学生根据自己的掌握和理解进行积极的讨论,更加深了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

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辅助以不同的案例教学类型,那么究竟该构建怎样的案例教学模式才适合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际呢?

2 案例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

2.1 理论基础⑤

(1)迁移理论。莱文(Levin)的迁移假设理论认为,当一个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提出和检验一系列的假设,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思考顺序和假设范围。⑥(2)格式塔学习理论。韦特默认为,学校学习的目的,把掌握到的知识对比到社会情景中。通过机械记忆习得的内容,只能被用于非常具体的情境中去,即应用于类似于最初学习时的情境中去;只有通过顿悟理解的内容才能成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一部分,随时可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的问题上去。⑦(3)情景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当学习发生有意义的情境中时,学习才是有效的。情景为学习提供组织框架,而内容则决定学习的真实性。知识及其对情境的索引是镶嵌在环境中的。⑧

2.2 案例教学目标

通过对真实事件的剖析和对具体情境的推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道抽象理论归纳,并从抽象理论知识演绎到真实情景,锻炼学习者的逻辑分析的思维能力。⑨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根本在于对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掌握,如果不具备基本的经济分析能力和对经济现象本质的洞察能力,便不能进入经济学大门,也很难说其余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有什么本质的差别。⑩

案例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设计与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对具体的典型案例分析和解剖还原一个理论本来的事实依据,从而使得理论变得鲜活,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2.3 操作程序

2.3.1 案例设计

案例设计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设计与选择合适的案例,并按照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式,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案例学习讨论的积极主动性。案例选择方面需要遵循四个标准:一是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案例的选择与所学知识点的高度吻合。二是典型性。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现象,不能是过于特殊的个案。三是启发性。好的案例要启发的思考。因此,设计好的案例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四是亲近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件,并且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靠近,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和认知特点,才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参与案例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2.3.2 组织实施过程设计

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此阶段由教师完成案例的设计选择与任务设计工作。第二阶段案例分析阶段:可以采取授课过程的穿插案例思考和即时讨论与课前准备分小组讨论两种方式。对学生知识综合能力要求较低的背景知识型案例和理论阐释型案例,比较适合采用授课过程穿插的方式来进行案例讨论。而对于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的理论应用型案例更适合采取教师提前布置案例背景、学生课后讨论并准备、课中进行讨论结果展示的方式来进行。第三阶段学结。学生对自身案例学习的效果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反思,加深理解,在理论应用型案例讨论结束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2.4 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由于案例教学更多地是启发学生的思考和培养创新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难完全进行量化或单一地进行评估。因此,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采取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以评语和客观题目测评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

3 结论与讨论

当前普遍存在学生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的现象,关键原因在于传统的理论授课方式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经济学,无法培养出学生对日常经济生活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案例教学方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通过对背景知识型案例、理论阐释型案例和理论应用型案例的讲授与讨论,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参与到经济学的学习当中。当然,案例教学的组织模型需要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推进,如何恰当有效地将案例与理论讲授穿插在一起,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更为重要的是对西方经济学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设计,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案例库是将案例教学引入西方经济学课堂的基础。

注释

① 王艳霞.经济学案例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文汇,2014.1:44-45.

② 邢丽娟.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3.4:46-49.

③⑩蒙丹,姚书杰.基于能力培养的案例教学目标设定及实现路径――以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为例[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3.26(3):109-111.

④ 李梅华.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7:308-309.

⑤⑨王源.创业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模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7(3):114-116.

⑥ 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32.

第6篇

关键词:劳动法;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月2日

目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规范主要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逐年增加。劳动法课程也成为多个高校专业的专业课程,比如法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保障专业等。可以说,劳动法课程的教学遇到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挑战也是并存的。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劳动法课程为例,就面临着教学课时较少、学术成果积累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劳动法教学的变革成为关键,这也使得劳动法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成为突破口。部分一线教师也进行了探索,主要提出以下几种改革方案:

(一)引入案例教学法。此种方法是法学教育比较主流的一种教学方法,有多种价值:案例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和表达等能力;案例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教学不再按部就班地传授庞杂的知识体系,而是直接指向实践,强调按法学的应用性施教,不再一味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深奥的法学概念和理论,从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转变到追求理论的功能实现上来,有利于达到学以致用的最终目的;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不仅较好地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也为职业素质的提升开辟道路。

(二)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劳动法教学中,设定情景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参与劳动执法演练、模拟仲裁或模拟审判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法律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开展社会调查。它是以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目的,鼓励学生走进社会、接触社会,通过参观、实习、法庭旁听等方式学习法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一是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实习,如安排学生到大型工矿企业、劳动执法机构参观实习;二是带领学生到法院旁听或组织法庭审判进校园,使学生法律适用具体程序,切身体会法律的尊严;三是邀请实务界人士讲学,如经常邀请一些知名律师和资深法官来学校讲授部分实务课程。

这些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情况仍不理想,问题很多,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案例教学法中。1、案例质量较差。当前,高校教师所选取案例的来源非常复杂,很多来自于报纸、杂志、各种教学辅导参考书,也有以自己的案件现身说法,有的干脆闭门造车,导致教学案例质量参差不齐,不少案例过于陈旧、生硬,缺乏现实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教学过程不合理。很多老师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以为在课堂上引入几个案例就是案例教学,授课过程中往往是一个案例说明一个问题,没有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因此本质上这种教学模式仍然是理论教学模式;3、案例教学效果不好。由于案例质量较差,案例教学的过程完全由教师主导,学生很少参与到案例的讨论,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的功能并未发挥出来。

(二)情景教学法中。一是情景设定不易把握,一个具体的情景涉及发生时间、难度、法律知识跨度等问题,各个方面均需兼顾,又要适合教学需要,现实难免顾了东头顾不了西头;二是参与人受限制。从情景设定的情况来看,除非重大复杂的案件,一个真实的案件所涉及的参与人往往不过数十人,太复杂的案件将导致不可预期的因素增加,因而影响情景教学的顺利进行;三是时间长度受限制。一场情景教学从筹划、准备到开始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受课时限制,任课教师在一门课程中也不可能多次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四是授课成本过高。为使学生充分体验真正开庭的感受,增强模拟法庭的预期效果,在场景条件上,就要考虑模拟法庭的场景布置、硬件配备;行政执法演练或模拟法庭审判结束后,为使教学效果更好教师可以邀请劳动执法人员、法官或律师对情景教学进行点评。这就需要学校与相关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还需要一定的配套经费作保证,这些都直接影响社会教学法能否得以进行及其实施效果。

(三)社会教学法中。一是学校教学安排和调查单位接收参观、实习的时间不能一致的冲突时时存在;二是教学成本过高,不管是带领学生去参观、学习还是要请合作单位座谈、授课都需要交通费、餐饮费、讲课费等一系列的配套经费作保证,对于现在经费上捉襟见肘的中小高校是很难保证的。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我们进行改革的途径就是要改进老办法,寻找新方法,并能够找到它们的优势,并在劳动法课程的教学中正确、充分地加以利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必拘泥于是用传统方法还是用新方法,而是要按照学生特点、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每种教学方法的优势综合使用。

(一)改进传统讲授教学法。很多人给他贴上了“填鸭式”的标签,颇受质疑和诟病。事实上,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来看,讲授法是人类传承文明、保持文化传统的基本方式,其并不等同于机械灌输。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课堂讲授法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在教学方法中起主导作用,上述改革都是在原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的新的辅的教学手段。几种方法都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也都离不开课堂讲授法。应当说,讲授法的许多“缺陷”并非该方法本身所固有的,而往往是由于人们应用不当或由于材料本身问题造成的。为了发挥课堂讲授法的优势,避免其消极的作用,要求我们在劳动法教学中科学地穿插上述提到的改革方式,提高讲授效果。

第7篇

若想让情境式教学课程的情景与实践结合,就必须结合内部专家与企业实践应用的丰富经验,抓取隐性知识,运用科学的教学工具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升华。然后,将其转化成有体系、可培训的教学场景,由此设计适合企业和成人学习的强互动性培训课程,实现课程效果的真正落地。

分析学习内容与工作场景的联系

让课程内容与工作场景相结合是情境式课程成功设计的关键。教学场景是某个实际的知识应用场景,而不只是讲师讲解知识点。从课程内容组织层面来看,知识类的要点偏理论化,与工作关联起来的难度较大。因此,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如何让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学员的工作直接关联。

想了解知识与实践的关联,需要从学员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从中寻找与内容相关的工作场景,一般可遵循四个步骤。

分析授课对象问题

企业培训以配合公司战略转型或培养员工基础胜任能力为核心,围绕两个核心确定授课对象和课程主题范围。学员对象群体一般可通过两个维度来确定,一个是按层级划分,另一个是按专业划分。之后,分析课题范围之内的业务问题,根据3个问题层面搜索相关信息:

领导对培训对象直接提出或要求的相关问题;

学员自身提出或工作中显性出现的工作问题;

从“专家”的角度结合岗位实际分析得出的问题。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罗列问题时需要注意:确保这些问题在课程主题范畴内;问题不可以太笼统,需要把每个问题落实到行为层面;必须是能列举具体事例的问题;数量越多越好;不需要考虑问题间的逻辑以及包含关系;不需要分析问题的原因。

以上问题可为课程、企业、学员的需求提供一个有效的链接,也是培训内容“情景化”的重要前提。只有对学员工作足够了解,才能有效获得相关信息;如果问题分析得不够详细,不建议急于往下设计课程。

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课程内容

与授课对象相关的问题都和业务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培训来解决,必须找出问题的“培训解决方案”,才能为教学内容提供依据。针对前期分析的每一个具体业务问题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在课堂中,为学员提供哪些具体的知识、态度、技能,有助于解决或改善问题?

在确定课程内容的范围时,可将课堂中提供的知识、态度、技能等内容,具体对应到概念、原则、要点、技巧、流程等某个知识点。

课堂知识点是否合理或完整,取决于课程设计者对课题的研究深度。内容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被大多数人公认的通用原理;二是工作的实践经验,需要做隐性知识的挖掘,即专家经验的提炼。

匹配学习情境 检验学习效果

对于不同知识内容的情境教学,匹配性与设计的难度都有所不同: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关联程度等同于工作事件与知识的相关度;知识内容也分为偏理论和偏应用性的,偏应用的内容常以活动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它对于教学情景的开发相对简单(见图表1)。

学习结束后,如何检验学员是否掌握了情境教学中的知识?这个问题在课程设计之前就要加以分析和考虑。实践效果表明:知识型内容可以用测试的方法检验,技能类的内容可设置练习的方法,态度类的内容可设置分析和分享的方法,以检验情境教学效果。

整合情境教学中的知识点

若业务问题能直接匹配通用的教学内容,说明此问题已从“先进的经验”变成了有规律的“原理性的内容”。但情境式教学中,绝大多数内容需要从企业实践工作中总结,内部专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经过获取信息、识别整理、确认完善的过程以提炼经验,最终总结成可操作的步骤和流程。

我们可以针对某个问题采用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向专家请教:您一般是怎么做的(具体的步骤、方法或者具备的要素)?主要面临的挑战是什么(难点及案例)?是否有诀窍(应避免的误区、特别的技巧)?

接下来,访谈者对信息进行识别整理,分析问题的步骤、技能或要点,并对关键点进行追问,将每一个步骤或要点详细追问到行为层面(可操作层面)为止。

最后,将整理好的步骤或要点与专家确认,尽可能地获得更多信息,使解决方案更加完善。

设计并开发常规模式

为了将知识点完美结合到各种情境教学中,在为知识点选择匹配的教学法后,需要对各类教学法进行设计与开发。

角色情景模拟

角色情景模拟是情境式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模式,让学员在一定情境中扮演背景故事里的角色,从中学习某种技能(见图表2)。

角色情景模拟不同于一般的课堂练习或角色扮演,并非先向学员讲授技能和要点,再让其模拟角色练习,而是在课堂中为学员提供背景资料和解决方案(包括技能和要点),让其在模拟演练后有所感悟。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设计细节。

情景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是前期引入情境的内容,需要叙述发生的实例情节,包括时间、地点和人物信息,可具体到工作变迁、组织人事工作或生产状况、社会环境等。背景资料来源于前期通过业务问题分析挖掘出的工作场景的实例,需要根据演练目的而确定具体应交待哪些方面的情况。

角色背景资料

角色背景资料是为了帮助学员有效进入角色而制作的人物详细背景说明,需注意情节和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并制造一些高潮和冲突。

角色演练的任务说明

通常,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情景模拟背景资料大多是不完整的,缺失的部分留给演练者去“续写”,因此,需要在每个角色背景资料里,为演练者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讲师可在演练者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记录信息,在演练结束后,引导大家思考并总结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道具和物品清单

角色情景模拟需要提前做好一个道具和物品清单,以保证模拟顺利进行。

视频情景展示和现场情境演示

这两种方法都属于“演示”的范畴,利用示范、实物、图像、录像等方式,详细描述与主题相关的某种情况,让学员就培训师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思考与讨论(见图表3)。

相比角色情景模拟,视频情景和现场情境展示最大的区别是事先已备好脚本,讲师只需将其呈现,学员则充当观察者的角色。视频情景展示和现场情境演示设计时应注意:现场或视频中演示的事件情节应来源于前期业务问题分析所挖掘出的工作场景实例;现场演示或视频中的情节应包含解决问题的答案和细节;如果是现场演示,一般由讲师完成,讲师对现场演示的细节应当熟练操作;如果是视频展示,视频情节的拍摄应该清晰、一目了然。

情景案例教学

情景案例教学是由培训师提供背景信息,让学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并提出不同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见图表4)。

情景案例教学运用典型案例,将学员带入特定事件现场进行分析。通过学员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情景案例教学能够提高学员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情景案例教学与案例教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案例教学往往先产生权威性的结论,然后用多个例子来证明;情景案例教学是对具体事件分析思考后,再得出具有开放性的结论。情景案例教学设计时需要注意:

1.案例来源于前期业务问题分析时所挖掘出的工作场景实例,以现实为导向。

2.案例若太难,学员则不容易参与;若结果一猜便知,便失去了案例本身的价值。情景案例教学的课堂效果需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案例背景的复杂性,背景资料应剪裁适度,以简单、短小为主;二是解决案例问题所需运用的知识,一般以应用类为主;三是学员的参与度,可要求学习者在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充当案例实践中的某一角色,设身处地地承受一定的压力,进行模拟决策。

3.展开完整的背景描述,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节中穿插不同寻常的起因或矛盾冲突。

第8篇

关键词:情景剧教学法;案例讨论法;专题研究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266-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05方案”中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是所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在七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情景剧教学法

情景剧教学法是以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原则,以建立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为目标,以创设情景为载体,带有短剧小品特点的突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将理论知识与情景表演有效融合,寓教于乐。这种教学法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和特定的事件的真实情景,帮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启动思维,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

(一)情景剧教学法的运用

笔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中,广泛应用于情景剧教学法,摸索出一套实施程序。

1.情景剧教学的课前准备

首先,要做好课前学生分组工作,之后布置主题内容和任务的准备。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的内容和任务,一起分析教材,明确目标,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技能、技巧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主题自创情境,自编剧本,分工合作。其次,在情景剧表演之前,教师要进行审阅定稿,把握政治性和方向性,提出整改意见,学生分配角色进行排练,为课堂演示做好充分准备。最后,还要准备好应急预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以防万一,如材料的备份,人员的候补等,要做到精细,保证教学的正常进行。

2.教学内容的课堂展示

经过学生的精心设计编排、导演和演示,小组成员在课堂进行情景剧的展示。既有历史剧的情景再现,也有现代剧的针砭时弊。如有的小组排演的情景剧《狼牙山五壮士》在音乐和PPT虚拟背景中展示了五位用生命和鲜血谱壮丽诗篇的英雄,展现出来的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颇为动人;有的小组表演的《校园陋习》情景剧,将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展现在大学生面前,学生为之汗颜,深受触动。学生的课堂表演一改“讲授——倾听”的呆板教学模式,学生表演得入木三分,其他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十分突出。

3.对情景剧表演进行总结与提升

教师对学生情景剧的表演给予总结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切不可忽略。教师的点评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从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所表演主题的正确态度,从而达到触动心灵、接受教育的目的。而且,教师的点评既要体现课程内容的重点、难度,又要指出学生表演的优点、缺点,需要提前做足功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情景剧教学法的效果

情景教学法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有机结合,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动手能力有效结合,将学生的“知”与“行”有效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力,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

二、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贯穿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始终,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一)案例讨论法的实施要点

精选案例是案例讨论法实施的前提,但一个好的案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还与教师是否正确组织实施有必然联系,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要做好知识储备。首先,教师要根据精选的案例,科学设置思考问题供学生讨论,一方面要注意案例题目的难易度,另一方面,对学生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有一定的预见性,并做好必要的知识上的储备和应对准备,以便更好地驾驭案例教学。如对“爱国”这一专题的探讨时,有的同学可能会持“拒绝外国货就是爱国”的观点,对此应有“理国”的知识储备。

第二,要精心组织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在案例讨论前,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言,一旦出现冷场,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认真地倾听,记录下学生的发言要点,如果发现有偏离讨论主题现象时要及时予以纠正,以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当讨论演化为辩

第9篇

【关键词】 管理学;情景模拟;教学

Research on the Simulated Teaching of Scenes in the Management Teaching

FAN Ying QI Xin

(Longdong Univercity Qingyang Gansu 745000)

【Abstract】 Management is the science that research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common law and general management curriculum. The management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mulated teaching of scenes makes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n this article ,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specific sections as an example, w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simulated teaching and discuss the solution of problem in practice of simulated teaching of scen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imulated teaching of scenes in management .

【Key Words】 Management; the simulated teaching of scenes; teaching

引言:《管理学》是教育部制定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管理工作与管理学科的特点,掌握各项管理职能运作的程序、重点及常用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理论性、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的结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综合管理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管理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对于培养21世纪高水平、复合型管理人才,对于我国企业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概述

1.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概述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工作场景,设计工作角色及工作情节,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工作情节进行工作实践,演练工作技能,并从中体会工作的情景及增强其对角色的认知,为他们将来从事相应的工作培训技能、积累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要求根据管理理论教学目标,从管理实践程序或管理案例中搜集资料,形成情景案例,即“剧本”,让学生扮演“剧本”中的各种管理角色,身临其境,从中理解管理角色,了解管理过程,体会管理艺术和技巧。其特点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建立情与景的联系;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达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融合 。

管理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现有管理学的课堂理论教学的弊端在于,一方面管理技术无法进行操作练习,另一方面无法让学生体会管理活动的艺术与技巧。通过情景的设定,既可以提供给学生演练管理技术的真实情景,又能营造逼真的管理氛围,让学生深刻体会管理的艺术。通过让学生充当管理角色或“演员”,直接处理管理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建立在管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典型的亲验性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可以将教师与学生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2.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实践原则

(1)效率原则

情景模拟教学是利用教学课时进行的旨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基本原理,体会管理艺术与技巧的教学方式。因此情景设计要紧密联系课堂讲授理论,严格按照组织内实际流程操作设计。应该注意避免模拟流于形式,变成简单的情景剧扮演。

(2)集体参加原则

在情景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分组与角色分配,使全体或大部分学生都能加入到情景中。通过切身体会,加深对角色的理解,进而加强对管理学基本理论与知识点的掌握。

(3)经济性原则

情景模拟教学需要构建一定的情景以帮助学生认识角色,完成情景任务,因此在实践中必须依靠一定教学条件,例如实践地点(会议室)、基本办公设备、工具。由于现有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践中应该合理选择案例,以最小的投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真实性原则

情景模拟应该尽可能真实生动。模拟情景尽量与管理实践中的管理活动一致,力求营造真实的管理场景,真实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基本规律。真实的场景与情景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帮助学生加深对角色的认识。

(5)学生中心原则

在情景模拟过程中,由于学生很少接触到真实情景,缺乏对情景的理解,可能出现无法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扮演,实际操作技能欠缺等问题。教师应扮演好监督者、指导者的角色,强调学生在模拟过程中的独立自主性。

二、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一章中招聘一节为例设计情景模拟教学设计。本情景模拟计划课时4学时。

1.情景模拟教学设计

情景设定:某新建IT公司计划招聘部分部门工作人员,包括财务部副经理1人,人力资源部培训专员1人,销售部经理1人。根据该班人数分成6个小组(6-8人为一组)。每一小组为一个公司,每个公司拟招聘三人。各模拟公司招聘由招聘小组完成,公司成员均为招聘小组成员;每名学生可向不超过三家公司(不含本公司)应聘;各公司根据每个应聘者的表现决定是否聘任。(为方便期间只进行一轮面试,是否录用由招聘小组组长决定)

2.情景模拟教学组织

(1)课前准备

布置招聘任务,要求学生熟悉案例情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一章招聘一节相关知识点的复习准备,准备相关工具道具。下节课进行情景模拟扮演。

(2)情景模拟教学

课时做如下分配,第一节课各公司制定招聘计划,第二节课第一大组公司招聘(全班6个公司分为两大组),第三节课第二大组公司招聘,第四节课检查模拟成果并总结。

学生以公司为单位组织招聘活动。要求制定招聘计划,包括招聘的目的;招聘小组的人员和具体分工;招聘信息的时间和方式;招聘的方法、聘用的条件、招聘程序,招聘经费预算。

按照招聘计划及招聘程序组织招聘。包括选择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进行资格审查,筛选收到的简历;进行笔试、面试甄选;确定最后录用人选。应聘角色要求提供简单的应聘简历、应聘提纲,或应聘讲演稿,要体现出应聘竞争优势。教师在学生组织招聘活动时观察、记录、监督并指导整个招聘过程。

3.成果提交

各小组需要提供的成果包括:各公司提供招聘计划书;招聘启事;应聘简历;面试提纲;应聘者提供应聘提纲或讲演稿;各公司最终录用名单。各成果都应明确记载成员具体分工。

4.教师总结评析

成果提交后,教师应对情景模拟过程进行总结评价。教师通过观察每个学生在模拟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对于各个小组分别进行全方位的评析,评估各公司招聘的组织状况的好坏,并以前来应聘者的人数为重要衡量指标。按照角色分配评价每个人的表现,特别是受到其他公司聘任的频次。评价时应注意结合理论知识对管理角色的理解做深入解释和分析,加强学生对管理情景的认识。同时也要让学生注意到管理实践与理论知识的差距。

三、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情景模拟案例选择难度大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本质是“仿真式训练模式”,要求在一定的实践情景通过中扮演角色达到练习目的。因此,选择适当的情景是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能否成功的基础。由于《管理学》学科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条件的限制,选择案例难度较大。一方面,要求教师选择能与课程内容结合紧密的情景;另一方面,需要符合实际教学条件;另外,情景还必须有一定的可演性。

2.教学过程中可控性不强

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课堂时间也基本上由学生自己来掌控。虽然事先有预设的场景,但是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社会经验的不足,无法完全了解场景设置的真实意图,难免会随意想象。使模拟流于形式,难以达到情景模拟的训练目的。

3.情景模拟教学效果评估困难

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管理技术与手段的能力,它侧重学生对于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按照柯氏四层评估模型,情景模拟教学效果的评估应该属于第二层次——知识层次的评估,即对于学生通过应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效果的评估。实践技能的掌握教学效果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模拟扮演的过程进行观测来评估。模拟过程除与教学效果有关外,还受到教学环境、学生扮演角色、学生其他知识背景及其他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影响。因此仅仅依靠观测不能准确评估教学效果。

4.对教师能力要求较高

一方面,由于案例选择难度大,要求教师能结合所教内容选择有针对性又适于模拟的案例;另一方面,在案例模拟扮演过程中,教师要引导角色扮演者和旁观者进行深刻的讨论,指出扮演者的优势和不足,探讨该如何做好各自的“工作”,也让旁观者从中学到知识。我们通过记录,可以真实地再现表演过程,让学生自己发现 。如果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无法选择合适案例,也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影响最终教学效果。

四、提高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途径

1.精心选择适用案例

情景模拟教学必须有好的“情景”,在进行情境设计时,必须选择经典管理实例,并且有一定的可演性,也就是说要易于表演,因此编写剧本非常重要。指导教师可以自己编写,也可以根据现有实践条件改写已有案例。课前必须检查剧本编写情况,并切实考虑到学生特点、训练的理论知识、实践环境条件特点,目的是让该“情景”能够顺利上演。

2.增强教学过程可控性

首先,对学生反复强调教学目的。其次,指导教师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提醒学生的角色,增强其对角色的理解,引导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去做。特别是在学生饰演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小组意见发生分歧的时候,教师应该改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适时的信息补充或者有效协调,以便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更进一步的体会角色的特点和要求,保证情景模拟教学法的顺利进行。

3.完善效果评估环节

评估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测试情景模拟教学模式效果的必要环节。由于情景模拟教学过程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因此仅仅依靠现场观察很难准备判断学生掌握的效果。应通过对教学过程不同指标的监测获得评估信息。包括学生最终提交的情景成果,例如招聘计划、招聘启事、面试提纲等;情景模拟过程中学生的行为表现;情景模拟的实际结果,例如吸引的求职者的人数,最终录用名单等指标。

第10篇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度优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也在教学方案中探索新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提升教学质量。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实施教育者根据教学目标要求,通过运用相关案例作为教学材料,并在教学中为学生引入相关教学情景,施教者与学生间彼此相互互动,以平等、尊重的方式创造积极研讨的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面对面解决教学情景中的困难,以此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本文就以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课程专业的应用做研究讨论。

【关键词】案例教学;高校学前教育;应用;研究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的定义以及特点分析

1、定义。案例教学法:指的是实施教学者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引入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材料,并将学生引入以案例教学的教学情景,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建立良好的互动交流机制,以平等、互信的方式积极投入到研讨形式的教学情景中,并通过此办法来提高学生面对困难教育情景的决策能力跟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而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传统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引导,主导权利在于老师,老师通过知识的引导来让学生学习,而案例教学则更倾向于自主学习,强调学,它所要求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交流机制,积极让学生融入到教学场景,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所以与传统最大的不同是学生由原本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而这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通过案例教学将有效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能力。2、特点分析。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基础性教学方法,它强调配合与交流,通过老师的引导,利用适合于教学目标的典型教学案例做教学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教学相关的活动,学生将通过阅读、分析、思考等活动,来让自己建立良好的学习经验,并通过此来不断提高自身发展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单纯从师生互动上说,案例教学法既是一种引导式教学法,也是一种带有思考性、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合理的引导,激发学生思索,并通过思索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它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心理、并同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教学内容来看,案例教学法的载体是实际案例,而案例与教育内容有相关性。并同时带有启发意义,它能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考,并探索相关问题。它迎合教学内容所需,并做到内容基于材料,而服务于学生;除此之外,案例教学法不再是传统被动教学的形式,它强调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并将师生之间的互动作为解决问题的桥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所以案例教学间接性的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所以它在教学形式上属于主动学习,这使得教学的主体由老师转化为学生,既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在教学评价上来看,案例教学强调对资源的利用,通过教学资源让学生融入教学环境,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并更加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价值分析

1、案例教学法将突出教学的目标。对于高校学前教育而言,其课程具有很强目标性,它所针对的对象属于幼儿阶段的学生,所以教学方案强调交流与配合,所以案例教学法将会有效将理论与实践做紧密联系。所以当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性知识后,能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做有效的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价值,并与此同时,也能够突出教学的内涵。让学生能够更加灵活运用知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2、案例教学法促进师生交流。就案例教学法来看,它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将原本以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教育形式改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将更多的自由与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不管是传统教学思想还是现有的让被动变主动思想,在教学理论动都强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交流,教学要出于平等状态考虑,尊重学生思想,以朋友形式民主教学,将能让学生与老师之间建立平等互信机制,促进学生学习。3、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法不同与其它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能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通过相关分析讨论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学生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做有效结合,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出相关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种过程学生将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所创设的情景中,通过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将有被动演变为主动,让学生处于主导教学地位,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分析

1、精选案例。由于案例教学法是基于教材内容,所以选材上必须符合大纲要求,并能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与启发性。所以相关案例教学的法的开源可以出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引入别人优质的案例教学方案,而另一种就是老师根据教学内容,亲自定制教学方案。但无论是各种方法,最终都需要建立在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来让学生联系实际,并发人思考,从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材选择需要注重这几点:1.1案例要有典型性,相关案例尽可能基于生活,让学生有亲身体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也更容易让学生思考。1.2符合科学性要求,选择案例不能道听途说,要实事求是,确保教材的严肃跟真实性,相关案例来源可以是教育杂志,也可以是教育网站,甚至也可以是老师生活中的例子。并且案例还需要反应教学的内容、以及教育的规律。1.3教材要有积极性,案例教材需要有教育意义,并且明确轻易,让学生通过教学案例发展教学中的规律,并积极带动其探索欲望,所以内容上既要做到积极乐观,也要做到真实。2、以创新为目标,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案例。案例教学法是教育实施的一种载体,它将揭示一个基本的观点,让更多的人去理解。由于不同的人所学知识不同所能够理解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在运用中应强调学习性、主动性以及社会性,如:“斜坡上的小车”为主题的儿童教育展示了三种不同教学方法,在此环境中学生采取分组讨论,然后在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在根据实际情景做优缺对比。而这个过程就让学生建立了新的认识。

四、结语

总的说来,在目前高等教学学前教育专业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将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师生间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应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做有效了解,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案例来让学生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提高教学质量。

第11篇

1.课堂讲述: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其弊端是把学生视为书本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任务是解释法律条文,进行逻辑推演,既抽象又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学生要做的只是把老师传授的信息储存下来,虽然现在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是实际效果还不如板书的效果,没有引导性。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门课学下来,收获的只有笔记,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内容,教学效果很难保证。

2.案例教学:鉴于经济法课程的特点:理论枯燥,实用性强,与经济社会现象紧密结合,所以结合适量的案例会使教学内容丰富且生动。案例式教学法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运用能力,但是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十分重要,案例太简单,对于学生没有任何价值,和简单的基本问题没有差别,但是案例过于复杂,又涉及的法律基本原理和领域太过宽泛,对于缺乏法学基础学习的经济类本科生来说,会出现因学生基础知识不足而冷场或偏离主题的现象,最后,案例教学就会演变成教师的单独讲授行为,无异于课堂讲述。另外,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知识会有较高的要求。

3.诊所式教学: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使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一方面吸取了案例教学法的精髓,即经验式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又借鉴了医学领域的临床教学模式,强调通过诊断的形式对具体的案例问题进行询问,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他们对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的理解。诊所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打下良好基础,并且能够在诊断询问中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可以获得法律的研究能力,并且事实调查能力,交流、沟通、谈判、诉讼、非诉讼争端解决、接待、组织和处理法律事务的能力等都会有全面的提高。但是,诊所式教学的案例不好选取,另这种教学需要的成本很高。

4.模拟法庭教学法:该种教学方法通过典型案例策划组织模拟法庭,通过让学生担当原告、被告、法官等角色,对案件进行审理和判决,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多个环节的准备,并且需要学生具有很宽厚的法理基础,否则庭审过程势必杂乱无序、浮于表面、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情景模拟教学的特点以及优势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具体再现已有的案例中的内容,让学生模拟其中的某一角色,让学生在情景参与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熟悉相关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够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情景模拟教学能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情景模拟教学可以看作是案例教学的升级模式,但是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只是利用现有的基本理论和经验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在具体的案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并在其中根据事务互动,通过角色扮演和演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所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事实上是一种仿真培训方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延伸和补充。它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其中有人物,有情节,有矛盾冲突,有疑难问题等,要求学生根据设计出来的逼真场景,担任不同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模拟的情景中去,按照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要求,提出观点或解决方案。在情景模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综合过程,不再是单项传输,并且学生实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获得的,这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师生的互动,而且还会促进学生相互了解、相互交流。在情景模拟中,学生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但是,情景模拟教学法要想获得成功,老师学必须要设置较好的情景,学生必须全面复习以前所学内容,还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熟悉与该问题相关的理论与知识,找到证据和前人分析该问题的经验,并在实际的情景模拟中加以运用。通过情景模拟演练,能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真正取得实效,实现教学的既定目标。

三、情景模拟教学在经济法中运用

情景模拟教学法一般遵循三个步骤: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案例,创设情境,学生搜集文献,整理相关知识,属于准备阶段;2.情景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属于课堂模拟阶段,3.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反馈,学生讨论思考阶段。

为了保障情景教学法在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到如下几点:

(1)教师要求由于情景模拟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因此,教师必须加强日常的理论研究和参与实际问题的处理,增强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探索理论前沿,拓展自身的法学基本理论的体系,在社会实践中多参与经济法的相关法律纠纷的处理和观摩学习。

(2)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经济法由于基础理论深厚,专题性强,内容繁多,设计领域庞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将课程体系结构化整为零,以实现课程内容的专门化和专题化。同时也要根据理论认识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另外,在经济法专题的内容设计方面,还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经济法专题的内容在做到符合专业特点的前提下,应从强调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侧重于商法,如对于涉及到基础法理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解学生以前未学过的基础概念,对相关概念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基础法理的能力;最后,经济法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课程,应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紧跟时代的要求,在借鉴国际法律的体系的基础上,能够解决当前我国出现的经济法律纠纷。

(3)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设置情景模拟的教学环节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把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诊所教学、专题讨论、等与情景模拟相结合,把这些教学方法作为情景模拟的有利的补充和完善,还可以将企业经营的背景和经济法律基础知识的资料引入课堂,通过结合经济法中相关理论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体会丰富多彩的法律情景,进而让学生建立分析法律事件的思维框架,让学生认识各种法律规范的范围和处理权限,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第12篇

目前,案例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案例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我国一般课程教学都是讲授课,深陷于传授知识—接受知识的传统模式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和计量模型上,很少给学生提供历史性的背景资料或真实数据。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被动的,较少接触到学习中真正有趣的内容,也未能培养出终身受用的学习技能。

1.案例教学的作用

第一,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获得固定的原理、规则。它所解决的是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获得这些知识。在教学与管理中,所面对的情境常常是独一无二的,那么,需要学而得之的固定不变的规律和真理就为数有限了,而在信息时代,知识和理论又在不断更新,学会面对新的情形,掌握处理新问题的技能与技巧,相比之下,就变得更为重要。

第二,学生通过案例教学得到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把所学到的知识一一罗列出来,但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众多的疑难问题。案例教学实际上也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是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增进才干的,这些知识、才干在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就成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原有的知识、能力加以整合。在金融专业课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结构性”不是很强的知识领域。因此,案例教学的出现,一方面展示了“结构性” 较差的那些问题情景,另一方面也把教学转变成了一种特殊的研究活动,通过师生间的相互探讨,可以对案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

第三,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从中获得认知的知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增强其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学生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运用金融学的理性思维参加讨论,进行辩论,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力等诸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

第四,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案例作为沟通现实世界与学习世界的桥梁,无疑可促使学习者更快地适应工作情景的挑战。教学中展示出来的书本世界毕竟与真实的世界有着不少的差距,生活世界是综合的,而不是各学科彼此分立的;生活世界是问题式的,而不是概念式的。把一些真实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像一个成熟的、老练的金融者那样去做出反应,也就给他们提供了像专家一样去思维的实践机会。这样的案例冲出了现有学科的限制,打破了学科的藩篱,虽然它很少有什么既定的答案,但无疑使他们逐渐习惯了教学实践的不确定性及不可预期性,也就增强了应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本领。

第五,案例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把他们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其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也会恰当地掌握它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金融专业案例教学往往是以现实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能以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将枯燥生硬的苦差事变为其乐无穷的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一种形式,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某些不足,不主张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的知识,更重视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现实中错综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准备完成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必须针对案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查阅大量资料,这种教学形式迫使教学对象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否则学生无法完成任务,不能获得好的成绩。

(2)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案例教学不引导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迫使他们认真分析案例中完全和不完全的信息,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设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案例教学对学生工作成绩和能力的评价除了对学生书面报告评价以外,更重要是考察学生的演讲、辩论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课时,学生通过演讲和辩论把自己的观点充分表达出来,发言的质量决定学生的成绩。

(4)通过对来自于社会真实经济生活的案例分析,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过去的专业教学为什么总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原因之一就是教学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学对象没有兴趣参与教学之中。案例教学增加了教学对象参与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5)在评价方式上, 案例教学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全面的、多样的评价体系。以一张考卷评定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而忽略平时的学习过程,造成很多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时抱佛脚,也能得到较好的成绩;或有些学生为了得高分,只注重书本知识,死记硬背,导致高分低能,培养书呆性的人,缺乏社会的适应能力,缺乏创造力和个性化。对教育的效果评价,不单指学生所学知识的记忆的多寡为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注重学习的过程,以平时学生参与讨论表现和考试成绩相结合, 较为客观合理的评价学生综合能力。

3.科案例教学设计模式

(1)R.Schankd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模式

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有趣的金融运行情景并同时设计一个成功模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与成功模式的不断比较,从情景中体验并获得他们应该达到的目标。R.Schankd模式强调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对目标的

追求,学习的基本机制是“试误”,通过实验、失败、仿效学习,最后提升达到目标的技能。

(2)J.Branford的抛锚式教学设计模式

抛锚式教学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与合作学习,引入和复习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模型,帮助学生亲身体验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提出目标”到“达到目标”的全过程。这里“锚”就是指某种类型的个案或问题情景,学习与教学都是围绕“锚”进行的。

(3)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模式

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是指通过经验性的学习获得可利用的知识和可迁移的技能,在问题设计中致力于获得一个新的解决方案。这里的教学设计不是对信息的排序与分析,而是制定有利于建构问题设计与客体分析的计划,让计划中的问题设计指引学生自己作出论断,经过充分实践后发育为一种技能。

(4)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

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是一种有关复杂的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设计,它以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通过让学生面对具有复杂结构和序列的问题与情景来训练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以上四种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各有特点:R.Schank 的基于目标的剧情设计主要强调训练达到目标的技能,同时提供成功路径给以模仿;J.Bbransford 的抛锚式教学设计立足全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在逼真的模拟情景中体悟与从事管理实践;S.Dijkstra 和 J.Van Merrienboer 的基于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解决了某一类问题后,能发展预期知识与技能,并能尝试解决新的问题;J.Van merrienboer 的四要素教学设计模式则主要通过提供不断“做”的机会来提高学生的复杂认知技能。

从用途上看,案例教学的模式设计应注意针对性、可操作性、可推广性。对学生现有的能力、知识结构与专业要求进行设计,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加信心。设计的案例必须细致可行、设想出各种可能出现的学习情景及应对引导办法,且便于操作。案例教学设计还应是一种相对标准化的教育方案,得以形成规模效应。

参考文献

[1] 张亚维,陈 耀.金融类案例教学的推进与模式设计.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