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11: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际贸易理论实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教学计划;模拟实验室
【Abstract】Practice is a profess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logistics, business English will repair class, a stud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one must have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course esoteric, the operation extremely difficult, the existing mode of teaching to focus only on the teaching of knowledge, ignoring the practical skills training. Therefore, according to hospital status and experimental students, faculty situati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problems in teaching, teaching plans to reform, strengthen basic course of study, the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many other reforms.
【Key words】Teaching; teaching; teaching plans; Simulation Laboratory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0)12-0005-02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三驾马车,截至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中国在出口规模上超过德国跃居全球第一,外贸对GDP贡献超过百分之三十。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必备的技能,是物流、经管专业学生在校必须掌握的课程之一。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深奥难懂,操作流程难于掌握。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只会记住一整套概念,整套进出口贸易操作流程,但在具体操作中,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验结合起来。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使理论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要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合理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必须在懂得国际商法、熟悉商务英语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才能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技能,熟悉相关法规和案例。目前,我院物流专业、经管专业的教学大纲中基础课只开设大学英语和经济法,而没有开设《国际贸易理论》、《商务英语》、《国际商法》等基础理论,造成学生商务基础知识不牢固。
二、教学模式落后
现行的教学模式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知识为本;过分注重课程的知识传承价值强调该课程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终身学习的价值,主要立足于向学生灌输一定的知识量,而并没有考虑到就业单位的需求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而且,由于与传统本科的教学模式趋近,教学计划只是简单地将课时缩短,减少理论知识深度,弱化实践教学环节。
三、教学内容难以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多信息大、更新快,教学过程中局限于讲授,往往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向学生介绍最新国际贸易理论和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方针政策。以期培养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优秀外贸人才,而且目前我院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或进行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最终导致《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很难与时俱进,存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
四、学生基础知识差,教学效果差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涉及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对话等各专业主干课程的内容。由于我院学生基础知识差,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模拟实训无法在全英语环境下进行,教学效果差。
五、深化改革完善我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
目前,根据我院学生实际情况,《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修改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增加模拟实验室投入等措施,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改革教学计划,加强基础课程学习。
我院物流专业、经管专业的教学计划过分依赖国内贸易,弱化国际贸易,然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更一步深化,我国全球制造业中心的确立,国际贸易是物流专业、经管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因此,我院的教学计划必须加强商务英语、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 、国际商务谈判的教学。
2、采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
我院目前的教学手段比较落后,主要采用的是“粉笔+黑板”式的教学模式。然而国际贸易实务的国际标准化操作模型和英语谈判环境又决定了传统教育方法很难适应现代学生的要求。目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主要为采用案例为切入点实施教学,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能改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能使理论与实际有效地结合起。在学生学过相关的知识点后,教师可以选择综合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教会其实际操作的技能,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采用多媒体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中有些内容关靠粉笔和黑板是讲不好的。为了让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和直观理解,利用“国际贸易实务”的课件和录像带,穿插在授课过程中放映,这对某些章节的理解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如在讲到有关外贸运输中的运输工具时,象集装箱的种类,各种装卸设备等,学生平时不太容易见到,很难让他们产生印象,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通过多媒体方式来讲课,又有演示又有解说,学生很快就明白和掌握了这一章的内容。
3、建立模拟实验室,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建立专业实验室,重视实务模拟作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在理论课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手段外,还可以建立仿真模拟实验室。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是一个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实验室,这是由国际贸易专业自身的特点(所涉及的部门和环节较多,如银行、海关、运输公司、保险公司等,而每一环节有其特定的程序)所决定。学生在此模拟实验室内,掌握具体的业务操作技能,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针对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出口货物订舱、报验、通关、投保,以及贸易单据制作及审核等主要的业务板块,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在连贯的案例分析中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4、改革考核办法,加强职业资格证的取得。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应该偏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实际掌握,不可流于固定模式,甚至形式化。除可采取在实训或课程结束时,任课教师单独设立实训项目考核方法外,更可积极实行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办法。在教学中,可以把与《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外贸单证员证、报关员证、跟单员证等)的取得纳入考核。这一方法既强化了学生的从业技能,又能引导教学过程,规范实践和操作,而且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真正实现了课程的考核目标。
5、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商务实用型人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技能培养方法应力求多元化。除校内正常的教学、实训活动外,还应从整体上为学生策划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训练的技能融会贯通,综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能为学生和外贸企业架起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 ,学生精力充沛,校外实习基地能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外贸企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外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关键。总之,我院《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紧扣大纲、突破教材,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实验室模拟为手段、职业资格证取得为考核、校外实习基地实训为方法,并且与时俱进地大胆探索,改革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国际商务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波、颜凌芳,《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践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考试对接的研究 》、《企业家天地 》,2008年第2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028-02
作为中职学校,受高校扩招和中专生免收学费的影响,我校所招收的学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学生都是思想品质良好、行为习惯优良,且中考分数都是比较高的,老师教这样的学生很有成就感。可是,现在中职学校的的生源多数是贫困的农家儿女、外出务工的农民子弟、学习有困难的初中生和不那么“循规蹈矩”者,无庸置疑,他们属于“弱势群体”。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失败感,他们对自己未来的前景十分悲观。所以,有些学生就自暴自弃,或是放弃学业或者抱着混张文凭找个工作的想法。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具有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国际贸易理论课的开设是在第三学期,学生处于老油条状态,她们有自己的思想,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比如商务英语班,她们对英语的定级考试非常重视,对非英语专业的课程不重视,甚至不予理会。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向来是较难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的,因为学生首先会对其有用性提出质疑,认为所学的理论不能被运用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并且由于理论学习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产生一些抵触情绪。如果再运用单纯的讲授法来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很少,并且认识不到课程的有用性,更难以对课程产生兴趣,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意愿,结果就造成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却不容易接受的恶性循环。因此,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生动有趣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的程度和学习效果的好坏。但目前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在教学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1、教学中心存在偏差,重理论、轻实践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往往多讲理论少讲实务;二是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2、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脱节
当前国际贸易形势迅速发展、变化,有关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也在迅速发展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我们的国际贸易教材内容相对滞后,很多已与现实不符或根本没有涉及。
3、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将启发式教学实施到位
以教师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时隐时现,没有很好地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很多学生反映,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理论性太强,实际应用少,学起来枯燥乏味,兴趣不浓。
4、教学手段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一张嘴、一本教材、一个演员,自始至终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结果一堂课下来,教师上课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一无所知。
因此,在讲授该课程时,不能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而要结合以下几种方法,才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法(紧密联系时事)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即围绕一定的培训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常为书面形式),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可以将理论和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体现出教学内容,一般选择该领域的经典案例或近期发生的重大经济事件。其次,案例应具有针对性,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选择难度适合于学生的案例。如果难度过高,学生运用自身知识不能解决,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如果难度过低,又会使学生失去挑战的乐趣。再次,案例一定要紧密联系时事。因为现在的学生是在电脑下长大的一代,他们思想鲜明,容易接受新事物,受新事物的影响大。他们比较关注国家大事,对时事、新闻感兴趣,因此在案例教学时紧密联系时事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对09级学生讲解“贸易问题政治化,政治问题贸易化”这一知识点时,所举案例是2010年9月发生的福建渔船在海域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相撞,解决问题的最终办法是中方禁止向日本出口稀土。让学生对该事件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这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人,会使学生觉得很有成就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情景模拟教学法
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情景,扮演其中的各种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提高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建立在情景认知学习理论基础上的,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工具的应用、角色的扮演来真正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本领。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实践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鲜明特征。将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于国际贸易教学有助于培养应用型经贸人才,符合国际贸易学科性质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由于内容多,实践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易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学生学习记忆困难。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情景的设置,并在角色模拟中,在仿真的环境中通过角色的换位思考,加深了学生对外贸工作特点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
情景模拟教学的完整过程包括:案例选择-场景设置-分组、角色分工-场景讨论-模拟实施-总结评析。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堂中采用情景教学法,不但有利于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动机,加快对惯例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有利于掌握并运用知识。比如在讲授交易磋商的基本程序时,采用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对交易磋商过程的真实演练,通过模拟真实的磋商环境,学生扮演磋商的主体全程参与磋商过程来对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演练。这种教学方法生动活泼,并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总之,中职学校要教好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不能采用单纯的讲授方法,而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把“要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使学生主动学习,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经贸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严国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关键词:高职;工商管理;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08)12-0114-036
伴随着加入WTO,中国急需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熟悉国际惯例,通晓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的管理类人才。国际贸易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开设迎合了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分析了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理论性和政策性强并可供实际操作使用的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理解各种调整进出口贸易的措施:并熟悉履行进出口合同的流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基础,教学方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一)国际贸易课程内容繁多,专业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培养
国际贸易理论部分主要介绍国家分工和国际市场,介绍各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措施以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状况。特点是理论性,政策性强,内容比较枯燥。而由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在先行课程中较少涉及国际贸易方面的知识。至多在政治经济学中,在商品价值,劳动分工理论有简单提及。因而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相当陌生,感觉比较遥远,一开始接触该门课程容易缺乏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部分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往往偏爱该部分的学习,但由于条例多,内容繁琐,特别是贸易术语部分,术语多容易混淆,再加上学生比较少地接触到贸易实践,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困难,由此容易产生学习厌倦感。
(二)学生英语基础差,国际贸易教学难以真正地达到效果
虽然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并非为了培养外贸实用型新型人才,然而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如国际贸易合同以及各个条款的举例,单证的讲解,难免会涉及到部分专业英语。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之前即使学习过专业英语,但涉及的贸易英语相当少。
(三)教学方式上主要还是沿袭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式为主的灌输式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课程专业性强,知识性强,学生自学困难,需要大量的教师讲解和指导。由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容易陷入填鸭式教学的误区,教学过程自然不够生动,互动性差,学生学习相当被动。事实上,国际贸易课程知识量大,各章节相关性弱,如果不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学生难以吸收,将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形式单一,评价手段缺乏科学性。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依据主要按照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的,由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两大块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作业构成。这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如课堂学习积极性,基本技能的掌握缺乏评价机制。而课程的考核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调控,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调动。由此,需要结合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改革,相应地改变课程考核形式和考核内容。
二、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
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本人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一)教学内容上,突出特点。
1、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讲授体现一个“广”字、“新”字。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间商品交换基本规律,了解各个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的方针政策。同时,国际贸易理论部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含人文,社会科学,经济金融,法律等多个学科内容。由此,笔者在讲述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广泛涉猎了国际贸易相关专业的书籍和报刊杂志,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国际贸易地理。国际金融等知识,在讲解国际贸易特点的时候,结合各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商业习惯举例讲解,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增加了课程的生动性。由于国际贸易政策性、时事性强,在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讲解中,教师如果着重突出一个“新”字,联系时事,热点来讲解,能够教会学生热心关心身边的经济贸易领域新闻,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如在每堂课中留足5~10分钟,请同学轮流讲解与贸易有关的新闻时事,并和学生一起运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时事。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学生收集的时事资料将又成为教师上课的新案例,从而实现一个“双赢”的效果。
2、国际贸易实务部分的讲授提高吸引力,体现实作性。国际贸易实务部分虽然条例众多,内容复杂,但实际上有一定的趣味性。国际贸易实务中涉及到各个国家的贸易习惯,谈判风格,文化背景,比较有趣。同时,国际贸易中还暗藏着各种商业“陷阱”,稍有不慎就会给商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落得个财货两空的结局。由此,抓住国际贸易中的吸引点来讲,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另外,国际贸易实作性强,在内容上安排部分章节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如报关单的填制,报检单的填制。提单的填写,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就感,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由于学生英语基础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外文的,内容安排上尽量强调基本和基础专业术语的学习,实际上大部分同学在经过培训后都能够看懂一份英文的信用证。
(二)教学方式上。多种形式相结合
1、语言启发式讲授,加上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展现形式。如采用提问启发式,尤其在第一堂课中通过问学生许多让他们感觉到很好奇的问题,对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比如问一些为什么出口到土耳其的商品包装上最好不要印上绿三角的标志,为什么中美贸易摩擦不断,谈判后合同的签订中如何正确地表示商品的单价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展现上,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图文并茂,视听并用。国际贸易货款收付方式,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部分以流程图的方式展现,在介绍运输方式和路线部分以照片的形式展现,直观形象,通俗易懂。国际贸易谈判部分,中国入世进程部分以光碟的形式组织学生收看讲座和记录片,从而避免了学生学习中的单调感。
2、案例式教学。国际贸易课程的讲授中离不开案例。而案例的选择不在多,而在精,具有典型性,并和课程中要讲授到的知识点要有紧密相关性。在课程的讲授中,案例的运用主要有三种。一是引入式案例,主要用来启发思考,然后引入主题的。由于国际贸易专业性强,这一类运用的不多。只是在讲国际贸易理论部分运用到了一些。二是“小案例”,即篇幅小,内容简单。一般涉及到最多几个小的知识点,不需要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在讲授了知识点之后,通过此类案例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活跃课堂气氛,形成一种互动效果。这类案例在实务部分运用比较多,如审核信用证的要点。CIF贸易术语的特点等相关的讲解中都可以运用。第三大类是“大案例”,即篇幅稍多,涉及面广,需要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灵活运用。讲授中需要留够时间学生阅读。然后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之间甚至会形成一种辩论,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类案例通常在一章或几章结束之后,如考查学生贸易术语的选择,货款收付方式,保险等综合知识的运用。案例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3、采用角色扮演。实行模拟教学,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国际贸易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细节及标准和规则,在教学中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够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发挥了高职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如在模拟实验室内设计一个交易场所,让学生扮演买卖双方进行商务谈判,教师在旁观察。从商务礼仪到专业知识进行点评。又如根据贸易背景材料,让学生模拟买卖双方进行合同的签订。从贸易术语的选择,价格的计算到各个条款的拟定,对学生各项知识的掌握和具体运用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合同签订后,让各个小组将合同条款制作成PPT,轮流上台讲解,并请台下同学点评,指出不足点,最后老师归纳总结。通过这样的学生参与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归纳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学生在模拟活动以及轮流讲解中表现欲强,课堂氛围相当活跃,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除了课堂的实训,模拟实践以外,更多的需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教师应该抓住机遇,带领学生参与或观摩商品展销会,指导学生参加产品推广活动,参观外贸公司,物流公司。并聘请部分外贸公司的从业人员如单证员以及货运,报关员等相关人员来开设讲座或讲课,增加学生对相关工作的体验和感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三)评价方法上,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宪等,2004
[2]《国际贸易实务》,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黎孝先,2007
[3]《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吴百福等,2007
[4]《国际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冷柏军主编,2006.8
[5]《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邱继洲主编,2006.8
[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缪东玲主编,2007.9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陈岩编著,2007.6
[8]《国际贸易实务》,机械工业出版社,胡丹婷主编,2007.6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莫红梅,钟芸香.关于《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业文化,2011.4.
[2]严艳荣,刘成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20.
[3]张伟锋,陈春梅.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0.5.
[4]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毕永竹.大学双语教学有效性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6]田俊辉,黄辉.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3).
国际贸易实务论文含参考文献:
[1]贸易保护制度的经济分析,金祥荣,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1
[2]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10
[3]出口贸易-国际贸易的法律与实务,施米托夫,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
[4]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2001.7
[5]国际贸易实务与案例,张亚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6]外经贸经营与管理考试指南,宋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5
[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周厚才,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4
[8]贸易实务,张魁峰,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9]进出口贸易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
[10]国际货运与业务,李玉如,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6
[11]交通运输服务贸易与物流,陈海宽,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2
郭楠(1980-), 女,呼伦贝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 要:我国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飞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更加频繁,这些方面都显示出我国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了适应多变的世界经济环境,使得我国经济水平更上一个层次,社会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具有较强的国际意识,不仅仅熟悉国际经济和贸易运行的规则,而且熟知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与区别。这就对高校国贸专业的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国贸专业应该进行适当的改革,尤其是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改革。众所周知,这门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提高这门课程的质量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经验,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进行讨论。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国际贸易环境;重要性
前言: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的经济贸易环境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情况。在国际贸易交往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政策、贸易习惯和文化等方面的不同,造成国际经济贸易环境更为复杂。为了适应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提高国家的国际贸易经济发展速度,高校需要向社会培养出更多地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仅只是了解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和经验,还要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一门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也要根据社会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式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不断地向着更高更强的方向发展。下面我们就重点介绍如何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 国际贸易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国际贸易实物课程是一门国际贸易综合性实物类课程,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的具体流程为主线。这门课程大致介绍了国际贸易中应当主义的一些方面和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国际贸易知识。其中比较重点的介绍了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结算等方面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也涉及到我国许多具体的进出口方面的知识,可以说这是一门理论和实物相互结合的课程。通过国际贸易活动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是一个跨国界、跨文化、环节多、难度大、风险大的经济活动,教师在对这门课程进行授课时,要抓住国际贸易的特点,传授一些国际贸易的基础知识,同时还要通过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的国际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锻炼,这对于向社会不断的提供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高校而言,应当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地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源源不断的向社会提供国际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之所以要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改革,是因为这门课程的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以及教师本身的一些问题等。下面我们就重点分析一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虽然高校的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师在教学上多采用的是多媒体教学,不像传统意义上的书本教学,但是在课堂的教学模式上却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依旧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像是一种填鸭式教育,学生在课堂上也多是将大部分时间浪费在记笔记上面,这就导致了学生思维方式受到限制,只是将老师将知识转移到自己的笔记本中,并不能完全的对知识进行理解,而且在对知识理解上也只是局限在老师所给的范围中,缺乏创新精神。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对知识形成自己的理解,也没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3、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过于形式化:在进行国际贸易交往中离不开外语交流,而且很多相关的词汇都与外语相关,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多采用双语教学,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专业术语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过就目前国内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来看,很多高校的双语教学都流于形式化,即双语教学过程中不存在或很少进行双语教学,更多的依旧是母语教学。这样就造成学生对国内贸易专业术语比较熟悉,对于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而且也容易造成学生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形成偏差。
3、 任课教师缺乏或没有实践经验:没有实践过的理论知识也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在具体实践操作上等于零。从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任课教师的个人经历来看,有很大一部分的任课教师并没有国际贸易的实践经历,基本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职或者从其他专业课中调过来的,这就导致这项课程的任课教师缺乏具体的实践经验,即使理论知识掌握的在透彻,对于具体的实践也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国际贸易的发展史瞬息变化的,单纯的依赖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满足不了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缺乏具体的实践经历,在进行实践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也会不具有说服力,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如果没有实践经历,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在实践中未曾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不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传授方法也很难培养出社会学要的应用型人才。
4、 理论课程太多,缺乏相应的实践课程:高校的教学大多将学习重点放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并不重视。调查发现,无论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还是其他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实践课基本都不会被教师所重视,而且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教师也会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并不会对实践结果进行过多的讨论和分析。这就导致学生理论课学习太多,掌握了太多的理论知识却缺乏很多的实践经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培养不出社会学要的高素质国际贸易人才。
5、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性,缺乏相关的人文性和社会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是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国际贸易知识,锻炼在国际贸易中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去研究国际贸易的特点。过于理论性的学习只会让学生掌握之前国际贸易中所形成的一些理论知识,或者是前期国际贸易中所总结的经验,并没有办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理论人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将理论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这就缺乏了教学的人文性和社会性。这样教学出来的学生不仅缺乏实践能力,而且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深刻。
6、考察学生学习的考核方式不够合理:高校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依旧采用考试的形式,这对于其他课程也许有用,但却无法考察出学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情况。因为在制定考试范围时,教学只会将范围定在自己所教授的范围中,这只是考察学生的一种记忆力,却无法衡量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的是实践能力和对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定位在对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的考核上面。
三、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改革内容
1、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现代课堂教学要多多依赖于多媒体技术,而且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喜欢的是一种开放式教育,即教学主体是学生自己而不是教师,教师所充当的是一个指引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习重点发给学生,在多媒体上展示出对知识的理解方式。而且教师也可以在多媒体上多列举一些与理论应用相关的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对理论应用能力的掌握。
2、 完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单纯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帮助学生学号这门课程,采取案例+理论学习相互结合的模式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贸易合同、贸易程序和步骤等内容,单纯依赖于理论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就会使得学习更为枯燥,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这样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将这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收,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高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高校可以多组织一些教师与国际贸易企业人员的交流会,以及相关的培训会,这样有利于高校教师学习更为先进的国际贸易知识,同时在与国际贸易企业的人员交流中学习更多的国际贸易技巧,掌握在国际贸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的特征和解决方法。这就有利于教师在之后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中不在被拘束在课本教学中,而是可以结合现有的国际贸易环境进行教学。
4、 形成校企联合:高校可以多与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新力量的注入,而且有利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践锻炼。在与企业进行联合时,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高校还可以让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国际贸易实践能力。
5、 改变考核方式:传统的考核方式不利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察。对于这门课程的考察应当选择更为恰当的考核方式,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考核之外,应当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可以采取场景模拟考核和上机考核等。只有改变了考核方式,才会改变学生学习的重点,增加对实践能力的考核,也会督促学生自觉地进行实践,这就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 总结: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好这门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国际贸易知识,而且能够向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调查显示,在现有情况下,这门课程的教学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教师缺乏经验,理论课程过多等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了高校对学生培养的失败。只有选择好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目标才会达到。作为高校而言,应当适应社会的需要,合理的设置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
[1] 金基瑶,李霞,邱明华,关于高职院校商务类课程综合化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邓艳平,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的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导向;应用型外贸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B
2008年以来,北方工业大学经管学院围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探索,初步总结出了一套以实践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体系,为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以实践为导向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原因
以实践为导向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指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另一方面是指实践教学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方向。前者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目的,后者是实现该目的的手段。以实践为导向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一)是培养应用型外贸人才的客观需要
2010年对北京多所高校的国贸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外贸企业“招聘难”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就业难”同时存在。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不再体现在数量上,而是更加注重人才质量。他们往往更加青睐应用型人才,即重视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沟通交流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贸易纠纷处理和解决能力等。由于传统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大多重理论而轻实践,从而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脱节。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外贸人才,以实践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特性的内在要求
国际贸易实务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涉外性的特点。首先,国际贸易实务专门研究国际商品买卖的具体过程,包括贸易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贸易术语的选择、商品定价、国际结算、货物运输和保险、商检索赔和仲裁等各个环节。以上环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操作实践,仅凭理论知识纸上谈兵无法真正理解国际贸易的实质。其次,国际贸易业务涉及知识面广。例如一则贸易纠纷的解决和处理需要运用商务谈判、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商法、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外贸英语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以上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必须与贸易实践相结合。最后,国际贸易实务的绝大部分教学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环节、单证制作、贸易术语、合同文本、交易磋商等必须通过外语来实现,而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也必须通过实践来提高。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在特征决定了教学改革必须以实践为导向。
二、 以实践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具备扎实全面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反映了外贸人才的专业知识基础和发展潜力,是企业对外贸人才的基本要求。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可分为贸易理论、业务知识和贸易政策三部分。国贸专业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前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由此,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知识目标重点是业务知识和贸易政策两部分。在业务知识方面,要求熟练掌握进出口各个业务环节的一般操作流程,包括交易磋商、国际贸易运输和保险、国际结算、成本核算、商检、索赔等。在贸易政策方面,不仅要掌握相应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还要了解国内外经贸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和协定、WTO规则等。
(二)能力目标
调查发现,大部分企业希望招聘具有实践操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外贸人才。实践操作能力包括进出口合同的操作能力、单证的缮制和审核能力、贸易纠纷的处理能力等。沟通交流能力是指语言表达能力、外语交流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指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因此,以实践为导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能力培养应该成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
(三)素质目标
传统教育模式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素质培养。根据近百家进出口企业的网上招聘要求来看,约有76%的企业把求职者的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等素质摆在首要位置。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责任心强成为外贸企业招聘人才的基本准则。因此,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也应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重要目标。
三、 以实践为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
(一) 引入案例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着某一问题或社会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积极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以求弄懂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根植于外贸业务实践,对于书本中抽象的贸易术语、支付方式、运输保险、贸易纠纷等重点难点内容,如果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更无法运用。在这种情况下,引入适当的案例在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采取两种案例讨论方式:1.师生讨论。由教师选择与知识点结合紧密,体现国际贸易发展最新进展的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学生以4~5人为一组进行分析、讨论和判断,并推举代表对本小组意见进行总结和陈述,鼓励学生向老师提出问题、进行争论。案例讨论不预设惟一答案,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决方式,开展开放式讨论。2.学生讨论。首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结合贸易实践,课下查找资料,在小组内部分析和讨论,设计原创案例或选择实际案例,并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然后,各个小组分别走上讲堂向其他小组成员演示案例,引导其他小组成员展开讨论并提出意见或解决办法,展开广泛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各小组表现和案例本身进行点评。案例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发挥创造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 积极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主要有半英语型、混合型和全英语型三种模式。半英语型是指以中文授课为主,用英语讲授贸易术语等内容,考试采取中文形式。混合型是以英语教学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在英语授课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作业、考试等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全英语型是指教学、教材、板书、试卷全部使用英文。国贸实务课程既包括商品品名、品质、数量、包装,商品运输和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相对容易理解的基础知识,也包括国际贸易术语、国际支付等操作性强、较难理解和掌握的重点难点部分。因此,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可分别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基础知识章节,主要采用混合型双语教学模式,即以英文授课为主,课件内容主要是英文,同时对于难以理解的业务术语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对于重点难点章节,采用半英语型双语教学模式,即用中文难点部分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但案例讨论、单证制作和作业则全部为英文。灵活的双语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外语沟通能力,增强他们用英语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信心,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知识,提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三)进行多媒体立体式实验教学
单纯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比重,达到近20%。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引入多媒体立体式教学方法:
1. 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网络资源
网络化和电子化是新时期国际贸易实务的显著特征。国际贸易网络资源涉及业务环节的方方面面,包括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商品供求信息、外汇牌价、航运信息、金融保险、国际结算、电子海关、检验检疫等业务环节,还包括国际商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贸易协调机构,各国政府贸易政策法规的颁布和管理机构,如商务部、海关、外汇管理局等,还有各种外贸专业论坛,如福步论坛、精英外贸论坛等。把以上各类网络资源以目录索引的形式推荐给学生,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课堂讲授交易磋商内容以后,可组织学生在实验课上浏览一些著名的外贸电子商务网站,如英文版阿里巴巴等。要求学生选择一种产品,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以进口商或出口商的身份寻找潜在客户,了解国际市场供求信息和竞争对手情况,发送建交函、进行询盘或发盘。网络资源的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2. 加强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加强实验教学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一方面,引入多种外贸模拟教学软件,如世格外贸和TMT教学软件等,为学生创造相对真实的贸易实验环境。例如,在课堂讲授运输、保险和国际结算的理论知识后,组织学生利用世格外贸单证软件制作提单、保险单、汇票、信用证等相关单据,提高学生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设立外贸模拟实验室,在实验室设立银行、海关、商检局、外管局等服务窗口。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立虚拟外贸公司,利用世格SIMTRADE软件,以进口商、出口商、工厂、进出口银行的身份在各个服务窗口模拟完成各个贸易环节。多媒体立体式实验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注重过程教育
英国教育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提出了过程教育的观点,他认为,不是在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研究教育、课程与教学,而只是对过程中的某些结果进行静态分析,这是现代教育和课程研究的最大弊端。传统的目标式教育往往重结果轻过程、重期末轻平时、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过程式教育则强调教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国际贸易实务的实践性贯穿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整个过程,因此注重过程教育应该是纵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主线。应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着力点,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手段,坚持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过程教育探索。除了在案例讨论教学、双语教学、多媒体立体式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过程教育的思想以外,还可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关竞赛,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大赛和国际商务谈判大赛等,让学生“走出去”在竞赛中巩固知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专家进课堂”活动,把专家学者或外贸业务第一线的优秀往届毕业生“请进来”,向学生讲述实际外贸案例,解答业务知识和工作就业等各方面的问题。“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有更加切实的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另外,过程教育意味着必须对成绩考评方式进行改革。改变重期末轻平时的传统考核方式,使平时成绩在总评中的比重达到或超过50%。除了闭卷笔试外,还增加了期末面试、课堂讨论、课内实验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向学生传递了“功夫在平时”的思想,引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 结语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科技水平的发展,新的国际惯例、新的运输保险方式、新的国际结算方式、新的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涌现,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和创新。国际贸易实务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以实践为导向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约翰·科布,马晓梅译. 过程教育[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4):20-25.
[2]李同芳. 如何培养“适销对路”的外贸人才[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3):74-75.
[3]韦霞. 我国外贸人才需求状况与培养问题分析[J]. 集体经济,2010(12):179-180.
[4]于晓燕,马有才. 基于问卷调查的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探讨[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74-76.
[5]李国. 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 改革与开放,2009(10):215-216.
[6]刘育松,张思思,谢朝阳.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人才需求变化及高等教育的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0(9):132-134.
[7]尹今格,孔洁.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中的运用[J]. 科技信息,2008(19).
[8]徐争辉,赵立华,张群卉.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08(6):120-121.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Explora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 Case from North China Technology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most notable featur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s practicalness. Based on experiences of North China Technology University,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reasons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presents the knowledge objects, ability objects and quality object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teaching methods system. Finally, this paper indicates that practice-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is the only way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education and hope to provide some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Key words: practice, applicative foreign trade talents, teaching reform
一、梯度实践培养模式
为培养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建立梯度实践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建立梯度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将本科培养方案中包含的课程分为四个阶段,根据每一阶段开设课程的特点,增加并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实践培养环节,使得学生在实践训练中逐步具备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和国际文化修养,并具备初步的企业国际贸易战略制定的能力。第一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计算机及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展开国际语言、风俗习惯及思维方式等国际交流模拟,并通过邮件、论坛及视频等方式与其他国家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展开互动,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培养人才的国际素养和国际习惯。针对学生的国际交流模拟出现的问题、学生的国际交流模拟报告及国际交流心得进行讨论,通过模拟、交流和讨论提升人才的国际交流能力,并加深对国际文化的了解,减少国际贸易活动中的文化误解。第二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针对国际金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货币理论及货币银行理论等多门学科基础课程展开国际贸易纠纷等实践处理模拟。培养学生对多门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并初步了解国际贸易纠纷涉及的商务内容和商务环节。第三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针对国际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电子商务、国家级技术贸易、商务谈判、国际税收、国际投资及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建立国际贸易实务环节的模拟和现场实习,培养贸易人才处理贸易活动各环节的实务处理技能,结合国际文化素养培养,提升贸易人才的实践能力。第四阶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阶段,该阶段综合锻炼学生的国际贸易活动实际处理能力,并于海关、税务、银行及企业等单位进行实务学习,通过报关、报税、信用证及合同签订等多环节的国际贸易实务处理,培养人才的实际商务处理能力。在这一阶段的实践培养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鼓励学生向学科交叉、多样化和个性化人才发展,培养人才实践能力、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和人才的创新力。另外,根据国际贸易的专业特点,将各领域的贸易往来作为实践培养的案例,培养人才适应不同领域和不同产品的商务特点,培养人才具有快速适应不同领域和不同商品的实际操作能力。(见图1)
二、应用型人才的国际文化培养
国际文化差异是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必须面对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活动离不开各国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等因素。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需要充分了解国际文化的差异,以避免在国际交流和贸易活动中,因缺乏国际文化的了解而引起的文化冲突、误解和违法行为,保证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外语能力培养和国际贸易等理论的培养,国际文化培养环节较弱,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国际文化素养的培养方案。1.礼仪及风俗习惯。结合语言课程、实践模拟、国际网络交流及现场实习环节,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国际文化素养,了解国际礼仪特点和风俗习惯,尊重国际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国际礼仪包括见面问候、电话礼仪、餐桌礼仪、会议礼仪和穿着礼仪等内容。风俗习惯包括世界各国的饮食禁忌、穿着禁忌、数字禁忌、思维习惯、交流习惯及工作习惯等内容。2.。国际商务交流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问题,避免因不同导致的商务摩擦。在语言课程、时间模拟和国际交流过程中注重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对中教信仰的了解,并尊重各国的合法宗教习惯,提升人才的国际修养。3.跨文化沟通协调能力。国际贸易的开展中,跨文化沟通无处不在,协调能力更是体现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只有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才能独立承担业务,更好的统筹各个业务环节,协调贸易中错综复杂的多方关系,并能够在外贸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
三、结语
本文针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国际文化和梯度培养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的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结合每一阶段的课程特点,建立实践培养模式。强调专业课程的实际应用训练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训练,并在海关、税务局、银行及企业等地进行贸易实务现场实习,提升人才的贸易实务能力、国际文化素养和人才创造力,在实际环节中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
作者:徐凯 单位: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整个国际贸易的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教学改革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如何操作国际间商品贸易的一门应用学科,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技能,并且培养良好的专业素质。为了使学生能够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加强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缺乏实践性训练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务操作性,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前的实务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实务操作上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例如没有专门实践训练的工具和场地,学生的校内实践训练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手工制单水平上,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学生不能体验外贸业务中商品进出口的操作过程,如在签订合同、审核信用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外贸行业的就业机会。
1.2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很多老师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过程中,一般都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研究上。教学仅仅依靠粉笔和黑板进行抽象性的讲述,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老师“讲贸易实务”、学生‘“听贸易实务,,的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实际操作程度较低,结果会出现遇到具体操作时,学生往往会表现得不知所措,更不知从何处下手。国际贸易其实是一种规范性、风险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经济活动,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和运用国际贸易的各种规则、标准以及实务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流程。
1.3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在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中,主讲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大多数是毕业后留校或者从学校直接分配过来的,他们没有外贸实践工作的经历,在讲授实务实践课程时显得很空洞。甚至有些老师讲了多年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却没有见过合同、汇票、信用证、发票、提单等单证,根本没有去亲身体验过外贸业务环境,也没有参与过实际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比较重视理论教学,非常注意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是往往轻视实践,对知识的实用性强调不够,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效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动手能力,不能单独完成业务。
1.4全中文的教学方式落后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外性和国际性的特征非常明显,外贸人员除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外语运用能力。英语是世界上公认的商业语言,是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基本工具,在实务履行过过程中,各种版本的贸易惯例、往来的函电、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开立和修改、各种单据的缮制等,几乎所有的业务处理都要用英文来完成,所以外语水平低,就很难从事外贸业务。如果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继续中采用全中文的教学模式,理论知识与实践很难有效结合,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所学专业知识,不利于学生实战操作能力的培养,就很难培养出符合贸易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5考核考试方法陈旧
当前,大多数高校的考核的方式主要采用以一张考试卷子的成绩决定最终成绩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卷面成绩的高低很难体现出学生实践技能的水平,也就很难测出学生实际掌握内容的高低。而且这种考试方式,可能会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些误区,认为只要卷面成绩高,就算学好了实务课程,就会忽视加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性训练。
2教学改革的建议
2.1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
只有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在一些外贸企业做兼职,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就能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能够将国际贸易理论与现实业务有效地相结合。由于教师具备做业务的亲身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就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积极邀请与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如外贸公司、外运公司、银行国际业务部、海关、商检部门等。或者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例如如何用信用证来结算货款,可以请来自业务一线的专家来讲授。通过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学习到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能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师生双向沟通,在本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国际贸易的操作技能,这些内容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机械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了解一项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熟悉每个环节的知识和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贸易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贸易发展状况、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当代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还应多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的青年员工作报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3加强学生参与实践训练
主要从组建模拟实验室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两方面加强训练。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完专业理论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要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样才能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突出应用性,建立一个完整的实务流程,从商务谈判开始,然后是签订合同、备货、运输、保险、商检、报关、结算、最后是索赔和理赔。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包括不同环节(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英语函电的写作、合同的缮制、商品价格的核算、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各种单据的制作与审核等主要业务的板块。让学生同时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海关税务、银行、保险公司等角色,通过模拟操作,独立完成一项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建立起一个完整逼真的体验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也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当地进出口公司、货运公司、外贸公司等单位积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能力训练。除此之外,高校还可聘请实习基地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参与教学培训,帮助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基地的实践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除定期派遣学生去实习基地之外,教师也要定期去企业参加培训和,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4实施中英文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国际性和涉外性的特征,而且有很多内容都是用英文表示,所以有必要把英文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培养出“专业精、英语精”的现代化国际经贸人才。中英文两种不同语言虽然存在差异,但在语言系统和语言文化还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两种语言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实施。通过两种语言的融合,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应将专门贸易术语及一些关键性的交易条款用英文板书突出其重要性。如果学生的英文水平较高,内容要多用英文讲授,师生之间多用英文互动:如果英文水平不高,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授,较难的内容用中文讲授。
2.5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最终成绩考试方式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考试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考试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试卷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拟订合同、填写信用证、运输单据和金融单据等。改变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能够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式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地位
应用型高校侧重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同时也是国际贸易单证实务、报检、报关以及国际货运与保险等实务操作的基础课,具有涉外性、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征。
二、现存的教学模式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往往以理论为主,课堂上缺乏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只能凭想象力、理解力去掌握,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失去兴趣。
(二)教学忽略实训。上课只讲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理论基础,而不讲在实际中如何应用。专业方向课侧重怎么做,没有与理论联系。造成理论和实践教学脱节。
(三)教材和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当今外部环境变化迅速,现在采用的教材都要滞后,甚至是2000年初的教材,从而导致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付款方式,现在很多公司会选择汇款,因为手续费便宜,但大部分教材上仍然认为信用证是主要的付款方式。
(四)部分教师缺乏外贸公司实习经验。很多专业课老师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教学,学历水平大部分是研究生,是从课堂到课堂,没有进入外贸公司公国,与实际的外贸业务脱节,不利于实践课内容的讲授。很多专业课老师没有接触过外贸业务流程,没有亲眼见过信用证、汇票、发票等单证。
(五)考试内容片面,考核方法单一。现在大学考试中,对专业技术的考核比重很小,甚至没有。考试的方式仍是传统的以笔试为主,偏重对理论知识的测试。
三、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完善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传统的理论教学侧重于通用知识的掌握,给案例教学提供分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思路。案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较好的理解。二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找各种真实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并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
(二)采用多媒体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在很多高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室,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的采用。很多老师都很年轻,是2000年以后的大学生,电脑知识的普及,使得这批老师对电脑技术掌握的较好。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在网上搜集尽量多的图片,最好有相关外贸公司进行业务的流程教学影片,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生动而贴近现实。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效果才会更好。此外,网页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网络教育,实现资源共享。
(三)成立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验室。要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建立国际贸易实务仿真模拟实验室。我院已经购进相关软件,但是实验室还没有建立。在实训模拟实验室,我院已经安装了外贸业务流程软件和报关业务流程软件。但是应用的还比较少。通过不断的丰富软件资源,并且进行外贸业务技能大赛的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设置中,有不少课程存在着重复。很多专业方向课,都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一部分,可以对其进行整合。比如《报关理论与实务》、《外经贸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以及《国际结算》等专业课程同国际贸易实务整合,形成《国际贸易实务》专题。教学内容要尽量与实际进出口业务流程配套。为以后学生考报关员证、单证员、报检员和外销员打下基础。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要,“双师型”教师是我校今年开始采取的措施。教师自己以及学校应该不断创造条件,去企业实习锻炼,加强与实践接轨。其次,专业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学习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提高电脑运用水平,供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有条件,经常和外贸公司、银行和海关等部门联系,多多进行交流。再次,学校在引进教师时,也要特别注意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甚至可以忽略对高学位的追求,这样有利于把实践中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来。最后,理论在教学中同样重要,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培训,为其提供深造的机会。
(六)加强双语教学的运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外贸氛围。国际贸易是一门涉外性很强的学科,英语是教学别需要灌输的技能。在专业设置方面,要多多侧重英语教学,除了多设置英语相关课程,双语教学也是非常好的方式。我校也开设了不少相关的双语课程,但因为每个班级人数较多,以及很难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原因,收效甚微,学生知识把其当做一般的课程来学,参与性不够。这方面,需要引进专业的外贸英语老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善用网络资源。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学生学习的渠道得到了拓宽。学生课余时间可以利用各种网站进行学习,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这些外贸业务论坛,有很多是在职人员进行交流,有学生也可以从中学习很多实际工作做中的案例,增加了知识的来源。
(八)定期举办外贸业务专题讲座。作为地方高校,专业讲座较少,尤其是外部请来的专业人员较少。在将来的教学之中,还应多举办针对学生的相关外贸业务的专题讲座。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可以邀请本地在外贸工作领域的比较出色工人员,给学生介绍成功经验或者失败教训。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并结合现实,思考着灵活运用。
:
摘要: 外销员岗位要求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流程、相关法律法规、国际惯例、商品知识、外贸函电、单证和国际结算和运输保险等知识。而作为与外销员岗位知识要求最为o密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却有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严重问题, 加强实验实训教学、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成为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外销员;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
一、外销员岗位特点
外销员,指的是在涉外企业中从事进出口业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岗位要求如下:
(一)能力要求
1.借助网络平台等开发新客户并对目标客户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
2.执行公司制定的展会策划方案,做好各种协调工作;
3.商务谈判中与外商就外贸合同各个条款进行逐条磋商;
4.根据谈判备忘录起草完整正确的外贸合同;
5.与供货商或生产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履行合同中的各个环节。
(二)知识要求
1.熟知国际贸易大体形势;
2.了解国际贸易相关法律和贸易惯例;
3.能够用英语与外商进行邮件和电话沟通;
4.熟练填制外贸单证;
5.熟悉各种运输方式和运输保险类别及承包范围;
6.熟练转换各种外贸相关数据。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一)加强实训和实践,提高实际应用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是借助于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机械地呈现而缺乏实训和实践的补充,课堂就会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就会失去兴趣。通过亲手操作外贸流程,就可以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再结合理论知识,就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校内模拟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校内模拟实训室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实践内容就是模拟实训。实训可使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亲手操作国际贸易实务的各个流程,获得体验,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模拟实训室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工厂代表、保险公司、银行国际结算部、出口退税办事员、海关、外汇管理局和商检局等角色,熟练掌握进出口的报价构成、贸易磋商、投保、报关、申请购汇、交单结汇、外贸单证的缮制等各种技能,体会国际贸易业务中各当事人的不同地位、具体工作内容和相互关系。
2.校外实习基地
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积极开展合作,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并与当地进出口公司、外贸公司、货运公司和保险公司等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广泛开展校企合作。除了将学生送往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外,还可让企业外贸业务人员指导和参与教学大纲的制定,协助指导教师一起完成学生的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二)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模式上,可积极探索双语教学: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所涉及的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如报盘、还盘等多用英文表述,确认书、合同、提单、信用证等文件也都以英文的形式呈现,这一特点决定了对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一个最好的选择。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零距离与外国客户进行专业谈判与沟通,表达更准确、更规范,形成并构建起外贸毕业生的重要职业技能和核心竞争力。
在教学方法上,可尝试采用互动式的讨论课和案例教学。
互动式的讨论课对于增进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讨论课通过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带入自主探究学习之中。讨论课主要围绕那些有多种解决方案或正反两方面得失的主题进行,为学生提供了在合作性的环境中探索学习的机会。
案例教学就是让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策等工作,通过各式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各种各样的实际贸易环境中才可能发生的情境中去摸索、学习处理各种与贸易有关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在面临可能发生的国际贸易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得到训练,形成对现实问题作出科学决策的能力。案例教学可减小书本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这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师资队伍培养
师资队伍是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直接关系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可利用寒暑假到外贸公司顶岗实习、向经验丰富的外贸业务员讨教,获取一线外贸岗位经验;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议,向行业排头兵们获取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模式;聘请银行国际结算部、进出口公司业务员、外运公司、商检部门、海关等与贸易有关单位的领导、专家来校进行讲座,不断吸取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最新信息和动态。
(四)细分课程,注重特色
国际贸易纯理论和政策研究方面的教材对多数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根本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行业细分。目前,结合某行业产品自身特点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已经问世,例如,电子产品国际贸易实务、服装国际贸易实务等教材便是课程按行业细分的典型代表。
此外,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及时跟踪国际贸易领域最新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变化及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动态。国际贸易形势瞬息万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要体现时效性,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时民.“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的若干问题[R] .第二届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与研究研讨会,2007 年1 月30 日.
[2]罗兴武.试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整合[J].职教论坛,2005(02).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较强专业性和实操性的课程,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网络游戏是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许多人对之持反对态度,但网络游戏让许多青年人甚至成年人趋之若鹜,究竟原因何在呢?这种游戏模式对课堂教学有何借鉴作用呢?本文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分别研究这门课程及网络游戏的特别,指出网络游戏对国际贸易课堂教学的借鉴之处,最后给出具体的实现条件。
关键词
网络游戏;课堂教学;国际贸易实务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主干课程,它与实践环节密切联系,主要介绍国际贸易实际操作中各个环节设计的知识和技能,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包含具体进出口中合同的商谈与订立、贸易术语、运输、保险、结算、不可抗力、索赔及仲裁等环节,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国际贸易是一个跨国界、跨文化、环节多、难度大、风险大的经济活动,这些特点使得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抓住课程的特点,锻炼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学好这门课程关乎学生未来就业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授课模式单一。目前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传授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学生以听记为主,并不能亲身感受到具体实务的内容,也不能从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与乐趣。这种知识与实践脱节的状况,使得学生在书本上看起来对知识已经理解了,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手足无措,无从下手,实际上并没有真正掌握国际贸易的各种规则和流程。
(2)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主要是锻炼学生在国际贸易中的实践能力,而不是研究国际贸易的特点,过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而对实践一无所知,没有办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没有实践的强化,学生也根本无法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
(3)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都将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中,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经调查发现,大部分高校教师在授课中基本不会重视实践课,即使开设了实践课程,教师也只是让学生自己完成,而对实践的结果并不会进行过多的讨论和分析。而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除了课堂和实践课,也并没有更多更好的实践方式,一些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往往流于形式,模拟软件又与实践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这种情况下培养的学生也只能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能力。
(4)考核方式不够合理。我国高校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依旧采用考试的形式,这对大多数理论课程或许有用,但对于国际贸易实务却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的掌握情况。目前采用制定考试范围的形式,从根本上来说只是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无法考核学生对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制定出符合国际贸易实务的考核方式,将考核方式定位在对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考核上面。
2网络游戏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借鉴意义
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认为,游戏是有目的的活动,游戏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游戏是为了适应将来生活做的一种提前活动。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游戏逐渐盛行,各种各样的专门做游戏开发的公司上市,网络游戏作为新文化产业的代表,对青少年的认知、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游戏的魅力究竟在哪里,能不能为我们所用呢?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开始关注网络游戏对课程学习的借鉴意义,运用网络游戏的思维改革教学课程,让其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就为我们提供了结合的可能性。首先,将网络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主要的知识来源于国际贸易实践当中。利用网络游戏的情景模拟技术,可以设定一定的剧情和场景,将学生置身其中;网络游戏当中的过关升级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就感,过关升级的奖励以及失败的重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在游戏中不断将重点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加强学生对教学重点的记忆。其次,通过网络游戏可搭建学生展示自己并在情景模拟中真正与他人对垒的平台。网络游戏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将网路游戏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学生既可以选择单机版练习,又可以选择网络版随机与任何联网练习的学生进行对垒,帮助学生应对不同的贸易情景。这种方式比目前实验室软件模拟教学更加具有真实性,学生每次面临的贸易伙伴是不同的,贸易情况也是千变万化的,这可以让学生在就业中更好地融入工作之中,并且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在学习中取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再次,网络游戏融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可以改变目前教学的无反馈状态,即除了期末考试,老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网络游戏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反复的过关练习增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过关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并以此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老师可以不再是教材的宣讲者,而是课堂互动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网络游戏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现条件
(1)增加实验课课时,保证多媒体实验室学习环境。网络游戏要真正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来就必须有硬件学习环境的支持,全过程的多媒体环境在学习中显得非常重要。由于网路游戏必须依托电脑和网络才能进行,因此全过程的机房学习环境是保证学生参与到网络游戏学习的重要条件。每个学生通过电脑中的游戏软件进行训练,不断地过关或反复闯关的过程,增强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在学习中得到了不停的反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且多媒体可以演示在网络版游戏过程中国际贸易的实际操作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展示给全体同学,这种方式避免了只有参与游戏的同学才能体验,而其他同学偷懒的现象,保证了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
(2)设计学习软件,将国际贸易实务知识贯穿网络游戏之中。开发出令学生感兴趣的网络游戏学习软件是实现网络游戏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关键性技术,如果没有适合的学习软件,就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网络游戏的借鉴意义就得不到体现。据研究发现,学生之所以热衷网络游戏主要在于网络游戏的形式,因此在软件设计中可以引入游戏币奖励、过关、升级等形式,并将获得的游戏币作为期末考评成绩的一部分,这种形式新颖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软件中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学习评价体系,可以自动生成瑞学生的学习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快乐,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得到反馈,提高学习效果。
(3)转变教师课堂角色,改变教与学的关系。常规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吸收知识,学了多少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传授,并且学生也不善于及时表达在学习中的困惑,教师只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常规反馈教学效果,但考试成绩又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更加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应变能力。而将网络游戏引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当中,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互动式学习的优势。学生可以在软件的运用中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在学习过程中有了针对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教师课堂角色的转变提供了参考。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宣讲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游戏对战,成为课堂互动学习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作者:方莹莹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5BJJ034),河南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5240041016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5-QN-204),河南省社科联课题(SKL20153220),2016年校青年项目基金(编号2016-QN―022)
参考文献
[1]郭楠.关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J].商界论坛,2013(8):248-249.
[2]徐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J].对外经贸,2013(8):146-147.
[3]裴绍焕.互联网思维对国际贸易双语教学课堂改革的启示[J].科技创新,2014(30):319.
[4]孙艳,吕玉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7):171-173.
[5]陈颖,叶德万,陈小慧.利用网络资源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研究[J].现代教育企业,2006(9):18-19.
[关键词]国际贸易竞赛;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51-03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具有很强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货物买卖业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与技巧,包括怎样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怎样核算价格、怎样报价、还价以及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履行,怎样办理运输、报关、报验,进出口业务的善后处理,还包括相关的函电撰写和各类单据填写。这些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根据调查了解,多数外贸企业希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经验。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无法胜任工作,说明现行国际贸易专业实务课程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不小差距。
一、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多,更新缓慢且缺乏特色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非常多,但无论是结构安排、内容还是案例引用上,基本大同小异,没有反映出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性不强。比如,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美国1990年重新修订了《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但大部分教材还在引用《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修订本》的内容。稍好一点的教材提到了《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修订本》,但具体做了哪些修订不得而知。另外关于国际贸易价格计算方面,实际业务中需要考虑到出口退税部分的计算及出口退税工作的程序,但大部分教材都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任课教师都是毕业后就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但是由于缺乏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把握不住关键点,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影响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培养
目前多数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模拟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两种形式进行。校内模拟试验课程借助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拟软件,学生在一个虚拟的贸易环境中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以及金融部门人员模拟操作相关的国际贸易流程,熟悉和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方式。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运用,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技能,从而为将来从事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模拟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较低,加上模拟实践软件与实际外贸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培养方面作用不明显。校外实习可以引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的发展、生产流程和市场环境以及最新的国际贸易发展动态,将学校模拟教学中的角色变成真实的岗位。但是,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普遍面临实习难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因此,学校的实习基地基本形同虚设,没有承担起国际贸易专业的实习功能。
二、国际贸易竞赛及其准备工作内容
国际贸易竞赛一般分为知识赛和实践赛两个环节。知识赛以个人赛的形式,采取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国际贸易业务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实践赛以团体赛的形式,由知识赛合格的选手组成团队,每个团队由五至八名选手和一至两名指导教师组成。实践赛又分选拔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分别由赛区组委会和竞赛执委会组织进行。总决赛以跨国采购模拟洽谈会的形式举行,各参赛队以企业(模拟出口商)名义参赛,参赛的出口商品自行选定,但限定在日用消费品、食品、玩具、纺织服装、工艺品和电子产品等。竞赛内容包括参展计划书(中文)、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新产品会(英语或日语或韩语)、商贸配对贸易谈判(英语或日语或韩语)和展后总结报告(中文)五个部分构成,根据各个参赛队的总得分情况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正式竞赛前,学生和指导教师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拟参赛的学校根据参赛的五部分构成和要求,在本校通过专业知识考试、外语水平测试等遴选出参赛选手候选人,根据候选人的性格特点、英语水平、性别组成几个参赛团队。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外,每个参赛团队需要广泛联系生产企业、外贸公司,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向,选出自己队的参赛产品,熟悉产品的性能、包装、价格构成、出口海运装箱情况及海运费的计算、保险费的核算、出口价格核算、索赔的处理等业务细节。产品选定后,各参赛队须拟定出自己的参展计划、参展商品的陈列宣传方案、召开新产品会,最后由指导教师及企业人员充当国外采购商,面对真实的参展商品,与学生用英语进行贸易洽谈。经过几轮的校内比赛、筛选、优化组合成一至两个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竞赛。
三、国际贸易竞赛对国际贸易务课程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国际贸易竞赛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为考核内容,以企业对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技能的要求为考核标准,考察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国际贸易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热情,还在于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竞赛活动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经贸类专业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更贴近现实
贸易竞赛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引领着实践教学理念由“重知识讲授”向“知识讲授、技能训练并重”转变。国际贸易竞赛很好地吸收了外贸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各岗位最新的技能要求,体现了当前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方向。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示范性作用,促进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通过竞赛了解到国际贸易发展的最前沿信息,修订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重新组织实践教学体系;在充分吸收最新竞赛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实操实训项目,强化实践教学。同时国际贸易竞赛作为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使教师更好、更及时发现学生实践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此调整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更贴近国际贸易发展现实。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时常更新。国际贸易竞赛为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贸易竞赛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测。如前文所述,大部分国际贸易实务任课教师缺乏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国际贸易竞赛为教师提供了解和学习国际贸易实践操作的机会。
作为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线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向学生传授技能、演示实践操作。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其指导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参赛所带来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主动从竞赛内容和企业用人标准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参赛教师不仅可以把指导竞赛学生的经验应用到课程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和辐射,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繁杂、规则、惯例很多,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很枯燥。参加全国性的国际贸易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最终只有不到二十名学生可以参加最终的全国竞赛,但是前期的跨年级、跨专业的校内选拔赛、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辅导、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水平的舞台,同时竞争机制也促成了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分组讨论、协作、自主学习、角色模拟、实务操练等备战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推动效应,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日常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竞赛作为创新实践教学的一种途径,可以弥补校内模拟实验所用实践软件脱离实际外贸工作、校外实习单位接待能力有限的缺陷。
国际贸易竞赛是根据目前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计考核内容,在真实的场景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来评分。学生以团队形式参赛,以货物出口业务为考察对象,分成撰写参展计划书 、设计展位海报与陈列商品(布展)、通过新产品会宣传产品、与进口商进行贸易谈判、提交展后总结报告五个部分构成。这五个部分完全依据实际外贸企业对业务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的,如参展计划书部分,需要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选出本队的参展商品。明确参展宗旨和目标,对参展商品所在的产业及产品进行调查和分析,规划出营销策略,制定人员组织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安排参展进度等;在新a品会部分,学生需要用外语和表演来介绍参展商品的特征及卖点,从中考察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和熟练程度,学生宣传产品的技巧和团队的合作默契度。商贸配对贸易谈判部分,通过评委扮演进口商与学生进行贸易洽谈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商品推介技巧和语言说服力、报价议价能力、合同条款的磋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商务礼仪及团队合作精神。参加竞赛的学生,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操练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做边练,提高了外语沟通、市场调研分析、产品宣传推广、报价议价等各项能力,实现了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竞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6).
[2]卢晓晴.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