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6 10:12: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10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会计准则、内控规范等相关会计法律体系相对规范,注册会计师队伍逐渐壮大,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初步形成。但作为现代会计的第二大分支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缓,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格局,以及我国经济的转型,产业的结构的调整,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加强,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日益强烈。在这一形势下,根据《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财政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要求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一、管理会计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管理会计是以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主要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有关信息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分析、评价其经济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需要,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竞争与风险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绩效、战略及风险等领域为各类企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
我国管理会计从国有企业实行的内部成本责任制,到改革开放后,执行性管理会计转变为决策性管理会计,20世纪9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开始在我国企业采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21世纪逐步形成了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理念。同时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广泛应用。我国管理会计在理论及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绩。但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
(一)管理会计的观念相对薄弱,使管理会计应用不够广泛
在实际财务工作中,因管理会计的观念薄弱,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依然存在,表现为以下四种情况:(1)规模较小的企业只做财务会计工作,不做管理会计工作。这种情况随着管理的加深,逐渐减少。(2)有些工作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但因管理会计理念不清,搞不清楚哪些是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哪些是管理会计的工作内容。如企业采用的本量利分析,内部成本控制、内部预算管理等,以为是财务会计工作。(3)知道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懂得管理会计的技术方法,但是管理当局不重视,没有明确的内部管理会计人员和内部的管理会计机构,管理会计工作简化处理或者不做。(4)有的大型企业,有ERP信息管理系统,重视管理会计工作,也探索各种适合本企业的管理会计的方法和技术,走在了管理会计的前沿,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
(二)管理会计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再加上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技术方法远比财务会计复杂,又与其他管理学科理论交叉重复。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知识缺乏完整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理论体系,仅有的一些理论、方法和技术也是照搬西方的经验,不能适应我国当前企业管理的需要。会计人员在接受会计知识教育的本科及高职院校教育时,管理会计课程作为专业课,课时相对较少,主要是理论课时,由于缺乏实践教学课时,如何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具体应用不知道,没有较深的掌握。同时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会计职称考试等会计人员质量考核体系中重视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考察,对管理会计的考试内容涉及较少,大部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的知识相对薄弱,造成管理会计人才匮乏。另外,管理会计的工作和企业内部的管理考核工作无法严格的区分,出现扯皮推诿,领导如果再不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在单位就开展的较少,鉴于管理会计内容复杂,鲜有会计人员愿意主动研究,因此管理会计无法发挥其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的职能。
(三)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缺乏,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了ERP企业管理系统,ERP系统将企业的业务数据与资源共享。企业各个步骤的管理工作加强,通过数据及时反映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及时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的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进行解决。但现实的情况是,管理会计信息化系统缺乏,管理会计信息处于低水平,无法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无法及时处理ERP信息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限制了管理会计功能的有效发挥。
三、加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措施
在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格局,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日益加强的局势下,加强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快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也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
(一)确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构建适合我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为此,一是要整合科研院校、协会、学会和企业等优势资源,成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协会或产学研联盟,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创新。并结合我国会计发展的实际和企业具体的实践管理活动,将管理活动中的实践成果进行理论的转化,确立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管理会计能力结构框架和管理会计方法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二是各大科研单位、院校应根据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活动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标准,制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设立人才培养的方案及课程体系,研究开发管理会计课程和案例、宣传推广管理会计理论和先进做法等,培养具有我国特色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三是充分发挥有关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中的具体组织、推动作用,及时宣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将工学结合贯穿管理会计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1)企业调研和实习活动。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接受相应的动手和实践课程,重视管理会计岗位的认知学习,在进行入学专业介绍时可以带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去参观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企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岗位的设置及其岗位职能。(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管理会计实践教学的开展。将企业在产品设计过程、供应过程、存货管理过程、生产过程成本控制,产品销售过程的管理资料结合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制作经典的管理会计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中做”。开展一定的实践教学课时,在实训室,采用ERP或财务软件中的管理会计模块(存货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与控制、获利能力与绩效管理),与具体的管理会计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结合,让学生实际上机操作,在案例设置时,把相关的数据导入到管理会计模块,将各模块与财务软件进行对接,让学生在“做中学”。(3)重视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管理人才培养。职业院校可以和对管理会计人员有需求的若干个企业签订联合招生的协议,试行职业院校和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学徒制,将管理会计专业的授课和企业工作实践结合,这样既能解决企业人才短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又促进学员知行结合,获得更为具体、直观的实践经验,培养出真正具有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适合企业实际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重视企业内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改进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管理会计是对岗位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的岗位,既要懂企业管理知识,又要懂管理会计知识,且对计算机和英语要求相对较高。要大力发展管理会计,必须推动建立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现行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一是企业内部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多岗位轮换,让会计人员熟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活动,对他们进行管理学和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或是对产品设计、供应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各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将管理会计的理念融入他们的管理活动。二是各地财政部门将管理会计知识纳入会计人员后续培训和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三是建立管理会计师考评制度,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可以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内容中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也可以设立管理会计师的认证考试办法,考试的内容可以有管理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企业战略。
(四)推动加强管理会计国际交流与合作
美英等发达国家会计人员90%属于管理会计岗位,75%的工作时间用于为企业进行决策提供支持,而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对企业的渗透,我国要想推进会计强国战略,全面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会计的交流和合作,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理论和经验。(1)成立全国管理会计师协会。学习美国和英国成立属于专门治理和研究管理会计的协会,经常进行国家交流合作,推动和国际管理会计协会组织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会计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将我国先进的管理会计案例经验进行推广,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我国管理会计的影响。(2)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会计理论和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3)加强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应我国财政部要求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要求,通过中外项目化合作,如直接设立CIMA 特色班或方向班研修CIMA 相关课程,将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CAM)或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CIMA)职业资格考试认证嵌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学习先进的管理会计知识,引导我国管理会计知识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合国际化、信息化环境需要的高级管理会计人才。逐渐形成具有管理会计的内容、规范管理会计行为的法律法规、管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认证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内涵的质量考核体系。
(五)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的趋势下,企业集团或大规模企业可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促进管理会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鼓励企业及财务软件公司合作研究在现有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一步融合,构筑一个既有核算功能又有管理功能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活动;建立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系统,推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同时发挥功能。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S].财会[2014]27号.
[2]曾爱军.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管理观察,2015,04(12).
[3]王国彦.国有企业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研究[J].企业会计,2015,01(1).
[4]卫志红.新时期我国企业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中国经贸,2014,(18).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从概念上看,管理会计要融合财务与业务两方面工作,不了解业务,不熟悉业务,从根本上讲也就无法真实、准确地核算、反映业务,更谈不上通过管理会计工具独立或组合使用,进行各业务模块资源的优化配置,更进一步控制资源错配的风险。从会计的发展看,随着电网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及其一体化信息系统的推广,以及《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的应用,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管理会计工作从业务后端或末端渗入业务过程、业务前端成为可能,由此也间接推进了管理会计的发展。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是指包括专业知识复合、专业能力复合和企业管理思维复合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其特点是一专多能,能够在多个领域大显身手。比较常见的有现场项目管理和工程财务管理复合型,生产设备管理与资产管理复合型,营销业务管理与收入核算复合型,审计与财务稽核复合型等。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通常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一是财务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一般具备扎实的会计、企业管理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知识交融程度高,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并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发挥其综合功能。二是财务管理思维的创新性。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可以通过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而达到对原来的知识、能力的超越和升华,即能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发现和思考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解决办法。三是财务管理成果丰富性。在财务管理实务中具有宏观性思维,能发现深层次的体制性问题,而且在微观思维上能准确发现管理漏洞、内部控制缺陷及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并将财务管理实践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提升。
二、电网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现状
近年来,电网企业通过公开招聘、内部跨专业财务管理人才储备、内外培训及实践磨炼等多种机制,使得财务队伍的知识层次与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财务人员仍存在自我要求不高、知识结构单一、能力水平不强、创新意识不足等诸多问题,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尤为缺乏。
(一)自我要求不严,工作态度和能力欠缺
当前,少数财务人员缺少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意愿,后续教育和培训流于形式,加强自身建设的主观愿望和能力不足,在工作中得过且过,没有争先创优理念,管理深度浅,问题分析力度不足,从管理会计工作提出的决策建议可操作性不强,工作认可程度不高。同时在日常业务学习中,没有主动学习的态度,对财务管理方法、理念、案例及会计知识、税务知识等掌握不扎实,对财经纪律执行不严,缺乏依法、依规理财理念,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方面形成诸多短板。
(二)知识结构单一,管理视野狭窄
虽然近几年电网企业一直在加快财务人员转型,对财务人员进行多方面培训,除组织财务人员到一线生产、营销、基建等岗位交流学习外,也注重从生产、基建、营销等专业岗位储备财会人才,安排转岗到财务岗位。但财会队伍中仍有一部分财务人员受年龄、学历影响,仍局限于原始凭据审核、会计凭证审核,缺乏对生产、营销、项目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导致在财务管理过程中,习惯用传统的财务眼光和思路做事,财务管理视野狭窄,成效不明显。
(三)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运用,在电网企业内部,遵循业务与财务系统高度集成、业务协同处理的原则,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已贯穿电网公司各级,并全面覆盖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运维、工程管理等生产经营主要过程,与企业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等专业系统建立有效接口,实现对设备资产信息、电量电费信息、财务资产信息等各种海量业务信息的一体化运用。随着电网企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财务工作环境和以往大不相同,相应的管理难度也日益增加。在现代信息系统面前,部分财务人员感到陌生和茫然,管理手段和方法明显落后,由于缺乏信息化应用技术,无法有效进行管理数据采集、数据转换、分析模型搭建,对大数据分析、信息系统业务在线稽核、财务数据云处理等存在畏惧畏难心理。
(四)创新意识不足,惯性思维潜行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宏观视角和全局思维,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难以打破惯性思维,在财务工作中过多地注重微观层面问题,缺乏敏锐的宏观洞察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能很好地从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法治等高度和角度去评价微观专业管理中所碰到的问题,也就难以从宏观上、总体层面为领导决策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财务信息和管理建议。
(五)财务思维固化,跳出专业看问题能力不足
虽然电网企业财务部门每年都有不同的业务知识培训,但部分培训内容成效不明显,财务人员仍存在思维固化,方法单一。在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当部分财务人员仍以会计核算为主,离不开三张表,分析基于财务数据取数,由于财务数据是按科目来管理,而实务是按照事项来管理,导致财务和业务脱节。提出的问题也以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为主,不能揭示业务层面及体制机制性问题,而且工作中发现的财务问题大多也就事论事,不能准确对经济业务和事项进行归因分析。
三、创新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人”是财务管理行为的主体,是决定财务管理水平的根本因素,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是电网企业会计工作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更新思想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多专业背景复合,多岗位历练,培养出一批精通财务、业务,熟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这需要电网企业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同时财务管理人员自身也需要在核心价值观塑造、自身定位等方面同步提升。
(一)创新培养机制,增强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新的财务形势和任务面前,必须用新的视野来看待财会队伍建设,牢固树立起超前培养、复合培养的新观念。一是完善财务人才中长期培训机制。在制定和推行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财会业务后续学习任务的同时,制订三年、五年财会队伍建设规划,明确每年培训计划,加大学习培训的必要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激发财务人员参与学习、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财务部门建设成为学习型的团队。二是增强财务培训知识的复合性。除了财务、营销管理、生产管理、项目管理等知识培训外,财务部门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宏观知识的培养,开拓财务人员宏观视野,努力培养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开放思维和创新思维,谋划财务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发挥管理会计价值引领和价值发现的功能。三是丰富学习内容。开展菜单式培训,业务培训与典型经验、管理创新案例相结合,ERP系统与会计实务相结合,如在财务内部稽核实践中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理念,在大数据分析与使用中将财务模型搭建与实践案例相结合,提高财务培训可操作性。四是拓展学习教育途径。建立横向、纵向交流机制,组织内部培训、公司内部跨部门讨论、对外考察交流、参加外部培训及论坛、轮岗或暂调业务部门培养锻炼、到上级财务部门业务挂职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工作,开阔财务人员视野,提高业务素养。
(二)营造良好人才发展环境,激发团队活力
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除了引进之外,更需要单位的内部自我培训和引导,这需要各级财务部门在人事制度中充分体现公平竞争原则,鼓励能者上、庸者下,才能营造财务人才百舸争流的良好氛围。因此,各级财务部门应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目标体系,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和能上能下的代谢机制,优化财会队伍结构,科学配比老中青财会团队,激发财会队伍活力。此外,财务部门还应该为财务人员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业绩导向的制度环境、学有所用的学习环境、充分激励的创新环境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如鼓励财务人员考取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造价师、注册税务师等,并为取得上述高级职称或资格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应奖励和提供相应的学习、培训条件。
(三)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完善自我管理理念
一个优秀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需要以自我管理理念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职业发展、个人定位、会计后续教育、工作实践和理论创新中需要管理会计人员全方位的自我突破和全新定位。管理大师彼德.德鲁克认为,自我管理是人类的另一场革命。实际上,自我管理理念要求每一位管理会计人员都要像CFO一样的思考和行动。要培养个人核心竞争力,一是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敢挑大梁,勇挑大梁,不仅能从财务上着手查找问题,也能从业务中发现管理问题,从数据分析中发现体制机制性缺陷,并提出可操作性的管理建议,为各级领导决策做好参谋。二是在会计后续教育中,主动学习,自动加压,不仅学习财务、税务专业知识,而且多触及宏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更新思维模式。
(四)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困境;解决措施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跟管理学有关,又称为“企业内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适当的方法,会计人员利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部的其他资料进行合并整理、分类归纳、总结报告,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日常的各项活动、资金进出有相应的了解,对一些重要事项进行规划,对突发事件进行控制。管理会计还要帮助上层高管对项目做出相应的决定或者对策,是企业内部的一个会计分支。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管理会计是根据企业上层高管的需求对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采用一系列专业办法,对企业内部的当下经济效益、未来的一些项目活动提供有效、合理的规划、分析、控制与措施,对企业的上层高管提供企业经营方面的规划、管理、决策以及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对项目的初期跟进的会计。管理会计更加注重企业的未来发展。财务会计则是按照传统会计的准则和相关制度,对企业过去发生的一些经济支出进行记账、算账、报账等,向企业高层提供企业的财务情况、经济效益、资金变动等信息。财务会计更加注重企业过去的财务信息,为企业上层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财务数据。管理会计同财务会计最本质的区别是,管理会计是针对企业内部而设置的部门,其目的是为企业内部提供相应的服务,财务会计则是针对企业外部,对企业过往的经济效益服务。
三、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
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管理会计理论体制的不完善,造成人们对管理会计认知不足,对于会计的思想和认知还停留于财务会计。我国对于会计人才培养一般都是在高校培养和以社会辅导班授课的方式进行会计方面的人才培养,对会计专业认知不足,人才培养途径单一,我国会计人才培养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笔者结合我国会计现状,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困境进行总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我国现有的管理理论基本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来的,对于管理理论都只是效仿,照搬西方国家已经成形的管理理论,运用到我国的企业当中,虽然在使用初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并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善和总结,导致至今我国都没有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管理理论体系。我国对于管理会计的研究比较晚,自然起步比较晚。由于缺乏专业领域的人才,理论研究队伍相对比较薄弱。缺乏专业人才,缺乏管理会计著作,导致管理会计研究领域狭窄,相应信息停滞不前,专业技术较差,操作性差。总之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致使管理会计无法适应我国企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自然导致人才培养的停滞不前。
(二)管理会计缺乏专业队伍
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我国现阶段的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操作水平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有两点原因,一是因为我国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于管理会计认知不足,不能够合理应用管理会计人才,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就是在管理会计队伍中,存在一些专业知识水平低、职业道德差的人员,例如,台儿庄区农业银行储蓄所原会计陈某某挪用公款案,陈某某在担任储蓄所会计期间,通过吸收客户存款,采取“大头小尾”的方式入账,截留客户资金90余万元。正是因为这些、贪赃枉法的会计存在,才导致企业对于管理会计的望而却步。
(三)管理会计制度不完善
管理会计系统的一大优点是能够提供企业的全面信息,帮助企业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定。然而,管理会计制度在企业中不具有完善的制度,工作呈现出大量资金重复核算的现象,将管理会计当做财务会计使用。管理会计只针对企业财务进行核算、信息收集、提品成本、产品销售额、产品利润额,没有同企业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配合,导致管理会计无法发挥有效的管理功效,无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的解决措施
(一)借鉴国外的管理会计培养方式
英、美等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对于管理会计具备一套完善的模式和证书体系。英国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算是比较成功的国家之一,管理会计专业人只要在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考试通过后才能取得证书,并且英国管理会计的考试试题都是随着经济发展不断进行试题更新,让专业知识同实际作用结合在一起。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可以借鉴英国的培养方式。
(二)提高管理会计师资力量水平
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困境想要得到有效的解决,首先必须提高的是管理会计师资力量水平,实现专业知识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互结合的教育方式,端正学生的学习思想。目前,很多的会计专业学生注重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同会计相关各种证书考试。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报考注册会计师,这是同管理会计最相关的一个证书考试。管理会计教师应该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学校也要定期邀请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知识讲座,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三)丰富管理会计教学内容
据统计,我国目前开设会计学专业的学校有500多所,大力推进了会计人才的培养。但是,我国高校的会计专业知识核心都是以财务会计为主,不利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该丰富高校会计专业教材,利用会计的分类,将管理会计分为初级管理会计、中级管理会计、高级管理会计,并且按照不同等级发放不同的管理会计教材,进行不同的讲解。
(四)将管理会计纳入资格考试
我国比较权威的会计考试有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注册会计师则服务于账目审核,为企业提供可靠的、真实的财务信息。在会计资格考试中加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有利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五)企业重视管理会计人才
由于管理会计体系的不足,很多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做不到因才适用,浪费了管理会计人才。学校的职责是培养管理会计人才,企业的职责就是深造管理会计人才。企业应该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促进管理会计人员同其他部门的交流,让会计人员到企业生产一线,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内部信息和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对于人才企业应该做到一才多用。
(六)政府加强完善管理会计政策
要做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相关政策理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政府还应该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学校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例如,给学生发放专业补助金,促进学校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保证管理会计专业学生就业。
五、结语
在现代会计管理中,管理会计是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管理会计方面人才缺乏现象严重,管理会计人才市场供不应求。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既不能纸上谈兵、凭空想想,又不能盲目效仿,必须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根据我国的市场现状、经济情况制定一套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在此之前,还必须完善管理会计相关体制,让社会认识管理会计这一专业,能够明确认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我国在大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在一次又一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要点,采取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进行管理会计推广。各行业要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既符合我国当下国情,又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管理会计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罗杨.“教体结合”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4,.
[2]周慧.基于企业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的会计教学模式改革[J].商场现代化,2015,(18):218-219.
[3]唐婧妮.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三个核心问题及解决措施[J].高教论坛,2013,(6):109-111+114.
[4]崔淑芬.新经济下产教融合的高校会计智慧教育研究[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分会.中国会计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目标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中发挥着直接重要的作用,它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而企业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远比学术理论的发展变化迅速和复杂得多。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教育必须面向企业实际需要,探索出一条培养企业管理所需相应专业人才的正确途径。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化需求的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成为当前管理会计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管理会计人才需求的新特点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企业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内部管理活动的多元化,促使我国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对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对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技能等方面的需求呈现两极化趋势。一方面是,对于高中毕业生进行初级技能培训,以满足基层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需要具有广博精深专业技能、知识,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管理会计高手”,以便于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帮助企业管理决策层解读和高效利用会计系统已生成的信息。
(二)管理会计人员工作表现形式出现泛会计化和非会计化两种趋势。即传统上不参与会计工作的人员(如CEO、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员工等)开始做一些会计基础工作(例如,仓房保管员负责登记的入、出库单),传统上的会计人员却开始为企业的计划、预测、决策、日常成本管理献计献策。
(三)管理会计知识对管理咨询越来越重要。知识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大大减少了会计核算的工作量,使得会计工作重点由核算转变为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财务管理,实现会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管理咨询作为未来会计专业发展方向,咨询公司作为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场所之一正在悄然兴起。
(四)知识结构要求体现多元化。由于社会专业分工的客观存在,决定了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决定了所培养出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长。同时,经济环境的变迁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计算机技能、职业品行、人际关系、获取信息以及分析和决策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敏感的职业判断力和持续发展的潜能,即实现“通才+专才”的完美结合。
(五)专业素质能力要求高。现代经济条件下要求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是具备一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思想素质好、认知能力强、富有创造性、知识面宽、理论基础扎实。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评价
正如上文所述,人才的培养应该与社会的客观需求相匹配,社会经济生活需要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的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来完成。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作为培养未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主要方式的高校职业教育已经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而社会后续教育尚未形成规范化和完整体系,即我国的目前教育现状和教育规模均无法满足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校职业教育,主要涉及管理会计教育本身问题及其教育环境两方面
1.管理会计教育本身,主要问题是目前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和制度准则本身教育,具体表现为:⑴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会计教师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和整合方面的能力,而是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造成师生缺乏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且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强调计算能力、而分析思维能力得不到重视;⑵选用教材陈旧,未能反映国外管理会计的创新;⑶课时偏少、课程设计不合理,平均而言,要完成大学本科教育并获得学士学位,必需修完140多学分,其中40多学分属于会计课程,管理会计课程安排不足4学分,不及会计课程学分的10%;⑷教学和研究脱离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我国管理会计的经验、创造以及发展前沿的成果;⑸教学中过分追求对会计技能、制度准则和数据的掌握,忽略了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传授,忽略了对财务报告和数据背后所掩饰的政治、经济内容的揭示,忽略了对财务报告和数据生产、传递以及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行为的解释。
2.管理会计教育环境问题,主要涉及高校教育机构内部的组织模式、师资来源、人才培养形式,主要的问题是:商业化、地区化和分散化。具体表现在:⑴校级领导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层干部有校级组织部门考核任命;⑵教师来源多为“近亲繁殖”(即留校),师资质量、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发展受到一定制约;⑶学生录取方式主要是统考统录,考生不能自由选择学校和专业;⑷高校作为传播、应用和创造知识的地方,作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机构,正在受着商业利益的驱动而盲目的扩招,毫无节制的增班扩容;⑸在高校之外,一些公司、政府机构掌握的大量教育资源(如场所、设备和经费)因没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大量闲置、浪费。
(二)社会后续职业教育的“后劲”不足
后续教育是继职业教育之后人生最长的教育阶段,成为一个人终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学科的发展虽比不上一些尖端学科,但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会计学科已使许多传统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受到挑战,会计人员面临知识更新的任务,知识更新就要求会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以提高会计理论素质和水平。英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推行管理会计职业化道路,较早成立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建立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创建《管理会计》、《管理会计研究》等专刊来引导本国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后续教育,成就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我国的管理会计后续教育中存在的不规范,尚未建立完整严谨的学习考核和资质认证体系,缺乏先进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已经影响和制约着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三、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和思路
(一)确定行之有效的管理会计培养目标
确定行之有效的培养目标是实施培养行为的前提。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应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与经济发展的接轨,应该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同时,培养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培养模式的建立与运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予以分析。
1.人才层次定位。在我国通过中考、高考的形式,把接收过基础教育的人员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专业教育。从目前我国的“五大”专业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教育转移,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与此相应,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定位应是管理会计专业人才,而非传统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而研究生、博士生以及社会后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在以开展企业管理活动、具有会计理论和实践经验,具有管理和会计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调研、职业判断和发展潜能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2.职业岗位定位。针对加入WTO之后,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的新要求,目前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的学生能在工商、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专业人才;而后续教育的岗位定位应是接受再教育的人员能在企业等相关单位从事较为复杂的管理会计实务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3.知识结构定位,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一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二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三是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四是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五是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六是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七是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追求新知识的热情和习惯,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有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八是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企业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金融企业、单位从事内部经营和管理决策的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改进建议和思路
1.创造管理会计教育新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
(1)建立起专门的具有权威性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专门负责管理会计师的考试和后续教育工作,创办管理会计学术刊物,管理会计的公告或指南、制定管理会计准则,开展案例研究,加强同企业的紧密联系,组织、协调和指导我国研究和应用管理会计的具体工作;
(2)改进高校组织机构,从更广泛的领域中聘请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从事学院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学习到管理会计前沿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专业人士的领导能力,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高校可以充分使用他们的社会号召力,提高学校的声誉和筹集教育经费;
(3)限制本校毕业生留校任教,做好会计教师的聘任、续聘工作,建立教师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师自由流动、进行学术交流的机制,在教学和科研上给与肯定、鼓励和扶持;
(4)参照国际惯例,广泛推进管理会计师的资格确认制度,同时高校的会计教育应进行适当的改革、增设相应的科目,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入校试读一段时间后,自主选择所学的专业,以利于早出人才;
(5)创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等专业刊物,组织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的探讨,加强管理会计师的职业化宣传;
(6)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人才评价体系。内容包括职业胜任知识和能力的测试和职业经验的评判两个部分。由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机构、省级以上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开办管理会计专业的高等院校三方分工考核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公共知识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状况;
(7)教育部门应尽快对高校的本科、研究生教育单班规模做出规定,班容量过大,将会直接影响授课效果;
(8)政府教育部门牵头,以高校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浪费。
2.结合会计教育整体改革的步伐,积极改进管理会计教育本身。
(1)鉴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本质上的差异以及社会对管理人才要求的特定性,逐步消减4年本科的招生人数,加大本硕连读、学制5-6年、且能明确专业方向的高级人才的培养;同时也可以发挥高职和技校的一部分教育资源,培养进行数据处理的低层次人才;
(2)着力构建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要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素质、发展个性、激发潜能”为原则,构建“以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知识教育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坚持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本硕连读毕业生一部分可进入实务界工作,另一部分毕业生可攻读博士学位,并确定自身的发展目标:是应用型或是理论研究型,以便于理论与实务的完美结合;
(4)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利用现代科技(录音、录像、投影、电视、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21世纪的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针对性,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选题方向,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
(5)本硕连读教材的编著、设计应以问题而不是以制度规则为基础,适度增加案例特别是中国企业案例,体现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博士教材中应加入关于方法论的课程;
(6)开设哲学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文化学、行为学等)课程,为财务报告和数据的分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葛家澎,等。中国会计学会重点科研课题文集[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张凤林。从IFAC对会计职业资格承认的建议简论我国的会计教育改革[EB/OL].中国会计视野。,2002—12。
关键词: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问题和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其现代化管理发展建设的迫切程度也就不断加深。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与平稳,实现企业现代化发展,国家财政部于2014年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从政策上推动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随着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则需要得到充分关注与有效解决。
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现状及问题探析
(一)管理会计人才数量供不应求
在已有的会计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我国会计人才数量较以往已经有了极大的突破。以2014年6月相关统计数据为例,我国的会计人员总数已经超过了一千六百万,且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万。这不仅有效缓解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推动了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然而,从会计人才需求单位来看,超过八百万个企业法人单位和超过九十万的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大量的会计人才,且民间非盈利组织以及小微企业均有着较大的人才需求。目前的会计人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管理会计人才的供应量则更加不足。会计人才数量供不应求,尤其是管理会计人才数量上的稀缺,导致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进程缓慢。
(二)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匮乏
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关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还包括高质量人才的匮乏。虽然我国会计人才的数量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一方面会计人才主要偏重于财务会计人才,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稀缺。会计体系下既有着传统的财务会计,又有着分化出的管理会计。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管理而言,单纯拥有财务会计只能满足一般性的财务管理需求,缺乏能为企业提供财务规划和决策、控制等方面服务的会计人员。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和战略决策指导,其长足发展目标也就很难实现。且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端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数量上的匮乏则无法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
就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来看,首先体现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这体现在高校和企业两个方面:首先,对于高校而言,虽然近年来高校纷纷开设会计专业,着力于会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然而,其教育重点只是会计基础技能和简单的会计技巧,尚未充分关注管理会计教育,管理会计的标准落实不够彻底,无法满足社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的巨大需求。其次,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作用在于企业的经济核算,并未引进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事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同时,只有极少部分的企业制定专门的管理会计计划,绝大多数企业则完全未制定培养计划或制定计划后未能充分落实和实施。
(四)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不统一
随着会计行业不断的发展和转型,管理会计作为会计体系的重要分支,在建设管理会计人才体系时,理论的重要性尤为突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保证了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在理论上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则能保证其与实践的充分统一,避免建设过程的架空化。对于我国而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理念水平仍较低,且在先进理论引进的重视程度仍不足。财务会计人员虽然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理论指导,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效果尚未凸显,也就使得其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五)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
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机制不健全,是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缺乏明确和标准的人才评价机制,则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失去重要的基础保障。一方面,没有明确而具体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传统会计体系下财务会计有着相对明确的人才能力框架,但管理会计作为会计职能转型的结果,其必须拥有相应的、专门性的标准和框架,才能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仍沿用着财务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另一方面,缺乏标准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体系。人才的培养与考察均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也就没有基础支撑。
二、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当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是为实现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提供的基础保障。这主要应从高等院校和企业两方面入手。
1、发挥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阵地作用。高等院校作为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其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当中应当充分发挥其阵地作用。一方面,各高等院校应当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不仅加强课程设计的优化,还能逐渐建设起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另一方面,不断加强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采取新式和高效的教学方法,确保最佳的教学效果。比外,还应不断推进会计专业研究生和博士的教育与培养,提升管理会计研究与人才培养水平。最后,各高校应不断加强校企合作的开拓,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机会。
2、加强在职管理会计人员的再教育。企业在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人才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与高校深度合作以及广泛社会招聘的方式,引入大批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以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队伍建设。更为重要的是,应当不断加强对在职管理会计人才的再教育,以不断提升企业管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一方面,通过淘汰式考核机制,保证管理会计人员较高的素质水平;另一方面,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在职管理会计人员培训和再教育机制。聘请优秀的业内人士开展培训和教授,既加强管理会计知识的教学,又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演绎,不断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强化交流以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
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更离不开有效的实践支撑,为此,企业应当在自身探索研究与发展建设的同时,还应通过强化与外界交流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企业应当加强与行业内其它企业的有效交流,组织同行业企业共同进行管理会计的实践工作研究,并各自分享在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和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实现互帮互助,促进整体行业的有效发展,也为企业自身的长足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加强与国外的有效交流。可让管理会计人才在国外参加实习培训,充分学习国外管理会计工作的先进经验,并实现国外管理会计理念的有效宣传。
(三)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机制,一方面构建起实际可行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另一方面则建立起相应的人才评价体系,并通过推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体系的改革优化,实现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
1、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与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一方面明确管理会计人才的角色,即分为助理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另一方面则对于人才的基本职能、核心能力和能力具体要素、培养措施等进行有效明确。以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作为管理会计人才能力评价的主要指标。在评价体系建设上,以职业能力和能力两方面作为评价对象,且为人才评价提供准入限制和技术标准两个层次的评价,实现人才评价的精细化和科学化。
2、推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体系的改革优化。虽然考试在人才评价和选拔上存在一定弊端,但其仍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方式和手段。在建设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上,应当以传统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为重要依托,实现该考试体系的改革和优化,推动管理人才评价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不断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并不断加强CMA考试的推广,并将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内容作为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重要考点。考试体系得到有效改革,管理会计人才的选拔机制更加完善,人才的评价效果也就更为突出。结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体系的建设,不仅充分满足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有效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和国际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在管理会计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缺失,要求我国不断强化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并就当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和解决。完善当前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以强化交流的方式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评价机制。只有这样,我国会计行业才能得到有效升级,管理会计人才的供应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需求。
参考文献:
[1]张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浅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86-88.
[2]廖红.加快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人才体系建设的思考[J].经济师,2015,10:112-114.
[3]陈修玲.浅谈国有企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全国商情,2015,Z7:50-51.
关键词:新常态;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途径
引言
我国有1660万会计人员(总会计师20万,会计领军人才1000余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国还仅仅是一个会计人才大国,而非强国,队伍的建设偏重于核算与信息解释型会计人才,而价值创造型管理会计人才严重缺乏,缺口达300万以上,并且现有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扎实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与价值创造型会计人员标准存在较大差距,不能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与智力保障。
1加强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1人才是推动管理会计改革的关键
为了适应加入WTO后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契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务院、财政部于2002年首次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2010年又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人才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十八”后对人才战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管理会计人才作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不可或缺的力量,一直以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同年,财政部颁发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2014年又颁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管理会计改革应该由核算与信息解释型人才向价值创造、风险控制、战略规划、信息技术等方面转化,明确了人才作为管理会计改革的首要作用。
1.2人才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关键
随着我国海外并购、海外投融资、国际援助等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企业面临来自资金、技术等冲击,更面临管理模式的压力,如何增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成为不二选择。如何培养一批熟悉国际会计规则、能够独立进行成本控制、预算控制、战略统筹、风险控制的管理会计人才,挖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积累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经验也成为管理会计改革的必然选择。
1.3人才是单位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
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经济新常态下成功地实现供给侧改革、实现单位经济结构转型,是将社会主义事业稳步推向前进,实现各项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必要保障,管理会计作为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工具,要坚持价值导向与战略引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健全预算控制、风险决策、战略决策、薪酬管理等体系,积极地开展从业人员学术交流、业务培训、教材编写、案例研讨与推广。
2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2.1人才培养机制未建立
美国商业周刊在2014年发表的文章《中国经济增长继续乏力》一文中提出:“中国经济增长基本来自设施和劳力的投入,而管理水准的提升带来的增长微乎其微,这样的增长方式是非可持续发展的”。虽然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试水管理会计(当时并未明确称谓),但是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认识处于完全陌生的状态,这是长久以来并未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而带来的直接后果,2014年作为我国管理会计改革元年,人才培养机制应该作为此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并立即着手解决。
2.2企业缺乏积极认识
国外企业十分重视管理会计在日常经营中的作用,其会计人员75%会参与到管理会计工作,而我国不足3%,差距显而易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企业缺乏战略思维、顶层设计思维、国际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管理层缺乏管理会计在运营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过分注重短期经营成果,部分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会计持消极态度,这也影响了其在我国的推广步伐。
2.3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
由于管理会计工作深入运用才刚刚起步,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IFM预测2020年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渴求大量的管理会计高级人才,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数量、较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摆在政府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高校作为培养主体,承担了艰巨的任务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仍然没有跳出理论与实际脱钩的困境,导致培养的部分从业人员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过多的集中于低端人才,高、精、尖人才严重缺乏。课程设置、实践实训、师资队伍、教学投入等方面仍然需要改革。
2.4职业资格与继续教育管理不完善
我国目前没有完整的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缺乏权威体系的人才培养评价渠道,造成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会计工作水平评价只能通过经营业绩模糊反应,无法取得可以量化的评审指标,从业人员通过自学、继续教育的方式获得零散的知识积累,其工作也无法获得组织或社会的认定认可,这严重影响了从业人员自我提升的积极性。继续教育知识体系不规范、授课人员缺乏、认证制度未建立等也成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
3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途径
3.1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
管理会计作为新生事物(对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来说),没有自上而下的人才培养渠道,而我国有比较成熟的会计从业人员培养机制,从财政部到地方财政局有科学系统的培养路径,可以在沿用此渠道的基础上消化吸收西方的经验,完善管理会计从业资格、职业技术等级、行业协会注册资格等类型考试,或者将管理会计职业资格与现行会计职业资格考试融合,当然这也会增加会计从业难度,不过这也是会计人员适应新经济常态的必然代价。
3.2提高人才培养意识
通过媒体与政策倾斜,从政府主管部门层面自上而下积极营造推行实施、积极参与、主动介入、主动提升的氛围,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层的培训与引导,从领导层转变管理会计观念,提高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地位。单位可以建立统一领导、专人负责管理会计内控制度,选拔专门人才进行管理会计的推行与实施,实现与财务会计在职能层面的分离,以便于直接为决策层提供有效数据。
我国目前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继续教育作为补充,资格考试、提升培训并行的模式,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沿阵地,应该积极承担教改工作,通过对典型企业的深入调查与研讨,充分凝聚行业专家、监管部门、科研院所等的智慧与力量,“集众思,广忠益”,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改革现有课程体系,使其更加符合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要,改革实践模式,完善师资队伍,调整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培养合格的人才。国家从政策层面强化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责任,加强校企合作,为高校学生提供优质的实践实训平台。
3.4完善职业资格与继续教育机制
尽快建立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结构,为资格准入提供导向,从国家层面尽快建立管理会计职业资格准入与评价体系,系统、科学地制定考试大纲和内容,严把准入门槛,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需要。为了节约时间与成本,可以在现有会计考试渠道上建立3+1的考试制度,即:初、中、高+注册管理会计师制度,抽取会计领军人物、总会计师及行业专家组成指导委员会,编制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教材,从战略制定、预算控制、内部管理、成本控制、风险控制、信息技术、企业合并、绩效评估等决策层面丰富考试体系。通过外引内培的方式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结合手机APP、面授、远成教育、自主学习等方式,建立定期继续教育机制,更新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训练其专业技能,掌握前沿的管理会计动向。
4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任重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弹指一挥的30年,我们错过了良好的发展机会,《指导意见》的为我们吹来了管理会计改革的春风。我们坚信,管理会计从业者一定会把握住时代的脉搏,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核心竞争能力———《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J].财务与会计,2015(1).
[2]张琳.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探讨[J].管理观察,2014(12).
关键词:管理会计 人才能力 培养途径
如今财务从业人员已经铺天盖地,但是能够独当一面的管理会计人才却严重缺乏。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强调:要通过发展、培养管理会计人员,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向理财、管理决策转变。因此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已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当务之急。
一、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框架
会计人员根据岗位层次不同,对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一)财务基础工作能力
作为一般层面的财务人员,应具备财务基础工作能力,按照岗位责任要求,包括恰当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方面。
(二)财务管理及规划能力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财务管理及规划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的能力
财务部门要根据国家统一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完整的账簿制度、各种费用报销制度、稽核制度、计量验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基本制度。此外要定期对已建立的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与修订。
2.清核资产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资产原始记录和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和实物收发领退制度等。财会部门除了定期对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进行分析,为企业管理提供资料外,还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单位资产管理办法,盘活闲置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效果。
3.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
财务分析是企业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和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盈利能力、流动性等指标,并据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
(三)税收筹划能力
财务人员根据国家目前的主要财税政策,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运用税收、会计、法律、财务等综合知识,有针对性地对企业主要税种以及日常涉税业务的流程进行全面梳理,规范涉税业务操作,控制涉税风险,提升税务管理水平及筹划效益,可以降低税收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四)预算管理能力
预算管理连接管理会计体系各个板块,是企业战略目标落地实施以及资源合理配置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预算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和完善预算制度体系,着重要抓好预算指标编制、预算分解、预算调整。在预算过程中确定预算重点,及时反映和分析预算执行的差异,强化预算监督。财务部门作为预算编制的重要参与部门,其能力尤其重要。预算管理不仅只是财务预算,还包括更重要的资本预算,关注更有附加值的业务活动。
(五)参与决策能力
加强管理会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要求财务高管具有参与决策的条件和能力。
(六)非财务分析能力
管理会计人才除了要能进行日常的财务分析外,还要提升非财务分析能力。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复杂性、业务范围的多样性、上级主管及相关监管部门要求披露信息的精细性,要求企业除了提供常规的财务信息外,还需要提供足够详细、完备的非财务信息。同时将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与往年同期或同行业比较,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同环境中的SWOT分析等。
(七)内部控制及风险管控能力
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应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控能力。承担起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等工作,必须控制住最敏感的环节和岗位,如货币资金岗位、采购岗位、销售岗位、预算控制岗位和计算机网络控制岗位等。及时防范和控制风险,分析在决策阶段、过程实施阶段和考评阶段的不同风险特征,重点防范可能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本运营风险等,不断建立和完善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
(八)沟通协调能力
现在的工作环境早已不是各自为阵的年代,工作中经常需要与政府监管部门、企业内部不同层面进行沟通交流,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才需要有强大的沟通协调能力。
(九)职业竞争能力
上述能力可以通过在工作或企业中的锻炼成长培养而得到,并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而职业竞争能力更多是对管理会计人才自律方面的能力要求:
第一,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将廉洁、客观、公正、专业胜任能力以及谨慎性、保密等专业行为充分运用到工作中。
第二,提倡终身学习的能力。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永无止境,信息瞬息万变,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使管理会计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第三,善于学习的能力。善于学习能使我们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解决工作中的新问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
第四,学以致用的能力。将学习到的知识、能力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最终将会使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如虎添翼。
二、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途径
我国会计人才培养主要通过高等院校教育和后续教育来完成。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管理会计教育发展缓慢,培养未来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主要方式已经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需求,后续教育尚未形成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因此,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都应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以适应社会需要。
(一)完善在校教育体系
完善在校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学重点的转换
通过清晰的会计培养目标优化整合会计课程体系,从传统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提升,全面提升会计教学大纲,重新确定教学的重点、教学的内容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向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发展。不断优化课程体系,阶梯式设计基础课程、理论性专业课程、实务性专业课程。
2.师资队伍的建设
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和加强师资队伍。一方面要积极地输出学校有潜力的教师接受新的知识,以便其学成归来后促进学校的教学。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全方位支持教师的教学。另一方面要建立引入机制,积极聘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例如聘请北京、上海、厦门三所国家会计学院和其他财经院校优秀教师、大中型企业的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理论和实践人才来校进行专业讲座,这样不仅能让本校教师和学生都学习到管理会计前沿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而且可促进师生与社会的有效结合。
3.案例教学的更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性和实践性相融合的教学方法,既可以加强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应用会计知识的能力。生动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这几年在会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虽然我国管理会计已经有不少成功及失败的案例和经验,但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急需继续广泛收集更多不同类型企业和不同业务的案例资源。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建立会计教学案例库,扩大学生信息量的广度和深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在实战中提升能力
管理会计人才要在实务工作中进行锻炼和提高。一是以校外企业专家组成的实务指导老师团队为引领,提供实战锻炼平台,进行校内教学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的建设。让学生置身于模拟的各种企业环境和业务流程之中,再根据虚拟的业务或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决策,从而找到学生未掌握的知识点和欠缺的能力,进行集中讲授。二是到企事业单位锻炼,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力打造人才培养基地,专门为企事业量身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在实习阶段就送到企事业参加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只有积极推广以院校教学为主体、以单位实践为补充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全面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管理会计人才。
(三)后续教育必不可少
现行后续教育模式应结合管理会计培训的要求,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传统的面授教育与远程教育有机结合,普及个性化自主学习。有的省市已开展会计后续教育网络“超市”,学员可自选专家、任挑课程。这种便捷的学习途径,既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兴趣,也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同时,在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中,应加大管理会计内容的培训,针对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会计人员打造既有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特征的学习内容,考虑会计人员知识水平和工作职责的不同而分别开展专题学习和讲座,设计灵活多变而又人性化的考核方式。
(四)加强与国际先进管理会计机构的合作
在国外,管理会计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风靡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企业都在大力推行管理会计,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联手合作,共同推出了全球特许管理会计师(CGMA)头衔,将把管理会计职业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因此,走出国门,通过与国际先进管理会计教育组织和职业组织的合作,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才能实现中国管理会计突破。只有不断地培养出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立足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商业环境,才能真正提高管理会计人才应对全球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的能力。
(五)适时启动和推进管理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工作
参照国际惯例,在条件成熟时开展管理会计师的资格认证制度,形成我国的培养评价模式。一方面相关机构抓好培训、考试、认证等关键工作环节;另一方面,高校的会计教育应进行适当的改革、允许在校学生参加学习考试,增设相应的科目,尽量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在入校试读一段时间后,自主选择所学的专业。双管齐下,以利于早出人才,更快更好地建立起全国的管理会计师队伍。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工作是财政部会计工作和改革的重点,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要求:争取在3-5年之内,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通过5-10年的努力,实现我国管理会计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蓄势待发,这需要企业、学校、政府以及整个社会的联动和支持,只有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才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成栋.加强管理会计能力框架研究 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2014(7).
[2]刘h等.会计师胜任能力解构及其培养――基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探索[J].会计研究,2014(5).
[3]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6).
[4]沈晓宇.“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浅析[J].科技风,2013(16).
管理会计是一种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系统、提供财务报告与控制方面专业知识,以及帮助管理者制定并实施组织战略的专业领域。
伴随着近几年全球经济环境的急剧变化,企业经营发展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如何发挥管理会计作用,为企业发现价值、保留价值和创造价值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主要目标。目前,中国的管理会计应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大力发展管理会计,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上改革日程,视为谋求企业转型升级、适应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项重要手段。
事实上,管理会计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是获得企业领导和其他业务单位的认同和支持。与传统的财务会计工作不同, 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领域,可以理解为管理会计无处不在。有学者在比较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时,比喻财务会计是“普通话”,而管理会计是“方言”。这是一个会计技术操作层面的比喻,是从准则和标准化的角度来看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然而,从管理科学的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则应该成为企业管理的“普通话”,成为智能的管理体系。如果企业从上到下、从内到外都具备管理会计理念,熟悉管理会计工具,了解关键业务指标背后的管理会计信息,并以企业价值为交流的基础,就可以让管理会计成为企业管理的“普通话”。
创新实践是管理会计应用的灵魂,结合体系建设、人才培养和工具开发能够充分地发挥管理计的作用。其中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是管理会计创新实践的关键。当务之急是加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市场、成本管理、资本运作、预算管理、风险管控、战略规划、信息技术,能够深入参与和支持重大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释放管理会计在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增强价值创造能力方面的巨大潜力。
通过调查研究,管理会计能力素质框架包含规划和报告、决策、技术、经营和领导力等5个基本模块。从能力素质框架的具体内容来看,规划和报告与财务决策是管理会计的专业知识,信息技术和科技支持是管理会计的基础工具,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管理文化的建立是实现管理会计健康发展的环境要素。它们能够为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也能够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建立一套综合能力素质的国际标准。
关键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规范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
管理会计从20世纪20年代提出,到现在已经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但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应用案例总结,发展速度都明显缓慢滞后。国内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和边界界定上,研究方法以案例分析为主,形成了众多观点。[1]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比较权威的管理会计定义,实务界的成功案例也不多见,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无论是理论界、实务界,还是政府主管部门,都已经意识到。为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于2014年11月14日正式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建设、指引体系建设、人才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4项任务。2014年管理会计建设任务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推进,管理会计正式走到了前台,2014年也被称为我国管理会计“元年”,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建设任务的紧迫性、前期工作的滞后性已不言而喻。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在《指导意见》的指引下,加快推进相关工作的步伐责无旁贷。《指导意见》中强调“突出实务导向,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要求,既明确了管理会计建设工作的任务,也明确了管理会计建设工作的重点。任何单位的会计工作都涉及外部会计,也涉及内部会计,每个单位都有参与管理会计建设的责任和义务。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实践探索也应紧锣密鼓,理论与实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才能实现管理会计工作的繁荣。
二、民办高校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
1.加强会计工作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已逐渐演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中,财务会计已经相对成熟,而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均显滞后。在民办高校,特别是成熟的民办高校中,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也已相对成熟,而管理会计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管理会计是为内部管理者服务的,属于“对内报告会计”,其职能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筹划未来,是会计人员深度参与管理决策、制定计划与绩效管理的具体路径。[2]民办高校的发展离不开规范有序的会计工作,特别是管理会计,加强管理会计工作,是全面推进会计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民办高校转型升级、深化内涵发展的需要。管理会计的发展,是会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会计工作深度参与民办高校计划、决策、控制、评价的有效载体,是推动民办高校发展的有力抓手。
2.规范管理的需要
2013年年底,我国2491所普通高校中,民办高校718所,占高校总数的28.82%;全国2468.07万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民办高校在校生557.52万,占全部在校生的22.59%。[3]虽然我国民办高校已经初具规模,但在运行中还有许多不规范之处,绝大多数还处于外延发展阶段,只有少数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办高校将逐渐实现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规范管理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管理是全方位的规范,其中也包括财务工作的规范。众所周知,我国的财务会计在各单位运行相对规范,而管理会计才刚刚起步,只是参与了管理,还谈不上规范。民办高校要实现规范管理,就必须加强管理会计工作,首先要规范管理会计,更重要的是让管理会计在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使管理会计真正成为管理当局的参谋和助手。
3.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
人们常用“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来强调制度的重要性,却没有意识到制度的合理与否所带来的后果。制度优则大学卓越,制度劣则大学平庸,制度的好坏直接决定大学的层次和水平。[4]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大学制度,才能保证现代化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拙劣的制度对大学现代化建设只能是一种障碍和阻滞。虽然民办教育在我国恢复较晚,基础差、底子薄,但民办教育的体制和机制灵活,更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体制和机制上的优势,率先建立起现代化的大学制度,实现现代化制度推动下的民办高校快速健康发展。管理会计主要是面向内部管理者服务的,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民办高校需要将管理会计工作制度化,规范管理会计的运行过程,才能使管理会计在学校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促进理论成果和实务经验形成的需要
管理会计建设上升到国家层面推进后,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索将蜂拥而至。越是在这个时候,也往往是妄言多于真知、喧哗淹没灼见之际,民办高校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积极参与到管理会计建设工作中去。民办高校应当充分利用人才上的优势,积极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争取多出成果,形成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同时,民办高校还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体制机制灵活的优势,大力推进管理会计实务探索实践活动,敢于先试先行,总结摸索管理会计实务成功经验,勇于担当管理会计实践的排头兵。虽然管理会计在我国已经不是新生事物,但管理会计自产生至今,发展十分缓慢,基础普遍不好,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务探索,对于民办高校而言,与公办高校相比并没有明显差距。民办高校既可以在理论研究中崭露头角,也可以在实务中独树一帜,并借以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学术氛围的进一步浓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办出特色。
三、管理会计是促进民办高校转型升级的工具
改革开放30多年,是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30多年,经过国家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发展现已渐入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另外一种状态,实质上就是我国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新常态具有经济增长中高速、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发展驱动力转向创新、风险和挑战多元化等特征。我国民办教育恢复至今,也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相当部分的民办高校已经完成外延原始积累,开始向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内涵发展转型升级。招生、师资、教学、科研、就业等均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管理将实现由粗放到集约,学校财务工作也开始由核算、管控型向决策型过渡。在民办高校的转型升级过程中,规划、决策、战略等将会更加严谨,所有的决定也都将建立在科学的论证分析基础之上。然而对于涉及财务预测、分析、控制、评价等工作,财务会计将显得无能为力,这些都将主要依靠管理会计来完成。民办高校将迎来经济新常态和自身转型升级的双重洗礼,既面临外部实体经济成本费用提高、利润率下降、人工成本提升、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冲击,也面临内部降低成本费用、强加管理、精细化管理、统筹管理的挑战。不但学校领导层要高瞻远瞩,及时调整思路布局谋篇,学校各部门也要顺势而为,根据发展需要协调配合转换角色。管理会计应当以决策的支撑者、参与者和评价者的身份出现在学校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管理会计是对传统会计的传承与发展,管理会计既要了解分析过去,控制评价现在,也要预测谋划未来,在民办高校转型升级过程中将大有可为。管理会计在对过去学校财务状况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专业管理工具,做好当前工作的控制和评价,提供决策和战略部署依据。管理会计利用专业优势,可以向学校管理层提供校内外相关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确保决策建立在全面的信息基础和科学的判断之上;协助制定并实施学校的战略计划,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使学校在竞争中获得长期持久的优势地位,维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民办高校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任务
1.积极参加管理会计理论研究
理论与实践是知行合一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5]理论源于实践而高于并指导实践,理论通过实践校验而不断完善。国家虽然将“突出实务导向”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但同时也将理论研究作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对理论研究工作的重视,希望通过理论研究带动和影响实务发展,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开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工作,既是民办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要,也是大力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需要。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比例大,并逐渐呈现出高学历趋势。他们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接受快,学校应鼓励专业教师和财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和实务经验优势,积极参与到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中去,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与探讨。开展理论研究既是丰富理论成果的过程,也是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提高的过程,更是成就青年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提升成长的过程,还是浓厚学校学术研究氛围的过程。理论研究推动实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规范民办高校办学行为,实现科学内涵发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完善教师人格魅力,于公于私、于大于小都应该值得大力提倡。
2.努力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缓慢,与从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人员和进行管理会计实践的单位匮乏不无关系。目前,中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人员比例为1∶9,而美国的这一比例为9∶1,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将在600万以上。[6]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缓解管理会计人才短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急需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快速发展,早日实现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目标,民办高校决不应袖手旁观。首先,积极鼓励有基础的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理论成熟、制度健全、实践经验丰富,使得财务会计在各单位的运行区别不大,作用提升的空间有限。但财务会计并不能解决全部的财务问题,相当部分的财务问题需要由管理会计来完成。为更好地服务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使财务人员真正参与到学校的计划、决策、控制与考核等工作中去,就必须高度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做好管理会计工作,必须要有好的管理会计人才。民办高校应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财务人员向管理会计方向发展,以弥补管理会计人才的不足,扛起单位的管理会计大旗。只有具备了管理会计人才,才能开展管理会计实务相关工作,满足服务于学校管理的需要。其次,努力培养管理会计师资队伍。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民办高校应勇于承担起人才培养的责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足以证明了人才培养对于教师的要求。要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就必须先要建起立素质过硬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目前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在各个高校普遍相对较弱,但从经济社会的发展来看,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将倒逼高校不断加强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民办高校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利用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先行一步,抢抓机遇,争取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中旗开得胜。再次,探索开设管理会计方向专业。学科专业是现代大学的立学之本、教学之范,是现代高等教育最重要的基础。[7]各高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要都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围绕国家和市场需要下结论。尽管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会计学专业还没有具体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在专业设置上没有政策依据,但各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专业要开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方向。虽然在就业市场中,会计学专业算是不冷不热的中性专业,但对于细化出的管理方向,短期内市场的人才需求将会供不应求。民办高校探索开设管理会计方向专业,既可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还是打造学校优势专业和专业群的有效途径。开设管理会计方向专业,对民办高校而言,既是责任和义务,也是一种机遇,但机会总是稍纵即逝。
3.认真探索管理会计实务经验
民办高校既是具体的人才培养单位,也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要求质量和效益并重。科学的管理、良好的育人环境是培养优秀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民办高校应在财务中积极开展管理会计工作,探索管理会计实务经验,发挥管理会计在学校战略规划中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和为领导决策服务的能力。通过开展具体的实务工作,展现管理会计的优势,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促进管理会计快速发展。在实务中形成的经验和教训,将会更好地推动民办高校自身发展,对其他院校甚至是企业的发展,也将会是一种示范带动。在突出实务导向思想的指导下,民办高校应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不断添砖加瓦。
作者:宋杰 单位:郑州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孟焰,等.中国管理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4,(9):3-12.
[2]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J].财务与会计,2014,(10):4-10.
[3]宋杰.我国民办高校会计环境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5):82-83.
[4]别敦荣.论现代大学制度之现代性[J].教育研究,2014,(8):60-66.
[5]刘德华,蔡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三重维度的审视[J].大学教育科学,2011,(4):19-21.
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下,需要的是信息化时代、活跃于国际舞台、活跃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环境、活跃于终身学习社会下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人才,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日常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根源是学校普遍重视财务会计学科的教学,忽视了管理会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我国大学里工商管理类学科教的多是财务会计的知识,而美国教的多是管理会计的知识”,中航工业洪都集团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这种现状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众所周知,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这两门课程还是存在不少的差异,管理会计包括财务会计并使其增值。“财务会计是揭示企业的价值,而管理会计是帮助企业创造价值。”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潘飞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胡玉明则用更为通俗的方式来区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投资者角色,告诉老板“赚多少钱”;而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理人的经营者角色,告诉老板“如何赚钱”。因此,管理会计学科包括了全面、丰富的知识内容,重视和加强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注重培养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可以使学生具备企业最需要的员工技能,如管理技能、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管理能力、演讲沟通能力、谈判能力、IT技能,以及传统财务技能。
二、合理定位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大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它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未来。笔者认为针对大学本科生来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定位目标必须从以下两个非常重要和务实的方面来考虑:
1.职业岗位定位。在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的国际化、信息化环境下,本科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岗位定位应是本专业学生能在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企业、金融证券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从事较高水平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知识结构定位。从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看,首要任务是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其次才是掌握财务、管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第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在目前外国企业走进来,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对英语阅读和沟通能力的要求也显得日益重要和迫切;第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有关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第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第六,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要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以上分析,作者认为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的环境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具有强烈竞争与风险意识、熟悉国际会计业务、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财务、管理、绩效、战略及风险等领域为各类企业单位提供决策支持和优化、帮助企业创造价值的应用型、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
三、实现管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策建议
如前所述,管理会计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国的本科会计教育要抓住新机遇,并提出应对新挑战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重视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一是树立新的会计人才观。观念的改变往往是最艰难的,中国社会对待财务,很长时间一直停留在传统会计的理解,一提到会计,都是看成一个算账的,有非常根深蒂固的偏见。因此,一定要跳出会计看会计,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如此。因此,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在财务会计知识的扎实掌握基础上,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重在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及商业策略,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二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和“增强学生能力和素质”为主。
2.构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在专业学习上,复合式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用复合式的培养方式,使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融合,尤其是管理学、经济学等重要的,并且与管理会计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以下是灵活的而且可以普遍实施的适合于本科生培养模式的两种主要模式:一是选修课制。通过全校性选修课,建立学科或专业选课模块,让学生自由选读。模块式选课有利于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某一学科或专业的知识,加深对该学科或专业的理解,成为复合型人才。二是主辅修制。即学生在学习主修专业的同时,辅修另一专业,修满规定学分,获辅修证书。一般地,这两个专业之间有着共同的专业基础学科,两个专业之间有着互补的关系。
3.实施教学创新与教材改革同行。实施教学创新是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与企业的紧密关联性,管理会计教学方式、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将应该更多的被使用。课堂教学要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系统阐述为辅,从而充分调动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要加强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能力。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案例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由于管理会计这门学科实践性比较强,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服务。案例教学可以源于实践,高于实践,不仅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企业的经营环境,更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要有国际眼光,培养国际化人才。要按照中国会计学会金会长所提出的“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金莲淑,2007),利用后发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借鉴国外先进成果。因此,关于教材,可以选用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因为这种教材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会列举大量的相应理论知识在商业实践中的应用,甚至是相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供学生阅读。这种教材更有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且开阔思维,不至于学到的是生硬死板的理论知识,以至于在实际工作中不会灵活运用。
四、结束语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转型思考对策
1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必要性
1.1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会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需求。财务会计难以合理预测企业经济活动的效果,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力正在减弱,而管理会计则是企业内部个性化需求的产物,以预计企业未来的经济行为加工对象,所产生的信息面向未来,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并重,以预算会计和责任会计为主要内容,更符合企业应对市场激烈竞争的需求。
1.2财务会计人员数量饱和而管理会计人才紧缺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从企业的内部管理到决策都需要使用相关的管理会计工具来加工企业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满足企业的需要。相比财务会计人员数量的饱和状态,人力资源市场中管理会计人员的数量缺口却比较大。
1.3管理会计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和决策需求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报告的会计,而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内报告的会计。财务会计主要反映和报告可以货币形式计量的财务信息,关注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考虑更多的是资产负债与实际价值的偏差,股东权益、销售收入、净利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纳税及合规义务的履行与否。而管理会计涵盖的范围则更广,除了货币形式的,还包括非货币性的信息,如国家政策,宏观经济等决策要素,关注资源在企业内部是否被合理配置,以及寻找更好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得企业能够在各种约束条件下,以最小投入取得最大回报。由此可见,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内部服务,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管理基础和需要,以及所处的行业和阶段,自行确定所采用的方法、流程以及报告格式,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不必受会计准则约束。对于企业不同的管理目标,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从而能够提供满足科学决策需要的最优信息,并在实施过程中及时控制和修正,更好地为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2财务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财务会计人员可替代性高
人工智能对传统财务会计人员造成挑战。2016年3月,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工作中,一年后,德勤财务机器人正式上岗工作。不久之后,安永、毕马威、普华永道等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也都相继引入了财务机器人。从发展的趋势来看,会计行业接纳人工智能已经势不可挡,人工智能有以下优势。(1)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使用人工智能后,可以减少会计基础核算工作的人工,基础核算工作简单且重复性高,相比用人而言,人工智能可以省去更多的人力成本,如社保,带薪休假,各类补贴等,甚至也不会发生工伤等让公司遭受意外损失的事情,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维护数据的安全性问题。(2)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为财务会计是根据会计准则来归集数据,制作报表的,具有一定的规则性,这样的规则性导致人工智能软件可以通过编订程序或者模板,将发票扫描后进行业务归类然后自动生成凭证。同时,随着电子发票越来越普及,将来甚至可以达到一键生成凭证,无需扫描工作,主要的数据对接完全由电脑完成。
2.2财务会计信息在部门间沟通不顺畅
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需要通过各部门共同协作来完成,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很重要,而数据沟通更是重中之重,不可相互理解的信息数据会导致意见不统一。财务会计信息是基于会计准则得出,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全部门的需要:财务部门人员能看懂,但是其他部门人员没有财务基础,未必能了解有些数据的深层含义。这就需要使用相关的管理会计工具对财务会计信息重新进行加工处理,把财务数据转换成任何部门都能理解的数据,管理会计类似一个翻译官角色,将财务数据翻译成各个部门能够看得懂的数据。所以管理会计有助于各部门顺畅的进行沟通,让各部门共同协作来完成企业战略目标。
2.3财务会计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内部需求
财务会计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按照会计准则来处理数据,由于会计准则针对所有的企业制定,没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定制功能,使得财务会计相当一部分成本费用都是笼统地归集核算,得出的核算数据并不等于企业需要的管理数据,往往不能准确体现业务更深层次的情况。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个层次,既可以是整个企业,又可以是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是某一管理环节,可以满足企业不同层级的管理需要。管理会计着重为企业管理部门优化决策及时提供有用的财务与管理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有助于改善企业生产和运营。管理会计将财务会计数据重新聚类后,更能贴近业务活动本身及管理的需求,也更能体现企业中的投入产出关系,从而促进内在价值的挖掘。同时,针对性的核算增强了各部门控制成本的责任感。
3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建议
3.1高校教育转型跟进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应根据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来合理设置专业,不能与其脱节,否则会造成过剩人才的浪费和企业急需人才的紧缺。目前人力资源市场财务会计已经开始饱和,而管理会计却有较大缺口,高校要改变过于陈旧的会计人才培养课程及方案,制定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新方案,打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人才。高校可以通过邀请国内知名企业的管理会计师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讲授与交流,将一线的经验与体会分享,让学生对于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有更深刻的理解。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构建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既能解决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实践不足问题,又能让企业在实习学生中选拔需要的优秀人才,解决企业的人才储备问题,达到校方与企业双赢。
3.2财务会计人员必须实现自身的突破
3.2.1思维要转型
财务会计的转型首先是思维的转型,因为财务会计已经养成了复式记账的思维习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仍受到会计准则的影响。财务人员自己的思维要向业务人员甚至管理人员的思维转变,以便与管理会计的思维体系形成对接。
3.2.2业务能力要拓展
首先,管理会计是经营会计,需要从业务角度去探索内部流程优化和控制,如果不能制定比较明确的操作流程来指导业务人员的经济业务活动,或者业务人员不认可财务人员制定的流程,很难在实际运行中发挥作用。其次,管理会计报告基于财务会计报告,优秀的企业甚至已经逐步跳出企业内部的范畴,开始在管理会计报告中关注市场环境、竞争对手情况、宏观经济形势、企业战略、全产业链等方面的事项,形成战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财务人员如果没有业务基础,无法搭建富有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就无法帮助企业在战略上取得竞争优势。
3.2.3信息化技能要提升
时代在进步,职业也在进步,随着信息化的成熟,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类处理数据的系统无处不在,这些系统解决了繁杂的核算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作为和数据打交道的管理会计人员,要熟悉对各类数据处理系统的操作,这样才能快速完成数据分析。竞争市场瞬息万变,管理会计信息要求时效性,有用的信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处理和利用,那么企业就会因此错失良机。
3.3注重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快人才选拔培养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企业仍没有设置管理会计岗位。据统计,我国企业中管理会计岗位不足20%,超过80%还是财务会计岗位。面对市场上急缺管理会计人才的现状,企业或许可以考虑从内部培养,这也更加适应管理会计与业务相结合的特点。管理会计人员需要在熟悉公司业务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胜任管理会计工作,不了解经营活动的财务会计人员无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管理会计甚至还带有行业性要求,比如重工业的管理会计人员不一定能胜任快消品行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因为两个行业的差距较大,流程、技术和管理方法不一样;市场竞争、客户需求也不一样。只有在熟悉流程管理等方面的前提下,才能把数据变成信息,优化流程,形成预案,为决策者提供帮助。因此,企业在管理会计人才方面不能过多地期望从外部挖据,需要从内部择优培养。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是一项顺应经济发展要求的会计理念,企业的经营决策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管理会计着重为企业进行最优决策,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管理会计人才是企业的核心战斗力,企业的进步需要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型。而要填补企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缺口,需要高校、财务人员和企业三者共同努力:通过高校教育的转型能在源头上减少人力资源市场上过剩的财务会计人员,孕育出紧缺的管理会计人员,通过企业的支持和财务人员自身的努力,将市场上过剩的财务会计人员转型为管理会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同时也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国旗.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现状研究[J].商业会计,2019(2).
[2]朱天治.浅议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J].会计审计,2018(36).
[3]罗碧琴.新形势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问题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33).
(一)管理会计在彩票管理机构中的应用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繁荣发展,及诸多学者的艰辛努力,管理会计通过外国著作翻译、学者研究、企业考察学习、外企投资等渠道开始逐步为国内所了解和接受。由于传入时间较短,管理会计目前在我国仍只是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部分企业得到比较零星、分散的应用,没有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而管理会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就更寥寥无几,传统的财务会计仍然占据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流地位,彩票管理机构也是如此。2012年财政部新颁布的《彩票机构财务管理办法》和2013年的《彩票机构会计制度》,也仅仅是在过去会计核算管理的基础上,对部分内容和核算方法作出了调整和改动。对彩票管理机构中管理会计的推广和应用仍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彩票管理机构自身、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
(二)当前管理会计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薄弱,缺乏思想基础
管理会计在西方国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经过一代又一代学者的不断摸索和研究,并在企业的应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反观国内,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较晚,市场经济和企业的发展也不过才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企业本身的发展历程和经验并不足以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和成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案例和应用环境。而且,由于管理会计涉及到数学、经济等分析工具,许多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偏重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忽视同国情、企情的结合,导致管理模型缺乏应用市场。
2.彩票管理机构内部管理不完善
彩票市场是一种特殊的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和管理特点。当前我国彩票机构在财务管理上遵照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然而其发行、销售却属于一种市场行为。这种经营行为同财务管理在某种程度上的背离也造成了彩票管理机构管理会计应用和推广的难度。同时事业单位自身的财务管理特点,如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权责利体系、内部管理制度、工作方法、目标管理等会让发源于企业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存在水土不服的现象。彩票管理机构内控建设的薄弱也为管理会计的实施添加了阻碍,如业务流程、风险控制、奖池管理、资金归集与分配、收入管理、结余管理、档案管理等存在不规范、不合理、亟待完善之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使得管理会计的行为模型失准。
3.管理会计人员建设滞后
管理会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务技能,涉及到企业管理、经济、会计、行为科学、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识,相对而言较传统的财务会计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然而目前由于市场上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管理会计人才严重紧缺,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实施应用和推广。许多高校的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简单且内容落后,达不到优秀人才培养的效果。而社会上对管理会计的再教育又尚未形成成熟规范的体系,一些单位的管理会计人员其实是从财务会计人员中转岗过来。人才的严重匮乏使得管理会计在彩票管理机构中的应用愈发显得步履维艰,阻碍重重。
4.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管理会计涉及到大量、复杂财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其模型的建立、分析和预测也是一项任务繁重的工程。而且管理会计因为要对彩票管理机构的业务和经营管理进行前瞻性预测,需要涉及到不同部门的信息,需要各部门之间加以配合和支持。然而,目前彩票管理机构的业务管理(发行、销售等)虽然已经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能够实现电子化处理,但信息化发展程度较日益增长的业务规模仍相对滞后,且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适应彩票业务特质上仍有不足,在数据的采集、分析、传递、资源共享等上还有所欠缺,最终会对管理会计的实施效果造成负面影响。
二、探索加强彩票管理机构管理会计应用的对策和措施
(一)树立管理会计意识,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为国外企业证明先进和有效的会计方法,应该得到国内学者和企事业单位的足够重视。应加大管理会计在国内的推介和宣传力度,通过组织专题研讨会、现场观摩、课题研究等方式扩大国内同西方发达国家在管理会计上的交流,提高和深化国内各界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积极借鉴西方的学术成果,加快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步伐,推动管理会计理论模型同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的融合,提高管理会计模型的准确性、实用性。财政部门和会计行业协会应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应用指导,制定实施标准,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政府应会同财政、体育、民政等加强对彩票管理机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推动彩票管理机构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实施。
(二)加快彩票管理机构改革,健全内部控制建设
目前彩票管理机构实行的职能管理与业务经营合一的管理模式,这种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管理模式容易滋生内部管理风险,引发权力寻租、腐败等违规行为,也由于其双重管理身份给管理会计的实施和应用造成了难度。应加快彩票管理机构改革,紧抓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机遇,推进彩票管理机构管理和经营职能分离,按照管理的要求和职能特点构建起科学、规范的制度和业务流程,建立起权责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彩票管理机构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彩票的发行、销售、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归集与分配、结余管理等管理和监督措施,建立起科学完善的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管理会计实施和模型的准确适用奠定基础。
(三)建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注重管理会计人员培养
在管理会计应用和推广的过程中,管理会计人才的储备和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应从高校培养抓起,改革高校会计专业和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提高课程的实务操作能力,做好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培养工作。同时,应鼓励和推动管理会计的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和后续教育发展,财政、人保等部门应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的指导,将管理会计教育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计划。职能部门应加快开展管理会计职业技能鉴定,推行管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强化对管理会计的资格准入和人才培养,培育和完善管理会计劳动资源市场。鼓励彩票管理机构将管理会计人员工资同职业资格证书挂钩,提高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彩票管理机构自身也应加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加强经费保障,提供学习环境,搭建人才晋升渠道,建立专家库,优化人才管理。
(四)推进彩票机构财务信息化建设,促进实施环境改善
彩票管理机构应加快彩票业务管理大平台的开发建设,促进彩票管理不同业务平台的对接和融合,整合信息资源和管理渠道,优化管理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在财务信息平台的构建上,应按照业务流程规范科学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并按照管理会计的特点和要求加注相应模块,提供管理会计管理接入端口。推动办公系统自动化,促进中心同各部门、中心同各基层中心之间的交流和工作协同,逐步取消公文运行方式,实现无纸化、信息化办公,提升工作效率、节省办公成本。将风险控制纳入财务信息化平台,加强对各站点的销售信息实时监控和统计,建立报告系统。财务信息平台的实施过程中应注重权限管理体系的建立,加强彩票管理信息的权限管理,注重网络管理安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