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7 10:0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道路交通设施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内容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物体隔离装置、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交通违法监控抓拍设备、防撞护栏及防撞柱、防眩装置、LED交通诱导屏、视线诱导设施、颠簸路面(减速带)、公路反光镜等。
二、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
(一)市辖区内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纳入道路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标准,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使用“四同步”。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费用纳入道路建设项目预算。验收不合格的道路不得交付使用。
(二)道路建设项目业主必须请交警部门参与道路的规划、设计及验收。交警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并根据国家标准及管理需要提出意见,符合规定的项目业主应当采纳。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要求
1.在车流量较大的主要路口应设置智能型交通信号灯(红绿灯)控制设备同时配套高清卡口型电子警察、电子监控设备,在进出城区的主要道路上设置智能型高清卡口,在复杂或重要的路段、路口设置电子监控设备、LED交通诱导屏,交通信号灯控制设备、卡口型电子警察设备、智能型高清卡口设备、LED交通诱导屏、以及电子监控设备应能远程控制并与我市已建设的相关控制设备兼容达到无缝隙结合(以上设备由交警部门提供相关技术要求)。
2.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门前道路要设置规范的交通警示标志,施划人行横道或者设置过街天桥、地下通道,根据需要设置交通信号、减速带等设施。
3.在乡道、村道的陡坡、急弯、连续弯道、事故多发地段及其他危险路段,应当设置警示牌等交通标志。
4.在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设置警告标志及防撞墙(栏)等防护设施。
(四)对大型城市建设项目应当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经评价不符合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的,应当进行调整。
(五)开辟和调整城市公交线路或者站点,交通、建设、交警等职能部门要加强协商,合理规划。确保建设科学化。在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畅通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公交线路和站点的设置要求,已设置的线路和站点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交警部门可以要求有关部门予以调整,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六)新建的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区和商业街(区)、大(中)型建筑必须设置与主体工程相配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和规范的停车场;改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居民住宅区和商业街(区)、大(中)型建筑应当增建、配建停车场。停车场应当在出入方便的地方设置供残疾人驾驶车辆停放的车位。停车场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交付使用。未按规划要求设计停车场的,不予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已建成的停车场,不得改变使用性质,确需改变的,应当经原审批部门批准。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兴建公共停车场。
(七)在城市道路范围内,交警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当地的道路通行状况和停车需求,施划(设置)、撤销停车泊位或者出租汽车临时停靠站(点)。施划停车泊位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布,并按规范设置交通标志。撤销停车泊位应当及时清除交通标线,恢复原状。未及时撤销交通标志、清除交通标线,导致当事人在撤销的停车泊位停放车辆的,不得实施处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道路上擅自设置停车泊位、出租汽车临时停靠站(点)、或者设置障碍影响车辆在停车泊位内停放。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向社会开放其停车场和停车泊位。
(八)对影响正常交通的道路施工作业,应报交警部门批准,经批准在道路施工作业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在批准的路段和时间内进行;
2.在作业区周围设置围档,夜间在围档设施上设置并开启照明设备和反光轮廓标志;
3.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设置标志;
4.施工作业人员按照规定穿戴反光服饰,注意避让来往车辆;
5.施工作业完毕,应当及时修复损毁路面、恢复被毁坏的交通标志标线,清除道路上的障碍物,并消除隐患。
有关部门在批准占用道路施工工程时,应当充分考虑正常通行的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路段和时间,并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工程按时完成。道路主管部门和交警部门应当及时依法脸收,符合通行要求的,应当立即恢复通行。
三、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管理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要求
1.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形状、图案、尺寸、材质应严格按相关国家标准执行,交警部门认为必要时可以要求对标志、标线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检测费用由施工单位负责。
2.道路主管部门或者交通设施管理部门应当根据道路通行需要,及时增设、调换、更新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设施,增设、调换、更新限制性的道路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设施,应当提前向社会公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占用、损毁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交通隔离设施和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二)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是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行业行政主管部门。项目业主单位在工程保修期满验收合格后,必须将工程的立项批文、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施工图、竣工图、各单项检测报告、竣工验收备案等相关资料移交给市公安局交管大队或道路主管部门。移交实行预交接和正式交接,在未交接前由项目业主负责管理。
【关健词】城市道路建设;管理问题;应对策略;发展目标;方向
城市道路的建设,包含较多专业内涵,诸如前期评估、道路的规划、道路设计、给排水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以及管线的综合设计等。城市道路如同城市的骨架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其建设水平与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道路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必不可少。
1 我国城市道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交通组织不尽合理
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资源,尤其是支路,造成主干道的交通负荷较大,路口通行困难。根据调查资料统计并推算而得,2001年上海中心区道路全日交通负荷为249万车公里,高峰小时内达25万车公里。其中支路负担28%,干道72%,车行道展开长度530km。上海中心城干道网在高峰小时的平均负荷度为0.86。CBD为0.97,可以断论,上海道路在总体上已经超负荷了。
1.2 现行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混行交通严重
我国曾被称作“自行车王国”,现阶段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仍以自行车为主,次之为公交或步行,但是由于我国交通参与者的大多数交通安全意识淡薄,交通安全感与实际的交通安全状况偏差较大,造成了严重混乱的混行交通状态,恣意横过马路、骑车带人、逆行、闯红灯的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状况。现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制可以称做“区分职能,多头管理”。建设部、公安部分别负责城市内部的交通设施规划建设,公共交通运输、城市道路安全及交通秩序的维持。但是,行业管理外的税收、价格的制定、重大设施的建设还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局、国家计委等部门联系。加之管理方法、管理水平、程序等问题,对于正常的交通运输活动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1.3 路网布局不合理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的传统对现在社会生活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有的城市大多是在封建社会城市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城市的结构、形态与道路系统均是历史上基本形成的,并且以往的城市规划管理仅仅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对于规划的具体实施、操作准备的不足,在实际的工作之中就出现了从总体上看城市道路密度是合理的,但是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环城快速路能上不能下”、“高速公路出口‘严’”等尴尬局面的出现。
1.4 交通设施配置与城市交通流量变化不匹配
1.4.1 红绿灯的设置
科学的红绿灯设置应符合绿波理论,即两个相邻路口间的相对相位差合理,就能一次性清理掉所有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的状况。
1.4.2 交通标志的设置
按规定主次干道路面上必须是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隔离,路面交通标牌、标志、标线齐全,交叉路口和危险地段要设置指路牌和安全警示牌。主干道上指路、指示标志、标线要清晰美观,导向箭头标线应前置。
2 城市交通发展应对策略
2.1 正确做出城市道路交通现状调查
应调查、搜集的资料包括:交通小区划分及小区经济、土地利用资料、交通网络结构及道路几何要索资料、历史道路交通量及流向资料、居民出行特征资料、机动车出行特征资料、货物出行特征资料、现有文通管理设施及效果资料等。道路网究竟能承受多少机动车保有量,这是城市决策者需要掌握的问题。从影响路网容量的因素看,道路基础设施作为机动车交通的载体只是反映了硬件条件。除此之外,路网的承受能力与城市交通宏观政策和管理也具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牵涉到对私人机动车的使用和管理政策、对出租车发展的政策和对外来车辆的管理政策等等。还要对交通发展的进度做出正确评估从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道路资源。
2.2 制定科学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宏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目的是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影响、优化交通结构。优化城市文通结构的本质是优化城市道路资源的利用。它通过交通政策的引导来实现,而政策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保证体系。在制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发展的观念。只有通过发展,逐步实现城市和国家的现代化,问题方能解决。机动化汽车技术要发展,城市也要发展,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适应城市机动化进程和汽车技术的合理发展。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和道路文通设施的建设资金给予必要的保证。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近期的发展建设不要为远期的发展制造障碍,不能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垅效益,要为远期的发展留有余地。
2.3 加大立法执法力度并大力宣传交通法规。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交通管理经验告诉我们,要管理好城市道路交通,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体系,并严格执行,又要使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让人人都参与交通管理,才能把城市交通管理好。首先,成立城市交通对策委员会。研究协调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从供求方面采取措施,科学制定交通法规进行综合治理。其次,严加治理交通污染。集中力量科技攻关,消减汽车尾气。严禁汽车喇叭鸣放的规定要继续执行,公路两旁适当建立隔音墙或防音带。要求机动车辆缴纳环保费,加大绿化密度和力度,使道路两旁的树、草、花蔚然成观。再次,尽力制止和避免对城市交通规划管理的人为干扰,维护管理法规的严肃性。
3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问题的核心是要实现城市交通现代化。城市交通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施装备现代化,即城市交通设施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既要发挥现有的实用技术,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新技术,谋取综合效益。二是交通战略现代化,即政策措施要不断完善,既要合理调整交通供需与交通方式的协调配合,又要提高城市路网在整个城市活动的运输效率。先进的设施是硬件前提。正确的战略是软件保证,两者相辅相成。
总体目标应该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建设大城市现代他的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所谓综合交通体系,主要包括:①道路。具有与城市规划相结合的网络系统,其面积率一般达20%左右,设有快、慢分道,专用的快速汽车干道、商业区内步行道、公交优先行车道,以及足够的停车场地。②车辆。具有性能良好的私人车辆,经过专门设计的各种专用车辆,便捷的公共汽、电车和出租车,以及必要的轨道捷运系统,各种车辆形成互补的群体,并具备耗能少,废气少,噪音小的性能,有较高舒适度,有专用的停车站点设施。③管理。有严谨的交通法规、客货运输管理规则、交通设施管理规范。
4 结束语
道路交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方便快捷的交通能推动城市建设快步进入新纪元;而道路拥挤、文通秩序混乱、居民出行所需时间过长、市内泊车场地不足、道路承载能力跟不上机动车增长偷求则严重制约着现代化的程度。因此城市道路规划、建设、管理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原则下,顺利度过目前机动化起步阶段,才能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道路;标志标线;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213-01
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道路建设得到空前发展,道路网络己经逐渐形成,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也越来越重要。交通安全设施属于道路网的基础设施,它对排除各种纵、横向干扰,降低事故的严重程度,提高道路服务水平,提供视线诱导,改善道路景观等起到重要的作用。交通标志标线又是交通安全设施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大部分近三十年兴建的城市道路都已步入维护期,有待改造升级的老旧道路存量较大,而老旧道路又是标志标线存在问题最复杂和最典型的,所以对标志标线存在问题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对应解决措施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1 国内外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对交通标志和标线的研究,大多还局限在对标志外观尺寸、颜色搭配、信息表述形式和设施结构等方面,从驾驶员的个人属性、驾驶员感知和心理角度等方面分析标志标线存在问题而提出解决措施的研究还很少。而且国内旧的交通标志标线数量很大,各地在新标准实施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对于综合各类复杂因素提出标志标线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的研究还比较少。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交通标志标线的合理设置有助于驾驶员在道路上安全、快速的行驶,提高驾驶舒适度,缓解行车压力,减少交通事故发生。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存在设置不合理等大量问题。本文将重点指出交通标志标线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践结果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以减少因标志标线不合理的问题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3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管理部门利益冲突严重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中存在很多问题的多个部门共同管理存在很大关系,每个管理部门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之间常常出现利益冲突,它们往往会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不顾及整个交通系统的大局,最终导致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存在问题突出[2]。
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标线主要由交通警察部门全权负责,可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还是受到很多约束。以重庆为例,市政委员会也有标志的管理权限,由此两部门之间难免发生管理冲突,往往这种冲突没有协调处理好时就会导致标志设置的不合理,如标志牌密度过高、位置布局不当等。
3.2 标志牌杂乱,损坏严重
部分路段的标志种类繁多,既有交通公路的标志,又有公安交警的禁令标牌,还有其它企业(如广告、宣传、策划等)的自制标牌,相互间有重复、歧义及混乱的情形,缺乏统一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交通标志牌埋置地点距离路肩过近,造成部分超宽车辆将标牌拉裂、拉坏,甚至拉倒,未能及时修复或更换,一些地方的标志已被锈蚀破坏,没有及时更换。
3.3 标志牌位置不合理
(1)位置不利于警示效果发挥。有些警告标志设置位置过低,或者标志牌距离危险地点过近或者过远,均不利于警示效果的发挥。
(2)选择位置时考虑不周全。如O计时考虑的不充分(如:悬臂式、门架式标志设置在人行天桥后面,被人行天桥遮挡)、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路侧绿化树木的枝叶日益茂盛)等。
(3)标志牌排放顺序不合理。对于并设的交通标志的排列顺序,应按标志含义的重要性依次安排。实际设置过程中并没有按眼动习惯,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顺序来设置警告、禁令、指示标志的顺序[3]。
3.4 标志牌内容不合理
(1)信息量过大。在同一地点设置多个交通标志,驾驶员处理的信息过载,辨认时间过长,不易记忆和及时做出反应[4]。
(2)标志牌上汉字大小和内容多少不协调。
(3)道路信息更新不及时。如高速公路上增加互通后,原有标志内容没有及时改变。
3.5 标线设置施划不合理
(1)标线设置施划不准确。标线的设置没有考虑整个路网的交通状况,只是考虑了某一条道路本身的一些交通特点,造成标线提供的信息不连续,例如在上一路段预告的信息在下一段中却没有了体现,造成信息断链。
(2)标线设置施划不规范。国标中对于标线的宽度、颜色等数字特性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在标线的设置施划中却存在很多不符合标准的问题,往往随意盲目的设置。
4 解决措施
4.1 减少各部门利益冲突
标志标线技术至今发展水平不高和许多部门有关,交叉口标志的交通管理者、交叉口线形设计的道路管理者,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足。作为单个系统,它们相对独立,各以满足本部门的标准和利益为前提,缺乏以整个交通系统大局为背景思考问题。所以可考虑成立道路工程设施管理部门,统筹协调和减少各个管理部门间的冲突,起到总负责总把控的职能作用[5]。
4.2 加强相关法律和规范的建设与执行
加强交通标志标线设置相关法律、规范和技术规程等的建设与完善,减少法规间的冲突,提高相关法规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提升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维护法规的权威,避免标志标线的设置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4.3 重视驾驶员心理感知的影响作用
重视心理感知在标志标线设置中的影响作用。在进行标志标线的设计时,可通过直接观察或场景仿真等手段进行心理试验,从驾驶员心理感知角度上评估标志标线设计的合理性,然后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
5 结语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有关道路交通信息,它是道路上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在确保道路交通达到快速畅通、安全舒适、节能和低事故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存在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系统在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为城市道路新建或改扩建时交通工程标志标线的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张谨.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警示能力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5.
[2] 李江.交通工程学.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 袁修荣.城市道路交通标志设计与设置研究.长安大学.2005.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交通条件是基础,它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经济能否发展的命脉。各个城市、乡村、城镇面对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好政策无不在扩大投资、拉动内需努力提升自身GDP的增长速度,作为基础保障的交通部门,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大幅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跨越式发展将直接关系到本地方经济的发展。
交通部门通过拓宽公路、改造路网、打通断头路及增添交通设施等硬件条件来提高现有交通的承载能力,同时,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了交通管理中,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现有交通路网的性能,充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利用率,提高了整个道路交通的管理效率,GIS技术正是在这种条件下被引入了交通领域。
2 GIS技术简介
GIS即地理信息系统,通常以地理空间位置为基础,采用多种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提供多种基于空间、时间的信息,结合其它数据进行辅助管理、决策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它能将基本的文字、表格型数据(如电子表格、记事本等)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并提供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在勘察设计、土地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在我国,交通部门也是其应用的重点行业之一,它集GIS技术、交通管理、位置监测、事故处理、交通定位及各种信息分析技术于一体,进而演化为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
3 GIS技术在交通领域的优势
GIS技术可以应用在交通领域的线路规划、管理、设施维护等各个方面,具有其它传统管理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GIS技术可以将地理图形数据与交通管理的各种信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空间上进行更加直观的展示。
(2)利用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如路径分析等)可以高效的辅助交通线路规划、设计、决策等。
(3)利用GIS技术的数据存储功能,不仅可以对交通数据进行管理,还可以进行交通数据的查询、分析、统计以及报表输出。
(4)GIS技术可以以空间的形式实时显示每条道路的交通流量信息并加以存储方便以后进行线路分析、规划。
(5)交通规划的技术人员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可以使用交通模型、数学模型利用定量的交通参数实现对交通线路的各项指标(如道路的通达性、网络覆盖度等)进行计算,以达到对交通线路的最优规划。
(6)GIS技术应用广泛、扩展性好,可以实现与其它系统之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
4 GIS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GIS技术因具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和分析功能而得到广泛应用,这些功能同样可以应用在交通管理上进而演变为GIS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以下功能:
(1)数据管理功能
交通线路及其附属设施都可归纳为点、线、面三种类型,我们不但可以将其坐标和属性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添加、编辑、删除、查询功能对信息进行管理,还可以叠加地理底图,使其具有直观的空间位置显示。另外,通过简单的图层分类管理、线型颜色变换等方式可以制作出各类所需的专题图,如交通现状图、规划路网图、高速公路图等。
(2)地形分析功能
GIS技术充许我们通过DTM(数字地形模型)以连续分布的点来模拟地形为道路设计提供基于地表的三维数字模型,也可以叠加各类栅格数据如图片、影像等,使设计者对实地的地形起伏及周边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路径分析功能
最短路径分析是GIS技术中很实用的一个功能,在道路规划、设计中也可以辅助决策者规划最优的交通路线,使交通线路更加畅通,切实的缓解交通压力。
5 GIS技术在交通管理上的主要应用
(1)铁路管理
GIS在这个领域的应用有设施管理、车辆跟踪、物流分析、紧急事故处理、旅客信息管理等。
(2)港口和水运管理
GIS技术除了提高整体的运输效率外还能对河床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河床的变化,防止长时间的泥沙淤积对水运交通造成阻碍和影响。ESRI GIS软件已经被成功地应用在巴拿马运河,悉尼港和德国联邦水运管理局等重要项目中。
(3)航空和飞行器管理
GIS在航空方面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设备管理、机场与周边环境保护的管理、航运能力以及交通规划等方面。
(4)公共交通管理
GIS在公交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线路规划和分析、公交调度和紧急事故处理、车辆的自动定位和跟踪显示等。
关键词: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作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一、交通安全设施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交通安全设施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起到导向指引以及减轻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行驶舒适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美化公路景观的作用,因此交通安全设施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公路运营状况,尤其是车速快、交通荷载大的高速公路。高质量的交通安全设施能够有效的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和减少事故造成的各种损失。因此确保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建设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交通安全设施的安装施工存在于整个公路工程的施工环节,因此对于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工程的质量控制也是一个全过程的动态的管理工作。
二、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特点及发展历程
(一)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特点
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是公路交通工程沿线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为行驶的车辆和公路的经济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此看来,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是目前公路智能化与现代化的重要标示之一。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主要由路面标示、公路护栏、隔离设备以及相关交通标示等标志构成,交通安全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交通工程质量。安全设施的建立有助于提前告知驾驶员公路的路况和方向变化,达到提升车辆舒适度、减少事故发生几率的目的。对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进行科学的建设是工程管理制度能否顺利执行的有效保证。
(二)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系统的研究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并将其列入国家重点研究的科技项目,从此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建设逐渐发展开来。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主要由机电交通实施和安全类交通实施构成,目前我国大多数公路安全设施的发展方向是快速提升实施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例如车辆检测、修理可变信息标示等等。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建设主要涉及到电子工程学、道路工程学以及光学,这便意味着工程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众多学科知识和相关专业背景,了解建设标准,并不遗余力的为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交通安全设施的规划设计
(一)系统性
路桥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不同时段以及不同区域和不同参建单位的建设,和其相互配套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会出现以下问题:
一是交通安全设施的形式和风格不统一,容易引起使用者误读或错读。尽管都是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但依据的新旧规范以及理解认识不同个其他的因素,导致交通安全设施形式和风格不统一、不协调、不规范,给后期交通安全设施的使用和管养增加了难度。
二是各区域交通安全设施设置不连续。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要求交通标志信息的传递应当保持连续、递进。由于每一个区域的设计单位不同、建设单位不同以及建设时段不同,交通标志设计时很难兼顾到连续性。
三是不同种类交通安全设施之间的协调性。
(二)科学性
一是深入细致做好区域交通状况调查及各时段流量统计工作。交通安全应结合国家标准以及道路现状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设置,这要求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实施单位要深入细致做好区域交通状况调查及各时段流量统计工作,优化交通渠化,提交通运行效率。
二是合理确定路网密度。合理的路网密度是立足城市或区域全局针对交通渠化和流量通过科学的数据统计精确测算的。合理的路网密度也是合理设置交通安全实施的前提,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应结合各路网具体形式科学合理设置。
四、安全设施的分类与作用
(一)护栏
在我国,主要根据波形梁护栏的养护成本、变形特点和美观性以及防撞性能等,来确定中央分隔带护栏和路侧护栏,通常采用波形梁护栏的型式,从护栏的结构角度来看,主要将其分为缆索护栏、波形梁护栏以及混凝土护栏,从公路的横向位置来看,除了设置在桥梁上的护栏以外,还要分为中央分隔带护栏和路侧护栏这两种。护栏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1)防止失控车辆穿越中央分隔带而因此闯入对向车道;2)防止失控车辆越出路外;3)保护中央分隔中的构造物;4)避免碰撞路侧构造物。
(二)交通标志
公路的交通标志是将交通指示、交通禁令等管理法规通过文字、符号或是图形的形式展现出来,并设立在公路一侧或是公路上方。公路交通标志包含导向标志、轮廓标志等,通过对交通安全实施的调节来起到控制交通道路信息的作用。交通标志由可变标志和固定标志构成,可变标志又分为可变限速标示和可变情报标示,可变限速是通过各种数字的输出来提示驾驶员前方行驶速度要求,而可变情报是通过文字、图形的输出提示驾驶员前方路段的状况。固定标志包含范围更广,举例而言,通过车道标志的设立来提醒驾驶员超车道以及行车道的具置,通过导向标志的设立来告知前方路段的出口方向以及距离等。
(三)交通标线
公路的交通标志线是将文字指示、箭头指示通过绘制的方式涂在路面上,从而起到引导交通的目的,这其中包括出入口标志线、车道分界线以及导入线等。车道分界线的作用是用以分隔车道,内侧为正常行驶车道,外侧为超车道。出入口标志线主要出现在匝道的三角地带,该路段是匝道车辆的安全汇合区域,一般用白色实线加以区分。导入线在双向行驶车道发挥着作用,一般用黄色斑马线的图形表示,这种交通标志线要求行驶车辆不能压线或是越线,必须遵守严格的要求。
(四)隔离栅
隔离栅是阻止人和畜进入公路以及防止非法侵占公路用地等作用,隔离栅的立柱可以分为混凝土立柱和钢立柱这两种,而隔离栅从结构型式上也可分为焊接网隔离栅以及刺铁丝隔离栅这两种。
(五)防眩设施
防眩网以及防眩板为防眩设施的主要型式,防眩设施在满足横向通视好,能很好的观察到斜前方,并且减小对驾驶员心理的影响以外,还要有效的遮挡对向车辆前照灯的眩光。
(六)轮廓标
轮廓标根据安装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柱式以及附着式这两种,它主要是由轮廓标反射器呈现出的视线诱导效果,从而引起指示的作用。
(七)活动护栏
活动护栏的特点就是在临时开放时能够灵活快速的移动,并在正常情况下具有隔离的性能。它主要设置在中央分隔带的开口处,这样会便于特种车辆在紧急情况下通行,以及便于其中一侧道路在施工封闭时,临时开放的活动设施。
五、质量控制中的管理措施
(一)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科学的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可以有效支撑公路交通工程,通过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可以制定出最佳的交通工程施工方案,并且能够监督建设队伍的实施流程,发现不合符要求的工程质量,可以第一时间要求建设队伍进行全面修改,直到达到规范标准为止。科学的质量控制体系把重点放在安全性方面,如何增加土地压实深度、提高立体支柱的间距、增强紧密程度等等,在诱导实现方面也要加强控制,尤其是控制合理的线性和横梁宽度。
(二)提高工程安全设施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水平
在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要及时排除流程中存在的隐患问题,避免不合格工序的发生。举例而言,护栏建设的流程一般为打桩、安装护栏、调整护栏形态等流程,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相关技术人员运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来完成,所以必须加强审核队伍的能力。强化技术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是公路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认识到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履行实际管理流程,从最基础工作做起,把好质量关。当然为了更快速的提升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水平,还可以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来提升自身能力。
(三)强化工序流程管理
加强对工程施工工序流程的控制,严把质量关,对每一道关键工序进行严格的管理,尽力消除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工序的出现。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切实有效的理解每一项工作的技术要求,杜绝违规违纪行为。
(四)其他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相关措施
由于目前的公路绿化工程受到广泛关注,导致出现了忙于追求绿化效果的情况,而且在大多数公路两旁不难发现绿化树木严重遮盖交通标示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建立安全设施时需要根据车辆行驶方向以及视距范围选取适当的绿化树木,既能起到绿化效果、又不会影响交通标示的树种优先选择。与此同时,可以把道路两旁的交通标志改进为悬臂式结构。在交通标示密集路段也存在着安全设施的问题,例如立交区会出现标志指引不清、堆积标志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相关公路交通工程施工人员应分清主次,将常规性标志适当减少,把不利于识别的信息作为主要标志。
结语
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建设需要通过综合性的管理、服务体系来完成,一个完善的工程安全设施不但能够为驾驶员提供安全、舒适的服务,还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本篇论文主要从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建设中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展开论述,虽然目前安全设施还不够系统,但是只要不断完善,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越。
参考文献
[1]冀世武.浅论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安全设施的作用与建设[J]. 消费导刊,2008,06:166.
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目的是向大桥使用者提供畅通、安全、舒适、优质的行车条件,维护大桥交通秩序,在确定大桥交通管理模式和制定各项交通管理措施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与国际接轨,与实际结合原则。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模式的确定既要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方式和方法,也需要结合我国粤港澳三地的实情,做到既满足大桥自身管理需求,又满足三地政府对交通管理信息控制的需求。(2)依法管理原则。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必须以相关法律为基础,模式和措施也要与法律法规相适应。(3)长远规划、远近结合的原则。由于管理工作是一个由初期简化模式到成熟期先进管理模式的经验积累过程,加上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没有先例可参考,初期模式更是一个尝试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大桥交通要考虑远近相结合的过渡方案。(4)属地归管、三地合作原则。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相关事务中,三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应该信息共享、协调互助,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2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模式
港珠澳大桥作为一项大型跨界交通基础设施,涉及到“一国两制”背景下内地与香港、澳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体制的对接,投入运营后建议沿用从国家部委级、省级到项目层面的“三层次”协调机制。这种自上而下按管理权限分层的协调机制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协调资源,分权协调、职责明确,辅以其他灵活协调机制,能够有效保障协调沟通机制畅通、全面和高效。在上述协调机制的引导下,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管理模式主要是在现有内地交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大桥的管理特性来制定。目前内地的交通管理根据交通安全管理和公路路政等行业管理的关系可以分为3种模式,其各自的优劣势比较分析见表1。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涉及不同地区的众多部门,在现有体制框架下,建议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采用“协同管理”模式,建立由交警、路政、边检、海关、消防、海事等多部门参与组成的综合执法模式,并由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单位负责信息通报,形成有效的交通管理协调机制。“协同管理”的模式一方面加强了交通管理多部门的协助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事故处理的反应速度和作业效率;另一方面从组织形式上为各方协助提供了有利条件。但该模式在管理体制上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因此,采用这种模式时,交通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需要事先充分协商,详细规定各方的职责划分和管理作业程序,建立协商机制,为各方有效协作提供制度保障。
3港珠澳大桥交通管理的内容
港珠澳大桥的交通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设施管理、交通组织管理和交通安全管理3大类。由于港珠澳大桥三地连接线和各自口岸根据归属原则,按照各自属地管理模式进行常规管理,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大桥主体部分可能遇到的非常规管理问题。
3.1交通设施管理港珠澳大桥的设施管理中主要涉及到交通标识管理问题。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标识设置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要求。同时,为了满足港澳车辆驾驶的方便性、安全性需求,大桥的标识设置还应兼顾香港《道路交通条例》及《TransportPlanningandDesignManual》、澳门《道路交通法》中对道路标志标线的要求和规范。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交通标识设置总体做到符合标准、规范统一、科学合理、齐全醒目,还应注意与港、澳地区连接线及口岸之间通行方向转换及其他提醒标识的设置,形成全桥连续一体的导向标识系统。
3.2交通组织管理(1)车辆配额制度。粤港、粤澳之间的跨界通行车辆一直按照配额制度执行。港珠澳大桥通车以后,三地跨界车辆的规管原则上仍沿用配额制度。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的车辆根据车型和用途可以分为跨界货车、过境巴士、穿梭巴士、跨界私家车、跨界出租车和其他车辆等6大类。不同类型的车辆根据不同的配额制度执行,具体的配额制度应由三方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根据交通需求和供给能力共同商议并决策。(2)车辆尺寸和载重管理。港珠澳大桥所行驶的车辆的尺寸和载重管理的依据主要是粤港澳三地车辆的规定和港珠澳大桥工程设计的标准。对于行驶在港珠澳大桥上的车辆管理首先应满足港珠澳大桥的工程设计标准;其次对于超高超限车辆的管理,应根据2011年国务院通过的《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和《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交通部2000年第2号通令)按照超限运输车辆进行统一管理,本着运量的最大化效率和市场选择的公开公平原则,由三方就通行需求和许可达成一致协议。(3)行车规则管理。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是在内地境内,按照内地行驶规则通行,即“左舵驾驶,右侧通行”。全桥的行车规则管理应充分考虑车辆在大桥主体和各自口岸及连接线之间的交通流转换需求,通过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提醒驾驶员转换通行规则。(4)车速管理。港珠澳大桥主体部分的车速管理按照内地高速公路标准执行,采取“分车道行驶、分车道限速、分车道控制”的车速管理办法。由于香港地区只设最高限速,没有按车道限速,且与内地标准不同,因此应先根据大桥工程特点研究与其适应的行车速度,作为制定车速管理标准的参考依据。在车速管理实施阶段,要在主体部分与各地口岸和连接线衔接的部分设置明显的交通标识,提醒驾驶员控制车速。
3.3交通安全管理港珠澳大桥安全管理是交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营造快捷、通畅、文明、优质的服务环境,关系到三地社会稳定与和谐。因此在交通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力保障大桥安全畅通和大桥使用者财产和人身安全。(1)安全管理策略。基于港珠澳大桥的普遍性质和特有的个体特征,与之匹配的综合交通安全管理策略如下。建立依法监管的营运安全体系。首先加强港珠澳大桥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安全系数;其次建立港珠澳大桥监控通信系统,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大桥的智能化安全管理;最后加强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宣传力度,加强对大桥使用的安全教育、法规教育、宣传活动等工作。建立安全预控系统,提高安全预控能力。港珠澳大桥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重视分级分层构建体系,可由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三地联动应急总体预案(港珠澳大桥突发事件三地联动应急专项预案)、三地政府分别就各自行政区域内的大桥部分制定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以及运营管理单位制定的内部安全方案3个层级构成。建立合作机制并协调实施。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必要手段。首先,制定三地联勤制度,在三地安全管理部门各设一个“联络官”机构,负责安全管理应对的联络协调工作,并实施“三边”通报机制。其次,三地可用签订协议书的方式,制定合作机制,如跨界救援快速通关机制、现场指挥机制、海上搜救合作机制和陆上救援和消防合作机制等,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制度保障。最后,可通过组织合作机制内的各单位人员共同学习、实地培训、联合演习等,提升联合救援中的默契度及安全服务水平。(2)构建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构建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协调高效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是港珠澳大桥交通安全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港珠澳大桥的应急救援组织体系应由三地政府层面(横向)和运营管理单位层面(纵向)两个维度的组织体系构成,用以明确三地政府参与应急救援的具体部门及其职能划分,以及这些主要部门之间的统一指挥、分工明确、分级响应、及时通报、协调有序的联动架构运作模式。(3)安全管理措施建议。港珠澳大桥安全管理的措施可以根据所发生事件的性质分为三大类:一般安全管理措施、自然灾害预警措施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一般交通安全管理是指在港珠澳大桥日常交通状态下出现的非正常交通事件管理,如交通拥堵、违法行驶等,这类事件属于高速公路交通流中常发生的现象,会对大桥营运产生不良影响,需要及时处理,以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针对此类事件,建议采取相应日常管理手段,如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实施监测交通流,尽量在非正常交通事件发生之前进行疏散和引导;建立多样化的信息装置,将信息及时通过多种信息装置传达至大桥管理者和使用者;设置清晰的交通诱导设施,满足三地车辆因驾驶习惯不同在进行换道或其他行车需求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避让损失;制定健全的交通法规、章程和条例,用以规范大桥使用者的交通行为;制定合理的违法行为成本,严格交通执法;加强交警队伍建设,提高执法管理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科技投入,深化智能管理技术的应用;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大桥使用者的交通行为素质等。自然灾害预警管理是通过掌握港珠澳大桥所处地理位置易发生的各类自然灾害天气的发生与分布规律,以预防灾害发生为主,减少灾后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的,制定自然灾害预警措施。因此,预警系统必须满足风险对象准确、信息传达迅速、响应行动明晰等要求。对此,建议大桥的自然灾害预警管理做到以下几点措施:成立三地联合气象工作小组,跟踪港珠澳大桥气象管理工作;大桥自身安装的工程气象监测系统要与三地气象监测网密切结合,为实时获取区域的气象信息提供保障;设置独立的环境监测系统,用以监测环境变化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也可以为气象预警提供辅助依据;采用多样化的预警信息手段,缩短预警响应时间;在各类自然灾害天气下对大桥通行采取适当的交通控制措施,以内地标准为主,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下,适当采纳港澳地区交通管制措施。突发事件管理是指针对事先无法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对大桥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的事件所必须做出的迅速响应和处理。大桥营运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突发事件类型见表2。针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要注重应急预案的快速响应和三方各部门的应急联络及协调合作。因突发事件需要关闭大桥时,运营管理单位可按照“先关闭后通报”的原则,及时采取相应的交通管制措施并通报三方口岸和连接线管理部门,同时上报三地委和三地政府。
4结语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部署。在城镇化建设的伟大活动中,建设一个个现代化的文明城镇,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美好目标。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城镇,既应该有整洁的街道和雄伟的高楼,更应该有具备现代文明素质的人。但是,当我们行进在城市的街道上,当我们经过一个个红绿灯路口时,我们总能看到令人尴尬的一幕:面对路口的醒目的红灯,总有过路人昂首挺胸地闯过红灯,那怕只有几秒的时间都不愿等待。过路人闯红灯的行为长期成为城市管理的难点、顽症,中小城市中这种行为尤其严重,成为一种恶俗和顽疾。在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如何有效提高公民遵守道路交通秩序意识,扼制过路人闯红灯恶习,本文对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闯红灯的人遍布各阶层,闯红灯的形式各式各样,闯红灯的现象屡见不鲜。有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的集体闯灯队伍,有身背书包的学生、推着婴儿车的老人、横冲直撞的电动车“勇士”等闯灯“个体户”……十字路口的红灯虽闪闪发亮,但在如此汹涌的闯灯大军中却显得黯淡无光!
为何过路人闯红灯现象如此频繁和普遍?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1、缺乏遵纪守法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已颁布施行多年,各地政府亦制定了相应的行政法规,交通安全法和交通法规明确禁止各种闯红灯行为,但人们对此不愿学习,更谈不上严格遵守了。虽然国家有交通法律法规,眼前有交警值勤,在闯红灯者眼里,这些都视若无物。2、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不强。面对闪闪的红灯,滚滚的车流,不少过路人仍然闯红灯,纵有危险也毫不犹豫,真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往往抱有侥幸心理,即认为车辆不会碰撞过路人的,驾驶员不敢伤害过路人的。殊不知,车辆也有失控时,车祸猛于虎啊!过路人遭到机动车碰撞,非死即伤,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无法弥补。每年全国各地的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递增,人民法院受理的交通事故案件也持速上升。交通事故严重威胁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过路人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造成的惨剧不胜枚举、触目惊心!生命无价,当闯红灯者为之付出血的代价时,已悔之晚矣。3、文明素质不高。眼前明明白白闪着红灯,仍然大摇大摆地闯过红灯。虽然闯红灯的理由、借口有千种万种,虽然闯红灯的人中有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有我们自己,但是,这种闯红灯行为,确实有悖现代文明。一个真正具备现代文明素质的人,当他在无奈之中闯了红灯,是应该为此脸红的!一个真正具备现代文明素质的人,当他目击他人泰然自若地闯过红灯,是不应该无动于衷的!4、交通设施管理不够人性化。设置红绿灯的目的,就是使道路通行科学有序。据报道,有的地方在红绿灯设置中,有时会出现30秒的绿灯,50米宽的路,即出现红灯长、绿灯短的奇怪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的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在道路设施的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到行人的出行便利,避免马路宽、信号灯时间短的糊涂设计,使我们的道路设施注入更多的人性化、科学化。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我们有良好的文明传统,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以公民道德、乡风文明建设为契机,大力整肃过路人闯红灯这类日常生活中影响甚众又频繁发生的恶习。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点抓起:
1、广泛开展经常性的“文明过街不闯红灯”专题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民遵守道路交通秩序意识。建议各地政府每年大张旗鼓地举办“文明过街不闯红灯”主题活动。要充分认识到根治过路人闯红灯恶习的长期性、反复性和艰巨性,实行“文明过街不闯红灯”宣传的长效机制。举办“文明过街不闯红灯”宣传教育活动、演讲比赛,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道路交通法律法规,传播“文明过街不闯红灯”理念,对违法闯红灯者进行抓拍,让闯红灯者在媒体上曝光,营造“文明过街不闯红灯”的社会氛围,让闯红灯者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实现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与“行”的统一;让全社会的人真正从思想上改变观念,都觉得闯红灯是件丢人事、违法事、危险事,不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是危及到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的大事,充分认识到闯红灯的危害性;树立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理念,并使之形成全社会的共鸣、共识及至共同行动,自觉做到不闯红灯,闯红灯的自然就少了。
2、将“文明过街不闯红灯”列入幼儿园教学和学生课堂内容,在娃娃和学生中开展遵守道路交通秩序的宣传,教育他们珍爱生命、争做文明人,树立“遵守交通秩序光荣,乱闯红灯可耻”的思想观念,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遵守道路交通秩序的良好习惯,并带动其父母,多渠道地根除闯红灯这个顽疾。
3、改进立法,利用法治手段对过路人闯红灯行为进行惩罚。目前,过路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明显太低廉,起不到惩罚作用。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过路人闯红灯的处罚力度明显太弱,几乎没有威慑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但实际执法过程中,我们的执法者几时对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闯红灯进行了警告或罚款?这条规定形同虚设,当然起不到对违法者的威慑作用,摆在眼前的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过路人闯红灯的违法成本几乎为零!美国各州对乱穿马路者罚款2到20美元不等,且将处罚记录记入个人信用
档案中,终身不能消除。新加坡对闯红灯处罚很有成效:行人第一次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约合人民币1000元),如第二次、第三次再闯红灯,最重可判半年到一年监禁。我国各地之所以频繁出现过路人任意闯红灯现象,是因为我们在立法上有缺陷。“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我们的法律太软弱了。国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文明城市、人的素质是靠有力的法律法规规范出来的,仅靠大家自觉遵守往往还是不行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有效的立法值得今后我们人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时予以借鉴。我们的法律面对过路人闯红灯这一社会恶习应该有所作为,在立法上改变目前过路人闯红灯成本低廉的状况是必要的。建议我们的法律、法规应该加大对过路人闯红灯的处罚力度,法律、法规应该为过路人闯红灯者划一道严厉的红线,只要不隔靴搔痒,只要动真格,过路人当然不敢闯红灯。4、组织文明劝导员上街,实现警民联手、齐抓共管的局面。各基层人民政府应组织各社区、街道成立“文明劝导员志愿站”,鼓励退休人员、年青人等加入文明劝导员队伍,成为文明劝导志愿者,同时组织各党政机关、企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人员成为文明劝导志愿者,并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上街参加文明劝导,协助交通警察执勤,政府对“文明劝导员志愿站”从资金上、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文明劝导员来自社区和街道,来自身边和周围熟悉的人,有一定的和亲和力,让他们在红绿灯路口劝导过路人遵守信号灯、劝止过路人闯红灯,可减少过路人的抵触情绪,增强执法效果,有效减缓闯红灯的现象。
5、实现红绿灯设施人性化、科学化管理。首先,充分尊重和保障过路人的“行路权”,在红绿灯设置上,让“最不利行者”感到出行便利。不仅应考虑绿灯通行时间是否合理,还应考虑到过路人对红灯的忍耐极限。行人在绿灯通行时,右转弯车辆必须让行人先过。其次,建议交通管理部门在斑马线通道红绿灯下面,再设置一个电子屏或提示牌,直接写上闯红灯违法等警示语、提示语,或者在斑马线通道红绿灯下面安装语音提示设备,在过路人违法前或违法时及时进行警示,这也不失为一个人性化管理的好方法。这样的人性化管理,不仅可以节省执法成本,也更容易产生较好的执法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治闯红灯行为的发生。
我们期待城镇化建设中能实现城镇发展和公民文明素质的同步推进,希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城镇,生活空间文明和谐、生态环境山清水秀,美丽的城镇再也没有你争我抢的闯红灯现象,让我们共同努力和期待!
为加快城市景观的改造和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进一步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开展*市区城市环境“百日整治迎国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近几年来,*市区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得到不断加强,城市面貌不断改善,环境质量逐步提高。但在城市局部区域和地段,仍存在脏、乱、差问题,群众反映强烈,为适应我市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乡关系统筹进步、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城市良性发展机制逐步形成的发展需要,根据我市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发展新阶段的特点,针对当前*市区城市环境和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专项整治,通过三个月的努力,使城市建设和管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以整洁、有序、文明的市容环境迎接国庆节的到来。
二、整治重点
(一)偏门环岛附近专业市场周边乱停车整治(责任部门:市公安局,配合部门:越城区政府、市交通局)
主要内容:开展环岛周边乱停车影响交通秩序的整治,督促专业市场业主开辟一定的场地用于货车的停放,严禁机动车占用道路影响正常交通和城市管理秩序行为的发生。
(二)大昌水产批发市场及其周边违法建筑和环境整治(责任部门:越城区政府,配合部门:市城管执法局、市工商局、市规划局)
主要内容:对大昌水产批发市场和废旧金属交易市场的违法建筑进行综合整治,通过整治改善周边环境,落实长效管理机制。
(三)绍甘线市车管所周边马路汽车交易市场整治(责任部门:市工商局,配合部门:市公安局)
主要内容:对该区域的经营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严格取缔非法交易行为,同时对占道经营、乱停车影响城市交通的行为进行整治。
(四)城西公铁立交及古运河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改造(责任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越城区政府、镜湖新区管委会、市建设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
主要内容:结合古运河二期改造,对该区域的整体改造问题进行调研,提出改造、建设和治理的总体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五)外山村及周边环境综合改造整治(责任部门:越城区政府,配合部门: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国土局)
主要内容:按照城市规划和城中村改造要求,提出外山村整体改造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
(六)八字桥、汽车东站区域旧城改造整治(责任部门:市建设局,配合部门:市规划局、市交通局)
主要内容:根据城市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建设发展实际,组织实施区域内的旧城改造整治,充分展示城市景观、体现城市特色。
(七)市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责任部门:市公安局,配合部门:市城管执法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局等)
主要内容:完善交通流组织和调整,改变目前市区部分道路交通流集中、交通拥挤的局面;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交通整治管理,保证道路交通有序、畅通、安全;加强对市区交通设施管理改造,科学合理设置市区交通管理设施及机动车停放点等(有关内容已列入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市区交通环境专项整治的实施意见》)。
(八)旧小区综合整治(责任部门:越城区政府,配合部门:市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规划局、市水务集团)
主要内容:越城区政府要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市区老住宅小区整治管理工作的意见》,抓紧启动旧小区整治管理工作。
(九)市区广告及店面招牌综合整治(责任部门:市规划局,配合部门:市建设局、市工商局、市城管执法局)
主要内容:制订市区广告招牌管理办法,根据城市景观和有关广告规划管理的要求,开展对市区广告及店面招牌综合整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建立市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有关责任部门也要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抽调骨干力量,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开展工作。
(二)条块结合,统筹安排。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整治任务安排,将政府各部门的专项整治活动和越城区对老小区、旧村的改造工作结合起来,与其他城市管理和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形成职能部门分工负责、乡镇街道整体推进,上下联动、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氛围。
(三)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将“百日整治迎国庆”活动列入本辖区、本部门的重点工作,各责任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协调和组织实施职责,各相关部门要顾大局、识大体,认真做好配合工作,杜绝扯皮、推诿现象发生,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世博安保给我们留下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坚持“问题管理”,在不断探索和具体实践中查找不足,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现在,世博安保虽然已经结束,但交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各种各样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畅通,满足市民群众对交通越来越高的要求,上海公安交警总队组织全市交警开展“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活动,紧紧围绕排堵保畅、顽症治理、降压事故、道路交通设施排摸梳理等重点工作,立足一线执勤岗位,就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献计谏言活动,强化了全市交警主动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畅通了反馈问题的渠道,不断提升公安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推进“三我”活动中,交警总队重点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建立五项机制强力推进
围绕“三我”活动主题,在市公安局党委的指导关心下,交警总队精心组织,建立五大保障推进机制,构筑问题管理长效平台。
一是组织领导机制。这次活动,市公安局党委给予了有力的指导和极大的支撑:副市长、公安局长张学兵亲自关心,数次作出批示,全程指导活动推进,同时召开全局性大会强力推进;朱伟明副局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活动扎实推进。交警总队成立以总队长为组长,其他总队领导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为组员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督导和评奖工作,并制定了《上海交警系统开展“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实施意见》,做到部门、人员、要求、责任“四明确”。
二是滚动推进机制。在活动的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召开阶段性推进会,确保活动始终保持着有力的推进态势:2011年1月召开“2011年上海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会议”,动员部署“三我”活动;3月召开“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阶段推进会,部署持续深入推进“三我”活动;7月召开“我为城市安全献一计——‘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经验交流会”,回顾小结交警系统“三我”活动,表彰第一批提出优秀建议的民警,并将“三我”活动向全局进行推广。总队层面,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推进会,及时通报活动开展情况,点评得失、交流经验、分析不足,并部署下阶段活动重点要求,确保活动始终强力推进。
三是定期通报机制。结合市局对各分(县)局目标管理考核的要求,总队定期汇总各单位建议上报、采纳、信息上报、录用以及推进措施、领导干部参与等情况,通过量化的方式每月通报,帮助各单位了解自身活动推进情况。同时,依托改版后的“上海交警队伍建设网”,总队开设了“三我”活动专栏网页,在政工简报和《交警画刊》上开设“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专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及时各单位好的推进措施和活动中涌现的好做法,加强各单位、民警间的经验交流。活动开展以来,专栏网页共刊载基层活动信息1326条,总队编发活动专辑简报20余篇。
四是回复反馈机制。为了切实保护民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总队建立了完备的回复反馈机制,明确对民警提出的建议,无论采纳与否,均要求做到“件件有回复”。为此,总队落实专人负责制,建立上报、流转、反馈流程,并明确各个环节的办结时间,确保民警的建议能够及时得到研究、落实和反馈。
五是培训练兵机制。为了尽快提高民警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的能力,帮助民警更准确地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总队大力开展了针对性岗位练兵培训。总队在交警警衔晋升培训班、警长培训班的培训科目中增加“路政设施管理”、“事故防控要点”、“勤务管理模式”等“三我”活动相关业务知识,帮助一线民警尽快提高专业技能;组织各单位开展“三我”活动优秀建议、典型案例收集工作,并由总队职能部门从操作性、优势特点、参考价值等方面进行专业点评,以汇编成册的形式发放给基层交警学习借鉴;组织支(大)队领导、中队干部、基层一线等各个层面的民警举行座谈会,相互交流活动体会;举行优秀建议现场介绍会,以ppt形式进行现场讲解,相互沟通,启发思路。
二、运用三种手段激发士气
为充分激发全市交警各单位和全体交警参与“三我”活动的热情,在队伍中积极营造主动查问题、找原因、提建议的氛围,总队灵活运用考核、评优、宣传等手段,有效引导活动扎实开展。
一是考核手段。为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三我”活动被纳入了市局对各分(县)局目标管理考核项目中。总队制定了详细的“三我”考核方案:考核方案以百分制计算,实行加分制与扣分制相结合;为了防止前松后紧情况,考核以累计方式进行,即根据活动开展以来相关项目数据累计值,赋予相应分值,最终考核结果以考核周期最后一个月得分为准;具体项目上,兼顾基础分和排名分,即完成一定量,得到一定分值,同时对19个支(大)队完成情况进行排名,分别给予一定的排名分。
二是评优手段。为有效推进“三我”活动,总队配套开展了“优秀建议”评选活动,分别设立“采纳奖”、“季度优秀建议奖”、“年度优秀建议奖”和“组织奖”等奖项。“采纳奖”对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被总队职能部门论证和采纳实施的,实行即事即奖;“季度优秀建议奖”每季度评出若干,由市局政治部或总队予以表彰通报;“年度优秀建议奖”年度评出若干,由市局政治部予以表彰通报。为了进一步扩大评选活动的影响力,“三我”活动还在2011年度全局性评比表彰活动中予以立项。此外,结合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公安局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争创“平安卫士”主题实践活动,总队推荐了一批“三我”建议能手作为交警系统“平安先锋”,使他们能够在更高的平台、更大的舞台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三是宣传手段。在日常工作中,总队充分运用内部宣传平台和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社会宣传载体,加大对优秀建议和建议能手的宣传力度。例如,通过《政工简报》在队伍中先后推出了勤思巧变的闸北支队王登海、“3×3”工作法的闵行支队王磊、“勤观察、勤思考、勤论证”的长宁支队徐为等数名建议能手、达人。同时,依托社会媒体,总队对“三我”活动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2011年以来各类媒体共对“三我”活动开展报道50余次。如上视新闻综合频道《新闻夜线》以“交警站岗想点子,排堵保畅出创意”为标题,详细介绍了交警部门通过“三我”活动进一步完善交通管理、方便市民出行的情况;《新闻晚报》刊登了“停车后退40米,行车效率快3倍”一文,介绍了综合待行区排堵方法等,均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p#分页标题#e#
三、采取三条措施持续深化
在抓好“三我”活动常规推进的同时,总队主动自我加压,大力加强警种间联动和警民间互动,并在巩固“路政管理、事故防控、勤务管理”三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活动范围,努力实现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全覆盖。
一是开展警种联动。出于惯性思维,一线交警有时对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见惯不怪”。为此,总队在组织交警立足岗位查找问题的同时,主动跨前一步,充分借助外脑,积极开展警种间的联动,相互“找茬”。交警总队上门与治安总队进行沟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警种联动深化“我站岗、我发现、我建议”主题活动的通知》,发动派出所民警与交警互为对方献计谏言。派出所民警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以“道路交通组织和路政设施、道路交通管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三方面为重点,注意发现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交警在路面执勤执法管理工作中,注意发现道路中拍车门乞讨、兜售物品、发放小广告、拉客招、兜售物品、设摊赌博、流浪乞讨、发放小广告等问题。据统计,活动中,全市交通、治安民警互提公安管理合理化建议2000余条,同时针对顽症问题组织开展多警种集中专项整治行动100余次。
二是强化内外互动。“三我”活动是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是否搭准群众的脉搏,是否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结合2011年开展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全市交警坚持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一方面,通过警营开放活动,“面对面”与警风监督员、媒体记者代表、专业运输单位代表进行座谈交流,虚心接受各方意见和建议。其间,召开各类形式的座谈交流会365场次,收到群众提出的建议705条,采纳347条。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网络阵地,通过2011年开通的“奔奔交警”林祁斌等十四名人民群众喜爱的“烈日交警”及2011年开通的“平安先锋”个人微博,“键对键”地通过微博了解和及时回应老百姓关注的交通热点问题,争取市民对交通管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去年以来,“烈日交警”及“平安卫士”共发帖5869条,拥有“粉丝”10121名,收到各类回复评论2万多条,在有效拉近交警与网民距离的同时,也真正了解到了群众的所思所想。
三是不断拓展深化。要保持交警“三我”活动在全局的领先地位,必须在进一步拓展深化上下功夫,要将“三我”活动从单纯涉及路面管理引向公安交警所有的业务管理和队伍建设工作。为此,总队提出了“三我”活动的“三个延伸”,即“参与对象由执勤民警向全体民警延伸,发现内容由一线道路向各个管理环节延伸,研究对策由传统方法向创新手段延伸”。全市交警系统各单位以回顾分析前阶段活动经验得失为基础,进一步开展教育引导,最大限度地发动全体民警参与活动,打牢队伍思想基础;完善“三我”活动各项激励保障机制,确保全市交警始终保持旺盛的激情和活力。全体交警抓住“发现、研究、解决”三个重点环节,不断拓宽发现问题的视角,持续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工作成效
据统计,截至2011年10月,全市交警共提出交通管理类意见建议7021条,其中被总队职能部门论证后采纳1456条,各交警支(大)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行解决落实2603条。通过“三我”活动,既强化了民警“问题”管理的意识,也提升了交通管理的水平,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1年以来,媒体上关于交警的正面宣传报道数量同比增加了10%以上,而交通类负面舆情较少。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队伍中问题管理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我要管”的氛围浓烈。无论是在岗中,还是在岗前、岗后,全市交警都能够以审视的眼光、找问题的态度,找不足、查原因、想对策,全市近7千名交警平均每人提出建议1条以上,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这在以往的活动中是不多见的。通过活动,民警深刻地认识到,“问题管理”并不是对以往工作的否定,而是促进工作再上台阶的助推力。通过“三我”活动,创造性地开展管理工作在队伍中蔚然成风。如闸北交警支队的朱斌在路口指挥时,运用独创的指挥手势和执法语言,向过往的群众展现了交警人性化管理的艺术,被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宝山交警支队采用热门主题曲、“咆哮体”网络文体等流行元素,利用微博这种网友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抵制酒后驾车宣传,被众多网友赞“有创意”。
二是基层与机关、一线交警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沟通反馈的渠道已经打通。“三我”活动设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民警建议的收集、初审、传递、反馈,并对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在这项机制的保障下,一方面,一线民警的建议被逐层传递到上级部门后,业务部门能够及时、详尽地了解一线道路交通和基层队伍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上级专业部门将经过研究论证的意见反馈至民警后,能够有效地帮助民警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如2011年3月,由于气温逐渐转暖,很多民警提出绿化遮挡标志牌、信号灯问题,针对此类共性问题,总队路设处立即组织开展了全市性的排摸,并主动联系绿化部门及时开展治理;又如,在新配发的PDA使用过程中,民警遇到了一些使用方法、技巧上的问题,于是通过“三我”活动将意见、建议报了上来,对此,总队科技处在回复的过程中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基层民警快速掌握了正确的使用方法,有力地推动了PDA的使用普及。
三是通过不断捉漏补缺,及时弥补了交通管理工作中的不足。活动中,全市交警立足管理人性化、科学化的原则,对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路政设施开展全面的梳理排摸,及时排除影响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隐患。据统计,活动以来,全市交警共排除交通安全隐患780余处,修复调整损坏和设置不合理的交通标志、标线1040余处。例如,金山交警支队在护校工作中发现辖区学校周边标线和交通设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分局的支持下,争取了70万元的资金投入,对金山区118所学校周边的人行横道线、停车线等标志标线进行集中修复、增设和完善,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欢迎;又如,宝山交警支队针对吴淞大桥南侧逸仙高架上口处车辆撞击隔离墩单车事故频发的情况,采取设置提前缓冲区域并增设反光柱的措施,有效遏制了此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p#分页标题#e#
四是开拓进取,采取了很多创新通管理和队伍管理手段。全市交警从实际出发,在排堵保畅、降压事故和治理顽症等交通管理工作中,着眼于非工程性手段,提出并实施了很多好方法、好措施;在队伍管理中,勇于创新方法手段,着力于优化警力配置、规范程序和服务民警,提升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例如,闸北交警支队支队长王登海针对共和新/临汾路通拥堵的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综合待行区”排堵方法,通过“以时间换空间”,大大提高了路口通行能力,得到了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领导和外省市同行的充分肯定,总队在全市进行了试点推广;又如,虹警支队支队长杨叶盛,针对警力不足、“工学矛盾”、“战训脱节”等问题,积极探索战训合一的岗位练兵新机制,组建了一支排堵疏导、重点整治、应急处突的专门力量,并将岗位练兵、在职培训和专业技能普及等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挖掘了警力潜能,还平衡了战训关系,实现了“警力无增长改善”。
五、“三我”活动的有益启示
通过“三我”活动,全市交警有三点有益启示:启示一:民警队伍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和无限活力,需要充分激发和细心保护。在这次“三我”活动中,80%以上的建议是由普通民警提出的,其中很多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有些建议虽然暂时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但对于改进和优化今后的工作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这说明,在民警队伍中不乏能手,只要尊重和保护民警的主创性,民警队伍就一定能迸发出无穷智慧和无限活力。启示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问题管理,才能推动管理方法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变。全市交警按照“从交通出行者的角度查找发现问题,从精细化的角度论证分析问题,从人性化的角度落实改进措施”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了主动管理和为民服务意识,赢得了社会各界群众的认可和赞誉。因此,只要坚持“问题管理”,有想干事的激情,就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工作,实现精细化的目标。启示三:“三我”活动引入多方合作机制,是警社合作、警种联动的一次绝佳实践。“三我”活动,涉及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必须善于借用外力,为我所用。“三我”活动的成功,除了全市交警的积极参与外,警社合作、警种联动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使交警开拓了眼界和思路,也提高了管理效能。所以,“三我”活动既是提高管理能力的推动力,也是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种联动的一次具体实践。
六、主要不足
一是将考核引入“三我”活动,在有效发挥激励导向作用的同时,出现了“唯考核”的负面倾向。“三我”活动纳入市局对各分(县)局目标管理考核项目后,各支(大)队建议被采纳情况直接关系到相关分(县)局的年底考核分值。因此,活动中出现了个别单位将一条建议拆分后上报,或者重复上报,甚至刻意弄虚作假的情况,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与“三我”活动的初衷背道而驰。二是民警对拾遗补缺等面上问题观察研究得多,在优化管理手段等方面前瞻性考虑仍显不足。从民警提出的建议来看,其中大部分属于路政设施方面,涉及队伍建设、“窗口”服务等内容的高质量建议很少;在涉及路政设施的建议中,大部分又属于涉及缺、漏、损坏或多余等情况,改进交通组织的建议较少。活动中虽然涌现了类似“综合待行区”等创新管理方法,但总体上看,民警的建议还停留在表面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三是对道路上标志、标牌、信号灯等路政设施的常态性监管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虽然民警在活动中发现并解决了一批问题和不足,但媒体上还是出现了诸如信号灯转向、交通秩序混乱等涉及交通的负面报道。究其原因,交通是动态的,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增强民警个体的责任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健全日常监管机制来确保新问题在第一时间里被发现和解决。
七、几点思考
一年来的“三我”活动取得了显而易见的实际成效,但道路交通环境是动态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问题将会不断地产生和出现,我们决不能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张学兵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部门降案发、保安全、保畅通、保民生的难度不会减小,只会更大;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社会的任务不会减轻,只会更重;人民群众对安全、稳定社会环境的需求不会降低,只会更高。”通过“三我”的催化和助力,上海城市公安交通管理和公安交警队伍建设水平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如何实现新的自我突破与超越,将成为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重点思考的问题。在此,笔者就持续保持良好工作态势,传承、固化宝贵经验,建立、完善“问题管理”长效常态工作机制,谈几点个人看法:
1.着力培养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问题管理”的意识。“三我”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得到了强化,在岗位上始终带着找问题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工作。没有责任心,就会对眼前的问题视而不见、见而不查、查而不究。为此,必须把解决民警的意识问题和态度问题放在首要的位置。今后,在日常队伍管理工作中,要通过不间断、不定期、形式多样的教育,不断增强民警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民警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想信念,积极倡导“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的精神。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加强与民警的思想和工作交流,在思想上影响民警、在行动中带领民警,将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地根植在民警心中,落实在实际工作中。
2.建立常态化的内部上下沟通反馈机制。“三我”活动的一大成效是畅通了内部的沟通反馈渠道,民警的建议能够及时传递到专业部门,专业部门的意见也能够详尽地反馈至基层,两者相得益彰。活动虽然结束,但是基层与机关之间问题反映—研究—反馈的渠道必须坚持下去。参考现有的路政设施报修平台,依托公安内网,总队可以牵头建立“公安交警问题管理综合处理系统”,内容涵盖公安交通管理和交警队伍建设各个方面。全市民警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随时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总队应当建立由总队领导牵头、各个业务部门参加的专门工作小组,负责处理民警的意见建议,同时建立处理结果跟踪督导保障机制,确保民警意见能够及时得到研究和落实。#p#分页标题#e#
3.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和横向联动。通过“三我”活动我们认识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不能只依靠交警部门一家单打独斗,而要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利用多方力量。一方面,要找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了解广大交通参与者的需求。可以依托原有的公安“微博”、“五进”宣传、交通安全联席会议、警营开放等形式,定期向社会各界通报当前交通管理的重点工作,深入倾听市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多方面拓宽问题收集的渠道,努力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和制定源头性、实质性的改革措施。另一方面,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多方合力。特别是针对涉及多个部门、单靠交警一家难以解决的问题,交警应当主动寻求区委区府、公安分(县)局的支持,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加强与市政建设、道路养护、城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多警种联动,打造多部门携手应急联动机制,在第一时间里消除交通顽症。
4.健全对路政设施、交通组织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在全警找问题的“三我”活动中,仍有个别路政设施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发生,说明现有的日常监管机制还有漏洞和不足。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的不断变化,道路上的标志、标线、信号灯等路政设施以及交通组织或多或少总会出现一些缺损、不符合实际情况等问题,必须及时发现和调整补充,将隐患解决在初始阶段。因此,在研究交通管理优化措施、创新举措的同时,全市交警必须加强日常巡查的力度。要建立和完善支队(路政科)、中队二级巡查机制,明确责任人、巡查频率、巡查内容等具体要求,滚动式地对道路上的路政设施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登记在册备查,确保道路上出现的面上交通管理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解决,各项交通设施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为目标,综合运用标准化、智能化、法治化、社会化手段,努力实现城市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逐步建立管理目标科学、责任分工明确、管理流程清晰、工作要求具体、运作机制高效、考核评价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实现城市环境更洁美、交通更畅通、治理更智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城市设计,结合“城市双修”彰显城市特色风貌。
(二)坚持建管并重。强化与管理并重的思想理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与管养投入,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三)坚持条块结合。突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职能,强化部门的保障职责,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工作作用,形成“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四)坚持齐抓共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
(一)市城管大队
1.继续完善数字化城市监督管理平台。按照城市管理的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属性,完善数字化城市监督管理平台,整合或共享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监控及12319服务热线和市长公开电话等公共管理服务系统资源,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能、全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构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评价闭环系统,增强城市管理问题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解决的能力,从而有效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运行。
2.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是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由城管大队制定“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门前三包”的区域和责任内容,并与责任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二是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采取“错时上岗”执法,加大对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乱堆乱放等行为的巡查管理力度,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边治理边规范边总结,探索形成“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开展市城区内破损建筑物外立面及设施修缮和维护工作。城管大队负责督促街路两侧有产权的营业房对破损的建筑物外立面及设施自行修缮和维护。四是做好对沿街商户及各包保责任单位清除冰雪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3.提升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的管理水平。一是持续开展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的专项整治工作。城管大队采取实地调查摸底,分类整理,建立台账、集中整治等方式,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进行规范,提高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户外广告、牌匾设施的亮化率,实现城区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特色鲜明、简约有序、整齐美观。二是定期开展朝鲜语言文字市面用语物的专项整治工作。城管大队会同市民宗局按照《朝鲜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对户外广告、牌匾设施使用规范的朝鲜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
4.提升乱停乱放管理水平。一是规范大型工程机械车辆乱停放行为。城管大队联合公安部门(交警大队)查处大型工程机械车辆乱停乱放行为,防止公共基础设施损坏情况发生。二是开展废弃机动车排查整治工作。城管大队负责对城区主要街路人行道、背街小巷废弃机动车的排查,并建立台账,报送公安部门(交警大队)。由公安部门(交警大队)或者城市管理部门将废弃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本部门指定的地点。三是开展占用城市道路行为整治工作。城管大队加大日常巡查频次,加强宣传和治理力度,联合公安和交通部门对占用城市道路停车、修车、洗车等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促使城市修车、洗车行业规范有序,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5.强化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工作,持续开展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预防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擅自倾倒、运输扬尘、运输撒漏、带泥上路等污染城市环境违规行为的发生。
6.加强餐饮油烟监管工作。加强对从事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户的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在规范、审核门头牌匾的同时要求餐饮经营者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减少污染和扰民现象。
(二)市住建局
1.抓好市政设施管理,全面提升管养水平。一是加大主干道路综合整治力度。科学谋划设计我市道路方案,提高主干路通达性,计划翻建口岸大街(大路-南出口)道路、街道路工程(-国境路)、(口岸大街-)道路工程、道路工程(光明街-)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完善道路附属地下管网的配套,确保综合整治任务的完成,完善我市中心城区路网,计划新建沥青路面5.3公里,排水管网5.1公里,雨水管道5公里,人行道铺装面积5.8万平米;二是联动推进支路。为解决欣荣胡同铁轨占道道路狭窄,通车困难问题,已协调各部门对西起口岸街,东至曙光胡同的铁轨迁改,目前已完成车行道加宽,拓宽沥青道路面积1万平米,该工程人行道铺装部分计划今年6月份完成。实现打通“微循环”、优化“微环境”,完善我市交通网络。
2.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提升居住品质。一是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纳入2021年中央补助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兴平社区、富民社区、新兴社区、兴城社区、兴边社区等5个社区内的广乐园小区等11个片区、4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及完善,共计涉及48栋楼、户数1725户,总建筑面积16.83万m²。包括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供水管线、供热管线、通信管线、道路硬化、绿化、停车位、景观铺装、健身器材、垃圾桶、凉亭、充电桩等。通过基础类及完善类两部分改造,提高小区的软环境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为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二是完善老旧小区管理体系。为了改造老旧小区脏乱差、墙面斑驳老旧等方面的问题,经过前期的调查摸排,确定了改造方案,开展老旧小区临街墙面改造及恢复亮化民生工程,对全市已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房屋临街外墙面进行统一改造,计划改造房屋建筑面积3.4万平米,涉及栋数83栋,涉及居民3980户。对不确定产权人的破损建筑物外立面及设施(台阶)进行修缮。
(三)市林业局
1.按照园林绿化养护操作规程及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合理组织,精心养护,并派出专业人员组织指导安排管护工作,并根据各个季节天气及植物生长情况灵活派出不少于3位有经验的工人,保质保量完成养护管理任务。
2.光明街绿化改造工程:紫叶稠李:342株。地接红叶李球:228株。桧柏球:228株。金叶榆球:228株。榆叶梅球:456株。地接红叶李球模纹:3326㎡。金山绣线菊模纹:4415㎡。沙地柏模纹:1343㎡。水蜡模纹:200㎡。金娃娃萱草:1204㎡;光明北街绿化改造工程:清杄云杉:263株。地接金叶榆球:263株。地接红叶李球模纹:1459㎡。金山绣线菊模纹:324㎡。常夏石竹:4917㎡。
(四)市自然资源局
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方面。建立我市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按照总体发展思路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确定与铁路的边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治理体系和自然资源管控的科学化提供依据。
2.违法治理方面。国土空间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对疑似违法建(构)筑物进行认定,并联合城管大队依法定程序开展违法建筑物的拆除。
3.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方面。重点解决城区内各类管线密集、管理不统一的现象,采用传统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机制和方法来进行管理。
(五)市生态环境分局
1.高度重视,完善机制。精细化分析环境质量数据,并向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监测数据。
2.强化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间断开展执法检查,实行夜间执法常态化,加强对全市建筑施工噪声的日常监管工作。规范办理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许可,并及时与城市管理部门沟通对接。
3.做好商业、文化娱乐经营单位产生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边界噪声的行政处罚工作。
(六)市民宗局
1.认真履行行政职能,严把审批关,做好户外广告、牌匾效果图审核工作,确保新制作使用的户外广告、牌匾上的语言文字符合《州朝鲜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的规范化要求。
2.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不规范现象。定期同市城管大队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和整治户外广告、牌匾中不同时使用朝汉两种语言文字、翻译错误、格式不规范等现象,使我市户外广告、牌匾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整体上持续保持高水平。
3.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向户外广告、牌匾制作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翻译服务。继续利用好全市美术社QQ群、微信群,做好翻译指导服务和效果图预审,从源头上保证户外广告、牌匾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加强同街道办事处、机关单位的沟通联系,指导各单位制作宣传广告时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七)市财政局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统筹安排城市管理日常运行经费、环境综合整治等经费,并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八)市公安局
负责依法打击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行为,及时查处阻碍城管执法的违法行为;做好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处罚工作;做好对饲养犬只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犬只恐吓他人,或者驱使犬只伤害他人行为的处罚工作;负责加强对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车辆、损坏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行为的监管;清理整治市城区、居民小区范围内长期占道停放的“僵尸”车辆;负责市城区内停车泊位的施划工作,有效解决我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难题。
(九)消防大队
1.开展全市消防车通道专项治理行动,以全市各小区内外、楼道内外,高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的物业小区为重点,协调住建局物业管理单位督促各物业加强小区内消防车通道管理,按照标准在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救援场所地面上设置标线,设立警示牌,并加强对小区内停放车辆的管理,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
2.以高层住宅建筑为重点,督促各物业管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加强对居民楼消防设施器材、疏散通道的管理喝阻碍疏散通道行为的处罚工作,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器材完好。
(十)市交通局
负责做好高速公路入口(302国道)公路两侧建筑垃圾清理和大型擎天柱广告的管理工作;做好站前广场、公交站点的秩序、卫生管理工作;配合城管部门督促机动车、摩托车维修行业入室经营,无外溢油污。
(十一)市水利局
负责依法履行日常监管职责,负责对城市河道控制区内的违法、违规取土、倾倒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负责依法履行日常监管职责,负责对城市河道控制区内的违法、违规取土、倾倒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十二)市文广旅局
负责做好全市景区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做好江公园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督导、协调工作。负责做好全市景区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做好江公园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督导、协调工作。
(十三)市商务局
负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监督管理工作。
(十四)市民政局
负责对殡葬活动的监督管理,督促殡葬用品店遵守殡葬管理的各项法规和有关规定;负责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十五)市卫健局
负责做好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协同物业、社区做好小区内乱贴乱画清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
(十六)市残联
负责对残疾人违法占道经营行为进行教育指导;做好街路、建筑物的“小广告”和“牛皮癣”的清理工作。
(十七)市融媒体中心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监督作用,全面反映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和成效,不断提升宣传效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八)市月宫、向上、新华街道办事处
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城市管理的具体工作。
(十九)供电公司、各通信运营商、吉视传媒、长春燃气、吉热集团
加强对架空线缆、线杆、线箱、电箱、井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新建小区、楼盘应当将各类管线入地纳入规划验收,地面基础设施的设置规划应当符合安全、便民、整洁的要求;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小区、楼盘,应当将通信、通讯、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设备纳入改造规划,确保改造完的小区、楼盘各类管线和地面基础设施与新建小区楼盘要求一致;其他小区、楼盘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纳入改造计划,不能纳入改造计划的由产权单位共同制定技改计划,本着安全、便民、整洁、共建共享的原则逐步进行改造。
四、实施步骤
从2021年1月开始到2021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1月底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总体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责任主体,建立保障机制,全面启动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各相关部门按照分解的工作任务,全面展开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并按照总体时间安排,结合工作实际,自行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落实三项重点任务,做到建(见)机制、建(见)标准,建(见)平台,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城市精细化管理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五、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开展各项工作,探索创新解决疑难问题的新方法,宣传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严格考核奖惩。依托数字化监督管理平台,建立与精细化管理相配套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评价,并与绩效奖金发放挂勾。对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有突出表现、成效显著、反映良好的部门及个人,大力宣传表扬;对工作敷衍塞责、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切实形成奖优惩劣的鲜明导向。
(三)落实管理经费。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数字化城市监督管理平台,健全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将城市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稳定投入增长机制,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的投资力度。适当调整基础设施投放方向,重点解决市民身边基础设施不足问题,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完好率。
为加快__市服务业发展,依据《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和《__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__-2020)》,编制《__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本规划旨在指导“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发展、优化服务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规范服务业行业秩序等,充分提高服务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达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本规划是__市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服务业相关各级各类规划、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创第三产业新优势,突出了__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对__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十五”期间,__市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快。增加值由20__年的681.0亿元稳步增加到20__年的1181.0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9。三次产业的结构由20__年的9.1∶45.3∶45.6调整为20__年的7.7∶42.5∶49.8,20__年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6.9,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二是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十五”期间,形成了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为主要支撑,房地产业、信息和中介等行业竞相发展的格局。20__-20__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保险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分别达到52.80、52.20、51.90、51.24、47.2。与20__年相比,房地产业的比重由5.5上升到10.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由1.6上升到3.1,其他行业也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特色突出,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品牌。
三是就业吸附力增强。“十五”期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比重由20__年的34.1上升到20__年的36.9,就业结构逐步与产业结构发展同步,20__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7∶42.5∶49.8,就业结构32.3∶30.8∶36.9,服务业的发展正在带动从业人员的同步增长,成为__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
但是,__市服务业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偏低。从增加值总量来看,__市服务业增加值虽然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与直辖市和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相比,显得偏低,20__年排名第八位,其增加值只相当于上海的25.7,北京的25.6,广州的40.6。同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而20__-20__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6、45.9、46.1、45.5、49.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城市60-70的比重,也低于20__年全球平均水平61.0。
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__市服务业结构近年来发生了一些变化,现代服务业虽然正在兴起,但在服务业中占的比重都不大,经济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20__年服务业内部构成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三大传统服务业占据了整个第三产业的37.6,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而现代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总体看来偏小,尚未形成规模,同时,__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与发达国家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可用服务业投资中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比重来衡量。1980-1990年,加拿大和美国的信息与通讯技术设备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从13上升到15,而__市20__年这项投资的比重才达到5.2,大大低于加拿大和美国1990年的水平。
三是区域产业缺乏较强的关联度,服务企业总体竞争力较弱。各行业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没有形成区域分工、协作发展的合理模式,各城区错位发展态势不够明显,城区与郊县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互补发展局面。具有较大规模和竞争力的企业集团较少,平均规模较小,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很大差距,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国内著名的企业集团。而且,服务业国际化水平低,海外资本对服务业规模化投入仅限于零售、酒店、房地产,其他服务行业仍未形成海外投资热
点。
(二)发展环境。“十一五”期间,__市加快发展服务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
一是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十一五”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后过渡期,服务业领域正在按照“入世”承诺逐步扩大开放,服务贸易承诺将逐步兑现,因此,在“十一五”期间,__在服务业领域吸引外资力度将增强。对外开放将引进竞争机制,促使国内及本地服务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同时,也为__提供了一个吸取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便利途径,开辟了一条引进资金、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成熟的管理制度和建设经验的道路,为本地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提高__市服务业竞争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服务市场的开放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旅游、外贸、中介服务机构等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使这些领域的竞争国际化,行业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__市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城市要把发展服务业放在优先位置,有条件的要逐步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__建设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将加快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的服务型经济将得到全面发展。特别是随着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全面启动、总部经济的打造、城区危旧房改造步伐的加快,将为发展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商业餐饮、房地产开发、邮政电信、社区服务、文化体育业等服务业创造出更广阔的空间。
三是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一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汽车、住房、教育、旅游、信息等消费需求将加速增长,成为消费的新热点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而且在“十一五”期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将会加快,将增强人们消费的愿望和能力。
四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迅猛发展为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十一五”期间,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商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服务业将得到改造和升级,焕发新的活力。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服务业各行业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应用水平大为提高,新的服务方式将出现,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潮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主动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结束和服务市场开放的新形势,把握国际上现代服务业业态扩张的态势,积极吸引服务业向__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的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巩固和增强__作为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的地位。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提升档次。整合现有服务业资源,保持既有优势,增强发展后劲,实行增量推动和存量调整,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全方位提升__市服务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2。统筹城乡,强化就业。在__市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下,服务业的发展必须要致力于能够提供大量满足城乡就业的工作岗位,为劳动力提供就业渠道,维护社会稳定,确保城市化质量稳步提高。
3。政府导向,市场运作。服务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并重。政府应致力于为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硬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进入服务业,并在政策框架下自主发展。
4.发挥优势,联动发展。进一步扶持壮大服务业内的优势产业,强化和提升中心城市地位,增强聚合辐射功能;充分发挥服务业对一、二产业的流通、融通、智力支持等功能,形成三次产业相互促进、协调联动的发展机制,增强产业渗透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5。功能分区,合理布局。根据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方向,在《__市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功能分区基础上,对服务业进行合理布局,引导不同功能区域重点发展具有各自特色的服务业,形成配置合理、功能清晰、相对集中的服务业空间组织体系。
(三)发展目标。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到20__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0__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
--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到20__年,会展、金融、信息、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50。
--服务业运行环境逐步完善,市场化和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到20__年,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业发展市场体系,初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服务业运行环境。
三、空间布局
根据地域特点、资源禀赋条件和服务业发展的不同程度,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依据《__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将全市服务业划分为优化发展区、配套发展区、特色发展区3个功能区。
(一)优化发展区。指发展基础好、服务业比重大、辐射带动范围广且土地开发密度已经很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城南、城东副中心。
该区域作为服务业优化发展的重点区域,要着力提升服务功能和竞争能力。鼓励和引导现代服务业集聚,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大力发展投资型和决策型总部经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鼓励发展绿色休闲产业。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研发机构聚集,提高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水平。形成中央商务区(CBD)、休闲商务区(RBD)、科技商务区(SBD)、文化旅游休闲中心、会展中心、商贸中心和信息服务基地。
着力发展以大型百货和大型超级市场为主的商贸流通业,打造西南的商贸中心。发展现代化品牌化的餐饮业,成为“美食之都”的核心区。发展以金融业、会展业和中介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商务,巩固和提升金融中心地位,打造“会展之都”。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城市文化旅游。合理设置市域性专业型的物流服务站,建设城市商贸配送中心。注重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并行发展。
(二)配套发展区。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聚集经济和人口条件较好、具有一定工业基础、与中心城区形成走廊式组团发展格局的区域。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
该区域重点发展与工业配套的房地产、公共交通、商贸、会展、物流、休闲观光等服务业。本区域的房地产业以特色鲜明、环境优雅的中高档休闲住宅房地产项目为主,在温江、双流、龙泉等条件具备的区县优先发展。作为物流业的重点区域,将在具备多式联运的航空、铁路枢纽附近规划建设三个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在公路货运主干道与绕城高速公路交汇的东、南、西、北方向建立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发挥温江花博会场馆的会展载体作用,承办以花卉、花木为主的特色会展。发展依托生态环境、结合第一产业的绿色观光休闲业。积极发展与工业和当地居民生活配套的商贸业。
(三)特色发展区。指优化发展区和配套发展区以外、区位优势不明显、但具有特色产业发展基础的区域。包括崇州市、邛崃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和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金堂县。
该区域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要因地制宜、三次产业兼顾,发展特色产业,服务业的发展以特色旅游和农业服务业为主。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依托,深度发展特色品牌旅游业,积极发展人文生态旅游、特色餐饮、休闲购物等服务业,建设都江堰-大邑-邛崃-蒲江生态旅游基地。针对本区域有较大面积的农田和较多数量的农民,应立足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
四、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用文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__综合经济实力和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将__建设成为古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结合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文化强市。到20__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15亿元,年均增长1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实现政府文化管理职能从“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从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向以经济法律手段、间接管理为主的转变,从以管理政府文化服务机构及设施为主向管理全社会文化为主的转变。
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对经营性文化领域,应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按照“入世”承诺引进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格局;通过建立文化发展微观运行机制加快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改革国家办的文化单位为重点,通过企业转制,培养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
2。实施集团化,品牌化战略。培育文化产业集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培育一批重点文化企业和传媒集团。加快广电和报业等跨媒体合作,培育发展大型演艺公司,推动传媒业和演出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印务产业和印务集团发展。引进一批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在蓉发展。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文化产业走向世界。扩大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出口外销,提高外销额占全市文化产业产值的比重。
打造三大文化品牌。推出系列和__关联的“大熊猫文化”品牌活动,规划建设大熊猫生态产业园,实施“大熊猫家乡游”文化旅游活动,举办服务大熊猫文化旅游的节庆活动,打造“大熊猫文化”品牌。统筹整合金沙文化资源,举办古蜀文化艺术节,建设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发金沙关联文化产品,打造与运营“金沙文化”品牌。以水文化为主题,建设都江堰水利文化博物馆、大禹专题纪念馆、道教文化园区,办好清明放水节、李冰文化节和道教文化节,提升“青城山-都江堰世界遗产”文化品牌。整合开发三国文化、诗歌文化两大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产业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和跨所有制发展。
3.发展__特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娱乐产业。培育和引进拥有一批有竞争力的游戏制造企业和营运商,形成数字娱乐产业集群。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筹建卡通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__造”品牌。建设数字娱乐体验基地和网络消费体系,加大数字娱乐的传播力度,形成数字娱乐产品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的产业链,把__建成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第四大基地。
繁荣传媒产业。鼓励出版一批有文化内涵、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图书系列,打造出版业的精品图书品牌。成立__网络出版社,引导网络出版业的健康发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__广播电视名牌栏目、名牌主持,进一步提高收听、收视率。拍摄制作一批优秀电视剧、专题片和广播剧。组建__广播电视总台,积极争取开办__电视台卫视节目。推出综合各种传媒手段的强档娱乐节目,打造一批精品娱乐节目。扶持体育休闲、艺术培训和艺术品业等为代表的社会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形成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环境。
(二)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蜀汉文化、天府美食购物、水文化和生态休闲娱乐为核心,打造“休闲之都”城市品牌,建设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到20__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5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5亿元。
1。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打造以武候祠、金沙遗址、望丛祠等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场所。整合川菜美食资源,吸引外来菜系,凭借__浓郁的商业氛围和密集的购物中心挖掘购物旅游潜力,加快发展天府美食购物旅游。加强都江堰、青城山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化园林等旅游资源的建设,整合__丰富的观光农业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娱乐旅游。
打造旅游精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着力做强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__大熊猫生态公园、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旅游精品品牌。以九寨沟、峨眉山等省内世界级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__-九寨沟、__-乐山、__-峨眉山、__-大香格里拉等跨区域精品旅游路线。以市内重要旅游景区为依托,打造__-都江堰-青城山、_
_-刘氏庄园-建川博物馆-花水湾温泉-西岭雪山、__-平乐古镇-天台山、__-五津-石象湖、__-十陵-洛带古镇、__-黄龙溪、__-大熊猫生态公园-宝光寺-__野生世界、__-农科村-国色天乡-中国花卉博览园-三圣花乡、__-街子-九龙沟-鸡冠山-罨画池等旅游精品路线。
2。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旅游营销。实施品牌战略。以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基本定位,建立“休闲之都”旅游品牌识别系统,以“休闲、娱乐”为理念识别的核心,以“品味美食、购物、观赏、体验”为行为识别的重要内容,以“太阳神鸟”为符号识别的标志,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
加强旅游营销。针对国内外旅游市场,精心策划和实施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营销项目,搞好旅游宣传促销,提高__的国际知名度。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景区合作,加强同国旅、中旅、青旅三大旅行社和海外大型旅游企业的合作,扩大全市旅游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针对多元化的消费群体,创新促销手段,强化网上促销,加强旅游节庆和专题活动促销。
3。规范旅游市场,完善旅游环境。加强旅游管理,整顿市场秩序。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监管,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专业化服务机制、游客投诉反馈机制等四大运作机制。建立旅游、公安、工商、物价、卫生、质监等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加大旅游市场管理与治理力度。发挥好旅游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的媒介、自律、服务和监督作用。规范旅行社行为,树立__旅游市场诚信形象。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运输服务中心、旅游集散服务中心、旅游信息服务中心三大系统建设,积极推进高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协调发展。完善旅游景区和旅游城镇的交通、通讯、电力、供水、环保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旅游景区(点)上档升级。
(三)构建“会展之都”。完善会展基础设施,壮大会展龙头企业,规范会展业市场,搭建会展服务平台,将__打造成为“会展之都”。到20__年,会展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年举办大型展会节庆活动30个以上,年创造直接产值20亿元以上,间接产值200亿元以上。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投资建设符合会展业发展要求的场馆或配套设施,加快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温江花博会会展中心、天府博览中心、省科技馆等场馆建设,形成按展会类型、规模大小、经济作用强弱划分的多层级展会布局。统筹会展场馆周围宾馆、餐饮、娱乐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区域交通状况,注重配套停车场建设,扩建公交线路。加快周边机站扩容,在通讯等基础设施上给予保障。
完善会展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建立会展政务“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规范和简化申办展会的各种手续。工商、城管、交通、物价、消防、公安、卫生、海关、检疫等部门在展会举办中提供优质、高效的配套服务。新闻媒体营造会展业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2。树立会展品牌,提升影响力。打造本土品牌。依托金沙蜀汉文化、三国文化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电子信息、机械、医药、食品、冶金建材、石油化工六大主导产业,分类打造本土品牌展会。提升现有基础较好的展会,为全国糖酒会、四川国际电视节等传统展会注入新的活力,保持其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开发美食节、电脑节、三国文化节、道教文化节、南国冰雪节、__大庙会、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等特色展会,打造__节会名片。
扩大对外影响。引进一批国内国际的知名展会,抓住“世界合作论坛”和“世界与发展论坛”两个顶级国际会议选定“九寨天堂”作为其永久性会址的机遇,争取一些知名展会长期固定在__举办,重点选择和策划几个会展品牌,提交国际会展认证机构认证。
3.大力拓展会展市场,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大力拓展会展市场。加快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域,打破成渝经济区的界限,与这些区域的行业组织、专业办展组织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实现区域合作。加强会展业与旅游、广告策划、餐饮、娱乐、酒店等行业的融合,以会展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延伸会展产业链,打造会展经济体系。
建立健全会展市场体系。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建立专业会展公司(POC)、目的地管理公司(DMC),不断壮大会展业的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政府指导协调,协会规范监管,企业组织承办,市场化操作运作,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运营机制和以大型会展企业为龙头,以小型会展企业为辅助,实行专业化分工合作,各类会展专业公司、宾馆、酒店、旅游服务相配套的会展市场体系。
(四)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建立开放、高效、畅通、统一的商品流通体系,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新格局,打造“美食之都”品牌,构建西南商贸中心。到20__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长13,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商品零售企业达到3个,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的餐饮企业达到3个。
1。推进城乡市场一体化,带动和促进城市化。以连锁企业为龙头推动城乡市场一体化。引导和支持大型商业零售、农资、医药、餐饮等企业到周边县城、中心镇(乡)发展连锁网点,促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实施“万村千乡”放心商店工程建设,依托大中型连锁企业,采取直营连锁和加盟连锁等形式,在全市乡镇和行政村建设放心商店。
以商工农结合促进城乡市
场一体化。围绕提高市民“米袋子”、“菜篮子”质量的目标,以食品安全为核心,建立主副食品生产基地,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更方便快捷地进入零售网点。
2。完善商业网点布局,提升城市商业功能。建立完善的商业网点布局体系。全面推进市中心商业区、区域商业中心、居住区商业中心、卫星城商业中心和特色商业街建设,形成各具特色的商业街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购买方便、结构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点体系。
重点推进中心城区商业区建设。依托人民路(南北向轴线)及蜀都大道-东大街-老成渝路(东西向轴线)两条轴线,建设以盐市口-春熙路-大慈寺片区为主的商业中心功能区,以骡马市、顺城大街、东大街两侧及红星路东侧区域为主的商务中心功能区,以天府广场周边区域为主的文化博览功能区,打造中央商务区(CBD)。建设武侯祠旅游休闲商业区、文殊院旅游休闲商业区、水井坊旅游休闲商业区、浣花风景区、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北郊风景区等六大旅游休闲商业区。以商贸流通业为核心产业,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开拓延伸新的经营服务领域,提升品位和档次。
积极推进各层次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建设区域商业中心,结合每个区域的特点,突出各自特色,鼓励发展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等网点,适当发展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仓储式商场、购物中心。积极推进社区商业建设,形成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加快卫星城商业中心建设,发展郊县城镇商业,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大型批发市场。推动专业特色商业街建设,充分发挥各区域历史文化、人文环境、交通条件的优势,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的专业特色商业街,提高专业特色和经营水平。
3.促进提档升级,增强品牌效应。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经营模式,促进连锁经营向规模化、多业态、多业种发展,培育本地大型连锁龙头企业,支持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的资本和业务重组,提高市场占有率,成为跨区域的商业集团。吸引内外资知名零售和贸易企业以及国际著名品牌工厂、商业连锁巨头来蓉开设直销连锁网点或大型购物中心。构建现代商贸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商贸企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商贸经营规范化和标准化,建立商业信息共享机制。
提升餐饮业,打造“美食之都”。整合美食资源,延长餐饮产业链,扩大餐饮消费市场。支持和引导餐饮企业按照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的要求,利用直营、联营、加盟等形式,采取“走出去”和“走下去”的策略发展美食连锁经营,积极发展中式快餐连锁店等形式将川菜发扬光大。大力引进其他著名菜系,加强川菜与其他菜系的交流与融合。抓好餐饮行业和餐饮企业的文化建设,发掘传统饮食文化,挖掘和培养体现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特色的特色菜,将其融入菜品制作、就餐环境之中,突出川菜文化的渗透力,丰富餐饮品牌文化内涵。办好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将其打造成知名节会,形成国内外瞩目的__餐饮品牌和城市名片,大力推进餐饮业与旅游业、会展业等行业的结合,以旅游和会展发展推动__餐饮走向世界,打造“美食之都”品牌。
(五)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为宗旨,加快物流资源整合,推进现代物流业的集中发展,实现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到20__年,全市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对__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
1.加快构建完善的物流体系。整合物流资源。鼓励本地物流企业之间、__与外地物流企业之间进行自主性结盟、联合、优势互补,重组物流资源,提高整体效益。利用分销权、物流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的逐步对外开放,运用外资对现有物流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物流快速通道。积极争取__第五航权,引进国外航空公司,开辟更多__至东南亚及欧美国家的国际航线,培育国际性区域枢纽机场,提高货物中转量。培育壮大__与周边城市的城际货运班车,开通__至国内沿海主要港口、经济发达城市之间的铁路货运“五定”班列,完善__至重庆港、泸州港连接长江水运航线的水陆通道,实现公铁、海铁、公水联运的有效对接,形成西部地区的“内陆港”。利用城市道路交通设施构建畅通有序、方便快捷的市内物流配送网络。
构建物流体系。建设以“一网二平台(物流快速网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平台),三园区四中心(三个物流园区、四个物流中心)、若干个物流服务站”的现代物流发展框架体系。重点建设__航空物流园区、__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__铁路青白江物流园区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加快建设新都物流中心、龙泉物流中心、双流物流中心、保税物流中心四大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重点发展一批为大型专业市场、城市商业连锁企业、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型制造企业配套的市域型物流服务站。形成立足省内、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健全完善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
2。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各类企业逐渐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业务分离,创新物流管理模式,通过业务外包的形式交由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承担。鼓励一些已经具备物流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物流产业的领头羊。
大力扶持第三方物流企业。扶持和建立5-8户业务辐射西部地区的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而构建现代物流企业协作群体,做大做强2-4户经营业务在区域范围内占绝对优势且辐射全国范围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集团。
3.促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建立、完善和推进物流技术标准化体系。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机具设备和条形码、信息交换技术。积极采用符合现代运输要求的大吨位、专业化、标准化的货运车辆,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
提高物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开放的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物流在线跟踪与过程控制,提高政府监管服务水平、货物通关效率和物流处理效率。
提高物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教育水平。积极支持和引导物流科研工作,支持物流基础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充分调动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促进相互合作,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培训和教育工作,在物流产业中推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
(六)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以培育多元化、多功能的金融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为重点,以加速金融现代化和提高金融效率为出发点,巩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到20__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12。
1.加大金融机构集聚度,实现市场主体多元化。培育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主体。着力吸引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在__设立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增强吸引国际资本市场资金的功能,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与国内资本市场的区域性联结枢纽。积极争取新设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在__注册。整合地方金融资源,扶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发展若干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中小型商业银行或民营银行,兼并、改组地方性信托投资公司。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加快组建中外合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委托理财公司等金融机构,形成支撑西部金融中心的市场体系和组织架构。
2.加快金融创新,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鼓励各大金融机构将金融创新的
业务试点放在__,促使在蓉金融教学机构与金融研究机构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使__成为西部金融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融资主渠道作用,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业务品种。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业,拓展证券、投资、融资渠道,完善市场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金融市场体系。探索促进企业直接融资、担保等服务业,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并支持高科技投资基金、创业风险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和风险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促进银行、保险、信托与租赁业之间的合作,支持境外金融业投资参股市内法人金融机构,发展金融业混合经营模式。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3。推进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个人征信系统,引导全社会开展诚信活动。推动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的发展,促进企业加强对自身信用的管理,初步形成相应的信用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营造诚信环境。大力发展担保体系,推动社会资金和外资进入信用担保领域,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组建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能力。加强金融监管,建立良好的社会金融秩序,提高金融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支持金融机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力整顿违规金融行为。创建诚信的社会环境和严密的法制环境。
(七)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社会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房地产交易体系和房地产物业管理体系,促进房地产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到20__年,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1。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提高住房供给能力。抓住旧城改造和城市扩张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新区和旧城地块的房地产开发。加快中心城、城东和城南两个副中心、中央商务区及住宅建设。按照创建现代化、人本化、功能化人居城市的要求,建设多层次、多功能、多风格的,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居住小区,提高住宅品位。不断提高商品房科技含量,积极发展健康住宅和绿色环保住宅,加快节能省地型住宅建设。
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鼓励开发商加大普通住宅投资建设力度,调整供应结构,保持适度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应,完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满足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加快并规范农民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区(市)县房地产业发展,满足人口转移和消费升级换代的多种住房需求,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在确保住房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的前提下,形成以商品住房为主体、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
2。完善房地产交易体系。加强土地和资信管理。规范管理土地市场,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管好二、三级市场。公开开发企业信息和市场交易信息,对开发企业、中介企业、物业企业管理的重点逐步由以资质管理为主向结合资信管理转轨。广泛吸收消费者意见,综合评价企业信誉状况,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
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完善交易规则,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修改完善房屋租赁市场指导价制度,建立健全房屋租赁协管制度,培育房屋租赁市场,形成住房消费梯度格局和租、售市场联动局面。发展和规范房地产咨询、评估、经纪等中介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中介机构,促进房地产中介市场健康发展。
3。规范房地产物业管理体系。优化物业管理发展环境,健全物业管理区域业主自治体系,充分体现业主选聘物业管理企业共同实施物业管理模式的优越性。加大政府对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力度,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和物业管理分业经营。加快建立物业管理招投标制度,完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和运作方式,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和物业管理行业整体素质。完善物业维修保障机制,依法落实物业管理基础条件。加快建立符合市场规律且满足百姓多元化、多层次需求的质价相符的物业管理服务价格机制。
(八)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强以__为中心跨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港建设的规划和协调,充分发挥__的科技资源优势及信息产业优势,全力打造西南信息服务中心。到20__年,全市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1。拓展信息服务领域。建立信息服务体系。以网络基础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社会化、产业化、国际化的政府决策信息体系,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公众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改革、立法和标准化体系,信息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等信息服务体系。
发展承接世界服务业转移的信息服务市场。主动迎接全球服务业在电讯、金融、运输以及以资讯技术为基础的咨询服务和基础性研发等方面转移的浪潮,大力发展软件外包、建立呼叫中心等国际服务业,打造“世界办公室”,重点发展互联网及增值服务、数字娱乐、软件外包等信息服务市场。
2。推进信息服务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发展出版业、咨询业、网络信息服务业,大力培育信息服务业新的增长点,引导信息服务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打造特色信息服务产业链,加快制造业、咨询业、金融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与信息服务业的融合与衍生,以信息化带动其他产业优化升级。
发展以网络传输服务、计算机与软件服务以及数字内容服务为代表的信息服务业。加快以网络休闲娱乐与教育、网络数字电视、在线增值服务与移动内容服务等为重点的现代数字内容服务业的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游戏制造企业和营运商,建设数字娱乐软件园和数字娱乐体验基地,筹建动漫娱乐体验主题公园,打造“数字娱乐__造”品牌,形成数字娱乐产业集群,把__建成国家级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基地。
3。广泛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市场机制推动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商业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信息资源开发建设,支持信息内容的提供商和专业从事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的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强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建立新型信息采集机制,拓宽信息应用渠道,合理配置信息资源,推进信息重组和共享,重点组织好政府信息、产业信息、农业信息、企业信息、市场信息等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鼓励发展教育教学信息库、医疗医药信息库、影视等生活和娱乐信息库。
4。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__信息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宽带信息网络,推进电信、数字电视和计算机的三网联合,积极发展建设3G移动电话和高速无线移动互联网。加快建设电信宽带接入网和IP骨干网扩容工程。发展以IP技术为平台的宽带多媒体通信网,建设能提供综合业务能力的光纤用户干线网。建立完善综合广播信息网,扩大广播电视的覆盖率。
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重点开发政策导向信息、经济科技信息、市场动态预测信息等,并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信息服务平台,以信息化应用带动基础数据库建设,初步形成企业法人、人口、宏观经济、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四大
基础数据库。
(九)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为保障,优化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加快中介服务业发展,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
1。建立规范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市场运作机制。鼓励技术、金融等交易市场更专业地集成所需的中介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和活跃各专业交易市场。鼓励科研机构和部分社会企业改制成相应的市场中介组织,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需要,积极培育企业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中介服务机构。
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自律。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快发展行业协会、商会、行业社团等自律性组织,充分发挥其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管理制度,完善职业技术行为标准、职业准则。健全从业人员和机构准入制度,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加快咨询机构合伙人制等规范化改造,规范资质准入。
2.加大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服务机构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中介组织。积极引进国内外资信等级高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包括著名的会计、律师、咨询、策划、评估等市场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各类研发、设计中心,提升全市中介机构的综合素质。吸引跨国公司在__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服务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在研发、管理、培训等环节加强交流,积极吸取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办法和经验,建立合作关系,形成良性互动。
3.促进中介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与规模化。促进中介服务多元化。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市场运行中的服务、公证、监督、咨询等功能,大力发展会计、法律、咨询、信息、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业,为政府、企业和居民提供决策咨询、投资论证、信息服务、项目评价、人才服务、资产评估、会计审计、经纪、企业诊断、市场调查、公证鉴证、法律服务等各类中介服务。
促进中介服务规模化。鼓励和支持现有中介机构打破资质壁垒,通过自身拓展、购并重组、联合经营等方式,向规模化、综合化方向发展,形成全国知名的大型中介服务机构。
(十)完善公共服务。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供给,逐步缩小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每年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万人,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科教事业。构建高科技__。积极探索建立科技资源配置和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若干重要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平台。建设科学数据、科技文献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共享平台。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促进科研人员合理流动,建立更加开放的研究开发体系。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加速社会科技资源向企业转移和集聚。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合理配置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力量,发挥科研院所创新的作用。加强军民结合,支持国防技术向民用领域有序转移。积极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各类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建立终身教育体系,不断满足社会对各类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设学习型社会。切实保障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及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薄弱学校、困难学生倾斜,使教育发展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建立失地农民、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教育机制。完善教育投入体制,创新办学机制,逐步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教育体系。
2.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公共卫生、基本医疗体系和非基本医疗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公共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加快公立乡镇卫生院规范化建设及村卫生站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齐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疫情监测网络,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和预案,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强化疫情预测预警和报告制度,落实干预和防控措施,努力降低艾滋病、血吸虫病、乙型肝炎等传染病发病率。建立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药品集中配送制度。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和精神卫生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实施公众营养行动计划。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20__年女足世界杯__赛事。积极推行优生优育,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计划生育和人口综合管理,统筹城乡人口协调发展。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互衔接,社会基本保险、单位补充保险和家庭保障、个人保障等相互支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到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全员参保。增加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基金,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发展企业补充保险和商业保险。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加快福利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建立全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体系。
4.提高公共安全水平。构建完善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加快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应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应急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提高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公共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__建设活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法监督,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全面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加大对食
品、药品、餐饮卫生等的监管力度。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建设与居民人口规模相对应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政、市政公用、行政管理和其他各类服务设施。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提高社区建设总体水平。
建立社区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以区、街道、社区的服务中心(站)为基础的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网络。以社会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等项目为支撑,合理布局社区服务网点。整合网络系统,逐步实现网站系统、数字电视系统等为民服务应用系统联网运行。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重点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形成并完善便民利民、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三个系统。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体制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对服务业的调控实现由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调控,政府职能集中到立法、规划、市场秩序维护、推动资源跨地区和跨部门组合以及推进自律性行业协会组建等方面上来,并依靠行业协会,实行指导性管理。逐步完善保障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体系,努力推进在行业标准、业务范围、价格管理、奖励惩罚、资产评估、监督检查、纠纷仲裁等方面的依法行政进程。
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投资、财政、税收、金融、工商管理等领域的体制改革,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推进价格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用公益事业、中介服务和各类经营服务收费的管理,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需要由国家定价的项目,放开服务业大部分项目的价格和服务收费。深化与服务业相关的土地、水、电等价格改革,营造公平、合理的价格环境。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及时信息,引导服务业对价格走势的正确预期。
培育市场主体。加快适宜产业化经营的社会事业的改革,实行政企(事)分开、企业与事业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促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向企业发展,培育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和国际竞争需要的微观主体。加快各机关、学校、医院和企业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逐步改制为法人企业。
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拓宽服务业准入领域,破除行业垄断,放宽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和经营方式,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发展,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交通通信、城市基础设施、环保等公用设施建设,积极向信息咨询、房地产、旅游、社会服务等产业投资。
(二)实施重大项目。服务业的发展要以项目为支撑,“十一五”期间,要按照服务业发展重点,实施一批重大项目,作为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和载体。
1.基础设施项目。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包括干线铁路提速扩能,中心城与卫星城、县城、重点镇之间快速通道,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城畅通工程,地铁一号线项目。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互联网、广播网、电信网的融合项目。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城建、金融、税收、科教、社保、地理、交通、生产、农业、公安等子项目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和政务公开及网上审批平台。信息服务重点应用工程,包括数据中心建设工程,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工程,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工程以及金融、税收、教育科研、基础地理信息、劳动和社会保障、交通信息管理工程等信息管理工程。
社会建设工程。包括社区服务网络工程、__市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建设、养老疗养机构建设、天府广场文化博览区改造、__体育中心迁建等。
2。重大节会项目。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糖酒会、国际桃花节、国际电脑节、房交会、各项民间节会如都江堰清明放水节、石像湖国际郁金香节等。
3。产业类重大项目。三大物流园区、四大物流中心、物流服务站等物流产业工程,新会展中心、美食中心、天府华侨城、“国色天乡”二期、熊猫生态公园、都江堰水文化博物馆、青城山道教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旅游精品区建设等。
(三)加快人才开发。加强中高级人才开发。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各类中介、国际贸易等服务行业紧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依托高校、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对服务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师资的进修培训,培养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建立国际化培训基地,发展相关教育的国际合作,开展境外培训。
创造吸引人才的环境。形成人才合理流动的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机制。制定科学规范的人才考评体系,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通过高酬重奖等措施留住人才。
强化岗位职业培训。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技能培训,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健全职业资格标准体系,严肃资格认证。重视失业下岗职工和剩余劳动力以及失地农民从业的基础培训。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专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智力基础。
(四)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按照国家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求,对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以及对传统服务业的科技创新、新型业态推广运用、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进行重点扶持。设立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服务业重点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项目建设,加大对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切实发挥引导带动作用。
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在政府政策引导和调控下,以企业为主体,由民间和外商共同参与投资经营性竞争性项目。广开服务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利用各种融资手段,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服务业投融资体系。鼓励服务业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快股份制改造。引导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以及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及地方金融机构增加对服务业的信贷支持。在城市市政公用事业、通信、商业、文化事业等领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适应国际投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
等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
(五)建立诚信体系。加大诚信宣传力度。强化全社会诚信观念,树立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大力整肃社会信用秩序,完善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
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以__市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基础,充分发挥专业信用评估机构的作用,引导企业参加信用评级,逐步扩大信用评级覆盖面,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建立社会征信体系。大力发展征信中介机构,建立覆盖广泛的信用信息库。逐步实行信用信息的社会化运用,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选择有关部门进行试点,建立科学严谨的个人信用档案,运用合理的评估方法,强化个人信用制约,创造自觉维护个人信用的氛围。
(六)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步伐。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电信、旅游、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知名会展公司、同行业世界知名品牌企业等落户__,促进建立一批中外合资、合作服务企业。加快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服务业经营理念、管理体制、企业机制、组织形式以及服务品种的创新,增强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