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8 10:19: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94-01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省份以及地区频发牛呼吸道疾病,这一现状严重地冲击了我国的养牛业,并且造成了巨大影响。而根据有关部门对这一疾病的调查显示,这种疾病多是以从外地引进而来的犊牛为病原载体。另外,还加上养殖户对于已引进犊牛的错误处理,从而导致了疾病的蔓延,给自己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呼吸道疾病初发阶段,由于其病发症状与牛肺疫看上去比较类似,因此,导致了许多养殖户与兽医站将此病误诊为牛肺疫来进行草率治疗。虽然此病传播广泛,较为罕见,但是如果能及时发现与预防,这并不是不可以治疗的。
一、牛呼吸道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有关专家对我国牛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牛支原体与牛巴氏杆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混合感染。牛的上呼吸道在受到牛支原体的感染后,其牛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促使了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专家发现这种疾病主要是在犊牛的长途运输中,其抵抗力降低,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牛呼吸道传染疾病。
二、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由于这种疾病是新发的,我国目前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自繁自养,不擅自引进外地可能携带致病因子犊牛
在养殖场对于肉牛的养殖中,养殖户应该尽量减少年幼犊牛的直接引进,采取自繁自养的手段与方法,以此来减少来自外地的疾病传入率。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牛呼吸道疾病的传入直接证明了犊牛引进的危险性,而如果当地养殖场确实需要引进犊牛,那么养殖户就必须要在事先对引进地采取充分的调查手段,并且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能够很好地、有效地确保犊牛源地的疫情安全,其次,在运输途中,相关人员应该要注意对犊牛的全程保护,而且要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将运输途中犊牛的疾病感染率降到最低。另外,在犊牛引进后,饲养主不可立即将其混入牛群中混养,应该先将其单独饲养,观察其状态,大约为期三个月之后,饲养方在确定所引进的犊牛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牛群进行混合喂养,从而减少新进犊牛对已有牛群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保护养殖户的养殖利益,减少相关疾病的传入概率。
2.应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预防与治疗
新引进犊牛后,饲养方在对其进行隔离饲养的过程中,应对其所有的健康状态仔细地进行观察,而对犊牛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轻微症状,例如咳嗽等不可轻视。对于出现这一类型症状的犊牛,通常饲养方可以先采取正常药物治疗的手段,比如使用“恩诺沙星”、“林可霉素”等药物,而除上述所提及方式之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严格按照治疗情况并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及时地补充药量,保证药量的充足,避免出现药量不够的情况。
3.当发现治疗失败之后,饲养方应该如何对病体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牛呼吸道疾病是一种新型疾病,同时伴随着诸如传染性、不稳定性等特点,饲养方一旦治疗失败,并且发现犊牛因呼吸道疾病死亡时,千万不可以擅自用土掩埋或者用火焚化等方式来进行处理,而是一定要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且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保存好犊牛遗体与现场环境,另外,如果有条件设备和手段,饲养方可以率先采取犊牛肺脏、血清、胸水等样品进行研究以对犊牛死亡原因进行确诊,并由相关部门处理病原体,以最大限度地将疾病的传播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目前我国对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处在开始阶段,对呼吸道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充足,因此,国内暂时还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疫苗。从目前来看,在牛呼吸道疾病发生时,大多数还是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但由于其药物的限制性,治疗结果不如人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耽误了治疗时间,造成养殖户的大量经济损失。
四、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在对病原的研究上,研究人员大多数只是考虑了牛巴氏杆菌与牛支原体的感染,却忽略了病毒的感染途径研究。在治疗上,对病原的准确快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发现犊牛发病时,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及时采样,对病原进行诊断,确保及时科学治疗,病发后期,病毒隐藏较深,无法及时检测到,对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在确诊呼吸道疾病后,不能仅仅依靠抗生素治疗,除了抗生素外,还要结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及其他有利于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伟,任娟. 牛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认识与防治[J]. 新疆畜牧业. 2011(08)
[2] 冯军科,薛飞,朱远茂,任宪刚,史鸿飞,高欲燃.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 2010(09)
[3] 郭梦尧,王国卿,张乃生,杨正涛. 呼吸系统疾患新生犊牛支原体感染监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2)
关键词: 猪呼吸道疾病;特点;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40
呼吸道疾病在猪养殖场的扩散是造成养殖场病疫的1个因素。当猪患上呼吸道疾病后,会出现呼吸急促、皮肤发红等一些症状。最常见的一些疾病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猪的自愈能力不是特别强,就像普通的呼吸道感染也会致命,而且很容易传染。在养殖场中引发疾病的病原体较多,仅靠疫苗很难控制病菌传播,需要定期投喂药物,起到预防的效果。
1 流行特点与病变特点
猪在很多时期都特别容易患病,每一个猪龄周期,发病的概率和死亡率都是不同的。在养殖场中的小猪,发病率最高,如不能有效的防止传染,就会导致大量生猪猪染病。发病率最集中的是猪龄18周的猪,这个时期的猪抵抗力过低,很容易发病。其他时期,小猪的患病的种类也大不相同的,比如说,大多数都是炎症种类的疾病,严重的可能会出现肺出血,呼吸困难等症状。一些猪在发病后会在耳尖及四肢末端出现些许紫斑。
2 症状特点与发病原因
在猪感染疾病之后,会明显的感觉到猪的精神不振,没有食欲,走路没有力气,严重的时候可能会有呼吸困难等症状。感染急性病后猪可能会突然死亡或体温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感染慢性病的猪表面的病症不明显,但生长缓慢,食量减少,约2周的时间后会逐渐出现咳嗽等症状,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表现为持续咳嗽。
引发猪的疾病的病原体往往都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最常见的就是猪流感病毒,这种病毒很容易传染,也很难治愈,会伴随着很多的并发症,导致更多的病原体侵入猪的身体。养猪场出现的猪嗜血杆菌病和猪附红细胞病等主要疾病,常见的有猪支原体肺炎,是指猪在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出现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一般发生在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混乱的养猪场,会引发死亡。当养猪场发生低温、超时、拥挤、通风条件差、天气突变以及长期投饲单一饲料的情况时,生猪自体抗病能力下降,发病率上升,同时病情加重。一般来说这种病造成的死亡率并不高,但是当流行期到来,饲养管理始终得不到提升时,也会在猪群中造成大面积感染,引起较高的死亡率。
2.1 临床症状
猪一般患上疾病,现象都会很明显,整天躺着不太爱动,吃饭也不积极,最主要的就是咳嗽和急喘。急性病往往是发生在新患病的猪上,其中怀孕母猪和幼龄猪较多,患病猪往往出现急性呼吸困难,病情严重时会舌头突出,口鼻处出现沫状物,发生腹式呼吸,腹肋部快速起伏,时有痉挛性咳嗽。在刚发病的时候很难察觉,一旦猪的抵抗力下降到无法与病原体抗衡的时候,这时候现象会极为严重,体温会很快升高,变得很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2.2 防治方法
预防,对于目前养殖场大规模养殖的具体防护措施,只能是利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来预防发病率。要注意提高生猪的抗病能力,就要提高生猪的免疫能力,必须通过改善饲养条件来达到。猪圈要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病菌在猪舍内长期存在、恶化,普通的消毒剂配合和科学的使用方法即可达到目的。养猪场最好使用自己繁殖的生猪来养殖,以免外来生猪从外界带入病菌。
治疗,抗生素可以用于治疗猪呼吸道疾病,但具体使用哪种抗生素要根据实际病情决定。霉形体具有抗药性,长期使用单一抗霉素,后期容易失效,因此需要几种抗生素交替使用。
除上述人造环境外,外界的自然天气变化也会诱发生猪的呼吸道疾病。数据表明,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易发病,猪群断奶日龄不同、营养不均衡,饲养时没有做到全进全出等问题都容易引发疾病。
3 预防措施
病猪的复发率很高,尤其呼吸道感染疾病,所以要及时的做出防护措施。预防工作是管理的重点。外来新猪入圈前要进行病菌检查和消毒,并隔离观察一段时间。购入的商品猪,隔离期为15d左右,混群前还要进行检疫确认健康。饲养猪群要保证提供足够的营养,并做到营养均衡,提高猪的自体免疫力。投喂的饲料应保持正常品质,发霉、变质的饲料不能投喂,否则其中的霉菌可能致病或降低免疫力。猪舍要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保持良好通风,排除堆积的氨气;通风的同时要保温,以免低温引发呼吸道疾病。
虽然没有疫苗可以应对所有呼吸道疾病,但应对某类疾病的疫苗是可以作用的。i群要及时做好接种工作。能繁期和幼年期的生猪较易患病,所在猪仔1~3周龄时可以注射支原体灭活苗2mL,用来防止感染疫病,提高体内免疫力。6周龄注射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来减少断奶后出现的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疾病出现。
4 治疗措施
呼吸道感染是严重的疾病,治疗起来也特别困难。发现病情越早、治疗越早,成功治愈的几率越高。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呼吸道疾病就会从一次性损伤变为慢性病,更难有效的治疗。有些能够正常进食的小猪,治疗起来相对的容易些,这样就能在食物中添加治疗的药物,辅助治疗。但是如果小猪无法进食,只能通过注射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养猪场可以定期对猪进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针对敏感性猪肺炎支原体和细菌感染进行治疗。
治疗猪呼吸道疾病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式,坚持对症治疗为主,支持疗法为辅,通过这种治疗方式,不仅能消除病猪本身的疾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生猪的免疫力。目前在猪呼吸道疾病方面,具体的治疗药物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板蓝根注射,它能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复发,最有效的止咳专用药有喘立町等。
5 结语
现如今,养殖场的大规模养殖最容易出现疾病感染,养殖人员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有效的防治感染病,这也是对养殖人员的一大挑战。一旦猪患上疾病,治愈就相当困难,复发率特别高。如果发现有小猪患上感染疾病,一定要及时将猪隔离,集中治疗。在秋冬二季,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和预防措施。秋天补注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预防,新猪入圈前要仔细检查,对新猪的来源要谨慎。在猪舍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检查,保持谨慎的态度,从根源上减少猪呼吸道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兰宁恒.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8).
[2]张爱勤.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J].农技服务,2015(6).
[3]陈晓英.猪呼吸道疾病病理分析和防制[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6).
[4]夏道伦.猪呼吸道疾病的药物预防与治疗[J].兽医导刊,2015
养鸡必须要注意对各类疾病的防治,例如较为多发的呼吸道疾病,这样才能确保鸡的健康、安全,保障养殖经济效益。
1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特点
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具有一些特点,在鸡的养殖过程当中应当对其有所把握。例如,鸡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时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春季和冬季均为发病高峰,明显的气候变化加之细菌、病毒、微生物的活动,非常容易使鸡发生呼吸道疾病。发病后的鸡多会出现张口呼吸、喘咳、打喷嚏以及流鼻涕、流眼泪等症状,部分还会伴有眼部充血、肿胀、眶下窦肿胀,这些都提示鸡发生了呼吸道疾病。如果不及时的医治,鸡呼吸道疾病会逐渐加重,进一步出现精神萎顿、食欲不振以及全身感染等症状,这个时候雏鸡的生长发育会明显减缓,成年鸡的产蛋量会明显下降,再到后期鸡可能会直接死亡。
2鸡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改善饲养条件和鸡场环境:(1)要做到定时清洁、消毒鸡场,现代养鸡非常密集,因此鸡粪便及其他的垃圾、污染物产生速度快,而且非常集中,这极易导致病源的出现和传播,只有对鸡场进行定时的清洁和消毒,使其保持清洁、干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以及细菌、病毒、微生物,才能预防发病。饲料日常的贮藏、保存必须要干燥、清洁、无菌,不能靠近可能存在或产生病源的物体、环境,随时为鸡提供清洁、充足的饮用水,过长时间的水或是受到污染的水,要及时撤换。(2)增强鸡场的防疫能力和效率近期对鸡舍进行全面的病原体净化,消除可能存在的病原体,在鸡呼吸道疾病出现、流行的前后,同样要各进行一次病原体净化。在进行病原体净化的过程中,不能放松了孵化期和育雏期的生物安全工作,要积极预防病原体感染。药物防治方面,可以选择多西环素、氟苯尼考、黄芪多糖,这些药物均可以对鸡呼吸道疾病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在疫苗的注射选择方面,应当按规定和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只要疫苗使用得当,则可以相当有效的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发生。(3)强化对鸡场监测和管理在对鸡呼吸道疾病的预防中,要加强对鸡场和鸡舍的日常监测和管理,进而及时地发现鸡感染和出现呼吸道疾病,进行及时处理。在监测鸡场时,要通过对鸡场和鸡舍进行定时的检查,记录鸡的状态以及活动情况,进而为以后的监测提供资料。一旦发现某些鸡出现呼吸道疾病的症状,要及时处置,防止疾病扩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在监测鸡舍和鸡场中,要提高监测人员的监测水平和责任感,通过技术培训和责任教育,进而提高其监测质量和职业素养。同时,在当前的时代条件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远程监测鸡场和鸡舍,进而提高检测的效率和水平,减轻人的劳动投入,降低人力劳动成本;另外,在对鸡场和鸡舍的监测中,要改善和管理鸡舍和鸡场的环境。
3结语
鸡的呼吸道疾病会对鸡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要积极的做好相关防治工作,切实有效的预防鸡呼吸道疾病发生,从而确保鸡的健康、安全,保障好鸡的养殖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翠玲.秋冬季节鸡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7,21(02):41-42.
[2]刘磊.蛋鸡多病因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学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05):169-171.
作者:黄秀财 单位:四川省江油市武都畜牧兽医站
了解呼吸道传染病 才能更好地控制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它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发病率高,且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漏诊,所以了解和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以下几种:
1.“流感”和“感冒”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流感”,是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主要累及上呼吸道的全身性疾病。而“普通感冒”,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2.麻疹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及眼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皮肤斑丘疹。
3.水痘 多见于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对水痘普遍易感,但愈后可获终身免疫。
4.风疹 主要临床表现为前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目前没有特效方法治疗风疹,但是可通过免疫接种预防疾病发生。
5.流行性腮腺炎 主要临床表现为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患者主要是学龄儿童,无免疫力的成人亦可发病。感染后一般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预防 是杜绝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1.预防传染病,室内通风是头等大事。天气转冷,很多人都不注意开窗、开门通风,室内由于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光线,多种病毒、病菌容易滋生和繁殖,极易引发感冒、气管炎等多种呼吸道疾病。因此,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但每次通风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分钟为宜。
2.拒绝传染病,室内湿度功不可没。冬季空气干燥,湿度较低,易导致病菌的滋生和传播,不少人感觉口干舌燥、流鼻血、嗓子疼、皮肤发痒等,削弱了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从而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其中,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对室内环境比较敏感。
3.增强体质是抗病的根本。避免或减少冬季呼吸道疾病的根本办法还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抗病能力,特别是一些自身抵抗力较强的人,完全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来预防呼吸道疾病。同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心理压力,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
4.讲究个人防护是第一道防线。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流通不好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勤晒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5.最为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疫苗。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应积极接种流感疫苗以及其他相应的预防性疫苗,预防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发生。
[关键词] 肉鸡饲养 慢性呼吸道疾病 发生原因 综合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256-02
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是由鸡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危害鸡养殖产业最主要的病害。患病之后,鸡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逐渐消瘦等症状,解剖发现鸡的气囊十分浑浊,气囊壁增厚,在气囊内存在湿性或者干酪性的渗出物。该种疾病具有地区流行特点,在各地鸡群中都有可能发生。肉鸡感染该种疾病后,进食量降低,饲料消耗率增高,影响养殖场的生产效率,发病严重时,还会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肉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分析
1.1 疾病因素致病
在肉鸡饲养过程中,养殖场内部的支原体病菌没有清除干净,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就很容易发生。雏鸡患病后,出现严重的肺炎症状,造成雏鸡咳嗽,发生甩鼻。其中引起肉鸡出现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其是引起鸡出现气囊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此外,新城疫、法氏囊病也会导致肉鸡出现呼吸道症状,导致肉鸡出现严重的气囊炎和气管堵塞等情况,使得鸡窒息死亡。
1.2 疫苗免疫因素致病
雏鸡出生3~5周后,是进行疫苗接种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疫苗接种十分频繁,雏鸡生长的应激因素不断增多,不正确的免疫接种手段,尤其是法氏囊病和新城疫等疾病疫苗免疫间隔期时间较短,一旦出现应激反应就会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症状,而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症状不好区分,经常被作为其他感染而错误处理,最终导致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雏鸡在接种了法氏囊疫苗免疫后,鸡体产生抗体应答会出现较大的副作用,这个时期如果再注射新城疫、支原体等疫苗,会显著增强疫苗的毒性,对疫苗作用的发挥将会产生巨大的干扰作用。有的饲养户长期使用中等偏强的法氏囊疫苗,导致了鸡群中的慢性呼吸道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不当的疫苗接种方法将会对疫苗免疫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
1.3 日常管理不科学
鸡舍通风情况不好,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了鸡舍内部的空气十分稀薄,有害气体含量如硫化氢、氨气以及一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高,鸡舍内气味十分刺鼻。鸡舍内的空气湿度较小,导致了鸡舍内尘土飞扬,造成了鸡呼吸道粘膜受损。在夜间饲养管理过程中,为了尽量保证饲养温度而不通风换气,忽视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对鸡群的影响。此外,影响鸡出现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的因素还有鸡遗传基因的影响。肉鸡的生育周期一般都比较短,新陈代谢旺盛,抗病能力较差,这也是肉鸡慢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高于蛋鸡的主要因素之一。
2 做好日常的预防工作
2.1 防寒保暖,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圈舍内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相差较大,这时既要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又好保证圈舍内的温度。鸡舍要求具备较高的防寒性能,要达到冬季保温的要求。防止因为气温较低,雏鸡堆积挤压致死的现象发生。在冬季进行通风换气时,要保证鸡舍内温度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之内,不要忽高忽低,防止因为气温差距过大而导致鸡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通风口应该高于鸡群背上方1.5m的位置设置通风口。在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户一定要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做好防寒保暖工作。要勤换垫料,一般在中午气温较高时期进行通风。雏鸡出生六天后就可以适当开窗通风了,随着日龄加大,应该加大通风的量,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雏鸡进入鸡舍前应该做好预热工作,鸡舍内的温度一般需要维持在34度左右,雏鸡进入鸡舍之后,做好升温工作,一般维持在36度左右,在饲养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雏鸡的生长情况,如果出现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说明温度过度,应该适当降低温度,如果雏鸡不活跃,挤在一起取暖说明气温较低,应该适当调高气温。
2.2 做好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
首先,雏鸡进入鸡舍之前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采用冲刷、消毒、熏蒸等方法将用具、衣帽和鸡舍进行全面消毒。根据肉鸡的生理特点,雏鸡入舍之后,先饮水后开食,对于长距离的运输而来的雏鸡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对于不愿意运动的雏鸡应该采用人工措施,轰赶他们强制运动。光照时间应该短,不宜过长,不能随便更改光源的位置。光照时间、强度都应该保证均匀一致;其次,地面干燥时,要做好洒水和清扫工作,保证地面通透,干燥不返潮。要选择好垫料,选择新鲜、干燥、柔软和不容易霉变以及吸水性能好的垫料,保证垫料平整均匀,松软;最后,控制好饮水。要满足肉鸡的饮水需求,但是要控制好肉鸡饮水量,因为过多的水分会导致垫料潮湿,不要在鸡舍内清洗用具和贮藏水,防止垫料吸水返潮。此外,还要控制好饲养营养比例,控制好脂肪含量,保证蛋白质配置合理,避免饲料应激导致鸡出现慢性呼吸道疾病。
2.3 做好药物防治工作
治疗本病的药物很多,但较难根治,往往有的鸡治愈后又发病,或成为带菌者撒播病菌。用抗生素如恩诺沙星、土霉素、红霉素等治疗效果都较好。泰东菌素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防止本病的抗药性,用药量要足,最好选2~3种抗生素交替使用,在同一鸡群中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药,加强通风换气,鸡舍用1:400的百毒杀喷雾消毒。对于个别鸡群可以选择使用链霉素,成年鸡每只鸡每天用20万国际单位,或者用卡那霉素每天1万国际单位,分2次注射,连续注射2天~3天。全群给药可用消咳、呼咳奇效等。用饮水给药的方法,连用4天~5天。如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则以用治疗大肠杆菌病的药物为主。该种疾病也可以采用中药防治,可以选择使用麻黄、杏仁、石膏、桔梗、黄芩、连翘、金银花、金荞麦根、牛蒡子、穿心莲、甘草,共研细末,混匀。治疗按每只鸡每次0.5~1克,拌料饲喂,连续5天,其对预防肉鸡慢性呼吸道疾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1]顾菊芳,陈建琼,方锦民,吕方,王仲荣. 土鸡慢性呼吸道病防治浅析[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2(0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某医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00例呼吸内科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发生院内感染者50例,占8.0%,患者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排除了入院前及入院时所存在的感染。其中男253例,女147例,年龄60~75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数据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0例,实验组20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及基本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确诊,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即老年呼吸道患者在医院期间内获得的感染和在医院内感染出院后发病的(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发生感染的和入院时就存在感染情况的患者)[1]。
1.3 方法:两组都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预防性护理,主要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 ①制定呼吸内科质量监管标准和规范。对实验组进出病房的患者及其家属和医护人员进行严格控制,在探病时间及人数、进出携带的物品等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消毒;病房要及时消毒通风,实验组患者的床单及被褥及时换洗晾晒;患者所使用、产生或接触的污染物要及时隔离;护理人员及家属要经常陪护患者,做到感染及时发现、及时治疗[2];②抗生素使用规定。首先,是对抗生素药品的使用标准作出明确规定,严禁患者和医护人员滥用抗生素,对实验组的患者尽量不要使用抗生素;其次,对医护人员要加强监管和教育,加强内部监督[3];再次,对老年患者要做好宣传教育,说明抗生素的使用规范和标准及其滥用危害,防止患者及其家属滥服抗生素;③加强护理。对实验组的老年患者加强护理力度,例如,老年患者的言行、不适症状等都及时记录下来;医护人员要及时与患者沟通,当发现临床症状时进行处理和治疗[4];最重要的护理其实是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尤其是那些常年被呼吸道疾病困扰而焦虑、抑郁的老人,鼓励他们积极与疾病做斗争,建立信心、配合治疗,轻松愉快的心情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效果:实验组的患者在实施了预防性护理措施之后,在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感染率三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是很明显的。
3讨论
呼吸道疾病通过空气、飞沫、接触物等都可以进行传播,老年人由于体质弱,抵抗力低和免疫力低等因素,很容易在医院就诊和治疗期间感染呼吸道疾病,为了降低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做好预防性护理是极其必要的。医务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在医院期间的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进行预防性护理,加强预防呼吸内科感染的意识;加强科室内部的监督管理;避免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药物滥用;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强平时对患者及患者周边环境的护理和监管,尤其是进出患者病房的其他人员及其携带物的监管,避免感染,从而确保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从临床分析看,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道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很好,能有效地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和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今后在临床应用方面可以大力推广,逐渐惠及老年患者,降低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的感染率。
4参考文献
[1]张春燕.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9):2152.
[2]陈熙.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探析[J].吉林医学,2011,32(36):7850.
关键词:鸡;呼吸道疾病;防治;养殖效益
鸡呼吸道疾病主要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都具有发病急、传播快、范围大、危害重等发病特点。本文主要介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鼻炎。
1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由病毒引起,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多发生在雏鸡和育成鸡,发病急,传播速度快,延误防治的最佳时机,可造成鸡雏大量死亡。
1.1呼吸型传支气管炎。多发生在雏鸡,发病雏鸡多在病后1~2天开始死亡。并且死亡率迅速上升,1周后逐渐下降。发病雏鸡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张嘴呼吸、鼻腔有分泌物,还多伴有甩头动作。发病成鸡其他症状不十分明显,但产蛋率显著下降,产出的蛋蛋壳粗糙、畸形,质量差,10天后产蛋率和鸡蛋质量逐渐恢复。
1.2肾型传支气管炎。多发生在20日龄左右的鸡,死亡率较高,一般在10~20%。病鸡多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骤降、拉灰白色稀便。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或呈一过性。
1.3腺胃型传支气管炎。多发生在40~80日龄的鸡。发病鸡精神、食欲都不佳,下痢,也伴有呼吸道症状。病程长,多在20天以上。病死鸡非常瘦,死亡速度比呼吸型传支气管炎和肾型传支气管炎要慢。
1.4危害。发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会造成严重影响肉鸡生长速度,蛋鸡和种鸡的产蛋率降低、畸形蛋增多、种蛋孵化率降低、健雏率下降。
1.5防治措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因复杂,提前预防、及时治疗是关键。日常养殖过程中应遵循以预防为主、重在预防的原则,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加强鸡场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和饲养条件,卫生清洁工作要做好,每日坚持通风换气,并要定期对鸡舍、用具、鸡场进行消毒。保证饲料质量、饮水清洁卫生。饲料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确保鸡群每日能够摄取到充足且平衡的营养物质。养分缺乏或不均衡,极易造成免疫系统的发育障碍,使病原体乘虚而入。高温、多雨季节,要避免饲料霉变、饮水变质。严格控制好养殖密度,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温差不宜过大。及时消灭虫害、鼠害,鸡场内尽量避免闲杂人员随意进出,养殖人员要注意服装、鞋帽的卫生,从源头降低各类病源、病菌的传播及危害。养殖场内要做到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另外,要定期带鸡消毒,将病原体数量降到最低,提高鸡群自身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病几率及传播机会。
药物防治。治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目前还没有没有特效药物。科学及时的采用抗生素控制支原体、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继发感染,才能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呼吸型传支气管炎可用新城疫传支二联苗。肾传支气管炎和腺胃型传支气管炎可选择油乳剂灭活苗进行免疫。可选用支原净。种鸡和蛋鸡产蛋前添加80%支原净250克/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100%支原净125克/吨),每月连续使用3天,开产后连续添加80%支原净 50克/吨料,至产蛋高峰结束,既能降低发病率,还可提高产蛋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对1~14日龄和21~34日龄肉仔鸡,在饲料中各连续添加80% 支原净60克/吨,15%金霉素1千克,有效降低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和增重率。
2鸡传染性鼻炎
鸡传染性鼻炎由细菌引起,是冬季高发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在育成鸡、产蛋鸡,其它各年龄的鸡也会发生。发病后传播速度快,仅几天时间就可波及一个鸡场内的适龄鸡群。病鸡初期(发病2~3)食欲变化不明显,2~3后食欲不佳,精神不振。鼻腔有分泌物,常甩鼻。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肉鸡增重迟缓。发病10天以上,死淘率明显增加。鸡群精神、食欲逐渐好转,产蛋率、增重逐渐恢复。病死鸡多由继发症导致,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病等。
防治措施。加强鸡场日常管理,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适时清运粪便垃圾,并用清水处刷干净,保持舍内地面清洁卫生。杜绝扬尘清扫,适时通风,保持空气清新,防治有毒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甲烷等超标,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机体组织缺氧,引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同时,还要及时预防、科学防治,可用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保证饲料质量和饮水清洁,加强饮水用具、鸡舍内外的消毒。养殖人员应严格执行更衣、洗澡、换鞋等防疫制度。另外,季节交替时要注意调控好舍内温度,避免气候、温度的变化,给鸡群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预防;管理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季节变换、细菌感染等,儿童、体弱者、老年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者。在校园内,因为人员密集等因素,校园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很有可能使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学生增多,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1]。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为了有效对校园内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并进行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近些年来,校园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因为学校人员密集,其传播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组实验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研究阶段,选取我市一所中学初一至初三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下半年为实验阶段。在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上半年并未对学生进行有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的传授,也没有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防控;2012年下半年则对学生进行相关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知识教育,有效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1.2方法
1.2.1完善校医配备工作在学校中设立卫生室,按校园人数500:1比例来配备专职的卫生技术工作人员。此外,学校还配备一些兼职或专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的卫生工作,教育和人事部门也重视学校校医的配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完善各项配备措施,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卫生工作系统,提高了学校卫生的工作水准[2]。
1.2.2完善并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学校建立起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治网络系统,健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基本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师生体检,完善了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同时,积极有效的施行常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与早治疗,阻断呼吸道疾病的一切传播途径,预防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爆发与流行[3]。
1.2.3加强对传染者的管理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学生,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源,这是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的一项主要措施。学校对学生进行日晨检,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当及时上报。
1.2.4提高健康教育的功效、发挥主动的防病作用学校一方面按照相关条例规定配备健康教育的器材,结合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开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拟订学校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并且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1.3观察指标对比实验阶段和对照阶段的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与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看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其中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5]。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阶段的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且实验阶段,学生对于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也都有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如果学生对于疾病的防控意识低的话,很有可能患上呼吸道传播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明显降低疾病传播率和传播速度[6]。
学校在多个方面都做了充足准备,比如配备完善的教育器材,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等,取得了显著的疾病防控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高的,只要在学校对其加强相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知识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可以使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机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548-548.
[2]李汉琳,肖才文,范捷,等.武汉市中心城区气传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6-788.
[3]邵荣标,王海燕,陈国清,等.轻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排毒情况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946-947.
[4]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13,15.
【关键词】猪;呼吸道病;综合征;防治措施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是一种多致病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征,体现在咳嗽、气喘、较高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转化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多发于13~15周龄和18~20周龄。
1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主要由以下两类病原引起
1.1 潜在的原发病原
常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
1.2 继发病原
主要有猪链球菌属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等,是导致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猪肺炎支原体是本病的导火线,它的存在使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病毒以及放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
它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混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
除上述原因外,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后备猪免疫计划不合理,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营养和疫病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暴发和流行。
2 症状和病变
本病多爆发于6周龄~10周龄保育猪和13~周龄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为18周龄。发病猪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呼吸困难,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
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生长肥育猪经常发生在13周龄~20周龄,生长育成猪表现为发热、随之出现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负担加重或呼吸困难,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周龄~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橡皮肺)和花斑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周~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3 预防与治疗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
(2)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舍(3周)和保育后期舍(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控制呼吸道病的措施之一。
(3)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的消毒剂,如癸甲溴铵戊二醛。
(4)满足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原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原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受轻度污染的原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
(5)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只用药物预防更为有效。
(6)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
(7)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必要时在猪舍纵向安装排气风扇,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8)加强围产期(包括怀孕、哺乳和保育期)母猪及仔猪的保健工作:①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在母猪分娩前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大肠杆菌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基础。给仔猪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ml,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发病率,并结合药物和科学饲养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造成的损失,不少实例证明,猪气喘病灭活苗,能有效降低猪呼吸道病的发生率。 结合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伪狂犬、猪瘟、蓝耳-圆环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除猪圆环病毒外),除正在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的猪群外,一般不要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通常建议使用蓝耳-圆环二联灭活苗免疫注射。②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呼吸道病较危害较大的猪场可进行产前药物净化,在饲料中按1t饲料添加泰妙菌素125g、康地氟尔康500g,1t饮水康地通达600g,在产前产后各连用一周。 ③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强力霉素在仔猪出生后3d、7d、21d龄分别注射1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9)药物防治:该病重在预防,猪群发病后,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导火线,而细菌是造成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条件的猪场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对猪肺炎支原体和其它细菌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
(10)采本场(在爆发该病时不发病)的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一周腹腔注射3 ml/头~5ml/头,有一定效果。
(11)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传播。
参考文献
[1]莫清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诊治[J].北方牧业,2008(03)
关键词 反复呼吸道感染 营养不良性疾病 营养不良 营养障碍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2.048
资料与方法
收治呼吸道感染小儿115例,男61例,女54例;年龄8个月~8岁,其中8个月~3岁66例,3~6岁31例,6~8岁18例。
诊断标准:本组115例均符合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排除支气管哮喘,气道阻塞和先天性喉喘鸣者。并发症的诊断标准参照《现代儿科治疗学》的相关标准[2]。
一般检查: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39例(33.9%);发现点状、片状阴影23例(20%);血常规检测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高,少数正常或偏低;测定血清微量元素铁、锌、钙等。测体重、身高,进行营养发育评价。
结 果
11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并发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者58例(50.43%),缺铁性贫血18例(15.6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15例(13%),锌缺乏15例(13%),维生素A缺乏5例(4.3%),其他(肺炎治疗不彻底等)4例(3.47%)。
讨 论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是呼吸道感染常年反复发作,每次发作症状或轻或重,缠绵难愈。每年发作6~10次,以冬春季节为多。小儿营养不良性疾病包含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缺铁性贫血、锌缺乏、维A缺乏症等[3]。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缺乏性疾病,有营养缺乏性疾病的患儿易患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治疗不彻底的患儿亦多导致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与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不足有关。而营养缺乏性疾病是引起免疫功能不足的主要原因。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58例(50.43%),占首位。营养障碍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是小儿患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形成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反复感染加重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婴幼儿的营养指导,对降低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
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也是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因素。维生素缺乏性佝偻病(13%)、维生素A缺乏症(4.3%)等,可以影响血清IgG水平,使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缺铁性贫血(15.65%)可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锌缺乏(13%)亦可使免疫功能下降。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参与DNA、RNA聚合酶、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等重要酶的合成,缺锌的儿童可发生味蕾萎缩、厌食、异食、生长发育迟缓,继发免疫缺陷,对病菌的易感性增加,可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因此,临床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一定要注意,在积极治疗病原菌的同时,还要注意治疗营养缺乏性疾病,或在感染发作的间歇期积极加强喂养指导,补充必需的营养素(蛋白质、钙、铁、锌、V-D、V-A 等),以提高婴幼儿的免疫力,从根本上控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反复呼吸道感染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88,26(1):40.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激素;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效果;研究分析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8.103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调节人体水盐代谢平衡和糖脂代谢平衡, 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特别是在呼吸内科疾病方面发挥了非常好的效果。研究发现, 对于一些呼吸内科疾病, 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 采用注射、吸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发挥了很好的效果[1], 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提升肺功能, 防止疾病的恶化, 并且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对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9月收治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治疗对象, 男70例, 女60例, 年龄37~63岁, 病程3~13个月。并且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65例。患者的选入标准:患者均患有呼吸系统疾病, 取得了临床确诊, 其中支气管哮喘疾病44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0例, 肺结核3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平喘等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2], 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氟替卡松治疗, 慢性阻塞性疾病注射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治疗, 剂量为250 μg, 肺结核患者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剂量为35 mg/d。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 及时增减药量[3]。
1. 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 并且检测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在治疗前后的变化, 结合患者的治疗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的评价。显著:患者的症状消失, 检测值恢复正常水平;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参数检测结果好转;无效:患者基本症状无改善或是恶化, 实验室检测数据无恢复现象。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5%,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空气环境污染等原因使得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升高, 一些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机体代谢失衡, 很多更加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出现。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为常见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 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的应用。
从本次研究上看,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都明显得到好转, 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 说明肾上腺皮质激素被应用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减少恢复时间, 促进患者肺功能的尽快恢复, 并且患者对于治疗非常满意[4]。对于呼吸系统病情的不断发展, 会增加患者的气道阻力, 渐渐转变为不可逆的气流阻塞在气道中, 因此单纯的进行抗感染、缓解呼吸道痉挛、平喘等治疗不能很好的治疗呼吸道疾病。在基础治疗上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提升患者呼吸道的抗炎症能力, 稳定病情发展, 并且改善呼吸道的症状, 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从本次治疗上看,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对于重症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并且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具有很好的治疗安全性。在肺结核的治疗中, 肾上腺皮质激素发挥了抗休克、过敏、抗炎作用, 消除患者的咳嗽、咳痰、发热、食欲不振等肺结核中毒症状, 因此发挥了很好的抗结核治疗作用[5]。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导致的呼吸道疾病, 抑制炎症的作用反应, 降低患者的气道敏感性, 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升临床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最有效的药物, 当炎症入侵到呼吸道时, 其可以参与炎症细胞的作用过程, 减少淋巴细胞的数量和炎症因子的释放作用, 肾上腺皮质激素还能够提升气管平滑肌的扩张和收缩性, 减轻气管的痉挛, 消除呼吸黏膜的肿胀。
综上所述,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呼吸内科疾病具有非常好的临床效果, 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 缩短治疗时间, 并且无不良反应, 患者的治疗满意度高, 可以在呼吸内科治疗中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海儿, 张思远, 蒋艳兰.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临床应用的研究.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18(5):47.
[2] 张雅军.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12(4):785-786.
[3] 尚兵, 杨友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33(5):1019-1020.
[4] 谢述.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中国医学工程, 2014, 11(4):152, 156.
关键词肉鸡;呼吸道疾病;发病原因;防治措施
肉鸡呼吸道疾病是指肉鸡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罗音,口鼻有粘液,气管充血或出血,肺充血水肿,严重者咳血,伸颈,上气不接下气。
1垂直传播(种蛋带病)
1.1发病原因
有的苗鸡一出壳就发病,主要是孵化场污染及父母代种鸡染病所致。种鸡染菌,则该批次种蛋孵出的苗鸡就会带有病原,肉鸡在生长过程中就会发病,这种内源性疾病是垂直传播造成的。
1.2防止措施
(1)购苗要选择产品质量稳定的、防疫措施好的大公司苗鸡。经检测,沙门氏菌阳性率在5%以内。
(2)运输途中做好保温措施,保温与换气兼顾。但要防止贼风,苗鸡运输过程中若受寒,也会造成呼吸道疾病。
2温差
2.1发病原因
肉鸡育雏温度要求1~3日龄33~35℃,4~6日龄30~33℃,以后每2d降1℃;昼夜温差不要超过5℃,如果温差超过5℃以上,就会造成肉鸡生理应激,对呼吸道黏膜刺激太大,从而发生呼吸道疾病。
2.2防治措施
按照肉鸡饲养的温度标准施温,特别是夏秋交替季节昼夜温差大,要做好鸡舍保温与换气的协调工作,鸡舍内的昼夜温差不要超过5℃。育雏后期,饲养员一般因疲劳等原因会放松对鸡舍温度的管理,这时场长、技术员要加强对鸡舍的巡查工作,防止温度出现大的波动。
3空气质量
3.1发病原因
鸡的排泄物在鸡舍内产生有害气体,如NH3、H2S、CH4等,如果浓度高,就会刺激鸡的上呼吸道黏膜。黏膜长期在有害气体的刺激下,会发炎、充血、出血、发生病变或弱化其功能;当上呼吸道发生病变,会影响到肺部气囊,若气囊病情加重,会影响正常的气体交换,导致肉鸡腹水症,诱发CRD、ND、IBD等疾病。
3.2防治措施
在做好保温的同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任何极端低温都不能将鸡舍的边窗、天窗全封闭,一定要保持空气清新;鸡舍内垫料不能太湿,垫料越湿,氨气浓度就越大,要及时更换潮湿的垫料;垫料中鸡粪越多,氨气浓度也越大,当垫料中鸡粪达到50%时要更换1/3~1/2垫料,既能保持垫料中微生物菌群正常,又能减少鸡舍内的有害气体。
4饮水卫生
4.1发病原因
饮水不卫生,细菌、病毒随饮水进入鸡体内,会引发疾病。饮水污染,鸡群最容易发生大肠杆菌病,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一旦肠道发生疾病,必然会波及到呼吸系统。
4.2防治措施
做好饮水消毒工作,保持水中余氯含量4~6mg/kg,能够抑制大肠杆菌数量,杀灭全部病毒。每天擦洗2次自动饮水器,将洗后的余水倒去,自动饮水器管末端是重灾区,每天排污1~2次。饮水器的高度平鸡背,水位保持1cm左右。
5灰尘
5.1灰尘致病原因
如果鸡舍内垫料过于干燥,通风量偏小,则灰尘大,灰尘进入鸡的气管,附着在黏膜上,影响黏膜上纤的正常运动,长期大量的灰尘滞留在气管上,会造成异物性气管炎、肺炎,此病在临床上很难用药物治疗。
5.2异物性气管炎、肺炎的防治措施
秋冬及初春是垫料较干燥的季节,可以用洒水壶在垫料中洒一些水,或用一根细水管插入垫料中,让水在垫料下面,沿水泥地面均匀渗透,再用铁锹翻动一下,使垫料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鸡舍中不容易扬尘,在保湿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通风量,也会减少舍内的灰尘。晴天在午间带鸡喷雾消毒,也能兼而降低灰尘。减少舍内灰尘,是防止异物性气管炎、肺炎的最有效办法。
6疫苗反应与免疫接种
6.1发病原因
有的疫苗接种后反应较强;部分传染病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