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防震减灾经验

防震减灾经验

时间:2023-11-08 11:04: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防震减灾经验,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防震减灾经验

第1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后于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和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为广泛宣传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依法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良好环境,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决定于5月份在全县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这个主题,深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全面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能力,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

二、活动主题

牢记唐山、汶川地震教训、普及防震减灾法律知识、高度关注民生、服务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示范县建设。

三、总体部署

1、精心组织《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日《防震减灾法》实施日前后,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为重点,主要通过悬挂横幅、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上街宣传等形式,重点加强面向机关工作人员、学校、医院、商场、社区和农村的宣传。

2、强化“全国防灾减灾日”的集中宣传。在5月12日以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避震知识为重点,通过组织地震科普示范学校进行应急疏散演练、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街头宣传等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于防震减灾工作的认识和防震避震知识,提高我县防震减灾总体水平。

3、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万家”活动。充分利用机关、学校、居委会社区、农村基层组织等宣传阵地,推进防震避震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普及地震应急知识和自救互救知识,着重建立能够持续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的地震安全社区和农村民居的宣传教育平台,全面推进城乡防震抗震知识水平的提高。

四、主要活动安排

1、悬挂横幅。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以《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为主要内容,在重要位置和各村、各居住小区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标语,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认真组织,最少不得少于5条,各行政村、居民小区都要悬挂。对于组织情况将进行检查,并列入全年考核范围。(5月1日前完成)

2、报纸宣传。结合5月1日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实施、5•12防灾减灾日和纪念汶川大地震有关情况,在报纸上刊登县领导署名文章,号召全社会共同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视,营造全民同参与、同宣传的氛围。(5月12日完成)

3、应急演练。组织省级地震科普师范学校桓台县实验中学以及计划申请科普示范学校的邢家中学等有关学校进行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以提高学生防震应急意识和知识,提高学校应急反应和防震避震的能力。要求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实效可行的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并认真组织,全面总结经验和不足。(5月12日前完成)

4、印发宣传手册。印发防震减灾知识手册20000册,做到机关、单位、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人手一份,企业、社区、医院、商场、农村等主要负责人人手一份,并在上街宣传过程中向广大群众发放,尽量做到抗震避震知识广泛普及。(5月1日前完成编印)

5、网站宣传。在桓台政务网和桓台科技网上刊登《防震减灾法》和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和文章,丰富宣传手段、扩大宣传面。(5月12日前完成)

6、地震科普阵地宣传。结合科技活动周集中进行科普宣传,通过在繁华地段组织开展上街集中宣传活动、摆放展板、悬挂过街横幅、发放科普宣传资料、科普村村通橱窗、组织人员到学校进行地震科普讲座等形式积极进行地震科普宣传。(5月23日前完成)

五、组织领导

1、加强领导。为扎实有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要求各级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制定目标、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县地震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月活动的组织实施,并进行不定形式的检查,检查结果上报县政府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

2、广泛动员。积极组织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周密策划,及早部署,广泛动员,认真组织,通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扩大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防震减灾法制理论与法治实践紧密结合,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3、部门联合。与县司法局联合发文,在全县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地震科普知识,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学习防震减灾法、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浓厚氛围。

4、认真总结。在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结束以后,认真进行总结宣传月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并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把防震减灾宣传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去。

附: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桓台县科学技术局

桓台县地震办公室

2009年4月23日

防震减灾宣传月标语口号

1、防震减灾,造福人民

2、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法制保障能力

3、牢记汶川、唐山地震教训,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5月12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防灾减灾日”

5、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6、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7、全面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

8、积极防御,努力保障经济建设地震安全

9、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高震害防御水平

10、重大建设工程必须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2篇

一、全年工作总结

(一)落实专项经费保障和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落实防震减灾专项工作经费8万元,经费预算列入《区2011年度科技专项资金支出计划安排表》;对区2011年所有重大项目进行了逐个排查,没有发现须作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

(二)深入广泛宣传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断提高。

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深入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五进”活动开展。一是根据各镇、社区的实际情况,分别组织防震减灾知识讲座,请有关专家介绍我国的震情及地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抵御灾害的能力;二是依托区科协科普网络的优势,利用科技“三下乡”、“科普进社区”、“全国科普日”等活动载体,采取开展科普讲座,举办防震减灾技能知识培训班、通过发放防震减灾资料、手册,面向社区和广大人民进行地震科普宣传;三是利用科普宣传栏等有效载体,向广大农村群众宣传地震科普知识,发放防震减灾手册3000多册。四是积极支持和引导防震减灾科普特色学校开展各类活动,进一步发挥防震减灾科普特色学校的示范推广作用。

(三)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觉性,提高地震灾害防御和自救互救能力。市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了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活动,我们认真按照有关标准开展了创建活动,经过创建学校(练市小学)申报,区教育局和我局等部门推荐,市地震局、教育局、科技局、科协将于2012年8月组成联合验收组对申报学校(练市小学)进行验收。

(四)加强对地震监测台设施建设工作。

在上级地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做好“十二五”规划的地震监测台站建设项目,2011年初步选址为练市小学为地震监测台的建设项目。这项目的建成使用,将使我区的地震监测反应能力大大提高,并为省、市地震台网中心实时提供监测素材。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由于我区不属于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省又属于少震弱震区,全区防范大震的意识还十分淡薄,广大民众对防震避震和自救互救的知识掌握不多;二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三是地震监测能力不强;四是各级指挥机构尚无破坏性地震的实践经验,缺乏专业地震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电力、通讯、交通等地震应急保障能力不强;五是次生灾害处置、医疗救援、卫生防疫等能力仍然不足。

三、12年工作思路

1、做好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加大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全区广大人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技能。采取开展科普讲座,举办防震减灾技能知识培训班、座谈会、报告会,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形式各异、层次不同的科普宣传和技能培训;开展重点与常效相结合、以扩大受教育面为主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借助“5.12”和“7.28”防震减灾日重大纪念日,开展多种形式宣传纪念活动。

第3篇

一、充分认识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市位于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块体东北缘、北祁连山构造带以及南北地震构造带的复合部位,具备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条件,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年来,我市一直处于地震活跃期,被列为全国重点监视防御区,震情形势不容乐观。各社区、辖区各单位要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深刻汲取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教训,牢固树立居安思危、以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区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地震安全保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宗旨,结合“内紧外松”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树立震情观念,加大监管检查和管理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切实抓好地震预防和应急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工作目标。到年,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警系统、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基本健全,对居民群众的居住情况进行分类,明确方针重点,确立疏散路线和安全地带。每个社区设立1—2处空旷地带作为防震安全地带;建立一支地震应急救援抢险队伍,以街道、社区干部职工者、地震应急志愿者为主的应急队伍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能力;采取“三进入”的方式开展宣传活动,利用板报、标语、条幅等多种方式,在社区文化广场、街头、企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使地震科普工作成效显著提高。

三、全面加强防震减灾3+1工作体系建设

(一)全力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1、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作用,配合地震部门开展工程地震、震害预测、震害评估、地震应急等各项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及时上报区地震局,进一步提高监测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连续性和可靠性。

2、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监测环境。配合地震部门做好辖区内地震监测设施及保护范围的备案工作,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危害、破坏地震台(站)内的地震监测仪器等地震监测设施及其观测环境。

(二)切实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

加大对危旧房屋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危房、险房、旧房及土墙等易发生危险的地区进行摸底排查,并将排查情况登记造册。配合地震部门加强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型场所的监管工作,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三)大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1、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为切实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工作,街道办事处决定成立了由街道主任担任组长,街道分管城管的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各社区书记、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为全辖区防震减灾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辖区防震减灾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城管办,具体负责健全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应急检查、协调联动、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建设

2、切实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结合本辖区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配合地震部门做好应急预案的指导检查和备案管理工作,不断增强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3、着力推进应急避险场所功能建设和救助保障体系建设。配合地震部门做好应急避险场所配套设施的完善、维护工作,对辖区内现有的应急避险场所兰州大学本部体育场的设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确保在灾情发生后做到救援有力、救治及时、救助到位。

4、尽快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立一支地震应急救援抢险队伍,以街道、社区干部职工者、地震应急志愿者为主的应急队伍体系,明确各自职责,完善协调机制,强化培训演练工作,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四)强化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

1、全面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一是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地“三进”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二是结合“5.12”防震减灾日,在各学校开展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宣传口号,增强师生的防御地震的能力,进行“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给家长宣传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家长的防震减灾意识。三是争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和地震安全社区,充分发挥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宣传教育工作整体成效。

2、强化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一是结合防震减灾宣传周等主题活动,深入辖区单位,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实例介绍宣传地震灾害的教训和防震减灾的成功经验。二是召开辖区单位、党员、居民共同参与的,负责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和防震减灾联络员会议。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区的防震减灾精神,传达了区地震局防震减灾宣传精神,要求单位要加强领导,责任到人,统一安排,精心部署,逐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防震减灾工作得到有力落实。

四、强化保障措施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依法防震,科学减灾,服务发展,推动跨越”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作出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决策部署,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宣传活动,科学有效地强化防震减灾宣传,进一步强化防震减灾意识、营造深厚氛围,动员全社会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在更高起点上建设创业创新又富又美的新提供安全保障。

二、实施步骤

此次宣传月活动参与单位为各乡镇人民政府、陵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新闻媒体、各中小学、幼儿园。时间从2012年月27日开始,月31日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1、发动准备阶段(月27日—2012年月日)。研究制定活动方案,下发文件通知,编印防震减灾宣传资料,更新防震减灾宣传展板,完成宣传、应急演练等活动前期工作。

2、全面实施阶段(月日—月24日)。各有关单位在此期间结合自身实际,广泛开展形式各样的宣传活动。县有线电视台要全程进行宣传报道,做好舆论引导,确保社会稳定。为突出宣传重点,提高宣传效果,按照宣传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分为两个时段进行:

第一时段:月日—月11日。组织媒体开展“防灾减灾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宣传报道以县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科普宣传栏等为宣传平台,大力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避险救助技能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等内容。地震办联合相关职能部门组织科技“三下乡”活动。要求做到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切实提高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

学校、社区采取开辟学习专栏、组织专题讲座、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等形式增加对地震科普知识、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内容的讲授宣传和培训,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和社区民众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时段:月12日—24日。12日上午9点,以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为载体,组织地震科普宣传一条街及汶川大地震四周年纪念活动,集中悬挂宣传横幅、摆放宣传版面、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县有线电视台做好报道。12日当天,县地震办利用地震公益短信平台群发地震科普防震减灾短信。

月12日—20日,县有线电视台播放地震科普宣传片和主题口号,宣传片由县地震办提供;县委宣传部在县委电子屏幕和县政府大门口电子屏幕上等重要路段滚动播放防震减灾宣传口号,宣传口号由县地震办提供。各有关单位要把工作重点落在基层,条件成熟的社区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切实增强城市居民和农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广泛倡导每个社会公众阅读一本防震减灾科普小册子、观看一部关于地震灾害的影视作品。

以省科技宣传周为载体,在城区中心地带、主要街区和人民公园举办防震减灾知识展览,组织地震科普咨询、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谜语竞猜,发放地震科普图书、宣传小册子等。相关单位做好组织观看我国第一部防震减灾动画电影《今天、明天》。地震办与相关单位要深入社区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发放地震科普宣传小册子,接受地震科普咨询等。

月17-24日,地震办到党校结合干部培训举办防震减灾知识讲座;地震办联合教育局要深入各中小学开展紧急避震疏散演练,使广大师生熟练掌握避震疏散常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由县教育局、地震办、应急办和学校共同制定演练预案,学校具体组织实施,演练过程注意保证师生安全。县有线电视台进行相关报道。

3、总结提高阶段:月25日—月30日。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后,各参加单位对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县地震办全面、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提出深化措施,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地震局。

三、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县里成立以朱大庆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地震办、人武部领导为副组长,县委宣传部、县发展改革局、财政局、经贸局、外经局、城乡规划建设局、科技局、教育局、人防办、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公安局、卫生局、粮食局、安监局、供电公司、水利局、海洋与渔业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文化体育和新闻出版局、人民银行、科协、红十字会、消防大队、武警中队、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各乡镇、开发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宣传活动,相应成立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准备、周密策划、科学安排、广泛发动。

第5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工作会议,研究如何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测群防工作,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建设,这是近年来我们首次召开这一方面的专题,意义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建立健全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工作,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点从近年来国家和省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的一些政策法规便可以看得出来,如《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福建省防震减灾条例》和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群测群防大纲》,都对加强防震减灾“三网一员”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等一下漳州市地震局的领导还要作这方面的专题辅导报告。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三网一员”工作强调以下两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树立加快“三网一员”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众所周知,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市地属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紧邻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台湾地震带。我市地震活动基本受长乐--诏安断裂带和厦门--南靖断裂的控制,属国务院确定的二十一个重点监视防御区,是我省内陆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存在发生中强以上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据记载,历史上曾发生二次六级以上地震。近年来,我市周边地区时有中强地震发生,1994年“9.16”海峡7.3级、1999年“9.21”台湾南部7.6级强震都对我市产生较大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1992年“6.2”我市白水镇大帽山也发生了4.1级地震,虽无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但我市境内普遍有感。这几年来,我市没有发生过比较大的地震,但由于地震具有难于预测和突发性特点,我们这些一线的同志,更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宁可“备而无震”,也不可“震而无备”,一定要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工作一起抓的指导思想,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防震减灾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使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地投入工作生产,放心地过幸福生活。

目前,在地震预报尚未过关的情况下,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做法是灾前的震灾预防和灾后的有效救援,需要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而建设群测群防网络是扩大防震减灾社会基础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灾后快速应急的重要保障。我们要高度重视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工作,积极推进防震减灾宣传网、宏观异常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建设,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要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三网一员”工作机制,制定相应的经费投入和奖励办法,逐步使我市的群测册群防工作进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地震部门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助理员的培训和管理,努力造就一支懂政策、熟业务、责任心强的群测群防工作队伍。

二、立足于监测预防,重点在快速反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三网一员”体系网络。

20xx年3月,市政府127号文件规定,各乡(镇)场民政部门负责人兼任防震减灾助理员,负责本乡镇(场)区域内的防震减灾工作。至此,我市“三员一网”体系已基本形成。

地震宏观测报网:有四个动物宏观观测点,原海师断层气co2观测站,龙海一中强震台。

地震灾情速报网:以各乡(镇)场防震减灾助理员为主,以及地震监测人员、部份防震减灾宣传员组成。

地震科普宣传网:以学校部份教师,尤其是中学地理教师为主要骨干组成。

市地震办根据上级的要求,总结多年来我市群测群防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制定了“三网一员”相关人员的职责任务,希望这些制度能够在工作中落实,同时,要求市地震办要切实负责好“三网一员”的培训工作。今天的会议其实是一次培训会,开得很及时,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坚持下去。要通过培训,帮助防震减灾助理员及“三网”点工作人员熟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地震科普知识,了解我市地震地质构背景和地震发生前的地震异常现象,掌握地震宏观测报、地震灾情速报和地震科普宣传等工作的要求,促使我市“三网一员”工作走上规范化。在这里,我重点再提几点要求:

1、要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尽管目前地震预报仍面临一些尚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但也有一些成功预报的例子,所以我们仍然需要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因为成功的地震预报,是减轻地震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有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群测群防队伍在短临地震预报中的重要作用,严密监视震情的发展与变化,及时捕捉和研究前兆异常信息,组织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短临预报攻关,力争在破坏性地震到来前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报。要加强对地震监测预报的管理,针对监测预报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部位, 进一步强化监测手段和措施,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技含量,切实做到“认识、人员、措施、工作”四到位,确保各项制度和措施落实到实处。

2、要建立健全地震灾情速报网。一旦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否及时调查、上报震情灾情,关系到市地震应急指挥机构能否有效作出决策,震后能否有效、及时、快速地实施紧急救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所造成的损失。换句话说,震情灾情能否及时上报,关系到地震应急与救援工作能否及时、高效,直接决定着减灾的实效。所以,我们要建立和健全我市地震灾情速报网络,一旦发生强烈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由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牵头,通过地震灾情速报网,迅速查清人畜伤亡、房屋破坏、经济损失、群众心理及社会反映等问题,及时上报,为市地震应急指挥机构有效组织抗震救灾提供科学依据。各乡(镇)场速报网的组织实施,各乡(镇)场防震减灾助理要切实负起组织和管理责任,可以结合我市农村“六大员”(农村技术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协管员、计划生育管理员、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环保协管员、乡村医生和文化协管员)的建设工作进行。总之,网点的工作人员要有责任心、有甘于吃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并具有一定文化程度(一般要求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为宜。

关于地震灾情速报网的建设,需要强调的是,要按照积极稳妥、内紧外松的原则,严格规范震情、灾情的报送报道工作,统一宣传口径,避免在社会上造成地震恐慌。

3、要广泛开展地震科普宣传。

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防震抗灾意识与效能的重要途径。几年来,我市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面对当前地震形势,任务仍然很重,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紧持不懈地继续开展下去。在这方面,我提下面几点要求:

(1)、要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计划,建立和完善宣传网络。

(2)、要以文广中心为阵地,以互联网、有线电视、广播等现代传媒为手段,大力开展地震科普知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进村组、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3)、要充分利用图书、挂图、展报、画报、画栏、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的意识。

(4)、要把学校建设成地震科普宣传的重要阵地,把防震减灾教育与创建平安校园,防灾减灾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课外读物,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活动和地震紧急避险应急演练。近几年来,教育部门在全市期中、期末统考中,能够不失时机地把地震紧急避险知识纳入地理科考试范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省地震局的肯定和推广。类似这种行之有效的地震科普宣传形式,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坚持下去,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5)、要结合“科技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地震纪念日”等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率。

目前,各乡(镇)场防震减灾助理员已经到位,你们要以此为契机,积极主动地协助名乡(镇)场宣传委员开展本区域内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各乡(镇)场要把实施农村民房地震安全工程作为宣传重点,着力提高村民抗震设防意识和居住安全水平。同时,也要把学校作为地震科普宣传活动的重要阵地,目前,市里面正在创办二所漳州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各个乡镇也要争取在“十一五”期末,建立起一至二所以上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第6篇

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防震减灾;体系建设;综合能力

1.地震监测预报的现状及水平

1.1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现状

地震监测预报作为防震减灾的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地震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我国地震研究工作通过多年来的艰辛探索与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随着“十五”、“十一五”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建成,地震监测预报工作体系的建设正大幅度地向纵深发展。

21世纪,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这对我国现在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一系列防震减灾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地震监测预报也不断出现新情况及新问题。

1.2我国地震监测预报的水平

地震监测的目的是实现对有显著影响和具有破坏性的地震进行速报,积累地震孕育过程中的地球介质及各种物理场变化的连续、完整和可靠的资料,为地震的预测预报和各项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地震监测预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整个国际上,由于地震的孕育过程的极端复杂性,地震预报仍处于探索阶段。我们目前的预报方法主要仍是根据多年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和震例而做出的统计性和经验性预报,这种预报不可避免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我们做出的对较大时间尺度内的中长期地震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对短临预报的成功概率还相对较低。

2.如何开展地震监测工作

地震预测预警是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和影响的重要手段,现代防震减灾安全观特别强调要关注地震预测预警工作。

首先要关注震情监视工作,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为我们深入开展震情监视工作展示了更广阔的前景。我们必须不断吸收和引进高新技术,发展先进的震情监测手段和方法,更有效地监视地震动态。

其次,要正确安排部署震情跟踪工作,这是实现有减灾实效地震预测的关键举措。必须通过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建立和完善更科学合理的震情跟踪工作机制。进而,要抓好震情分析和判断工作,这是实现地震预测的重要环节。通过强化震情会商制度,不断发展震情分析判断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实现地震预测由经验预测向物理预测的转变。最后,还要抓好地震预警工作。

3.如何推进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

3.1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地震科技进步使防震减灾事业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起一个观测手段科学、技术先进、密度适当的地震监测技术系统,对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共享数字化,对区域地震科技力量有效整合。

在实际工作中首先要扎实做好地震监测,确保监测资料的准确、完整、可靠性,加强震情的综合分析与跟踪工作;其次要不断提高地震监测资料分析与处理水平,不断提高地震预测、预警能力;第三要加密监测网点建设,实施监测台网结构布局的合理性调整,依托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建设地震立体观测系统和预测预警系统,全面提升地震监测能力。第四要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地震监测设施是地震监测预报的基础,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地震监测设备可以最快的速度测定出震中和震级,政府部门根据准确数据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派出救援人员和救援物资到达确切地点进行抗震救灾,使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2加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

应急能力是防震减灾工作和地震应急工作效果的综合反映。应急能力差会造成救援队伍和救援物资不能在最快时间里到达灾区,延误救援时间,从而造成人员和财产重大损失。

在工作中,应在震情监测预报和加强震害防御的基础上,根据地震环境和防震减灾工作的特点,制订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地震应急预案。预案一要突出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强调把震后消极被动的等待救灾思想转变为震前积极主动的综合防御,做到把一切工作做在地震没有发生时,化大灾为小灾,变被动为主动,投入较小的人力、物力、财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二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与实际相结合,科学求证,正确客观地分析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其他一般地区、地震环境形势变化和物质经济条件、行政决策职能和科技等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对策方案真正达到最大的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三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把政府部门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指挥和协调作用、减轻地震灾害的操作规程进行详细明确的分工和规定,使工作有序进行。

3.3在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

今后的地震预测工作,是从协同观点出发,多层面地统筹考虑地震监测体系的建设,实现基础研究与实际地震监测工作的结合与进步,在已有采集的信息数据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同时反过来用于指导地震探索实践。

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重点着力改善地震监测设施及地震预测分析处理、追踪的软硬件环境,加强对地震监测预报发展战略的研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机制。

地震监测预报是建立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基础,应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和中心环节来抓。特别是监测预报的关键环节:监测技术的发展、监测台网布局的结构调整、地震预报理论及方法的研究等更要给予以高度的重视。坚持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促进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扎扎实实地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国民.地震预报回顾与展望[J].国际地震动态,2005

第7篇

根据县委宣传部关于印发《县报道防震减灾综合实战演练宣传报道方案》的通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文件精神,广泛普及防灾避险知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党政高度重视、各方关心支持的浓厚氛围,特制定本方案:

1、充分利用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活动,围绕防洪抗旱、地质灾害、农业生物灾害、突发动物疫情、森林火灾、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等防灾避灾知识等主题,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组织各村、社区干部首先学习,并带领群众学习减灾、自救互救知识,讲述防灾救灾典型经验,让群众从身边鲜活事例学习灾害来临时的生存技能,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及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中易发常见灾害、事故、疫病等的应急处置方法进行宣传和普及。

2、做好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企业、进村组(社区)工作。按照“广泛动员、人人知晓”的要求,利用公告栏、宣传栏、黑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应急防灾避险科普知识,确保应急宣传真正落实在基层、落实到群众,努力营造共同关注和参与防灾救灾的氛围。

3、结合《突发事件应对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传染病防治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印刷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册和宣传单,在各村、社区主要区域张贴宣传单,发放宣传册。

4、利用撰写新闻素材向县媒体单位投稿,邀请记者采访等多种方式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成果报道,努力营造良好宣传报道氛围,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有效防范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增强群众安全防范意识,支持和配合各类防灾救灾工作。

5、充分发挥手机报的优势,及时将重点稿件和重要宣传环节,发送至用户。

6、在乡场镇、乡政府等显要位置、主要道路路口悬挂宣传标语。

7、利用宣传车在全乡范围内进行流动宣传。

8、开展防灾避灾群众活动。由乡政府牵头,组织防灾减灾地质灾害避险自救演练活动。

总之,要利用好现有资源,通过多渠道,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尽全力保障防震减灾综合实战演练宣传工作的有序开展,并取得圆满成功。

第8篇

一、以电视为载体,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开学第一天,年段根据学部精神,组织学生观看中央二套的《开学第一课:知识守护生命》,这堂特殊的课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团队”、“坚持”“生命”四节课完美组成,为我们讲述的是用知识守护生命的道理,倡议全国中小学生每年每学期都进行应急避险教育。通过观看,不仅让师生学会了避险知识,还提高大家的生命意识,懂得了灾难面前坚持就是胜利,懂得了团队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懂得了团结互信、相互扶持的意义。

二、以宣传为途径,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1、教学区生活区共同努力营造“防灾减灾宣传月”的氛围,在年段会议上大力宣传,让全体师生明确防灾减灾的重要性,要求各班以班会晨会及活动课为阵地,开展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2、各班各宿舍楼层都粘贴横幅标语,展出防灾减灾图片、防灾减灾科普挂图等,制作了各种防灾减灾知识板报、手抄报,年段展板以“关爱生命,防灾减灾”为题,专栏宣传防灾减灾知识。

3、利用班会晨会学唱《开学第一课:十大黄金法则》,掌握自救互救知识。

4、组织学生收看“地震来了该怎么办?”网络视频,了解地震的发生与避震措施。

5、组织学生听“防震减灾”安全知识讲座,提高防震减灾意思,增加知识。

6、组织学生学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地震来了怎么办”、“如何识别地震谣言”等各种“防灾减灾”和“自救护救”知识,并在整个年段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

7、宿舍区以“灾难来了,我会——”为题,开展交流讨论活动。

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对防灾减灾的认识,让广大师生了解和认识防灾减灾工作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9篇

党的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了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同时指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灾害最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灾害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同时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以减灾为根本宗旨,加强防震减灾工作,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转变防震减灾观念。经过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四十多年的不懈探索,党和政府对防震减灾事业的定位,逐步从以解决地震预报难题为主的科学研究定位,到以人为本的社会事业定位,最终到党的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定位,体现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表明党和政府对防震减灾事业认识的逐步深化。长期以来,对待地震灾害,重救轻防,对通过地震预报特别是对地震短临预报减灾期望值过高,“有钱买棺材,没钱治病”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些认识都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首要任务是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大局中。把尊重自然和多震灾的国情研究结合起来。使防震减灾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自然规律;把顺应自然与加强地震灾害防御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使减灾更加科学、理性和有效;将保护自然理念与实现减灾目标结合起来,使防震减灾与保护自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开展地震危险性区划。尽管地震短临预报目前还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但从长期和区域上看,地震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从全球看,强烈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上,我国位于两个地震带之间,相比其他国家,地震多、强度高、震源浅、破坏大、损失严重。从我国大陆看,无论是地震活动的频次还是强度,其分布都是不均匀的。我国西部高于东部,华北地区高于华南和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呈现带状分布的规律。从局部看,强烈地震主要发生在一些重大活动断裂带上。通过加强地震构造探查与研究、历史地震活动性研究,对国土按照地震危险程度进行区域划分;在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充分吸纳地震危险性区划成果,将建设的重点放在地震危险程度较低的地区,在地震多发区或地震重点危险区以生态与环境保护为主,避免进行高强度建设。这样不仅可以大大节约建设投资,而且可以减轻未来地震的损失和对生态的破坏。

加强城市活断层探测。研究表明,强烈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活断层分布区往往是地震高发区,强烈地震发生时,地震断层通过区不仅各类建设工程遭到毁灭性破坏,而且对自然环境破坏极大。如2008年汶川地震,地震引起的地表破裂带长达300公里,地面最大垂直位移9米,地震裂缝和鼓包等地表破坏现象随处可见,断层穿过之处山河改观。北川虽然不是震中,但破坏最为严重,与其坐落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直接相关。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来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一批新的城镇将拔地而起。要在新城镇或新城区规划区提前开展地震活断层探测,编制城市活断层分布图,把活断层的展布情况、活动性质搞清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顺应自然,使新城镇选址尽可能避开活断层分布区;在城市新区规划过程中,合理安排建设工程布局,在活断层通过区安排城市绿地、公园等设施,把重点建设工程安排在抗震有利地段,是减轻地震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的治本之策。

加强地震次生灾害预防。地震灾害包括因地震震动和断层破裂造成的直接灾害。也包括因地震诱发的其他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震害经验表明,同等强度地震灾害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呈几何级数增长,其中,次生灾害的危害程度日益加大。究其原因,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如森林植被的无序砍伐、矿产资源的无序开采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等,是泥石流、滑坡、塌方、堰塞湖等次生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这些现象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今年的芦山地震过程中都有明显表现。因此,从减轻地震次生灾害入手,修订、完善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开发、利用自然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水准;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资源开发、工程建设过程的监管,有效防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对减轻地震次生灾害、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建筑物的倒塌和破坏是地震灾害的直接表现,也经常带来一些生态灾难。如2011年日本东海9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事故,给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也对人类开发利用核电带来新的挑战。通过近年来与日本、智利等多震国家强震震害情况对比,我国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明显偏高,人员伤亡明显偏多。究其原因,主要与我国抗震设防水准偏低、农村房屋普遍不设防有关。作为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切实加强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使建设工程抗震能力能够与当地地震风险相适应,真正做到“地上结实”,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结合当前实际,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提高国家地震区划风险水准,提升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农民建设抗震房屋,彻底改变农村房屋不设防的现状。二要切实加强重大建筑工程和容易引起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如核电站、水库大坝、交通、通讯设施等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确保地震后功能不损或能够快速恢复。三要将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地震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将这些地方变成地震时最为安全的场所。四要加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加强地震遗迹保护和生态恢复重建。强烈地震发生后,进行震后恢复重建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恢复重建过程中,除生产、生活设施恢复以外,对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和生态恢复重建不容忽视。首先,地震时产生的断层破碎带、断层陡坎以及各种自然地貌的改变。地震对城市、建筑物的破坏情况等地震遗址、遗迹本身就是自然遗产,是自然生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这些遗址、遗迹保护对加强地震孕育与发生机理研究、建筑物抗震技术研究以及加强社会公众减灾意识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地震后,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地震遗址、遗迹,划定保护区域,制定科学方案进行保护,应当成为震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其次,地震灾害往往对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在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过程中,坚持以自然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与人工治理相结合,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功能,这才是科学、完整、可持续的恢复重建。

(作者:河南省地震局局长)

第10篇

重庆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东侧,属中强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域,1996年重庆市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重庆地区的中强地震具有震源浅、烈度高、震害严重、易导致严重的次生灾害等特点。由于重庆乡镇人口集中,地震所造成的灾害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近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广大农村地区仍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地区。因此逐步提高农村防震能力是当前迫切开展的一项工作,是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必然结果。

一、重庆农村民居防震设防应对措施

农居抗震设防历来是防震减灾工作的薄弱环节,我国在前几年确定防震减灾十年目标时,是以城市为重点,要求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当时农村的抗震设防工作没有提到议事日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地震对农村经济破坏的加重,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已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突出重点、全民防御,健全体系、强化管理,社会参与、共同抵御”三大战略要求。

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提高农村民居防震保安能力,2007年重庆市建委、市地震局提出了全市的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2008重庆市政府拟出台文件,要求按高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设计,提高重庆市新建、改建大楼的防震标准;2009政府又安排300万元专款,组织有关专家和科研单位,开展农村民居经济实用抗震技术和农村民居巴渝建筑风貌特色研究,编制实用技术标准。目前,区县的抗震民居示范工程已经逐步启动。

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村镇建筑(本文仅指不纳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居民建筑)建设的快速增长,居民的房屋结构也由传统的土坯或土木结构逐渐改为砌体结构、框架结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多数建筑在没有规范设计和规范施工的情况下就已建成,留下了不少的安全隐患。具体问题在于:一是目前重庆市村镇建筑多由居民自己出资,在自有土地产权范围内建设,一般不纳入政府职能部门的基本建设管理范围,大多无正规设计标准,房主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依照自己拟定的功能、开间尺寸、进深尺寸、层高、层数等来进行建盖;二是施工方大多属无资质的农民施工队,工匠技能参差不齐。建盖过程中,凭建房农民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甚至是错误的经验就把房屋结构建盖起来;三是建筑经费使用不合理,主要追求住房的高大、宽敞、明亮,在外表装饰上投入过多,在结构抗震上过分省钱,有的甚至不与考虑过房屋结构的抗震问题;四是地基选择不合理,地基挖掘深度不够,处理方式简单,大多数仅在地面下50公分左右填埋碎石或片石,很少打地圈梁,基本没有加钢筋,多层建筑大多没有圈梁;五是承重墙厚度达不到要求,有的砖混结构承重墙仅是l2墙,普遍存在砖木结构房屋层高超高,达4~5米;六是砂桨比例不合理,粘接强度差,建筑质量差,忽视抗震设防标准,达不到抗震设防的要求。

从重庆5个乡镇民居的调查统计分析情况看:个别地区乡镇经济发展较快,农民生活逐渐富裕,房屋建筑情况相对好些,主要以混合和混预结构为主,采用了圈梁,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约占调查总数的10%;以砖混合预制结构为主的农家自建楼房,建房过程中根本未考虑抗震设防因素,施工人员技能普遍很低,特别是部分房屋的选址不科学、地基不稳定,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虽然这类房屋具有一定的抗震性能但很脆弱,约占调查总数的25%;在有些偏僻山区的情况相对较差,由于经济原因主要以土木结构(土坯房)为主,少部分为砖木结构,房屋基本不具备抗震能力,约占总数的65%。总体上看,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十分脆弱,推广和加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工作十分必要。

三、推行民居抗震设防工作需加强的几项工作

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要在民居安全工程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将其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要落实分管领导、责任到人。在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中不容忽视以下几个方面:

1、专家参与设计,组织进行抗震性能房屋建设论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下各种机构类型,给出当地群众经济上易接受的抗震技术措施和指导性建议。通过编制地区性房屋抗震技术标准和抗震构造图集的形式,指导村镇房屋建造,提高其综合抗震能力。

2、领导重视。少数乡镇政府对农居抗震设防工作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对推广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农居档案,心中无数,这种现状对今后的抗震救灾工作极为不利。

3、严把五关。严把选址关:严格规划选址实行统一规划、分栋(分户)自建,严格按建设程序审批。规划选址用地避开山洪、风口、泥石流、洪水淹没、风景区核心景区、地下采空区、高压输电线路等,并要求有充足的水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以方便生产生活;严把建筑设计关:住宅方案供农民选择使用,免费向村民提供住宅设计图集,住宅设计一般为2~4层,达到国家技术标准,满足农村生产生活需要;严把施工关:以镇为单位编制施工方案,组织有资质的施工企业或持证工匠施工,杜绝无证施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严把工程质量关:聘请监理公司或区质监站对农房建设进行监理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由镇村管所技术人员、村组干部、建房业主代表三方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进行质量监督;严把建筑材料关:凡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及构配件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凡不能满足技术标准的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4、加强宣传教育。农村长期存在防震抗震知识不足,对建房质量认识不能到位,采用科学、灵活、及时有效的宣传方式,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将农村住宅建设防震抗震知识普及到乡(镇)、村庄和农户,使广大农民建设安全农居变为维护自身生命财产安的自觉行动,增强市民防震意识。

5、加强监管,保障农村民居抗震质量。把抗震设防管理纳入工程审批、规划、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管理环节中,加强监管,确保抗震设防质量。

四、结束语

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来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是加强农村民居防震减灾能力的一种基本措施。同时,积极宣传,提高农民认识,让农民自主自愿参与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做好抗震设防技术指导和服务是实施地震安全民居工程的核心。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陈东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试点工作.高原地震,2007.1.

[2]罗书山.山地城镇防震规划初探.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4.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依法管理、正面引导的原则,紧紧围绕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个主题,积极创新宣传手段,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内容,提高宣传实效,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各种防灾减灾法律法规知识和普及防灾减灾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为进一步促进全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宣传内容

(一)重点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防震减灾法》等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及普及活动。

(二)宣传街道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重要内容和处置规程,宣传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做法和经验。

(三)广泛宣传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普及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和自救、互救的应急知识。

三、活动安排

5月12日为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5月7日——5月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活动周。

(一)开展防灾减灾集中宣传日活动。5月12日上午9时——11时,由街道宣传、综治办、办、社会事务办、城建办、经贸办、安监办、农业服务中心等街道专项应急预案牵头部门参加,在上马集市广场现场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咨询,图片展览,派发有关资料。

(二)街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5月7日——5月13日,25个社区择时在辖区设点集中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地质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活动。街道宣传、城建办等部门要结合《防震减灾法》的宣传和“5•12”纪念日,认真布置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宣传周活动。

(四)开展校园防灾减灾专题教育活动。街道教委办牵头,在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技能专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做好学校防灾减灾教育的普及工作。

(五)开展安全隐患事故警示教育宣传活动。安监办牵头,公安、劳动保障中心等单位配合,结合我街道安全隐患排查情况,开展广泛深入的安全隐患事故警示教育,提高全社会预防和整治安全隐患的自觉性。

(六)开展春季疾病预防教育宣传活动。街道疾病控制中心负责组织。以预防当前流行性疾病为重点,通过普及春季疾病预防知识,提高广大群众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

(七)开展自然灾害救助政策宣传活动。农业服务中心负责组织。通过活动,广泛宣传自然灾害救助政策。

(八)组织全街道安全风险隐患排查行动。从宣传周活动开始,公安、综治办、安监办、经贸办、文化服务中心等有关部门要对危险行业、食品卫生、易燃易爆企业、大型人员集中公共场所等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行动,及时整改各类隐患,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四、有关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成立街道“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组长,党工委宣统委员为副组长,机关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政办,负责宣传活动周组织协调工作。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社区、企事业单位要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创新宣传形式和手段,按照街道“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制定细化方案,采取切实措施,抓好落实,务求实效,组织落实好本社区、本单位的各项宣传活动。

第12篇

为更加准确、及时地预报地震、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影响,中国地震局建设起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该网络将包括41个国家中心和区域中心和360个大中城市和台站节点,主要采用Novell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操作系统。

总体目标

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自2003年开始建设,投资总额近27亿元,重点包括测震、前兆、强震动三大检测网和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信息服务、地震应急指挥三大技术系统,以及一个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求援训练基地。

该项目的目标在于,显著提高地震观测的密度、数字化率和监测预报速度与质量,为中国的防震减灾、国家建设,以及人民生活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解决方案

在评估了众多Linux厂商后,中国地震局选择了Novell的SU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9.0 (SLES9) 系统,因为其具有较强的管理功能,系统通过yast2使安装、配置、管理、升级变得容易。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采用成熟的2.6企业级内核,为客户提供了适合大型商业数据库和大型商业应用软件运行的操作系统平台解决方案。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与业界流行的硬件有着很好的相互认证的兼容性,能充分发挥其性能,并在众多全国性大型项目中经受了实战的考验。它是一个安全、稳定、运行效率高、易于维护的操作系统平台,并具有卓越的性能价格比,非常适合于地震局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的使用。

另外,Novell作为全球技术领先的具有20多年企业级网络操作系统研发经验的厂商,拥有强大的国内技术支持团队与专业的本地化研发支持中心。同时,Novell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具有卓越的开放性、可用性、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完备的技术支持体系、丰富的系统建设经验以及良好的市场信誉,这使中国地震局最终选择了Novell 和Novell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项目成果

通过使用Novell公司的SLES9系统,中国地震局不仅缩短了整个应用部署的时间,提高了效率,而且还大大降低了管理、维护等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