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3-11-09 10:4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1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2-0163-01

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结构从单一化模式向多样化模式演化,这一趋势使高等教育必定要有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实现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多种形式办学,大学人数的剧增,上大学不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情,更多承担着理想和现实矛盾的冲突,大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更多面临着人际关系、人生观、价值观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这些现实情况也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校园恶性事件频出,社会、学校、家庭太多注重学业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教育。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是提高高校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

高校普及公共艺术教育能使非专业学生更多的了解人类艺术的遗产,扩展知识领域,丰富生活。它的有效实施,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操作能力的锻炼、健全人格的形成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综合素质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是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有益补充,也是培育良好思想素质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条件。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健全了人格,培养了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赞扬了美,乐意把美的东西吸收到灵魂深处作为营养,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高尚优美。学习民俗文化和国外优秀艺术,增强学生艺术修养和爱国精神,艺术作品自身的强大感染力和渗透力,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了人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对自己的能力、气质、性格、情感等作出恰当客观的评价,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培养了综合素质的发展。

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是对大学生行为的一种教导,是培养学生内心感情世界的一门艺术,学习、欣赏及解读艺术作品,丰富了知识,净化了灵魂,提升了人格,对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和补充的作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素质塑造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公共艺术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人的精神内涵,符合艺术教育的本质及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的心理成熟和人际交往关系等能力产生了有利的导向作用,起到了净化和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审美,受教育者对艺术的形式,艺术言的学习和领悟,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受教育者通过对艺术语言的感受、领悟、情感心灵接受洗礼、净化,培养起一种超越现实功利主义的人生态度。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的是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自信心和责任感,培养了开明的性格,完善了人格,树立了责任感,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特殊情感,学生以这种情感去认识、理解、感悟并最终创作艺术,这样的特殊性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塑造了大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其课程的结构设置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已成为当今高校衡量教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人才必备的条件。公共艺术教育要求学生接受美的教育,净化学生的灵魂,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学生的心灵在接受美的洗礼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起到健康的教育作用。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过程中,心理素质教育业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各高校的教育现状和教育现实来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还远远没有达到“高等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在教育的水平、层次、内容、管理、课程设置、以及教师的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有待于完善和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施美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从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到现在全国全面实施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在很多地方并没有形成真正的独立,而是以一种教辅的形式存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中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解决,以达到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第2篇

关键词:管理经济学 综合素质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20-02

对进入21世纪以后通过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理工大学生而言,虽然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有较强优势,但在理解和解决当前社会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特别是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问题时表现出相当的局限性[1]。通常素质是指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素质教育是一个融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强烈生活责任感、人际交往能力及良好协作能力为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而素质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从多学科角度综合解决自己学业或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2]。所以,深入探讨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学习对理工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地社会现实意义。

1 结合反映经济与社会的股票市场案例谈理工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

众所周知,规范运作的股票市场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在这样的市场里股票价格能比较充分地反映企业价值,它能够对人们在国民经济中有效地分配投资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3]。不过现实生活中股票市场里大户的存在和不同程度的欺诈和操纵股价的行为也会损害到股民在股票市场中的正当竞争,削弱市场在配置资本资源方面应起的作用。一般来讲,股民炒股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股市交易使自己拥有的资金财富最大化,炒股手段会因人的性格及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异,显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炒股成败的关键;另外企业为了融资而上市,进而通过股市交易来实现经营的扩大再生产。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导致资源间有一定程度的可替代性,从而使人们的经济选择成为可能,当股民和上市企业面对股市进行各自具体的经济选择时,依靠的是价格信息,当供求平衡时也就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政府允许股市的存在是为了把社会上闲散资金通过股市进行优化配置,从而进一步消除垄断,真正地引导股市向健康方向蓬勃发展。

实际上若理工大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于在理工专业上发展,那么可以考虑选择自己的特长方向发展,及时对自己的人生做慎重地调整。例如如果有志于做企业经营或金融投资方面的工作,不妨通过素质教育选修课“管理经济学”的系统学习,充分将所学经济分析方法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并深入地了解以上所述的股市行情及经济运作规律,以帮助自己进一步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立足社会,为毕业后实现顺利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2 边际分析法在理工大学生情感生活方面的应用

现在理工大学生在上大学青春期一般也面临如何处理同学友谊、爱情等情感问题,当面临一段新的恋情时,不妨应用管理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法”可做出正确地人生情感选择[4]。使用边际分析法具体决策时,即把因决策引起的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相比较,看看利润(净效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这种分析方法的精髓在于判断一个方案是否可行取决于采用方案前后净效益的变化,而不管采用方案前成本或效益曾是多少,它体现了向前看的管理决策思想,并且很容易与数学上微分学相结合而成为解决相关最优化问题的方便工具[5]。据此我们的判断是:过去自己所有的情感经历都属于沉没成本,毫无疑问它的确是人生的一笔重要财富,但现在正确的情感决策是面向自己未来幸福人生的,所以只要自己与新恋情交往对象的爱情源自于两个人内心深处的彼此欣赏、相互信任与相互理解,并且珍惜两个人生命所赋予的不可替代的刻骨铭心的生活体验,共同构建心灵深处的海市蜃楼,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那么就一定可以走出自己过去情感经历的阴影,这样的情感生活最终会步入婚姻殿堂,共同生活到永远的!

3 对理工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毕业后实现人生自 主创业

现实中的企业运作涉及到多方面实际问题的解决,其中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综合利用及优化选择,还有关于产品的技术创新突破,以及委托问题的处理等等。因此,下面想通过对企业基本运行机制及规律的分析谈谈对理工大学生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以满足他们毕业后有志实现自主创业的实际需求。

3.1 宏观分析企业经营状况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内部主要解决综合管理问题,外部需要考虑如何实施供应链管理,运用公共关系加强与其它企业的相互合作,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一切资源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以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尽管企业实际面临的管理问题复杂程度不同,但一般都遵循这样一种基本模式:确定实现既定目标的不同方案,然后选出以最节省资源的方式实现目标的方案,同时要考虑到相互影响的竞争决策者的可能行动与反映。

3.2 企业亏损原因及扭亏为盈的解决途径

例如:武汉重型机床厂属于国家大型企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面对市场的激励竞争,由于跟不上市场变化,所以武汉重型机床厂1996年至1999年期间出现了连年亏损,资产负债率达到92.41%,最终成为武汉市的严重亏损企业。企业扭亏为盈的解决途径:(1)把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卖掉,让大企业兼并,大鱼吃小鱼;(2)宣布破产,其好处在于可逃脱一切债务,坏处是影响企业形象及品牌,以致于在重整企业经营时面临更大困难,没办法找到更好的合作企业,自己的信誉受到影响;(3)利用减员增效来处理企业亏损问题,使企业留有的人员与机器设备保持最佳比例,这样做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具体定量裁员可结合多种投入要素最优组合原理的计算来实现,即保证企业中各种员工的MPL/PL值相等,此时各种员工间的比例就达到了最优,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地财富。

3.3 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规模经济问题的解决

另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还需要解决其他各种问题,例如规模经济问题,当企业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降低了产品制造成本,这说明企业生产存在一个最优规模,即长期平均成本与短期平均成本线相切其切点对应的产量而形成,利用这一点可精明指导企业进行有效经营生产,以提高其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管理经济学的系统学习可帮助理工大学生通过分析反映经济与社会的各种案例来了解社会,并培养其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应用能力,这有助于理工大学生毕业后实现自主创业并成功立足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只有活学活用管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以上所述的企业生产运作的基本管理与经济规律,才可以帮助理工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的梦想。

4 管理经济学知识在每个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管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指资源用于其他的、次好的用途所可能得到的净收入,大学生生活中是否上网也是一种生活决策,是否上网选择的依据之一就是上网的机会成本大小[6]。例如:大学生目前正在准备期末考试,此时学校可能会限制大学生上网,因为上网要占用学习时间,而时间是稀缺资源,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的用途要有所选择,即资源配置优化问题―― 将有限资源使用在最有价值的地方,所以,虽说大学生可以把时间用于多种不同的用途上,但同一时间段内上了网就不能复习功课,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这就是上网的机会成本。另外,人们选择上哪家网站还取决于所选网站资源内容的精彩程度,不同网站在同一时段内有新闻、娱乐、足球赛等不同的内容,并且被不断地刷新,所以通常人们会选择受益最大的网站内容浏览来愉悦地满足自己学习与生活上的精神需求,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又如一名本科毕业生如果准备报考研究生,他要考虑的成本不仅包括学费、生活费,而且还要考虑如果读研究生就将放弃的直接就业会给他可能带来的收入。实际上他应该将读研究生视为一种人力资源投资,以长期人生规划的观点来进行个人生活决策。

综上所述,机会成本可以较准确地从全社会角度来反映有限资源用于某种经济活动或个人生活所实际付出的代价,从而迫使人们比较合理的分配和使用自己已经拥有的各类不同资源,真正学会选择如何用最小的实际付出获得最大的生活技能与财富积累,把所学经济知识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5 对理工大学生人才培养而言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及实用性

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开设的意义在于满足大学生不同学习需求,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多种技术及生活技能,以培养和提高理工大学生的综合素质[7]。所以,教师在素质教育选修课堂上需要有意识的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重在启迪学生的心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其终极追求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心灵世界的完善。

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既体现了学科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更体现了创新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把管理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企业经营社会实践相结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管理经营问题的实际能力。对理工大学生而言,4年大学生活是人生经历的一笔重要精神财富,只要大学深造期间能把心灵沉寂下来,专注地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并且珍惜已经拥有的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自由天空,就可以走出实现自己完美人生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 黄梅.论高校科学教育选修课程的跨学科价值和建构特征[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103-105.

[2] 张淑梅.关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4):105-108.

[3] 庆,马月才,王保林.管理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 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5] 保罗・海恩.经济学的思维方式[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第3篇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01)

摘要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的基本教育方针。文章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90 后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考察其经过十余年的素质教育后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分析当下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院90 后大学生;素质教育;问卷调研

中图分类号院G641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180-02

1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概念

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这个概念,各个领域对它的理解也各有不同,但一般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内涵是以开发大学生基本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为着力点,主要包括:基本素质(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性素质(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德育素质指大学生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如勤奋、诚恳、有责任心等等。智育素质主要指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身心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可持续发展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2 90 后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与不足

90 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享用者,经过十几年的素质教育,这一代的学生究竟具备了哪些优良素质?国内现行的素质教育还有哪些内容需要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又将如何进一步开展素质教育?本调查采取匿名形式分别抽取了拥有2800 名学生、五个专业的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龙子湖校区经济管理系的一、二、三年级1000 名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000 份,回收923 份。问卷的信度、效度分别为0.83,0.92,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2.1 德育素质

调研表明,大学生普遍表现政治观念淡薄、学习目的趋于务实又缺乏目标的价值观。在问及您认为人生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时,35.7%的大学生认为是事业有成,仅有20%的大学生选择了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同时,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仅6%的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学生关心更多的是将来的就业问题和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多数大学生比较认可“个人价值大小取决于对社会贡献多少”这一观点,82.5%的大学生愿意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或者向社会献爱心;仅有7.5%的学生选择不愿意。调研中多数大学生认为当代90 后大学生道德缺失如考试作弊、不讲信用等;但对与身边的大学生的诚信的评价,43.2%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很有诚信。在校园文明行为方面,60.7%的学生承认身边学生中经常有一些不文明或违纪的现象出现。然而,当问及您对待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时,只有43.7%的学生选择强烈的不满,20.3%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

2.2 智育素质

大多数老师表示90 后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但是许多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调研对象中,仅有33.2%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比较了解,“有一般了解”的占45.5%。喜欢阅读历史书籍和名人传记的人的比例分别为33.8%和30.1%。对我国历史名人的了解状况,仅有36.2%的学生表示非常了解,16.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根据调研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在“您认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有何欠缺”时,多数大学生表示自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匮乏,自然科学知识掌握的可以,英语、计算机技能掌握的一般。一项有关综合素质的调查结果显示,3.1%的学生认为综合素质差,缺乏进取心,充满挫败感;10.9%的学生综合素质一般,发展潜力不大;66.5%的学生虽然综合素质欠缺,但较有发展潜力;只有18.9%的学生自认为综合素质良好,且具有进取心。可见,现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我国多年来重理、轻文,教育教学以业务知识教育为中,但是往往会忽略综合素质教育,尤其不重视文化素质教育。

2.3 身心素质

一项关于大学生身心素质的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的身心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并且高校在大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教育方面有许多不足之处。调研中,近45.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不理想,尤其是上大学后身体素质有所下降,当问及您是否经常坚持体育锻炼时,只有30.2%的学生表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偶尔参加锻炼”的占45.1%,“几乎不参加运动”的占10.7%。调查表明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极易产生心理障碍。59.9%的学生认为目前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好,自制力不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法偏激易冲动;大学生遭遇重大困难和挫折时,近半数以上选择逃避、放弃。同时日常生活中经常感到莫名空虚、时常有紧张感、逃避现实、喜怒无常。这反映出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低下,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

2.4 可持续发展性素质

在大学生调查中,问及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时,近五成学生都认为目前大学生缺乏创新能力,16.7%的学生表示有创新的意识,但不善于付诸行动,5.9%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创新能力,15.2%的学生“具有一点创新意识”,毫无创新意识的占10.8%。这些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普遍欠缺开拓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看待问题时缺乏主见,且存在实用主义倾向。在调查中,如何评价自我的学习能力,25.9%的学生自认为有很好的学习能力,35.6%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取意识不强,自我学习能力不足;22.4%的学生认为自己自我学习一般,感觉自己很失败,完全没有自我学习能力的占3.1%。在问到自己是否清楚自己所学的专业在社会上的作用时,近65.2%的学生表示不太清楚。只有25.4%的学生表示知道一点。调查表明,近五成的学生不清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社会的生产实践中。

3 提高90 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建议

3.1 教师素质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最根本因素

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素质至关重要。首先,在思想政质上,教师是否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坚定的信仰和专业化的教育科研能力;在知识结构上,教师是否掌握了系统化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在一般能力结构上,教师是否良好的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在身心素质结构上,师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身体素质。可以说,教师的思想品行、教育理念以及教育科研方式都会大学生素质教育产生导向性的作用。然而经过调查,有些院校教职工队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教师师德修养有待提高,缺乏严谨的治学精神、诲人不倦和从严治教的工作态度,以及为人师表的高尚道德风范;部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存在着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存在着继续学习能力不足,科学研究的水平有待提高;还有的教师教学过程中不能与行业、企业联系,教学内容枯燥陈旧,“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急需加强。以上种种都可能对大学生素质教育产生错误的导向作用。因此,加强教师师德建设,强化教师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加强师德情操,做好学生表率;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师知识、职称结构、学科结构,为教师成长提供服务等措施,是加强和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最根本因素。

3.2 人才培养方案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关键因素

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高素质大学毕业生的重中之重。应针对学生特点,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将素质教育贯穿于全学程教学过程,搭建综合素质教育平台,设置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构建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进一步完善实验、实习、实训、实岗等实践教学环节安排,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课程体系设置要紧跟社会、行业发展需要,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知识、技能要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相适应,课程体系设置要保障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系统性、必须性和实用性。

3.3 校园文化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因素

校园文化是一种有效的精神载体,它以文字、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信息,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敦促其养成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或者定期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等宣教活动,也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日系列活动,将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道德理念寓于其中,形成积极健康、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另外,也可以以校内板报、广播站以及校内心理健康协会、法律宣传协会等为载体,大力宣传积极健康的文化信息,敦促全校师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把“双育”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活动,激发学生求知进取的精神,达到发展个性、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使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共建文明校园。

2013 年该院制定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案时,成立了成立经管系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领导小组。着力更新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理念和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现有的五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在修订过程中突出学生基本素质(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性素质(职业素质、创新素质)两个培养。加强提升教师素质,每年在全系教职工中开展了“强师能、立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各类教学技能竞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创新二课活动,搭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的二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经管系学生品牌特色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对该系近500 名的学生进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调查问卷。83.2%的学生表示目前学院的学生素质比之前提升了很多,近半数同学也表示教师素质的提升和丰富的校园文化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第4篇

(①西安外国语大学基础教学部,西安 710128;②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西安 710128)

摘要:目的:针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属性多样化、不可重复的特性,导致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糊,决策信息不完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的群决策方法。方法:首先,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并得到属性指标的权重;结合区间数间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专家权重;然后,再利用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将多个决策矩阵进行有效地集结,形成综合决策矩阵,结果:通过建立比较可能度矩阵,利用排序向量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决策矩阵进行择优排序。结论:实例表明,利用区间数的群决策方法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一类复杂的决策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以及可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 :多属性决策;群决策;专家权重;区间数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6-0179-04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项目(12JK0105)。

作者简介:邱建国(1975-),男,陕西西安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决策评价、智能决策的相关研究;申海(1978-),男,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智能决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的相关研究。

0 引言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过程,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方法,能正确地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及时准确为用人单位提供优秀的人才,能促进高校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前,大多数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1],在评价过程中,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相对欠缺),在主观权重确定上一般采用专家直接给定的方法,此方法虽然简便,但未能考虑专家知识结构、研究领域、经验储备对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无法满足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决策的需要。本文针对专家决策权重的随意性,结合区间数间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来改进专家权重,然后,通过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将多个决策矩阵集结成为综合决策矩阵,利用综合决策矩阵得到综合属性值,从而得到决策对象的比较可能度矩阵,通过可能度矩阵的比较、排序,得到了决策对象综合优劣顺序,有效地解决了专家确定权重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为科学合理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1 大学生综合素质权重的确定

1.1 大学生综合素质属性权重的确定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定,具有多样化、不可重复的特性,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2000份)利用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代课教师,学生,辅导员打分,得到来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指标体系,以及属性权重值(如表1)。

1.2 主观权重(专家权重)的确定方法

本文利用区间数[4-7]的研究方法,使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对象由实数扩展为区间数,更符合大学生综合评价的实际需求,然后利用区间数距离,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确立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与区间数距离有关联,从而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权重进行改进,使专家权重更加科学、更加公平,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3 实例分析

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国家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为了兼顾公平与择优录取的原则,本文采用4位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k={1,2,3,4}对初步筛选的6位大学生(x1,x2,x3,x4,x5,x6)进行综合素质评价,由表1可得6位大学生的4个属性(a1,a2,a3,a4),初始权重ω=(0.134,0.763,0.068,0.035),以及4位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这6个大学生分别给出在不同属性下的估计区间数 (如表2~表5所示),则可得到如下的决策过程。

最后利用式(13),得到可能度矩阵P的排序向量为:

情况下,大学生排名最靠前,从原始数据本身亦可以看到,对于大部分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对方案给出的属性估计值相对较大,其他方案次之,符合最终给出的决策结果,这也说明上述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结论

本文首先根据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特点,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符合决策实际的综合权重,针对决策对象的差异,利用区间数算术加权平均算子对决策对象进行有效的集结,确定了大学生综合属性值;建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比较可能度矩阵,利用排序向量法进行排序。该方法更具有灵活性,针对不同方案和属性,每个大学生综合素质专家的权重并不完全相同,也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多属性群决策建立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开.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天津大学,2011,12.

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问题;就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得到应用,在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增长的同时,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以综合素质教育为主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也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目标。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大学生的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毕业=失业”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面临的不争事实。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此,高校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强化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概述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各方面的素养的综合,包括文化知识、专业能力、道德修养、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属于个人自身所独有的,在生理和心理、外部形态以及内在修养方面相对稳定的特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品格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素质。而在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品德、能力、问题和成绩四部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加具体、更加详细的分类,分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质、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七个方面的内容。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相关调查表明,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如教学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校园文化缺乏活力等,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偏低,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能力欠缺

当前,由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并没有对自身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没有充分考虑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工作,想要在哪个领域发展,也无法分析所处的环境是否与自身的条件相适应,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没有追求长远发展的眼光,影响了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2、集体观念缺乏

在大学中,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在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加上学生自我意识以及私人空间意识的强化,注重自我保护,在与同学交往时往往都是小心翼翼,缺乏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在思想层面上缺乏对于社会的适应力,影响了其自身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人际交往弱化

不可否认,人际交往能力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制度的影响。在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从上学起,就一直被教师和家长灌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上重点大学出人头地的观念,将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和提高分数上,严重影响了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而在进入大学之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没有形成与他人进行交际的习惯,加上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进入社会后,无法与企业领导和同事进行有效沟通,无法快速展现自身的能力和优点,失去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4、心理素质较差

现有的教育模式中,缺乏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导致许多大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在工作中无法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控制,遇事不沉着,处事不稳重,很容易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部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意识和自信心,没有努力拼搏的勇气和信心,在工作中存在着说话不诚实、作风不踏实的现象,稍有不满就跳槽,没有工作经验的积累,难以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及就业竞争力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在大学教育中,高校应该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注重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综合性专业人才。

1、强化专业素质培养

对于大学生而言,自身所学的专业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在走入社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些专业知识也会对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综合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所学专业知识的不同,侧重不同,其对于事物的观察方式、思考模式、知识结构乃至个人的性格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无论是何种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都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做好专业知识的储备,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心理素质,即不同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共同要求,以及从业人员自身所具备的各种条件。无数成功的例子表明,许多人在非本专业的职业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特定专业领域的学习,从中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因此,应该加强对于大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专业,使得其了解到,无论将来从事何种职业,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知识都能够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运用。

2、重视思想道德素质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许多消极思想在社会中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部分大学生在这些消极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针对现阶段大学生思想层面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首先,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包括了诚实、信用、勤奋以及各种良好的品行等,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将思想道德素质放在了最为关键的位置,大学生必须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起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其次,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当代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基本的民主法治观念和公平正义理念,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然后,应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其明确学习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针对当前大学教育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应该及时更新观念,注重对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其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真正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高校可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不影响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入社会,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以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构建相应的实践基地,或者采用校企联合的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相互结合起来,构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可以根据学生专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在校学习和实践的时间,为学生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培养其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需要,获得良好的发展。

4、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其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可以设置专业的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在教育、心理咨询、思想政治工作等环节之间建立起良性的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在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强意志、丰富情感、发展才智,促进身心素质的共同提高。应该确保学生具备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强烈的意志,对事物始终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态度,做到遇事沉着冷静,从容应对。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思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将积累的压力和负面情绪释放出去,实现个人的长远健康发展。

5、提高学生求职技巧

良好的求职技巧,是学生获得用人单位青睐的秘诀,也是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通常都要求应聘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特殊的求职技巧展示出来,才能使得用人单位清楚地看到。求职技巧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包括了人际交往技巧、书面沟通技巧、组织策划技巧、设备及软件运用技巧等。在求职前,应该首先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以此为依据,对材料和语言进行组织,对简历和求职信等进行设计,对自身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有效展示。良好的求职技巧能够帮助求职者直观、有效地将自身的才能和综合素质展示给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其所涉及的能力不仅在择业时有着良好的作用,在个人职业生涯中,也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该对自身进行全面准确的审视和评估,认识到自己对于求职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缺陷,督促自身不断进行改进,增加求职的成功机会。

综上所述,在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为了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需求,深化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针对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情况,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高校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在以往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大学生能够在日趋积累的职场竞争中,把握主动,获得良好的发展。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其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推动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最为有效的对策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丽华.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4(3)90-91.

[2] 张炳武,张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7)65-66.

[3] 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184.

[4] 赵毅.注重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才智,2010(22)251.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状况 评价研究策略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状况分析

(一)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严重的偏离

在大学,同学们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与各行各业的人都要打交道,另外人与人之间的个性相差比较大。在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大学生一般都比较注重的是自己的想法。在计提利益面前,更加看中的是个人的利益。特别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世界,认为在网络里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被网络上的攀比、暴力等行为严重的抹杀了,有些学生利用网络欺骗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做损害他人的利益的事儿,在与人交往的时候缺少真诚,具有不正确的动机,使大学的学风受到严重的损坏。

(二)学生的健康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

处于大学中的学生,年龄一般都是在二十岁左右,应该充满朝气,积极乐观,勇敢坚强,能够坦然的接受各种挑战以及失败的打击,但是很多大学生的思想往往比较的纠结,比较的矛盾,面临着新旧思想的不断冲击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矛盾,使他们的心理严重的不平衡,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这些心理上的变化会对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对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也有负面的作用。

(三)重视知识的输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里,学生获得知识的第一途径就是大学课堂,但是很多大学里,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呆板模式,学生在学习中占据着非常被动的地位,会大大的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很好的发挥出来。教师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的教育,没有及时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践,另外没有很好的与学生交流,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讲完课就走了,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请教。学生在课堂上听课的效率非常的低,甚至很多学生逃课。在课后学生也很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形成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能也不够好。

(四)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择业观

大学的管理一般比较宽松,大学生一般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但是很多大学生利用自由的时间打游戏、看泡沫电视剧。另外大学生没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有很多学生严重的熬夜,身体素质很差,平时也没有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很少的体育课,学生们普遍没有引起重视,很少去上,或者敷衍了事。在择业方面,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为只要考取的证书越多对工作越有帮助,却不知道什么工作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没有明确的目标,盲目随众对于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道路和以后的职业道路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

(一)优化大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大学里的学生一般已经具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对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一定的认识。政治思想素质是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态度和道德水准,是一个大学生必须要具备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因此应该抓住这一点,积极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在大学校园里,应该培养严谨踏实的优良学风和文明进取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广大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地得到提高

每个学校和家长的责任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每个学生也有责任努力地树立正确的观念。大学生处于社会和学校的分界点,很容易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开展心理咨询课,特别是对于那些平时思想比较另类,或者是性格比较腼腆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地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世界,及时地纠正他们消极的观念,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矛盾,使他们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断的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三)提高大学生的专业和能力素质以及文化素养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的人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有能力素质和文化素养,能够熟练的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变成使用的技巧运用在实践活动中去,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扬长避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不断的创新,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去积累经验,发现做事和学习的规律。鼓励学生走出校园,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各方面的能力,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总结

大学学校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所需要的也是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都高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不断地锻炼大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时地发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缺陷,并且因材施教,积极地帮助学生改善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远琳. 新形势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分析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2(5).

[2]王永吉.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培养[J]. 现代交际, 2010(10).

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试点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0-0128-02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教育部提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历史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要求学生除了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大学生综合素质也需要同步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不仅有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在学生管理中引入综合素质测评,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孕育而生的。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同步提高。

一、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1.强化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伴随着国家深化改革的步伐,企业越来越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想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用得上、沉得下、留得住”的人才,就必须按照教育部立德树人的发展思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要。

2.提升综合素质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综合素质是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体。通过提高综合素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增强职业荣誉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操守,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上的可持续发展和多元化就业。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通过对药学系794名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进行走访调查,我们可以看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和身心素质方面显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学生自身情况和外界社会影响共同造成的。

1.思想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案定位、课程设置中更加强调专业技能的传授,对于人文素养类课程涉猎较少。在多元文化浪潮的冲击下,大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日趋明显。90后高职大学生个性鲜明,独立自主,创新意识强,但是在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理想目标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在接收调查的药学系学生中有25.6%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不积极,30.3%的同学承认自己在考试中有过作弊现象,47.5%的同学认为自己读书带有功利性,更有63.1%的同学对未来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等。

2.专业素质

从调查中发现,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78.4%的学生只看重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专业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学以致用,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加之校内实践条件难以跟上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学生缺乏实操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另外,65.6%的学生不愿意去生产、销售等一线岗位工作,对工作期望值过高,就业契合度存在严重偏差,导致学习兴趣低落,专业素质进一步下滑。

3.能力素质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在进行人才招聘时,不仅仅看重学生“做事”的能力,更看重其“做人”的水平,也就是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考量。从对药学系学生走访了解的结果看,85.1%的学生人文素养差,对人文知识的获取意识不强烈,仅仅满足于课本知识。另一方面,整个学校人文意识不够浓厚,缺少学术和人文教育氛围,也造成了学生人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25.6%学生甚至不愿意参加各项集体活动,能力素质锻炼途径单一,这更加重了能力素质的落后。

4.身心素质

90.4%的学生认为经历高考后从应试教育的牢笼中解脱出来,就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投放到网络聊天、游戏娱乐当中。虽然国家近年对大学生身体素质达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学生体育爱好较少、课程教师也要求不高,这些都成为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因素。同样,由于社会竞争激烈,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留守经历、离异家庭这些日趋普遍的现象都使得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失衡、抗挫折能力差、情绪波动强,甚至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虽然每年的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测试都可以反映出部分学生心理状况的亚健康状态,但是由于心理问题具有表象不明显,潜伏程度深的特点,因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也是潜在的。

三、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效果及相关建议

从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始,药学系在2014级部分班级中试点实施综合素质测评细则,将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各项行为都同综合素质测评联系起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方面的测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评奖评优的公开公平公正。通过实施,药学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多个方面均有明显提升,不过在试点过程中发现现行的测评细则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1.学生职业纪律意识明显强化

随着“依法治校”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对规范大学生文明行为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将法治意识同职业纪律、岗位规范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学生的品行、学习习惯、考勤纪律、卫生等多个方面的测评,使得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各项活动时有规可依,有规可循,职业纪律意识在此过程中得到明显强化,学生违纪违规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需要加强对于测评分数的监督,避免部分班委利用工作之便,造成新的违法违纪问题出现。

2.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明显增强

由于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都有相应的加分,获得名次又会有额外的加分,因此试点班级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班级活动的开展由之前的辅导员推动开展转变为学生主动参加活动。学生在参加活动中也为了争取获得名次,充分投入到活动准备过程中,目的性更加明确。但是,在测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参加活动,目的是为了锻炼自身的能力素质,而非单纯的功利性。同时,每月一次的综合测评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参与积极性不同学生间的差异,因此对于各项分数的比例权重仍需要在试点中进一步探索。

3.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升

由于综合测评结果与各类评优评奖、奖助学金挂钩,在评比过程中避免了很多主观因素干预,因此学生对于获得各项奖励更加有掌控度。要想获得各项奖励,学生在日常学生生活中除了在提高专业成绩的同时,也需要关注自身行为的规范、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也能够通过对自己的校园生活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从多个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获得全方位的发展。

目前学生活动主要侧重于公益文化类活动,对于专业和职业方面活动涉足不多。虽然目前药学系已有部分学生社团和技能比赛致力于这一方面的发展,但是学院整个大环境还需要改善。因此,可以考虑在进行综合测评时引导学生多关注于专业和职业相关的活动,实现校企文化对接,构建与专业对接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辛绍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24-125.

[2] 叶春林.发挥大学生社团功能拓展就业渠道[J].企业家天地,2009,(10):147-148.

第8篇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和谐校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高等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校作为社会知识、文化的传播与创新基地,应通过和谐校园的建设,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创新素质。

(一)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指人的政治观点、理想信念、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范等内容。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方面,它是灵魂,是根本,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导向支配的作用。

(二)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主要指人在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学习,掌握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塑造人的性格。文化素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主要指的是人经过文化知识学习和应用技能培训所形成的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专业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四)身体心理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的体格、精力、运动机能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提高的物质基础,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方面。

心理素质主要指人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对人的成败具有重要影响。

(五)创新素质

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创新,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治理经济,创新经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知识经济的建立,急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需要国民整体创新素质的提高。

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有课桌、墙壁上乱涂乱画;考试作弊、抄袭作业 ;不尊师重道,无视纪律,课堂嘈杂;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严重;情侣在教室过分亲密,旁若无人;图书馆的图书乱放,阅完不放回原处;宿舍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浪费水电、粮食;领饭不排队等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些不和谐现象,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道德品质素质方面,近些年来西方的消极思想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盛行。这导致了有些大学生在这股思想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陷入了腐化堕落的泥沼,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及方法存在许多弊端,中、小学教育过于强调应试教育,过于服从高等教育,过早进行了文理分科,造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分离,高等教育又一贯强调专业对口,学生知识面越来越窄。学文科的学生缺乏对理科知识的了解,学理科的学生对文学、历史等知识匮乏,这些学生又对美学、心理学知之甚少。

由于教学中知识结构的陈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僵化,教师、学生一味追求分数,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稍有不懂、不会做的题就找老师,求同学,甚至在考场上作弊,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缺乏独立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基础薄弱,专业技能较差。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自2007年以来,南京已有多所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有心理学家统计有18%―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校的创新教仍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管理体制滞后,教学模式落伍,专业和课程设置狭隘的问题。

三、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要各个方面素质均衡发展

大学生综合素质分为五个方面,只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才能做到全面发展,既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文化修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与丰富的想象、创造能力。

目前真正做到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并不多,好多大学生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在其他方面落后,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文学和历史的知识并不丰富,而文科类的大学生知识面较广,又缺乏创新的科研精神。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两者相辅相成,必须二者兼顾。大学生只有具有了丰富的文化,掌握与专业知识相关联的其他方面的知识,才能在专业领域更有创造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使大学生拥有实际操作能力,学会学习,总结学习方法,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更多的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只具有丰富的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大学生中不止出现一个马加爵,总书记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做好以下几个发面的教育:一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二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社会为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耻。三是要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

当代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挫折的能力,就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因此,培养明确的目标、锻炼顽强的毅力,提高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使自己具有既善于竞争又善于合作的态度,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有接纳感的良好心理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

创新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生的创新素质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应有趋势,也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创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要重视创新意识,创导创新精神,大力提倡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精神。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才能为自己拓展一片广阔天空,才能使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要提供更好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条件

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淡化应试教育的功利色彩,打破应试教育中以“分”定优劣,以成绩论成败的模式,奖学金及评优评先、保送及升学就业要以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衡量。同时学校要美化学校环境,增加各类图书,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校园活动,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活动,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得到熏陶,获得新知识,得到锻炼,发掘新才能。

学校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育职能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教育,因此,教师要首先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注重自身建设,德才兼备,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交往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二)积极参加课外活动,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大学生除了上课以外,还有大量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途径。

通过军训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通过一段时间的军训,大学生坚定爱国爱党爱军的政治立场,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加强集体组织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严格的军训,大学生增强了体质,锻炼了意志,加强了承受挫折的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知识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和创新素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素质,丰富的文化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敢为人先的创新素质是大学校园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贺江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2.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9篇

关键词:模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MATLAB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9-6907-02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变得和以往不同,之前单位过多看的是学生的成绩,而现在则更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普通高校学生,从事科研和专门技术的人较少,大多数同学从事管理,后勤,人力等工作,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正确,客观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一模糊数学为基础,应用模糊关系合成的原理,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多个因素对被评价实物隶属等级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方法,是一种比较容易理解且易于实现的评价方法。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和以后就业等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起普通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数学模型,借助MATLAB软件,给出计算过程,期望对大学生素质综合评价问题以及确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借鉴。

1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做一个总体的评价,准确地进行评价的关键是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而这个评价体系必须起到导向、检查、控制和监督的作用,又要简明扼要,便于操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选择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在利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预选指标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全面性原则:预选的各个指标能够比较全面、科学、准确地反映、覆盖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和特征。2)层次性原则:指标体系层次分明,包括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各个要素的子系统指标和各个子系统分解后的指标要素。下层的评价指标对上层应能起到分析和解释作用。3)独立性原则:指标体系中的各个评价指标彼此之间相对独立,不存在包含、大部分交叉以及大同小异的现象,尽量避免信息的重复,有利于发挥指标的评价作用,它是制定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4)可行性原则:所选择的指标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基础上,又要在实际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2 确定评价因素集和评价等级集

评价因素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记U1=[政治表现,法纪观念及诚信,道德修养及公益活动],U2=[公共课成绩,专业主干课成绩,专业选修课成绩],U3=[专业实践和技能,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社会工作],U4=[组织领导,团结合作,沟通交流], U5=[考证,竞赛获奖],第二个层次,记U=[思想道德,学习成绩,技能和素质,能力,加分]。

3 进行单因素评价和建立评价矩阵

对于二级指标“政治表现”关于评价等级集的隶属向量为[0.4, 0.4, 0.1, 0.1, 0],意味着该生政治表现这项指标被评为很好的测度为0.4,被评为较好的测度为0.4, 被评为一般的测度为0.1, 被评为较差的测度为0.1,被评为差的测度为0,同样,可以得到其他二级指标关于评价等级集的隶属向量,见表2。

4 确定权向量

5 进行模糊合成和做出决策

参考文献: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综合素质;对策

2002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达到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成为高等教育的大国。在大众教育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也从原本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随之而来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加剧。另外,近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下降,就业形势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事实迫使老师和同学都在思考,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超越对手,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如何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解决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一、什么是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可归结为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来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主要包括外部竞争力和内部竞争力。外部竞争力主要包括学校的知名度、家庭背景、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学生户籍区别等。内部竞争力主要包括就业观念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一个人的外部竞争力是不可变因素,因此只能从内部竞争力方面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就业竞争能力,主要包括知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组织管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适应能力、个性心理品质等。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和高校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

1.知识缺乏及结构不合理

学生由于受到传统的思维方式和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第一,迫于就业的压力,学生片面重视英语、计算机等实用知识技能,热衷于考证考级,一部分学生因此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打好基础;第二,受到不合理的大学学习观点的影响,学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造成学习领域狭窄,基础知识薄弱,导致缺乏必要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修养。这种知识的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状况直接导致学生的知识吸纳能力弱、更新能力慢,缺乏创新思维,也就制约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2.表达交际、合作沟通能力不够

高考的压力,让学生和家长几乎耗尽了全部的精力,影响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表达交际能力。有些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有的甚至不能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应付日常生活的各种交际,缺乏灵活处理的能力。另外,当今大学生个性特点愈加明显,我行我素,做事、说话不太注意别人的感受,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团结意识较为薄弱,不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这种表达交际、合作沟通能力不够直接导致一方面能力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从而失去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欠缺合作精神,制约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能力的发挥。

3.身体、心理素质不完备

在大学校园里,一些学生不能参加正常的体育课,天气稍有变化,就会感冒发烧,每年的新生军训,总有学生晕倒送医院的事发生。有些大学的校运会记录还是80年代的,至今无人打破。正如北师大一位校领导所说的,“大学生中看球的多,踢球的少;化妆的多,健美的少;讲营养的多,讲锻炼的少。”现代社会快而多变的生活节奏,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失衡。许多大学生的心理成熟程度往往滞后于其生理和智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与障碍深深地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适应控制能力,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管理,不能承受压力,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各种心理情绪,遇事不冷静思考,一片慌乱。身体、心理素质不完备导致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不强,缺乏信心,说话不诚实,做事马虎,不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高校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结构单一,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陈旧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在社会大背景下都在实施学分制,这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由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原因,很多高校在课程设计上还是延续原来的结构单一、重复低效,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和衔接,专业分割严重,理论脱离实际。另外,许多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学计划单一,培养方式陈旧,从一开始就不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校园文化缺乏实效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传统、风格和理想追求的综合体现。校园文化具有塑造良好的性格、高尚品格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导向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有些高校存在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或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实效的现象。表现为,学生对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积极性不高,或者出于被迫参加。主要因为一方面是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单调,缺乏新意,是为了搞活动而活动,参加活动学生可能收到的效果不理想,久而久之,参加的积极性减退。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学生热衷于个人社交、网络游戏等更加私人化的活动,而没有老师去积极引导。

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一)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首先,在培养方案上,根据社会、学科发展适时修订专业教学计划,使得专业教学计划方案保持科学性和合理性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和需要。其次,是在教学模式上,通过运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也要注重传统教学方法的运用,这样才能能好进行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更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方法。

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就是:需要课程结构体系优化整合,建立多方向、系统化的课程结构。它既包括学科专业体系的综合和概括,建构新的学科体系和概念框架,整合专业科目结构体系,包括学生认知及思维形式与知识体系的统合,还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协调与整合。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深深入与横向拓宽结合起来。学科之间相互结合起来、互相渗透、交叉,并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开设学科交叉的课程。

(二)高校推行非专业素质学分改革

大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计划就是考虑到学生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全面的素质,即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完善非专业素质培养计划。非专业素质计划应包括“活动内容设计、建立评价体系、认证、社会认同”四个环节。在活动内容设计方面更多的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也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在评价体系和社会认同环节要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得到用人单位的支持,提高《大学生非专业素质认证证书》的认可度。

第二,依托各类学生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应考虑如何深化“挑战杯”竞赛,利用好社会、企业、媒体等资源,将学生的纸质计划付诸于实践,使竞赛真正成为增强学生实践经验、就业竞争力、创业激情的源泉。

第三,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学生干部的培养。坚持校园文化活动走精品化、品牌化的方向,开展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第二课堂活动,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平台。

(三)学生自身努力提升综合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1.营造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有利环境

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活动能力,学校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营造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心理能力和其他身心技能。浓郁的校园文化和进取奋斗的精神都极利于学生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

2.学生学会积极的综合素质自我强化

一是学校要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多去鼓励学生,减轻学生的自卑心理,让学生建立信心。二是学生学会驾驭自己的负面情绪,努力发掘、利用每一种情绪的积极因素,锻炼自己的承压能力和适应能力。三是学生在平时的学生干部和实践工作中要培养对待工作的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毅力,细心、勤奋、敬业的良好品质。四是在平时注重锻炼自己和别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

3.大学生自己有计划开展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是能将理论知识有效运用于实际,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要有计划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包括外出参观、社会调查、社区挂职锻炼、专业实习、组织专题活动、参与学生社团、学生会干部等等,在这些具有多功能的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职业角色和就业心理强化。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知道生活的不易,不仅会增加其对工作的责任感,更能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力。

参考文献

[1]张炳武.注重素质培养 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竞争力[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4).

[2]王雷.浅议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如何培养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科教文汇,2009(6).

[3]刘玉琢,齐乐.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J].科技信息,2008(34).

[4]张建政,等.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提高就业竞争力[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9).

第11篇

关键词: 企业 大学生 综合素质 企业需求

大学生作为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企业获得较高生产效率和较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然而目前高校的专业认知教育、专业知识的系统传授,以及所设专业对相关学科的兼容程度等因素,使得大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及自己未来工作角色的设定存在非现实性。与此同时,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大学从原本的“精英式教育”转变成“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质量却有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让他们无法满足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渴求。如此一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本身的素质产生了巨大矛盾,两者之间严重的“断层”现象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由此,了解企业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素质需求,并探究提升学生素质的途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对大学生素质需求调查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需求,本课题组利用某高校大型招聘会的机会,现场对在杭的200多家企业的人事负责人做了“企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95.24%。通过对问卷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的素质与企业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大学生需要从能力、经验、道德品行等各个方面全面地提升自我才能满足当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1.企业对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表示不容乐观。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企业负责人对当前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表示不满意。如图1所示,93位被调查者认为现代大学生是懒散的,占总数的46.5%;24位被调查者认为现代大学生精神萎靡,占总数的12%;而只有83位被调查者认为现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是朝气蓬勃的,占总数的41.5%。同时,还有不少企业负责人对当前大学生的素质表示了担忧,有3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大学生素质的整体呈下滑趋势,令人担忧,只有35.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大学生素质符合时代要求,还有27.5%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生素质没有什么变化。

图 1

2.企业对大学生的能力和经验最为看重。

什么样的大学生才能为企业所青睐呢?或者说企业最看重学生什么呢?从调查结果来看,如图2所示,有43%被调查者认为,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最看重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应变能力;有31.50%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招聘过程中企业最看重大学生实习或工作经验;有21%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大学生专业技能;只有4.50%的被调查者认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大学生在校学习成绩。由此可见,在大学期间,大学生不能一味地死读书,只注重学习成绩,更要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当前大学生所持各种证书数量的问题上,有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能力是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证书的数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大学生只需要几种核心证书即可。因此,盲目地考各种证书并不一定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

图 2

3.企业对大学生道德品质有较高的需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金钱成为了人们衡量成功的重要标准,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这一点在大学生中也有较明显的体现。在与很多企业负责人的交流过程中,他们普遍表示,当前很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不能准确地定位自己,吃不了苦,缺乏责任心,急功近利,频繁跳槽。这不仅给企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困扰,而且使大学生很难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由此,在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中,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成为一项重要的考量标准。在调查中可以发现,如图3所示,有37.5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责任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有28.5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上进心”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吃苦耐劳”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而有11%的被调查者认为“诚实守信”是大学生应具备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由此可知,大学生如果希望自己今后能够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则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

图 3

4.经验不足、动手能力差、不能吃苦耐劳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最突出问题。

大学生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差距,这在刚刚踏进职场的大学毕业生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如图4所示,经验不足、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吃苦耐劳三个方面是刚毕业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突出问题。这其中,经验不足、实践动手能力差与当前高校不合理的教育模式有重要的关系。目前高等教育重心,仍放在专业知识的教授上,虽然高校每年也举行形式多样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活动,但针对性不强,且影响面较窄,大多数学生不能得到很好锻炼。[1]这也必然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同时,不能吃苦耐劳也表明,当前大学生在工作中对自我要求过于宽松,拈轻怕重,缺乏吃苦精神。

图 4

5.沟通能力、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是当前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

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有很多,那么当前大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最欠缺的是什么呢?通过调查发现,如图5所示,多数被调查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协调沟通能力、耐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是当前大学生最欠缺的能力。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沟通,协调沟通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更是一种极其有用的处世基本功。若协调沟通能力不好,工作就容易被动,很难取得成效,发展也必然受限。同时,缺乏耐挫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人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就会难以适应,也很难在工作上取得好的业绩。因此,大学生必须在这些能力方面加强锻炼和培养,才能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要。

图 5

二、适应企业需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以上对企业的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企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大学生在能力、经验、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离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高校教育需要改变以前那种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适应企业需求,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1.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企业认为,人的技能可以通过培训等途径迅速提高,但人的综合素质需要长时间的内化才能提升,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个人发展十分重要,对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要高于职业技能。[2]因此,高校必须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改变高校教育中仍然存在的重知识教学、轻实践应用的现象,应该将提高大学生沟通能力、耐挫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的培养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之中,强化大学生与人沟通、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虚心好学,积极向上的优良品质。教学方式和方法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原则。只有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把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摆在高校教育首要位置,才能造就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专业人才。

2.注重社会实践,多为学生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

社会实践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多参加社会实践不仅能够让大学生提高胆量,加强心理素质,提高交流、沟通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对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经验不足是当代大学生在工作中出现的主要的问题之一。正如常年护养在温室里的花朵经不住风雨的考验一样,长时间浸泡在理论知识中的大学生是难以应对企业多方面、多层次能力需求的。高校要通过社会服务、企业实习等多种途径为大学生提供广泛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对企业的人才需求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这样才不会与社会、企业的需求脱轨,才能更好地迈入企业,走向成功的道路。

3.注重养成教育,强化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

现代企业不仅仅看重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更注重他们的品行。良好的人品和职业道德已成为毕业生成功就业的第一要点。[3]然而,当前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急于求成、浅尝辄止的浮躁情绪。一些大学毕业生不肯脚踏实地,怕吃苦,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频繁跳槽,缺乏起码的职业道德,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同时对大学毕业生自身的发展也十分不利。因此,高校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强化学生道德品行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讲座、辩论赛、先进人物表彰等形式积极在学生中开展思想引导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寒暑假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等方式,把道德品行的培养与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学生的管理相结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贪图享受、怕苦怕累的缺点,不断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和素质,并使之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克星,王乐杰.浅谈大学生综合素质与企业需求[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6,(2).

第12篇

【摘 要】面临紧张的就业局势,大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需要合理定位自身的实际情况,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文章聚焦于

>> 第二课堂建设对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的实践与探索 “第二课堂”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及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 开展第二课堂培育学生职业素质的探索 第二课堂活动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影响的探讨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策划 关于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浅论 大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试论新常态下大学生第二课堂的管理与改革 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 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研究 以第二课堂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采用音乐第二课堂形式培养职业院校大学生文化素养 大学生第二课堂学生创新能力探索 第二课堂建设与大学生创业教育 大学生第二课堂,“践”行渐远!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2014)22号,2014.

[3] 董睿.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3).

[4] 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现代商贸工业,2007(1).

[5] 刘华利.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4).

[6] 李科利.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状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

[7] 郑全安.谈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J].教育探索, 2011(11).

[8] 张希玲.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和方法[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作者简介:王菁(1985- ),女,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团委书记,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