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专业的认识

化工专业的认识

时间:2023-11-10 10:18: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专业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专业的认识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工;实验能力;培养;模式

1 引言

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要求就是扎实的技术功底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院校必须坚持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日常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在教学实践方面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与不足,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制约着化工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所以,在认识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才能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进而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进步和发展。

2 我国当前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教育理念因循守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直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化工专业往往以“课程为中心”,教学内容缺乏层次性、丰富性以及灵活性。同时,学校往往忽视了对专业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素质层次不齐,在一定程度是行制约了教学效果。

2.2教学方法枯燥单一,难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当前的高职院校化工专业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往往采用传统而单一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讲解而疏于指导实践。枯燥而单一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师生之间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导致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2.3教学内容陈旧过时,难以衔接学习与实际工作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教学实践中,虽然正逐步的引入新设备、新方法,但大多数的实践教学中仍使用早期成熟的工艺及技术或将淘汰的技术。导致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一段时间学习和适应,无法很好的衔接,阻碍了学生在工作中更好的发展。

2.4轻视实习环节,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了的提升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完成课程教学后,在参加实践活动中流于形式,部分高职院校由于教师队伍不健全、实践课程设置不科学或者对实习环节重视不够,而导致化工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短、缺乏系统性、流于形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毕业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3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实验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3.1在化工专业日常教学中坚持以职业行为为导向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应当紧密结合专业自身的特点,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职业行为导向教学法。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坚持因人制宜、因材实践,运用岗位模拟、角色转换、案例分析、教学互动等教学方法,锻炼的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3.2逐步强化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程的实训环节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日常办学过程中,必须不断研究和探索学校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化工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训,逐步强化教学过程实训环节。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3高度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高职教育实践可知,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实践环节应当从化工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对照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功底配备相应的实习岗位,同时完善学校和实习单位在学生实践环节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帮助学生锻炼和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以及竞争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4开放实训室,培养学生开发创新能力

开放化工类实训室,低年级的学生基本技能可以得到明显提升,高年级学生可以进行开放实验或设计型实验,甚至可以从事真实研究工作,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结语 当前高职化工类专业教学实践存在着教育理念保守陈旧、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实习环节流于形式等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要想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洪特,甘光奉,胡达,李胜超,吴亚平,独立学院化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04):4-5

第2篇

自1994年我校开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来,十多年间,我校化工专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千余名合格的毕业生。我校化工专业分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分别是煤化工专业方向和高分子化工方向,大三第二学期由同学们自愿选报专业方向。据统计,报高分子化工专业方向的学生不足11%,为了了解同学们的想法,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选择专业方向的主要依据是考虑到就业的便利。近年来我国,尤其是西部,陕西、山西、宁夏等地煤化工行业较热,结合我院生学来源,超过一半的学生在考虑就业时倾向回原籍工作,于是参照往届同学的经验,大多选择了煤化工方向,无暇顾及到自身的兴趣。不少同学对这两个方向都不甚了解,对我国化工行业了解甚少,选报哪个方向都无所谓。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对专业的培养计划不了解,培养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尽合理,课程安排有前松后紧的现象。这些不解和困惑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从侧面反映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上亟待解决一些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我校要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化工专业人才应该从下面几点来开展工作。

1 调整培养计划,进行培养规范的整体设计

专业规范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高等学校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为基础,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对有关专业的课程体系、知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应的参考指标进行整体设计,专业规范对专业人才设定培养规格,拟定培养目标。在高等院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对人才培养规范进行整体设计,是开展专业建设与深化改革的重要入手点[1]。

应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制定化工专业的专业规范非常有必要。自1999年以来,高校外延发展迅速,新增高校、新增专业多了,人才培养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呈多元化,亟需制定专业规范,一般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2 加速进行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认证工作 3 灵活设定培养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开设什么样的专业方向,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这个问题关系到一个专业的前途命运。在充分利用我校资源的同时,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体现差异,强化特色,做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开设专业方向的问题上,要避免与周围同区域、同等水平的院校趋同,以减少资源的浪费,避免在人才培养上出现重复和过度竞争,充分体现差异[3]。

4 优化各级结构,提高培养质量

当前,大学生毕业后难就业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每所高校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国家宏观上的一些制度和政策的支持外,高校还应该根据市场所需人才,有针对性的提高培养质量。提高培养质量,既要从宏观上把握高等教育的结构,明确学校、院系和学科的定位,满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另外,要从微观上、从学校本身把握高等教育的内部结构,理顺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与理论结构,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相一致[4]。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医药化工;学生就业

         中职医药化工专业是改革开放以后, 为了迎合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需要而设立的。中职学校的毕业生主要是为生产企业培养一线操作工, 中职毕业生应该是社会上最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兼具的人才。我国医药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得不完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相当迅速,每年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在当今整体就业环境不佳的情况下, 中专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就业压力就显得格外加重。因此必须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就业途径进行探讨,以促进医药化工专业的健康发展。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社会认知程度低。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化工专业存在偏见,认为化工企业都是污染较大,对人体有一定危害;尤其对现代的医药行业认识不足,大部分家长不愿让孩子学习 医药化工专业,即时学习医药化工专业也不愿意让学生去相关医药企业就业,所以该专业学生人数及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成为突出性的问题。

        用人单位对中专生认识不到位

           医药 企业不切合实际地对一些并不需要大学生的岗位招聘大学生。这种做法即造成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又使从业者觉得大材小用, 怨而不敢言, 使工作情绪受到压抑, 不能激发专业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潜力。企业用人上的错误定位, 使大学生占据了适合中职生的就业位置, 也破坏了人才的流动。另外,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招之就用,注重实用。

        学生的就业观念保守

        学生在就业时要求工资高、环境好、单位大。其次是就业范围窄,习惯在本地寻找就业机会,有守着“家”的观念。另外强调所找的工作和所学的专业一定要一致,怕吃苦,过于强调自我享受。

自身素质不高

        首先是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的不系统、不扎实,学习存在浮躁的心理。其次是综合素质不强,交际沟通能力弱,敬业精神、共处协作能力差。另外是动手能力差、独立工作能力欠缺,缺乏创新能力。

        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就业建议

        深化教学改革,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课程改革,制定校本教材,与生产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修改教学计划,全面为学生就业服务,是实现充分就业的关键。坚持以学生就业为本,创新办学理念。学校不仅是把学生招进来,更重要的是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的培养上要面向人才市场,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对医药化工专业课程设置进行调整,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是选聘人才的首选因素,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实现对接的直接因素,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于学生的择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理论基础较差,而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培训一线操作工,职业技能对医药化工专业中职学生而言是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技能训练的力度,强化专业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对学生的需求。

        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强化办学模式。将学生毕业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结合起来,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训练。采取企业和学校联合培训的模式,紧贴用人单位和学校毕业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对企业单位用工制度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有利于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中去,缩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促使学生早日成才。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 职业的变化也是随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改变的, 一次就业很难是终身就业,。要准确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从低层、一线、基层做起,逐步掌握各项技能,以适应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充分认识自我,理性就业。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

        合理规划,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这一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训。在计划的实现过程中及时的修正,不断的完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激发学习的热情。加强道德的修养,培养良好的个人行为规范。只有高素质、高品位的人,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信赖。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扎实的基本技能是中职学生自我发展、生存的基础。

        强化就业工作指导、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畅通。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的服务。扩大就业指导范围。就业指导工作现在已不是单纯毕业生的工作,因此要从新生入学抓起,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特点,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指导,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深化就业指导内容,开展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对就业岗位的要求,把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动性。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毕业生的工资待遇和福利,掌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质量。

[参考文献](1)张培德,蒋明军,朱坚强.就业与职业——《一把握通向社会的钥匙》.上海:上海中医大学社。

(2)潘恒曦,《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4篇

【关键词】化工 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013-01

1 词汇为先锋

词汇、语法和语音共同构成语言的三要素。词汇和语法又是专业英语的基础。词汇在专业英语学习中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把词汇的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从词源、构词的深度讲解单词,对单词进行归组,帮助学生了解单词、记忆单词。

1.1从词源、构词的深度讲解单词

大学中常见的的词汇教学是对单词的拼写、读音、词性、词义、使用等方面进行讲解。专业英语词汇的教学淡化拼写、读音等方面,重点是认识单词的词义,即看到单词大体知道单词是什么意思就行。从词源学的角度讲解单词是最新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词源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单词来源和衍化过程,从本质上理解单词,帮助记忆。大三、大四的学生的年龄在22~24之间,他们的强化记忆能力不如高中,但理解记忆能力却提高了。词源学的教学符合记忆规律。从词源和构词法的角度去教学能举一反三,使学生的词汇成几何级数增加。

1.2对单词进行归组

有些单词从词源和构词的角度很难降解,但是通过归组后,产生对比就能轻松记忆了。专业英语单词归组就是根据单词的形和义将其归为一组。归组的方法虽然不能帮助学生从词源角度记忆单词,但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也能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使学生对词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语法为基础

可以通过查词典知道陌生单词的意思,但是在学习专业英语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单词每个都认识,就是不知道英文句子是什么意思。单词不一定每个都讲解,因为可以通过字典查到。但是句子的语法结构却是不能查出来的,要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是十分必要的。讲解语法,虽然比较慢,但是这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逢句必讲语法,对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分析主谓宾定状补、并列成分、从句等。对于专业英语教师而言,在面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语法教学时,如何教好语法,及具有挑战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选好教材至关重要。刘宇红编著的《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比较适合的教材。教材有三部分:第一部分科技英语翻译方法、第二部分专业文章阅读与翻译、第三部分科技论文摘要。由于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第一部分精讲,第二部分选讲,第三部分简讲。第一部分系统讲解了专业英语的语法:构词法、语法结构(主、谓、宾、定、状、表)、被动语态、从句等。第一部分讲彻底了、讲细了、讲精了,学生就掌握了“渔”,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以及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就可以使用了。这是一种长效的教学方法。

3 看懂英文文献为目的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化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有几个去向:10%左右的人完全脱离化学化工,70%左右的人进入化工企业,10%的人考上研究生,5%左右的人进入设计院。这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去向基本类似。毕业后,工作中使用英语的人只剩下30%左右。考虑到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对其的要求不可能太高,化工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定格在只要达到借助字典能看懂英文文献。因而对中文翻译成英文,一概不涉及。不是中文翻译成英文不重要,而是对于现阶段的教学没有必要。

4 教学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式教学,加强教学互动。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教和学缺一不可。老师讲完科技英语翻译方法、语法,遇到英语句子时,可以让学生分析句子的语法,然后翻译成中文,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或让其他学生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学产生共振,提高教学效果。

5 过程考核

第5篇

目前,多数高校化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贯穿大学四年的课程和专业实验,大三和大四学年的认识和毕业实习,毕业前的毕业论文或设计三大类。虽然通过以上实践环节的训练,一定程度的培养了学生在化工专业方面的工程实践能力,但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我国工科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只是工程师的毛坯,中国的工程教育和工程师无法走向国际市场。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工程实践场地和设备资源紧张,教师量化考核不合理,工作任务繁重,而校企合作又不够深入,兼职教授缺乏,使得学生在实验和实习两个工程实践环节中缺乏良好的条件[5-6]。而在毕业论文或设计环节,很多学生对不认真对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考研复习和找工作等方面,毕业设计环节流于表面形式[7]。过程监管不严密、考核环节单一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学生就业后上手慢,对企业的工程实际问题不会解决,导致了化工企业需要人才而招不到合适的,化工学生想就业却又不被接受的两难现象。按照教育部“卓越计划”的总体工作思路和标准要求,优化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制定和实施严格的工程实践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一项培养卓越工程师迫在眉睫的事情。

2优化实践教学的主要措施

工程实践训练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全面素质与能力的十分重要的环节。高校应借鉴国外先进的高等工程教育观念,合理制定工程实践培养方案,加大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实践教学,因此,实践教学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涉及教学计划、实验内容、师资队伍、资金配套等方方面面[8]。对化工专业来说,究竟怎样才能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出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新方法,以提高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

2.1完善和创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施“卓越计划”最核心的是要改变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体系。可以借鉴德国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先进经验[2],在培养模式上加强实践环节,增加实践课时,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在课程体系中将坚实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国家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通过与国内化工专业同行的深入交流、文献调研和走访化工专业强势的国内国际重点兄弟院校,收集并整合化工实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扩充和完善从基础实验,认识、生产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或设计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涵盖工程背景或企业的实际问题的实践教学比重,搭建具有工程实践环境的教学平台,通过对基础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的优化和设置,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适应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要求[9]。对于教师素质的提升,要坚持鼓励教师多下企业实践学习,捕捉厂内新信息,对实践学习的内容进行仔细的整理,形成新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代技术和手段,通过多设置开放式课程,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新度。整合、优化和拓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促进化工专业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本学科教学的发展。实行“本科生双导师制和模块制”。每2~3名学生配备1名学校教师和1名企业工程师。在大一开学就给学生配备指导教师,让学生提前了解指导教师的课题,以便学生二年级就可以开始进行工程实践训练。一方面,指导教师将自己具有工程背景的科研课题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课题,以学生为主和老师为辅制定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完成科研课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化工设计来提高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例如,学校或省等各级单位组织的实验竞赛、三井杯化工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竞赛、科技学术节、学术科研报告会等。学生在教师简单的指导下,就可以学习化工设备设计、化工工艺设计(如煤气设计、焦化设计等)、化工制图等课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又促进了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2.2建立高水平的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中心

高等工程教育最重要的内容是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施,必须要有相应的平台。因此,建立高水平的工程训练中心和实验中心,也是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比如,承接一些工程应用型实践项目展示给学生;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走进学校,根据教学安排进行工程实践教学,并有主题的组织工程技术讲座;对企业的工程实际项目,在不涉及企业隐私和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对拍摄资料进行制作整理,形成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作为辅助手段在实验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放映讲解等[10]。

2.3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其工程实践平台,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新产品的开发研究;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网络平台,建成校企合作资源库。吴元欣等[11]提出的化工专业联盟建设,是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重要举措,是有效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校企交流与合作的新模式。比如,每年举办联盟实验技能竞赛和化工设计大赛;在教师交流、交换学生培养方面构建定期交流机制,联盟成员高校通过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实验中心创新实验专项等项目,以及学校或国家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构建多种多样的大学生科研创新平台,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新模式。

2.4培养具有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作为担负培养一代卓越工程师所具备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大学教师,首先必须自己具备卓越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教师应拥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广博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强烈的创新精神,能够突破思维定势,擅长激发自己和学生创新思维方式;其次,能够及时掌握相关工程实践的前沿领域和发展方向,解决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在工程实践开发和应用中不断探索创新,取得卓有成效的创新性成果[12]。高等工程教育应围绕以上重点来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以确保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2.5强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也是实践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应根据大多化工企业需求和实际情况,开设化工原理、化工设备等课程设计。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企业现场实际,做出有创意的、满足实际需求的课程设计。对于毕业设计,通过选题、写文献综述、实验或设计技术方法的选用、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等,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受到综合能力的训练,在专业知识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李莉[13]的调研发现,大多数工科学生进行的“毕业设计启动时间较晚,在毕业奔波的求职过程中,毕业设计只能被暂时搁置一边,最后敷衍了事。因此,应切实调整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环节的实施日程。王宝玺[14]将实验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分成了四个层次,将认识实习和工程训练划定为认识、基础和拓展层,而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划定为创新层次。进一步表明,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基础,而强化毕业设计。

3结论

第6篇

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大多面向本地区的经济建设,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需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1]。化学反应工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被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确定为宽口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4门主干课程之一[2]。化学反应工程学是一门研究化学反应的工程问题的科学,既以化学反应作为研究对象,又以工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把二者结合起来的学科体系[3]。“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基础,而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是化学反应工程学科的主要任务。因此需要学生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以及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能指导实践的工程能力,化学反应工程实验课便应用而生了。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观点: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巩固专业知识

化学反应工程作为化工专业的主干课程,理论课、实验课在第6学期同步开设,在课程衔接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理论课共42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熟悉反应动力学基本理论和树立反应器设计中的工程观念;实验课共24学时,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程度[4]。化学反应工程实验中心于201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在2012级化工专业学生中开设。实验内容包括流动性能测定、气固催化反应、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气相扩散系数等。由于化学反应工程学科体系十分复杂,且与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密切相关,并与化学热力学、反应动力学、传递工程等存在交叉关系,教学难度较大,普通抽象的讲授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科学地选择和应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因此可通过开设实验课解决这一难题[5]。如学生在理论课接触到流动性能测试方法为物理示踪法,示踪剂的输入方式有脉冲法,阶跃法,但理解起来还是有些囫囵吞枣,云里雾里的感觉,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亲自使用注射器加注示踪剂,体会到脉冲示踪的真正含义;通过阀门及仪表控制电磁阀切换流体,加入示踪剂,也深刻领悟了阶跃示踪法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对流体流动性能测试实验有清晰的认识,也能够结合概率知识密度函数及分布函数去处理反应工程中的具体问题。

2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树立工程意识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是相对于灌注式而言的。由于实验课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师生之间可采用一种较为灵活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法。目前实验设备按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实验。实验课提前分组,确定每次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分组合理,每组成员分工合理,每个参加实验的同学都要提前预习,了解实验原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接触到具体实验设备时,要求学生对照实验指导书所示流程图,分清所有仪表、阀门、管路的具体作用,教师不讲或少讲实验原理,随机抽查学生去讲解实验过程及实验整体安排、预习程度、查阅文献情况、实验设计思路,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摸索。从理论课被动接受相关反应器知识,到实验室亲自操作仪器,合成反应,在此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最佳方案来安排实验,完成药品的配制、仪器的准备和仪器的安装与调试;根据拟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准确无误地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应全程跟踪学生的实验过程,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确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这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储备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能够体现教学相长[6]。实验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会用专业软件去处理实验数据,并将实验报告按照预习报告-实验过程报告及数据处理结果-实验原始记录顺序整理成册,统一上交,集中批改,并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给出最终成绩。

3先实验再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

作为化工专业的本科生,从第6学期第1周开始进行化学反应工程理论课的学习,通过初次学习已明确了“三传一反”是化学反应工程的理论基础,以及以“反应器”作为研究对象的客观事实。因此,从第7周进入反应工程实验室,分别接触到反应器流动性能测定,气固相催化反应,液固催化反应动力学测定等实验,由反应装置完成“邻二甲苯气相氧化制取邻苯二甲酸酐”、“以苯为原料,镍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环己烷”的合成实验,并由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分析。通过实验,学生对基本的反应器及反应过程有了直观的认识。第10周开始,学生进行为期1周的企业见习,从实验室小试到企业放大,学生接触了更实际的从原料到产品的完整的化工生产过程。因此,从实验到见习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对反应设备的认识由小及大,由简单到复杂,树立了感性认识,激发了思考动力,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4以实验室为起点,参加化工设计大赛,增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型人才,是能够熟练掌握工业生产第一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具体岗位操作的技术或专业人才[7]。榆林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城市,周边化工企业众多,也是我校化工专业学生就业的主要去向。随着社会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化工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能力集中体现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创造新的技术成果的能力,包括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新流程和新装置的设计,新的工厂生产过程操作运行方案等等。于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也是高校的主要教学任务,可通过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按照理论教学-实践验证-综合训练的产学研教学模式来实现。化学反应工程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类型的反应器,以质量传递、热量传递、动量传递以及反应动力学为基础,从研究均相理想反应器出发,到认识工业生产当中实际使用的固定床、流化床、浆态床等反应器。学生在接触理论之后辅助以实验操作以及见习实习环节,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8]。任何化工生产过程都离不开核心设备反应器的使用,因此,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的同时,以课程设计、专业实验为基础,进行化工厂综合设计,为参加化工设计比赛奠定基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化学反应工程实验是化学反应工程理论课的延伸,旨在强化理论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增强设计理念与全局观念,为陕北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接地气的应用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白妮 王爱民 单位:榆林学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第7篇

如今,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以人为本,要求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局限于知识的传授层面,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有效开展创业创新课程 ,能够培养一批有感情、有创意、敢于创业的高素质新型社会人才。

但是,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现阶段教育中,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与其他课程相比,缺乏有效的教育经验用以指导和参考,也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再加上很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以及课程模式和教学方式的应用都亟待完善,这使得整个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的发展速度较慢,质量水平较低。

另外,除了学校的客观条件不够优厚,学生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目前高等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在之前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养成了只想学习,不顾其他的思想观念。所以当走进大学校门的时候,在无人引导和管制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都处在迷茫时期,尤其是对未来就业方面的认识更是缺乏想法,学生自主创新的创业意识也十分缺乏。

2 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双创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更是刻不容缓。如何更好地构建化学化工专业双创课程体系,提高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每个高校化学化工专业教师必须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只有构建出好的双创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更加有专业素质、有创意、有胆量的化工化学专业人才。

2.1 开发专业实践创新课程,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许多高校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培养下,严重缺乏创新意识。而在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与学生平时的创新知识理论和创新技术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由于学生缺乏这种创新的知识理论、技术和方法,才会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这样一来,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中,就难以从事具有研究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并且也无法达到企业对于研究性工作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对此,高校化学化工专业应当构建与完善具有专业特色的双创课程体系,在构建这些实践创新课程的时候,要注意让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策略性和前沿性,使这些课程一方面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又不能缺少一定的技術创新,比如开设《化学工业中的创新思维》《化学分析理论创新》《化学实践创新能力》等课程,起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课程内容中要涉及一定的环保理念以及化工产业的政策等内容,比如采用开放式的方法来授课,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项目进行研究和创新,再经过专业导师的指导,实现自主训练、自主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之后,创新研究方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2.2 依据化学化工类专业特点,多动力耦合搭建实践创新平台

化学化工类专业的较为明显,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学等学科共同成为当代自然科学迅猛发展的基础。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实验性。在因此对其专业学生要求也相对特殊,即毕业生能够在化工生产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十分熟练,并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比如既可以在生产、管理一线进行实际的操作和管理,也可以对化工工艺进行创新与分析,并具备一定的产品设计和配制能力,创造新产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搭建一定的化工化学类专业创业课程平台,比如开设工程技术经济学、企业管理等课程等。

2.3 营造绿色人文的实践创新环境,着力培育工匠精神

如今各行各业都提倡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环保理念。化工行业要长久可持续发展,也必须遵循这一理念。学校在化学化工专业的课程构建过程中,要将绿色环保理念贯彻始终,比如在实际创新训练项目中,可以将绿色环保能力作为一个参考指标,要求学生在一定的绿色环保参考值内进行创新训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要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创新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找出不足,教育学生研究创新要淡泊名利,提高工匠意识,为促进社会经济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一体化作自己的贡献。

2.4 改革考核方式与评价体系

对于双创课程的考核与评价,要不同于普通专业课程的评价,因此需要增加更建立更加严格的考核制度与评价体系,也要建立师生互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比如定时开展创新项目实践交流会,要求学生在会上报告每个创新项目的进度与遇到的问题,交流心得,然后做出总结。当然学校也可以开设师生互评体系,学生可以对老师的指导和工作作出评价,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创新型表现做出客观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创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另外,学校要在创新课程开展中积极提供资金支持,设立奖赏制度,如对具有创新能力的师生进行一定的奖励,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与教师的创新积极性与自主性。

第8篇

关键词 化工化学专业英语 教学 实践 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Vocation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lish Teaching

QIU Yuan

(Guang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Nanning, Guangxi 530001)

Abstract This article outlines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professional, raised some questions existing in teach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were discussed, proposed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increasing practice, task allocation, role-playing, vocabulary sentence analysis and other aspects of reform attempts, aimed at improving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in chemical chemistry 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 capabilities, enhance the quality and employability.

Key words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task

为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促进与世界交流合作,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提出了英语教育“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①许多高职院校相应说我开设了许多实用型专业英语课程,如计算机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法律英语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许多老师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一些较为可行的专业英语的教学经验。如章绍东②提出适当的心理理论引导,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使学生产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英文版的专业应用软件的帮助文件提高学习。韩雪等③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3P”教学法,提倡教师应当起着语言习得的促进者、答疑者和向导者的作用;连卫钰④则应用了“参与式教学法”提升兴趣等收效显著。宋歌⑤实施互动教学模式,教学设置为话题导入、课堂指导和课外反馈,教师介绍单元的主题背景知识,引出互动教学的内容和主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小组化管理,定期讨论检查每个成员的进度和情况;二是兴趣化培养,小组细化为与专业相关的基础内容等;三是竞争化检测,通过模拟学术交流会和论坛、主题文献撰写及翻译比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高永芹等⑥则提出了对照学习、 实物学习、操作学习、网络学习的灵活教学法。

对于化工专业英语,朱飞艳⑦则认为学生应掌握常见的词汇缀合法,扩大词汇量,以判断词义,并在讲授市增加词汇教学的趣味性、总体分析专业英语文章中长句的树型句式特点,熟悉专业英语中一些常用的固定句式,引导学生储备专业知识,及充分利用现代化资源,如,网络资源、多媒体、录音等进行教学。⑧本课题也尝试对化工专业的教与学方面进行探讨,为满足教育部对高职生专业英语能力的要求,能够阅读简单的英文技术资料、英文产品或设备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化工化学专业英语与其他科技英语一样具有科技英语的特点:如多用被动式、长句、复合句多,词汇多为复合词,难以记忆。并且以往的教学也有没有很好的模式,重句型分析、重语法等,或仅是翻译课文中句子,解释词汇,使课堂枯燥乏味、晦涩。 除此之外,高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与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1 首先是没有合适的教材

(1)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化工化学专业英语教材较少变动,且难度偏大,其中引用大量的专业词汇,生词较多,长句较复杂;(2)文章多选自原版资料,与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也没有完好衔接,⑨也与现实生产实践相脱节;也没体现当地的化工生产特点;(3)课文后面的阅读资料较难,文章篇幅较长,不适应高职生的阅读能力,也难以提升兴趣。

2 教学方式上尚需改善

由于条件限制,教学往往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缺乏相关的辅助设备与图片、挂件等。使学习相对抽象、乏味。

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因为专业英语只是了解性的选修课,课时相对较少,实践运用的机会更少。

3 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首先,改善教材,增删部分内容。删减部分难度相对较大,与本地工业不大相关的内容,如镍镉电池、表面活性剂等;同时,增加一些较为实用的资料,增加趣味性。如一些英文说明书、简介等,请同学们现场翻译。这样,不但让专业英语走进生活,与生活相衔接,增加了学习乐趣,提高了积极性和信心;也增加了一些生活常识,学以致用。同时可从网络上打印一些与本地化工行业的相关资讯,包括英语和汉语的,让学生们对本地工业有初步认识。课堂上不时播放简(下转第157页)(上接第124页)短的科技英语视频,以提升兴趣,激发学习原动力。

第二,增加实践机会。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但仍可利用周末或下课时间,带领学生到相关部门体验专业英语的实践。如参观学院的实验大楼,观察进口的检测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部件,阅读说明书、设备上的英文标识,亲自操作设备、软件,体验专业英语的实用性。

第三,改善教学方法。在专业英语词汇方面,化工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专业词汇多而复杂。化合物的名称、工艺流程的名称,反应类型错综复杂。词汇的教学可以从词汇的特点人手,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性的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学会应用这些规律来识记或辨析词义,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避免枯燥的词汇教学,学习朱飞艳⑩提倡的穿插一些词源方面小故事的方法,既有助于专业词汇的理解记忆,又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好的效果。并大量练习专业英语中常用的固定句式,在其中插入专业词汇。

学习角色扮演,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能力,参考连卫钰 提出的“参与式教学法”,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任务,多互动;让学生分配不同角色扮演,如在化工生产工艺中,让学生担任每个流程的操作手,让其讲述和演示工作过程,使学习融入情景,让人印象深刻。又如模拟面试现场,担任面试官、面试者,应聘不同部门,生产部、销售部等。鼓励学生多看英语原文电影,反复多次看同一部电影,甚至能与角色对话。提高语感和表达能力。这样可潜在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并获得乐趣和满足。

课堂小组展示学习任务,每组3~4人,提前一周布置准备的内容,每次课程,小组的每个成员先到讲台,用英文讲述所预备的内容,一般是与教材进度相关的内容 ,鼓励大家参加学校的英语角,课后大量练习口语表达。

通过尝试, 学生们对化工专业的学习兴趣大为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也较以前提升,敢于开口,也能操作进口设备、原版软件了。然而,化学化工英语的教与学水平的提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和重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之成为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之一。

注释

①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CM3[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② 章绍东.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创新的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2:81-82.

③ 韩雪.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不利因素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9):46-48.

④ 连卫钰.“参与式教学法” 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13(1):73-74.

⑤ 宋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117-118.

⑥ 高永芹,王勇智.高职高专学校专业英语教学探讨――以工程测量专业为例[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54-56.

第9篇

【关键词】化工技术 课外教育 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67-02

课外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已引起足够重视。目前进行的相关研究和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教育资源,如何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怎样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观念等。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及综合素质备受重视的今天,这些研究探索是大有裨益的。

一 高职院校课外教育活动的现状

同课内教育相比,课外教育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在实施时具有更强的自主性。从专业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现在高职院校的课外教育仍普遍存在着薄弱环节。

1.课外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对接性不强

课外教育以共性能力或素质为目标的“广谱式”活动占了大多数。“大而全”的课外教育框架结构与专业教师投入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对接程度明显偏低,造成了培养目标的偏离和高职特色的淡化。主要表现为:专业教师参与课外教育活动较少;学生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专业目的性亟需引导;专业教育资源在课外活动中的科学开发重视不够。

2.研究成果在实践操作中的成本较高、可行性较低

课外教育的研究往往忽视了简单易行而富有成效的微观、细节方面的考量,普遍从宏观角度出发,动辄需要同时调用学校、社会、师生等各方面资源,因为涉及面较大而导致实现的代价较高,操作性不强。

3.宽松、自主的课外活动形式被严密、严格的行政化组织方式所“绑架”

课外教育本应从对学生的引导、指导、熏陶和潜移默化入手,注重学生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但是一些缺乏弹性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望而却步,对课外活动产生了抵触和逆反心理,使得课外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二 课外教育对于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化工专业的教师,下面我从高职专业教育的角度谈谈如何利用课外教育活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和效率。

化工专业重视的是工艺、技术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毕业后能从事专业性的技术工作,能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具体问题。需要培养学生实现两个方面的角色过渡:一方面,从一名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向一名化工技术人员过渡;另一方面,从涉世未深的学生逐渐向自立、自强、自我评价和约束能力较强的实践工作者过渡。这两个过渡也就是要求学生既要学好专业,又要学会自我管控。

1.科学管理课外时间,是学生适应高职专业培训模式的基本要求

高职学生入学时虽然具备了深造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但是尚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熟阶段。学生进入大学后,既面临着时间、空间和教育方式的变化,也面对着越来越宽泛的人际接触和社会影响。一些学生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外时间,甚至出现了方向上的偏差。主要表现有:学习没有目标,方法不得当,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失去方向感,价值观不成熟而产生迷茫心理;进取心不强,自由、散漫、懒惰,沉迷网络,恋爱而不务学业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会影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导致不良学习、生活习惯的形成。院校生活时间虽短,但对一个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学校里接受知识、能力、习惯的培养,会对学生一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2.课内教育向课外时间的延伸和渗透,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途径

化工专业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课堂内、外的时间都是宝贵的资源。学生至少有一半时间在课外,忽略

或轻视课外时间,也就丧失了一半的教育机会。在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中,课外活动时间统筹安排,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弥补课堂教育的缺陷,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有助于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课外时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提高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化工专业是一门以实验操作为基础的专业,通过设置科学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从各种媒介搜集、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锻炼和强化自我完善专业知识结构以及进行专业知识更新的能力。这些能力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后发展潜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跨越,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发挥高职教育特色优势具有积极意义。

三 专业教育向课外时间延伸和渗透的方法探讨

在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课程设置及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要从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联系中看待课外时间在高职专业教学工作中的地位,从对学生认知心理的准确把握中发挥课外资源的独特优势,及时进行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更新。

1.做好专业课程的顶层设计,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衔接

在制订专业培养方案时,不仅要有完整的课内专业教育体系,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系统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实现两者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的一致、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互补、在体系上的相互支撑。

第一,从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维度对专业目标进行横向分解。形成可操作性的细化培养标准,分析与梳理每条标准的实现途径,提取出需要通过或辅以课外教育实现的相关标准,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外教育体系的设计。

第二,按照不同年级的教育重心进行纵向区分。如低年级是适应性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高年级进行素质提升和成才目标定位教育,毕业班开展就业创业和职前教育等。

第三,优化课外活动内容,确保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主线清晰、阶段目标明确、内容与布局合理的课外专业教育活动,吸引学生自觉参与。

如对于化工产品分析能力的培训,将原理性、安全性及设备要求较高的实验,进行课内重点讲解,并且让学生课外进行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小实验,如对脱氧剂、干燥剂和保鲜剂的成分分析,对附近化工厂排污水的检测等。教师课内只对实验选材和步骤进行简单提示,由学生自己就地选材,并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相关资料,锻炼其独立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做好课堂教育的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通过科学的课内教学设计,调动其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自主、自觉地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专业学习。

第一,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专业目标。有了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就有了学习的方向感,能自己衡量知识的掌握程度。目标可以依据不同标准进行划分,如总体性与阶段性目标,理论性与操作性目标,章节性目标或某个知识点、知识链方面的目标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检验。

第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被调动起来,课内教育才有可能延伸、渗透到课外时间。如授课时故意“卖关子”、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反刍”和反思,或鼓励其利用课外时间去寻求答案等,可以产生“余音绕梁”的教学效果,使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地沟油的有害性、酒的塑化剂等有关内容,可以激发学生较强的自我探究兴趣。

第三,精心选择预习、复习、课后练习的内容。布置给学生的课外任务,知识线索要清晰、难易程度要适当、督促检查要及时。可利用化工技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特点,以贴近实践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从专业角度去认识、理解、解释各种实际现象和问题的能力。如让学生课外寻找家庭酿醋失败的原因,以此入手讲解乙醇的制备和应用。

3.搭建专业的课外平台

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搭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专业教育平台,紧贴专业培养的目标要求,尊重学生在课外专业教育中的个人意愿,确保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得到鼓励,困难与问题能得到及时帮助。

第一,由学生自由搭建。在学生中结成专业兴趣活动小组、专业学习帮扶对子、知识辩论活动、职业认证应试小组等,可由专业教师牵线搭桥建立,并定期进行指导帮助。

第二,由教师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如专业教师主持组织的专业知识讲座、科普展、QQ交流群、人才事迹报告等等。以新颖的主题吸引学生,而不是对学生做强制要求。

第三,院系组织活动平台。如校园文化长廊、专业主题展览、见习参观、专业技能大赛、学科竞赛等。

通过各种校内、社会资源及现代科技手段,在学生中、师生间,以及班级、院系层面建立专业特色突出、参与方法灵活、形式轻松多样、知识味性强的专业活动平台,充实和丰富学生的课外时间,锻炼和培养其自学能力、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侧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应用性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化工技术与日常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应用广泛,这些特点决定了课外教育在高职化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突出地位。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对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10篇

关键词:空间想象;学习兴趣;课堂教学

在许多科研和生产活动中,如机器设备、仪器的设计、制造、维修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离不开图样。图样作为表达设计和交流技术思想的一种简明、快捷的媒介和工具,在经济领域中越发凸显其巨大的优势和重要性。化工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化工图样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绘图技能以及运用投影原理展示图示和阅读化工图样的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本人在制图课教学中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切实提高学生对化工制图学习的认识

对化工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当第一次接触到化工制图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会产生这门课程同我所学专业没有多大关系的想法。在他们看来,化工类专业的学生不过是整天与瓶瓶罐罐打交道,学学化学知识、做做实验而已,而这些教与学的过程又不需要画图,即使需要也只是画一下简单的示意图。因此,上新课之前,通过介绍职业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化工类专业不仅要培养合格的实验室分析化验人员,更重要

的是要为生产第一线培养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一般来说,化工类专业的毕业生,一开始都要到化工企业生产第一线去工作。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学生,到化工设备制造企业,绘图、读图能力当然必须具备,比如在日常维护、中修、大修中,需要对设备部件进行更换,或购买,或自己加工,或外协加工,都必须依据图纸来进行;再有,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的技术改造,都要首先从图纸的修改做起。图纸的绘制、阅读和管理是化工生产企业技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方面的工作稍有欠缺,都会给生产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二、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化工制图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智力之母。”如果学生缺乏兴趣,就不可能学好,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台上唱主角,学生被动地在下面接受知

识,导致学生厌烦听课,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课堂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可接受程度,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我在教学过程中就曾有过这样的切身体会,如,要学生将一台简单的纯水生产演示设备的工艺流程描述出来,开始,我对照该机器设备讲解了几遍,可学生印象不深刻;后来,适时给他们配发流程图之后再来讲解,学生就能迅速掌握,并能够事后自己亲自绘制出生产流程图。过段时间,让学生再来拿图纸对照设备来说明,他们基本上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就能运用自如。有些学生在学习化工类其他专业课程时感到吃力,这固然有其基础不好的原因,但主要还是他们没有找到快捷的方法。我们的专业课程,尤其是涉及工程学方面的内容,教材中用来帮助消化理解文字内容的插图、附图所占的比重相当大。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插图,吸引学生的眼球,对相关部分的知识或内容就会理解得更为透彻,印象也更为深刻。

三、合理利用教学方法,体现教师“导”学生“学”的课堂教学

将化工制图每个教学课时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直观演

示,引入新课。由于职校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特别是缺乏空间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视化工制图为天书,所以,只有充分选择与新课有关的模型直接演示,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获得初步印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在讲到化工制图投影法时,可以自制一个三维空间坐标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空间坐标的建立。第二阶段为重点讲授。在直观演示引入后,利用大约几分钟,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知识,这也是学生掌握最佳知识结构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接受力、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讲授中易懂的可略讲,讲清关键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充分体现教师“导”的作用。如,在讲到如何将空间坐标布置到平面时,可以将自制的三维坐标通过展开到同一平面让学生更易理解。第三个阶段为小结阶段,通过小结来浓缩教学内容,指明重点、难点,让学生思维进行整理,使杂乱零散的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成珠”“连串”,理顺层次,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完整的知识。第四个阶段为预习阶段。利用课上最后几分钟。由教师对下一课时学习内容和要求、重点和难点进行简要阐述,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阅读预习,以便联系旧知识,初步了解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猎取知识的信心和能力。以上四个阶段衔接紧凑,充分体现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相互作用,以教促学。

四、大胆创新,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块

现在所用的化工制图教材,都是厚厚的一本,当学生拿到化工制图的教材时,看到内容庞杂,学习上不知如何下手,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应该针对社会人才需求和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对学生绘图、读图能力的培养要求,对所选教材作出必要的调整或删减。化工制图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要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即国家标准和规定、投影的基础理论、专业制图的一些特殊要求等等,而有关轴测图和零件图、装配图等内容就可不作要求(这些内容对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则十分必要),大胆删减。为提高化工制图的教学质量,我们可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模块,即国家制图的基本知识及画法几何、化工专业制图两部分。国家制图标准的使用和规定,可贯穿在化工专业制图技法的教学当中,画法几何部分以投影基础为基础,讲透三视图的形成及视图的表达方法;化工专业制图部分则要讲授化工设备及管件的平面展开图。

五、采用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想象能力

1.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制图知识

以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不要停留在直观感知和观察上,而且还要进行空间想象、抽象概括。边观察,边思考,边比较,边思考。

2.借助立体模型,充分利用模型教具或学生自制橡皮泥模型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

要求学生反复观察,绘图读图,从而激发他们空间想象的兴趣。在制图室中实践画图,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也最有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或到就近的化工企业实地观摩,反复思考,进行绘图读图的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适时指导,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此外,还可通过课内外布置补画漏线或视图等方式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参考文献:

[1]林大钧,陆宏钧.简明化工制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2).

[2]葛耿.化工制图课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7(4).

第11篇

【关键词】化学工艺学 教学改革 石油化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6-0001-02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坐落于中国南方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广东省茂名市,为华南地区唯一一所石油化工特色院校。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的石油化工行业,就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社会输送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综合工程素质的人才。毕业生能在石油炼制、石油化工、能源、环保、材料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化学工艺学作为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基础化学、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原理等课程的综合应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主要化工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在化学工艺学课程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 结合石油化工特色,创建课程群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石油化工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工程素质,以适应石油炼制或石油化工等相关行业的人才需求。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还要具有某一岗位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现场进行技术操作和改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石油化工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具有基层性、实用性和技术性,这是本专业区别于其他普通高校教育的一大特色。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基础及接受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线,可将石油炼制工程、石油化工产品分析技术、石油产品应用技术与开发、石油储运基础等课程创建一个课程群,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各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精选优化,调整化学工艺学的教学内容。可从这些主干课程中选择一些典型的石化产品,作为化学工艺学的教学案例,分析这些石化产品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条件影响等。这种处理方式对课程群里面其他的课程教学可起到辅助和巩固的作用。

二 优化和更新化学工艺学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把各章节内容按照了解、掌握、应用、设计等不同要求作详细的定位。例如,对于工业生产中已经不采用的生产方法,只要求学生了解某种工业过程可能有多种生产方法即可;对需掌握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对各种生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其适用范围、效果、操作条件、能耗等,从技术经济的角度选择生产方法。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介绍的几种基本化工产品的生产,而且其生产--方法要会应用,能够举一反三,要能设计出一些简单的生产工艺。例如,在讲授合成氨时,可以先引入哈伯法合成氨工艺的历史及哈伯本人的一些简介,既可以提起学生对合成氨工艺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了解一些名人的事迹。当学生有了兴趣之后,可以从不同的原料角度,引入不同的生产工艺,如以煤为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以重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工艺,其各自的工段均有所不同,可以在讲授完后让学生总结各不同原料合成氨工艺的异同,这样学生学完之后印象深刻,可以吃透这部分内容。

另外,在组织化学工艺学教学内容时,应着重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在第一次化学工艺学讲授过程中,让大家认识到本门课程的针对性、重要性及实用性。在第一章“绪论”部分组织讲授材料的时候,可以结合茂名炼油产业链,围绕几个关键词如石油化工、石油炼制、乙烯工业、茂名乙烯、石化工业区等展开内容学习。例如,乙烯工业是指以石油馏分为原料裂解生产乙烯为主,同时生产丙烯、丁烯、芳烃等产品的生产过程。乙烯是石油化工的基本有机原料,目前约有75%的石油化工产品由乙烯生产。乙烯主要用来生产聚乙烯、聚氯乙烯、苯乙烯等多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乙烯产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再如,对乙烯产品结构的介绍(塑料类、合成橡胶类、液体化工类);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集群及沿长江产业带分布的介绍等,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清晰地认识未来的就业方向、就业区域和就业前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充分认识到化学工艺学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和重要性,在后面的时间里自然会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因为这些内容的学习与他们未来的就业息息相关。

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化学工艺学这门课应该调整教学内容,注重重点内容的凝练。其重点内容应围绕乙烯工业展开。

如以茂名石化乙烯为例,学习乙烯生产原理、工艺技术、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以茂名石化工业区为例,学习乙烯下游产业链、产品应用等基本知识。

乙烯生产原理主要包括乙烯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规律、反应机理、热力学及动力学分析,乙烯生产的工艺参数和操作指标(如原料性质及评价、裂解温度、烃分压、停留时间、裂解深度等)及乙烯生产的工艺过程等。

三 适当引入双语教学

第12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中职教师;学生职业能力

1前言

中职教育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发展前景好,但在发展深度上依旧留有疑问,尤其应当注意作为职业教育执行主体的中职教师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对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进行相关研究,得出了一下结论。

2中职教师缺乏对学生足够的认知

作为一名医药化工工业学校的中职老师,我深知我们自身对于学生的看法,对于我们教育教导学生是影响极大的,那么老师对于学生的普遍看法又是什么样的呢?我对本校的100个中职医药化工老师进行了相应的访问调查。首先是询问教师们对于现在中职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回答“一般”的占35%,回答“高”的没有,剩余老师的答案则是“太差”与“差”,占总数的65%,从以上数据可知我们老师中绝大多数对于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是持不认可甚至否定态度的。而在回答“你认为教育现在的中职生是否有难度”的问题时,回答“可教”的只占总数的15%,而回答“难教”、“很难教教”以及“不可教”的总共占到85%,远远超过了半数。由上述调查可知,我们的老师大多觉得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累,同时本身对中职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的基本素质不行,可见身为中职老师在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工作时非常的被动,这样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而为了完成工作目标,恐怕敷衍了事的居多。所以上述问题若是得不到解决,我们在教育教导学生方面智能处于被动局面,不能提高工作效率。

3中职老师对于学生未来的工作规划缺乏相应的认知

作为中职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除了需要掌握好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了解在该行业实践操作中的知识。那么我们的老师对于实践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是怎样的,在对我校50名正编认可教师调查后总结如下。在医药化工工厂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15年前有10人,占总数的20%,其中6人约半年实践;5年前有10人,占20%,近2~3年有15人,占30%,从来没有参与或从事过工厂技术工作的有15人,占30%。在这50人里,根据调查显示,也只有5~7人未来可能常到化工现场,而其他老师再与化工工厂接触的机会不多。那么我们的中职教师是直接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学校里来,他们同化工厂的接触就很难实现。近些年来我们招聘的老师,如果之前有过在化工厂工作的经历,那么他们还有实践操作的经验。不过待到他们正式成为教师后,就没有在深入接触化工厂的机会了。而工厂的施工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着,长期没有接触的老师很快便落伍了,也不可能知晓工厂的实情。如何让我们的教师能够有机会去了解化工厂的实情,这是中职学校的领导们需要思考的。此外,我们是让老师利用寒暑假去工厂还是定期安排老师固定时间轮流去工厂学习?另外学习的经费从何而来这都需要管理层进行协调。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师讲课,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

4中职老师对于职业教育以及自身专业缺乏了解

由于思想上的限制,我们中职教师有时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较好地区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我们对于自己的学生、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化工工厂的认知还存在极大的不足。首先我们应当掌握我们所教育学生的具体情况,目前中职生的特点普遍是做事三分钟热度,缺乏耐心;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不喜欢太多的理论知识;只听讲不温习等。其次我们要对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学习,学习其内涵,了解其知识,丰富教学手段,避免因教学手段单一化而使学生厌烦。第三身为医药化工专业的老师,我们还应当弄清楚医药化工工厂的施工技艺,各专业的流程以及相应规章制度和质量监管。只有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学生以及专业,包括现金的教学理念,我们才能因材施教,更好地教导学生,实现我们的职业价值,完成我们的职业责任感,这样才能找到我们工作的使命感。

5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看法

作为中职教师,在工作中我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目前职业教育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学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在对老师的调查中,询问教师们对于现在中职生基本素质的看法,回答“一般”的占35%,回答“高”的没有,剩余老师的答案则是“太差”与“差”,占总数的65%,从以上数据可知我们老师中绝大多数对于中职生的基本素质是持不认可甚至否定态度的。事实上导致中职生基本素质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都归咎于学生本人,可以说学校、社会、家长都由不可逃避的责任。作为中职的老师,我们应当去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他们的情况,多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也能更为顺利地开展工作。在教材方面我们的老师也指出了一些问题。在对老师的调查中,“医药化工类的教材需要重新编写吗”,回答“太难了”占20%,回答“编写的不尽如人意”则占到了80%.事实上无论是哪种回答都预示着老师们认为教材是时候重新编写了,旧有的教材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学任务,这也为我们日后完成教材编写工作奠定基础。

6总结

我们对老师的研究与调查可能还存在着某些不足,此外随着社会的进步,职业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就更要抓紧研究,跟上时代的先进理念。只有我们自身了解我们的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样我们才能做好职业教育工作,也才能为社会培养相应的高尖技术人才。参考文献:

[1]李乃彬.符应理论视角:职业教育与中国新产业工人的生产——一项对H市XS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职校工(生)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电子版),2011(08):47.

[2]吴正淮.中职学校专业教师本科培养的课程设置研究——以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为例[J].教育学杂志,2011:142.

[3]熊堃.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电子版),2013(19):256.

[4]李爱华,黄迎.中职生问题行为及其处理的审视与研究[J].基层教育论坛,2011(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