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0 10:18:0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民族团结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心理教育
1“民族团结心理教育”概念的界定
1.1“心理教育”的概念
心理教育即以提高受教育者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高校心理教育概念的外延至少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的心理素质教育,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前者是为了发挥大脑的潜力,后者是为了防止各种主客观因素对大脑的侵袭。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普遍做得相对较好,因为国家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硬性要求,规定了开设的课程名称、学时和评价要求。所以,有人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心理教育划等号,显然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高校心理教育的内容并非都以课程的形式呈现,它更多是通过环境的创设、气氛的营造、活动的开展等隐性课程来加以实施。
1.2“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概念
民族团结心理教育就是将心理教育与民族团结教育结合起来的一种教育活动。即心理教育主动配合民族团结教育,给民族团结教育增力,使民族团结教育做得更好、效率更高。民族团结心理教育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心理教育,另一种解释为心理教育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到底哪一种解释更为恰当,其实不必认真探究,因为两种解释都不可否认,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突出目标是民族团结教育,心理教育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方法和载体。
2提出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依据
2.1依据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团结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各级各类学校扎实抓好以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1]。教育部、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还明确要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必须贯彻育人为本的原则,必须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各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1]
2.2依据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在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国际形势的急剧动荡,特别是国内“”对校园渗透脚步的加快,民族团结教育也面临许多阻力和困难。这就要求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各种途径和方法,以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
2.3依据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契合性
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和心理教育虽然各自有着独特的教育功能,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二者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首先,它们都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都服务或服从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其次,民族团结教育只有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采取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再次,民族团结教育如借鉴和使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教育的效率[2]。
3高校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3.1让大学生建立科学的心理观
心理观即对心理活动产生的原理和本质的理解。由于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门科学,因此,心理观与世界观一样,也分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心理学中的“心理”与哲学中的“精神”或“意识”概念基本相同。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心主义世界观一样,认为心理活动的产生是不依赖于物质实在的,甚至认为心理现象是世界的唯一存在。唯物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世界观一样,认为心理活动的产生必须依赖于物质实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科学的心理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科学心理观认为,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也就是说,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必须依赖于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正常的大脑,二是客观现实的刺激。在心理教育中,我们要从心理产生的生理基础分析入手,并结合大量的案例分析以及学生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对心理活动发生的机制有透彻的理解,对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的科学论断深信不疑,从而,为巩固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心理学基础。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我们要十分重视世界观对大学生民族团结的影响和作用。世界观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大学生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为必然受到其世界观的支配。当前,“”破坏民族团结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向青少年灌输极端宗教思想。他们竭力地宣扬“灵魂”的存在,鼓吹“灵魂永存”、“灵魂可转世”等谬论,其险恶用心就是企图利用唯心主义的世界观来腐蚀青少年的心灵,蒙蔽青少年的双眼,让青少年漠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心甘情愿地跟随他们从事暴力恐怖等违法犯罪活动。所以,如果我们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使大学生牢固地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就可以提高他们抵御极端宗教拉拢和腐蚀的免疫力。因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神论者,而无神论者是不会接受任何宗教思想的,极端宗教势力则更无可乘之机。
3.2让大学生认识民族团结的心理过程
在民族团结心理教育中,要结合心理学对人的心理过程的分析,向大学生阐明民族团结的心理结构,从而使他们形成完整的民族团结的心理系统。人的心理过程是由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组成的,且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体。民族团结的心理结构亦然。认知过程是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一个人要做到民族团结,首先要对民族团结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所以,大学生要认真学好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踊跃参与相关活动,积极思考,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以及“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情感过程是民族团结的心理“桥梁”。民族团结从认识转化为行动必须经过情感的催化。所以,大学生民族团结不能只停留在理性思维阶段,还必须增加情绪和情感的体验。为此,在民族团结心理教育中,要注重提高大学生民族团结情商,增强民族团结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意志过程是民族团结的心理目标。意志是与复杂行动相伴随的心理活动,任何有困难的随意行动都需要意志的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让大学生形成民族团结的行为习惯,因此,在民族团结心理教育中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毅力和恒心,促进民族团结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
3.3让大学生注重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格也叫个性心理差异,即心理过程表现在个体身上的特点。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内在支配因素,它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式和性质。在民族团结心理教育中,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须做到:第一,要激发他们民族团结的需要和动机;第二,要塑造他们与民族团结相适应的性格特征;第三,要培养他们实施民族团结的应用能力;第四,要提升他们民族团结的自我意识水平。
3.4让大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心理特点
斯大林在《和民族问题》一文中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斯大林的这段文字是迄今为止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对“民族”这一概念最完整的解释。由此可见,民族这个共同体是由五个共同特征所支撑的,其中,“共同心理素质”亦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既然各民族存在心理特征的差异,我们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就不能无视这个差异。如果一味地强调全人类或中华民族的心理共性,忽视每个具体民族的心理个性,必然会在制定民族政策、处理民族问题时缺乏针对性,从而使民族团结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们必须通过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让大学生系统学习民族学、民族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对我国各民族的心理特征有基本的了解,为民族团结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5让大学生掌握族际交往的技巧
交往是增进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和发展友谊的前提,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也须建立在相互交往的基础之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除具备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般规律之外,还有其特殊的要求,因此,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要对大学生进行族际交往技巧的专门指导。比如,在族际交往中,必须尊重对方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否则,就容易因误会而产生隔阂,甚至矛盾。
4高校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具体策略
4.1独立开设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课程
高校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要发挥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向大学生系统传授民族团结心理学知识。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课程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列,如民族心理学、宗教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民族交往心理学等;假如受条件限制,不能以课程群的形式出现在教学计划中,也可以只开设“民族团结心理学”课程,将上述教学内容融汇于一门课程之中。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课程既可以开成必修课,也可以开成选修课。
4.2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民族团结心理教育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民族团结教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助推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的达成。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那些民族团结意识淡漠、民族团结情感麻木、民族团结意志薄弱者,大多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因此,高校民族团结教育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渗透民族团结心理教育,首先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中要增加一条重要标准———“能够与各民族和谐相处”。要让每个大学生十分清醒地认识到,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青年知识分子,假如不能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拒绝与其他民族交往、人为地制造民族隔阂与矛盾,不仅仅是思想政治问题,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切实加以改变。其次要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专门开辟“民族团结心理”章节,对民族团结的心理结构和发展规律作深入的分析,否则,不足以凸显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4.3在班级工作中贯穿民族团结心理教育内容
班主任或辅导员在班级工作中也应重视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要刻意地营造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浓厚氛围,促进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形成。比如,可开展民汉学生“结对子”活动,使民汉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让各族学生互相庆祝民族传统节日,感受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让各族学生混合居住,以增进各族学生的相互了解,努力缩短心理距离;经常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让不同民族的大学生介绍本民族的发展历史、文化特色、风俗习惯、英雄人物、巅峰之作,并穿插民族才艺表演,使各族学生产生相互欣赏和敬佩之情。
4.4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心理教育活动
高校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可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心理讲座,以作为民族团结心理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举办民族团结教育心理知识竞赛,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团结心理学知识的积极性;组建民族团结心理社团,以发挥学生在民族团结心理教育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举办民族团结心理教育心理剧汇演,以增强民族团结心理教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心理小课题研究,以引导学生对民族团结心理的认识向更加的广度和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民委.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Z].2008,12.
[2]朱忠发.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9):51-5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要让学生了解我国 56 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 “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外语实验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年初,外语实验小学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外语实验小学实际加强宣传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 ,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
2、在业务学习上,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组织外语实验小学召开 “座谈会”,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代表,就如何加强外语实验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4、组织相关科任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5、组织各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6、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队会。各班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繁荣昌盛、团结和睦。例如:有些班级通过紧张激烈的知识问答增加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 有些班级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 和谐相处。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 56 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 这些活动寓教于乐, 使学生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关键词:综合目标;公民教育;多维价值取向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24-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师科研资助项目“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批准号:TSA1139)、“多元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研究”(批准号:TSY201220)、甘肃高校科研项目“文化传承视角下民族地区英语课程构建研究”(批准号:2013A-103)、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与策略研究”(批准号:GS[2013]GHBZ090)的阶段性成果。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全球多元一体化、各国民族教育转型期我国开设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它的开设,意味着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走过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活动”阶段,迈向多元文化教育的制度化阶段,面向全国中小学单独开设,旨在培育全体未来民族人清晰的、积极的、反思性的文化身份认同,使其成为合格的民族人,乃至世界人。诚如有论者所言,“如果在中小学时期就开设一些民族文化课程,将在根本上促进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理解和交流……是实现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根本途径。”但实施之初,作为一门负载着新时期民族教育新朝向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须当充溢怎样的课程意蕴,才能应对时代对民族教育的新诉求呢?因此,从学理层面厘清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应具有的课程意蕴,包括其目标、性质、理念、价值取向等,对课程理论的进一步提升及其有效的常态化实施很有必要。
一、人、知识、社会兼顾之课程目标
伴随着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各种文明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矛盾与冲突在所难免。面对这种时代趋势,我国民族教育理念亦做出改变予以应对,即由“传统的多元一体教育”向新形势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转型,已成为全球多元一体教育之不可缺少的部分。为适应这一教育思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开设作为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政策调整来满足全球化对各国民族事业发展的时代诉求,其目标指向三方面:
1.以全体公民为教育对象。新形势下,全球多元化强有力的无形之手触及到民族个体、群体的心理深层,尤其是文化身份的认同问题。公民的文化身份认同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前提,需要全体公民来完成,因此,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应明确指向全体公民。欲让一个国家的公民具备反思性的文化身份认同而成为未来合格的民族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载体,从其设计的理论基础到有效实施等方面都需要侧重于公民教育,培养其多元文化意识、提升其作为未来公民能够“承担一种理性的参与意识”。
2.满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的需求。任何个体的发展总是与社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作为民族教育的载体,其价值终归要实现于拥有56个民族的大环境。而此环境是由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不同领域按照特定的运行规律及运作方式而成的综合体,民族团结教育便通过其文化功能(即传递、保存、更新各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观念、信仰、价值、思维方式等民族文化)、经济功能(培养多民族国家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形成适应当下经济生活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及政治功能(通过促进民族国家的政治社会化、有效传播民族国家政治共同体中的政治文化、促进民族国家整个社会的政治整合来实现民族团结的目的)等,以达成促进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国家凝聚的目标。
3.传承全体公民所需的技术知识和道德实践知识。前者对应的是工具,决定着特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后者应对交往行为,规范人们的社会行动,调整人们的交往关系。由“活动”走向“课程”,其具有课程的一般特征,即传承相关的知识。因此,负载着民族团结、国家凝聚使命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须得传承两类知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运作的基本知识体系,即体现在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子系统运行的相关知识;规约着各民族行为主体的道德责任和行为规范正确性的相关知识,即公民的道德实践知识,包括各民族交往合理性的依据、解决社会冲突的法律和道德机制等,以及各民族及世界民族文化知识的学习。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三个目标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论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质,其与个人发展、知识传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息息相关,这是新时期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
二、国家意志、地方需求兼具之课程性质
以个人发展、知识传承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目标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性质如何呢?本文从三级课程管理的角度来解释体现“国家意旨”、“地方需求”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包含的课程意蕴。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我国的课程管理为典型的中央集权体制――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清一色为国家课程。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意识到中央集权课程管理体制的不利,逐步赋予地方和学校以适当的课程自。21世纪初,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提出了“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其中,“国家课程”是由国家主管的,体现了国家意志、为培养全体公民而设的课程;而“地方课程”的本质特征则在于:体现本地的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本地的课程资源,服务于地方的发展并促进国家课程有效实施的课程管理策略。
然而,根据以上论述并不能予这门新型的课程以边缘清晰的定位。依据《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这一规定,尝试用“国家地方化课程”一词予以阐释,该课程的特点是:在坚持国家课程基本精神的前提下,遵照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民族教育的课程政策,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地区民族构成的特点及条件,将国家层面规划和预设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学习需求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进行改编、调适,这一特点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新意蕴。
三、多向度关怀之课程理念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作为现阶段我国民族教育课程的核心,是新时期多元文化教育新理念在操作层面的主要载体,其目标及性质凸显了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蕴含的多向度关怀之课程理念。
1.注重学生作为“全人”的发展。一来,民族团结教育要关注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全面发展。新时期的民族团结教育以培养全体民族人为着眼点,克服以往民族教育类课程中主要针对少数民族教育的不足,在体现主体民族价值观的同时亦凸显其他各民族的文化特色,使各民族学生对自己在多民族大家庭中的定位有了更客观、公正的认识,从而更有利于形成反思性的文化身份认同感。再者,它亦体现了各民族青少年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理念。作为置身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社会中的未来民族人,其发展、成长等社会化的过程必定是在各民族成员、社会、自然的交融中行进的,他们在成长中需要逐步具备容忍、尊重、合作以及自我批判和反省等公民素养,在学习技术知识和道德实践知识、民族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和谐与共,从而实现作为“整体的人”之发展。
2.关注全体、注重差异。新时期的民族教育,绝非仅是少数民族的教育,作为其载体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现了国家意志,因为民族团结事业关乎国家的未来走向,亦涉及每个民族人未来的命运,所以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及义务参与其中,来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确保其安定、团结。然而,又因我国地域不均衡、民族差异,也要遵守“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相结合”的“地方化”原则。具体而言,课程实施需遵从国家统一要求,亦要考虑各民族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地方化”特色的改编与调适,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个体差异。
3.凸显交往理性。在多元一体文化社会里,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质是各民族成员通过平等的对话,是对属人领域那些与个体或群体所属文化相异的社会价值规范、等方面的观点与看法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达到包容、接纳、理解、内化,并基于此来建构、重塑自己的民族观,且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社会行为准则,作为在自己所属文化――内群体文化以及他文化――外群体文化中行为的参照系与标尺。它的形成需经反复、理性的漫长过程,而非一朝一夕所能为。所以,要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就须以学生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为基础,因“群际之间事实性知识的交流与互动,很有助于加强各民族的团结”。
4.搭建各民族学生平等对话的公共平台。只有各民族成员频繁流动,并通过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了解,相互促进,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建立一种共荣共生的机制,才能达成真正的团结。新时期负载这一使命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能发挥的功能,应该是为各民族学生能够平等对话搭建一个公共平台。在此平台上,各民族学生都以平等的方式感知、交流彼此所需的技术知识、道德实践知识以及各民族文化知识,并以理性、包容的姿态审视各民族之间的现实差异,在对各民族的历史、现实及未来的反思中,渐次形成积极的、反思性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感。
四、多维融合之价值取向
课程价值取向,是一门课程意蕴的核心之所在,关乎特定时期教育理想实现的方向。而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价值取向,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新时期我国民族教育的风向标。一般来说,课程价值承接于价值的本质属性,价值的实质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主体与客体并存。课程价值主体包括学生、教师、社会,其需要是课程价值存在的客观基础,而其客体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课程实施。追寻课程发展的轨迹,主要存在三种形式:学科本位、社会本位、个人本位,而且不同时代的课程价值客体随着主体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课程价值主体趋向多元,课程价值取向亦提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其在多维度上趋于融合。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以国家地方化的性质出现,正是对当下课程价值取向多维度融合的回应,是“社会”、“学科”、“个人”三者的融合,满足了新时期多民族国家课程价值主体多元化的需求,使社会、个人、知识在和谐状态中互为存在,从而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个人发展、民族团结、国家凝聚的课程愿景。
综上可知,新时期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所体现的新教育理念,是新时期民族教育的时代诉求,亦是新形势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之意蕴。因此,从学理层面予以分析,有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真正从单个的、随意的“活动”走向有结构的、系统的“课程”,亦利于其常态化实施。惟其如此,我国民族教育才能应对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民族教育的时代诉求。
参考文献:
[1]邵晓霞,傅敏.论文化身份认同类型学理论及其对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11(1):130-135.
[2]严梦春.全球化背景下同样需要民族内部的文化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6-12-29.
[3]邵晓霞.从民族团结教育课程看我国多元文化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4):19-24.
[4]杨少琳.美国公民服务课程在我国推行的价值基础及现实困境[J].社会科学家,2010(9):56-59.
[5](美)詹姆斯・班克斯.文化多样性与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M].荀渊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4-138.
[6]李广,马云鹏.课程价值取向:含义、特征及其文化解析[J].东北师大学报, 2010(5):167-171.
建宇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风俗习惯都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要让学生了解我国56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让它们历史文化的夺目光彩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为了响应上级教育部门发出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通知,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我校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系列活动,让广大师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年初,学校制定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宣传氛围,组织开展了以下活动:
1、利用国旗下讲话、少先队活动,宣传板报等舆论宣传工具,对全校师生进行深入宣传“民族团结教育”,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民族团结”的浓郁教育氛围。
2、在业务学习上,组织全体老师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有关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了解掌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组织学校召开 “座谈会”,以少数民族教师为代表,就如何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并表示以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为营造团结和谐的校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4、组织各班主任教师,认真学习文件,领会活动精神,在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5、在学生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了“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队会。各班围绕主题精心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大家庭的繁荣昌盛、团结和睦。例如:有些班级通过紧张激烈的知识问答增加对各民族语言文字和生活习俗的了解;有些班级则以有趣的民族团结小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应平等相待,和谐相处。学生们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知道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这些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总之,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让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让尊重民族、团结民族意识在少处儿童的心底扎下根成为学校的艰巨任务,我校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多年来各族人民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同舟共济、和睦相处,但2009年7.5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以来,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对新疆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造成严重创伤。正如在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分裂势力越是企图破坏民族团结,我们越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各族人民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长城。
二、社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把民族团结工作延伸到社区,就是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全市民族团结工作的一条新路子。做好社区民族工作,是增强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文化交流、防范涉及少数民族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社区民族工作的意义,把社区民族工作作为全市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来抓紧抓实,并努力实践和探索民族工作进社区的各种措施、途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提高思想认识。社区委员们,要把社区内的少数民族群众视为自己的亲人,为他们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在执行相关政策时,要切实保障社区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益。要从促进本社区、街道乃至全市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的角度出发,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原则,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不断把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推向前进。
加强宣传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开展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时,要始终把增进团结、促进发展和维护稳定作为做好这项工作的根本目的;把民族政策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以及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宣传教育,作为开展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社区居民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形势教育,使大家对“三个离不开”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加珍惜各民族的团结与友谊。
认真抓好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团结和谐为目的,建立街道、社区和居民小区“三位一体”的社区纠纷处理网络,推选各族群众担任调解员负责调解纠纷,形成上下责任明确、运转灵活协调的良性工作机制。在协调处理矛盾纠纷中,要坚持3个原则:一是实事求是,准确定性,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二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三是处理纠纷时要做到及时、稳妥,力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当地。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的重要举措,是做好社区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动员社区所在地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深入发展。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社区”等活动,使各族群众得到实惠,并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
三、工作组发挥各单位资源优势,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工作说到底是群众工作,是争取人心、调动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在下基层工作期间,我们更需要认真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民生疾苦,扎实解决民生难题,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组只有和群众打成一片,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们的工作才能始终拥有强大的感召力、旺盛的生命力。
协助社区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油龙社区工作组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特点,结合走访入户加强对各民族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使“访聚惠”活动精神深入人心;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召开社区党员、积极分子参加的座谈会,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结合维稳工作请政府各部门专家给少数民族妇女办健康知识、民族宗教知识讲座,鼓励少数民族妇女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利用暑期给社区少数民族儿童举办双语学习班、安全法律知识讲座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使社区的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受到宣传教育,消除居民思想上的盲区,增进融合了居民之间、居民与居委会工作组之间的感情,真正在社区工作中体现出“一家人”的理念。
协助社区解决居民纠纷。
油龙社区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老旧破损严重,少数民族居民约占居民总数的30%,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住在平房区的周围环境卫生比较差。针对社区情况复杂,民生突出问题多的情况,工作组成员充分调动原单位(企业)各自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长与居委会以解决社区及各族居民群众的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共同为居民分忧解难。一是针对社区少数民族老年人多、独居、空巢老人多的情况,社区与工作组共同制定了“关爱夕阳”活动计划,将社区60岁以上的独居和空巢老人,按照身体状况进行了分类,由工作组按照分类情况,为老人提供上门聊天、陪读和户外锻炼等力所能及的服务。二是积极发动工作组成员及所在单位为少数民族困难户家庭捐款捐物,个人先后捐助衣物三百余件、现金四百元,发动石化公司工会捐助毛巾被、被罩二百三十条,发动克石化公司检维修中心、“爱心妈妈”组织为民族团结模范高哈尔家庭捐款两万余元。三是针对油龙社区独居老人多、残疾人多问题,为八十岁以上各族居民和残疾人楼栋安装扶手62个;四是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慰问少数民族老人、残疾人及低保户。工作组和居委会通过千方百计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与各族居民打成一片,让居民朋友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同时也更支持我们各项工作,达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人的境界。
发挥特长做好排忧解难工作。
工作组充分发挥民族同志多,检察院协调能力强,党政工青妇工作经验丰富的特点,在社区大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工作组成员发挥带头作用,利用每天晨会时间与居委会人员学习维吾尔语,主动与少数民族居民结对子、交朋友,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工作困难,送寒问暖,极大的拉近了与少数民族居民的距离,工作组成为他们主动诉说困难、寻求帮助、解开思想疙瘩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加强与社区宗教人士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在穆斯林群众中的地位和威信,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引导穆斯林群众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民族观,树立各民族和谐共处、共同生活的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历史观;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加强对与他们相邻的汉族居民、商户的引导说服工作,妥善处理纠纷,使工作组的工作得到极大的信任和支持。
四、发挥国有企业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
社区的民族团结工作不能只是居委会一个部门去做,我们积极发挥驻区企业、联点共建企业和本市爱心企业的社会职能,协助社区做好民族团结事业。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油龙社区各族居民最关系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活环境和困难户、低保户人员就业问题。
一是工作组进入社区后,针对居民周围平房区生活环境比较差的问题,首先联系本社区企业三叶管道公司管理人员,利用企业自身资源,清理了三叶管道公司周边垃圾2车40方;其次与共建单位市城司协商,组织党工团近30名工作人员,调用了一台装载机,三辆翻斗车,清运垃圾9车180余方。通过这些相关企业的帮助,将小区常年堆积成山的垃圾清理干净,使各族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改观。
二是针对油龙社区幼儿园门口道路年久失修、路面损坏严重的问题,在工作组与社区委员的共同努力下,积极联系多家企业,皓泰公司了解情况后表示愿意响应 “访惠聚”活动的号召,利用自身施工便利,为油龙社区老百姓免费维修这段道路,使这个提了多年的民生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三是针对居民反映油龙路西支路路面破损严重,公交车经过这一路段时颠簸不堪,而且夜晚路灯不亮问题,工作组与该路的产权单位油气储运公司取得了联系,该公司表示愿意承担该路改造大修的费用。工作组督促并配合油气储运公司完成完善了道路、路灯的施工方案,并解决了后期道路移交管理的后顾之忧,促进双龙西支路道路和路灯完成了改造。
2012年7月,岭南初中被合山市确立为民族团结进步试点单位,随后,该校根据《关于印发合山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的精神,制订了切合本校实际的工作方案,成立了以校长黄彬为组长,副校长黄世荣为副组长,党支部书记覃策泰、教务处副主任韦桂玲、教师吴姗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按照方案要求,岭南初中采取创设育人环境、编写校本教材、设立民族特色班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创建工作,使民族精神得以弘扬,优良传统得以继承,唱响了学校和谐发展的主旋律。
营造特色环境
岭南初中是一所由壮、汉、苗、瑶等多民族组成的学校,现有学生近900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95%,124名教职工中,有78%是少数民族。该校的领导班子深知,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几年前,岭南初中是一所在三年间就经过两次合并的学校,合并之初,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差。“当时给人的感觉是破烂不堪。有不少学生要求转学,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不高。”该校一名老教师回忆说。
面对当时的现状,岭南初中的领导班子积极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努力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2012年,合山市政府共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与中央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450万元以及自治区的配套资金50万元一起拨付给岭南初中统筹使用。同年11月份,该校建成了使用面积为3 557平方米的教学综合楼,完成了包括器械健身、文化舞台、塑胶跑道、人工草地足球场等一批文体场所的建设。新建成的教学综合楼为开设民族特色班、民族之家活动室、民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民族音乐舞蹈室、少数民族留守少年活动室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校园内功能齐全的文体场所,也为学校开展民族节庆活动、民族体育运动、文化娱乐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营造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氛围,岭南初中通过校园网络,积极向全校师生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该校的吴姗老师在校园网上开设了“合山市岭南初级中学民族团结知识宣传系列”,引导师生树立民族团结意识。不少学生点击浏览了吴老师的系列文章后表示,作为岭南初中的学生,他们更应该与各民族的同学友好相处,自觉维护校园的和谐。
岭南初中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为契机,对全校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利用每周教师例会时间,培养教师树立民族团结的教育意识,让师生都认识到民族团结对促进民族良好关系的重要作用。此外,该校还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加强宣传,让师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习俗等常识,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氛围,使民族团结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进一步激发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宣传、全面贯彻民族团结精神的热情,校园逐渐呈现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的浓厚氛围。
民族教育进课堂
“处处可见从事佛事活动的信教群众,到处悬挂着经幡,堆积着刻有佛教经文的麻尼堆。一年一度的雪顿节中的宗教活动及传统的马年转冈仁波钦、羊年转纳木错湖等宗教活动,都得以正常进行并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尊重……”这是岭南初中有关民族团结宣传教材第八课时中的内容(节选)。2012年,该校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发动各方力量,编写了以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为目的的校本教材,以培养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形成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该教材共有十课时,分别是“民族政策概况”“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共两课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自由”“我国民族政策的成就”“维护民族团结”。
该校明确规定,科任老师上课,要把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美术、民族礼仪纳入教学计划。在音、体、美课堂教学中,增加民族歌舞、民族绘画、民族体育项目等课的课时比例。该校每学年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10节,确立了民族特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民族团结意识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该校的一名教师说:“搞一些民族知识宣传容易做到,但像我们学校这样把民族文化知识作为课堂教学内容,并且以教材的形式确立下来还是为数不多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一间宽敞的舞蹈教室里,一群学生跟着老师在认真地练习着舞蹈,这些舞蹈动作柔和,舞姿优美,充满少数民族风情。这正是岭南初中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班。为了把学生自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岭南初中重点打造民族特色班,成立有民族舞蹈班、民族绘画班和民族书法班,选派了黄梅、李洁胜和凌应强3名教师分别负责舞蹈班、绘画班和书法班的日常教学工作。这些教师责任心强、专业知识过硬,例如李洁胜教师多才多艺,不仅是来宾市美术协会成员、还是合山市美术协会副会长,其国画作品《绿韵》入选“中华魂·翰墨丹青”庆祝来宾市九周年书画精品巡回展、装饰画作品《女儿梦》荣获来宾市工会庆“三八”、迎“市庆”第二届女职工手工艺作品展二等奖等。有了这样素质过硬的教师,该校民族特色班的教学成绩喜人,近年来,民族特色班的藏族舞蹈《情满天路扎西德勒》参加来宾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组比赛获一等奖,舞蹈《红色英雄》参加来宾市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获一等奖,并代表来宾市参加广西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体操《舞动青春》参加自治区比赛获一等奖,谭海霞同学获得来宾市“我与来宾同成长”少年儿童现场书画比赛一等奖。
2012年9月28日,岭南初中举办了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展示会。会上,该校民族班的精彩表演让前来观看的领导及嘉宾赞赏不已:这些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更了不起!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
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长绳有节奏地摇着,两名女生在长绳里边跳边用一个呼啦圈摆着造型,一名男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突然跳跃着穿过呼啦圈,滚落在地上的防护垫上,接着又一名男生出场……“哇!真是太刺激太过瘾了,原来绳子也可以这样跳!”许多观众感叹道。
这是2012年6月1日,岭南初中举办第一届花样跳绳比赛时一个有趣的场景。为了让民族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岭南初别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除了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竞赛外,该校还利用大课间活动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运动,如竹竿舞、走板鞋、花样跳绳比赛等。师生在这些体育活动中既锻炼了身体,又传扬了民族特色体育项目。
为了更好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创建工作,岭南初中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例如:成立“民族之家”,经常组织教师举行篮球比赛、气排球比赛和到野外烧烤等,加深汉族教师和少数民族教师之间的友谊;召开“迎中秋,庆国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座谈会,把学校的温暖和关爱送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心坎上;成立“扶助贫困学生助学金”,尽量向少数民族学生倾斜,并多次到少数民族学生家中调查了解情况,把学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关爱延伸到学生家中;在“捐资助学、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中,全校各民族师生为特困少数民族学生谭桂花和重病的莫云媚捐款近1万元,体现了各民族之间的友爱与互助的精神……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全区民族工作会议部署,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两个共同”民族工作主题,进一步提高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持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任务。
二、活动时间
2017年3月20日至4月20日。
三、活动主题
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
四、活动主要内容
(一)组织开展以“和谐壮乡·团结进步”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传递民族团结正能量。大力宣传我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进一步动员和鼓舞各族人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活动的宣传,在全区形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氛围。
(二)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壮族三月三”期间,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积极引导各民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五个认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不断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六进”,即: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宗教场所。
(三)支持配合各方面开展民族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壮族三月三”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平台,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民族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展示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风情习俗,突显xx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的良好氛围,助力“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旅游文化消费品牌的打造。
五、活动主要形式
(一)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
1.xx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
主办单位:xx市委、xx市政府
协办单位:xx市民宗委、xx市委宣传部、统战部
承办单位:xx市江南区民宗局、xx全盛投资有限公司、xx纳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xx金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各市、县(市、区)若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由当地自行安排。
(二)组织直属学校开展“壮族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系列活动。
活动时间:2017年3月29日—31日
活动地点:xx壮文学校(xx民族中等专业学校、xx民族高中)校园内
主办单位:自治区民宗委、自治区民语委
承办单位:xx区民宗局, xx壮文学校(xx民族中等职业学校、xx民族高中)
(三)广泛深入开展其他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和创建活动。
各市、县(市、区)民(宗)委(局)、民语委(局、办)要注重发挥民族工作领导体制机制优势,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以“和谐壮乡·团结进步”为主题,组织制作悬挂播放一批标语横幅,制作展示一批专栏板报,印制一批民族政策知识宣传手册,宣传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开展一次宣传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活动,开展一次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咨询等“六个一”宣传活动。
要积极开展以“六进”为基本内容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利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场所造大宣传声势,浓厚宣传氛围。要把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与各族群众欢庆“壮族三月三”民族传统节日结合起来,通过民族团结题材电影放映周、民族团结书画作品展、群众文化演出等形式的民族文化活动增强宣传教育效果。要加强与各类媒体和网络平台的联系,突出主题、精心策划、创新载体,提高社会关注度,扩大群众参与度,形成宣传活动百花齐放的新格局。要利用各级党校春季各类培训班开班时机,举办民族团结进步专题讲座。
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可以开展走访慰问当地少数民族知名人士活动,或召开“民族团结心连心”座谈会;也可以协调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惠民服务活动”,深入社区、乡村、企业,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义诊、实用技术书籍、法律咨询和种养殖技术培训等惠民服务。
(四)支持配合各方面开展民族民俗文化和传统体育活动。
各市、县(市、区)民(宗)委(局)、民语委(局、办)要积极支持、参与有关部门或民间团体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民族民俗文化体育活动和民族语广播影视节目译播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精心组织,加强活动领导。各地要根据工作部署,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措施,确保活动质量。请各市民(宗)委(局)于2月24日前认真汇总本市民宗委、民语委系统在“壮族三月三·和谐在八桂”活动期间开展主要活动内容,连同工作方案一并报送至自治区民宗委(含纸质和电子文档,邮箱:xxx)。
(二)彰显特色,展示民族风采。各地各部门举办的节日活动,其活动名称、徽标(LOGO)、背景墙、标语横幅、专栏板报等要同时规范使用壮汉两种文字制作;各类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尽量采用普通话与当地方言相结合的形式,鼓励少数民族人员穿着民族服装。
一、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民族团结: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25场次,表彰民族团结模范和优秀母亲18人,树立6名民族团结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推选"十大楷模"做民族团结的榜样;协调州、市11家医疗卫生单位108人组成13个医疗队,在琼办13个社区同步开展了"送医药送药送健康"大型义诊活动五轮,为辖区数千名患者进行义诊,免费发放各类药品6万多元,发放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单5000份。
调研报告:完成了三篇调研报告《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为主线抓好维稳工作的思考》《喀尔墩社区享受低保人群情况报告》《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之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社区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其中两篇已被伊宁市收集采纳。
二、创新工作方法,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实际
2、创建了5678工作机制,解决了人人有效"访民生"和有序、逐级、妥善、便捷、解决社区、居民中困难和问题的工作流程。
3、当发现社区网格中的网格员常因调训等正常原因造成空岗、缺岗时建立了工作组、网格员各自AB岗制度,以确保岗位有人,解决辖区居民家家,日日清、情况明、确保一方平安、服务居民的问题。
4、社区无固定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我们就配齐设备,建立在两个网格红色家庭播放点定期每周三下午开展开放式地麦西来普活动的制度,以此来解决群众经常性文化活动,凝聚民心、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5、建立辍失学儿童台账,实行责任到人,重大问题实行挂牌处理制度,效果显著。
6、创新"8090"后青年的教育引导方法,即抓两头,带中间一头抓积极有特长的青年,给他们搭建各种平台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树立其威信起到积极带头作用,另一头抓后进青年,反复说教无效者予以打击2名,以此来教育、带动中间广大青年朋友。
7、倡导全体同志积极参与外宣工作,通过帮、教、鼓劲让大家都有了信心、自豪感和团队精神,同时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七项工作任务开展情况
(一)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一是抓好社区和访惠聚干部的学习教育。定期对社区和工作组干部开展大培训,使人人熟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系统学习了张春贤、黄三平、李宁平等各级领导对访惠聚工作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到做好访惠聚工作的重要性;干部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及民情日记的撰写等工作,在社区设置永久性宣传栏16块,为做好访惠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建立了各项制度、并严格按照考勤制度管理干部,本着不给基层添乱,好人让基层当,这一理念规定了八不:不讲大道理、不喊大口号、不轻易表态、不直接处理事务、不破坏朴素的民族感情、不吃要居民东西、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让干部更多地接触居民、了解群众的疾苦,做到自觉为民分忧;让每位同志都有固定的岗位责任,根据人员特点和工作实际,将干部分别编入5个网格小组进行了明细分工,联合开展大走访入户工作;成立了学习宣传组,落实民生服务工作组,维护稳定工作组,宗教和谐、民族团结工作组,文字统计上报工作组,基层组织建设组、晒民情日记机制组,每个组明确工作职责,由专人牵头负责,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各民族间的感情
大力开展民族团结促进系列活动,突出现代文化引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入心入脑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树立了民族团结、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勤劳致富等十佳典型;采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教育身边的人,营造了热爱祖国、热爱美好家园,增进民族团结、互信的良好氛围,增进各民族间的了解和信任。先后开展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25场次,5月民族团结月在居民中通过表彰民族团结模范和优秀母亲18人,树立6名民族团结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推选"十大楷模"做民族团结的榜样,让他们戴大红花、上光荣榜,在居民中引起很大反响。
四、突出文化引领,促进宗教事务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民生工程建设,提高服务居民能力
六、加强群防群治,夯实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基础
(一)摸排梳理,予以坚决打击。
(二)加大"四位一体"工作机制的落实,专项行动出成效。
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社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一年的工作中,工作组取得了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同志们基层工作经验不足,不了解基层情况,政策掌握不全不系统,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待提高;对维稳重点社区的认识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当前的维稳复杂形势,深层次问题有待进一步挖掘;个别持宗教极端思想人员内心思想动态不易真正掌握,教育转化存在难点;就业再就业工作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交流;交往;交融
中图分类号:C9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以及国家的各类政策,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以下简称民族生)离开家乡求学生活。由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差异,部分民族生难以适应开放多元的大学生活,离不开“同乡圈子”,局限于小团体内部,缺乏交流、交往、交融的途径和平台,不利于自身的成长成才。
一、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现状
出于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客观原因,民汉之间的隔阂难以在短时期内消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民族大团结关系着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在这种背景下,让民族生走上舞台展示自己,让汉族学生欣赏民族生、了解民族生、接纳民族生,探索构建相互嵌入的高校管理模式模式,促进民汉学生之间交流、交往、交心、交融,是做好高校民族生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重要手段。
当前,大学阶段学生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能够基本满足青少年德育教育以及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但是,也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各学校发展不平衡,部分高校只重视智育,主抓第一课堂,忽视对德育的重视。学校领导对民族生管理工作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没有将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整个学校学生管理过程之中,缺乏相应的机制和保障措施,活动浮在表面,流于形式。二是民族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分散、不成体系,无法形成联动机制。目前,民族团结教育形式较为单一,仅限于演讲、座谈、报告会等形式,且参与面不够广泛。三是少部分民族生的文化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容易受到民族分裂分子的蒙蔽和蛊惑。近几年,加紧向教育领域渗透,与我们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争夺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
二、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
开拓民族生交流、交往、交融途径,搭建民汉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提升民族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民族文化共享、弘扬、传承,切实维护校园稳定、丰富校园文化的前提,是践行教育强国伟大理念,培养政治坚定、知识全面、综合素质过硬的少数民族骨干的重要途径,对丰富学生培养路径、发展学生培养模式、探索学生培养体系、研究学生培养成效具有重要影响。
(一)鼓励民族生展示与宣讲本民族语言、服饰、饮食、风土人情,以互知为基础,提高民族生的自信,帮助民族生尽快融入学校。民族生极其渴望将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习俗以及家乡的风土人情展示给其他民族的同学,以求消解认识误区、打破以往成见,与其他民族同学和谐共处。而汉族学生对于丰富多彩、神秘诱人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习俗以及其家乡的风土人情充满好奇,有了解的热忱与兴趣。在这样一个心理共识之下,为少数民族同学和汉族学生搭建桥梁,为各民族学生建立友谊提供一个机会和平台,同时成为建立同伴关系、提升交往能力的心理契机。
(二)建立普通生与民族生的朋辈互信计划,建立一种互相信任、团结友爱、富有凝聚力的合作伙伴关系。鼓励民族生走出自己的小圈子真正融入到学校的文化氛围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训练一批熟悉本民族风土人情、有一定文化素养、爱国爱校、友好亲和的民族生;吸引招募一批对少数民族文化怀有浓厚兴趣的普通生,使之认识和了解少数民族文化与风土人情。通过训练与合作,提高对不同区域不同民族间文化差异的认识,形成兼容并包的气度,达成互谅互惠的关系。
(三)巩固普通生与民族生的朋辈互助计划,提高民族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民族生专业素养,帮助民族生处理学业困难问题。形成朋辈互助机制,建立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互助模式,为民族生招募学业上的导师。利用结对关系,培养多方面深层次的综合素养。
(四)着力培养民族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民族学生多数来自遥远的西部地区,往往一年甚至数年才回一次家,来自家庭的关怀少,社会支持系统薄弱。通过各类培训,旨在激发和培养民族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加强对民族生群体的关怀,同时提供他们一个展示自我、熟悉校园、认识社会的机会。
三、建议和思考
交往是形式,在学校与院系两个层面,需要将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工作当作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紧紧围绕民族团结和学生交融总目标,立足实际、务实创新,充分发挥学工部门、共青团在民族团结交流、交往、交融中的特殊作用,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交流是内容,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着重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抵御西方敌对势力日益增强的思想和文化渗透,帮助青少年塑造遵纪守法意识、民族团结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在此过程中,既重视基本理论的宣传灌输,也注重教育时机的把握。以各类政治会议为背景、突发事件为契机、节日庆典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增强少数民族学生对于理论政策的理解和全方位的理想信念教育。
我县少数民族群众与汉族群众、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风俗习惯、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构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增多,有些问题会反映到民族问题上来,如果处理不当,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各级党委、政府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民族团结稳定工作摆在首位认真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工作,为全面推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把党的民族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六五”普法的重要内容,由民宗局牵头,宣传、组织、统战、教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不定时对少数民族干部、分管和从事民族工作干部开展系统的民族政策理论培训、知识竞赛,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党在发展民族关系中“三个离不开”的的思想,宣传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使“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四个维护的思想深入人心。特别在每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月中,大张旗鼓的宣传民族团结,积极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讲团结、讲互助、讲发展,努力创建团结友爱的和谐社会。
在各民族中还强调:在热爱本民族的同时,更要自觉地强化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尤其在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中进行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力度,构建“小手拉大手,大小有共识,你我互尊重,大家团结紧”的宣传模式,努力营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既教育了汉族群众尊重少数民族;也教育了少数民族尊重汉族群众。对少数民族群众不仅要讲关怀和照顾,也要讲义务和奉献;不仅要讲平等和团结,也要讲法制和原则,引导他们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积极承担社会义务。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宗教问题也将长期存在。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之间、信教与不信教之间的差异,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尊重,各民族群众团结奋斗,为改善生活条件而共同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信教群众的,切实关心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农业、畜牧、水利、交通、教育、电力、民族等部门,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加快致富步伐,安排扶持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共建母亲水窖、沼气村、村村通公路、村村有电视专项举措解决了少数民族发展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力扶持回族群众发展交通运输业,民族地区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当地的回民群众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改善山区民族小学的办学条件,充实加强师资队伍,提高少数民族子女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科技等部门积极开展科教扶贫、科技下乡、举办青年夜校等活动,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培训。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衣食住行、婚娶殡葬等方面,切实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
妥善处理民族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保证。县民族局和乡镇党委政府定期对辖区内涉及民族的问题进行认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数。对可能发生的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搞好预测,超前做好工作,提前化解矛盾,及时消除不安定因素,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对涉及民族问题的纠纷和事件,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绝不简单地对待和处理。严格区分民族矛盾与非民族矛盾,不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间发生的民事、经济纠纷和民事、经济、治安、刑事案件与民族问题混为一谈。同时,教育广大群众明事理、顾大局,以免被坏人利用,严防别有用心的人蛊惑人心,扩大事态。在处理民族间群众的纠纷和突发事件时,坚持教育疏导的原则,善于把握时机,讲求策略,注意方法,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打击和孤立极少数坏人,防止问题复杂化、事态扩大化和矛盾性质转化。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处理问题,坚持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对于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论涉及哪个民族,信仰什么宗教,都依法处理。教育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发生影响民族关系的问题时,坚持依照法津规定和正常程序解决,绝不采取过激手段。建立民族矛盾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实行月报和零报告制度,并把这项工作纳入了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加以考核。民宗局是党和政府管理民族事务,处理民族问题的职能部门,在新形势下,担负着更加繁重的任务。结合机构改革,进一步充实了民族工作机构的力量,完善工作职能,设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社会事务股。各级党委、政府也将民族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工作落实,认真学习的民族理论、党的民族政策和上级的有关指示,认真研究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解决了少数干部对民族工作不会管、不愿管、不敢管的问题。我局成立了民族团结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民族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民宗局积极牵头抓好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协调处理相关的重要事项,及时向有关方面通报民族工作情况。
从全县民族地区来看,总体上民族团结,社会比较安定,但在一些接合部地区、热点难点地区矛盾纠纷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
一是因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而引起的民族心理不平衡和不满情绪或乡村之间、不同民族之间因土地、林场等归属使用原因引起的冲突以及城市化进程中,因经济利益引起的矛盾和冲突等。特别在接合部地区山林纠纷仍然阻碍民族团结前进的步伐。
二是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部分群众中偏激情绪和一些错误思想占了上风,遇事便以出格的言语、过激的行为、违法的手段向党和政府发泄不满,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加快,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矛盾纠纷比较突出。
三是民族工作经费少仍然是遏制民族团结稳定工作向前推进的瓶颈。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专项经费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目前工作需要,机关正常运转都难以维持,根本谈不上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帮助。
鲁迅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工作上,始终认认真真地走着自己的路,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思索和追求。
接任县妇联主席时,就深深知道,一个班子的团结与否,和谐与否,是否有战斗力,与单位负责人息息相关。俗话说,“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每天最早来到办公室的是她,最后离开的也是她,她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给同事树立良好的楷模形象。
县是省唯一的藏区,有6万多人口,其中妇女占半数以上,素有是流亡政府“达赖”集团分裂和,渗透和反渗透的前沿阵地之称,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是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想做好工作谈何容易。
以家庭建设为阵地,引领各族妇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学习宣传贯彻《迪庆州民族团结条例》为契机,重点以创建“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长学校为中心,一中初中部和霞若财贡完小二所学校授予省级“省示范家长学校”,进一步深化和谐家庭建设。以和谐家庭建设为总抓手,整合各种家庭工作载体和活动形式,把美德在农家、学习型家庭、平安家庭、“双合格”家庭、绿色家庭、节约型家庭、无毒家庭等以家庭为对象的各类特色创建活动整合起来,作为构建和谐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各种载体,通过各种渠道,在广大社区、乡村及家庭中深化各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使家庭文明建设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力量。在创建活动中,县受省级表彰“平安家庭”示范县,“平安家庭”示范社区1个,“平安家庭”示范户3户,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出了妇联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组织优势和群体优势。
还以“母亲教育工程”为载体,以“双合格”建设为抓手,以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为己任,按照一年一个阶段、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目标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逐年巩固,力争达到使各族妇女群众对“五观”、“四个认同”及发展历史的认识普遍提高,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民族团结高于天”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成为各族妇女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各族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合理表达诉求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明显提高,实现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覆盖面、法律宣传教育覆盖面、家长学校组建率均达到95%以上,切实解决一批涉及各族妇女儿童生存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各族妇女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
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把挖掘和宣传百姓身边的民族团结妇女先进典型作为主要工作,并通过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激励和带动广大妇女团结互助,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努力。通过层层推荐和筛选,挖掘出了很多大家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典型。这其中有村村民,她将自己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店铺连同近万元货物无偿赠送给了本村的贫困妇女,并带头组织募捐8500元,以帮助身患重病的小姑娘;有家庭贫寒、丈夫身体不适、自己要抚养两个孩子却毅然收留抚养族弃婴的乡村村民。她们用实际行动具体诠释着民族团结,这些勇敢、坚强、可爱、善良的妇女们用她们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乐章,也为全县人民作出了表率。
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执着的精神和不懈的思考。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这份天性和秉赋,让她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脚踏实地、卓有成效。她就像一块金子,放在哪里都会有自己的亮色。
为搞好百年庆祝系列活动,超前谋划、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系列主题活动,全面展示妇女积极参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的新业绩和新风采。在县城范围开展了妇女创业先进典型演讲。活动通过宣传成功创业女性的先进事迹,发挥了创业典型示范效应,使广大妇女从身边的事例、熟悉的创业经历中得到了启示,增强了妇女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提高妇女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熟悉的人都知道,她是个有思想、有见解的人,这种秉赋,绝非天生,而是来自于勤奋的学习,刻苦的钻研。她有一个手不释卷的习惯,有一丝空闲,她也要随手拿起一本书来,看上几眼。她总是说:“在这个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时代,自己总有一种跟不上趟的感觉,不敢有半点懈怠。”正是这种不倦不怠的精神,使能够不断超越自我,走向新的高度。在县妇联主席这个岗位上,的这种精神,不但鞭策着自己,更影响和带动了全县广大妇女同志。
妇联是众所周知的清水衙门,这里有忙不完的工作,有永不停歇的事务,却没有人们认为的那种优裕实惠。她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同志,始终保持着清廉俭约、务求实效的工作作风,为推进全县妇女事业的发展奉献光与热。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是“大工作”,那么下面的这些锅盆瓢碗、油盐酱醋的小事,却是时时刻刻都关注的。小两口吵嘴打架、闹离婚,她要登门劝说,家庭困难她会掏钱相助,失学儿童她要联系结对……总之,只要关系到妇女儿童的事她都要事事“插手”。为了贫困的家庭、单身的妇女、失学的子女、生病的姐妹,从自己的工资里没少往外掏钱。
自调入县妇联以来,深入妇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重点,提出在全县开展争创“致富女能手”活动。她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提高妇女法律素质,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能力。结合县委开展的“千名干部进村入户促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动员妇联干部、妇女代表深入基层、深入妇女群众倾听呼声。2014年内共接待来访来电案件33件,结出率达100%,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得落实。同时为切实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律素质,增强妇女的维权意识,促进构建和谐社会,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妇女维权宣传活动。一是积极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方面知识,对与妇女工作生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进行讲解评析,受教育妇女人数达1230多人。
一、爱国守法、热心公益,积极奉献社会
该同志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多年受到党的教育和培养,是沐浴祖国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对党怀有深深的感情,无比热爱伟大祖国,无比热爱自己的家乡。她深深感到爱国守法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本份和应尽的义务,为此认真学习国家和自治区的法律法规,使全家人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支持改革开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加强民族团结,坚定跟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原则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该同志一家人不仅自己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还向邻里和周围群众宣传党的路线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引导大家一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团结,共同建设美好家乡。该同志热心公益事业,凡是有利于社会的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无论是整治环境、绿化造林,还是支持教育事业、关爱贫困家庭,都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充当热心公益事业的表率,带动广大群众共同投入公益事业。该同志碰到休息日,总是带领全家人一起去公共场所搞卫生,总要把公共场所卫生搞好了,才搞自己家里的卫生。邻里群众夸奖该同志公共场所卫生搞得好,让大家清清洁洁过日子,该同志总是谦虚地说,这点小事微不足道,是应该做的。
二、尊老爱幼、和睦邻里,创建文明家风
该同志是个女干部,工作比较繁忙,但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承担着照顾家庭的责任,呵护着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她丈夫艾坦•艾提肯是塔城市民宗委主任,为了使丈夫能更好地工作,该同志承担起全部家务事。丈夫工作累了,她让丈夫早点上床休息,自己默默做家务到深夜;丈夫在工作上碰到不称心事,她劝慰丈夫振作精神继续做好工作。多年来,该同志两夫妻,工作互相支持,有困难一起克服,从无争吵,是群众公认的男女平等、模范家庭。该同志十分关爱子女,但决不溺爱子女,尽到一个做母亲的责任。她要求子女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将来为家乡建设作贡献;子女学习上碰到困难,耐心给予辅导,教授子女学习的方法。要求子女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在学校里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争做一名好学生,为学校争光;在外面,要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不做违纪违规事,当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小公民。该同志十分尊重长辈,她公公、婆婆去世后,把一个女儿的爱都给了自己的父母亲。平日里有时间,就去看望父母亲,帮父母亲做家务。家务做完了和父母亲聊天,说说社会上的新鲜事,让父母亲开开眼界,不厌其烦地回答父母亲的各类提问,让父母亲感到高兴快乐。该同志多年来与邻里和睦相处,从来没有闹过矛盾,凡是邻里需要帮的事,总是满腔热情地帮助做好。有时帮邻里做事,经济上要花费一些,该同志从来不讲,绝不收邻里一分钱。邻里赞扬该同志一家说,他们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我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能够和该同志一家相邻,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福气。
三、努力学习,爱岗敬业,追求工作卓越
该同志是街道办事处主任,主管机关财务、民政、残联、劳动保障、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安全生产等工作,她认为要当好街道办事处主任,获得群众的拥护与满意,必须努力学习、爱岗敬业,追求工作的卓越。为此,她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自治区党委和塔城市委工作精神,认真学习行政管理、领导决策、法律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业务工作技能,在思想上与上级保持一致,服从上级的工作安排,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坚持把工作做完做好。她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预防、控制、化解”于一体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为居民营造安全有序的治安环境。她热心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切实做好城镇新增就业、控制失业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零就业家庭就业工作;对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做到“应保尽保”;在廉租房补贴及廉租房工作上,应发放廉租房补贴的全都发放,该享受廉租房的全都享受;为创建平安、和谐街道作出不懈努力。
四、民族团结,移风易俗,始终崇尚科学
该同志深知民族团结是的灵魂,只有搞好民族团结,才能维护的长治久安,才能给各族人民带来真正的幸福。杜别克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由汉、哈萨克等民族组成,作为办事处党委副书记、主任的该同志,始终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一言一语、每件事、每项工作都维护民族团结,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使整个街道办事处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表率。阿依古丽的邻居是汉族群众韩念青夫妇,因子女都不在身边,在生活上时时会遇到一些困难,阿依古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常到老人家帮助做拉面、过年炸馓子,帮助收拾房间。老人心烦,过去陪老人聊天,解除老人的烦恼。老人生病身体不舒服,送他们去医院看病。邻里人都说韩念青夫妇好福气,碰上了不是闺女胜似闺女的该同志。该同志移风易俗,始终崇尚科学,遇到婚嫁丧事都按现代文明办,不搞不文明的陋习。该同志一家每天收看电视新闻,阅读报刊书籍,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的思想始终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作所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教育子女上,要求子女除学好课本知识外,还要多看课外书籍,努力参加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培养高尚思想情操和吃苦耐劳精神,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长大为家乡建设作贡献。
五、勤俭持家,优生优育,加强环境保护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该同志一家生活有了很大提高,但该同志始终做到勤俭持家,从不奢侈浪费,她常说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继续坚持、发扬光大。该同志自己做到勤俭持家,还教育子女要勤俭节约,做到穿暖吃饱就好,要节约水电资源,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该同志注重优生优育,经常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这一国家基本国策,使群众增强优生优育观念,自觉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无计划和超计划生育。该同志始终加强环境保护,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各类环保活动。在家里,该同志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从不乱丢乱抛,把可以利用的垃圾都利用起来。教育子女要爱护环境,不干有损环境的事,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该同志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创时代五好文明家庭”中取得了优良成绩,获得邻里和社会的认可与赞誉,大家都向该同志学习,努力争创时代五好文明家庭。在取得成绩面前,该同志始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认真学习和发扬“勤俭、和睦、孝敬”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按照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继续做好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促进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进一步发展,让五好文明家庭遍地开花,散发无穷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