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1 09:19: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专业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CALLA模式;护理专业英语;研究
1背景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医疗护理领域,各种合作、交流不断深入的几十年后,部分国家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国际市场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激增,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都面临高素质国际护理人才的紧缺问题。但在此大背景下,我们面临的现状却是护理人员普遍专业英语能力较低,阻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护理行业很难与国际接轨。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四号文件,明确地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以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之后,教育部又于2004年正式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新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护理本科学生教学中,对多年来大学英语听力课堂上的遵循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各高等护理院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就高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而言,教学多以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对课堂教学满意度低等影响教学效果。而如何在正常教学计划的框架内将策略培训融入教学中,几乎很少有研究提及。本研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旨在探索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融入性策略培训的模式,以期为我国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
2国内高校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校英语教学应分为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两个阶段[1]。根据《大纲》,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必需的信息"。然而,与轰轰烈烈的基础英语教学阶段相比,专业英语教学阶段却显得举步维艰。许多高校至今未开设专业英语课,已经开设的学院大部分处于各学院自发、零散地组织专业英语教学的状态中。
罗选民等[2]对国内14所高校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对于专业英语教学通行的教学模式是:"语言分析+英汉翻译"(50.99%),这种教学法忽略了对学生语言交际等能力的培养。该调查同时显示,63.51%的学生希望在专业英语学习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和专业能力。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目前所采用的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的需求,而我国的护理专业英语在20世纪90年代才逐渐开展,学科起步晚,师资较为薄弱,至今还没有一套较成熟的教学模式,因此,护理专业英语教学急需探索一套行之有效且易于推广的教学模式。
3 CALLA模式的概述
CALLA(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是O'Malley和Chamot在认知理论以及他们所做的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认知学术语言学习方法[3]。这种学习方法将专业有关的课程,学术语言发展活动和学习策略教学融为一体。这3个部分互相依存,共同协调,通过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逐步使部分陈述性知识,如学习策略和语言技能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使语言学习逐步由认知阶段转向自动阶段。此模式围绕提高学生的学术英语能力和扩展学生专业知识能力为总目标[4]。
CALLA模式整合了主要的专业课程概念、学术英语功能和直接的学习策略的讲授[4]。结合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目标,重点在要求掌握专业词汇、语法等,还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其中专业英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最高。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学习策略目标,帮助学习者掌握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护理专业英语教师应该结合CALLA模式设计教学,在教授过程中包含所有这些因素。
4 CALLA模式讲教学分为具有循环关系的五个阶段:
4.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在此阶段中,要求教师主要两点,①了解学生对即将教授的知识要点及重点概念的掌握情况,②对先前欠缺的知识加以弥补。在这一阶段的讲解及训练主要内容是,通过复习、知识联系等方法使学生回忆先前已掌握的相关知识,之后组织学生预习即将学习的内容;同时,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重视即将要学习到的重要词汇与概念。
4.2第二阶段:呈现阶段 在此阶段中,要求教师尽可能用英语将知识点呈现及解释给学生,并确保学生能理解这些新信息以便为下一阶段的实践作好准备。在教学中,注意在听或读时通过重点标注或者强调等手段甄别出关键信息,同时注意监控学生的理解程度,注意知识讲解的连贯性,通过笔记、多媒体教学等技术手段将所呈现的描述或事件在学生大脑中形成鲜明映像,最后在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解答和澄清。
4.3第三阶段:实践阶段 此阶段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以训练并掌握教学中的新信息。这一阶段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生是此阶段的动作主体,要求学生能够有计划的规划自己针对本次授课的口头或者书面总结,能够有目的的挑选使用各种参考资料,同时将学到的知识点分门别类,能够总结重点,并通过知识点理解推论或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主要是起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的作用。
4.4第四阶段:评价阶段 此阶段,学生按要求评估自己的表现并判断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这一阶段重点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学习的全过程,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工具使用,总结出优缺点,持续改进;教师主要采用肯定、鼓励及补充的态度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确立依靠自我能力完成任务的信心。
4.5第五阶段:扩展阶段 教师鼓励、引导学生反思所学的新概念与技能、将她们融入现存的知识框架并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应用。
CALLA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流程、阶段定义明确,对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主体地位和应该起到的作用都做了明确的定义和区分。在不同阶段,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明确分工和紧密配合,在不同阶段强调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保证了知识点的教授、理解和记忆,是教学有效成果最大化,保证教学目标达成。
5将CALLA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英语教学的优势
CALLA 模式包括专业知识、学术语言发展活动和学习策略的教学3个部分,它注重在专业英语教学中使语言学习转变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使枯燥的学习转变为趣味学习,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5]。CALLA模式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打破了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模式,第一次把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讲授紧密结合起来,把教学的重点从教授语言本身转变到通过学习专业知识来获得目标语言能力。目前国内已有CALLA模式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相关报道,从中推测将CALLA模式运用到我国的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具有光明的前景。
2012年我院首次在2009级护理本科专业英语辅修班中首次应用CALLA模式对护理专业英语进行教学,为全面研究CALLA模式在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提供依据。本研究拟将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教学的满意度及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分析CALLA模式对护理专业教学的整体效果,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为今后更好地在护理专业教学中实施CALLA模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罗选民,熊俊钧,罗立胜,等.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3]Chamot,A.U.&O'Malley, J.MThe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 A bridge to the mainstream [J].TESOL Quarterly,1987,21(2).
中专护理专业中,传统教学方法均是将授课老师作为教学的核心,这种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听课晦涩难懂、效率低下。要改变当前落后的教学方法,需加入“行为导向法”,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热情。本文主要解释了行为导向法的含义、优势以及该学习法的应用形式和注意事项,希望能给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中专护理专业;行为导向法;运用
行为导向法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德国,是为了适应工业生产对于劳动者能力要求的培养新方式,它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在职业教育界备受推崇。
1“行为导向法”
1.1行为导向法的含义
行为导向法是一门先进的职业技能院校教学理念,对增强学生的个人技能素质与综合素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行为导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热情,增强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其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手脑并用,参与学习。在教师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始终占有主导权,学生在学习后综合素质的展现能力由教学质量的好坏进行控制。使用行为导向法进行学习,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阶段,也会使个人素质有所提升。
1.2行为导向法的教学形式
行为导向法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形式,它是一种科学的职业教学理念,指的是在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用行为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班级中开展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关键能力。在“行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指引下,老师对不同的学科章节、不同的学生状况,创造了诸如“头脑风暴”、“案例教学”等多种具体的学习方法。中专护理专业有应用性以及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同时也是医学类的重要分支,但又和一般医学类专业存在不同。护理专业有极强的人文性和极高的技能专业要求,特别是技能能力的养成和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完成。当下,老师在护理专业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教学,但学生缺少相关的实践培训,难以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护理专业中需要实现“教”“学”“做”三位一体,使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强化职业技能能力。行为导向法强调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其主要方法有以下几个。
(1)头脑风暴法
即老师提出某一问题令学生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但老师不参与对学生方案的评价。此法可以让学生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大胆构想,提升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例如,题目“氧气吸入技术”,经过讨论,学生们会问到吸氧浓度不一样的间断吸氧、低浓度吸氧和高浓度吸氧,还会提出不同类型病人的吸氧、如心衰、休克、骨折等。头脑风暴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得到许多观点,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技能知识的积极性,不失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好办法。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具体案例情境的相关描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处理状况。在分析案例、研究案例的过程中,学生自己找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以此达到增强学生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效果。例如,学习“氧气吸入技术”课程时,老师设计了四个案例。一是病人急性左心衰,吸氧方法是高流量吸氧同时酒精湿化。二是病人患有阻塞性肺气肿,采用低流量吸氧。三是病人为出生两天的幼儿,肺炎并窒息,采用间断吸氧。四是煤气中毒患者,采用高流量吸氧。这些病例所包含了较多知识面,同时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作为提升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且拥有不唯一的答案,让学生有充足空间发挥潜力。
(3)角色扮演法
老师设定一定的护理工作情境作为教学活动背景。例如,以上的“氧气吸入技术”可以让四个不同病例进行分组演示,并让扮演病人的学生谈谈自己作为病人时,采用不同吸氧方式的感觉。并且从病人的角度对各个小组的操作手法提出相关意见以及建议。扮演护理人员的学会生表达在护理该病人时所遇到的难点和不解之处,还有可能同陪护之间发生的矛盾,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在一个模拟真实的情境之中,依靠角色扮演体会角色的行为和情感。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让学生更加快速地对一个知识点形成理解,有效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反思。
(4)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中专护理专业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最常用的行为导向法教学组织学习的形式之一,它是很多种教学方法的融会贯通应用,对于相关护理专业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并且其充分表现了“行为导向法”的真实完整性和协作性的学习法则。例如,要把“氧气吸入技术”作为一个学习项目,使用“小组学习法”、“头脑风暴法”、“较色扮演法”以及“案例教学法”进行综合教学。项目教学法以项目目的作为学习指导方向,用仿真或模拟医院情境当做学习的基础,把提出的问题全部放到真实的环境当中,使学生依靠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涉足专业知识和相关操作技能,以此填补临床学习中的漏洞与不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核心技能的掌握能力。
2“行为导向法”的优势
行为导向法可以让教师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既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灵活使用相关基础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技能动手能力、判断使用技能的思考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护理学知识的能力。老师依靠向学生提供相应学习资料(如临床护理档案、课时教学项目以及教学目标等),指引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并实施督促学生要完成相关的项目考核任务。整个过程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进行思考与实战操作。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时间和机会,提高了中专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
3注意事项
行为导向法强调了学习过程的完整性,而非学习知识理论的系统性,所以行为导向法并不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是答疑者,更是行为导向法教学过程中的纪律组织者和流程引导者。因此,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更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以便控制整个课堂的教学进度。
4结束语
中专护理专业中,有着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每种教学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使用限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方法。而行为导向法是职业教育中出现的一种优秀教学理念,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是教学方式中可以借鉴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杨艳.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4.
随着社会发展和岗位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公共英语的基础上,要求学习行业英语。根据调查研究,由于医学生各科学习任务繁重和课程设置要求,四川省大部分的卫生类高职院校在第一学年开设大学英语课(其他院校英语课程安排为1-2年)。而根据岗位需求以及学生需要参与公共英语等级考试的要求,我校现行两学期的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公共英语和行业英语。作为高职院校英语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认识到高职院校医学英语课程教学和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状。在本文中将结合我校护理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学,谈谈我的看法。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情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求知欲强,学习自律性好。根据近六年的一线工作经历,我认识到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护理专业学生大部分由女生构成,课堂纪律尤为良好。大部分同学能够很自觉地跟随老师的进度学习,课堂参与度高。对于布置的课后任务完成情况也较好。并且一部分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课堂上和课后会就不懂的知识点向老师请教,也会和老师讨论如何能更好地学好行业英语。
2.学习气氛活跃,团队合作意识强。大部分学生有较好的独立学习习惯,并且团队合作意识强,这一点在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规定任务的环节中尤为突出。组员间乐于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3.医学专业知识缺乏,对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理解不清。行业英语教学主要涉及到护理人员与病患及其家属,和其他医务工作者沟通的相关表达的教学以及医用文书的写法等。在这其中会涉及到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而因为学生为大一新生,此时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较少,对对话、短文和写作部分出现的医学相关定义和概念理解上存在困难。而学生英语能力有限,要通过英文去理解和记忆就更困难了。所以这就加大了学习的难度。根据工作经历,我认识到,造成学生学习行业英语吃力的因素有多个,但是在对比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会看到就算排除各种其他相关因素,医学专业知识对学习行业英语非常重要。比如,我校初中起点五年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英语课程安排在前三年,其中最后一年开设行业英语课。由于在前两年的时间内,学生积累了很多医学相关专业知识,在第三年学习行业英语时,对于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定义有清晰认识和理解。虽然初中起点学生和高中起点高职学生相比,英语基础知识掌握度、学习习惯和心理成熟度等不如后者,但是根据学生反馈以及考试结果分析,学习效果并不比后者差,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有更好表现。初中起点五年高职学生也反映除去医学专业词汇记忆难度较大,其他方面并不具有太大难度。
4.记忆医学专业词汇很困难。这是所有医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医学专业词汇复杂,且很多单词由多个字母组成。在老师引入构词法教学后,减小了医学专业词汇的记忆难度,但是也是因为学生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医学专业词汇的理解不够清楚,这也会影响记忆的牢固程度。
针对以上的教学情况,我总结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英语老师专业能力建设。可通过学校引进英语专业(医学英语方向)的老师、英语专业老师和护理专业老师跨学科集体备课以及英语老师参与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学习,英语老师外出进修行业英语等,以此来促进英语老师专业能力的增强,弥补英语老师由于自身对概念不够清晰、专业知识缺乏,而不能对教学内容扩展和生动讲解行业英语的局限。
2.在课前给学生铺陈背景知识。老师在每次课学习之前,以视频、音频或者文字的方式让学生对本次课所学内容有所了解,主要是其中涉及到的医学专业相关知识,最好用中英双语的方式给出,方便学生理解。实践证明,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兴趣。
关键词:中专护理专业;存在问题;改革措施
由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存在很大误解,认为只有学习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当护士。社会偏见让我国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一直都不受人们的重视,到中专学习护理专业成为很多学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但是近年来,护士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随着医疗领域的发展而有所提高,中专院校的护理专业成为学校的大专业。虽然中专护理专业近几年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但是还需要长足的进步才能满足我国的医疗行业需求。
1.传统护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计划不明确
制订详细的教学计划应该是学校开展护理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我国很多中专院校在开设护理专业之后并没有一套完整明确的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没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导致学校教学内容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很多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以后无法达到护士执业能力的标准。
1.2缺乏教学实践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专业人才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很高,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记忆得非常扎实,更需要临场反应迅速准确。但是在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使用的教学实践方法单一、时间安排不合理,这就让很多学生无法从实践中得到应有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只是记住理论知识,一旦以后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时候就容易忘记操作步骤、出现惊慌失措的情况等问题。
1.3临床实践的机会太少
通常中专院校开展护理专业实践课时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在实验室里进行的模拟操作毕竟与以后的工作实际有很大不同,如现实生活中抢救病人的紧张气氛、面对真实病人之后护士的护理态度等,都是在实验室里学生无法真正模拟出来的。所以要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学校应该给学生提高更多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学到更实用的知识。
2.中专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认识到传统中专护理专业教学的不足之后,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创新,为培养出更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而不断努力改进。
2.1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型专业,学校培养这方面人才的目的是让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我国的医疗事业中。所以,学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时要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学校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各大医疗机构做详细的调查,把比较常用的护理知识作为医疗专业的教学重点,与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进行对接,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计划,当学生毕业之后就可以不用接受岗前培训而直接到医院实习。
2.2灵活的运用专业教材
护理专业的学习虽然需要学生记忆很多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性,但是比这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教材灵活运用,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要根据书本上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拓展,可以当前医疗案例为教学素材,让学生感到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在现实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
2.3丰富护理专业教学的方法
使用丰富的教学方法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的,通常只是采用简单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一度被教育者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经过不断教学实践之后,事实证明单调的教授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甚至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感,教学效果远没有预期得那么好。所以,当前中专院校在开展护理专业教学时,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采用更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应该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时比较实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之前,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筛选出一些与之有关联的现实医疗案例,用真实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不仅对学生理解知识点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为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教学优势,只要老师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合适的时机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让它的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
2.4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要让中专护理专业的毕业生都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实践机会,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培养出一批纸上谈兵的书呆子。为了让学生重视起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可以把日常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期末考核成绩挂钩,让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各占考核成绩的一半。而且在日常实践教学中,老师要尽量给学生模拟出比较真实的工作环境,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模拟一些现实场景,用视频和图片等形式帮学生融入场景中。除了日常的实践教学之外,学校最好与医疗机构合作,让学生每个学期都参加至少一次真实的临床实践训练,这样对锻炼学生的临床反应能力有很大帮助。
3.结语
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我国社会上亟须的医护人才,中专院校要对护理专业教学高度重视,积极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莉.护理专业教学中以情施教的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0(05).
【关键词】高职;基础护理技术;双语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691-02
教师自身的经验和反思是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最重要的来源〔1〕,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的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组,才能形成符合课程的先进教学观念和个人化的教学哲学〔2〕。《基础护理技术》(以下简称《基护》)是护理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课程,课程地位高,学习任务重,此课程是否适于双语教学,怎样搞好此门课程的双语教学,作为一个高职高专涉外护理专业的专任老师,如何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又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让学生能在未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就近年来的双语教学进行了剖析和反思,现分析归纳如下:
1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1缺乏对双语教学内涵的深刻认识。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是观念,我们是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院校尝试双语教学、在尚未能深刻领会双语教学内涵及未能正确地评价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授课老师肤浅地以定量的方法认定双语教学即按50%的外语比例开始在《基护》所有理论课实施双语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简单地将双语教学理解为“加强英语”,过度地强化双语教学比例,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的运用和表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由于难以兼顾双语学习和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护理学科知识的重点,导致课堂信息量大大减少,原本轻松愉快的课堂变成“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力”。在学期末的调查显示,部分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不能理解,老师在用英语讲解时,学生只能看教科书的中文解释,导致对本门课的学习兴趣下降。
1.2 双语教学内容选择盲目。《基护》授课内容体系繁杂,除少部分与医学基础知识有衔接外,绝大部分是学生陌生而新奇的内容,实施双语教学,学生不仅要学习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练习近20项操作技能,还要在课堂顾及英语的表达、交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作业的完成都增加了双语内容,学习负担加倍,学习动机水平低下。有的新知识、新技术,初学者就是用中文去学习,也很难一次理解掌握,如果过分地强调双语,那很多学生将无法理解,教学难度加大。应该说这门课程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宜双语教学的。
1.3 双语教学教材选用不恰当。选用什么教材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质量〔3〕。由于我校大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太好,阅读和理解原版教材的能力有待提高,不适宜使用原版教材,加之因为缺乏经验和借鉴,我们采用了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基本护理技术》(供涉外护理专业用)作为学生使用的教材,此教材编写于2006年,由于医学科学发展迅速,很多新知识新技术未能提及,我们又加用了普通班用的《基护》教材,这样涉外护理班的学生上《基护》课就得带两本书,由于学生普遍认为带两本书比较重,笔记抄来抄去很麻烦,于是大部分学生干脆放弃带双语教材,只带中文版的教材,根本无法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
1.4 缺乏配套健全的双语教学环境〔4〕。双语教学不是一个教师、一门课程、一群学生的简单任务,而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由于过分强调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功利性,对于双语教学的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素质、教学方法设计、前期和后续课程的安排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周密的安排,导致双语教学还处在教师尝试、摸索阶段,配套健全的双语教学环境有待完善。
1.5 缺乏有效激励学生的措施和手段。作为高职院校,我校尚未能搭建一个推荐学生与国外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在评优、实习及毕业分配上也没能体现进行双语学习后的优势,需要、有用、实用是学生衡量学习活动的杠杆,因为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与手段,仅凭最初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是无法保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完成双语的学习,最终的是疲于应付了。
2 下阶段的整改措施
2.1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双语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可分为单语授课和混语授课两种形式,单语授课要求教师自始自终应用外语(我国主要是英语)授课,不能渗入母语〔5〕;混语授课指一堂课教学中可同时混用两种语言,又可分为过渡式和渗透式,过渡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主要使用英语,遇到学生不理解的难点重点可用中文解释,渗透式是指课堂师生交流以母语为主,教学中逐渐渗入英语〔6〕。针对我校护生的特点,在理论教学中,采用混语授课方法中的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不同的章节所使用的中英文比例不同,根据所授知识的难易程度决定,一般英文不超过50%,均采用Powerpoint多媒体教学,对于简单、易理解的学生有一定基础的知识点,如第一章第一节的医院概述等可以英文授课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而一些较难理解的重点难点,如常用的抢救技术、输液反应及护理、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措施等则以中文讲授为主,专业术语及操作主要步骤、注意事项用英文翻译幻灯片播放,为了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每节课结束前的5-10分钟一般均用中文进行重点总结,以保证大部分的学生能掌握,建议在一节课的开始5分钟用英语对上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让一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用英语回答,对于回答正确者给予奖励(加平时成绩),这样可激发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
2.2 选择恰当的双语教学教材〔7〕。学院已非常重视涉外护理的教学,将派老师到其他开办涉外护理历史较久、比较成功的高职院校去学习,通过跟其他院校的交流,我们将选择适合我校学生的双语教学教材,选择融知识的新颖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双语教学教材,避免一门课带两本书,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创造良好的双语教学环境。学院将改革涉外护理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在每一学期增加英语学习课时,并将在课余时间增设英语培训课,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开设雅思培训班),同时建议学院加强专业老师的英语培训,派老师外出学习英语教学〔8〕,并将《护理英语》的教学选择专业老师任教(其它学院均是护理专业老师任教),这样专业老师可用英语流利的解释医学术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学好专业知识又可提高英语水平。
2.4 增加有效激励学生的措施和手段。近年来,学院领导通过不断努力,正在申办与国外某些大学的护理学院联合办学,我们学院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通过英语考试将可申请到国外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花一年半或两年考试合格就可获得硕士学位,其学历和学位均获我国教育部认可,相对国内硕士研究生的准入的难度和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这一途径无疑是高职院校学生们继续学习的最佳途径。这一良好的平台,将激励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另外,对英语过级考试合格的学生将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也将给予优先权,这些也能激励学生学好英语,从而有利于护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开展。
2.5 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和英语的学习,不断进行自我完善。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虽然没有100%的使用英语授课,但教师的教案却得100%用英语书写,而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原版英文《基础护理技术》教材,课前备课得花费较中文教学多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同时教师为了保持良好的口语和听力能力,即使有国外的学习工作经历,仍然得坚持收听英文频道坚持练习口语,在每次授课前也得进行不同情景的设想,以保证能随时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问,能随时驾驭和控制课堂,对于教师而言,教学难度是加大了,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胜任。
尽管目前我院《基础护理技术》的双语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但是却是一有价值的探索和尝试,面对问题进行的反思,绝不是对高职院校双语教学的否定和质疑,通过反思、通过研究,我们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1〕;更重要的是能为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作为护理教学者,应坚持努力深入开展实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高职院校的涉外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模式,为培养合格的国际化护士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付利.《护理学基础》公开课教学反思[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7):72-73.
[2] 翼萌.浅谈护理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8):118-119.
[3] 农晓琳,陈琦, 黎燕宁. 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语言环境建设[J] .高教论坛,2009,4(1):53-55.
[4] 崔同辉,袁汉饶,周克元.关于医学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0,23(8):2810-2811.
[5] 车晓宁,杨瑞,冯小智.双语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75―76.
[6] 万丽红,赖淑英,林细吟,等.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模式的探讨与改进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2―924.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考前辅导
1993年3月,国家卫生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方可进行护士执业注册,从事护理工作”。 1995年,首次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举行。2009年开始,护理专业毕业生临床实习满8个月可以参加当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此考试实行国家统一考试制度,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统一合格标准。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申请护士执业注册。作为单位聘任相应技术职务的必要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也成为了衡量护理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出现了重大改革。改革后如何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护理专业教师们热议的话题,其与学校重视程度、学生本人重视程度、教学方法等因素有关,其中考前辅导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 、开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的必要性
1.1 考前辅导是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措施。我校目前考前辅导的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她们在此之前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临床实习。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大部分考点均为理论知识点,通过考前辅导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再次熟悉和掌握教材知识,巩固基础知识,深层次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
1.2 考前辅导的模拟考试是帮助学生适应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的重要方法。2011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由原来的内、外、妇、儿、护基五门学科变成现在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科病人疾病的护理等,共21章内容。学生在平时教学中面对的是分学科的教学方式,分系统的考试形式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合,这一要求可以让学生在考前辅导的模拟考试中得到适应。
1.3 考前辅导是学生熟悉考试题型、学习解题思路的重要途径。2011年的考试改革中,考试题型临床病例题份量增大。考试大纲的形式改变,抽象化考试内容灵活。辅导教师在考前辅导中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并组织一定量的模拟考试,可以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能力,低答题的失误率,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 影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作用的因素
2.1 学校领导的重视、组织。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将为考前辅导的有效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2.2 学生的重视。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是提高考试通过率的基础。可以通过思想教育、理想教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是其从事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学生重视与否直接影响到考前辅导的质量。
2.3 辅导教师的经验、辅导方式等。考前辅导就是纯粹的应试教育,此过程时间短,任务重。辅导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2.4 班主任的督促作用。事败先败于心,考前辅导中班主任的心理辅导非常关键。考前心理调节要注意十六个字:增强信心、调节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将担任班级的组织者、督促者等重要角色。
3 、 做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的几点建议
3.1 考前辅导前召开分别包括教师,学生的动员会。教师动员会参与者包括辅导组织者、辅导教师、班主任等,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考前辅导的重要性,更要清楚各自的责任,并建立与之相关的监督、激励制度。学生动员会让学生明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重要性及考前辅导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与之相关的纪律、成绩管理制度。
3.2 班主任确实履行好班主任职责。加强学生管理。可以制定针对考前辅导的临时班级管理制度。例如:分组互助学习,班级奖励辅导中进步较大的同学,定期举行同学间学习经验交流会,辅导中表现与毕业前评先评优等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事项直接挂钩。这期间,班主任要注意发挥好桥梁作用,发挥好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发挥好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
3.3 辅导教师应以考试大纲为主线,注意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辅导可以分为三环节,即:全程强化试题训练介绍应试技巧。全程强化时以章节为顺序,紧扣考试大纲(或教材)章节体系进行全面系统讲解,结合各章节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教材精华内容,每个章节后面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后作业供学生进行练习,帮助考生在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教材知识,巩固基础知识,深层次了解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试题训练包括了课后练习及模拟考试,具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不但可以巩固知识点,还可以教会学生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熟悉考试题型、提高解题能力,低答题的失误率,为学生顺利通过考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训练时别忘了配备相应的答案和解析。但切忌以练代讲。辅导末期可以利用1学时的时间给学生介绍应试技巧,介绍该门课程的应试指导,如何备考,如何答题等内容。分析该课程出题点,如何有效得分。通过该介绍可以让学生明晰有效得分的技巧和手段。尤其是在掌握教材知识点和重点的基础上,此介绍有利于提高通过考试的几率。
3.4 考前辅导过程中注意发挥课程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考前辅导时间短,任务重,辅导教师工作压力大,每个课程组可以在出课后练习题,模拟试题等环节实行资源共享。
从广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当年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为主线,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命题规律、重点、难点、疑点,集有针对性的讲解、训练、答疑、指导于一体,进行有效的考前辅导,注意发挥学校领导,班主任,学生主体性的有效作用,可以从整体上大幅提升学生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护理英语;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交流日益广泛。社会越来越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特长并有一定英语综合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这种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猛增,很多中外合资医院相继在一些大城市设立,这必将吸纳很多既懂护理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医护人员。然而我国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与用人单位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如何在高职护理专业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五年制高职护理英语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现状
由于高校扩招,高职学校入学门槛降低,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底子薄弱,英语词汇量低,听力水平较差,只能听懂最基础的一些短语与交际用语;口语表达仍然停留在在初阶段,简单的打招呼自我介绍等;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相对薄弱。同时,她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习惯了课堂上老师一直以来的传统教学,不积极思考问题,只等老师的讲解,不善于去主动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明确的学习目标,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导致了学生学不好,不愿学。
2.教材陈旧,专业性不强
目前能够真正体现护理英语特色的专业教材寥寥无几,很多大专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仍旧是一些传统的基础英语教学书籍。这些书籍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初中教材的一种延续,它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强,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高职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的高职学生就业后的使用。同时,除了教材外,相应的阅读,听力,写作方面的配套书籍也相对较少,不能很好的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
3.教学模式陈旧,观念相对落后
受传统观念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学模式陈旧,教学环境单一。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采取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读单词,读课文,讲语法,做练习,以灌输式为主,重知识的传输,轻知识的实际运用,重精读,轻泛读。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自己为中心,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单纯的讲解知识点和练习,学生被动接收所有信息,不管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容易减弱学生学习上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高职英语师资短缺
由于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的大量扩招,学生数量激增,高职英语教师严重短缺。而许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而一些外聘教师的责任心又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别提让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由于学生数量增多,教师的教学任务加重,无暇进行教学研究,每天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时间进行教改活动。而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有它独有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还要求教师能够掌握一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这样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实际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英语知识,然而这样的英语教师就更加缺乏了。
二、解决五年制高职护理英语教学问题的对策
1.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适合她们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构建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结构体系,从而真正发挥其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终能够让她们在现实工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从网上下载各种相应的英语资料,有话教学条件,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一些英语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让学生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2.开发新教材,体现专业化
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职业快速变化,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浪潮,对现在正在使用的高职英语教材必须快速做出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求。首先,应遵循“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有特色”的指导思想,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不断丰富和创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既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又能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内容要和她们的生活,以后的工作环境密切联系,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外语教材,好教材不是用来照本宣科的,而是用来鼓励和刺激学生学习的。”(Hutchson,1987)同时,为了配合现代高职教育的服务社会的问题,除了开发相应的教材,还需要开发一些配套的影像资料,多媒体教材,计算机辅助教材等来丰富简单的书本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渠道。
3.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拘泥于以前的教学习惯,教学内容要不脱离书本而又不局限于书本。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多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视情况加入一些护理专业知识,即在平时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护理专业的专有词汇,和专业用语,例如护士在给病人输液时用的对话,在给病人介绍病房时的介绍顺序等内容。在词汇方面,教师应总结归纳一些专业词汇的特点,加强专业词汇的教学。其实很多专业词汇和基础词汇之间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例如hypertension(高血压),前面的hyper-是一个前缀,表示“超,在…之上”,这就涉及到英语基础词汇中的构词法,理解这个前缀的意思之后,在遇到类似的专业词汇时,学生就能够自己对单词进行猜测。同时,还可以开展双语教学(主要针对涉外护理专业)。双语教学是将专业和英语相结合的最好办法,通过早课堂上模拟医护对话,医患对话,让学生扮演角色的方法来学习专业英语。
4.增强教师的专业性
为了适应护理专业的特殊英语教学,高职英语教师需要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护理基础知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高职的英语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一定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她们较强的应用能力。目前社会对护士的数量需求在增大,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除了要求她们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外,还要求她们能够懂英语,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词汇和简单的对话,也就相应的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除了平时的正常教学外,有空余的时间可以去听一听护理专业课,和护理专业的学生一起,学习基础的护理原理和护理知识,这样有助于护理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专业范畴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学生的讲授。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是无法教会的,只能通过学习,运用来掌握。改善英语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帮助她们自主的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在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己的实际运用能力。高职护理教学应注重以就业为向导,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社会为宗旨,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根据临床需要,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找到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把语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结合起来,将语言学习和学生的职业发展统一起来,从而培养出既懂护理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贾冠杰.外语教学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1让预防医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预防医学这门学科和临床学科有所不同,而往往护理专业的学生重视的是临床,认为预防医学只是副科不重要。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的兴趣。让学生充分认识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与我们的生活也紧密相连,我们的衣食住行,包括和人类息息相关的空气、水等物质都与预防医学的知识相关。从而意识到学好预防医学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很实用。
2让教学内容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
在现代医学的模式下,对病人身心的整体护理是适应时代的需求,不仅在临床上护理病人,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们贯输预防为主的思想,在发病前,发病时,甚至发病后期都要做好预防措施,阻止延缓疾病的发展,不仅在临床上能为病人减轻痛苦,也能为健康人提供预防疾病、健康教育、营养指导等各方面的咨询服务。这样让预防医学这门课程紧密结合护理专业,更好的服务于大众。因此,在教学中重点讲述疾病的三级预防、环境与健康、食品与卫生等这些章节,使预防医学在护理专业中更具实用性。
3互动式教学的应用,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由于部分高职高专学生素质水平较低,传统的口述讲授已不能适应教学需求,而预防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上,让学生们成为教学中的主角。比如,讲环境与健康这一章节,可以让学生们收集环境的脏、乱、差现象,再自己阐述与疾病的关系,这样他们可能会发现这些现象就在身边,而更加注意要保护环境;讲劳动与职业卫生时,先让学生们向已经就业的亲戚朋友咨询有关工作上影响健康的因素,总结劳动过程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再联想到以后作为一名护士在工作中会有哪些危险因素存在;讲食品卫生时,采取进入社区调查的方式,初步调查某个社区居民的营养状况等等。这些内容学生们都参与进来,会学得更主动、更愉快。
4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一直以来,由于预防医学和临床学科的性质有所不同,学生对预防医学这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如果一味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主动性相对很差,导致不能很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知识。所以,要改变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4.1问题引导是比较常用的教授方式,在上课前先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带着问题在随之的讲授之中找到答案。在讲授中,也可插入新的问题以进入下一个知识环节。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就有一个寻找、学习知识的方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4.2案例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预防医学本来就是一门拥有大众知识的学科,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看法,让学科贴近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让学习更有乐趣。
【关键词】 人文素养; 特色教育; 护理教育
护理学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术及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它的内容和范畴涉及影响人类健康的生物、社会心理、文化及精神各个方面因素,护理学和护理教育的发展与人类的文明及健康密切相关[1]。21世纪健康需求的变化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好的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足够的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2]。然而目前,护理专业学生和护理从业者普遍缺乏人文素养的现实,加剧了护理人文精神危机,使护理学的教学使命更加沉重。因此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必要性日益显现。
1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内涵
1.1 人文的内涵《易·贲卦·象传》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意为:治国者必须观察天文,以明了时序之变化,又必须观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从文明礼仪,行为止所当止。人文泛指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3]。文化的实质含义是“人化”或“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过程。
1.2 人文护理的内涵人文护理应该是指“护理各种文化现象”,是指以人为主体的护理参与人文现象,核心是“护理”,现象是“护理人文”。现代护理新理念中的“新”体现在整体护理的宗旨: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而人文关怀是其魅力所在。因此,服务对象的多元化和其文化背景、信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必然要求护理人员知识、技能和理念的多元化,而其中人文素养是驾驭其他能力的基础,同时是沟通和交往的基础。
1.3 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内涵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是以提高护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护理教育,其教育目的、教学课程设置、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的过程和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过程都贯穿着人文素质培养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德育、美育和其他个性化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智能结构、心理品质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以此来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更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2 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必要性
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性科学。现代护理学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首先必须懂得人、尊重人,护士在关注病人疾病的同时,更应注重病人心理需要和对病人人格、尊严的尊重,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
2.1 整体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整体护理对服务对象所给予的护理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各个方面。它改变了护士的思维方式,“要我做-我要做”,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人的“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的不同”,既揭示了整体护理的内涵,也提示护理者必须审视其人文视角[5]。
2.2 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需要富有人文素养的护理从业者 目前和谐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谐社会是指一种美好的社会状态和一种美好的社会理想,即“形成全体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然而文化背景影响着每个人的行为、价值、习惯、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和求医态度。和谐的理念要求护士提供给每个服务对象适合其各自特点的多元服务,而跨文化护理理论将指导护士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顺应其文化特点的护理措施。
2.3 护理文化建设要求护理人员提高人文素质人文关怀必须将现代人文融入护理之中,营造高层次的护理服务理念。人文关怀就是要使病人感觉就医方便、舒适、满意,这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共识。因此建设先进的护理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的医院环境和护患关系至关重要,而加强护理人员的人文素养是开展这些工作的前提。
3 我国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基础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薄弱 长期以来,考入我国高校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主要来源于高中毕业的理科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护理院校后更加局限于繁重的基础医学和相关的自然科学、外语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使护理人文素质弱化,从而影响高护学生综合素质的完整性[5]。
3.2 开设的人文课程过于狭窄 我国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基本均为学科课程,缺乏综合课程,这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的课程类型,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是,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割裂,限制学生的视野,束缚学生思维的广度[6]。
3.3 已开设的人文课程体系存在问题综观护理专业开设的人文课程,问题主要表现在: 人文课程缺乏纵向逻辑联系; 人文课程与生物课程横向的相容性差; 授课形式的缺乏正规化;人文课程不固定且具有随意性[4]。
3.4 提供给学生专业观和职业观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我国护理工作受功能制护理的影响,难以体现护理专业的独立性以及护士的价值与信念。学生对护理专业和自身从事的护理职业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认识专业价值和职业价值,从而误导了个人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发展。
3.5 其他课程缺乏护理文化渗透 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护理文化的主要元素,它们是构成护生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但是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偏差导致部分内容缺失。在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中教师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识不够,教育者常常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着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点。
3.6 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人文类课程在教学总学时中占的比重不大,而授课方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灵活的教学方式,这与该类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4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课程的构建
4.1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新的课程结构 科学地增设人文课程,如《护理心理学》《护理美学》《护理教育学》《护理伦理学》《人际关系与沟通》《护理管理学》《护理经济学》《护理学史》等,保证人文课时占总课时的1/3,使学生首先在获取人文知识的内容和时间上得到保障。同时将人文课程与原有的课程有机地结合,将原有课程结构模式“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改为“平行式”,基础学科、人文学科、专业课同时开课,重新构建适应人文需求的课程体系。加强学科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使各门课程之间护、医、文相互渗透,形成“护理为主、突出人文”的新型的课程结构体系[4~6]。
4.2 增设综合类课程 借鉴美国的护理教育经验,除开设有人文类学科课程外,还需增设一定数目的综合类课程,如跨文化护理与全球保健、卫生服务体系、文明史、卫生保健中的政策、艺术、社会人类学等,改变单纯的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综合类课程,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方法,从而把几门学科合并到一门综合课程中, 可以整体提高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4.3 构建合理的课程模块 显性模块主要包括思想政治课程模块、人文护理交叉边缘课程模块和综合类课程模块,应加大后两者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建议显性课程两者比例为2∶4∶1,政治课模块和综合类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学时数比为3∶1,人文护理课程模块理论和实践课学时数比例为1∶1。
隐性模块主要是蕴藏在学校教育的各种情境中,如校园环境、师生人格、艺术活动、学术讲座、社会实践等渗透性的和潜在的教学活动中,隐性模块在整个人文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的开展
5.1 转变教学观念开展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学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人文精神融入到教学观念中去,构建新的教学目的和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5.2 教学内容上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特色 在专业课教学中,以往教师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点的掌握,人文知识如文学、伦理、法律等方面则较少提及。经过教学改革后,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进行一些调整,注重专业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教学目标提出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要求,课堂教学内容设计注重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
5.3 改进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关注教学方法的运用,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角色扮演、小组讨论、pbl、启发式教学等,具体在教学中应该运用何种教学方法还应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时间等因素,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5.4 护理实践课中渗透人文素质的组织形式 礼仪美是护理美的外在表现,因此在上护理实践课时,应把示教室当模拟病房,穿戴按正规护士要求来要求自己;在技能操作练习中要求护生保持良好的姿态,注意用物的整齐摆放,操作过程中的动作的条理性,与“病人”沟通时的仪态,做到端庄稳重、高雅大方、训练有素,使护生真正懂得职业形象的重要性,深刻体会护理操作中的美。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能力是技能教学的薄弱点之一。以往教学注重动作的准确、熟练,而对于如何培养其沟通能力关注不够。学生相互之间充当对方操作中的“病人”,这种操作让护生有身临其境之感,逐步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同时这些操作也加强了团队的合作协调能力。
5.5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运用人文护理模式 在社区和临床实习中体现人文特色的教学理念。将前期的学习成果能运用于实践,加强沟通能力,学会跨文化护理理念和技术。
5.6 完善评价体系和手段 通过使用和研制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护士职业量表,从态度语的选择中,了解和判断学生对护理职业的信念、价值观、关心的焦点问题和发展理想等,从而指导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通过增加护理应用专业技能考试内容,达到技能目标的精确、连续、自然化,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5.7 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护理学教师肩负着传播专业知识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人文素质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医学院校中常存在着人文教师不熟悉护理专业知识,而护理专业教师缺乏相应的人文知识的情况,因此应注意取长补短,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
5.8 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拓展人文素质培养的第二课堂
5.8.1 利用校园物质载体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和文化启蒙的主要形式。校园文化具有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功能。校园的校容校貌、标志性建筑物,以及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是具体的形态文化,学生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启迪。为营造专业教育氛围,在护理教学楼内摆放南丁格尔塑像、悬挂南丁格尔获奖者人物画像等,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感到各种物质载体文化的启迪和催人奋进的醒世作用。
5.8.2 利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文化环境,形成朝气蓬勃的浓厚文化氛围。学校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和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每年举办文艺晚会、开设人文讲座,名篇名著欣赏、举办音乐会、画展、辩论会和演讲会,以及文学社、乐队、合唱队、舞蹈队和服装表演队等社团活动,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课合理安排,鉴于护生大多为女性的特殊情况,增设健美操、形体训练等,课外组织跳绳比赛、排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力求更多学生能参与并从中受益[7]。
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涵盖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宗教、历史等领域,它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的完善化;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创作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这就使以人格培养为目的的人文素质教育要高于专业知识教育,并从根本上制约和贯穿一切学科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不仅掌握现代护理知识和技术、拥有了“社会和文化权利”、为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实施人性的、人道的真正关怀的护理人才。21世纪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为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采取积极的措施使护理专业学生在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护理专业知识等方面得到长足进步,通过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护理教育的开展,一定会推动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出与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护理工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2] 沈 宁.中国高等护理教育现状发展趋势[j].护理管理杂志,2001,1(1):41.
[3]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5.
[4] 贾启艾.整体护理的人文关怀[j].护理研究,2003,17(9):993.
[5] 余艳萍,王斌全,商临萍.中美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报,2008,15(2):37.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导学案;对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09-01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医学基础课,也是一门重要的桥梁课。其由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两部分,其中病原生物学又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病原生物学部分内容繁杂,知识零散,免疫学部分又较抽象,很难理解。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无法满足护理专业的需要。本课程结合现代临床护理理念,对整体课程进行改革,突显服务宗旨。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效,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改革内容
我院护理专业采用的是"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用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由我院基础医学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的教师担任各班理论课教学任务。
1.1 理论课程内容改革。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免疫学基础部分免疫学基础历来被认为枯燥、抽象、难学,加之学时有限,进一步加深了课程的难度。我院以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课程内容选择严格遵循实用、够用原则,加强了与护理专业跨学科及同行间的集体备课,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强化一些和护理专业相关性高的章节的课时,如免疫应答、超敏反应等;删减某些与护理专业关系不大的章节,如MHC、免疫学诊断及免疫学治疗等,体现工学结合;对于细菌学总论、病毒概述、寄生虫概述、及常见病原生物内容的讲授严格遵照课程标准执行。重点讲解近几年流行比较广泛、引起社会关注较高的病原生物,如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埃博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一些通过接种疫苗等方法可以或已经得到有效预防的病毒,例如脊髓灰质炎病毒、麻疹病毒、百日咳鲍特菌,在教学过程中可酌情安排为自学内容,删减了一些与护理专业关联性不是很强的内容,如病原生物的变异机制、致病机制等。
1.2 实验课程内容改革。实验课程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总共进行 6次实验,8项实验项目。其中病原生物学部分包含两个综合性的实验,其中实验一为培养基的制备,物理、化学因素对细菌的影响、细菌生长现象观察、显微镜的使用和保养、细菌基本形态观察、革兰染色法及药物敏感试验;实验二为各班小组分别通过细菌的沉降实验,观测学院不同地方的细菌含量,并书写论文。通过这些实验,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观念,掌握实验室无菌操作技术,提高生物安全意识,防治医院内感染。
1.3 教学模式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导学案结合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导学案整合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及评价的案卷于一体。用导学案模式,引导学生学习,授课方式则将讲授模式和讨论模式相结合,在教学时间分配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各占一半,以避免教师独角戏,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让大学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如讲授者、评价者以及点评者,相应的学生角色分别为知识的接受者、发现者、交流者;这种相互交流的模式,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4 教学方法改革。我们主要采取医学教育中较为成熟的PBL教学法,将学习设置到临床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临床情景中的问题,并且知识点隐含于问题背后,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先由教师提出抛出情景案例,让学生在课后带着问题学习、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上讲台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这样就增进了教与学的交流与互动,加深了师生间的相互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及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1.5 考核方式改革。我们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结果的考核形式,将考勤、随堂检测、情景演练、提问、实验报告纳入考核体系,大大加强过程性考核比例,更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而理论考核则以护士资格考试大纲为参考,体现了考核的实用性及职业性。技能考试则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为主,强调无菌技术、无菌操作,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考核方式更促进学生自主、创新的发展,体现我院培养理念。
2.改革成效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让师生的交流增多,在课堂授课、批阅课后作业、辅导答疑的过程中,都能够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其思维能力,加之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且更贴近临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但此种教学方式也相应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导致少部分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我们还需,积极的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端增.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4(1):75-77
[2] 刘娜娜.高职护理专业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 2015, 33(18):76-78
[3] 杨朝晔.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探讨[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1):72-73
1 中医护理的教师培养
现如今,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学生专业成绩较低,同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日益明显降低。高职教师面对学生这一发展现状,应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首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并实施鼓励性的教学评价,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学生发展优势不断扩大。教师不仅要传授丰富的护理知识,还应主动与学生交流,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者和帮助者,以此增进高职生和教师之间的友谊[2]。此外,在中医护理课堂中,教师应将学习主动权赋予学生,为学生理论知识时实践提供机会,促使学生通过实践巩固护理基础知识,掌握职业能力。教师还可以借助实际病例鼓励学生尝试病例分析,即以赋予学生角色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丰富学生的临床体验,促使学生学习目标以及护理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时、顺利完成。
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数中医护理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不高,医学院校毕业生占较大比例,尤其是护理专业和医疗专业,这类中医护理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较匮乏,且临床实践经验较少,知识结构也略显单一,进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不到理论知识的全部传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中医护理问题,教师也只是敷衍了事,并不能深入讲解问题,由此不利于打造高效的中医护理课堂。因此,教师应与时俱进地强化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积极主动参加学术交流研讨会,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申请外出学习,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强化教师的中医护理素质[3]。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西医相关知识引导本专业知识点的理解和深入研究,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提升自身护理水平。例如,为了减轻胃肠手术患者的疼痛,缩短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提升患者治疗的满意度,可以应用合谷穴位按摩方法;大量不保留灌肠练习中结合中药保留灌肠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艾灸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妇产科胎位异常等;在注射法练习中结合中医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等。这不仅会巩固中医护理教师的理论知识,丰富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技能,而且这对中医护理事业进步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中医护理的教学实践
在高职院校非中医专业中开展中医护理的课程困难很多,中医学本身就是一门较为深奥的的学科,加之受学时少、内容多、教学方法单一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部分高职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较多阻力,如果这时护理知识的学习阻力不能及时消除,那么以后的护理知识学习也得不到良好铺垫,最终导致学习环节脱节,不利于学生中医护理知识的系统性学习,并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慢慢减弱,学生中医护理的成绩会呈下滑趋势发展。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知识的积极性,提高中医护理学教育的教学质量。
2.1 整合中医护理教材
对中医护理教材进行合理优化、重新整合,更加突出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加强现代与经典的结合是指学习中医护理学要更加重视现实,着重适应现代的护理模式、吸收现代先进的护理理念[4]。对中医辨证、中医基础理论这些课程时,高职护理学生应把它作为选修,不仅可以维持知识结构的完整,同时可以缩减学时。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医护理学中以现代护理程序为基础,灌输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内容,结合辨证施护与中医理论的传统内容,这正是结合了现代与经典的内容。
2.2 好的开篇内容是成功的一半
中医护理学的教学中好的开篇内容是成功的一半。应对中医护理学的绪论篇章精心设计,综合采用讲解小故事的形式充分介绍中国传统医学在世界上与历史上在医学史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的光辉历史。目前,不论是在卫生防疫、临床治疗上,而且在中医药的科研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对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贡献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需促使学生乐学、好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为学习中医护理学课程增添动力[5]。
2.3 完善课程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中医护理学生的学习要求的根本理念,同时需要与人才市场的现实需要相结合,既要凸显中医特色,又要强调整体,达成此目标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
首先,丰富中医护理教材内容,补充并更新临床实践教学实例,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对于临床护理的所需医疗用品、评分细则、具体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操作的目标等均需要完整的编写,同时严格监督使护生的中医操作水平更加规范性和系统性,在课堂传授的时候更加条理分明,更能掌握临床护理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6]。其次,根据整体护理这一概念重新设置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学习人文护理内容,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然后,加强中医护理、西医护理的理念有机统一,即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的有机统一、护理程序与辨证施护的有机统一、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的融合。最后,严密结合人才市场需要,着重培养护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强调中西医结合,加大就业范围。
2.4 充分发扬中医特色
目前不管是学科建设还是市场需要,中医护理正以这样的趋势在发展,即中西医结合。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中西医特色巧妙融合,更好地凸显中医护理的独特之处,更能提高实际的临床疗效,同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亦可以教授学生积极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饮食合理控制和调整,这不仅会促进患者较快康复,而且还会促进中医护理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进而促进中医护理教育与实践的可持续发展[7]。
2.5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选择带教教师着重思考的是其中医临床护理操作步骤是否娴熟,是否拥有教师的责任心与职业道德,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是否牢靠。此外,构建中医基础理论培训系统,促进中医护理事業更加系统化。在进入临床实践之前,任何在职护理人员均应接受相应的课时培训,并且不少于90个培训课时,在培训的过程中,重点强化培训对象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以此提升培训护理对象的护理能力和职业素质。在评估中医临床护理的教学质量,必须采取多向评价法,即教师之间互评、护生与教师之间互评[8]。
2.6 优化教学方法与科学评价
在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必须以调动高职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主,同时,教师应创新中医护理的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在中医护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中医护理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多样化、系统化,更加积极地培养高职生的学习热情,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友谊,促使高职生主动配合教师教学活动,并且,教师还应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锻炼高职生的学习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中医护理生个性化发展。
同时,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考核以高职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为主,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交流水平和创造能力。
2.7 提高重视力度
中医护理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较强,且要求标准较高。因此,应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鼓励高职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中医教学中,要着重增加实践实训课程,教师应正式中医护理培训,并主动参加培训活动,以此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以此来打造“双师型”的中医护理学教师。研究组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促进中医护理事业有序发展、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晓静.浅议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科技信息,2009(23):647-769.
[2] 程敏辉,王琳.高职医学院校《中医护理》课程教学改革之探讨[J].教育论坛,2008,98(10):73.
[3] 胡桃英.中等专业学校护理专业中医学教学方法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7,26(4):73.
[4] 申惠鹏.中医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 范新六,赵唯贤.中医护理学教学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4):398-400.
[6] 袁志坚.中医护理学课程中针灸模型教学和真人教学的体会[J].教育论坛,2009,109(9):69.
[7] 吕明.中医推拿学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43.
(一)精心组织教学,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从大体和镜下所见来推测疾病诊断,并用疾病的病变特点来解释可能出现的症状和体征。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记忆不同疾病的病理改变,并通过不同的病理改变科学的推断病理学诊断。也便于学生在把握病变部位和及大体标本描述的基础上,能更好的运用理论课所学的知识解释临床与病理联系,能深刻领会到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相联系,局部和整体相联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在单纯的病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才会变得多姿多彩。护理专业的学生对于临床相关知识比较感兴趣,所以将疾病的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紧密联系是提高他们学习病理兴趣的关键。针对高职专科学生的学习程度及特点,教师可以灵活地将护理专业课的知识渗透到相对枯燥的基础课教学当中。如在讲述梗死的原因时,提出某些护理工作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工作失误而将静脉注射所用的束臂带遗留在患者手臂上,导致患者肢体末端因血管受压闭塞引起缺血而坏死;如讲述大叶性肺炎的病理临床联系时,以四期的特点作为出发点,提出为何在现今临床上有完整四期病变的患者比较少见?大叶性肺炎可以用哪些药物治疗?青霉素类药物的过敏反应及其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使病理学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基础课程与临床工作联系非常紧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同时,高职专科学生的年龄多处于20岁左右,教师可以将学习竞赛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实行组与组的比赛,班级之间的比赛,甚至可以让学生跟老师比赛。学生在一次次的比赛中为着共同的目标而认真学习,努力合作,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病理的兴趣。同时课程老师结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及讲课重点,编写学习指导材料,推荐给学生I4]。
(三)进行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完善PBL、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革和考核改革。在每一系统示教课结束时,请同学们完成本系统典型病例的分析报告,并给予反馈指导及评价,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学习病理学的重要性,使护理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学习病理学,为今后的临床护理专业课学习及临床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四)注意学生的反馈病理学理论课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需要学生记忆掌握的内容多,所以教师讲课时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在课后积极主动的与学生交流沟通,进行课后答疑、解惑和辅导,从学生中获得反馈信息,耐心听取学生对讲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讲课方法,补充相关知识,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使学生有主动学习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在每天的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新的典型的病例,给学生详细讲解。但是,要“留有余地”,保留学生自己学习的空间。比如遇到增生性筋膜炎,带着学生看细胞的多形性、增生活跃(可见很多核分裂像)以及“浸润性”生长的组织图像,这时学生多会考虑诊断“肉瘤”,要告诉学生这个诊断是错误,但并不告之原因。学生感到很疑惑并且很感兴趣,课后积极地查资料,做出了正确的诊断,并归纳出这类“假肉瘤”与真性肉瘤的鉴别要点。这种有所保留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主动地自己学习,比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效果好得多。
综上所述,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个角度思考,换个角色感受,从自身和学生两方面找原因,从多方面、多渠道加以改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五彩斑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教学相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基础更扎实,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
本文作者:哈提拉•吐尔逊美力班•吐尔逊热沙来提•艾米多古力娜尔•库尔班工作单位: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