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提高教学能力的意义

提高教学能力的意义

时间:2023-11-13 10:01: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提高教学能力的意义,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提高教学能力的意义

第1篇

目的:分析案例教学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校2014级临床医疗专科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6名。对照组进行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进行案例教学法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p<0.05);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显著(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及教师综合素质等,值得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案例教学;医学物理教学;传统教学

案例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将理论教学融于理论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深切的一种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的习惯,这对于临床思维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1]。我校将案例教学应用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授课对象

以我校2014级临床医疗专科2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教学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6名。对照组男性为65例,女性为41例,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1.6±2.2)岁;观察组男性为60例,女性为46例,年龄为18~25岁,平均年龄为(21.7±2.5)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教学方法

(1)对照组学生给予传统教学方法。即教师讲解章节内容,以内容教授为主要方式,学生主要是听课、记笔记,最后由教师作总结。(2)观察组给予案例教学法教学。具体方法如下:①精选教学案例:老师根据教学的目的及教学的内容,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加工,编写成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案例,即与物理教学密切联系的典型案例。然后根据教学的内容,对案例提出有关临床诊断、物理教学重点知识、仪器的原理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考题,以便于学生思考、分析、讨论。②通过案例强化知识点:案例发给同学后,组织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例如以气体栓塞案为例,在给患者输液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输液管道中为什么不能有气泡;导致机体产生气体栓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静脉注射时为什么不能留有气体。什么情况下会出现气体栓塞,如何避免。在小组讨论后再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或对别人的意见提出异议,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③老师总结:在讨论结束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细节上的补充,对于没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解答疑惑,增加学生的理解;对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易于学生掌握。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讨论结果进行深度剖析,对于观点创新的同学予以鼓励和肯定。

1.3评价方法

课程结束之后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和阅卷,两组学生在同一时间进行考试,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满意度,其评价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这个4个级别,比较两组学生的满意度[2]。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课程结束之后,两组同学均采用统一命题考试,比较两组同学的考试成绩。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差异显著(p<0.05)。(2)两组对教学满意度比较。

3结论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医疗应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培养面向新世纪,把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自身素质融为一体的实用型人才,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教学的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案例教学是以病例为引导,其融合了物理学知识与医学及临床应用,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与医学临床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医学物理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考试成绩为(89.2±3.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2±4.2)分,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差异显著(p<0.05)。说明,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这是由于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点在于: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深刻感受和理解知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老师提高教学水平,做好教学相长。此外,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重点所在,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是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的框架。案例教学还可以提高教师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新精神,帮助教师理解教学中所出现的两难问题,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3]。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满意度及教师综合素质等,值得在医学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宋清焕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陈艳霞,伍建林,潘志达等.案例教学法在医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0,23(3):373-374.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性教学;分析研究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而言,教学趣味性程度对整个教学成效的影响较为明显。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还偏向于形象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兼顾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维特点,尽可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加深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理解效果,为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以丰富教学信息为抓手提高教学趣味性

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须要旁征博引才能够提高教学吸引力,这样的成效取得需要大量的信息作为基础,除了需要教师学识渊博之外,课堂上所呈现的信息量也是重要的方面。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教材开展信息补充,注重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作用,为学生打造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课堂,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趣味性。如《埃及的金字塔》教学中,学生并没有实地游览过这样的景观,教学中如果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难以在学生的感知中形成生动的印象,也就无法感受其雄伟与壮观。对此,笔者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向学生演示了中央电视台外景摄制组拍摄的金字塔专题片,能够让学生的目光跟随着外景记者的镜头,全面、细致地观察埃及金字塔,对其外观与内部结构具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教学的生动性与形象性程度明显提高。这样的生动信息补充改变了语文教学口头说教的单一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程度。再比如《小动物过冬》教学中,笔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播放了各种小动物过冬的趣味内容,从非洲丛林的鳄鱼到北极的海豹,各种动物过冬的视频短片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被有效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可见语文教学中的丰富信息补充可以缓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情感,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有助于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

二、以营造教学情境为抓手提高教学趣味性

语文教学既是语言文字传授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渗透的过程,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因素是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依托,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和运用这样的资源,在教学课堂上营造浓厚的氛围,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增强内心的震撼效果,提高教学的趣味性。笔者在教学中强化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创设与教学内容与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强烈的内心感受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笔者在课堂上运用了配乐朗诵这样的教学形式,营造一种忧伤、哀怨、悲愤同时也满怀希望、期待之情的浓厚氛围,让学生的心伴随着娓娓道来的朗诵而起伏,进入到肖邦的内心世界。在情感最为浓郁之处,笔者还播放了一段以歌颂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歌曲,将课堂上的情感推向,这对于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具有较大帮助。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对他们的思想与情感教育丝毫不能放松,他们的思想如同一张白纸,教师要创设积极的情形对学生进行思想与情感的教育,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或进行亲情、友情渗透,学生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受到教育,多媒体的加入能够让这样的教育情境更为深厚,更加有助于教育成效的提升。

三、以提高学习参与为抓手提高教学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渴望在语文课堂上多发言、多参与。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这点需求,单向的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难以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中从转变教学模式入手,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性,让他们充满兴趣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之中,这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趣味性程度具有积极意义。在《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解决基础知识、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一组探究题:“巴金爷爷为什么而写作?教材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两幅图中的巴金爷爷有什么不同?巴金爷爷是如何评价自己的?给我们哪些启示?你想对巴金爷爷说什么?”在这一组探究题的引领下,语文课堂变成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学生相互研究分析、积极发言交流,教师给予难点方面的指点,课堂氛围非常活泼,学生参与的热情明显提升,课堂教学充满了吸引力,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成效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作用显著。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渴望参与的机会,教师为他们积极参与学习互动创设平台,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动起来,尤其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大家一起研究和讨论问题的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掌握的效果更为深刻,也可以逐步锻炼学生的语文协作学习意识。

四、以课外活动拓展为抓手提高教学趣味性

第3篇

关键词 网络技术 健美操 多媒体 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在健美操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成为了健美操课堂发展的新趋势。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能够十分直观地展示健美操魅力,让学生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上观察与学习健美操动作形态及要领,打破传统模仿式教学模式,提高教学互动性与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及教学质量。以构建健美操多媒体教学体系现实意义为基础,探究其教学体系构建实现路径。

1基于网络技术的健美操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

在健美操教学中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模仿式教学模式,实现了对教学方法的丰富,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及爱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基于网络技术,构建健美操多媒体教学体系,其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规范的动作概念。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健美操完整的动作进行直观生动地展示,采取慢动作播放让学生清晰认识到健美操动作要点与具体细节,同时以教师讲解作辅助,对具体的健美操动作进行分解并综合,强化学生对相关动作的认知与理解,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运动表象,推动其动作规范性与完整性概念形成。其二,强化学生对动作难点与重点的掌握程度。健美操其动作复杂多样且多在短时间内完成,采取多媒体技术将健美操优秀技术动作进行直观播放,指点出动作难点与重点,通过慢放、快放、定格与重播等形式展示,能够强化学生对健美操动作变化及要点的掌握程度。其三,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学生自我练习健美操的过程中难以明确认知到自己训练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采取多媒体技术将学生训练过程拍摄后进行播放,并与正确规范动作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自我训练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

2基于网络技术的健美操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实现路径探究

2.1 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

健美操课程具备较强的时代性,要求教学内容与时展、教学状况及学生实际进行优化调整。基于网络技术,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健美操课程融入多样化材料,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层次。健美操专项教学中其动作难度较大及复杂度较高,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教学目标与场地配置等实际,采取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多种风格健美操,让学生依据自我爱好与兴趣进行选择,以提高其学习参与积极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2.2 采取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氛围的突破

在传统健美操教学实践中,其课堂氛围较为乏味,难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通过多媒体技术,设置一段影像或画面进行课堂导入,提高学生注意力与参与内在主动性。如播放一些健美操比赛实况影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比赛氛围并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播放健美操优美动作,在提高学生欣赏能力的同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教学中影像及画面进行健美操动作的分解与学习,有助于学生更为深刻地认知与掌握,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3 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健美操教学要求尊重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训练与掌握相应技能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如在教师组织教学比赛时部分学生存在着胆怯心理,难以正常发挥表演水平。采取多媒体教学,让学生通过观摩竞赛现场以感受现场氛围,并掌握一定的比赛规范及技巧,从而提高其参与自信心。通过多媒体技术拓展健美操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量,从大量的网络资源中选择出优秀素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供支持。

3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中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体系构建对于开展健美操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并不能完全取代常规教学方式,需要将多媒体教学与常规教学有机结合,做到相互协调与配合,将直观形象展示与思考相结合,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需要与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相协调,切实尊重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确保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系统性,及时进行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合理控制教学节奏与安排,积极实现多媒体教学体系应用的最大效用,实现教学质量的突破。

4结语

在健美操教学中依托网络技术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丰富了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规范健美操动作要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现实意义。基于其现实作用的基础上,探究从发挥网络资源优势,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多媒体技术实现课堂氛围的突破,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等层面,构建多媒体教学体系,以实现健美操教学效果的突破。

第4篇

课程改革强调初中教育以培养学生健康情感为基本任务,如何提高学生审美情感成为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初中语文古诗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难以提高。文章分析情感启发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利用情感启发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情感启发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除了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如何通过古诗词学习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和审美能力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传统教育方法对教学计划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都不利。因此,如何利用情感启发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是当下语文教学需思考的问题。

1.情感启发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1提高语文古诗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感启发,可以快速有效的提高古诗教学质量。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及作者情感,是古诗教学的重点,教学中教师需不断交流总结,进而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如诗词《西江月》教学,在熟读诗词的基础上,教师对诗词情境进行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明月清风,疏星稀雨,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这样一幅祥和之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通过情感启发激发学生内心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情感[1]。利用情感启发教学,可以避免古诗词死记硬背的现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素质教育使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目标,加强学生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运用情感启发积极引导学生领悟古诗所描绘的美丽情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情感启发式教学不仅包括古诗景物的描绘鉴赏,也是对作者创作心境的剖析,融于景、赋予情,进而理解作者所之景的意图和内涵。如古诗《钱塘湖春行》教学,映入眼帘的是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但这种单纯的理解无法领悟景致的内涵和作者创作心境。利用情感启发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将自己的鉴赏心境与作者创作心境相结合,产生情感共鸣,领悟作者创作时的闲情雅致,领略西湖美景。

2.如何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使用情感启发教学

2.1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认知水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恰当的审美情境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通过诱导联想、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能力。教学中教师把古诗所描绘的场景转化为鲜活画面,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融入诗词描绘场景,体会诗词内在情感。如古诗《江南春》教学,教师在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会诗句所描绘的情景,形成一幅千里江南、莺歌燕舞、绿叶红花、生机昂然的图画。教师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播放关于江南水乡美丽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江南美景,领会作者创作心境。

2.2反复诵读古诗,升华审美情感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应遵循多“读”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过程中,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逐渐品味诗词的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很多古诗是借景抒情之作,作者通过某一景物描写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情感或看法。鉴赏古诗时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自身经历、创作背景,领悟其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使学生把握古诗的审美情感。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古词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利用反复阅读的方法使学生领会古诗情感,掌握古诗的审美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2.3仔细推敲字句,提高审美意识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的关键是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推敲。诗词的本质是通过文字和语言推敲,引起情感共鸣,领悟诗词内涵。学生如果不能准确把握关键字词或诗句含义,很容易出现曲解诗词内涵的现象。如古诗《玉楼春. 春景》中“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此句中的“闹”,把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描绘的淋漓尽致,也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眼前景致的喜爱和向往。古诗《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在此句中不仅是一个名词,给人春天将至的感觉,满目绿色、春气逼人,春风吹过江南就变绿了,生动而形象。若把 “绿”换成其他的字,如“到”“过”“满”,表达效果就会截然不同。由此看来,字句推敲对古诗鉴赏意义重大。

【结 语】

情感启发是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法,被广泛运用于初中语文古诗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启发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审美能力培养也大有帮助。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情感启发的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的枯燥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应该运用游戏教学法这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知识,并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小学数学授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理解授课的内容,知道如何运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解答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其中比较显著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游戏教学法就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意义。如,老师在对“加法交换”这一授课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进行,让学生进行“找伙伴”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式子“88+37+22+63”,之后进行观察,每个人代表一个数字,找到自己应该组合的数字,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授课,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对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法,变通一下也许会有更多意识不到的结果,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游戏教学法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游戏,让学生对授课的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方式的转变让学习变得更加的轻松,并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以及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总而言之,在对小学数学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运用游戏教学法,认识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第6篇

关键词: 新课改 高中政治 教学质量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倾向于对学生自身能力、知识及思想层面的培养。当前政治课堂较沉闷、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社会上较浮躁,高中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成长之路较为彷徨,学生政治学习的效果普遍较差[1]。新课改背景下为提高教学质量,各学科的老师纷纷探寻新的教学策略,众多高中政治老师也加入政治策略教学的探讨中。

一、转变课堂主体,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

“以学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身发展为主要培养方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开展教学工作,转变原本以老师为主导的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2]。如在《投资的选择》中的学习,老师应改变原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强为目的,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可在知识梳理环节由学生自己梳理,由学生自行找出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的定义,商业银行的类型等,由学生自行讨论存款储蓄的机构有哪些等问题,并由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将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中,增加学生的发言、表现、自主探究的机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可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时候还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可通过PPT进行,使用多媒体展示国际上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对该课时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将中国人与外国人的距离拉近。可由学生发言列举各国之间的美食、建筑、文化特色及在我国的应用流行等,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解。还可开展课堂辩论赛,根据教学内容将辩论题目为“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对外开放的利与弊”,指导学生对相关辩题查找资料并开展辩论,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辩证思维能力,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

三、联系时事热点进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1世纪,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此外,在高考中时事热点占有一定分量的分值。因此,老师应以时事热点为课堂突破口,在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度[3]。如以当前“二孩政策”为教学案例,由学生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讨论该政策实施的必然性、可行性及带给我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当学生发表见解后,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还可以“扶摔倒老人被讹”、“公共场合哺乳婴儿”等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时事热点为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阅历的同时还为高考等各种阶段考试奠定基础。

四、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不仅要对学生做思想上的巨人,在行动上也要做一个巨人。将政治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如在课外开展知识讲座、成立爱心小组等,可指导学生收集富有哲理的典故,如“卧冰求鲤”、“唇亡齿寒”等,由学生向其他学生讲述故事并说明自己从中明白的道理;或者组织学生观看具有教育意义的视频并发表观后感等,该方式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的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此外,还可组织学生在周末、课余时间去低保家庭、空巢老人或者养老院陪孤独老人聊天,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学校、社区各个角落清除小广告、打扫街道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等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五、结语

在新课改教育背景下转变、创新教学手段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下,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教学过程中还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时事热点为教学案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政治教学活动。此外,老师还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灵活应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波.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政治教学质量初探[J].学周刊C版,2013(07):43.

[2]杜娟.新课改理念先导下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探索实践[J].教育观察(下旬),2015(02):69-70.

第7篇

(一)教学引导能力

教学引导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能力。教学引导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程开发和设计能力。教学引导能力的提高是个反复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反思与行动,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知识、经验,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逐步取得进步。

(二)教学诊断能力

教学诊断能力指教师发现自身教学缺陷与学生学习障碍,设计出针对性改进方案的能力。教学诊断既是对教与学存在的现实问题的诊断,又是一种发展性的诊断,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诊断可分为教师的自我诊断与教师间的合作诊断。

(三)教学创新能力

教师面对的是发展中的、具有差异性的学生,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而一些问题是无法通过向外界学习获得解决方案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不断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与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诊断能力是教学能力的核心部分,通过对教与学的诊断,并做出针对性改善,既可提高教学创新能力,也可提高教学引导能力。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的提高过程就是教学知识、经验不断获得与积累,并将其付诸于教学实践的过程。教学知识经验的获得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向外界学习获得,建立学习型组织可帮助教师在群体之中高效获得外界的知识经验。二是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获得,提高教学诊断能力是获得教学知识经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学习型组织

教师专业的发展是无止境的,教师需要进行终身学习、进修以充实自身的知识与经验。学校建立学习型组织可帮助教师源源不断的获得珍贵的知识,可最优化推动教师群体教学能力的提高,从而带动教师个体教学能力的提高。学习型组织有五个要素:系统思考、建立共同的愿景、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要求教师从整体考虑问题,从学校、学生和自身考虑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为达到这种系统的思维,需要建立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自由、流畅交流的渠道。通过自由的交流、沟通,学习与了解彼此之间的教学知识与经验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建立共同愿景,使教师的目标一致,是实现教师群体共同发展的重要条件。例如,确立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塑造完整的高素质的现代人”。把每个教师取得的成绩看成是教师群体取得的共同成绩,并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尤其是精神上的奖励,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显著的激励与导向作用。教师实现自我超越是其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学校管理者应当为教师的发展创设条件、搭设平台。当然,教师能否实现自我超越关键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一个教师只有超越自己,教学能力才能取得十足的进步。教师的心智模式越好对其教学能力的提高越有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过程必定是对事业执着追求的过程,精神的愉悦是这种追求的动力支撑。应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以人文的精神关怀,培养每一位教师,在心智模式上对教师进行引导。

(二)提高教学诊断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具有积极开展教学诊断的态度,具备丰富的教学诊断理论,并且养成进行教学诊断的习惯,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1.唤醒教学诊断意识

当前认识到教学诊断重要性的只有专家和教学研究人员,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缺乏教学诊断意识。他们只看到自身教学的优点与长处,对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置之不理,使得进行教学诊断成为空谈。所以,为提高教学诊断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应具有谦虚的态度,认真对待实践中暴露出的自身教学缺陷,听取多方面意见,愿意同学生和自我展开对话,才能从中习得教学诊断的理论与方法。其次教师要富有责任感,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思考自己的教学问题。只有富有道德责任感的教师才会对自己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自己的教学对学生成长更有益,才会自觉诊断自己的教学。因此,教师只有长期坚持进行教学反思与诊断,才能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所感悟,教师的教学能力才能不断获得提高。

2.加强教学诊断的学科与理论建设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教学诊断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然而,目前我国关于教学诊断理论的建设尚处于萌芽阶段,教学诊断学科尚未建立。一方面研究教学诊断理论的人员较少,另一方面很少有一线中小学教师反应教学诊断问题。所以,建议师范院校与一线教师展开合作,密切联合加强教学诊断的理论建设。教学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范院校应开设与教学诊断的相关课程,为“教学诊断学”的建立打好理论基础,使“教学诊断学”逐渐成为独立学科,使教学诊断学科从无到有,为丰富教学诊断理论创设条件。

3.培养教师学习教学诊断理论的习惯

第8篇

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 加强学习目的教育,培养成功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习成功教育,可以从个人意义入手,培养高中生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从个人意义中逐步引出社会意义,并以社会意义支配、调节个人意义。

2. 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推进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情景的设计,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

3. 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中,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精神上的某种满足。

4. 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5. 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效利用奖惩手段。

6.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成就感,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合理评价、判断和自我反应,诱发学生自我激励,形成学习动机的自我调节系统。

二、确立主体,合理探究

新课程倡导的是探究学习,但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学内容很多,课堂容量又比较小,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教师感到无所适从,有时稍一探究教学内容,就完不了,不让学生探究又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我认为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学习是正确的,但是探究学习是有层次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应该把有效教学工作重点放到四个方面: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有效练习、有效辅导。

1. 有效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备课中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要细致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知识产生的方法,展现研究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教师在备课中必须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设计、备习题。

2. 有效上课。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为此,我在课堂上做到有序、有趣、开放,使教学过程具有趣味性、实效性。在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方面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学过程要做到开放性,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思维实际,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质疑,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决不搞一言堂,坚决不做无效的提问。课堂上以“一要精讲、二要多练、三要有法、四要紧凑、五要高效、六要完整”来严格要求自己。

第9篇

【关键词】网络资源高中政治教学优化

伴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新一代的高中生,每天都要接受来自网络资源的冲击,怎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来推进高中的教学就成了高中教师所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网络资源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推进作用进行探讨,从而不断优化高中政治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一、网络资源对高中政治教学的意义

1.增大课堂信息量

如何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由于网络上的政治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各种新闻、图片、漫画、数据比比皆是,然而传统的教学却只有教材内容,各种材料以及数据往往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感染力不足,学生难以提高学习的兴趣。作为一门具有强烈时代性以及时间性的课程,政治的教学工作不在仅限于传统的教材教学,更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拓宽教材的知识面,以此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在同样的课程时间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改变以往干巴巴的教材讲解,让课堂内容更新、更丰富多彩,通过各种文字、新闻、图片的展示,不断增加课堂的信息量。

2. 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

对于政治课程的学习,有不少同学感觉枯燥无味,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而并不是真正热爱这个学科。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怎样培养同学对政治课程的热爱、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也是不少高中政治老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借助信息网络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补充一些最新材料,让同学们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时事,同时有利于将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配以各种新闻图片、图示以及图标甚至视频,让本来教材中难以直接观察、理解的东西变得清晰、生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让课堂教学轻松和谐起来,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以及课堂的教学效果。

3. 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

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重点是21世纪教育的时代特点[1]。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一线工作的教师们要贯彻落实创新教育,为祖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现代的信息网络资源同时为培养同学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可能,它使教学的手段由传统的书本、黑板、粉笔的环境中走入到多媒体的网络教学中,让教学的内容、手段、过程更加开放,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潜移默化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信息量的不断充实,能够不断刺激着学生进行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讨论课,让同学们自己进行资料查询,在课堂上组织同学对搜索到的资料进行交流、讨论,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4.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运用网络资源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资源的搜索,提高教学的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摆脱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特点。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教学情境,学生自己搜索资料,对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愿意去主动思考,使学生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的调动,甚至有更多的同学愿意主动查找资料,课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主题地位得到了体现。

二、利用网络资源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以及发挥的效益,为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优化政治教学,就对我们的教师队伍提出了以下要求:

1. 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对于从事对年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是一个新的挑战,这种挑战迫使教师不得不对教学理念进行重新思考,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与现代信息化的教学相适应,树立起现代的教育理念。第一,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应用他们多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对于教学的行动反馈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第二,强调“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和索引当前所学习到的新的知识,利于同学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三,强调“协作学习“的关键作用,通过协作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的思维以及智慧得到共享。

2. 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确定教学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对其进行施行、评价和修改过程[2]。只有具备了系统化教学的设计能力,同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思想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才能够真正实现教学的优化,能够科学地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

3.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在当前的信息时代,要实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对政治教学的优化,首先应该提高教师人员的信息素养,培养教师具备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以及将信息呈现给学生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了:培养教师对信息的敏锐能力,尤其对新的、重大的信息的感悟能力;培养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好信息的检索、加工方法;提高网络信息同教学结合的能力,将信息资源充分整合到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的质量及效率。

三、结语

利用网络资源推动高中政治教学,对优化高中的政治课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增大课堂信息量、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推动作用,对教师队伍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以借助网络资源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第10篇

高师公共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如何有效提高其教学质量,进而为学生将来的教育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始终是我们探讨钻研的问题。本文从该课的特点出发,探讨其有效教学,提出了学生参与教学和与社会密切联系的基本看法。

关键词:

高师;公共教育学;有效教学;参与式教学

高等师范学校是培养高学历、高素质师资队伍的教育机构,在其教学活动中,教育学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提高教育学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素质师资必须要探究的问题。

一、教育学的学科特点

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的任务是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指导性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其对学生的教育理论指导意义比较强。通过教学能使学生了解、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教育认识,端正学生的教育态度,进而为师范生将来的教育活动奠定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

(二)示范性

教育学是理论性、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为学生奠定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基础的同时,通过教学中有关内容的讲解和教学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有效的起到了示范作用。比如,如何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等。通过讲解和实践示范,不仅使学生了解、掌握了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更使学生学会了相关的教学技能,提高了教育能力,为将来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三)教育性

教育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一门学科,是基于伦理学和心理学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本身探讨的教育就是一项培养人、促进人发展的活动。通过教育学的教学,能提高师范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热爱教育事业、衷于教育事业的情感,提高其师德修养,促使其形成良好公德,进而不断促使其提高专业素养。

(四)基础性

教育学所涉及的教育教学相关理论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教育科技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形成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也是指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实践的基础。雄厚扎实的基础将为学科价值的体现和学生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有效教学及其意义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effective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之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就是,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的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二)有效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有效教学旨在于促进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教学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积极主动性的调动,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就是最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有效实现学科价值

有效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是从学科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策略,提高教学效益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科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学科的基础知识,还是学科的发展研究,将会在有效教学中得以展开,其价值作用将在有效教学中得以体现,使学生将会更加重视学科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3.进一步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教学中有效教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更有利于教育者素质的提高。有效教学的顺利实施对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完成有效教学的基本任务的过程中,促使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并要努力钻研探索,进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益。所以,有效教学的实施虽然是对教师的挑战,但更有益于教育者基本素质的提升。

三、教育学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参与式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与式教学是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源于国际NGO组织,强调听课者高度参与的教学法,自20世纪末引入中国。引入国内后,首先在健康、医学等培训中运用,后来才引入教育活动中。目前,参与式教学逐渐引起我国教育界人们的重视,但研究主要是在教师培训和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进行得较多。如,陈涛的《数学课参与式教学问题探讨》,张金川的《浅谈九年制化学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策略》等。而在教师培训中运用参与式教学,主要来自于一个基本理念,即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它的任务是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师范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育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学学科作用的发挥,需要在目前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改革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其参与教学,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在我们倡导有效教学,力行有效教学中,怎样更有效的提高教育学的教学质量,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其在积极参与中获得发展,成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参与式教学在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中值得运用。教育学教学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进而使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分析思考,参与讨论、问题解决中有效掌握知识,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发展各种能力,做到活学活用,培养其学习兴趣。并学习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进而形成正确的职业意识和积极进取的职业精神。此外,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验到了参与的乐趣和价值,进而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使他们能科学驾驭课堂教学,有效落实素质教育。

(二)加强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实现教育学学科知识的有效性

教育学的有效教学不仅应重视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还应该重视其他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

1.充分发挥教育实习基地的作用

教育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应注重校内教学的有效实施,同时也要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其中,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正是有效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最佳场所。使学生在真实的教育场景中验证教育理念、观点的正确性,教育理论知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继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在实习基地的实践中,学生除了体验教育知识等一系列相关知识的价值之外,也最易形成一些实际技能,切实提高多种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并发现不足使其努力进取,避免出现自大或无所事事的现象。

2.有效利用校外教育机构

教育学是一门涵盖面较广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根据这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全面掌握学科知识,还可以有效利用校外教育机构,如少年宫、社区等,在组织学生参与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中,验证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及其对孩子发展的影响,体会教育方法及其师德修养、父母素质对孩子成材的作用,等等。以此培养学生对学习教育学的兴趣,以及学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来指导教育行为,进而增强对教育学科的认识,改变学不学一个样的不正确观念。

总之,教育学虽然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或实践指导意义也是比较强的,那么,如何让学生想学,并学好它,必须要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过程中,使其参与教学过程,主动去想、去做,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进而发挥好教育学的应有作用。

作者:刘彩梅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周翠萍.高师院校公共教育学课程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281-01

导学案是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清楚的认识其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积极的从导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入手,合理的运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用好导学案教学谈谈几点个人的肤浅见解,在此和广大同仁交流分享,同为抛砖引玉。

一、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概述及重要教学意义分析

所谓的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的一种学习方案,学生借助这种学习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它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精髓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该种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模式下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一种填鸭式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整合统一。就教学的本身意义来说,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导学案的使用使所有学生保持持续的注意力,踊跃参与到知识学习当中,减少了因教师的单方面讲解造成课堂气氛的单一沉闷,学生学习的疲惫等问题,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保持和提高。其次,能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导学案中的知识探究阶段主要采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合作,相互取长补短,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和提高。最后,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数学导学案的使用促进了学生自觉的进行预习,主动的学习和探讨新知识,自主的针对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检测等等,这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的促进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二、导学案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分析

1、科学合理地编写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用好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其首要环节就是科学合理的设计和编写导学案,这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而要想设计一堂符合本班实际,而又让学生学有所获的数学课,首先,吃透教材是关键。教学中,我们教师需要以教材为中心,应在内容的感知,概念的把握,性质定理的识记上下功夫,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知识和定理的理解,思维能力的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等方面去挖掘,对知识点进行有效迁移,在多角度、深层次上理解把握教材之后设计导学案,才能使教学得以顺利高效地进行。其次,导学案的设计要有明确的与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相符合的学习目标,要突出其重难点,梳理知识结构系统,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别,同时要注意设计一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或者创设特定的问题和学习情境,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最后,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还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课程与教材的要求进行编写,编写出的导学案需要体现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科学合理的设计、编写导学案,才更利于其本身教学价值的发挥,更利于学生学习,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学习,“导学案”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正确充分地使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导学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素质教育和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理念也都要求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充分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研究者。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利于导学案教学时,应设计一些有针对性、计划性的问题、情境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使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学生要完成对于导学案的学习仅仅依靠学生自己是远远不够的,教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必不可少,这也是导学案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了独立思考后,还应积极的引导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多边形内角和”一课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新知学习的几何课。在教学中可设计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旧知,自主推导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能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推导四边形内角和,如何转化等等,这时,教师就应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小组交流学习,分享自己的见解等等。这样一来,学生在原有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心得的交流分享,从中又会得到许多的启发,促进了学生思想的交换,优势的互补,使其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和探究新知,同时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结: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策略的实施,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的需要,更是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认真总结教法,不断的去完善教学策略,有效的帮助学生学习,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效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102-01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基础课,对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锻炼综合素养意义重大。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有效、高效的教学,也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供动力保障。在现如今的小学语文中,都面临一个尴尬现象:我们的语文课越来越不受学生喜欢,甚至连语文老师也让学生讨厌。好多小学生都把精力和兴趣转移到其他科目或事物上,没有一点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师费尽心思的教,学生“费尽心思”的玩,教学效率一直提不上来。经调查发现,出现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是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很多的有意识和无意识行为都是受到兴趣的驱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效率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地根据小学的各方面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去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乐学,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其中创设情境是最为常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快乐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优美的词句,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漓江优美的风景,并相机提出问题:漓江的水如此秀丽,如果你荡漾在漓江你将怎样表达它的美呢?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呢?请找出文中描写山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并加以阅读体会。有了这样的情境,学生们就来劲了,并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课堂气氛也异常的活跃。

二、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得到了有效的转变,不在是传统“注入式、灌输式”的教学。处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为了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不断的探究教学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给学生最有效的培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还要如实的把握实施好以下几种教学模式,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

1、自主探究式

自主探究式教学是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的发挥好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积极的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充分经历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研究、问题的解决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等各方面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制定自学预习提纲,引导学生独立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或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将学生分析探讨,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及时表扬参与探究活动中的学生。这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会更有效。

2、合作交流式

所谓的教学,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师生、生生不断交流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交流更为重要。现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课堂,特别是公开教学,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有效的拉近了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和谐了师生之间关系,学生不在害怕、畏惧老师;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能有效的促进高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教学中,也应引起教师格外的重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多交流,进行有效的交流,或是组建一些交流小组,让他们和教师一起研究,交流分享,在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合作意识等进行有效的培养,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共同提高。值得教师注意的是,虽然合作交流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但是,也要讲究个“度”,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如果过于频繁,就会适得其反。另外,学生交流的过程,不是教师放手不管的过程,教师应积极的全程参与,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点拨和帮助,促使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更有效。

三、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语文知识是我国五千多年的文化结晶,语文知识即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实际的运用和传承,具有较强的现实生活意义。教学中,为了加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教师应积极的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经常引进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人文资源等;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知识无处不在的魅力,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同时也是他们明白学有所用的道理。

总结:教有千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许多许多。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如实的从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想法设法优化课堂教学,我们的教学效率就会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