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13 11:40: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国有2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地铁等轨道交通项目,在建线路总长度超过390公里,有1500公里线路正在规划建设中,同时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处于运营或试运营中。长期以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市民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也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企业进行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管理对于轨道交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因其发展历史较短,经验不足的现实,在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留下了以下七个方面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1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城市轨道交通要从前期论证、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抓好安全管理工作。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上相互脱节,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理顺。
1.2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地铁安全管理法规,是实现地铁建设、运营和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也是实现地铁安全、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设部已于去年制订颁发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但仅此是不够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法规有待进一步完善。
1.3相关的安全标准规范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如何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确定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办法,进而形成完整的安全标准体系这都是尚未解决的问题。
1.4没有形成一种全民的安全意识
地铁运营安全直接关系到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要实现地铁运营安全有序,在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基础上,必须对广大乘客进行宜传教育,要大力向乘客宜传并任促其遵守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提高全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形成全面的安全意识方面尚有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1.5地铁事故应急预案不够细化与缺乏演练
由于地铁运营环境的特点使得事故发生时危险性和紧迫性较高,因此对地铁事故的处理.预先制定各种预案并进行事故应急处理模拟演练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新建成的地铁线路,在投人试运营期间更应该进行起复、救援、抢修、抢险、消防、突发事件等不同类型的演练。目前大多数地铁公司都制定了一些应急预案,但突出的问题在于既不够细化又缺乏定期演练。
1.6安全评估制度有待于进一步开展和推广
安全评估是保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贯穿于系统寿命周期的全过程。在轨道交通项目投人运营之前、运营企业必须通过安全监管部门会同消防等部门对系统进行初检和安全评估;进人运营阶段,安全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检查,还可以指定专业科研或咨询机构对运营企业进行安全评估,责令运营企业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从而保证轨道交通的安全。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评估体系,确定统一、规范的安全评估标准方面还须进一步推广和深人。
1.7各地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投入不够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管理、技术、资金等。安全标准与人、财、物的投人成正比,要实现可控的安全标准,一定要加大投人。我国的轨道交通在安全的投人方面还很不够。
2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涉及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的各个环节及众多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抓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生产管理,政府主管部门、企业要从强化安全意识、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等方面人手,从体制、机制上确保安全生产。
2.1加强城市轨遗交通规划、建设、运管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
理顺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的协调一致和相互配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提前参与到涉及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施工阶段的安全性论证工作;施工审查部门要加强对有关安全强制性条文的审查力度;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也应将运营安全保障前移,提前参与前期各项安全审查工作。
2. 2制定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法规
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范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2. 3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推进设备技术国产化
设施设备的可靠性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应通过制定统一、完善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使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运营设备符合接口的技术要求,切实满足运营的实际需要,为运营安全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运营企业在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加大国产化的推进力度,强化运营设施设备保障,不断提高运营安全质量。
2. 4完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地铁运营安全需要相应的监控和评估体系来保证。应逐步建立起包括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运营安全评估体系及安全控制体系等方面在内的大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意识,形成职责清晰、层次分明、衔接紧密、覆盖全面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和每一个员工。
2.5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多种形式的演练,提高应急应变能力
按地铁运营的具体特点,完善各种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与公安、消防、医院、公交、供电等单位沟通联系的地铁灾害抢险救援联动机制与指挥体系。通过演练,达到各种设备与各级员工之间的“联调”,提高多工种共同配合抢险作业的能力及地铁运营管理人员紧急应变能力,同时也检验设备维保质量和应急功能状态。
2. 6加强运营设施保泽,提高运管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一方面应用新技术、新设备,采用白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的系统设备,提高运营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建立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对维修过程中的工时、物料、定额、检修规程等进行全面监控,保证维修计划的落实,全面提升设备设施维修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质量,保证设备设施的质量状态。
2. 7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社会”
大力开展公众安全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建设运营安全文化,努力提高全体地铁员工和全社会的安全意识。通过培养安全型的地铁员工、地铁家庭、地铁乘客,将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全员”概念延伸为“全民、全社会”,致力于建造“安全型的社会”,从而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参考文献
[1]建质防函[2005]74号.关于印发王铁宏、徐波同志在全国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联络员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2]谢正光.北京市地铁运营安全管理[R].北京: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讨会.2004.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系统;安全体系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58-01
1、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述
1.1 定义
城市轨道安交通安全工程,是对于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建造和安全运营的共作的全部的总称。这些部门寻在的意义就是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进行负责,建造相关的设施与颁布相关的规则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行。
1.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设计的范围、
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的交通的能力的,在进行轨道交通的安全设计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安全工程贯穿于设计研究的各个阶段。从轨道设计的开始到后续的服务阶段,都有涉及到。
1.3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在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交通已经渐渐成为了相关的部门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轨道交通有着快速便捷节能等优点,成为很多一线城市的主要的交通方式。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建立起完善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系统是十分必要的。完善的交通安全系统,不仅是能保证乘客的安全,更多的是能够保证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和谐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体现我国的国力。
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的现状
2.1 人口压力
中国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这样的人口基数,无疑是给现代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潜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一种压力。任何东西被越多的基数平均,就会剩下的非常少。所以,在我国发展轨道交通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客流的问题。
2.2 轨道交通的技术不够先进
轨道交通在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过的轨道交通技术没有落后于世界水平,很多的技术甚至是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虽然比发达国家发展轨道交通晚了几十年的时间,但是轨道交通在国内发展的这30多年李,设计,施工等方面都与世界县级水平相等。如明挖法,盖挖法等都已经能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一些技术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线河狸的规划与关键的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的系统模式等方面都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需要时间与经验总结得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当前我国地铁用的盾构机很多都以来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法已经有了新的进展,但是在国内还很少运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城市骨雕交通的安全管理系统,与发达国家还有着较大的差距,不能够很好的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旧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这不是是管理模式的落后,其前期的设计与合理的线路规划就存在这粗多的问题。系统的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对轨道交通工程的监管力度。受到大铁路间歇工艺思路的影响,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发达国家已经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坐式单轨系统,等制式。而我国依旧是单一的轮轨式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的技术的研发。
2.3 产生安全事故的原因
其中认为因素就又很多种概念,当下骨雕交通管理部门最为重视的就是危险品禁止带上车,但是终究有疏忽的地方,这就会造成安全事故,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很多都是在地下的。一旦发生危险,就会难以救援,其次就是人为的一些袭击,导致了安全事故。自然因素包含了火灾,水灾,地陷等灾害。
3、 如何避免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隐患
3.1 完善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的发挥在那历史虽然很多,但是确实历史的必然发展结果。而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虽然较短,但是其给我国城市化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最为显著的是城市轨道交通能够增加客流量,给城市带来生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技术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城市发展的,同时,先进的技术,也能够很好的避免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无论是在前期的设计还是在后期的完善,都需要有着完善的技术来保障。因该学习发达国家,根据城市人口与地理环境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建造出适合城市发展需要的轨道交通系统,这样不只是能够保证城市的发展,也能够很大程度上杜绝安全隐患。
3.2 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国内的管理理念受到很多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不能够更加科学的对城市轨道交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这将会导致在出现险情时不能够及时的作出相应的措施解决险情。
3.3 建立安全监督体系
合理的监督体系,能够在事故发生之前就将其避免,能够防患于未然。认真总结国内外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工作经验,针对我国地铁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完善统一的地铁法律法规,明确地铁规划、设计、施工、监理、运营单位的安全职责,依法规乘客行为,保护地铁安全设施,使地铁建设和运营管理走上依法管理的更高层次,确保地铁系统安全运营。
4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城市轨道建设必将取代传统的交通工具,成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也为城市骨雕交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但是同时,轨道交通安全文通不容我们忽视,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杜绝一切安全隐患。是城市轨道交通真正成为快速安全便捷的交通工具。
参考文献
[1] 王艳辉,孙倩,李静,贾利民,蔡国强.铁路货运车辆运行状态安全评估方法及应用研究[J].铁道学报. 2011(04).
[2] 朱昌锋.基于DEA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与分析[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010(03)[3]何理,钟茂华,史聪灵,石杰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06).
(一)勘察设计。在路线规划的前期准备时候,根据我们所规划的路线进行相应的一个勘察,如地质勘查,之后要制定一个好的地质勘察好的方案,还有就是要绘制出地质的解剖图。
(二)施工安全。
1、安全巡查制度。组织一个比较专业的检查队伍,这些队伍采取定期、不定期交叉的方式来进行检查轨道交通安全巡查。
2、完善的合同条款。随着工程管理经验的积累,及时的修订合同条款,以适应安全管理的需求,另外,对于一些相关部门的出台的新的政策,要做及时的了解,并且做好及时的应用。
3、安全管理的实施。实行安全教育,每一季度召开一次安全教育;安全检查评审管理,建设单位进行安全管理检查,实行了月度评分和年度评分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并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施工和招标中去;联合检查,建设单位和当地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联合组成,定期或不定期的对施工工程安全管理进行检查;地方管理等等。
4、安全技术的实施应急机制。有地质灾害防治小组、开展安全风险排查、引进外部力量的帮助、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盾构开仓气体检测和地铁设施保护。
二、施工安全管理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目前,在我国,存在着一大部分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的问题,有的是甚至只是为了对付检查,因此在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制定上就马马虎虎的,与实际的施工情况不相符。并且,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相关的专业人才的不足,导致施工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和规范的操作。
(二)安全管理投入不足。当前来说,竞争还比较激烈的交通工程市场,在这其中,有很多的施工单位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就以比较低价的方式来进行争夺施工的承包权,但是由于过低的价格,就会导致自己单位的资金出现周转不灵,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就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解决,减少安全管理方面的投入就是一个看似比较好的方法,于是乎,这就造成了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的减少,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就让施工人员一个人担任好几个职务,最终,这样做会酿成严重的事故。
(三)人员综合素质不齐。在我国,但多数的施工的人员不是进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的农民,农民进城务工存在着很大的流动性,首先就是自己的生命安全存在一定的威胁,而且还容易因为没有接受专业培训导致操作的不规范,造成安全事故,还有就是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所谓的成本,就在开始的时候没有给自己的员工进行相关的职业培训。
三、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体系建设。想要做到轨道交通施工的顺利进行下去,就要对不同岗位的人进行不同的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每一个人身上。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必要的监察和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出现不规范操作的人要做出相应的处罚,而对于表现良好的人实施奖励制度,这样就可以极大的刺激工作人员安全意识。
(二)加大安全投入。作为政府,就应该重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流动宣传、典型事故•分析讲解等活动来是主管人员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想要保证轨道交通的顺利安全进行,就要使得政府的有关部门做到认真对待。同时,对于安全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于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只有机械得到充分养护,才能够保证施工的顺利安全进行。此外,施工人员也要学习相关的对设备养护的技能,也必须做好必要的维护工作。同时,也可以在一些施工现场的显眼位置放置提示安全警示的标志,这样可以直接做到预防工作。
(三)加强人员素质培养。加强人员的培养,主要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就是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通过一些定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候更加专业的进行专业指导;另一个就是要做到施工人员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来使他们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并且做到在施工过程中规范的操作,这样就可以极大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改善施工条件。改善施工条件,就要在细节方面做到认真仔细。首先就是现场环境,改善施工人员工作的的现场环境可以做到最基本的保护措施;其次就是要做到用制度来管理人员,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就可以保证施工程序的规范进行;最后就是要安排一些医务人员,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及时接受医务治疗,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开展风险评估。我国现代化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安全性评估和风险评估,就是对一个轨道交通项目安全基础现状和水平,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测评,并且对各方面的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用来明确轨道交通事故发生的重点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由于轨道交通投资多、难度大的工程,每一个不同的阶段出现的不同的风险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造成在灾难性的结果。实施风险评估,能够对施工周围进行比较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对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因素提前进行预防来避免,从而能有效的减少事故的发生。在轨道交通施工的开始前,应该充分考虑和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建立起轨道交通风险工程预警系统,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注意对风险进行控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在轨道交通施工的阶段,采用的是明挖、盾构、暗挖等施工方法和其他辅助的方法来进行的,容易产生不均匀的沉降,地面的塌陷等等问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底层周围岩土体的原始应力的变化和受破坏的重塑土的不坚固。由此可得,选择错误的施工方法会造成附近地下水管的断裂或者周围建筑物的开裂等问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施工前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结构材料、辅助方法和加固保护措施,根据相关的规章制度,经过上级的审批,在确认后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新发现的情况,及时的作出计划变更或者是应急处理。
四、结语
1.1国内外安全评价现状
发达国家在轨道交通的全寿命阶段有较完备的安全评价方法,如EN50129—2003、EN50128及IEC62278:2002等。我国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评价按工程进程分为安全预评价、试运营前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评价,以及运营安全现状评价等。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预评价细则》、《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验收评价细则》及《地铁安全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等规范。但施工现场安全评价依旧沿用了建设部的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而该标准并没有结合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特点。
1.2研究现状
文献[2]对同一建筑施工企业的不同工地的安全状况做出量化评比。文献[14]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验收评价的主体思路、评价重点及评价方法。文献[12]分析了地铁车站施工的各个工序及管理,建立了地铁车站施工现场安全状况评价模型。文献[11]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体系。文献[13]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行为等3个子体系构成的安全标准体系结构模型,为指导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统观学者的研究,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体系较多,而针对轨道交通工程某条线所有标段施工现场的安全模糊综合评价较少。
2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投入评价指标建立
2.1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与一般的建筑工程相比,轨道交通工程有以下特点:①建设规模大,投资额大,周期长,单线建设周期达4~5年;②施工地下管线繁杂,涉及单位较多;③建设周边区域繁华,施工对周边原有建筑有一定的影响;④项目质量要求高,技术复杂,技术风险大。
2.2安全投入指标建立
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模糊评价的基础,指标的选取直接影响到模糊评价的准确性。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特点,按照JGJ/T77—2003《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的划分,将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评价因素分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轨道交通其他相关因素。轨道交通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投入模糊综合评价
3.1模糊综合安全评价模型及计算方法
3.1.1安全评价等级的集合本着预防为主的思想,将安全评价等级分为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等5级。即:w={w1,w2,w3,w4,w5}={安全,较安全,一般,较危险,危险}设有n个标段项目部参与评价,则对应的评价集合V为:V={v1,v2,…,vn}。
3.1.2建立综合评价指标集根据表1建立如下综合指标集U,即:U={U1,U2,U3,U4,U5}其子指标的评价集为:U1={U11,U12,U13,U14,U15}U2={U21,U22,U23,U24}U3={U31,U32,U33,U34,U35,U36}U4={U41,U42,U43,U44,U45}U5={U51,U52,U53,U54}。
3.1.3评价指标的权重分配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中附录C“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汇总表”的规定,U1、U2、U3、U4的权重分配为{0.3,0.2,0.3,0.2}。本文结合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采用专家咨询法分配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专家意见,在该轨道交通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评价体系中,《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中U1、U2、U3、U4等4个指标的总权重与轨道交通其他相关因素的权重比值在8∶2左右,因此,调整U1到U5的权重分配如下:A={a1,a2,a3,a4,a5}={0.24,0.16,0.24,0.16,0.20}各子指标的权重按《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选取,其分配集为:A1={0.25,0.2,0.2,0.2,0.15}A2={0.3,0.25,0.25,0.2}A3={0.2,0.2,0.2,0.15,0.15,0.1}A4={0.25,0.25,0.2,0.15,0.15}A5={0.3,0.2,0.2,0.3}。
3.1.4建立模糊关系矩阵按照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分,确定每一分项的得分值x(x∈[0,100]),并构造隶属函数D(x)。隶属函数分布图如图2所示。D(x)安全=0x≤90x-90590<x<951x≥{95D(x)较安全=0x≤80x-80580<x<85185≤x≤901-x-90590<x<950x≥95D(x)一般=0x≤70x-70570<x<75175≤x≤801-x-80580<x<850x≥85D(x)较危险=0x≤60x-60560<x<65165≤x≤701-x-70570<x<750x≥75D(x)危险=0x≥651-x-60560<x<651x≤{60图2隶属函数分布图评价人员根据《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并换算为百分制,对每个要素层按一级模型分别进行综合评价。其单因素评价矩阵R为各项目部。对每一个Ui,按单级模糊综合评价,设Ui各因素的权重分配为A,Ui的模糊评价矩阵为Ri,则:Bi=Ai•Ri(i=1,2,3,…,n)将Ui作为一个因素考虑,Bi作为其单因素进行评判,同时按照权重分配,得多级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B=A•R=A•A1•R1A2•R2An•Rn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类别属性,得到评价等级。
3.2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工程土建共8个标段,三季度按照轨道交通工程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项目部的施工现场安全情况进行了检查打分,结果如表1所示。第一步:对Ⅰ标段进行第一级综合评价。B1=A1•R1按照隶属函数计算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模糊关系矩阵R1:R1=0.80.2000010000010000.60.40001000又有A1={0.25,0.2,0.2,0.2,0.15}则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一级综合评价为:B1=A1•R1=(0.2,0.52,0.28,0,0)同理得出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轨道交通其他相关因素的一级综合评价分别为:B2=(0,1,0,0,0)B3=(0,0.85,0.03,0.12,0)B4=(0.15,0.65,0.2,0,0)B5=(0.3,0.54,0.16,0,0)第二步: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准则层的权重向量可知:A={a1,a2,a3,a4,a5}={0.24,0.16,0.24,0.16,0.2}而R=0.20.520.28000100000.850.030.1200.150.650.2000.30.540.1600可知B1标=A•R=(0.132,0.701,0.138,0.288,0)按照最大隶属度原则,某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1号线Ⅰ标项目部安全管理状况为较安全。同理计算得到Ⅱ标~Ⅷ标项目部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别为:B2标=(0.319,0.482,0.190,0.008,0)B3标=(0.451,0.494,0.055,0,0)B4标=(0.248,0.678,0.014,0.060,0)B5标=(0.204,0.653,0.143,0,0)B6标=(0.084,0.738,0.178,0,0)B7标=(0.323,0.542,0.095,0.040,0)B8标=(0.192,0.464,0.268,0.062,0.014)因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这8个标段的安全管理状况都是较安全。由于某市轨道交通1号线建设工程8个标段项目部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责任到位,以及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落实的加强,项目部的安全状态处于较安全的等级,风险水平能够接受。但在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上,Ⅰ标、Ⅱ标以及Ⅷ标项目部还存在一些隐患,尤其是Ⅷ标较严重。Ⅲ标、Ⅴ标及Ⅵ标项目部在第三季度的评价期内基本没有安全隐患。
2012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本文在对天津地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天津地铁的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网络化运营;安全形势;安全管理措施
Abstract:
2012 was the first year tianjin metro network operation, this paper in tianjin metro security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ianjin metro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Keywords: network operation; Security situation;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天津地铁2、3、9号线开通的临近,天津地铁迈入了网络化发展的时代,如何保障网络化运营的环境下运营的安全问题是运营公司急需高度重视的课题,构建运营安全体系、提高运营安全水平,对促进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 天津地铁安全形势
天津地铁1号线自2006年6月开通以来,已安全运营6年,天津地铁始终秉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加强安全管理以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制定隐患排查相关政策、预防事故相关措施等,从管理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般而言,地铁事故包括火灾、爆炸、车辆及线路事故、通信及信号故障等,天津地铁1号线2006年至2012年发生事故的分类统计表明,一般性事故和险性事故多是由于人的因素引起的,比如乘客未遵守安全乘车规则,工作人员职责疏忽。人员因素是导致地铁事故的主要原因,比如多次出现列车冒进信号事件,以及错开车门事件。车辆因素也是引起地铁事故的一大因素,比如列车出轨事件、列车在站台故障影响运营秩序事件。
随着2、3、9号线的开通,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到来,提高地铁运营安全,有效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是地铁运营公司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 安全管理理念
天津地铁的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参与,落实责任;夯实基础,持续改进;恪守承诺,遵章守法。”网络化运营的大环境下,运营公司始终坚持秉着此安全方针,深入贯彻安全意识,强抓“安全”这条生命线,以健全的安全管理措施保安全运营。
三、 安全管理措施
1、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严格落实各岗安全职责
统计表明,几乎每一起事故都摆脱不了“人”的因素,即与地铁员工的失职有关,因此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员工的安全意识能很好的体现出运营的服务的品质,天津地铁对新入司的员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部门级、站室级),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以促进员工安全行为的养成,用安全思想引导安全行为,让安全教育为安全运营护航。同时重点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并层层落实岗位责任,明确各岗人员应该履行的安全职责。
2、加强业务培训,以技术保安全
运营公司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培训考核体系,针对一线员工的业务制定各种培训、重温、考核计划,笔试与实操相结合,及时跟踪员工业务能力,保证上岗人员业务人人过关,从而大大减少了业务问题引发的事故。
3、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
规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现地铁运营安全的基础,目前天津地铁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灾害应急处理制度、地铁设施设备日常安全维护制度、较完善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同时建立了较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查,比如月检查、季度检查、自查、互查等方式,有效保障安全的运营。
4、严格贯彻执行各种轨道交通安全制度
我国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没有独立的系统的安全标准。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技术安全方面的标准分散在各个轨道交通技术标准中,如针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有《地铁运营安全评价》(GB/T 50438-2007),借鉴了国外的标准的有《轨道交通可靠性、可用性、维修性和安全性规范及示例》(GB/T 21562-2008),以及国内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城市轨道交通消防安全管理》(GA∕T579-2005),天津市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天津市安全生产条例》《天津市轨道交通管理规定》《天津市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公司组织员工认真学习法律法规,依法作业,从而从法律制度上保证了运营的安全。
四、 结语
在轨道交通蓬勃发展的今天,地铁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便捷、准时、安全高效的优势,在城市交通中越来越受重视,地铁的发展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对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年是天津地铁网络化运营的元年,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实践的进行了总结,同时,运营公司应着重做好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使地铁的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广大人民享受地铁的便利与快捷打好安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志刚,谭复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工程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2]李为为,唐祯敏.地铁运营事故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6)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安全保障
1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无锡市轨道交通第一期线网由5条线组成。其中1、2、3号线为骨架线路,三线呈放射状,与城市“北展南拓,东联西优”发展规划及既有沿沪宁高速公路发展带相适应;4、5号线为辅助线路,加强了城市次级中心之间的衔接,增加了线网在中心区的覆盖率。规划线网总长157.77km,设车站111座。保障无锡地铁轨道交通网的运营安全是轨道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2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因素
2.1 技术设备
对于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来说,对于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是影响其运营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轨道交通系统中包括车辆、线路、供电、通信等设备都会对其安全运营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加强对技术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的提升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性。
2.2 网络运输能力
网络运输能力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效率的重要体现,促进城市轨道网络运输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和快速的交通服务,同时也可以保证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客流量较为集中的时间段,如果轨道交通系统具备较强的运输能力,则可以在某一车辆发生故障时进行快速排除,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运输,减少由此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2.3 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和应急处理
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中遇到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突发事件时,其自身的预警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会对其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发生对于乘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都会造成威胁,如果交通轨道系统具有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则可以极大的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3 无锡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思路
3.1 提早介入,注重工程介入工作
运营分公司2014年各部门共参加工程介入2026次,共计7204人次,共发现各类问题6303个,工程介入现场协调解决3024个,向集团提交问题反馈112份,反馈率100%。有序推进“三权接管”工作。
3.2 扎实推进1、2号线试运营准备工作
(1)有序开展综合联调工作(测试功能性指标)(2)稳步推行试运行相关工作(1号线16项试运行演练项目,2号线17项试运行演练项目)(3)扎实开展万人试乘工作。
3.3 着力强化阶段性安全工作
(1)强化节假日期间安全保障力度(宣传、增加安捡设备和人员)(2)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宣传展板、安全知识考试、安全知识手册、培训教育,组织342名员工观看了警示教育片《生命的红线》、《盲洞.迷途》,参加了市政府组织的“安全生产宣传日”活动,邀请了市红十字会专家,组织近200名员工开展了一次应急救护及职业健康的安全培训等)。
3.4 全力推进安全管理工作
(1)大力强化安全体系建设。(《干部安全生产包保责任制》 (2)着力开展员工培训教育工。(三级安全教育工作:1350名新入司员工和20名转岗员工的三级安全培训;65名中层及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管理人员复审培训,30余人进行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员工进行17次安全培训计2240余人次;16个特殊工种394人次,60人次已取,消防管理证等;166家施工单位546人次的培训考试工作,1号线委外维保单位16家,108人的培训考试工作)。
4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措施
4.1 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涉及到土建、供电、通信以及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以处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人员,他们的安全意识对于轨道交通系统整体的安全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按照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各种培训,三季度无锡地铁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与参建单位做了全员安全培训,从安全管理体系、组织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管理重点等方面做了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更加明确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管控重点。从设备技术的应用、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培养等几个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培新工作,提高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安全则的人意识。
4.2 提高轨道交通运输设备的技术水平
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因此,提高设备的技术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提升设备技术水平的表现,如设置屏蔽门可以避免人群拥挤时有人跌入站台下;在轨道交通系统的管理活动中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也可以减少由于人工操作失误而导致的事故;在车辆中安装自动检测系统和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在发生火灾时自动启动灭火装置,降低人员伤亡的几率,等等。
4.3 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常态化训练
为了有效的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性,必须要将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进行常态化训练,以此来提升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尤其是针对地震、火灾、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可以降低有此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例如无锡地铁开展消防安全月系列活动(“找火灾隐患,保家庭平安”为主题的消防培训,开展一次覆盖分公司所有部门共147人参加的消防知识竞赛,组织障碍接力灭火比武与三人两盘水带连接消防技能比武等。首先,要从轨道交通运营系统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且通过宣传工作的开展,引导轨道交通的工作人员和乘客提高对突发事件的认知程度,并且有意识的学习自救与救援知识,可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自我保护;其次,要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报警系统,设立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定期开展消防、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扎实推进应急演练工作(截至2013年10月底,1号线完成16项试运行演练项目、48项部门级演练项目,2号线完成17项试运行演练项目、50项部门级演练项目)。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机动车迅速增加,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各大城市纷纷投入巨资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到“十五”末,已经有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10个城市建成了地铁,通车总里程达到400多公里。此外,还有30多个城市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计划,预计届时全国地铁通车总里程将超过1000公里。与此同时,如何保证地铁安全地运行已成为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问题。地铁安全是个大问题2月18日发生在韩国大邱市的地铁纵火案,至今还让不少人心有余悸。当时发生的火灾虽然是人为纵火,但同时也暴露出应急安全设施准备不足、安全设备无法在应急状态下全面启动等地铁建设中的安全问题。据韩国媒体报道,大邱市地铁1997年开通时采用的有关防火安全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70年代韩国首次开通地铁时的标准。这次火灾的发生,引起了很多人对地铁安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我国地铁尚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尽快建立健全地铁建设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全程安全评估标准,特别是对地铁建设中消防、安检、监控、疏散等建设的安全评价,十分有必要。地铁在具有运行速度快、可靠性高等优点的同时,也因为其特有的运行特点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地铁是在地下封闭的空间中运行的,通风条件比较差,一旦发生事故,疏散起来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事故发生在地铁车辆进站后,疏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如果是在地铁隧道中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其次,地铁列车一般载客量比较大,是一个人员高度密集的公共场所。而且地铁乘客来源又比较复杂,同时地铁作为城市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工具的特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火车、飞机那样事先严格、细致地对乘客进行安全检查。因此其安全隐患要高于火车、飞机。
引发地铁安全隐患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人流量过多造成呼吸道疾病大面积传播。由于地铁车厢相对封闭,空气流通受到限制,加上缺乏阳光照射、客流量大,使地铁成为传染性疾病的易发区。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环保局公布的研究文献指出:室内空气污染的水平一般比室外污染要高得多,通常为2至5倍,极端情况下,可超过100倍。作为更封闭的地铁站和地铁车厢,其空气污染的严重性不言而喻。安全运营标准尚不完善近年来,我国各地地铁运营公司也开始重视地铁的安全问题,但是经常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而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安全规范。据北京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蒋玉琨介绍,和地铁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地铁安全运营管理经验还很不足,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第一是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依法建设和运营的规范不够。第二是早期建设水平较低,达不到现在要求的标准。如北京地铁一号线是在“”期间开工建设的,资金投入和当时的技术条件决定了结果就是那样,现在改造起来难度比较大;比如,想在其站台上安装保护乘客安全的屏蔽门就比较困难。第三是安全设施不够完善。为尽量保证地铁运行安全,我国各地也曾相继出台了一些有关运营安全的规范。深圳市于7月并实施了《深圳市地下铁道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在安全方面规定了地铁公司可以在地铁车站或通风口附近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地铁工程建设沿线有关单位应服从并予以配合。北京市于6月开始实施的《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就安全运营管理问题作出了规定,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服务标准,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服务标准的要求,安全运送乘客。上海市于12月1日颁布实施《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规定》,这是一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它规定,轨道交通列车因故晚点15分钟,运营单位要立即向市交通局总值班室汇报并采取应急方案;遇到突发灾害、恐怖活动并危及运营安全时,运营方可停止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的运营并报告交通局,并且立即向社会公告。
可以看出,各城市对于轨道交通安全问题的规定并不统一,有些只是做了一个笼统的责任规定,并没有具体实施细则。从全国范围来讲,更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安全评价体系。急需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从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动因来看,其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向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便捷、准时的公共交通服务。因此,安全是发展轨道交通要保证的首要基本条件。美国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将重大安全事故的安全评价标准从高危行业引入轨道交通,建立了轨道交通的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评价及专项评价四类评价标准;英国则把铁路安全评价系统引入轨道交通,把所有的风险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区别对待;我国香港的地铁也有自己的安全评价制度。“实践出真知”,他们的安全评价标准都是从经年累月的安全统计数据中得出的,从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路段、原因等方面系统、细致地进行了总结和归纳,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预防、检查、处理机制,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生事故,都能以最快、最稳妥的方式保护乘客的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超级秘书网:
随着新开通线路的增多,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地铁线路运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一是线路客流量越来越大。从1999年地铁1号线开通的日均17万人次,到2014年的日均620万人次,客流量飞速翻倍上升。二是地铁运营场所处于地下,形成封闭的环境,聚集密集的人员,通风和疏散都受到极大限制。近几年,地铁又成为破坏与恐怖袭击的主要目标之一,地铁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和脆弱性日益突出。三是运营设备系统复杂,导致故障的潜在环节和因素多。地铁内部有车辆、信号、电力、环控、火灾、自动售检票、屏蔽门、防淹门等多个专业系统,任何一个系统故障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随着建设规模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广州地铁安全隐患和风险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强化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广州地铁安全生产管理向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提高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管理水平,广州地铁提出从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向科学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于2010年开始进行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工程建设。
体系结构介绍
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是以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科技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应急管理流程为主线,软硬件相结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保障技术系统,是实施应急预案的工具。该系统具备风险分析、信息报告、监测监控、预测预警、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综合协调与总结评估等功能。
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建设从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管理的特点出发,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点。遵循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相关标准,建设中力求符合国家及省市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要求,支持异地、异域、异构数据交换,能够与上级政府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全面涵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与应急管理的业务范围;“大系统、小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工作模式,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管理提出了新思路;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管理提出了技术平台和应用示范,提供了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实用的技术管理手段和方法。
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依托于该体系,应急指挥场所内设大屏幕显示系统、应急通信系统、数字会商系统、图像接入系统、综合控制系统、音响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并接入各条运营线路的综合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以及建设线路的各工点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建设与运营现场视频等信息的实时监视,各安全监测子系统信息的实时查看;通过网络、电话、传真、短信息等多种方式,实现预警与应急处置信息的准确、快捷传递。如图2所示。
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总体功能架构可概述为“九五一”模式,遵循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技术要求,按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的处理主线,划分为9个核心功能模块:预警预测、日常事务、预案管理、资源管理、应急值守、应急处置、事态评估、模拟演练和系统维护。结合广州地铁日常安全检测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实现5个安全监测子系统的无缝接入:建设安全管理子系统、设施安全监测子系统、运营机电设备安全检测子系统、运营关键设备安全检测自系统、安防子系统。此外,基于满足政府的需要和企业管理的需要,依据广州市各类重大活动,应急平台还可定制不同专题功能,如“春运专题”“广交会专题”等。如2010年亚运会期间,广州地铁结合特殊安保要求,设置了1个针对亚运安全保障的亚运专题模块,实现亚运期间场馆周边、亚运抢险组织、资源配置、救援点布置等的管理。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总体功能架构如图3所示,综合应用软件系统的实现界面如图4所示。
创新和探索
应急平台综合应用软件系统建设中遵循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集成了当前先进的各类软、硬件及通信技术,主要在以下9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和探索。
实现了建设期应急和运营期应急统一管理,打造了新线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应急管理模式。
符合国家、住建部及省市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要求,具有轨道交通行业特点,遵循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标准建设,可以实现与上级政府部门间的平滑对接和互联互通。
解决了多个监控系统间的海量异地、异域、异构信息的共享,实现重大风险源预警和应急处置的紧密结合。
集成了电话、语音、短信、图片、视频等各类应急通信技术,实现了突发事件信息的快速,提高应急通知的效率。
探索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应急资源的分类和图符标准,并基于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各类应急资源的统一管理、快速定位和动态调度。
探索了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突发事件的分级分类处理标准,采用数字化预案技术,实现应急预案的动态生成。
建立了覆盖“突发事件接报――视频会商――处置――总结”这一全过程的应急管理,实现了事件相关的数据、话音、图像等各类信息的留痕管理,为事后总结和统计分析提供了基础。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由于绝大部分为地铁,其深处地下、环境封闭、空间狭窄等特殊的环境因素,一旦发生火灾极其难施救。所以防火安全一直是轨道交通安全的重中之重。苏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也将于4月28日正式开通。如何保证苏州轨道交通的消防安全,也成为了我们面前一道严峻的课题。
地铁火灾的原因
自1863年世界第一条地铁在英国伦敦建成并投入运营以来,各国相继修建地铁,我国也不例外。纵观近些年世界各地地铁火灾事故及原因分析如下;
通过25起地铁火灾案例,火灾原因大致分为三大类:一是设备因素引发的火灾;二是人为因素引发的火灾;三是环境因素引发的火灾。
(一)设备因素
它包括电气设备、车辆设备及轨道交通辅助设备因素等。地铁火灾多由设备因素引发,大约占火灾发生总数的绝大多数(其中电气设备因素占50%以上)。
电能是轨道交通的主要动力源,在地下各车站和行车隧道中,设有变电所、供配电控制设备、各种电缆及通风、照明、调度指挥等电气设备。电气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在运行中发生短路、过负荷、过热等故障时造成地铁电气设备火灾居高的主要原因。车辆设备引发的火灾,主要集中于“受流器”短路拉弧、客车蓄电池短路起火等问题。地铁辅助设备火灾,主要是指值班室、生活用房、设备间、仓库等地,由于乱拉电气线路、电热器、电炉等用电器具发生故障引发的火灾事故。
(二)人为因素
主要包括工作人员违章操作、用火不慎、旅客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车、人为纵火等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工作人员及乘客对地铁的环境有更高要求,因此,地铁内部使用了大量的电器,甚至违反安全用电制度,引发了不少火灾。此外,乘客在车站、电客车上吸烟,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站引发的火灾也时有发生。
(三)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地铁内部潮湿、高温、粉尘大、鼠害等因素。由于地下空间通风不畅、洞体散热不良等原因,地铁内部温度将逐步升高;工程结构出现多处漏水,地下湿气不易排出,地下相对湿度较高;地铁内部老鼠等小动物啃咬电缆电线。上述原因都造成了电气设备、线路绝缘性能下降,极易造成短路火灾。
防火措施和对策
苏州轨道交通始终将消防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认真贯彻国家“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除日常监督检查外,还因结合火灾起因,从防、控两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轨道交通内部电气设施的消防安全管理。主要包括:1.各级配电设施,应安装完善的过负荷、漏电、欠压、过压等保护电路和报警装置;2.地下变配电设备应选用无油型,对已有的油浸式变配电设备应采取设置泄油池,防油堤坎等防止油料外溢等措施;3.对受流器、电缆电线接头加强检查维修,并注意清除列车运行线路上的导电体,防止受流器、电缆电线短路放弧引发火灾。4.完善火灾应急预案。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际演练情况,完善应急预案,健全事故沟通渠道和处置方案。适时开展演练演习。
其次,加强人为因素的消防安全管理。人的行为加上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了危险的出现,而危险会不会最终演变成为事故,是取决于人们对危险所采取的措施正确与否。主要措施从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现场检查力度,发现隐患、火情应及时报告迅速处理。2.加强消防操作岗位的培训,严格做到持证上岗,防止发生误操作。3.把握好现场作业关,现场有火施工时,必须按规章制度要求办理动火相关手续,方可施工。4.加大对进出车站人员的管理工作,执行轨道交通相关规定和要求,严禁乘客在车站区域内吸烟,坚决杜绝乘客将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带入车站乘车,配合轨道公安部门做好安检工作,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事故。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票务系统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P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系统是集自动售检票系统,车票生产、配送、回收,地铁收益核算系统等为一体的综合系统,是地铁公司直接面向乘客的窗口。它不但管理着地铁运营的经济命脉———票务收入,而且管理着地铁各车站完整的动态客流信息,为地铁的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是整个运营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建立完善的票务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对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运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西安地铁从2011年开通运营以来,票务系统运作有了显著提高,尤其在票务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票务系统安全体系
票务系统安全体系按照模块划分,可分工AFC设备安全管理、收益核对安全管理、票卡运作安全管理和票务信息安全管理几部分。各部分可独立成为一个体系进行管理,而各部分之间又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和支持。
票务系统安全体系从管理上可分为机构和文件管理、现场管理、应急管理、风险控制管理和针对性管理五个方面。在这五方面中,机构和文件是票务系统安全体系的根本,风险控制管理是票务系统安全体系的目的,现场管理、应急管理、针对性管理为票务系统安全体系的关键手段和措施。只有体系中五个方面都进行严格管理和把控,定期进行票务系统风险控制评估,发现薄弱环节进行信息反馈和整改,完成闭环管理,才能确保票务系统安全平稳。
AFC设备安全管理
按照AFC系统的逻辑功能划分,西安地铁AFC系统可划分为四个逻辑层次。分别为清分系统层、中央计算机系统层、车站计算机系统层、车站售检票设备层。AFC系统采用的这种四层架构,具有高可靠性、独立运行和管理的能力、不同层次以及整体系统的扩展能力,降低了AFC系统运营的风险。
除了进行分层安全管理外,AFC系统重点针对终端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西安地铁目前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和实际客流情况,将预防性维护分为计划维护和专项维护,计划性维护是指设备定期的维护,分为双周检、月检、季检、年检四个等级;专项维护是根据设备在某一阶段的情况制定临时的预防或补救维护。所有预防性维护的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设备稳定的运行,避免大规模的自动售检票设备故障。
日常巡检是AFC设备安全的又一关键环节,对不同层次的AFC设备有不同的巡检时间和巡检标准。西安地铁AFC设备巡检时间为一日两次,清分系统层和中央计算机系统层设备每日上午和夜间各一次,车站计算机系统层、车站售检票设备层每日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有效的日常巡检能第一时间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对设备重点安全点和安全隐患的及时排查确保了乘客的安全使用和票务数据的有效存储和传输。
收益核对安全管理
收益核对安全管理应从两方面入手,分别是现金收益安全和报表核对安全。
(1)现金收益安全
操作员在TVM更换钱箱、补充车票时,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 TVM、SC和CC将分别生成相应的审核报告。在TVM和闸机所使用的钱箱和票箱都应安装唯一的电子标识。钱箱还应配备电子储存模块来记录钱箱的使用记录,如累计进入该钱箱的现金金额、最后一次装入设备和从设备取出的时间、最后一次取出时的该钱箱内的现金金额、最后一次取出时的操作人员号码等内容。以上记录可以通过专用的工具读取。设备内部结构紧密、合理,操作人员不能直接接触到TVM钱箱内的现金和车票。在车站AFC票务管理室配备视频监视系统、密码开门的门禁系统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备。所有的交易信息都必须及时上传到CC。
(2)报表核对安全
票务专职报表核对人员对每日TVM各单据,操作人员更换钱箱、补币,售补票等操作台账进行核对。在初次核对结束后还要由另外票务专职报表核对人员进行二次核对确认,确保核对的准确性。车站报表统计收入还要和CC系统生成报表进行核对,出现不一致的情况由专业技术人员对可能出现的收益安全问题进行协查。从西安地铁的经验来看,大部分的不一致都是由于数据传输延迟所致。
因此,收益核对安全与AFC设备性能和人员操作有着紧密的联系,控制人员规范操作,提高设备稳定性是提高收益核对安全的关键所在。
票卡运作安全管理
票卡运作主要分为票卡生产和票卡使用安全。
(1)票卡生产安全
票卡的生产、存储场所是地铁安保系统中的重点监控区。西安地铁票卡生产室和票库都设有专用门禁,进入人员要严格审批、登记后能进入。票卡生产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生产设备的管理员密码由关键人员保存。各级人员都有不同等级的车票生产权限,杜绝人员非法操作和误操作。票卡清点、配送、回收、盘点等工作都严格实行双人操作,一人操作一人复核,并要求完成详细的台账记录,保证车票数量准确,防止地铁资产流失。
(2)票卡使用安全
SAM卡实行严格的认证车站级设备开机时,将报告设备的SAM卡号,然后由SC应用程序对其进行认证,如出错,监控程序将给予报警,由操作人员进行确认。车站级设备在开机或SAM卡断电时,需要重新与SC的认证系统在线进行SAM卡认证,成功后才能进入正常工作模式。
当老人票、学生票等部分优惠票种使用时,自动检票机会发出声光报警,提醒站务人员进行监督;对于超程或无效的票卡,需在票务中心处理后才能使用。对票卡实施黑名单制度。将乘客挂失的票卡,被冒用的学生票、老人票、员工票或其他优惠票种列入黑名单,禁止其继续使用。设立票务稽查,对非法使用票卡的情况进行查处。
票务信息安全管理
西安地铁票务信息安全管理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设备防护、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系统运维管理等方面入手,建立了完整的票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为防止票务信息安全事故,票务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提供本地数据库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存放等安全限制;对网络安全配置、日志保存时间、安全策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明确规定防恶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恶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汇报等;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等信息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制定票务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制度,说明票务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明确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保证票务信息的安全。
结语
各个城市轨道交通票务安全系统都在各自轨道交通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安地铁票务安全体系的建立经过了三年的摸索和实践,已逐步完善并保证了票务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随着员工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设备技术改造的逐步开展,西安地铁票务安全管理将向着信息化迈进,届时将呈现出高效、安全的票务系统,将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体验。
参考文献:
[1] 骆海瑛 丁耿.对自动售检票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探讨[ J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8, 8: 9 1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措施
1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管理制度不健全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在轻轨和地铁的运营中,管理体制不完善,只有在出现问题后,才采取事后补救措施,因此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
1.2 管理标准不统一
我国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城市规模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实际的投资渠道和经济承受能力上,也并非是一致的。这种现实情况往往导致不同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采取不统一的标准,从而极大地浪费了运营管理资源,降低运营协调管理的效率。
1.3 资源不足
技术支撑和人才储备,政府、业主、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各层级管理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深度严重不足。
1.4 管理模式多样化
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其实质则是一种投融资体制。总的来说,融资建设、物业开发和运营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还存在分项管理等不同的模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具有独特化和多样化的特点,不利于对其进行统一的管理。
2 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实现统一规划管理
当前,为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效率,使之更加规范化、协调化发展,就必须积极引入竞争机制,使规划管理系统化、统一化,使管理制度更为全面,改变管理标准不统一,管理模式多样化的现状。同时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因此,作为地铁公司,应全面提高自身提升运营管理效率的意识,改变经营者垄断的局面。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地铁盈利能力,积极引进民间的资本,为轨道交通行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资金保证。
2.2 科学进行轨道交通规划
城市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而轨道交通规划则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轨道交通线路具有非常重要的导向和拉动作用。一般来说,会在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设置轨道交通线路的两端。从以往城市发展建设的经验来看,地铁线路所到之处,对于沿线的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很多郊区的荒地成为现代新城。然而也有一些特例,如果线路终点选择不合理,则周边的商业、楼宇等配套设施很难跟得上发展,这也从实例证明了,仅仅依靠轨道交通带动经济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的。因此,在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一定要遵循统筹兼顾的原则,结合城市远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制定轨道交通规划。
2.3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较强的封闭性,车厢拥挤,行车间距大,并且客流量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在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同时,还会带来恶劣的社会影响。目前,全国有很多城市开通地铁运营,特别是近年来网络化运营的实施,使得很多特大城市的客流量激增,一些车站不得不采取限流的措施。因此,从城市轨道交通长远的发展来看,强化监管责任、促进安全管理,确保线路运营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应进一步完善国家的相关规定,健全安全运营的法律体系和安全管理机制。对于新开通的线路,必须规范开通条件,严格执行验收程序。而对于已经运行的线路,应提高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加强突发事故处置、设备运行、安全评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
2.4 做好票价的科学化制定
2.4.1 根据路程计费
当前,大部分城市交通网络并没有完全成型,还处在发展的初期,在服务质量上还存在缺陷,管理经验也有着明显的不足。此外,民众对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依赖性不高。因此,在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时,应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兼顾社会利益、企业利益,以及乘客的支付能力,将扩大客流量作为主要的目标。目前来看,较为合理的计费方式当属记程计费,而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价是否合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因此必须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创新,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计费方式,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繁荣与发展。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阶段和时期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运营初级阶段,可能存在运营过剩的问题,人们对轨道交通这种新型的交通方式还不熟悉,因此这一阶段的策略就是扩大客流量,让更多的乘客逐渐适应这种新的交通方式。当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进入稳步发展阶段时,盈利和亏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制定合理稳定的价格,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质的服务巩固原有乘客的数量,并不断吸引更多的新乘客,进一步扩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市场,采取更多的票价优惠策略,如折扣和让价。在城市轨道交通占据绝对优势时期就应该差别定价,调整一天的高峰时期和低谷时期的客流,尽可能地满足乘客的出行要求;对于大家青睐的线路可以适当提高票价来使得运营商的利益最大化。
2.4.2 分时段收费
随着运营时间的加长,城市轨道交通拥有了一定的客流量,而大部分是以轨道交通为工作出行提供便利,所以出现了上班高峰时期人流太过集中,而平常时段客流却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考虑到可以分时段来收费。对于人流太多的时段,可以适当的来提高价格从而可以分散客流,使得出行更加快速,也可以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对于乘客较少的时间段,可以适当降低票价,从而使一些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工作岗位的人或来观光的游客选择低人群时段出行,使客流得到分散,也使得人们出行更加愉快。分时段收费的最大便利在于分散了客流,为乘客提供了更多的方便,但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方式也将作为票务调整的一种方案出现在以后的城市交通轨道建设过程中。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是关系着城市交通的关键,因此,在具体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运营管理,提高其质量与安全管理,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冯洋.完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3.
[2]何宗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规范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0:1-3.
[3]张在龙.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综合运输,2014,11:80-84.
[4]李丽群,陈龙.基于效用理论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优化策略[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交通运输专业课程
《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测量学》、《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理论》、《热工与发动机原理》、《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原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土质学与土力学》、《道路建筑材料》、《路基路面工程》、《公路勘测设计》、《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学》、《交通规划》、《交通控制与管理》、《智能交通》、《现代物流学》、《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运筹学》、《城市轨道交通与站场设计》、《列车牵引计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轨道交通信号原理》、《地铁车辆结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运输市场营销》、《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城市交通规划》、《项目投资与评估》、《交通运输组织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等。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前景
1、交通运输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运筹学、汽车学、物流学,交通运输组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交通运输技术管理、车辆工程、物流管理、信息管理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有运用运输技术设备,车辆设计制造,汽车运用技术,合理组织运输生产以获得最佳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基本能力。
2、交通运输专业培养的就是能够研究生产交通运输设备,组织、规划和管理交通运输生产,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业人才。
3、交通运输专业毕业生可到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规划部门、交通规划与设计部门、交通管理部门、交通工程公司等单位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交通工程设计、交通控制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本专业培养具备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及省、市的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交通运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交通运输组织、指挥、决策,交通运输企业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一般的最优化方法和计算机在交通运输、车辆工程中应用的基本技术;
3.具有交通运输组织指挥、交通运输企业、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交通工程设备及交通运输组织管理的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