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儿童识字启蒙教育

儿童识字启蒙教育

时间:2023-11-13 11:40:5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儿童识字启蒙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儿童识字启蒙教育

第1篇

党的十七大关于教育的阐述中首次提出重视学前教育。而作为基础教育准备阶段的学前教育,一直游离于义务教育之外,无论是教学园所的分布、教学师资的配备、教学内容的设置还是教材教法的确定等,较之基础教育相去甚远。而当前,书法教育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之外,书法启蒙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渐趋边缘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书法艺术的发展,就要重视当前书法启蒙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要从历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核心价值,而古代书学蒙养正是我国传统幼儿书法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古代书学蒙养教育的认知 

1.蒙学与书学的概念 

蒙学,就是“蒙养之学”,是古代对蒙童进行基础文化知识教学和初步道德养成教育的统称。与小学、大学并列,是我国传统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周易·蒙卦》有“蒙以养正,圣功也”之说,也就是说,启蒙教育是为了培养人走上正道,是神圣庄严之事。幼儿正处于幼稚蒙昧期,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在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的学校,称为“蒙学”,儿童“开蒙” 称为“蒙养”阶段,接受教育的年龄一般在四至七岁,蒙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儿童识字和书写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能够认识并遵从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 

书学,则是古代蒙童接受的一种较为初级的、以识字和习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古代蒙学中各学科的教学仍处在互相包容、互相融合的浑然形态之中,还没有各自独立形成自己完整的体系。就书法而言,是和识字结合在一起的,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密不可分。正如清人王筠所言:“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由此可见,书学是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书学也是蒙学的基础与准备。 

2.古代书学教育的特征 

(1)书学教育目标的实用性 

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大量的抄写工作要由来完成,势必形成对抄手的极大需求。加之科举取士,考生书写水平更直接关乎科场命运。由于抄写的需求和科举的要求,使书法的实用价值巨大,所以书法教育在中国古代备受重视。为了适应科举的需要,习字课程作为书法基本功,在蒙学教育中必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古代书法教育更加突出书法的实用性,古代书法教育本质是具有强烈工具性的书学教育而非书法艺术教育。 

(2)书学启蒙教材的规范性 

我国古代书法蒙学教材自先秦至隋代均以“字书”为主,“字”指识字,“书”指书写。字书兼有识字与书写功能。周习太史籀大篆《史籀篇》,秦斯小篆《仓颉篇》,汉习史游隶书《急就篇》。字书随着书体的演变而更替。从唐代开始,书法蒙学教材开始转向专门化,由于书体的演变,属于篆隶书体的字书系列被更系统的楷书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所替代,后者称为“法帖”。“三、百、千”作为蒙学教材,流传最广泛、最久远的要数《千字文》,自唐宋以后,它一直在全国范围内被用作启蒙识字教材,直到清末。 

(3)书学评价杠杆的强制性 

古代蒙学教育主要是进行基本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初步的道德行为培养,以识字、写字和背书为主。这一阶段中,习字是识字的有效手段,是书写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古代蒙学习字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蒙童的书写水平是其学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书法在当时是读书人能否走上仕途的考核标准之一,而选官政策与考试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古代书法教育的风向标,直接影响着书法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自隋代科举制度产生以后,书法与选官的关系在科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二、古代书学蒙养与当前幼儿园书法教育的比较 

第2篇

关键词:文学经典;教育原则;教育方法

幼儿的早期阅读已日益受到我国幼教届的认可,但现在所用的语言教材,其内容普遍存在简单、无序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幼儿接触主题恒定、语言优美隽永并兼备文学品质、艺术性和思想深度的经典文学作品,能促进幼儿语言和人格方面的发展。

那么如何巧妙地将传统文学经典渗透到语言活动中呢?

一、以传统文化经典作为语言活动的导入

任何一个活动,不管是语言活动,还是其他活动,都不能缺少活动导入。活动导入是一个活动的开始,一个好的活动导入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活动导入还是一次活动给人的第一印象,因此,活动导入至关重要。传统文化经典有着独特的魅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至今,人们诵读其内容,仍能从中参悟出新的见解。中国的四大名著,经久不衰,其理由想必也不用多说吧!其中深受幼儿喜爱的西游记,在一代代的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童年印象。不管是老人、大人还是小孩都为其魅力所吸引。

二、将活动内容与传统文化经典相结合

一个语言活动的灵魂在于它的活动过程,因此活动过程不能小觑。传统文化经典不仅要融入活动导入,更要渗透到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

三、延伸于传统文化经典

有时候,我们在想孩子的学习不应该只限于课堂,不应该只限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更应该融入延伸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对传统经典文化的了解与学习。

有人说,那么小的孩子能懂深奥的文学经典吗?答案是肯定的!或许他现在不懂,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除此之外,对于幼儿了解其内涵只是浅浅的表面。传统文化经典可以帮助幼儿增强记忆能力、提高识字能力、增强理解能力、锻炼独立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等,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传统启蒙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在教育原则及教育方法上具有突出的特点。

1.文学启蒙教育原则的特点

首先是注重天下观教育与道德修养教育,把人文教育放在首位。封建文学启蒙教育中尽管有不少“封建伦理”的内容,但更多的内容则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而具有社会人生的普遍意义,其中最可贵的就是“天下观”教育。受历史客观条件的局限,传统的“天下观”主要体现为“天子一统天下”的理念,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落实在教材中则有多种表达方式。《诗经》有“黍离之悲”,《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篇,《千家诗》有“乾坤日夜浮”(杜甫诗)、“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诗)之语,《三字经》以“载治乱,知兴衰”、“通古今”贯穿,以“上致君,下泽民”为念,即便是比较单纯的识字教材如《急就篇》等也有“天下一家”的思想。其次是重视基本功训练和养成教育。诗要熟读成诵,对子要经常习作、随时考对,“格言至论”则“日陈于前,盈耳充腹”,“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朱熹语),对基本功训练和养成教育的重视一直深入到与儿童少年的心志一起成长。最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均不偏废。封建社会的教育垄断在统治阶级手中,阶级特权、地位及经济实力使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多方教育成为可能。历代政府都设有官学,专门教育官僚贵族或士族子弟。

2.文学启蒙教育方法的特点

重视诵读玩味;重视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重视师生对话(泛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与师生交流。

诵读是古人学习诗文最经典的方法。朱熹曾说:“读多自然晓。”古语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童蒙学诗文,必须熟读经典,烂熟成诵甚至出口成章。韩愈、白居易幼时勤读,竟致口舌生疮。古人有一对名联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家国天下事都在书声中体验、感悟和升华。在诵读中玩味思索作品内涵,感受文学的审美与发现人生的乐趣,从而完成文学的教育与人格的提升,这正是古人重视诵读的根本原因。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方法源自原始祭祀活动,乐奏韵律,舞和节拍,诗以歌唱,互为表里。古代文学特别是诗赋词曲都讲究韵律,就是一般应用文章也讲究抑扬顿挫,节奏感很强,因此,古人有“踏歌”的传统。传统的文学启蒙往往因势利导地利用文学与乐、舞的配合让儿童在愉悦的律动中获得知识、感受人生、培养情趣。

第3篇

1、概念:幼儿体育启蒙的教育,即是在人发展处于幼儿期时,运用体育的手段,进行启发、传授的早期教育,人处在幼儿期时,由于年龄特征、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体育活动非常爱好。并在这些活动中,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注意力记忆相对较高,有利于进行启蒙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科学的教育理论、教育方法。

2、意义: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可有效的促进孩子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并符合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孩子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还可完整教育体系,建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促进教育科学飞速发展。

二、幼儿期生理、心理学特点:

1、幼儿的生理特点: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不集中。因此,而决定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即决定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方法进行教育。

2、心理特点:依据人心理发展规律及心理年龄特征,即决定幼儿期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特征,但思维能力较差,发育不成熟,感知、记忆、想象、思维、言语能力都相对较低,社会性较差,兴趣爱好、特长表现不明显,意志不坚定,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差,应变能力弱,情绪、个性、性格都有待于后天的培养,但喜欢玩耍、游戏、好动。另外,适宜的环境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启蒙教育便是适合幼儿心理特征,且能设置适宜的教育环境,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三、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可行性思考:

1、符合新时代终身教育的思想,为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终身教育,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一种流行于国际的教育思想,是现代科学的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中的各个阶段,而不是只在儿童和青少年时代。它强调教育贯穿人的一生,不但加强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和重视,而且也对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而进行教育指明方向。在幼儿期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教育方式,倡导科学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终身体育与素质教育的提出,大大提高了幼儿教育的地位。终身体育是人们一生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也称终生体育,包括现在和未来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体育的形式,终身体育就要从小做起,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简单的体育知识、技能,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丰富生活,锻炼意志品质,改善健康状况,增强体质,提高兴趣,形成习惯,持之以恒,永不间断。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其实质是知识、能力、品德、身心等的有机结合,其目的是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思想品德好,身心健康的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教育方法应因材施教,以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因此,素质教育是全面教育的具体化,教育人才适应时展需求,而对幼儿进行体育启蒙教育,能较早的树立体育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并且在其活动过程中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其中在活动中还可学习语言,增加友谊,更有利于德育。随着现代科学发展,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以后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体育活动正是让这些教育目的的完美结合,适合幼儿心理发展需要。在此阶段,提出这种体育启蒙教育思想是势在必行,但其运作过程必须符合以上所谈的生理及心理特点,促进在教育过程中起到良好的效果。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的科学性: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他符合学前教育思想,但却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学前教育期是对人的性格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时期,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能更早的促进性格形成,同时还可形成健康的心理,并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愿望,积极情感和态度。另外,美国北德克萨斯大学莫里逊教授在总结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教育目标时指出“这些基本的目标涉及到儿童的社会交往、自我服务、自尊、学习、思考、学习准备、语言和营养等方面”。由这些目标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特别是幼儿期,要培养幼儿的认知方法,协助幼儿形成自己的认知观,简单的认别能力和独立的思考能力,即在体育活动中是形成以上所强调目标的有效措施,并且在活动中复杂多变的形式,还可提高幼儿简单的应变能力、独立的实践能力,以及判断游戏中胜负的能力,在追其失败原因时,要对此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对智力进行了启蒙式的开发。与此同时,还能使幼儿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关心、合作、沟通、理解、帮助等,为儿童期、少年期的和谐交往及各种活动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学前教育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不再是传授式的传授教育,也不是控制式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较灵活的教育方式,它界定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的启蒙教育,一方面幼儿期的孩子还不认识社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踏入社会进行简单的活动,如游戏、认字、算题等行动,只有在讲解中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另一方面,对自己生活及学习中的需要,只是依赖于父母,而自己活动能力较差,但在进行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不但兼顾以上两个方面,而且对幼儿的生活能力得到锻炼,现代研究证明,快乐学习法比普通学习法成绩提高较快,而体育活动正是实施快乐学习法的有效途径。在进行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进行调动,使得幼儿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活动中来,教育者依据活动内容项目,对幼儿的不同需要进行满足和疏导,启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人得到尽早的发展,丰富学前教育内容。另外,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趣味性与娱乐性,并注重新教育思想,更有效的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生机和活力。

4、幼儿体育启蒙教育扩展了教育思路:

在以前的认识中,把幼儿园教育称之为幼儿教育。现在所称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还包括处于幼儿期却未进幼儿园的其他场所的教育,只要对其进行教育,就可称之为“幼儿教育”,那么,作为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可看作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的一种思想,一种教育理念,就其这一思想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及影响来看,首先,幼儿体育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个性与性格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次,这一教育方式适合幼儿的心理需要起“对症治疗”的效果。再次,这一教育思想符合了现代“终身教育”、“终身体育”、“素质教育”的思想。最后,就这一教育思想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容,必然形成幼儿贪玩或忘身于活动之中的不良影响,这要求教育者认真的加以疏导教育,必要时进行限制,在其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方式与语言,以免伤害学生心理。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具备新教育的优点,同时弥补了教育思想的不足,适合现代终身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中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思想。

四、幼儿体育启蒙教育须注意问题的思考:

1、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2、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符合启发、诱导、科学性的教育原则。

3、幼儿体育启蒙教育必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①可控性体育训练法:即或在家或老师的指导、控制下进行幼儿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指导做幼儿体操、韵律操牵手上下楼梯等,训练幼儿活动能力进行身体锻炼促进幼儿生长发育。

②游戏法:即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育,在幼儿期,游戏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体育活动,更何况游戏此有娱乐性、趣味性的特点,提高孩子参与积极性,选择适当的游戏则尤为重要,如:数字游戏、抓鱼儿、抱球抢摊等。

③体育比赛法:在体育比赛当中,让幼儿去实践运用合理的方法定成比赛,或教授其比赛的方法,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选择练习、比赛,此种方法即可丰富体育知识又可开发智力,对幼儿发展具有不可估计作用。

第4篇

自古以来,都把“认字”和“阅读”当作两回事。因此,有“先识字、后阅读”“先阅读、后识字”“边识字、边阅读”等说法、做法。这里的“认读”特指:“识字”与“阅读”的“和谐统一”,相互渗透。这是语文的启蒙教育。

从识字角度说:它是一种特殊的识字,它是在儿童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依赖幼儿自身的兴趣,掌握汉字固有的形象、有趣的特点,认识汉字。

从阅读角度说:它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它以生活为基础,以图画为背景,以字所联系的词语为单位的整体阅读。这种阅读称为“早期阅读”。它不仅可以识字,同时又培养了初步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这种阅读是阅读文本的基础。所以,又可以叫“前阅读”“准阅读”。

我们这里要特别强调“科学”二字。科学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而不是我们成年人凭主观愿望从事。需要强调的两条重点是:

第一条:儿童是识字阅读活动的主体。我们要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认知规律出发。

第二条:儿童认读的对象是汉字。我们要从汉字的特点和规律出发。

正因为坚持科学认读,所以规定了一些相关的原则:只要求认读,一概不要求书写(小学低年级这里主要指课外的识字);结合日常生活,优化阅读活动环境;不规定统一指标,不互相攀比。

二、具体的运作

1.活动开展的选材

低年级儿童因为识字不多,拼音不熟练,学生读的书可以以图为主,字大一点,书簿一点,最好选的书是拼音版本的。童话与神话故事书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最爱,还有笑话书、卡通书等。选书时要注意三点:

⑴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图多对开发低年级儿童右脑有好处。可以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像,对学生今后创造力的发展有好处。

⑵书尽量选簿一点的,最好是一本书里只有一两个故事的,这样孩子很快能读完一本,内心就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下次就还会想读。如果选的是那种少图的、故事多的、很厚的书,孩子就会丧失读书的兴趣。

⑶最好先帮学生扫除书里生字的障碍。要么是拼音版本的,一本书里不认识的字最好控制在20%以内,这样孩子读起来才不会磕磕巴巴,才会乐意读下去。

2.把握好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关键期

⑴文化敏感期(小学1-4年级):蒙台梭利指出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萌芽于3岁;而到了6-9岁,即在我国小学中低年级阶段,则出现想探究事物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而对学校的课程,感觉“吃不饱”。可以在他兴趣的基础上,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文化需求。

⑵黄金阅读期(8-14岁):5岁左右,是儿童开始由看图发展到识字,是孩子的阅读启蒙敏感期;5-7岁,应该进入大量识字的阶段;8-10岁,应该进入自由流畅阅读的阶段。在经历了幼儿期识字、由图向文字的转变、初步建立阅读兴趣的基础,在小学中年级(3-4年级),孩子应该进入他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黄金阅读期。

3.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几乎所有的习惯,都开始于兴趣。所有的习惯,又都需要重复。孩子在阅读中有这份快乐作为收获,就愿意去反复阅读各种各样的书。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兴趣点,找到诱导的时间、地点和内容,比一千遍一万遍的说教更加有效。一旦把理性的目标结合进来,读书就成为孩子主动选择的习惯。

⑴和孩子一起读书,开展“课外半小时阅读”活动,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阅读的乐趣。充分运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每天抽出半小时举行这项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做好指导、帮助、领读等工作,同时与学生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随着儿童识字量慢慢的增大,教师可以让他们自己读一些简单的儿童故事,但不要放弃和儿童一起读书的乐趣。

⑵给孩子建立阅读表,激励孩子多读书。为了进一步激发儿童看书的兴趣,专门设计一张读书表,并为这张表取名字为——做个快乐的啃书虫。孩子每看完一本课外书,都让他们把书名填在表上。每看完一定本数课外书,我们就会给孩子一点小小的奖励。然后是逐渐提高难度,孩子每完成一个阶梯的小目标,都很高兴。当然精神方面的奖励更多。渐渐地,低年级儿童的读书习惯就会养成。

⑶开展“故事会”“读书会”等活动,引导学生把阅读的内容复述给其他同学,或者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阅读的书。

三、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5篇

儿童诗在丰富儿童心灵和情感、发展儿童审美能力和语言能力等方面有优越于其他体裁文学作品的功能和作用。在儿童诗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其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儿童诗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入到学生的自主阅读中,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的成果。

一、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说:“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一年级学生学习时间不长,对各方面的学习习惯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学习习惯培养的过程中有恒心、耐心和爱心。既要严格训练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也要注意避免单一的说教和机械训练,用儿童诗启发学生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是一种有益的形式。所有的老师都会在学期初重视入学教育,期待目标的迅速达成。一般情况下,入学教育往往是用两节课引导一年级新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明理之后就是一个长期的关注、矫正、监督的过程。这个过程,教师常常借助不断重复讲解、说教来教育学生,虽然有作用,却总是缺少一种美的感觉。此时,选择一些教育意味浓厚的儿童诗来朗诵,则既可达到纠错的目的,亦可积累精妙的语言,一举两得。比如:通过学习《写字姿势歌》、《读书姿势歌》来帮助学生纠正读写姿势,养成习惯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读书时,请注意:眼离书本一尺远,脚放平,背挺直,胸离桌子一拳头,书本稳稳拿手中,还要稍稍向外斜。条条要求牢牢记,还要天天坚持练。”这样的儿歌不仅对读书姿势提出明确要求,而且节奏明快、浅显易懂、容易识记,在每次训练时,学生可对照儿歌自行检查每一个动作是否到位,从而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二、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从属于儿童诗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爱读、想读,在读中轻松地识记生字,建立音、形、义的联系。如:苏教版第二册中的《识字6》“二木林,三木森,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二人从,三人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在读儿歌中很快识记了生字“林、森、从、众”。教师从儿歌中受到启发,也创作了许多识字小诗,如:“二口吕,三口品,两个吕字一竖穿,冰糖葫芦一串串。”在这首小诗里,学生认识了“吕、品、串”等字。再如:“二月朋,日月明,月字中间加一竖,学习起来要用功。”学生很快记住了“朋、明、用”三个字。这样的识字不仅有趣,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率。看图读童诗也是行之有效的识字方法论。如:苏教版第三册 《识字3》和《识字7》,我是通过表现笔、灶、尖、歪、尾、看等字的图与文字关系的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会意字的组合规律。学生认识了这些字以后,再读朗朗上口的儿歌《粗心的小画家》,不仅进一步熟悉了这几个字是怎么构成的,而且增添了趣味,巩固了识字效果,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也是大有好处的。低年级大量的识字教学任务要靠“随文识字”来完成,这符合“在阅读中识字,识字是为了阅读”的整体观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识字教学原则。与识字内容相应的语境儿歌押韵上口,便于记诵,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三、儿童诗的教学能有效促进语文实践活动

课内外结合是儿童诗走向全体学生的途径。从低年级学生认知的规律来看,他们入学后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其书面语的,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儿童诗中有精炼的语言、奇特的比喻、机智的比拟、鲜活的动词、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奔放的激情、细腻的感受、纯真的童心等等。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释放着无穷的魅力,是最适合孩子作为语言学习的短文。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听诗、读诗、赏诗的氛围。低年级的教材中有很多童诗作品,教师除教材的教学工作外,还担负着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工作。保证有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儿童诗从课内引向课外。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赏读圣野、金波、柯岩、鲁兵等名家的童诗,可以推荐订阅《小朋友》、《幼儿文学报》、《儿童诗》、《小星星》等富含童趣、童话、童诗的报刊,可以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读诗角,也可以开展诗歌朗诵会、班级诗歌节,举行诗歌仿编擂台赛、与好书交朋友等活动。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体会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从而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儿童诗清新活泼、质朴纯真、朗朗上口,散发着真、善、美的气息。通过多年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儿童诗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让一首首活泼有趣、节奏和韵律感很强的儿童诗,在语文教学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让美丽的童诗永远伴随着孩子们成长,永远装饰着他们不锈的童心。

第6篇

《语文》第五册教学计划

王蓉芳

班级情况简析:

班级人数

57

上学期合格率

100%

上学期优秀率

本学期合格率指标

100%

本学期优秀率指标

上 期 差 生 率

本 期 转 化 率

经过二学年的学习,本班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已掌握常用汉字680个左右,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能听懂内容浅显的一段话,能复述一件简单的事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听懂对儿童的广播,初步学会做客、待客、祝贺、道歉等应对用语和礼貌用语,初步学会在看图或观察事物之后,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已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

本班中有三、四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的。教材把《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第三学年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分解成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第条线索又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并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组成单元。各单元按教学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教材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下表:

单元

阅读训练

习作训练

听说训练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看图写几句话,用词要恰当

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复述内容

用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

看图写几句话,句子要通顺

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

观察事物写几句话,句子要连贯

打电话的应对用语

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看图按时间顺序写一段话

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一)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一)

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

读懂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一段话(二)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段话(二)

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

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

问路、指路的应对用语

默读课文,想一想一段话讲什么

写收条、领条和借条

本册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各单元大体围绕着一个中心:第一单元:为人民服务;第二单元: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第三单元:尊敬老师、团结互助的品德教育;第四单元: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第五单元:勤奋好学,遵守制度;第六单元都是童话和寓言,渗透着人生哲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第七单元:热爱学校,热爱首都北京;第八单元写的是冬天的事,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

本册教学总的目的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掌握常用汉字322个。初步学会辨别学过的同音字、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初步学会按部首查字典,能确定部首,检索汉字,看懂意思。初步学会独立识字。

2、会读写370个左右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会给部分学过的词语找出近义词和反义词。

3、学会用铅笔写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开始学写毛笔字,能正确执笔,学会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能临帖写毛笔字。

4、能听懂别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主要内容,并能复述。学会打电话、问路等应对用语。

5、会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学期教学的课文,能有感情地部分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会默读课文,能说出一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理解课文。能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懂得句子的意思。认识冒号。了解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方位顺序连句成段的句子。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更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学习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养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团结友爱的好品德。初步知道,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实践真知,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多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第7篇

一、幼儿识字教育,中外有之;幼儿汉字教育,古今有之。

幼儿识字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经验颇多。十九世纪初,法国的卡尔·威廉从三岁半开始识字,四岁阅读,五岁时已能掌握三万多单词,八至九岁时,能用六个国家的语言进行学习。二十世纪初,美国的斯斯特娜夫人的女儿维尼从一岁半开始识字背诵,两岁能写日记,三岁能写诗,四岁能写世界语剧本,五岁时能用八国语言讲话,并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三岁时能读会写,四岁时阅读大量专著,七岁时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德国著名诗人歌德也是从四岁前就开始读书、识字的,父亲还叫他学习英法等多种外国语,八岁时会用四国文字进行读写。汉字教育在我国源远流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少名人成名成材也都是从幼时开始识字的。相传唐朝诗人王勃六岁善文辞,九岁读《汉书》。李白“五岁诵六甲,七岁观百家”。杜甫“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白居易在五、六岁时就能作诗。宋朝词人晏殊七岁时能写文章,并同千余进士一起参加廷试。曹子建也是七岁吟诗。王夫之在七岁之时已经读完十三经。幼儿汉字教育绝非只有古代才有,现代也有大量事例。无产阶级革命家刚满三岁就开始识字和写字,五岁读《千字文》、《三字经》,还向祖父学习对联、字画与碑文。著名学者郭沫若三岁识字,七岁作诗、对句。女作家谢婉如四岁开始向其舅父杨子敬学习识字,能通读《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名著[1]。在当代超常儿童的研究中,也发现不少幼儿识字的生动事例。有一个七个月的孩子竟识字四百多个,另一个两岁半的孩子识字达一千多,还有一个四至五岁的孩子识字多达两千余个[2]。江西的宁铂两岁时能背诵诗词,五岁上了小学,六、七岁开始攻读医书,十二、三岁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柳州的刘俊伟,从一岁两个月开始识字,一岁七个月时能识字七、八百个,三岁时识字一千多,背诗近百首[3]。魏敏在两岁时开始识字,她每天识一至两个字,渐渐地一天能学二十多个字,近四岁时已识汉字一千多个,并能看报,能阅读《动脑筋爷爷》、《中国历史故事》等儿童读物,到五岁时识字已达两千多[4]。又有褚庆能六岁能读《365夜》、《普希金童话诗》、《红楼梦》、《水浒》等书籍。四川的陈科平三岁半跟父亲识字,四岁能读《人民日报》。杜影在五岁时掌握了五千汉字。华裔美人何美山,两岁读字典,一年后读大英百科全书,九岁零三个月进入华盛顿大学[5]。以上这些事例证明幼儿汉字教育是古今都有的,也说明幼儿期有巨大的识汉字潜能。事实胜于雄辩,幼儿汉字教育是可能的。

幼儿为什么能识汉字呢?这与汉字的特点和幼儿的感知特点、注意、记忆、思维的特点相一致,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有它的特有的表意功能,汉字又是方块字,有自己独有的造形规律。只由总数不过二十三、四种不同的笔画就组成了几万个不同的汉字,变化有序,奥妙无穷。不同的笔画按一定的数量、顺序、配置原则组合成一个个方形,变成一个个图案,宛如美丽的小花。笔画的顺序、长短、数量、笔度的细微变化,有如魔方,因而对幼儿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幼儿识字时,汉字的造形能使汉字与背景相互区别,方便幼儿感知。每个汉字都由一个图形表示,幼儿识字,如同看图画,每个图形又都表达出不同的意义,形义一致,义形统一,把图形与文字所标志的事物意义联在一起,有助于幼儿理解字义,又能使幼儿以图作为识记的支撑点,进行记忆。所以幼儿认起字来兴味无穷,毫不费力。幼儿的认知方式是一“模式识别”方式,汉字的形状容易经常引起幼儿注意,映入幼儿眼帘。只要使幼儿反复接触汉字,字就会“模式般”地印入脑海,终生难忘。如果不失时机地让幼儿识字,就会为幼儿成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证明,幼儿本身有识汉字的要求,科学的汉字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是有益的,因而,幼儿汉字教育不仅可能而且也是必要的。

现代教学论揭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唯物辩证法揭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教育,对学习者来说,不过是一种外力,是促使主体变化和发展的条件,要使学习者主体接受,必须通过学习者本身的需要,让学习者本身内化吸收。幼儿汉字教育的道理也是如此,教而无功,教而无果不能算是汉字教育。这就牵涉到幼儿本身有没有识字的要求,幼儿本身有识字要求,就能像海绵吸收水分一般地接受汉字教育,本身没有知识要求,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劳而无功,教而无果。关于幼儿有无识字的内在要求这一点陈鹤琴先生早在30~40年代就进行过实验研究。他研究后指出:“识字是儿童所迫切要求的。”因为幼儿学了汉字之后可以自己独立地看故事书,不用由别人讲给他听。陈先生对此作了调查,他说:“据了解,有的儿童主动地向哥哥姐姐们学习认字识句。学了一些字句之后,就抓到故事书死啃,儿童对识字确实有迫切的要求,但为什么幼儿园不进行识字教育呢?”[6]陈先生和张宗麟合著的《幼稚园的读法》中指出:“读法与图画手工都是属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儿童喜欢看图,喜欢涂鸦,喜欢东做西扯,这是发表自己意见的活动。字不是一件神秘的东西,可以当作图画看的……无论图画、手工、读法,都是儿童发表意见的方式,都可以做的。”[7]显然识字是幼儿求知的需要,上讲的表现,是幼儿发表意见的一种活动,是幼儿内在的要求,符合幼儿心理需要,对幼儿当然是有益的。正因为如此,陶行知先生及他的助手们在南京燕子矶幼儿园也曾进行识字教学实验,陈鹤琴先生及其助手在鼓楼幼稚园等处也进行过系统的实验。时期延安第一保育院也有识汉字的要求,并明确规定“识字50个,并会写自己的名字”[8]。后来,陈先生于五十年代初,我国《幼儿园暂行规程》公布之时,在总结自己实验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幼儿园应该进行识字教育的真知灼见。他指出:“在今天来说,识字是儿童能够做的,识字是儿童所迫切要求的,幼儿园大班儿童可以开始进行识字教育了。”[9]

今天,人们的思想境界和积极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不再停留在传统经验的总结和已有实验的印证,而是开展了更新更科学更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近几年来,我国大陆已有几万名婴幼儿接受汉字教育的实验,联想识字、听读游戏识字等各种实验在天津、北京、南昌、广州等大中城市的近百所幼儿园进行,实验对象达数千名,收效显著。而且,幼儿汉字教育实验还超出了国界,已经在使用汉字的亚洲文化圈诸国和地区进行。日本用“石井认字教育法”教幼儿识汉字的幼儿园已有几百所。香港的幼儿园三岁识字,五岁写字,上学前能独立阅读[10]。日本石井勋教授经过长期的婴幼儿汉字教育实验之后曾有句名言:“婴儿在会说话之前已具备识别汉字的能力。把汉字作为符合婴儿模式识别能力的模式教育来尝试”[11]是可能的,必要的。

幼儿汉字教育对儿童究竟有益还是有害?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看所实施的汉字教育是否科学。科学的汉字教育有益无害,不科学的汉字教育有害无益。对此,陈鹤琴先生曾指出:“这要看你用什么教材,你怎样教?”[12]陈先生一向反对用“人之初,性本善”的旧教材和“那种脱离儿童知识实际的干燥无味的材料”[13]来作为幼儿汉字教育的材料,并尖锐地抨击那将对幼儿“只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样的识字教育是摧残儿童的教育”[14]。

科学的汉字教育对幼儿不仅有益无害,而且益处很多,十分必要。拼音文字音形一致,见形能读音,识字时主要是音码在左脑上发生作用,属于单脑文字;而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识字时需要音码、形码、义码同时在左右脑上发生作用,形成统一的暂时联系,属于复脑文字。因此,幼儿识汉字有利于右脑的开发。日本的一项实验指出:十年前实施汉字教育的幼儿园孩子智商提高很多,从五岁开始识字的智商115,从四岁开始识字的智商125,从三岁开始识字的智商达130。这项实验的结论是:三岁至五岁是人一生中学习汉字最快、记忆最强的时期。心理学家查德·林曾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的智商也进行过测查,测查结果是:欧美四国儿童智商平均100,日本儿童智商平均111,原因是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可见,幼儿识汉字可以提高智商。[15]幼儿汉字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因为感知汉字可以发展视知觉,听读字音,能在大脑形成声觉表象,发展幼儿的听觉;识记字词的任务能促进幼儿注意力、记忆力的发展;识字需要对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异同,需要紧张的思维活动,汉字本身既有具体图象的特点,又概括地标志着现实的事物,就可以成为幼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与中介,有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有实验研究证明,幼儿对识字不仅不感到压力和负担,反而会因学会了本领而自信和充满愉快,萌发出爱好学习的感情。同时,识字、组词、造句的过程也发展了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幼儿升小学作了良好准备。有个案证明,如果教育得法,幼儿学识字的能力能超过学龄初的孩子,而且在入小学之后并不会成为“顽皮孩子”。观察发现,这个被实验者在上小学之后,对课堂上出现的已认汉字的重新出现并非漠然视之,而是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因为幼儿时的识字,只是认字形,读准字音,浅显地释字义,而学校上课则要当堂“四会”,这个被实验者并非无事可做,而是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字、组词、造句等活动中。这一个案证明,儿童入小学后对所认识而未完全掌握的汉字是能激发其识字动机,并获得良好效果的。

三、幼儿期是开始识汉字的关键年龄,时不再来,机不可失,应抓住这一时期进行汉字启蒙教育。

早期年龄阶段上的关键期理论问题提出并得到丰富与发展之后,对婴幼儿教育方面有两点启示:第一,人的早期经验的获得存在着关键期,如果人的智力和行为特点在早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它将永远得不到发展的机会,甚至会丧失人的智力和行为特点,成为低能儿、,各地先后出现的“狼孩”、“熊孩”、“羊孩”、“猪孩”都是证明。第二,儿童在不同时期有不同潜能。不同知识、技能的获得也有一个不同的关键年龄。因为人脑接受外界环境的特点刺激的能力,是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顺序决定了某一特点的刺激在某一特定时期提供才算合适。即什么年龄学习什么内容最为有效。于是,探讨儿童各种知识、技能发展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就成为研究者持久而不断的课题。人们已经发现,六个月左右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喂干食物的关键期,两岁至三岁是计数能力(口头念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和按数点物)发展的关键年龄,弹钢琴要从五岁开始,拉小提琴从三岁开始,四岁则是幼儿绘画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何时?汉字教育有无关键年龄?这是研究者感兴趣的课题。一些研究指出:从出生到四岁是形状知觉发展的关键期。汉字如同图像,这一时期也是汉字教育的时期。也有人指出:两岁至五岁是识汉字的关键期。这些研究给我们以启示,如果能抓住识汉字的起始关键年龄进行早期汉字刺激,合理施教,那么,起步早,收效快,识字潜能充分发展,能为提早学习其它知识、开阔眼界提供有效的文字工具。反之,如果错过了汉字教育的时间,时不再来,机会已失,识字潜能得不到充分发展,甚至终生泯灭,这将延误儿童成材,甚至难以成材。所以,我们必须抓住幼儿期,不失时机地进行汉字启蒙教育。

四、幼儿汉字教育与小学识字教育的实施存在诸多不同。它与小学识字教学在指导思想、进行步骤、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不少差别。

幼儿期的教育不等同于学校时期的教育,它不以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为根本宗旨。这一时期的教育任务在于启蒙,着重萌发幼儿的求知欲望,重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为入小学、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基础。幼儿汉字教育也是为入小学作心理准备,启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因此,它与小学识字教学有着诸多不同,绝不能与小学识字教学画等号,也不宜把小学语文教材切一部分下放到幼儿园,更不能直接搬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去超前。

幼儿园汉字教育与小学识字教育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目的任务不同。小学生识字是有任务的,它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要达到一定的识字量。幼儿汉字教育无识字量要求,不追求非要识多少字。第二,识字的形式与时间不同。小学生识字主要是通过上课来完成的,低年级每天一般有一节识字课,除当堂复习巩固之外,还有自习课,甚至有一定的课外识记和抄写的任务。幼儿汉字教育随意性强,即算每天识字,一天识字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不超过15~20分钟。第三,规格质量不同。小学生识字有既定的质量规格,一般要求达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解释字义、会书写。幼儿识汉字的要求只须认读,不必重书写,解释字义也非常浅易。对同一个汉字的认学要求一般只需要读准字音,大致懂得字义,认清字形,形成对整个字的清晰表象即可,不必区别字的细微差别。第四,学习者的责任与义务不同。小学生对识字应该有义务感和责任感,要考试,要评定成绩。幼儿识字,不是带强制性的规定,不布置作业,不检查,不考试,对平均识字量的设计也要合适。一般认为,幼儿一般掌握200~300个字词,达到能独立阅读低幼读物的水平即可。第五,幼儿识字个别差异大。小学生识字的质和量都有统一要求,幼儿汉字教育却要更多、更大范围的承认识字的个别差异,对每个幼儿,都要顺其自然,认多少算多少,不搞统一指标。第六,教学方法不同。小学生识字主要采用正规上课制度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一个字的顺序,一般是字音字义字形。字形教学一般是小学生识字时新的心理因素,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幼儿汉字教学却另辟蹊径。应着重汉字环境的创设,在一定环境中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反复接触,自然学会。幼儿识字还应通过各种活动,尤其是寓汉字教学于游戏之中。陈鹤琴先生曾研究指出:幼儿识字应“通过各种游戏式的教学法”和“结合认识环境”以及“唱歌、图画、做手工”等活动进行。他说:“从教学法方面来说,儿童很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式的教学法……儿童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总是发生很大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结合认识环境来进行识字教育。儿童对唱歌、图画、做手工,也是感到很大的兴趣,我们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找出机会来进行识字教育,儿童最喜爱听故事,我们就可以利用图画故事来进行识字教育。”[16]陈鹤琴先生和他的助手张宗麟等在鼓楼幼儿园进行识字实验,总结出来的识字教育方法有七种:一是“方块字法”,即将汉字写在骨牌或厚纸方块上,让儿童在玩骨牌玩纸牌中认识汉字。二是“圆球子法”,即把汉字写在圆球子上,分甲乙两组,甲组写名词,乙组写动词,分两个布袋装好,然后叫儿童做传袋摸字的游戏。三是“游戏歌谣法”,即先由教师引起儿童游戏和唱歌的动机,接着在游戏中教儿童歌谣的词句。四是“故事法”,即用联络故事、看图、涂色、剪图、贴图等种种活动来让儿童识字。五是“随时施教”。即随便什么时候,随便什么地方,碰着机会就教儿童识字、读书的方法。如车子上写“车子”,门上写“门”字,要儿童起立,教师就出示“起”字等。六是“自述法”。即把儿童要表达的话,经过教师替他略略变化,然后写在用皮纸订的小本子上,让儿童顺着句子读下去。七是“拼句子”。即把缀法盘中的三十二个圆子写上儿童经验范围内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等,并都移在甲沟里,然后教师就盘中的字词,随便说一句话,让儿童逐字在盘子中找圆子拼句,谁先拼成并放得端端正正就是谁胜利。[17]这七种方法的游戏味很浓,并有机地结合着幼儿感兴趣的各种活动和各种作业,妙趣横生,对今天,仍不乏启迪。

注释:

[1]吴俊昌:《早期教育是提高人素质的关键一环》,载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93年第8期第20页。

[2]吴凤岗:《论幼儿早期教育》,载人大复印资料1981年第6期第5页。

[3]吴祖锐:《三岁幼儿刘俊伟》,载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82年第1期第12页。

[4][5]李英奇:《简论幼儿教育》,载人大复印资料《幼儿教育》1984年第6期15—16页。

[6][9][12][13][14][16]陈鹤琴:《幼儿园应该进行识字吗?》,载北京出版社、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第207页,第208页,第207页,第207页。

[7][17]陈鹤琴:《幼儿园的读法》,载北京出版社、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陈鹤琴教育文集》下卷第71页,第72—82页。

[8]何晓夏主编:《简明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07页。

第8篇

摘 要: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作文启蒙教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遣词造句、记叙事情、表达思想,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敢说、敢思、敢写,体会写作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放飞成才的梦想。

关键词:作文写作;启蒙教育;循序渐进;提高成效

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进步出发,紧扣素质教育教学的脉搏,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把握学生的情感爱好、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催生学生学习作文的情感,满足学生成长进步的需求。通过观察、思考、日记的方法,使学生自发练笔,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放飞学生成长梦想。

一、把握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在亲师信道中催生写作情感

儿童在学前时期,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能够运用口头词汇进行造句,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作文启蒙教学中,教师要从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就开始写作启蒙教育,让学生登台亮相,向同学介绍自己及家庭情况。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年龄、住址以及家中的人口状况,介绍得详细、清楚的学生全班鼓掌祝贺。对一些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点拨、启发、提示,让学生在民主、自由、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练习说话,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学写句子,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由于小学生刚接触汉字,识字量较少,教师要引导学生用音节代替,让学生以拼音、汉字组合的方法进行写句子,表达自己对一件事情、一个问题的看法,组织学生进行评比,看谁写得好、写得连贯、写得工整,让学生学写句子、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写句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成长需求,指导学生学会看图想象,编写故事,让学生紧扣画面所给的情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时间、地点,画面上有哪些人物,分别在干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说出自身的想法,只要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讲了画面内容,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教师对学生表达不清、没有说到的方面再进行补充,让学生知道自己还需完善、提高的方面。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在二年级阶段,要继续强化学生对说话、写话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简单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三年级进行写作训练奠定基础。

二、遵循感知规律,优化教学方法,在师生互动中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阶段是写作的起步阶段,也是作文启蒙教学的关键时期,许多学生刚迈进写作的门槛,往往会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畏难情绪。教师要从学生的成长进步,提高学生整体写作水平出发,改进写作教学方法,优化写作教学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于写作训练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思考、写作创作能力。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点拨,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作文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学习、生活、写作的有心人,让学生以儿童的眼光去认识世界、感知事理,通过观察,提高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感观认识,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去想象、描写、评论,写作起来才有话可写,有感而发,写出的作文才能真实生动,充满情趣。教师要整合利用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开展想象,发散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笔者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以 “我爱家乡的 ”为题,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创作,学生们纷纷以果树、花草、小桥补充题目,进行写作。由于命题贴近学生的感知实际、生活实际,学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写出了许多真情实感的作文,字里行间中充满了对家乡的赞美。有的还借物言志、借景抒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摘抄名言警句,拓宽教学渠道,在日积月累中打下写作基础

俗话说,量的积累才有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不会写出好作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积累名言警句、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为今后的写作做好铺垫,打下基础。而小学生大多缺乏积累的自觉性,写作的主动性,教师要对学生不断地鼓励和督促,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诗歌等,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布置学生每天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定期检查。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成语接龙、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等喜闻乐见、有趣有益的活动,增强学生字、词、句、文积累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为帮学生养成从小练笔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坚持写日记,在写日记的过程中,让学生尽量运用学过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让学生将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让学生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的日记,学会用日记的方式表达自己所认识的事物、内心感受。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积累经验,丰富情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对学生优秀的习作进行点评。组织学生参与写作竞赛,对一些优秀的美文推荐发表,对一些写得一般的作文,教师要给予引导,发现文中的闪光之处,哪怕是几个闪光的词汇、一两句精美的句子,教师都要以标红的方法、画圈的方法进行评价,激发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的兴趣。给予激励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放飞学生成才的梦想。

综上所述,教师要洞察把握学生的写作基础、感知能力和行为习惯,搭建学生乐学平台,创设学生喜学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写作、创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创作,有感而发,写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美文,促进语言组织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9篇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2、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第10篇

关键字:教育 文字 意义

一、掌握汉字规律:

1、汉字是组词文字

汉字是灿烂的祖国文化虽然"字词分离",但为数不多的汉字却有神奇般的组词、构词能力,一个字可像魔术般的拼出许许多多变化无穷的新词来。如:一个"白"字,即能构成"白天"、"白菜"、""、"白日"、"白兰地"、"白木耳"、"白璧无瑕"等等个不同的词条。所以依靠不多的汉字就能拼写出绚丽多姿、气象万千,海洋般深邃、天宇般宽广的文章。因此,引导学生领会这些文化精粹是很有益处的。

2、汉字是表意文字。

一个汉字,往往是声音、图像、意义、符号四个"基因"的有机结合。这四个"基因"之间,也往往有着一定的联系。如会意字,其"语义"与"符号"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看到"采"就让人想到"手在树上采摘东西";象形字、指事字,其"图像"、"符号"和"意义"有密切联系。如"马"字,本身就像一匹骏马,"上",多像一人立于地平线上;形声字的"图像"、"符号"、"意义"和"声音"之间都有联系,"蚂",左边是形旁,表示意义,右边是声旁,表示读音,联系生活,一只只可爱的蚂蚁就浮现在眼前。

3、汉字是拼形文字。

拼音文字利于读,拼形文字利于写。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但仍有规可循。它都是由基本字、结构部件按照一定模式组成的,而零件――笔画,部件――基本字和部首,都是"标准化"通用的。

如:认识 " 火 " 字的时候,与图一齐出示,让学生先想一下,它像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古人就是把熊熊的烈火用画描绘出来,便成一个 " 火 " 字。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若能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规律,把握这些规律,就能实现"多识字、快识字"的目标。

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生字词的方法: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抽象的归类识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1.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识字,不仅识字的效率低,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思维的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起步阶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去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2。给字配"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帮助他们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简笔画言简意赅、形象生动,而且内蕴丰富,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低年级儿童对图画的兴趣浓于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思维动画",如:教学"跳、扔、举、拍、扫、洗、刷、端"一课时,学生运用想象,给生字配上身体动画,让字形在脑海里如动画般流出来,让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起来,初步培养他们的识字能力。给字配"画"恰当地结合在图画与文的巧妙联系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生动地识字,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秋天的田野"、"我当小导游"、"逛商店"等活动,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和社会生活相沟通,使儿童尽快从"我"的世界跨入更广阔的周围环境,以吸收各种信息,扩展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因此,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4、以启发引导的方式培养识字习惯。 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慢慢深入,汉字的逐步增加,摸索出汉字的一定的结构规律,并依自己的年龄特点在老师的引领下,形成一定的识字习惯。我们要善于发掘并疏通这种习惯,并不失时机地把它列入识字教学评价机制。 如:①在教学中,有的学生对某个汉字已经熟识,我们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点,故作好奇之心问:"真的,你读读看这是什么字?你说说看,你是从哪认识的?"并及时地予以热烈的表扬:"你真是学习的有心人,大家就应该这样,对我们生活周围看到一些字多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 如:②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识字习惯较好,识字能力较强,教师也应利用这个办法,请他们介绍一下识字的方法。从而启发引导学生从字型结构等多方面帮助识字的习惯。识字的习惯很多,我们教师要注意发掘,并启发引导,使这些习惯从学生无意识的不自觉的行为逐渐形成学生有意识的自觉的识字方法。这将大大提高识字效率。

总而言之,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第11篇

关键词:朗读;语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07-02

我于一直注重开始接触“经典诵读”这种教育理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这方面的体会。

一、有助于提高儿童的识字能力

我们先从识字教学谈起。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小学阶段。儿童的语文知识以及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的。而识字的本质之一,就是学习并掌握一种阅读工具,以便学习者能够领会、理解各种书面材料的意义,具备涉猎各种知识的能力。现在,我国小学的识字教学是先学6周的拼音,再随文识字。但是大家知道,古人识字是不用拼音的,但比现代人更擅长作诗赋辞。这是为什么呢?在我国,识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由来已久,从传统的蒙童识字到现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传统启蒙教育给我们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古人仅用一年左右时间,通过熟背《弟子规》、《三字经》和《千字文》,能识2000多汉字,基本过了汉字关,而现在小学6年才能识字2540个。我们现代人6年的识字量,古人只需一年。2004年上半年,我的孩子王虹予4周岁,妹妹的孩子黄奕哲2周岁,他们同时开始“经典诵读”。用的课本分别是《老子》(5000字)、《论语》(15000字)。采用的方法是“无为而学”。一是在他们玩的时候放光碟给他们听,一是在晚上睡前大人念给他们听,没有料到一周后他们能够背诵一些段落,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之后我们采用“指读”的学习方法,就是在跟光碟或大人读的过程中,孩子指着文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每天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现在,王虹予能将《弟子规》(1080字)完整地背下来;《老子》40章,一次能连背20章,分2次将背完。黄奕哲也能跟着光碟将《论语》全部背下来。到现在他们俩都背诵过《弟子规》、《笠翁对韵》、《老子》、《唐诗》、《宋词》、《大学》和《中庸》。虽然每天用不到20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但一周下来最少400字最多700字的文章孩子即能轻松背诵,“无为”变成了“有为”。仔细分析《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大学》《中庸》和《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有几个主要特点:第一是生字集中出现;第二是字与字连在一起,组成有意义的词、短语或句子,也就是把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呈现;第三是以韵文形式编辑,文句整齐、押韵、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把生字集中起来传授,同时把识字与阅读融合在一起的方法,明显有助于识字效率的提高和书面语学习的全面开展。现在王虹予上二年级,黄奕哲上一年级。在上小学前王虹予由于不喜欢上幼儿园几乎是在家里,除了每天进行20分钟的“经典诵读”,其余都是她玩的时间,黄奕哲也只上过一年的幼儿园。

二、有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

通过这些年来的“经典诵读”,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这使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很轻松。我是二年级的语文老师同时也是我孩子王虹予的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她每篇课文读一到三遍就会背了,练习或考试中的阅读理解和小作文,她都能出色的完成。我想这与她一直坚持的每天20分钟的“经典诵读”是分不开的。黄奕哲语文、数学成绩都很拔尖,我们并不唯分数论,但对取得分数高的学生也一定给予表扬。“经典诵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功效,这是与儿童的生理发展特征分不开的。生理学研究表明,13岁之前是记忆力发展的时期,错过了这一时期,学习同样的内容要多花6至7倍的功夫。所以有人称之为最经济的方法―――就是要在13岁之前(小学阶段)用最好的方法(诵读)读最好的书(经典)。2007年上学期我校小学部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利用每天的课前5分钟,每周二的语文课活动课进行“经典诵读”活动。二年级读的是《笠翁对韵》。我教学的方法也很简单:以各种形式让他们读,然后以各种形式进行比赛。由于《笠翁对韵》本身是传统的启蒙教本,朗朗上口,又是全班同学一起读,学习氛围更好,学生读和比赛的兴致都非常的高,有很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背了。当我教到“练习八”中的对联时,他们都能很快地接受,甚至有个别同学能说出一、两句押韵的话。我想这仅仅是个开始,只要坚持下去,“经典诵读”对学生在记忆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提高会在我的语文教学中逐步体现出来。通过短文,我希望与各位同行交流这方面的经验,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三、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朗读训练

如小学语文课本《司马光》中的“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边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指导朗读训练的过程如下:(1)同学们看图。你是从哪里看出这一口水缸在的?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 (大)(2)这个句子还写了这口大水缸怎么样?你认为哪个字很重要?为什么? (满。水缸大,装的水又满,小朋友掉下去才有危险)那么,读的时候要突出哪个字? (3)练习朗读,注意把“大”和“满”读得重一点。学生懂得了怎么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并在训练中渗透学法指导。

四、借助提示语进行朗读训练

提醒学生注意并揣摩描写人物语言的提示语,可以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如小学语文课本第五册《你们想错了》写到士兵与的对话。一个士兵作出种种丑态后对“威吓地吼道”,而面对威吓,却是“淡淡地说”。读的话,可以这样指导:(1)这里的“淡淡”是什么意思?淡淡地说了什么话,读一读。(2)面对敌人的威吓和吼叫,他为什么只是“淡淡地说”? (3)的这些话是“淡淡地说”的,该怎么读?这样有意识地经常选择课文中一些典型句段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就能逐渐形成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经典;识字教材;弘扬;优秀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她不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且以她那独特的魅力,指引了中华民族前行的方向。汉字本身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意蕴,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渊源、丰富的信息内涵以及超强的民族凝聚力。汉字古老而精深,历久而弥新,是中华文化的基石,是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火炬手,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没有汉字,就不会有光辉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识字教学不但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而且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典范的识字教材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她们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她们已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国目前迫切需要一部既蕴含汉字精髓,又能有助于高效实现小学识字任务,与时展相适应的优秀识字教材。所以,编写一部经典规范、科学实用的汉字识字教材非常重要,刻不容缓!

1 教材的定位

这套教材编写目标的定位要高。汉字是中华文明之光,是中华文化之母。识字教材必须体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要主动把传承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当做这套教材编写的使命。汉字本身蕴含着高度浓缩的文明精华,她独特的形体结构、神奇的“以形表意”特征高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独创精神,她丰富的内在意蕴、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艺术宝藏。我们要通过优秀识字教材的构建来营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从母语文化来讲,更应当从发展文化的角度,通过汉字的教学,来继承、发展、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这套识字教材既要有高度的独立性,又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因为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任务,而一至二年级的识字任务又是重中之重。低年级语文教学夹杂太多的其他任务会影响识字任务的完成。所以,这套教材应当是相对独立的一至二年级的启蒙使用的集中识字教材。但是,她又可以与其他语文教材配套使用,通过阅读、写话等语文活动对识字教学进行强化和巩固,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同时,她也应当有利于与更高年级语文学习的衔接,以便更有效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套教材应当是相当科学的。她必须根据汉字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编排,应当广泛吸纳优秀汉字教材教法的精髓进行科学编撰,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这套教材既要有历史的传统性又有时代的前瞻性还应当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汉字是我们国家统一和民族发展的象征。冰心也说过,中华民族始终是统一的,汉字的凝聚力居功甚伟。所以,我们要把汉字识字教材,打造成奠定中华文化的基石树立中华文明的丰碑凝聚民族精神的旗帜维护民族统一的法宝的经典之作。

2 教材的内容

这套识字教材的内容不但应当反映汉字本身的丰富内涵,进行识字教学的利器,而且应当是中华民族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我们选编的汉字首先必须有利于识字教学的高效性,必须有很强的实用性。我们要严格、科学、准确地遴选教材采用的汉字。第一、要选用构字率高的象形的独体字,如“山、水、人、口、日、目、田”等。因为这类汉字的象形味道很浓,是汉字的根本,掌握了它们,有利于识字的启蒙,而且这些字有着很强的构字率,往往是其他字的偏旁部首,并且与其构成的字的字义有很大的联系,认识了这些字对以后认识与之相关的其他汉字有很大的帮助。第二、要选用使用率高的字。我们要认真对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当代各种报刊杂志,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用语用字频率进行统计测算,确定哪些字的使用频率高,然后择其高者录用。这样我们的识字教材就更加实用。第三、要选编构词率高的字。有些汉字有着很强的构词率,如“在”字,它可组成“在乎、正在、在于、在野、在望、存在、在即、现在、在心、在行、在座……”。从这些字人手可以高效掌握汉语词汇。第四、要选编一些关键的汉字,如代词“这、他、等……”,结构助词“的、地、得……”判断词“是”等。学好它们对孩子们发展、规范语言表达很有帮助。我们选编的汉字应当反映汉字的本质特征,体现汉字丰富的内涵。比如,“学习”两字的篆书为“ ”。观察“学”字,我们似乎看到一个小孩端坐在书桌前,双手捧着竹简(书)认真研读以获取知识;“习”字描绘的是鸟儿站在巢边扇动翅膀在练习飞行。这就非常形象直观凝练准确反映了它的意思。我们只要观其形就知道它的含义:学习不但要认真读书接受知识,还要不断自我探索、实践、练习,形成能力。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用简单的笔画去勾画,反映出纷繁的大千世界的事与物。我们通过它的形体结构即能意会其表。汉字的笔画形体结构既能表达复杂的意思,又能直接与人的思想情志彼此沟通、紧密联系,还能从中折射出古代先民的生活、民俗、思维、审美情趣与价值观。汉字不但有着鲜明的“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而且是中华民族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体现。它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是一种充满高度智慧的文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瑰宝。这种东西是汉字的灵魂。所以我们的识字教材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她的精神实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编辑教材时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表意汉字的教材特征要明显,要多选用表意特征鲜明的汉字作为教学内容。第二、要根据“六书”特点分别选择典型的汉字人编教材。第三、还要把“六书”所反映的汉字发展的动态过程及其规律在教材中体现。教材要体现“六书”的造字规律,并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识字。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能把“六书”当做语言专家的专利,更不能把它当做遗产、花瓶束之高阁,要把“六书”当做人人必须掌握的知识,人人熟悉的识字工具。所以我们要把“六书”当做识字教学的方法,巧妙地编进教材让这个先人的智慧变成人人共享的精神财富资源。第四、教材内容要体现汉字渊源与演变过程,比如“六书”之间的联系,甲骨文、金文、篆书,直至楷书的发展变化等。前者可以通过造字机理展示、先学象形再学指事再学会意等教材顺序安排来体现,后者可以提供所教汉字的字体演变过程来体现。特别通过甲骨文、篆书、楷书(繁体――简体)的展示。特别要提出的是要有繁体字,它是汉字发展的重要一环,要让学生识记。这样以利学生溯源而上,把握到汉字的内涵与本质,掌握起来就更容易,更扎实。我们编撰的识字教材内容应当汉语言的经典,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缩影。汉字的魅力不单体现在本身,还体现在由它构成的奇妙无穷的语言,而且学习汉字最终是为了学习汉语言。汉字汉语与灿烂的文化、高度的文明是密不可分。所以识字教材的内容应当是最规范最优美的汉语言典范,所承载的内容应当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反映最真、最美、最善的事物,表达高度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这些内容的体现还将有利于促进汉字的高效掌握。我们编撰的识字教材还应当包括汉字的有关知识。因为掌握汉字知识不但有利于掌握汉字本身,还有利于掌握丰富的汉字文化。要有汉字字形、结构、笔画笔顺、偏旁部首知识。要有规范的汉字字体展示,如隶书、魏碑、行书、楷书,宋体、仿宋体、黑体等。因为现实中有相当的人连一些基本的字体都不认得,这是很悲哀的。还要有书法知识内容,因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汉字教材中缺失了她,那简直是难以置信。汉语拼音是识字的重要工具,学好了它是学习汉字的前提,所以识字教材中要有汉语拼音的内容。根据我国汉字教学实验研究成果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小学生二年级可以应该掌握汉字2000多字,所以我们这套教材选用的汉字数目应当在2000―2500左右。选用2000―2500什么字?我们要根据以上的内容范畴进行精心测算统筹分配选用最常用的最有意义的汉字入编。最后用这些字编撰最精彩的内容,保证识字教材内容的经典性。

3 教材的形式

这套教材是相对独立的集中识字教材,适合一、二年级汉字启蒙教育。所以,她应当遵循汉字特点与孩子的认知规律,博取优秀汉字教材与成功汉字教学方法之长,既要有很强的科学性、严肃性、典范性,又要有很强的生活化、实用性、趣味性,有利于学有利于教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经典之作。教材的主要形式可采用以下几种:

看图识字:就是利用图形进行识字。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象形的,比如“山、水、田、日、月”等,所以采用看图识字方式比较形象,有利于教学;而这些象形汉字又是最简单的基本字,学好它们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其他汉字,所以应当排在教材的前面。看图识字这种形式还适用于“指事”、“会意”类汉字,比如“刃、上、中、下、休、明、看”等。形象的图案不但吸引了学生还具体地诠释了字义,拼音、原始的象形文字、精美的楷书不但熔汉字音形义于一炉,而且画出汉字发展的轨迹,充满趣味,有利于汉字的启蒙教育。

字理识字:主要是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进行归类识字。在认识象形字的基础上,可以借助造字机理安排指事、会意字归类识字。如指事字“一、二、三、本、末、左、右、寸、旦、凶”等,会意字“从、众、林、森、男、妇、伐、析、尘、尖、困、囚、歪、孬|”等。这样不但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通过指事、会意的形象性加强汉字音形义的整合教学,为进一步识字教学打下基础。因为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所以我们要根据汉字的形声构字规律安排大量形式多样的形声字归类识字。“字族识字”,即以汉字的声符为系统进行归类识字。如:以基本字“扁”为声符,认识与其有关的一系列汉字:“篇、偏、编、遍、骗、匾、蝙”等。还可以以汉字的义符为系统进行归类识字。如:安排“辩、瓣、辨、辫”一组汉字,有利于义形的辨析。此外,还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结构: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声下形、上形下声;外形内声、外声内形等结构安排归类识字。字理识字往往教一字,学生就能掌握一串,不但有利于高效准确地进行识字教学,而且有利于掌握构字规律,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了解汉字文化。

字义识字:主要是根据汉字的意思进行归类识字。近义词、反义词对比归类识字。如“好坏”、“真假”;“闻名著名”、“允许同意”等。字义相关归类识字。如:颜色词的归类:如“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身体部位名称的词归类:如“额、腮、唇、颈、肩、臂、掌、腰……”等,动作的词的归类:如“眨、拿、倒、走、撞……”等,同义辨析归类:如“吃吸、嚼、喝、啃、吞、食、咽”等。字义归类识字不但符合表意文字特点,而且使识字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利用字义相关联系,提高了识字效率,还为发展学生语言的丰富性与准确性打下基础。同时,它不受字形限制,可以弥补字理识字的不足与局限。

韵文识字:主要将汉字编成韵文进行归类识字。历史上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是我们借鉴的典范。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运用汉语言的精华,结合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明,编撰出适合时代要求的韵文识字教材。这个韵文选用的汉字可与其他形式识字教材的互补,韵文形式生动活泼,章节大小以一课时生字教学量为准,有利于教学。韵文每章节分则独立成文,合则系统成篇,内容既要涵盖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又要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同时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自然渗透价值取向,既是优秀的识字教材,又是经典的文化缩影。韵文识字因为有一定的语境,文质兼美,内容生动又富有情趣,形式活泼又整齐押韵,贴近儿童生活,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识字教学的好载体。

工具识字:主要借助识字工具引导学生识字。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就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汉语拼音,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和识字能力后指导学生运用汉语拼音识字。字典识字,在第一学段后期可以设计一些教材,让学生运用工具书帮助识字。电脑识字,运用电脑的一些输入法、搜索功能进行识字教学。这些识字形式的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有利于孩子将来终生学习。

4 辅助的材料